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期货交易现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碳期货交易现状

作者:崔运凤郝文波

来源:《商情》2010年第01期

[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碳排放体系以后引入碳期货等衍生产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我国建立碳期货市场的初步设想,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定价建议。

[关键词]碳交易碳期货定价

一、我国碳交易的发展现状

1.从交易量来看,其增长速度非常快。预计2008年~2012年间,全球碳交易市场规模每年可达600亿美元;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将达到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2.从交易对象来看,在京都议定书中所规定的迫切需要进行减排的六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中, 碳化物占到了很大的比例, 二氧化碳和甲烷就占到了其中的一半以上。

3.从参与机构上来看,中国企业的参与意识和参与度有显著提高。在市场形成初期,外国企业比较活跃。时至今日,碳交易获得了广泛重视,备案机构中的大多数都已开展碳交易,还有很多未获得资格的机构也在积极争取获取此项资格。

4.从流动性上来看,其现状有所改善。随着碳交易市场规模的扩大,碳排放权进一步衍生为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因此,发达国家围绕碳减排权,已经形成了碳交易货币以及包括直接投资融资、银行贷款、碳指标交易、碳期权期货等一系列金融衍生品为支撑的碳金融体系。

5.从碳交易市场的基本框架来看,我国碳交易市场分为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交易通过清洁发展机制实现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碳交易;国内市场根据实际情况分为两具阶段:过渡期——初级阶段的市场和完善的市场交易方式。

二、我国建立碳期货交易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我国作为二氧化碳第二排放大国,虽然目前没有承担减排任务,但很有可能会即将面临减排的要求。所以我国应当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方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一方面积极促进减排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另一方面就是积极推进碳排放权的交易。

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全国性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该市场应建立在总量管制和排放权交易的市场机制之上。根据国际碳交易市场的交易经验,该市场风险较大,需要引入碳期货等衍生产品。根据法国电力交易所的数据,碳排放权的价格最高可达30欧元,最低可至5欧元以下,如果没有相应的衍生工具来规避风险,将给相关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同时建立碳期货交易市场也可以依靠其价格发现功能,指导现货交易也为国家及相关企业提供一个有效的价格信号。

三、碳的跨期价差套利定价

碳交易在我国发展处于雏形阶段,在这样具有商机性的巨大潜力条件下,通过期货价差的套利我们不但可以规避风险,还可以保持价格体系的稳定。我们知道期货定价原理研究的是期货绝对价格形成的机理,而价差套利是在买进(卖出)一种合约的同时卖出(买进)另外一种合约,利用不同合约的价格差别,以无风险或较小风险获取相对较小利润的操作,获利基础取决于期货合约间的相对价格变化,而非个别期货的涨跌。

碳交易的跨期价差套利定价假设:

(1)商品是可以储存的。(2)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任何一个交易者皆为价格接受者。(3)市场没有摩擦,既没有交易成本(佣金,买卖差价,赋税等),没有保证金要求。(4)市场的参与者都是风险厌恶者,且希望财富越多越好。(5)不考虑违约风险。(6)卖空标的资产不受限制。(7)市场价格可以自由调整,既无套利机会假设。若市场上存在获取无风险利润的机会,套利活的就会进行调整直到套利机会消失。

短期内无风险利率、存储成本可以认为是固定不变,且不考虑便利收益,根据持有成本理论,则t时刻,到日期为 T1的近期合约的价格为:

则投资者可以在t时刻卖出远期合约,买入近期合约,在近期合约到期时交割,F t,T1以价格获得商品现货并继续持有到远期合约到期日T2进行交割,这等同于正向市场的期限价差套利操作,是无风险的。由于无风险套利机会的存在,使得近、远期合约的价差不会超过T1~T2的全持有成本。

当市场为反向市场时间,由于商品供需紧张,库存量减少,持有商品可获得便利收益,使得近月期货价格上升大于远期合约价格,则上式需要进行修正,借用期货定价的便利收益这一称呼,在式(4)中加上便利收益:得式(5):

便利收益的计算和持有成本定价原理相同,当时,则可进行熊市套利。模型的修正与持有成本定价原理修正相同。

这里只是简单的给出了碳在交易市场上的定价过程,但通过简单的定价我们能过更好的了解碳的市场和碳价格。

四、小结

中国碳交易市场潜力巨大,但仍以CDM项目的场外交易为主,碳交易市场亟待完善,仍需破解多道难题。在笔者看来,利用碳交易市场机制,借助绿色利益驱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由之路。为此,要尽快构建一整套与发展全国统一碳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参考文献:

[1]苏杨.中国发展观察.2005,(3).

[2]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清华大学.清洁发展机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万法菊,侍玉成.排污权交易的经济学分析与实践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10(68):51-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