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学生 副本
§5.1曲线运动(预习) 2012 - 副本
§5.1曲线运动(预习案)【学习目标】l.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知道曲线运动的位移和瞬时速度的方向,能在曲线的轨迹图上画出各点的速度方向。
2.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能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曲线运动的条件,掌握速度与合外力方向与曲线弯曲情况之间的关系。
3.经历蜡块运动的探究过程,体会研究平面运动的方法。
4.通过实验归纳出曲线运动的条件,体验学习物理的兴趣。
★自主预习(认真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问题)1.什么是曲线运动?2.研究直线运动时,最好沿着建立一个坐标系。
研究曲线运动呢?3.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4.为什么说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5. (1)据红蜡块实验知道,分运动和合运动所用的时间有什么关系?(2).红蜡块沿玻璃管向上的运动是运动,随玻璃管的运动是运动。
红蜡块相对黑板的运动是运动。
(填“合”或“分”)(3)红蜡块的合速度应如何求解?(4)如何分解合速度6.运动的合成和运动的分解遵循定则。
7.两个分运动都是匀速直线运动,其合运动是。
8.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9.如果一个方向上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在跟它垂直的另一方向的分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合运动是。
★预习自检1.关于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总是沿着曲线并保持不变B.质点做曲线运动时,速度方向是时刻改变的,它在某一点的瞬时速度的方向与这—点运动的轨迹垂直C.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质点在某一点的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在曲线上的这—点的切线方向D.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是不断改变的,但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2.飞机做俯冲飞行时速度是600m/s,跟水平方向的夹角是60°,此时,飞机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各以多大的速度在移动?。
知识讲解 物理学中等效法 - 副本
物理学中等效法编稿:小志【高考展望】等效的思想方法几乎渗透于整个高中物理教材的各个部分之中。
比如:力的合成就是把几个力等效为一个力;在研究变速直线运动时,引入了平均速度,将变速直线运动等效变换为匀速直线运动处理;在研究抛体运动时,将抛物线运动等效变换为两个直线运动的合成;计算变力所做的功,可以等效变换为计算物体能量的变化量;计算变力的冲量,可以等效变化为计算动量的变化量;在研究气体的性质时,利用等效假设可以把变质量问题转换为恒定质量问题处理;在电路问题计算中,把几个电阻构成的部分电路等效变换为一个电阻;在计算曲线导体切割磁力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时,可将曲线导体等效变换为直线导体;在求交流电热量时可将交流电等效为直流电处理等等。
可见等效法是高中物理中处理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和重要方法。
【知识升华】所谓“等效法”就是在特定的某种意义上,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陌生的、复杂的、难处理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的、容易的、易处理的一种方法。
等效法是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在物理解题中有广泛的应用。
【方法点拨】等效思维的实质是在效果相同的情况下,将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变换为简单的熟悉问题,以便突出主要因素,抓住它的本质,找出其中规律.因此应用等效法时往往是用较简单的因素代替较复杂的因素,以使问题得到简化而便于求解。
在应用等效法解题时,应知道两个事物的等效不是全方位的,只是局部的、特定的、某一方面的等效。
因此在具体的问题中必须明确那一方面等效,这样才能把握住等效的条件和范围。
【典型例题】类型一、力的等效合力与分力具有等效性,关于这一点在力的合成和分解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如果物体受到多个恒力作用时,也能够充分应用等效的观点,把多个恒力等效为一个力,就可以将较复杂的模型转化为较简单的物理模型,然后再去应用我们熟知的规律去列方程,这样将大大降低解题的难度,更有利于对问题的正确解答。
实际上力的等效法与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即合成法)是一样的。
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3)运动特点: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4)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速度公式:v=gt
位移公式:h= 1 gt
2
速度、位移关系式:v2=2gh
二、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 要点梳理 (1)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 速度叫做自由落体的加速度,也叫做重力加速度. (2)方向: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大小:g=9.8 m/s2. 【注意】 在同一地点,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是相同的;在不同的地点,g的 值略有不同. ①同一海拔高度,纬度越高的地方,g越大. ②同一纬度,海拔高度越高的地方,g越小. 但是,在通常情况下,g的变化不大,一般取g=9.8 m/s2,粗略计算时,取g =10 m/s2. 在不同的星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一般不相同.
平均速度在位移求解中的应用
由梅尔敦定理(见课本P52)知,对于自由落体运动而言,它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
速度,等于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即
1
v =2
(v0+vt),再利用 v
= ht
的
变形式h= v t,我们能方便求解自由落体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某时刻的速度为10 m/s,再过2 s它的速度
为29.6 m/s,求这2 s内物体下落的高度?
【解析】 物体在该2 s内的平均速度为
v=
1 2
(v0+vt)=
1 2
(10+29.6)
m/s=19.8
m/s
所以物体在该2 s内的位移为:
h=v t=19.8×2 m=39.6 m
【答案】 39.6 m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静止开始下落的物体一定做自由落体运动 B.若空气阻力不能忽略,则一定是重的物体下落得快 C.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D.满足速度跟时间成正比的下落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
高一物理必修一全册练习题 - 副本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课前预习】1.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变化,也就是物体的随时间的变化,是自然界中最、最的运动形态,称为机械运动。
是绝对的,是相对的。
2.质点我们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和,把它简化为一个,称为质点,质点是一个的物理模型。
3.参考系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它的位置是否随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种用来做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
【课堂练习】1.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A.船和山 B.山和船 C.地面和山 D.河岸和流水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就是质量很小的物体B.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物体C.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D.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是无关紧要的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成质点3.关于坐标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建立坐标系是为了定量描写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变化B.坐标系都是建立在参考系上的C.坐标系的建立与参考系无关D.物体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需要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才能确定其位置4.在以下的哪些情况中可将物体看成质点()A.研究某学生骑车由学校回家的速度B.对这名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C.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D.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测火星的表面【课后练习】5.在下述问题中,能够把研究对象当作质点的是()A.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的多少B.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地球上不同区域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C.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D.正在进行花样溜冰的运动员6.坐在美丽的校园里学习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时,我们感觉是静止不动的,这是因为选取作为参考系的缘故,而“坐地日行八万里”是选取作为参考系的。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重难点解析---副本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重难点解析---副本(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必修一重难点解析重要知识点讲解知识点一速度与速率例题1关于速度的说法,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A.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表示物体运动得快;B.速度描述物理的位置变化的快慢,速度大表示物体位置变化快;C.速度越大,位置变化越快,位移也就越大;D.以上说法都不对。
解析:引入速度概念就是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大表示物体运动得快,而运动的快慢实质就是物体位置变化快慢,速度大也可以理解为物体物体变化快。
例题2一个人用100s的时间沿着半径为100m的圆形跑道走了一圈,快慢恒定。
求当他走完14圆周时,他的平均速度大小和平均速率分别是多少?例题3 下列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零;B.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等于零;C.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D.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等于它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例题4 从山顶悬崖边释放一小石块,石块下落,以释放点为原点,释放时开始计时,测得其关系如下表:根据上表中画出石块的图像,向下为轴正方向,轴水平向右,每为一个标度,然后回答下列问题:石块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吗是否可以说明石块下落的轨迹是曲线例题5 某人爬山,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沿着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度为1v ,下山的平均速度为2v ,则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 加速度例题6 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一定越大;B.速度变化的时间越短,加速度就一定越大;C.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D.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例题7 根据给出的速度、加速度的正负情况,下列对运动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A.00,0v a ><,物体做加速运动;B.00,0v a <<,物体做加速运动;C.00,0v a <>,物体做减速运动;D.00,0v a >>,物体做加速运动;例题8 下列运动可能出现的是( )A.物体的加速度增大,速度反而减小;B.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却不为零;C.物体的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D.物体的加速度始终不变(不为零),速度也始终不变;知识点三 速度、位移与时间的图像例题9 如图所示为A 、B 、C 三个物体作直线运动的 x t -图。
运动图像、追及与相遇 知识讲解 基础 - 副本
运动图像、追及与相遇编稿:小志【考纲要求】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和位移图象;2. 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和位移图象;3.会利用速度图像求速度和加速度;4.会求解追及与相遇问题。
【考点梳理】考点一:直线运动的x-t 图象要点诠释: 1.x-t 图象的意义x-t 图象表示运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匀速直线运动的x-t 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
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图象的斜率的绝对值,即xv t∆=∆,如图所示:2.x-t 图象的理解(1)x-t 图象不是物体实际运动的轨迹。
(2)从x-t 图象上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①图线平行于时间轴,表示物体静止;②图线是倾斜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速直些运动。
(3)x-t 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斜率不变。
(4)x-t 图象的交点:如果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其x-t 图象的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
考点二:直线运动的v-t 图象 要点诠释: 1.常见的v-t 图像a .匀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1)匀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2)由图象不仅可以求出速度的大小,而且可以求出位移大小(即图中画有斜线部分的面积)。
b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如图所示。
(2)直线斜率的大小等于加速度的大小,即va t∆=∆。
斜率越大,则加速度也越大,反之,则越小。
(3)当v 0> 0时,若直线的斜率大于零,则加速度大于零,表示加速运动;若直线的斜率小于零,则加速度小于零,表示减速运动。
2.对匀变速直线运动v-t 图象的理解(1)v-t 图象能准确、全面地反映速度v 随时间t 的变化及其规律,图象符合客观要求。
(2)v-t 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一条倾斜的直线)或匀速直线运动(一条平行于t 轴的直线);v-t 图线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
生物医学仪器(第三章) - 副本
3.3 心电测量与仪器
心电图的典型间期和典型段
P-R间期:从P波起始至QRS波群起点的 相隔时间,代表从心房激动开
始到心室开始激动的时间.
QRS间基线的,与基线 间的距离一般不超过0.05mm. P-R段:从P波后半部分起始端至 QRS波群起点,同样,这 一段正常人也是接近于基 线的。
每一瞬间都有: VII=VI+VIII 标准导联的特点是能比较广泛地反映出心脏的大概情况,但是,标准 导联只能说明两肢间的电位差,不能记录到单个电极处的电位变化。
3.3 心电测量与仪器
3.3.3 心电图导联系统
1.肢体导联 (2)单极导联与加压肢体导联
威尔逊中心端: 右上肢、左上肢和左下肢之间的平均电阻分别为:1.5K、2K、2.5K. 若将此三点连成一点作为参考电极,在心脏电活动过程中,此点电位 并不正好为0. 威尔逊提出,在三个肢体上分别串联一只5K(可在5K~300K之间选) 平衡电阻,使三个肢端与心脏间的电阻数值互相接近,且将它们联接 起来以获得一个比较稳定的电极电位端,称为威尔逊中心电位端。
电源(交直流供电) 整流、滤波、稳压 充电电路、充电指示电路、电池能量指示电路、DC-DC变换
心电机主要由心电前置放大器,控制器,功率放大器,电源四个部分组成。
3.3 心电测量及仪器
3.3.2 心电测量方法
1903年——威廉.爱因霍文应用弦线电流计, 第一次将体表心电图记录在感光片上。 1906年——首次用于抢救心脏病人。 1924年——威廉.爱因霍文被授予生理学及医学诺贝尔奖。
第三章 生物电测量及仪器
主要内容:
常用生物参量及测量范围 生物电产生机制 心电测量及仪器 脑电测量及仪器 肌电测量及仪器 其他生物电测量及仪器 多道电生理记录仪
专题14 物理测量类实验(2)——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课件)-中考物理 - 副本
①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②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s2所用的时间t2.
把测量数据记入表格中.
一、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进行实验】
1. 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
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
AC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会偏大。
二、典型例题
【例题2】如图甲为小明“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B点是
全程AC的中点。图乙是小亮同学用另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物体运动的装置。
位移传感器利用超声波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与之相连的计算机可以算
出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并显示在屏幕上,屏幕图像如图乙所示,横轴为时间,
(2)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小车速度变化越慢,这样小车在斜
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些,便于测量时间。
(3)下半程所用的时间 t3=t1-t2=2.4s-1.6s=0.8s
下半程的路程 s3=s1-s2=80.0cm-40.0cm=40.0cm=0.4m
下半程速度 = 3 =
3
0.4m
=0.5m/s
(1)纸锥落地时是下端接触地面,因此要控制下落的高度相同,
应选甲图摆放方式。
(2)因为两个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该过程中两个纸锥运动
的时间是相同的,但B纸锥在下边意味着B纸锥下落得快, B纸锥的路
程大于A纸锥的路程,因此是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3)纸锥下落的太快不利于测量下落的时间,因此要选下落比较
vAC=32.0cm/s
C.在测量小车到达B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
第五章刚体力学-副本
第五章 刚体力学5-1 作定轴转动的刚体上各点的法向加速度,既可写为2n va R=,这表示法向加速度的大小与刚体上各点到转轴的距离R 成反比;也可以写为2n a R ω=,这表示法向加速度的大小与刚体上各点到转轴的距离R 成正比。
这两者是否有矛盾?为什么?解: 没有矛盾。
根据公式 2n va R=,说法向加速度的大小与刚体上各点到转轴的距离R 成反比,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保持v 不变;根据公式2n a R ω=,说法向加速度的大小与刚体上各点到转轴的距离R 成正比,也是有条件的,条件就是保持ω不变。
5-2一个圆盘绕通过其中心并与盘面相垂直的轴作定轴转动,当圆盘分别在恒定角速度和恒定角加速度两种情况下转动时,圆盘边缘上的点是否都具有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数值是恒定的还是变化的? 解:设圆盘的角速度为ω,角加速度为α,则:(1)圆盘以恒定角速度转动时:()20n a R d R dv a dt dt τωω⎧=⎪⎨===⎪⎩0a τ=、n a 数值均是恒定的。
(2)圆盘以恒定角加速度转动时:00tdt t ωωαωα=+=+⎰ (其中0ω为0t =时圆盘转动的角速度)()()220n a R t R d R dv a R dt dt τωωαωα⎧==+⎪∴⎨===⎪⎩n a 数值是变化的、而a τ数值均是恒定的。
5-3 原来静止的电机皮带轮在接通电源后作匀变速转动,30 s 后转速达到1152rad s -⋅ 。
求:(1)在这30 s 内电机皮带轮转过的转数;(2)接通电源后20 s 时皮带轮的角速度;(3)接通电源后20 s 时皮带轮边缘上一点的线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已知皮带轮的半径为5.0 cm 。
解:电机作匀速转动,所以角加速度α为常量()00ω=d dt ωα=0t d t t ωαα∴==⎰ 故:21525.0730rad s t ωα-===⋅而:d dt θω= 20012t t dt tdt t θωαα∴===⎰⎰(1) 2211152302280362.92230t rad θα==⨯⨯= 转(2)'15.0720101.3t rad s ωα-==⨯⋅ (3)''15.07v R m s ω-==⋅225.075100.254a R m s τα--==⨯⨯=⋅ 2'2222101.3510513.1n va R m s Rω--===⨯⨯=⋅ 5-4 一飞轮的转速为1250rad s -⋅ ,开始制动后作匀变速转动,经过90 s 停止。
高一物理第二学期 知识要点 - 副本
第5章1.曲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为一条曲线的运动。
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运动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速度方向时刻改变)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4.类似力的合成与分解,运动也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
物体的一个运动结果可以和它参与几个运动的共同结果是相同的,我们把这个运动称为那几个运动的合运动,那几个运动称为这个运动的分运动。
求几个运动的合运动叫运动的合成,求一个运动的几个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通常指运动学量(Favx,,,)的合成与分解。
重要结论:(1)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2)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3)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以是曲线运动也可以是直线运动。
(4)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同时性,独立性,同体性5.抛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以一定的初速度抛出所发生的运动。
分类:平抛运动,竖直上抛,斜抛运动。
研究抛体运动的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化曲为直的思想6.平抛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v平抛运动的规律:xxhh x s v v v v v gt h gh v gt v t v x v v yy y y =+==+=⎪⎪⎪⎩⎪⎪⎪⎨⎧====βαtan tan 21222022022000方向:平抛运动的位移:方向:平抛运动的速度:;分位移:;分速度:由落体运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自;分位移:分速度:的匀速直线运动度为水平方向的分运动:速7.圆周运动:物体沿着圆周运动。
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学量及其单位:)/(,),(),/(),/(),/(2s m a a s T s r n s rad s m v n τω各物理量间关系:Tn r v T T r v n t t l v 1,,2,2,,=====∆∆=∆∆=ωπωπθω,时间圈数 向心加速度表达式:r T r r v a n 222)2(πω=== 向心力表达式:r Tm r m r mv ma F n n 222)2(πω==== 特别说明:匀速圆周运动中,质点的线速度大小、向心加速度大小、角速度、周期不变,但是线速度方向、向心加速度方向时刻变化,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速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基本公式 - 副本
1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四个基本公式1、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公式:at v v +=02、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公式:2021at t v x += 3、 3、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速度的关系:ax v v 2202=-4、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公式:(v0+v1)/2 通过图像关系证明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推论1、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试证明此结论:2、某段位移内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x v 与这段位移的初、末速度0v 与t v 的关系为:()220221t x v v v +=试证明此结论: 3、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定值,即2aT x=∆(又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别式)推证: 设物体以初速v 0、加速度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自计时起时间T 内的位移:在第2个T 内的位移即2aT x =∆进一步推证可得=∆=2T x a 三、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几个比例式v 0=0设t=0开始计时,以T 为时间单位,则1、 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之比为1v ׃2v ׃3v ׃…=推证2、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之比x I ׃ x II ׃ x III ׃ … ׃ x N =推证3、 1T 内、2T 内、3T 内…位移之比x 1 ׃ x 2 ׃ x 3 ׃ … ׃ x n =推证4、通过连续相同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t 1 ׃ t 2 ׃ t 3 ׃ … ׃ t n =推证由221at x =知t 1= 通过第二段相同位移所用时间t 2= 同理t 3= 则t 1 ׃ t 2 ׃ t 3 ׃ … ׃ t n = 202t t v v v v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知识讲解 基础 - 副本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编稿:小志【考纲要求】1.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相关公式,并能结合实际加以应用;2. 掌握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干比例关系式,并能熟练应用.【考点梳理】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要点诠释:(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2)特点: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3)分类: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若a 与v 方向相同,则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a 与v 方向相反,则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考点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要点诠释:说明:(1)以上四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式中v 0、v 、a 、x 均为矢量,应用时必须先确定正方向(通常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3)如果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当a >0时,则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a <0时,则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4)以上四式中涉及到五个物理量,在v 0、v 、a 、t 、x 中只要已知三个,其余两个就能求出.这五个物理量中,其中v 0和a 能决定物体的运动性质(指做匀加速运动、匀减速运动),所以称为特征量.x 和v 随着时间t 的变化而变化.(5)以上四式并不只适用于单向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对往返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同样适用.可将运动的全过程作为一个整体直接应用公式计算,从而避免了分段计算带来的麻烦,但要对v 、x 、a 正、负值做出正确的判断,这一点是应用时的关键.考点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推论要点诠释:(1)连续相等的相邻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差等于恒量,即x 2-x 1=x 3-x 2=…=x n -x (n -1)=aT 2(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还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公式:022t v v v v +==.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220/22x v v v +=提示: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2/2t x v v <考点四: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要点诠释:(1) 在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 1∶v 2∶v 3∶…∶v n =1:2:3:……:n(2)在1T 内,2T 内,3T 内,…,nT 内的位移之比为x 1∶x 2∶x 3∶…∶x n =12∶22∶32∶…∶n 2(3)在第1个T 内,第2个T 内,第3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为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1:1):::……考点五:对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再讨论要点诠释:(1)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因为加速度a 的方向与初速度v 0的方向相反,所以在单向直线运动中速率将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物体的速度在某时刻总会减为零,如果物体就不再运动,处于静止状态.显然在这种情况下,2001,2v v at x v t at =+=+中的t 不能任意选取,令0v =,则从0v v at =+不难得到t 的取值范围只能是0(0,)v a-. (2)对于单向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就是我们常说的逆向思维法.(3)对于能够返向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如竖直上抛运动.特别要注意正、负号的处理及其物理意义的理解,一般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加速度为负方向,对竖直上抛运动在抛出点之上的位移为正,在抛出点之下的位移为负,这一点请同学们注意.考点六:匀变速直线运动常用的解题方法要点诠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题方法较多,常有一题多解,对于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方法运用恰当能使解题步骤简化,起到事半功倍之效,现对常见方法总结比较如下:要点诠释:(1)解题步骤①首先选取研究对象,由题意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若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分清加速度、位移等方向如何.v方向为正方向),根据题意画出运动过程简图.②规定正方向(通常以③根据已知条件及待求量,选定有关规律列方程,要抓住加速度a这个关键量,因为它是联系各个公式的“桥梁”.为了使解题简便,应尽量避免引入中间变量.④统一单位,解方程(或方程组)求未知量.⑤验证结果,并注意对结果进行有关讨论.验证结果时,可以运用其它解法,更能验证结果的正确与否.特别提醒:刹车类问题:对匀减速直线运动,要注意减速为零后停止,加速度变为零的实际情况,如刹车问题,注意题目给定的时间若大于刹车时间,计算时应以刹车时间为准.(2)解题技巧与应用①要养成根据题意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的习惯,特别是对较复杂的运动,画出图象可使运动过程直观,物理情景清晰,便于分析计算.②要注意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搞清整个运动过程依时间的先后顺序按运动性质可分为哪几个运动阶段,各个阶段遵循什么规律,各个阶段存在什么联系.③要注意某阶段或整个过程的纵向联系.如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是相互伴随的,两物体之间的互相作用过程,也决定了两物体之间某些物理量之间的联系.④由于本章公式较多,且各个公式间有相互联系,因此,本章题目常可一题多解,解题时要思路开阔,联想比较,筛选最简捷的解题方法.解题时除采用常规解法外,图象法、比例法、极值法、逆向转换法(如将一个匀减速直线运动视为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等也是本章解题中常见的方法.【典型例题】类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例1、如图所示,某“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m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5s和2s。
鲁教版-初中8上8下物理知识点总结 - 副本
第一章物体的运动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在管理学中的应用 - 副本
物理在管理学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经济管理的发展势在必行,物理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以及处理问题的方法加大了管理学的“科学含量”,使管理学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本文就物理学在管理中的应用展开叙述,浅谈“力”与物理模型在管理学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物理学管理学力模型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1],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而物理学是一门以研究物质结构和各大物理规律的古老的学科,也是一门实用学科,应用也极其广泛,几乎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物理学中的各种规律方法遇见了管理学,两种学科的交叉融合,就产生了新的火花。
其中,力学在管理学中的应用极为广泛。
力在物理学上是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和发生形变的外因。
而管理是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协调他人的活动,带领人们既有效果又有效率地实施组织目标的过程。
这里所说的领导即为管理学中的“力”,这种力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管理者作为施力物体所产生的力使被管理者的行为发生了改变,使得所在组织发生一系列生产经营决策方面的调整,改变发展策略、发展方向引导企业向获利的方向发展。
同时,力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力有重力,除此之外,还有弹力、摩擦力、向心力等。
在管理学中同样也有力的种类概念,其中可同重力相比较的力是领导力,也是在管理过程中时刻存在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力。
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要使不同的人结成团队,并使团队的凝聚力成为企业竞争的优势,领导力是必不可少的。
领导者会把握大的发展方向,制定一系列的发展计划和经营决策,合理分配员工,使其协调工作,这样企业才能扩大规模,同时还有控制力、约束力、执行力、胜任力等。
在中学中我们所学的物理离不开物体的受力分析,最典型的即为物体在斜坡上的受力分析,如下图(1)所示,当物体以一定速度滑上一斜坡时它所受重力不变,其摩擦力沿斜面向下起阻碍作用,而其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不对物体做功。
自由落体运动-副本
自由落体运动同学们,物体在脱离支撑之后要落回地面,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
但是你们认真观察过该种现象吗?你们比较过轻重不同物体的下落快慢吗?探究问题1:对于轻重不同的物体的下落快慢,你们认为是相同还是不同?一、落体运动快慢引发的思考回答:相同(不同)师:能不能拿起身边的物体证明你的结论?生: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同时落地。
师:有没有不同的观点?生:大小相同的纸片和铁片从同一高度释放,重的铁片先着地。
说明重的物体下落快一些。
师:大家再想一想,能不能用身边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让轻的物体先着地?生:用大小不同的两张纸片,把小的纸片弄成纸团。
结果质量小的纸团先着地。
到此未知,我们得到了几个相互矛盾的结论。
你们从中又想到了什么?生:有空气阻力的存有师:先让纸片下落,(下落很慢)再把纸片弄成纸团,(下落变快)。
弄成纸团后,什么变小了?截面积减小,空气阻力变小,纸的下落加快。
结论:物体在有空气的环境里下落,因为空气阻力的影响,能不能单凭物体的轻重来比较物体的下落快慢呢?(不能)那么没有空气阻力,物体的下来快慢又该如何呢?二、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板书: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称为自由落体运动问题:这个定义反映出自由落体运动应该满足什么条件?板书:只受重力和静止开始说明:刚刚试验中用到的金属小球,它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很小,能够忽略不计,所以也能够把它看做自由落体运动。
探究问题2: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不同物体的下落快慢是否相同呢?毛钱管演示试验:看到了什么?铁片和羽毛同时到达底部。
放进空气:还同时到达底部吗?关于该问题历史上有个很有趣的故事(伽利略的落体推理)自由落体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运动呢?频闪照片动画演示。
提问:观察频闪照片能发现什么规律?位移之比为奇数比,平方比猜测:可能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下面通过试验验证。
先来复习一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三、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前面的真空管实验中,轻重不同的物体,高度相同,时间相同,请同学想想这两个物体下落的加速度相同还是不相同?结论:在同一地点,不同物体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加速度是矢量,请问加速度的方向朝哪儿?竖直向下为什么?从运动学角度看,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是什么关系?不同地点,重力加速度是什么呢?观察表格你发现什么规律?数据有没有变化?纬度越低的地方,加速度越大还是越小?四、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课堂练习:小球从教学楼顶部下落,求1s内,2s内,3s内下落的位移是多少?有没有问题?物理最后的结果要符合物理实际,假如要问你小球释放两小时之后的速度是多少,你能不能用v=gt去算?请一位同学配合做个游戏:抓笔的游戏,抓不住,为什么?在反应时间内,物体下落的高度能不能算出来?H大约等于10cm,要求抓笔的中部,这支笔的总长度还不到10cm。
竖直上抛运动 - 副本
2、整过程分析法
将全过程看成是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直线运 动
公式:vt
2 t
v0 - gt
2 0
v v 2gh
1 2 h v0t gt 2
(1)v为正,表示质点向上运动,v为负表 注意: 示质点向下运动 (2)h为正,表示质点在抛出点的上方, h为负表示在抛出点的下方
(3)由同一h,求出的t、v 可能有两个 t 解,要注意分清其意义
例1:气球以10m/s的速度竖直上升,到离地 120米高处掉下一物,求物体落地的速度及运 动的时间。 B→C→A 整个过程, 由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h= vA t -1/2 gt 2 vt= v0 - gt 即
v0
C
h1
-120 = 10 t -1/2 gt 2
vt= 10 - gt
B
h= 120m
(1)质点在通过同一位置时,上升速度与下 落速度大小相等。 (2)物体在通过同一高度过程中,上升时间 与下落时间相等。
注意:在没有注明方向的情况下,说经t时间后离
出发点的距离为h,则位移h可能有两个值。
(小结)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1、分段分析:
(1)上升
(以V0方向为正)
(2)下降
2、整体分析
(以V0方向为正)
3、性质: 初速度V0≠0,加速度a=-g的 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1、分段分析:
(1)上升阶段:物体做匀减速运动
以V0方向(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a=-g
Vt = V0 - gt 1 2 h = V0t - /2gt 2 2 Vt - V0 =-2gh
上升时间(Vt=0)
∵Vt=0 由Vt=V0 – gt ∴t上=V0/g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参考答案 - 副本
7.44
8.25
Hale Waihona Puke 6.727.568.34
9.17
9.94
10.76
11.58
13 12
V3
11 10 Title Y Axis 9 8 7 6 5 0.0 0.1 0.2 0.3 0.4 0.5 0.6
V2
V1
X Axis Title
注意事项: ①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 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片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②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③释放物体前,应使物体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④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 带之间, 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 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 压在复写纸下面。
1/2
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实验记录: 位置编号 0 1 时间 t/s 0 0.1 5.60 6.41 v1 /(m s 1 )
2 0.2 7.23 9.04
3 0.3 8.03 9.83
4 0.4 8.86 10.67
5 0.5 9.66 11.5
6 0.6 10.47 12.31
v2 /(m s 1 )
实验结论:小车在重物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2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年级 实验名称 姓名 日期 成绩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实验目的: 1 1.会运用已学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 2.会用表格法处理数据,并合理猜想。 3.巧用 v—t 图象处理数据,观察规律。 实验原理: 瞬时速度求法:在计数点附近选取一个很短的时间△t, △t 内的平均速度可当 作打该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加速度: 由纸带判断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纸带及其数据测定匀变速运动 小车的加速度 a=△v/t=∆x/t 2 实验器材: 电源、导线、打点计时器、小车、4 个 25 g 的钩码、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 带小钩的细线、纸带、刻度尺、坐标纸等。 实验步骤: 1、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实验桌上,连接电源。 2、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复写纸压在纸带上。 3、先通电等待 1~2s,释放物体。 4、先切断电源,后取下纸带。 5、再取 2~3 条纸带,重复 2~4 步 2~3 次.。 6、选取纸带,找一个适当小点作为起始点。 7、 选测每隔 5 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T,在选好的起始点上标下标 0 第 6 点标 1, 第 11 点标 2 以此类推,记相邻两个测量点的位移分别为∆x1 、∆x2 、∆x3 …用刻 度尺测量距离,记录数据,保留纸带。 8、整理实验器材。 9、计算出个测量点的瞬时速度,做出 v-t 图像,完成实验报告。
动能-动能定理 - 副本
动能 动能定理1.(2011年高考课标全国卷)一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受到一恒力作用.此后,该质点的动能可能( )A .一直增大B .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C .先逐渐增大至某一最大值,再逐渐减小D .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2.质量为m 的物体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在光滑地面上运动,前进一段距离之后速度大小为v ,再前进一段距离使物体的速度增大为2v ,则( )A .第二过程的速度增量等于第一过程的速度增量B .第二过程的动能增量是第一过程动能增量的3倍C .第二过程合力做的功等于第一过程合力做的功D .第二过程合力做的功等于第一过程合力做功的2倍3.(2013年东营测试)人通过滑轮将质量为m 的物体,沿粗糙的斜面由静止开始匀加速地由底端拉上斜面,物体上升的高度为h ,到达斜面顶端的速度为v ,如图所示.则在此过程中( )A .物体所受的合力做功为mgh +12m v 2B .物体所受的合力做功为12m v 2C .人对物体做的功为mghD .人对物体做的功大于mgh4.如图所示,用汽车通过定滑轮拉动水平平台上的货物,若货物的质量为m ,与平台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汽车从静止开始把货物从A 拉到B 的过程中,汽车从O 到达C 点处时速度为v ,若平台的高度为h ,滑轮的大小和摩擦不计,求这一过程中汽车对货物做的功.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轻绳悬挂于O点,小球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从平衡位置P点很缓慢地移动到Q点,此时轻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如图所示,则拉力F 所做的功为()A.mgL cos θB.mgL(1-cos θ)C.FL sin θD.FL cos θ2.某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在同一直线上的力F1、F2的作用,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力F1、F2与位移x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在物体开始运动后的前4.0 m内,物体具有最大动能时对应的位移是()A.2.0 m B.1.0 mC.3.0 m D.4.0 m3.如图所示,图线表示作用在某物体上的合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物体开始时是静止的,那么()A.从t=0开始,5 s内物体的动能变化量为零B.在前5 s内只有第1 s末物体的动能最大C.在前5 s内只有第5 s末物体的速率最大D.前3 s内合力对物体做的功为零4.半径为R的光滑半球固定在水平面上,现用一个方向与球面始终相切的拉力F把质量为m 的小物体(可看做质点)沿球面从A 点缓慢地移动到最高点B ,在此过程中,拉力做的功为( )A .πFRB .πmgR C.π2mgR D .mgR5.质量为1 kg 的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在水平面上滑行,由于摩擦阻力的作用,其动能随位移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g 取10 m/s 2,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B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C .物体滑行的总时间为4 sD .物体滑行的总时间为2.5 s6.(2013年南京模拟)如图所示,一轻弹簧直立于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 的小球从距离弹簧上端B 点h 高处的A 点自由下落,在C 点处小球速度达到最大.x 0表示B 、C 两点之间的距离,E k 表示小球在C 点处的动能.若改变高度h ,则下列表示x 0随h 变化的图象和E k 随h 变化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7.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长为s ,以速度v 始终保持匀速运动,把质量为m 的货物放到A 点,货物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当货物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摩擦力对货物做的功不可能( )A .等于12m v 2B .小于12m v 2C .大于μmgsD .小于μmgs8.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质点在半径为R 的半球形容器中(容器固定)由静止开始自边缘上的A 点滑下,到达最低点B 时,它对容器的正压力为F N .重力加速度为g ,则质点自A 滑到B 的过程中,摩擦力对其所做的功为( )A.12R (F N -3mg ) B.12R (3mg -F N ) C.12R (F N -mg ) D.12R (F N -2mg ) 9.如图所示,一个粗糙的水平转台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转台上有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物体与转轴间用长L 的绳连接着,此时物体与转台处于相对静止,设物体与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突然制动转台,则( )A .由于惯性和摩擦力,物体将以O 为圆心、L 为半径做变速圆周运动,直到停止B .若物体在转台上运动一周,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μmg 2πLC .若物体在转台上运动一周,摩擦力对物体不做功D .物体在转台上运动Lω24μg π圈后,停止运动10.在有大风的情况下,一小球自A 点竖直上抛,其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小球的运动可看做竖直方向的竖直上抛运动和水平方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小球运动轨迹上的A 、B 两点在同一水平直线上,M 点为轨迹的最高点.若风力的大小恒定,方向水平向右,小球在A 点抛出时的动能为4 J ,在M 点时它的动能为2 J ,落回到B 点时动能记为E k B ,小球上升时间记为t 1下落时间记为t 2,不计其他阻力,则()A .x 1∶x 2=1∶3B .t 1<t 2C .`E k B =6 JD .E k B =12 J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1.一个平板小车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右端恰好和一个14光滑圆弧轨道AB 的底端等高对接,如图5-4-11所示.已知小车质量M =3.0 kg ,长L =2.06 m ,圆弧轨道半径R =0.8 m .现将一质量m=1.0 kg 的小滑块,由轨道顶端A 点无初速释放,滑块滑到B 端后冲上小车.滑块与小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取g =10 m/s 2)试求: (1)滑块到达B 端时,轨道对它支持力的大小; (2)小车运动1.5 s 时,车右端距轨道B 端的距离; (3)滑块与车面间由于摩擦而产生的内能.12.如图5-4-12所示,为一传送装置,其中AB 段粗糙,AB 段长为L =0.2 m,动摩擦因图5-4-11数μ=0.6,BC、DEN段均可视为光滑,且BC的始、末端均水平,具有h=0.1 m的高度差,DEN是半径为r=0.4 m的半圆形轨道,其直径DN沿竖直方向,C位于DN竖直线上,CD间的距离恰能让小球自由通过.在左端竖直墙上固定有一轻质弹簧,现有一可视为质点的小球,小球质量m=0.2 kg,压缩轻质弹簧至A点后由静止释放(小球和弹簧不粘连),小球刚好能沿DEN轨道滑下.求:(1)小球到达N点时速度的大小;(2)压缩的弹簧所具有的弹性势能.图5-4-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锦绣前程学校锦绣前程·一对一教师辅导讲义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学生姓名:年级:九年级老师:李飞
上课日期:上课时间:课次:
课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知识点、考点:
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分类.
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特点.
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并会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
【知识网络详解】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问题设计]
请描述如图1所示的v-t图象表示的物体的运动情况,取相等的时间间隔,看它们的速度变化量有什么特点?这样的特点说明什么?
图1
[要点提炼]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特点①加速度a.
②v-t图象是一条.
(2)分类①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
②匀减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
2.对v-t图象的理解
(1)其上每一个点表示某一时刻的速度,正负表示速度的(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2)直线的斜率表示,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
注意不能从斜率正负说明质点做加速运动或减速运动.
3.几种常见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2所示)
(1)直线a: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为匀加速直线运动.
(2)直线b: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为直线运动.
(3)直线c:速度随着时间先,后,由于加速度不变,整个运动过程也是
直线运动.
[延伸思考]如图3是一个物体运动的v-t图象,物体在做匀变速运动吗?
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问题设计]
设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开始时刻(t=0)的速度为v0(叫做初速度),加速度为a,求t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v.
[要点提炼]
1.公式v=v0+at中各量的物理意义
v0是开始时刻的瞬时速度,称为初速度;v是经时间t后的瞬时速度,称为末速度;at是在时间t内
的,即Δv=at.
2.公式的矢量性
公式中的v0、v、a均为矢量,应用公式解题时,一般取v0的方向为正方向.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取;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a取.
3.当v0=0时,v=,物体的瞬时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锦绣前程学校[延伸思考]
物体的初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运动的时间越长,则由公式v=v0+at知物体的末速度一定越大吗?
一、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v0+at的应用
例1一物体从静止开始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5s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2s的时间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静止.求:
(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的大小;
(2)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
例2一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前面有情况需紧急刹车,刹车后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8 m/s2.求刹车3s后汽车的速度.
二、v-t图象的理解和应用
例3A、B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其速度图象如图4所示.
(1)A、B各做什么运动并求其加速度;
(2)两图象交点的意义;
(3)求1s末A、B的速度;
(4)求6s末A、B的速度.
针对训练如图5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A.物体在0~2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在2~8s内静止
C.t=1s时物体的加速度为6m/s2
D.t=5s时物体的加速度为12m/s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运动特点⎩
⎪⎨
⎪⎧ 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相等加速度a 恒定速度时间关系式:v =v 0
+at ――→v 0
=0v =at
v -t 图象⎩
⎪⎨⎪⎧
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直线斜率表示加速度
1.(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 )
2.(v =v 0+at 的应用)一辆以12m/s 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因发现前方有险情而紧急刹车,刹车后获得大小为4 m/s 2的加速度,汽车刹车后5s 末的速度为( )
A .8m/s
B .-8 m/s
C .0
D .32m/s
3.(对v -t 图象的理解)如图6所示是某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物体的加速度一直不变 B .3s 末物体的加速度开始改变 C .0~8s 物体一直做匀减速运动
D .t =0时和t =6s 时物体的速率相等 4.(v =v 0+at 的应用)火车沿平直铁轨匀加速前进,通过某一路标时的速度为10.8km/h,1 min 后变成了54 km/h ,又需经多少时间,火车的速度才能达到64.8km/h?
题组一 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
1.下列有关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若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则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B .加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C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
锦绣前程学校D.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一个恒量
2.下列图象中表示匀变速运动的是()
3.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正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一定是正值
B.匀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一定是负值
C.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也有可能取负值
4.物体某时刻的速度v=10m/s,加速度a=-2 m/s2,这表示()
A.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而且速度在减小
B.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而且速度在增大
C.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而且速度在减小
D.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而且速度在增大
5.如图1所示,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0~10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在0~10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10m/s
D.物体在0~10s内的加速度为2.5m/s2
6.物体沿水平直线运动,从A点开始计时,取向右的方向为运动的正方向,其v-t图象如图2所示,则物体在最初的4s内()
A.前2s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前2s内物体向左运动,后2s内物体向右运动
C.t=2s时刻,物体与A点距离最远
D.t=4s时刻,物体与A点距离最远
7.如图3所示为某质点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下列有关质点运动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A.0~t1时间内加速度为正,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t1~t2时间内加速度为正,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C.t2~t3时间内速度为负,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t3~t4时间内速度为负,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8.一质点沿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4所示.由图象可知()
A.在0~2s内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2~4s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质点2s末的速度大于4s末的速度
D.质点5s末的速度大小为15m/s
题组三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的理解和应用
9.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1s末的速度是6m/s,第2 s末的速度是8 m/s,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物体零时刻的速度是3m/s
B.物体的加速度是2m/s2
C.任何1s内的速度变化都是2m/s
D.第1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
10.一辆匀加速行驶的汽车,经过路旁两根电线杆用了5s的时间,汽车的加速度为2m/s2,它经过第2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15 m/s,则汽车经过第1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
A.2m/s B.10 m/s C.2.5m/s D.5 m/s
11.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的v-t图象如图5所示,由图象可知,
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为()
A.v=(4+2t) m/s B.v=(-4+2t) m/s
C.v=(-4-2t)m/s D.v=(4-2t) m/s
12.一辆公共汽车由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2 , 6s后改做匀速直线运动,快到下一站时关闭发动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12s停止,求:
(1)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大小;
(2)汽车关闭发动机后的加速度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