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民俗文化

合集下载

上饶民俗调查报告

上饶民俗调查报告

上饶民俗调查报告上饶民俗调查报告一、引言上饶是我国江西省的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

在这片土地上,保存着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反映了上饶人民的智慧和生活方式。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上饶的民俗文化,我们进行了一次民俗调查,以下是我们的报告。

二、传统节日上饶拥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最重要的是春节。

春节是上饶人民最盛大、最热闹的节日,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

此外,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也是上饶人民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举行祭祖、扫墓、赛龙舟、赏月等活动,这些节日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上饶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三、婚俗习惯在上饶,婚俗习惯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婚礼通常分为三个环节:订婚、迎亲和婚宴。

在订婚环节中,男方会送给女方一些礼物,表示对女方的诚意。

在迎亲环节中,男方会派出一支队伍前往女方家中接亲,队伍中有锣鼓喧天的乐队、彩旗和花车等。

婚宴则是婚礼的最高潮,亲朋好友齐聚一堂,共同庆祝新人的幸福。

四、民间艺术上饶的民间艺术是上饶文化的瑰宝,其中最著名的是皮影戏。

皮影戏是一种用羊皮或牛皮制成的影子来表演故事的戏剧形式。

在上饶,皮影戏不仅是娱乐方式,更是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通过精巧的剪影和灯光效果,讲述了许多经典故事,如《西游记》、《红楼梦》等。

此外,上饶还有许多其他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刺绣、剪纸、木雕等,这些艺术形式展示了上饶人民的创造力和艺术才华。

五、民间习俗上饶的民间习俗丰富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舞龙舞狮。

舞龙舞狮是一种传统的舞蹈形式,通常在节日和庆典上表演。

人们身穿五彩斑斓的龙、狮子服装,随着鼓乐的节奏,舞动身体,展示出独特的魅力。

舞龙舞狮不仅能增添节日气氛,也寓意着祈求好运和驱邪辟邪的意义。

此外,上饶还有其他许多民间习俗,如踩高跷、放风筝等,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上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六、传统手工艺上饶以其丰富的手工艺而闻名,其中最著名的是陶瓷制作。

江西习俗文化传统

江西习俗文化传统

江西习俗文化传统
江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地方,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文化传统。

这些传统不仅体现在节日庆典、民俗活动中,也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了江西人民的精神财富。

在江西,春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贴春联、挂灯笼,准备年货,迎接新年的到来。

人们还会举行庙会、舞狮子、放鞭炮等活动,以祈求来年的平安和吉祥。

此外,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也都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和活动,让人们感受到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

除了节日庆典,江西的习俗文化还体现在婚嫁、丧葬等方面。

比如,在江西,
婚礼上会有着丰富多彩的仪式和习俗,如过大礼、拜堂、喜酒等,这些都是传承千年的传统习俗,代代相传。

而丧葬方面,江西人有着独特的丧葬习俗,如告别仪式、守丧习俗等,这些习俗都体现了江西人对逝者的尊重和哀思。

此外,江西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如舞龙舞狮、打秧歌、踩高跷等,这
些活动不仅是人们娱乐的方式,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江西的习俗文化传统是这片土地上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
和文化内涵,是江西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当代社会,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文化,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感受到江西习俗文化传统的魅力,让它们永远流传下去。

江西的民风民俗作文

江西的民风民俗作文

江西的民风民俗作文
江西的民风民俗
江西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和历史的省份,其民风民俗也是其文化的一部分。

江西的民风民俗源远流长,历史悠久,非常独特,深受人们的喜爱。

江西的民风民俗包括很多方面,比如传统的手工艺、民间习俗、传统节日等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应该是庐山南风、庐山八景、宜春三月三等等。

庐山南风是江西的一种传统的习俗,据说是庐山的山风。

这种风往往在夏天的时候吹来,让人们感觉非常凉爽。

庐山南风的传说非常多,有人说是偶然的自然现象,有人说是庐山的神灵在保佑人们。

无论怎样,庐山南风都是江西的一大特色,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赏。

庐山八景是江西庐山地区的一种文化遗产,由庐山八景组成,是中国最著名的八景之一。

这八景分别是:云蒸霞蔚、岱宗夫人、三叠泉、彩云飞来、铜锣岭晚钟、双峰插云、翠色连波、龙虎风云会。

庐山八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江西的一大特色。

宜春三月三是江西乃至中国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穿上传统的汉服,开展各种活动,比如踩高跷、打秧歌、赏烟花等等。

宜春三月三是江西的一大民俗,代表了江西的传统文化。

总之,在江西,民风民俗是非常丰富的,它不仅反映了江西的历史和文化,也象征着江西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我们应该好好继承和发扬江西的民风民俗,让这些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江西民俗文化调研报告

江西民俗文化调研报告

江西民俗文化调研报告江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本次调研主要分析江西的传统习俗、节日活动以及民间艺术等方面的特点。

首先,江西的传统习俗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古代的特点。

例如,逢年过节,江西的民众会以整洁为主,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以驱散厄运,迎接新的一年。

此外,江西人还有许多传统食俗,如春节期间要吃年糕,代表着“年年高”。

而在婚礼上,江西人有“三拜九叩头”的习俗,以显示对长辈的尊敬和祝福。

其次,江西的传统节日活动也很丰富多样。

例如,端午节是江西人民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这一天人们会包粽子、划龙舟,纪念伟大的民族英雄屈原。

中秋节时,人们会赏月、品月饼,家人团聚共度佳节。

而农历腊月廿三的小年活动也是江西独特的传统,人们会贴春联、吃团圆饭,预示即将到来的春节。

此外,江西的民间艺术也经久不衰,独具特色。

在江西的乡村,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民间舞蹈和戏剧。

其中最有名的是九江的蛇皮舞和婺源的川剧,这些表演充满了江西土风土俗的特点。

传统音乐艺术方面,江西还有特色悠久的皮鼓和锣鼓等乐器,人们经常在婚礼、迎亲和节日活动中演奏。

此外,丰富多样的手工艺品也是江西民间艺术的代表,如景德镇的瓷器、抚州的染织品等。

最后,江西的传统习俗、节日活动和民间艺术都与地方的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紧密相连。

江西是山水之地,有着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矿产资源。

这样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为江西的民俗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同时,江西也是中国的革命圣地,众多的红色革命遗址和胜利纪念碑成为了江西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江西的民俗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中展示了鲜明的特色。

无论是传统习俗、节日活动还是民间艺术,都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

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丰富了江西人民的精神生活,也为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作出了重要贡献。

江西历史文化介绍

江西历史文化介绍

深刻的印记
10
当代文化
进入当代,江西的文化事业也得到 了长足的发展。南昌大学、江西师 范大学等高校为江西的文化建设和 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支持。同时, 江西的文艺创作也取得了丰硕的成 果,如著名作家余华、余秋雨等都 出自江西。此外,江西的音乐、舞 蹈、戏剧等艺术门类也在全国享有
盛誉
综上所述,江西的历史文化源远流 长、丰富多彩,是中国文化和世界 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的 历史文化传统和现代文化发展都为 中国的文化繁荣和人类文明进步做
下面将对江西的历史文 化进行详细介绍
1
陶瓷文化
江西的陶瓷文化源远流长, 有着悠久的历史
景德镇的瓷器以白瓷著名, 其色泽洁白、质地细腻, 被誉为"白如玉、明如镜、 薄如纸、声如磬"
12
+
34
景德镇是中国的陶瓷之都, 其瓷器制作历史可以追溯 到汉代
此外,吉州窑、南丰窑等 也是江西著名的陶瓷产地
2
书院文化
1
江西的书院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
江西的庐山白鹿洞书院、铅山鹅湖书院、南昌
豫章书院等都是中国著名的书院之一
3
这些书院以弘扬儒学、研究经史为主要内容,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名人文化
江西的历史上出现了许 多杰出的人物,包括文 学家、政治家、科学家

唐宋八大家中,江西就有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三 人入选;南宋时期,陆九 渊、朱熹等大儒在江西传 授理学,使江西的理学成 为当时全国的学术中心; 明代的宋应星是世界上杰
C
这些剧种以其 独特的表演形 式和音乐风格, 成为了江西文 化艺术的重要
组成部分
8

客家风情:江西的民俗与人文探秘

客家风情:江西的民俗与人文探秘

客家风情:江西的民俗与人文探秘江西地处东南沿海,素有“江南赣西”的美称。

而在江西的土地上,有着一个独特而迷人的客家文化。

客家人是一个勤劳聪明、坚韧不屈的民族,他们的民俗和人文特征构成了江西独有的风情。

一、香火薪传的客家村落江西的乡村,承载着浓厚的客家文化氛围。

阳光透过稻谷的缝隙洒在泥巴做成的墙上,错落有致的客家村落不时传来悠扬的歌声和喧闹的儿童笑声。

这里的民居以土木结构为主,建筑风格简洁朴实,反映了客家人务实节俭的生活态度。

而在村落的核心位置,一座座客家围和土楼矗立在那里,讲述着世代相传的民族故事。

二、纯朴的客家美食江西的美食文化中,客家菜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

客家菜以口味醇厚、质朴纯粹而著称,尤其是擅长利用山珍野味、野菜蔬果等食材,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美食。

比如客家人喜爱的“佛跳墙”,这道菜以豆腐皮、烧鹅肉、蹄筋等多种食材烹制而成,凭借着鲜美的口感和独特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此外,还有客家红糖酿制的传统糕点,口感软糯甜蜜,让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

三、客家文化的独特符号江西的客家文化中有许多独特的符号,它们是这片土地上世代富裕的客家人对传统文化的承载与传承。

比如,方块红砖砌成的围墙,代表着家族的集中和团结;如梅花形的瓦片,意味着家族的繁荣与昌盛。

同时,客家人对于教育的重视也体现在如影随形的修文教堂和文昌阁上。

这些符号不仅是客家文化的标志,也是江西人民对于家族、教育的态度的象征。

四、民歌余韵让乡愁生长客家人爱唱歌,每当夜幕降临,一声声动听的客家民歌传遍整个村庄。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过茂密的竹林,客家人挥毫泼墨,展示他们扎实的艺术功底。

客家民歌和绘画是江西地区人们艺术情感的载体,也是他们乡土风情的真实写照。

五、生活中的“小情绪”除了传统的客家文化,江西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独特的“小情绪”。

譬如,在各种民俗活动中,腰鼓舞、刺绣、陶瓷制作等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仍然持续进行,寓意着江西终将不断进取、繁荣发展。

此外,江西人的热情好客和坚韧不拔的品质也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浓浓的人文气息。

江西省传统春节习俗

江西省传统春节习俗

江西省传统春节习俗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家庭团聚、祭祖、辞旧迎新的时刻。

江西省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地方,有着独特的传统春节习俗。

本文将介绍江西省传统春节习俗的特点和庆祝活动。

1. 贴春联贴春联是每逢春节必不可少的习俗之一。

江西省的春联多为四个大字,内容寓意美好,表达了人民对新一年的祝福和期盼。

年前,人们会在门口、屋内贴上春联,寓意迎接新年的到来,祈求家庭幸福、健康和平安。

2. 烧年糕江西省春节期间,制作和吃年糕是不可或缺的习俗之一。

在传统观念中,年糕象征着团圆和长寿。

江西人喜欢用糯米粉做年糕,并将其蒸熟或炸熟。

吃年糕意味着“年年高”的美好愿望,希望家庭的财富和利益能够不断增长。

3. 舞狮舞狮是江西省春节期间最具特色的表演活动之一。

人们用五彩缤纷的舞狮表演来庆祝节日的到来。

舞狮的目的是驱邪祈福、祈求豐收、辟邪驱鬼,也寓意着新一年里家庭的吉祥如意、平安健康。

4. 猜灯谜猜灯谜是江西省春节期间的传统游戏之一,也是一种文化娱乐活动。

人们在家中或街头巷尾挂起灯谜,通过猜灯谜来增加节日氛围。

猜对了灯谜,可以得到小奖品,让人们充分享受节日的快乐和欢乐。

5. 赏花灯在江西省的农村地区,人们会制作和赏花灯。

花灯艺术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术,利用竹子、纸、丝绸等材料制作成各种各样的灯笼。

这些花灯造型各异、色彩艳丽,非常具有观赏价值。

夜晚,人们会点亮这些花灯,一家人围在一起赏灯、吃团圆饭,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

6. 祭祖春节是人们祭祖的重要时刻,在江西省也有着不同的祭祖仪式。

人们会整理祖先的墓地,烧香祭祀,感谢祖先的恩德,祈求祖先的保佑和平安。

祭祖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也是家族凝聚力的体现。

总结:江西省传统春节习俗丰富多样,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贴春联、烧年糕、舞狮、猜灯谜、赏花灯和祭祖等活动深入人心,代代相传。

这些习俗不仅让人们在节日里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同时也让人们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增强了家庭和社区的凝聚力。

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详细说明1、盾牌舞是流传在江西永新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

它集武术、杂技、舞蹈与音乐为一体,动作粗犷、雄健、彪悍,队形变化多样,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磅礴的战斗气势。

据永新县志记载“在明朝以前,盾牌是境内流行的一种武术器械,供习武防身所用”。

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藤牌总说”第十一节记载:“以藤为牌,虽不能御炮火,而夭石、枪刀皆可蔽,所以代甲胃之用。

”是一种古代士兵操练演习阵式的训练方法。

对比南塘村吴氏族谱记载:“盾牌相传汉始,丙辰年(明正统元年1436年)吴氏第九代简易公落住永新南塘村,已传二十九代。

”距今约七百余年,与县志记载相符。

也有人认为盾牌舞起源于清代,当时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一部分流落到此地的太平军将士为了防身自卫,经潜心操练而成。

后来,当地一些尚武群众将它加以提炼完善,逐渐演化成一种既具观赏价值又能健身娱乐的民间舞蹈。

盾牌舞有一套传统的、颇具庄严和悲壮色彩的表演形式。

其风格特点为动作幅度小、频率快,表演时要掌握“推、挡、搭、架、逼、闪、跌、滚”八字诀,习练前有一套令人肃然的仪式,舞者要在族长的带领下杀雄鸡祭祀祖先牌位,其目的是“祈求神灵保佑出生男儿”,显然是古代士兵出征前祭祀仪式的遗风。

盾牌舞的主要内容表演两军对垒破阵,相互攻守,变幻莫测,共分八个阵势,即四角阵、长蛇阵、八字阵、黄蜂阵、龙门阵、荷包阵、打花阵和收式,动作粗犷、雄健,队形变化奇特、壮美。

盾牌舞的音乐也别具一格,采用民间打击乐伴奏,绕场子时常击[翻鸡毛]鼓点,有的地方加入丝弦乐和吹奏乐,其中有种“呐子”的音乐,声音尖细、高昂,极具穿透力。

盾牌舞的音乐吸取灯彩中的唢呐曲牌[锣腔]、戏曲中长音加花的[南路散板]和国术中的快板锣鼓等,随着情节的发展,时如急风暴雨,万马奔腾;时如丽日和风,信马由疆;时如小桥流水,莺歌燕舞,加上表演过程中不断响起的铿锵的短刀响环声和演员们“嗬嗬”呼喊声,为整个演出营造了无比激烈的气氛。

传统春节习俗江西人的贴门神传统

传统春节习俗江西人的贴门神传统

传统春节习俗江西人的贴门神传统江西是中国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江西人民最为重视和热爱的节日。

在传统春节期间,江西人有着一项特殊而独特的习俗,那就是贴门神。

贴门神是一种由纸质、彩绘或木刻制成的图案,一般是男女一对,用来保护家庭免受邪恶与疾病的侵扰。

贴门神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是一种求平安、祈福和祈求各种神灵保佑的方式。

将门神贴在门上的传统源于古代的儒家思想和道教文化。

在儒家思想中,门是家庭的象征,通过贴门神,人们可以保护家庭的安宁和幸福。

而在道教文化中,贴门神能够祈求神仙的保佑和庇护,驱邪避凶。

每年的春节前夕,江西人民会购买门神图案,然后将其贴在家门上。

贴门神的位置一般是在门框两侧,寓意将各种神灵和祝福带入家中。

同时,贴门神的动作也有讲究,一般是由家中的长辈或男性成员来完成,表示对家庭的责任和保护。

除了家庭门口的门神外,江西人还会贴门神图案在其他重要之处,比如门槛、窗户等。

这些贴画不仅起到保护家庭的作用,还起到装饰家居的效果,使整个家庭显得热闹而喜庆。

贴门神的图案通常十分精美,富有浓厚的江西风格。

图案上通常绘制着各种吉祥的图案和符号,比如龙凤、瑞兽、福字等。

这些图案寓意吉祥如意、幸福富贵,代表着江西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祈愿。

在贴门神的同时,江西人民还会进行一系列的传统活动。

比如放鞭炮、包饺子、走亲访友等等。

这些活动都是为了庆祝春节的到来,以及祈求来年的平安吉祥。

总之,江西人的贴门神习俗是一项独特而有意义的传统。

它不仅是对家庭安宁、幸福的祈愿,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在当代社会,虽然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贴门神的习俗仍然深受江西人民的喜爱和重视。

贴门神是江西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也是春节期间家人团聚、和谐共度的最好象征。

这一传统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祝愿,更让人们深切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祥和。

赣江流域的民俗和旅游

赣江流域的民俗和旅游

赣江流域的民俗和旅游一. 引言赣江流域位于中国江西省,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地区。

这里不仅有独特的民俗风情,还拥有迷人的自然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本文将介绍赣江流域的民俗风情和旅游景点,带您一探这个地区的魅力。

二. 赣江流域的民俗特色赣江流域的民俗传统源远流长,融汇了多个民族的文化特色。

在这里,您可以亲身体验到江西独特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和风味特色。

1. 传统节日赣江流域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庐山朝阳洞的踩山节。

踩山节是庐山地区的传统节日,每年吸引来自各地的游客参与。

在踩山节当天,参与者会穿上传统的汉服,手持竹竿,欢歌笑语地登上庐山,祈祷健康和好运。

此外,赣江流域还有元宵节、端午节等一系列传统节日,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慕名而来。

2. 民间艺术赣江流域的民间艺术非常丰富多样,其中以赣剧和江西木偶戏最为著名。

赣剧是江西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以其独特的唱腔、武打和舞蹈等形式深受观众喜爱。

江西木偶戏则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赣江流域的许多乡村都能欣赏到这一精彩的表演艺术。

3. 风味特色赣江流域有着丰富而独特的风味特色,其中以庐山矿泉水、赣南脐橙、景德镇陶瓷等最为有名。

庐山矿泉水以其清澈甘冽、天然纯净而闻名,常被誉为“活泉”。

赣南脐橙则是江西的特产水果之一,香甜可口,深受游客喜爱。

景德镇陶瓷作为中国传统的瓷器之乡,以其精美的工艺和卓越的质量享誉世界。

三. 赣江流域的旅游景点赣江流域拥有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旅游选择。

1. 庐山庐山是赣江流域的明珠,也是中国四大名山之一。

庐山以其秀丽的山水、古老的寺庙和传统的文化景观而著名。

游客可以乘坐索道登顶观赏群山峻岭,还可以参观庐山瀑布群、庐山大峡谷等自然景观,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 龙虎山龙虎山位于赣江流域北部,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

这里有着丰富的道教文化和历史遗迹,是众多道教信徒朝圣的地方。

游客可以参观龙虎山中的庙宇、殿堂,感受神秘的道教氛围。

江西民俗文化

江西民俗文化

江西民俗文化
导读:我国地大物博,拥有56个民族,各民族之间都保留各自传统的充满民族风情
的特色文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江西文化。

求子:江西南昌地区的求子很具地方特色,古时南昌,在西湖区的中心处有一高土桥,桥上有石柱栏杆12根,每年八月十五之夜,妇女们来到桥上,待月至中天,便用手在高
桥两旁的石柱上抚摸,甚至纳入怀中,据说如此这便可生男孩。

“六月六晒龙袍”:传说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是龙王爷及寺庙菩萨晒衣袍的日子,这天“阳气”足,气候干燥,经六月六日晒过的衣物,不会发霉,不会被虫蛀。

所以这一天,家
家户户都要翻箱倒柜,将家里所有的衣物全搬出来晒。

这一习俗,实际上也是对太阳的一种崇拜。

采茶戏:赣南采茶戏是江西地方戏曲之一。

它是由民门采茶灯和民间灯彩相结合发展演变而成,后又吸收了南昌地区的民间舞蹈并与之相结合。

南昌采茶戏表演诙谐风趣,唱腔优美深情,有着浓郁的南昌乡土气息。

戈阳腔也叫戈腔,又称高腔,是我国地方戏中著名四大声腔系统之一。

元未明初,在江西省戈阳县形成而得名。

现在我国有11个省的高腔剧种与戈阳腔有渊源关系,当今著名的“京腔”就是在戈阳
腔基础上,融合其他声腔发展演变后形成的。

戈阳腔主要表演特色是动作大,身段严谨、场面热闹,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适合民间演出。

江西主要的民俗

江西主要的民俗

江西主要的民俗从定位上来看,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将是依托八大山人历史名人及其书画元素,以文化休闲和文化产业为核心内容,兼具旅游观光、市民休闲等辅助功能的南昌市文化休闲客厅、江西著名文化旅游景区、国际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目前,八大山人梅湖景区文化观光鉴赏类项目较多,文化休闲、文化体验性项目不多,而且主要以书画艺术为主题,其它文化类型载体较少。

江西民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以下一些:一、江西传统工艺众多1、赣砚制作工艺江西自古以来就有传统的赣砚手工制作,并且制作精细,包括婺源砚和星子砚(1) 婺源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即“歙砚”,又名“龙尾砚”。

产于安徽歙州(今歙县),因名。

砚石因产于江西婺源县龙尾山,故又名“龙尾砚”。

现歙县和婺源均有生产。

歙砚石质坚韧、润密,纹理美丽,敲击时有清越金属声,贮水不耗,历寒不冰,呵气可研,发墨如油,不伤毫,雕刻精细,浑朴大方。

歙砚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据北宋唐枳《婺源砚谱》载,始于唐开元中,到南唐时,设置砚务,专门为朝廷督制石砚。

这时,龙尾的制砚,达全盛时期。

直至南宋,砚台生产的规模,依然很大,赵希鹄《洞天清禄集》:赞其砚石“细润如玉,发墨如汛油,并无声,久用不退锋,或有隐隐白纹成山水、星斗、云月异象”,甚为珍奇。

《一统志》记载:砚品有五:一曰眉子石;二曰外山罗纹;三曰黑山罗纹;四曰金星纹;五曰驴坑罗纹。

所谓“眉子”即石材的纹理,象人的眉毛。

其中以金纹对眉子、水浪纹、雁攒眉子为歙砚三绝。

主要品种有:眉子、眉纹、水浪、锦蹙、金星、金花、金晕、刷丝、枣心、泥浆、豆班、玉带、罗纹等名称。

紫玉金星石历来被人们推为珍品;金晕者颇华丽,称为妙品;细罗纹与暗细罗纹为极品等。

歙砚造型多变,图案匀称,线条挺劲,主要采用浅浮雕、浮雕、深雕、半圆雕等手法,以巧用纹理装饰见长。

1979年安徽歙砚厂生产的歙砚被轻工业部评为优质产品,1980年又被安徽省评为优质产品。

(2) 星子砚。

星子金星砚,产自于江西省星子县。

江西省民俗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西省民俗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石城灯会,主要活动地在江西赣南的石城县,是当地客家人民传统的 民间风俗,明清时期新春舞灯活动在石城已经盛行,是当地客家文化的组 成部分。石城灯会最主要的活动是新年期间的元宵灯会,从每年新春的正 月初一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谢灯”结束。
2008年6月7日,灯会(石城灯会)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 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X-81。
西山万寿宫庙会是在江西省新建县万寿宫定期举办的祭祀净明道祖师 许逊的传统民俗活动文化空间。该项目活动涵盖信仰、民俗、民间文艺等 领域,对于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增强社区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亦有 宗教学、民俗学、历史学研究价值。
2011年,江西省新建县申报的庙会(西山万寿宫庙会)经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Ⅹ84。
据传,全丰花灯曲调是由道教音乐派生而成的。花灯《下南京》和道 教《颂经》的主音都是徵、羽调式,旋律风格相同,句式结构都是上下两 韵五言体。
全丰花灯的源流传说富有传奇色彩。很早以前,有位阴阳先生曹宗哲 (《义宁州志》载为曹定喆)看见全丰乡的龙泉塅“山脉巍峨,逶迤起伏, 状如蟠龙”。
稻作习俗,流行于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的民间习俗,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之一。
樟树市位于江西省中部、鄱阳湖平原的南缘,自古为“八省通衢之要 冲,赣中工商之闹市”。樟树在三国时开始出现药摊,唐代则辟有药墟, 至宋代已形成药市,明代获得“药码头”之称,入清以后,樟树成为“南 北川广药材总汇之所”。从业的“樟帮”帮规严明,中药材加工炮制技艺 精益求精,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樟树药俗。
庙会(西山万寿宫庙会),江西省新建县地方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之一。
赣南客家匾额习俗的传承与发展,集中体现了客家人崇尚的思想意识、 道德品质、伦理观念和价值追求,体现了客家人吃苦耐劳、开拓进取、崇 先报本、和衷共济的文化精神,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和史料价 值。

南昌民俗文化

南昌民俗文化

京台戏台位于安义东南约10公里的西山梅岭之麓、石鼻镇京台村中央。 清乾隆十年(1745)秋建,1917年重修。原属刘氏宗庙附属建筑。1987 年11月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结构
京台戏台京台古戏台座南朝北,占地面积为86平方米,属砖木结构。 墙面采用空斗式。戏台通高7.5米,宽10米,深8.5米,柱22根,檐柱口 径30厘米。戏台分前台、附台、走廊、后台。
南昌采茶戏流行于南昌、新建、安义等地,主要曲调有“茶灯调”和 由“茶灯调”发展演变而来的“攀笋调”、“秧麦调”、“下和调”等。 音乐伴奏的二胡有“花奏秦腔”的演奏方法,分中弓与短弓两种,而短弓 又有顿弓、颤弓、上滑音、下滑音、打指等拉法。
安义匾额书法雕刻技艺又称安义邹氏匾额书法雕刻,是江西省南昌市 安义县的传统手工技艺。自明朝中叶以来,安义板溪邹家就以匾额书法雕 刻而闻名。安义毗邻南昌和古镇吴城,潦河流经而过入鄱阳湖,为邹家匾 额雕刻艺术繁荣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邹家匾额不仅为当地人珍爱,而且 销往全国各地,据传,邹家匾额在前清时期江南享有盛名。现存邹氏匾额 有千年古村罗田“四大府第”四字堂匾“启绪堂”和千年古村赤石进士第 四字寿匾:“萱阁郗龄”,雕刻十分精甚,为传统匾额上品。其精湛的雕 刻技艺,不朽的艺术价值,是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二塘泼蛇灯是流传于江西省进贤县的传统民俗舞蹈。为两人表演,一 人执头,一人执尾。既有龙灯舞翻、滚、盘绕的特点,又揉合了手摇狮的 技法,增加了表演的难度。因其造型上无角无须,不像龙而似蛇,加之舞 动灵巧活泼,故名“泼蛇灯”。
文化遗产名称:二塘泼蛇灯 所属地区:江西 ·南昌 ·进贤县 遗产编号:Ⅲ-1 遗产类别:民间舞蹈 申报日期:2006 申报人/申报单位:南昌市进贤县 遗产级别:省 二塘“泼蛇灯”是流传于进贤县二塘地区的传统民间灯彩。公元18

江西春节独特的民俗风情

江西春节独特的民俗风情

江西春节独特的民俗风情江西,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其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使得这片土地充满着独特的魅力。

而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江西也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江西春节的独特之处。

一、红火腊八蒸粽腊八节是江西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腊八是农历十二月的初八日,人们在这一天有着各种各样的传统活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蒸粽子。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好原料,将糯米、红枣、花生等包裹在竹叶中,放入蒸锅中悉心烹制。

这些香气四溢的腊八粽子不仅可以作为供品献给祖先,还可以与亲朋好友分享美食,增加亲情和友情的联系。

二、舞龙戏狮庙会热闹非凡在江西的许多城市和乡村中,庙会是春节期间最热闹的活动之一。

而庙会上的舞龙戏狮表演更是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这些灵动的舞龙和威武的狮子以其独特的舞姿和吸引人的表演技巧成为整个庙会的焦点。

人们以舞龙和戏狮来祈求好运和平安,也为节日期间增添了欢乐和喜庆气氛。

三、年夜饭团聚家人江西春节的传统文化中,年夜饭是一项家庭团聚的重要活动。

在年夜饭上,家人们围坐在餐桌前,共享丰盛的菜肴。

无论是清爽的凉菜还是香气扑鼻的热菜,都能让人品尝到家乡的味道和家人的关爱。

年夜饭成为了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交流感情、分享喜悦和温暖的时刻,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体现。

四、祭花灯祈福平安在江西的农村地区,祭花灯是一项古老而神圣的传统。

人们在春节期间将自制的花灯挂在屋檐下,点亮这些花灯,表达对来年顺利平安的祈愿。

当夜幕降临,整个村庄都会被灯光照亮,美丽的花灯造型更增添了节日气氛。

祭花灯不仅是对祖先的怀念,更是期望来年有一个繁荣富饶的新开始。

五、戏曲表演传承经典在江西的农村地区,戏曲表演一直是春节庆祝活动的重要内容。

传统的戏曲表演以其优美的旋律和精湛的演唱技艺,吸引了许多观众。

无论是京剧、越剧还是豫剧,在春节期间,这些古老的剧种都会在乡村庙会、家庭聚会等活动中进行演出,传承经典,让人们沉浸在艺术的魅力中。

六、放鞭炮驱邪纳福在江西的农村地区,放鞭炮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传统习俗之一。

江西春节传统习俗

江西春节传统习俗

江西春节传统习俗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全家团圆、欢欣鼓舞的时刻。

江西,作为中国的一个省份,有着独特的春节传统习俗。

下面将介绍江西春节的一些传统习俗,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1. 年夜饭在江西,年夜饭也被称为团年饭。

这是一顿非常重要的晚餐,家人们会相聚在一起,共同享受丰盛的年夜饭。

年夜饭的菜肴种类繁多,其中必不可少的有鱼。

鱼在江西方言中的发音和“余”相同,寓意着年年有余。

此外,还有烧鹅、腊肉、鲜虾等传统美味佳肴。

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共同品尝,共庆佳节。

2. 贴春联春联是春节期间人们必不可少的装饰品之一。

在江西,人们在除夕之夜贴春联。

春联通常由对联和横批组成,写有吉祥寓意的对联,如“阖家团圆万事如意”、“幸福安康迎春接福”等。

贴春联的同时,还会在门上贴福字,以迎接新春的到来,祈求吉祥如意。

3. 红包红包是春节期间送给孩子和晚辈的一种传统习俗。

在江西,红包被称为“压岁钱”。

长辈们会在过年时给孩子们发压岁钱,以示祝福和关爱。

压岁钱通常放在红色的纸封里,寓意着辟邪、祛病和平安。

对孩子们来说,压岁钱既是一种激励,也是对长辈们的感恩之情的表达。

4. 舞龙灯舞龙灯是江西春节期间一项受欢迎的传统活动。

在大街小巷,你可以看到人们手持彩旗,围绕着一条长条绸布,上面绘有龙形。

人们一边跳跃一边摇动龙的身体,以模仿龙的形态。

舞龙活动在新年的喜乐氛围中增添了一份喜庆和热闹。

5. 放鞭炮放鞭炮是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也是江西春节不可或缺的一环。

人们相信鞭炮声可以驱邪、除旧迎新。

在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点燃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

此外,还有表演舞龙舞狮和放烟花的庆祝活动,使得春节的喜庆气氛更加浓厚。

江西春节传统习俗丰富多彩,彰显了江西人民的独特风情和传统文化。

这些传统习俗不仅给人们带来美味佳肴和欢乐,更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和祝福。

在新春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些传统习俗的魅力,共同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江西抚州民俗文化

江西抚州民俗文化

崇仁跳八仙
崇仁跳八仙是江西抚州崇仁县的传统民俗舞蹈。崇仁跳八仙专演八仙 故事,俗称“打把戏”,起源于明代,是崇仁县巴山镇萱华村的前河、里 河、詹家三村杨、詹两姓祖传“跳傩”。
崇仁跳八仙十分奇特,八仙人物中没有曹国舅,而以刘海代之,这是 在传说和戏曲中独有的,而且形式也很独特,其面具表情诙谐、幽默,动 作简洁、夸张,形象惹人捧腹,深受当地百姓喜爱。
手摇九节龙
手摇九节龙是资溪县马头山镇昌坪村竹延山村小组独有的一种民间文 艺活动形式。手摇九节龙是当地农民根据原始的生活劳作,加以修饰演变, 通过口传身教的方式发展起来,至少已流传300多年。以龙灯节数为九而 得其名,造型简朴、原始。
2008年5月,手摇九节龙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九节龙”是以参演的龙灯节数为九而得名。道具制作简单,不求形 似求神似,扎篾篓作骨架,外罩红布,每节下以一木棍支撑,全龙首尾三 丈余,以一粗绳串连,各节间距尺余,耍龙手每人执一节。造型虽简单, 表演却不易,表演把式(玩法)名称竟有数十种之多:“搭仙桥”、“树 牌坊”、“童子拜观音”……这些把式来源于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赋予 想象创造,具有研究价值。
2006年6月,崇仁跳八仙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前河杨氏族谱记载和当地老人介绍,建自晋盛于唐的枧头庙,五代、 南北宋间,因社会动乱无人管理,一度荡然无存;元初,杨氏先祖由左港 金溪桥迁居前河,合族出资独姓重建,并塑传统民间传说中的战神七爷之 像供在庙内。未几,由县城衙前詹家迁至前河南偏东1公里处建基詹家村 的詹姓,以及当地其他村庄诸姓,相继参与扩建枧头庙,并先后塑了他们 崇拜的战神八爷等数百个神像供立其中,到了明代洪武末年,因为庙内诸 神“显应益甚,倾支远方,故兴栋宇稍圮,争自修饰,

江西的民俗文化作文

江西的民俗文化作文

江西的民俗文化作文《江西的民俗文化》嘿,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江西可是一个有着超级丰富民俗文化的好地方!就好像一个装满宝藏的大箱子,每打开一层都能让人大吃一惊!我先跟你们讲讲江西的傩舞吧!那场面,哇塞,简直太震撼啦!一群戴着五颜六色面具的人,穿着特别的衣服,在那欢快地跳着。

他们的动作有的刚劲有力,有的又特别柔美,就像一群小精灵在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魔法。

你说,这难道不像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那种神秘的古老仪式吗?还有那热闹非凡的灯彩!一到过节的时候,各种各样的灯就亮起来啦。

有兔子形状的,蹦蹦跳跳,好像要从灯里跑出来;有龙形的,长长的身子蜿蜒曲折,闪闪发光,仿佛要一飞冲天!大家都聚在一起,欢欢喜喜地看着这些漂亮的灯,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难道不是像童话里的世界吗?对啦对啦,江西的采茶戏也特别有意思!演员们在舞台上又唱又跳,讲着各种各样有趣的故事。

他们的声音清脆悦耳,动作俏皮可爱,让台下的观众们都看得入了迷。

我就问你,这难道不比动画片还有趣吗?记得有一次,我跟着爸爸妈妈去参加一个民俗活动。

现场人山人海,大家都兴奋极了。

我看到一个老爷爷在做糖画,他的手就像有魔法一样,几下子就画出了一只活灵活现的小鸟。

我忍不住问:“爷爷,您怎么这么厉害呀?”老爷爷笑着说:“孩子,这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得多练练!”还有一个大姐姐在展示剪纸,那一张张普通的纸在她手里,一下子就变成了精美的图案。

我好奇地凑过去:“姐姐,能教教我吗?”大姐姐爽快地答应了。

江西的民俗文化就像一个永远也探索不完的乐园,每一次深入其中,都能发现新的惊喜。

它不仅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还让我们感受到了老祖宗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

所以呀,我们一定要把这些民俗文化好好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它们!这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做的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9013123 卢长军江西民俗文化发展概况江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交接地带的南岸,省内最大、最长的河流--赣江,自南而北纵贯全省,故而江西简称为赣。

江西,山青水秀,素来为江南的“鱼米之乡”,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南宋理学大师朱熹、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等文化名人的故里,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文荟萃的地方,唐代诗人王勃在其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中,称江西为一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土地。

江西省是我国开发历史较早的地区之一。

从出土文物考证,可以上溯到距今一万年以前。

据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记载,江西远在春秋以前时期地属“扬州”之域。

“扬州”是传说中的上古九州之一,包括现在苏、浙、皖、赣、闽、粤。

江西北部则属荆、扬两境,今鄱阳湖以东属扬州,以西属荆州。

春秋、战国时期,江西全境先后分属吴、楚、越管辖。

公元前2 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江西大部分属九江郡。

江西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域建制,则始于汉高帝初年(约于公元前202年),时设豫章郡(赣江原称豫章江),郡治南昌,下辖18县,分别为南昌、庐陵、彭泽、鄱阳、馀汗、柴桑、赣、新淦、南城、宜春、雩都、艾、安平、海昏、历陵和建成等,分布地域为赣江、盱江、信江、修水、袁水沿岸,即与后来的江西省区大致相当。

汉武帝时划全国为13个监察区,称13部州,此时的江西属扬州部。

三国时,江西大部属扬州,南朝齐属江州,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又置洪州总管府,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分天下为十道,江西属江南道。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增为十五道,原江南道分为东西两道,江南西道简称“江西”,江西之名也由此而来。

两宋时期,江西的大部属江南西路,元朝开始确立行中书省制度(简称行省或省)。

江西行省辖区远远大于今天的江西省区。

除包括了今江西绝大部分地区外(原江西东北地区隶属于江浙行省),还包括了今天广东省的大部分。

元行省下设路、直隶州、州(同县级行政机构)和县。

明朝虽然基本上保留了元朝的省区建制,但改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然称省),改路为府和改州为县。

江西布政使司辖南昌、瑞州、饶州、南康、九江、广信、抚州、建昌、吉安、袁州、临江、赣州、南安13府,下辖78县,地域基本等同今天的江西省区。

其时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为江西布政使司的最高行政机关,三司分别由中央直接节制,分权,互不统属。

清代改江西布政使司为江西省,行政区域基本承袭明建制。

民国时期,清朝的府、州、厅一律改为县。

江西省共辖81县。

至1926年北伐军进驻南昌时正式设南昌市。

现全省面积为16.69万平方公里,人口4200万。

行政区划有南昌、赣州、九江、萍乡、景德镇、新余、鹰潭、宜春、上饶、吉安、抚州等11个设区市, 99个县(市、区),南昌市为江西省会。

“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

这是江西地理轮廓的概括。

境内周围群山环绕,中间丘陵起伏,北部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及其周围平原。

全省地势南高北低,由四周渐次向鄱阳湖倾斜,人们常称江西是一个北面开口的红色盆地。

全省大小河流共240 0多条,总长度约18400公里。

主要有赣、抚、信、饶、修五大河系。

各河的水最后注入鄱阳湖,构成一个完整的以鄱阳湖为中心的向心水系。

整个水系的流域面积达16.2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7%,鄱阳湖水面达600万亩,其外围还有南昌的青山湖、象湖、瑶湖,进贤的军山湖,九江的赛城湖、八里湖、赤湖,湖口的南北港、宽湖,彭泽的茅湖、太泊湖,都昌的北庙湖,波阳的珠湖、莲湖,余干的鱼池湖等大小湖泊。

如此众多的湖泊,水面辽阔,水草丰盈,湖水温暖,有利于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以及候鸟的越冬,因而鄱阳湖等湖泊成为富饶的天然水产资源宝库。

农耕文化是江西民俗文化的主体。

江西在农耕上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农耕是比较发达的,有丰富多样的地貌类型和丰富的光热水资源且基本同期,适于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具有春季阴雨连绵,盛夏炎热干旱,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流频繁的特点。

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在近1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着3490万亩耕地,生长着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杂等多种作物;数千万亩山地丘陵覆盖着丰富的林木、茅竹、油茶等经济林木;大片草山草坡,是发展牛、羊等食草动物的良好场所;2500余万亩河湖塘库水面,迥游着近百种鱼类和生长着多样水生生物。

江西物产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粮仓”、木竹生产基地和全国农副产品的基地。

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小麦、豆类、甘薯、玉米等次之;经济作物有油菜、棉花、花生、芝麻、甘蔗、烟草、茶叶、柑桔、药材等。

江西民俗属于长江流域民俗文化圈,它具有长江文化流域的大部分特点,浪漫、温情、灵活、凝重、质朴,但同时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又具有自己独有的特色。

在古代,交通不便,与外界交流颇少,因此有一定的封闭性,这就使得江西的民俗异彩纷呈,比如情趣盎然的交际礼仪,历史悠久的婚姻习俗,源远流长的家庭习俗以及各种五花八门的商贸习俗等等。

同时,江西在古代地理上处于“吴头楚尾”,在民俗文化上兼容了吴越文化、湘楚文化以及周围地区的民俗文化,所以江西民俗文化呈现出多元性、综合性。

江西民俗文化极为丰富绚丽多彩。

少数民族中畲族聚居,主要分布在铅山太源畲族乡和贵溪樟坪畲族乡等地以及永丰、吉安、兴国、武宁、德安、资溪、宜黄、乐安等市县的30多个畲族乡村;瑶族部分聚居,如全南瑶山、喇叭山等;其他各少数民族均为散居性质。

江西在地理上与吴越和荆楚毗邻,先秦时由于战争和其他因素,江西与这些地方已经“杂俗”。

秦、汉以后,中原文化进入江西,吴、越文化也继续向江西传播并“沉积”在这里,有的成为基本固定的民俗文化形式传承至今,有的则发生变异,在其原有的形式上产生了新的内涵。

江西民俗文化除传承着吴越文化遗风和融汇吴楚、中原以及宗教文化之外,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还逐渐产生出一种与当地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比较典型的有南丰傩舞--素有“中国原始文化的活化石”之称;景德镇瓷器--号称“千年瓷都”,素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謦”蜚声海外;赣州堪舆术--赣派风水学是中国历史上风水学的两大派别之一;赣南客家风情--赣南是中华客家的起源地,素有“客家摇蓝”之称;鄱阳湖的渔家风情,宜春、萍乡的花炮,婺源的婺墨,龙尾砚,兴国的山歌也较有名气。

漫漫历史长河,川流不息。

勤劳智慧的江西人民创造了多姿多彩的地方民俗风情。

江西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民俗资源丰富多彩。

如古越人风俗的断发纹身、悬棺葬、图腾崇拜;畲族是江西唯一具有聚居性质的少数民族,畲族社会中广泛流传的盘瓠神话传说,以及与此相联带的盘瓠的图腾礼仪、图腾标志、图腾禁忌等,典型地反映了畲族图腾文化的特色;客家人是汉族的一支,他们迫于战乱等因素,举家南迁,历经千辛万苦,但虽适新土,不忘本源,重视传统,崇敬祖先。

从对江西民俗文化构成的概述中,我们对其“纵”的历史和“横”的层面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即江西民俗文化不但历史悠久、渊远流长,而且呈现出多元并存、各具特色的特点。

地方特色民俗文化活动,自然不止上述这些内容,在江西许多乡村里,都传承着只有他们那个范围内才有的民俗文化活动形式,这些地方特色浓郁的文化传承,同样是江西民俗文化中十分宝贵的财富。

民俗,是人类创造、享用并在群体中流行的文化事象,具有社会性、传承性、民族性、地域性、变异性等特征。

民俗文化,更是以其历史悠久和传承不衰而被认为是认识和了解江西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民俗文化是人类在征服自然、发展自己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它始终受到一定的社会和自然条件制约。

随着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民俗文化虽然得到传承,但也会发生某种变异,不过其初始的特色仍能比较显明地保存下来,并长期存活于民间。

我们对江西民俗文化及其多元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正是这种多元“兼容”和它的各自传承,才构成了江西民俗文化的丰富多彩和无比璀灿,成为了我们研究江西历史文化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

深入开发这种文化资源,必将对江西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江西民居建筑特点江西有着非常丰富的民居建筑文化遗产,其建筑形式、构造都有其自身的地方特色,虽未形成强烈的“江西风格”,但就其基本特征——天井式民居,确实国内此类型民居中最丰富、最完整的。

其中包括以下内容:(一)天井与“进”。

(二)变化多姿的“马头墙”。

(三)门罩、门楼、门斗、门及廊门窗隔扇。

中国岁时节日特点主要表现为:1、农业文化特色。

中国岁时节日,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和农作物安排的需要,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节俗活动,表现了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这从以下节俗活动中可见一斑。

元旦前后的立春节,看风云,占天候,预测年岁丰欠。

二月惊蛰节令到来时,民间有预防虫害,预占收成的习俗。

三月清明、谷雨前后是春耕播种的大好季节,不少节日如蚕月(小清明)、踏青节、禹生日、麦王生日、龙王节、清明等节日活动都与祈求丰收有关。

四月立夏的节俗活动大都是围绕各地生产特点进行的。

五月盛夏之初,各种灾害较多,俗称为“恶月”,其节俗活动多与防病、除害有关。

夏至许多地方有“祭田婆”、摘新谷荐祖习俗。

六月正值三伏酷热季节,易染疾病,因此,许多习俗偏重于消夏抗暑活动,包含有爱护生产力的意义。

六月六日天贶节,不少地方农民为保护耕田要祭祀谷神。

七月七日乞巧节,从牛郎织女神话传说演变而来的妇女乞巧习俗,反映了男耕女织的经济生活。

八月是一年中的收获季节,农民用新谷酬谢祖宗和家神。

中秋节赏月、拜月、赏桂,有喜庆丰收的习俗。

九月霜降节令,关系到来年生产的好坏,这一天各地有看晴雨、占收成的习俗。

十月一日,一些地区农民庆祝牛王生日,广东有对牛不穿绳的“放闲”习俗,这是农闲之际向牛酬谢的表现,实际上是古代牛图腾崇拜风俗的遗留。

十一月“冬至大如年”,农民有看雪的习俗,所谓“一九雪,九九皆有雪”。

大雪可冻杀害虫,来年农事丰稔。

谚语“冬雪是麦被”,其含义即在于此。

2、讲究礼仪,风俗与礼俗相结合。

每当重要节日来临,人们都要祭拜祖先,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

如春节供奉祖宗牌位,寒食、清明扫墓,对待死者“事死如生”之礼在节日祭祖中得到集中体现。

清明祭扫本来是民间风俗,唐玄宗时列入礼典,变成了礼俗。

元宵节张灯风俗自汉代形成之后,历代都以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

封建统治者对节日风俗的倡导,把风俗上升为礼俗,以礼仪教化人民,加速了节日的传播和发展,同时也把节日纳入了封建礼教的轨道。

3、传承性与变异性相统一。

中国节日具有民俗文化传承性与变异性的一般特点。

节日一旦形成,便有一种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而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有时社会条件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仍然保留有古老习俗的影子,这是节日传承性的重要表现。

中国节日文化根植于数千年的农业文化之中,民间流传下来的许多节日都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其中很多习俗是从远古时代传承下来的,至今还为人们所接受,表现了顽强的生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