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国考行测备考:判断推理上反对关系讲解

合集下载

行测日常点滴积累资料一反对关系与下反对关系

行测日常点滴积累资料一反对关系与下反对关系

反对关系与下反对关系:反对关系:反对关系是指A与E的关系之间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

于是,若一个为真,则另一个必为假;若一个为假,则另一个真假不定。

例如,已知“所有动物都能行走”为真,可以推出“所有动物都不能行走”为假;但是从“我们中所有的人都是北方人”为假,却不能推出“我们中所有的人都不是北方人”的真假来。

1、两个包含于同一属概念之中具有全异关系、并且其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全部外延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例如,概念“黑”与“白”同是属概念“颜色”之下的两个种概念,“黑”与“白”具有全异关系,其外延之和小于“颜色”的外延,因此,“黑”与“白”具有反对关系。

2、素材相同(即主项和谓项分别相同)的全称肯定命题与全称否定命题之间的关系,即不能同真、可以同假的关系。

例如:“我班所有同学都是共青团员”与“我班所有同学都不是共青团员”,二者决不能同真,即一个真,另一个必假;但二者可以同假,即当一个假时,另一个可真可假。

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反对关系。

下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是指I与O的关系之间可以同真,但不能同假。

于是,有一个为假,可以逻辑地推出另一个为真;但从一个为真,不能确切地知道另一个的真假。

例如,已知“有些中国人是大奖获得者”为假,则可以推出“有些中国人不是大奖获得者”为真;但是,从“有些花朵是有毒的”为真,却不能推出“有些花朵不是有毒的”的真假。

下面,就命题之间的反对关系及下反对关系进行介绍。

具有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实质是不能同真,也就是说两者必有一假,例如命题“所有同学都及格了”和命题“所有同学都不及格”即为反对关系。

同理,“所有同学都及格了”和“张三不及格”也是反对关系。

而具有下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的实质则是,两个命题之间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如命题“有些同学及格了”和“有些同学不及格”之间即为下反对关系。

这两个命题可以同真,但不能同假。

同样,“有些同学及格”和“张三不及格”两命题之间也为下反对关系。

2017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题技巧:背口诀

2017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题技巧:背口诀

2017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题技巧:背口诀2017年河北省公务员考试公告已确定3月21日发布,3月22日至3月30日进行网上报名,4月22日进行公共科目笔试。

目前,很多考生都在准备2017年4月份的多省公务员考试,由于行测题目具有题量大、题型多样、知识点复杂、做题时间有限等特点,那么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行测考试当中出奇制胜的法宝。

逻辑判断题目是判断推理模块当中难度较高的题型,也是很多考生感到头疼的题目,那么中公教育专家就来给大家讲解一下针对于逻辑判断中必然性推理的反对关系,如何快速进行秒杀的好方法。

我们先看一道例题:例:某律师事务所共有12名工作人员。

①有人会使用计算机;②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③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

这三个命题中只有一个是真的,以下哪项正确地表示了该律师事务所会使用计算机的人数?A. 12人都会使用B. 12人都不会使用C. 仅有一人会使用D. 不能确定解法一:根据题干所给信息,“有些是”和“有些非”为下反对关系,根据下反对关系的性质,第一句和第二句必然有一真,再根据题干可知只有一真,因此“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为假话,可以推出“所长会使用计算机”。

根据“某个是”可以推出“有些是”,因此第一句为真话,故第二句话为假,假话变成真话后可得到正确答案为“所有是”,即事务所12人都会使用计算机,答案为A项。

这种做法观察后可知,实际操作起来既浪费时间,而且由于用到多对推出关系和反对关系之间的转换关系,题干较为复杂,考生在做题过程当中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出现。

因此今天给大家讲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需要大家熟记一个口诀:①题干出现上反对关系,正确选项“是”或“非”与题干中“某个”是或非相同;题干出现下反对关系,正确选项“是”或“非”与题干中“某个”是或非相反;②正确选项如果有“所有”就选“所有”,最具代表性,没有“所有”选“有些”。

我们来验证一下是否可以用这个口诀来做题:解法二:通过观察题干“有些是”、“有些非”,断定二者为下反对关系,并且“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这句话应写作句式-“某个非”,根据公式①,正确选项要与“所长不会使用”即“某个非”中“非”相反的选项,因此正确答案在A项和C项中间,根据公式②,则答案要选“所有是”,因此正确选项为A项。

国考行测:判断推理知识点汇总 (1)

国考行测:判断推理知识点汇总 (1)

国考行测:判断推理知识点汇总华图教育任莉判断推理的四个模块图形推理、逻辑判断、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都是国考行测中必要的几个内容,上一次已经为大家总结了图形推理的一些知识点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那么接下去我们接着来汇总逻辑判断中的一些相关内容。

逻辑判断是判断推理中最难的一个模块,常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翻译推理、分析推理、真假推理、日常推理、论证类,这里主要为大家总结前三个模块。

(二)逻辑判断(1)翻译推理判定:题目中出现逻辑关联词解题思路:先翻译后推理四个翻译:1、如果......那么.........如果就,前推后(前半句话推后半句话)替代关联词:只要...就,必须,离不开,凡是...都,为了...一定,要想...就2、只有......才......只有才,后推前替代关联词:除非...否则不,...是...必不可少的/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是...基础/保障/前提,不...不...3、...且...(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存在)翻译为A且B,全真才真,一假即假替代关联词:一边...一边,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同时,又...又4、...或...(至少一个存在)翻译为A或B,一真即真,全假才假替代关联词:也许...也许,和...中至少一个,和...不能同时,和...不都是其中或关系里面存在一个否一规则:即否定一个,肯定另一个两个推理:1、逆否等价命题(A→B等价于-B→-A)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肯后否前不必然,但有一个可能性结论2、摩根定律-(A且B)等价于-A或-B-(A或B)等价于-A且-B负号进去“且”变“或”,“或”变“且”(2)分析推理判定:给出一组对象以及若干信息,对象与信息进行匹配。

思路:先判定题干,为题干信息肯定还是题干信息真假不定,然后用方法方法:1、题干信息确定(题干给出的内容可以直接用,给出的信息全部都是确定的)a、排除法适用条件:题干信息确定,且选项信息充分(选项给出了题干所有的匹配情况,否则为选项信息不充分)如何解题:读一句有效信息,排一个选项b、最大信息优先(出现2次或者2次以上为最大信息),以最大信息最为作为突破口2、题干信息真假不定(题干给出的内容有真有假,不能全部直接拿来用)a、确定信息优先(通过题干的推理,可知的正确信息)在用确定信息优先以及最大信息优先的方法过程中,可能会用到的两种方法:列表法以及假设法列表法:要求将对象写在竖列,减少错误率,横行用来写其他信息假设法:要求从假设次数最少的情况进行假设,加快解题速度(3)真假推理判定:题干给出多个论断,但提问方式一般都是只有一句真话(假)则......解题思路:先找矛盾关系,然后看其余,再找反对关系,然后也看其余。

判断推理:直言命题上反对关系的解题技巧

判断推理:直言命题上反对关系的解题技巧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直言命题,我们今天研究的主角就是直言命题的上反对关系,揭开它的面纱。

我们都知道在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中有三组关系:矛盾关系、推出关系和上下反对关系。

每种关系都有其所对应的知识考点,那么在上下反对关系中的上反对具体指的是什么关系呢?它所对应的知识考点又有哪些?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相关内容。

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上反对的含义,我们就先从上反对的核心代表词——所有是与所有非入手分析。

我们通过具体的举例来进行理解,比如就拿一个班级的男女生分布情况来说,我做出两个判断“所有学生是女生”和“所有学生不是女生”,通过男女生互为矛盾,我们不难知道“所有学生不是女生”等价于“所有学生是男生”。

很明显就一个班级的男女分布而言,这两句不可能同时为真,其中一定有一句话为假,即互为上反对关系命题的性质为: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并且,当班上有男生有女生的时候,两句话就同时为假话,故“必有一假”指的是至少有一句话为假,很可能两句话都为假话。

知道了上反对的性质,我们再来看看上反对的含义,还是根据上面我们讲到的具体例子来看,我们知道男女生分布的情况一般就只有三种情况:所有学生都是女生;所有学生都不是女生,即所有学生都是男生;有些学生是女生,有些学生是男生。

很明显互为上反对的“所有学生是女生”和“所有学生不是女生”虽然是对立的,不可以同时成立,但同时这两个命题并不能包含所有情况。

到此,我们不难总结出上反对关系的含义:两个命题是相互对立,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但是却不能包含所有情况。

知道了上反对的含义、性质和核心代表词,那么在考试中的主要考法是什么,或者这个知识点主要是解决什么题型的?其实,上反对关系主要是补充矛盾关系一起解决行测考试中的说话类题目的。

下面结合一道具体题目,我们来看一下【例】今年春运对全市中巴客运车的安全检查后,甲乙丙三名交警有如下结论:甲:所有中巴客运车都存在超载问题。

乙:所有中巴客运车都不存在超载问题。

判断推理的技巧

判断推理的技巧
【答案】D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君山在湖南省。选项AB前后顺序反了。
第三,不要犯机械类比的错误。在运用类比推理时, 仅仅根据两事物为数很少的又不具备典型性的共同属性,就推断类比对象具有与已知属性相关性程
度不高的另一属性, 这种错误的类推逻辑上叫做机械类比。类比推理是一种或然性推理,前提真结论未必就真。要提高类比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要尽可能地确认对象间的相同点。相同点越多,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就越大,因为对象间的相同点越多,二者的关联度就会越大,结论就可能越可靠。反之,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就会越小。此外,要注意的是类比前提中所根据的相同情况与推出的情况要带有本质性。如果把某个对象的特有情况或偶有情况硬类推到另一对象上,就会出现“类比不当”或“机械类比”的错误。
四、类比推理的基础题型之因果关系
含义:因果关系,是指由某行为而发生某结果,前事实与后事实之间互有关联,后事实由前事实而生。哲学上把因果关系定义为“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现实中常用“因为……,所以……”来表示。
特征:因果关系的重要特性:
1.因果关系的特定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为了了解单个的现象,我们就必须把它们从普遍的联系中抽出来,孤立地考察它们,一个为原因,另一个为结果。“因是因,果是果”。
选项B的两个词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选项D的两个词之间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例题2】泰山:山东:济南
A.安徽:黄山:合肥 B.陕西:华山:西安
C. 君山:湖北:武汉 D.衡山:湖南:长沙
首先对于矛盾关系来说,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不能同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真时,另一个命题必假;不能同假,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假时,另一个命题必真。

判断推理中的反对关系题怎么做三步就帮你搞定

判断推理中的反对关系题怎么做三步就帮你搞定

判断推理中的反对关系题怎么做三步就帮你搞定在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模块中,真假推理是一种必考题型。

解决这种题目的关键是识别几种蕴含真假的关系,反对关系就是其中一种。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什么是反对关系,以及如何用反对关系解题。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反对关系。

反对关系是同一属概念下的两个在外延上互相排斥,而其外延之和小于属概念外延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用文字介绍可能有点抽象,用Venn图表示如下:其次,在判断推理当中,反对关系有两种:1、所有的S都是P,与所有的S都不是P是第一组反对关系;2、有的S是P与有的S不是P是第二组反对关系。

这两组反对关系的特点分别是:所有都是和所有都不是:两个“所有”必有一假,不可都真;有的是和有的不是:两个“有的”必有一真(至少一真),不可都假。

最后,通过两道例题来看一下反对关系在真假推理当中的应用。

【例1】甲、乙、丙三人对公司所有人员是否会开车做出如下推测:甲说:该公司有人会开车。

乙说:该公司的李经理和王会计都不会开车。

丙说:该公司有人不会开车。

如果三人的推测只有一个为真,则下列哪项判断必然为真()A.该公司所有人都会开车B.该公司所有人都不会开车C.该公司的李经理可能不会开车D.该公司的王会计可能不会开车【答案】:A。

【信恒解析】:真假推理题的做题顺序是:首先找关系,其次看设问,关键是其余。

第一步:找关系。

本题关系为甲和丙之间的反对关系,有的S是P和有的S不是P。

第二步:看设问。

设问说:三人的推测只有一个为真,那么根据两个“有的”必有一真,判断出真话在甲丙当中。

第三步:看关系之外余下的部分。

甲、丙已知是包含了真话,则乙的话必为假,那么李经理和王会计至少有一个人会开车。

由第二步中李经理和王会计至少有一个人会开车,可以推出甲的话为真,即该公司有人会开车为真,而该公司有人不会开车为假,即该公司所有人都会开车。

故正确答案为A。

【例2】律师事务所共12名工作人员。

(1)有人会使用计算机;(2)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3)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

行测判断推理直言命题答题技巧:巧用反对关系

行测判断推理直言命题答题技巧:巧用反对关系

行测判断推理直言命题答题技巧:巧用反对关系1、反对关系分类反对关系分为两类,即上反对和下反对。

(1)上反对就是两个命题中必定有一个为假,可以同时为假。

直言命题上反对的关系有三组:“所有是”和“所有非”,“所有是”和“某个非”,“所有非”和“某个是”。

比方说:“所有人都喜欢吃水果”和“所有人都不喜欢吃水果”这中就两个命题就属于上反对关系,他们之中就必定有一句话是假话,当然也可能同时为假话。

(2)下反对就是两个命题中必定有一个为真,可以同时为真。

直言命题中下反对关系也有三组:“有些是”和“有些非”,“有些是”和“某个非”,“有些非”和“某个是”。

例如,“有些人完成了作业”和“有些人没有完成作业”两个命题即为下反对关系,他们两者必定有一句是真话,当然也可能都属于真话。

2、反对关系的应用反对关系的主要应用是在于真假话问题,往往题干中给出几个命题,其中有真话有假话,假如两个命题存在反对关系,那么这类型问题解决起来就很简单了。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详细的题目呈现:例1.某单位一共有43个人,单位员工在讨论关于员工的来自的省份,得到了如下几个结论:(1)单位上有些员工来自湖南省;(2)单位上有些员工不是来自湖南省;(3)人事部的老张来自湖南省;经过详细理解发现,上述结论中只有一个是真的,那么以下哪项结论必定为真:A,人事部老张是来自湖南省B,该单位43个员工全部来自湖南省C,该单位43个员工全部都不是来自湖南省D,该单位一半以上的员工来自湖南省【解析】通过分析^p 我们不难发现,题干中的前两个断定的逻辑构造属于“有些是”和“有些非”的构造,属于我们在上文中所提到的下反对关系,那么两个结论中必定有一个为真,由于题干中为真的结论只有一个,所以第三个结论“人事部的老张来自湖南省”这一结论一定错误,所以老张一定不是来自湖南省,进而可以得到反对关系中的“有些非”必定为真,那么“有些是”必定为假,那么可以得到该单位所有的员工都不是来自湖南省,答案C为正确答案。

公务员行测考试矛盾关系分析

公务员行测考试矛盾关系分析

公务员行测考试矛盾关系分析对于备考公务员类的考生来说,距离考试还有一段时间,如果这段时间各位考生能够系统的复习行测,还是能够在国考中获得好成绩的。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考试矛盾关系分析,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行测考试矛盾关系分析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都属于不相容关系,或叫全异关系,但是二者是有区分的。

一、矛盾关系矛盾关系是指对峙的两种情形,没有第三种情形存在,非此即彼,非彼即此。

【例】男:女第一男女是对峙的,是男不是女,是女不是男。

而且性别只有两种:男性和女性,没有第三种情形存在,所以男女是矛盾关系。

【例】生:死第一生死是对峙的,是生不是死,是死不是生。

而且生存状态只有两种:生和死,没有第三种情形存在,所以生死是矛盾关系。

二、反对关系反对关系是指在对峙的两种情形之外,还存在其他情形,非此不一定彼,非彼不一定此。

【例】黑;白第一黑白是对峙的,是黑不是白,是白不是黑。

但是色彩除了黑白还有其他情形存在,所以黑白是反对关系。

【例】东:西第一东西是对峙的,是东不是西,是西不是东。

但是方位除了东西还有其他情形存在,所以东西是反对关系。

三、实战演练1.白天:黑夜A、男人:女人B、高山:大海C、白色:黑色D、老人:小孩【解析】A。

题干中的白天和黑天是一对矛盾关系,由于不是白天就是黑天,不可能存在第三种情形。

A项,男人和女人是矛盾关系。

B项,高山和大海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不是矛盾关系是反对关系。

C项,除了白色和黑色之外还有其他色彩,白色和黑色是反对关系。

D项,除了老人和小孩之外还包括青年、中年等其他情形,老人和小孩是反对关系。

2.物质:意识A、盈利:亏损B、清晨:中午C、党员:非党员D、富饶:贫瘠【解析】C。

题干中的物质和意识是一对矛盾关系,由于除了真实存在的物质,就是以精神状态存在的意识形状,不存在第三中情形。

A项,除了盈利和亏损还有不赚不赔第三种情形,因此盈利和亏损是反对关系。

B项,除了清晨和中午还有下午和晚上等其他情形,所以清晨和中午是反对关系。

【国考行测】逻辑推理的知识点整理

【国考行测】逻辑推理的知识点整理

【国考行测】逻辑推理的知识点整理2023-10-0315:42•邢云流水啊逻辑判断:一、翻译推理(无法翻译的句子,大概率是错误)【提问方式】可以推出or不能推出【前推后】1如果……那么……、若……则……、只要……京都……、为了……一定(必须)……、……是…【逆否等价】AfB=—Bf—A1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不确定1AfB,B→C,得出A-B-C,也得出A-C1选项通常会设置为正确的、否前的、肯后的【后推前】1只有……,才……、除非……否则不……、…设/前提/关键、……是……的必要/必不可少条件【后推前变形】1除非A否则不B=B-A1除非A否则B-BfA ……、所有的充分条件是……的基础/假不.... 不....1谁是基础前提/关键/不可缺少/必不可少/必要条件/假设,谁放后【且and或】IA且B:二者同时成立等价关键词:和、既……又……、不仅……而且……、……但是……IA或B:二者至少一个成立等价关键词:或者、或者……或者……、至少一个【否一推一】或关系为真,否定一项可以得到另一项【德・摩根定律】-(A且B)=-A或-B-(A或B)=-A且-B二、组合排列【排除法】:读一句,排一句(比大小的题目,最值最重要)【代入法】:假设选项正确,代入题干验证是否符合题意【推理起点】确定信息:题干中明确给出“谁”="谁”的信息最大信息:题干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信息假设法:二选一或无确定信息、最大信息三、逻辑论证【提示词】论点:所以,结论是,这表明/说明/意味着,由此推出,据此认为论据:由于、因为、鉴于、根据论据常见形式:原因、数据、事例、实验或调查内容等【否定论点】1选项特征:与论点表述的意思相反1文段特征:文段只有论点、无论据,只能对论点进行反驳文段的论点和论据话题一致,“话题一致”即论证充分【削弱之拆桥】1选项特征:否定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必然联系1常见干扰项:程度词不一致1时髦拆桥:论据:某物质中的一些元素有效论点:某物质有效削弱:某物质内该元素含量极少/要吃极多1话题不一致/存在漏洞,考虑拆桥【否定论据】1题型特征:题干中有“双方互思”,经常采用否定论据来削弱题干有论据且在找不到否论点和拆桥1选项特征:与论据表述的意思相反1出现“反对者”,论点一般隐含其中1对策建议类选项不选【因果倒置and他因削弱】论点包含因果关系:……是……的原因;……导致/使得/有助于……;……增加/降低/加强/减轻……;这是由于……【因果倒置】原因和结果说反了论点:1导致2因果倒置削弱:2导致1【他因削弱】1承认结果,同一个主体、同时存在、两种及以上可能的原因1若论点是其中一种原因,则可用另一种原因进行削弱1他因本质:干扰因素,用于削弱论点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唯一关系1他因特点:同一主体、同一时间、不同原因【特殊提问】不能加强一一排除加强选项,削弱与无关均可不能削弱一一排除削弱选项,加强与无关均可【补充论据】1问加强/支持/赞同/证明,90%考查补充论据1问前提/假设/必要条件,90%考查搭桥1解释原因:说明论点成立的原因一一整体上解释1举例支持:证明论点成立的例子一一部分上证明1补充论据特征:不论是原因解释还是举例子,均是针对论点1什么时候用补充论据:只有论点,考虑补充论据论点、论据的话题一致,考虑补充论据1选项出现诉诸权威(科学家的话),不能选1论点和选项中出现的限定词(时间限定、程度限定等),正确答案往往与论点对应【搭桥】1题型特征:论点与论据话题不一致提问方式为前提、假设、必要条件、加强论证时,优先考虑搭桥1选项特征:同时包含论点和论据中的关键词,并肯定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1解题思维:找论点一找论据一去同存异一对比选项【必要条件】1提问方式:前提、假设、必要条件,且无搭桥选项,1没有搭桥项:只有论点;论点、论据话题一致1必要条件:选项为论点成立的必要条件(没它不行)1搭桥=必要条件>解释原因>举例子1论点为方式+目的1加强就说做法可行/做法有效1削弱就说做法不可行/做法没有效果1“可行”和“有效”同时出现,没法选择,二者是一样的【加强论证】提问方式为:前提/假设有论点、有论据一一搭桥:找论点、论据一去同存异一对应答案有论点、无论据一一必要条件:没TA不行(常考方式+目的论点)要么找方式可行,要么说目的能实现【原因解释】1提问方式:最能解释/不能解释上述现象题干中存在看似矛盾的现象1解题思维:找矛盾一一转折词:但是、然而……给理由——能够解释矛盾双方一、直言命题【定范围】:所有(全称)、有的(特称)、某个(单称)所有、某个范围小,有的范围大【定性质】:是(肯定)和非(否定)【考察角度】:所有是、所有非、有些是、有些非、某个是、某个非【推出关系】小推大,大不能推出任何【矛盾关系】所有是与有的非转化二、模态命题【模态词变化】必然变成可能【量词变化】所有变成有的【性质词变化】是变成不是、非、并非不一定A=-(一定A)=可能不A【秒杀口诀】“不"去掉,“不”的后翻硬币三、三段论A-B,B-C,所以A-C【秒杀口诀】第一步,所有法;第二步,约分秒杀法;第三步,从结论找B法四、假言命题【秒杀口诀】谁是充分谁在前,谁是必要谁在后【补全】包含:论点包含论据内容论据:a-B;论点:A-B;隐含的条件为:A=a+b;要补充:bfB【约分】相交:论点与论据之间内容重复论据:A-B;论点:A→C;约分:把A约,得B-C【搭桥】相离:论点与论据无关系论据:A;论点:B;补充的为:A与B的关系【矛盾】相切:论点与论据出现矛盾的转折词论据:然而;论点:-A;分为缺A和架桥五、基础构建【因果思维】1标志性:一般情况因为A,所以B1本质:A→B1加强:符号的重合度1削弱:-A(否因)、隔断因果联系【方式+目的思维】1标志性:通过A达到了B的目的。

判断推理系统课讲义-第二章-类比推理

判断推理系统课讲义-第二章-类比推理

判断推理系统课讲义第二章类比推理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常见题型:1.两词型——A∶B2.三词型——A∶B∶C3.填空型——A对于()相当于()对于B【注意】类比推理有三大关系:语义关系、逻辑关系、语法关系。

(共10道,需在5-8min内做完,正确率需保证在90%以上。

)第一节语义关系一、近义关系、反义关系近义关系:理想∶梦想锲而不舍∶坚持不懈(成语不会太难)反义关系:勇敢∶懦弱言而有信∶言而无信如果一级关系,即看意思(近反义关系)选不出唯一答案时,需进行二级辨析常见二级辨析:1.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2.词语结构大同小异【例1】(2017江西)精致∶粗糙【反义词】A.河水∶海水B.山峰∶深渊C.违背∶遵循D.怀疑∶守信【例2】(2016吉林)大义凛然∶卑躬屈膝【反义词;褒贬】A.安分守己∶好高骛远B.穷奢极欲∶节衣缩食C.得心应手∶百无一能D.持之以恒∶虎头蛇尾【例3】(2017国考)生死∶存亡【同义词】A.轻重∶缓急B.亲疏∶长幼C.真伪∶对错D.好坏∶优劣【例4】(2016厦门)成败∶呼吸【内部反义】A.拉扯∶拖拽B.好歹∶始终C.匆忙∶潇洒D.推荐∶录用二:比喻义、象征义比喻义、象征义:把一种事物比喻成另外的事物,或者词语本身的含义同时是另外一种事物的象征。

(无需刻意区分)月亮∶玉盘(比喻)松鹤∶长寿(象征)【例1】(2015联考)沧桑∶白发A.清纯∶酒窝(王宝强)B.稚嫩∶乳牙C.鲁莽∶健壮D.博学∶眼镜(戴眼镜的小学生)【例2】(2015年国考)七寸对于()相当于()对于头绪A.尺度线索B.要害眉目C.七步头脑D.关键脉络练习【练1】(2016年春季多省联考)指鹿为马:颠倒黑白【近义词】A.师心自用:固执己见B.目无全牛:鼠目寸光C.不以为然:不屑一顾D.不孚众望:众望所归(师心自用、固执己见、刚愎自用均表示自以为是)【练2】(2015年云南事业单位)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近义词;都是贬义】A.如法炮制:依样葫芦B.循规蹈矩:步人后尘C.滥竽充数:鱼目混珠D.兔死狐悲:狗仗人势【练3】(2016年广东)陈词滥调:老生常谈【近义词;贬义、中性】A.按部就班:循序渐进B.博闻强识:见多识广C.见义勇为:助人为乐D.八面玲珑:面面俱到【练4】(2014年春季多省联考)荆棘:困难【象征;前者为名词】A.布衣:学生B.折柳:惜别C.心腹:信任D.桎梏:束缚【练5】(2015陕西)古为今用∶天罗地网A.阴晴圆缺∶里应外合B.左顾右盼∶深入浅出C.好逸恶劳∶旗开得胜D.刻舟求剑∶叶公好龙第二节逻辑关系一:全同关系【例1】(2015国考)春夏秋冬∶四季【全同】A.喜怒哀乐∶情绪 B.赤橙黄绿∶颜色C.早中晚∶一天D.东南西北∶四方练习【练1】(2015春季多省联考)五行:木火土金水A .五经:诗书礼易大学B .五音:宫商韵征羽C .五色:青黄赤白绿D .五味:酸苦甘辛咸【练2】(2013年浙江)岳父:丈人【全同】A .舅舅:外甥B .姨妈:婶婶C .伯父:侄子D.祖母:奶奶浪漫∶罗曼蒂克老鼠∶耗子二:并列关系【例1】(2015河南)开∶关【矛盾】A.小麦∶水稻 B.痛苦∶快乐(反对)C.盈利∶非盈利D.工作∶休息【例2】(2014江苏)()之于钢琴相当于乒乓球之于()A.舞台∶球台 B.手风琴∶足球C.音乐家∶运动员D.琴声∶喝彩【例3】(2015江苏)人民币∶美元∶欧元A.海鲜∶海鸥∶海滩 B.贵州∶杭州∶常州C.兰花∶牡丹∶菊花D.宽恕∶品性∶诚信练习【练1】(2016年吉林)动:静【矛盾】A.东∶西B.贫:富(小康、中产)1.矛盾关系:例:生∶死对称∶不对称2.反对关系:例:苹果∶香蕉红色∶白色C.黑∶白D.曲∶直【练2】(2017年春季多省联考)番茄之于()相当于()之于蹴鞠A.美洲∶中国 B.炒饭:健身C.植物∶人类D.白菜∶篮球【练3】(2016年政法干警)()之于钢琴相当于马褂之于()A.羌笛∶长袍 B.胡琴:西服C.京剧∶长裙D.琴键∶唐装三、包容关系1.种属关系:A是B的一种苹果∶水果2.组成关系:A是B的一个组成部分轮胎∶汽车【例1】(2017吉林)快餐∶中式快餐∶日式快餐A.团队∶队长∶队员B.行为∶合法行为∶非法行为C.颜色∶黑色∶白色D.体育课∶音乐课∶英语课【例2】(2015天津)衣服∶衣领∶衣袖A.鱼∶鱼头∶鱼尾B.警察∶刑警∶交警C.音乐∶古典音乐∶流行音乐D.人民币∶美元∶韩币【例3】(2015政法干警)针筒∶注射器∶医疗器械A.飞机∶螺旋桨∶推进装置B.潜艇∶核潜艇∶核反应堆C.齿条∶千斤顶∶起重设备D.泳衣∶比基尼∶游泳服饰练习【练1】(2015年国考)音符:乐谱:五线谱A.笔画∶汉字∶金文B.树木∶森林∶自然C.稻穗∶稻谷∶香米D.卫星∶星云∶宇宙【练2】(2015年国考)八卦:乾坤A.九族∶师生 B.七情∶情志C.五音∶宫商D.四书∶五经【练3】(2017年春季多省联考)麻雀:动物:生物链A.豆浆∶早餐∶豆制品 B.开水∶纸杯∶便利品C.发卡∶首饰∶妆扮品D.钢笔∶电脑∶办公品【练4】(2017年春季多省联考)进士:状元A.河水∶海水 B.银河∶天文C.学位∶博士D.宪法∶民法四、交叉关系【例1】(2017四川)花瓶∶瓷器A.电视机∶电器 B.中药∶植物C.画作∶诗篇D.桌子∶八仙桌练习【练1】(2017年江苏)文物:建筑A.烹饪∶佐料 B.故宫∶楼房C.诗人∶教授D.皮鞋∶布鞋【练2】(2014年河北,2015年北京事业单位)大学校长:教授【交叉】A.编剧∶诗人B.白洋淀∶衡水湖女士∶公务员C.市长∶市政府D.刑警∶消防队员五、对应关系【例1】(2015国考)小麦∶馒头【原材料】A.麋鹿∶麝香 B.叶绿体∶细胞C.乌贼∶墨汁D.棉花∶布鞋【例2】(2015河北)烧∶泥∶陶瓷A.砸∶玉∶手镯 B.水∶鱼∶鸬鹚C.淬∶铁∶剑D.土∶树∶树化石【例3】(2016广东)玉石∶雕琢∶玉器【原材料;加工工艺;物理变化】A.蚕丝∶织造∶丝绸 B.粮食∶酿造∶美酒C.生铁∶冶炼∶钢材D.蚊香∶点燃∶烟雾【例4】(2014国考)木材∶抽屉∶收纳【原料;主要功能】A.钢铁∶剪刀∶切割 B.棉花∶毛线∶保暖C.城墙∶石头∶防御D.橡胶∶气垫∶缓冲【例5】(2017国考)白醋∶消毒【次要功能】A.热水器∶加热B.汽油∶去渍例:白酒∶发酵例:银行卡∶支付例:盐∶咸例:学习∶考试例:航行∶航线例:炎热∶中暑例:老师∶上课例:小麦∶馒头1.材料2.工艺3.功能4.属性5.时间顺序6.依据7.因果8.职业高频对应关系:C.白糖∶调味D.人参∶滋补【例6】(2016联考)黄连∶苦涩【必然属性】A.班级∶团结B.钻石∶坚硬C.花朵∶鲜红D.城市∶繁华【例7】(2016国考)素描∶单色∶绘画【特点】A.色素∶食品∶添加剂B.书签∶阅读∶工具C.变脸∶表演∶艺术D.新闻∶纪实∶文体【例8】(2016江苏)规划∶实施∶验收【时间顺序】A.诉讼∶审判∶取证 B.销售∶宣传∶生产C.投标∶开标∶招标D.播种∶管理∶收获【例9】(2014河南)报警∶救援【先后;主体】A.违章∶罚款B.毕业∶就业C.消费∶生产D.手术∶住院【例10】(2014国考)抽样调查∶抽样原则【依据】A.调查问卷∶征求意见 B.人物访谈∶访谈内容C.数学模型∶建模软件D.设备操作∶操作规程【例11】(2017国考)教案对于()相当于()对于分类A.课件信息 B.教学归类C.提纲商品D.授课标准【例12】(2017江西)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果】A.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B.召之即来∶挥之即去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D.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练习【练1】(2016年春季多省联考)鱼饵∶鱼竿【配套使用】A.笔∶书籍B.写诗∶笔C.锅铲∶炒锅D.电脑∶无线路由器【练2】(2015年国考)铁匠∶火炉∶镰刀【中间为工具】A.医学家∶试管∶药剂B.记者∶摄像机∶新闻稿C.科学家∶科技文献∶新产品D.网民∶互联网∶营销【练3】(2017年春季多省联考)面粉∶面包∶充饥A.芦苇∶纸∶书写B.黄金∶戒指∶婚戒C.轮胎∶汽车∶运输D.琉璃∶屏风∶装饰【练4】(2016年国考)重力对于()相当于()对于昼夜交替A.物体质量月圆月缺 B.潮汐地球公转C.地球月球D.自由落体地球自转【练5】(2017年春季多省联考)盲动∶一败涂地∶重起炉灶【因果;先后】A.超速∶风驰电掣∶按部就班B.跟风∶鹦鹉学舌∶真知灼见【练6】(2016年河南)报名∶培训∶结业【先后】A.高考∶招生∶毕业B.设计∶产品∶使用C.驾驶∶公路∶旅行D.挂号∶看病∶痊愈【练7】(2017年国考)故人西辞黄鹤楼对于()相当于()对于怀古A.出游越王勾践破吴归 B.场所千古兴亡多少事C.送别折戟沉沙铁未销D.离别西出阳关无故人【练8】(2017年春季多省联考)爸爸∶叔父∶兄弟A.哥哥∶婶婶∶夫妻B.妈妈∶嫂子∶婆媳C.姨妈∶伯伯∶兄妹D.奶奶∶姑姑∶子女(母女)【练9】(2016年山东)春雨∶杏花∶江南A.夏荷∶烈日∶江北B.秋风∶腊梅∶华北C.秋霜∶枯草∶塞外D.冬雪∶牡丹∶边疆【练10】(2017年春季多省联考)水对于()相当于()对于光合作用A.生命二氧化碳 B.水蒸气阳光C.空气氧气D.灌溉土壤【练11】(2016四川)面粉∶鸡蛋∶蛋糕【原材料】A.香蕉∶西瓜∶水果B.纸张∶打印机∶文件C.菊花∶茱萸∶重阳D水泥∶钢筋∶房屋【练12】(2017联考)储存∶光盘∶硬盘【主要功能】A.晾晒∶绳索∶衣架B.吃饭∶钢叉∶锅铲C.书写∶签字笔∶毛笔D.游泳∶泳圈∶泳衣第三节语法关系1.主谓关系例:学生∶学习学生是主语,学习是谓语。

公考:如何区分类比推题中的反对和矛盾关系?

公考:如何区分类比推题中的反对和矛盾关系?

如何区分类比推题中的反对和矛盾关系?并列关系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了,但是如果这类题往难考就会涉及更细化的考点,比如区分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大家又对于二者有些疑惑,经常分不清楚,本文就主要带着大家来看一下二者之间的区别。

矛盾关系是符合并列关系的A和B构成了一个完整整体,在这个整体中,除了A就是B,没有第三者的存在,两者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比如男人和女人,男人和女人是并列关系,且男人和女人一起构成了人类这个整体,在人类这个整体中,除了男人就是女人,没有第三者的存在,因此二者就是并列关系中的矛盾关系。

除此之外,大家还可以注意些特殊的表达,如A和非A,这里的“非”字代表着不是的意思,像这样的两个词往往也是矛盾关系,比如盈利和非盈利,除了盈利就是不盈利,持平状态也属于不盈利,没有第三者的存在,二者为并列关系中的矛盾关系。

所以看两个词是否是矛盾关系,不仅可以看是否有第三者,还可以快速根据词语的表达如A和非A快速把词语的逻辑关系找到。

反对关系是符合并列关系的A 和B只是所属整体中的两个小部分,还有其他部分,就是有第三者的存在。

比如黑和白,黑和白是并列关系,且颜色中除了黑和白之外,还有红、绿等多种颜色,有第三者的存在,二者是并列中的反对关系。

真题示例(2015河南)开:关A.小麦:水稻B.痛苦:快乐C.盈利:非盈利D.工作:休息【分析】题干中的开和关是两种不同的状态,并且除了开和关没有第三类情况,二者是并列关系的矛盾关系。

再分析选项A,小麦和水稻是两种不同的作物,二者是并列关系,但是除了二者还有别的作物如高粱等,因此二者是反对关系,排除;选项B的痛苦和快乐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二者是并列关系,但是除了二者还有别的心理状态如不悲不喜等,因此二者是反对关系,排除;选项C的盈利和非盈利是两种不同的结果,二者是并列关系,并且除了二者没有别的结果,因此二者是矛盾关系,当选;选项D的工作和休息是两种不同的状态,二者是并列关系,但是除了二者还有别的状态如学习等,因此二者是反对关系,排除。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类比推理中的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类比推理中的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吉林华图每天为大家整理发布大量备考资料、考试资讯,请大家时刻关注吉林华图官网/进行查看。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类比推理一般都会以10道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不是很大,但是不是很好拿分,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做大量的练习。

类比推理的备考重点在于词项间关系的掌握,尽可能多地了解词项间的各种关系,公务员考试中的类比推理题目比较常见的是给出一对相关的词,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对与之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类比推理的出题形式有二元推理、三元推理和四词推理三种,其考查的本质是二元关系,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在此针对类比推理的二元关系中的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做一个详细的讲解,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矛盾关系矛盾关系是指两个词在意义和立场上完全相反和对立的关系,指对立的两种情况,没有第三种情况存在,非此即彼,非彼即此。

比如“生”和“死”,不是“生”一定是“死”。

用集合图形来表示的话如下图:非A即B的关系,A与B穷尽了整个集合。

一、反对关系反对关系是指在对立的两种情况之外,还存在其他情况,非此不一定彼,非彼不一定此。

比如“黑色”和“白色”。

不是“黑色”,不一定就是“白色”。

因为还有其他颜色的情况存在。

用集合图形来表示的话如下图:吉林公务员面试交流275513529 国家公务员考试交流群:190938202了A和B这两种情况之外,还有C这种情况。

【例1】白天:黑夜A、男人:女人B、高山:大海C、白色:黑色D、老人:小孩【答案】A#p#副标题#e#【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矛盾关系,白天和黑天是一对矛盾关系,不是白天就是黑天,不可能存在第三种情况。

A项,男人和女人也是矛盾关系。

B项,高山和大海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不是矛盾关系是反对关系。

C项,除了白色和黑色之外还有别的颜色,也是反对关系。

D项,除了老人和小孩之外还有青年这么一种情况,也是反对关系。

【例2】火炬:蜡烛A、中药:草药B、矿石:煤炭C、棉布:丝绸D、扇子:蚊香【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反对关系,火炬和蜡烛都可以照明,除了火炬和蜡烛之外还有其他可以照明的,比如灯泡。

行测判断推理直言命题答题技巧:巧用反对关系

行测判断推理直言命题答题技巧:巧用反对关系

行测判断推理直言命题答题技巧:巧用反对关系1、反对关系分类反对关系分为两类,即上反对和下反对。

(1)上反对就是两个命题中必定有一个为假,可以同时为假。

直言命题上反对的关系有三组:“所有是”和“所有非”,“所有是”和“某个非”,“所有非”和“某个是”。

比如说:“所有人都喜欢吃水果”和“所有人都不喜欢吃水果”这中就两个命题就属于上反对关系,他们之中就必定有一句话是假话,当然也可能同时为假话。

(2)下反对就是两个命题中必定有一个为真,可以同时为真。

直言命题中下反对关系也有三组:“有些是”和“有些非”,“有些是”和“某个非”,“有些非”和“某个是”。

例如,“有些人完成了作业”和“有些人没有完成作业”两个命题即为下反对关系,他们两者必定有一句是真话,当然也可能都属于真话。

2、反对关系的应用反对关系的主要应用是在于真假话问题,往往题干中给出几个命题,其中有真话有假话,如果两个命题存在反对关系,那么这类型问题解决起来就很简单了。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具体的题目呈现:例1.某单位一共有43个人,单位员工在讨论关于员工的来自的省份,得到了如下几个结论:(1)单位上有些员工来自湖南省;(2)单位上有些员工不是来自湖南省;(3)人事部的老张来自湖南省;经过具体了解发现,上述结论中只有一个是真的,那么以下哪项结论必定为真:A,人事部老张是来自湖南省B,该单位43个员工全部来自湖南省C,该单位43个员工全部都不是来自湖南省D,该单位一半以上的员工来自湖南省【解析】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题干中的前两个断定的逻辑结构属于“有些是”和“有些非”的结构,属于我们在上文中所提到的下反对关系,则两个结论中必定有一个为真,由于题干中为真的结论只有一个,所以第三个结论“人事部的老张来自湖南省”这一结论一定错误,所以老张一定不是来自湖南省,进而可以得到反对关系中的“有些非”必定为真,则“有些是”必定为假,则可以得到该单位所有的员工都不是来自湖南省,答案C为正确答案。

公务员行测——(类比专项)

公务员行测——(类比专项)

行测中类比推理的理论知识梳理第一部分一、外延关系1、全同关系全同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也就是A就是B,B就是A(1)也可以说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称呼。

比如:土豆:马铃薯(2)事物的全部罗列。

五行:金木水火土2、并列关系并列指同一个概念下的两个分类,主要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1)矛盾关系通俗讲:C里只有A和B,也就是A+B=C。

例如:人的性别=男+女(2)反对关系通俗讲C里除了A和B还有别的,也就是A+B<C。

例如:跷跷板+天平<杠杆原理3、包容关系包容关系主要包括种属关系和组成关系两种。

(1)种属关系指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外延重合。

例如:苹果属于水果,苹果是种,水果是属,所以两者为种属关系。

(2)组成关系指整体概念与局部概念之间的关系。

例如:车轮是汽车的组成部分,车轮是局部,汽车是整体,所以两者为组成关系。

4、交叉关系交叉关系是指外延有且只有一部分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例如:中年和老师,有的中年是老师,有的老师是中年,所以两者之间互为交叉关系。

5、全异关系全异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没有重合,没有共同的交叉点。

例如:青蛙和哺乳动物,青蛙非哺乳动物,而非哺乳动物和哺乳动物没有相关联的交叉点。

二、对应关系1、时间顺承对应指多个行为或者多个事物,分析行为发生的前后顺序,或者事物发展的前后顺序。

例如:上市:停牌:退市。

其中先上市,后退市,最后停牌。

这三个就是时间顺承对应关系。

2、因果对应指前后两个事物或者现象之间存在原因和结果的对应关系。

它又分为必然因果和或然因果。

(1)必然因果指两者之间存在的原因和结果是一定的。

(2)或然关系指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可能、也许、大概率的。

例如:蘑菇和中毒,蘑菇分为有毒和无毒的,所以吃了蘑菇可能导致有毒也可能导致无毒。

所以两者是或然因果关系。

唇亡:齿寒,嘴唇没了,牙齿必然感觉寒冷,所以两者是必然因果关系。

3、对策对应指出现问题及问题的对策比如:出行:雾霾:口罩,遇到雾霾天气时,出行需要戴上口罩,口罩是针对雾霾天气问题的对策,所以是对策对应。

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真假命题技巧

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真假命题技巧

中公教育2014年公务员考试2014年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真假命题技巧在我们的行测考题当中,有这么一类题型它主要考察考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其考题的形式是“真假命题”。

真命题:即正确的命题或者结论;假命题:即错误的命题或者结论。

广大考生要想快速的解决此类问题,那么我们必须了解另外一个知识点,那就是“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矛盾关系:指“逻辑方阵”中全称肯定判断和特称否定判断之间、全称否定判断和特称肯定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两个判断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已知一个判断是真的,则可推知另一个判断必假。

如已知“所有三角形的内角之和都是180度”是真的,则可推知“有些三角形的内角和不是180度”必是假的。

已知一个判断是假的,则可推知另一个判断必真。

如已知“所有的人都是白种人”是假的,则可推知“有些人不是白种人”必是真的。

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叫做“矛盾判断”。

反对关系:反对关系分为上反对关系和下反对关系。

上反对关系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下反对关系不能同假,可以同真。

于是,若一个为真,则另一个必为假;若一个为假,则另一个真假不定。

例如,已知“所有动物都能行走”为真,可以推出“所有动物都不能行走”为假;但是从“我们中所有的人都是北方人”为假,却不能推出“我们中所有的人都不是北方人”的真假来。

在考试过程当中,我们的考题设定的主要形式是假借逻辑连接词:“所有的、、都是、、、”,“所有的、、、都不是”,“有的、、、是、、、”,“有的、、、不是、、、”这四个逻辑连接词来考察学员的推理分析能力。

其中全程判断即为:所有;特称判断即为:有的。

对于上述四个逻辑连接词,其关系组成分别问:三个矛盾关系:(1)“是”与“不是”(2)“所有的、、、都是、、、”与“有的、、、不是、、、”(3)“所有的、、、都不是、、、”与“有的、、、是、、、”口诀简记为:“所有”与“有的”是矛盾关系“是”与“不是”是矛盾关系矛盾关系特性:必有一真,必有一假,真假必在矛盾中。

公务员行测考试类比推理示例

公务员行测考试类比推理示例

公务员行测考试类比推理示例相信大家对行测类比推理中的全异关系并不陌生,是相对而言较为容易辨论的关系。

但是如果有多个选项都是全异关系时,很多同学就会犹疑,不知到底选哪个。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考试类比推理示例,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行测考试类比推理示例一、全异关系介绍全异关系是指外延没有任何重合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这就是说,在概念a和概念b的关系上,如果所有的a都不是b,并且所有的b 都不是a,那么a和b这两个概念之间就是全异关系。

比如:哈密瓜:橙子。

二、矛盾和反对关系1、全异中的矛盾关系例如:(1)成年人:未成年人人除了成年人以外,都是未成年人。

两个词可以构成人全部的范畴,是矛盾关系。

(2)党员:党员政治面貌除了党员以外,都是非党员。

两个词可以涵盖政治面貌的所有情形,是矛盾关系。

2、全异中的反对关系例如:(1)橙子:香蕉水果除了橙子,香蕉之外,还有其他的。

两个词不能包括水果的全部范畴。

是反对关系。

(2)党员:团员政治面貌除了党员和团员以外,还有群众等。

两个词不能涵盖政治面貌的所有情形,是反对关系。

所以,在做题的时候,如果选项都是全异关系,我们可以去看几个词是否包括了全部的范畴,判定题干为矛盾还是反对关系,进一步去进行辨析。

三、试题展现【例1】左手:右手A.黑色:白色B.幸存者:遇难者C.晴天:阴天D.老人:孩子【答案】B。

解析:左手,右手为全异关系。

且手只分为左手和右手,为矛盾关系。

A项,色彩除了黑色、白色以外,还有其他色彩,两个词是反对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幸存者和遇难者是矛盾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除了晴天、阴天,还有其他天气,两个词是反对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除了老人、孩子,还有少年、中年等,两个词是反对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故本题选B。

【例2】白羊:黑羊A.高价:价格B.蓝天:春天C.周刊:月刊D.苏州:徐州【答案】C。

解析:白羊和黑羊都是羊的一种,两者是反对关系。

公务员行测:“矛盾”与“反对”辨析

公务员行测:“矛盾”与“反对”辨析

“矛盾”与“反对”辨析在类比推理中,并列关系一直是考查的热点。

“并列”通俗来说,就是排名顺序不分高下。

在逻辑中,并列关系指的是同一属概念之中存在同层次的种概念。

所以,如果两个概念属于并列关系,则必定是同层次。

在行测考试中对并列关系的考查往往更加细化,因为它包括两种关系: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那么如何正确区分两者,正确判断题干逻辑关系呢?矛盾关系是指两个概念之间存在非此即彼的关系。

互为矛盾关系的两个概念的真假情况必为“一真一假”。

比如“生”与“死”,它们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是一对矛盾关系。

矛盾关系用集合关系可表示为:而反对关系,则是指除了两个概念之外,还存在同类其他概念。

比如“黑色”与“白色”,除了这两种颜色之外,还存在其他的颜色,因此,黑色与白色,就是反对关系。

反对关系用集合关系可表示为:一起来做几道真题验证一下:【例1】曲:直A.呼:吸B.动:静C.进:退D.黑:白【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矛盾关系。

“曲”和“直”属于并列关系中的矛盾关系。

A 选项,呼和吸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除了呼和吸还有屏住呼吸的状态,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 选项,动和静属于并列关系中的矛盾关系,动和静之间存在明显的界限限定,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C 选项,“进”和“退”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除了进和退还有原地不动,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 选项,“黑”和“白”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除了黑和白还有其他不同的颜色,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因此,本题答案为B。

【例2】线性振动:非线性振动:振动A.花瓣:花蕊:牵牛花B.食肉动物:食草动物:动物C.投资者:经营者:市场主体D.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矛盾关系与反对关系。

线性振动与非线性振动是矛盾关系,二者都是振动的一种,为包容关系。

A 项,花瓣和花蕊是反对关系,不是矛盾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 项,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是交叉关系,不是矛盾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 项,投资者和经营者是交叉关系,不是矛盾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 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矛盾关系,二者是矛盾的一种,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两个判断为下反对关系的有效推理

两个判断为下反对关系的有效推理

两个判断为下反对关系的有效推理1.引言1.1 概述在逻辑推理中,判断是我们思考和理解问题时必不可少的工具。

通过判断,我们可以根据给定的条件和推理规则来推导出结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判断两个事物之间关系的情况。

本文将介绍并探讨两个判断为下反对关系的有效推理。

所谓反对关系,简而言之即表示两个判断之间存在着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关系。

在判断的逻辑结构中,反对关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关系类型,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并推导出正确的结论。

通过有效推理,我们可以明确地判断两个判断之间是否存在反对关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两种有效的推理方法,帮助读者在日常思考和分析问题时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反对关系。

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探讨。

首先,引言部分将对本文的结构和目的进行概述。

接下来,正文部分将介绍第一个要点和第二个要点,分别详细讨论两个判断为下反对关系的有效推理方法。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相关的思考和建议。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判断的反对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有效推理来判断两个判断是否存在反对关系。

这将有助于读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更准确地分析问题,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布局,以及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在这篇长文中,文章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分为三个小节。

首先,概述部分将简要介绍文章的主题和背景,说明下反对关系的概念和重要性。

接着,在文章结构的第二小节中,将详细说明本文的组织框架,即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的名称和次序。

最后,目的部分将明确阐述本文的目的,即探讨两个判断为下反对关系的有效推理。

正文部分也分为两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将详细介绍一个判断为下反对关系的有效推理方法,可能包括实例分析或逻辑推理方法的论述。

第二个要点将进一步讨论另一个判断为下反对关系的有效推理方法,同样可能通过具体案例或逻辑论证来支撑论点。

逻辑学中的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怎么区分?

逻辑学中的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怎么区分?

逻辑学中的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怎么区分?反对关系和矛盾关系都属于不相容关系,或叫全异关系,但是二者是有区别的。

1、矛盾关系:矛盾关系是指对立的两种情况,没有第三种情况存在,非此即彼,非彼即此。

比如“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不是“正义战争”一定是“非正义战争”。

2、反对关系:反对关系是指在对立的两种情况之外,还存在其他情况,非此不一定彼,非彼不一定此。

比如“红色”和“白色”。

不是“红色”,不一定就是“白色”。

必然P和必然非P是一对矛盾。

必然P 和可能非p 不是一对矛盾。

由此可以分析,必然P,或者P,或者非P。

它们之间不是对立的,并且在命题前项中P已经是必然事实,命题后项可能非p 并不是一个被确定的事实。

必然是小明偷的,必然不是小明偷的。

是矛盾关系。

若小明是人,必然不是小明偷的,即,除小明之外的其他人偷的。

文中并未表明小明是一个人的名字,还是一些人的名称,或是多少人的名称。

并且,文中并未表明小明是人。

所以,必然是小明偷的,必然不是小明偷的,是矛盾关系。

但必然是小明偷的,必然是别人偷的,则不是一对矛盾关系。

扩展资料:逻辑学是一个哲学分支学科。

其是对思维规律的研究。

逻辑和逻辑学的发展,经过了具象逻辑—抽象逻辑—具象逻辑与抽象逻辑相统一的对称逻辑三大阶段。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学科。

所有思维都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思维内容是指思维所反映的对象及其属性;思维形式是指用以反映对象及其属性的不同方式,即表达思维内容的不同方式。

从逻辑学角度看,抽象思维的三种基本形式是概念,命题和推理。

逻辑学是关于推理和论证的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提供识别有效的推理、论证与无效的推理、论证的标准,并教会人们正确地进行推理和论证,识别、揭露和反驳错误的推理和论证。

逻辑学是一门关于推理或论证的学问。

它主要研究推理的有效性或正确性问题。

推理的有效性或正确性是指推理形式的有效性或正确性,因此,逻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推理形式及其规律。

逻辑学的主要任务是系统地研究正确推理的形式及其规律,为判定推理形式是否正确提供判定方法或检验程序,为有效推理提供推导规则或推导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

行测复习掌握方法比多做题重要,日常积累比临时突击要重要的多。

公务员行测题库帮助通过练习培养题感!
行政能力测试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笔试的一门,也是其中难度较大的一项。

这里可以>>>在线咨询。

仍有疑惑?我们来看看国考课程是怎么设置教学的。

对于想参加2017年国考的同学而言,怎样才能杀出重围,取得高分呢?那就是熟悉每一个知识点,其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就是判断推理中的上反对关系,那这部分到底如何作答呢?今天就由中公教育专家带领大家学习下这部分内容吧!
【真题再现】小王、小张、小李、小顾四位舍友预测某次考试的结果。

小王:我想这次大家都能过吧!
小张:怎么可能?你没看见我乌云密布吗?
小李:小顾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小顾:拜托!要是我没问题,大家就都没问题。

成绩公布后,证明四人中只有一个人的说法是假的。

说法为假的是:
A.小王
B.小张
C.小李
D.小顾
【答案】B。

中公解析:本题的解题思路是:找到反对关系------跳出反对
关系------判断其他真假------回归反对关系(这四个步骤有时候不需要全部用到就已经得到了答案)
第一、找到反对关系------根据我们学的直言命题的反对关系可知:第一
句与第二句是上反对关系;
第二、跳出反对关系------由于上反对关系至少一假,而题目只有一句假话,所以假话肯定在第一句与第二句之间,所以第三句和第四句是真的;
点击查看行测考点大全!
第三、判断其他真假------由于第三句和第四句是真的,所以小顾没问题,大家都没问题,也就是所有人过了;
第四、回归反对关系------由于所有人都过了,回到第一句和第二句,立刻可以知道小王说的是真的,小张说的是假的。

【中公点拨】在平时的复习中,如果遇到真假话问题,要非常迅速的想到解决真假话的步骤,其中上反对关系是经常要考虑的一种方法。

【举一反三】关于一个班的英语六级通过情况有如下陈述:(1)班长通过了;(2)该班所有人都通过了;(3)该班所有人都没通过。

经过详细调查,发现上述断定只有两个是正确的。

可见:
A. 该班有人通过了,但也有人没有通过
B. 班长没有通过
C. 所有人都通过了
D. 所有人都没通过
【答案】C。

中公解析:第一、找到反对关系------根据我们学的直言命题的反对关系可知:第一句与第三句是上反对关系;第二、跳出反对关系------由于上反对关系至少一假,而题目只有一句假话,所以假话肯定在第一句与第三句之间,因此第二句是真的。

所以答案选C。

【中公点拨】本题只用了两步,就把答案找到了,所以我们要结合具体题目使用我们的方法。

【小结】在直言命题这部分,上反对关系主要是“所有是”与“所有非”、“某个是”与“所有非”、“某个非”与“所有是”。

还有更多内容吗?我想看看国考课程是怎么设置教学的!
中公教育公务员考试培训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公考大战中拔得头筹!公务员考试题库系统邀请您一同刷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