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基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1)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知识点总复习含解析(1)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知识点总复习含解析(1)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知识点总复习含解析(1)一、选择题1.如图,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过点A (3,0),对称轴为直线x =1,给出以下结论:①abc <0;②3a +c =0;③ax 2+bx ≤a +b ;④若M (﹣0.5,y 1)、N (2.5,y 2)为函数图象上的两点,则y 1<y 2.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③④B .①②3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解:①由图象可知:a <0,c >0, 由对称轴可知:2ba->0, ∴b >0,∴abc <0,故①正确; ②由对称轴可知:2ba-=1, ∴b =﹣2a ,∵抛物线过点(3,0), ∴0=9a+3b+c , ∴9a ﹣6a+c =0, ∴3a+c =0,故②正确;③当x =1时,y 取最大值,y 的最大值为a+b+c , 当x 取全体实数时,ax 2+bx+c≤a+b+c , 即ax 2+bx≤a+b ,故③正确;④(﹣0.5,y 1)关于对称轴x =1的对称点为(2.5,y 1): ∴y 1=y 2,故④错误;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本题属于中等题型.2.如图,抛物线y=ax2+bx+c(a≠0)过点(1,0)和点(0,﹣2),且顶点在第三象限,设P=a﹣b+c,则P的取值范围是( )A.﹣4<P<0 B.﹣4<P<﹣2 C.﹣2<P<0 D.﹣1<P<0【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解:∵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上,∴a>0.∵对称轴在y轴的左边,∴b2a-<0.∴b>0.∵图象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0,﹣2),过(1,0)点,代入得:a+b﹣2=0.∴a=2﹣b,b=2﹣a.∴y=ax2+(2﹣a)x﹣2.把x=﹣1代入得:y=a﹣(2﹣a)﹣2=2a﹣4,∵b>0,∴b=2﹣a>0.∴a<2.∵a>0,∴0<a<2.∴0<2a<4.∴﹣4<2a﹣4<0,即﹣4<P<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是本题的解题关键.3.抛物线y=-x2+bx+3的对称轴为直线x=-1.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bx+3﹣t=0(t为实数)在﹣2<x<3的范围内有实数根,则t的取值范围是()A.-12<t≤3B.-12<t<4 C.-12<t≤4D.-12<t<3【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给出的对称轴求出函数解析式为y=-x2−2x+3,将一元二次方程-x2+bx+3−t=0的实数根看做是y=-x2−2x+3与函数y=t的交点,再由﹣2<x<3确定y的取值范围即可求解.【详解】解:∵y=-x2+bx+3的对称轴为直线x=-1,∴b=−2,∴y=-x2−2x+3,∴一元二次方程-x2+bx+3−t=0的实数根可以看做是y=-x2−2x+3与函数y=t的交点,∵当x =−1时,y =4;当x =3时,y =-12,∴函数y =-x 2−2x +3在﹣2<x <3的范围内-12<y≤4, ∴-12<t≤4,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能够将方程的实数根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与直线的交点问题是解题关键.4.已知抛物线2y ax bx c =++与x 轴的一个交点坐标为(4,0),其部分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①抛物线一定过原点;②方程()200++=≠ax bx c a 的解为0x =或4;③0a b c -+<;④当04x <<时,20ax bx c ++<;⑤当2x <时,y 随x 增大而增大.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有( )A .1B .2C .3D .4【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求得,,a b c ,根据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结合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判断. 【详解】 由题可知22ba-=,与x 轴的一个交点坐标为(4,0),则另一个交点坐标为()0,0, 故可得1640a b c ++=,0c =, 故可得4,0a b c -== ①因为0c =,故①正确;②因为二次函数过点()()0,0,4,0,故②正确; ③当1x =-时,函数值为0a b c -+<,故③正确; ④由图可知,当04x <<时,0y <,故④正确; ⑤由图可知,当2x <时,y 随x 增大而减小,故⑤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涉及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属综合中档题.5.方程2x 3x 10+-=的根可视为函数3y x =+的图象与函数1y x=的图象交点的横坐标,则方程3x 2x 10+-=的实根x 0所在的范围是( ) A .010<x <4B .011<x <43C .011<x <32D .01<x <12【答案】C 【解析】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推断方程x 3+2x-1=0的实根是函数y=x 2+2与1y x=的图象交点的横坐标,再根据四个选项中x 的取值代入两函数解析式,找出抛物线的图象在反比例函数上方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抛物线的上方两个点即可判定推断方程x 3+2x-1=0的实根x 所在范围. 【详解】解:依题意得方程3x 2x 10+-=的实根是函数2y x 2=+与1y x=的图象交点的横坐标,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它们的交点在第一象限.当x=14时,21y x 2216=+=,1y 4x ==,此时抛物线的图象在反比例函数下方; 当x=13时,21229y x =+=,1y 3x==,此时抛物线的图象在反比例函数下方; 当x=12时,21224y x =+=,1y 2x==,此时抛物线的图象在反比例函数上方; 当x=1时,2y x 23=+=,1y 1x==,此时抛物线的图象在反比例函数上方. ∴方程3x 2x 10+-=的实根x 0所在范围为:011<x <32. 故选C . 【点睛】此题考查了学生从图象中读取信息的数形结合能力.解决此类识图题,同学们要注意分析其中的“关键点”,还要善于分析各图象的变化趋势.6.将抛物线y =x 2﹣4x +1向左平移至顶点落在y 轴上,如图所示,则两条抛物线.直线y =﹣3和x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S(图中阴影部分)是()A.5 B.6 C.7 D.8【答案】B【解析】【分析】B,C分别是顶点,A是抛物线与x轴的一个交点,连接OC,AB,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平行四边形ABCO的面积.【详解】抛物线y=x2﹣4x+1=(x-2)2-3的顶点坐标C(2.-3), 向左平移至顶点落在y轴上,此时顶点B(0,-3),点A是抛物线与x轴的一个交点,连接OC,AB,如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ABCO的面积,S=2×3=6;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阴影部分的面积;能够将面积进行转化是解题的关键.7.定义[a,b,c]为函数y=ax2+bx+c的特征数,下面给出特征数为[2m,1-m,-1-m]的函数的一些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当m=-3时,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是(13,83)B.当m>0时,函数图象截x轴所得的线段长度大于3 2C.当m≠0时,函数图象经过同一个点D.当m<0时,函数在x>14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答案】D分析:A 、把m=-3代入[2m ,1-m ,-1-m],求得[a ,b ,c],求得解析式,利用顶点坐标公式解答即可;B 、令函数值为0,求得与x 轴交点坐标,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解决问题;C 、首先求得对称轴,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答即可;D 、根据特征数的特点,直接得出x 的值,进一步验证即可解答. 详解:因为函数y=ax 2+bx+c 的特征数为[2m ,1﹣m ,﹣1﹣m]; A 、当m=﹣3时,y=﹣6x 2+4x+2=﹣6(x ﹣13)2+83,顶点坐标是(13,83);此结论正确;B 、当m >0时,令y=0,有2mx 2+(1﹣m )x+(﹣1﹣m )=0,解得:x 1=1,x 2=﹣12﹣12m, |x 2﹣x 1|=32+12m >32,所以当m >0时,函数图象截x 轴所得的线段长度大于32,此结论正确;C 、当x=1时,y=2mx 2+(1﹣m )x+(﹣1﹣m )=2m+(1﹣m )+(﹣1﹣m )=0 即对任意m ,函数图象都经过点(1,0)那么同样的:当m=0时,函数图象都经过同一个点(1,0),当m≠0时,函数图象经过同一个点(1,0),故当m≠0时,函数图象经过x 轴上一个定点此结论正确.D 、当m <0时,y=2mx 2+(1﹣m )x+(﹣1﹣m ) 是一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其对称轴是:直线x=14m m-,在对称轴的右边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因为当m <0时,11114444m m m -=->,即对称轴在x=14右边,因此函数在x=14右边先递增到对称轴位置,再递减,此结论错误;根据上面的分析,①②③都是正确的,④是错误的. 故选D .点睛: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顶点坐标,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以及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8.已知抛物线y =x 2+(2a +1)x +a 2﹣a ,则抛物线的顶点不可能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答案】D 【解析】 【分析】求得顶点坐标,得出顶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关系式,即可求得.抛物线y =x 2+(2a +1)x +a 2﹣a 的顶点的横坐标为:x =﹣212a +=﹣a ﹣12, 纵坐标为:y =()()224214a a a --+=﹣2a ﹣14, ∴抛物线的顶点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关系式为:y =2x +34, ∴抛物线的顶点经过一二三象限,不经过第四象限,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得到顶点的横纵坐标的关系式是解题的关键.9.四位同学在研究函数2y x bx c =++(,b c 是常数)时,甲发现当1x =时,函数有最小值;乙发现1-是方程20x bx c ++=的一个根;丙发现函数的最小值为3;丁发现当2x =时,4y =,已知这四位同学中只有一位发现的结论是错误的,则该同学是( )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B 【解析】 【分析】利用假设法逐一分析,分别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再判断与假设是否矛盾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A .假设甲同学的结论错误,则乙、丙、丁的结论都正确 由乙、丁同学的结论可得01442b cb c =-+⎧⎨=++⎩解得:1323b c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21212533636⎛⎫=+-=+ ⎪⎝⎭-y x x x∴当x=16-时,y 的最小值为2536-,与丙的结论矛盾,故假设不成立,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 .假设乙同学的结论错误,则甲、丙、丁的结论都正确 由甲、丙的结论可得二次函数解析式为()213y x =-+当x=2时,解得y=4,当x=-1时,y=7≠0 ∴此时符合假设条件,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 . 假设丙同学的结论错误,则甲、乙、丁的结论都正确 由甲乙的结论可得121b b c⎧-=⎪⎨⎪=-+⎩ 解得:23b c =-⎧⎨=-⎩∴223y x x =--当x=2时,解得:y=-3,与丁的结论矛盾,故假设不成立,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 . 假设丁同学的结论错误,则甲、乙、丙的结论都正确 由甲、丙的结论可得二次函数解析式为()213y x =-+当x=-1时,解得y=7≠0,与乙的结论矛盾,故假设不成立,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利用假设法求出b 、c 的值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0.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象如图所示,有下列结论:①abc >0;②a +b +c =2;③a 12>;④b >1,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是( )A .1个B .2 个C .3 个D .4 个【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函数图象,可以判断各个小题中的结论是否正确,本题得以解决. 【详解】 由图象可得, a >0,b >0,c <0, ∴abc <0,故①错误,当x =1时,y =a +b +c =2,故②正确, 当x =﹣1时,y =a ﹣b +c <0, 由a +b +c =2得,a +c =2﹣b ,则a ﹣b +c =(a +c )﹣b =2﹣b ﹣b <0,得b >1,故④正确,∵12b a ->-,a >0,得122b a >>,故③正确,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11.如图,已知点A (4,0),O 为坐标原点,P 是线段OA 上任意一点(不含端点O ,A ),过P 、O 两点的二次函数y 1和过P 、A 两点的二次函数y 2的图象开口均向下,它们的顶点分别为B 、C ,射线OB 与AC 相交于点D .当OD=AD=3时,这两个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之和等于()A .5B .453C .3D .4【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过B 作BF ⊥OA 于F ,过D 作DE ⊥OA 于E ,过C 作CM ⊥OA 于M ,∵BF ⊥OA ,DE ⊥OA ,CM ⊥OA , ∴BF ∥DE ∥CM . ∵OD=AD=3,DE ⊥OA ,∴OE=EA=12OA=2. 由勾股定理得:DE=5.设P (2x ,0),根据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得出OF=PF=x , ∵BF ∥DE ∥CM ,∴△OBF ∽△ODE ,△ACM ∽△ADE . ∴BF OF CM AMDE OE DE AE ==,,即x 2x 2255-==,,解得:()52x 5BF ?x CM 22-==,. ∴BF+CM=5. 故选A .12.抛物线y =ax 2+bx+c 的顶点为(﹣1,3),与x 轴的交点A 在点(﹣3,0)和(﹣2,0)之间,其部分图象如图,则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 ①若点P(﹣3,m),Q(3,n)在抛物线上,则m <n ; ②c =a+3; ③a+b+c <0;④方程ax 2+bx+c =3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由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可知b 2-4ac >0,所以①错误;由抛物线的顶点为D (-1,2),可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然后由抛物线与x 轴的一个交点A 在点(-3,0)和(-2,0)之间,可知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在点(0,0)和(1,0)之间,因此当x=1时,y <0,即a+b+c <0,所以②正确; 由抛物线的顶点为D (-1,2),可知a-b+c=2,然后由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2ba-=-1,可得b=2a ,因此a-2a+c=2,即c-a=2,所以③正确;由于当x=-1时,二次函数有最大值为2,即只有x=-1时,ax 2+bx+c=2,因此方程ax2+bx+c-2=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所以④正确. 故选C .考点: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3.如图,已知()4,1A --,线段AB 与x 轴平行,且2AB =,抛物线2y x mx n =-++经过点()0,3C 和()3,0D ,若线段AB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下平移,设平移的时间为t (秒).若抛物线与线段AB 有公共点,则t 的取值范围是( )A .010t ≤≤B .210t ≤≤C .28t ≤≤D .210t <<【答案】B【解析】【分析】 直接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二次函数,得出B 点坐标,分别得出当抛物线l 经过点B 时,当抛物线l 经过点A 时,求出y 的值,进而得出t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1)把点C (0,3)和D (3,0)的坐标代入y=-x 2+mx+n 中,得,23330n m n =⎧⎨-++=⎩解得32n m =⎧⎨=⎩∴抛物线l 解析式为y=-x 2+2x+3,设点B 的坐标为(-2,-1-2t ),点A 的坐标为(-4,-1-2t ),当抛物线l 经过点B 时,有y=-(-2)2+2×(-2)+3=-5,当抛物线l 经过点A 时,有y=-(-4)2+2×(-4)+3=-21,当抛物线l 与线段AB 总有公共点时,有-21≤-1-2t≤-5,解得:2≤t≤10.故应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综合以及不等式组的解法等知识,正确利用数形结合分析得出关于t 的不等式是解题关键.14.二次函数2y ax bx c =++(,,a b c 是常数,0a ≠)的自变量x 与函数值y 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 x … 2- 1- 0 1 2 …且当12x =-时,与其对应的函数值0y >.有下列结论:①0abc >;②2-和3是关于x 的方程2ax bx c t ++=的两个根;③0m <203n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 .0B .1C .2D .3【答案】C【解析】【分析】 首先确定对称轴,然后根据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逐一进行分析即可求解.【详解】∵由表格可知当x=0和x=1时的函数值相等都为-2∴抛物线的对称轴是:x=-2b a =12; ∴a 、b 异号,且b=-a ;∵当x=0时y=c=-2 ∴c 0<∴abc >0,故①正确;∵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可得当x=-2和x=3时的函数值相等都为t∴2-和3是关于x 的方程2ax bx c t ++=的两个根;故②正确;∵b=-a ,c=-2∴二次函数解析式:2-a -2=y ax x ∵当12x =-时,与其对应的函数值0y >. ∴3204a ->,∴a 83>; ∵当x=-1和x=2时的函数值分别为m 和n ,∴m=n=2a-2,∴m+n=4a-4203>;故③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题型,主要利用了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二次函数的对称性,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识点,要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根据给定自变量x 与函数值y 的值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逐条分析给定的结论是关键.15.若A (-4,1y ),B (-3,2y ),C (1,3y )为二次函数y =x 2+4x -m 的图象上的三点,则1y ,2y ,3y 的大小关系是( )A .1y <2y <3yB .3y <1y <2yC .2y <1y <3yD .1y <3y <2y【答案】C【解析】【分析】分别将点的坐标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然后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y 1=(-4)2+4×(-4)m -=16-16m - =m -,y 2=(-3)2+4×(-3)m - =9-12m - =3m --,y 3=12+4×m - 1=1+4m - =5m -,∵-3m -<m -<5m -,∴y 2<y 1<y 3.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题的关键在于三个函数值的大小不受m 的影响.16.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中,动点P 从A 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AB 向B 点运动,同时动点Q 从B 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BC CD →方向运动,当P 运动到B 点时,P Q 、点同时停止运动.设P 点运动的时间为t 秒,APQ ∆的面积为S ,则表示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应分两段进行解答,①点P 在AB 上运动,点Q 在BC 上运动;②点P 在AB 上运动,点Q 在CD 上运动,依次得出S 与t 的关系式,即可判断得出答案.【详解】解:当点P 在AB 上运动,点Q 在BC 上运动时,此时,,2AP t BQ t ==2122APQ S t t t =⋅⋅=V ,函数图象为抛物线; 当点P 在AB 上运动,点Q 在BC 上运动时,此时,AP t =,APQ V 底边AP 上的高保持不变1422APQ S t t =⋅⋅=V ,函数图象为一次函数;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函数图象,理解题意,分段求出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是解此题的关键.17.如图,正方形ABCD 中,AB =4cm ,点E 、F 同时从C 点出发,以1cm /s 的速度分别沿CB ﹣BA 、CD ﹣DA 运动,到点A 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 ),△AEF 的面积为S (cm 2),则S (cm 2)与t (s )的函数关系可用图象表示为( )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分类讨论:当0≤t≤4时,利用S=S 正方形ABCD ﹣S △ADF ﹣S △ABE ﹣S △CEF 可得S=﹣t 2+4t ,配成顶点式得S=﹣(t ﹣4)2+8,此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顶点坐标为(4,8);当4<t≤8时,直接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S=(8﹣t )2=(t ﹣8)2,此时抛物线开口向上,顶点坐标为(8,0),于是根据这些特征可对四个选项进行判断. 解:当0≤t≤4时,S=S 正方形ABCD ﹣S △ADF ﹣S △ABE ﹣S △CEF=4•4﹣•4•(4﹣t )﹣•4•(4﹣t )﹣•t•t=﹣t 2+4t=﹣(t ﹣4)2+8;当4<t≤8时,S=•(8﹣t )2=(t ﹣8)2.故选D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18.已知抛物线y=x 2-2mx-4(m >0)的顶点M 关于坐标原点O 的对称点为M′,若点M′在这条抛物线上,则点M 的坐标为( )A .(1,-5)B .(3,-13)C .(2,-8)D .(4,-20)【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解:22224=()4y x mx x m m =-----,∴点M (m ,﹣m 2﹣4),∴点M′(﹣m ,m 2+4),∴m 2+2m 2﹣4=m 2+4.解得m=±2.∵m >0,∴m=2,∴M (2,﹣8). 故选C .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19.在函数2yx=,3y x=+,2y x=的图象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且对称中心是原点的图象共有()A.0个B.1个C.2个D.3个【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与函数的图象即可求解.【详解】y=x+3的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但对称中心不是原点;y=x2图象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只有函数2yx=符合条件.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函数的图象性质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0.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反比例函数图像与二次函数图像的交点的个数至少有() A.0B.1C.2D.3【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置,画出图象,直接判断交点个数.【详解】若二次函数的图象在第三、四象限,开口向下,顶点在原点,y轴是对称轴;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故两个函数的交点只有一个,在第三象限.同理,若二次函数的图象在第三、四象限,开口向下,顶点在原点,y轴是对称轴;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故两个函数的交点只有一个,在第四象限.故答案为:B.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问题,掌握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易错题汇编及解析(1)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易错题汇编及解析(1)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易错题汇编及解析(1)一、选择题1.如图,点M 为▱ABCD 的边AB 上一动点,过点M 作直线l 垂直于AB ,且直线l 与▱ABCD 的另一边交于点N .当点M 从A→B 匀速运动时,设点M 的运动时间为t ,△AMN 的面积为S ,能大致反映S 与t 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需要分两种情况来进行计算得出函数解析式,即当点N 和点D 重合之前以及点M 和点B 重合之前,根据题意得出函数解析式.详解:假设当∠A=45°时,2AB=4,则MN=t ,当0≤t≤2时,AM=MN=t ,则S=212t ,为二次函数;当2≤t≤4时,S=t ,为一次函数,故选C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就是函数图像的实际应用问题,属于中等难度题型.解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得出函数关系式.2.下列说法:①函数6y x =-x 的取值范围是6x >;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③正六边形的中心角为60︒;④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⑤计算92|-的结果为7:⑥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1227理数.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正多边形和圆,无理数的定义,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菱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解答即可.【详解】解:①函数6y x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6x ≥;故错误;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故错误;③正六边形的中心角为60°;故正确;④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故错误;⑤计算|9-2|的结果为1;故错误;⑥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故错误;⑦122723333-=-=-是无理数;故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和圆,无理数的定义,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菱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熟练掌握各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在边长为3的菱形ABCD 中,点P 从A 点出发,沿A→B→C→D 运动,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点Q 同时从A 点出发,沿A→D 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则APQ ∆的面积S 关于时间t 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动点的运动过程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解答即可.【详解】解:根据题意可知:3AP t =,AQ t =,当03t <<时,2133sin sin 22S t t A t A =⋅⋅=⋅ 0sin 1A <<∴此函数图象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当36t <<时,133sin sin 22S t A t A =⋅⋅=⋅ ∴此时函数图象是过一、三象限的一次函数;当69t <<时,2139(93)sin ()sin 222S t t A t t A =⋅⋅-=-+. ∴此时函数图象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所以符号题意的图象大致为D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动点运动过程表示出函数解析式.4.函数2x y x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2B .x≥2C .x≤2D .x >2【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分式的意义,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根据分式的意义得2-x≠0,解得x≠2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几个方面考虑:(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为非负数.5.若A(﹣3,y 1)、B(0,y 2)、C(2,y 3)为二次函数y =(x+1)2+1的图象上的三点,则y 1、y 2、y 3的大小关系是( )A .y 1<y 2<y 3B .y 2<y 1<y 3C .y 3<y 1<y 2D .y 1<y 3<y 2【答案】B【解析】【分析】把三个点的坐标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分别计算出则y1、y2、y3的值,然后进行大小比较.【详解】解:∵A(﹣3,y1)、B(0,y2)、C(2,y3)为二次函数y=(x+1)2+1的图象上的三点,∴y1=(﹣3+1)2+1=5,y2=(0+1)2+1=2,y3=(2+1)2+1=10,∴y2<y1<y3.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比较函数值大小的问题,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代入法是解题的关键.6.一个装有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容器,从某时刻开始的4分钟内只进水不出水,在随后的8分钟内既进水又出水,接着关闭进水管直到容器内的水放完.假设每分钟的进水量和出水量是两个常数,容器内的水量y(单位:升)与时间x(单位:分钟)之间的部分关系如图象所示,从开始进水到把水放完需要多少分钟.()A.20 B.24 C.18 D.16【答案】A【解析】【分析】先根据函数图象求出进水管每分钟的进水量和出水管每分钟的出水量,然后再求出关闭进水管后出水管放完水的时间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由函数图象得:进水管每分钟的进水量为:20÷4=5升,设出水管每分钟的出水量为a升,由函数图象,得:302058a--=,解得:a=154,∴关闭进水管后出水管放完水的时间为:30÷154=8分钟,∴从开始进水到把水放完需要12+8=20分钟,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从函数的图象获取信息和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理解问题的过程,能够通过图象列出算式和方程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在矩形ABCD 中,2AB =,3BC =,动点P 沿折线BCD 从点B 开始运动到点D .设运动的路程为x ,ADP ∆的面积为y ,那么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当03x ≤≤时,3y =,当35x <<时,()131535222y x x =⨯⨯-=-+,由此即可判断.【详解】由题意当03x ≤≤时,3y =,当35x <<时,()131535222y x x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用分类讨论是扇形思考问题.8.如图,2020D 次哈尔滨至幸福镇的动车需要匀速通过一条隧道(隧道长大于火车长),火车在隧道内的长度与火车进入隧道的时间x 之间的关系用图象描述大致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 火车通过隧道分为3个过程:逐渐进入隧道,完全进入隧道并在其中行驶,逐渐出隧道【详解】火车在逐渐进入隧道的过程中,火车在隧道内的长度逐渐增加;火车完全进入隧道后,还在隧道内行驶一段时间,因此在隧道内的长度是火车长,且保持一段时间不变;火车在逐渐出隧道的过程中,火车在隧道内的长度逐渐减少;符合上述分析过程的为:A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函数图像在生活中的应用,解题关键是分析事件变化的过程,并能够匹配对应函数图像变化9.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4=,BC 6=,当直角三角板MPN 的直角顶点P 在BC 边上移动时,直角边MP 始终经过点A ,设直角三角板的另一直角边PN 与CD 相交于点Q.BP x =,CQ y =,那么y 与x 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 .B .C.D.【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设BP=x,CQ=y,则AP2=42+x2,PQ2=(6-x)2+y2,AQ2=(4-y)2+62;∵△APQ为直角三角形,∴AP2+PQ2=AQ2,即42+x2+(6-x)2+y2=(4-y)2+62,化简得:y=−14x2+32x整理得:y=−14(x−3)2+94根据函数关系式可看出D中的函数图象与之对应.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动点变化时,两线段对应的变化关系,重点是找出等量关系,即直角三角形中的勾股定理.10.下列各曲线中,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A.B.C.D.【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函数的意义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根据函数的意义可知:对于自变量x的任何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之相对应,所以B 正确.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函数图象的概念.解题关键在于要能根据函数图象的性质和图象上的数据分析得出函数的类型和所需要的条件,结合实际意义得到正确的结论.函数的意义反映在图象上简单的判断方法是:做垂直x轴的直线在左右平移的过程中与函数图象只会有一个交点.11.如图,点P是▱ABCD边上的一动点,E是AD的中点,点P沿E→D→C→B的路径移动,设P点经过的路径长为x,△BAP的面积是y,则下列能大致反映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A. B.C.D.【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类讨论,随着点P位置的变化,△BAP的面积的变化趋势.【详解】通过已知条件可知,当点P与点E重合时,△BAP的面积大于0;当点P在AD边上运动时,△BAP的底边AB不变,则其面积是x的一次函数,面积随x增大而增大;当P在DC 边上运动时,由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不变,△BAP面积保持不变;当点P带CB边上运动时,△BAP的底边AB不变,则其面积是x的一次函数,面积随x增大而减小;故选D.【点睛】本题以动点问题为背景,考查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以及函数图象的变化规律.12.如图1所示,A,B两地相距60km,甲、乙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图2中的1l,2l分别表示甲、乙离B地的距离y(km)与甲出发后所用的时间x(h)的函数关系.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甲的速度为20km/hB .甲和乙同时出发C .甲出发1.4h 时与乙相遇D .乙出发3.5h 时到达A 地【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图象即可得出甲的速度;根据图象即可得出甲比乙早出发0.5小时;根据两条线段的交点即可得出相遇的时间;根据图形即可得出乙出发3h 时到达A 地.【详解】解:A .甲的速度为:60÷2=30,故A 错误;B .根据图象即可得出甲比乙早出发0.5小时,故B 错误;C .设1l 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111y k x b =+,所以:1116020b k b =⎧⎨+=⎩, 解得113060k b =-⎧⎨=⎩ 即1l 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13060y x =-+;设2l 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222y k x b =+,所以:22220.503.560k b k b +=⎧⎨+=⎩, 解得 222010k b =⎧⎨=-⎩ 即2l 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22010y x =-,所以:30602010y x y x =-+⎧⎨=-⎩, 解得 1.418x y =⎧⎨=⎩∴点A 的实际意义是在甲出发1.4小时时,甲乙两车相遇, 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D .根据图形即可得出乙出发3h 时到达A 地,故D 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13.甲、乙两同学骑自行车从A 地沿同一条路到B 地,已知乙比甲先出发,他们离出发地的距离S (km )和骑行时间t (h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给出下列说法:①他们都骑行了20km ;②乙在途中停留了0.5h ;③甲、乙两人同时到达目的地;④相遇后,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根据图象信息,以上说法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B【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图象上特殊点的坐标和实际意义即可作出判断.由图可获取的信息是:他们都骑行了20km ;乙在途中停留了0.5h ;相遇后,甲的速度>乙的速度,所以甲比乙早0.5小时到达目的地,所以(1)(2)正确.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学生从图象中读取信息的数形结合能力点评:同学们要注意分析其中的“关键点”,还要善于分析各图象的变化趋势.14.甲乙两同学同时从400m 环形跑道上的同一点出发,同向而行,甲的速度为6/m s ,乙的速度为4/m s ,设经过xs 后,跑道上两人的距离(较短部分)为ym ,则y 与x 0300x ≤≤之间的关系可用图像表示为(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同向而行,二人的速度差为642/m s -=,二人间的最长距离为200,最短距离为0,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详解】二人速度差为642/m s -=,100秒时,二人相距2×100=200米,200秒时,二人相距2×200=400米,较短部分的长度为0,300秒时,二人相距2×300=600米,即甲超过乙600-400=200米.∴()201004002(100200)2400(200300)x xy x xx x⎧≤≤⎪=-<≤⎨⎪-<≤⎩,函数图象均为线段,只有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函数的图象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正确理解函数图象表示的意义,理解问题的过程,就能够通过图象得到函数问题的相应解决.15.“同辞家门赴车站,别时叮咛语千万,学子满载信心去,老父怀抱希望还.”如果用纵轴y表示父亲和学子在行进中离家的距离,横t表示离家的时间,下面与上述诗意大致相吻合的图象是()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首先正确理解小诗的含义,然后再根据时间与离家的距离关系找出函数图象.【详解】解:同辞家门赴车站,父亲和孩子的函数图象在一开始的时候应该一样,别时叮咛语千万,时间在加长,路程不变,学子满载信心去,学子离家越来越远,老父怀抱希望还,父亲回家离家越来越近,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图象,首先应理解函数图象的横轴和纵轴表示的量,再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函数图象.16.下列图象中不是表示函数图象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函数的定义可知,满足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关系,据此即可确定函数的个数.【详解】解:A选项:满足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关系,故A是函数;B选项:满足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关系,故B是函数;C选项:不满足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关系,故C不是函数;D选项:满足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关系,故D是函数,故选:C.【点睛】主要考查了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y是x的函数,x叫自变量.17.如图1.已知正△ABC中,E,F,G分别是AB,BC,CA上的点,且AE=BF=CG,设△EFG的面积为y,AE的长为x,y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2,则△EFG的最小面积为()A 3B3C.2 D3【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根据图2判断△EFG 的面积y 最小时和最大时分别对应的x 值,从而确定AB ,EG 的长度,求出等边三角形EFG 的最小面积.【详解】由图2可知,x =2时△EFG 的面积y 最大,此时E 与B 重合,所以AB =2,∴等边三角形ABC∴等边三角形ABC由图2可知,x =1时△EFG 的面积y 最小,此时AE =AG =CG =CF =BG =BE ,显然△EGF 是等边三角形且边长为1,所以△EGF 的面积为4, 故选A .【点睛】本题是运动型综合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等边三角形等知识点.解题关键是深刻理解动点的函数图象,了解图象中关键点所代表的实际意义,理解动点的完整运动过程.18.已知:[]x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例:[]3.93=,[]1.82-=-.记1()44k k f k +⎡⎤⎡⎤=-⎢⎥⎢⎥⎣⎦⎣⎦(k 是正整数).例:3133144()f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1)()10f =;(2)()()4f k f k +=;(3)()()1f k f k +≥;(4)()0f k =或1.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中所给的定义,依次作出判断即可.【详解】 解:111(1)00044f +⎡⎤⎡⎤=-=-=⎢⎥⎢⎥⎣⎦⎣⎦,正确; 41411(4)11()444444k k k k k k f k f k +++++⎡⎤⎡⎤⎡⎤⎡⎤⎡⎤⎡⎤+=-=+-+=-=⎢⎥⎢⎥⎢⎥⎢⎥⎢⎥⎢⎥⎣⎦⎣⎦⎣⎦⎣⎦⎣⎦⎣⎦,正确; 当k=3时,414(31)11044f +⎡⎤⎡⎤+=-=-=⎢⎥⎢⎥⎣⎦⎣⎦,而(3)1f =,错误; 当k=3+4n (n 为自然数)时,f (k )=1,当k 为其它的正整数时,f (k )=0,正确; 正确的有3个,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新定义下的实数运算,函数值.能理解题中新的定义,并根据题中的定义进行计算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9.如图1,点F 从菱形ABCD 的项点A 出发,沿A -D -B 以1cm/s 的速度匀速运动到点B .图2是点F 运动时,△FBC 的面积y (m 2)随时间x (s)变化的关系图象,则a 的值为( )A .5B .2C .52D .5【答案】C【解析】【分析】 过点D 作DE BC ⊥于点E 由图象可知,点F 由点A 到点D 用时为as ,FBC ∆的面积为2acm .求出DE=2,再由图像得5BD =BE=1,再在DEC Rt △根据勾股定理构造方程,即可求解.【详解】解:过点D 作DE BC ⊥于点E由图象可知,点F 由点A 到点D 用时为as ,FBC ∆的面积为2acm .AD BC a ∴== ∴12DE AD a =g 2DE ∴=由图像得,当点F 从D 到B 时,用5s5BD ∴=Rt DBE V 中,2222(5)21BE BD DE --=∵四边形ABCD 是菱形,1EC a ∴=-,DC a =DEC Rt △中,2222(1)a a =+- 解得52a =故选:C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菱形性质和一次函数图象性质,要注意函数图象变化与动点位置之间的关系,解答此题关键根据图像关键点确定菱形的相关数据.20.小明从家骑车上学,先匀速上坡到达A 地后再匀速下坡到达学校,所用的时间与路程如图所示,如果返回时,上、下坡速度仍然保持不变,那么他从学校回到家需要的时间是( )A .9分钟B .12分钟C .8分钟D .10分钟【答案】B【解析】【分析】 先根据图形,得到上坡、下坡的时间和距离,然后分别求出上、下坡的速度,最后计算返回家的时间【详解】根据图形得,从家到学校:上坡距离为1km ,用时5min ,下坡距离为2km ,用时为4min 故上坡速度115V =(km/min),下坡速度22142V ==(km/min) 从学校返回家的过程中,原来的上下坡刚好颠倒过来,即上坡2km ,下坡1km 故上坡时间12t 15==10(min),下坡时间21t 12==2(min) ∴总用时为:10+2=12(min)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从函数图象获取信息,解题关键是将函数图像中的数据与生活实际一一对应。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知识点总复习附答案解析(1)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知识点总复习附答案解析(1)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知识点总复习附答案解析(1)一、选择题1.若二次函数22y ax ax c =-+的图象经过点(﹣1,0),则方程220ax ax c -+=的解为( )A .13x =-,21x =-B .11x =,23x =C .11x =-,23x =D .13x =-,21x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二次函数22y ax ax c =-+的图象经过点(﹣1,0),∴方程220ax ax c -+=一定有一个解为:x=﹣1,∵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二次函数22y ax ax c =-+的图象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3,0),∴方程220ax ax c -+=的解为:11x =-,23x =. 故选C .考点: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2.如图,抛物线y=ax 2+bx+c (a≠0)过点(1,0)和点(0,﹣2),且顶点在第三象限,设P=a ﹣b+c ,则P 的取值范围是( )A .﹣4<P <0B .﹣4<P <﹣2C .﹣2<P <0D .﹣1<P <0【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 解:∵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上,∴a >0.∵对称轴在y 轴的左边,∴b 2a-<0.∴b >0. ∵图象与y 轴的交点坐标是(0,﹣2),过(1,0)点,代入得:a+b ﹣2=0. ∴a=2﹣b ,b=2﹣a .∴y=ax 2+(2﹣a )x ﹣2.把x=﹣1代入得:y=a ﹣(2﹣a )﹣2=2a ﹣4,∵b >0,∴b=2﹣a >0.∴a <2.∵a >0,∴0<a <2.∴0<2a <4.∴﹣4<2a ﹣4<0,即﹣4<P <0.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是本题的解题关键.3.对于二次函数()21202y ax a x a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①对于任何满足条件的a ,该二次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2,1和()0,0两点;②若该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0x x =,则必有001x <<;③当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④若()14,P y ,()()24,0Q m y m +>是函数图象上的两点,如果12y y >总成立,则112a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对称性、增减性)逐个判断即可.【详解】 对于()21202y ax a x a ⎛⎫=+-< ⎪⎝⎭当2x =时,142(2)12y a a =+-=,则二次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2,1当0x =时,0y =,则二次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0,0则说法①正确 此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1212124a x a a-=-=-+ 0a <Q1114a∴-+> 01x ∴>,则说法②错误 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抛物线的开口向下,当114x a<-+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114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因11104a-+>> 则当1014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114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即说法③错误0m >Q44m ∴+>由12y y >总成立得,其对称轴1144x a=-+≤ 解得112a ≤-,则说法④正确 综上,说法正确的个数是2个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对称性、增减性),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解题关键.4.如图,抛物线2119y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D 是以点()0,4C 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的动点,E 是线段AD 的中点,连接,OE BD ,则线段OE 的最小值是( )A .2B .322C .52D .3【答案】A【解析】【分析】 根据抛物线解析式即可得出A 点与B 点坐标,结合题意进一步可以得出BC 长为5,利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可知OE=12BD ,而BD 最小值即为BC 长减去圆的半径,据此进一步求解即可.【详解】∵2119y x =-, ∴当0y =时,21019x =-,解得:=3x ±,∴A 点与B 点坐标分别为:(3-,0),(3,0),即:AO=BO=3,∴O 点为AB 的中点,又∵圆心C 坐标为(0,4),∴OC=4,∴BC 长度=2205OB C +=,∵O 点为AB 的中点,E 点为AD 的中点,∴OE 为△ABD 的中位线,即:OE=12BD , ∵D 点是圆上的动点,由图可知,BD 最小值即为BC 长减去圆的半径,∴BD 的最小值为4,∴OE=12BD=2, 即OE 的最小值为2,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抛物线性质与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5.如图,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过点(-1,0)和点(3,0),有下列说法:①bc <0;②a +b +c >0;③2a +b =0;④4ac >b 2.其中错误的是( )A .②④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答案】C【解析】【分析】 利用抛物线开口方向得到0a >,利用对称轴在y 轴的右侧得到0b <,利用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下方得到0c <,则可对A 进行判断;利用当1x =时,0y <可对B 进行判断;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得到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12b x a=-=,则可对C 进行判断;根据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个数对D 进行判断.【详解】解:Q 抛物线开口向上,0a ∴>,Q 对称轴在y 轴的右侧,a ∴和b 异号,0b ∴<,Q 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下方,0c ∴<,0bc ∴>,所以①错误;Q 当1x =时,0y <,0a b c ∴++<,所以②错误;Q 抛物线经过点(1,0)-和点(3,0),∴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1x =, 即12b a-=, 20a b ∴+=,所以③正确;Q 抛物线与x 轴有2个交点,∴△240b ac =->,即24ac b <,所以④错误.综上所述:③正确;①②④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对于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二次项系数a 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一次项系数b 和二次项系数a 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左同右异).常数项c 决定抛物线与y 轴交点(0,)c .抛物线与x 轴交点个数由△决定.6.在抛物线y =a (x ﹣m ﹣1)2+c (a≠0)和直线y =﹣12x 的图象上有三点(x 1,m )、(x 2,m )、(x 3,m ),则x 1+x 2+x 3的结果是( ) A .3122m -+ B .0 C .1 D .2 【答案】D【解析】【分析】 根据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和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求得结果.【详解】 解:如图,在抛物线y =a (x ﹣m ﹣1)2+c (a≠0)和直线y =﹣12x 的图象上有三点A (x 1,m )、B (x 2,m )、C (x 3,m ),∵y =a (x ﹣m ﹣1)2+c (a≠0)∴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 =m+1, ∴232x x =m+1, ∴x 2+x 3=2m+2, ∵A (x 1,m )在直线y =﹣12x 上, ∴m =﹣12x 1, ∴x 1=﹣2m , ∴x 1+x 2+x 3=﹣2m+2m+2=2,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和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数形结合思想画出函数图形.7.如图,正方形ABCD 中,AB =4cm ,点E 、F 同时从C 点出发,以1cm /s 的速度分别沿CB ﹣BA 、CD ﹣DA 运动,到点A 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 ),△AEF 的面积为S (cm 2),则S (cm 2)与t (s )的函数关系可用图象表示为( )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分类讨论:当0≤t≤4时,利用S=S 正方形ABCD ﹣S △ADF ﹣S △ABE ﹣S △CEF 可得S=﹣t 2+4t ,配成顶点式得S=﹣(t ﹣4)2+8,此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顶点坐标为(4,8);当4<t≤8时,直接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S=(8﹣t )2=(t ﹣8)2,此时抛物线开口向上,顶点坐标为(8,0),于是根据这些特征可对四个选项进行判断.解:当0≤t≤4时,S=S 正方形ABCD ﹣S △ADF ﹣S △ABE ﹣S △CEF=4•4﹣•4•(4﹣t )﹣•4•(4﹣t )﹣•t•t=﹣t 2+4t=﹣(t ﹣4)2+8;当4<t≤8时,S=•(8﹣t )2=(t ﹣8)2.故选D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8.小明从如图所示的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中,观察得出了下面五条信息:①c >0,②abc <0,③a -b +c >0,④2b >4a c ,⑤2a =-2b ,其中正确结论是( ).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③④⑤D .①③⑤【答案】C【解析】【分析】 由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判断a 的符号,由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判断c 的符号,然后根据对称轴及抛物线与x 轴交点情况进行推理,进而对所得结论进行判断.【详解】①由抛物线交y 轴于负半轴,则c<0,故①错误;②由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向上可推出a>0;∵对称轴在y 轴右侧,对称轴为x=2b a ->0, 又∵a>0,∴b<0;由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y 轴的负半轴上,∴c<0,故abc>0,故②错误;③结合图象得出x=−1时,对应y 的值在x 轴上方,故y>0,即a−b+c>0,故③正确; ④由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可以推出b 2−4ac>0,故④正确;⑤由图象可知:对称轴为x=2b a -=12则2a=−2b ,故⑤正确;故正确的有:③④⑤.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关系,观察图象判断图象开口方向、对称轴所在位置、与x 轴交点个数即可得出二次函数系数满足条件.9.将抛物线y =x 2﹣4x +1向左平移至顶点落在y 轴上,如图所示,则两条抛物线.直线y =﹣3和x 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S (图中阴影部分)是( )A .5B .6C .7D .8【答案】B【解析】【分析】 B ,C 分别是顶点,A 是抛物线与x 轴的一个交点,连接OC ,AB ,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平行四边形ABCO 的面积.【详解】抛物线y =x 2﹣4x +1=(x-2)2-3的顶点坐标C(2.-3), 向左平移至顶点落在y 轴上,此时顶点B(0,-3),点A 是抛物线与x 轴的一个交点,连接OC ,AB ,如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ABCO 的面积,S=2×3=6;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阴影部分的面积;能够将面积进行转化是解题的关键.10.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象如图所示,有下列结论:①abc >0;②a +b +c =2;③a 12>;④b >1,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是( )A .1个B .2 个C .3 个D .4 个【答案】C【解析】【分析】 根据题意和函数图象,可以判断各个小题中的结论是否正确,本题得以解决.【详解】由图象可得,a >0,b >0,c <0,∴abc <0,故①错误,当x =1时,y =a +b +c =2,故②正确,当x =﹣1时,y =a ﹣b +c <0,由a +b +c =2得,a +c =2﹣b ,则a ﹣b +c =(a +c )﹣b =2﹣b ﹣b <0,得b >1,故④正确, ∵12b a ->-,a >0,得122b a >>,故③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11.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点P 从A 出发,沿A B C A →→→作匀速运动,则线段AP 的长度y 与运动时间x 之间的函数关系大致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点P 从点A 运动到点B 时以及从点C 运动到点A 时是一条线段,故可排除选项C 与D ;点P 从点B 运动到点C 时,y 是x 的二次函数,并且有最小值,故选项B 符合题意,选项A 不合题意.【详解】根据题意得,点P 从点A 运动到点B 时以及从点C 运动到点A 时是一条线段,故选项C 与选项D 不合题意;点P 从点B 运动到点C 时,y 是x 的二次函数,并且有最小值,∴选项B 符合题意,选项A 不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通过分类讨论,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y 与x 的函数关系,然后根据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解决问题.12.已知二次函数223(0)y ax ax a a =--≠,关于此函数的图象及性质,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A .该图象的顶点坐标为()1,4a -B .该图象与x 轴的交点为()()1,0,3,0-C .若该图象经过点()2,5-,则一定经过点()4,5D .当1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y=a (x 2-2x-3)=a (x-3)(x+1)令y=0,∴x=3或x=-1,∴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3,0)与(-1,0),故B 成立;∴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1,令x=1代入y=ax 2-2ax-3a ,∴y=a-2a-3a=-4a ,∴顶点坐标为(1,-4a ),故A 成立;由于点(-2,5)与(4,5)关于直线x=1对称,∴若该图象经过点(-2,5),则一定经过点(4,5),故C 成立;当x >1,a >0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1,a <0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少,故D 不一定成立;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本题属于基础题型.13.如图是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其对称轴为1x =.下列结论:①0abc >;②20a b +=;③930a b c ++<;④若12310,,,23y y ⎛⎫⎛⎫-- ⎪ ⎪⎝⎭⎝⎭是抛物线上两点,则12y y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B【解析】【分析】 由抛物线开口方向得到a <0,根据对称轴得到b=-2a >0,由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位置得到c >0,则可对①进行判断;由b=-2a 可对②进行判断;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可得到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3,0),则可判断当x=3时,y=0,于是可对③进行判断;通过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可对④进行判断.【详解】解:∵抛物线开口向下,∴a <0,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12b x a=-= ,∴b=-2a >0, ∵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上方, ∴c >0,∴abc <0,所以①错误;∵b=-2a ,∴2a+b=0,所以②正确;∵抛物线与x 轴的一个交点为(-1,0),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3,0),∴当x=3时,y=0,∴930a b c ++=,所以③错误;∵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且抛物线开口向下,∴当x 1<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103132-<-< 点13,2y ⎛⎫- ⎪⎝⎭到对称轴的距离比点210,3y ⎛⎫- ⎪⎝⎭ 对称轴的距离近, ∴y 1>y 2,所以④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对于二次函数y=ax 2+bx+c (a≠0),二次项系数a 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当a >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 <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一次项系数b 和二次项系数a 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当a 与b 同号时(即ab >0),对称轴在y 轴左; 当a 与b 异号时(即ab <0),对称轴在y 轴右;常数项c 决定抛物线与y 轴交点:抛物线与y 轴交于(0,c );抛物线与x 轴交点个数由△决定:△=b 2-4ac >0时,抛物线与x 轴有2个交点;△=b 2-4ac=0时,抛物线与x 轴有1个交点;△=b 2-4ac <0时,抛物线与x 轴没有交点.14.二次函数y=ax 2+bx+c (a≠0)的图象如图,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4ac ﹣b 2<0;②4a+c <2b ;③3b+2c <0;④m (am+b )+b <a (m≠﹣1),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4个B.3个C.2个D.1个【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解:∵抛物线和x轴有两个交点,∴b2﹣4ac>0,∴4ac﹣b2<0,∴①正确;∵对称轴是直线x﹣1,和x轴的一个交点在点(0,0)和点(1,0)之间,∴抛物线和x轴的另一个交点在(﹣3,0)和(﹣2,0)之间,∴把(﹣2,0)代入抛物线得:y=4a﹣2b+c>0,∴4a+c>2b,∴②错误;∵把(1,0)代入抛物线得:y=a+b+c<0,∴2a+2b+2c<0,∵b=2a,∴3b,2c<0,∴③正确;∵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1,∴y=a﹣b+c的值最大,即把(m,0)(m≠0)代入得:y=am2+bm+c<a﹣b+c,∴am2+bm+b<a,即m(am+b)+b<a,∴④正确;即正确的有3个,故选B.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15.若A(-4,1y),B(-3,2y),C(1,3y)为二次函数y=x2+4x-m的图象上的三点,则1y,2y,3y的大小关系是()A.1y<2y<3y B.3y<1y<2y C.2y<1y<3y D.1y<3y<2y【答案】C【解析】【分析】分别将点的坐标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然后进行判断即可.解:y 1=(-4)2+4×(-4)m -=16-16m - =m -,y 2=(-3)2+4×(-3)m - =9-12m - =3m --,y 3=12+4×m - 1=1+4m - =5m -,∵-3m -<m -<5m -,∴y 2<y 1<y 3.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题的关键在于三个函数值的大小不受m 的影响.16.函数2y ax b y ax bx c =+=++和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是( ) A . B . C . D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a 、b 的符号,针对二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位置,开口方向,分类讨论,逐一排除.【详解】当a >0时,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上,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三或一、二、三或一、三、四象限,故A 、D 不正确;由B 、C 中二次函数的图象可知,对称轴x=-2b a>0,且a >0,则b <0, 但B 中,一次函数a >0,b >0,排除B .故选C .17.平移抛物线2:L y x =得到抛物线L ',使得抛物线L '的顶点关于原点对称的点仍在抛物线L '上,下列的平移中,不能得到满足条件的抛物线L '的是( )A .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B .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C .向左平移3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92个单位 D .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9个单位【答案】D【分析】通过各个选项的平移分别得到相应的函数关系式,再判断原点是否在该抛物线上即可.【详解】解:由A 选项可得L '为:2(1)2y x =--,则顶点为(1,-2),顶点(1,-2)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1,2),当x =-1时,y =2,则对称点在该函数图像上,故A 选项不符合题意;由B 选项可得L '为:2(1)2y x =+-,则顶点为(-1,-2),顶点(-1,-2)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1,2),当x =1时,y =2,则对称点在该函数图像上,故B 选项不符合题意;由C 选项可得L '为:239()22y x =+-, 则顶点为(-32,-92),顶点(-32,-92)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32,92), 当x =32时,y =92,则对称点在该函数图像上,故C 选项不符合题意; 由D 选项可得L '为:2(3)9y x =+-,则顶点为(-3,-9),顶点(-3,-9)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3,9),当x =3时,y =27≠9,则对称点不在该函数图像上,故D 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像的平移,熟练掌握平移的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8.如图1,在△ABC 中,∠B =90°,∠C =30°,动点P 从点B 开始沿边BA 、AC 向点C 以恒定的速度移动,动点Q 从点B 开始沿边BC 向点C 以恒定的速度移动,两点同时到达点C ,设△BPQ 的面积为y (cm 2).运动时间为x (s ),y 与x 之间关系如图2所示,当点P 恰好为AC 的中点时,PQ 的长为( )A .2B .4C .3D .3【答案】C【解析】【分析】点P 、Q 的速度比为3:3,根据x =2,y =63,确定P 、Q 运动的速度,即可求解.【详解】解:设AB =a ,∠C =30°,则AC =2a ,BC =3a ,设P 、Q 同时到达的时间为T ,则点P 的速度为3a T ,点Q 的速度为3a ,故点P 、Q 的速度比为3:3, 故设点P 、Q 的速度分别为:3v 、3v ,由图2知,当x =2时,y =63,此时点P 到达点A 的位置,即AB =2×3v =6v , BQ =2×3v =23v ,y =12⨯AB ×BQ =12⨯6v ×23v =63,解得:v =1, 故点P 、Q 的速度分别为:3,3,AB =6v =6=a ,则AC =12,BC =63,如图当点P 在AC 的中点时,PC =6,此时点P 运动的距离为AB +AP =12,需要的时间为12÷3=4,则BQ =3x =43,CQ =BC ﹣BQ =63﹣43=23,过点P 作PH ⊥BC 于点H ,PC =6,则PH =PC sin C =6×12=3,同理CH =3,则HQ =CH ﹣CQ =333,PQ 22PH HQ +39+3,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动点图象问题,此类问题关键是:弄清楚不同时间段,图象和图形的对应关系,进而求解.1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的坐标为()1,2,将抛物线21322y x x =-+沿坐标轴平移一次,使其经过点P ,则平移的最短距离为( )A .12B .1C .5D .52【答案】B【解析】【分析】先求出平移后P 点对应点的坐标,求出平移距离,即可得出选项.【详解】 解:21322y x x =-+=()215322x --, 当沿水平方向平移时,纵坐标和P 的纵坐标相同,把y=2代入得:解得:x=0或6,平移的最短距离为1-0=1;当沿竖直方向平移时,横坐标和P 的横坐标相同,把x=1代入得:解得:y=12-, 平移的最短距离为152=22⎛⎫--⎪⎝⎭, 即平移的最短距离是1,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能求出平移后对应的点的坐标是解此题的关键.20.已知二次函数y =ax 2+bx+c 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i 论:①abc >0;②b 2﹣4ac >0;③2a+b =0;④a ﹣b+c <0.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C【解析】【分析】 首先根据开口方向确定a 的取值范围,根据对称轴的位置确定b 的取值范围,根据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确定c 的取值范围,根据抛物线与x 轴是否有交点确定b 2﹣4ac 的取值范围,根据x =﹣1函数值可以判断.【详解】解:Q 抛物线开口向下,0a ∴<,Q 对称轴12b x a=-=, 0b ∴>,Q 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的上方,0c ∴>,0abc ∴<,故①错误;Q 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240b ac ∴->,故②正确;Q 对称轴12b x a=-=, 2a b ∴=-, 20a b ∴+=,故③正确;根据图象可知,当1x =-时,0y a b c =-+<,故④正确;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图象与二次函数系数之间的关系,会利用对称轴的范围求2a 与b 的关系,以及二次函数与方程之间的转换,根的判别式的熟练运用是解题关键.。

最新初中数学因式分解基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1)

最新初中数学因式分解基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1)

最新初中数学因式分解基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1)一、选择题1.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中,属于因式分解的是()A.m(a+b)=ma+mb B.a2+4a﹣21=a(a+4)﹣21C.x2﹣1=(x+1)(x﹣1) D.x2+16﹣y2=(x+y)(x﹣y)+16【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可得答案.【详解】A、是整式的乘法,故A不符合题意;B、没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故B不符合题意;C、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故C符合题意;D、没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意义,判断因式分解的标准是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2.多项式x2y(a-b)-xy(b-a)+y(a-b)提公因式后,另一个因式为()A.21--D.21x x+-x x-+B.21x xx x++C.21【答案】B【解析】解:x2y(a-b)-xy(b-a)+y(a-b)= y(a-b)(x2+x+1).故选B.3.下列等式从左到右的变形属于因式分解的是()A.a2﹣2a+1=(a﹣1)2B.a(a+1)(a﹣1)=a3﹣aC.6x2y3=2x2•3y3D.mx﹣my+1=m(x﹣y)+1【答案】A【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因式分解的定义分析得出答案.【详解】解:A、a2﹣2a+1=(a﹣1)2,从左到右的变形属于因式分解,符合题意;B、a(a+1)(a﹣1)=a3﹣a,从左到右的变形是整式乘法,不合题意;C、6x2y3=2x2•3y3,不符合因式分解的定义,不合题意;D、mx﹣my+1=m(x﹣y)+1不符合因式分解的定义,不合题意;故选:A.本题考查因式分解的意义,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注意因式分解与整式的乘法的区别.4.下列各式中不能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的是( )A .(m -n )(m +n )B .(-x -y )(-x -y )C .(x 4-y 4)(x 4+y 4)D .(a 3-b 3)(b 3+a 3)【答案】B【解析】A.(m -n)(m +n),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B.(-x -y)(-x -y),不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C.(x 4-y 4)(x 4+y 4),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D. (a 3-b 3)(b 3+a 3),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故选B.5.已知2021201920102010201020092011x -=⨯⨯,那么x 的值为( )A .2018B .2019C .2020D .2021.【答案】B【解析】【分析】将2021201920102010-进行因式分解为2019201020092011⨯⨯,因为左右两边相等,故可以求出x 得值.【详解】解:2021201920102010- ()()()2019220192019220192019=201020102010=20102010120102010120101201020092011⨯-⨯-=⨯-⨯+=⨯⨯∴2019201020092011201020092011x ⨯⨯=⨯⨯∴x=2019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因式分解中提取公因式和平方差公式,正确的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6.已知a ﹣b =2,则a 2﹣b 2﹣4b 的值为( )A .2B .4C .6D .8【答案】B【分析】原式变形后,把已知等式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详解】∵a ﹣b =2,∴原式=(a +b )(a ﹣b )﹣4b =2(a +b )﹣4b =2a +2b ﹣4b =2(a ﹣b )=4.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是解题的关键.7.下列等式从左边到右边的变形,属于因式分解的是( )A .2ab(a-b)=2a 2b-2ab 2B .x 2+1=x(x+1x )C .x 2-4x+3=(x-2)2-1D .a 2-b 2=(a+b)(a-b)【答案】D【解析】【分析】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最简整式的乘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作分解因式).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为相反变形.【详解】解:A.不是因式分解,而是整式的运算B.不是因式分解,等式左边的x 是取任意实数,而等式右边的x ≠0C.不是因式分解,原式=(x -3)(x -1)D.是因式分解.故选D.故答案为:D.【点睛】因式分解没有普遍适用的法则,初中数学教材中主要介绍了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拆项法等方法.8.下列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A .2(a ﹣b)=2a ﹣2bB .221(a b)(a b)1-=-+++a bC .2224(2)x x x -+=-D .22282(2)(2)x y x y x y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因式分解的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变形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是分解因式进行分析即可得出.【详解】解:由因式分解的定义可知:A. 2(a ﹣b)=2a ﹣2b ,不是因式分解,故错误;B. 221(a b)(a b)1-=-+++a b ,不是因式分解,故错误;C. 2224(2)x x x -+=-,左右两边不相等,故错误;D. 22282(2)(2)x y x y x y -=-+是因式分解;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定义,熟知因式分解的定义和分解的规范要求是解题关键.9.下列各式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A .21a +B .20.040.09y --C .22x y +D .22x y -【答案】D【解析】【分析】判断各个选项是否满足平方差的形式,即:22a b -的形式【详解】A 、C 都是22a b +的形式,不符;B 中,变形为:-(20.04+0.09y ),括号内也是22a b +的形式,不符;D 中,满足22a b -的形式,符合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平方差公式,注意在利用乘法公式时,一定要先将式子变形成符合乘法公式的形式,我们才可利用乘法公式简化计算.10.下列变形,属于因式分解的有( )①x 2﹣16=(x +4)(x ﹣4);②x 2+3x ﹣16=x (x +3)﹣16;③(x +4)(x ﹣4)=x 2﹣16;④x 2+x =x (x +1)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解:①x 2-16=(x+4)(x-4),是因式分解;②x 2+3x-16=x (x+3)-16,不是因式分解;③(x+4)(x-4)=x 2-16,是整式乘法;④x 2+x =x (x +1)),是因式分解.故选B .11.若实数x 满足2210x x --=,则322742017x x x -+-的值为( )A .2019B .2019-C .2020D .2020-【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2210x x --=推出x 2-2x=1,然后把-7x 2分解成-4x 2-3x 2,然后把所求代数式整理成用x 2-2x 表示的形式,然后代入数据计算求解即可.【详解】解:∵x 2-2x-1=0,∴x 2-2x=1,2x 3-7x 2+4x-2017=2x 3-4x 2-3x 2+4x-2017,=2x (x 2-2x )-3x 2+4x-2017,=6x-3x 2-2017,=-3(x 2-2x )-2017=-3-2017=-2020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利用因式分解整理出已知条件的形式是解题的关键,整体代入思想的利用比较重要.12.一次课堂练习,王莉同学做了如下4道分解因式题,你认为王莉做得不够完整的一题是( )A .x 3﹣x=x (x 2﹣1)B .x 2﹣2xy+y 2=(x ﹣y )2C .x 2y ﹣xy 2=xy (x ﹣y )D .x 2﹣y 2=(x ﹣y )(x+y )【答案】A【解析】A. 提公因式法后还可以运用平方差公式继续分解,应为:原式=x(x+1)(x−1),错误;B. 是完全平方公式,已经彻底,正确;C. 是提公因式法,已经彻底,正确;D. 是平方差公式,已经彻底,正确.故选A.13.下列因式分解结果正确的是( ).A .10a 3+5a 2=5a(2a 2+a)B .4x 2-9=(4x+3)(4x-3)C .a 2-2a-1=(a-1)2D .x 2-5x-6=(x-6)(x+1)【答案】D【解析】【分析】A可以利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可对A作出判断;而B符合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点,因此可对B作出判断;C不符合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因此不能分解,而D可以利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综上所述,即可得出答案.【详解】A、原式=5a2(2a+1),故A不符合题意;B、原式=(2x+3)(2x-3),故B不符合题意;C、a2-2a-1不能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故C不符合题意;D、原式=(x-6)(x+1),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提取公因式法以及公式法和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正确掌握公式法分解因式是解题关键.14.将下列多项式因式分解,结果中不含有因式(a+1)的是()A.a2-1B.a2+aC.a2+a-2D.(a+2)2-2(a+2)+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先把四个选项中的各个多项式分解因式,即a2﹣1=(a+1)(a﹣1),a2+a=a (a+1),a2+a﹣2=(a+2)(a﹣1),(a+2)2﹣2(a+2)+1=(a+2﹣1)2=(a+1)2,观察结果可得四个选项中不含有因式a+1的是选项C;故答案选C.考点:因式分解.15.下列各式由左到右的变形中,属于分解因式的是()A.x2﹣16+6x=(x+4)(x﹣4)+6xB.10x2﹣5x=5x(2x﹣1)C.a2﹣b2﹣c2=(a﹣b)(a+b)﹣c2D.a(m+n)=am+an【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因式分解的定义逐个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A、变形的结果不是几个整式的积,不是因式分解;B 、把多项式10x 2﹣5x 变形为5x 与2x ﹣1的积,是因式分解;C 、变形的结果不是几个整式的积,不是因式分解;D 、变形的结果不是几个整式的积,不是因式分解;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察了因式分解的定义,理解因式分解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6.将下列多项式因式分解,结果中不含因式x -1的是( )A .x 2-1B .x 2+2x +1C .x 2-2x +1D .x(x -2)+(2-x)【答案】B【解析】【分析】将各选项进行因式分解即可得以选择出正确答案.【详解】A. x 2﹣1=(x+1)(x-1);B. x 2+2x+1=(x+1)2 ;C. x 2﹣2x+1 =(x-1)2;D. x (x ﹣2)﹣(x ﹣2)=(x-2)(x-1);结果中不含因式x-1的是B ;故选B.17.已知a 、b 、c 为ABC ∆的三边长,且满足222244a c b c a b -=-,则ABC ∆是( )A .直角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答案】B【解析】【分析】移项并分解因式,然后解方程求出a 、b 、c 的关系,再确定出△ABC 的形状即可得解.【详解】移项得,a 2c 2−b 2c 2−a 4+b 4=0,c 2(a 2−b 2)−(a 2+b 2)(a 2−b 2)=0,(a 2−b 2)(c 2−a 2−b 2)=0,所以,a 2−b 2=0或c 2−a 2−b 2=0,即a =b 或a 2+b 2=c 2,因此,△ABC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应用,提取公因式并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得到a 、b 、c 的关系式是解题的关键.18.下列从左到右的变形中,属于因式分解的是( )A .()()2224x x x +-=-B .2222()a ab b a b -+=-C .()11am bm m a b +-=+-D .()21(1)1111x x x x ⎛⎫--=--- ⎪-⎝⎭【答案】B【解析】【分析】 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根据因式分解的定义,即可得到本题的答案.【详解】A .属于整式的乘法运算,不合题意;B .符合因式分解的定义,符合题意;C .右边不是乘积的形式,不合题意;D .右边不是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不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定义,即将多项式写成几个因式的乘积的形式,掌握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9.下列不是多项式32633x x x +-的因式的是( )A .1x -B .21x -C .xD .3+3x【答案】A【解析】【分析】将多项式32633x x x +-分解因式,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32633x x x +-=23(21)3(21)(1)x x x x x x +-=-+又∵3+3x =3(x+1)∴21x -,x ,3+3x 都是32633x x x +-的因式,1x -不是32633x x x +-的因式. 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十字相乘法的综合运用,熟练应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是解题关键.20.多项式2mx m -与多项式221x x -+的公因式是( )A .1x -B .1x +C .21x -D .()21x - 【答案】A【解析】 试题分析:把多项式分别进行因式分解,多项式2mx m -=m (x+1)(x-1),多项式221x x -+=()21x -,因此可以求得它们的公因式为(x-1).故选A考点:因式分解。

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基础测试题(1)

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基础测试题(1)

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基础测试题(1)一、选择题1.下列各曲线中,表示y 是x 的函数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函数的意义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根据函数的意义可知:对于自变量x 的任何值,y 都有唯一的值与之相对应,所以B 正确.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函数图象的概念.解题关键在于要能根据函数图象的性质和图象上的数据分析得出函数的类型和所需要的条件,结合实际意义得到正确的结论.函数的意义反映在图象上简单的判断方法是:做垂直x 轴的直线在左右平移的过程中与函数图象只会有一个交点.2.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4=,BC 6=,当直角三角板MPN 的直角顶点P 在BC 边上移动时,直角边MP 始终经过点A ,设直角三角板的另一直角边PN 与CD 相交于点Q.BP x =,CQ y =,那么y 与x 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设BP =x ,CQ =y ,则AP 2=42+x 2,PQ 2=(6-x )2+y 2,AQ 2=(4-y )2+62; ∵△APQ 为直角三角形,∴AP 2+PQ 2=AQ 2,即42+x 2+(6-x )2+y 2=(4-y )2+62,化简得:y =−14x 2+32x 整理得:y=−14(x −3)2+94 根据函数关系式可看出D 中的函数图象与之对应.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动点变化时,两线段对应的变化关系,重点是找出等量关系,即直角三角形中的勾股定理.3.如图,在ABC ∆中,90C =o ∠,30B ∠=o ,10AB cm =,P Q 、两点同时从点A 分别出发,点P 以2/cm s 的速度,沿A B C →→运动,点Q 以1/cm s 的速度,沿A C B →→运动,相遇后停止,这一过程中,若P Q 、两点之间的距离PQ y =,则y 与时间t 的关系大致图像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当05t ≤≤、5t >时两种情况,分别表示出PQ 的长y 与t 的关系式,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在ABC ∆中,90C =o ∠,30B ∠=o ,AB=10,∴AC=5, 12AC AB =, I. 当05t ≤≤时,P 在AB 上,Q 在AC 上,由题意可得:2AP t =,AQ t =,依题意得:12AQ AP =, 又∵A A ∠=∠∴APQ ABC V :V , ∴90AQP C ∠=∠=︒则3PQ t =,II.当5t >,P 、Q 在BC 上,由题意可得:P 走过的路程是2t ,Q 走过的路程是t , ∴15533PQ t =+-,故选: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正确理解PQ 长与时间是一次函数关系,并得出函数关系式是解题关键.4.已知圆锥的侧面积是8πcm 2,若圆锥底面半径为R (cm ),母线长为l (cm ),则R 关于l 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扇形面积公式列出关系式,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判断即可.【详解】 解:由题意得,12×2πR×l =8π, 则R =8lπ,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圆锥的计算、函数图象,掌握圆锥的圆锥的侧面积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5.下列说法:①函数6y x =-x 的取值范围是6x >;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③正六边形的中心角为60︒;④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⑤计算92|-的结果为7:⑥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1227理数.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正多边形和圆,无理数的定义,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菱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解答即可.【详解】解:①函数6y x =-x 的取值范围是6x ≥;故错误;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故错误;③正六边形的中心角为60°;故正确;④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故错误;⑤计算9的结果为1;故错误;⑥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故错误; 122723333==是无理数;故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和圆,无理数的定义,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菱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熟练掌握各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所示,菱形ABCD 中,直线l ⊥边AB ,并从点A 出发向右平移,设直线l 在菱形ABCD 内部截得的线段EF 的长为y ,平移距离x =AF ,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2所示,则菱形ABCD 的面积为( )A .3B 3C .3D .3【答案】C【解析】【分析】 将图1和图2结合起来分析,分别得出直线l 过点D ,B 和C 时对应的x 值和y 值,从而得出菱形的边长和高,从而得其面积.【详解】解:由图2可知,当直线l 过点D 时,x =AF =a ,菱形ABCD 的高等于线段EF 的长,此时y =EF 3;直线l 向右平移直到点F 过点B 时,y 3;当直线l 过点C 时,x =a +2,y =0∴菱形的边长为a +2﹣a =2∴当点E 与点D 重合时,由勾股定理得a 2+23)=4∴a =1 3∴菱形的面积为3故选:C .【点睛】本题是动点函数图象问题,将图形的运动与函数图象结合起来分析,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7.如图,在ABC ∆中,AB AC =,MN 是边BC 上一条运动的线段(点M 不与点B 重合,点N 不与点C 重合),且12MN BC =,MD BC ⊥交AB 于点D ,NE BC ⊥交AC 于点E ,在MN 从左至右的运动过程中,设BM x =,BMD ∆的面积减去CNE ∆的面积为y ,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设a =12BC ,∠B =∠C =α,求出CN 、DM 、EN 的长度,利用y =S △BMD −S △CNE ,即可求解. 【详解】 解:设a =12BC ,∠B =∠C =α,则MN =a , ∴CN =BC−MN−BM =2a−a−x =a−x ,DM =BM·tanB =x·tanα,EN =CN•tanC =(a−x )·tanα, ∴y =S △BMD −S △CNE =12(BM·DM−CN·EN )=()()221tan tan 222x a x a tan x a ααα⋅⎡⎤⋅-⋅=⎣⎦--, ∵2a tan α⋅为常数, ∴上述函数图象为一次函数图象的一部分,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图形面积等知识点.解题关键是深刻理解动点的函数图象,了解图象中关键点所代表的实际意义,理解动点的完整运动过程.8.小丽早上步行去车站然后坐车去学校,下列能近似的刻画她离学校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象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上学,可得离学校的距离越来越小,根据开始步行,可得距离变化慢,后来坐车,可得距离变化快.【详解】解:A、距离越来越大,选项错误;B、距离越来越小,但前后变化快慢一样,选项错误;C、距离越来越大,选项错误;D、距离越来越小,且距离先变化慢,后变化快,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观察距离随时间的变化是解题关键.9.在同一条道路上,甲车从A地到B地,乙车从B地到A地,乙先出发,图中的折线段表示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y(千米)与行驶时间x(小时)的函数关系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先出发的时间为0.5小时B.甲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C.甲出发0.5小时后两车相遇D.甲到B地比乙到A地早112小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由图象横坐标可得,乙先出发的时间为0.5小时,正确,不合题意;B.∵乙先出发,0.5小时,两车相距(100﹣70)km,∴乙车的速度为:60km/h,故乙行驶全程所用时间为:=(小时),由最后时间为1.75小时,可得乙先到到达A地,故甲车整个过程所用时间为:1.75﹣0.5=1.25(小时),故甲车的速度为:100÷1.25 =80(km/h),故B选项正确,不合题意;C.由以上所求可得,甲出发0.5小时后行驶距离为:40km,乙车行驶的距离为:60km,40+60=100,故两车相遇,故C选项正确,不合题意;D.由以上所求可得,乙到A地比甲到B地早:1.75﹣=(小时),故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考点:函数的图象.10.父亲节当天,学校“文苑”栏登出了某同学回忆父亲的小诗:“同辞家门赴车站,别时叮咛语千万,学子满载信心去,老父怀抱希望还.”如果用纵轴y表示父亲和学子在行进中离家的距离,横轴t表示离家的时间,下面与上述诗意大致相吻合的图像是()A.B.C.D.【答案】B【解析】【分析】正确理解函数图象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同辞家门赴车站,父亲和学子的函数图象在一开始的时候应该一样,当学子离开车站出发,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父亲离开车站回家,离家越来越近.故选B.【点睛】首先应理解函数图象的横轴和纵轴表示的量,再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函数图象.11.某工厂加工一批零件,为了提高工人工作积极性,工厂规定每名工人每天薪金如下:生产的零件不超过a件,则每件3元,超过a件,超过部分每件b元,如图是一名工人一天获得薪金y(元)与其生产的件数x(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则下列结论错误的()A.a=20B.b=4C.若工人甲一天获得薪金180元,则他共生产45件.D.人乙一天生产40(件),则他获得薪金140元【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函数图象可以求得a、b的值,从而可以判断选项A和B是否正确,根据C和D的数据可以分别计算出题目中对应的数据是否正确,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详解】解:由题意和图象可得,a=60÷3=20,故选项A正确,b=(140−60)÷(40−20)=80÷20=4,故选项B正确,若工人甲一天获得薪金180元,则他共生产:20+180602030504-=+=(件),故选项C错误;由图象可知,工人乙一天生产40(件),他获得的薪金为:140元,故选项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函数图象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12.如图甲,在四边形ABCD中,AD//BC,∠C=90°动点P从点C出发沿线段CD向点D运动.到达点D即停止,若E、F分别是AP、BP的中点,设CP=x,△PEF的面积为y,且y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线段AB长为()A.22B.23C.25D.26【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S△PEF=14S△ABP,由图像可以看出当x为最大值CD=4时,S△PEF=2,可求出AD=4,当x为0时,S△PEF=3,可求出BC=6;过点A作AG⊥BC于点G,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解.【详解】解:∵E、F分别为AP、BP的中点,∴EF∥AB,EF=12 AB,∴S△PEF=14S△ABP,根据图像可以看出x的最大值为4,∴CD=4,∵当P在D点时,△PEF的面积为2,∴S△ABP=2×4=8,即S△ABD=8,∴AD=24ABDSV=284⨯=4,当点P在C点时,S△PEF=3,∴S△ABP=3×4=12,即S△ABC=12,∴BC=24ABCSV=2124⨯=6,过点A作AG⊥BC于点G,∴∠AGC=90°,∵AD∥BC,∴∠ADC+∠BCD=180°,∵∠BCD=90°,∴∠ADC=180°-90°=90°,∴四边形AGCD是矩形,∴CG=AD=4,AG=CD=4,∴BG=BC-CG=6-4=2,∴AB=2242=25.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动点的函数问题,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13.一辆慢车从甲地匀速行驶至乙地,一辆快车同时从乙地出发匀速行驶至甲地,两车之间的距离y(千米)与行驶时间x(小时)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地相距1200千米B.快车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C.慢车的速度是60千米∕小时D.快车到达甲地时,慢车距离乙地100千米【答案】C【解析】【分析】(1)由图象容易得出甲乙两地相距600千米;(2)由题意得出慢车速度为60010=60(千米/小时);设快车速度为x千米/小时,由图象得出方程60×4+4x=600,解方程即可;(3)求出快车到达的时间和慢车行驶的路程,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由图象得:甲乙两地相距600千米,故选项A错;(2)由题意得:慢车总用时10小时,∴慢车速度为:60010=60(千米/小时);设快车速度为x千米/小时,由图象得:60×4+4x=600,解得:x=90,∴快车速度为90千米/小时,慢车速度为60千米/小时;选项B错误,选项C正确;(3)快车到达甲地所用时间:60020903小时,慢车所走路程:60×203=400千米,此时慢车距离乙地距离:600-400=200千米,故选项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核知识点:函数图象. 解题关键点:从图象获取信息,由行程问题基本关系列出算式.14.如图,两块完全重合的正方形纸片,如果上面的一块绕正方形的中心O逆时针0°~90°的旋转,那么旋转时露出的△ABC的面积(S)随着旋转角度(n)的变化而变化,下面表示S与n关系的图象大致是()A.B.C.D.【答案】B【解析】【分析】注意分析y随x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而不一定要通过求解析式来解决.【详解】旋转时露出的△ABC的面积(S)随着旋转角度(n)的变化由小到大再变小.故选B.【点睛】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问题,关键要仔细观察.15.甲、乙两同学骑自行车从A地沿同一条路到B地,已知乙比甲先出发,他们离出发地的距离S(km)和骑行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给出下列说法:①他们都骑行了20km;②乙在途中停留了0.5h;③甲、乙两人同时到达目的地;④相遇后,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根据图象信息,以上说法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象上特殊点的坐标和实际意义即可作出判断.由图可获取的信息是:他们都骑行了20km;乙在途中停留了0.5h;相遇后,甲的速度>乙的速度,所以甲比乙早0.5小时到达目的地,所以(1)(2)正确.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学生从图象中读取信息的数形结合能力点评:同学们要注意分析其中的“关键点”,还要善于分析各图象的变化趋势.16.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1和2的两个正方形,其一边在同一水平线上,小正方形沿该水平线自左向右匀速穿过大正方形,设穿过的时间为t,大正方形内除去小正方形部分的面积为S(阴影部分),那么S与t的大致图象应为()A.B.C.D.【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解:根据题意,设小正方形运动速度为v,由于v分为三个阶段,①小正方形向右未完成穿入大正方形,=⨯-⨯=-≤.S vt vt vt2214(1)②小正方形穿入大正方形但未穿出大正方形,22113S=⨯-⨯=,③小正方形穿出大正方形,22(11)3(1)S vt vt vt =⨯-⨯-=+≤,∴符合变化趋势的是A 和C ,但C 中面积减小太多不符合实际情况,∴只有A 中的符合实际情况.故选A .17.甲乙两同学同时从400m 环形跑道上的同一点出发,同向而行,甲的速度为6/m s ,乙的速度为4/m s ,设经过xs 后,跑道上两人的距离(较短部分)为ym ,则y 与x 0300x ≤≤之间的关系可用图像表示为(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同向而行,二人的速度差为642/m s -=,二人间的最长距离为200,最短距离为0,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详解】二人速度差为642/m s -=,100秒时,二人相距2×100=200米,200秒时,二人相距2×200=400米,较短部分的长度为0,300秒时,二人相距2×300=600米,即甲超过乙600-400=200米.∴()201004002(100200)2400(200300)x x y x x x x ⎧≤≤⎪=-<≤⎨⎪-<≤⎩,函数图象均为线段,只有C 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函数的图象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正确理解函数图象表示的意义,理解问题的过程,就能够通过图象得到函数问题的相应解决.18.甲、乙两人沿相同的路线由A 地到B 地匀速前进,A 、B 两地间的路程为20km .他们前进的路程为s (km),甲出发后的时间为t (h),甲、乙前进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速度是4km/hB .乙的速度是10km/hC .乙比甲晚出发1hD .甲比乙晚到B 地3h【答案】C【解析】甲的速度是:20÷4=5km/h ;乙的速度是:20÷1=20km/h ; 由图象知,甲出发1小时后乙才出发,乙到2小时后甲才到,故选C .19.如图1,点F 从菱形ABCD 的项点A 出发,沿A -D -B 以1cm/s 的速度匀速运动到点B .图2是点F 运动时,△FBC 的面积y (m 2)随时间x (s)变化的关系图象,则a 的值为( )A .5B .2C .52D .5【答案】C【解析】【分析】 过点D 作DE BC ⊥于点E 由图象可知,点F 由点A 到点D 用时为as ,FBC ∆的面积为2acm .求出DE=2,再由图像得5BD =BE=1,再在DEC Rt △根据勾股定理构造方程,即可求解.【详解】解:过点D 作DE BC ⊥于点E由图象可知,点F 由点A 到点D 用时为as ,FBC ∆的面积为2acm .AD BC a ∴== ∴12DE AD a =g 2DE ∴=由图像得,当点F 从D 到B 时,用5s5BD ∴=Rt DBE V 中, 2222(5)21BE BD DE =-=-=∵四边形ABCD 是菱形,1EC a ∴=-,DC a =DEC Rt △中,2222(1)a a =+-解得52a =故选:C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菱形性质和一次函数图象性质,要注意函数图象变化与动点位置之间的关系,解答此题关键根据图像关键点确定菱形的相关数据.20.已知:在ABC ∆中, 10,BC BC =边上的高5h =,点E 在边AB 上,过点E 作//EF BC 交AC 边于点F .点D 为BC 上一点,连接DE DF 、.设点E 到BC 的距离为x ,则DEF ∆的面积S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A .B .C.D.【答案】D【解析】【分析】判断出△AEF和△ABC相似,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列式求出EF,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列式表示出S与x的关系式,然后得到大致图象选择即可.【详解】解:∵EF∥BC,∴△AEF∽△ABC,∴55EF x BC-=,∴EF=55x-•10=10-2x,∴S=12(10-2x)•x=-x2+5x=-(x-52)2+254,∴S与x的关系式为S=-(x-52)2+254(0<x<5),纵观各选项,只有D选项图象符合.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动点问题函数图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S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解题的关键.。

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基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基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详解】
解:A选项:满足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关系,故A是函数;
B选项:满足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关系,故B是函数;
C选项:不满足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关系,故C不是函数;
D选项:满足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关系,故D是函数,
【点睛】
本题是动点函数图象问题,将图形的运动与函数图象结合起来分析,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5.如图,在 中, , 是边 上一条运动的线段(点 不与点 重合,点 不与点 重合),且 , 交 于点 , 交 于点 ,在 从左至右的运动过程中,设 , 的面积减去 的面积为 ,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 与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判断出△AEF和△ABC相似,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列式求出EF,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列式表示出S与x的关系式,然后得到大致图象选择即可.
【详解】
解:∵EF∥BC,
∴△AEF∽△ABC,
∴ ,
∴EF= •10=10-2x,
∴S= (10-2x)•x=-x2+5x=-(x- )2+ ,
观察图象,A、B、D的路程始终都在变化,故错误;
C、修车是的路程没变化,故C正确;
故选:C.
【点睛】
考核知识点:函数的图象.理解题意看懂图是关键.
10.如图,AB为半圆的直径,点P为AB上一动点.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匀速运动到点B,运动时间为t.分别以AP与PB为直径作半圆,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与时间t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A. B. C. D.
【答案】D

新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基础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新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基础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②由横纵坐标看出,第一小时两人都跑了10千米,故②正确;
③由横纵坐标看出,乙比甲先到达终点,故③错误;
④由纵坐标看出,甲乙二人都跑了20千米,故④正确;
故选C.
13.均匀地向一个容器注水,最后把容器注满,在注水过程中,水面高度h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图中OABC为折线),这个容器的形状可以是()
新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基础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图形中的曲线不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函数是指:对于任何一个自变量x的值都有唯一确定的函数值y与之相对应.
【详解】
根据函数的图象,选项C的图象中,x取一个值,有两个y与之对应,故不是函数.
故选C
【详解】
甲在乙前面50m处,若两人同时起跑,经过50÷(6−4)=25秒,乙追上甲,则相距是0千米,故A、B错误;
相遇以后乙在前边,相距的距离每秒增加2米,乙全程用的时间是600÷6=100秒,故B.、D错误;
相遇以后两人之间的最大距离是:2×(100−25)=150米.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图象,理解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的实际意义,掌握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距离,是解题的关键.
12.在全民健身环城越野赛中,甲乙两选手的行程y(千米)随时间(时)变化的图象(全程)如图所示.有下列说法:①起跑后1小时内,甲在乙的前面;②第1小时两人都跑了10千米;③甲比乙先到达终点;④两人都跑了20千米.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分析】
【详解】
解:①由纵坐标看出,起跑后1小时内,甲在乙的前面,故①正确;
【答案】A
【解析】

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经典测试题含答案(1)

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经典测试题含答案(1)

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经典测试题含答案(1)一、选择题1.小明从家骑车上学,先匀速上坡到达A 地后再匀速下坡到达学校,所用的时间与路程如图所示,如果返回时,上、下坡速度仍然保持不变,那么他从学校回到家需要的时间是( )A .9分钟B .12分钟C .8分钟D .10分钟【答案】B【解析】【分析】 先根据图形,得到上坡、下坡的时间和距离,然后分别求出上、下坡的速度,最后计算返回家的时间【详解】根据图形得,从家到学校:上坡距离为1km ,用时5min ,下坡距离为2km ,用时为4min 故上坡速度115V =(km/min),下坡速度22142V ==(km/min) 从学校返回家的过程中,原来的上下坡刚好颠倒过来,即上坡2km ,下坡1km 故上坡时间12t 15==10(min),下坡时间21t 12==2(min) ∴总用时为:10+2=12(min)故选:B【点睛】 本题考查从函数图象获取信息,解题关键是将函数图像中的数据与生活实际一一对应2.李明骑车上学,一开始以某一速度行进,途中车子发生故障,只好停下修车,车修好后,因怕耽误时间,于是加快了车速.如用s 表示李明离家的距离,t 为时间.在下面给出的表示s 与t 的关系图中,符合上述情况的是( )A.B.C.D.【答案】C【解析】【分析】先弄清题意,再分析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详解】∵停下修车时,路程没变化,观察图象,A、B、D的路程始终都在变化,故错误;C、修车是的路程没变化,故C正确;故选:C.【点睛】考核知识点:函数的图象.理解题意看懂图是关键.3.下列各曲线中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A.B.C.D.【答案】D【解析】根据函数的意义可知:对于自变量x的任何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之相对应,故D正确.故选D.4.如图,边长为 2 的正方形ABCD,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A D C--的路径向点 C 运动,同时点 Q 从点 B 出发以每秒 2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的面B C D A---的路径向点 A运动,当点 Q 到达终点时,点P停止运动,设PQC积为S,运动时间为t秒,则能大致反映S与t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 分三种情况求出解析式,即可求解.【详解】当0≤t≤1时,即当点Q 在BC 上运动,点P 在AD 上运动时,()2222212S t t =⨯⨯-=-, ∴该图象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1<t≤2时,即当点Q 在CD 上运动时,点P 在AD 上运动时,()()21222322S t t t t =--=-+-, ∴该图象开口向下, 当2<t≤3,即当点Q 在AD 上运动时,点P 在DC 上运动时,()()21424682S t t t t =--=-+- ∴该图象开口向下,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求出分段函数解析式是本题的关键.5.若A(﹣3,y 1)、B(0,y 2)、C(2,y 3)为二次函数y =(x+1)2+1的图象上的三点,则y 1、y 2、y 3的大小关系是( )A .y 1<y 2<y 3B .y 2<y 1<y 3C .y 3<y 1<y 2D .y 1<y 3<y 2【答案】B【解析】【分析】把三个点的坐标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分别计算出则y 1、y 2、y 3的值,然后进行大小比较.【详解】解:∵A (﹣3,y 1)、B (0,y 2)、C (2,y 3)为二次函数y =(x+1)2+1的图象上的三点,∴y 1=(﹣3+1)2+1=5,y 2=(0+1)2+1=2,y 3=(2+1)2+1=10,∴y 2<y 1<y 3.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比较函数值大小的问题,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代入法是解题的关键.6.小丽早上步行去车站然后坐车去学校,下列能近似的刻画她离学校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象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上学,可得离学校的距离越来越小,根据开始步行,可得距离变化慢,后来坐车,可得距离变化快.【详解】解:A、距离越来越大,选项错误;B、距离越来越小,但前后变化快慢一样,选项错误;C、距离越来越大,选项错误;D、距离越来越小,且距离先变化慢,后变化快,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观察距离随时间的变化是解题关键.7.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现测得一弹簧的长度y(厘米)与所挂物体的质量x(千克)之间有如下关系:物体质量x/千克 0 1 2 3 4 5 …弹簧长度y/厘米10 10.5 11 11.5 12 12.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与y都是变量,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B .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度为0厘米C .在弹性范围内,所挂物体质量为7千克时,弹簧长度为13.5厘米D .在弹性范围内,所挂物体质量每增加1千克弹簧长度增加0.5厘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表数据可得,弹簧的长度随所挂重物的质量的变化而变化,并且质量每增加1千克,弹簧的长度增加0.5cm ,然后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解:A 、x 与y 都是变量,且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正确,不符合题意;B 、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度为10cm ,错误,符合题意;C 、在弹性范围内,所挂物体质量为7千克时,弹簧长度为10+0.5×7=13.5,正确,不符合题意;D 、在弹性范围内,所挂物体质量每增加1千克弹簧长度增加0.5厘米,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关系的确认,常量与变量的确定,读懂图表数据,并从表格数据得出正确结论是解题的关键,是基础题,难度不大.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三个点的坐标:()()0,2,2,01(),3A B C ---,,从、、A B C 三个点中依次取两个点,求两点都落在抛物线2y x x 2=--上的概率是( )A .13B .16C .12D .23【答案】A【解析】【分析】先画树状图展示所有6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再找出两点都落在抛物线2y x x 2=--上的结果数,然后根据概率公式求解.【详解】解:在()()0,2,2,01(),3A B C ---,三点中,其中AB 两点在2y x x 2=--上, 根据题意画图如下:共有6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其中两点都落在抛物线2y x x 2=--上的结果数为2, 所以两点都落在抛物线2y x x 2=--上的概率是2163=;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列表法或树状图法和函数图像上点的特征.通过列表法或树状图法展示所有等可能的结果求出n,再从中选出符合事件A或B的结果数目m,然后根据概率公式求出事件A或B的概率.也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9.如图,矩形ABCD中,P为CD中点,点Q为AB上的动点(不与,A B重合).过Q作QM PA⊥于M,QN PB⊥于N.设AQ的长度为x,QM与QN的长度和为y.则能表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面积得出S△PAB=12PE•AB;S△PAB=S△PQB+S△PAQ=12QN•PB+12PA•MQ,进而得出y=PE ABPB,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连接PQ,作PE⊥AB垂足为E,∵过Q作QM⊥PA于M,QN⊥PB于N,∴S△PAB=12 PE•AB;S△PAB=S△PQB+S△PAQ=12QN•PB+12PA•MQ,∵矩形ABCD中,P为CD中点,∴PA=PB,∵QM与QN的长度和为y,∴S△PAB=S△PQB+S△PAQ=12QN•PB+12PA•MQ=12PB(QM+QN)=12PB•y,∴S△PAB=12PE•AB=12PB•y,∴y=PE AB PB⋅,∵PE=AD,∴PE,AB,PB都为定值,∴y的值为定值,符合要求的图形为D,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动点函数的图象,根据已知得出y=PE ABPB⋅,再利用PE=AD,PB,AB,PB都为定值是解题关键.10.木杆AB斜靠在墙壁上,当木杆的上端A沿墙壁NO竖直下滑时,木杆的底端B也随之沿着射线OM方向滑动.下列图中用虚线画出木杆中点P随之下落的路线,其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D【解析】解:如右图,连接OP ,由于OP 是Rt △AOB 斜边上的中线,所以OP=12AB ,不管木杆如何滑动,它的长度不变,也就是OP 是一个定值,点P 就在以O 为圆心的圆弧上,那么中点P 下落的路线是一段弧线.故选D .11.如图,矩形ABCD 的周长是28cm ,且AB 比BC 长2cm .若点P 从点A 出发,以1/cm s 的速度沿A D C →→方向匀速运动,同时点Q 从点A 出发,以2/cm s 的速度沿A B C →→方向匀速运动,当一个点到达点C 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若设运动时间为()t s ,APQ V 的面积为()2cm S ,则()2cm S 与()t s 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先根据条件求出AB 、AD 的长,当0≤t≤4时,Q 在边AB 上,P 在边AD 上,如图1,计算S 与t 的关系式,分析图像可排除选项B 、C ;当4<t≤6时,Q 在边BC 上,P 在边AD 上,如图2,计算S 与t 的关系式,分析图像即可排除选项D ,从而得结论.【详解】解:由题意得2228AB BC +=,2AB BC =+,可解得8AB =,6BC =,即6AD =,①当0≤t≤4时,Q 在边AB 上,P 在边AD 上,如图1,S △APQ =211222AP AQ t t t ==g g , 图像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故选项B 、C 不正确;②当4<t≤6时,Q 在边BC 上,P 在边AD 上,如图2,S △APQ =118422AP AB t t =⨯=g , 图像是一条线段,故选项D 不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根据动点P 和Q 的位置的不同确定三角形面积的不同,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求出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12.甲、乙两同学骑自行车从A 地沿同一条路到B 地,已知乙比甲先出发,他们离出发地的距离S (km )和骑行时间t (h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给出下列说法:①他们都骑行了20km ;②乙在途中停留了0.5h ;③甲、乙两人同时到达目的地;④相遇后,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根据图象信息,以上说法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B【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图象上特殊点的坐标和实际意义即可作出判断.由图可获取的信息是:他们都骑行了20km ;乙在途中停留了0.5h ;相遇后,甲的速度>乙的速度,所以甲比乙早0.5小时到达目的地,所以(1)(2)正确.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学生从图象中读取信息的数形结合能力点评:同学们要注意分析其中的“关键点”,还要善于分析各图象的变化趋势.13.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1和2的两个正方形,其一边在同一水平线上,小正方形沿该水平线自左向右匀速穿过大正方形,设穿过的时间为t,大正方形内除去小正方形部分的面积为S(阴影部分),那么S与t的大致图象应为()A.B.C.D.【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解:根据题意,设小正方形运动速度为v,由于v分为三个阶段,①小正方形向右未完成穿入大正方形,=⨯-⨯=-≤.S vt vt vt2214(1)②小正方形穿入大正方形但未穿出大正方形,22113S=⨯-⨯=,③小正方形穿出大正方形,=⨯-⨯-=+≤,22(11)3(1)S vt vt vt∴符合变化趋势的是A和C,但C中面积减小太多不符合实际情况,∴只有A中的符合实际情况.故选A.14.2019年,中国少年岑小林在第六届上海国际交互绳大赛上,破“30秒内单脚单摇轮换跳次数最多”吉尼斯世界纪录!实践证明1分钟跳绳的最佳状态是前20秒频率匀速增加,最后10秒冲刺,中间频率保持不变,则跳绳频率(次/秒)与时间(秒)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列哪幅图来近似地刻画()A.B.C.D.【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前20秒频率匀速增加,最后10秒冲刺,中间频率保持不变判断图象即可.【详解】:秒频率保持不变,排除选项A和D,再根据最后10秒冲解:根据题意可知,中间2050刺,频率是增加的,排除选项B,因此,选项C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理解题意是解此题的关键.15.均匀地向一个容器注水,最后把容器注满,在注水过程中,水面高度h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图中OABC为折线),这个容器的形状可以是()A.B.C.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注水量一定,函数图象的走势是稍陡,平,陡;那么速度就相应的变化,跟所给容器的粗细有关.则相应的排列顺序就为D .故选D .考点:函数的图象.16.当实数x 的取值使得2x -有意义时,函数41y x =+中y 的取值范围是( ) A .7y ≥-B .9y ≥C .9y <-D .7y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易得x 的取值范围,代入所给函数可得y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由题意得20x -≥,解得2x ≥, 419x ∴+≥,即9y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值的取值的求法;根据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得到x 的取值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7.如图是某蓄水池的横断面示意图,分为深水池和浅水池,如果向这个蓄水池以固定的流量注水,下面能大致表示水的最大深度h 与时间t 之间的关系的图象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首先看图可知,蓄水池的下部分比上部分的体积小,故h 与t 的关系变为先快后慢.【详解】根据题意和图形的形状,可知水的最大深度h 与时间t 之间的关系分为两段,先快后慢。

初中中考数学函数基础28典型题(含答案和解析)

初中中考数学函数基础28典型题(含答案和解析)

初中中考数学函数基础28道典型题(含答案和解析)1.已知关于x 的方程 mx+3=4的解为 x=1,则直线 y=(m−2)x−3一定不经过().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答案:A.解析:∵关于x的方程mx+3=4的解为x=1.∴m+3=4.∴m=1.∴直线y=(m−2)x−3为直线y=−x−3.∴直线y=(m−2)x−3一定不经过第一象限.考点:函数——一次函数——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2.如图,把直线y=−2x向上平移后得到直线AB,直线AB经过点(a,b),且2a+b=6,则直线AB解析式是().A. y=−2x−3B. y=−2x−6C. y=−2x+3D. y=−2x+6答案:D.解析:∵直线AB经过点(a,b),且2a+b=6.∴直线AB经过点(a,6−2a).∵直线AB与直线y=−2x平行.∴设直线AB的解析式是:y=−2x+b1.把(a,6−2a)代入函数解析式得:6−2a=−2a+b1.则b1=6.∴直线AB的解析式是y=−2x+6.考点:函数——一次函数——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一次函数平移变换.3.如图,函数y=2x和y=ax+4的图象相交于点A(m,3),则不等式2x>ax+4的解集为.答案:x>23.解析:∵函数y=2x过点A(m,3).∴2m=3.解得:m=23.∴A(32,3).∴不等式2x>ax+4的解集为x>23.考点:函数——一次函数——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问题.4.若函数y=x−a(a为常数)与函数y=−2x+b(b为常数)的图象的交点坐标是(2,1),则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x−y=a2x+y=b的解是.答案:{x=2y=1.解析:因为函数y=x−a(a为常数)与函数y=−2x+b(b为常数)的图象的交点坐标是(2,1).所以方程组{x−y=a2x+y=b的解是{x=2y=1.考点:函数——一次函数——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5.一次函数y=2x−3的图象与y轴交于A,另一个一次函数y=kx+b与y轴交于B,两条直线交于C,C点的纵坐标是1,且S△ABC=5,求k、b的值.答案:(2,1).解析:由题意知C(2,1).过C作CD⊥y轴,CD=2.·AB·CD=5.S△ABC=12∴AB=5.∴B(0,2)或(0,−8).x+2.当B(0,2)时,y=−12x−8.当B(0,−8)时,y=−92考点:函数——一次函数——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问题.6.已知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过第一、二、四象限,且与x轴交于点(2,0),求关于x的不等式a(x−1)−b>0的解集.答案:x<−1.解析:∵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过第一、二、四象限.∴b>0,a<0.把(2,0)代入解析式y=ax+b得:0=2a+b.解得:2a=−b.b=−2.a∵a(x−1)−b>0.∴a(x−1)>b.∵a<0..∴x−1<ba∴x<−1.考点:函数——一次函数——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7.如果一次函数y=−x+1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A点、B点,点M在x轴上,并且使以点A、B、M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这样的点M有().A. 3个B. 4个C. 5个D. 7个答案:B.解析:一次函数y=−x+1中令x=0,解得y=1.令y=0,解得x=1.∴A(1,0),B(0,1),即OA=OB=1.在直角三角形AOB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B=√2.分四种情况考虑,如图所示:当BM1=BA时,由BO⊥AM1,根据三线合一得到O为M1A的中点,此时M1(−1,0).当AB=AM2时,由AB=√2,得到OM2=AM2−OA=√2−1,此时M2(1−√2,0).当BA=AM3时,由AB=√2,得到AM3=√2,则OM3=OA+AM3=1+√2,此时M3(1+√2,0).当M4A=M4B时,此时M4与原点重合,此时M4(0,0).综上,这样的M点有4个.故选B.考点:函数——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综合题——一次函数与等腰三角形结合.8.如图①,在梯形ABCD中,AD∥BC,∠A=60°,动点P从A点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着A→B→C→D的方向不停移动,直到点P到达点D后才停止.已知△PAD的面积S(单位:cm2)与点P移动的时间(单位:s)的函数如图②所示,则点P从开始移动到停止移动一共用了秒(结果保留根号).答案:4+2√3.解析:由图②可知,t在2到4秒时,△PAD的面积不发生变化.∴在AB上运动的时间是2秒,在BC上运动的时间是4−2=2秒.∵动点P的运动速度是1cm/s.∴AB=2cm,BC=2cm.过点B作BE⊥AD于点E,过点C作CF⊥AD于点F.则四边形BCFE是矩形.∴BE=CF,BC=EF=2cm.∵∠A=60°.∴BE=ABsin60°=2×√3=√3.2AE=ABcos60°=2×1=1.2∴1×AD×BE=3√3.2×AD×√3=3√3.即12解得AD=6cm.∴DF=AD−AE−EF=6−1−2=3.在Rt△CDF中,CD=√CF2+DF2=√√32+32=2√3.所以,动点P运动的总路程为AB+BC+CD=2+2+2√3=4+2√3.∵动点P的运动速度是1cm/s.∴点P从开始移动到停止移动一共用了(4+2√3)÷1=4+2√3(秒).故答案为:4+2√3.考点:函数——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应用.四边形——梯形.的图像上,OA长为2且∠1=60°。

新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经典测试题及答案(1)

新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经典测试题及答案(1)

新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经典测试题及答案(1)一、选择题1.对于反比例函数2y x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象分布在第二、四象限B .当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C .图象经过点(1,-2)D .若点()11,A x y ,()22,B x y 都在图象上,且12x x <,则12y y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详解】A. k=−2<0,∴它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故本选项正确;B. k=−2<0,当x>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故本选项正确;C.∵221-=-,∴点(1,−2)在它的图象上,故本选项正确; D. 若点A (x 1,y 1),B (x 2,y 2)都在图象上,,若x 1<0< x 2,则y 2<y 1,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直线l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与反比例函数y =k x的图象在第一象限相交于点C .若AB =BC ,△AOB 的面积为3,则k 的值为( )A .6B .9C .12D .18【答案】C【解析】【分析】 设OB =a ,根据相似三角形性质即可表示出点C ,把点C 代入反比例函数即可求得k .【详解】作CD ⊥x 轴于D ,设OB =a ,(a >0)∵△AOB的面积为3,∴12OA•OB=3,∴OA=6a,∵CD∥OB,∴OD=OA=6a,CD=2OB=2a,∴C(6a,2a),∵反比例函数y=kx经过点C,∴k=6a×2a=12,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直线和反比例函数的交点问题,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会运用相似求线段长度是解题的关键.3.已知反比例函数2yx-=,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图象经过点(﹣2,1)B.图象在第二、四象限C.当x<0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D.当x>﹣1时,y>2【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选项:把(-2,1)代入解析式得:左边=右边,故本选项正确;B选项:因为-2<0,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故本选项正确;C选项:当x<0,且k<0,y随x的增大而增大,故本选项正确;D选项:当x>0时,y<0,故本选项错误.故选D.4.ABC∆的面积为2,边BC的长为x,边BC上的高为y,则y与x的变化规律用图象表示大致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出y 与x 的函数解析式,根据解析式作出图象进行判断即可.【详解】根据题意得 122xy = ∴4y x=∵00x y >>,∴y 与x 的变化规律用图象表示大致是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问题,掌握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过点(),0A m ,()2,0B m﹢作x 轴的垂线1l 和2l ,探究直线1l 和2l 与双曲线 3y x= 的关系,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两直线中总有一条与双曲线相交B .当m =1时,两条直线与双曲线的交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C .当20m -﹤﹤ 时,两条直线与双曲线的交点在y 轴两侧D .当两直线与双曲线都有交点时,这两交点的最短距离是2【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给定m 特定值、非特定值分别进行讨论即可得.【详解】当m =0时,2l 与双曲线有交点,当m =-2时,1l 与双曲线有交点,当m 0m 2≠≠,﹣时,12l l 与和双曲线都有交点,所以A 正确,不符合题意;当m 1=时,两交点分别是(1,3),(3,1),到原点的距离都是10,所以B 正确,不符合题意;当2m 0-﹤﹤ 时,1l 在y 轴的左侧,2l 在y 轴的右侧,所以C 正确,不符合题意;两交点分别是33m (m 2m m 2++,和,),两交点的距离是()2364m m 2+⎡⎤+⎣⎦,当m 无限大时,两交点的距离趋近于2,所以D 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垂直于x 轴的直线与反比例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利用特定值,分情况进行讨论是解本题的关键,本题有一定的难度.6.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反比例函数y b x=(b ≠0)与二次函数y =ax 2+bx (a ≠0)的图象大致是( ) A .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二次函数图象经过的象限得出a ,b 的值取值范围,进而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得出答案.【详解】A 、抛物线y =ax 2+bx 开口方向向上,则a>0,对称轴位于y 轴的右侧,则a ,b 异号,即b<0.所以反比例函数ybx=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故本选项错误;B、抛物线y=ax2+bx开口方向向上,则a>0,对称轴位于y轴的左侧,则a,b同号,即b>0.所以反比例函数ybx=的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故本选项错误;C、抛物线y=ax2+bx开口方向向下,则a<0,对称轴位于y轴的右侧,则a,b异号,即b>0.所以反比例函数ybx=的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故本选项错误;D、抛物线y=ax2+bx开口方向向下,则a<0,对称轴位于y轴的右侧,则a,b异号,即b>0.所以反比例函数ybx=的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以及二次函数的图象,要熟练掌握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中系数与图象位置之间关系.7.一次函数y=ax+b与反比例函数a byx-=,其中ab<0,a、b为常数,它们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以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位置确定a、b的大小,看是否符合ab<0,计算a-b确定符号,确定双曲线的位置.【详解】A. 由一次函数图象过一、三象限,得a>0,交y 轴负半轴,则b<0,满足ab<0,∴a −b>0,∴反比例函数y=a b x- 的图象过一、三象限, 所以此选项不正确; B. 由一次函数图象过二、四象限,得a<0,交y 轴正半轴,则b>0,满足ab<0,∴a −b<0,∴反比例函数y=a b x-的图象过二、四象限, 所以此选项不正确; C. 由一次函数图象过一、三象限,得a>0,交y 轴负半轴,则b<0,满足ab<0,∴a −b>0,∴反比例函数y=a b x-的图象过一、三象限, 所以此选项正确; D. 由一次函数图象过二、四象限,得a<0,交y 轴负半轴,则b<0,满足ab>0,与已知相矛盾所以此选项不正确;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的图象,解题关键在于确定a 、b 的大小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函数()20y x x =<的图象与直线1l :()103y x b b =+<交于点A ,与直线2l :x b =交于点B ,直线1l 与2l 交于点C ,记函数()20y x x =<的图象在点A 、B 之间的部分与线段AC ,线段BC 围城的区域(不含边界)为W ,当4233b -≤≤-时,区域W 的整点个数为( ) A .3个 B .2个 C .1个 D .没有【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解析式画出函数图象,根据图形W 得到整点个数进行选择.【详解】∵() 2y xx=<,过整点(-1,-2),(-2,-1),当b=43-时,如图:区域W内没有整点,当b=23-时,区域W内没有整点,∴4233b-≤≤-时图形W增大过程中,图形内没有整点,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函数图象,根据函数解析式正确画出图象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所示是一块含30°,60°,90°的直角三角板,直角顶点O位于坐标原点,斜边AB 垂直于x轴,顶点A在函数y1=1kx(x>0)的图象上,顶点B在函数y2= 2kx(x>0)的图象上,∠ABO=30°,则21kk=()A.-3 B.3C.13D.-13【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和勾股定理,设出适当的常数,表示出其它线段,从而得到点A、B的坐标,表示出k1、k2,进而得出k2与k1的比值.【详解】如图,设AB交x轴于点C,又设AC=a.∵AB⊥x轴∴∠ACO=90°在Rt△AOC中,OC=AC·tan∠OAB=a·tan60°3∴点A3a,a)同理可得点B3,-3a)∴k1332, k23a×(-3a)3a∴21333 3k ak a==-.故选A.【点睛】考查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设适合的常数,用常数表示出k,是解决问题的方法.10.如图,一次函数1y ax b =+和反比例函数2k y x=的图象相交于A ,B 两点,则使12y y >成立的x 取值范围是( )A .20x -<<或04x <<B .2x <-或04x <<C .2x <-或4x >D .20x -<<或4x >【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图象找出一次函数图象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方时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即可.【详解】观察函数图象可发现:2x <-或04x <<时,一次函数图象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方, ∴使12y y >成立的x 取值范围是2x <-或04x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综合,函数与不等式,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11.函数y =1-k x 与y =2x 的图象没有交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k<0B .k<1C .k>0D .k>1【答案】D【解析】【分析】 由于两个函数没有交点,那么联立两函数解析式所得的方程无解.由此可求出k 的取值范围.【详解】 令1-k x =2x ,化简得:x 2=1-2k ;由于两函数无交点,因此1-2k <0,即k >1. 故选D .【点睛】 函数图象交点坐标为两函数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的解.如果两函数无交点,那么联立两函数解析式所得的方程(组)无解.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B 在第一象限,BA ⊥x 轴于点A ,反比例函数y=kx(x>0)的图象与线段AB相交于点C,且C是线段AB的中点,若△OAB的面积为3,则k的值为 ()A.13B.1 C.2 D.3【答案】D 【解析】【分析】连接OC,如图,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S△AOC=12S△OAB=32,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得到12|k|=32,然后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确定k的值.【详解】连接OC,如图,∵BA⊥x轴于点A,C是线段AB的中点,∴S△AOC=12S△OAB=32,而S△AOC=12|k|,∴12|k|=32,而k>0,∴k=3.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在反比例函数y=kx图象中任取一点,过这一个点向x轴和y轴分别作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是定值|k|.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 =kx 与y =-2x的图象交于 A、B 两点,过 A 作 y轴的垂线,交函数4yx=的图象于点 C,连接 BC,则△ABC 的面积为()A.2 B.4 C.6 D.8【答案】C【解析】【分析】连接OC,根据图象先证明△AOC与△COB的面积相等,再根据题意分别计算出△AOD与△ODC的面积即可得△ABC的面积.【详解】连接OC,设AC⊥y轴交y轴为点D,如图,∵反比例函数y=-2x为对称图形,∴O为AB 的中点,∴S△AOC=S△COB,∵由题意得A点在y=-2x上,B点在y=4x上,∴S△AOD=12×OD×AD=12xy=1;S△COD=12×OC×OD=12xy=2;S △AOC = S △AOD + S △COD =3,∴S △ABC = S △AOC +S △COB =6.故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问题与三角形面积公式,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问题与三角形面积运算.14.如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是坐标原点,AOB V 是直角三角形,90AOB ∠=︒,2OB OA =,点B 在反比例函数2y x =上,若点A 在反比例函数k y x=上,则k 的值为( )A .12B .12-C .14D .14- 【答案】B【解析】【分析】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出相似三角形,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1,2x A x ⎛⎫-⎪⎝⎭,然后由点的坐标即可求得答案.【详解】解:过点B 作BE x ⊥于点E ,过点A 作AF x ⊥于点F ,如图:∵点B 在反比例函数2y x=上∴设2,B x x ⎛⎫ ⎪⎝⎭∴OE x =,2BE x=∵90AOB ∠=︒ ∴90AOD BOD ∠+∠=︒∴90BOE AOF ∠+∠=︒∵BE x ⊥,AF x ⊥∴90BEO OFA ∠=∠=︒∴90OAF AOF ∠+∠=︒∴BOE OAF ∠=∠∴BOE OAF V V ∽∵2OB OA = ∴12OF AF OA BE OE BO === ∴121122OF BE x x =⋅=⋅=,11222x AF OE x =⋅=⋅= ∴1,2x A x ⎛⎫- ⎪⎝⎭∵点A 在反比例函数k y x=上 ∴12x k x=- ∴12k =-.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相似三角形的综合应用,点在函数图象上则点的坐标就满足函数解析式,结合已知条件能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得点A 的坐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5.如图,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与函数11k y (k 0x 0)x =>>,,22k y (k 0x 0)x=>>,的图象分别相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右侧,C 为x 轴上的一个动点,若ABC V 的面积为4,则12k k -的值为( )A .8B .8-C .4D .4-【答案】A【解析】 【分析】设()A a,h ,()B b,h ,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得出1ah k =,2bh k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到()()()ABC A 121111S AB y a b h ah bh k k 42222=⋅=-=-=-=V ,即可求出12k k 8-=. 【详解】AB//x Q 轴,A ∴,B 两点纵坐标相同,设()A a,h ,()B b,h ,则1ah k =,2bh k =,()()()ABC A 121111S AB y a b h ah bh k k 42222=⋅=-=-=-=V Q , 12k k 8∴-=,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三角形的面积,熟知点在函数的图象上,则点的坐标满足函数的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16.反比例函数21k y x+=的图象上有两点()11,A a y -,()21,B a y +,若12y y <,则a 的取值范围( )A .1a <-B .1a >C .11a -<<D .这样的a 值不存在【答案】C【解析】【分析】由210k +>得出在同一分支上,反比例函数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然后结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进行求解.【详解】 210k +>Q ,∴在同一分支上,反比例函数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11a a -<+Q ,12y y <,∴点A ,B 不可能在同一分支上,只能为位于不同的两支上,10a ∴-<且10a +>,11a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两个分支.17.如图,△AOB 是直角三角形,∠AOB =90°,△AOB 的两边分别与函数12,y y x x=-=的图象交于B 、A 两点,则等于( )A .22B .12C .14D 3【答案】A【解析】【分析】过点A,B 作AC ⊥x 轴,BD ⊥x 轴,垂足分别为C,D.根据条件得到△ACO ∽△ODB.根据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得出2()S OBD OB S AOC OA ∆=∆=121=12利用相似三角形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得出2OB OA =【详解】 ∵∠AOB =90°,∴∠AOC +∠BOD =∠AOC +∠CAO =90°,∠CAO =∠BOD ,∴△ACO ∽△BDO ,∴2()S OBD OB S AOC OA∆=∆ , ∵S △AOC =12 ×2=1,S △BOD =12×1=12, ∴2()OB OA =121=12 ,∴22OBOA=,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在于做辅助线,然后得到相似三角形再进行求解18.如图,Rt ABO∆中,90AOB∠=︒,3AO BO=,点B在反比例函数2yx=的图象上,OA交反比例函数()0ky kx=≠的图象于点C,且2OC CA=,则k的值为()A.2-B.4-C.6-D.8-【答案】D【解析】【分析】过点A作AD⊥x轴,过点C作CE⊥x轴,过点B作BF⊥x轴,利用AA定理和平行证得△COE∽△OBF∽△AOD,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得21()9BOFOADS OBS OA==VV,24()9COEAODS OCS OA==VV,根据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求得212BOFS==V,从而求得4COES=V,从而求得k的值.【详解】解:过点A作AD⊥x轴,过点C作CE⊥x轴,过点B作BF⊥x轴∴CE ∥AD ,∠CEO=∠BFO=90°∵90AOB ∠=︒∴∠COE+∠FOB=90°,∠ECO+∠COE=90°∴∠ECO=∠FOB∴△COE ∽△OBF ∽△AOD又∵3AO BO =,2OC CA = ∴13OB OA =,23OC OA =∴21()9BOF OAD S OB S OA ==V V ,24()9COE AOD S OC S OA ==V V ∴4COE BOFS S =V V ∵点B 在反比例函数2y x =的图象上 ∴212BOF S ==V ∴4COE S =V∴42k =,解得k=±8 又∵反比例函数位于第二象限,∴k=-8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确添加辅助线证明三角形相似,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是关键.19.已知反比例函数y=﹣8x,下列结论:①图象必经过(﹣2,4);②图象在二,四象限内;③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④当x >﹣1时,则y >8.其中错误的结论有( )个 A .3 B .2 C .1 D .0【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逐一进行判断即可得答案.【详解】①当x=﹣2时,y=4,即图象必经过点(﹣2,4);②k=﹣8<0,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③k=﹣8<0,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错误;④k=﹣8<0,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若0>x>﹣1,﹣y>8,故④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是解题关键.20.如图,在x轴的上方,直角∠BOA绕原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若∠BOA的两边分别与函数1yx=-、2yx=的图象交于B、A两点,则∠OAB大小的变化趋势为()A.逐渐变小B.逐渐变大C.时大时小D.保持不变【答案】D【解析】【分析】如图,作辅助线;首先证明△BEO∽△OFA,,得到BE OEOF AF=;设B为(a,1a-),A为(b,2b),得到OE=-a,EB=1a-,OF=b,AF=2b,进而得到222a b=,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性结论;运用三角函数的定义证明知tan∠2为定值,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分别过B和A作BE⊥x轴于点E,AF⊥x轴于点F,则△BEO∽△OFA,∴BE OE OF AF=,设点B 为(a ,1a -),A 为(b ,2b ), 则OE=-a ,EB=1a-,OF=b ,AF=2b , 可代入比例式求得222a b =,即222a b =,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OB=22221OE EB a a +=+,OA=22224OF AF b b +=+, ∴tan ∠OAB=2222222212244b a OB a b OA b b b b++==++=222214()24b b b b ++=22 ∴∠OAB 大小是一个定值,因此∠OAB 的大小保持不变.故选D【点睛】该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点及其应用问题;解题的方法是作辅助线,将分散的条件集中;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点来分析、判断、推理或解答.。

最新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基础测试题含答案

最新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基础测试题含答案

最新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基础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 =kx 与y =-2x的图象交于 A、B 两点,过 A 作 y 轴的垂线,交函数4yx=的图象于点 C,连接 BC,则△ABC 的面积为()A.2 B.4 C.6 D.8【答案】C【解析】【分析】连接OC,根据图象先证明△AOC与△COB的面积相等,再根据题意分别计算出△AOD与△ODC的面积即可得△ABC的面积.【详解】连接OC,设AC⊥y轴交y轴为点D,如图,∵反比例函数y=-2x为对称图形,∴O为AB 的中点,∴S△AOC=S△COB,∵由题意得A点在y=-2x上,B点在y=4x上,∴S△AOD=12×OD×AD=12xy=1;S△COD=12×OC×OD=12xy=2;S △AOC = S △AOD + S △COD =3, ∴S △ABC = S △AOC +S △COB =6. 故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问题与三角形面积公式,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问题与三角形面积运算.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k(x -1)与y=(0)kk x<的大致图象是 A . B . C .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解:k<0时,y=(0)kk x<的图象位于二、四象限, y=k(x -1)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观察可知B 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3.对于反比例函数2y 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点(﹣2,﹣1)在它的图象上 B .它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C .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D .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答案】C 【解析】 【详解】由题意分析可知,一个点在函数图像上则代入该点必定满足该函数解析式,点(-2,-1)代入可得,x=-2时,y=-1,所以该点在函数图象上,A 正确;因为2大于0所以该函数图象在第一,三象限,所以B 正确;C 中,因为2大于0,所以该函数在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所以C 错误;D 中,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正确, 故选C.考点:反比例函数 【点睛】本题属于对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反比例函数的在各个象限单调性的变化4.在反比例函数y=93mx+图象上有两点A(x1,y1)、B(x2,y2),y1<0<y2,x1>x2,则有()A.m>﹣13B.m<﹣13C.m≥﹣13D.m≤﹣13【答案】B【解析】【分析】先根据y1<0<y2,有x1>x2,判断出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的正负,求出m的取值范围即可.【详解】∵在反比例函数y=93mx+图象上有两点A(x1,y1)、B(x2,y2),y1<0<y2,x1>x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二、四象限,∴9m+3<0,解得m<﹣13.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以及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关键是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5.若函数2myx+=的图象在其象限内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则m的取值范围是()A.m>﹣2 B.m<﹣2C.m>2 D.m<2【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可得m+2<0,从而得出m的取值范围.【详解】∵函数2myx+=的图象在其象限内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m+2<0,解得m<-2.故选B.6.对于反比例函数2y 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象分布在第二、四象限B .当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C .图象经过点(1,-2)D .若点()11,A x y ,()22,B x y 都在图象上,且12x x <,则12y y <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 【详解】A. k=−2<0,∴它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故本选项正确;B. k=−2<0,当x>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故本选项正确;C.∵221-=-,∴点(1,−2)在它的图象上,故本选项正确; D. 若点A (x 1,y 1),B (x 2,y 2)都在图象上,,若x 1<0< x 2,则y 2<y 1,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7.方程2x 3x 10+-=的根可视为函数3y x =+的图象与函数1y x=的图象交点的横坐标,则方程3x 2x 10+-=的实根x 0所在的范围是( ) A .010<x <4B .011<x <43C .011<x <32D .01<x <12【答案】C 【解析】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推断方程x 3+2x-1=0的实根是函数y=x 2+2与1y x=的图象交点的横坐标,再根据四个选项中x 的取值代入两函数解析式,找出抛物线的图象在反比例函数上方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抛物线的上方两个点即可判定推断方程x 3+2x-1=0的实根x 所在范围. 【详解】解:依题意得方程3x 2x 10+-=的实根是函数2y x 2=+与1y x=的图象交点的横坐标,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它们的交点在第一象限.当x=14时,21y x 2216=+=,1y 4x ==,此时抛物线的图象在反比例函数下方; 当x=13时,21229y x =+=,1y 3x==,此时抛物线的图象在反比例函数下方; 当x=12时,21224y x =+=,1y 2x==,此时抛物线的图象在反比例函数上方; 当x=1时,2y x 23=+=,1y 1x==,此时抛物线的图象在反比例函数上方. ∴方程3x 2x 10+-=的实根x 0所在范围为:011<x <32. 故选C . 【点睛】此题考查了学生从图象中读取信息的数形结合能力.解决此类识图题,同学们要注意分析其中的“关键点”,还要善于分析各图象的变化趋势.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BCD 在第一象限内,边BC 与x 轴平行,A ,B 两点的纵坐标分别为4,2,反比例函数y kx=(x >0)的图象经过A ,B 两点,若菱形ABCD 的面积为25,则k 的值为( )A .2B .3C .4D .6【答案】C 【解析】 【分析】过点A 作x 轴的垂线,交CB 的延长线于点E ,根据A ,B 两点的纵坐标分别为4,2,可得出横坐标,即可求得AE ,BE 的长,根据菱形的面积为5,求得AE 的长,在Rt △AEB 中,即可得出k 的值.【详解】过点A 作x 轴的垂线,交CB 的延长线于点E ,∵A ,B 两点在反比例函数y kx=(x >0)的图象,且纵坐标分别为4,2, ∴A (4k,4),B (2k ,2),∴AE =2,BE 12=k 14-k 14=k ,∵菱形ABCD 的面积为5 ∴BC×AE =5BC 5=∴AB =BC 5=在Rt △AEB 中,BE 22AB AE =-=1∴14k =1, ∴k =4.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以及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熟记菱形的面积公式是解题的关键.9.已知点A (﹣2,y 1),B (a ,y 2),C (3,y 3)都在反比例函数4y x=的图象上,且﹣2<a <0,则( ) A .y 1<y 2<y 3 B .y 3<y 2<y 1C .y 3<y 1<y 2D .y 2<y 1<y 3【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k >0,在图象的每一支上,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双曲线在第一三象限,逐一分析即可. 【详解】∵反比例函数y=4x中的k=4>0, ∴在图象的每一支上,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双曲线在第一三象限, ∵-2<a <0, ∴0>y 1>y 2,∵C (3,y 3)在第一象限, ∴y 3>0, ∴213y y y <<,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熟练地应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B 在第一象限,BA ⊥x 轴于点A ,反比例函数y=kx(x>0)的图象与线段AB 相交于点C ,且C 是线段AB 的中点,若△OAB 的面积为3,则k 的值为 ( )A .13B .1C .2D .3【答案】D 【解析】 【分析】连接OC ,如图,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S △AOC =12S △OAB =32,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得到12|k|=32,然后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确定k 的值. 【详解】 连接OC ,如图,∵BA ⊥x 轴于点A ,C 是线段AB 的中点, ∴S △AOC =12S △OAB =32, 而S △AOC =12|k|, ∴12|k|=32, 而k >0, ∴k=3. 故选:D . 【点睛】此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在反比例函数y=kx图象中任取一点,过这一个点向x 轴和y 轴分别作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是定值|k|.11.如图,A 、C 是函数1y x=的图象上任意两点,过点A 作y 轴的垂线,垂足为B ,过点C 作y 轴的垂线,垂足为D .记Rt AOB ∆的面积为1S ,Rt COD ∆的面积为2S ,则1S 和2S 的大小关系是( )A .12S S >B .12S S <C .12=S SD .由A 、C 两点的位置确定【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双曲线的图象上的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 的关系即S=12k|. 【详解】 由题意得:S 1=S 2=12|k|=12.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y =kx中k 的几何意义,即图象上的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 的关系即S=12|k|,是经常考查的一个知识点;这里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12.如图,点A ,B 在反比例函数1(0)y x x=>的图象上,点C ,D 在反比例函数(0)ky k x=>的图象上,AC//BD//y 轴,已知点A ,B 的横坐标分别为1,2,△OAC 与△ABD 的面积之和为32,则k 的值为( )A .4B .3C .2D .32【答案】B 【解析】 【分析】首先根据A,B 两点的横坐标,求出A,B 两点的坐标,进而根据AC//BD// y 轴,及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点的坐标特点得出C,D 两点的坐标,从而得出AC,BD 的长,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表示出S △OAC ,S △ABD 的面积,再根据△OAC 与△ABD 的面积之和为32,列出方程,求解得出答案. 【详解】 把x=1代入1y x=得:y=1, ∴A(1,1),把x=2代入1y x =得:y=12, ∴B(2,12), ∵AC//BD// y 轴, ∴C(1,K),D(2,k 2)∴AC=k-1,BD=k 2-12, ∴S △OAC =12(k-1)×1, S △ABD =12 (k 2-12)×1, 又∵△OAC 与△ABD 的面积之和为32, ∴12(k-1)×1+12 (k 2-12)×1=32,解得:k=3;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以及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k 的几何意义是解本题的关键.13.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在第二、第四象限,点()()()1232,,4,,5,A y B y C y -是图象上的三点,则123,,y y y 的大小关系是( )A .123y y y >>B .132y y y >>C .312y y y >>D .231y y y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图像在第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图像在第二、四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再根据三点横坐标的特点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反比例函数ky x=图象在第二、四象限, ∴反比例函数图象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2<4<5,∴点B 、C 在第四象限,点A 在第二象限, ∴23y y <<0,10y > , ∴132y y y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熟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各点的坐标一定适合此函数的解析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4.如图所示,已知()121,,2,2A y B y ⎛⎫ ⎪⎝⎭为反比例函数1y x =图象上的两点,动点(),0P x 在x 轴正半轴上运动,当AP BP -的值最大时,连结OA ,AOP ∆的面积是 ( )A .12B .1C .32D .52【答案】D【解析】【分析】先根据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A ,B 的坐标,然后连接AB 并延长AB 交x 轴于点P ',当P 在P '位置时,PA PB AB -=,即此时AP BP -的值最大,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B 的解析式,从而求出P '的坐标,进而利用面积公式求面积即可.【详解】当12x =时,2y = ,当2x =时,12y = , ∴11(,2),(2,)22A B .连接AB 并延长AB 交x 轴于点P ',当P 在P '位置时,PA PB AB -=,即此时AP BP -的值最大.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kx b =+ ,将11(,2),(2,)22A B 代入解析式中得122122k b k b ⎧+=⎪⎪⎨⎪+=⎪⎩解得152k b =-⎧⎪⎨=⎪⎩ , ∴直线AB 解析式为52y x =-+. 当0y =时,52x =,即5(,0)2P ', 115522222AOP A S OP y '∴=⋅=⨯⨯=V .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掌握待定系数法以及找到AP BP -何时取最大值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点A ,B 是双曲线18y x=图象上的两点,连接AB ,线段AB 经过点O ,点C 为双曲线k y x=在第二象限的分支上一点,当ABC V 满足AC BC =且:13:24AC AB =时,k 的值为( ).A .2516-B .258-C .254-D .25-【答案】B【解析】【分析】如图作AE ⊥x 轴于E ,CF ⊥x 轴于F .连接OC .首先证明△CFO ∽△OEA ,推出2()COF AOE S OC S OA∆∆=,因为CA :AB =13:24,AO =OB ,推出CA :OA =13:12,推出CO :OA =5:12,可得出2()COF AOE S OC S OA ∆∆==25144,因为S △AOE =9,可得S △COF =2516,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如图作AE ⊥x 轴于E ,CF ⊥x 轴于F .连接OC .∵A 、B 关于原点对称,∴OA =OB ,∵AC =BC ,OA =OB ,∴OC ⊥AB ,∴∠CFO =∠COA =∠AEO =90°,∴∠COF +∠AOE =90°,∠AOE +∠EAO =90°,∴∠COF =∠OAE ,∴△CFO ∽△OEA , ∴2()COF AOE S OC S OA∆∆=, ∵CA :AB =13:24,AO =OB ,∴CA :OA =13:12,∴CO :OA =5:12, ∴2()COF AOE S OC S OA ∆∆==25144, ∵S △AOE =9,∴S △COF =2516, ∴||25216k =, ∵k <0, ∴258k =-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的特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根据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选择题中的压轴题.16.点(2,﹣4)在反比例函数y=k x 的图象上,则下列各点在此函数图象上的是( ) A .(2,4)B .(﹣1,﹣8)C .(﹣2,﹣4)D .(4,﹣2)【答案】D【解析】【详解】∵点(2,-4)在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上,∴k=2×(-4)=-8.∵A中2×4=8;B中-1×(-8)=8;C中-2×(-4)=8;D中4×(-2)=-8,∴点(4,-2)在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上.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题的关键是求出反比例系数k,解决该题型题目时,结合点的坐标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求出k值是关键.17.已知反比例函数2yx=-,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图象必经过点(-1,2) B.y随x的增大而增大C.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D.若x>1,则y>-2【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可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即函数所在的象限和增减性对各选项作出判断.【详解】解: A、把(-1,2)代入函数解析式得:2=-21-成立,故点(-1,2)在函数图象上,故选项正确;B、由k=-2<0,因此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故选项不正确;C、由k=-2<0,因此函数图象在二、四象限内,故选项正确;D、当x=1,则y=-2,又因为k=-2<0,所以y随x的增大而增大,因此x>1时,-2<y<0,故选项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8.已知抛物线y=x2+2x+k+1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一次函数y=kx﹣k与反比例函数y=kx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大致图象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抛物线y=x2+2x+k+1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即可得到k<0,进而得出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据此即可作出判断.【详解】∵抛物线y=x2+2x+k+1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4﹣4(k+1)>0,解得k<0,∴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问题、反比例函数图象、一次函数图象等,根据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情况确定出k的取值范围是解本题的关键.19.已知反比例函数y=﹣2x的图象上有三个点(x1,y1)、(x2,y2)、(x3,y3),若x1>x2>0>x3,则下列关系是正确的是()A.y1<y2<y3B.y2<y1<y3C.y3<y2<y1D.y2<y3<y1【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函数的解析式得出图象所在的象限和增减性,再进行比较即可.【详解】解:∵反比例函数y=﹣2x,∴函数图象在第二、四象限,且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函数的图象上有三个点(x1,y1),(x2,y2)、(x3,y3),且x1>x2>0>x3,∴y2<y1<0,y3>0∴. y2<y1<y3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和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能灵活运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20.如图,过点()1,2C 分别作x 轴、y 轴的平行线,交直线5y x =-+于A 、B 两点,若反比例函数(0)k y x x=>的图象与ABC V 有公共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A .2524k ≤≤B .26k ≤≤C .24k ≤≤D .46k ≤≤【答案】A【解析】【分析】 由点C 的坐标结合直线AB 的解析式可得出点A 、B 的坐标,求出反比例函数图象过点C 时的k 值,将直线AB 的解析式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令其根的判别式△≥0可求出k 的取值范围,取其最大值,找出此时交点的横坐标,进而可得出此点在线段AB 上,综上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令y =−x +5中x =1,则y =4,∴B (1,4);令y =−x +5中y =2,则x =3,∴A (3,2),当反比例函数k y x=(x >0)的图象过点C 时,有2=1k , 解得:k =2, 将y =−x +5代入k y x=中,整理得:x 2−5x +k =0, ∵△=(−5)2−4k≥0, ∴k ≤254, 当k =254时,解得:x =52, ∵1<52<3, ∴若反比例函数k y x =(x >0)的图象与△ABC 有公共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2≤k≤254,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求出反比例函数图象过点A、C时的k值以及直线与双曲线有一个交点时k的值.。

新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经典测试题及解析(1)

新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经典测试题及解析(1)

新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经典测试题及解析(1)一、选择题1.如图,若点M 是x 轴正半轴上任意一点,过点M 作PQ ∥y 轴,分别交函数1(0)k y x x =>和2(0)k y x x =>的图象于点P 和Q ,连接OP 和OQ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POQ 不可能等于90°B .12PM QM k k = C .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一定关于x 轴对称 D .△POQ 的面积是()1212k k +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解: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逐一作出判断:A .∵当PM=MO=MQ 时,∠POQ=90°,故此选项错误;B .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由图形可得:1k >0,2k <0,而PM ,QM 为线段一定为正值,故12PM QM k k =,故此选项错误; C .根据1k ,2k 的值不确定,得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不一定关于x 轴对称,故此选项错误;D .∵|1k |=PM•MO ,|2k |=MQ•MO , ∴△POQ 的面积=12MO•PQ=12MO (PM+MQ )=12MO•PM+12MO•MQ=()1212k k +. 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D .2.已知点A (﹣2,y 1),B (a ,y 2),C (3,y 3)都在反比例函数4y x=的图象上,且﹣2<a <0,则( )A .y 1<y 2<y 3B .y 3<y 2<y 1C .y 3<y 1<y 2D .y 2<y 1<y 3【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k >0,在图象的每一支上,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双曲线在第一三象限,逐一分析即可. 【详解】 ∵反比例函数y=4x中的k=4>0, ∴在图象的每一支上,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双曲线在第一三象限, ∵-2<a <0, ∴0>y 1>y 2,∵C (3,y 3)在第一象限, ∴y 3>0, ∴213y y y <<,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熟练地应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ABC ∆的面积为2,边BC 的长为x ,边BC 上的高为y ,则y 与x 的变化规律用图象表示大致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出y 与x 的函数解析式,根据解析式作出图象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根据题意得122xy =∴4y x=∵00x y >>,∴y 与x 的变化规律用图象表示大致是故答案为:A .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问题,掌握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直线y =mx 与双曲线y=kx交于点A 、B ,过A 作AM ⊥x 轴于M 点,连接BM ,若S △AMB =2,则k 的值是( )A .1B .2C .3D .4【答案】B 【解析】 【分析】此题可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得到A 、B 两点关于原点对称,再由S △ABM =2S △AOM 并结合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得到k 的值. 【详解】根据双曲线的对称性可得:OA=OB,则S △ABM =2S △AOM =2,S △AOM =12|k |=1, 则k =±2.又由于反比例函数图象位于一三象限,k >0,所以k =2. 故选B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y =kx中k 的几何意义,即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引x 轴、y 轴垂线,所得矩形面积为|k|,是经常考查的一个知识点.5.在反比例函数y =93m x+图象上有两点A(x 1,y 1)、B(x 2,y 2),y 1<0<y 2,x 1>x 2,则有()A.m>﹣13B.m<﹣13C.m≥﹣13D.m≤﹣13【答案】B【解析】【分析】先根据y1<0<y2,有x1>x2,判断出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的正负,求出m的取值范围即可.【详解】∵在反比例函数y=93mx+图象上有两点A(x1,y1)、B(x2,y2),y1<0<y2,x1>x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二、四象限,∴9m+3<0,解得m<﹣13.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以及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关键是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6.如图,四边形OABF中,∠OAB=∠B=90°,点A在x轴上,双曲线kyx=过点F,交AB于点E,连接EF.若BF2OA3=,S△BEF=4,则k的值为()A.6 B.8 C.12 D.16【答案】A【解析】【分析】由于23BFOA=,可以设F(m,n)则OA=3m,BF=2m,由于S△BEF=4,则BE=4m,然后即可求出E(3m,n-4m),依据mn=3m(n-4m)可求mn=6,即求出k的值.【详解】如图,过F作FC⊥OA于C,∵23 BFOA,∴OA=3OC,BF=2OC ∴若设F(m,n)则OA=3m,BF=2m ∵S△BEF=4∴BE=4 m则E(3m,n-4m)∵E在双曲线y=kx上∴mn=3m(n-4m)∴mn=6即k=6.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用坐标表示线段长和三角形面积,表示出E点坐标是解题关键.7.使关于x的分式方程=2的解为非负数,且使反比例函数y=图象过第一、三象限时满足条件的所有整数k的和为().A.0 B.1 C.2 D.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别根据题意确定k的值,然后相加即可.∵关于x的分式方程=2的解为非负数,∴x=≥0,解得:k≥-1,∵反比例函数y=图象过第一、三象限,∴3﹣k>0,解得:k <3,∴-1≤k <3,整数为-1,0,1,2,∵x ≠0或1,∴和为-1+2=1,故选,B . 考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8.已知1122(,),,)A x y Bx y (均在反比例函数2y x=的图像上,若120x x <<,则12,y y 的大小关系是( ) A .120y y << B .210y y <<C .120y y <<D .210y y <<【答案】D 【解析】 【分析】先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判断出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即可作出判断. 【详解】解:∵反比例函数2y x=中k=2>0, ∴此函数的图象在一、三象限,且在每一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0<x l <x 2,∴点A (x 1,y 1),B (x 2,y 2)均在第一象限, ∴0<y 2<y l . 故选:D . 【点睛】此题考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熟知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增减性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ABDC Y 的顶点,A B 的坐标分别是()(), 0,3 1, 0A B -,顶点,C D 在双曲线ky x =上,边BD 交y 轴于点E ,且四边形ACDE 的面积是ABE ∆面积的3倍,则k 的值为:( )A .6-B .4-C .3-D .12-【解析】 【分析】过D 作DF//y 轴,过C 作//CF x 轴,交点为F ,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明,DCF ABO ∆≅∆利用平移写好,C D 的坐标,由四边形ACDE 的面积是ABE ∆面积的3倍,得到2,DB BE =利用中点坐标公式求横坐标,再利用反比例函数写D 的坐标,列方程求解k . 【详解】解:过D 作DF//y 轴,过C 作//CF x 轴,交点为F , 则,CF DF ⊥ABDC QY ,,CDF BAO ∴∠∠的两边互相平行,,AB DC = CDF BAO ∴∠=∠, 90,DFC BOA ∠=∠=︒Q ,DCF ABO ∴∆≅∆ ,,CF BO DF AO ∴==设(,),k C m m由()(), 0,3 1, 0A B -结合平移可得:(1,3)kD m m++, Q 四边形ACDE 的面积是ABE ∆面积的3倍,11()322BD BE DE CA h h BE ∴+=⨯⨯, ,,BD BE h h AC BD ==Q3DE AC BE ∴+=, 4,DE BD BE BE ∴++= 2,DB BE ∴=(1,3),(1,0),0,E kD m B x m++=Q ∴ 由中点坐标公式知:110,2m ++= 2m ∴=- ,(1,)1kD m m ++Q ,3212k k ∴=+-+-, 6.k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移性质,中点坐标公式,掌握以上知识点是解题关键.10.已知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11,A x y 、()22,B x y 两点在该图象上,下列命题:①过点A 作AC x ⊥轴,C 为垂足,连接OA .若ACO ∆的面积为3,则6k =-;②若120x x <<,则12y y >;③若120x x +=,则120y y +=其中真命题个数是( )A .0B .1C .2D .3【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由题意可得k <0,y 1=,,sin cos 22x x x ππ⎡⎤∃∈-≤⎢⎥⎣⎦,y 2=2k x ,然后根据反比例函数k 的几何意义判断①,根据点位于的象限判断②,结合已知条件列式计算判断③,由此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 ∴k<0,∵()11,A x y 、()22,B x y 两点在该图象上, ∴y 1=,,sin cos 22x x x ππ⎡⎤∃∈-≤⎢⎥⎣⎦,y 2=2k x ,∴x 1y 1=k ,x 2y 2=k ,①过点A 作AC x ⊥轴,C 为垂足,∴S △AOC =1OC?AC 2=11x ?y k =322=, ∴6k=-,故①正确;②若120x x <<,则点A 在第二象限,点B 在第四象限,所以12y y >,故②正确; ③∵120x x +=, ∴()121212120k x x k k y y x x x x ++=+==,故③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等,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1.函数y =1-kx与y =2x 的图象没有交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k<0 B .k<1C .k>0D .k>1【答案】D 【解析】 【分析】由于两个函数没有交点,那么联立两函数解析式所得的方程无解.由此可求出k 的取值范围. 【详解】令1-k x =2x ,化简得:x 2=1-2k ;由于两函数无交点,因此1-2k<0,即k >1. 故选D . 【点睛】函数图象交点坐标为两函数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的解.如果两函数无交点,那么联立两函数解析式所得的方程(组)无解.12.如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是坐标原点,AOB V 是直角三角形,90AOB ∠=︒,2OB OA =,点B 在反比例函数2y x =上,若点A 在反比例函数k y x=上,则k 的值为( )A .12B .12-C .14D .14-【答案】B 【解析】 【分析】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出相似三角形,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1,2x A x ⎛⎫- ⎪⎝⎭,然后由点的坐标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解:过点B 作BE x ⊥于点E ,过点A 作AF x ⊥于点F ,如图:∵点B 在反比例函数2y x=上 ∴设2,B x x ⎛⎫ ⎪⎝⎭∴OE x =,2BE x= ∵90AOB ∠=︒∴90AOD BOD ∠+∠=︒ ∴90BOE AOF ∠+∠=︒ ∵BE x ⊥,AF x ⊥ ∴90BEO OFA ∠=∠=︒ ∴90OAF AOF ∠+∠=︒ ∴BOE OAF ∠=∠ ∴BOE OAF V V ∽ ∵2OB OA = ∴12OF AF OA BE OE BO === ∴121122OF BE x x =⋅=⋅=,11222x AF OE x =⋅=⋅=∴1,2x Ax⎛⎫-⎪⎝⎭∵点A在反比例函数kyx=上∴12x kx=-∴12k=-.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相似三角形的综合应用,点在函数图象上则点的坐标就满足函数解析式,结合已知条件能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得点A的坐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3.如图,点A,B在反比例函数1(0)y xx=>的图象上,点C,D在反比例函数(0)ky kx=>的图象上,AC//BD//y轴,已知点A,B的横坐标分别为1,2,△OAC与△ABD的面积之和为32,则k的值为()A.4 B.3 C.2 D.32【答案】B【解析】【分析】首先根据A,B两点的横坐标,求出A,B两点的坐标,进而根据AC//BD// y 轴,及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点的坐标特点得出C,D两点的坐标,从而得出AC,BD的长,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表示出S△OAC,S△ABD的面积,再根据△OAC与△ABD的面积之和为32,列出方程,求解得出答案.【详解】把x=1代入1yx=得:y=1,∴A(1,1),把x=2代入1y x =得:y=12, ∴B(2, 12), ∵AC//BD// y 轴,∴C(1,K),D(2,k 2) ∴AC=k-1,BD=k 2-12, ∴S △OAC =12(k-1)×1, S △ABD =12 (k 2-12)×1, 又∵△OAC 与△ABD 的面积之和为32, ∴12(k-1)×1+12 (k 2-12)×1=32,解得:k=3; 故答案为B.【点睛】:此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以及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k 的几何意义是解本题的关键.14.反比例函数k y x=的图象在第二、第四象限,点()()()1232,,4,,5,A y B y C y -是图象上的三点,则123,,y y y 的大小关系是( )A .123y y y >>B .132y y y >>C .312y y y >>D .231y y y >>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图像在第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图像在第二、四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再根据三点横坐标的特点即可得出结论.【详解】 解:∵反比例函数k y x=图象在第二、四象限, ∴反比例函数图象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2<4<5,∴点B 、C 在第四象限,点A 在第二象限,∴23y y <<0,10y > ,∴132y y y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熟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各点的坐标一定适合此函数的解析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5.如图,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在坐标原点,∠OAB=30°,若点A 在反比例函数y=6x(x >0)的图象上,则经过点B 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 )A .y=﹣6xB .y=﹣4xC .y=﹣2xD .y=2x【答案】C【解析】【分析】 直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13BCO AOD S S =V V ,进而得出S △AOD =3,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过点B 作BC ⊥x 轴于点C ,过点A 作AD ⊥x 轴于点D ,∵∠BOA =90°,∴∠BOC +∠AOD =90°,∵∠AOD +∠OAD =90°,∴∠BOC =∠OAD ,又∵∠BCO =∠ADO =90°,∴△BCO ∽△ODA ,∵BO AO =tan 30°3 ∴13BCO AOD S S =V V , ∵12×AD ×DO =12xy =3, ∴S △BCO =12×BC ×CO =13S △AOD =1,∵经过点B的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二象限,故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2x.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反比例函数数的几何意义,正确得出S△AOD=2是解题关键.16.如图,点A,B是双曲线18yx=图象上的两点,连接AB,线段AB经过点O,点C为双曲线kyx=在第二象限的分支上一点,当ABCV满足AC BC=且:13:24AC AB=时,k的值为().A.2516-B.258-C.254-D.25-【答案】B【解析】【分析】如图作AE⊥x轴于E,CF⊥x轴于F.连接OC.首先证明△CFO∽△OEA,推出2()COFAOES OCS OA∆∆=,因为CA:AB=13:24,AO=OB,推出CA:OA=13:12,推出CO:OA=5:12,可得出2()COFAOES OCS OA∆∆==25144,因为S△AOE=9,可得S△COF=2516,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如图作AE⊥x轴于E,CF⊥x轴于F.连接OC.∵A 、B 关于原点对称,∴OA =OB ,∵AC =BC ,OA =OB ,∴OC ⊥AB ,∴∠CFO =∠COA =∠AEO =90°,∴∠COF +∠AOE =90°,∠AOE +∠EAO =90°,∴∠COF =∠OAE ,∴△CFO ∽△OEA , ∴2()COF AOE S OC S OA∆∆=, ∵CA :AB =13:24,AO =OB ,∴CA :OA =13:12,∴CO :OA =5:12, ∴2()COF AOE S OC S OA ∆∆==25144, ∵S △AOE =9,∴S △COF =2516, ∴||25216k =, ∵k <0, ∴258k =-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的特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根据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选择题中的压轴题.17.当0x <时,反比例函数2y x=-的图象( ) A .在第一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B .在第二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C .在第三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D .在第四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答案】B【解析】【分析】 反比例函数2y x =-中的20k =-<,图像分布在第二、四象限;利用0x <判断即可. 【详解】解:Q 反比例函数2y x=-中的20k =-<, ∴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分布在第二、四象限;又0x <Q ,∴图象在第二象限且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对于反比例函数()0k y k x=≠,(1)0k >,反比例函数图像分布在一、三象限;(2)k 0< ,反比例函数图像分布在第二、四象限内.18.反比例函数21k y x+=的图象上有两点()11,A a y -,()21,B a y +,若12y y <,则a 的取值范围( )A .1a <-B .1a >C .11a -<<D .这样的a 值不存在【答案】C【解析】【分析】由210k +>得出在同一分支上,反比例函数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然后结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进行求解.【详解】 210k +>Q ,∴在同一分支上,反比例函数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11a a -<+Q ,12y y <,∴点A ,B 不可能在同一分支上,只能为位于不同的两支上,10a ∴-<且10a +>,11a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两个分支.19.如图,矩形ABCD 的边AB 在x 轴上,反比例函数(0)k y k x =≠的图象过D 点和边BC 的中点E ,连接DE ,若△CDE 的面积是1,则k 的值是( )A .3B .4C .25D .6【答案】B【解析】【分析】 设E 的坐标是m n k mn =(,),, 则C 的坐标是2m n (,),求得D 的坐标,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得mn 的值,即k 的值.【详解】设E 的坐标是m n k mn =(,),,, 则C 的坐标是(m ,2n ),在mn y x = 中,令2y n =,解得:2m x =, ∵1CDE S =V ,∴111,12222m m n m n -=⨯=g 即 ∴4mn =∴4k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利用mn 表示出三角形的面积是关键.20.反比例函数k y x=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如图所示,则k 的值可能是( )A .3B .5C .6D .8【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点(1,3)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下方,点(3,2)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方可得出k 的取值范围,即可得答案.【详解】∵点(1,3)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下方,∴k>3,∵点(3,2)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方, ∴3k <2,即k<6, ∴3<k<6,故选:B.【点睛】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熟记k=xy 是解题关键.。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基础测试题含答案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基础测试题含答案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基础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若二次函数22y ax ax c =-+的图象经过点(﹣1,0),则方程220ax ax c -+=的解为( )A .13x =-,21x =-B .11x =,23x =C .11x =-,23x =D .13x =-,21x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二次函数22y ax ax c =-+的图象经过点(﹣1,0),∴方程220ax ax c -+=一定有一个解为:x=﹣1,∵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二次函数22y ax ax c =-+的图象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3,0),∴方程220ax ax c -+=的解为:11x =-,23x =. 故选C .考点: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2.二次函数y =x 2+bx 的对称轴为直线x =2,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bx ﹣t =0(t 为实数)在﹣1<x <4的范围内有解,则t 的取值范围是( )A .0<t <5B .﹣4≤t <5C .﹣4≤t <0D .t ≥﹣4【答案】B【解析】【分析】先求出b ,确定二次函数解析式,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bx ﹣t =0的解可以看成二次函数y =x 2﹣4x 与直线y =t 的交点,﹣1<x <4时﹣4≤y <5,进而求解;【详解】解:∵对称轴为直线x =2,∴b =﹣4,∴y =x 2﹣4x ,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bx ﹣t =0的解可以看成二次函数y =x 2﹣4x 与直线y =t 的交点, ∵﹣1<x <4,∴二次函数y 的取值为﹣4≤y <5,∴﹣4≤t <5;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转换为二次函数与直线交点问题,数形结合的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3.一列自然数0,1,2,3,…,100.依次将该列数中的每一个数平方后除以100,得到一列新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原数与对应新数的差不可能等于零B .原数与对应新数的差,随着原数的增大而增大C .当原数与对应新数的差等于21时,原数等于30D .当原数取50时,原数与对应新数的差最大【答案】D【解析】【分析】设出原数,表示出新数,利用解方程和函数性质即可求解.【详解】解:设原数为m ,则新数为21100m ,设新数与原数的差为y 则2211100100y m m m m =-=-+, 易得,当m =0时,y =0,则A 错误 ∵10100-< 当1m 50122100b a ﹣﹣﹣===⎛⎫⨯ ⎪⎝⎭时,y 有最大值.则B 错误,D 正确. 当y =21时,21100m m -+=21 解得1m =30,2m =70,则C 错误.故答案选:D .【点睛】本题以规律探究为背景,综合考查二次函数性质和解一元二次方程,解题时要注意将数字规律转化为数学符号.4.如图是函数223(04)y x x x =--≤≤的图象,直线//l x 轴且过点(0,)m ,将该函数在直线l 上方的图象沿直线l 向下翻折,在直线1下方的图象保持不变,得到一个新图象.若新图象对应的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不大于5,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m 1≥B .0m ≤C .01m ≤≤D .m 1≥或0m ≤【答案】C【解析】【分析】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差刚好等于5的时刻,则M 的范围可知.【详解】解:如图1所示,当t 等于0时,∵2(1)4y x =--,∴顶点坐标为(1,4)-,当0x =时,3y =-,∴(0,3)A -,当4x =时,5y =,∴(4,5)C ,∴当0m =时, (4,5)D -,∴此时最大值为0,最小值为5-;如图2所示,当1m =时,此时最小值为4-,最大值为1.综上所述:01m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了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结合的问题,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刚好为5的m 的值为解题关键.5.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DC BC ⊥,4cm DC =,6cm BC =,3cm AD = ,动点P ,Q 同时从点B 出发,点P 以2cm /s 的速度沿折线BA AD DC --运动到点C ,点Q 以1cm/s 的速度沿BC 运动到点C ,设P ,Q 同时出发s t 时,BPQ ∆的面积为2cm y ,则y 与t 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分三种情况求出y 与t 的函数关系式. 当0≤t≤2.5时:P 点由B 到A ;当2.5≤t≤4时,即P 点在AD 上时;当4≤t≤6时,即P 点从D 到C 时.即可得出正确选项.【详解】解:作AE ⊥BC 于E ,根据已知可得,AB 2=42+(6-3)2,解得,AB=5cm .下面分三种情况讨论:当0≤t≤2.5时:P 点由B 到A ,21442255y t t t ==gg g ,y 是t 的二次函数.最大面积= 5 cm 2; 当2.5≤t≤4时,即P 点在AD 上时,1422y t t =⨯=, y 是t 的一次函数且最大值=21448cm 2⨯⨯=; 当4≤t≤6时,即P 点从D 到C 时,()21 1226,2y t t t t =⋅-=-+y 是t 的二次函数故符合y与t的函数图象是B.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函数在几何图形中的运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分类讨论求出函数解析式,然后进行判断.6.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1)4a+2b+c<0;(2)方程ax2+bx+c=0两根都大于零;(3)y随x的增大而增大;(4)一次函数y=x+bc 的图象一定不过第二象限.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x=2时函数值小于0,故(1)正确,函数与x轴的交点为x=1.x=3,都大于0,故(2)正确,由图像知(3)错误,由图象开口向上,a>0,与y轴交于正半轴,c>0,对称轴x=﹣=1,故b<0,bc<0,即可判断一次函数y=x+bc的图象.【详解】①由x=2时,y=4a+2b+c,由图象知:y=4a+2b+c<0,故正确;②方程ax2+bx+c=0两根分别为1,3,都大于0,故正确;③当x<2时,由图象知:y随x的增大而减小,故错误;④由图象开口向上,a>0,与y轴交于正半轴,c>0,x=﹣=1>0,∴b<0,∴bc<0,∴一次函数y=x+bc的图象一定过第一、三、四象限,故正确;故正确的共有3个,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图像,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各系数所代表的含义.7.若二次函数y=x2﹣2x+2在自变量x满足m≤x≤m+1时的最小值为6,则m的值为()+B.5,51A5,5,15,12-C.1 D.5,15【答案】B【解析】【分析】由抛物线解析式确定出其对称轴为x=1,分m>1或m+1<1两种情况,分别确定出其最小值,由最小值为6,则可得到关于m的方程,可求得m的值.【详解】∵y=x2﹣2x+2=(x﹣1)2+1,∴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x=1,当m>1时,可知当自变量x满足m≤x≤m+1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m时,y有最小值,∴m2﹣2m+2=6,解得m=1+5或m=1﹣5(舍去),当m+1<1时,可知当自变量x满足m≤x≤m+1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m+1时,y有最小值,∴(m+1)2﹣2(m+1)+2=6,解得m=5(舍去)或m=﹣5,综上可知m的值为1+5或﹣5.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用m表示出其最小值是解题的关键.8.将抛物线y=x2﹣4x+1向左平移至顶点落在y轴上,如图所示,则两条抛物线.直线y=﹣3和x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S(图中阴影部分)是()A.5 B.6 C.7 D.8【答案】B【解析】【分析】B,C分别是顶点,A是抛物线与x轴的一个交点,连接OC,AB,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平行四边形ABCO的面积.【详解】抛物线y=x2﹣4x+1=(x-2)2-3的顶点坐标C(2.-3), 向左平移至顶点落在y轴上,此时顶点B(0,-3),点A是抛物线与x轴的一个交点,连接OC,AB,如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ABCO的面积,S=2×3=6;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阴影部分的面积;能够将面积进行转化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是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有下面四个结论:0abc >①;0a b c ②-+>; 230a b +>③;40c b ->④,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 .①②B .①②③C . ①③④D . ①②④【答案】D【解析】【分析】 根据抛物线开口方向得到a 0>,根据对称轴02b x a=->得到b 0<,根据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下方得到c 0<,所以0abc >;1x =-时,由图像可知此时0y >,所以0a b c -+>;由对称轴123b x a =-=,可得230a b +=;当2x =时,由图像可知此时0y >,即420a bc ++>,将23a b =-代入可得40c b ->.【详解】①根据抛物线开口方向得到0a >,根据对称轴02b x a=->得到b 0<,根据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下方得到c 0<,所以0abc >,故①正确.②1x =-时,由图像可知此时0y >,即0a b c -+>,故②正确.③由对称轴123b x a =-=,可得230a b +=,所以230a b +>错误,故③错误;④当2x =时,由图像可知此时0y >,即420a b c ++>,将③中230a b +=变形为23a b =-,代入可得40c b ->,故④正确.故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像与系数的关系,注意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专题精选)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经典测试题附答案

(专题精选)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经典测试题附答案
∴ ,
故选:A.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正确理解PQ长与时间是一次函数关系,并得出函数关系式是解题关键.
4.如图,线段 ,动点 以 的速度从 在线段 上运动,到达点 后,停止运动;动点 以 的速度从 在线段 上运动,到达点 后,停止运动.若动点 同时出发,设点 的运动时间是 (单位: )时,两个动点之间的距离为S(单位: ),则能表示 与 的函数关系的是( )
8.如图,已知矩形OABC,A(4,0),C(0,4),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C﹣O的路线匀速运动,设动点P的运动路程为t,△OAP的面积为S,则下列能大致反映S与t之间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三段求解:①当P在AB上运动时;②当P在BC上时;③当P在CO上时;分别求出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即可选出答案.
D、在弹性范围内,所挂物体质量每增加1千克弹簧长度增加0.5厘米,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关系的确认,常量与变量的确定,读懂图表数据,并从表格数据得出正确结论是解题的关键,是基础题,难度不大.
11.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变化,其体温( )与时间(小时)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B.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答即可;
C.由A的解答过程可得结论;
D.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即可得出点M的纵坐标..
【详解】
∵根据题意,观察图象可知5小时后两车相距150千米,故甲车比乙车每小时多走30千米,∴甲车的速度为90千米/时;
∴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为:90×5=450千米.
故选项A不合题意;
设乙车从出发到与甲车返回时相遇所用的时间是x小时,根据题意得:

初中数学函数之平面直角坐标系基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1)

初中数学函数之平面直角坐标系基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1)

初中数学函数之平面直角坐标系基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1)一、选择题1.根据下列表述,能确定位置的是()A.天益广场南区B.凤凰山北偏东42oC.红旗影院5排9座D.学校操场的西面【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有序数对可以确定坐标位置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详解】解:A、天益广场南区,不能确定位置,故本选项错误;B、凤凰山北偏东42o,没有明确具体位置,故本选项错误;C、红旗影院5排9座,能确定位置,故本选项正确;D、学校操场的西面,不能确定位置,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位置的确定,有序数对可以确定一个具体位置,即确定一个位置需要两个条件,二者缺一不可.2.点P(a,b)在y轴右侧,若P到x轴的距离是2,到y轴的距离是3,则点P的坐标为()A.(﹣3,2)B.(﹣2,3)C.(3,2)或(3,﹣2)D.(2,3)或(2,﹣3)【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点P在y轴右侧可知点P在第一象限或第四象限,结合点P到x轴的距离是2可知点P的纵坐标是2或2-,而再根据其到y轴的距离是3得出点P的横坐标是3,由此即可得出答案.【详解】∵点P在y轴右侧,∴点P在第一象限或第四象限,又∵点P到x轴的距离是2,到y轴的距离是3,-,横坐标是3,∴点P的纵坐标是2或2-),∴点P的坐标是(3,2)或(3,2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熟练掌握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3.如果点P(3x+9,1 2x﹣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四象限内,那么x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可表示为()A.B.C.D.【答案】C【解析】解:由点P(3x+9,12x﹣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四象限内,得:3901202xx+⎧⎪⎨-⎪⎩><.解得:﹣3<x<4,在数轴上表示为:故选C.4.如图,动点P从()0,3出发,沿箭头所示方向运动,每当碰到矩形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点P第2018次碰到矩形的边时,点P的坐标为() A.()1,4B.()5,0C.()7,4D.()8,3【答案】C【解析】【分析】理解题意,由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定义作出图形,观察出反弹6次为一个循环的规律,解答即可.【详解】如图,经过6次反弹后动点回到出发点(0,3),∵2018÷6=336…2,∴当点P 第2018次碰到矩形的边时为第336个循环组的第2次反弹,点P 的坐标为(7,4).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规律,首先作图,然后观察出每6次反弹为一个循环,据此解答即可.5.如图,ABCDEF 是中心为原点O ,顶点A ,D 在x 轴上,半径为4的正六边形,则顶点F 的坐标为( )A .()2,23B .()2,2-C .()2,23-D .()1,3- 【答案】C【解析】【分析】 连接OF ,设EF 交y 轴于G ,那么∠GOF=30°;在Rt △GOF 中,根据30°角的性质求出GF ,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G 即可.【详解】解:连接OF ,在Rt △OFG 中,∠GOF=13603026⨯=oo ,OF=4. ∴GF=2,3∴F (-2,3).故选C .【点睛】本题利用了正六边形的对称性,直角三角形30°的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正六边形的对称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已知点() ,3A a 、点()3, B b -关于y 轴对称,点(),P a b --在第( )象限A .一B .二C .三D .四【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点A 、点B 关于y 轴对称,求出a ,b 的值,然后根据象限点的符号特点即可解答.【详解】∵点() ,3A a 、点()3, B b -关于y 轴对称,∴a=3,b=3,∴点P 的坐标为()3, 3 --,∴点P 在第三象限,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和象限内点的符号特点,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其性质.7.已知点A 的坐标为(a +1,3﹣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点A 在y 轴上,则a =3B .若点A 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则a =1C .若点A 到x 轴的距离是3,则a =±6D .若点A 在第四象限,则a 的值可以为﹣2【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坐标轴上的点、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以及不同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A .若点A 在y 轴上,则a +1=0,解得a =﹣1,故本选项错误;B .若点A 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则a +1=3﹣a ,解得a =1,故本选项正确;C .若点A 到x 轴的距离是3,则|3﹣a |=3,解得a =6或0,故本选项错误;D .若点A 在第四象限,则a +1>0,且3﹣a <0,解得a >3,故a 的值不可以为﹣2;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坐标轴上的点、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以及不同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解题时注意:横轴上点的纵坐标为0,纵轴上点的横坐标为0.8.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3,2),()3,5B ,(),C x y ,若AC ∥x 轴,则线段BC 的最小值及此时点C 的坐标分别为( )A .6,()3,4-B .2,()3,2C .2,()3,0D .3,()3,2【答案】D【解析】【分析】由AC ∥x 轴,A (-3,2),根据坐标的定义可求得y 值,根据线段BC 最小,确定BC ⊥AC ,垂足为点C ,进一步求得BC 的最小值和点C 的坐标.【详解】∵AC ∥x 轴,A (-3,2),(),C x y ,()3,5B ,∴y=2,当BC ⊥AC 于点C 时, 点B 到AC 的距离最短,即:BC 的最小值=5−2=3,∴此时点C 的坐标为(3,2).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的坐标,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掌握“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个点的连线中,垂线段最短”,是解题的关键.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x y 经过某种变换后得到点()'1,2P y x -++,我们把点()'1,2P y x -++叫做点(),P x y 的终结点.已知点1P 的终结点为2P ,点2P 的终结点为3,P 点3P 的终结点为4P ,这样依次得到1234,,,,,n P P P P P ⋅⋅⋅.若点1P 的坐标为(50,),则2017P 点的坐标为( )A .()2,0B .()3,0C .()4,0D .()5,0【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先求出12345,,,,P P P P P L 的坐标,然后找到规律,利用规律即可求出答案.【详解】∵点1P 的坐标为(5)0,,根据题意有 ∴2345(1,7),(6,3),(2,4),(5,0)P P P P ---,由此可见,n P 点的坐标是四个一循环,201745041÷=Q L ,∴2017P 点的坐标为()5,0,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点的坐标的规律,找到规律是解题的关键.10.根据下列表述,能确定位置的是( )A .红星电影院第2排B .北京市四环路C .北偏东30°D .东经118°,北纬40°【答案】D【解析】解:在平面内,点的位置是由一对有序实数确定的,只有D 能确定一个位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在平面内,如何表示一个点的位置的知识点.11.在平面直角坐标中,点M(-2,3)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 【答案】B【解析】∵−2<0,3>0,∴(−2,3)在第二象限,故选B.12.如图,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鱼”的每个“顶点”的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3,则点A 的对应点A′的坐标是( )A.(2,3) B.(6,1) C.(2,1) D.(3,3)【答案】A【解析】【分析】先写出点A的坐标为(6,3),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3,即可判断出答案.【详解】点A变化前的坐标为(6,3),将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3,则点A的对应点A′坐标是(2,3).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坐标,熟练掌握坐标是解题的关键.13.如图,象棋盘上,若“将”位于点(1,﹣2),“象”位于点(5,0),则炮位于点()A.(﹣1,1)B.(﹣1,2)C.(﹣2,1)D.(﹣2,2)【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将”的位置向左平移一个单位所得直线是y轴,向上平移2个单位所得直线是x轴,根据“炮”的位置,可得答案.【详解】解:根据题意可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由坐标系知炮位于点(﹣2,1),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利用“将”的位置向左平移一个单位所得直线是y 轴,向上平移2个单位所得直线是x 轴是解题关键.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 是菱形,点C 的坐标为()2,3,则菱形OABC 的面积是( )A .6B .13C .3132D .313【答案】D【解析】【分析】 作CH ⊥x 轴于点H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C 的长,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得OA =OC ,即可求解.【详解】如图所示,作CH ⊥x 轴于点H ,∵四边形OABC 是菱形,∴OA =OC ,∵点C 的坐标为()2,3,∴OH =2,CH =3,∴OC =22OH CH +=2223+=13∴菱形OABC 的面积=OA·CH =313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坐标与图形的性质、菱形的面积公式,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15.会议室2排3号记作(2,3),那么3排2号记作()A.(3,2)B.(2,3)C.(-3,-2) D.(-2,-3)【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有序数对的意义求解.【详解】会议室2排3号记作(2,3),那么3排2号记作(3,2).故选:A【点睛】关键是理解题意,理解有序数对的意义..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平面内任一点(m,n),规定以下两种变换:①f(m,n)=(m,﹣n),如f(2,1)=(2,﹣1);②g(m,n)=(﹣m,﹣n),如g(2,1)=(﹣2,﹣1).按照以上变换有:f[g(3,4)]=f(﹣3,﹣4)=(﹣3,4),那么g[f(3,2)]等于()A.(3,2) B.(3.﹣2) C.(﹣3,2) D.(﹣3,﹣2)【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f、g的规定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g[f(3,2)]=g(3,﹣2)=(﹣3,2).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读懂题目信息,理解f、g的运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7.若点A(a+2,b-1)在第二象限,则点B(-a,b-1)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解:因为点A(a+2,b-1)在第二象限,所以a+2<0,b-1>0,则-a>2,,b-1>0,即点B的横坐标为正数,纵坐标为正数,所以点B在第一象限,故选A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一6,5)位于(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所给点的横纵坐标的符号可得所在象限.【详解】解:∵所给点的横坐标是-6为负数,纵坐标是5为正数,∴点(-6,5)在第二象限,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象限内点的符号特点;用到的知识点为:符号为(-,+)的点在第二象限.19.点P(a,b)在第四象限,则点P 到x 轴的距离是( )A .aB .bC .|a|D .|b|【答案】D【解析】∵点P (a ,b )在第四象限,∴b <0,∴点P 到x 轴的距离是|b|.故选D .2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为中心,把点()2,3A 逆时针旋转180︒,得到点B ,则点B 的坐标为( )A .()2,3-B .()2,3--C .(2,3)-D .(3,2)--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中心对称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详解】由题意A ,B 关于O 中心对称,∵A (2,3),∴B (-2,-3),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中心对称,坐标与图形的变化,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新初中数学方程与不等式之分式方程经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1)

新初中数学方程与不等式之分式方程经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1)

新初中数学方程与不等式之分式方程经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1)一、选择题1.已知关于x 的分式方程13222mx x x-+=--有解,则m 应满足的条件是( ) A . 1 2m m ≠≠且 B .2m ≠C .1m =或2m =D .1m ≠或2m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m-2)x=-2,由分式方程有解可知m-2≠0,最简公分母x-2≠0,求出x 的值,进一步求出m 的取值即可. 【详解】13222mx x x-+=--, 去分母得,1-(3-mx )=2(x-2) 整理得,(m-2)x=-2∵分式方程13222mx x x-+=--有解, ∴m-2≠0,即m≠2,∴22x m -=- ∵分式方程13222mx x x-+=--有解, ∴x-2≠0,即x≠2,∴222m -≠-,解得,m≠1, 所以,m 的取值为: 1 m ≠且2m ≠ 故选: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方程的求解,关键是会解出方程的解,注意隐含条件.2.某工厂现在平均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25个零件,现在生产600个零件所需时间与原计划生产450个零件所需时间相同.设原计划平均每天生产x 个零件,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A .60045025x x =- B .60045025x x =- C .60045025x x=+ D .60045025x x =+ 【答案】C 【解析】 【分析】原计划平均每天生产x 个零件,现在每天生产(x+25)个,根据现在生产600个零件所需时间与原计划生产450个零件所需时间相同即可列出方程.【详解】由题意得:现在每天生产(x+25)个,∴60045025x x=+,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正确理解题意是列方程的关键.3.某服装店用10000元购进一批某品牌夏季衬衫若干件,很快售完;该店又用14700元钱购进第二批这种衬衫,所进件数比第一批多40%,每件衬衫的进价比第一批每件衬衫的进价多10元,求第一批购进多少件衬衫?设第一批购进x件衬衫,则所列方程为()A.10000x﹣10=14700(140)0x+B.10000x+10=14700(140)0x+C.10000(140)0x-﹣10=14700xD.10000(140)0x-+10=14700x【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表示出衬衫的价格,利用进价的变化得出等式即可.【详解】解:设第一批购进x件衬衫,则所列方程为:10000x +10=()147001400x+.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正确找出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4.方程24222xxx x=-+--的解为()A.2 B.2或4 C.4 D.无解【答案】C【解析】【分析】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详解】去分母得:2x=(x ﹣2)2+4,分解因式得:(x ﹣2)[2﹣(x ﹣2)]=0, 解得:x=2或x=4,经检验x=2是增根,分式方程的解为x=4, 故选C . 【点睛】此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以及分式方程的解,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5.某医疗器械公司接到400件医疗器械的订单,由于生产线系统升级,实际每月生产能力比原计划提高了30%,结果比原计划提前4个月完成交货.设每月原计划生产的医疗器械有x 件,则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400400(130%)x x-+=4 B .400400(130%)x x -+=4C .400400(130%)x x--=4 D .4004004(130%)x x-=-【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原计划所用时间-实际所用时间=4”可得方程. 【详解】设每月原计划生产的医疗器械有x 件, 根据题意,得:()4004004130%x x-=+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设出未知数,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方程.6.如果关于x 的不等式(a +1)x >2的解集为x <-1,则a 的值是( ). A .a =3 B .a ≤-3C .a =-3D .a >3【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不等式的解集得出关于a 的方程,解方程即可. 【详解】解:因为关于x 的不等式(a +1)x >2的解集为x <-1, 所以a+1<0,即a <-1,且21a +=-1,解得:a=-3. 经检验a=-3是原方程的根故选:C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不等式的解集,当题中有两个未知字母时,应把关于某个字母的不等式中的字母当成未知数,求得解集,再根据解集进行判断,求得另一个字母的值.7.已知关于x 的分式方程211x k x x-=--的解为正数,则k 的取值范围为( ) A .20k -<< B .2k >-且1k ≠- C .2k >-D .2k <且1k ≠【答案】B 【解析】 【分析】先用k 表示x ,然后根据x 为正数列出不等式,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解:211x kx x-=--Q, 21x kx +∴=-, 2x k ∴=+,Q 该分式方程有解,21k ∴+≠, 1k ∴≠-, 0x Q >, 20k ∴+>, 2k ∴>-,2k ∴>-且1k ≠-,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分式方程,熟练掌握分式方程是解题的关键.8.“母亲节”当天,某花店主打“康乃馨花束”,上午销售额为3000元,下午因市场需求量增大,店家将该花束单价提高30元,且下午比上午多售出40束,销售额为7200元,设该花束上午单价为每束x 元,则可列方程为( ) A .300072004030x x -=+ B .720030004030x x -=+ C .720030004030x x -=+ D .300072004030x x-=+ 【答案】C 【解析】 【分析】设该花束上午单价为每束x 元,则下午单价为每束(x+30)元,根据数量=总价÷单价,结合下午比上午多售出40束,即可得出关于x 的分式方程,此题得解. 【详解】设该花束上午单价为每束x 元,则下午单价为每束(x+30)元,依题意,得:720030004030x x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审题是基础,难点是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关键是设未知数和用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有关的未知量.9.方程10020x +=6020x-的解为( ) A .x =10 B .x =﹣10C .x =5D .x =﹣5【答案】C 【解析】 【分析】方程两边同时乘以(20+x )(20﹣x ),解得,x =5,经检验,x =5是方程的根. 【详解】解:方程两边同时乘以(20+x )(20﹣x ), 得100(20﹣x )=60(20+x ), 整理,得8x =40, 解得,x =5,经检验,x =5是方程的根, ∴原方程的根是x =5;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分式方程的解法;熟练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切勿遗漏验根是解题的关键.10.若关于x 的方程244x a x x =+--有增根,则a 的值为( ) A .-4 B .2C .0D .4【答案】D 【解析】 【分析】增根是化为整式方程后产生的不适合分式方程的根.让最简公分母x-4=0,得到x=4.再将x=4代入去分母后的方程即可求出a=4. 【详解】解:由分式方程的最简公分母是x-4,∵关于x 的方程244x a x x =+--有增根, ∴x-4=0,∴分式方程的增根是x=4.关于x 的方程244x a x x =+--去分母得x=2(x-4)+a, 代入x=4得a=4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增根,增根问题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①让最简公分母为0确定增根; ②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③把增根代入整式方程即可求得相关字母的值.11.八年级(1)班全体师生义务植树300棵.原计划每小时植树x 棵,但由于参加植树的全体师生植树的积极性高涨,实际工作效率提高为原计划的1.2倍,结果提前20分钟完成任务.则下面所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 A .300300201.2x x-= B .300300201.260x x =- C .300300201.260x x x -=+ D .3002030060 1.2x x-= 【答案】D 【解析】 【分析】原计划每小时植树x 棵,实际工作效率提高为原计划的1.2倍,故每小时植1.2x 棵,原计划植300棵树可用时300x小时,实际用了3001.2x 小时,根据关键语句“结果提前20分钟完成任务”可得方程. 【详解】设原计划每小时植树x 棵,实际工作效率提高为原计划的1.2倍,故每小时植1.2x 棵,由题意得:3002030060 1.2x x-=, 故选:D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关键是弄清题意,表示出原计划植300棵树所用时间与实际所用时间.12.在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举行中国·阳明山“和”文化旅游节暨杜鹃花会期间,几名同学包租一辆车前去游览,该车的租价为180元,出发时,又增加了两名同学,结果每名同学比原来少分摊了3元车费.设参加游览的学生共有x 人,则可列方程为( )A .18018032x x +=- B .18018032x x -=- C .18018032x x +=- D .18018032x x -=- 【答案】D 【解析】 【分析】设参加游览的同学共x 人,则原有的几名同学每人分担的车费为:1802x -元,出发时每名同学分担的车费为:180x元,根据每个同学比原来少摊了3元钱车费即可得到等量关系. 【详解】设参加游览的同学共x 人,根据题意得:1801802x x -=-3.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首先弄清题意,根据关键描述语,找到合适的等量关系;易错点是得到出发前后的人数.13.《九章算术》中记录的一道题译为白话文是:把一份文件用慢马送到900里外的城市,需要的时间比规定时间多一天,如果用快马送,所需的吋间比规定时间少3天,已知快马的速度是慢马的2倍,求规定时间. 设规定时间为x 天,则可列方程为( ). A .900900213x x ⨯=+- B .900900213x x =⨯+- C .900900213x x ⨯=-+ D .900900213x x =⨯++ 【答案】A 【解析】 【分析】设规定时间为x 天,得到慢马和快马所需要的时间,根据速度关系即可列出方程.【详解】设规定时间为x 天,则慢马的时间为(x+1)天,快马的时间是(x-3)天, ∵快马的速度是慢马的2倍,∴900900213x x ⨯=+-, 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正确理解题意找到题中的等量关系即可列方程.14.为保证某高速公路在2019年底全线顺利通车,某路段规定在若干天内完成修建任务.已知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比规定时间多用10天,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比规定时间多用30天,如果甲乙两队合作,可比规定时间提前20天完成任务.若设规定的时间为x 天,由题意可以列出的方程是( ) A .111103020+=--+x x x B .111103020+=++-x x x C .111103020-=++-x x x D .111102030+=-+-x x x 【答案】B 【解析】 【分析】设规定的时间为x 天.则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需时间是(x+10)天,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需时间是(x+30)天.根据甲、乙两队合作,可比规定时间提前20天完成任务,列方程为111103020+=++-x x x . 【详解】设规定时间为x 天,则 甲队单独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110+x , 乙队单独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130x +, 甲、乙两队合作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120x -. 则111103020+=++-x x x . 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分式方程,解题关键在于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15.如果关于x 的方程2430ax x +-=有两个实数根,且关于x 的分式方程233x a a x x -+=--有整数解,则 符合条件的整数a 有( )个. A .2 B .3 C .4 D .5【答案】B 【解析】 【分析】由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求得a 的取值范围,再解分式方程,利用解为整数分析得出答案. 【详解】解:因为:关于x 的方程2430ax x +-=有两个实数根, 所以:244(3)0a -⨯-≥,且0a ≠, 解得:43a ≥-且0a ≠,因为:233x a a x x-+=--, 所以:23x a ax a -+=-, 所以:(1)22a x a -=+,当1a =时,方程无解, 当1a ≠时,方程的解为224211a x a a +==+--, 因为x 为整数且3x ≠,所以1a -是4的约数,所以11,12,14,a a a -=±-=±-=± 所以a 的值为:3,1,0,2,3,5--, 又因为:43a ≥-且0a ≠,1,a ≠ 3x ≠,所以3,0,5a a a =-==不合题意舍掉, 所以a 的值为:1,2,3,-.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分式方程的解的情况,掌握知识点并能注意到分式方程的增根是解题关键.16.若关于x 的方程333x m m x x++--=3的解为正数,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92 B .m <92且m≠32C .m >﹣94D .m >﹣94且m≠﹣34【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解:去分母得:x+m ﹣3m=3x ﹣9, 整理得:2x=﹣2m+9,解得:x=292m -+, 已知关于x 的方程333x m mx x++--=3的解为正数,所以﹣2m+9>0,解得m<92,当x=3时,x=292m-+=3,解得:m=32,所以m的取值范围是:m<92且m≠32.故答案选B.17.已知甲车行驶35千米与乙车行驶45千米所用时间相同,且乙车每小时比甲车多行驶15 千米,设甲车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依据题意列方程正确的是A.354515x x=-B.3545+15x x=C.3545-15x x=D.3545+15x x=【答案】D【解析】【分析】首先根据甲车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表示出乙车的速度为(x+15)千米/小时,再根据关键是语句“甲车行驶35千米与乙车行驶45千米所用时间相同”列出方程即可.【详解】解:设甲车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则乙车的速度为(x+15)千米/小时,由题意得:3545+15x x=,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表示出甲乙两车的速度,再根据关键是语句列出方程即可.此题用到的公式是:路程÷速度=时间.18.关于x的方程2111axx x-=++的解为非正数,且关于x的不等式组22533a xx+⎧⎪+⎨⎪⎩„…无解,那么满足条件的所有整数a的和是()A.﹣19 B.﹣15 C.﹣13 D.﹣9【答案】C【解析】解:分式方程去分母得:ax﹣x﹣1=2,整理得:(a﹣1)x=3,由分式方程的解为非正数,得到31a-≤0,且31a-≠﹣1,解得:a<1且a≠﹣2.不等式组整理得:224axx-⎧≤⎪⎨⎪≥⎩,由不等式组无解,得到22a-<4,解得:a>﹣6,∴满足题意a 的范围为﹣6<a <1,且a ≠﹣2,即整数a 的值为﹣5,﹣4,﹣3,﹣1,0,则满足条件的所有整数a 的和是﹣13,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以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9.解分式方程21211x x =--时,去分母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正确的是( ) A .x +1=2(x ﹣1) B .x ﹣1=2(x +1) C .x ﹣1=2 D .x +1=2【答案】D【解析】【分析】先确定分式方程的最简公分母,然后左右两边同乘即可确定答案;【详解】解:由题意可得最简公分母为(x+1)(x-1)去分母得:x +1=2,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法,解答的关键在于最简公分母的确定.20.方程22111x x x x -=-+的解是( ) A .x =12 B .x =15 C .x =14 D .x =14【答案】B【解析】【分析】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 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详解】解:去分母得:2x 2+2x =2x 2﹣3x+1,解得:x =15, 经检验x =15是分式方程的解, 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利用了转化的思想,解分式方程注意要检验.。

新初中数学二次根式基础测试题附答案(1)

新初中数学二次根式基础测试题附答案(1)

新初中数学二次根式基础测试题附答案(1)一、选择题1.n的最大值为()A.12B.11C.8D.3【答案】C【解析】【分析】如果实数n取最大值,那么12-n22,从而得出结果.【详解】2时,n取最大值,则n=8,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有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的含义.2.(的结果在()之间.A.1和2 B.2和3 C.3和4 D.4和5【答案】B【解析】【分析】的范围,再求出答案即可.【详解】(==22∵45<∴223<<(的结果在2和3之间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无理数大小的估算,用有理数逼近无理数,求无理数的近似值.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3.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A1082==-=B.()()236==-⨯-=C 115236==+=D .54==-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对A 、C 、D 进行判断;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对B 进行判断.【详解】解:A 、原式,所以A 选项错误;B 、原式,所以B 选项错误;C 、原式C 选项错误;D 、原式54==-,所以D 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再合并即可.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4.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A .2+b =2bB =C .(2a 2)3=8a 5D .a 6÷ a 4=a 2【答案】D【解析】解:A .2与b 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故错误;B 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故错误;C .(2a 2)3=8a 6,故错误;D .正确.故选D .5.已知n n 的最小值是( )A .3B .5C .15D .45【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45n 是一个完全平方数,从而可求得答案.【详解】=∵n∴n 的最小值为5.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二次根式的定义,掌握二次根式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6.若x 、y 4y =,则xy 的值为( )A .0B .12C .2D .不能确定 【答案】C【解析】由题意得,2x −1⩾0且1−2x ⩾0,解得x ⩾12且x ⩽12, ∴x =12, y =4,∴xy =12×4=2. 故答案为C.7.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 ) A .1x ≠B .3x >-且1x ≠C .3x ≥-D .3x ≥-且1x ≠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分母不等于0,可得;x+3≥0,x-1≠0,解不等式就可以求解.【详解】∵代数式1x -在有意义, ∴x+3≥0,x-1≠0,解得:x≥-3且x≠1,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式和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关键是掌握:①分式有意义,分母不为0;②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8.m 的值不可以是( )A .18m =B .4m =C .32m =D .627m =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 18m =4,是同类二次根式,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 4m = ,此选项符合题意C. 32m =,是同类二次根式,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 627m =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化简和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掌握二次根式的化简法则是本题的解题关键.9.x 的取值范围是( )A .1x ≥-B .12x -≤≤C .2x ≤D .12x -<<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解: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则必须满足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则1020x x +≥⎧⎨-≥⎩,解得:12x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性质.10.已知25523y x x =-+--,则2xy 的值为( ) A .15-B .15C .152-D .152 【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由25523y x x =-+--,得250{520x x -≥-≥, 解得 2.5{3x y ==-.2xy =2×2.5×(-3)=-15,故选A .11.若x 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可得x+2≥0,再解不等式即可.【详解】2x +∴被开方数x+2为非负数,∴x+2≥0,解得:x≥-2.故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1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2、k 、7221236k k -+|2k ﹣5|的结果是( )A .﹣k ﹣1B .k +1C .3k ﹣11D .11﹣3k【解析】【分析】求出k的范围,化简二次根式得出|k-6|-|2k-5|,根据绝对值性质得出6-k-(2k-5),求出即可.【详解】∵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2、k、72,∴72-12<k<12+72,∴3<k<4,,=-|2k-5|,=6-k-(2k-5),=-3k+11,=11-3k,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绝对值,二次根式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去绝对值符号,题目比较典型,但是一道比较容易出错的题目.13.在下列各组根式中,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A BC D【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根据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判断即可.【详解】A=不是同类二次根式;B2=是同类二次根式;C b==D不是同类二次根式;故选:B.本题考查的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化简,把几个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它们的被开方数相同,就把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14.9≤,则x 取值范围为( ) A .26x ≤≤B .37x ≤≤C .36x ≤≤D .17x ≤≤【答案】A【解析】【分析】先化成绝对值,再分区间讨论,即可求解.【详解】9, 即:23579x x x x -+-+-+-≤,当2x <时,则23579x x x x -+-+-+-≤,得2x ≥,矛盾;当23x ≤<时,则23579x x x x -+-+-+-≤,得2x ≥,符合;当35x ≤<时,则23579x x x x -+-+-+-≤,得79≤,符合;当57x ≤≤时,则23579x x x x -+-+-+-≤,得6x ≤,符合;当7x >时,则23579x x x x -+-+-+-≤,得 6.5x ≤,矛盾;综上,x 取值范围为:26x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解题的关键是分区间讨论,熟练运用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15.计算4÷的结果是( )A .2BC .23D .34【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4÷ 1(24=⨯÷1186=1326=⨯22=.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运算,根据运算顺序准确求解是解题的关键.16.婴儿游泳是供婴儿进行室内或室外游泳的场所,婴儿游泳池的样式多种多样,现已知一长方体婴儿游泳池的体积为300立方米、高为38米,则该长方体婴儿游泳池的底面积为()A.403平方米B.402平方米C.203平方米D.202平方米【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底面积=体积÷高列出算式,再利用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计算可得.【详解】解:根据题意,该长方体婴儿游泳池的底面积为300÷38=33008÷=800=202(平方米)故选:D.【点睛】考核知识点:二次根式除法.理解题意,掌握二次根式除法法则是关键.17.如图,矩形内三个相邻的正方形面积分别为4,3和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2 B6C.236223D.23225【答案】D【解析】【分析】将面积为2和3的正方形向下平移至下方边长和长方形的长边重合,可得两个阴影部分的图形的长和宽,计算可得答案.【详解】将面积为2和3的正方形向下平移至下方边长和长方形的长边重合,如下图所示:则阴影面积=()()222323⨯-+⨯-=222233-+-=23225+-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算术平方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求出大小正方形的边长,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18.下列二次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57B .12C . 6.4D .37【答案】D【解析】【分析】检查最简二次根式的两个条件是否同时满足,同时满足的就是最简二次根式,否则就不是.【详解】A 、被开方数含分母,故A 不符合题意;B 、被开方数含开的尽的因数,故B 不符合题意;C 、被开方数是小数,故C 不符合题意;D 、被开方数不含分母;被开方数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故D 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最简二次根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被开方数不含分母;被开方数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19.实数,a b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22||a a b b +++的结果是( )A .2a -B .2b -C .2a b +D .2a b -【答案】A【解析】【分析】 利用2,a a = 再根据去绝对值的法则去掉绝对值,合并同类项即可. 【详解】 解:0,,a b a b Q <<>0,a b ∴+<22||a a b b a a b b ∴+++=+++()a a b b =--++a ab b =---+2.a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与绝对值的化简运算,掌握化简的法则是解题关键.20.已知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a +b |-2()b a -,其结果是( )A .2a -B .2aC .2bD .2b -【答案】A【解析】【分析】2a ,再结合绝对值的性质去绝对值符号,再合并同类项即可.【详解】解:由数轴知b <0<a ,且|a|<|b|,则a+b <0,b-a <0,∴原式=-(a+b )+(b-a )=-a-b+b-a=-2a ,故选A .【点睛】2a .。

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经典测试题及解析

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经典测试题及解析
故选: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列表法或树状图法和函数图像上点的特征.通过列表法或树状图法展示所有等可能的结果求出 ,再从中选出符合事件 或 的结果数目 ,然后根据概率公式求出事件 或 的概率.也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8.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出发,各自都以自己的速度匀速向B地行驶,甲车先到B地,停车1小时后按原速匀速返回,直到两车相遇.已知,乙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如图是两车之间的距离y(千米)与乙车行驶的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故选 .
3.如图,线段 ,动点 以 的速度从 在线段 上运动,到达点 后,停止运动;动点 以 的速度从 在线段 上运动,到达点 后,停止运动.若动点 同时出发,设点 的运动时间是 (单位: )时,两个动点之间的距离为S(单位: ),则能表示 与 的函数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2.为了锻炼学生身体素质,训练定向越野技能,某校在一公园内举行定向越野挑战赛.路线图如图1所示,点E为矩形ABCD边AD的中点,在矩形ABCD的四个顶点处都有定位仪,可监测运动员的越野进程,其中一位运动员P从点B出发,沿着B﹣E﹣D的路线匀速行进,到达点D.设运动员P的运动时间为t,到监测点的距离为y.现有y与t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2所示,则这一信息的来源是( )
9.李明骑车上学,一开始以某一速度行进,途中车子发生故障,只好停下修车,车修好后,因怕耽误时间,于是加快了车速.如用s表示李明离家的距离,t为时间.在下面给出的表示s与t的关系图中,符合上述情况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弄清题意,再分析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方程与不等式之一元二次方程基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1)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方程与不等式之一元二次方程基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1)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方程与不等式之一元二次方程基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1)一、选择题1.用配方法解方程:x 2﹣2x ﹣3=0时,原方程变形为( )A .(x+1)2=4B .(x ﹣1)2=4C .(x+2)2=2D .(x ﹣2)2=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将原方程的常数项﹣3变号后移项到方程右边,然后方程两边都加上1,方程左边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变形后,即可得到结果.解:x 2﹣2x ﹣3=0,移项得:x 2﹣2x=3,两边加上1得:x 2﹣2x+1=4,变形得:(x ﹣1)2=4,则原方程利用配方法变形为(x ﹣1)2=4.故选B .2.若代数式226(3)1x x m x ++=+-,则m =( )A .-8B .9C .8D .-9【答案】C【解析】【分析】已知等式右边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化简,利用多项式相等的条件求出m 的值即可.【详解】 226(3)1x x m x ++=+-=x 2+6x+8,可得m=8,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配方法的应用,解题关键在于掌握计算公式.3.某商品原价为100元,第一次涨价40%,第二次在第一次的基础上又涨价10%,设平均每次增长的百分数为x ,那么x 应满足的方程是( )A .x =40%10%2+ B .100(1+40%)(1+10%)=(1+x)2C .(1+40%)(1+10%)=(1+x)2D .(100+40%)(100+10%)=100(1+x)2【答案】C【解析】设平均每次增长的百分数为x ,根据“某商品原价为100元,第一次涨价40%,第二次在第一次的基础上又涨价10%”,得到商品现在的价格,根据“某商品原价为100元,经过两次涨价,平均每次增长的百分数为x ”,得到商品现在关于x 的价格,整理后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设平均每次增长的百分数为x .∵某商品原价为100元,第一次涨价40%,第二次在第一次的基础上又涨价10%,∴商品现在的价格为:100(1+40%)(1+10%).∵某商品原价为100元,经过两次涨价,平均每次增长的百分数为x ,∴商品现在的价格为:100(1+x )2,∴100(1+40%)(1+10%)=100(1+x )2,整理得:(1+40%)(1+10%)=(1+x )2.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正确找出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4.若2245a a x -+-=,则不论取何值,一定有( )A .5x >B .5x <-C .3x ≥-D .3x ≤-【答案】D【解析】【分析】由﹣2a 2+4a ﹣5=﹣2(a ﹣1)2﹣3可得:x ≤﹣3.【详解】∵x =﹣2a 2+4a ﹣5=﹣2(a ﹣1)2﹣3≤﹣3,∴不论a 取何值,x ≤﹣3.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配方法的应用,熟练运用配方法解答本题的关键.5.已知x=1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则b 的值为( ) A .0B .1C .D .2【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解的定义,把x=1代入x 2+bx+1=0得关于b 的一次方程,然后解一次方程即可.【详解】解:把x=1代入x 2+bx+1=0得1+b+1=0,解得b=-2.故选:C .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能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6.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40x x k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 )A .k ≠0B .k >4C .k <4D .k <4且k ≠0【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判别式的意义得到△=(-4)2-4k >0,然后解不等式即可.【详解】∵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x 4x k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4)40k ∆->解得:k <4.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与判别式△的关系,解题关键是熟记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与判别式△的关系:(1)△>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0方程没有实数根.7.用配方法解方程2640x x ++=时,原方程变形为( )A .2(3)9x +=B .2(3)13x +=C .2(3)5x +=D .2(3)4x +=【答案】C【解析】【分析】方程整理后,配方得到结果,即可做出判断.【详解】解:方程配方得:x 2+6x+5+4-5=0,即(x+3)2=5.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是解题的关键.8.下列方程中,属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A .21130x x +-=B .ax 2+bx +c =0C.x2+5x=x2﹣3 D.x2﹣3x+2=0【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项系数不为0,可得答案.【详解】解:A、是分式方程,故A错误;B、a=0时是一元一次方程,故B错误;C、是一元一次方程,故C错误;D、是一元二次方程,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只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最高次数为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是ax2+bx+c=0(且a≠0).特别要注意a≠0的条件.这是在做题过程中容易忽视的知识点.9.下列方程中,有实数根的是()A0+==B1C10=D x-【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逐项分析即可.【详解】A.∵x2+2≥2,0≥≠,故不正确;B.∵x-2≥0且2-x≥0,∴x=20=,故不正确;C0≥≠,故不正确;≥110D.∵x+1≥0,-x≥0,∴-1≤x≤0.x-,∴x+1=x2,∴x2-x-1=0,∵∆=1+4=5>0,∴x1,x2(舍去),-有实数根,符合题意.x【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无理方程的解法,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熟练掌握各知识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某厂四月份生产零件100万个,第二季度共生产零件282万个.设该厂五、六月份平均每月的增长率为x ,那么x 满足的方程是( )A .100(1+x )2=282B .100+100(1+x )+100(1+x )2=282C .100(1+2x )=282D .100+100(1+x )+100(1+2x )=282【答案】B【解析】【分析】主要考查增长率问题,一般增长后的量=增长前的量×(1+增长率),如果该厂五、六月份平均每月的增长率为x ,那么可以用x 分别表示五、六月份的产量,然后根据题意可得出方程.【详解】五月份的产量=100(1+x ),六月份的产量=1002(1)x +, 根据题意可得:100+100(1+x )+1002(1)x +=282.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增长率问题,一般形式为2(1)a x b +=,a 为起始时间的有关数量,b 为终止时间的有关数量.11.某商品原售价225元,经过连续两次降价后售价为196元,设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 ,则下面所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A .22251196x (﹣)=B .21961225x (﹣)=C .22251196x (﹣)= D .21961225x (﹣)=【答案】A【解析】【分析】 可先表示出第一次降价后的价格,那么第一次降价后的价格×(1﹣降低的百分率)=225,把相应数值代入即可求解.第一次降价后的价格为225×(1﹣x ),第二次降价后的价格为225×(1﹣x )×(1﹣x ),则225(1﹣x )2=196.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增长率问题.若设变化前的量为a ,变化后的量为b ,平均变化率为x ,则经过两次变化后的数量关系为a (1±x )2=b .12.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不经过第二象限,则关于x 的方程20x kx b ++=的根的情况是( )A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C .无实数根D .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分析】利用一次函数性质得出k >0,b≤0,再判断出△=k 2-4b >0,即可求解.【详解】解:Q 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不经过第二象限, 0k ∴>,0b ≤,240k b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图像和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是解题的关键.13.设x 1,x 2是方程220160x x --=的两实数根,则31220172016x x +-的值是( ) A .2015B .2016C .2017D .2018 【答案】C【解析】【分析】采用“降次”思想,将31x 转化为120172016+x ,再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答案.【详解】∵x 1,x 2是方程220160x x --=的两实数根∴x 1+x 2=1,21120160--=x x∴211=2016+x x 32111111=2016=20162016=20172016++++x x x x x x∴31220172016x x +-=122017201620172016++-x x=()122017+x x=2017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熟记公式12=b x x a+-,以及采用降次思想进行转化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过点()1,2C 分别作x 轴、y 轴的平行线,交直线5y x =-+于A 、B 两点,若反比例函数(0)k y x x=>的图象与ABC V 有公共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A .2524k ≤≤B .26k ≤≤C .24k ≤≤D .46k ≤≤【答案】A【解析】【分析】 由点C 的坐标结合直线AB 的解析式可得出点A 、B 的坐标,求出反比例函数图象过点C 时的k 值,将直线AB 的解析式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令其根的判别式△≥0可求出k 的取值范围,取其最大值,找出此时交点的横坐标,进而可得出此点在线段AB 上,综上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令y =−x +5中x =1,则y =4,∴B (1,4);令y =−x +5中y =2,则x =3,∴A (3,2),当反比例函数k y x =(x >0)的图象过点C 时,有2=1k , 解得:k =2,将y =−x +5代入k y x=中,整理得:x 2−5x +k =0,∵△=(−5)2−4k≥0,∴k ≤254, 当k =254时,解得:x =52, ∵1<52<3, ∴若反比例函数k y x=(x >0)的图象与△ABC 有公共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2≤k≤254,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求出反比例函数图象过点A 、C 时的k 值以及直线与双曲线有一个交点时k 的值.15.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3x 2+4x ﹣5=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C .没有实数根D .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先求出△=42﹣4×3×(﹣5)=76>0,即可判定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故答案选B.考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16.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ax ﹣1=0的根的情况是( )A .没有实数根B .只有一个实数根C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D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答案】D【解析】∵△=24a +>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故选D .17.某商品经过连续两次降价,销售单价由原来100元降到81元.设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 ,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A .()2100181x +=B .()2811100x +=C .()2811100x -=D .()2100181x -=【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利用基本数量关系:商品原价×(1-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现在的价格,列方程即可.【详解】由题意可列方程是:()2100181x -=.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解题关键在于列出方程18.方程x 2﹣9x +14=0的两个根分别是等腰三角形的底和腰,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A .11B .16C .11或16D .不能确定 【答案】B【解析】【分析】先利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求出x 的值,再分情况讨论求解可得.【详解】∵x 2﹣9x +14=0,∴(x ﹣2)(x ﹣7)=0,则x ﹣2=0或x ﹣7=0,解得x =2或x =7,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2,底边长为7,此时2+2<7,不能构成三角形,舍去; 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7,底边长为2,此时周长为7+7+2=16,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解一元二次方程,熟练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几种常用方法: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结合方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简便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9.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304kx x --=有实数根,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 A .0k =B .13k ≥-C .13k ≥-且0k ≠D .13k >-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方程根的情况可以判定其根的判别式的取值范围,进而可以得到关于k 的不等式,解得即可,同时还应注意二次项系数不能为0.【详解】∵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304kx x --=有实数根, ∴△=b 2-4ac≥0,即:1+3k≥0, 解得:13k ≥-, ∵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kx 2-2x+1=0中k≠0,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根的判别式如何决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20.方程22310x x +-=的两根之和为( )A .32-B .23-C .3-D .12【答案】A【解析】【分析】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即可判断.【详解】 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两个根的和是:32-. 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根与系数的关系,解题关键在于掌握若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0)的两根时,x 1+x 2=-12b c x x a a =,. .。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基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1)一、选择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三个点的坐标:()()0,2,2,01(),3A B C ---,,从、、A B C 三个点中依次取两个点,求两点都落在抛物线2y x x 2=--上的概率是( )A .13B .16C .12D .23【答案】A【解析】【分析】先画树状图展示所有6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再找出两点都落在抛物线2y x x 2=--上的结果数,然后根据概率公式求解.【详解】解:在()()0,2,2,01(),3A B C ---,三点中,其中AB 两点在2y x x 2=--上, 根据题意画图如下:共有6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其中两点都落在抛物线2y x x 2=--上的结果数为2, 所以两点都落在抛物线2y x x 2=--上的概率是2163=;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列表法或树状图法和函数图像上点的特征.通过列表法或树状图法展示所有等可能的结果求出n ,再从中选出符合事件A 或B 的结果数目m ,然后根据概率公式求出事件A 或B 的概率.也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2.为了锻炼学生身体素质,训练定向越野技能,某校在一公园内举行定向越野挑战赛.路线图如图1所示,点E 为矩形ABCD 边AD 的中点,在矩形ABCD 的四个顶点处都有定位仪,可监测运动员的越野进程,其中一位运动员P 从点B 出发,沿着B ﹣E ﹣D 的路线匀速行进,到达点D .设运动员P 的运动时间为t ,到监测点的距离为y .现有y 与t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2所示,则这一信息的来源是( )A .监测点AB .监测点BC .监测点CD .监测点D【答案】C【解析】 试题解析:A 、由监测点A 监测P 时,函数值y 随t 的增大先减少再增大.故选项A 错误;B 、由监测点B 监测P 时,函数值y 随t 的增大而增大,故选项B 错误;C 、由监测点C 监测P 时,函数值y 随t 的增大先减小再增大,然后再减小,选项C 正确;D 、由监测点D 监测P 时,函数值y 随t 的增大而减小,选项D 错误.故选C .3.如图,线段AB 6cm =,动点P 以2cm /s 的速度从A B A --在线段AB 上运动,到达点A 后,停止运动;动点Q 以1cm/s 的速度从B A -在线段AB 上运动,到达点A 后,停止运动.若动点P,Q 同时出发,设点Q 的运动时间是t (单位:s )时,两个动点之间的距离为S(单位:cm ),则能表示s 与t 的函数关系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得到点P 运动的快,点Q 运动的慢,可以算出动点P 和Q 相遇时用的时间和点Q 到达终点时的时间,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详解】:设点Q 的运动时间是t (单位:s )时,两个动点之间的距离为s (单位:cm ), 6=2t+t ,解得:t=2,即t=2时,P 、Q 相遇,即S=0,.P 到达B 点的时间为:6÷2=3s ,此时,点Q 距离B 点为:3,即S=3P 点全程用时为12÷2=6s ,Q 点全程用时为6÷1=6s ,即P 、Q 同时到达A 点由上可得,刚开始P 和Q 两点间的距离在越来越小直到相遇时,它们之间的距离变为0,此时用的时间为2s ;相遇后,在第3s 时点P 到达B 点,从相遇到点P 到达B 点它们的距离在变大,1s 后P 点从B 点返回,点P 继续运动,两个动点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同时达到A 点.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各个时间段内它们对应的函数图象.4.下列各曲线中表示y 是x 的函数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根据函数的意义可知:对于自变量x 的任何值,y 都有唯一的值与之相对应,故D 正确. 故选D .5.下列说法:①函数6y x =-x 的取值范围是6x >;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③正六边形的中心角为60︒;④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⑤计算92|-的结果为7:⑥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1227理数.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正多边形和圆,无理数的定义,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菱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解答即可.【详解】解:①函数6y x =-x 的取值范围是6x ≥;故错误;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故错误;③正六边形的中心角为60°;故正确;④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故错误;⑤计算|9-2|的结果为1;故错误; ⑥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故错误; ⑦122723333-=-=-是无理数;故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和圆,无理数的定义,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菱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熟练掌握各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6.在某次实验中,测得两个变量m 和v 之间的4组对应数据如下表:则m 与v 之间的关系最接近于下列各关系式中的( )m1 2 3 4 v 0.01 2.9 8.03 15.1A .v=2m ﹣2B .v=m 2﹣1C .v=3m ﹣3D .v=m+1【答案】B【解析】一般情况下是把最大的一对数据代入函数关系式后通过比较得出最接近的关系式. 解:当m=4时,A 、v=2m ﹣2=6;B 、v=m 2﹣1=15;C 、v=3m ﹣3=9;D 、v=m+1=5.故选B .7.如图,在Rt ABC ∆中,点D 为AC 边中点,动点P 从点D 出发,沿着D A B →→的路径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到B 点,在此过程中线段CP 的长度y 随着运动时间x 的函数关系如图2所示,则BC 的长为( )A .1323B .3C .5511D .53【解析】【分析】根据图象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即可求出CD 的长,从而求出AD 和AC ,然后根据图象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和垂线段最短即可求出CP ⊥AB 时AP 的长,然后证出△APC ∽△ACB ,列出比例式即可求出AB ,最后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BC .【详解】解:∵动点P 从点D 出发,线段CP 的长度为y ,运动时间为x 的,根据图象可知,当x =0时,y=2∴CD=2∵点D 为AC 边中点,∴AD=CD=2,CA=2CD=4由图象可知,当运动时间x=()211s +时,y 最小,即CP 最小 根据垂线段最短∴此时CP ⊥AB ,如下图所示,此时点P 运动的路程DA +AP=()()1211211⨯+=+所以此时AP=(21111AD -=∵∠A=∠A ,∠APC=∠ACB=90°∴△APC ∽△ACB∴AP AC AC AB = 114AB= 解得:AB=1111在Rt △ABC 中,22455AB AC -=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根据函数图象解决问题,掌握图象和图形的对应关系、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和勾股定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8.函数2x y x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2 B .x≥2 C .x≤2 D .x >2【解析】【分析】根据分式的意义,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根据分式的意义得2-x≠0,解得x≠2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几个方面考虑:(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为非负数.9.如图,矩形ABCD 中,6cm AB =,3cm BC =,动点P 从A 点出发以1cm /秒向终点B 运动,动点Q 同时从A 点出发以2cm /秒按A D C →→B →的方向在边AD ,DC ,CB 上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 (秒),那么APQ ∆的面积()2cm y 随着时间x (秒)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三种情况讨论△APQ面积的变化,进而得出△APQ的面积y(cm2)随着时间x (秒)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情况.【详解】解:根据题意可知:AP=x,Q点运动路程为2x,①当点Q在AD上运动时,y=12AP•AQ=12x•2x=x2,图象为开口向上的二次函数;②当点Q在DC上运动时,y=12AP•DA=12x×3=32x,是一次函数;③当点Q在BC上运动时,y=12AP•BQ=12x•(12−2x)=−x2+6x,为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结合图象可知A选项函数关系图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分三种情况讨论三角形APQ的面积变化.10.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现测得一弹簧的长度y(厘米)与所挂物体的质量x(千克)之间有如下关系:物体质量x/千克0 1 2 3 4 5 …弹簧长度y/厘米10 10.5 11 11.5 12 12.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与y都是变量,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B.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度为0厘米C.在弹性范围内,所挂物体质量为7千克时,弹簧长度为13.5厘米D.在弹性范围内,所挂物体质量每增加1千克弹簧长度增加0.5厘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表数据可得,弹簧的长度随所挂重物的质量的变化而变化,并且质量每增加1千克,弹簧的长度增加0.5cm,然后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解:A、x与y都是变量,且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正确,不符合题意;B、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度为10cm,错误,符合题意;C、在弹性范围内,所挂物体质量为7千克时,弹簧长度为10+0.5×7=13.5,正确,不符合题意;D、在弹性范围内,所挂物体质量每增加1千克弹簧长度增加0.5厘米,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关系的确认,常量与变量的确定,读懂图表数据,并从表格数据得出正确结论是解题的关键,是基础题,难度不大.11.如图,在△ABC 中,AC =BC ,有一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A →C →B →A 匀速运动.则CP 的长度s 与时间t 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描述大致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如图,过点C 作CD ⊥AB 于点D .∵在△ABC 中,AC=BC ,∴AD=BD .①点P 在边AC 上时,s 随t 的增大而减小.故A 、B 错误;②当点P 在边BC 上时,s 随t 的增大而增大;③当点P 在线段BD 上时,s 随t 的增大而减小,点P 与点D 重合时,s 最小,但是不等于零.故C 错误;④当点P 在线段AD 上时,s 随t 的增大而增大.故D 正确.故答案选D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函数的图象;分段函数.12.如图,在矩形ABCD 中,2AB =,3BC =,动点P 沿折线BCD 从点B 开始运动到点D .设运动的路程为x ,ADP ∆的面积为y ,那么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当03x ≤≤时,3y =,当35x <<时,()131535222y x x =⨯⨯-=-+,由此即可判断.【详解】由题意当03x ≤≤时,3y =,当35x <<时,()131535222y x x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用分类讨论是扇形思考问题.13.小明从家骑车上学,先匀速上坡到达A 地后再匀速下坡到达学校,所用的时间与路程如图所示,如果返回时,上、下坡速度仍然保持不变,那么他从学校回到家需要的时间是( )A .9分钟B .12分钟C .8分钟D .10分钟【答案】B【解析】【分析】 先根据图形,得到上坡、下坡的时间和距离,然后分别求出上、下坡的速度,最后计算返回家的时间【详解】根据图形得,从家到学校:上坡距离为1km ,用时5min ,下坡距离为2km ,用时为4min 故上坡速度115V =(km/min),下坡速度22142V ==(km/min) 从学校返回家的过程中,原来的上下坡刚好颠倒过来,即上坡2km ,下坡1km故上坡时间12t 15==10(min),下坡时间21t 12==2(min) ∴总用时为:10+2=12(min)故选:B【点睛】 本题考查从函数图象获取信息,解题关键是将函数图像中的数据与生活实际一一对应14.甲、乙两车同时从A 地出发,各自都以自己的速度匀速向B 地行驶,甲车先到B 地,停车1小时后按原速匀速返回,直到两车相遇.已知,乙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如图是两车之间的距离y (千米)与乙车行驶的时间x (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450千米B.乙车从出发到与甲车返回时相遇所用的时间是6.6小时C.甲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D.点M的坐标是(6,90)【答案】C【解析】【分析】A.仔细观察图象可知:两车行驶5小时后,两车相距150千米,据此可得两车的速度差,进而得出甲车的速度,从而得出A、B两地之间的距离;B.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答即可;C.由A的解答过程可得结论;D.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即可得出点M的纵坐标..【详解】∵根据题意,观察图象可知5小时后两车相距150千米,故甲车比乙车每小时多走30千米,∴甲车的速度为90千米/时;∴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为:90×5=450千米.故选项A不合题意;设乙车从出发到与甲车返回时相遇所用的时间是x小时,根据题意得:60x+90(x﹣6)=450,解得x=6.6,∴乙车从出发到与甲车返回时相遇所用的时间是6.6小时.故选项B不合题意;∵甲车的速度为90千米/时.故选项C符合题意;点M的纵坐标为:90×5﹣60×6=90,故选项D不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根据函数图象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理解x,y的实际意义,根据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的实际意义,求出甲,乙车的速度和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所示的图象(折线ABCDE)描述了一辆汽车在某一笔直的公路上的行驶过程中,汽车离出发地的距离s(千米)与行驶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给出下列说法:①汽车共行驶了140千米;②汽车在行驶途中停留了1小时;③汽车出发后6小时至9小时之间行驶的速度比汽车出发后4小时至6小时之间行驶的速度大;④汽车出发后6小时至9小时之间行驶的速度在逐渐减小.其中正确的说法共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函数图象上的特殊点以及函数图象自身的实际意义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①由图象可知,汽车走到距离出发点140千米的地方后又返回出发点,所以汽车共行驶了280千米,故①错;②从3时开始到4时结束,时间在增多,而路程没有变化,说明此时在停留,停留了4-3=1(小时),故②对;③汽车4小时至6小时之间的速度为:(140-90)÷(6-4)=25(千米/小时),汽车6小时至9小时之间的速度为:140÷(9-6)≈46.7(千米/小时),所以汽车出发后6小时至9小时之间行驶的速度比汽车出发后4小时至6小时之间行驶的速度大,故③对;④汽车自出发后6小时至9小时,图象是直线,说明是在匀速前进,故④错;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函数图象,由函数图象的实际意义,理解函数图象所反映的运动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6.甲、乙两同学骑自行车从A地沿同一条路到B地,已知乙比甲先出发,他们离出发地的距离S(km)和骑行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给出下列说法:①他们都骑行了20km;②乙在途中停留了0.5h;③甲、乙两人同时到达目的地;④相遇后,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根据图象信息,以上说法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象上特殊点的坐标和实际意义即可作出判断.由图可获取的信息是:他们都骑行了20km;乙在途中停留了0.5h;相遇后,甲的速度>乙的速度,所以甲比乙早0.5小时到达目的地,所以(1)(2)正确.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学生从图象中读取信息的数形结合能力点评:同学们要注意分析其中的“关键点”,还要善于分析各图象的变化趋势.17.2019年,中国少年岑小林在第六届上海国际交互绳大赛上,破“30秒内单脚单摇轮换跳次数最多”吉尼斯世界纪录!实践证明1分钟跳绳的最佳状态是前20秒频率匀速增加,最后10秒冲刺,中间频率保持不变,则跳绳频率(次/秒)与时间(秒)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列哪幅图来近似地刻画()A.B.C.D.【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前20秒频率匀速增加,最后10秒冲刺,中间频率保持不变判断图象即可.【详解】:秒频率保持不变,排除选项A和D,再根据最后10秒冲解:根据题意可知,中间2050刺,频率是增加的,排除选项B,因此,选项C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理解题意是解此题的关键.18.某班同学在研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时,实验记录得到相应的数据如下表:砝码的质量x/g050100150200250300400500指针位置y/cm2345677.57.57.5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通过(0,2)和(100,4)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再对比图象中的折点即可选出答案. 【详解】解:由题干内容可得,一次函数过点(0,2)和(100,4).设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k x +b ,代入点(0,2)和点(100,4)可解得,k=0.02,b=2.则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0.02x +2.显然当y=7.5时,x =275,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19.已知:[]x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例:[]3.93=,[]1.82-=-.记1()44k k f k +⎡⎤⎡⎤=-⎢⎥⎢⎥⎣⎦⎣⎦(k 是正整数).例:3133144()f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1)()10f =;(2)()()4f k f k +=;(3)()()1f k f k +≥;(4)()0f k =或1. A .1个 B .2个C .3个D .4个【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中所给的定义,依次作出判断即可. 【详解】解:111(1)00044f +⎡⎤⎡⎤=-=-=⎢⎥⎢⎥⎣⎦⎣⎦,正确; 41411(4)11()444444k k k k k k f k f k +++++⎡⎤⎡⎤⎡⎤⎡⎤⎡⎤⎡⎤+=-=+-+=-=⎢⎥⎢⎥⎢⎥⎢⎥⎢⎥⎢⎥⎣⎦⎣⎦⎣⎦⎣⎦⎣⎦⎣⎦,正确;当k=3时,414(31)11044f +⎡⎤⎡⎤+=-=-=⎢⎥⎢⎥⎣⎦⎣⎦,而(3)1f =,错误; 当k=3+4n (n 为自然数)时,f (k )=1,当k 为其它的正整数时,f (k )=0,正确; 正确的有3个,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新定义下的实数运算,函数值.能理解题中新的定义,并根据题中的定义进行计算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0.已知:在ABC ∆中, 10,BC BC =边上的高5h =,点E 在边AB 上,过点E 作//EF BC 交AC 边于点F .点D 为BC 上一点,连接DE DF 、.设点E 到BC 的距离为x ,则DEF ∆的面积S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判断出△AEF 和△ABC 相似,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列式求出EF ,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列式表示出S 与x 的关系式,然后得到大致图象选择即可. 【详解】 解:∵EF ∥BC , ∴△AEF ∽△ABC ,∴55EF x BC-=,∴EF=55x-•10=10-2x,∴S=12(10-2x)•x=-x2+5x=-(x-52)2+254,∴S与x的关系式为S=-(x-52)2+254(0<x<5),纵观各选项,只有D选项图象符合.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动点问题函数图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S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