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赞教案设计
《长城赞》公开课教案课后反思总结

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通过描绘长城的壮丽景象,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长城图片,引导学生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感强的情感,教育学生珍惜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二、教学重点1. 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
2. 描绘长城的绘画技巧。
三、教学难点1. 长城的象征意义和爱国情怀的融入。
2. 创新性绘画作品的创作。
四、教学准备1. 图片资料:长城的图片、绘画作品等。
2. 教学工具:黑板、投影仪、画纸、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1.1 教师展示长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长城的雄伟气势。
1.2 学生分享对长城的印象和感受。
2. 学习长城(10分钟)2.1 教师简要介绍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
2.2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长城的象征意义和爱国情怀。
3. 绘画实践(10分钟)3.1 教师演示如何描绘长城的绘画技巧。
3.2 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创作,尝试融入对长城的象征意义和爱国情怀。
4.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4.1 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
4.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心得。
5.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长城的雄伟气势和象征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 在绘画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意识,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绘画作品。
3. 在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学生通过课后查阅资料,了解长城的保护现状和文化遗产价值。
2.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其他著名的文化遗产,如故宫、秦始皇兵马俑等。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的掌握程度。
六年级下册语文《长城赞》教案(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长城赞》教案(北师大版)篇一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中的生字,能正确读写“智慧、巍峨、丰碑”等词语。
2.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的伟大奇迹,增强学生的民族骄傲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观察点抓住事物特点、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认真领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长城悠久的历史和所凝聚的民族智慧。
教学难点: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形式——对联。
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国有许多世界闻名的古迹,看这是什么?万里长城。
之前我让同学们收集了资料,谁能来说说关于长城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是和长城有关的知识,可以是传奇故事等)师深情总结归纳:(见教学导案后)万里长城的宏伟坚固给我们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壮丽的奇观。
那么,今天让我们通过《长城》这篇课文的学习,再次游览一下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吧!二、检查预习。
三、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本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读后你有什么感受?1.生读后交流,师补充对联知识。
(对联又称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也要押韵。
对联大抵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区分大小词类相对,可见称“对联起源律诗”是根本的错误。
传统对联的对仗要比所谓的诗对联工整。
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XXXX字的位置以到达XXXX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雷同,不多不少。
二,要词性相对,位置雷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古代汉语的词性分类与现代汉语不同),就是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名词对名词。
三,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雷同的位置上。
《长城赞》公开课教案课后反思总结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通过学习课文《长城赞》,能够理解并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长城赞》的阅读与理解,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 分析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
3. 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长城赞》的主题思想,掌握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
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自主分析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
2. 运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长城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长城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长城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长城赞》,要求学生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感知长城的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
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总结提升:教师点评学生的讨论成果,总结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强调课文《长城赞》的主题思想。
6.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次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长城赞》的主题思想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
4. 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估。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长城,增强学生对长城的直观感受,加深对长城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长城赞》语文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长城赞》。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掌握写作手法。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长城赞》。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对长城的赞美之情。
2.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生字词和诗歌内容。
2. 相关资料,用于拓展学生对长城的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长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长城的雄伟壮观。
(2)提问:你们对长城有什么了解?长城在我国历史中扮演了什么角色?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确保学生理解并会运用。
(2)讲解课文内容,带领学生领略长城的雄伟壮观,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3)分析诗歌结构,讲解写作手法。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人为什么要赞美长城?(2)分享讨论成果,总结诗人对长城的赞美之情。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谈谈自己喜欢的古诗,分享欣赏古典诗词的心得。
(2)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其他风景名胜,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长城的历史意义和诗歌的赞美之情。
7. 课后作业(1)背诵《长城赞》。
(2)写一篇关于长城的短文。
8.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以及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长城赞》。
《长城赞》语文教案设计

《长城赞》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长城赞》。
(2)理解诗歌的内容,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和象征意义。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韵律、意境和修辞手法。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长城赞》,理解诗歌内容。
难点:学会生字词,分析诗歌的韵律、意境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展示长城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2. 准备诗歌《长城赞》的文本,便于学生阅读和朗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展示长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长城的雄伟壮观。
b.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长城的了解和印象。
2. 诗歌学习a. 引导学生朗读诗歌《长城赞》,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b. 学生自读诗歌,边读边思考,理解诗歌的内容。
c. 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词语的含义。
d. 分析诗歌的韵律、意境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3. 课堂练习a. 学生模仿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创作自己的小诗。
b.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
4. 总结与拓展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长城赞》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b. 学生谈一谈他们对长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认识。
c.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了解到的其他有关长城的故事或诗歌。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诗歌《长城赞》。
2. 家长协助孩子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增进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识。
3. 结合诗歌《长城赞》,创作一幅描绘长城的绘画作品。
4. 选择一首关于长城的其他诗歌,进行阅读和分析,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交流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
2. 诗歌朗读与背诵评价:检查学生是否能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长城赞》,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六年级下册语文《长城赞》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长城赞》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长城的历史背景、特点和作用;2.感受《长城赞》的语言艺术;3.通过朗读、分析课文等形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长城赞》的文学魅力;2.难点:理解长城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让学生预习《长城赞》;2.整理好课堂所需材料,包括教学PPT和发放的课本。
2. 课堂活动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长城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长城的悠久历史和重要意义。
2)朗读和分析(15分钟)教师分发课本,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长城赞》。
然后,分析课文的意义,重点讲解以下几点:1.长城作为中国的标志性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2.《长城赞》是对长城的赞美之词,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3.课文语言简洁、富有感染力,包含感人至深的情感。
3)个人思考(10分钟)让学生回想自己曾经到过的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想象长城和那些风景名胜一样具有生命力、有自己的人格。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从长城的角度出发写一篇文章,表达对长城的思考和感悟。
4)汇报分享(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分享自己的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发表意见,对同学的表达给予鼓励和支持,并就文章内容的语言表达、思路逻辑进行指导。
5)展示成果(10分钟)将学生的文章集中在课堂展示,邀请家长参与,共同欣赏学生们的文章作品。
3. 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再次阅读《长城赞》,总结自己的认识、感受及表达方式,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四、教学评估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发问和解答,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观察评估。
此外,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作文、课堂笔记等作为教学评估的依据。
《长城赞》教学设计

《长城赞》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长城赞》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城赞》的背景和内容,培养学生对于长城的兴趣;2.学习赏析诗歌的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课文导读:介绍《长城赞》的作者、创作背景;2.赏析诗歌:分析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等;3.朗读训练:学生跟读诗歌,练习语音语调;4.互动讨论:学生根据诗歌内容进行讨论和发表观点;5.写作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下对长城的赞美之词。
三、教学过程:1.课文导读:2.赏析诗歌:教师请学生阅读《长城赞》,并解释一些生僻词语和诗句的含义。
然后提问学生:诗歌表达的是什么情感?诗歌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通过这些手法,诗人想要表达的是什么?3.朗读训练: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长城赞》,并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可以分成小组进行朗读比赛,最后评选出最佳朗读者。
4.互动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诗歌中出现的一些关键词:长城、风雨、壮丽、宽广等等。
学生可以就这些关键词展开自由发挥,谈谈自己对长城的认识、想象和感受。
5.写作训练:教师布置一个写作任务: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下对长城的赞美之词。
学生可以以《长城赞》为参考,但必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学生完成后,可以互相交流,进行评价和改进。
四、教学要点:1.通过课文导读,了解《长城赞》的背景和作者;2.分析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等;3.练习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4.互动讨论,表达个人观点;5.写作训练,用自己的语言赞美长城。
五、教学评价:1.对于课文导读:学生是否了解《长城赞》的背景和作者;2.对于赏析诗歌:学生是否能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3.对于朗读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是否准确、流畅;4.对于互动讨论: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5.对于写作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是否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长城赞》,培养对于长城的兴趣,并且通过朗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长城赞》语文教案设计

《长城赞》语文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长城赞》的基本内容,了解长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能够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长城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长城赞》,使学生对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产生自豪感。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文化遗产的情感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长城赞》的基本内容: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长城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课文中描述长城的句子和段落的分析和理解。
学生对长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的理解和表达。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长城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长城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长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2 课文阅读与分析:学生自读课文《长城赞》。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长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长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阅读理解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验,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2 学生讨论和表达能力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讨论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长城赞》的文本。
5.2 长城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5.3 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
第六章:教学方法6.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长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6.2 互动式教学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教师提问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6.3 情境教学法:教师创设相关的情境,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长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长城赞》的教案

《长城赞》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长城赞》。
(2)理解《长城赞》的内容,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长城赞》的意境。
(2)学会通过诗歌欣赏,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长城赞》。
(2)理解《长城赞》的内容及意境。
(3)学会生字词。
2. 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表达的作者情感。
(2)通过诗歌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长城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长城的象征意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长城赞》,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中所用的修辞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境和作者情感。
4. 诗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美。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 巩固练习(1)学生进行生字词练习。
(2)学生进行诗歌默写练习。
四、作业布置1. 背诵《长城赞》。
2. 写一篇关于长城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会。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长城赞》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何。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团队合作表现。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背诵《长城赞》的情况和短文写作的质量,评估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拓展活动1. 组织一次以“我心中的长城”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设计版面等形式,展示对长城的了解和感悟。
2. 开展长城知识问答活动,激发学生对长城及相关历史的兴趣。
《长城赞》》教学设计

《长城赞》》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长城赞》教学目标:1. 理解并熟悉诗歌《长城赞》的内容和意义;2. 培养学生对祖国伟大事业的赞美和敬爱之情;3. 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诗歌《长城赞》的赏析和背诵;2. 《长城赞》的创作背景和作者介绍;3. 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对长城的认识和感受;4. 通过互动游戏加深学生对长城的理解;5. 小组合作创作表演剧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约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长城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揣摩,激发学生对长城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谈谈对长城的了解和感受,写在黑板上,作为教学素材。
二、诗歌赏析和背诵(约15分钟)1. 全班齐读《长城赞》,师生共同分析诗歌的意义和美。
2. 学生分组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首中意的诗句进行思考并进行解读,分享给全班。
3. 学生个体背诵《长城赞》,鼓励学生朗读时加入情感和声调的表达。
三、了解创作背景和作者介绍(约10分钟)1. 通过音频或多媒体介绍诗歌《长城赞》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毛泽东。
2. 学生了解毛泽东是我国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对中国进行了伟大革命和抗战,以及《长城赞》的创作缘由。
四、辩论讨论(约20分钟)1. 学生重新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的主题是“长城的价值和意义”。
2. 每组派出代表发言,分享自己对长城的认识和感受,并以对方意见进行交流和辩论。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讨论的结果,以及长城在历史和现实中的意义。
五、互动游戏(约15分钟)1. 利用游戏的形式加深学生对长城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带领学生进行模拟“保卫长城”的角色扮演游戏。
2. 设计互动环节,例如答题游戏,通过回答问题了解学生对长城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六、小组合作创作表演剧本(约3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段诗歌《长城赞》进行改编创作,创作表演剧本。
2. 引导学生在创作中体会到长城的伟大和祖国的壮丽。
3. 学生进行小组表演,展示自己对长城的理解和表达。
长城赞教学设计(共10篇)

篇一:《长城赞》教学设计《长城赞》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长城赞》是一幅长对对联,表达了长城悠久的历史,描绘了绵亘万里,雄伟壮丽的风光,赞美了“黎民百工”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观察点抓住事物特点、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背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具体方法和如何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等重点句子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国有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有哪些同学去过长城?谁能把自己亲眼见到的长城给大家描绘出来?并说说你在游长城时有什么感受。
好,万里长城的雄伟坚固给我们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那么,今天让我们通过《长城》这篇课文的学习,再次游览一下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吧!〔二〕检查预习。
〔三〕出示放大的长城彩图或放映幻灯片,播放配乐朗读,让学生边看边听,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交流研讨:对联是从哪几个方面赞美长城的?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共享。
指名读课文1、放映长城的图片,播放歌曲《长城颂》让学生形象感知长城的气势雄伟。
2、精读品味,语言赏析鼓励学生充分自读,理解大意,了解对联的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体味对中华长城和中华民族的赞美,洋溢着浓厚的民族豪情,注重有感情地朗读和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激发。
〔体会作者是如何将观察画面时产生的视觉形象与语言文字相结合,准确描述事物特点的〕〔四〕作业。
《长城赞》教学设计

《长城赞》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绍长城的知识;
2、了解对联的常识。
教学重点:
1、对联的常识;
2、说明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形:
1、找学生介绍长城的知识。
2、找学生说说对对联的了解。
二、教师补充介绍有关长城和对联的知识;简介作者罗哲文。
三、出示目标
四、学习新知:
1、师范读对联。
2、生自读,师领读。
3、生再读,指生读。
4、课文分析
《长城赞》
(1)这是一副对联,一副全面颂扬长城的长联,是对联中的珍品。
(2)上联从时刻起笔,点明长城是通过几千年的困难劳动而完成的。
接着指出在修建长城过程中“将帅吏卒”、“黎庶百工”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最后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慧才智和坚强毅力及长城的深广的历史、现实意义。
(3)下联从空间入笔,描画长城的雄姿:曲折盘旋,起伏奔腾,壮美磅礴,如玉带,似明珠,最后指出长城在世界在人类历史上的丰碑式的地位。
(4)全联句式整齐,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意境开阔;内容博大,意义深远;是对联中的精品,能给长城增色生辉。
5、朗诵课文。
五、小结:对联常识。
六、作业: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2023最新-《长城赞》教学设计【优秀5篇】

《长城赞》教学设计【优秀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长城赞》教学设计【优秀5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语文《长城赞》精选教案篇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绍长城的知识;2、了解对联的常识。
教学重点:1、对联的常识;2、说明的顺序。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1、找学生介绍长城的知识。
2、找学生说说对对联的了解。
二、教师补充介绍有关长城和对联的知识;简介作者罗哲文。
三、出示目标四、学习新知:1、师范读对联。
2、生自读,师领读。
3、生再读,指生读。
4、课文分析《长城赞》(1)这是一副对联,一副全面赞美长城的长联,是对联中的珍品。
(2)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
接着指出在修筑长城过程中“将帅吏卒”、“黎庶百工”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最后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及长城的深广的历史、现实意义。
(3)下联从空间入笔,描绘长城的雄姿:蜿蜒盘旋,起伏奔腾,壮丽磅礴,如玉带,似明珠,最后指出长城在世界在人类历史上的丰碑式的地位。
(4)全联句式整齐,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意境开阔;内容博大,意义深远;是对联中的精品,能给长城增色生辉。
5、朗诵课文。
五、小结:对联常识。
六、作业: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六年级语文《长城赞》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中的生字,能正确读写“智慧、巍峨、丰碑”等词语。
2、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的伟大奇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观察点抓住事物特点、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长城悠久的历史和所凝聚的民族智慧。
《长城赞》语文教案

《长城赞》语文教案《长城赞》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中的生字,能正确读写“智慧、巍峨、丰碑〞等词语。
2。
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的伟大奇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长城悠久的历史和所凝聚的民族智慧。
教学难点: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形式――对联。
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师深情总结:〔见教案后〕万里长城的雄伟稳固给我们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壮丽的奇观。
那么,今天让我们通过《长城》这篇课文的学习,再次游览一下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吧!二、检查预习三、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本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读后你有什么感受?1。
生读后交流,师补充对联知识。
〔对联又称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也要押韵。
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区分大小词类相对,可见称“对联起源律诗〞是根本的错误。
传统对联的对仗要比所谓的诗对联工整。
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到达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古代汉语的词性分类与现代汉语不同〕,就是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名词对名词。
三,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五,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宜相互衔接,不宜重复。
六,上下联对应位置上的字要尽可能平仄相反,使得对联读起来抑扬顿挫,优美动听。
七,但凡成绝对和妙对的,如嵌字,顶针,回文,拆字等,只要求上下联末字仄起平落即可。
长城赞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长城赞教案本文是关于长城赞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第二单元总7课时第1课时精读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观察点抓住事物特点、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背教学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具体方法和如何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等重点句子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国有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有哪些同学去过长城?谁能把自己亲眼见到的长城给大家描绘出来?并说说你在游长城时有什么感受。
好,万里长城的雄伟坚固给我们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那么,今天让我们通过《长城》这篇课文的学习,再次游览一下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吧!(二)预习探究1、自由读文,读准字间,圈出文中的重点词语。
2、读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它的体裁是什么?(生判断其体裁,师引导生区分各种体裁之间的区别)3、你见过对联吗?它有什么特点?本文与你以前见过的对联有什么明显的不同?(生谈自己认识的对联,简单谈谈其形式内容上的特点)4、下面,我们按对联的特点,逐句找一找对应关系。
(播放背景资料1)(生按照对联的特点,分析本文体裁特点,找出字与字、词与词、内容与内容之间的对应关系,感受本文的音韵之美。
)(三)合作交流1、自读全文,把全文正确、流利。
同桌间、小组间互相读一读,评一评。
2、研读上联。
(1)认真默读,勾画重点词句,小组讨论:上联从哪方面赞美长城,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长城赞》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

《xx赞》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抓住“巍峨丰碑”和“壮丽奇观”等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盛赞长城深广的历史、现实意义,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并在观察中展开联想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介绍长城现状的资料,说说保护长城的主意,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过程:会读——读懂——诵读——积累一、会读第一课时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到作者用对联的形式赞美了长城。
这节课,我们再跟随作者的脚步,深入到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盛赞长城的真正意义,并学习作者描写《长城赞》的方法。
谁再来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
要求:字音正确,语句通顺。
【出示幻灯】起春秋,历秦汉,及辽金,至元明,上下两千年。
数不清将帅吏卒,黎庶百工,费尽移山心力,修筑此伟大工程。
坚强毅力,聪明智慧,血汗辛勤,为中华留下巍峨丰碑。
跨峻岭,穿荒原,横瀚海,经绝壁,纵横十万里。
望不断长龙烽垛,雄关隘口,犹如玉带明珠,点缀成江山锦绣。
起伏奔腾,飞舞盘旋,太空遥见,给世界增添壮丽奇观。
1、指名朗读,学生评价。
2、再指名朗读,教师评价。
二、读懂读的真不错,可谓琅琅上口,那么通过我们再一次朗读这幅长联你又有哪些新的感受呢?(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指导有情朗读。
)重点汇总:1、时间:介绍资料,这么长的时间,作者没有泛泛去写,而是用了几个字就巧妙的将其链接起来,表达的效果却非同一般。
是哪几个字?(起、历、及、至、上下)齐读这几个字,放在这句话里,我们怎样读才能充分让人感受出长城的历史悠久呢?(重音、语速可根据感情表达的需要,适当调节。
)指名朗读(两名)2、空间:(介绍资料)它也像上联第一句描写长城悠久的历史一样,用了几个字,分别是(跨、穿、横、经)将纵横十万里的长城挥于笔下。
来,试着读读,读出长城的磅礴气势。
朗读3、数不清将帅吏卒,黎庶百工,费尽移山心力,修筑此伟大工程。
数不清:比喻人员太多,难以数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城赞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形式——对联的特点。
2、体会长城悠久的历史及所凝聚的民族智慧。
3、熟读背诵,深刻领会语句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小黑板学案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知道在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对联又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时椅子意淫的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对联,谁来给大家交流下自己的对联呢?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对联。
对联有着自己独特的形式特点,请大家看小黑板了解一下对联的特点。
(小黑板出示对联的特点)
2、我们知道长城是中国的象征,是每个中国人的骄傲,这节课我们就一起
来学习一篇有关长城的课文。
(板书课题:长城赞)
这篇课文时一篇长联,首先谁来说说自己搜集到的有关长城的资料。
学生交流长城的有关资料,教师随即补充。
(同时指导学生观察课本15页上面图片)
3、学生介绍作者——罗哲文
二、预习检测
1、完成课堂检测第一题“我能读准下列各字音”。
2、指名读课文。
三、自学探究
1、学生根据学案上的自学导航自主学习课文。
2、小组成员之间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
3、全班交流汇报
以指导学生读为主,让学生谈自己的读书体会。
教师适时做一点评。
4、完成课堂检测第二题“填空题”
四、写法指导: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五、背诵指导:
先交流背诵方法,再通过个人练习背诵、同座互背、全班汇报等形式完成这一教学环节
六、课堂小结:
1、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
2、每次读起这幅长联,我的心中就会涌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相信研究长
城50多年的罗哲文亲眼目睹了长城的雄姿后,那种民族自豪感一定更强
烈,所以他独具匠心地以对联的形式抒发了自己对长城的赞美之情。
同学们你也来赞赞长城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你对长城的赞美之情写出来。
完成课堂检测第三题“小练笔”。
七、布置作业:
1、你对现在游长城的人,在上面随便刻画,有什么看法?
2、课外收集有关古迹的对联,以小组为单位办一期手抄报。
【板书设计】:
长城赞
(对联)罗哲文
上下两千年民
上联费移山心力族
(时间)
巍峨的丰碑自
纵横十万里豪
下联如玉带明珠感
(空间)
壮丽的奇观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长城赞》
教
学
设
计
执教人:张博红
豫灵镇杨家小学
2001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