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虫1
第一章 线虫
![第一章 线虫](https://img.taocdn.com/s3/m/f1994d3e4431b90d6c85c7b6.png)
似蚓蛔线虫
寄生于人体的小肠,引起蛔虫病。蛔虫 分布广泛,感染率高,人群感染的特点为 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一、形 态 (一)成虫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二)虫卵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第三节
蠕形住肠线虫
寄生于人体小肠末端、盲肠和结肠, 引起蛲虫病 蛲虫呈世界性分布,感染率儿童高于 成人,托儿所、幼儿园、小学等聚集的儿 童感染率更高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一、形 态 (一)成虫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1.成虫 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成虫形态相似: 虫体丝线状,乳白色,体表光滑 雌虫较雄虫大,雄虫尾部向腹面卷曲
一、形态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模式图
2.幼虫——微丝蚴
虫体细长,头钝圆,尾
头间隙
尖细,外被有鞘膜
(2)消化道症状 (3)异嗜症 (4)婴幼儿钩虫病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四、实验诊断 1.粪便直接涂片法 2.饱和盐水浮聚法 最常用 3.定量透明法 4.钩蚴培养法 可以鉴别虫种 5.痰液查钩虫幼虫
全国高职高专检验专业教育部卫计委规划教材
《寄生虫学检验》第4版
56
体核
圆形,较小,大小均匀,排列疏 卵圆形,排列紧密,大小不等, 松,相互分离,清晰可数 常相互重叠,不易分清
人体寄生虫线虫 绦虫 吸虫部分总结
![人体寄生虫线虫 绦虫 吸虫部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edd8ce3ce2f0066f433221f.png)
寄生虫:一、致病性(一)线虫1、似蚓蛔线虫:成虫钻孔习性导致系列并发症。
虫体运动损伤肠黏膜,掠夺营养导致宿主营养不良,蛔虫喜欢钻孔,容易引发相应的胆道蛔虫症,蛔虫体大,量多扭结引起肠梗阻。
(成虫>幼虫)2、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成虫吸血特性引起贫血。
消化道出血和影响营养吸收,缺铁性贫血。
(成虫>幼虫)3、丝虫:成虫阻塞淋巴回流导致象皮肿或乳糜尿。
引起淋巴系统增生和阻塞,象皮肿或(和)乳糜尿(可带血)。
(成虫>幼虫)4、旋毛虫:新生蚴侵入肌组织引起血管炎和肌炎。
发热及四肢、腰、背部肌肉酸痛。
(幼虫>成虫)5、鞭虫:成虫机械性破坏肠道(成>幼)6、蛲虫:成虫在肛周产卵,肛门瘙痒、异位寄生。
(成虫>幼虫)7、广州管圆线虫:幼虫体内移行,侵犯重要器官(中枢神经)。
(幼>成)(二)绦虫1、肥胖带绦虫/牛带绦虫:腹部不适,饥痛、消化不良、腹泻。
2、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囊尾蚴占位、炎症、过敏。
成虫夺取肠内营养、机械刺激、虫体毒素和代谢产物。
(幼虫>成虫)3、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机械损害和囊液的过敏性及毒性刺激。
(幼>成)4、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寄生人体导致眼、皮下、内脏、脑和口腔颌面部。
(幼>成)5、微小膜壳绦虫:机械损伤和毒性作用,引起肠粘膜坏死、溃疡。
(幼虫>成虫)(三)吸虫1、华支睾吸虫:虫体机械刺激及分泌的抗原和代谢产物引起变态反应2、卫氏并殖吸虫:童虫或成虫具有游走特点,引起多部位出血和渗出性炎症,形成囊肿。
3、斯氏狸吸虫:幼虫移行游走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病理损害(幼虫>成虫)4、日本血吸虫:寄生在肠系膜静脉内,虫卵肉芽肿形成,引起严重的肝肠纤维化。
5、姜片吸虫:吸附力强,机械性损害肠道黏膜二、相应症状对应可能的寄生虫1、肠腔阻塞:牛带绦虫、蛔虫、日本血吸虫姜片吸虫2、营养不良/体重减轻:牛带绦虫、猪带绦虫、蛔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布氏姜片吸虫3、水肿:旋毛虫、钩虫(积液)、棘球蚴囊(血管神经性水肿)、华支睾吸虫(腹水)、布氏姜片吸虫4、淋巴结肿大:丝虫5、肝脾肿大:棘球蚴华支睾吸虫6、贫血:钩虫、鞭虫、似囊尾蚴、长膜壳绦虫布氏姜片吸虫日本血吸虫7、肌肉酸痛无力:旋毛虫、囊尾蚴(猪带绦虫)、8、肛门瘙痒:蛲虫、孕节9、直肠套叠:鞭虫10、肺炎:钩虫、蛔虫、日本血吸虫(童虫)11、胃肠炎症状:旋毛虫、钩虫12、脑神经或脊神经受累:广州管圆线虫13、直肠脱垂:鞭虫14、皮炎:钩虫15、眼、皮下、脑占位:囊尾蚴、裂头蚴、棘球蚴囊、广州管圆线虫16、腹部团块:蛔虫、斯氏狸殖吸虫17、脑膜炎:广州管圆线虫18、咳血:卫氏并殖吸虫(烂桃样血痰)19、大肚子:血吸虫(腹水)20、皮炎:钩蚴性皮炎、尾蚴性皮炎三、感染阶段1、感染期虫卵:鞭虫、蛲虫(蠕形住肠线虫)、蛔虫、细粒棘球绦虫、囊尾蚴病、微小膜壳绦虫缩小膜壳绦虫2、幼虫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第3期)、旋毛虫(幼虫囊包)、钩虫(丝状蚴)、曼氏迭宫绦虫、猪带绦虫病微小膜壳绦虫华支睾吸虫(囊蚴)、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斯氏狸殖吸虫日本血吸虫布氏姜片吸虫(囊蚴)、卫氏并殖吸虫四、感染方式1.经皮肤:曼氏迭宫绦虫的裂头蚴微丝蚴日本血吸虫(尾蚴,)2.经口:卫氏并殖吸虫布氏姜片吸虫3.吸入感染:蛲虫4.逆行感染:蛲虫五、检查方法1、肛门拭子法:代绦虫、蛲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2、粪便法:鞭虫、钩虫、蛔虫、曼氏迭宫绦虫、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缩小膜壳虫、并殖吸虫、血吸虫(日本,曼氏)3、痰液检查:并殖吸虫4、肌肉活检:旋毛虫5、组织活检:囊尾蚴病并殖吸虫斯氏狸吸虫(皮下包块)6、鲜血检查法:微丝蚴(丝虫)7、免疫学检测:泡球蚴并殖吸虫8、尿液检查:埃及血吸虫六、治疗药(常见)1、阿苯达唑:钩虫、鞭虫、蛲虫、蛔虫、旋毛虫、广州管圆线虫、钩虫、猪带绦虫、泡球蚴病微小膜壳绦虫缩小膜壳绦虫华支睾吸虫2、噻嘧啶(适用于儿童):蛔虫3、甲苯咪唑:绦虫4、海群生(乙胺嗪):微丝蚴、丝虫5、吡喹酮:并殖吸虫血吸虫布氏姜片吸虫。
植物寄生虫-线虫
![植物寄生虫-线虫](https://img.taocdn.com/s3/m/f06b302431b765ce050814dd.png)
防治措施:1.加强苗木检验和培育无病苗木:为了防止此病的蔓延, 对外来苗木必需经过检验,防止病苗传入无病区及新区。
2.加强肥水管理:对病树,可根据土壤肥力,适当增施有机肥料, 并加强肥水管理,以增强树势,减轻本病的为害程度。此外,如土 壤砂质较重时,逐年改土,也能有效地减轻为害。
3.药剂处理:对成年病树,使用二溴氯丙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根 据树龄和土质每株使用80%二溴氯丙烷40~60毫升,对水7.5~15 公斤,在2~3月初使用。施药方法:在树干四周每隔30厘米处层层 打穴,穴深在15厘米以上,穴与穴之间的距离也为30厘米左右。将 药液按比例均匀灌人每个洞穴中,然后覆土踏实,并在洞穴表面泼
病原线虫主要是以卵及幼虫越冬。当外界 条件适合时,卵在卵囊内发育成为:龄幼 虫。1龄幼虫孵化后仍藏在卵内,经一次 蜕皮后破卵而出,成为2龄侵染幼虫,2龄 侵染幼虫侵入维管束附近为害,并刺激根 组织过度生长,形成不规则的根瘤。幼虫 在根瘤内生长发育,再经三次蜕皮,发育 成为成虫。雌、雄虫成熟后交尾产卵,卵 聚集在雌虫后端的胶质卵囊中,卵囊的一 端露在根瘤之外,每卵囊有卵300~800粒。 根结线虫一年可发生2~3代,能进行重复 侵染。
植株矮小、色泽失常、萎蔫、早衰,甚至整株死亡
如何区分寄生性和腐生性线虫
•土壤中存在大量腐生性的线虫,常常在植物根部以及植物地 下部或地上部坏死和腐烂组织内外看到的线虫,不一定是致 病性的线虫,要注意区分寄生性和腐生性线虫。 •腐生性线虫的特征主要是:口腔内没有口针,食道多为双胃 型或小杆型,尾部细长如丝状,在水中非常活跃。 •寄生性线虫的特征主要是:口腔内有口针,食道多为滑刃型 或垫刃型,尾部较钝,在水中不活跃。
香蕉穿孔线虫是迁移性内寄生线虫,寄生植物根 部,2龄及其以上各虫志均有侵染能力。在寄主 和土壤中都能完成生活史,在 24~32℃条件下, 完成1代需20~25天。香蕉穿孔线虫在休闲土壤 中只能存活12周,但有报道,在不种香蕉的情况 下,其在土壤中需5年才全部死亡,可能有替代 杂草寄主。
人体寄生虫-实验1-线虫(1)
![人体寄生虫-实验1-线虫(1)](https://img.taocdn.com/s3/m/4bb5655f5ef7ba0d4a733bd3.png)
体部 尾部
腹吸 盘
1、肺吸虫卵
颜色:金黄色; 大小: 80-118µm×48-60µm; 形状:椭圆形; 卵壳: 厚薄不均,后端增厚; 特殊结构:卵盖大,略倾斜,位于宽的一端,偶有缺盖者; 内含物:1个半透明卵细胞,10色:活体红褐色,半透明;固定后灰白色;遍布皮棘; 形状:肥厚,椭圆,背部隆起,腹面扁平,似半粒花生米; 大小:1厘米,长宽比约为2:1; 吸盘:口腹吸盘大小相近,腹吸盘位于体中横线之前; 消化道:咽和食管短,肠支3-4个弯曲; 生殖器官:2个分支睾丸,左右并列与后1/3处,卵巢5-6叶,
1、姜片虫卵
颜色:淡黄色; 形状:椭圆形; 大小:大,130-140 × 80-85µm; 卵壳:薄而光滑;特殊结构:卵盖较小; 内含物:1个卵细胞,20-40个卵黄细胞。
大小2:、姜片虫成虫
1、血吸虫虫卵
颜色:淡黄色; 卵壳:厚薄均匀; 形状:椭圆形; 大小:89 µm ×67 µm; 特殊结构:无卵盖,一侧有小棘; 内含物:成熟毛蚴,与卵壳间有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
猪带绦虫头节牛带绦虫头节
近似球形,0.6-1mm,4个 吸盘,顶突,其上有25-50 小钩,内大外小。
略呈方形,1.5-2mm,4个 吸盘,顶突凹入。
猪带绦虫孕节牛带绦虫孕节
7-13支,通常12支以下。
15-30支,排列较整齐。
猪囊尾蚴
圆形或椭圆形,乳白色,半透明,黄豆大小囊状物:8-10X5mm,囊内充满 透明液体,有一小米粒大小白点,为幼虫头节,无法区分猪或牛囊尾蚴。
如手指,与子宫并列与腹吸盘之后。
猪带绦虫成虫牛带绦虫成虫
扁平、带状,乳白色,半透明,2– 4m,头节微小,近球形,0.6-1mm, 颈部纤细,为头节的1/2,5-10mm。
[医学]医学线虫
![[医学]医学线虫](https://img.taocdn.com/s3/m/1730166f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66.png)
第十六章线虫第一节概论线虫隶属线形动物门的线虫纲(Class Nematoda),是无脊椎动物中一个很大的类群,不但种类多,而且数目也极大,估计全球约有1万余种。
大多数线虫营自生生活,广泛分布在淡水、海水、沙漠和土壤等自然环境中;营寄生生活的只是其中很少的种类,常见的寄生于人体并能导致严重疾患的线虫约有10余种。
重要的有蛔虫、钩虫、丝虫、旋毛虫等。
形态1.成虫典型的线虫呈两侧对称的圆柱形,前端一般较钝圆,后端则逐渐变细,体不分节。
寄生人体的线虫,不同种类虫体的大小长短相差悬殊。
除极少数虫种外,均为雌雄异体。
雄虫一般比雌虫小,且尾端多向体腹面卷曲或膨大。
体壁自外向内由角皮层、皮下层和纵肌层组成(图16-1)。
图16-1 线虫横切面模式图示体壁结构⑴角皮层:由皮下层分泌物形成,无细胞结构,含蛋白质(角蛋白、胶原蛋白)、碳水化合物及少量类脂等化学成分。
质坚具弹性、光滑,覆盖于体表及口孔、肛孔、排泄孔、阴道等部位。
在虫体前端、后端常具有由角皮形成的一些特殊结构,如唇瓣、乳突、翼、嵴及雄虫的交合着伞、交合刺等。
这些结构除分别与虫体的感觉、运动、附着、交配等生活活动有关外,同时也常是鉴定虫种的重要依据。
⑵皮层:在角皮层之内,由合胞体组成,无细胞界限,含丰富糖原颗粒、线粒体、内质网及酯酶、磷酸酶等。
此层在虫体背面、腹面和两侧面的中央均向内增厚、突出,形成四条纵索,分别称为背索、腹索和侧索。
背索和腹索较小,其内有纵行的神经干;两条侧索明显粗大,其内有排泄管通过。
两索之间部分称为索间区。
⑶纵肌层:在皮下层之内,由单一纵行排列的肌细胞组成,此层被纵索分成两个亚背区和两个亚腹区。
肌细胞由可收缩的纤维部分和不可收缩的细胞体构成,前者邻接皮下层呈垂直排列,含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其协同作用使肌肉收缩与松驰;后者发达并突入原体腔,含胞核、线粒体、内质网、糖原和脂类,能贮存大量糖原是其重要功能之一。
根据肌细胞的大小、数量及排列方式,可分为三种肌型(图16-2)。
线虫 (1)(医学PPT课件)
![线虫 (1)(医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ebf23cab0717fd5360cdca9.png)
三、松材线虫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 Buhrer)Nickle
分类地位: 侧尾腺口纲 Secernentea 垫刃目Tylenchida 滑刃线虫科Aphelenchoididae 伞滑刃线虫属 Bursaphelenchus
危害和重要性:又称松树萎蔫病,是松树的一种 毁灭性流行病。是国际国内重要的检疫对象,属 于危及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病害。可导致大量松 树枯死,对松林资源、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 严重破坏。
结薯少而小、品质差 产量损失高达90%以上
当土壤中存在着大丽轮技菌(Verticunum dahliae) 时,能与线虫相互作用,共同造成更严重的危害, 导致马铃薯的早死病(early dying disease)发生。
• 症状:
幼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发病植株在田间 呈块状分布。
病株⇒生长矮小⇒茎细长⇒开花少或不开花;
☞ 过筛分离法
• 可分离土壤中的 所有线虫(包括 活动性大的和小 的,个体大的或 小的。
形态鉴定方法
1、体形 (雌雄同形或异形、热杀死后直或弯曲或呈螺旋形) 2、外部形态特征
唇区、侧区、根结线虫的会阴花纹、胞囊线虫阴门锥、雄虫交合 伞的有无及特征 3、内部形态特征
口针长度及形态 排泄孔开口的位置 雌虫卵巢的特征 雄虫交合刺及导刺带的形状 4、体躯的大小比值——De Man 公式 a=体长÷体宽; b=体长÷体前端至食道与肠连接处; c=体长÷尾长; V=头顶至阴门处的长度÷体长×100 T=精巢长÷体长×100
定居型内寄生线虫,马铃薯金线虫的抗逆性强,如 果土壤类型和温度合适,胞囊内的卵可以在土壤中 存活长达28年之久。适合在气候凉爽的地区发生。
线虫1
![线虫1](https://img.taocdn.com/s3/m/72e712d06137ee06eff918fb.png)
自感染到产卵需60天,每 条雌虫每天产卵500020000个,成虫的寿命为35年。
从卵内孵出,钻入肠上皮内摄取营养,约经8从卵内孵出,钻入肠上皮内摄取营养,约经 810天回到肠腔 成虫
蠕形住肠线虫的生活史
成虫(回盲部)夜晚肛周产卵
卵
肛周发育4~6小时
”
感染期卵
经口感染小肠内孵出
幼虫
肠内发育 蜕 皮 (2~4周)
”
营养来源 排卵时期
肠腔半消化食 物 受精卵
肠腔内容物、组织 及血液 蝌蚪期胚胎
肠外移行
感染时期 产卵部位 蜕皮
有
感染期虫卵 小肠 4次
有
丝状蚴 小肠上端 2次
无
感染期虫卵 盲肠(严重:盲肠、 直肠、回肠) 无
无
感染期虫卵 人的肛周及会阴周 围 无
Thanks
线虫
生活史
汇报:第二组、第三组
第二组
目录
郭丽丽:汇报人
汇报人 :刘昱
第三组
蛔虫——李兵家: ppt制作 钩虫——张文会 蛲虫——李巧利 鞭虫——陈蓉
共性总结:李翔、李炳恒
特性总结:周丹、曹玉敏
蛔虫、钩虫
1
“
似蚓蛔虫的生活史
成虫(小肠)
产卵随粪便排出
卵
外界发育三周, 卵内蜕皮一次。
感染期卵 (含蚴卵)
共性、特性
3
“
蛔虫
寄生部位
感染途径 小肠 误食被感染期 虫卵污染的食 物或水
钩虫
小肠上端
鞭虫
盲肠(严重:盲肠、 直肠、回肠)
蛲虫Leabharlann 盲肠、结肠、回肠 下段 经口感染或随空气 吸入
接触疫土、丝状蚴经皮 误食感染期虫卵污染 肤钻入感染;少数经口 的食物或水 侵入口腔、食管粘膜感 染;幼虫还可通过胎盘、 母乳感染。 宿主血液、淋巴液及脱 落的肠上皮细胞 正在分裂的卵细胞 血液及组织液 尚未分裂的卵细胞
寄生虫2.线虫概述、蛔虫、鞭虫
![寄生虫2.线虫概述、蛔虫、鞭虫](https://img.taocdn.com/s3/m/cd26abe4f705cc1754270917.png)
四、实验诊断 1、粪便查虫卵,方法有直接涂片法、沉 淀集卵法和饱和盐水浮聚法(推荐使用 此法)。 虫卵小,容易漏检,一般应连续粪检三
次以上。
五、流行与防治 1、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温暖和潮湿的环 境有利于鞭虫卵的发育。
2、常与蛔虫感染并存,儿童感染多于成人
3、人是唯一传染源,防治原则、治疗药物
与蛔虫相同
复习思考题
1.试述似蚓蛔线虫对人体危害及防治措施。 2.简述蛔虫病流行广泛的原因。 3.常用什么方法从粪便中查找蛔虫卵?为什 么有少数人肠道有蛔虫寄生,但在粪便中 找不到虫卵或只查到未受精卵?
4.蛔虫、鞭虫感染的主要诊断方法是什么? 5.比较似蚓蛔线虫与毛首鞭形线虫的生活史
鞭虫重度感染致直肠脱垂
• Prolapsed rectum due to heavy trichuriasis.
Worms can be seen attached to the mucous membrane
3. 临床表现: • 轻度感染:多无症状,但粪检可发现鞭 虫卵。 • 重度感染:可有头晕、腹痛、慢性腹泻、 消瘦及贫血等症状。 • 儿童重度感染时,如有营养不良或并发 肠道其它感染,可导致直肠脱垂。 • 少数患者可出现发热、荨麻疹、嗜酸性 料细胞增多、四肢浮肿等全身反应。
在小肠内寄生的蛔虫多为数条 在小肠内寄生的蛔虫多为数条 至数十条,最多可达 1978 条。 至数十条,最多可达1978条。
(b)蛔虫性肠梗阻
(c)肠穿孔
(d)蛔虫性阑尾炎
蛔虫性肠梗阻
胆道蛔虫
肠穿孔
蛔虫性阑尾炎
四、实验诊断 〈一〉病原检查: 查获虫卵或成虫是确诊的依据 1、粪便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 2、浓集法: 3、虫体鉴定: 4、临床实验性驱虫:
线虫概述、蛔虫、鞭虫、蛲虫
![线虫概述、蛔虫、鞭虫、蛲虫](https://img.taocdn.com/s3/m/0676ea4ca8956bec0975e39b.png)
三、致病 Pathogenesis
雌成虫肛周排卵 虫卵粘附在皮肤上 肛门
周围、会阴部夜间瘙痒
影响睡眠,可出现夜惊、
烦躁不安、失眠、精神减退、食欲不佳、消瘦 虫体附着局部粘膜的轻度损伤 慢性炎症(一般不表现明显症状) 异位寄生:阴道炎、子宫内膜炎和输卵管炎及在腹腔、 消化功能紊乱或
腹膜、盆腔、肠壁组织、输卵管等部位引起以虫
可达95%以上。
4. 外用蛲虫膏、2%白降汞膏或龙胆紫等涂于肛周,有止痒杀虫作用。 5. 国产新药伊维菌素、三苯双脒也具较好疗效。
卫生宣教,注意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
防止相互感染和自身反复感染。
复习思考题:
1、线虫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2、简述蛔虫的生活史及其引起的并发症。
3、为什么蛔虫病流行广泛?
4、简述蛲虫的生活史特点及其诊断方法。
胚或幼虫。
单细胞胚的蛲虫卵, 蛲虫卵大体形态 无色透明。
扫描电镜下的蛲虫卵, 可见一侧隆起。
二、生活史Life cycle
雌、雄交配,雄虫死亡并排出体外 6hr
雌雄成虫
(盲肠、结肠、 直肠及回肠下段)
雌虫产卵
(肛周) (蜕皮1次)
感染期虫卵
肛门-手-口
结肠、直肠
幼虫
(逆行感染) 蜕皮3次
成虫
从食入感染期虫卵至成熟产卵约1个月,雌虫寿命约2-4周。
三、生活史 Life cycle
生活史要点:
1、从人体感染到雌虫开始产卵约需60-75天。
2、感染阶段为感染期蛔虫卵。 3、每条雌虫每天产卵24万个。 4、成虫寿命1年左右。
四、致病 Pathogenesis
幼虫和成虫均可致病,但成虫是主要致病阶段。
1.幼虫致病
1线虫概论
![1线虫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c7dd1a5f3b3567ec102d8a9e.png)
线形动物门, 线虫纲, 线形动物门, 线虫纲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1 钩口线虫属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2 板口线虫属 美洲板口线虫 3 管圆科市 管圆线虫属 广州管圆圆线虫 4 蛔 目 蛔 科 蛔线虫属 似蚓蛔线虫 5 尖尾目 尖尾科 住肠线虫属 蠕形住肠线虫 6 吸吮科 吸吮线虫属 结膜吸吮线虫 丝虫目 盖头虫科 吴策线虫属 班氏吴策线虫 7 8 布鲁线虫属 马来布鲁线虫 9 鞭尾目 毛形虫科 旋毛形线虫属 旋毛形线虫 鞭虫科 鞭虫属 毛首鞭形线虫 10
2虫卵 卵圆型,由卵壳、卵细胞组成,黄 虫卵:卵圆型 由卵壳、卵细胞组成 组成, 虫卵 卵圆型, 棕色、或无色。 色、棕色、或无色。
【生活史】 生活史】 线虫的发育阶段:虫卵→幼虫 幼虫→成虫 线虫的发育阶段:虫卵 幼虫 成虫 生活史类型 1土源性线虫,不需要中间宿主,直接 土源性线虫,不需要中间宿主, 土源性线虫 直接感染人。 发育型,虫卵(经发育) 幼虫直接感染人 发育型,虫卵(经发育)或幼虫直接感染人。
【致病】 致病】 1幼虫侵入皮肤引起皮炎及移行时的 幼虫侵入皮肤引起皮炎及 幼虫侵入皮肤引起皮炎 炎症; 炎症;
2成虫腔道寄生,出现消化道症状; 成虫腔道寄生,出现消化道症状; 成虫腔道寄生 消化道症状
3组织脏器寄生,危害性较大。 组织脏器寄生,危害性较大。 组织脏器寄生
【分类】 分类】
圆线目 钩口科
2生物源性线虫,需要中间宿主,间接 生物源性线虫,需要中间宿主, 生物源性线虫 发育型,幼虫( 中间宿主体内发育后 体内发育后) 发育型,幼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后) 感染人。 感染人。
【生理】 生理】 1虫卵孵化与幼虫蜕皮 虫卵孵化与幼虫蜕皮 虫卵孵化:温度、湿度、 虫卵孵化:温度、湿度、氧; 幼虫蜕皮: 次皮。 幼虫蜕皮:蜕4次皮。 次皮 2成虫期 成虫期 营养来源:肠内容物、血液、体液、组织液; 营养来源:肠内容物、血液、体液、组织液; 蛋白质代谢:生长、产卵,氨基酸很重要。 蛋白质代谢:生长、产卵,氨基酸很重要。 脂代谢:获取能量。 脂代谢:获取能量。 糖类有氧代谢:获取能量。 糖类有氧代谢:获取能量。
蠕虫——线虫——丝虫
![蠕虫——线虫——丝虫](https://img.taocdn.com/s3/m/bbdd7f69168884868762d6d0.png)
蠕虫——线虫——丝虫丝虫病是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之一,六大热带病之一我国只有班氏吴策线虫与马来布鲁线虫,寄生于淋巴系统,引起象皮肿,乳糜尿等一、丝虫形态特征:1、成虫:细长如丝,表面光滑,雌雄异体。
个体大小上雌虫大于雄虫, 班氏丝虫大于马来丝虫。
2、微丝蚴:细长如丝,有鞘膜、头隙、体核、尾核二、生活史丝虫全为营寄生生活的寄生虫,无自由生活阶段。
两种丝虫都需经过两个发育阶段,即幼虫在中间宿主(蚊)体内发育和成虫在终宿主(人)体内的发育。
(一)蚊体内发育随蚊血入胃穿过胃壁到胸肌mf. —————→脱鞘———————→腊肠期幼虫(胸肌内)1 天 2-4 天脱皮再次脱皮—————→感染前期蚴—————→丝状蚴(感染性幼虫)5-7天 6-12天归纳要点:1、m f. 必须要经过蚊体内的发育,才能感染人体;2、一条mf.进入蚊体只能发育为一条丝状蚴,进入人体成为一条成虫;3、m f.在蚊胸内发育,成熟后,集中在蚊的口器下唇。
待蚊叮咬人时,则进入人体。
(二)在人体内发育随蚊吸血进入人体感染性幼虫(丝状蚴)—————————→淋巴系统(成虫)经皮下,周围淋巴管归纳要点:1、寄生部位:班氏丝虫多寄生于深部淋巴管、结,如腹腔、阴囊。
马来比虫多寄生于四肢表浅部,如上下肢。
2、发育时间:班氏丝虫半年以上,马来丝虫约需三个月。
3、寿命:丝虫成虫通常在人体活4-5年,有的可达17-20年。
(三)夜现周期性:(nocturnal periodicity)定义:在我国流行的班氏丝虫与马来丝虫的微丝蚴,均有明显的夜间出现在人体周围血液循环的现象,而白天微丝蚴则藏于内脏毛细血管内,此现象称为夜现同期性。
班氏微丝蚴晚上10点至凌晨2点,马来微丝蚴晚上8点至凌晨4 点出现在外周血中。
三、致病性:丝虫对人体的损害,主要是成虫和发育中的细虫引起的。
而血液中的微丝蚴对人体并不引起明显的病变和症状。
从丝虫引起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二期:(一)早期急性过敏及炎症反应1、虫体的机械刺激代谢产物、死亡虫体分解产物的刺激2、淋巴管内膜肿胀,炎症细胞浸润◆症状:1、出现畏寒、发热等症状,称丝虫热。
植物病原线虫一线虫的形态见图多数线虫雌
![植物病原线虫一线虫的形态见图多数线虫雌](https://img.taocdn.com/s3/m/4d130d9da58da0116c174986.png)
雌雄异形,一般二龄幼虫侵染植物; 雌雄同形二.三.四龄都可侵染植物。 完成一个生活史,一般2—3个星期,有的是
一年,也有的只有几天。
如小麦粒线虫完成一个生活史需一年,花 生根结线虫只需数日。
四.致病性
1.刺激寄主细胞过度增加,形成巨 细胞如根结线虫危害植物的根部,使 根部肿大成虫瘿; 雌雄异形,受害花 木生长停滞,甚至死亡;被害花木有百 日草.月季.瑰玫等。
第六节 植物病原线虫 一.线虫的形态(见图) 多数线虫雌雄同形,线形,两端稍尖。少 数线虫雌雄异形,雌虫梨形,雄虫线形。 二.结构 线虫分体壁和体腔两部分,体壁有三层:
角质层(外)
{ 体殖系统; 排泄系统; 神精系统。
三.生活史
线虫有三种虫态,即:成虫.卵.幼虫。 成虫有五龄:一龄(在卵内).二龄.三龄.
2.抑制根茎顶端分生组织分裂阻止 生长点生长
如切根线虫。
3.溶解细胞的中间物质,使细胞分离,引 起组织腐烂,或变形弯曲,并引起其它病原 物感染,如马铃茹茎线虫,危害杜鹃.大理 菊.水仙等。
五.线虫病的诊断 1.症状观察 在野外分布呈块状,并有以上症状物点。 2.分离 分离的数要与病害的发生有相关性。 3.接种 柯赫氏证律。
桔线虫病。 (3)选用抗病品种 可防治根结线虫病。 (4)轮作或间作 用非寄主作物或树种进行轮作,可达到
防治的目的。
(5)加强栽培管
如中耕可防治根结线虫。
(6)药剂防治
呋喃丹和肥料一起施用,每么2-2.5 公斤;D-D混合剂每么15公斤;80%的二 溴氯丙烷,每么1.5—2公斤;61%二溴 乙烷每么6公斤;50%壮棉氮,每么3公 斤,可杀死土壤中的线虫。
复习思考题: 1.真菌具有哪些特性? 2.真菌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各有哪几种? 3.怎样区分真菌的五个亚门? 4.病毒具有,哪些生物学特性? 5.怎样诊断真菌.细菌.病毒.类菌质体
动物学 7-1线虫动物门
![动物学 7-1线虫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181c65c99ec3d5bbfd0a742c.png)
(五)生殖
• 绝大多为雌雄异体,极少数种类为雌雄同体,极 少数仅有雌体或雄体。生殖腺成长管状(轮虫、 腹毛动物不呈管形)。雄性多数种类有交合刺 (spicule)。自由生活的种类,直接发育,寄生线 虫生活史较复杂。 • 雄性:精巢、输精管、储精囊、射精管,泄殖腔。 • 雌性: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雌性生殖孔。 • 线虫孵化后,除生殖细胞外,体细胞不再分裂, 因此线虫的细胞核或细胞数目是恒定的,常成为 发育生物学理想的研究材料。
分为三层:皮层、基质层、纤维层
功能: 保护身体,抵御寄主体内消化液的腐蚀
▲表皮层: 为8行上皮细胞组成的合 胞体
在身体两侧和背、腹中 央,上皮细胞层加厚形成 侧线和背、腹线 背、腹线中有背、腹神 经索
侧线中有排泄管 表皮层细胞能向外分泌 物质形成角质膜
▲肌肉层: 由单层纵肌构成 肌细胞分为二部分: 顶端为含有细胞核的原生 质部 基部为含有肌原纤维的收 缩部 只有纵肌,没有环肌 身体只能弯曲,不能伸 缩 肌细胞的原生质部伸向 背、腹神经索,接受神经 支配
• 无专门的呼吸器官,适应寄主体内的低氧 环境,强化了糖酵解途径,进行厌氧呼吸
4. 排泄系统
由一个原肾细胞衍生而成的 H 形排泄系统,埋在侧线中
排泄物→体腔液内→侧线 的上皮细胞→渗透入排泄管 →排泄孔排出体外
5.神经和感觉器官
圆筒状的神经系统: 咽头周围的围咽神经 环 向前、后各发出 六条神经,各有横神 经相连
唇 唇乳突
感觉器官:不发达;寄生
唇刺毛
种类头感器退化;尾感器发 达,可为分类的依据
头感器
头刺毛
臀 乳 突
肛门
扭曲线虫的前端正面观
双肛后 乳突 单肛后乳突
雄蛔虫的体末端
线虫,蛔虫,钩虫1
![线虫,蛔虫,钩虫1](https://img.taocdn.com/s3/m/3d43eb7b58fafab069dc0277.png)
蛔虫性肠梗阻X光片
蛔虫性胆道梗阻X光片
超声内镜查到胃内的蛔虫
病例分析:
患者,男,50岁。因右上腹绞痛、呕吐伴 全身黄染1周入院。入院诊断为“急性胆 囊炎、胆管炎并胰腺炎”保守治疗1个月 后症状消失,但查血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 素升高,疑胆道阻塞
此时应作哪些检查明确诊断?
五、流行及防治
Prevalence and treatment
雄性: 8-11×0.4-0.5 雌性: 10-13×0.6
“C”型
美洲钩虫
雄性:7-9×0.3 雌性: 9-11×0.4
“S”形
口囊
2对钩齿
1对板齿
交合伞
略呈圆形
略呈扁圆形
交合刺 背辐肋
两刺呈长鬃状,末端分开 一刺末端呈钩状,常包套 于另一刺的凹槽内
二三分支
二二分支
尾刺
有
无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雌 雄 十 二 指 肠 钩 虫
乳传播) 致病阶段:成虫、幼虫 检验阶段:虫卵
(一)幼虫致病
钩蚴性皮炎(Dermatitis)
❖ 发生率高,好发于春夏之交。俗称“粪毒” 或“地痒疹” 。
❖ 机理:丝状蚴穿过皮肤时介导引起Ⅰ型超 敏反应。
❖ 临床表现:足趾或手指间皮肤较薄处或足 背及其它部位暴露的皮肤出现充血斑点或 丘疹,奇痒无比;搔破后可引起继发感染。
线虫概论
Introduction of the Nematode
这个小孩为什么会如 此面黄肌瘦?
这又是 什么
这个人的腿为 什么这么粗
常见人体内寄生的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似蚓蛔线虫,蛔虫) Hookworm (钩虫) Trichuris trichiura(毛首鞭形线虫,鞭虫) Enterobius vermicularis(蠕形住肠线虫,蛲虫) Filaria (丝虫) Trichinella spiralis (旋毛形线虫,旋毛虫) Strongyloides stercoralis(粪类圆线虫)
线虫1——精选推荐
![线虫1——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9410339a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b0.png)
Caenorhabditis elegans线虫门(Nematoda)是广泛分布于海水、淡水、土壤中以及其它生物体中的一大类假体腔无脊椎动物门。
线虫类和其它任何门都没有紧密亲缘关系。
该门动物为双侧对称、不分节的细长圆柱体,两端很尖,体表有粗糙的角质膜覆盖。
其肌肉和排泄系统及胚胎发育都很特殊。
该门包括非寄生的线虫,如醋线虫(Anguillula)以及寄生于马铃薯中的小线虫(Heterodera)和寄生于人、猪中的蛔虫(Ascaris),其中有些如吴策线虫(Wuchereria)和几内亚线虫(Dracunculus)能够引起人类的严重疾病。
(英汉生命科学辞典)Caenorhabditis elegans (C.elegans)是一种常见的、自由生活的小型土壤线虫,在世界的许多地方都有分布,属于小杆亚纲(Rhabditia)、小杆目(Rhabditidia)、小杆总科(Rhabditoidea),以细菌为食,在理想的条件下生命周期大约为3天。
C.elegans成体长约1-1.5毫米,身体直径约70微米(P60)。
作为实验研究用的通常是C.elegans wild type var. Bristol(strain N2)。
它有两种性形式:一种雌雄同体(Hermaphrodites)和一种雄虫(males),其成体的外部形态是有区别的。
雌雄同体的C.elegans既产生卵,又产生精子,可以自体授精进行繁殖。
雄体以很低的频率自发产生,可以与雌雄同体交配,但雌雄同体相互之间不能进行授精。
一条未经交配的雌雄同体在它的生殖期中可以产生大约300个受精卵。
幼虫孵化和发育经过4个幼虫阶段,其间由蜕皮所间断。
第四次蜕皮后的成熟成体繁殖大约4天,然后再继续生活10-15天。
C.elegans能够很容易地在有控制的实验室条件下生长,需要的成本低。
在实验室里用于培养C.elegans的方法很简单,通常在20 0C下,用细菌,如Escherichia coli作为它的食物来源,在小的琼脂平板上或在溶液中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维菌素
(3)加强粪管
干 水 粪 粪 泥封堆肥法(52℃~70℃) 五格三池贮粪法(沉淀、氨) 粪尿混合贮存(氨) 沼气池( 沉淀、氨)
沼气池
毛首鞭形线虫
(Trichuris trichiura linnaeus, 1771)
简称鞭虫 ,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盲肠, 引起鞭虫病(trichuriasis)。
二、生活史
受精卵在外界土壤中的发育
幼虫在宿主体内移行和发育
成虫在小肠内寄生
虫卵在外界土壤的发育
潮湿、荫蔽、 氧气充足和适 宜的温度(2130oC)
蛔虫的 感染期
受精卵
2w
含幼虫卵
第1次蜕皮
1w
感染期 虫卵
虫体在人体的发育
经口食入:
感染期虫卵
6~8h
孵出幼虫穿过肠壁
人体内移行 经肝、肺
幼虫
引起:胆道大出血
肝脓肿 胆结石、胆囊破裂 胆汁性腹膜炎 钻入胆总管 的蛔虫
28
蛔虫钻入肝脏
(2)蛔虫性肠梗阻
回肠多见。 发展:绞窄性肠梗阻、
肠扭转、肠套叠和肠坏
死。 甚至肠穿孔、急性 腹膜炎。
30
四、实验诊断
1. 粪便检查: 直接涂片法:1片检出率80%,三片95% 沉淀集卵法: 提高检出率 饱和盐水浮聚法: 2. 驱虫治疗性诊断 临床表现疑似蛔虫病者可采用
蠕形住肠线虫
(Enterobius vermicularis Linnaeus, 1758)
简称蛲虫,主要寄生于人体小肠末端、盲 肠和结肠,引起蛲虫病 (enterobiasis)。 以学龄前低龄儿童易感为特征。
一 、形态
成虫:细小,乳白色,呈线头状。
头翼
雌虫 雄虫
(8 ~ 13)mm×(0.3 ~ 0.5)mm
(2 ~ 5)mm×(0.1 ~ 0.2)mm
成虫前端
虫卵
卵壳
幼虫
蛲虫卵
二、生活史
感染期卵(感染期)
口、吸入
幼虫(十二指肠)
2~4w
2~4W 成虫( 盲肠、结肠) 6h
C, 虫卵(肛周) 34~36º 90~100%RH 6h 感染期卵
生活史小结:
1.感染期:感染性卵
2.感染方式:经口或吸入 3.雌虫具夜间肛周产卵的特性 4.雌虫常出现异位寄生现象
• 生活史简单,不需要中间宿主 • 蛔虫产卵量大,雌虫(24万个卵/日/条) • 虫卵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 • 用未经处理的人粪施肥
• 疫区人群不良的卫生习惯(随地便溺)
4、防治
(1)卫生宣教,预防感染
饭前便后洗手,不生食、生饮
(2)查治病人和带虫者
驱 虫: 秋冬季进行、反复治疗
阿苯达唑(丙硫咪唑,肠虫清)
蛔虫变应原 出现荨麻疹、皮肤瘙痒、血 管神经性水肿、视神经炎、结膜 炎、蛔虫中毒性脑病等症状。
由IgE介导的I型超敏反应引起
3.并发症(主要危害)
钻孔习性 + 寄生环境发生改变
刺激虫体活动力增加 钻入开口于肠壁的各种管道
各种并发症
(1)胆道蛔虫病(64%)
最为常见的并发症,
成虫钻入胆总管引起。 。
致组织损伤、出血、炎症等病变。
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linnaeus, 1758)
简称蛔虫(round worm),成虫寄生 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ascariasis)。
一、形态与结构
(一)成虫
(1) 圆柱形(似蚯蚓)
不分节,两侧对称,大
小相差悬殊。口孔位于
虫体顶端,周围有三唇
饭前便后勤洗手 驱虫 止痒 阿苯哒唑(首选)、甲苯咪唑 蛲虫膏、2%白降汞膏
应注重对女童的特别预防
一、形态与生活史
成虫:
前细(约占总长3/5) 后粗,外形似马鞭。 雌虫:长30 -50mm,尾 端钝圆; 雄虫:稍小,长30-45mm, 尾端向腹面呈环状卷曲。
虫卵
呈腰鼓形,大小约(50-54) m×(22-23)m,棕黄色,卵 壳较厚,两端各有一透明塞状 突起,称为盖塞。
生活史
瓣,呈“品”字形。 蛔虫成虫
蛔虫的唇瓣
(顶面观)
12
(2) 雌雄异体
雄虫一般较雌虫小,尾端向腹面弯曲。 尾端具有明显特征(交合刺)。
雄虫
长15~31cm,尾端向腹面弯曲,镰刀状交合刺。
交合刺
(二)虫卵
蛔虫受精卵
蛔虫未受精卵
蛔虫受精卵
(脱蛋白质膜)
受精蛔虫卵
未受精蛔虫卵
受精卵
未受精卵
脱蛋白质膜卵
3、对人的感染期,有的是幼虫或是成虫
按其生活史有无中间宿主分为两型:
需要中间宿主者,属间接发育型 —— 生物源性线虫(丝虫) 不需要中间宿主者,属直接发育型 —— 土源性线虫(蛔虫、鞭虫、钩虫)
致病
1. 幼虫致病作用:
与幼虫侵入宿主、宿主体内移行所致的损
伤有关。
2. 成虫致病作用:
指成虫寄生通过机械性损害和化学作用导
3. 检查痰液
查幼虫(适于有呼吸道症状)
五、流行与防治
1.分布
呈世界性(热带、亚热带、温带),估计全球 12.83亿感染人口,中国感染率平均12.72%.
农村 > 城市 儿童 > 成人 (3-10岁)
2.传染源
排受精蛔虫卵者。
3.传播途径
与当地气温、生产和 生活活动关系密切(虫 卵污染)。
蛔虫病感染普遍的原因
四、实验诊断
1、查虫卵(清晨便前) 棉签拭子法 透明胶纸法 2、查成虫(晚入睡后)
五、流行
分布
世界性 儿童 > 成人
集体生活 > 散居生活
群居儿童感染率最高
家庭聚集性
本病具有易治难防的特点
原因:生活史简单 成虫寿命较短 传播速度快
对驱虫药物较敏感
感染方式多种多样 ☞
1. 直接感染(肛门 — 手 — 口) 2. 间接接触感染和吸入感染 3. 逆行感染?
1. 幼虫致病
在人体内移行造成组织(肝、肺)机械性损伤。
肺内蛔蚴
肺
幼虫在肺部移行
肺部出血、细支气管上皮细胞脱落
蛔虫性肺炎、哮喘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2. 成虫致病
(1) 掠夺营养和破坏肠粘膜影响吸收
损伤肠粘膜
引起营养不良
◆ 症状:
食欲不振 、恶心、呕吐,
间歇性脐周腹痛,消化不良, 腹泻。
(2)引起超敏反应
数周 小肠
幼虫:肠壁静脉→ →肝→ →右心→ →肺→ →
成虫
虫卵
支气管、气管→ →咽→ →胃→ →小肠
生活史小结:
1、感染期:感染性虫卵 2、感染方式:经口 3、人体内有必经的移行途径 4、雌虫(24万个卵/日/条)
三、致病(Pathogenesis)
幼虫期致病
蛔虫致病
成虫期致病
主要表现:机械性损伤、超敏反应、肠功能障碍
蛔虫占12.72%,推算全国约有8593万人
形态
成虫:
1.一般形态: 圆柱形,不分节,雌雄 异体。雄虫一般较雌虫小, 尾端向腹面卷曲。 2、体壁:角皮层、皮下层和纵肌层
熟悉肌层的肌形有助于观察病理 切片时,作出虫种鉴定和临床确诊
线虫横切面模式图
多肌型 如:蛔虫
少肌型 如:钩虫
细肌型 如:鞭虫
3.消化系统 完全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
消化管:口、口腔、咽管、中肠、直肠 、肛门
消化腺:咽管腺,分泌酶类(淀粉酶、蛋白酶等)
口 咽管
中肠
直肠 肛门
虫卵:
线虫卵无卵盖,一般为卵圆形,卵壳
多为淡黄色、棕黄色或无色。
生活史
1、线虫发育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
2、发育过程中需蜕皮4次,才能成为成虫
三、致 病
雌虫产卵所致局部刺激症状
肛门、会阴部皮肤瘙痒、继发性炎症。烦躁
不安、失眠、夜惊、纳差、夜间磨牙等神经精神
症状。严重者尚可引起脱肛。
肠粘膜损伤所致消化道功能紊乱
异位损害
可形成以虫体或虫卵为中心的肉芽肿 病变主要累及泌尿生殖系统。
蛲虫性阑尾炎 泌尿生殖系统炎症: 尿道炎、膀胱炎 阴道炎、子宫内膜炎 输卵管炎、卵巢炎 其次:肝、肺、脾等
小肠 回盲部
幼虫
肠粘膜 10天±
人体内
成虫
(小肠)
经口
(盲肠)
℃
感染期 虫卵
3w 20-30℃土壤
虫卵
感染期虫卵
在盲肠寄生的鞭虫
二、致病与诊断 1. 致病机理:
虫体的机械损伤和分泌物 肠壁充血、水肿或出血等
少数患者
肠壁组织增厚,肉芽肿 重度感染者可致慢性失血
2 .临床表现
(1)轻度感染多无明显症状
第三篇 医学蠕虫学(p85)
蠕虫系借助肌肉收缩而蠕动状运动的多
细胞无脊椎动物。 线形动物门:线虫(第14章) 无脊椎动物 扁形动物门:吸虫(第12章) 绦虫(第13章)
第十四章 线虫(p153) 线虫概论
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Fra bibliotek告2005年
蠕虫总感染率21.74%
其中土源性线虫为19.56%
(2) 重度感染者:头晕、腹痛、慢性腹泻、大便隐血 或带有鲜血,食欲减退、虚弱、消瘦、贫血等 (3) 儿童重度感染者可导致肛门脱垂
3、实验诊断 粪检 直接涂片法
沉淀集卵法
饱和盐水浮聚法
反复检查,提高检出率
三、流行与防治
与蛔虫基本相同。 常见的药物有阿苯哒唑和甲苯哒唑,均对鞭虫 病有较好的驱虫效果。
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