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康复治疗--运动训练

合集下载

老年慢阻肺患者康复训练 -回复

老年慢阻肺患者康复训练 -回复

老年慢阻肺患者康复训练-回复老年慢阻肺患者康复训练是针对老年人群中常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进行的一种综合性康复训练计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肺疾病,主要由吸烟、空气污染和遗传因素等引起。

它会导致肺功能下降,影响患者的呼吸能力和身体活动水平。

老年是慢阻肺患者的一个高风险人群,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呼吸系统逐渐衰老,肺功能自然下降。

此外,一些老年人患有其他慢性疾病,如心脏病和糖尿病,也会加重慢阻肺的症状和影响康复效果。

因此,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康复训练非常重要,可以改善肺活量、增加肺部弹性、增强肌肉力量和心血管耐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吸氧能力。

下面,我将一步一步回答老年慢阻肺患者康复训练的重点内容,包括评估、目标设定和具体训练方法。

1. 评估:在开始康复训练之前,首先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症状、肺功能测试、身体活动水平和心血管状况等。

通过评估,可以确定患者的康复需求和特殊问题,为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提供依据。

2. 目标设定:根据评估结果,为每位患者设定具体的康复目标。

常见的目标包括改善肺功能、提高呼吸肌肉力量、增强心血管耐力、减轻呼吸困难、提高生活质量等。

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和切实可行,以便在康复过程中进行评估和调整。

3. 训练方法:a. 呼吸训练:慢阻肺患者常常有呼吸困难和肺部积液,通过呼吸训练可以改善呼吸肌肉力量和调节呼吸节律。

常见的呼吸训练包括腹式呼吸、深呼吸、肺活量锻炼和吹气训练等。

b.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加肺活量和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老年慢阻肺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如散步、骑车、游泳和跳舞等,并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

c. 肌肉锻炼:肌肉锻炼可以增强全身肌肉力量和耐力,提高日常活动能力。

老年慢阻肺患者可以选择进行轻度到中度的耐力训练,如举重、俯卧撑和下蹲等,注意控制呼吸和避免过度劳累。

d. 营养指导:饮食对于康复训练同样重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呼吸肌训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呼吸肌训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呼吸肌训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征为持续的气流受限和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咳痰、气促等。

对于慢阻肺患者来说,呼吸肌功能的下降是导致呼吸困难和生活质量降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呼吸肌训练成为了慢阻肺患者康复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呼吸肌是呼吸运动的主要动力来源,包括膈肌、肋间肌和腹肌等。

在慢阻肺患者中,由于长期的气道阻塞和肺部过度充气,呼吸肌需要克服更大的阻力来完成呼吸动作,导致呼吸肌疲劳和功能下降。

呼吸肌训练的目的就是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增强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改善呼吸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常见的呼吸肌训练方法包括:一、缩唇呼吸缩唇呼吸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呼吸训练方法。

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然后通过缩唇(如吹口哨样)缓慢呼气,尽量延长呼气时间。

缩唇呼吸可以增加气道内压力,防止气道过早塌陷,有助于排出肺内残留气体,改善通气功能。

二、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是指在呼吸过程中,通过腹部的运动来协助呼吸。

患者可取仰卧位或坐位,放松全身肌肉,一手放在腹部,另一手放在胸部。

吸气时,腹部向外隆起,胸部保持不动;呼气时,腹部向内收缩,尽量将腹部的气体排出。

腹式呼吸可以增加膈肌的活动度,提高呼吸效率。

三、阻力呼吸训练阻力呼吸训练可以使用呼吸训练器来进行。

呼吸训练器通常由一个容器和一个阻力调节装置组成。

患者通过吸气或呼气克服阻力,从而达到训练呼吸肌的目的。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阻力大小,逐步增加呼吸肌的力量。

四、全身性运动训练全身性运动训练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不仅可以增强心肺功能,还可以间接锻炼呼吸肌。

运动时,呼吸频率和深度增加,呼吸肌得到了锻炼。

此外,运动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提高免疫力,对慢阻肺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进行呼吸肌训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训练应在医生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肺功能状况等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并指导患者正确的训练方法和呼吸技巧。

运动并呼吸训练在慢阻肺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运动并呼吸训练在慢阻肺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示 , 对 t 验, 配 检 P% 0 0 . 5为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2 结 果
抑制 ,— s表 达 和神 经 肽 的产 生急 速 下 降 , 痛 诱 发 co f 疼
因素 消 除 ; 法推拿 可松 解神经 组织 与周 围组织 粘 连 , 手
消 除软组 织异 常应 力 , 复椎 间及各 关节 的功 能 , 建 恢 重
组与训练组各 3 O例 , 常 规 治 疗 。训 练 组 增 加 运 动 和 呼 吸 训 练 。结 果 : 疗 2个 月 后 , 功 能 检 测 , E ( ) 均 治 肺 F V1 及
F V/ V E F C值 训 练 组 明显 高 于治 疗 前 和常 规 组 ; 活 质 量评 分 明 显低 于 常 规 组 ( % 0 0 ) I 自觉 症 状 与 治 疗 前 生 P .5 ; 床
软组 织 与脊柱 力学 平衡 。 ]
本文 针对 患者 疼痛 部位采 用不 同 的神经 阻滞并 联
治疗 2周 后 ,0例患 者 VAS评分 较 治 疗 前 显 著 3
合手 法治 疗颈 源性 头痛取 得较 好 的治疗 效果 。但此 操 作方 法具 有一 定 的危 险性 , 注射 过 程 中应 反复 询 问 患
±
n tc rt ra The e vc ge i he da he n e na i a os i c ie i. c r io n c a c i t r ton l
su ygo p J. a ah ,9 8 3 6 4 2 4 . td ru E ̄ Hed ce 1 9 ,8 :4 —4 5 E3 胡云 , 2 王黎 , 珍 , . 状 神 经 节 阻 滞 与 颈 横 突 局 部 注 射 张 等 星 疗 法 对 颈源 性 头 痛 的 疗 效 评 价 [ ] 中 国 康 复 ,0 6 2 J. 20 , 1

慢阻肺的诊疗及康复训练方案

慢阻肺的诊疗及康复训练方案

慢阻肺的诊疗及康复训练方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简称COPD)是一种常见的、不可逆转的、进行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其特征是气流受阻、呼吸肌疲劳、肺组织损伤和肺容积减少等。

COPD是全球第三大死因,虽然其主要原因是吸烟,但是其他因素如空气污染、室内空气流通不良等也可以导致该疾病。

诊疗COPD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测试(Pulmonary Function Test,简称PFT)。

根据慢阻肺的临床特征,COPD患者的呼吸道受阻,导致峰流速度(Peak Expiratory Flow Rate,简称PEFR)减慢,吸(Inspiration)呼(Expiration)比值下降,肺容积降低等。

因此,通常对于有吸烟史或有慢阻肺症状的人群进行肺功能检查,尤其是进行FEV1/FVC比率测定(FEV1为一秒钟内的最大呼气容积,FVC为肺活量,FEV1/FVC比率为一秒钟内的最大呼气容积与肺活量之比)。

根据国际常用的世界卫生组织第四版肺功能诊断标准(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简称GOLD),如果FEV1/FVC比率小于70%,代表患者已经有慢阻肺的临床表现。

目前,临床诊断COPD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肺功能检查:如动态肺通气试验和变异性峰流速度测试。

2. 影像学检查:如X线和CT扫描。

3. 放射性同位素:用于定量评价肺功能状态,主要是由于肺通气和灌注的不平衡。

康复训练方案COPD是一种慢性疾病,因此应该通过康复训练来达到有效治疗的效果。

康复训练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是康复训练的基本部分,可以通过提高气源锻炼、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等来增强患者的肺功能和身体素质。

此外,健康饮食和戒烟也是康复训练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2. 支持性治疗:支持性治疗主要是指氧疗、药物治疗和呼吸治疗。

慢阻肺最佳治疗方法

慢阻肺最佳治疗方法

慢阻肺最佳治疗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可逐渐加重的肺部疾病,治疗方法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个体化的需要。

但是,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 吸烟戒断:吸烟是导致COPD的主要因素之一,停止吸烟可以帮助阻止疾病的发展并改善症状。

2. 药物治疗:药物疗法是COPD管理的关键部分。

常用的药物包括短效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如哮喘舒、沙美特罗)以及吸入型类固醇等。

3. 氧气疗法:对于需要补充氧气的患者,氧气疗法可以提高血氧水平,减轻呼吸困难和其他症状。

4. 运动康复:通过有氧运动训练和肌肉强化锻炼,可以改善肺功能和身体耐力,减轻呼吸困难,并提高生活质量。

5. 教育和支持:参加COPD教育计划和支持小组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掌握正确的治疗方法,以及与其他患者分享经验和支持。

6. 手术干预:对于一些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或其他介入性治疗,如气道搭桥术、肺移植等。

总之,最佳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方法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策略,包括戒烟、药物治疗、氧气疗法、运动康复和教育支持
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

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疗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疗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疗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成为威胁健康的主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随着空气污染的日益加重,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升高,尤其是在疾病的中晚期,当肺结构和肺功能受到损害时,会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急剧下降。

自2002年起,每年11月第三周的星期三为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

以提高公众的认识,知晓慢性阻塞性肺病为一个全球健康问题。

当天气变冷或空气污染时,病情会反复加重。

所以慢阻肺病人长时间处于低氧状态,喘不过气来,呼吸阻塞,除了呼吸功能受到影响之外,还可以影响心脏,出现心脏功能下降,引起肺部疾病,甚至出现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有死亡的风险。

患有肺病的人可能会有焦虑和抑郁的状态,这需要及时的治疗和锻炼[1]。

否则,反复的发作会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后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除急性加重期抢救治疗外,采取综合康复护理,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呼吸效率,提高管理能力。

一、如何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1. 问诊及体格检查:咳嗽评估、肺功能评估及肺功能检查。

2. 耐力训练评估:心肺运动、肌肉力量检测。

3.呼吸生理评价:动脉血气、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

4. 哮喘评分:ADL评分、焦虑抑郁量表。

5、运动治疗禁忌症评估:胸片、心脏彩超、心电图、心功能指标。

对于判断患者是否有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急性感染加重、进行性骨关节炎等严重影响运动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

二、如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营养调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导致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可使呼吸肌萎缩、收缩力下降,耐力下降。

肺的防御功能降低,表面活性物质减少,使肺泡容易萎缩。

因此,治疗营养不良是对呼吸系统疾病的综合治疗,首先要对患者的营养状况做一个适当的评价,通过饮食调查和生理测量两个方面进行。

(1)稳定期患者限制食用经过加工和油炸食品,因为它提供的营养比水果、蔬菜和谷物少。

可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豆类和精益蛋白质的饮食,如:鱼类、家禽、乳制品、大豆、坚果、豆类和适量的红肉等;要喝大量的水来稀释痰液,使它更容易咳出来。

运动和呼吸训练在慢阻肺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运动和呼吸训练在慢阻肺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量的运动锻炼,进行骑车、步行、体操等有氧训练,运动量不
要引起疲劳感、呼吸困难为宜;鼓励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参与
健康的群众性活动;( 2) 呼吸训练:①咳嗽训练:患者选择平
坐位或者半卧位,放松四肢,深吸气,后屏气 3s,之后再用力
表 1 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各指标水平、SGRQ 得分对比( x±s)
SGRQ 得分
患者体质进行针对性的运动康复锻炼以及呼吸康复锻炼,改
善患者肺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最大限度
降低疾病给患者带来的影响,改变患者的病理生理。 基于
此,文章深入分析运动和呼吸训练在慢阻肺康复治疗中的作
用,报道如下。
二、 资料与方法
( 一) 一般资料
选择 2019 年 7 月 ~ 2020 年 1 月在本院治疗的慢阻肺患
死亡。
临床针对慢阻肺疾病特征提出了康复治疗理念,在患者
的治疗过程中指导患者进行运动康复训练及呼吸训练,以此
帮助患者增加机体的膈肌活动度,降低患者机体的呼吸肌耗
氧量,恢复肺功能恢,提升生活质量。 有关研究表明,恰当的
呼吸锻炼能改善患者的肺通气量,促进患者的肺动态顺应性
提高,积极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防止发生支气管与小
29.23±5.23
18.86±4.12
10.6781
0.0000
四、 讨论
慢阻肺主要疾病特征是进行性发展气流受限以及不完
全可逆气流受限,患者的肺组织与气道会对有害颗粒及气
体产生异常炎性反应,从而诱发慢阻肺发作,致使患者的肺
功能降低,出现疲劳感、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
的生活质量,严重时还将致使患者发生呼吸衰竭,以致患者
[2] 赵红梅,王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医疗:评估

COPD肺康复训练-腹式呼吸,缩唇呼吸

COPD肺康复训练-腹式呼吸,缩唇呼吸

COPD肺康复训练-腹式呼吸,缩唇呼吸慢阻肺患者呼吸困难与呼吸肌功能减退有密切关系,如在缓解期进行有效的呼吸肌锻炼则可预防呼吸肌疲劳和呼吸衰竭的发生。

如果排除患者通气障碍,加强患者呼吸训练可以改善其通气功能,呼吸急促状态和运动能力。

改善肺部胸部的弹性,维持和增大胸廓的活动度,强化有效的咳嗽,强化呼吸肌,改善呼吸的协调性,缓解胸部的紧张,增强患者的体质。

首先应尽可能在安静的环境中训练(以背景轻音乐为宜)。

充分向患者说明呼吸训练的目的和合理性。

穿轻便衣服,尽可能保持全身放松的肢位,主要是胸廓上部,肩胛带肌的放松。

训练法:1缩唇呼吸缩唇呼吸有助于控制呼吸频率和呼吸急促,它会使更多的气体吸入肺部,同时减少呼吸时所消耗的能量。

通过鼻腔缓慢深吸气直到无法吸入为止,保持如吹口哨那样的缩唇姿势缓慢呼气,注意呼气时不需用力将肺排空。

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

2屏住呼吸屏住呼吸可以延长肺内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时间,从而使更多的氧进入血液中。

方法为吸气后屏住呼吸3秒钟再呼气,如此反复练习。

3腹式呼吸3.1仰卧位的腹式呼吸慢阻肺患者大多卧床,所以腹式呼吸训练多采用仰卧位的腹式呼吸。

方法是髋关节,膝关节轻度屈曲,患者把利手放在腹部上,另一只手放在上胸部,辅助者的手与患者的手重叠放置。

吸气时,辅助者发出指令让患者放于腹部的手轻轻上抬,同时辅助者在呼气结束时快速地徒手晃动并对横膈膜进行伸张以促进呼吸肌的收缩,5-10分钟/次。

(注:辅助者要把握患者的呼吸节律开始时不要进行深呼吸,练习应在肺活量1/3-2/3通气量的程度上进行。

辅助者应了解横膈的活动,吸气时向下运动,腹部上升;呼气时向上运动,腹部下降来理解腹式呼吸。

)3.2腹部加压暗示呼吸法嘱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将手按压在剑突下两侧,在呼气末收缩腹部的同时挤压上腹部或两侧下胸部,吸气时徐徐将下胸部和腹部隆起,如此反复地练习。

3.3腹部重锤负荷法在腹式呼吸吸气时对抗腹部膨隆加以重物抵抗使横膈膜运动。

慢阻肺患者如何进行康复锻炼

慢阻肺患者如何进行康复锻炼

视点锦囊·妙计Family life guide -11-罗蒙 (万源市中心医院 内一科)慢阻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简称,属于呼吸道常见疾病,在秋冬季节,慢阻肺病发率更高,患者大多是老人、小孩和呼吸道疾病患者。

通常,慢阻肺患者会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和气短等症状,因为身体不适,所以患者也会感到困倦,不愿意运动,想通过静坐和睡觉来保持均匀平稳的呼吸状态,这虽然在短时间内相对舒适,却很容易导致心血管适应能力不断削弱,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与患者后期活动能力,也不利于康复。

从医学角度来看,适当的运动锻炼方有助于慢阻肺患者康复。

肺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属于胸腔里两个轻软、海绵状、有弹性的器官组织,用于呼吸。

每侧肺外都裹有一层膜(胸膜)。

横膈膜以及肋骨间肌肉的收缩把空气通过气管吸入肺内,气管分成两根主支气管分别通向两侧的肺,每根支气管再分成二级支气管(每肺叶一组)以及许多通向肺泡的细支气管。

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就在肺泡里与来自周围毛细血管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行交换,形成肺循环(形成心脏和肺之间闭合通路的血管系统,不同于体循环,它经静脉运送氧血,而脱氧血被排至动脉。

右心室将血液泵入肺动脉,再分为两枝至左、右肺。

在毛细血管中,血液摄取肺泡中的氧气,放出二氧化碳,经肺泡排出体外;经由静脉将氧气运送至左心房。

血液自左心再被挤入左心室,再进入主动脉和体循环中)。

身体组织里适当的氧的供应取决于肺内空气(换气)和血液(渗透)的充足分配。

肺受伤或者患病(如肺气肿、慢阻肺、肺结核、栓塞、肺炎)可能影响一侧,也可能影响两侧。

本文将简单论述慢阻肺患者如何进行康复锻炼,希望能有助于患者康复,保持肺健康与良好的呼吸状态。

培养患者良好的运行习惯据调查了解,慢阻肺患者大多不愿意运动,只想静养以免病情发作,这样虽然能在短时间内让患者保持舒适的状态却不利于康复,长时间下去,会额外增加患者的心肺负担,导致病情加剧。

因此,树立患者的运动锻炼意识,培养患者正确的运动习惯尤为重要。

慢阻肺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

慢阻肺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

慢阻肺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慢阻肺是一种慢性疾病,对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

康复训练是管理和改善慢阻肺症状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是,在进行慢阻肺康复训练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训练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以下是进行慢阻肺康复训练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 充分了解病情:在进行慢阻肺康复训练前,患者和康复治疗师需要对患者的病情有充分的了解。

包括慢阻肺的严重程度、肺功能和心脏功能等方面的评估。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

2. 温和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康复训练的目标是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和肺功能。

但是,在开始训练时应温和逐渐增加运动强度,避免过度疲劳和超负荷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步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让患者逐渐适应运动负荷。

3. 合理选择运动方式:康复训练可以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呼吸训练等。

但是,不同患者的康复训练计划应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对于年龄较大、肺功能受限的患者,可以选择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骑自行车等。

对于年轻和相对健康的患者,可以适当增加力量训练的强度,以提高肌肉力量。

4. 规律训练,避免间断: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并且要保持规律。

患者应每天坚持进行康复训练,避免间断。

这样可以更好地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如果康复训练时间过长或者频率过高,可以适当调整,但是不要中断。

5. 注意呼吸训练:慢阻肺患者通常存在呼吸困难和呼吸肌无力的问题。

因此,呼吸训练是康复训练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教导患者正确的呼吸技巧和使用呼吸肌锻炼器材,可以改善呼吸肌力量和调整呼吸模式。

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要注意呼吸,保持深而缓慢的呼吸,避免过度喘息。

6. 监测训练效果:康复训练的效果可以通过监测患者的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变化来评估。

患者和康复治疗师可以定期进行肺功能测试和运动耐力测试,以了解康复训练的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训练计划。

7. 避免过度劳累和感染:慢阻肺患者通常有运动耐力较低和容易感染的问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运动训练及实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运动训练及实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运动训练及实践*张鸽 王葆青 余荣环**(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呼吸科,上海 200030)摘 要 有效的肺康复训练能延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展,改善预后,但目前并未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全文结合科室在肺康复方面的经验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康复进行简要介绍。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21)06-0003-04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training and practice for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ZHANG Ge, WANG Baoqing, YU Ronghuan(Department of Pulmonary Medicine of Central Hospital of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200030, China) ABSTRACT The effective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an delay the progress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but it has not been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at present. This paper is briefly introduced the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combined with the experience in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of the department.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clinical practice肺康复对慢性肺部疾病患者至关重要,有效的肺康复训练能延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下降,改善呼吸困难,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再住院次数[1-2]。

慢阻肺患者如何进行康复锻炼

慢阻肺患者如何进行康复锻炼

慢阻肺患者如何进行康复锻炼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慢性疾病。

慢阻肺形成的原因在于支气管发生病变或者肺气肿,患者常表现出咳嗽、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慢阻肺多发于40岁以上的人群,且发病率高达百分之十。

慢阻肺具有很高的致死率以及致残率,但了解慢阻肺的人确很少,目前我国慢阻肺患者多为疾病发展到晚期才前往医院并确诊。

慢阻肺会严重的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使得患者无法正常进行日常活动,且也会增加社会的经济压力。

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慢阻肺患者可积极的进行康复训练,以提高患者的肺功能,下面对康复训练进行介绍。

1、进行运动训练慢阻肺患者因肺部以及器官发生炎症病变,使得患者的肺功能严重受损,影响到患者的运动功能,且长时间不运动患者的肺部还会进一步退化。

因患者的日常活动受限,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其受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影响。

所以,康复训练中的重要部分就是进行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主要从三方面进行,首先是进行呼吸训练,有缩唇呼吸以及腹式呼吸两种方式。

缩唇呼吸的作用在于,通过增加空气在肺部中的时间,以使得气体交换更加充分,使身体能够得到较为充足的氧气供应。

具体做法是,患者首先保证自己处于较为舒适的体位,然后用鼻子吸气嘴巴呼气,吸气过程较缓慢,在呼气时,嘴巴收缩,以使气体缓慢吐出。

为使呼吸更加充分,患者可在吸气的过程中心里默念1、2,然后呼气,呼气过程中心里默念数字1至4,进行缩唇训练时,每次训练控制在十五分钟左右,每日训练3次即可[1]。

另一种呼吸训练法为腹式呼吸,其作用在于可通过大幅度的扩张胸廓,使得患者的心肺功能得到锻炼,且通过腹式呼吸,可有效的改善患者脾、胃等腹部器官。

具体做法是,患者首先处于卧位或者坐位,吸气时使腹部膨胀,呼气时要将腹部的气体全部吐出,患者可将手放在腹部感受腹部的起伏。

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时,时间控制在十五分钟左右,每日进行三次训练。

其次,患者需要对四肢进行训练,对四肢进行训练可有效加强呼吸能力。

慢阻肺健康宣教手册

慢阻肺健康宣教手册

慢阻肺健康宣教手册摘要:1.慢阻肺的概念与症状2.慢阻肺的治疗与康复训练3.慢阻肺的护理与咳痰引导4.慢阻肺患者的信心建立与生活调适正文:慢阻肺健康宣教手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主要表现为气流受限,病程时间长,呼吸道症状繁多。

慢阻肺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而且还可能导致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了解慢阻肺的防治知识至关重要。

一、慢阻肺的概念与症状慢阻肺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肺疾病,主要特征是气道阻塞和气流受限。

其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喘息、呼吸困难等。

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症状会逐渐加重。

二、慢阻肺的治疗与康复训练1.治疗:慢阻肺的治疗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包括支气管扩张剂、抗炎药、抗黏液药等。

此外,患者还需定期随访医生,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2.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对慢阻肺患者来说十分重要。

患者可以通过散步、慢跑、游泳、呼吸操等有氧运动增强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三、慢阻肺的护理与咳痰引导1.护理:慢阻肺患者的护理需注重生活细节,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烟雾、粉尘等刺激性气体,注意保暖,预防感冒等。

2.咳痰引导:咳痰是慢阻肺患者排痰的重要途径。

患者应鼓励自己咳痰,家属或护理人员可协助病人采用体位引流、叩击背部等方式帮助痰液引流。

四、慢阻肺患者的信心建立与生活调适慢阻肺是一种长期慢性病,患者可能会感到焦虑、沮丧。

因此,树立抵抗疾病的信心十分重要。

患者可以参加病友互助团体,与同病患者交流经验,增强信心。

同时,患者还需学会调整生活节奏,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慢阻肺的康复治疗讲解-

慢阻肺的康复治疗讲解-
增强全身体力: 主要采用有氧训练和医疗体操,包括下 肢训练、上肢训练及呼吸肌训练,以改善肌肉代谢、肌 力、全身运动耐力和气体代谢,提高免疫力。
康复治疗
➢ 运动疗法 ➢ 下肢训练 ➢ 方式: 通常采用快走、划船、骑车、登山等 ➢ 强度: 有条件者通过活动平板或功率车运动试验确定
运动强度
➢ 时间: 靶强度时间10-45min ➢ 频率: 训练频率2一5天/周,疗程4-10周 ➢ 注意事项: 需要长期坚持训练以保持训练效应;训练
康复治疗
有效的咳嗽训练 1、患者处于放松舒适姿势,坐位或身体前倾,颈部稍微
屈曲。 2、患者掌握膈肌呼吸,强调深吸气。 3、治疗师示范咳嗽及腹肌收缩。 4、患者双手置来自腹部且在呼气时做3次哈气以感觉腹肌
的收缩。 5、患者练习发“K”的声音以感觉声带绷紧、声门关闭
及腹肌收缩。 6.当患者将这些动作结合时,指导患者做深且放松的吸
仰卧位,腹部放置沙袋作挺腹训练,开始为1.5-2.5kg。 逐步增加至5-10kg,每次腹肌肌力训练5min;也可仰 卧位作两下肢屈髋屈膝,两膝尽量贴近胸壁的训练, 以增强腹肌。
康复治疗
✓ 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日常生活中采用能量节约技 术,避免不必要的耗氧和呼吸负担,以减轻或避免呼 吸困难。
✓ 物品摆放有序化: 事先准备好日常家务杂事或活动所 需的物品或材料,并按照一定规律摆放。
体位引流姿势
Left upper lobe (superior division)
Apico-posterior
segment (11,12)
Anterior segment (13)
体位引流姿势
Left upper lobe (lingular division) Superior segment (14) Inferior segment (15)

慢阻肺患者肺康复锻炼方法有哪些?

慢阻肺患者肺康复锻炼方法有哪些?

慢阻肺患者肺康复锻炼方法有哪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为慢阻肺,慢阻肺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

慢阻肺这一疾病与有害气体及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全球40岁以上发病率已高达9%~10%。

人们一般会认为慢阻肺这种致残致死率较高的疾病,应该会有临床症状。

实际上,临床发现有三分之一的人群没有症状,但是他们已经出现了肺部的功能性改变,甚至结构破坏,慢阻肺病情在不断加剧。

慢阻肺的危险性在于,疾病进展比较隐秘,常不为人察觉,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慢阻肺最大的问题是漏诊和误诊。

临床认为个体差异、遗传因素、吸烟、粉尘或化学物质的吸入、空气污染、生活环境恶劣等原因均有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慢阻肺患者会有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慢阻肺是一个慢性疾病,患病后治疗时间较长,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不管是心灵还是身体都受到了很大的折磨。

慢性阻塞性肺病虽然不能够治愈,但却也不是不治之症。

慢性阻塞性肺病主要是由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引起气流限制流阻塞的疾病,而一些其他疾病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气道疾病虽然也能引起气道的阻塞,但却不属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范畴。

晚期可发展为肺心病、右心功能不全。

慢阻肺的病程不可逆,患者需就医和干预。

1.慢阻肺特点慢阻肺是一种以气道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具有起病缓慢、病程缠绵的特点。

气短、呼吸困难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咳嗽、咳痰也是常见的临床症状。

慢阻肺后期可引起慢性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并发症。

研究证实,慢阻肺可以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常合并其他疾病,如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焦虑抑郁、肺癌、糖尿病等慢性病。

慢阻肺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肺功能,还会合并其他多种疾病,一是影响肺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典型症状就是反复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及喘息等,这些表现反复发作会对患者的肺功能带来损害,具体可表现为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和储备能力下降。

慢阻肺治疗方案

慢阻肺治疗方案

慢阻肺治疗方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患者常表现为气流受限、进行性呼吸困难、肺部炎症和气道重塑等病理改变。

为了有效管理和缓解慢阻肺的症状,制定一个完善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慢阻肺治疗方案,并介绍其中的优点和适应症。

一、药物治疗方案1. 支气管扩张剂:支气管扩张剂是慢阻肺治疗的关键,可通过扩张气道,改善呼吸道阻力。

目前常用的支气管扩张剂包括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和长效抗胆碱能药(LAMA)。

这些药物具有快速缓解症状、减少急性发作、提高运动耐力和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

2.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可减轻慢阻肺患者的气道炎症反应,从而改善呼吸道通畅性。

然而,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如骨质疏松、代谢障碍等,因此应仔细评估患者的禁忌症和适应症。

3. 粘液溶解剂:粘液溶解剂可帮助患者减少粘液的产生,改善气道通畅性。

通过刺激纤毛运动,这些药物能够促进粘液的排出,并减少气道阻力。

二、康复治疗方案1. 运动训练:运动训练对于慢阻肺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提高肺功能、增加肌肉力量和耐力,改善生活质量。

推荐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如步行、骑自行车等,每周至少进行3次,每次30分钟。

2. 营养指导:合理的营养摄入对于慢阻肺患者的恢复和治疗至关重要。

饮食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和低盐为主,同时避免肥胖和营养过剩。

三、辅助治疗方案1. 氧疗:慢阻肺患者在低血氧饱和度的情况下可能需要氧疗,以纠正低氧血症并减轻症状。

氧疗可通过给予高浓度氧气来提高肺部通气和氧合功能。

2. 支持性治疗:支持性治疗包括合理的休息和精神疗法。

慢阻肺患者往往会面临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挑战,应给予充分的情绪和心理上的支持,帮助他们积极应对疾病。

综上所述,慢阻肺治疗方案应综合考虑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和辅助治疗等多种手段,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肺康复训练方法

肺康复训练方法

肺康复训练方法
肺康复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方法和措施,促进肺功能的恢复和改善,提高患者的呼吸能力和生活质量。

1. 呼吸肌训练:
- 腹式呼吸训练:患者仰卧位,双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腹部
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缩,重复进行。

- 吸呼气肌训练:使用特定的呼吸训练器材,通过吸气和呼
气的力度训练,增强吸呼气肌肉的力量。

- 放松训练:通过深呼吸和放松的动作,缓解呼吸肌肉的疲
劳和紧张。

2. 气道通畅训练:
- 气道湿化:使用湿化器或吸入盐水,增加气道湿度,减少
黏液的粘稠度,促进黏液的排出。

- 气道排痰训练:采用体位引流、气道震荡和气道吸引等方法,帮助患者有效排出呼吸道内的痰液。

3. 身体运动训练:
- 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能增强心肺
功能,提高氧气的利用效率。

- 柔韧性训练:通过伸展运动,帮助患者增加肌肉的柔韧性,改善呼吸肌肉的协调性。

4. 呼吸训练器的使用:
- 抗阻训练器:通过吸气时增加阻力,增强呼吸肌肉的力量。

- 呼吸节奏器:通过调节吸气呼气的节奏,改善呼吸肌肉的
协调性和节律性。

5. 心理支持:
- 提供情绪支持: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鼓励和支持他们积极面对康复训练。

- 康复教育:向患者和家属提供有关肺康复的知识和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康复训练,了解和管理相关疾病。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肺康复训练方法,具体的训练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来定制。

任何康复训练都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慢阻肺患者如何进行康复锻炼?

慢阻肺患者如何进行康复锻炼?

慢阻肺患者如何进行康复锻炼?慢阻肺全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该病现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致死原因,也是唯一一个死亡率直线攀升的慢性疾病,最新数据统计,我国慢阻肺患者已达1亿之多,具有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等特点,已造成严重医疗负担,同时也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据临床医生介绍,慢阻肺患者普遍存在活动耐力下降问题,因此,临床建议患者进行康复锻炼,且康复锻炼被证实为慢阻肺患者护理管理中的重要部分,通过有效康复锻炼进而改善患者不适症状,避免急性加重,但很多患者因呼吸困难、气短等原因不愿运动,更未重视康复锻炼的重要性。

因此,本文从慢阻肺患者必须要进行康复锻炼的5个理由讲起,指导慢阻肺患者进行正确的康复锻炼。

一、康复锻炼的5个理由首先,康复锻炼有助于提高步行距离以及身体耐受能力。

相关研究发现,接受正规康复训练的慢阻肺患者,训练后可以显著提高步行距离,即便是轻症慢阻肺患者的步行距离也远高于计划距离,适合慢阻肺患者的锻炼方式为上肢力量锻炼、伸展锻炼等,每周锻炼3次即可,每次60分钟。

其次,康复锻炼可以改善气短和疲惫等症状。

调查显示,经历过康复锻炼的慢阻肺患者,无论病情多么严重,都会出现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的情况,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再次,康复锻炼能够减轻负性情绪,促进社交。

我国曾做过一项运动与情绪的研究,发现运动锻炼可增加团体交流机会,有助于情绪健康,进而增强患者坚持锻炼的信念。

第四,康复锻炼有助于改善认知能力。

临床研究证实,在康复锻炼过程中加强有氧运动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大脑氧气水平,避免病情对认知能力的影响,尤其可以延缓老年患者认知能力下降速度。

第五,康复锻炼能够减少患者住院时间。

相关调查数据表示,正确完成康复锻炼计划的患者住院时间远低于未完成康复计划者。

二、康复锻炼方法1.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慢阻肺患者应将运动锻炼划到生活规划中,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运动计划,每周至少锻炼3次,每次至少20--30分钟,在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中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即便身体不适,也应选择轻松的锻炼方法,哪怕只锻炼一分钟也要让身体获得一分钟的利,总之,慢阻肺患者应养成坚持运动的好习惯,建议在运动前寻找一名同伴共同锻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呼吸肌训练
吸气训练
设备:抗阻呼吸器 强度:逐渐增加吸气阻力,每周逐步递增-2至-4cmH2O 时间:初始3-5min/次,3-5次/天;后期20-30min/次
5
呼吸肌训练
呼气训练
1 腹肌训练
2 吹蜡烛训练
距离:初始10cm,后期80-90cm 时间:3-5min/次,休息数分钟后重复
5
柔韧性和牵拉运动
牵拉(伸展)运动 注意事项
1 告知患者每一个牵拉(伸展)运动需保持5-10s 2 告知患者需要重复每一个牵拉(伸展)运动2-3次 3 患者需要慢慢牵拉(伸展)肌肉直到感觉肌肉牵拉点,但是并没有痛觉 4 当达到牵拉点,告知患者“停留(保持)在该处” 5 如果患者自觉能继续牵拉,鼓励患者逐渐增加牵拉一点 6 鼓励患者牵拉时保持呼吸
强度 时间
2
下肢运动训练
下肢耐力训练
模式
步行训练 功率自行车
2
下肢运动训练
下肢耐力训练
强度
步行初始强度为6min步行测试平均速度的80%, 或递增穿梭步行测试最高速度的75%
功率自行车初始强度为最高自行车功率的60%, 或Borg量表3-4分的气短程度或自觉用力系数调节
2
下肢运动训练
下肢耐力训练
1 使用负重设备
肱二(三)头肌
胸大肌
背阔肌
3
上肢运动训练
上肢肌力训练 模式
2 不使用负重设备
3
上肢运动训练
上肢肌力训练
强度 方案 时间 频率
根据1RM或10RM设定运动强度 同下肢训练 根据完成指定运动组数而定 2-3次/W,确保在肌力训练之间有最少1天休息
4
柔韧性和牵拉运动
柔韧性运动
意义
使关节在其活动范围内活动,促进和保持关节柔韧性
注意事项
患者需缓慢并顺畅的完成每一个运动2-3次 做每个动作,均应在不引起疼痛情况下尽可能做到最
大幅度 呼吸时容许胸廓活动
4
柔韧性和牵拉运动
牵拉(伸展)运动
意义
保持肌肉长度,改善身体姿势
牵拉肌肉
胸大肌、肱三头肌、腘绳肌、股四头肌
胸大肌
三头肌
腘绳肌
4
慢阻肺康复治疗--运动训练
目录
1
运动训练的目的
2
下肢运动训练
3
上肢运动训练
目录
4
柔韧性和牵拉运动训练
5
呼吸肌训练
6
平衡训练
1
意义
运动训练的意义
1 改善呼吸肌和辅助呼吸肌功能 2 改善心肺功能和整体体能 3 减轻呼吸困难症状和改善精神状态
1
运动训练的意义
运动处方
调整 类型
模式
运动 处方
频率
2
下肢运动训练
下肢肌力训练 模式
1 负重肌力训练:腿部推蹬、股四头肌伸直
2
下肢运动训练
下肢肌力训练 模式
2 不负重肌力训练:半蹲、直腿抬高、踏台阶、上楼梯、坐站转移
2
下肢运动训练
下肢肌力训练
方案
强度
根据1RM或10RM设定运动强度
01 完成特定运动1组(10次),使用的重量是只能举起10次的重量,然后休息
02 增加组数,在特定的重量下增加至3组,每组运动之间的休息时间不超过2min
03 患者能完成特定运动3组后,增加重量
时间
根据完成指定运动组数决定
频率
2-3次/W,确保在肌力训练之间有最少1天休息
3
上肢运动训练
上肢耐力训练
模式:没有支撑的上肢运动 注意:运动时不能屏气,可在运动时配合呼吸训练 体位:坐位---站立位
呼吸肌训练
呼气训练
3 吹瓶训练
6
平衡训练
平衡训练
意义
下肢肌力下降
日常生活活动减少
站立平衡能力下降
跌倒 风险↑
训练内容
单脚站立、外侧踢腿、上下台阶、太极拳
THANK YOU
3
上肢运动训练
上肢耐力训练
强度
原则:低重量、高重复 根据负重次数设定强度:15次/组开始,能完成1组后,增加运动量
至3组,并逐步提升负重量 根据气短指数设定强度:气短指数2分相当于没有支撑的增量上肢
运动测试中最高耗氧量的75%
时间
由完成组数决定
频率 种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上肢运动训练
上肢肌力训练 模式
最短30min,衰弱患者运动时间可缩短至10min
时间
运动时间应在计划前2w调至30min
如具备固定自行车,计划可分为15min 自行训练和15min步行训练
2
下肢运动训练
下肢耐力训练
频率
训练指导3次/w,家庭运动训练1-2次/w 运动训练指导2次/w,家庭训练指导2-3次/w
种类
连续性或间歇性训练 循环训练 热身和缓和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