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级经济师《初级财税》高频考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初级经济师《初级财税》高频考点
第一章财政的概念与职能
考点一:市场效率
1.市场效率:是指完全竞争状态下所达到的帕累托最优效率。
2.完全竞争市场应具备的条件
(1)大量买者和卖者
(2)产品同质性
(3)资源流动性
(4)信息完全性
考点二:公共物品与公共财政
1.公共物品的特征
(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2)受益的非排他性【核心特征】
(3)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核心特征】
增加一个消费者,边际成本为零;可能形成“免费搭车者”。
(4)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
2.公共物品必须由政府财政来提供,由此决定了政府财政支出的范围。
3.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区别主要是消费该物品的不同特征,而不是指物品的所有制性质。
第二章财政支出理论与内容
考点一:财政投资性支出
1.我国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的比重、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都是下降的。
2.政府投资的特点
(1)政府投资可以不盈利或低盈利。
(2)可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
(3)可投资于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项目。
3.基础设施的特点:初始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慢。
4.政府投资并不意味着完全的无偿拨款。
5.财政投融资的特征
(1)是在大力发展商业性投融资渠道的同时构建的新型投融资渠道。
(2)目的性强,范围有严格的限制。
(3)不脱离市场,以市场参数作为配置资金的重要依据。
6.政策性银行:既不是商业银行,也不是制定政策的机关,而是执行有关长期性
投融资政策的机构。
7.政策性银行的资本金主要应由政府预算投资形成。
考点二:社会保障
1.内容:社会保险(现代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
优抚。
2.社会保障制度由德国的俾斯麦政府于 19 世纪 80 年代首创。
3.我国社会保险的内容
(1)养老保险
(2)失业保险
(3)医疗保险
(4)生育保险:已婚妇女劳动者及其子女、配偶可分享待遇。
(5)工伤保险:最后获得待遇的包括劳动者本人及其家人。
4.我国的社会救助内容:对无依无靠的绝对贫困者提供的基本保障,“五保户”;对生活水平低于国家最低标准的家庭和个人的最低生活提供的保障;对因天灾而
陷于绝境的家庭和个人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
第三章财政收入概述
考点一:组织财政收入的原则
1.从发展经济入手,增加财政收入原则——首要原则
2.利益兼顾原则
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以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3.合理负担原则
在组织财政收入时,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要与其负担能力相适应,要坚持横向公平
和纵向公平。
横向公平是指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应当缴纳相同的税收。
纵向公平是指具有不同纳税能力的人应当缴纳不同的税收。
对企业的税收还应保证机会均等。
4.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
效率的含义: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征税对经济运行效率的影响。
【注意】组织财政收入的过程,实质上是财政参与价值形式的国民收入分配再分
配的过程。
考点二:财政收入效应
1.财政收入效应是指经济主体因为政府组织财政收入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作出的反应,或者说是因国家征税而对消费者的选择以至生产者的决策所产生的影响。包括:
(1)替换效应: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经济主体减少对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对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
(2)收入效应:由于政府为取得财政收入而向纳税人征税,导致纳税人的收入水平下降,从而降低了纳税人对商品的购买量和消费水平。
2.财政收入对经济的影响
(1)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税收对劳动的替代效应是指政府征税会使闲暇与劳动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闲暇的价格相对降低,引起个人以闲暇代替劳动,从而促使人们减少劳动供给。
税收对劳动的收入效应,是指政府征税之后减少了个人的税后可支配收入,促使其为维持既定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而减少或放弃闲暇,增加工作时间。
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征税导致劳动供给增加。
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征税导致劳动供给减少。
(2)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对储蓄利息征税,增加当前消费,减少储蓄。
(3)对投资的影响
税收的替代效应:征税降低投资收益,导致减少投资。
税收的收入效应:征税导致税后净收益减少,为维持原有收益水平而增加投资。(4)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在调节个人收入差距方面,个人所得税是最有利的工具之一。对高收入者多征税,对低收入者少征税,特别是实行累进税制度,对抑制收入差距的扩大具有特殊功能。
第四章税收基础知识
考点一:纳税人
1.纳税人:税法中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也称“纳税主体”。
2.代扣代缴义务人:有义务从其持有的纳税人收入中扣除其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企业、单位或个人。
3.负税人:纳税人是法律上的纳税主体,负税人是经济上纳税主体。
所得税:纳税人与负税人一致。
对商品课征的税: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
考点二:税率
1.税率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代表征税的深度,
关系着国家的收入多少和纳税人的负担程度,是体现税收政策的中心环节。
2.基本形式
(1)比例税率:税率不随征税对象数额的变动而变动。征税对象数额越大,应
纳税额越大。
(2)累进税率:
①全额累进税率
②超额累进税率
应纳税额=应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速算扣除数=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
本级速算扣除数=上一级最高所得额×(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数
③超率累进税率
④超倍累进税率
(3)定额税率
税率的多少只与征税对象的数量有关,同价格无关。当价格普遍上升或下降时,
仍按固定税额计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