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人物简介

合集下载

李贺简介,名人故事

李贺简介,名人故事

精心整理李贺简介,名人故事李贺个人资料中文名:李贺别名:字长吉、李昌谷、鬼才、诗鬼信仰:道教阳县)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着名诗人。

代表作品有《神弦曲》、《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名篇。

李贺的诗词作品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李贺生平简介李贺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出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洛阳宜阳县三乡)一个破落贵族之家,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属于唐宗室的远支,(804指称顺宗并非病故,而是遇害而死。

李贺成年后,得知此事,做《汉唐姬饮酒歌》讽刺。

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十八岁岁左右,即已诗名远播,元和三、四年间(公元808?809年),李贺写《雁门太守行》谒韩愈,又闻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

据说,韩愈与皇甫?曾一同回访,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

本可早登科第,振其家声,但“年未弱冠”,即遭父丧。

当时,服丧“务必以三年全期为限,所以直到元和五年(80年)韩愈才与李贺书,劝其举进士。

该年初冬,二十一岁的李贺参加房式主持,韩愈参与组织的河南府试,作《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并一举获隽,年底即赴长安应进士举。

可是“阖扇未开逢?犬”,妒才者放出流言,谓李贺父名“晋肃”、“晋”与“进”犯“嫌名”。

尽管韩愈“质之于律”“稽之于典”为其辩?),达3了知识领域,在诗歌创作上大获丰收。

所谓贺诗“深刺当世之弊,切中当世之隐”,大多数作品就产生在这一时期。

由于迁调无望,功名无成,哀愤孤激之思日深。

加之妻又病卒,李贺忧郁病笃,元和八年(83年)春告病回昌谷休养了一段时日。

但他不甘沉沦,又举足南游,希望在南楚或吴越一展才华。

李贺李双江百科

李贺李双江百科

李贺李双江百科李贺(790年-816年),字乙迟,唐朝诗人,元稹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有“李杜诗风”之称。

李贺出生于陕西长安(今西安),少年时代随父母迁居凤翔。

他幼才早熟,才情出众,学识渊博,天资聪颖。

在凤翔期间,李贺结识了同乡好友元稹,两人成为了密友。

李贺和元稹一起游历名山大川,阅读经史典籍,饱览人间美景和风土人情。

这段经历对李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李贺的诗风独特,以雄奇草莽、奔放豪放见长,诗句间常有生动的描绘和夸张的夸谎。

他的诗作热情奔放,意象丰富,常用双关语和意象,形象生动而引人入胜。

他的《马诗》以马为题材,描绘了奔驰疾驰的马匹,以及游牧民族的豪情和风采。

这首诗使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马的力量和奔腾的激情。

李贺的作品数量不多,但每一首都堪称经典。

他的《梦天》描绘了一个梦幻般的天堂,令人如痴如醉;《西施》描写了西施的美丽与风华,让人为之倾倒;《李凭箜篌引》以箜篌演奏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李贺的诗歌多以抒发自由、奔放的个人情感为主题,展示了他的疯狂和独特的艺术才华。

然而,李贺的生活并不如他的作品那样光辉灿烂。

他的性格古怪,沉迷纸醉金迷之中,放纵酗酒、游荡无度。

他的生活态度自由奔放,不拘俗套,但也因此陷入了贫困和困苦之中。

他的朋友元稹十分关心他,为他提供食宿,但李贺却对此漠不关心,没有珍惜这份友情。

最终,李贺在816年因酒驾出车祸去世,年仅27岁。

尽管如此,李贺却以他豪放的诗歌风格和特殊的艺术才华成为了后世诗人们的楷模。

他的作品影响了杜牧、杨炯等一批后来的文学家,开创了后世以个人情感为主题的诗歌创作风格。

李贺的诗歌在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关于李贺的资料简介

关于李贺的资料简介

关于李贺的资料简介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宗室王孙李贺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出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洛阳宜阳县三乡)一个破落贵族之家,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属于唐宗室的远支,武则天执政时大量杀戮高祖子孙,到李贺父亲李晋肃时,早已世远名微,家道中落,隐沦昌谷。

李贺对自己有李唐宗室高贵血统这一点十分自豪,在他的降里一再提起:“唐诸王孙李长吉”、“宗孙不调为谁怜”、“为谒皇孙请曹植”。

但实际上,他这个“宗室王孙”恐怕连大郑王房的嫡脉也不是,至少是家道早就衰落了。

李贺自述家境时说:“我在山上舍,一亩嵩硗田。

夜雨叫租吏,舂声暗交关。

”(《送韦仁实兄弟入关》)父亲李晋肃,早年被雇为“边上从事”。

大历三年(768)去蜀任职,曾与表兄杜甫相遇于公安,“漂泊”一生,到李贺出生的贞元年间,晋肃稍得升迁,任陕县令,但不久老死。

母亲郑氏,生一女二子,长守昌谷。

大女出嫁后,家境愈贫寒。

李贺简介及人生经历

李贺简介及人生经历

李贺简介及人生经历简介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诗仙”、“诗佛”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传世作品《》《》《》《》《》《》《》《二十三首》《五首》《并序》《》《》《》《》《》《》《》《》《》《》特点李贺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

李诗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

长吉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

长吉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

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

如“羲和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玉轮轧露湿团光”(《梦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

可以说,尚“奇”是长吉所处的时代、特别是他的良师益友韩愈所代表的韩孟诗派共同的追求。

他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如《勉爱行》、《感讽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

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豪”刘禹锡,“诗魔”一样,另有四字真言,鬼、泣、血、死,故被称为"诗鬼"。

晚唐诗人李贺

晚唐诗人李贺

骑驴觅佳句
李贺出生于一个破落贵族之家,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属于 唐宗室的远支,武则天执政时大量杀戮高祖子孙,到李贺父亲李晋肃时,早已世远 名微,家道中落,隐沦昌谷。
他自幼体形细瘦,通眉长爪,长相极有特征。他才思聪颖,七 岁能诗,又擅长“疾书”。相传贞元十二年(公元796)李贺正值 七岁,韩愈造访,李贺援笔辄就写就《高轩过》一诗,韩愈与皇甫 湜大吃一惊,李贺从此名扬京洛。年纪稍长,李贺白日骑驴觅句, 暮则探囊整理,焚膏继晷,十分刻苦。李商隐作小传云:“恒从小 奚奴,骑巨驴,背一古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 夫人使婢受囊出之,所见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耳! ’”。贞元二十年(804年),十五岁的李贺就已经誉满京华与李 益齐名了。
由于他才华出众,担任了一名奉礼郎的卑微小官,留在 京城。李贺本来胸怀大志,性情傲岸,如今作了这样一个 形同仆役的小官,感到十分屈辱,就称病辞去官职,回 福昌老家过上隐居生活。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 生活方式,贫寒家境的困扰,使得这颗唐代诗坛上闪着 奇光异彩的新星,于公元816年过早地陨落了,年仅27岁。
陆游说:"贺词如百家锦纳,五色眩耀,光彩夺目。"这首诗就是用 黑、黄(金)、红、白、紫等浓艳色调描写紧张悲壮的战斗场面,色彩 反差较大,对比很鲜明强烈,与诗中激荡着的悲壮情调相得益彰。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黑云压城城欲摧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的简介

李贺的简介

关于李贺的简介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人,后世因称“李昌谷”。

李贺是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祖籍陇西,故自称“陇西长吉”。

李贺少为诗章,十五六岁时,以工乐府与先辈李益齐名。

后来,李贺入京任从九品的奉礼郎,官微俸薄,因困顿无援多有不平之气。

在京时,李贺住崇义里,与名士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成为密友。

三年后,李贺辞官离开长安回昌谷老家。

然贫无以继,遂赴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好友张彻。

李贺一生体弱多病,27岁英年早逝。

据杜牧《李长吉歌诗叙》,李贺曾将手编诗集四编付于好友沈子明,收诗233首。

稍后,李商隐亦称李贺诗存四卷。

很有意思的是,杜牧与沈子明亦为至友;贺姊嫁给王氏,李商隐亦娶王氏之女。

杜牧、李商隐的生活年代虽略晚于李贺,但由于他们与李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故其说法可信。

据此可知,后世流传的李贺诗集实出自李贺之手,基本上保持了李贺诗集的原貌。

亦可知,李贺诗名实播自唐代,得力于沈子明、杜牧、李商隐等人。

宋代以后,李贺诗名鹊起,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三李”。

北宋初传的《李贺集》为四卷,诗为219首,卷数与自编的相同,但篇目、篇数、编次略有不同。

后又有五卷本,在四卷本的基础上加《外集》一卷,收诗22首,与四卷本合计,共241首。

五卷本今有汲古阁校刻的北宋鲍钦止本、董氏诵芬室及蒋氏密韵楼两家影刻的北宋宣城本,集名为《李贺歌诗编》。

又有《续古逸丛书》影印的南宋本,名为《李长吉文集》。

又有铁琴铜剑楼、《四部丛刊》影印的蒙古刊本,集名《李贺歌诗编》。

李贺诗最早的注本为南宋吴正子的笺注本。

以后,不同的注本相继问世,相比较而言,以清人王琦注本较为完备。

王琦视野开阔,其《李长吉歌诗汇解》选录了吴正子、刘辰翁、徐渭、董懋策、曾益、余光、姚佺、姚文燮、钱饮光、吴炎牧等诸家的评注。

王琦本最大的优点有三,一是汇集了前人精彩的点评和注释,为后人深入研究李贺诗免除了多方求索之苦;二是注释精审。

在字句发生歧义时,以求实的态度并存多解。

李贺人物生平简介介绍

李贺人物生平简介介绍

李贺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人物生平宗室王孙李贺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出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洛阳宜阳县三乡)一个破落贵族之家,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属于唐宗室的远支,武则天执政时大量杀戮高祖子孙,到李贺父亲李晋肃时,早已世远名微,家道中落,隐沦昌谷。

李贺对自己有李唐宗室高贵血统这一点十分自豪,在他的降里一再提起:“唐诸王孙李长吉”、“宗孙不调为谁怜”、“为谒皇孙请曹植”。

但实际上,他这个“宗室王孙”恐怕连大郑王房的嫡脉也不是,至少是家道早就衰落了。

李贺自述家境时说:“我在山上舍,一亩嵩硗田。

夜雨叫租吏,舂声暗交关。

”(《送韦仁实兄弟入关》)父亲李晋肃,早年被雇为“边上从事”。

大历三年(768)去蜀任职,曾与表兄杜甫相遇于公安,“漂泊”一生,到李贺出生的贞元年间,晋肃稍得升迁,任陕县令,但不久老死。

母亲郑氏,生一女二子,长守昌谷。

大女出嫁后,家境愈贫寒。

李贺兄弟二人外出谋生,欲饱肌腹。

“欲将千里别,特此易斗粟”(《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凄凉之状,于此可见。

李贺自幼体形细瘦,通眉长爪,长相极有特征。

他才思聪颖,七岁能诗,又擅长“疾书”。

相传贞元十二年(公元796)李贺正值七岁,韩愈、皇甫湜造访,李贺援笔辄就写就《高轩过》一诗,韩愈与皇甫湜大吃一惊,李贺从此名扬京洛。

年纪稍长,李贺白日骑驴觅句,暮则探囊整理,焚膏继晷,十分刻苦。

诗鬼--李贺

诗鬼--李贺

李贺,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鬼”。

他是中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

尽管他的生命短暂,但创作了大量独具特色的诗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生平经历:李贺出生于一个较为贫寒的宗室家庭,自幼聪慧好学。

他年轻时热衷于求取功名,似曾考中进士,但后来因种种原因未能长期担任重要官职。

在政治上,他历经坎坷,曾被诽谤、辞去官职,而后长期在昌谷、洛阳两地隐居,过着骑驴觅句的浪漫生活。

尽管如此,他仍时刻关注着社会现实,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2.成就贡献:李贺的诗歌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极高的成就。

他的诗歌作品以奇特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构思,将神话、传说、历史等元素融入诗歌创作中,创造出一种奇幻、迷离的境界。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在后代也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性格特点:李贺性格孤傲、狂放不羁,对诗歌有着极度的热情和执着。

他善于观察和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诗歌中。

同时,他也是一位情感丰富的人,常常将自己的感受和情绪融入到诗歌中,表达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4.社会影响:李贺的诗歌作品在当时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和反思,而且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吸引了大量读者。

他的诗歌作品成为了当时文化界的焦点之一,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故事传说:有关李贺的传说故事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他构想“鬼哭”的传说。

传说李贺在某一天夜晚梦见自己到了阴间,听到鬼哭声。

他仔细观察发现,原来这些鬼是因为在人世间的功名不显、留有遗憾而哭泣。

这个梦境给了李贺极大的启发,他从此开始构思并创作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作品。

6.实用信息: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李贺及其诗歌作品,可以去河南省宜阳县的李贺故里参观游览。

这里保存了大量的有关李贺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如李贺墓园、长吉祠等,可以让游客更直观地感受到李贺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成就。

诗人李贺简介资料

诗人李贺简介资料

诗人李贺简介资料
李贺(790-816年),中唐时期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

世称李长吉、李昌谷,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三李”,后世称他为“诗鬼”。

德宗贞元六年庚午(790年),李贺出生于唐宗室郑王族中,虽然出身贵族,但家道没落,生活困顿。

他很小的时候就展露了极高的诗歌天赋,被韩愈、皇甫湜赏识,并和沈亚之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6元和五年庚寅(810年),李贺参加科举,但因为父亲“晋肃”的“晋”与“进士”的“进”谐音,没能参与进士科考试。

次年,托家室关系,任职九品小官奉礼郎。

在长安为官三年期间,李贺的诗歌创作进入了重要的时期,诗歌才华也受到广泛的称誉,有诗《李凭箜篌引》《宫娃歌》《奉和二兄罢使遣马归延州》《听颖师弹琴歌》等。

元和八年癸巳(813年),李贺因病辞官东归,回乡隐居。

元和九年甲午(814年)李贺辞京南下,先后来到潞州和江南地区游历。

元和十一年丙申(816年),李贺病逝。

李贺开创了“长吉体”诗歌,现存诗二百余首,有《昌谷集》。

代表诗作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其中不乏“天若有情天亦老”“雄鸡一声天下白”等千古名句。

李贺的诗主要表现自己仕途困顿、郁郁不得志的悲愤,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人民疾苦等社会现实问题也有所讽刺和揭露。

李贺的诗歌继承屈原辞赋的浪漫主义精神,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不拘格律,着意造境,大胆创造,别开生面。

他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
出新奇瑰丽的诗境,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他独特的诗歌表现手法和思想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李贺的诗全集_李贺简介_古诗大全

李贺的诗全集_李贺简介_古诗大全

李贺的诗全集_李贺简介_古诗大全李贺(790~816),唐朝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

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

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李贺的诗全集:《雁门太守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贺。

古诗词全文如下: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翻译】敌军似乌云压近,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夜色中,塞上泥土中鲜血浓艳得如紫色。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梦天》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贺。

其古诗全文如下:老兔寒蟾泣天色,去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翻译】天色凄清,老兔寒蟾正低声呜咽,月光斜照,半开的云楼粉壁惨白。

玉轮轧着露水沾湿了团围的光影,桂花巷陌欣逢那身带鸾佩的仙娥。

俯视三座神山之下茫茫沧海桑田,世间千年变幻无常犹如急奔骏马。

遥望中国九州宛然九点烟尘浮动,那一片海水清浅像是从杯中倾泻。

《过华清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贺。

其古诗全文如下:春月夜啼鸦,宫帘隔御花。

云生朱络暗,石断紫钱斜。

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

蜀王无近信,泉上有芹芽。

【翻译】李贺这首《过华清宫》同上一首一样,也是一首严谨的五言律诗。

它主要刻画的是华清宫今日之冷落萧瑟,且追述了华清宫清寂冷落的开端,其冷落之原因也不言而自见前人曾云:“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着意见声色故议论者为最上。

”前人又云:“诗文要含蓄不露,便是处。

”这也就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李贺简介资料

李贺简介资料

李贺简介资料李贺简介资料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贺简介资料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贺简介】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诗词特点】李贺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

李诗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

长吉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

长吉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

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

如“羲和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玉轮轧露湿团光”(《梦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

可以说,尚“奇”是长吉所处的时代、特别是他的良师益友韩愈所代表的韩孟诗派共同的追求。

他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如《勉爱行》、《感讽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

李贺人物生平

李贺人物生平

李贺人物生平 李贺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 、“诗仙”李白 、“诗佛”王维 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李贺人物生平, 一起来看一下吧。

宗室王孙 李贺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 790 年),出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洛阳宜阳县三 乡)一个破落贵族之家,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属于唐宗室的 远支,武则天执政时大量杀戮高祖子孙,到李贺父亲李晋肃时,早已世远名微, 家道中落,隐沦昌谷。

李贺对自己有李唐宗室高贵血统这一点十分自豪,在他的 降里一再提起: “唐诸王孙李长吉”、 “宗孙不调为谁怜”、 “为谒皇孙请曹植”。

但实际上, 他这个“宗室王孙”恐怕连大郑王房的嫡脉也不是, 至少是家道早就 衰落了。

李贺自述家境时说:“我在山上舍,一亩嵩硗田。

夜雨叫租吏,舂声暗交 关。

”(《送韦仁实兄弟入关》)父亲李晋肃,早年被雇为“边上从事”。

大历三 年(768)去蜀任职,曾与表兄杜甫相遇于公安,“漂泊”一生,到李贺出生的贞 元年间,晋肃稍得升迁,任陕县令,但不久老死。

母亲郑氏,生一女二子,长守 昌谷。

大女出嫁后,家境愈贫寒。

李贺兄弟二人外出谋生,欲饱肌腹。

“欲将千 里别,特此易斗粟”(《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凄凉之状,于此可见。

李贺自幼体形细瘦,通眉长爪,长相极有特征。

他才思聪颖,七岁能诗,又 擅长“疾书”。

相传贞元十二年(公元 796)李贺正值七岁,韩愈、皇甫湜造访, 李贺援笔辄就写就《高轩过》一诗,韩愈与皇甫湜大吃一惊,李贺从此名扬京洛 [10-12] 。

年纪稍长, 李贺白日骑驴觅句, 暮则探囊整理, 焚膏继晷, 十分刻苦。

李商隐 作《小传》云:“恒从小奚奴,骑巨驴,背一古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 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所见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 耳!’”。

贞元二十年(804 年),十五岁的李贺就已经誉满京华与李益齐名了。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 年),李贺十六岁,当年顺宗带病继位(中风),任用王叔文、韦执谊等除弊革新,史称永贞革新。

李贺简介生平

李贺简介生平

李贺简介生平李贺简介生平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790~816) ,中国唐代诗人。

字长吉。

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

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

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

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家已没落。

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

元和三、四年间(808~809),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

据说,韩愈与皇甫湜曾一同回访,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

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韩愈作《讳辨》鼓励李贺应试,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

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郁郁不平。

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

在京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

李贺得有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

母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后辞官归昌谷,又至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张彻一个时期。

一生体弱多病,27岁逝世。

死前曾以诗分为四编,授其友沈子明。

死后15年,沈子明嘱杜牧写了序。

人们出于对李贺的怀念,传说李贺临死时,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又传其母一夕梦见李贺,说他正为天帝作白瑶宫记文(李商隐《李贺小传》及张读《宣室志》)。

昭宗时,韦庄上奏请追赐李贺进士及第,赠补阙、拾遗官职。

但因宫廷发生事变,所奏被搁置。

李贺曾自编其集。

有《李贺诗歌集注》。

生平见李商隐《李贺小传》,新、旧《唐书》本传,《宣室志》,《幽闲鼓吹》,《摭言》。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文献通考》中说:“宋景文诸公在馆,尝评唐人诗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

诗鬼李贺的简介

诗鬼李贺的简介

诗鬼李贺的简介诗鬼李贺的简介李贺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诗鬼李贺的简介,供大家参阅。

李贺简介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文学成就诗词李贺的诗,据杜牧序,是自己编后交由集贤学士沈子明保存的,凡233首。

宋以后,始则传诗四卷220首(古今学者均少作一首误计219首)。

稍后,南宋吴正子作注,又据鲍钦止本增外集一卷,唐宋志皆称贺诗5卷。

诗词《雁门太守行》列入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诵读与欣赏,7年级下语文版25课古诗5首之一。

《李凭箜篌引》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欣赏》李贺一生,以诗为业。

他的诗,包括四方面内容:借古讽今题材他写这类作品,有一定的现实基础。

早年家居昌谷,邻近洛阳到长安的大道,征调运输所必经,使他对人民所受重赋剥削,统治阶级所为淫奢恶行,有所见闻;后来京城羁旅,游历南北,贵族官僚的腐朽骄奢,宦官集团的乱政无能,藩镇割据的祸国殃民,贪官污吏的横行不法,下层人民的受苦受难,进一步激发诗人的愤慨。

李贺所写这一类诗篇,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相当广阔,有的是直陈时事,有的是借古刺今:① 隐射抨击永贞宫变的,如《汉唐姬饮酒歌》;② 批判唐宪宗沉湎迷信、追求长生的,如《仙人》《昆仑使者》《神弦》《苦昼短》《官街鼓》;③ 拥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的,如《秦王饮酒》《雁门太守行》《古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上之回》;④ 揭露藩镇祸国殃民的,如《猛虎行》《公出无门》;⑤ 反映权贵骄奢淫逸、好景不常的,如《荣华乐》《秦宫诗》《牡丹神曲》《夜饮朝眠曲》《贵公子夜阑曲》《嘲少年》《梁台古愁》。

诗人李贺的生平及作品介绍(通用23篇)

诗人李贺的生平及作品介绍(通用23篇)

诗人李贺的生平及作品介绍诗人李贺的生平及作品介绍(通用23篇)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作为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人物,李贺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齐名,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著有《昌谷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人李贺的生平及作品介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诗人李贺的生平及作品介绍篇1诗鬼——李贺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河南福昌人,是著名的唐朝诗人,被称为“诗鬼”。

诗鬼李贺的生平正史所载李贺资料甚少,其生平仅见于李商隐的《李贺小传》与杜牧应沈子明之请所撰的《李长吉集序》,以及一些唐人笔记如张固的《幽闲鼓吹》、彭大翼《山堂肆考》。

少年时代李贺外貌特别,巨鼻,浓眉,身材瘦长,还留着长长的指甲。

因体弱多病,不到十八岁,头发就开始发白。

从束发读书以来,阅读了经传史牒、诸子百家、古小说等方面的书籍。

对于古诗有特殊的爱好,垂髫之年,就熟读诗经、楚辞、古乐府、汉魏六朝诗歌以及当代许多诗人作品。

李贺经常在太阳刚从东方升起时,骑着一匹瘦马,背个破锦囊,离开家门,四处出游。

一路上仔细观察景物,为使之再现于自己诗中而搜索枯肠。

一有所得,立即记在纸上,投入破锦囊中。

晚上归来,再把白天所记整理成文,投入另一囊。

母亲见此状心疼的说:“是儿当要呕出心乃已尔!”由于自幼聪慧过人,再加上刻苦学习创作,因此诗名很早就传扬海内。

少年时代表作的乐府诗,就能与老一辈诗人李益、张籍媲美。

王定保《唐摭言》记载:李贺七岁时,大文豪韩愈和洛阳名士皇浦湜登门拜访,李贺当即挥笔作《高轩过》诗以答谢。

这则传闻,虽与事实有所出入,但符合李贺思想、艺术较早成熟的实际情况。

十八岁那年,满怀着理想与希望,告别朝夕相处的亲人,离开家乡,踏上求取功名、期望施展抱负的人生道路。

遭谗落第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从家乡昌谷来到唐朝的东都洛阳准备参加这一年的府试,这年恰巧极负盛名的文学家韩愈因出任国子博士,受人毁谤,来洛阳上任,李贺久仰大名,带了自己的诗稿,登门拜访,成功获得韩愈的赏识。

李贺的简介

李贺的简介

李贺的简介他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也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他就是李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贺的简介精选,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李贺简介1诗人李贺简介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自称陇西长吉、庞眉书客、唐诸王孙、李长吉。

李贺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体貌细瘦,巨鼻,通眉,长指爪.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他的母亲见他作诗辛苦,责怪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

但李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

韩愈曾为此作《讳辩》,驳斥无耻奥步,鼓励李贺应试。

但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

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他因此被后人称为“诗鬼”。

李贺故里李贺故里,位于当今宜阳县三乡。

宜阳三乡乡村东的连昌河源于陕县,自西北向东南穿谷而过,经洛宁县东北境入宜阳三乡,注入洛河,昌谷就在连昌河与洛河的汇合处,昌谷之名即以连昌河谷而得。

故居记载旧《宜阳县志》载:“长吉(李贺)多才,栖息昌谷”。

唐朝诗鬼李贺的生平简介

唐朝诗鬼李贺的生平简介

唐朝诗鬼李贺的生平简介李贺,字长吉,河南福昌人,是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因家居昌谷,所以被后世称为李昌谷,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鬼”之称,与李白、李商隐三人被称为唐代三李。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唐朝诗鬼李贺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李贺简介李贺出生在一个贵族世家,他的祖上是唐朝的皇室,虽然李贺一直以来对于自己的血统都很自豪,但是其实他家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经破败了,家境非常差,据李贺自己的诗作所说,当时家里是住在山上的,只有一亩田地聊以为生,可以看出他家当时还是很穷的。

李贺从小长相就异于常人,古书上说是“通眉长爪”,不只是长相上的独特,李贺的才智也是非常出众,小小年纪的时候李贺就聪慧过人,年不过七岁就能吟诗作对,而且书法也是非常不错尤其擅长草书。

传说在他七岁的时候当时名动一方的韩愈和皇甫湜路过造访的时候李贺挥笔即成一篇《高轩过》,自此名扬四方,年纪稍大一点之后,李贺就白天外出寻找灵感创作,晚上就整理一天所得,学习非常刻苦,等到15岁的时候已经是名满天下。

在李贺十八岁的时候他已经是诗名远扬,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声望,但是因为父亲早丧,需要为父亲守丧,之后又有嫉妒他才能的人流出李贺的父亲名字中有个“晋”字,所以和“进士”的“进”字犯忌讳,所以李贺愤而离开了考场。

后来在韩愈等人的努力之下,李贺终于能够参与考核,通过考试之后,李贺成为了一个小官,之后的三年时间内李贺虽然做得只是小官,但是也算是兢兢业业,还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都不得志的好友,李贺深刻的认识到了现实的黑暗,写下了不少的名篇佳作,奠定了他在中国诗词史上的地位。

之后因为仕途不顺,李贺就希望能够到地方去施展才华,但是当时各地都是奸臣小人当道,李贺根本无处施展抱负,再加上夫人的病逝,让李贺更加的悲伤,在经过三年的漂泊之后李贺又回到了长安,专心整理自己的诗作,没多久就去世了,享年27岁。

李贺为什么叫诗鬼唐朝李贺也许算不上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但他可以说是最不幸的诗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李贺不能参加进士考试,从长安 折翅而归。他好比一只鸟儿,即将 飞上蓝天,却被人用弹弓打了下来。 李贺从此精神郁闷,“我当二十不 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他只能 用诗句表达愤懑。这次考试归来, 李贺须发全白,遭受了沉重打击。 李贺在长安当了个小官,整日郁郁 寡欢
• 大约因其为李唐宗室的后裔,又有韩愈为之推奖, 元和六年(811)五月,李贺又返回长安,做了 九品小官奉礼郎。从此“牢落长安”长达3年, 三年里诗人更加消沉,其间他写的诗,不是荒凉 鬼域,就是飘渺仙境,不是衰败杨柳,就是嘤嘤 鬼哭——可能是接触祭祀鬼神过多的缘故,李贺 诗中对死亡主题的探索,已经全面展开,这似乎 隐含着什么不幸…他的性格更加孤僻,只与少数 朋友往来。他向好朋友张籍、张彻诉苦:“你们 看我这个样子,哪里像奉礼郎?简直是穿官服的 和尚!”本来,还指望权德舆为他换个工作,可 忽然听说权德舆被贬官了,靠山没有了,工作又 无趣,李贺就很苦闷。此间心情“憔悴如刍狗”。 因此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在京时,居崇义 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 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李 贺得有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
公元796(贞元十二年)
7岁
• 李贺自幼体形细瘦,通眉长爪,长相极有特征。 他才思聪颖,7岁能诗,又擅长“疾书”。韩愈、
皇甫湜造访,贺援笔辄就《高轩过》一诗。稍长,
李贺白日骑驴觅句,暮则探囊整理,焚膏继晷,
十分刻苦。李商隐作《小传》云:“恒从小奚奴,
骑巨驴,背一古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所见书多,辄日: ‘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耳!’”。《唐摭言》载 “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 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自目曰《高轩 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新唐书》未考 辨而引之、《太平广记》亦引之有“贺年七岁, 以长短之歌名动京师。时韩愈、皇甫湜贤贺所 业……”。
• 奉礼郎的职责,是主持朝会、 祭祀和巡陵活动仪式,在百官 跪拜时充任前导,招呼摆设祭 品,引导大家进入位次并行跪 拜之礼。当公卿巡行皇陵时, 引导仪仗队和吹鼓手,主持祭 祀。这是芝麻绿豆一样的小官,从九品上,
但对于李贺来说,毕竟是入仕了。李贺虽 不兴奋,但要去赴任了,病也就轻了,于 是离开老家,来到长安。
公元805(唐顺宗永贞元年) 16岁
• 是年正月,顺宗带病继位(中风),任用 王叔文、韦执谊等除弊革新,史称永贞革 新。八月宦官俱文珍勾结贵族官僚改元永 贞,逼顺宗称病退位,新政遂败。次年, 顺宗病亡。唐人(刘禹锡、柳宗元等)在 诗文中有影射,指称顺宗并非病故,而是 遇害而死。李贺成年后,得知此事,做 《汉唐姬饮酒歌》刺之。
公元804(贞元二十年) 15岁
• 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 名。 《新唐书》之《李益传》云:“益故 宰相揆族子,于诗尤所长。贞元末,名与 宗人贺相埒。”李益与李贺齐名之说可疑, 李益年长李贺很多很多,成名已久。据闻 一多先生:疑原意或仅谓二子皆以乐府见 称;虽益成名在前,而贺才情匮,亦能比 肩先辈。(朱自清《李贺年谱补记》)
• 这种处境也使他增长了生活阅历,扩充了 知识领域,在诗歌创作上大获丰收。所谓 贺诗“深刺当世之弊,切中当世之隐” (清姚文燮语),大多数作品就产生在这 一时期。他在中唐诗坛乃至整个唐代文坛 的杰出地位,应该说主要是这一时期写下 的近60首作品奠定的。
• 公元810(元和五年) 21岁 这一年,韩 愈为河南令,有诗《燕河南府秀才》,诗 中有“惟求文章写,不敢妒与争”。可能 是感怀此前李贺的不幸遭遇,诫勉本届考 生。
李贺
李贺生平
• 李贺(790~816),唐代 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 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 吉、鬼才、诗鬼等,与李 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 “三李”。祖籍陇西,生 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 阳宜阳县)。一生愁苦多 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 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 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 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 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公元813(元和八年) 24岁
• 公元812(元和七年) 23岁 ,春,送落第友人沈 亚之回乡,作《送沈亚之歌》。由于迁调无望, 功名无成,哀愤孤激之思日深。加之妻又病卒, 李贺忧郁病笃,元和八年(813)春,他决然辞去 奉礼郎之职,告病回昌谷休养了一段时日。但他 不甘沉沦,又举足南游,希望在南楚或吴越一展 才华。离长安时,他的友人无可和尚(青龙寺高 僧)也曾写过一首《送李长吉之任东井》的诗, 预祝他南游成功,但结果大约也不妙。“九州人 事皆如此”,他折回洛阳,告别长辈皇甫湜等亲 友,同年十月十四日又西进长安。
公元807(唐宪宗元和二年)- 810 (元和五年)
• 李贺18岁左右,即已诗名远播,又最先为当时名公巨 卿韩愈、皇甫湜所知。本可早登科第,振其家声,但 “年未弱冠”,即遭父丧。当时,服丧“务必以三年 全期为限。元和三、四年间(808~809),韩愈在洛阳, 李贺往谒。据说,韩愈与皇甫湜曾一同回访,贺写了 有名的《高轩过》诗。所以直到元和五年(810)韩愈 才与李贺书,劝其举进士。该年初冬,21岁的李贺参 加房式主持,韩愈参与组织的河南府试,并一举获隽, 年底即赴长安应进士举。李贺父名晋肃,“晋”、 进士,韩愈作《讳辨》鼓励李贺应试,尽管韩愈“质 之于律”“稽之于典”为其辩解,终无可奈何,贺不 得不愤离试院。
李贺年谱
• 公元790(唐德宗贞元六年) 1岁 • 李贺出生 • 李贺出身于一个破落贵族之家,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
父李亮(大郑王)。由于不是嫡系,加之武则天执政时大 量杀戮高祖子孙,到李贺父亲李晋肃时,早已世远名微, 家道中落,隐沦昌谷。李贺自述家境时说:“我在山上舍, 一亩嵩硗田。夜雨叫租吏,舂声暗交关。”(《送韦仁实 兄弟入关》)父亲李晋肃,早年被雇为“边上从事”。大 历三年(768)去蜀任职,曾与表兄杜甫相遇于公安, “漂泊”一生,到李贺出生的贞元年间,晋肃稍得升迁, 任陕县令,但不久老死。母亲郑氏,生一女二子,长守昌 谷。大女出嫁后,家境愈贫寒。李贺兄弟二人外出谋生, 欲饱肌腹。“欲将千里别,特此易斗粟”(《勉爱行二首 送小季之庐山》),凄凉之状,于此可见。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