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人教版高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2.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小结

合集下载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数学教案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数学教案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数学教案引言:数列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数学概念,是指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的集合。

其中,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是数学中最常见的两种数列。

它们是数学中的基础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与运算方法对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教案将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相关知识。

一、等差数列1. 等差数列的定义与公式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项之差都是一个常数的数列。

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则第n项可表示为an=a1+(n-1)d。

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n为项数。

案例: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为3,公差为4,求该等差数列的第10项。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与应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指可以通过首项、公差和项数,直接求得等差数列的第n项。

通项公式为an=a1+(n-1)d。

案例: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第5项为21,公差为7,求该等差数列的前10项和。

3. 等差数列的性质与运算等差数列具有以下性质和运算方法:(1)等差数列的任意两项的和等于这两项所夹项的两倍。

(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通过n(n+1)/2求得。

案例:某等差数列的前5项和为30,公差为2,求该等差数列的首项和第7项。

二、等比数列1. 等比数列的定义与公式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项之比都是一个常数的数列。

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1,公比为q,则第n项可表示为an=a1 * q^(n-1)。

其中,a1为首项,q为公比,n为项数。

案例:一个等比数列的首项为2,公比为3,求该等比数列的第5项。

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与应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指可以通过首项、公比和项数,直接求得等比数列的第n项。

通项公式为an=a1 * q^(n-1)。

案例:已知一个等比数列的第3项为16,公比为2,求该等比数列的前6项和。

3. 等比数列的性质与运算等比数列具有以下性质和运算方法:(1)等比数列的任意两项的比等于这两项所夹项的指数幂。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总结与联系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总结与联系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综合及其联系课题设计背景:数列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之一。

而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两种基本数学模型,研究等差数列的通项、性质以及求和公式,并用类比的方法对等比数列进行研究是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课题设计目标:(1)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前n项和公式;(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前n项和公式;体验用类比的思想方法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进行研究的活动。

例题分析: 1、已知(),f x =利用课本推导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公式的方法,求和:(5)(4)(3)...(5)f f f ff -+-+-+++的值2、已知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n a }中,236,,a a a 组成等比数列的连续三项,求公比q3、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和等比数列{}n b 的公比都是11441010,1,,,;d d a b a b a b ≠=== (1)求1a 和d 的值;(2)16b 是不是数列{}n a 中的项,为什么?(二)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之间的转化结论:(1){}n a 成等差数列,则{}(0,1)na cc c >≠成等比数列;(2)正项数列{}n a 成等比数列,则{}log (0,1)c n a c c >≠成等差数列。

类比可结合上述结论将等比数列转化为等差数列,再还原成等比数列写出有关结论。

例题分析:1、 已知数列)}({*N n a n ∈是一个以(0)q q >为公比,以11(0)a a >为首项的等比数列,求12lg lg ...lg n a a a +++2、 若数列)}({*N n a n ∈是等差数列,则有数列*123......,()nn a a a a b n N n++++=∈也是等差数列;类比上述性质,相应地:若数列)}({*N n c n ∈是等比数列,且0>n c ,则有数列*_________________,()n d n N =∈也是等比数列。

最新-福建省高二数学《数列》教案 精品

最新-福建省高二数学《数列》教案 精品

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二数学《数列》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师生互动完成试卷评讲,让学生通过错题分析明确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能主动改进;努力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对试卷做深入分析,尤其是对错题的统计,以及统计结果暴露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找出原因,并通过自我反思,教师点拨,拓展延伸,补偿训练,解决存在的问题,并转为角色尝试出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试卷的自主订正与讲评,完善知识结构,感悟思想方法,同时增强学习信心,为进一步学好数学打好基础。

提高自学能力,转换学生老师角色,端正学习态度。

学情分析:该班级为文科实验班,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习惯良好,师生互动配合良好。

但在学习中仍然暴露出基础不够扎实,定理掌握不到位,计算不过关等问题,尤其知识联想迁移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教学重点:组织学生订正试卷,整理错题,拓展延伸。

教学难点:对易错点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的提炼与运用,引导学生针对难点拓展提高。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组织交流、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教学过程:(一)试卷分析:1、试题完成情况:试卷总分 150分试卷结构:选择13 填空 4 每题5分解答题 5题平均分:101 最高分:136分布情况80分以下80-90分90-110分110-130分130以上12 8 18 11 3(1)选择填空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失分人数16 20 8 7 18 9 2 3 24 12 13 10 11 11 12 10 26(2)解答题第18题满分12分分值10--12 5--9 4--0 得分人数26 21 5第19题满分13分分值10--13 5—9 4--0 得分人数20 19 13第20题分值10--13 5—9 4--0满分13分得分人数30 1 21第21题满分13分分值10--13 5—9 4--0 得分人数17 14 21第22题满分14分分值10--14 5--9 4--0得分人数24 18 10(二)试卷讲评:试卷的讲评分两条主线。

高中数学_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数学_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二、教学过程2.五套公式:⑴na=,,11--nnsss21≥=nn,⑵ = +(n-1)d= +(n-k)d =dm-naamn)(+=,(点出与一次函数的关系)⑶(点出与指数函数的关系)⑷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⑤2)(1nnaanS+=⑥dnnnaS n2)1(1-+=(点出与二次函数的关系)⑸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1)1(1)1(1≠--=qqqaSnn○2)1(11≠--=qqqaaS nn○3当1=q时,1naS n=当1q≠时,前n项和必须具备形式(1),(0)nnS A q A=-≠3.八条性质:按照等差数列先复习,在类比给出等比数列相应性质的次序板书:比如对于等差数列{}n a,若qpmn+=+,则qpmnaaaa+=+也就是:ΛΛ=+=+=+--23121nnnaaaaaa那对于等比数列,则有等比数列{}n a,若vumn+=+,则vumnaaaa⋅=⋅也就是:ΛΛ=⋅=⋅=⋅--23121nnnaaaaaa4.四类典型问题:判断证明等差或等比数列问题;求通项公式问题;求前n项和问题,综合问题等。

(五)、1.【课件】展示典型例题1:(略)鼓励学生思考分析,引导学生拿出解题方案,然后让学生迅速解决问题,再和学生一起反思归纳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课件】展示典型例题2:(略)仍然让学生先进行思路分析,思考解题方案,注重思维过程和解题计算方法,及时处理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尤其注意思想方法的渗透,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中心。

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学习基础分析:学生已经经过了一轮复习的洗礼,对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和求和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这有利于学生实现从“旧知”向“新知”的迁移。

但是,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每个人理解掌握的程度参差不齐,导致了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种种问题。

具体体现在对数列通项公式的求解以及数列求和的正确计算,特别是数列的综合问题,尤其注重对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知识点总结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知识点总结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知识点总结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是数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关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等差数列:
1. 定义:一个数列,其中任意两个相邻项的差是一个常数,这个数列被称为等差数列。

2. 通项公式:$a_n = a_1 + (n - 1)d$,其中 $a_1$ 是首项,$d$ 是公差,$n$ 是项数。

3. 求和公式:$S_n = \frac{n}{2} [2a_1 + (n - 1)d]$,其中 $S_n$ 是前$n$ 项的和。

4. 等差中项:任意两项的算术平均值等于第三项。

5. 等差数列的性质:如果两个数列都是等差数列,那么它们的和也是一个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1. 定义:一个数列,其中任意两个相邻项的比是一个常数,这个数列被称为等比数列。

2. 通项公式:$a_n = a_1 \times q^{n-1}$,其中 $a_1$ 是首项,$q$ 是公比,$n$ 是项数。

3. 求和公式:对于 $q \neq 1$,有 $S_n = \frac{a_1(1 - q^n)}{1 - q}$;对于 $q = 1$,有 $S_n = na_1$。

4. 等比中项:任意两项的几何平均值等于第三项。

5. 等比数列的性质:如果两个数列都是等比数列,那么它们的乘积是一个等比数列。

以上是关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可以通过做练习题来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应用知识点总结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应用知识点总结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应用知识点总结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是高中数学中常见的两种数列。

它们具有很多重要的应用,在不同的数学问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应用进行知识点总结,并探讨它们在实际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具体应用。

一、等差数列的应用等差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其常用的应用有:1. 数列求和公式对于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n,有求和公式Sn = (n/2)(a1 + an),其中a1为首项,an为末项,n为项数。

这个公式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求解各种数学问题,比如求等差数列的和、计算时间、距离、速度等问题。

2. 平均数的应用对于等差数列,它的各项的平均数与首末两项的平均数是相等的。

这个特性可以用来解决一些平均数相关的问题,比如求取某一连续数列的平均值等。

3. 等差数列的推广等差数列可以推广到高阶等差数列,即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的差值也相等。

这种推广常用于解决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比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m,可以通过差分公式Sm = (m/2)(2a1 + (m-1)d)来求解。

4. 几何问题等差数列在几何问题中也有重要应用,比如解决一些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等形状相关的问题时,常常需要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进行计算。

二、等比数列的应用等比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值都相等的数列。

其常用的应用有:1. 数列求和公式对于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有求和公式Sn = a1(1-q^n)/(1-q),其中a1为首项,q为公比,n为项数。

这个公式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求解各种数学问题,比如计算财务中的复利问题、人口增长问题等。

2. 指数问题等比数列可以与指数问题进行关联。

比如在计算家庭用电量、金融中的复利计算、物理中的指数增长问题等方面,常常需要利用等比数列的特性进行计算。

3. 几何问题等比数列在几何问题中同样有重要应用,比如解决一些等比序列相关的问题,如等比数列构造的等边五角星等。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应用知识点总结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应用知识点总结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应用知识点总结数列是数学中常见的数值排列形式,其中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是两种重要的数列类型。

在实际应用中,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应用进行总结,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两个知识点。

一、等差数列的应用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值是一个常数的数列。

常见的等差数列应用包括:1. 数学题中的序号与数值计算等差数列常可以用来计算序号与数值之间的关系。

当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a,公差d和序号n时,可以快速计算出第n项的数值。

例如: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是3,公差是4,求第10项的数值。

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可以得到:a10 = a1 + (n-1)d = 3 + (10-1)4 = 39。

2. 时间与距离的计算等差数列可以用来计算时间与距离之间的关系。

例如:一辆汽车从起点出发,每小时行驶50公里,问经过5小时之后,汽车距离起点的距离是多少?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可以得到:距离 = 初始距离 + 速度×时间 = 0 + 50 × 5 = 250公里。

3. 金融投资中的本金计算等差数列可以应用于金融投资中的本金计算。

当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a,公差d和时间n时,可以计算出在n个周期后的本金。

例如:假设本金为1000,每个月增加100,一年后本金共有多少?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可以得到:本金 = 初始本金 + 每周期增加金额 ×周期数 = 1000 + 100 × 12 = 2200。

二、等比数列的应用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的数列。

常见的等比数列应用包括:1. 计算复利等比数列可以应用于计算复利。

当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a,公比r 和时间n时,可以计算出在n个周期后的本息合计。

例如:某笔投资的初始本金为1000,年利率为5%,求5年后的本息合计。

根据等比数列的性质可以得到:本息合计 = 初始本金 × (1 + 年利率)^周期数 = 1000 × (1 + 0.05)^5 ≈ 1276.28。

等差等比数列性质总结

等差等比数列性质总结

等差等比数列性质总结一、等差数列1、定义:等差数列是指在数列中任意两项之间的差值相等的数列。

2、正则式:若等差数列$\left\{ {{a_n}} \right\}$的首项为$a_1$,公差为d,n为正整数,则其等差数列正则式为:$$a_n=a_1+(n-1)d$$3、数列函数:若等差数列 $\left\{ {{a_n}} \right\}$的首项为$a_1$,公差为d,则其函数形式为:$$f(x)=a_1+(x-1)d$$4、首项和公差:若等差数列 $\left\{ {{a_n}} \right\}$中,$a_1$为首项,$a_2$和$a_1$之差为公差d,则$$d = \left( {a_2 - a_1} \right) = \left( {a_3 - a_2} \right) = \left( {a_n - a_{n - 1}} \right)$$5、求和公式:若等差数列 $\left\{ {{a_n}} \right\}$中,$a_1$为首项,公差为d,n为正整数,则$a_1$+$a_2$+$a_3$+……+$a_n$的和$$S_n=n \cdot a_1 + \frac{1}{2} \cdot n \cdot \left( {n - 1} \right) \cdot d$$二、等比数列1、定义:等比数列是指在数列中任意两项之比都相等的数列。

2、正则式:若等比数列$\left\{ {{a_n}} \right\}$的首项为$a_1$,公比为q,n为正整数,则其等比数列正则式为:$$a_n=a_1q^{n-1}$$3、数列函数:若等比数列 $\left\{ {{a_n}} \right\}$的第一项为$a_1$,公比为q,则其函数形式为:$$f(x)=a_1q^{x-1}$$4、首项和公比:若等比数列 $\left\{ {{a_n}} \right\}$中,$a_1$为首项,$a_2$和$a_1$之比为公比q,则。

数列的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知识点总结

数列的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知识点总结

数列的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知识点总结数列是数学中经常出现的概念,它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的集合。

其中,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是两种常见的数列类型。

本文将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基本概念、性质、求和公式以及应用进行总结。

一、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均相等的数列。

用通项公式表示为:an = a1 + (n-1)d,其中an表示第n项,a1为首项,d为公差。

1. 等差数列的基本概念等差数列中,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值都相等,这个差值称为公差。

等差数列可以是正差、零差或负差的数列。

2. 等差数列的性质(1)首项和末项之和等于中间项之和的两倍:a1 + an = 2Sn,其中Sn表示前n项和。

(2)任意一项与首项之和等于任意一项与末项之和:ai + aj = a1 + an。

(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n等于首项与末项之和乘以项数的一半:Sn = (a1 + an) × n / 2。

3. 求等差数列的和求解等差数列的和可以利用求和公式Sn = (a1 + an) × n / 2,其中n 为项数。

4. 等差数列的应用等差数列在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如金融投资、房贷分期还款等均可以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进行计算。

二、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比均相等的数列。

用通项公式表示为:an = a1 × r^(n-1),其中an表示第n项,a1为首项,r为公比。

1. 等比数列的基本概念等比数列中,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值都相等,这个比值称为公比。

等比数列可以是正比、零比或负比的数列。

2. 等比数列的性质(1)相邻两项之商等于任意一项与首项之商等于任意一项与末项之商:ai/aj = a1/ai = ai/an。

(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等于首项与末项之差除以公比减1:Sn = (a1 - an × r^n) / (1 - r)。

3. 求等比数列的和求解等比数列的和可以利用求和公式Sn = (a1 - an × r^n) / (1 - r),其中r不等于1。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是高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在解决各种数学问题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基本概念、性质、求和公式以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

一、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间的差都相等。

这个相等的差值被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1. 基本概念一个等差数列可以以通项公式的形式表示为:an = a1 + (n - 1) * d,其中an表示数列的第n项,a1表示第一项,d表示公差。

2. 性质(1)公差:等差数列的公差d是等差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差,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或零。

(2)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n - 1) * d,其中n表示项数。

(3)前n项和: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通过求和公式Sn = n * (a1 + an) / 2来计算。

3. 应用等差数列广泛应用于数学和物理等领域,常见的应用包括:(1)数学题目中的差额、间隔、递推关系等。

(2)物理问题中的匀速直线运动、连续等差分布等。

(3)经济学中的利润、销售额等。

二、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间的比都相等。

这个相等的比值被称为等比数列的公比,通常用字母r表示。

1. 基本概念一个等比数列可以以通项公式的形式表示为:an = a1 * r^(n-1),其中an表示数列的第n项,a1表示第一项,r表示公比。

2. 性质(1)公比:等比数列的公比r是等比数列中相邻两项的比值,公比可以是正数、负数或零。

(2)公式: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r^(n-1),其中n表示项数。

(3)前n项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通过求和公式Sn = a1 * (1 - r^n) / (1 - r)来计算。

3. 应用等比数列也广泛应用于数学和物理等领域,常见的应用包括:(1)数学题目中的倍数关系、增长衰减等。

(2)物理问题中的连续等比分布、指数增长等。

福建省人教版高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2.3等差数列前n项和2

福建省人教版高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2.3等差数列前n项和2

“体现高中数学相关分支教育价值的教学设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人教A版必修5第二章第三节)永安市第一中学黄金明一、内容和内容解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人教A版)中第二章第三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是数列的基本概念和等差数列知识的延续,也是后续学习积分、极限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主要研究如何应用倒序相加法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及该求和公式的应用,该数学模型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探究,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体现“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的教学价值;通过介绍高斯求和的故事,向学生渗透人文价值与情感教育价值;通过求和公式的选用、变用与拓展来体现数学课堂的方法价值、应用价值、类比价值;这些价值的渗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并能运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了解倒序相加法的原理;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中,探究得到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进一步体会特殊与一般、化归与转化、函数与方程(组)等重要数学思想;学生在理解和运用公式的过程中,运算求解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创新意识与应用意识得到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对高斯成长经历的了解,体会他的奉献精神和治学态度,借鉴他的思维方式,培养严谨、细致、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良好学习态度。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的分析,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学会用公式解决求和问题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基本性质,也对高斯算法有所了解,这都为倒序相加法的教学提供了基础;但是高斯算法与一般的等差数列求和还有一定的距离,如何从首尾配对法引出倒序相加法,这是学生学习的障碍.因为首尾配对法还需要分奇数、偶数两种情况讨论,偶数的情况学生相对较为熟悉,也更容易掌握;奇数的情况时,学生对配对后的项数及剩下的中间项较容易产生错误。

等差数列及等比数列的性质总结

等差数列及等比数列的性质总结

【说明】)d -a (dn d )1-n (a a 1m n +=+=,nS =d 2)1-n (n na 1´+【说明】d a -a a ac c c c 1-n n 1-n n ==7、偶奇n 偶奇n S S S 表示偶数项的和,则S 表示奇数项的和,S 项和,n 是前S += 当n 为偶数时,d 2n S -S 奇偶´=当n 为奇数时,n a S中n´=,中偶奇a S -S =,1-n 1n S S 偶奇+=【说明】当n 为偶数时,d 2n )a -a ()a -a ()a -a (S -S 123-n 2-n 1-n n 奇偶´=+¼¼++= 当n 为奇数时,中11-n n 231偶奇a d 21-n a )a -a ()a -a (a S -S =+=+¼¼++=,,1-n 1n 21-n )a a (2121n )a a (21S S 1-n 2n 1偶奇+=´++´+=n a S S -S S S 中n 偶奇偶奇==+ 8、设1-2n 1-n 2n n n n n n T Sb a项和,则n 的前}{b 、}{a 分别表示等差数列T 和S = 【说明】nn 中中1-2n 1-n 2b ab )1-n 2(a )1-n 2(T S == 【例】等差数列1515n n n n n n b a,求1-n 31n 5T S ,若T 和S 项和分别为n 的前}{b 、}{a +=9、1-d ,0a),则q p (p a ,q a qp qp==¹==+q--p a),则q p (p S ,q S qp qp=¹==+a),则q p (S S qp qp=¹=+= n )2d-a (n )2d (12´+´ 6、若、若数列数列}{a n是等差数列,则}{c n a 为等比数列,c>0+ïîí,q -1q a -a q -1)q -1(a n 11【说明】m 2k m k a a a a ++【说明】n 22n 1n n n 2a a a a a a S S -S +¼¼++++++【说明】q log a a log a log -a log c 1-n nc1-n c n c == 7、偶奇n 偶奇n S S S 表示偶数项的和,则S 表示奇数项的和,S 项和,n 是前S +=;若n 为偶数时,q a a 奇偶=;当n 为奇数时,q S a -S 偶1奇=;【说明】当n 为偶数时,q a a a a a a a a 1-n 41n 42奇偶=+¼¼+++¼¼++=; 当n 为奇数时,q a a a a a a S a -S 1-n 42n 53偶1奇=+¼¼+++¼¼++=; 8、设偶奇n 偶奇n T T T 表示偶数项的积,则T 表示奇数项的积,T 项积,n 是前T ×=当n 为偶数时,n 中奇中偶奇2n 奇偶a T ,a T T 为奇数时,n ;当q T T ===;【说明】当n 为偶数时,2n 1-n 42n42奇偶q a a a a a a T T =×¼¼×××¼¼××=;当n 为奇数时,中1-n 42n421偶奇a a a a a a a a T T =×¼¼×××¼¼××=;n中1-n 2n 1n 21奇a a a a a a a a T =¼¼××=×¼¼××=。

数列的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知识点总结

数列的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知识点总结

数列的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知识点总结在数学的广袤领域中,数列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而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则是其中最为基础且关键的两种类型。

理解和掌握它们的知识点,对于解决各种数学问题以及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等差数列(一)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例如:数列\(2, 4, 6, 8, 10\cdots\)就是一个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二)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_n = a_1 +(n 1)d\),其中\(a_n\)表示第\(n\)项的值,\(a_1\)表示首项,\(n\)表示项数,\(d\)表示公差。

比如,在等差数列\(3, 5, 7, 9, 11\cdots\)中,首项\(a_1 = 3\),公差\(d = 2\),那么第\(5\)项\(a_5 = 3 +(5 1)×2 = 11\)。

(三)等差中项若\(a\),\(b\),\(c\)成等差数列,则\(b\)为\(a\),\(c\)的等差中项,且\(b =\frac{a + c}{2}\)。

例如:\(4\)是\(2\)和\(6\)的等差中项,因为\(\frac{2 +6}{2} = 4\)。

(四)前\(n\)项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有两个:\(S_n =\frac{n(a_1 + a_n)}{2}\)\(S_n = na_1 +\frac{n(n 1)d}{2}\)假如有一个等差数列\(1, 3, 5, 7, 9\cdots\),要求前\(5\)项的和。

首项\(a_1 = 1\),第\(5\)项\(a_5 = 9\),项数\(n = 5\),那么\(S_5 =\frac{5×(1 + 9)}{2} = 25\)或者,利用另一个公式,公差\(d = 2\),\(S_5 = 5×1 +\frac{5×(5 1)×2}{2} = 25\)(五)性质1、若\(m + n = p + q\),则\(a_m + a_n = a_p + a_q\)。

高二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高二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高二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高二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数列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也是数学建模、概率论、微积分等学科的基础。

掌握数列的相关知识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高二数列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数列知识。

一、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最基本的数列之一,它由一个首项和一个公差决定。

首项记作$a_1$,公差记作$d$。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如下所示:$$a_n=a_1+(n-1)d$$其中,$a_n$表示数列的第n项。

1.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计算公式为:$$S_n=\frac{n}{2}(a_1+a_n)$$其中,$S_n$表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2. 等差中项的性质对于等差数列$a_1, a_2, a_3, \dots, a_n$,它的中项可以表示为$a_k$,其中k表示等差数列的项数。

等差数列的中项满足以下性质:$$a_k=\frac{a_{k-1}+a_{k+1}}{2}$$二、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与比值相等的数列,它由一个首项和一个公比决定。

首项记作$a_1$,公比记作$q$。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如下所示:$$a_n=a_1 \cdot q^{n-1}$$其中,$a_n$表示数列的第n项。

1.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计算公式为:$$S_n=\frac{a_1(1-q^n)}{1-q}$$其中,$S_n$表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2. 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之间的关系当公比$q=1$时,等比数列成为等差数列。

三、数列的特殊性质1. 等差数列的性质(1)等差数列的任意三项$a_i, a_j, a_k$满足$a_j=\frac{a_i+a_k}{2}$。

(2)等差数列的任意四项$a_i, a_j, a_k, a_l$满足$(a_j-a_i)\cdot(a_l-a_k)=0$。

2. 等比数列的性质(1)等比数列的任意三项$a_i, a_j, a_k$满足$a_j^2=a_i\cdot a_k$。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特点知识点总结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特点知识点总结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特点知识点总结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而等比数列则是指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比都相等的数列。

在数学中,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是非常重要且常见的数列类型。

下面将分别介绍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特点与相关知识点。

一、等差数列的特点与知识点等差数列的特点:1. 公差:等差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称为公差,用d表示。

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或零。

2. 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指通过已知的首项和公差,求出数列中任意一项的公式。

对于等差数列a1, a2, a3, ..., an,通项公式为an = a1 + (n-1)d。

3. 求和公式: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用于计算数列中前n项和的值。

对于等差数列a1, a2, a3, ..., an,求和公式为Sn = (n/2)(a1 + an) =(n/2)(2a1 + (n-1)d)。

等差数列的知识点:1. 判定一组数字是否为等差数列:通过计算任意相邻两项的差是否相等,若相等则为等差数列。

2. 求等差数列的第n项:已知首项和公差,利用通项公式即可计算出第n项的值。

3. 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已知首项、公差和项数,利用求和公式即可计算出前n项和的值。

4. 求等差数列中项的个数:已知首项、公差和末项,利用末项与首项之间的关系,即(末项-首项)/公差+1,即可计算出项的个数。

5. 应用:等差数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例如计算年龄、身高、价格等各类增量或减量的规律。

二、等比数列的特点与知识点等比数列的特点:1. 公比:等比数列中相邻两项之比称为公比,用r表示。

公比可以是正数、负数或零,但不能为1。

2. 通项公式: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指通过已知的首项和公比,求出数列中任意一项的公式。

对于等比数列a1, a2, a3, ..., an,通项公式为an = a1 * r^(n-1)。

3. 求和公式: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用于计算数列中前n项和的值。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知识点总结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知识点总结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知识点总结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是数学中常见的数列类型。

它们在数学应用、物理学、经济学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针对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定义、特点、常见性质和应用进行总结。

一、等差数列1. 定义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保持恒定的数列。

设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公差为d,则等差数列可以表示为:an = a1 + (n-1)d,其中a1为首项,n为项数。

2. 特点(1)相邻两项之差保持恒定,即公差d是常数。

(2)首项和公差可以确定一个等差数列。

(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n-1)d。

3. 常见性质(1)首项和末项之和等于中间各项之和的和。

(2)等差数列的和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Sn = (n/2)(2a1 + (n-1)d),其中Sn为前n项和。

(3)若相邻两项互换,则公差不变。

(4)数列中的每一项都可以表示为首项与公差的线性组合。

等差数列常被用于描述随时间变化的一些规律,比如每年增长固定数量的人口、一段时间内的温度变化等等。

在计算机科学中,等差数列的性质也被广泛应用于算法设计与分析。

二、等比数列1. 定义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比保持恒定的数列。

设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公比为q,则等比数列可以表示为:an = a1 * q^(n-1),其中a1为首项,n为项数。

2. 特点(1)相邻两项之比保持恒定,即公比q是常数。

(2)首项和公比可以确定一个等比数列。

(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q^(n-1)。

3. 常见性质(1)首项和末项之比等于中间各项之比的积。

(2)等比数列的和(若存在)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Sn = a1 * (1-q^n)/(1-q),其中Sn为前n项和,需满足|q|<1。

(3)若相邻两项互换,则公比不变。

(4)数列中的每一项都可以表示为首项与公比的幂的乘积。

等比数列常被用于描述随时间变化的指数增长或指数衰减,比如复利计算、物种繁殖等。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知识点总结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知识点总结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知识点总结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是数学中常见的两种数列,它们在数学和实际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下面将从定义、性质、求和公式和应用等几个方面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进行全面总结。

**一、等差数列的基本概念**等差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的数列。

一般来说,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_n=a_1+(n-1)d,其中a_n表示数列的第n项,a_1表示数列的首项,n表示项数,d表示公差。

**二、等差数列的性质**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_n=a_1+(n-1)d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_n=\frac{n}{2}(2a_1+(n-1)d)3. 等差数列的性质:任意三项成等差数列,等差中项相等。

4. 等差数列的性质:首项与末项的关系。

**三、等差数列的应用**等差数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金融领域中的等额还款、在物理学中的匀速运动等等。

**四、等比数列的基本概念**等比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的数列。

一般来说,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_n=a_1 \cdot q^{n-1},其中a_n表示数列的第n项,a_1表示数列的首项,n表示项数,q表示公比。

**五、等比数列的性质**1.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_n=a_1 \cdot q^{n-1}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_n=\frac{a_1(1-q^n)}{1-q},当|q|<1时成立3. 等比数列的性质:首项、末项、项数的关系。

4. 等比数列的性质:任意三项成等比数列,等比中项与等比积。

**六、等比数列的应用**等比数列同样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利息计算中的等比增长、在生物学中的细胞分裂等等。

**结语**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是数学中基础而重要的概念,它们不仅在数学理论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小结课件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小结课件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一、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解析本节课内容是在系统地学习完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后的一节单元小结课,小节分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和公式进行小结和应用.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有: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等比数列、等比数列前n项和.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复习所学的知识,通过例题的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公式的形式,通过例题探究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本单元课本内容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大量实际问题的分析,建立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这两种重要的数列模型,探索了它们之间的一些基本数量关系,利用它们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本单元在内容的设计上也突出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类比思想、归纳思想、函数思想方法等等.因此,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也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2.学生学情诊断从整个中学教材体系分析,前面已经学习了函数的知识,又通过对本单元新课的学习,学生已对本单元的知识点有了大致的理解,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还比较模糊,头脑欠缺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公式的认识缺乏函数的思想,运用也不够灵活,对定义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层次上.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认识还不够,思维能力比较欠缺,他们重视具体问题的运算,而轻视对问题的抽象分析.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也要加强对学生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的培养.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去解决相关问题.3.教学标准设置(1)通过实例探究,学生能系统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和公式,能灵活应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和公式去解决相关问题.(2)通过情景设置,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通过问题的探究,进一步渗透类比思想、归纳思想、函数思想 .(3)培养学生归纳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精神.4.教学策略分析本节课是单元小结课,教学容量较大,学生参与度高,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法上面采用着重于学生探究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结合探究进行结论的归纳.5.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景在一个月的月头,巴依老爷到买买提家去收地的租钱,说:“从这个月开始你的租钱这样交:第一个月交我1000元,第二个月交我2000元,第三个月交我3000元,以后每个月交的钱数比前一个月增加1000元,30个月以后就不收你租钱了。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应用教学方法总结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应用教学方法总结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应用教学方法总结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是数学中常见的两种数列类型,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为了更好地教授学生有关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以及应用,教师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总结几种教学方法,以帮助教师们提高对这两种数列的应用教学效果。

一、引导学生理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进行全面、准确的理解。

可以通过引入一些简单易懂的生活案例,如等差数列可以用来表示每日温度变化,等比数列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成倍增长等等。

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及其背后的规律性。

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发现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

例如,等差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相等,等比数列中,相邻两项之比相等等。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数列中的规律,帮助他们理解数列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培养学生解决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实际问题能力数列的应用通常包括解决实际问题、模型构建等,为了帮助学生能够应用数列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应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可以通过提供一些真实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解决问题。

例如,某个公司的销售额每年递增10%,假设第一年的销售额为100万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计算出第n年的销售额,并通过计算分析出销售额的增长趋势。

通过这样的例子,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提高学生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通过使用投影仪、电子白板等设备,将数列的概念、性质和应用案例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给学生,以增加学生的视觉感受。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在线学习资源,如数学学习网站、教育应用程序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通过这些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理解。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学习心得分享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学习心得分享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学习心得分享摘要:在高中学习的过程中,数学学科因具有较强抽象性、逻辑性,成为我们学习生活中的一个重难点学科,其中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作为一部分重要学习内容,其学习质量及效率将直接影响到我们今后的数学学习。

然而由于这一部分知识内容具有较大的系学习难度,使得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并产生一定消极情绪。

对此,我们应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充分掌握理论基础知识,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有利基础。

关键词:高中数学;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是数列的两种常见形式,同时也是高中教材中主要讲解的数列形式,是高中数学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及清晰的知识脉络,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在解题过程中出现失误。

这就需要我们高中生在今后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并且树立学习自信心以及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从基础开始做好课后复习,充分了解并掌握相关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有效应用至实际解题中,进而有效提高解题效率及质量。

一、高中数学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一)学习被动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具有较大的学习难度,且需要我们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思考,跟上老师上可以节奏,只有这样才可以集中注意力,有效提高课堂学习质量。

然而目前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仍然会出现依赖老师、丧失学习主动权的现象,加之我们在课前并没有充分做好课前预习,导致在课堂学习中忙于记录课堂笔记而忽视了教师所讲授的重要内容。

(二)缺乏高效学习方法通常情况下,老师会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数列的相关知识理清,并分别剖析概念,为我们详细讲授重点知识内容以及易错题型。

然而由于部分同学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课堂学习中,导致部分知识点及重要内容没有及时掌握。

虽然做了详细的课堂笔记,但是在课堂学习结束后,没有第一时间进行巩固与复习,同时也没有构建数列知识之间的关系、脉络,在学习数列知识时仅是采用死记硬背、照搬照抄的方法来完成相关题目及作业,这种学习方法效率过于低下,通常会消耗我们大量的学习时间,然而无法取得较为良好的学习效果,进而无法有效提高数学学习的整体质量[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小结
湖北省天门实验高级中学彭淑芬
一、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系统地学习完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后的一节单元小结课,小节分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和公式进行小结和应用.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有: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等比数列、等比数列前n项和.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复习所学的知识,通过例题的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公式的形式,通过例题探究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本单元课本内容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大量实际问题的分析,建立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这两种重要的数列模型,探索了它们之间的一些基本数量关系,利用它们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本单元在内容的设计上也突出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类比思想、归纳思想、函数思想方法等等.因此,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也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
2.学生学情诊断
从整个中学教材体系分析,前面已经学习了函数的知识,又通过对本单元新课的学习,学生已对本单元的知识点有了大致的理解,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还比较模糊,头脑欠缺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公式的认识缺乏函数的思想,运用也不够灵活,对定义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层次上.
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认识还不够,思维能力比较欠缺,他们重视具体问题的运算,而轻视对问题的抽象分析.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也要加强对学生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的培养.
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去解决相关问题.
3.教学标准设置
(1)通过实例探究,学生能系统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和公式,能灵活应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和公式去解决相关问题.
(2)通过情景设置,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通过问题的探究,进一步渗透类比思想、归纳思想、函数思想 .
(3)培养学生归纳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精神.
4.教学策略分析
本节课是单元小结课,教学容量较大,学生参与度高,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法上面采用着重于学生探究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结合探究进行结论的归纳.
5.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
在一个月的月头,巴依老爷到买买提家去收地的租钱,说:“从这个月开始你的租钱这样交:第一个月交我1000元,第二个月交我2000元,第三个月交我3000元,以后每个月交的钱数比前一个月增加1000元,30个月以后就不收你租钱了。

”买买提想了想回答“行!但尊敬的巴依老爷,您能答应我一个小小的请求吗:您在这30个月内第一个月返我1分钱,第二个月返我2分钱,第三个月返我4分钱,以后每个月返的钱数是前一个月的2倍,您愿意吗?”巴依老爷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心中暗自高兴:这买买提可真傻!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片段的引入,利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知识分析所涉及的问题,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2)知识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结构的分析,引导学生复习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
建立等差数列与一次型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型函数之间的关系,通过类比
两类数列的学习过程,找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知识系统化.
(3)实例探究
探究一:如何判定等差、等比数列
例题1:
设计意图 :分别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等差(比)中项公式结合对数函数
和指数函数的运算性质进行证明.
探究二:如何理解前n 项和公式形式 例题2.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a n n S n +-=22,等比数列{n b }的前n 项和
为b T n n +=2,则=+b a
分析: 21()22
d d n a n =+- 2(,An Bn A B =+为常数) d n n na S n n 2)1(1-+=项和公式:等差数列前{}{}{}
{}.
2log ,3为等比数列数列为等差数列,,求证:数列正项等比数列已知等差数列
n n a b n n b a
强调常数项为0
联系指数型函数,强调系数与常数项互为相反数
设计意图 :分别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形式结合函数进行特点分析.
通过例题1及例题2的分析,归纳:
判定等差数列的方法:
类比归纳:判定等比数列的方法:
设计意图:巩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以及通项形式,进一步总结证明和判断等
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方法,渗透类比思想和归纳思想.
判断题:
探究三:通项与前n 项和的关系
变式.{}{}25,21,n n n n n a n S n n b n T =-=+已知等差数列前项和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 {}{},.n n a b 求数列通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完成,将解题中用到的关系式 推广到
对任意数列都成立.
探究四: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最值
例题3.
设计意图:分别利用通项和二次函数求出最值,强调通项形式,渗透函数的思想.用几
何画板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通项和前n 项和所对应的函数图像,让学生直观为常数)
项和公式法:)前(为常数)
通项公式法:中项公式法:为常数)定义法:B A Bn An S n q p q pn a a a a d d a a n n n n n n n ,(4,()3(2)2(()1(2211+=+=+==-+++)项和公式法:)前()常数,均是非通项公式法:中项公式法:为非零常数)定义法:0(40,()3()2(()1(*122
11≠-=∈=⋅==-+++k k kq S n N n q c cq a a a a q q a a n n n n n n n n n n q q a q a ---=1111)
0(≠-=k k kq n )1(1)1(1≠--=q q q a S n n n 项和公式:等比数列前⎩⎨⎧≥-==-)
2(,)1(,11n S S n S a n n n {}得最小值?取
项和前取何值时当且已知等差数列n n n S n n n a a ,,62,-={}{}{}{}{}{}.,134,3)3(,22;(21:
,,,24231为等比数列则数列)若(是等差数列;
则数列若为等差数列;则数列)若(为等差数列为常数),则数列
时,)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项和分别为的前已知数列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b T a n n S a a a a a d d a a n T S n b a -=++=+==-≥+
理解数列为特殊的函数.
(4)课堂小结,共同提升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的整合,引导学生归纳在解题过程中所运用的等差数列和等比数
列的知识,强调知识的应用要立足定义,立足公式形式,通过小结,使本节
课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这一过引导学生完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
位.
(5)巩固练习
证明:数列 为等差数列.
设计意图:进一步将所复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解题中来,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作为一节单元小结课,我比较注重整体认知,以探究的形式进行知识点的复习,通过这种学习方法让学生学得有新鲜感,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动画情景引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通过情景引入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定义和公式形式进行回顾和应用,让学生建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将所学知识系统化;通过实例的探究,让学生会运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问题的探究进一步渗透类比思想、归纳思想和函数思想.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从具体的运算上升到抽象分析的高度,实现了我的教学目标.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能将所有知识点进行一一归纳,对于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中已知递推关系求通项以及求和问题还没有涉及到,将留到第二课时进行小结.
{}{}.,13.22通项求项和前已知数列n n n a n n S n a +-={}=-=n S n a S n a n n n n 取得最小值时,
则当若项和为中,其前在等比数列,112,3.{}时,当中,正项数列2,1.11≥=n a a n 2111--+=n n n a a a ⎭⎬⎫⎩⎨⎧21n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