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域循环经济发展能力的测度与评价
省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现状评价
所 有 具 体 指 标 应 该 是 一 个 紧密 联 系 的 有 机 整 体 . 够 客 观 真 能
方 面 的真 实情 况 ( ) 统 层 次 性 。 虑 到 区域 循 环 经 济 发 展 的 系 统 特 征 , 2系 考
1 评 价 模 型
众所周 知 .经 典主成 分是 一种重 要 的多元 统计分 析方
法 . 数 据 信 息 最 少 损 失 的 前 提 下 . 过 线 性 变 换 构 建 出几 在 通
变 化 特 征 。对 于 全 局 主 成 分 的评 价 过 程 . 般 按 照 图 1 示 一 所 的 步骤 进 行
全面 、 协调 和可持续发展 为 目标 , 以资源 、 源的高效 利用和 能
循 环 利 用 为 抓 手 , 立 以低 资 源 投 入 、 能 源 消 耗 、 污 染 排 建 低 低 放 、 废 物 回 收 处 理 、 社 会 生 态 效 益 和 高 资 源 再 生 利 用 为 高 高
但 经 典 主 成 分 只 能 分 析 静 态 的截 面 数 据 . 能 用 来 考 虑 时 间 不
区域 循 环 经 济 是 在 一 定 地 域 空 间 内 . 区 域 内资 源 环 境 以
状 况 和经 济 社 会 条 件 为 基 础 , 区 域 经 济 、 会 、 源 和 环 境 以 社 资
法 , 究甘肃 省各地市 ( ) 环 经济发展水平 的现状 。 外 , 研 州 循 此
王亚伟 等通过 D A模型 对河南 省城市循 环经 济发 展的效 E
率 进 行 研 究 .得 到 河 南 省循 环 经 济 发 展 总 体 呈 现 良好 趋 势 . 不 同 区域 之 间 存 在 着 不 平 衡 状 态 上 述 研 究 虽 然 取 得 了 一 定 成 果 . 通 过 对 已有 文 献 的 梳 理 与 归 纳 不 难 发 现 . 为 评 价 但 作
中国各省份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中国各省域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摘要本文通过构建省域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主成分分析对中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化评价和排序,并结合聚类分析对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发展水平进行分类及探讨。
关键词:省域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引言改革开放以来,随经济高速增长,中国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
根据2011年4月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中国居住城镇的人口接近6.6亿人,城镇化率达到49.68%,全国已有近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镇,这意味着中国将进入城镇时代。
但显然,这种发展是不平衡的。
受地理、环境、资源以及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不同区域的城市化进程尚存在很大差异。
2011年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指出,从区域角度看,目前四大区域城市科学发展指数东部地区最高,东北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第三,而中部地区城市发展水平已经落到了最后。
目前国际上测度城市化水平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主要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
在主要指标法的应用中,国内外最为通用的城市化测度指标是“城市化水平”指数(或称城市化率),即城市人口(或非农人口) 占区域总人口的百分比。
尽管“城市化水平”指数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省域发展的程度, 但考虑到城市化的内涵不仅表现为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城市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 而且还体现为产业结构的转变、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文明不断发展、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等。
这种只以人口比例指标来衡量省域发展水平的方法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因此,要全面系统地反映省域发展水平, 应当利用复合指标法, 建立一套指标体系从多角度进行测定、评价和分析。
一、省域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1.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省域的发展是一个广泛涉及经济、社会和人口变动的综合性动态过程。
因此,衡量省域发展水平的标志不是单一的省域人口比重,也不是单一的国民生产总值或者其它单项指标,而应综合反映经济、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职能。
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与评价
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与评价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经济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各省份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逐渐凸显。
为了实现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增长,必须关注和加强省际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随着新时代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不断推进,如何评价和测度不同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中国经济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背景下,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尤为突出。
各省份之间的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等存在较大差异,最大化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推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升,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本文旨在对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相关测度与评价方法,为提升各省份经济发展水平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推动中国省际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全国经济的共同繁荣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从测度和评价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期为实现全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分析中国省际经济发展的现状,揭示各省份之间的经济差异和不平衡发展问题,为制定相应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2. 探讨高质量发展对于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性,分析高质量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各省份在发展中取得更好的表现。
3. 分析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指标体系,明确衡量各省份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的要素,并提出合理的评价方法。
4. 探讨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展望,希望能够推动各省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国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
1.3 研究意义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
与准 确性 。在进 行 分 析 之 前 ,需 要 对 数 据 进 行
标准 化处理 ,考 虑 到 正 、负 对 评 价 结 果 的 不 同 影响 ,不妨 对 负 指 标 取 其 相 反 数 进 行 计 算 。其 中 ,经济社 会 系统 的 3个 指 标 为 正 指标 ,资 源 环境 系统 的 3个指 标 为负指 标 。
2 数 据 的 收 集 与 处 理
选择 了 20 0 6年 我 国 3 O个 省 市 ( 中不 包 括 其
循 环 经济 发 展 水 平 进 行 综 合 评 价 ,揭 示 区域 系 统循 环经济 的发 展 程度 和资 源利 用 的有 效水 平 ,
发 现 不 同 省 市 、不 同 阶 段 循 环 经 济 发 展 的 主 要
略” 的必要 组成部 分口 ] 。对 我 国各 省 、市 区 的
值工 业 S 排 放量 ( ) O。 X4 、单 位 生产 总值 固体 废 物排 放量 ( )和单位 生 产 总 值 能耗 ( )从 X5 X6 污染 减量排 放 ,资 源 的减 量 投 入 ,低 消 耗 等 方 面来 反映循 环经 济 的发展状 况L 。 3 ]
21 0 0年
3月
M ac 2 0 rh 01
第2卷 7
第 3期
海 洋开 发 与 管理
VoI 7 No .2 .3
我 国 区域 循 环 经 济 发 展 的 综 合 评 价
王 晓玲 ,殷 克 东 ,方 景 清
( .中 国 海洋 大 学 1 青 岛 2 6 7 ;2 60 1 .国家 海 洋 信 息 中 心 天 津 307) 0 1 1
结 构模 型 方 法 ,从 经 济 社 会 以及 资 源 环 境 两 方
中国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统计测评_闫绪娴
统计与决策201 3 年第 9 期·总第 381 期
统计观察
表2 省份 北京 天津 上海 江苏 山东 浙江 辽宁 福建 广东 山西 内蒙古 贵州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河北 吉林 黑龙江 安徽 江西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云南 新疆 X11 256.59 186.44 284.32 140.96 114.27 149.06 137.36 121.36 153.37 110.29 119.03 74.69 95.26 75.87 87.66 96.29 90.59 96.11 100.22 81.36 82.04 79.44 87.17 82.07 83.46 101.41 104.41 83.52 92.61 102.66 X12 275.22 216.85 306.55 156.65 134.84 162.54 178.03 143.92 168.04 149.87 184.86 126.63 146.63 144.50 197.58 177.24 126.60 161.32 158.02 121.89 126.27 117.98 129.63 124.12 125.63 152.66 144.20 129.58 145.40 175.63 X13 317.90 410.69 481.17 332.89 318.43 311.04 283.74 261.24 326.63 224.58 245.30 125.77 194.84 155.24 192.66 190.81 216.81 224.77 239.68 163.13 157.31 202.84 198.64 164.61 139.47 139.86 169.68 171.09 162.09 210.68 全国 30 个省市 16 个指标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投影寻踪综合评估值 投影寻踪 PPC 值 X14 535.00 389.12 532.04 308.35 270.24 330.14 289.07 292.48 329.18 213.30 255.96 150.71 201.83 174.32 204.73 206.72 224.70 236.89 232.36 186.24 185.27 187.44 226.35 209.37 190.97 221.15 221.62 192.76 180.87 223.54 X21 428.69 369.87 454.20 356.79 343.40 398.03 321.94 367.63 400.77 307.26 312.00 293.88 299.51 290.70 293.56 295.82 305.67 305.15 299.65 298.12 302.34 299.94 306.95 314.88 321.87 301.86 330.94 311.72 319.05 304.06 X22 1238.24 1280.44 1341.68 1088.61 1175.01 928.13 1096.84 976.96 1011.18 924.86 1292.53 971.48 1090.16 962.49 1164.87 955.83 1090.29 1127.60 1233.40 999.48 951.11 1053.31 1071.33 1027.24 1019.04 1223.02 930.71 1034.26 1292.63 1372.86 X23 1.25 0.96 1.28 0.84 0.79 0.85 0.97 0.85 0.99 0.98 0.85 0.98 0.89 0.85 0.82 0.90 0.71 0.80 0.83 0.80 0.81 0.71 0.75 0.77 0.87 0.92 0.96 0.85 1.01 0.90 X24 1.33 1.33 1.23 1.24 1.27 1.15 1.24 1.19 1.30 1.25 1.49 1.26 1.35 1.17 1.28 1.34 1.14 1.28 1.06 1.14 1.21 1.17 1.14 1.19 1.21 1.17 1.28 1.22 1.14 1.15 X31 2.63 2.05 2.42 1.88 1.89 1.91 2.09 2.07 2.13 1.94 1.86 1.97 1.91 1.96 1.96 1.94 1.78 1.97 1.92 1.86 1.85 1.70 1.96 1.98 2.00 2.03 2.09 2.01 1.97 1.98 X32 25.25 19.08 31.73 10.91 10.14 11.96 10.28 9.30 14.73 12.47 8.13 7.27 9.02 7.93 9.21 8.86 8.13 7.82 9.46 7.26 7.41 7.88 8.04 7.25 6.82 5.50 8.88 9.08 7.33 7.58 X33 1.35 1.13 1.38 0.94 0.93 0.93 1.26 1.01 1.09 1.34 1.34 1.65 1.36 1.60 1.84 1.64 0.99 1.33 1.30 1.20 1.23 1.04 1.11 1.15 1.29 1.37 1.34 1.30 1.58 1.53 X34 13.68 14.11 21.72 8.06 7.53 8.72 7.31 6.43 10.62 9.41 5.69 4.66 6.42 5.36 6.51 6.19 5.87 5.28 6.96 4.86 5.08 5.77 5.45 4.67 4.26 2.77 5.96 6.10 4.80 5.08 X41 2.80 3.16 3.35 3.03 3.08 2.86 2.26 2.71 3.01 2.11 1.92 1.94 1.89 1.90 1.88 2.42 2.37 2.51 2.82 2.77 1.85 2.54 2.70 2.61 2.56 2.70 2.74 2.48 2.01 2.31 X42 936.10 950.37 1112.74 3244.51 3136.21 3358.38 1809.07 1361.69 1904.43 1532.25 1025.62 1076.53 954.07 1076.94 346.35 586.52 2263.77 1359.60 1406.49 1578.96 1456.24 1952.71 2119.12 1917.03 1656.43 369.93 1167.51 2001.18 1815.19 940.79 X43 3.16 3.11 3.31 3.03 3.15 2.88 3.13 3.20 3.01 2.89 2.63 2.49 2.95 2.72 2.39 2.54 2.92 2.86 3.10 2.98 2.93 2.94 2.94 2.86 2.94 3.00 3.05 2.98 2.79 2.58 X44 3.63 2.76 4.80 6.40 4.47 8.01 4.13 3.93 3.89 3.39 3.49 4.56 3.38 3.75 3.97 3.24 5.75 5.95 5.44 6.01 7.46 4.94 5.83 6.83 6.53 5.56 6.18 5.93 6.78 4.53
新时代中国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分析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China's Provincial Economic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作者: 张侠[1,2];许启发[3,4]
作者机构: [1]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411;[2]阜阳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安徽阜
阳236041;[3]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09;[4]合肥工业大学过程优化与智能决
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09
出版物刊名: 经济问题
页码: 16-25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3期
主题词: 高质量发展;分项指数;面板聚类分析;综合评价
摘要:新时代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现代化经济强国的根本要求.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
体系,基于2002—2017年相关数据,运用熵权法进行客观赋权并测度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深入解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质量发展问题.结果显示:总体上,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而低质量的经济发展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从时间上来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整体差距呈现扩大趋势.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高质量发展指数与TFP、人均GDP等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说明设计指标体系科学合理、能真实地反映中国的实际经济状况.此外,对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样本进行聚类研究,显示年均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大体呈现西低、中平、东高的分布格局.。
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与评价
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与评价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省份之间的经济差异也日趋明显。
为了推动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对各省份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测度与评价,以便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本文将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两个层面对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与评价进行论述。
一、宏观层面(一)GDP增长率和GDP总量GDP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是保证GDP 的稳步增长。
对于各省份而言,积极推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等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素质,提高技术水平和技能水平,推进产业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才能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
GDP增长率很好的体现了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而GDP总量则更好的衡量了一个地区经济的实力和综合能力。
因此,政府可以通过控制经济朝向稳健发展的方向,保证GDP增长率的基础上提升GDP总量,以实现省际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二)就业率和收入水平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GDP的提升,还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因此,制定适当的就业政策,重视就业率的提高,是推动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
此外,收入水平是人们生活改善的体现。
省际之间的收入水平差异较大,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促进职业培训,扶持创业等,提升人民收入水平。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均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指标,它可以反映出省份的经济活力及投资环境。
各地应该因材施教,根据自己的经济、财力水平合理确定投资目标,对投资方向、投资规模等进行合理调整,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人均投资是衡量人均生产力和省份经济发展重点的重要指标,增加人均投资将有利于提高各省份的产业结构和科技含量,增强各省份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
(四)综合实力指数和创新指数综合实力指数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的经济总体实力、综合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各省份的综合实力指数从宏观上反映了省份的发展状况,为政府制定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中国省域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绩效测度及其空间收敛性分析
中国省域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绩效测度及其空间收敛性分析李荣杰;张月明;李娜;阎晓【期刊名称】《统计与信息论坛》【年(卷),期】2022(37)5【摘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主轴。
厘清中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整体性进展、地区发展水平和变化趋势特征,对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核心思想和深刻内涵,紧扣“有内有外、以内为主、内外联动”的发展宗旨,从国内大循环、国际大循环、内外资一体化三个维度构建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CRITIC—熵权法组合权重的TOPSIS模型测度2004—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双循环绩效,并基于SDM模型和SARAR模型对双循环绩效的空间收敛性进行系统检验。
研究发现:中国双循环绩效整体呈上升趋势,东部和中部省份双循环绩效提升速度快于西部省份,且省域间地域性差异明显,领先地区主要集聚于东部沿海省份。
全局双循环绩效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特征,且空间集聚程度逐渐增强;从局域空间自相关来看,双循环绩效高值区域和低值区域在地理空间分布上均相对集中稳定。
省域双循环绩效水平在增长中呈现收敛态势,即落后省份的双循环绩效增长率高于发达省份。
因此,中国在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应注重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调控作用;加快省域间交流合作,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同时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动内外资一体化发展,给予内外资企业同等待遇,完善内外资一体化政策体系。
【总页数】16页(P36-51)【作者】李荣杰;张月明;李娜;阎晓【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22.1;F207【相关文献】1.中国省域经济社会发展差异的时间演变及空间格局——基于2000-2012年省域空间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2.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及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基于熵权—主成分分析模型3.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及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基于熵权—主成分分析模型4.我国省域农业保险发展水平测度与空间收敛性分析5.中国省域空间单元绿色治理效率测度及其空间格局特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省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动态综合评价
工 业 技 术 经 济
v第 . o 总. N. o2 7 19
21 0 期
中国省级 区域 经济 发展 水 平 的动态 综合 评 价
张纯记
( 海财经 大学 ,上海 上
[ 摘
20 3 ) 04 3
要] 区域经济发展是一 个动态过程 ,本 文运 用基 于主成分分 析的 时序 动 态综合评 价方 法,
生 活水 平 的提 高 。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程度 ,分析影 响和制约 区域经 济发展的因素 ,为区域经 济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l 相 关文献 综述
在对我 国区域经 济发展水平 的综合评 价 中,因子分
为反映 区域经济发展状 况 ,本文 选取 了 9个具 有代 表性 的指标 ,分别 是 :人均 国内生产总值 ( 、人均全 X)
22 评价 方 法 .
由于 在 评 价 指标 之 间 往 往 存 在 较 大 的 相 关 性 ,也 可
能存在重复信息 ,这些都给数据分析带来 了一定 的困难 。
而主成分分析方法 能在尽量少 的损失信 息 的前提下 ,将 原来的多个变量缩减 为少数几 个主成 分 ,并 能很好 地体 现原来变量 间的 内在联系。 区域经济发展是 一个 动态演进 的过程 ,需 要进 行时 序动态评价。笔者尝试 建立基 于主成分 分析 的时序 动态 评价方法 ,对我 国省级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动态评价 。 基本思路是 :在保证各年 份使用相 同的评 价指标 体系 的 前提下 ,在每个时间截 面上都采用 主成 分分析 法 ,如果 信息提取是充分的 ,则在某个 时段 内各时间 截面 的评价 是具有一定可 比性的 ,至少在 排序 的变化上是 可 以对 比
区域循环经济的能值分析与评估——以徐州市为例
的太阳能值 , 实现 了不 同质量 的能量统一评 价 , 架起 了
区域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 的耦合作用桥梁 , 为定量分析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和生态环境之 间的关 系提供 了有力 工具 。因此 , 应用能值分析理论可 以定量评价区域
经济发展、 城乡建设 和产 品生产 中, 使资源 得到最有 效
收稿 日期 :20 0 —0 0 7— 1 4;修 回日期 :2 0 0 0 0 7— 8— 9
循环经济系统的真实价值 以及诸要素之 间的耦合关 系 , 能够揭示 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机制和发展规律。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态 势 的定 量评判是 通过 区域循
环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实现的 , 而构建科学合 理的评价
环经济综合评价研究 , 不仅有利于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决 策提供理论依据 , 而且有 利于衡量科学发展观理念在区 域经济发展中的贯彻和落实。
船经济理论” 。其核 心思想是必 须以一种 以低 开采 、 高 利用、 低排放为特点 的“ 资源一产 品一再 生资源 ” 的循环
型发展模式取代传 统的 以高开采 、 低利用 、 高排放 为特 点的“ 资源一产品一污染排放 ” 的单 向流动 的线性 经济 模式 , 以促进资源 的永 续利用 , 减少 了经济 发展对 于资
循环经济是指通 过资源循 环利用使社会 生产投入 自然资源最少 、 向环境 中排放 的废弃 物最少 、 对环境危 害或破坏最小 的经济发展模式 …。该 经济发展 模式萌 生于美 国经济学家 K 波尔丁在 16 , 9 6年提出的“ 宇宙飞
展综合测度研究 , 而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程度 的测度是衡 量区域可持续发 展水平 的重要标尺 , 因此 , 开展 区域 循
指标体 系是进行 区域循环经 济评 价 的前 提。区域循环 经济发展的核心是所有 的物质和能源得到合理和持续利 用, 使经济活动对 自然 环境的影 响降低到尽 可能小 的地 步。基于上述 , 构建区域循环经济能值分析评价体系。 资源投入 , 映区域循环经 济 系统 发展过程 中 , 反 资
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与评价
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与评价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结构调整,省际经济的发展不仅是各地方政府关注的焦点,也是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
如何对省际经济的发展进行测度与评价,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测度的指标体系、评价的方法论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力求为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与评价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一、测度的指标体系1.经济总量指标经济总量是一个省际经济发展的基本衡量标准。
常用的指标有地区生产总值(GDP)、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等。
GDP是最主要的经济总量指标,反映了一个地区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
经济增长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动态表现。
常用的指标有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城镇化率、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在单位时间内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方向。
经济结构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
常用的指标有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业结构、地区间收入差距等。
这些指标可以揭示一个地区经济结构的特点和不足之处。
经济效益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效果。
常用的指标有财政收入、居民消费水平、单位GDP能耗等。
这些指标可以评价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5.经济竞争力指标经济竞争力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力。
常用的指标有人才流动、企业创新、城市品牌等。
这些指标可以评价一个地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竞争力和地位。
二、评价的方法论1.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法是对多个指标进行加权综合评价。
通过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和得分,计算出综合评价指标,从而评价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高低。
这种方法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一个地区经济的综合实力和水平。
2.比较评价法比较评价法是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其他地区进行对比评价。
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一个地区在某些方面的优势和劣势,从而为其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3.动态评价法4.绩效评价法三、实践应用1.制定相应政策针对测度与评价发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地方政府可以制定相应政策和举措,加强对经济发展的引导和激励,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
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与评价
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与评价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各省份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也逐渐凸显。
如何实现各省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能够有效地衡量各省份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需要对省际经济进行测度与评价。
本文将从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测度指标的选择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1. 经济发展平衡中国地域辽阔,不同省份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如果某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过快,可能会导致资源过度集中,产生一些社会和经济问题,例如房价过高、人口迁徙等。
因此需要通过测度和评价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相应政策来促进经济发展的均衡。
2. 政策制定依据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制定的政策也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以实现更加合理、有效的政策落地。
对各省份经济发展情况的测度和评价成为政府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
3. 促进地区合作通过对各省份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和评价,可以发现各地区的优势和劣势,促进地区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优化配置,推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测度指标的选择1. 经济总量经济总量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以GDP来进行衡量。
但单纯以GDP来比较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GDP仅仅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总量,而未能够反映出经济发展的结构和质量。
2. 经济结构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产值结构以及就业结构等。
一个地区的经济结构的良好与否对经济发展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比较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可以反映出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3. 城乡发展差距不同地区的城乡发展差距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对城乡发展差距的测度和评价,可以发现和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经济的全面发展。
4. 城市化水平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各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也开始成为重要的经济指标。
我国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
对 循 环经 济 的发 展 水平 进 行评 价 。社 会 和经 济 指 标 系 统 的建 立 旨在评 价 区 域 的经 济社 会 效益 。在 经 济 社 会 系统 中 ,选 择人 均 生 产 总值 ( 1 、第 x)
三 产 业 占 生 产 总 值 的 比重 ( 2 x)和 居 民 消 费 水 平 (3 x )来 反 映 循 环 经 济 发 展 的 经 济 基 础 及 潜
发展 的优 势 和不 足 , 同时 也是 制 定循 环 经济 建 设 规划 的前提 。 循 环经 济 发展 的 评价 旨在 通 过对 城 市社 会 经
因 子 ) 为聚 类指 标 ,运用 K 值 聚类 法 分 析我 国 均
循 环经 济 发展 状 况 ,深 入 分析 各类 之 问 的差异 ,
为各 省 市 的循 环 经济 发展 的 战略 决策提 供 依据 。
l 指 标 体 系 的建 立
从循 环 经济 的本质 出发 , 即更加 强 调 资源 的 节 约和 高 效利 用 ,在 经 济 上得 到利 益 的 同时减 少 对 环境 的破环 和 损伤 。因 此 ,运用 解 释 结构 模 型 法 , 从经 济社 会 以及 资源 环 境 两方 面 选取 代表 循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因子 分 析 K 值聚类 均
循环 经 济 是2 世 纪9 年代 后 出现 的最 新 的经 0 0 济发 展模 式 ,以生 态 经济 为基 础 ,倡导 直接 采用 “ 能源 、高利 用 、再 循环 ”的 原理发 展 经 济 , 低 反对 滥采 资 源和 “ 污染 、后 治 理 ”,从 而使 其 先 成 为 国际公 认 的实现 可 持 续发 展 战 略 的必要 组 成 部 分“ 。循环 经 济 己在 很 大程 度 上 被认 为是 有 利 于 实现 可持 续发 展 的 经济 模式 ,并且 开 始 被纳 入 实 际操作 层 面 。对 我 国各 省 、市 循环 经 济 发展 水 平进 行 综合 评价 ,是 从整 体上 把 握 区域 循环 经 济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与区域比较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与区域比较一、本文概述1、数字经济定义与发展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数字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政府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
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背景主要得益于政府政策的支持、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以及市场的广泛需求。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如“互联网+”行动计划、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等,为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我国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支撑。
消费者对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快速增长。
在此背景下,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迅速,规模不断壮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显著。
然而,我国数字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不同地区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区域比较,有助于深入了解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和问题,为政府和企业制定针对性政策和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2、国内外数字经济发展现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数字经济的发展状况不仅关乎国家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也影响着全球经济的格局。
各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对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在国内,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数字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目前,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扩大,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在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中国均取得了显著进展,涌现出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
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与评价
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与评价中国省际经济发展一直备受关注,各省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制约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
为了科学评价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测度和评价体系。
本文将从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入手,探讨省际经济发展的测度与评价方法,以期为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一、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状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拥有着极其广阔的土地和资源。
各省份之间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也导致了各省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由于各种历史、地理、人文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省际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这也是影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的当下,如何更好地推动各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了摆在全国各级政府和决策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方法要想评价一个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首先需要测度这个省份经济的发展情况。
传统的测度方法主要包括GDP、人均GDP、财政收入等指标,这些指标能够反映一个省份的经济规模和财政实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这些传统测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一个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
我们需要建立起一套更科学的测度方法。
1. 地区生产总值(GDP)测度GDP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总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国际上通用的一种测度方法。
传统的GDP测度方法存在着忽视资源环境成本、忽视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
应该在传统的GDP测度方法基础上,加入一些环境和社会因素,使得GDP指标更加科学、完整。
2. 综合经济发展指数测度综合经济发展指数是一个综合性的经济测度指标,它将GDP、人均GDP、财政收入等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考虑,也能够更全面地反映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
该指标需要考虑到地区的资源禀赋、环境质量和人口教育等多种因素,从而更加科学地评价一个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
3. 新兴产业和创新能力测度新兴产业和创新能力是评价一个地区经济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因此我们也可以通过测度一个省份的新兴产业和创新能力来评价其经济发展水平。
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与评价
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与评价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同省份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日益差异化。
为了推动省
际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建立科学的测度与评价体系。
本文将从经济增长率、经济结构、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多个角度对中国省际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进行测度与评价。
经济增长率是衡量一个省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传统的GDP增长率可以作为衡
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但是单纯追求高速增长而忽视经济质量是不可取的。
应该在计算GDP
增长率的考虑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因素,采用综合测度指标,如经济效益系数、资源利
用系数等,以更全面、客观地评价经济增长的质量。
经济结构也是评价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传统产业结构以重工业和基础设
施为主,但这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需求。
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高技
术产业和服务业的比重应该逐渐提高。
可以通过计算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在地区GDP中
的比重,来评价一个省份经济结构的优化程度。
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创新对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非常重要。
可以根据省际专利申请量、发明创造力等指标,评价一个省
份的科技创新能力。
还可以考虑研发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指标,综合评价一个省
份的科技创新水平。
环境保护也是衡量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准。
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资源消耗和
环境污染,过度的经济增长可能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
可以通过计算各省份能源消耗强度、环境污染排放等指标,评价一个省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效益。
中国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及时空特征分析
中国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及时空特征分析冷静1,钟鸣长2(1.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新疆昌吉831100; 2.黎明职业大学,福建泉州362000)[摘要]基于数字化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发展、数字化创新、数字经济环境四个维度,构建中国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我国30个省(区市)2014—2021年的数据,采用熵权法进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
在此基础上,借助Arcgis10.8、Geoda1.2软件,通过莫兰指数、修正引力模型、标准差椭圆进行时空特征探析。
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整体缓慢增长,区域差异大,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阶梯式递减;各省域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数字要素流动性增强;空间上存在正相关性,主要呈低低集聚;空间分布方向上呈东北—西南,且经济重心向西南转移。
[关键词]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时空特征[中图分类号]F2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43(2024)03-0012-04Abstract: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China's provincial digital economy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four dimensions of digital infrastructure,digital industry development,digital innovation,and digital economic environment.The entropy weight method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digital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data selected from 30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in China from 2014to 2021.Further more,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through Moran's index,modified gravity model,and standard deviation ellipse by using Arcgis10.8and Geoda1.2.It is found that the overall growth of China's digital economy is slow,with significant regional differences,gradually decreasing from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s to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that the economic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province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close,and the mobility of digital factors is increasing,that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in space,mainly exhibiting low-low agglomeration,and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direction is from northeast to southwest and the economic center is shifting towards the southwest.Keywords:digital economy;development level;regional differences;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作者简介]冷静(1991—),女,山东淄博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钟鸣长(1975—),福建宁化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山东省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构建及综合评价
山东省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构建及综合评价1.循环经济理念导向指标该指标用于评价山东省循环经济发展是否符合循环经济理念,包括环境可持续性、资源利用效率、减缓环境污染、降低排放等四个方面。
2.资源消耗指标该指标用于评价山东省资源消耗情况,包括地球材料消耗量、生态重建面积、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
3.资源循环利用指标该指标用于评价山东省资源循环利用情况,包括固体废物利用率、废弃物再利用指数、污水处理利用率、能源回收利用率等方面。
4.环境质量指标该指标用于评价山东省环境质量情况,包括空气质量、水质量、土壤质量、噪声污染等四个方面。
5.经济效益指标该指标用于评价山东省循环经济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包括节约成本、提高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
1.指标权重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将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按照不同关系层次进行分析。
通过计算出各层次的权重,确定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以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客观性。
2.指标数据处理将各媒介领域和产业领域的实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处理,补充完善指标数据,为评价提供充分、可靠的数据依据。
3.评价等级划分根据较高的评价标准,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后,划分出各等级评价结果,即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和不合格五个等级。
4.评价结果发布评价结果应及时发布,向政府及社会公众公开,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同时,对于得分较低的地区或企业,应提出建议,鼓励其改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之,建立科学合理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并采用科学的综合评价方法,能够更好地推动山东省的循环经济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全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省域循环经济发展能力的测度与评价作者:王泽楠任建兰张玉泽来源:《绿色科技》2016年第05期摘要:指出了近年来,循环经济成为政府、社会、科研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循环经济的发展能力关系到地区经济发展的健康程度。
在梳理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的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突破性建立了循环经济指标框架,以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例,对各地区循环经济的发展能力进行了测度,发现了循环经济发展能力地域分化明显,以东西部水平高于中部为特征值,同时在空间布局中,各地区循环经济能力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与集聚效应,最后提出了系列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循环经济发展能力;空间自相关;地域分化中图分类号:F2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5-0166-041 前言环境是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的物质载体,传统的黑色经济发展方式所带来的代价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类社会或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已为传统经济增长付出了沉重代价。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历经改革开放的发展之后,经济发展速度持续走低,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激烈,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制约我国人均GDP向经济高速发展大国迈进。
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呼之欲出。
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起始于西方国家,21世纪初引入我国,在经济责罚、法律层面、区域引导规划、税收等方面国外循环经济已经开展多方面实践,对我国产生了巨大的借鉴意义。
与此同时,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体系,无论从规划的实施角度,还是从问题的诊断角度,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为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2 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宇宙飞船经济观》一书中,“循环经济”概念初露头角,而后国内诸大建等人对国外生态效率、生态产业园区、静脉产业等理论的总结归纳,我国的研究已经对循环经济的概念、原则、内涵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介绍说明,国内研究认为,清洁生产、生命周期评价、产业共生与产业生态学、生态工业园、零排放和逆生等研究是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进一步提高对生态环境的利用效率,提升3R原则为5R原则的生态经济模式,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循环可持续发展,是循环经济的核心内容。
在循环经济政策路径研究上,国内学者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①加强政府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宏观决策主体作用,实施科学有效的宏观政策监督(赵云君、文启湘,2011);②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改善原始经济发展弊端(李兆前、齐建国,2012);③规范建立循环经济评价体系,为政策决策提供科学指导依据。
循环经济在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缺乏针对特定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与评价,通过利用我国31个省份经济社会生态数据,构建科学合理的循环经济发展能力测评指标,创新性的评价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并从时空两大角度分析研究我国循环经济地域性、时序性特征,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科学指导。
3 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3.1 指标体系科学合理构建指标体系是此次研究的核心,通过参考各类文献以及专家咨询等途径,综合认定将产业与社会发展、资源减少投入、资源循环利用、污染减少排放以及资源环境安全等5个方面作为构建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二级指标。
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主要考虑如下要求:①3R原则,循环经济发展能力指标体系的核心在于充分体现循环经济的3R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三大准则。
②水平指标和垂直指标相结合原则,指标体系中既要反应时序发展指标,又要反映空间状态变化的指标。
③相关性原则,循环经济发展能力指标的选取,需要努力贴近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实与实践,结合循环经济理念、原则选取与循环经济发展能力水平关联最强的指标。
④普遍性与差异性相结合原则,普遍性与差异性相结合是指针对不同的时间空间的影响程度结合不同的影响因素各有不同。
⑤数据可得性原则,选取的数据需要具有市局真实性与可得性。
3.2 数据来源和标准化为了评价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能力,根据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理念、5R原则,遵循上述指标选择五大原则,我们从产业及社会发展、资源减化量、循环利用、污染减排以及资源与环境安全等方面设置5个二级指标。
从上述领域分辨设置若干三级指标,这三级指标体系构成一个立体的指标体系,从多维度、多层次全面衡量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能力。
在权重方面,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类指标中各个指标的权重,而操作指标的权重则用等权的方法赋权。
在构建判断矩阵时,传统的赋值规则容易导致最大权重与最小权重之间差距不合常理的大,因此,在同一层次内的两两元素比较,以重要程度依次定值为1.0、1.3、1.5、1.7、1.9等。
使用此赋值规则进行赋值后得到的判断矩阵见表1。
对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到类指标权重采用均分的方法分配给各个操作指标,最后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见表2。
本次评价涉及31个省会城市,采用这31个城市在2014年的相关数据,数据来源为《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提供的数据。
数据标准化处理方法如下:对于正项指标,标准化为各指标值除以最大指标值所得比值;对于反项指标,标准值为最小指标值除以各指标值所得比值;对于适度指标,区别情况进行处理,第一步:相对化,即指标相对值=(指标最小值-指标值)/指标最小值;第二步:标准化,即指标标准值=指标相对值/最大指标相对值。
4 我国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能力综合评价的基本情况4.1 总体情况2014年,全国循环经济发展能力为0.198,最高值为0.439,最小值为0.105,最大值/最小值为4.181,标准差仅为0.076.可见,我国31个省会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能力整体数值不高,且城市之间差异不明显。
从二级指标来看五大方向城市之间的差距均较大,最大值/最小值均大于5.0,标准差也基本大于0.1(表3)。
4.2 主要特征中国省域循环经济能力评价中宁夏省、山东省、湖北省、江苏省位居前列,宁夏资源与环境安全、环境减排程度位居全国第一,山东省产业及社会发展程度位居全国第一,省区分布中广东省、云南省、北京市排在后列,主要因为污染气体排放以及污染水排放比重较高(表4)。
4.3 东西部状况31个样本城市中,东部城市12个、中部城市10个、西部城市9个,从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能力看,东西部地区循环经济发展能力并驾齐驱,优越于中部地区,从循环经济发展能力二级指标来看,也基本上呈现东西部优于中部地区的特点(表5)。
但是,循环经济发展能力的地区差异远没有三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那么大。
2014年,东部地区的城镇化率分别为中西部地区的1.0倍、0.95倍,地区差距比较明显。
4.4 不同人口密度对比状况从循环经济发展能力来看,如表6所示,人口密度在小于等于0.01万人/km2和0.05~0.1万人/km2的省份,循环经济发展能力最好,分别为0.21和0.25,人口密度在0.01~0.05万人/km2和大于0.1万人/km2的省份,循环经济发展能力相对较差。
从循环经济发展能力二级指标来看,各二级指标的人口密度特征差异很大,产业及社会发展指数和循环利用指数与省份人口密度正相关,人口密度越大,产业及社会发展指数和循环利用指数越大;资源与环境安全指数与省份人口密度负相关,人口密度越大,资源与环境安全指数越小。
污染减排指数与资源减化量指数恰恰相反,在人口密度为0.05~0.1万人/km2,污染减排指数最低,相反资源减化量指数横向比较最高。
5 结论与政策建议5.1 构建循环经济发展考核指标体系传统黑色经济发展模式,片面追求资源消耗、环境破坏实现经济的最大化发展,经济量的盲目追求彻底破坏了人类社会、经济、生态子系统的平衡,片面盲目的追求人均GDP的增加致使我国进入十二五规划以来经济增速放缓,资源生态环境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性因素。
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目标成为时下经济发展探讨的热点问题,绿色GDP强调将资源环境消耗纳入经济发展水平之中,通过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才能真实评价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从而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建议在适当时机在全国实行绿色GDP核算体系,作为衡量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参考,在全国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全国热潮。
5.2 统筹东西部发展,安排均衡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的布局要统筹点、线、面的协调,并通过循环经济建设的合理布局,将循环经济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关于点、线、面布局的主要设想如下。
(1)从点的布局来看,通过人们衣食住行接触的生产、生活网点设立循环经济模范、宣传点,不断增强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与自我约束作用,进而为循环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基础。
(2)从线来看,要借助沿海、沿江、公路、铁路等交通干线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建设各具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带。
(3)从面来看,建立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圈、带、面。
以经济区、城市带为依托,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或城镇的建设。
5.3 选择符合各局省域特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全国范围来看,各省份循环经济发展能力水平各异,东中西部呈现较大的发展差异性,我们需要因地制宜的制定合理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对于经济发达地区而言,主要通过建立清洁生产模式,科学减排高能生产体系,在生产、企业领域建立循环有效发展体系。
根据地区主导产业发展的客观情况,同时结合地区工业产业体系特征,及时进行工业区的优化升级,建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考虑到经济发达地区收入水平高,同时对于农产品市场存在多元化需求,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发展高效绿色农业发展体系,建立绿色产业园试验区,创新绿色农业科技水平。
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考虑到经济起步较晚,收入水平偏低,经济发展严重依赖资源、环境,要求大力建设新型能源产业,诸如绿色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再生能源产业。
在工业园区的建设中,创新发展共生型企业,加快建立循环农业产业园区,实现高效利用,循环排放。
5.4 加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激励制度体系建设通过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科技政策的建立,实现区域产业经济循环发展的终极目标,例如,通过征收化工业污染废弃物排放税的方式,控制化工业生产过程中固体、液体、气体废弃物的过度排放,从而实现产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
企业对于废弃污染物进行回收,我们将给予合理的税收优惠,以实现废弃物循环优化和产品的再回收等等。
5.5 建立废弃物回收的产业化运行机制一方面可以建立一个社会化的回收渠道,如废纸、塑料、玻璃、钢铁等;另一方面对于一些产品必须建立专业化的回收渠道。
通过建立类似具有促进利用价值或污染损害大的废弃物回收的制度,可以实现减少废弃物排放的目标。
5.6 建立资源环境价格体制完善的资源环境价格体系必须包括环境资源本身的价格成本以及环境服务价格、人工产品环境价格三个方面,同时还要针对不同类型环境产品价格的特征,来确定其价格实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