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第二章 课时跟踪练(九)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读—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4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的判读湘教版
课后限时集训14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的判读一、选择题(2019·湖北质检)下图示意亚洲部分区域2013年5月对流层CO2浓度(颜色越深表示浓度越大)的分布。
读图,完成1~2题。
1.若仅考虑CO2的影响,在海拔相同的近地面,与②地相比较,则①地( )A.白天气温明显较高,昼夜温差大B.白天气温明显较低,昼夜温差小C.夜晚气温明显较低,昼夜温差大D.夜晚气温明显较高,昼夜温差小2.大气中的CO2增多可能使( )A.地球上淡水资源增加B.北冰洋成为海上繁忙航线C.热带雨林植被遭到破坏D.极地动物生存环境得以改善1.C 2.B[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①地比②地颜色浅,CO2浓度小,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少,夜晚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气温低,昼夜温差大。
第2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温室效应增强,气温升高,会使极地的冰川融化,汇入大海,淡水资源反而减少,并且极地动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破坏,A、D错误;北冰洋的极冰融化,此地的地理位置特殊,沟通各大洲,会成为繁忙的航线,B正确;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C错误。
] 据某研究机构推算,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世界各国的小麦、大豆等作物产量大幅下降,每年因此损失约424亿美元。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区域降水也发生变化。
下图示意1959~2008年我国部分地区降水趋势系数分布。
降水趋势系数表示降水长期趋势变化的方向和程度,降水趋势系数为正值,说明随时间的推移,降水呈增多趋势,反之,降水呈减少趋势。
降水趋势系数的绝对值大于等于0.273时说明降水变化趋势明显。
据此完成3~5题。
3.1959~2008年,降水呈明显减少趋势的区域大致位于( )A.新疆中部B.甘肃西部C.陕西东部D.宁夏北部4.图示区域具有生长优势的农作物是( )A.冬小麦B.春小麦C.水稻D.大豆5.1959~2008年,图中甲地( )A.湖泊水位大增B.粮食产量降低C.病虫害发生频率减小D.生态系统可能失调3.C 4.B 5.D[第3题,据图可知,陕西东部降水趋势系数为-0.4~-0.273,说明该地降水明显减少,C对;宁夏北部降水趋势系数主要为-0.273~-0.1,降水减少趋势不明显,D错;而新疆中部和甘肃西部降水呈增多趋势。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训练9全球气候变化必修
课时跟踪训练9 全球气候变化一、选择题(2021 ·湖北百校联盟质检)右图示意亚洲局部区域2021年5月对流层CO2浓度(颜色越深表示浓度越大)分布。
读图,完成1~2题。
1.假设仅考虑CO2影响,在海拔一样近地面,与②地相比拟,那么①地( )A.白天气温明显较高,昼夜温差大B.白天气温明显较低,昼夜温差小C.夜晚气温明显较低,昼夜温差大D.夜晚气温明显较高,昼夜温差小[解析]结合图中信息,可以判断①地为青藏高原,海拔高,夜晚气温明显较低,昼夜温差大。
[答案]C2.大气中CO2增多可能使( )A.地球上淡水资源增加B.北冰洋成为海上繁忙航线C.热带雨林植被遭到破坏D.极地动物生存环境得以改善[解析]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温室效应增强,气温升高,会使极地冰川融化,汇入大海,淡水资源反而减少,并且极地动物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破坏,A、D错误;北冰洋极冰融化,此地地理位置特殊,沟通各大洲,那么会成为繁忙航线,B正确;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C错误。
[答案]B(2021 ·河北衡水质检)下面两图分别为区域气候模式模拟二氧化碳加倍时中国地区年平均温度变化等值线图(单位:℃)与年平均降水量(单位:%)变化等值线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信息显示( )A.西南与东北地区增温不明显B.西北与华北增温幅度最大C.东部(半)湿润区有干旱趋势D.西部地区变得干旱幅度最大[解析]仔细读图,图1中,西南与东北地区增温明显,增温幅度最大,A、B错误;东部(半)湿润区温度普遍在增加,降水增加不多,甚至有减少趋势,总体看有愈加干旱趋势,C正确;西部干旱区降水整体增加明显,西部地区变得干旱幅度不是最大。
[答案]C4.针对这些变化趋势,以下措施不合理是( )A.加强农业生产适应性构造调整B.加强水利建立投资,加强节水技术研究C.挖掘东北等区域粮食生产潜力D.西北地区调整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解析]针对二氧化碳加倍时中国地区年平均温度、年平均降水量变化状况,需提前安排农业生产适应性构造调整与开展,提前加强抗旱(水利建立与人工增雨)投资,加强工程节水、农艺节水与生物节水技术研究与推广,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旱造成损失。
2020年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第1部分 第2章 第4讲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的判读
第4讲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的判读1.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2.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读近100多年来全球气温和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
(1)特点:气温有波动,总趋势在变暖。
图中A 曲线是近100多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
(2)主要原因:大气中CO 2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
图中B 曲线是近100多年来全球大气中CO 2含量的变化。
(3)升温原理:二氧化碳能够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3.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主要原因是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增加。
具体分析如下:4.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造成的影响(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①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②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a.不利影响:破坏生态系统,甚至对一些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使得大量物种因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
b.有利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增强,二氧化碳的施肥效应提高了植物的生产率。
(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①对农业的影响②对工业的影响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因此全球气候变暖对工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显著,如下所示:③对人类健康的影响5.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1)节能减排:改善能源消费结构,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2)增加吸收:植树造林,减少植被破坏。
(3)调整应对:培育农作物良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4)政策干预:提倡公众参与,加强国际合作,采取经济和政策手段。
[易误点拨]1.温室气体不只包括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强烈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的一些气体,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甲烷(CH4)、臭氧(O3)等都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
2.全球气候变暖不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是自然与人为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地质时期来看,地球恰处在间冰期,气温是在上升,只不过近百年来气温上升的加快是由于人类过量排放温室气体所致。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九)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课时跟踪检测(九)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8·某某名校联考)图1、图2分别表明了1960~2010年中国≥10 ℃累积积温为4 500 ℃等值线的经度和纬度迁移规律。
读图回答1~2题。
1.1960~2010年中国≥10 ℃累积积温为4 500 ℃等值线的迁移规律是( )A.整体向南迁移B.整体向东迁移C.波动向西北迁移D.波动向东南迁移2.近50年来,下列我国各地地理事物变化可信的是( )A.天山雪线上升B.黄河汛期延长C.华北针叶林面积扩大D.秦岭山麓可种植甜菜解析:1.C 2.A 第1题,读图1和图2可以发现中国≥10 ℃累积积温为4 500 ℃等值线波动向西北迁移,故选C。
第2题,中国≥10 ℃累积积温为4 500 ℃等值线向西北迁移体现的是全球气候变暖,由此可知天山雪线上升,故选A。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反映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的一种遥感指标(-1≤NDVI≤1,负值表示地面覆盖为水、雪等,0表示有岩石或裸土等,正值表示有植被覆盖)。
如图为近15年来秦巴山区归一化植被指数、平均气温和平均降水量随时间变化趋势图。
据此完成3~4题。
3.近15年来秦巴山区植被覆盖的变化趋势是( )A.增加B.减少C.先减少,后增加D.先增加,后减少4.造成秦巴山区植被覆盖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降水减少B.气候变冷C.地形抬升D.土壤贫瘠解析:3.D 4.A 第3题,图示归一化植被指数都为正值,在2000年至2010年间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植被覆盖处于增加态势,从2010年开始往后处于下降趋势,说明植被覆盖开始下降,即D项正确。
第4题,图中显示与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总体一致的是平均降水量,故造成该山区植被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降水减少。
(2018·华中师大附中模拟)读1961~2004年我国某某暴雨次数空间分布图(图1、图2),回答5~7题。
2020届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固基优选题:全球气候变化、世界的气候类型包含答案
2020届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固基优选题:全球气候变化、世界的气候类型含答案***全球气候变化、世界的气候类型***一、选择题(一)下列四幅图所代表的气候类型依次是()A.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答案】A【解析】根据气温高低与降水的季节分配,可确定A项正确。
(二)下图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A.终年炎热B.冬暖夏凉C.终年寒冷D.冬冷夏热2、该流域气候干湿季分明,典型树种为适应干旱而形成的显著特征有()A.根系不发达B.叶质坚硬,树皮厚C.板状根大,树干长D.叶面宽大,多气孔解析:第1题,据图中经纬度、海陆位置及河流状况等信息可知,图中绝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故A项正确。
第2题,干旱气候条件下,若树种根系不发达,很容易死亡,故A项错误;叶质坚硬,树皮厚有利于旱季时保存水分,故B项正确;在干燥的情况下,叶面宽大、多气孔,更有助于水分的散发,故D项错误;板状根是热带雨林植被的典型特征,故C项错误。
答案:A B(三)读风速、相对湿度与体感温度的部分关系图,完成1~2题。
1.关于风速、相对湿度与体感温度的关系,分析正确的是()A.风速越大,体感温度越低B.气温越高,风速对体感温度的作用越明显C.相对湿度越大,体感温度越低D.冬季,衢州的体感温度普遍低于气温2.下列天气预报指数能用图中信息判读的是()①着衣指数②舒适度指数③洗衣指数④洗车指数⑤运动指数⑥防晒指数A.①②⑤B.②⑤⑥C.①③⑤D.④⑤⑥解析:1.D 2.A第1题,由左图分析可知气温25 ℃、-5 ℃时,风速越大体感温度越低,33 ℃时风速的大小对体感温度没有影响,温度高于33 ℃时,风速越大,体感温度越高;故A、B项说法不正确。
2020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9 气候类型和全球气候变化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规范练9气候类型和全球气候变化课时规范练第18页高考题组(2015上海卷,24~25)下图为某洲大陆沿22°S纬线的地形剖面图。
完成1~2题。
1.图中乙地气候类型属于()A.热带季风气候B.热带稀树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高原山地气候2.导致乙地降水量与甲地明显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乙地()A.处于盛行风向的迎风坡上B.受沿岸寒流影响C.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D.受高峻地势影响答案1.B 2.A解析第1题,该大陆西侧为高大山地,海拔达到5 000米,中部地势地平,为平原地形,东部海拔较高,为高原地形。
故该大陆应为南美大陆。
图中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
第2题,乙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交替控制,为热带草原气候;乙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导致当地降水增多。
甲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且受沿岸寒流的影响,降水少。
(2015福建卷,3~4)下图示意某区域某年气候要素的逐月变化。
读图,完成3~4题。
3.造成4—6月蒸发量逐月上升的主要原因是()①气温上升②降水量增多③风力增大④云量减少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4.该区域当年水分累积亏损最为严重的月份是()A.3月B.6月C.9月D.12月答案3.A 4.B解析第3题,影响蒸发量多少的因素有水量多少、气温高低、天气状况及其风力大小等。
图示4—6月份气温不断升高、降水量不断增加,故①②正确;降水量增加致使云量增加,故④错;风力变化无法判断。
综合,选A项。
第4题,水分亏损是指水分减少,即蒸发大于降水,符合此条件的时间段为3—6月份;累积是指持续的减少最终造成的影响,即最严重时间为蒸发大于降水时段的末期,故选B项。
模拟题组(2018湖北襄阳上学期期中)读世界某区域某月海平面气压场(单位:hPa)分布图,完成5~7题。
5.M、N等压线的数值分别是()A.1 018 1 014B.1 018 1 016C.1 016 1 014D.1 016 1 0166.对M所在半岛中部地区此季节的气候特征描述,较为准确的是()A.温和多雨B.炎热少雨C.高温多雨D.寒冷干燥7.M、N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主要是()A.副热带高压的季节性移动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半岛、岛屿众多D.污染物排放过多答案5.D 6.B7.B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此月份同纬度的海洋气压高于陆地气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9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 新人教版
课后限时集训(九)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限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18·湖北质检)下图示意亚洲部分区域2013年5月对流层CO2浓度(颜色越深表示浓度越大)的分布。
读图,完成1~2题。
【导学号:21490040】1.若仅考虑CO2的影响,在海拔相同的近地面,与②地相比较,则①地( )A.白天气温明显较高,昼夜温差大B.白天气温明显较低,昼夜温差小C.夜晚气温明显较低,昼夜温差大D.夜晚气温明显较高,昼夜温差小2.大气中的CO2增多可能使( )A.地球上淡水资源增加B.北冰洋成为海上繁忙航线C.热带雨林植被遭到破坏D.极地动物生存环境得以改善1.C 2.B[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①地比②地颜色浅,CO2浓度小,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少,夜晚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气温低,昼夜温差大。
第2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温室效应增强,气温升高,会使极地的冰川融化,汇入大海,淡水资源反而减少,并且极地动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破坏,A、D错误;北冰洋的极冰融化,此地的地理位置特殊,沟通各大洲,那么会成为繁忙的航线,B正确;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C错误。
] (2018·合肥模拟)2016年11月4日,《巴黎协定》正式生效,把“全球平均温升控制在工业革命前水平以上 2 ℃之内”作为长期气温控制目标,以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和影响。
据此完成3~4题。
3.全球温升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阿尔卑斯山雪线降低B.北冰洋通航时间延长C.孟加拉湾海平面下降D.东欧平原气候生长期缩短4.为了实现长期气温控制目标,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增加森林覆盖面积②降低化石能源使用比例③降低单位GDP能耗④发展热带雨林迁移农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B 4.A[第3题,全球温升会导致山地积雪融化量增加,从而造成阿尔卑斯山雪线上升,故A项错误;全球温升会使北冰洋结冰时间缩短,从而延长其通航时间,故B项正确;全球温升会使冰川融化及海水热膨胀,从而导致孟加拉湾海平面上升,故C项错误;全球温升会使东欧平原地区气温升高,气候生长期延长,故D项错误。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2.4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讲)(含解析)
专题2.4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1.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和成因;学会根据图表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2.掌握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危害及解决措施。
知识点一全球气候的变化1.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1)特点:气候有波动,总趋势在变暖。
(2)主要原因: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
(3)升温原理:二氧化碳能够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2.正确理解气候变化(1)气候变化并不一定都是人类活动引起的。
如人类出现前的地质时期,气候也在冷暖干湿相互交替。
(2)气候变化不等于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只是近一二百年的气温升高现象。
(3)气候变化不是百害无一利的。
如高纬地区气温上升,农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得到改善,产量增加。
3.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1)节能减排: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多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2)保护生态:防止森林火灾;大力植树种草。
(3)积极应对:科学预测,积极适应未来气候变化。
【知识拓展】(一)全球气候变化及原因分析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2.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4.对农业的影响5.对工业的影响(三)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知识点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1.降水均匀的气候类型2.雨热同期的气候类型3.雨热不同期的独特气候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4.几个特殊地区的气候类型(1)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地形迎风坡+沿岸暖流”,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2)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水热条件不足,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3)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内但地处山脉的背风坡”,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西风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中地理选修3【湘教版】第二章 第一节 课时跟踪训练测试练习新版全册汇总
TB:小初高题库
TB 搜:小初高题库
【湘教版】高中地理
[课时跟踪训练]
(满分 100 分 时间 30 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
主要措施之一。第 2 题,罗布泊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导致其荒漠化的外力作用主要以风
蚀为主。第 3 题,“根本”是关键词,人口增加导致生产、生活用水增加,过度取水导致
地下水位下降、胡杨因缺水而死亡。第 4 题,封沙禁牧是防治荒漠化的措施,不是应坚持
的方针。
答案:1.B 2.A 3.A 4.A
荒漠化是当前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由于全球在气候、地形、土地使用制度和
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
着……”(斯文·赫定《亚洲腹地探险 8 年》)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 20 世纪 70 年
代完全消失, 罗布泊从此成了恐怖的地方。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完成 1~4 题。
1.罗布泊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 )
①全球气候变暖 ②退耕还草 ③盲目修建水库 ④掘堤引水
19[来源:学
1985 年
333
520
38
&科&网]
10
205
1995 年
10
478
450
42
35
135
9.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D.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10.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一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一、选择题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地区中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显著的是( )A.青藏高原B.南海诸岛C.华北平原 D.横断山脉2.能够有效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举措是( )A.计划生育 B.提升城市化水平C.节约水源 D.开发新能源解析:1.B 2.D 第1题,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海平面上升,故四个选项中南海诸岛受到的影响最显著。
第2题,开发新能源能够有效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有效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我国积极推动落实《巴黎协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引领各国共同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赢得了国际社会积极评价。
下图为地质时期全球平均温度及降水特点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有关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生代以干旱为主B.第四纪冰川面积比现在小C.寒冷期偏长,温暖期偏短D.整个古生代全球气候以温暖为主4.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全球热量资源的时空分布发生变化,但是水资源分布不变B.热量条件改善,全球生物多样性增加C.全球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增多D.极端天气减少,流行疫病减少解析:3.D 4.C 第3题,图中显示新生代全球气候以湿润为主,A错;第四纪气候较寒冷,属于大冰期,冰川覆盖面积应该比现在大,B错;整个地质时期,寒冷期偏短,温暖期偏长,C错;整个古生代全球气候以温暖为主,D正确。
第4题,当前全球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在变暖的过程中,地球上可能会发生更多的极端天气和极端气候事件,如持续性干旱、热浪、大暴雨等。
下图为美洲地区局部区域图。
读图完成5~6题。
5.加勒比海夏季盛行风为( )A.东南风 B.西南风C.东北风 D.西北风6.影响气候1与气候2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洋流 B.盛行风C.地形 D.纬度解析:5.C 6.C 第5题,加勒比海大部分海区位于10°N~20°N,常年盛行东北信风,故其夏季盛行风向为东北风。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第二章 第四节 课时作业堂堂清精品同步练习 湘教版必修1 精品
第一部分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断一、选择题读图(图中直线为总趋势线),回答1~3题。
1.图示资料,表示北京气候的是()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④D.③和④解析:读图可知,就多年平均气温而言,①比③高;就多年平均降水量而言,②的降水量大于④。
比较北京和张家口可知,北京的纬度比张家口低,所以多年平均气温高;北京比张家口靠近海洋,所以多年平均降水量比张家口大。
故表示北京气候的是①和②。
答案:A2.分析图示资料可知()A.两地近50年来气温均呈逐年上升趋势B.两地年平均气温与年降水量均呈负相关C.我国越向西北内陆降水的变率越小D.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一致,降水的变化也基本一致解析:分析资料可知,北京与张家口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是波动上升的,降水变化是波动减少,所以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一致,降水的变化也基本一致。
答案:D3.图示资料显示的特点,基本上可以反映我国北方地区的情况。
气温和降水的这种变化给北方地区带来的影响是()A.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增加B.植被的覆盖率提高C.作物的生长期缩短D.气温的年较差减小解析:气温波动上升,会使蒸发量增多,而降水波动减少,使降水量减少,地表就会变得更干燥与疏松,风力也会增强,所以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增加。
答案:A4.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的叙述,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全球各地的气温持续上升B.我国各地的降水量普遍增多C.全球各地的河湖水位上升D.我国西部山地冰雪总量减少解析:全球变暖是现在气候变化的总体趋势,但并不是全球每一个地方都在变暖,而降水量也是有增有减,河湖水位也是有升有降。
我国西部山地,由于不断升温,高山上的冰雪大量融化,从而使得冰雪总量减少,故应选D。
答案:D(2008·海南高考)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了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
完成5~6题。
5.履行《京都议定书》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调整能源结构,受此冲击最大的产业是() A.钢铁 B.机电 C.纺织 D.电子解析:履行《京都议定书》,调整能源结构,目的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改善大气环境,遏制全球气候变暖。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一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判读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一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判读(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阅读索契、长春位置图及两地气候统计图,完成1~2题。
1.对两地环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地理位置相同B.两地白昼时间相近C.两地水热条件相似D.两地自然带相同2.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B.地面状况C.大气环流D.洋流解析:1.B 2.C 第1题,结合索契、长春位置图及两地气候统计图可知,两地海陆位置明显不同。
二者纬度位置相当,同处北温带。
索契属于地中海气候,长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二者水热条件和自然带都不相同。
第2题,形成长春气候的主要条件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索契气候的主要条件是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
(xx·洛阳模拟)读我国三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完成3~4题。
3.不论降水量多寡,三地都夏季降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夏季( )A.西风带北移的影响B.东南信风从海上吹来C.受夏季风影响明显D.暖流带来丰沛的水汽4.海螺沟夏季气温比上海和武汉低很多,影响海螺沟夏季气温较低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D.地势高低解析:3.C 4.D 第3题,根据图中三地的经纬度可知,三地均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来自于海洋的东南季风或者西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多,故选项C正确。
第4题,根据经纬度可知,海螺沟位于亚热带地区,夏季应该高温;结合图中该地夏季气温较低——只有13 ℃左右,可以推断该地所处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所以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势高低,故选项D正确。
一般来说,凡受海洋气团影响的地区,就带有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凡受大陆气团影响的地区,就带有大陆性气候的特点。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冬季受海洋影响明显的地区,①②③④⑤⑥表示不同类型的气候区。
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夏季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的地区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⑥C.②④⑤⑥D.①②④⑤6.下图为世界某地气温和降水量图,该地可能位于上图中的( )A.③地B.④地C.⑤地D.⑥地解析:5.B 6.C 第5题,由图可知,①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②地为温带季风气候,④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四地均受来自海洋气流的影响,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2020版高考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4讲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读课时跟踪练
课时追踪练 ( 九)全世界天气变化随和候种类的判读一、选择题(2018 ·浙江三钉教育 4 月选考 ) 读地质期间 ( 局部 ) 全世界气温、降水量变化表示图,达成1~2 题。
1.恐龙茂盛期间全世界天气特色是()A.整体比较严寒B.整体比较润湿C.冷暖干湿交替D.暖和干旱显然2.在图示甲期间( )A.被子植物茂盛B.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C.海平面高于现代D.传统农作物屡次歉收分析:第 1 题,恐龙茂盛期间是中生代,图示中生代全世界气温较高,全世界降水较少,即全世界暖和干旱显然。
故D正确。
第 2 题,图示甲期间,是古生代后期,此期间被子植物并没有繁生;图示该时段温度较低,降水许多,可能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温度低,海平面较低;这期间还没有传统农业。
故 B 正确。
答案:(2019 ·泸州二模 ) 以下图是某科考队员在北冰洋抓拍到的一只北极熊照片。
科学家估计,到了 2050 年,北极熊的数目将减少30%。
据此,达成3~4 题。
( )3.照片拍摄的最正确季节是A.春天B.夏天C.秋天D.冬天4.北极熊数目将减少的主要原由是()A.海面上涨,被淹死B.气温严寒,被冻死C.食品缺少,被饿死D.市场需求,被杀死分析:第 3 题,寒冬天节,北极熊出门活动大大减少,进入局部冬眠状态。
读图可知,图中北冰洋有部分地区冰雪融化,北极熊站在浮冰上,应为北极地域的暖季,即北半球的夏季。
应选 B。
第 4 题,全世界天气变暖的大环境下冰山会减少,北极熊赖以生计捕食的大海浮冰区消逝,北极熊捕食困难,食品链中止,数目减少,濒临灭绝。
应选C。
答案:(2019 ·山东七校结合体联考) 读“ 1961 至 2014 年西藏地表年均匀气温距平变化”表示图。
据此,达成5~6 题。
5. 1961 至 2014 年西藏地表年均匀气温距平变化会致使西藏()A.冰雪和湿地面积减少B.丛林和草地面积减少C.耕地面积和农作物产量减少D.降水量、江河径流量减少6.西藏地表年均匀气温距平变化对境内高原湖泊水位变化影响很大。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读
高考达标练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读(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陕西西安高三月考)下图为秦岭北坡和南坡1月气温变化趋势图。
读图回答1•近50年来,秦岭1月气温( )A. 0 C 等温线所经山地的海拔有逐渐下降的趋势B. 0C 等温线有逐渐北移的趋势C. 南坡较北坡上升幅度大D. 南坡和北坡均逐年上升 2 .近50年秦岭山地的气候变化会使( )2.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1. 图中所示,南坡和北坡气温均表现为波动上升。
气温随纬度增加而降低,因 此气温升高,0C 等温线应该向北移动,故 B 正确。
气温波动上升,0C 等温线 所经山地的海拔有波动上升的趋势;分析两坡气温的上升幅度应该分析趋势线, 也就是两条直线,从图中看出,南坡和北坡均上升接近 1C,幅度相近;气温波 动上升,因此0C 等温线南坡和北坡均A. 高山林带上界升高C.南坡的降水量增加 B .山地北坡雪线降低D .动物向南迁移 【解析】:1.B波动上升。
故A、C、D错误。
2. 森林界限简称林线,指咼纬度地区或咼山,由于低温 (月平均气温最咼在7C 以下)和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
近 50年秦岭山地的气温升高, 高山森林带上界应该上升;同理,雪线也应该升高;南坡的降水量主要受夏季风 影响,仅仅根据温度不能判断出来降水量的变化; 温度升高,可供动物生存的范围向北扩展,动物可能向北迁移。
故 A 正确,B 、C 、D 错误。
(2019福建三明高三月考)青海省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 须携四季装。
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造成图示区域积温等值线弯曲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 B .纬度C.夏季风 D .人类活动4.歌谣与其反映的地理现象或解释对应错误的是 ()A. “山下百花山上雪”反映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3.A 4.D 3•读图,根据经纬度和图中地点判断,图示东京)0贮B. “一日须携四季装”――地势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C. “日愁暴雨夜愁霜”白天升温快,易形成对流雨;夜晚降温快,易凝结成霜D. “日愁暴雨夜愁霜”受北方南下冷空气影响北部地区是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海拔较低,西南部地区是青藏高原,海拔高, 所以积温低。
2020最新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八 2.4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
课时提升作业八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建议用时:20分钟)读下图,回答1、2题。
1.全球“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图中的哪些过程有关( )A.abB.acC.bdD.bc2.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①全球海平面上升②将导致两极地区及陆地上高山冰雪消融③城市形成光化学烟雾④短期内,全球河流径流量减少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解析】1选C,2选A。
第1题,“温室效应”是大气逆辐射加剧的结果,二氧化碳和水汽可以大量吸收地面辐射的热量增温,并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传递给地面;图中c表示大气向宇宙辐射、a表示地面辐射。
第2题,光化学烟雾主要是交通工具向大气排放的废弃物在强烈光照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的;短期内,“温室效应”加剧将导致大量冰川融化,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增加。
【加固训练】2015年12月在巴黎举行世界气候大会,碳排放仍是本次大会的主议题。
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阻挡了地面长波辐射B.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C.二氧化碳强烈反射地面短波辐射D.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太阳短波辐射(2)就全球气温升高导致今后10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后果,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山地0℃等温线高度将上移B.全球将普遍变得干旱C.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D.海平面将上升【解析】(1)选B,(2)选B。
第(1)题,材料中“碳排放仍是本次大会的主议题”,说明气候变暖与二氧化碳有关,二氧化碳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
第(2)题,全球气温升高,使有些地区降水增加,如多数高纬度地区降水将增加,变得湿润;但是也导致某些地区降水减少,加上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导致这些地区更加干旱;所以全球气温升高,全球普遍变得干旱是不正确的。
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的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
2020届高三高考(湘教版)地理一轮复习卷:世界气候类型及其判读
4.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A.终年炎热B.冬暖夏凉C.终年寒冷D.冬冷夏热5.该流域气候干湿季分明,典型树种为适应干旱而形成的显著特征有()A.根系不发达B.叶质坚硬,树皮厚C.板状根大,树干长D.叶面宽大,多气孔答案:4.A 5.B下图为“欧洲南部沿42°N纬线部分地区剖面示意图”和“①②两地降水量统计图”。
读图回答6~7题。
6.图示②地气候()A.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B.冬暖夏凉,降水均匀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D.全年高温,干湿分明7.造成①②两地年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A.洋流B.大气环流C.地形D.纬度位置答案:6.A7.C水分盈亏量是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反映气候的干湿状况。
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盈余,气候湿润;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亏缺,气候干燥。
下图为我国两地年内平均水分盈亏和温度曲线图。
读图,完成8~9题。
8.某农作物喜温好湿,能够正常生长和安全结实的温度要求是≥20 ℃,最短生长期为4个月。
评价该农作物在两地的生长条件,正确的是()A.①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B.②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C.①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D.②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9.①、②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和高山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D.高原和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答案:8.B9.D里斯本、雅典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测得的气温和降水量呈现一定的差异。
读图,完成10~11题。
10.两地的夏季温度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里斯本()A.受夏季盛行风影响B.受沿岸暖流影响C.受副热带高压影响D.受沿岸寒流影响11.两地的年降水量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雅典()A.纬度位置较低B.受西风影响较弱C.地势相对较高D.距地中海较近答案:10.D11.B二、综合题(共46分)12.[2019·四川威远中学月考]图一为某区域示意图,图二为甲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练(九)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
类型的判读
一、选择题
(2018·浙江三钉教育4月选考)读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
A.总体比较寒冷B.总体比较湿润
C.冷暖干湿交替D.温暖干旱明显
2.在图示甲时期()
A.被子植物繁盛B.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
C.海平面高于现代D.传统农作物频频歉收
解析:第1题,恐龙繁盛时期是中生代,图示中生代全球气温较高,全球降水较少,即全球温暖干旱明显。
故D正确。
第2题,图示甲时期,是古生代晚期,此时期被子植物并没有繁生;图示该时段温度较低,降水较多,可能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温度低,海平面较低;这时期还没有传统农业。
故B正确。
答案:1.D 2.B
(2019·泸州二模)下图是某科考队员在北冰洋抓拍到的一只北极熊照片。
科学家预计,到了2050年,北极熊的数量将减少30%。
据此,完成3~4题。
3.照片拍摄的最佳季节是()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4.北极熊数量将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面上升,被淹死B.气温寒冷,被冻死
C.食物缺乏,被饿死D.市场需求,被杀死
解析:第3题,严冬季节,北极熊外出活动大大减少,进入局部冬眠状态。
读图可知,图中北冰洋有部分区域冰雪消融,北极熊站在浮冰上,应为北极地区的暖季,即北半球的夏季。
故选B。
第4题,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冰山会减少,北极熊赖以生存捕食的海洋浮冰区消失,北极熊捕食困难,食物链中断,数量减少,濒临灭绝。
故选C。
答案:3.B 4.C
(2019·山东七校联合体联考)读“1961至2014年西藏地表年平均气温距平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5~6题。
5.1961至2014年西藏地表年平均气温距平变化会导致西藏()
A.冰雪和湿地面积减少
B.森林和草地面积减少
C.耕地面积和农作物产量减少
D.降水量、江河径流量减少
6.西藏地表年平均气温距平变化对境内高原湖泊水位变化影响很大。
图示时间段内,其基本变化趋势是()
A.持续降低B.持续升高
C.波动降低D.波动升高
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读出1961年至2014年西藏地表年平均气温距平波动上升,气温升高,冰雪融化量大,冰雪面积减少,气温升高蒸发旺盛,湿地面积减少,A正确。
第6题,从图中可读出1961至2014年西藏地表年平均气温距平波动上升,气温升高,有关研究表明,在未来气候增暖而河川径流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湖泊由于水
体蒸发加剧,入湖河流的来水量不可能增长,将会加快萎缩,高原湖泊水位会波动降低,C正确。
答案:5.A 6.C
(2019·东北三省三校联考)下图为某地各月平均气温累计柱状图及各月降水距平分布曲线图。
据此,完成7~8题。
7.该地的气候类型为()
A.温带海洋气候B.地中海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
8.该地可能位于()
A.非洲几内亚湾沿岸
B.欧洲西部北海沿岸
C.澳大利亚西南部珀斯港口附近
D.印度半岛西部阿拉伯海海域
解析:第7题,根据各月气温累计可以看出6、7月份该地温度较低,12、1月该地气温较高,且气温累计一直持续上升,说明最冷月气温在0°C以上;根据各月降水距平分布曲线图可以看出6、7月份该地降水较多,12、1月该地降水较少。
由此可以确定气候雨热不
同期,为地中海气候。
第8题,根据气温分布状况,确定该地位于南半球,四个地点中位于南半球,并且是地中海气候的地点只有澳大利亚西南部珀斯港口附近,因此答案选择C。
答案:7.B8.C
(2019·咸阳一模)下图为我国某地各月温度、降水量、相对湿度分布图。
读图,完成9~11题。
9.图示气候类型为()
A.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D.高原山地气候
10.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
A.春季日照时数大于夏季
B.河流流量稳定
C.易受风暴潮影响
D.夏秋季森林火险等级高
11.该地可能位于()
A.云贵高原B.华北平原
C.东北平原D.四川盆地
解析:第9题,图中气温最低值大于0℃,应位于亚热带;降水集中在6~9月,且雨热同期;故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第10题,从图中看出,春季降水少,相对湿度很小,晴天多,而夏季降水多,相对湿度大,说明阴雨天多,故尽管夏季白昼时间长于春季,但春季日照时数大于夏季;图中降水集中在夏秋季,冬春季降水少,故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该地最高气温小于20℃,位于海拔较高的地区,故不会受到风暴潮的影响(风暴潮只影响沿海地区);该地夏季降水多湿度大,森林火灾风险最小。
第11题,该地最低月气温为6℃,最高气温18℃左右,冬季不冷夏季不热,气候四季如春,可能位于我国的云贵高原。
答案:9.C10.A11.A
二、非选择题
12.(2019·盐城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巴黎北郊的布尔歇展览中心举行,目的是促使196个缔约方(195个国家+欧盟)形成统一意见,达成一项普遍适用的协议,并于2020年开始付诸实施。
材料二下图为近150年气候变化资料图。
(1)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变化的主要趋势是_______________,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人为原因。
(2)简述当前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
(3)从能源利用角度考虑,说明我们应对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全球气温变化的主要趋势是波动上升,导致其变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大面积破坏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
第(2)题,主要从气温变暖方面进行分析。
第(3)题,主要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进行分析回答。
答案:(1)波动上升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大面积破坏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
(2)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加剧。
(3)调整能源利用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能产业;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能减排意识。
13.(2019·聊城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气温直减率是模拟山地气候、生态过程的输入参数,亦是气候变化的基础资料,其与太阳辐射强度呈正相关,与降水量、植被遮蔽率呈负相关。
根据某些山区的实测气温直减率还可推估无资料山区的气温直减率,以合理开发、利用山区农业气候资源。
秦岭是重要的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和气候、生态分水岭,山脉平均海拔2 000 m以上。
下面是秦岭主峰长白山南北坡各月气温直减率及变化趋势图。
(1)比较图中太白山南、北两坡气温直减率的异同。
(2)分别分析冬季和夏季南北坡气温直减率不同的原因。
(3)据太白山气温直减率,推测太行山东、西两坡气温直减率的时空特征。
解析:第(1)题,长白山南、北两坡气温直减率的相同点都是夏季大于冬季,3、4、10月基本相等。
不同点是北坡变化幅度大于南坡。
11月至次年2月是冬季,北坡小于南坡,5~9月是夏季北坡大于南坡。
第(2)题,气温直减率与太阳辐射强度呈正相关,与降水量、植被遮蔽率呈负相关。
分析原因主要从太阳辐射、降水、植被角度分析。
夏季,南坡是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多于北坡,直减率较小。
南坡水热资源丰富,植被遮蔽率明显高于北坡,直减率较小。
气温直
减率南坡小于北坡。
(夏季,北坡是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少于南坡。
北坡水热资源较少,植被遮蔽率明显低于南坡。
气温直减率北坡大南坡。
)冬季,北坡太阳高度角小,背阴坡,太阳辐射低于南坡,直减率低。
北坡为西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于南坡,直减率低。
气温直减率北坡小于南坡。
(冬季,南坡太阳高度角大,是向阳坡,太阳辐射高于北坡。
南坡为西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于北坡,气温直减率南坡大于北坡。
)第(3)题,太行山东、西两坡气温直减率时间分布特征是东西两坡均是冬季小于夏季。
空间分布特点是夏季东坡小于西坡,冬季东坡大于西坡。
答案:(1)同:夏季大于冬季;3、4、10月基本相等(或3、4月相等)。
异:北坡变化幅度大于南坡;冬季(11月至次年2月)北坡小于南坡;夏季(5~9月)北坡大于南坡。
(2)夏季:南坡是东南季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多于北坡(北坡是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少于南坡);南坡水热资源丰富,植被遮蔽率明显高于北坡(北坡水热资源较少,植被遮蔽率明显低于南坡),所以气温直减率南坡小于北坡(气温直减率北坡大南坡)。
冬季:北坡太阳高度角小,背阴坡,太阳辐射低于南坡(南坡太阳高度角大,向阳坡,太阳辐射高于北坡);北坡为西北季风(冬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于南坡(南坡为西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于北坡),所以气温直减率北坡小于南坡(气温直减率南坡大于北坡)。
(3)时间:东西两坡均冬季小于夏季。
空间:夏季东坡小于西坡,冬季东坡大于西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