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际_1小时交通圈_地学定量研究_以上海主城区为例_黄翌
基于VISSIM的地下交通关键节点通行能力评估与优化
表 3 各节点高峰小时仿真服务等级 Table 3 Simulation service level of each node in
以上海市某老港区改造后新建的超大型地下 空间为例,利用 VISSIM 微观仿真软件,构建其地 下停车的交通流组织,确定了评估的关键节点和 通行能力指标参数,然后运用指数函数对各个节 点的通行能力进行评估。最后利用仿真环境下的 车辆延误来评价停车场关键节点的服务水平等级, 并结合数学规划方法进行地下空间停车疏导优化。 最后通过工程应用表明,该方案技术合理且效果 良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1 项目概况
该方案技术合理且应用良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老港区;地下空间交通;关键节点;指数函数
中图分类号:U6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7874(2021)07-0015-04
doi:10.7640/zggwjs202107004
Capacity evalu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underground space traffic nodes based on VISSIM
3.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hipping Service Center Development Co., Ltd., Shanghai 200082, China)
Abstract: Taking a large three story underground space build in an old port zone in Shanghai as an example, the micro simulation software of VISSIM was used to study the traffic organization design of underground space, and the key nodes and capacity index parameters for evaluation were determined, and then exponential function was adopted to evaluate the capacity of each node. Finally, the level of service of the key nodes in the parking lot was evaluated by the vehicle delay in the simulation environment, and the parking guidance of underground space was optimized by combining with the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method. The technology of the scheme is reasonable and well applied, which can provide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 Key words:old port area; underground space traffic; key node; exponential function
《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2020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城市地理学(Urban geography)学分/总学时:2学分/32学时讲课学时:32;研讨学时:0;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课外学时:0课程类别:城乡规划专业限选;建筑学专业、风景园林专业选修。
开课学期:三(2)适用对象:城乡规划专业三年级;建筑学专业、风景园林专业三年级及以上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无课程负责人:陶岸君一、 课程目标本课程通过介绍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当代人文地理学各主要流派学说中关于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相关理论,培养学生形成多元开放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使学生理解:城市空间的本质是什么?城市化是如何影响空间的?为何城市化在不同地点展现出差异?空间结构的不均衡和不平等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当代的空间转型如何重构成一个更加公平的世界?课程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以及研究探索能力,为其今后从事城市发展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课程培养的具体能力包括:1.掌握地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解当代人文地理学各种流派的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包括(新)马克思主义、后殖民主义、空间分析学派、女性主义等。
2.掌握地理学城市研究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的调查、分析、写作能力,包括确定和提出科学问题、调查研究、设计研究方法和做出解释。
3.了解中国和当今世界城市化和空间发展的现状,掌握利用地理学知识处理城市发展现实问题的能力。
4.学会运用道德思考和人性关怀开展研究,了解多元性、包容性、地点的价值对于塑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空间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二、 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对应关系表序号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课堂教学作业研讨实验上机1 掌握地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解当代人文地理学各种流派的主要理论和研究全部内容+2 掌握地理学城市研究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的调查、分析、写作能力,包括确定和提出科学问题、调查研究、设计研究方法和做出解释。
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耦合协调度评价——以上海市为例
增 强, 但 总 体上 两 系统 协 调 等 级 仍 较低 .
关键词 : 轨 道 交通 系统 ;土地 利 用 系统 ; 耦 合 协 调 度 模 型 ;系统 论 ; 上 海
中图 分 类 号 : U 4 9 1
文 献 志码 :A
Ev a l ua t i o n o f c o up l i ng c o o r di n a t i o n d e g r e e be t we e n ur ba n
( 上 海理 工 大 学 管 理 学 院 , 上海 2 0 0 0 9 3 )
要 :以上 海 市 为 样 本 区域 ,运 用 系统 论 的 方 法 , 构 建 了反 映城 市轨 道 交 通 系统 和 土 地 利 用 系统 发 展 水 平 的 指 标
体 系; 在 利 用功 效 函数 对轨 道 交通 系统 和 土 地 利 用 系统 的 综合 发 展 水 平 进 行 测 算 的 基 础 上 , 构 建 了耦 合 协调 度 模 型 , 并从 时序 角度 通 过 综 合 发 展 指 数 和耦 合 协 调 度 分 析 了上 海 市 轨 道 交通 一 土 地 利 用 系统 的协 调 性 . 结果表 明 : 2 0 O O 一
( B u s i n e s s S c h o o l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h a n g h a i f o r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S h a n g h a i 2 0 0 0 9 3 ,C h i n a )
2 0 1 0年上海 市轨道 交通 系统和 土地利 用 系统 综合发展 水平稳步提 高,两 系统耦合 互动效应 明显 . 同时 , 轨道 交通一 土地利 用系统的时序变动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和阶段性. 2 0 0 0 - -2 0 0 4年为失调阶段 , 轨道 交通 系统与土地利用 系统协
大学生优秀社会实践选题参考
21
上海交通大学
绿色汽车世博及会后推广方案研究
三等奖
22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苏州河污泥处理技术与资源化利用研究
三等奖
23
上海师范大学
低碳生产标志设计
三等奖
24
复旦大学
从上海世博园区夜景照明看LED在通用照明中的发展前景
三等奖
25
上海电机学院
构建和谐城市——上海制造行业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心理调研
三等奖
三等奖
13
四川大学
《人工湿地系统处理中小城镇污水——人工湿地模型模拟系统研究》
三等奖
14
北京师范大学
春风化雨,弘文励教——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1年暑期事件活动总结
三等奖
15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载梦黔行”小亭爱心支教队实践报告
三等奖
16
海南大学
《海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调查分析及建议》
三等奖
17
四川大学
三等奖
31
上海交通大学
“安心计划”构筑“安心牛奶”——城市食品安全之全供应链视角
三等奖
32
同济大学
湿地公园在身边,绿色生态伴我行——对上海部分湿地公园的案例分析与建议
三等奖
33
华东政法大学
走进苏北“淘宝村”——研究农村新经济发展模式
三等奖
34
华东师范大学
3G让城市更智慧——上海市民手机3G应用服务需求的调研
三等奖
47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城市后花园绿色新畅想——上海及周边城市生态园发展预期与实际效果的区别调研
三等奖
48
上海金融学院
从《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看国产动漫推广模式——国产动漫现状调查与研究
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以上海市为例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城市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土地资源匮乏等。
为了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保护自然环境,越来越多的大城市开始关注环城游憩带(Recreational Belt Along Metropolitan)的建设与发展。
本文将以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上海市为例,探讨大城市环城游憩带的研究与实践。
一、环城游憩带的定义和意义:环城游憩带是指沿着城市周边地区所规划、设置的环境优美、生态保护和体育休闲设施完备的带状区域。
环城游憩带的建设有利于提供居民的文化娱乐和休闲需求,同时也能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促进城市景观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二、上海市环城游憩带的特点:上海市地处东部沿海,是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
因此,上海市的环城游憩带设计与规划需要兼顾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
在上海市的环城游憩带规划中,要注意以下几个特点:1. 水域资源利用:上海市位于长江口,拥有丰富的水域资源。
在环城游憩带的规划中,应充分利用长江、黄浦江、苏州河等水域资源,打造沿水带绿化带、水上娱乐设施等。
2. 文化遗产保护:上海市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外滩、豫园等。
环城游憩带的规划应注重保护这些文化遗产,使其融入到游憩带的整体规划中。
3. 绿地建设:上海市需要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环城游憩带的规划应充分利用城市边缘的农田、林地等自然资源,打造大面积的绿地。
4. 交通便利:上海市的环城游憩带规划不仅需要考虑绿地和景观的设置,还要兼顾交通的便利性。
通过合理规划公共交通和道路网,方便居民前往环城游憩带,减少交通拥堵。
三、上海市环城游憩带的实践:近年来,上海市对环城游憩带的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在松江、嘉定等区域,上海市已经规划了大规模的绿地和游憩设施,通过修建步道、自行车道等,方便居民进行健身活动。
此外,上海市还注重保护河流和湿地资源。
例如,在苏州河周边,上海市进行了大规模的河道治理和绿化,将苏州河打造成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上海市中心城慢行交通规划研究》通过鉴定
《上海市中心城慢行交通规划研究》通过鉴定
佚名
【期刊名称】《市政设施管理》
【年(卷),期】2008(0)4
【摘要】《上海市中心城慢行交通规划研究》项目通过专家鉴定。
该课题深入调
研了国内外慢行交通规划研究现状,总结了国际上的先进理念与技术成果,利用Google Earth对国外大都市与上海市同类干道的过街设施布局及选型做出了深入
类比;基于人的输送调查了道路空间的利用效率,提出了以人而非以车为木的路权分配;
【总页数】1页(P30-30)
【关键词】交通规划;专家鉴定;上海市;中心城;Google;技术成果;利用效率;道路空
间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91;TS235.2
【相关文献】
1.基于慢生活理念的慢行交通系统研究——以《河源市中心城区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为例 [J], 李丹丹
2.基于慢生活理念的慢行交通系统研究——以《河源市中心城区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为例 [J], 李丹丹
3.中心城区慢行交通规划实施研究——以成都市高新区慢行交通规划实施为例 [J], 牟三山;唐贵伟;谢攀;刘聪
4.中心城区慢行交通规划实施研究——以成都市高新区慢行交通规划实施为例 [J], 牟三山;唐贵伟;谢攀;刘聪;
5.同济大学完成《上海市中心城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J], 姜学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的上海新城交通优化思考
新城规划 | 55Thoughts on Shanghai New Towns' Transportation Optimization Based on Positioning of Comprehensive Node City基于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的上海新城交通优化思考朱 洪 吉婉欣 朱俊宇 ZHU Hong, JI Wanxin, ZHU Junyu新城是上海寻求新增长极的重要战略空间,为了发挥交通的引领、支撑作用,结合上海市第六次综合交通大调查数据,分析现状新城城市功能、职住平衡、交通设施、居民出行的特征。
未来在新城建设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的定位要求下,分析新城门户枢纽、节点城市,综合性、独立城市,绿色智慧、活力城市等定位下的交通需求发展趋势特征,以及对交通设施配置、交通体系构建、交通运输结构完善、交通服务供给的要求,并提出相应的交通系统优化策略。
The new towns are important strategy spaces for Shanghai to seek new growth poles. In order to make the full supporting roleof transportation, the article analyzes new towns' urban function, home-work relationship, transport facilities, and resident trip features based on Shanghai Sixth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urvey. Shanghai new towns' position in the future is the comprehensive node city. This paper analyzes future traffic demand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 positioning of the portal hub, comprehensive node city, green wisdom, and lively city. The article also analyzes requests on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configuration, traffic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service supply. At the end of the article, corresponding transportation system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are proposed.新城;上海都市圈;综合节点城市;交通系统优化new town; Shanghai metropolitan area; comprehensive node city; transportation system optimization文章编号 1673-8985(2022)04-0055-06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11982/j.supr.20220410摘 要Abstract 关 键 词Key words 作者简介朱 洪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院长,硕士***************吉婉欣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工程师,硕士朱俊宇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工程师,硕士0 引言新城建设是超特大城市完善城市职能、优化城镇空间结构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1],上海在历轮城市总体规划中一直在寻求通过新城建设培育功能完善、独立的新城市中心,不同阶段新城的内涵、交通系统构建、所承载的历史使命不尽相同,新城建设成效离规划预期均有一定差距。
上海轨道交通通勤客流特征研究
上海轨道交通通勤客流特征研究
王波;张天然;訾海波;金昱;阚长城;温作超
【期刊名称】《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年(卷),期】2024(27)6
【摘要】[目的]上海轨道交通的通勤客流量巨大,需针对使用城市轨道交通进行通勤的通勤者,分析其空间分布及接驳等客流特征。
[方法]基于百度位置大数据及上海轨道交通客流数据,对上海轨道通勤从总量、空间分布、线路及站点进出情况、居住地和工作地两端接驳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结果及结论]所提对策建议为:增加轨道切向线、优化站点周边用地布局、提升轨道网络通道上的职住平衡等。
【总页数】10页(P23-32)
【作者】王波;张天然;訾海波;金昱;阚长城;温作超
【作者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百度时代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93.13
【相关文献】
1.上海市职住关系和通勤特征分析研究--基于轨道交通客流数据视角
2.上海轨道交通早高峰客流拥挤与居民通勤关系分析
3.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通勤大客流特征分析
4.城市轨道交通通勤客流路径选择改进模型研究
5.基于进出站客流特征的轨道
站点配套研究
——以上海轨道交通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站点综合开发规划
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站点综合开发规划黎冬平;于晓桦;钟平【期刊名称】《交通与运输》【年(卷),期】2011(027)001【摘要】@@ 一、站点综合开发理念rn公交引导发展(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TOD)策略,强调土地的综合集约利用,主张公共交通优先并沿公交线路紧凑布局土地利用,在以一定距离为半径的范围内建成的具有相对高密度、多功能混合,以及适宜步行、自行车、公交使用的城市地区.TOD模式强调"3D"原则,即:密度(Density)、多样性(Diversity)、合理的设计(Design);强调区域的混合开发与梯度分布;强调以"节约化"、"差别化"的开发策略,实现用地"开发强度总体平衡,站点地区局部突破";改变传统"摊大饼"无序蔓延的用地模式,实现资源节约(集约)与设施共享、低碳出行与生态环境、交通体系与用地开发协调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和方法.【总页数】3页(P15-17)【作者】黎冬平;于晓桦;钟平【作者单位】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立体空间综合开发规划研究——以上海市闵行区地块莘庄站点上盖开发为例 [J], 卢艳2.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迪士尼线”明年全面开工 [J],3.都市卫星城轨道站点周边“城市双修”规划方法——以《新津县轨道站点周边用地综合开发规划》为例 [J], 李永华; 牟秋4.城建设计集团摘得国际工程设计咨询界“诺贝尔”奖——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南北段工程获2021年度FIDIC大奖! [J],5.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二期与11号线北段主线开通试运营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特大城市公园出行可持续性调研——上海实例研究
骆天 庆 / UOTa -i L i q g n n
摘 坚 :中l城市的绿地 系统建{在 当前快速的城 市化进程 获得 迅速发展 , 萁对于城市 自 续发展的 实际成技有待进 一 5 } 仳 r 持 步评 价研究 针对当前 r围特大城 市耐临的 H益严峻 的交通问题 . 过对 J海公阿绿地 建没垃 麟 程的总结 回顾 探 时 快述城 市化 f , 通 过 导致的城 市公园绿 地的系统重 构特征 ; 通过埘 研l处样 率 渊的浒人 行 式 ,探讨造利 重构对 f居K游憩 小行 式选择 的宴 并 】 公 t 际鼯响 .以评价 莳中1特 凡城市的缘 地建设模 式是舟柯 助于发屉 城 市交通晌 n特续他 .从m带导 进 一 曲规l 、 设和替 , 目 i f t 步 0 建
t v y uh a lig iy l g ad sn bi rn i Ta n hagh i s…  ̄ el wa ss c swakn bc ci n u igpu l ta st kigS n a a n c  ̄vc o t ect’  ̄ e nr s cue dveo me tad e po e se fc … iw f h i ge n ifat tr e lp n n x lr dd fe t y u r s s n i yofe ra ln lrv l nfig ut abl c eto a tae i rn e… ai i f r
s s i a ed v [p nt f t sned ealde au t o u ig D e ic s l ii rn 口 ut nbl e eo me cie e sdt i v lai a o i e on F c sn Rt n mai yrgdta s p be si Chn s t oi n h ng o r lm n ie emer op la t — s t sp p r su sd wh te a i .hi a e c se eh rb sc… di n t c 0 d of uw  ̄ ra r n if t cuec s~ “ H mo e c c tub n ∞ nms ̄ tr 姐 p  ̄m o ̄s san ber rain l t u tia l  ̄ e t a n esu ,tsa e u h amo e t itr a tdy i h p d sc d lwi a hsoi l h c c f1 a ldpak T e vo Is mpe r s h tect c பைடு நூலகம் h i c nc y
城市国际化评价与路径研究
一、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主流,城市国际化的浪潮开始席卷整个世界。
尽管近年来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但全球化大潮不可挡,融合大趋势未变。
全球化背景下没有哪个城市会是一座孤岛,融入世界是推进城市国际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随着城市国际化建设进入一个探索新阶段,我国踏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国际性城市是代表国家参与世界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力量,建设国际性城市是中国把握世界经济增长重心转移、构建新发展格局、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因此,推进城市国际化发展亦是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提高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二、文献梳理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国际化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种,分别为单一指标的评价和综合指标的评价。
有关单一指标的评价研究,对于城市国际化的评价,早期的国外学者Castells (1996)[1]重点关注国际交往的流量,Beaverstock和Taylor (1999)提出国际化城市是现代服务业的集合地,美国学者Sassen (2001)从企业区位选择的角度研究城市国际化;国内学者叶贵勋和金忠民(2000)则强调城市基础设施对于其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性。
关于多维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目前对城市国际化指标体系的研究主要有《世界级城市名册(GaWC)》《伊斯坦布尔世界城市年会指标体系》《全球化城市指数(GCI)》等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
国内方面,在上海、深圳等改革开放前沿城市的引领下,成都、宁波、青岛等城市也立足自身实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城市国际化指标体系。
城市国际化评价与路径研究武戈,陆忠洋(江南大学,江苏无锡214122)摘要:城市国际化是城市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现实需要,也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和增强城市竞争力的有效路径。
从经济实力国际化、枢纽能力国际化、人居环境国际化、人文交流国际化等四个维度共27个指标,构建城市国际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进行评价分析。
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以上海市为例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以上海市为例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城市的环境问题和人口压力也日益突出。
为了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各大城市纷纷规划建设环城游憩带。
本文以中国的大城市上海为例,探讨了上海市环城游憩带(ReBAM)的研究进展、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环城游憩带是指位于城市周边的一片区域,以休闲、娱乐和文化等为主题,并具有生态完整性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城市边缘带。
在上海市,环城游憩带的建设旨在将城市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提供更多的户外活动空间和绿色生态景观,促进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
在上海市,环城游憩带的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例如,世博园、上海野生动物园和度假区等旅游景点成为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此外,上海市还建设了一系列公园和绿地,如青浦森林公园、滴水湖公园和东滩湿地公园等,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户外活动选择。
同时,上海市还在游憩带内规划了多个文化设施和活动场所,如博物馆、图书馆和体育馆等,以满足居民多样化的休闲需求。
然而,上海市环城游憩带建设仍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土地资源有限,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很多潜在的游憩带地区已经被开发,使得环城游憩带的规划和建设更加困难。
其次,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也影响到游憩带的质量。
城市周边的工业污染和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需要侧重解决,以保护游憩带的生态环境。
此外,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也制约了环城游憩带的发展。
例如,交通和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使得居民往返于城市和游憩带之间变得不便捷,阻碍了居民对游憩带的利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促进环城游憩带的可持续发展,上海市应采取一系列策略。
首先,应加强土地保护,合理规划和分配游憩带的用地资源,将其保护起来。
其次,应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减少污染源的排放,提高游憩带的生态环境质量。
此外,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连接和公共设施的供给,提升居民对游憩带的便捷性和舒适度。
王燚 - 城市交通网络生长模型及演化特性研究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同济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摘要
城市道路网是城市地面综合交通系统最重要的骨架和依托, 城市轨道交通网 络对城市建设与发展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对城市规划格局产生相当程度的影 响。一个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容量足够、与主导交通模式相协调的交通系统, 将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 交通规划理念的转变反映在路网结构的变化中, 因此本文区别于常规的四阶 段交通需求分析规划方法, 试图从交通网络结构演化这样一个新角度探索城市交 通规划方法的新思路。 对城市道路网来说,通过对历史路网、经济、人口数据的收集,选取了路网 密度、路网集聚度、税收和人口密度作为影响路网结构演化的四个主要因素,制 定了路网结构演化的生长模型。然后,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历史路网为例,通过多 元线性回归得到生长模型的各参数,基于 ArcGIS 进行二次开发,应用该生长模 型,直观地模拟路网的生长过程。接着,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提出一套网络评价 指标,对模拟路网与实际路网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最后, 直接预测了浦东新区未来年的路网结构。 对轨道交通网络来说,以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拓扑特 性和距离特性的分析,证明了轨道交通网络的内在结构规则性。选取拓扑距离分 布、邻近中心度分别描述拓扑特性和距离特性,发现:不同时间阶段,轨道交通 网络的拓扑距离分布可以用韦伯分布来拟合;不同时间阶段,轨道交通站点邻近 中心度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同心圈层的结构。 进一步对轨道交通网络与城市发展结 构的关系进行探讨, 发现轨道交通网络换乘站点的分布可以表征城市集中或分散 的发展模式:若换乘站点在空间上均匀分布,城市结构属于分散发展模式,城市 可能由强中心与若干副中心联动发展;若换乘站点在空间上集中在城市中心区 域,城市结构属于单一强核心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路网生长模型,GIS 二次开发,复杂网络,轨道交通网络,城市结构
《中国城镇化三十年》导读
134 | 规划信息•规划书评规划书评黄 怡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城镇化三十年》(Urbanization China since 1978)一书是应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人居署(UN-Habitat)执行主任华安•克洛斯(Joan Clos)博士之邀,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课题组完成,也是同济大学与联合国人居署在可持续的城镇化领域密切合作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城镇化进程举世瞩目,其速度和规模,对世界城镇化进程影响巨大,其成就和经验,令发达世界讶异、发展中世界向往。
从学术的角度调查、研究和总结这个进程,让世界其他国家分享中国城镇化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尤其对于那些正处于将近四十年前中国城镇化起步时点的国家,这是联合国人居署对本书的定位与期待。
在课题确立之初,人居署对研究应关注的内容和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等都提出了基本要求。
正是基于这个缘由,相较于有关中国城镇化的其他较多著述,本书形成了具有区别性的几个特点:特点之一,是研究立足点的相对疏离。
本书的研究成果将成为联合国人居署的一份独立报告,因此,虽然由中国学者完成,却要求研究者具有相对客观和中立的立场,冷静而理性地评价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经历的城市转型。
无论从考察时间——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段,还是叙述身份——一个有着国际视野的本土研究者,都(被)要求保持与中国城镇化史实的相对疏离感,这种“回眸”与“凝望”,也就具备了所谓的“跳出自身看自身”的性质。
这一点也使得本书的研究成果具有明显的“既近又远”的考察距离优势,无论相对于许多置身于中国城镇化历程之外的非本土研究者来说,或是深陷中国城镇化决策漩涡的直接相关者来说。
特点之二,是研究着眼点的相对汇聚。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城镇化,现象何其纷繁,问题何其复杂,路径何其曲折,政策何其冲突,因此对中国城镇化三十年的机制阐析是一项困难而艰巨的工作。
结合人居署对城镇化议题的理解与关注,研究着眼点被有效限定在政策制度层面(政策演变与体制改革)、社会人口层面(农村发展与人口流动)、城市建设管理层面(城市发展管理与政府作为、住房建设)、市场环境层面(非公经济部门发展)。
考虑出行者异质性的城际出行选择行为研究
行习惯的作用 。城际出行选择行为影响因素如图 1
所示 。
1.2 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考虑到出行目的 、性别 、年龄 、收入等属性
影响出行者对于不同因素的敏感程度 ,拟通过结构
方程模型建立出行者对出行时间 、费用 、接驳便
捷等因素的敏感程度和出行者属性之间的关系 。
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包括测量方程 ( 潜变量与测
图 2 结构方程逻辑框架图 Fig.2 Initial roadmap for structural equations
存在关系的显变量;e1 - e8 为误差变量 。 根据调查数据初步统计分析 ,提出以下模型假
设:时间敏感度与时间和可靠性重要度正相关;费 用敏感度与费用重要度正相关 、与舒适重要度负相 关;便捷性敏感度与便捷重要度正相关;收入与时 间敏感度和便捷敏感度正相关 、和费用敏感度负相 关;出行目的和时间敏感度负相关 、和费用敏感度
旅客运输
铁 道 运 输 与 经 济 RAILWAY TRANSPORT AND ECONOMY
文章编号:1003-1421(2020)13-0060-07 中图分类号:U11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68/ki.issn.1003-1421.2020.13.10
为测量变量 ,时间 、费用 、便捷敏感度为潜变量 ,
性别 、年龄 、收入 、目的等个人属性为与潜变量
61
第42卷 第13期
旅客运输
铁道运输与经济
考虑出行者异质性的城际出行选择行为研究 滕 靖 等
高速铁路 出行习惯
普速铁路 出行习惯
公路客运 出行习惯
小汽车 出行习惯
在途时间
非在途时间
费用
出行习惯
出行方式属性
市政教育,培养面向未来的城市主人
53EDUCATOR研究市政教育,培养面向未来的城市主人冯屿 | 上海市市东实验学校上海市市东实验学校创办于1916年。
百年来,市东人牢记“把劳动人民子女培养成国家栋梁”的办学宗旨,秉承“锐意进取、勇于改革、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市东精神,淬炼出“市政教育”办学特色,站在历史新起点上,矢志培养面向未来的城市主人。
植根历史、立足上海、放眼未来特色定位。
市东的特色定位“市政教育”,是在办学过程中根据国家普通高中培养目标,立足学校百年历史积淀,依托区域资源优势,通过对城市发展建设相关内容的结构化和课程化再造,以及以课程教学为核心的学校教育实践,最终促进学生形成具有城市主人观和现代公民良好素养的学校办学特色。
特色溯源。
学校“市政教育”扎根于杨浦红色基因,是学校百年发展的必然选择。
回看市东百年办学历史,学校始终围绕“把劳动人民子女培养成国家栋梁”这个内核,培养惟勤惟俭、手脑并用的劳动者本色;始终坚守城市孕育着学校、学校滋养着城市的价值追求,培养城市建设所需的优质人才。
特色诠释。
在“人民城市人民建 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基础上,学校根据未来城市的特征和要求,聚焦城市人文、城市科技、城市生态、城市生活四个领域,借助项目实践,引领学生认知感知城市、体验参与城市、研究建设未来城市。
学校依据核心素养的三大要素(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结合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及上海建设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的新要求,形成了特色育人目标,即培养具备“和谐理念、服务品格、实践智慧”的面向未来的城市主人。
课程育人,知行合一,立德树人课程建设。
学校围绕特色育人目标,进一步梳理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在高质量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将特色课程系统整合纳入国家课程中,有机融合国家课程和特色课程,架构起学校课程结构体系。
学校依据“双新”改革要求和“市政教育”特色创建实际,结合市政相关主题内容,搭建了与国家课程联动互补的跨学科特色课程体系,形成“四横四纵”的课程结构。
一小时交通圈
⼀⼩时交通圈眼下在我⽣活的位于长江⼊海⼝北岸的⼩城,⼀⼩时交通圈的说法甚嚣尘上,商品房的价格也因此同步攀升,⾼者每平⽶已近万元;但在我看来,这样的说法居⼼不良充且满陷阱后果堪虞。
所谓⼀⼩时交通圈的说法,强调的是我们这个县级市与长江⼊海⼝南岸的上海的距离,只有⼤约⼀⼩时的车程——这是说⼀旦⾼铁开通,那么,从本地到上海只需要⼀个⼩时。
故此,在不远的将来,本地必将成为上海的后花园,进⽽可能带来汹涌的购房潮。
因此,对于⼿头拥有⼀定的闲置资⾦并希望它们能够保值与增值的⼈们来说,现在购房乃是⼤好时机。
进⾏这样的炒作,对于房地产开发商们来说,真的很有必要:两三年前,本地由于房地产过度开发,已经出现了卖房难的问题。
我有⼀位⽼同学在⼀家上市企业的房产部⼯作,两年前他们进⾏的相关调查显⽰,本地已建与在建的商品房存量惊⼈,⾜以满⾜未来7到8年的市场需求。
⽽我也发现,即便是在我们这个⼩城的核⼼地区,主⼲道边的⼩⾼层与⾼层商品房,已经装修过的——装上了窗帘与空调外机的,以及晚上亮灯的不到2成,由此可以推断这些区域该有多少空置房。
另⼀⽅⾯,在我们这座⼩城⾥,很多家庭拥有两套以上的商品房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再说城乡结合部,那⾥的不少⼈家,因为拆迁⽽于⼀夜之间⼿头多出了两三套住房的占据了相当的⽐例。
⾄于说到远乡的农民,他们更是不缺住房:他们中⼗之⼋九的⼈家住的都是房地产开发商嘴⾥的“独栋别墅”,并且因为家庭中的年轻⼈多在外⼯作,这样⼀套“独栋别墅”,往往只有两三个、三四个⽼⼈与孩⼦留守。
在建与已建的商品房严重过剩,⽅⽅⾯⾯⼗分着急完全可以理解:房地产开发商会着急,因为这不只意味着他们赚钱绝⽆可能,⽽且可能⾎本⽆归——他们进⾏房地产开发的资⾦的⼤头乃是来⾃银⾏贷款,尽管房⼦可能卖不动但银⾏的贷款却是要还的,并且还在不断产⽣贷款利息,因此,过去有⼀段时间甚⾄曾经出现⾼价拍下的⼟地被弃置,或者开发商⽆法还贷⽽“跑路”的案例。
银⾏⽅⾯也会着急,因为这部分贷款相信在很多银⾏的贷款总额中,所占⽐例很⾼甚⾄极⾼,因此,⼀旦这些贷款真的打了⽔漂,那么,银⾏将会承受巨⼤的风险,甚⾄可能倒闭。
城市及城际轨道交通规划的方法与评价
城市及城际轨道交通规划的方法与评价
吕正昱
【期刊名称】《上海铁道科技》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从交通运输规划与城市规划和区域发展的关系入手,提出应在城市及城际交通规划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以此为依据来选取评价指标,建立合理的城市与城际轨道交通规划评价体系模型并求解.最后讨论了实际规划中应当重视的几个问题.【总页数】3页(P38-40)
【作者】吕正昱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沪西校区运输管理工程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39.5
【相关文献】
1.城市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与实践 [J], 宋国华;于雷
2.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J], 牟能冶;张锦;陈菊
3.杭嘉湖绍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规划研究 [J], 邵昀泓
4.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规划获批 [J], 刘涌
5.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探讨──北京城市交通规划20年实践反思 [J], 全永燊;金东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城智慧交通规划建设策略——以上海市奉贤新城为例
新城智慧交通规划建设策略——以上海市奉贤新城为例
叶新晨
【期刊名称】《交通与港航》
【年(卷),期】2024(11)2
【摘要】上海五个新城的发展定位是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以上海市奉贤新城为例,分析了奉贤新城交通的运行特征,明确了新城智慧交通的建设需求和建设方向,从政府管理、公众出行、产业发展三方面制定了新城智慧交通的规划建设策略。
【总页数】6页(P69-74)
【作者】叶新晨
【作者单位】上海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
【相关文献】
1.面向提升新城活力的步行系统规划策略研究——以上海市嘉定新城中心区为例
2.高铁枢纽带动的新城综合交通发展战略思考——以上海市松江新城为例
3.滨海地区远郊新城规划发展路径探索\r——以上海市南汇新城为例
4.新城区智慧交通系统的建设规划探索——以福州滨海新城为例
5.新城低碳交通影响要素及优化策略——以上海市松江新城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建成全球首个轨道交通沉降监测基准网
上海:建成全球首个轨道交通沉降监测基准网
佚名
【期刊名称】《浙江国土资源》
【年(卷),期】2011(000)012
【摘要】日前,市规划国土资源局与申通地铁集团联合召开上海轨道交通沉降监测基准网建设工作会议,并启用了上海市轨道交通沉降监测基准网设施。
这标志着全球首个轨道交通沉降监测基准网正式投入运行。
该基准网的建成全面提升了上海市城市安全的地质保障能级,也为上海市地面沉降“十二五”防治工作开启了新局面。
【总页数】1页(P29-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433
【相关文献】
1.创新引领上海电信将建成全球首个千兆宽带普及城市 [J], 张军
2.上海建成全球首个全自动散货码头 [J], 无
3.全球首个新型轨道交通装备综合研制试验基地建成 [J], 赵艺涵
4.全球首个新型轨道交通装备综合研制试验基地建成 [J], 李东林
5.上海轨道交通高架区段沉降变形监测分析研究 [J], 张金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收稿日期::2012-03-13;修订日期修订日期::2012-06-19基金项目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18、71103182)、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CXZZ12_0942)、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SZBF2011-6-B35)资助。
作者简介:黄翌(1985-),男,江苏南通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资源环境信息与空间决策研究。
E-mail :315797091@城际“1小时交通圈”地学定量研究——以上海主城区为例黄翌1,2,李陈3,4,欧向军5,汪云甲1,2,李效顺1(1.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江苏徐州221116;2.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116;3.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200241;4.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200062;5.江苏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摘要摘要:“1小时交通圈”是近年来区域交通建设和经济发展领域较热门的概念,在主要中心城市周边,很多城镇都提出了融入其1小时交通圈的战略规划。
通过对交通圈进行分类,界定了研究要素,以长三角地区公路和铁路为道路网络数据集,定量研究了上海市城际1小时交通圈道路的设计方法、建立方法和构面方法。
根据交通规划预测了2020年交通圈的扩散范围,并分析了上海市主城区对外1小时交通圈的性质及内部结构,根据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和特征将交通圈分成商务圈、大众圈、货运圈和高铁圈等类型,最终总结出交通圈发育结构。
研究结果表明:①2011年,上海市1小时交通圈可以覆盖到周边10个地市的部分区域,并随着交通设施的完善不断接近“圈层-环点”交通圈结构。
②通过分析1小时交通圈中的“岛”,能够了解到路网完善程度和存在的问题,辅助道路规划。
③对交通圈进行分层研究能够更好地通过交通圈对圈内的人流和物流进行分析。
④“圈层-环点”状的现代中心城市城际交通圈结构能够检验中心城市周边路网建设所处的阶段,以及为城市、区域等相关领域的经济圈、都市圈研究打下交通基础。
关键词:GIS 网络分析;1小时交通圈;城市圈;“圈层-环点”结构;上海主城区中图中图分类号分类号:P208;U113;K901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000-0690(2013)02-0157-10近年来,随着中国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的不断修建,大城市周围的高速交通网日渐完善,“交通圈”的建设逐渐兴起。
如北京市将利用高速铁路建成至全国绝大部分省会城市的1~8小时交通圈;长三角很多地级和县级城市都提出了融入上海1小时、2小时交通圈的交通发展战略;珠三角的主要城市也提出组建区域3小时通勤圈;河北省正在打造环北京的1小时交通圈;湖北省提出打造环武汉1小时交通圈,等等。
区域特大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一方面,特大城市空间上促进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要素的流通,另一方面,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流对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需要也日益增强。
交通圈的规划和建设已成为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的主要渠道之一,确定交通圈服务范围对区域道路规划和城市与区域发展战略规划有着深刻而又长远的战略意义,而1小时交通圈对城镇体系的完善和城市经济区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它大大缩小了城市内部、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时空距离,1小时交通圈的构建有利于企业的交流和人们通勤的便利,从而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和社会发展效益。
同时,1小时交通圈也是1小时都市圈、1小时经济圈、1小时生活圈等概念的交通基础,只有在具备1小时通勤的情况下,拉近与中心城市的时间距离,更好地接受其辐射,圈内的生产、生活、经济交往才能成为可能。
因此,交通圈已经成为中国各区域中心城市周边地区区域规划和城市建设的重要战略之一。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鉴定委员会关于交通圈有明确的定义,即交通圈是指各种中心地的交通吸引范围,以各条交通线路上的交通流分界点所包围的范围来表示,一般指以某地为中心在一定时地理科学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第33卷第2期2013年02月V ol.33No.2Feb.,2013DOI:10.13249/ki.sgs.2013.02.007地理科学33卷间内的可及范围[1]。
然而,这只是对交通圈这一概念的定性描述,虽然各地纷纷打造融入某个中心城市或者某区域交通圈,但中心城市1小时、2小时、或3小时交通圈究竟有多大?其范围大致是什么形状?具有什么样的性质?怎样进行交通规划和建设才能更好地融入其中?交通圈内外区域间经济有什么样的差异?至今一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各地并没有对其进行定量化描述。
研究可达性的学者曾从时间距离[2~12]和经济成本[2]的角度对区域的可达性进行综合评价,刘承良、陈斌等分别对武汉、南京都市圈进行过交通分析[2~4]。
但是针对1小时交通圈,目前国内学术界仍缺乏对这一可定量化的概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计算。
为此,本文以上海市主城区为例,利用GIS网络分析等工具,定量化地研究了其对外围区域的1小时交通辐射范围和包含的区域。
11小时交通圈定量化过程根据交通圈的定义,首先对其进行分类:按照运输对象,可以分为客运圈和货运圈;按照交通圈的介质,可以对其分为距离交通圈、时间交通圈和经济交通圈,如100km交通圈、1小时交通圈、50元交通圈等;按照交通圈的大小,以某几个量化的值分为多个量级,如以时间为例,可以分为1小时交通圈、2小时交通圈、3小时交通圈等;按照交通圈的内外方向,还可以分为聚集圈和辐射圈,如区域中心城市1小时交通圈可以分为城内1小时交通圈和城际1小时交通圈两个部分,其中城外1小时交通圈指以城市市区为中心,以公路(包括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国道、省道、县、乡道)、铁路(包括普通铁路、高速铁路、城际铁路)、航运等为网络,以1小时为边界的等时缓冲区组成的区域。
其次,交通圈的定量化研究。
在中国,各种道路建设之前,都要对其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根据道路的设计速度和实际行驶速度以及距离,就可以计算出构成等时交通圈的道路范围,再通过一定的方法将代表道路的线和代表车站的点与周边的面产生联系,就形成了交通圈。
1.1要素的选取与界定1)交通工具选取选择公路、铁路运输和汽渡,不考虑水运和航空。
因为与公路、铁路相比,水运速度慢,客流量低,在大部分区域城际客运量中占很低的比例[1]。
航空运输虽然速度快,但机场一般距离市区较远,从市区抵达机场需要的时间甚至可能达到1小时,并且航空客运登机手续繁琐,飞机航班数量较公路和铁路相比少得多,其出行概率和频率比公路和铁路低很多,乘客在机场等待的时间也很长。
另外,航空货运的运输密度也远低于公路和铁路,难以成为交通圈内的物流主体,所以在1小时交通圈研究中可以排除航空运输。
汽渡虽然速度很慢,其本质上属于公路运输的一部分,客流量较大。
2)主城区范围的界定以上海市外环高速公路作为上海市主城区的边界。
在主城区边界范围的研究上,地价均衡理论认为,城市建设用地价格从市中心自内向外递减,而农用地价格在各处差异不大,因此将建设用地价格递减至等于农用地价格的空间区域视为城市的边界[1]。
而行政区边界和城市道路界定的方法认为,城市边缘区内边界应以城市建成区基本行政区单位—街道为界,外边界以城市物质要素扩散范围为限[1]。
也有学者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数学模型界定的方法借助非线性回归、空间自相关、逻辑回归模型手段,通过寻找各行业的空间分布特征突变点确定城市边缘区的内外边界[2,3]。
此外,还有结合遥感影像和数学模型界定的方法[2,3]。
综合起来,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研究领域对于这一问题有不同的界定方法。
由于城市扩展迅速、人口密度大、车流量大等原因造成市内交通拥堵,一些特大型中心城市主城区内的通行时间往往已经超过1小时。
因此,以中心城市市中心为中心研究城际交通圈是不可行的。
考虑到本文以交通路网为研究对象,随着近年来国内高等级公路建设的加快,国内很多大中城市都修建了绕城高速公路,上海市的外环高速公路内包含了约630km2的城市地域,上海建成区的主要部分和上海市的主要城市功能都集中于此,因此本文以上海市外环高速公路作为上海市主城区的边界。
3)多种交通方式的换乘考虑到城市中各出城公共交通站点(长途汽车站、火车站等)之间距离可能较远,其次,换乘时间由换乘前后两种交通工具发车和运行的时间间隔决定,相对于1小时,这两大因素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结果的值。
因此,在1小时交通圈研究中不考虑交通方式的换乘。
但在城内1小时交通圈研究中以及今后如果进行2小时、3小时交通圈的158黄翌等:城际“1小时交通圈”地学定量研究2期研究,则应考虑不同交通运输方式间的换乘。
另外,在城内等时圈研究中往往会考虑单向行驶,但是由于城际公路一般都设计为双向车道,故不考虑道路的单向行驶。
4)公路交通工具速度设置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B01-2003)》[1],并参考类似文献[1],考虑到长三角地区道路建设水平较高,高速公路设计时速一般在120km/h,故将公路速度值设置为高速公路120km/h(其中跨越长江、东海、杭州湾的大桥和隧道100km/h),国道和省道一般按照一级和二级公路标准建造,设定为80km/h;县道、乡镇道路一般按照二级和三级公路标准建造,设定为60 km/h;汽渡设定为15km/h。
5)铁路运行时间的考虑由于全国铁路客运由铁道部统一调度,故获取运行时间较为简便,以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网站[1]的旅客列车时刻表为准,获取从上海出发,1小时内到达周边城镇的范围即可作为铁路1小时交通圈。
本文首先计算出公路的1小时交通圈,再与铁路的1小时交通圈作叠置分析,得出最终结果。
1.2设计方法公路网络等时圈扩散算法的原理为:从起点出发,沿着道路网络向四周扩散并且沿着道路的交点分叉并继续扩散(不互通的道路除外),在扩散过程中始终受到道路时间阻强的影响而不断接近目标值,直至到达设定的时间为止,其实际是GIS网络分析中的中心服务问题[2~4],已知起点和总成本,当从起点出发的路径成本之和达到总成本时的终点和路径的集合就是构建交通圈的路径。
文献[27~29]已经给出了解决中心服务问题的广度优先搜索算法,考虑到1小时交通圈研究中自身的特点,在该算法的基础上本文设计添加了如下过程:1)起点蔓延。
从一个或多个起点开始,沿着各条道路自内向外蔓延,直至蔓延到时间成本达到1小时为止。
2)道路交点分类讨论。
在蔓延过程中,分别按照高速公路、国道和省道、其他公路、汽渡等道路类型以不同的速度进行,如遇到道路交点,分以下两种情形讨论:①如遇到同类型道路或者除与高速公路以外的两条不同类型以上道路间的交点,则从交点处沿着除蔓延方向以外的各条道路方向以新的速度继续蔓延;②如遇到高速公路与其他道路的交点,则要考虑该交点处是否位与高速公路的出入口互通,若是,则按照情形①进行;否则,则忽略该交点对通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