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6版)复习笔记-第5章 宗教建筑【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 宗教建筑
一、概说
1.佛教
(1)东汉初期
①佛教建筑
a.最早见于我国史籍的佛教建筑,是明帝时建于洛阳的白马寺,寺院布局仍按印度及西域式样,即以佛塔为中心之方形庭院平面。
b.汉末笮融在徐州兴造的浮屠寺的木楼阁式结构与四周的回廊殿阁,已逐渐改为中国建筑的传统式样。
c.三国东吴时,康居国僧人康僧会来建业传法,建有阿育王塔及建初寺,是为江南佛教建筑之肇始。
②佛教文化遗物
a.为数不多的摩崖造像以及散见于山东、四川等地汉崖墓或石墓中的石刻画像。
b.个别铸于铜镜背面及绣作织物图案之佛像形象。
(2)两晋、南北朝时期
①总体发展表现
a.北魏洛阳和南朝建康等地建有多处寺庙。
b.我国云岗、龙门、天龙山、敦煌等著名石窟都肇始于这一时期,建筑与艺术造诣都达到很高水平。
②北魏洛阳的永宁寺
a.结构布局
第一,主体部分由塔、殿和廊院组成,并采取了中轴对称的平面布局。
第二,核心是一座方塔,塔北建佛殿,四面绕以围墙,形成一区宽阔的矩形院落。
第三,院的东、南、西三面中央辟门,上建门楼,院北置较简单的乌头门。
第四,僧舍等附属建筑千间,分别配置于主体塔院之后与西侧。
第五,寺墙四隅建有角楼,墙上覆以短椽并盖瓦,一如宫墙之制。
第六,墙外掘壕沟环绕,沿沟栽植槐树。
b.特点
主体部分仍使用塔院,虽然采用“前塔后殿”的布置方式,但依旧突出佛塔这一主题。
③北魏洛阳的建中寺
以殿堂为主,“舍宅为寺”,为了利用原有房舍,“以前厅为佛殿,后堂为讲堂”。
④石窟寺
a.初期所凿建的窟内除雕刻佛像以外,还设有塔柱,尚未脱出西域与印度佛寺的窠臼。
b.火焰形拱门、束莲柱、卷涡纹柱头等局部装饰还保留着若干外来的影响。
c.整体来看,石窟建筑中所表现的外檐柱廊与斗栱以及壁画、雕刻中所反映的廊院式佛寺布局、木梁柱屋架、四阿或九脊屋顶,鸱尾、筒瓦、勾阑等基本上都是中国固有的建筑形式。
(3)隋、唐、五代至宋
①两次灭法
a.时间
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与五代后周世宗显德二年(公元955年)。
b.影响
第一,为时短暂且很快得到恢复。
第二,旧有的佛教寺院、殿、塔受到很大破坏,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
②隋唐时期佛教建筑
a.较大佛寺的主体部分仍采用对称式布置,即沿中轴线排列山门、莲池、平台、佛阁、配殿及大殿等。
b.殿堂已渐成为全寺的中心,佛塔退居到后面或一侧,自成另区塔院,或建作双塔,矗立于大殿或寺门之前。
c.较大寺庙除中央一组主要建筑外,依供奉内容或用途划分为若干庭院,各有命名。
③唐代晚期佛教建筑
a.密宗盛行,佛寺中出现十一面观音和千手千眼观音的形象,产生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文的石幢。
b.钟楼的设置在晚唐庙宇中已成定制,一般位于寺院南北轴线的东侧,一直延续到明初,大概到明代中叶,才在其西侧建立鼓楼,并将二者移至寺前的山门附近。
④五代佛教建筑
最早出现田字形平面的罗汉堂。
⑤南朝佛教建筑
创建转轮藏。
⑥宋代佛教建筑
出现律宗的寺院,出现了戒坛。
⑦元代佛教建筑
统治者提倡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除喇嘛塔和为数不多的局部装饰外,对中土佛教
建筑影响不大。
⑧明清佛教建筑
佛寺更加规整化,大多依中轴线对称布置建筑,方丈、僧舍、斋堂、香火厨等布置于寺侧。
(4)佛教的分类
①汉传佛教
a.分布地区
流行于以汉族为主的我国大多数地区。
b.建筑
小的称庵(或用居女尼)、堂、院,大的称寺,最大的在其前冠一大字。
c.圣地
明、清时期以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四川峨嵋山(普贤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四大名山为圣地。
②藏传佛教
a.分布地区
西藏、甘肃、青海及内蒙一带,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
b.建筑
第一,西藏的喇嘛教佛寺大多采用厚墙、平顶之城堡式样。
第二,大寺内除佛殿、经堂及喇嘛住所外,还设置供僧人学习的佛学院“扎仓”。
③南传之小乘佛教
分布范围很小,仅限于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等地,佛寺平面与建筑风格与中土大相径庭。
2.道教
(1)形成过程
中国的道家思想,一般认为始于老子的《道德经》,实际最早的肇源,应是远古的巫术,后来发展到战国及秦、汉的方士,东汉时正式成为宗教。
(2)地位及影响
在我国宗教中居第二位,倡导的阴阳五行、冶炼丹药和东海三神山等思想,对我国古代社会及文化有相当大的影响。
(3)道教建筑
①未形成独立的系统与风格。
②一般称宫、观、院,布局和形式大体仍遵循我国传统的宫殿、祠庙体制,即以殿堂、楼阁为主,依中轴线作对称式布置。
③规模一般偏小,且不建塔、经幢。
④建于元代中期的山西芮城县永乐宫是目前保存较完整的早期道观的代表。
(4)道教圣地和中心
江西龙虎山、江苏茅山、湖北武当山、山东崂山、四川青城山,陕西华山。
3.伊斯兰教
(1)传入时间
约在唐代自西亚传入中国。
(2)建筑特点
①礼拜寺与我国寺庙、道观的区别
a.常建有召唤信徒礼拜的邦克楼或光塔(夜间燃灯火),以及供膜拜者净身的浴室。
b.殿内均不置偶像,仅设朝向圣地麦加供参拜的神龛。
c.建筑常用砖或石料砌成拱券或穹窿。
d.一切装饰纹样唯用可兰经文或植物与几何形图案。
②我国礼拜寺的特点
a.早期的礼拜寺在建筑上仍保持较多的外来影响:高矗的光塔、葱头形尖拱券门和半球形穹窿结构的礼拜殿等。
b.建造较晚的寺院,除神龛和装饰题材外,所有建筑的结构与外观都已完全采用中土传统的木架构形式。
c.在某些兄弟民族聚居的地区,基本上保持着本地区和本民族的固有特点。
二、佛寺、道观及清真寺
1.佛教寺院
(1)主要类型
①以佛塔为主的佛寺
a.在我国出现最早,是随西域僧人来华所引进的“天竺”制式。
b.以一座高大居中的佛塔为主体,周围环绕方形广庭和回廊门殿。
c.形制的产生与形成是出于古印度佛教徒绕塔膜拜的仪礼需要。
d.因北方天气寒冷,佛寺中出现可容多人顶礼传法的金堂、法堂,且逐渐发展成寺中取代佛塔的主体建筑。
②以佛殿为主的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