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经济全球化与经济转轨的关系

合集下载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经济全球化既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市场竞争中,资本和生产要素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无疑会拉大区域之间的差距,如任其发展,不仅不利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也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如何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进行探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世界各国之间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加入WTO后,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不可忽缺的力量,世界经济对中国发展越来越重要,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的影响在不断加深.经济的全球化给我国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使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判断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和利益关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理清中国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战略选择.另一方面要面向国际市场,趋利避害,不断调整体制机制和经济发展的策略,形成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广阔市场空间和一定竞争力的商品、贸易、服务、金融和科技等体系,从经济全球化角度,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和资源,维护国家经济利益,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协调快速发展.区域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度的不断提高,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是国民经济整体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下面本文就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作以探讨.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经济全球化既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也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挑战.一是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利用外资.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在劳动力、自然资源和市场方面的比较优势逐渐被外国投资者所认识,外来投资逐年增加.到2007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达到亿美元,是2001年的2倍.2007年中国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835亿美元,是83年的倍,外商投资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我国已成为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外资的涌入有效缓解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瓶颈,助推了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二是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加入WTO以后,进一步加快我国经济融入全球化步伐,对外贸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2007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亿美元,亿美元和亿美元,分别是1978年的倍,倍和倍 .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三是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增加就业.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相对充裕,随着外资涌入和对外贸易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向城市转移.经济全球化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四是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2007年我国签订对外技术引进合同上上万份,合同金额亿美元.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理念逐渐带入国内,在以市场换技术的同时,不仅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一些先进的理念也为我所用.随着信息化步伐,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五是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开放国内市场,而且要适应国际贸易相关规则,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样才能融入世界经济大潮.维护国家的利益和经济安全.然而,经济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我们机遇的同时,也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是我国的市场上体系不够完善.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城乡两元经济格局没有根本性改变,区域经济蕃篱依然存在,部分行业垄断局面尚未改变,金融、证券、贸易、投资等政策法规和配套规章不健全,没有真正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市场体系,面对经济全球化往往处于劣势地位.二是区域经济差距较大.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基础较好,西部内陆省份经济基础薄弱.而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条件较好的沿海发达地区和一些回报率高的行业.这样,进一步拉大了区域之间的差距.三是外贸出品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多年来,我国国出口劳动密集产品比重较大,产品附加值和利润率较低,一旦遇到世界经济衰退,贸易摩擦,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因素冲击,企业破产倒闭风险加大.如我国三分之二的纺织品企业利润率平均只有%,就业人数约1500万人.四是民族工业受到冲击.我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民族工业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外资和跨国公司的涌入,主要凭借自身技术和资金优势,不断抢占国际国内市场,这样对民族工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特别是一些资源开发型外企的涌入,消耗我国宝贵资源,削弱了国内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二,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状况经济全球化资本技术超越国家界限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市场经济一统天下.贸易迅速增长,资本加速流动,技术迅速扩张,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特别是新技术,新发明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推广应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因此,必须正确认识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这样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一是市场体制基本建立,但市场体系不够完善.我国经济仍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目前初步形成了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框架,但市场经济还很不完善.不少企业经营管理者对市场经济的认知度还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遵守规则的意识不强,经营管理理念的相对滞后.在经济转轨过程中,为保护本地企业,地方政府往往采取封锁本地市场,阻碍外地产品进入或设置贸易壁垒,增加外地产品进入本地成本,地方保护主义依然存在.欺行霸市,恶意竞争时有发生.从整体上看市场经济秩序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没不够健全,配套规章需进一步完善.二是区域经济发展较快,但产业结构趋同的问题比较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过了一系列考验,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区域经济呈现争先进位的发展态势,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总量迅速扩大,中部地区争相崛起,西部地区奋力缩小差距.为促进本地经济增长,地方政府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地区之间工业结构相似程度呈现不断提高趋势,如汽车,机械,化工冶金等成为大多数地区的支柱产业.盲目投资和引进,重复建设,无法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致使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无法提升.产业结构趋同,导致同类产品生产企业过多,造成能源、原材料紧张,生产能力过剩,致使部分企业停产,甚至倒闭,降低全社会整体经济效益.三是对外贸易不断扩大,但科技含量不高.2001年,加入WTO以后,我国对外贸易每年都以20 % 的速度增长,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2004年进出口规模突破1 万亿美元,2007年出口总值达亿美元,机电产品占出口总值的 %,传统大宗产品占21%.在出口产品中高新技术产品仅占出口总值的28%.同期进口总值9562万美元,进口初级产品占进口总值的%,工业制成口占总值的%.进口产品的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外国人手中.四是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但城乡两元经济格局仍未能改变.目前,我国经济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一方面,以城市工业为代表的现代经济星罗棋布;另一方面,以手劳动为特征的传统农业遍布全国.城市现代经济部门在发展过程中难以吸纳大量过剩的农村劳动力,导致城乡差距拉大,造成内需不足.1998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比为2:1,而2007年为:1.城乡两元经济结构还造成城乡市场分割,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严重影响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使我国经济在空间布局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形成了障碍.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济经济协调发展必须把握的基本原则.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求区域之间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形成合理的动态区域分工协作体系,通过相互带动和辐射,逐步缩小之间差距.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重要保证.协调发展并不是硬性地把地区之间的差距完全拉平,也不是抑制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而是通过大力促进相对落后地区的加快发展,缩小区域之间差距.因此,必须把握以下原则.第一,必须立足国情,放眼世界.区域经济济协调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体制处于转轨时期,改革处于攻坚节点,经济处于发展关键阶段;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缺乏 ,工业基础落后,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较大差距;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必须从这一实际出发,站在经济全球化的高度,把握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积极吸取国外的发展经验教训,确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不断缩小区域之间差距.第二,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以发展促协调.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优势,在贸易活动中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挤压,获取利益最大化.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在融入世界经济的浪潮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但是不能因此闭关自守,必须以开放的心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缓解资金瓶颈,提升和改造民族工业.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积极开展对外贸易,企业不仅要走出国门,到国外创业投资,而且要在国内市场上与国际企业竞争.要统筹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通过大力发展经济,缩小区域差距,特别是加快落后地区的发展步伐,以发展促协调.第三,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发挥比较优势.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依托自身比较优势,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协作体系,加快发展步伐.市场是企业的生命,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载体.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区域人才,资金技术和资源优势,,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要瞄准国际市场,加大产品出口的份额,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要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相应调整进出口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要认真研究分析国外市场动态,准确把握市场变化趋势,未雨绸缪,不断调整我国对外贸易策略,完善进出口商品经营管理地,建立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宏观调控体系.第四,必须坚持以科技为引擎,以企业为载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代全球经济的竞争就是国家创新能力的竞争,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要高度重视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先导作用,及时跟踪世界科技发展动态,不断提高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积极开展自主创新,掌握尖端产品的核心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技术潮流.要充分发挥企业的载体作用,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步伐,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既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我国经济长远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从全局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区域经济济发展的重要性的必要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理清发展思路,强化政策措施,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道路.一建立和完善市场体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经济组织构成了国民经济整体,各种生产要素基本上由市场配置.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的市场体制还不够完善,政府不恰当的干预经济活动的问题,在局部地区、某些领域仍很突出,地方保护主义在一些地方还很严重,部分行业垄断的格局仍未打破,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恶性竞争时有发生.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市场体制,按照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作用.一是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要深化改革,消除阻碍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特别是地方政府要优化服务,进一步减化审批事项和程序,调整对经济调控的思路和手段,避免对经济活动不必要的干预,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二是坚决打破区域界限和行业垄断,为市场配置资源和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公平有序竞争创造基础性条件.三是强化市场监管.加强生产消费流通环节的市场管理,严格市场准入制度,保护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杜绝不正当竞争,建立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市场经体制.二构建合理的区域经济格局.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资源禀赋和经济基础不尽相同,构建合理的区域经济格局,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一要坚持分类指导.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较好,而中部地区崛起的任务依然繁重,西部地区尚未走出欠发展阶段.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差距较大,县域之间经济实力千差万别.因此,必须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根据自身实际,准确定位,找准发展经济的突破口.二要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既要立足于现有企业做大做强,也要充分利用区域自身优势,鼓励和引导各类资本用于简单再生产或扩大再生产.区域内的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既要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形成动态的合理区域公工协作体系,也要着力打造特色经济,各自拥有专业化生产程度较高的企业,并相互协作,形成规模效益.产业布局既要符合国家政策,也要有利于提升发展水平,产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这样才能逐渐壮大.产品结构既要满足人们的需求,也要在质量价格上具有竞争力,而且要不断创新,这样才会有生命力.要着力打造品牌效应,造就一批国内外市场叫得响的知名品牌.要按照国际规则和通行惯例,制定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不仅要让国外市场认可和接受,而且能起引领作用.三要有分工协作体系.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但要有合理的分工协作体系,不能一轰而上,造成产业结构趋同.四要积极培植产业集群.各种大小不一的企业通过分工协作形成产业集群,不仅具有规模效应,而且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的垄断能力.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重要的板块和亮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不仅能够带动生产和生活服务的相关产业的集中,而还会带动基础设施和市政建设,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水平提高,.三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要有宽广的视野,长远的目光,充分了解国外市场需求,掌握各种信息,一要遵守国际贸易规则,特别是WTO的相关规定,合理规避市场国的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摩擦,巩固市场份额,维护出口企业利益.二要以国家利益为上,防止在进出口贸易过程中企业之间相互抬价或压价,损害民族利益,扰乱国内市场.要深刻反思2009年我国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谈判的教训,有效发挥企业协会或行业协会的作用,在对外贸易中协调国内企业的原则立场,维护国家利益.三要审时度势,根据国际市场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控制进出口品种和数量,当国内紧缺的资源性产品价格低迷时,可以增加进口,充实国家战略储备.注意关键零部件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提升我国技术装备水平.要重视关联效应强、收入弹性大的消费品进口,促进国内相关产业发展.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特别是对国际市场紧缺的资源性产品,要控制出口价格和数量,避免争相出口,以免影响既得利益和长远发展.四妥善管理外贸,2007年我国外汇储备达到亿美元,外汇的增加,在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便利同时,也加大了缩水的风险,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元的汇率动荡,对大量持有美元资产的我国来说,不可避免地造成巨大损失.要认真研究外汇投资办法,增加外贸储存币种,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 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在优化城市经济结构,提升发展水平的同时,必须着力推进农业由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向专业化集约化市场化现代农业转变,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改造农业,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社会化生产组织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农业的工业化是化解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二三产业的需求中.建立城乡统一的大市场,使商品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鼓劲引导城乡之间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协作.充分发挥城市的带动和辐射效用,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使之成为城乡之间的连接点,实现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 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之间的差距是客观存在,这就要求政府适时用有形的手对经济运行进行必要的干预.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一要优化服务.制定出台促进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招商引资,组织经贸洽谈会,产品交易会等,搭建企业合作的平台,提供信息服务.制定发达地区对口帮扶落后地区的政策措施,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减少对企业不必要的干扰,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审批事项,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要调节收入分配.按照初次分配讲究效益,再次分配兼顾公平的原则,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建立公共财政财政体系,对经济落后和欠发达地区实行财政转移支付,对城乡低收入家庭给予补贴,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公共利益的稳定实现.三要增加对落后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投资.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相应的资金投入,投资增长不仅能够直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且能够带动劳动力、人才、技术等各种要素的流入,加快区域经济规模效益,.市场经济条件下,外来资本和民间投资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这样,长时以往,必然会导致区域间的差距拉大.调节区域投资分布是政府影响区域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政府要积极引导企业到后发地区投资兴业,加快资源的开发利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也可以通过直接投资改善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对新兴产业和自主创新品牌给予信贷扶持或直接补贴,增强落后地区的发展后劲,加快发展步伐. 二进一步加快科技进步.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微观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投入在达到一个临界点以后,将使生产收益呈现下降趋势,出现报酬递减,并持续地起作用,从而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不利于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但采用引进技术的创新方式,会使落后地区的生产技术落后条件和产业结构在起步时就达到相对较优化的状态,使这一地区在与发达地区的竞争中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不至于因起点高低不同,使落后地区丧失追赶发达地区机会.因此,只要资源禀赋较好.地域分工合理,科技创新是区域经济增长不懈的源泉.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鼓励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加大对主导产业和重大技术装备工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建立和完善政策制度,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引进和应用.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三.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协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打破市场分割,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实现产品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市场化的区域经济协作应是企业处于主体地位,以利润最大化为动机,搜寻信息,自主决策,开展的区域合作,实现生产要素的区际流动,而各级政府应发挥引导和协调作用,为企业合作提供必要的服务和良好的投资环境.近几年来,各地政府为使经济合作常态化,先后自发地成立了一些经济合作组织, 并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企业是推动经济合作的主力军.中小企业为适应竞争,努力调整和优化配置各种要素,向产品和技术的专门化和专业化向发展.而在市场竞争中已经做大做强的企业,也会集中在某一领域或几个产品种类上,向系列化,集团化发展,尽可能扩大市场占有率.对于一个竞争力较强的企业来说,只有它的原材料供给和产品的销售市场扩大了,才会有更大生产能力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这样的企业就有可能走出去开展合作.一要建设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规范,对企业合作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规定,对地方政府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同时,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程序,依法打击违法经营活动,规范市场秩序.二要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包括中央政府指导,地方政府协商和市场中介组织协调服务.三个层面.中央政府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战略性方向性的指导意见,并协助解决与国家规划,有关政策的衔接事宜.地方政府组织企业对相关投资项目进行考察论证,搭建合作平台,对共同利益的基础设施和维护市场秩序做出规划和决定.中介服务组织主要是商会行业协会和企业联合会.借助相关信息平台沟通行业信息,筹划行业内或跨行业跨地区的合作事项.协调行业发展规划,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馈相关信息,提出决。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及答案1-6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及答案1-6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一)(适用于商学院××级××专业××学生)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分,共30分)1.国际分工按照各国不同生产领域之间媒介不同可分为()。

A.以商品为交换为媒介的国际分工B.以资本为媒介的国际分工C.垂直型国际分工D.混合型国际分工2.经济全球化的成因主要包括()。

A.科技革命的大发展B.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C.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D.跨国公司的大发展3.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和影响主要有()。

A.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B.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C.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D.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4.战后科技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全世界的生产力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更是十分巨大的,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主要表现有()A.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B.扩大了资本积累C.增加了就业D.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5.人口老龄化给各有关国家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A.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老化B.劳动力短缺C.经济发展加快D.社会保障负担加重6.下列属于发达国家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是()。

A.通过技术和经济援助,转移污染工业,把危险性大和对环境具有潜在威胁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B.在国家环保政策的调控下,增加环保资本和技术的投入,实行清洁化生产。

C.通过发展高科技和技术创新,提高增长的质量,减少单位产值中资源的消耗及污染的排放量。

D.维持的是其原有的高消费生活方式7.战后,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国际贸易的内容具有突出的新特点()。

A.国际贸易的内容在比例、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B.多边贸易的内容和范围大大扩展。

C.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四位一体迅速发展,互相促进。

D.军火贸易不断增长。

8. 经过近30年的探索,中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具体表现在()。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精选】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精选】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经济全球化既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市场竞争中,资本和生产要素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无疑会拉大区域之间的差距,如任其发展,不仅不利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也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如何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本文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进行探讨。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世界各国之间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加入WTO后,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不可忽缺的力量,世界经济对中国发展越来越重要,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的影响在不断加深。

经济的全球化给我国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使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判断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和利益关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理清中国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战略选择。

另一方面要面向国际市场,趋利避害,不断调整体制机制和经济发展的策略,形成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广阔市场空间和一定竞争力的商品、贸易、服务、金融和科技等体系,从经济全球化角度,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和资源,维护国家经济利益,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协调快速发展.区域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度的不断提高,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是国民经济整体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下面本文就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作以探讨.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经济全球化既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也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挑战.一是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利用外资。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在劳动力、自然资源和市场方面的比较优势逐渐被外国投资者所认识,外来投资逐年增加。

到2007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达到7907.4亿美元,是2001年的2倍。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人们所谈论的经济全球化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人们所谈论的经济全球化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人们所谈论的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指世界经济出现的这样一种趋势,即在全球范围内贸易和资本流动的迅速扩大,货物和劳务生产的日益国际化。

其重要的标志是,世界贸易额的迅速增长,国民经济增长对贸易的依存度增大,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全球世界贸易体系脱颖而出并且不断扩大;国际资本的数额扩大并且以直接投资和追求短期回报的多种国际游资形式加快了在国际间的流动,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发挥着日益显著的影响;企业、特别的跨国公司的货物和劳务生产日益国际化,生产领域的纵向和横向国际分工日益广泛。

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

今天的经济全球化与过去相比,其内容更加广泛和深刻。

过去的经济国际化主要体现在贸易领域,国际分工也主要局限在于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而在今天的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不仅国际贸易的发展远远超过以往,而且经济国际化已经非常普遍地深入到金融和生产领域,甚至跨国公司企业内部的分工也已经国际化,世界的国家(或经济体)之间以及企业之间的相互经济依赖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密切。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具有深刻的背景,是世界生产力发展和国际格局巨变的综合结果。

一方面,在世界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和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的巨大发展降低了国际交通运输的成本,提供了国际交通运输的快捷手段,从而为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另一方面,冷战的结束拆除了两大意识形态营垒的藩篱,为世界各国之间更加广泛的经济交往开辟了道路。

这两个巨大变化使世界经济的进一步一体化成为可能。

经济全球化在实践上的发展,使它在理论上也获得一致承认。

各种主要理论尽管在对经济全球化的性质和作用的评价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分歧,但对于这一新现实的存在并不予否认。

马克思主义深刻地说明了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和性质。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经济全球化具有生产力发展的强大物质基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就有打破国家和地域限制,在全球扩张,以便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要求,经济全球化正是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张的表现。

全球投资自由化与中国经济发展的互动效应

全球投资自由化与中国经济发展的互动效应
开 放 新 格 局 。仍 是 中 国的 现 实 选择 。
关键词 :投 资 自由化 ;中国经济发展 ;互动效应
中 图 分 类 号 :1 3 . 9 7 05 1 8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7 X 20 )5O 9 -8 0 016 ( 0 8 0 -0 O0
2 世纪 9 0 0年代以来 ,贸易 自由化 、投资 自由化 、金融 自由化和全球生产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发 展 的基本特 征 。随着 经济全 球化趋 势 的加强 ,各 国经济 联 系和交 往越来 越密 切 ,跨 国公 司主 导 的国际 投资活动推动了市场关系的全球传播和生产全球化 ,而生产全球化的发展又促进了国际资本在世界范 围 内更 大规 模 的流 动 。在这种 不 断深化 和相互 促进 的过程 中 ,经 济全球化 特别 是投 资 自由化从 根本 上 改变 了 国际 资本流 动 的格 局 和特征 。 中国作为 世界上 最 大 的发展 中 国家 ,其持 续快 速 的经济增 长和 广 阔的市场前景吸引了无数跨国公司入驻 ,在成为全球 自由投资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同时 ,它也改变着 跨 国资本 的全球配 置格 局 。
维普资讯
第5期 ( 总第 24 9 期)
2 0 年 5月 08
财 经 问 题 研 究
Re e r h o i a ca n o o c I s e s a c n F n n ila d Ec n mi s u s
Nm e5 ( ee lea N.9) u br G nr rl o24 a S i
收 稿 日期 :20 -22 0 80 -7
基金项 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 3 G0 7 0 B J0 ) 作者简介 :郭连成 (9 3一) 15 ,男 ,吉林 桦甸人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东北 财经大学 区域经 济一 体化与上海合作组织 研究中心主 任 、研究生院院长 ,主要从 事转轨经济 、经济全球化前沿 问题等方面 的研究。

大学商学院课程《世界经济概论》试题及答案(三)

大学商学院课程《世界经济概论》试题及答案(三)

商学院课程《世界经济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5分,共30分)1.世界市场的结构主要是指各种市场的内部构成,主要包括()。

A.国际商品市场 B.国际人才市场C.国际资本市场 D.外汇市场2.下列各种现象属于经济全球化以整个世界的负面作用的是()。

A.非法收入的国际转移 B.毒品越境走私的泛滥C.传染病的国际蔓延 D.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3.跨国公司在结构方面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A.营业规模B.经营环境C.地理分布 D.股权结构4.战后科技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全世界的生产力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更是十分巨大的,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主要表现有()。

A.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扩大了资本积累C.增加了就业 D.改善了扩大再生产必需的物质条件5.国际直接投资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

A.独资经营B.国有经营C、合资经营 D.合作经营6.下列属于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的是()。

A.保持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B.满足人的全部生存需求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D.维持、扩大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基础7.下列列属于全球性经济协调组织的有()。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B.欧洲联盟(EU)C.世界银行(IBRD)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8.作为生产资本国际化实现形式的国际直接投资,与作为货币资本国际化实现形式的国际间接投资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

A. 投资者拥有企业控制权B. 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C. 主要通过跨国公司进行D. 投资周期长、风险大9.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有()。

A.全面性和世界性B.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同步发展,并形成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C.革新了机器体系、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D.科技发展和在生产中的应用得到了政府的有力支持10.各国和地区的对外贸易政策通常包括()。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及其答案及复习重点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及其答案及复习重点

《世界经济概论》网上试题题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5分,共30分)1.世界市场主要包括的领域有()。

A.国际商品流通领域 B.国际资本流通领域C.国际人才流通领域 D.国际货币流通领域2.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A.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B.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C.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D.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3.下列列属于全球性经济协调组织的有()。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B.欧洲联盟(EU)C.世界银行(IBRD)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4.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新趋势()。

A.高技术化 B.服务化 C.信息化D.融合化5.人口过快增长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包括()。

A.而且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B.经济发展负担沉重C.加剧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 D.两极分化问题日益突出6.下列属于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的是()。

A.保持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B.满足人的全部生存需求C.控制人口的数量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D.维持、扩大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基础7.一般说来,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

A.保护本国的市场 C.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升级B.扩大本国的出口市场 D.积累资本或资金8.GATT规定了许多关于贸易的国际规则,但其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A.无歧视性待遇原则B.关税减让原则C.取消数量限制原则D.透明度原则9.跨国公司作为一个微观经济主体,它之所以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必然有许多微观层面的动因。

具体来看,一个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大体上有()。

A.充分利用本企业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垄断优势B.推动自己的成熟产品在海外市场的销售C.为了充分利用东道国在特定产业部门的比较优势D.通过跨国内部化交易,实现降低成本、减少风险的目的10.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经济的正面影响()。

政治经济学第10章: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

政治经济学第10章: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

资本主义 社会生产
国际化方向
生产的国际化促进了
资本的国际化
自由竞争
商业资本
资本的国际化
资本主义阶段
的国际化
垄断资本 主义阶段
二战以后 的阶段
资本输出
资本的国际化
垄断同盟
产业资本
资本的国际化
国际化
3. 国际贸易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贸易指国际间的商品交换,由世 界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
(一)生产国际化与资本国际化
什么是生产国际化与资本国际化?
• 生产国际化与资本国际化,就是生产 和资本的运动不断越出国界,在世界 范围内持续扩张和增殖的过程。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是生产国际化与资本国际化的基础
1. 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 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生产社会 化超越国界的体现。
第十章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
讲解提纲: •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的动因与表现 •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及表现
一. 经济全球化的产生 二. 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和实质 三.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四.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及表现
第三,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反映的是以商品交换和资本流动 为主的经济交往方式,而经济全球化反映的则是各种 生产要素都得到流动的经济交往方式。
第四,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主要以国家为国际经济联系的主 体,而经济全球化则是在以国家为国际经济联系的主 体之外,跨国公司成为更重要的主体。
二、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和实质 (一)经济全球化的内容
(2)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
国际贸易发展速度空前 主

经济全球化与观念更新

经济全球化与观念更新

经济全球化与观念更新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指经济要素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从而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国内市场同国际市场的融合,最终朝着无国界经济转变的一种过程和现实。

在这个过程中必然引起经济和社会的变化,但首先需要转变的是观念。

在我国,这一点尤为重要。

本文试就当前需要解决的若干认识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不是“开放”的问题而是“融入”的问题“开放”一词,意指一国打开“城门”,自己走出去,也允许别人走进来,是和闭关自守相对应的,而“融入”一词则是指在世界经济格局中主动出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现经济的一体化,我国过去面临的是“开放”的问题,建国初期,在经济上贴近苏联,而以苏联为首的经互会,脱离了世界经济主体,实际上是集体的闭关自守;以后既不同苏联来往又不同西方国家交流,搞了经济上的“独立王国”,脱离了国际化进程。

结果丧失了多次发展机遇。

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外贸易、吸收外资的规模被世界所关注。

但目前,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市场化的改革及全球、区域性、世界性的经济组织有效地组织了各国的经济活动,信息技术使“地球村”成为一个整体,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愿意还是不愿意,所有国家都会被“卷”进去。

自觉地“融入”其中,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

近年各国,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证明,“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程度,直接关系到一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

二、经济全球化不是单纯地追求贸易总量,而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国际贸易的规模是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标志之一。

当前世界货物、劳务、资本、科技、信息、劳动力等在全球范围的流动加速,其规模迅猛扩大。

1990年至1995年间,世界贸易出口平均增长率为6%,同期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1%;占世界出口1%以上的货物从1980年至1981年的11种增加到1993年至1994年的21种。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改革的下一步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改革的下一步
经 济 全 球 化 将 促 进 经 济 转 轨 国 家 产 业 结 构 和 资 源 配 置 方 式 的 结 构 性 重 大 变 化 。 应经 济全球 化 的新形 势 。 国应 当 适 我 积 极 推 进 结 构 性 改 革
推 进 结 构 性 改 革 是 实 现 制 度 创 新 的
关键 所在 。 济转 轨是 一个 长期 的过程 , 经
时 期 , 极 参 与 经 济 全 球 化 , 要 的 任 务 积 重 是 加 快 市 场 化 改 革 ,实 现 改 革 的 实 质 性 突 破 , 继续 分享 经济 全球化 的好 处 。 并
经 济 全 球化 将 推 动经 济 转 轨进 程 。 以 加 入 1 / \
阶 段
为标 志 。 国 的改 革进入 新 我
它 不 仅 仅 是 一 种 运 行 机 制 代 替 另 一 种 运 行 机 制 ,它 实 质 是 体 制 创 新 与 新 体 制 结 构 逐 渐 积 累 的 过 程 ,并 且 这 个 过 程 又 是 经 济 结 构 、社 会 结 构 和 政 治 结 构 转 轨 有
机 联 系在一起 的整 体 。实施并 推进 结构
维 l£P R0 I C N MC O KN 0 E D髓 1
与 中国经 济改革 的下 _步
。 迟福林
国 民 经 济 中 的 重 要 产 业 。 我 国 加 入 WT 目的 是 通 过 开 放 市 场 来 解 决 经 济 O, 转轨 中的 深层次 矛盾 和问题 。开放 倒逼 改 革 是 未 来 几年 我 国经 济 转 轨 的 新 特 点 , 全 面 开 放 推 进 市 场 化 改 革 , 大 破 以 大 除 生 产 力 发 展 的 制 度 障 碍 ,以 形 成 经 济 持 续 增 长 的 动 力 ,从 而 在 改 革 开 放 中 提 高 国家 的 竞 争 力 。 加 入 WT 给 我 国 经 济 改 革 留 下 的 O。 时 间和空 间都十 分有限 。 入新 世纪 , 进 改 革 更 具 紧 迫 性 。 加 入 WT 参 与 经 济 全 O, 球 化 ,我 国 经 济 转 轨 的 紧 迫 性 从 来 没 有 业 创 新 发 展 提 供 一 个 良 好 的 制 度 及 规 制 环境 。 国经过2 多 年的市 场化改 革 , 我 0 经 济 体 制 转 轨 正 面 临 着 许 多新 的 矛 盾 和 挑 战 : 一 , 们 采取 的渐进 式改 革的 方法 其 我 在 实 践 中 取 得 历 史性 成 就 , 同 时 改 革 中

高考政治热点专题三经济全球化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高考政治热点专题三经济全球化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热点专题三经济全球化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学习提示]第一,在认识上,要明确:经济全球化有利有弊,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兴利除弊,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

第二,在方法论上,要做到:把国有企业改革、“三农”问题、经济结构调整、西部开发、诚信等问题,与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区域化、WTO规则等问题结合起来思考。

也就是说,我们要把这些问题放在经济全球化这个大背景下来进行思考。

因为近几年高考试题考查重大热点问题主要从具体的微观的角度,进行隐性考查。

[知识网络][问题探究]一、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就是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其内容主要包括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投资全球化、区域性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

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是什么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获得了长足发展。

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两极冷战格局的结束,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经济全球化之所以在近些年步伐加快,主要有以下原因: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使生产质量提高、速度加快,交流与合作更广,贸易、投资、金融、销售、消费越来越超越国家界限。

世界经济的信息化有力促进了全球化的深度发展。

信息高速公路大大缩短了世界市场各个部分之间的距离,全球电脑网络可以在片刻之间完成上万亿美元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业务,从而为全球化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

2.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国际局势相对缓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可能的,各国越来越关注经济贸易、经济安全、经济竞争,把发展经济作为国家战略的重点,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3.国际经济组织日益发展和完善,在协调各国经济、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发展,稳定国际金融秩序和国际金融市场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在融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我国在融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民主全球化、 人权全球化 和法律全球化
由于历史 文化 的差异, 国有符 合我 国国情 的民主 与人 我 权, 我国不可 能完 全照搬推 行西方的 民主 与人权 , 对此我们 应坚决反对民主与人权的全球化 。 对于法律的全球化我们更应全 面摒弃。 我们不能赞 同把
某一 国的国 内法变成 所有 国家 的涉外法律 的做法 。如果那
为最大的发 展中国家, 中国在 向经 济全球化迈 进之时 , 注 应 意 如下 问题 :

有悖于我国的社 会主义性质 。 以公 有制为基础是我们任何 时
候都不能放弃的 , 我们应始终坚持 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 。

正 确认 识 经 济全 球 化 的 内涵
( 我们所 要参与并要融^其 中的经济全球化 , 一) 不包括
19 97年东南 亚金融危机就是证 明。 目前人 民 币汇率还不具 备资本项下可兑换的条件 , 因此 汇率 自由化 只有在人 民币 实 现完全可兑换 以后 , 方可 实现 。把经 济全球化等 同于弘有化
“ 霸权主义一 体化” 的战略目标 。 由此可见发展 中国家在这方 面处于劣势 , 因此在 融人 经济全 球化的太循 环中 , 只有 保持 本国的民族经济发 展的基本 主权 , 才能维护 自身 的利益 。作
经 济
・管 理
我国在融入经济全球化 过程中应 注意 的问题
李春 燕 , 大英 张
( 宁工 学 院 经 薪 管 理 系 , 宁 锦州 辽 辽 1 1 0 201
内窖摘 要: 经济垒球化是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 我国也不 可避免地要融^经 济垒球化 浪潮 之中 但我 国与其他国蒙不 同, 既要考虑 到我 国的综台 国力 的承受力 , 卫要澄清认识上的错误观念 ・ 既不能盲 目乐观 , 急于求成 . 卫不能过分悲观 , 错失 良 。 机 关键词: 经薪全球化 竞争垒球化 F 市场全球化 中围分类号 : l4 4 F 1.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0 83 9 (0  ̄ 0 —0 9 2 10 3 1 25 )20 1— 0

《世界经济史》第17章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新格局

《世界经济史》第17章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新格局
• 其一,财政恶化得到控制。 • 其二,经济下滑趋势得到迅速遏止,国
民经济实现较快增长。 • 其三,产业结构得到改善。 • 其四,对外收支状况明显好转。 • 其五,高科技产业迅速成长。
自1991年以来,印度改革的红利依然在 持续,经济增长率基本上保持在5%以上。
2.2 印度经济的改革与快速增长
• 黑人的经济地位和收入的到了 明显的提升。
• 在实现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南非经 济受到很多制约,主要包括:
• 产业结构不平衡,农业和矿业增长缓 慢,轻纺工业落后;
• 第四,提出国家创新战略,注重发展国民 教育、发展基础应用科学、解决民生问题 及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经济发展后劲。
• 第五,深化行政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俄罗斯总统普京
2.3 俄罗斯经济的转轨和增长
通过上述措施,俄罗斯经济逐步恢复发展:
第一,GDP保持较快增长; 第二,国际收支状况明显好转; 第三,生产状况有所改善。
1.3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 其四,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经贸关系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政治化倾向。西方国家在向 发展中国家输出资本、技术的同时,往往兜售其价值观和体制,甚至用带有苛刻政治 条件的经济援助胁迫发展中国家就范。
• 其五,经济全球化在带来国际货物、资本和人员频繁和大规模流动的同时,为金融投 机、毒品走私、非法移民、跨国恐怖活动等提供了可乘之机。
中国家的生产资料、人力资源,而且以昂贵的价格出售技术和知识产品。与 此同时,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实力,不断争夺市场,实施双重标准,并以 经济手段威胁和干涉别国的内政。在此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甚至 国家主权都会遭受巨大的挑战。 • 其三,经济全球化的利益分配是极不均衡的。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一个全球 范围内的市场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竞争创造效率,同时使财富越来越向 少数国家或利益集团集中,导致贫富差距扩大。

经济全球化与转轨国家经济安全相关性

经济全球化与转轨国家经济安全相关性
维普资讯
O0
理 论 创 新
经济全球化 与转轨国家经济安全相关性
■ 郭 连 成 李卿 燕
转轨 国家加入全球化过程 中的经 济 提 高 , 经济全球 化特 别是金融全球化与转
安 全 问题
( ) 济 全 球 化 与 转 轨 国 家金 融 一 经
成巨大的风 险 , 已为俄罗斯和 中东欧 这

的大循环 , 使得世界金融市场规模不 断扩
大, 金融 业务 量猛增 , 界金 融市场 的竞 世
不仅如此 ,由于 当今世 界各国经济 联 系越来越 紧密 ,经济相 互依存 度不断
争也因此而进一步加剧 。与此 同时 , 对世
些转轨 国家的教训 所证 实。第五 , 金
国家的有识之士都深刻认识 到经 济全球
化需要金融安全。
进程加快 , 而转轨 国家则 由于忙 于制 度变 迁 而对 此准备不足。第二 , 金融全球化推
动 了金融 资本 的国际化 进程和 国际 资本
多转轨国 家经济过 分依赖 于外 国短 期 投机 资本 , 种依赖 性导致这些国家的 这 金 融体 系过于脆弱。 尤其是 当国际游资 进人转轨 国家扰乱金融市场时 , 就会形
以及经 济全 球化特 别是金 融全球化 与转 轨国家金融安全 的相 关性 。
从外部 因素看 , 经济全球化尤其是金
融全球 化是 转轨 国家金融 安全 问题产生
的重要外在 条件 。第一 , 在经济全球化浪
企业面临与外国金融企业的激烈竞争。 事实上 , 发达 国家在金融业 的竞争优势 是十分 明显的 , 转轨 国家始 终处于不利
安 全 的 相 关性
界金融市场 的有效调控在弱化 。 在这种
情况下 , 处于特殊阶段的转轨国家金融 体 系容易受到 中击。第三 , 金融全球化 迫使那些 实行金融 市场保护 的转轨 国

世界经济概论--模拟题

世界经济概论--模拟题
答案:D
解析:发达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1)通过技术和经济援助,转移污染工业,把危险性大和对环境具有潜在威胁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2)在国家环保政策的调控下,增加环保资本和技术的投入,实行清洁化生产;(3)通过发展高科技和技术创新,提高增长的质量,减少单位产值中资源的消耗及污染的排放量。
3.特别提款权是( )在第二次美元危机时创造的储备资产。
答案:B
解析:在推行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上,日本最为典型。
6.与小型经济开放体相适应的汇率制度为( )。
A.汇率目标区
B.浮动汇率制度
C.货币局制度
D.无法定货币安排
答案:C
解析:与小型经济开放体相适应的汇率制度为货币局制度。
7.自然和社会条件都比较优越,其资金、人力、自然资源和市场方面都适于建立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中国家是( )。
25.到上世纪80年代,虽然跨国公司发展速度有所减缓,但仍保持着稳步增长趋势。这一阶段跨国公司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
A.跨国公司数目迅速增加,产销量不断扩大
B.跨国公司规模不断扩展
C.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来源国和东道国的地理分布及其投资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D.企业跨国并购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手段
11.以下组织形式中,不属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是( )。
A.自由贸易区
B.经济联盟
C.共同市场
D.关贸总协定
答案:D
解析: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形式或层次进行分类: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与货币同盟。从机构性质来看,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协定,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不具有法人地位,或者说不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
B.整个经济可能受到投资国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影响,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以及技术自主开发可能受阻

【知识提纲】统编版高中政治 选择性必修一 第3单元《经济全球化》

【知识提纲】统编版高中政治 选择性必修一 第3单元《经济全球化》

【知识提纲】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一第3单元《经济全球化》选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提纲整理第三单元经济全球化第六课走进经济全球化(核心知识点)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指商品、服务及技术、资金、劳务等要素,通过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动和广泛配置,世界经济出现了高度融合的局面。

2.经济全球化最主要、最鲜明的特征:各国经济高度对外开放、深度相互依赖、全面相互融合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①.生产全球化(原因: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各国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上的一个环节;意义:可以充分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②.贸易全球化——国际贸易(原因: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国际分工的深化)③.金融全球化(优势:不受时空限制)4.主要影响因素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扩张国外市场;科技的发展降低运输和信息网络成本,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②.根本动因是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

③.市场经济体质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

5.载体:跨国公司6.跨国公司①含义:是指以母公司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大型企业。

②原因:为了实现最大利益,利用世界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经营。

③积极影响:推动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深化,促进了全球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全球科技的合作与进步。

④消极影响:实行跨国行业垄断、破换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向发展中国转移落后产能和环境污染等。

7.经济全球化①机遇A.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B.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C.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优化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和合理利用D.促进国际分工水平提高和国际贸易的发展E.推动科技进步、产业转移和结构升级,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

形势与政策考试重点(含解答)

形势与政策考试重点(含解答)

1、请简述为何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城镇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过程。

快速城镇化,使我国有效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

快速城镇化,带来了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快速城镇化,正在彻底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摆脱贫困。

现在,我国提出新型城镇化,不是否定城镇化道路,而应该是为了提高城镇化质量。

衡量城镇化水平,基本指标是城镇人口在全社会人口中的比重。

如果只让农民进城而不让农民转变为市民,这样的城镇化是一种不彻底的城镇化。

由于建设的需要,一些农民已经失去土地,但是仍然未能成为市民,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问题突出。

人口城镇化滞后所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影响极其深远。

转移农村劳动力不能市民化,无论对农村,还是对城市,都会带来后遗症。

农民工只能进城就业,无法举家在城镇生活,出现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对农业和农村比较陌生,但是真正融入城镇还比较困难。

农民工不能市民化,就会抑制消费,给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带来困难。

农民工不能市民化,就可能将农业作副业,制约农业规模经营,妨碍现代农业发展。

农民工不能市民化,也会使民工荒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逢年过节农民工回乡所带来的城市服务业缺工问题已经影响到城市居民家庭生活。

我国很多城镇建设比较粗放,占用土地过多,集约化程度不高。

很多城镇建设,比较注重征地造城,卖地搞房地产开发,土地财政富裕了城镇政府,而对于居民必需的菜市场等公共设施建设既没有投入,也不给合法的建设用地。

一些城镇注重引进工业项目,搞工业园,而对于公共绿地建设严重不足,城镇生态系统缺陷大、环境差。

目前,我国形成的城镇化体系极不合理。

越来越多的大型城市和一线城市人口过于集中,甚至过分拥挤、交通堵塞、污染严重,房价过高,居民生活负担重、质量差,“城市病”越来越突出。

一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经济发展乏力,缺乏有竞争力的产业,对转移人口的吸引能力不强。

很多农村城镇化地区已经聚集了大量人口,但是城镇功能十分不健全。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转轨国家外贸改革的路径选择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转轨国家外贸改革的路径选择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转轨国家外贸改革的路径选择米军2012-10-12 12:33:03 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京)2004年12期经济全球化特别是贸易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和无法抗拒的时代潮流。

在这股浪潮席卷整个世界的情况下,任何国家都难以置身其外,不同类型的国家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以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既分享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又要规避一定的风险。

然而,考察与研究经济全球化与经济转轨国家这类特殊群体的经济发展关系及其贸易改革的联动效应问题,对于像我国这样的经济转轨国家顺畅融入全球化进程会大有裨益。

一经济全球化与转轨国家贸易改革的联动关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生着巨大变化,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经济规模扩大,国际分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深入地展开,特别是区域经济贸易一体化的发展,经济贸易全球化的倾向更加明显。

这就要求包括经济转轨国家在内的不同国家参与全球分工协作,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大势所趋。

转轨国家贸易制度改革与经济全球化特别是贸易全球化联动关系和传导机制的作用非常明显。

(一)转轨国家的贸易制度改革必须符合世界贸易的发展趋势。

这就要求转轨国家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尽可能地打破这些国家的贸易壁垒,实行贸易开放政策。

俄罗斯、乌克兰和匈牙利等一些东欧国家纷纷全面实行对外经贸自由化政策。

一是取消了外贸经营权的国家垄断,允许境内的一切企业自由从事对外经贸活动;二是开放国内市场,放宽或基本取消进出口限制,实行进出口贸易的自由化;三是逐步取消对国际收支方面的一些限制。

中国采取了由局部到全局的贸易开放政策和制度,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加快了贸易改革的步伐,经过15年的努力在21世纪初终于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二)不同国家参与国际分工极大地推动了全球贸易一体化进程,转轨国家也不例外。

没有包括中国在内的转轨国家的参与,经济全球化实际上还不具备全球意义。

正是由于转轨国家不断扩大对外经济贸易联系,参与国际分工,从而加速了世界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对经济全球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经济改革与经济全球化论文

经济改革与经济全球化论文

经济改革与经济全球化论文一、经济全球化将推动经济转轨进程。

以加入WTO为标志,我国的改革进入新阶段经济全球化将推动我国的改革进入新阶段,例如:经济全球化大大增加了对政府的压力,彻底的政府改革不可避免;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全面的市场竞争,加快企业改革,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具紧迫性;经济全球化强调金融的国际化,金融部门的市场化改革将首当其冲。

加入WTO为我国提供了新的改革动力。

加入WTO是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加入WTO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全面开放阶段,逐步放开包括金融、保险、电讯、会计、咨询、旅游等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

我国加入WTO,目的是通过开放市场来解决经济转轨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开放倒逼改革是未来几年我国经济转轨的新特点,以全面开放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大破除生产力发展的制度障碍,以形成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从而在改革开放中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加入WTO,给我国经济改革留下的时间和空间都十分有限。

进入新世纪,改革更具紧迫性。

加入WTO,参与经济全球化,我国经济转轨的紧迫性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强烈,改革受到严格的时间限制。

同时,改革又要面临国内外的双向压力。

既有国内压力,又有国际压力。

前20年我们的改革虽然存在国际压力,但是因为没有加入WTO,一些规则的遵守带有很大弹性,今后不遵守就要受到惩罚。

因此,改革的内容必须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规则。

从这个意义说,加入WTO是我国的第二次开放,第二次改革。

二、经济全球化将促进经济转轨国家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方式的结构性重大变化。

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我国应当积极推进结构性改革我国按照WTO的规则参与经济全球化,必然使原有的产业结构、体制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为此,未来几年,我国经济转轨的重要任务在于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性推进。

在保持宏观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抓住机遇,适时地实施和推进结构性改革,就能加快体制创新,从而为促进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的较快发展提供真正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融入经济全球化与经济转轨的关系(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
经济多极化,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与世界经济格局发展变动密切相关的。

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世界经济格局,既是南北两方、多极类型构成的且两极分化的格局又是几大国、经济中心构成的且多极化的格局。

总体上说,目前的多极化世界经济格局为美、欧、日三极并存。

在90年代至21世纪的一个时期,不仅三极之间发生着实力消长的新变化,而且新的经济力量中心也在崛起之中。

一、美、欧、日的经济实力地位
(一)多极之首的美国经济
10年前的人们对三极实力地位的概括是:崛起的日本,复兴的欧洲,衰落的美国。

然而90年代后的情况表明,美国遏止了实力地位相对衰落的态势,显示了其不仅是世界经济多极之一,更是实力之首的实力。

其经济自1991年3月美国经济走出低谷至2001年3月,已连续增长10年,10年中年增长率达3.5%,创造了世界上最长的经济持续增长周期的记录。

而且不仅仅是经济持续增长,还出现了“一高两低”并存的所谓新经济现象,主要动因在于新技术革命的推动和经济全球化的作用。

为期10年比较良好的经济发展使得美国经
济实力有所增长。

其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由1990年的24.2%提高到28.6%。

(二)泡沫破裂的日本经济
90年代后的世界经济三极中,日本的经济发展势头、状态与美国产生此消彼长的位置互换。

50年代至80年代的每一个10年,日本经济发展速度都是既快于西欧、更快于美国的,从而使日美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民生产总值由50年代初的日本约相当于美国的6%上升为90年代初的66%,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正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经济达到高峰的同时,其经济泡沫也达到了顶点。

1989年末,日本的资产价格(股票、土地和其他金融资产的价格)是国内生产总值的15倍;日本的国土面积仅为美国的4%,而其市场价值是美国的5倍多,仅东京房地产的市价总额就可以购买美国两次。

但是泡沫是不可能长期膨胀的。

1990年,以当时发生的经济周期性危机为契机,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并使日本经济在90年代以低于美国经济增长率两个多百分点的劣势陷入经济停滞,这是日本战后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在这样一个经济不景气状况中,又遇上了1997年东亚经济危机的发生,这对日本经济是再糟糕不过的事情了。

这场金融风波既充分显露了日本经济实力地位的下降和对世界经济的消极影响,反过来又对不振的日本经济雪上加霜。

1997年日本出现0.7%的负增长,1998年进一步恶化为2.8%的负增长,1999年勉强出现0.6%的经济微弱正增长,2000年,由于国际
经济比上年加快(世界经济增长率为4.7%),也由于日本近年来以国债为支撑扩张的财政政策逐渐显效,日本经济开始有所好转,但也仅仅是 1.5%的增长率。

用经济合作组织的话说,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挣扎了几年的日本经济已经开始出现适度的复苏。

过去的10年是日本经济“失去的10年”,受泡沫经济破灭和东南亚金融危机双重打击的日本经济目前依然困难重重,但是日本的经济实力犹存。

可以说,日本的经济实力、影响力只是相对于美国而减弱或相对于泡沫经济高涨时而收缩,而并非基础经济大倒退。

日本目前的国民生产总值约相当于排在世界第三、四、五位的西欧三大国德国、法国、英国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之和。

未来10年,日本将以接近2%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发展,二十一世纪的日本经济仍是多极世界经济中的重要一极。

(三)一体化的欧盟经济
西欧的经济发展态势在美欧日三者中始终处于中间的位置。

80年代及其以前,西欧的经济增长速度不如日本,但快于美国;进入90年代后,西欧的经济增长速度超过日本,但落后于美国。

以一个国家集团的实力计,欧盟的一些主要实力指标不仅大大高于日本,甚至超过美国。

比如国内生产总值,欧盟占世界的29%,美国占28%,日本占13%。

但不能简单地据此认为欧盟的实力地位世界第一。

欧盟是一个国家集团,15个国家的集合,尽管其一体化程度较高,可以作为一个实体与美、日并立,但毕竟不像美、日那样作为单一国家成为世界经济之一极。

这要求欧盟既要加强经济一体化,又要加快经济
发展,即通过“集中”和“积聚”两个方面的努力,以巩固和增强自己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实力地位。

如何在较低通胀率和较低失业率情况下提高经济增长率,是欧盟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比于美国近年来已出现“一高两低”的新经济现象,欧洲要逊色一些。

二、美、欧、日经济“软着陆”状况
从理论上讲,宏观经济“软着陆”是指一国国民经济的运行出现“一高两低”的良好态势,即经济高增长率、低失业率、低通胀率并存。

(一)经济增长率
1997年以来,美国每年的经济增长率都在4%以上。

欧盟的经济增长状况是,1997年为2.7%;1998年为2.8%;1999年为2.3%;2000年经济增长率第一次突破3%,达到3.4%,为1989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但仍低于美国;2001年,据经合组织等预计,欧盟的经济增长率仍会保持在3%以上,从而将9年来第一次超过美国。

从更长期的发展看,自现在起到2010年每年的经济增长率为3%,已是欧盟确定的发展目标。

(二)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是与经济增长率密切相联的。

按照西方传统的经济理论和实践,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其在2.5%至3%的情况下是合适的,这既会使就业增加,又不会使通货膨胀率过于上扬。

欧盟近
年来在经济增长率、失业率、通胀率三个指标上,只有在低通胀率方面可以与美国相媲美,甚至比美国还低。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欧盟通胀率1998年为1.4%,1999年为1.3%。

然而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美国是在经济增长率突破了传统的界限的情况下,仍保持了较低的通胀率。

欧盟则面临着既要经济增长率突破3%,并把高失业率降下来,同时又不至于使通胀率有大的上扬的艰难任务。

事实上,自1999年下半年欧盟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以来,欧盟的通胀率也呈小幅攀升态势。

欧洲央行行长杜伊森贝赫2000年7月在欧洲议会发表讲话时说,“我们绝不反对经济增长率高于3%,我们所不希望的是通货膨胀达到这一水平”,因此,欧洲央行对影响欧元区物价稳定的因素保持警惕,将继续实行“把通货膨胀压力消灭在萌芽状态”的长期战略。

从现在的发展态势看,欧盟2001年、2002年的通胀率将回落到2%和1.8%。

(三)失业率
高失业率一直是多年来困扰欧洲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

与美国近年来失业率压低到4%的情况相比,欧盟的失业率高达10%左右。

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是密切相联的两个指标。

一方面,高失业率是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压力。

据欧洲的统计,欧洲每年用于失业、贫困人口救济和社会福利保障的开支高达1万亿到2万亿欧元,占各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2%到20%。

如此巨大的开支拖累了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提高经济增长率是增加就业、降低失业率的主要途径。

近年来,
随着经济增长的趋强,欧盟的失业人数在减少——从1996年及其之前的约2000万人减少到1997年3月的1,800万人、1998年5月的
1,700万人、1999年的1,600万人和2000年1月的1,230万人;欧盟的失业率也在降低——从1996年的10.8%降至1997年的10.6%、1998年的10.0%、1999年的9.1%和2000年的8.4%,预计今明两年将继续降至7.8%和7.3%。

此外,汇率情况也能说明问题。

1999年1月1日欧元诞生,这既使欧洲经济一体化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欧盟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条件,也会在动荡不已、危机迭起的世界经济领域,为欧洲货币地位的提高增加一个新的筹码。

作为美国、欧盟、日本三极世界经济格局,随着欧元的问世,从长远态势看必将发生新的变化。

欧元比之原本地位最弱的日元,其地位会进一步增强;就是比之世界第一货币美元,从长远看也会构成挑战。

但欧元诞生两年多,其表现特别是汇率表现,并不如原来预想的那样好。

1999年1月1日欧元对美元的汇率为1:1.19,而到2000年10月26日,1欧元只能兑换到0.823美元,欧元跌到了历史的最低点,比诞生之初大约贬值了30%。

可见,目前的多极化世界经济格局表现为美、欧、日三极并存。

但随着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除了现有的美欧日之外,人们预测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等国,如果在全球化进程中抓住机会、有所作为,也可能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到第二个10年,在
多极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从目前的实力地位和发展势头看,中国是最有可能成为第四极的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