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中国古建史复习重点题目.
中国建筑史复习提纲
![中国建筑史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d60155f7aef8941ea76e0510.png)
中国建筑史提纲一、选择题(15分)二、填空题(10分)1.中国古代木结构类型?叠梁,穿斗,井干古代魏晋南北朝时期最突出的3个建筑类型?佛寺、佛塔、石窟2.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间拱桥是哪座桥?谁干的?河北赵县安济桥,建于隋大业(公元605-618)年间,匠师李春3.中国古代最系统的园林艺术的论著及作者?《园冶》计成斗拱的构成构件有哪4种?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4.5.从建筑的功能布局上看,石窟分为哪3类?塔院佛殿僧院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是什么?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6.最高的呢?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又称应州塔三、名词解释题(20分)1.比较“间”与“开间”的区别(适当作图)2.平身科3.材契制4.举架法5.踏跺6.斗拱斗栱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
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
两者合称斗拱。
7.楼阁式塔楼阁式塔的建筑形式来源于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楼阁。
佛教传入中国后,为了适应中国的传统习惯,利用人们对多层楼阁通天的寄托,以楼阁形式作为礼佛的纪念性建筑物。
特征是具有台基、基座,有木结构或砖仿木结构的梁、枋、柱、斗拱等楼阁特点的构件。
塔刹安放在塔顶,形制多样。
有的楼阁式塔在第一层有外廊(也叫“副阶”),外廊加强了塔的稳定性,8.通进深9.举折法10.侧脚四、简答题(30分)1.简述汉代砖石建筑的技术与艺术成就。
2.北京天坛的建筑空间布局特色。
唐代建筑的主要成就和特点。
唐代建筑的主要特点:第一、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83长安城的规划是我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长安大明宫规模也很大,遗址范围即相当于清明故宫紫禁城总面积3倍多。
其他府城、衙署宏敞宽广第二、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宫殿、陵墓等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
这种手法正是明清宫殿、陵墓布局的渊源所在。
唐代帝陵多利用自然地形,因山为坟,因此比秦汉时的人造巨冢更有气势;陵墓的神道极长,石雕刚健雄伟,数量也较前加多,墓内壁画尤为生动。
古建史复习题答案
![古建史复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8a07b283d049649b6658d6.png)
第一章绪论重点内容及复习题1.试用最简捷的一句话说明什么是“建筑”。
答:建筑是人为的人类生活空间。
2.中国传统建筑主要有哪几种屋面形式?答:重檐抚殿,重檐歇山,重檐卷棚,抚殿,抚殿,歇山,卷棚,悬山,硬山,风火山墙,盝顶,单坡,囤顶,平顶,拱顶,重檐赞尖,赞尖顶,穹顶等。
……3.文字填空:①建筑包括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但外部空间不只是建筑。
②《老子》第11章:“凿户牖(Yo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③建筑是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所必需的空间。
④木构建筑取材方便,加工容易;木构参与了生物链过程,属生态建筑,不会残留永久性垃圾;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适用于不同气候条件的南北地区;抗震性能好;不耐火, 不耐潮湿,不耐腐蚀,不耐虫蛀,不耐久。
4.中国传统建筑主要有哪几种结构形式?答: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5.北宋都料匠喻皓《木经》中的文字:“凡屋有三分”是指什么?答: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
6.说明什么是“间”。
答:建筑的间是两榀屋架所围合的空间。
7.识图:①给下图填空。
②指明下列图式的结构形式穿逗结构井干结构抬梁结构第二章原始社会的建筑重点内容与复习题:1.中国建筑木构技术最早始于6000-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干栏建筑。
2.仰韶文化时期建筑的特征是什么?试以实例说明答:仰韶文化时期的氏族过着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这种村落已有初步的区划布局,陕西临潼发现的仰韶村落遗址,居住区的住房共分五组,每组都以一栋大房子为核心其他较小的房子环绕中间空地与大房子做环形布置,反映了氏族公社的生活状况。
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分为三个区:居住区,墓葬区,陶窑区。
从营造技术上看,后期的建筑已从半穴居进展到地面建筑,并已有了分隔成几个房间的房屋,仰韶房屋的平面分长方形和圆形两种,墙体和屋顶多采用木骨架上扎结枝条或直接用枝条扎结的骨架后涂泥的做法。
为了承托屋顶中部的重量,常在室内用木柱做支撑,柱数不等,说木架结构尚未规律化。
(完整word版)中建史复习宝典
![(完整word版)中建史复习宝典](https://img.taocdn.com/s3/m/261bb8610b4e767f5acfcecb.png)
中建史考试要点备注:考试题目必定是此份资料中的内容(选择题不定)一、单项选择题。
1、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的屋顶形式为(A)。
A、单檐歇山B、单檐庑殿C、重檐歇山D、重檐庑殿2、现存砖砌长城建造时间于(D)。
A、秦代B、宋代C、唐代D、明代3、在宋代斗拱中,出跳的跳头上置横拱的构造做法称为(A)。
A、计心造B、偷心造C、合角造D、绞角造4、南京中山陵的设计者是(C)。
A、梁思成B、赵深C、吕彦直D、陈植5、《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B)。
A、建筑理论著作B、工程技术著作C、城市规划著作D、地理著作6、《考工记》成书于(B)。
A、西周B、战国C、唐代D、明代7、北京天坛是(C)。
A、宫廷建筑B、民居建筑C、祭祀建筑D、宗教建筑8、北京天坛始建于(C)。
A、宋代B、元代C、明代D、清代9、雀替在宋代称作(B)。
A、绰幕B、角替C、龟替D、铺作10、北京妙应寺白塔建造于(C)。
A、清代B、宋代C、元代D、明代11、《营造法式》的作者是(B)。
A、计成B、李诫C、宇文恺D、梁思成12、《工程做法》成书于(A)。
A、清代B、明代C、唐代D、宋代13、《园冶》的作者是(A)。
A、计成B、李渔C、宇文恺D、王维14、支撑青檩的木构件称(A)。
A、合榻B、叉手C、驼峰D、托脚15、中国木构建筑屋顶最高等级形式是(C)。
A、悬山顶B、硬山顶C、庑殿顶D、歇山顶二、名词解释1、开间——间的宽度。
2、进深——间的深度。
3、举高——整个屋架及各檩往上抬的高度。
举高有总举高,有每项的举高。
4、步架——清式名称。
梁架上檩与檩之间的水平距离。
5、步高——檩与檩之间的垂直距离。
6、大木作——中国古代木构架房屋建筑中负担结构构件的制造和木构架的组合、安装、竖立等工作的专业。
7、举架——清式叫法,宋氏叫举折。
中国木构架建筑屋顶坡度或凹曲线的处理方法。
即将屋顶坡的斜度越往上越增加。
为此,必须将瓜柱的高度越往上越加高。
8、明栿——平闇(室内吊顶或天花板的一种)以下,或砌上明造,即设有吊顶的室内中,露明可见的栿(梁)。
中国建筑史考试题库
![中国建筑史考试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09f1b37c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a6.png)
中国建筑史考试题库⼀、选择题1.中国古代建筑多采⽤什么结构?A.砖混结构B.⽊结构C.混凝⼟结构D.钢构答案:B.⽊结构。
2.中国传统建筑中,屋顶的坡度是如何形成的?A.通过建筑材料⾃然形成B.通过⼈⼯构造形成C.通过添加瓦⽚形成D.通过⽊⻣架承重形成答案:B.通过⼈⼯构造形成。
3.中国传统建筑的窗花形式多采⽤哪种艺术?A.雕刻B.彩绘C.贴⾦D.刻字答案:A.雕刻。
4.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国古典建筑中的主要构件?A.⽃拱B.梁柱C.屋顶D.墙体答案:C.屋顶。
5.中国传统建筑中,室内空间多采⽤什么⽅式分隔?A.屏⻛B.窗帘C.天花板D.地毯答案:A.屏⻛。
⼆、填空题1.中国传统建筑中,________是最重要的建筑形式之⼀,其特点是________。
答案:宫殿;规模宏⼤,布局严谨,⽤材讲究。
2.中国传统建筑中,屋顶有多种形式,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硬⼭;悬⼭。
3.中国古典建筑中的柱⼦分为多种形式,其中檐柱是⽤于⽀撑________的柱⼦。
答案:屋檐。
4.中国传统建筑的⻔窗多采⽤________,这种材料具有很好的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材;耐久性;装饰性。
三、简答题1.中国古代建筑的⽂化内涵有哪些?请举出⼏个例⼦加以说明。
答案: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种建筑艺术,更是⼀种⽂化内涵的体现。
例如,宫殿建筑中的数字“九”和“⼗”,分别代表最⾼统治者和天⼦的象征;建筑布局中的“左⻘⻰、右⽩⻁”等说法,源于古代星象观念,蕴含着阴阳五⾏理论。
此外,建筑装饰中的⻰、凤、⻳、麟等图案,都各有象征意义,反映了古代中国的神话传说和宗教信仰。
1.请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答案:中国古代建筑特点包括:⽊结构体系,屋顶坡度⼤,檐⼝装饰丰富,⻔窗雕刻精细,墙体使⽤耗材。
这些特点的形成原因包括:⽊结构体系是因为⽊材强度⾼、⾃重轻、容易加⼯,屋顶坡度⼤和檐⼝装饰丰富是因为⽊材易于雕刻和拼接,⻔窗雕刻精细是因为⽊材具有很好的雕刻性能,墙体使⽤耗材是因为⽊材保温性能好且易于加⼯。
中国建筑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建筑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ef2bb9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04.png)
中国建筑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建筑中“斗拱”的作用是什么?A. 装饰B. 承重C. 防水D. 通风答案:B2. 以下哪个建筑不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名楼之一?A. 黄鹤楼B. 岳阳楼C. 滕王阁D. 蓬莱阁答案:D3. 故宫的建筑风格属于以下哪一种?A. 唐式B. 宋式C. 明式D. 清式答案:C4.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木结构建筑发展的高峰时期?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5. 中国古代建筑中“歇山顶”的特点是?A. 屋顶有四个斜面B. 屋顶有八个斜面C. 屋顶有六个斜面D. 屋顶有十个斜面答案:C6. 中国古代建筑中“飞檐”的设计是为了?A. 增加美观B. 增加采光C. 防止雨水倒灌D. 增加通风答案:C7.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古代园林的四大名园?A. 拙政园B. 留园C. 颐和园D. 圆明园答案:C8. 中国古代建筑中“藻井”的作用是什么?A. 装饰B. 照明C. 通风D. 承重答案:A9. 以下哪个建筑不是北京的著名建筑?B. 故宫C. 长城D. 东方明珠塔答案:D10. 中国古代建筑中“悬山顶”的特点是什么?A. 屋顶两端有翘起B. 屋顶两端没有翘起C. 屋顶中间有翘起D. 屋顶两端有凹陷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点?A. 木结构B. 砖石结构C. 混凝土结构D. 钢筋结构答案:A2. 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屋顶形式包括哪些?A. 歇山顶B. 悬山顶C. 平顶D. 圆顶答案:A B3.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元素?A. 斗拱B. 藻井D. 玻璃幕墙答案:A B C4. 中国古代建筑中“四合院”的特点包括哪些?A. 四面围合B. 中央有天井C. 有独立的庭院D. 没有独立的庭院答案:A B C5. 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色彩搭配包括哪些?A. 红色B. 绿色C. 蓝色D. 白色答案:A B C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国古代建筑中,__________是建筑物的主体部分,承担着建筑物的重量。
中国建筑史重点考试题及答案.doc
![中国建筑史重点考试题及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23dfec2e4693daef5ff73d57.png)
中外建筑史重点中建史部分1.名词解释集锦:宇文恺&李诫宇文恺:隋代人。
隋代东酋两大都城的规划与营造宫室,宗庙的兴建几乎都出于他手。
而大兴城的规划是古代城市建筑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成功范例么一。
李诫:宋代人。
反期在将作监任职。
成就:突11!成就在于修编《营造法式》;彫响:详细记录当时的官式做法。
使后人得以全面了解宋代官式建筑的技术与艺术状况。
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时间:夏朝;意义:至今为止发现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实例。
赵州桥李春建造;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大拱由28道石券并列而成,跨度37米。
在技术与造型上都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瑰宝。
都料唐代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民间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屋设计与现场施工指挥。
《营造法式》解释:《营造法式》是王安石推行政治改革的产物,目的是为了掌握设计与施工标准,节制国家财政开支,保证工程质量。
它是当时朝廷下令制定各种财政,经济条例众书中的一本, 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由将作监李诫所著,书中资料主要采自历來工匠经传可行之法的建筑技术书籍。
特点:①重在工程管理,疏于工程设计;②制定严密的模数制,确定“以材为祖”的设计原则,把一整材分制用文字确定下来;③功限定额的制度,达到十分细密的程度;④注重设计的灵活性;⑤图文并茂。
里坊制里坊制确立期:把全城分割成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者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里,统治者们的宫殿,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令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里坊制极盛期:三国时期的曹魏邺城开创了一种布局规则完整,功能分区明确的里坊制城市布局:平面呈长方形,宫殿,位于城北居中,全城做棋盘式分割,居民与市场纳入这些棋盘格中组成里,这是在前一阶段较自由的里坊制城市布局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的结果。
坞壁阿以旺云南一颗印坞壁:平地建坞,围墙环绕,前后开门,坞内建望楼,四隅建角楼,略如城制;阿以旺:新疆维吾尔族住宅常见形式,土木结构,平屋顶带外廊,带有天窗的夏室,后部做卧室,各室也有井口采光。
最全最容易记的中国古代建筑史考试资料
![最全最容易记的中国古代建筑史考试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0bdd6c26f1aff00bed51ecd.png)
中国古代建筑史复习一.绪论:中国古代建筑地特征1.中国古代主要建筑体系(四种)2.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地主要形式(四种,特点+简图)3.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地优缺点4.庭院地作用及其多元功能5.中国古代单体建筑地主要特点(四项)6.中国古代建筑两种发展模式7.李诫.《营造法式》.样式雷.烫样(基本概念)8.牌坊.华表(基本概念)二.第1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茅茨土阶(基本概念)2.高颐太守墓石阙(立面简图)3.河北赵县安济桥(概况.建造者.立面简图)4.唐代建筑风格5.宋代建筑风格三.第2章:住宅与聚落1.我国民居住宅地主要构筑类型(十种,分布地,基本概念.主要特征)2.三坊七巷(基本概念)3.北京四合院地特点及成就(三进四合院平面图,标注主要建筑名称)4.明清北京居住建筑大门(六种,等级)5.抄手游廊.垂花门(基本概念)6.门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地作用四.第3章:宫殿.坛庙.陵墓1.三朝五门(基本概念)2.我国古代宫殿建筑发展地几个阶段(结合实例)3.明清北京故宫地总体布局.设计方法及成就4.明堂(基本概念)5.我国古代坛庙建筑地基本类型(三种)6.北京天坛地总体布局.设计方法及成就(总平面简图)7.黄肠题凑(基本概念)8.北京明十三陵地特点.设计方法及成就五.第4章:宗教建筑1.山西五台山唐代建筑佛光寺东大殿地空间.结构与艺术(立面.平面简图)2.佛塔类型(按形式分,六种,特点)3.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概况,结构成就)4.经幢(基本概念)5.明清时期佛教四大名山6.中国四大名窟(省.市.窟名)7.摩崖石刻(基本概念)六.第5章:古代木构建筑特征与详部演变1.面阔七间清式建筑各“间”地名称2.中国古代建筑台基地作用3.宋式.清式须弥座(特点+简图)4.宋式.清式栏杆(特点+简图)5.木结构建筑地出廊方式(四种)6.中国古代大木作基本构件(五种,详部名称)7.宋《营造法式》四铺作斗栱(两种形式,简图)8.中国古代屋顶地主要形式(五种,等级,透视简图)9.古建筑中柱地特殊做法(定义.平面简图.实例)10.中国古代斗栱组成.宋清名称.发展趋势(五项).作用11.木结构采用模数制,宋代以“材”为标准,清代以“斗口”为标准12.大木大式和大木小式建筑地区别13.清代建筑色彩(七种,按等级)14.清式彩画(三种,等级)15.檩数分配图《清式营造则例》(十二种,简图)16.收山.推山.梭柱.叉手.托脚.卷杀.抱鼓石.雀替.生起.侧脚.抱厦(基本概念)七.第6章:建筑意匠1.五行基本概念及其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地影响和应用2.中国古代通过什么方法获得“天人合一”地建筑意匠3.中国古代长期以来为什么一直以木结构建筑为主要建筑体系4.中国古代建筑在当今地建筑设计中地借鉴或指导意义一.绪论:中国古代建筑地特征1.中国古代主要建筑体系(四种):1)生土建筑体系2)石构建筑体系3)毡包式建筑体系4)木构架建筑体系2.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地主要形式(四种,特点+简图)抬梁式木构架—多见于北方.特点:柱子上搁置梁头(有斗栱时,则梁头搁置在斗栱上)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地梁穿斗式木构架—多见于南方.特点:用穿枋将柱子串联,形成一榀榀地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沿檩条方向用斗枋将柱子串联井干式木构架—东北.西南等林区.干阑式木构架—炎热潮湿地山区或水域3.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地优缺点优点:1)取材方便,易于积累储备材料2)工期短,易施工3)便于修缮.搬迁.扩建4)承重与维护结构分工明确5)有减少地震危害地可能性6)适应性强(气候.地形.功能)缺点:1)木材消耗量大,致使生态环境恶化2)易遭火灾.腐蚀(白蚁).腐朽3)简支梁体系,空间体量和功能受限4)存在技术局限4.庭院地作用及其多元功能作用:1)营造宁静.安全.私密地生活环境2)方便采光.通风.排泄雨水3)提供室外活动场所4)种植花木,美化生活多元功能:1)空间聚合.气候调节2)防护戒卫.场所调适3)礼仪伦理.审美怡乐4)自成天地.引入自然5.中国古代单体建筑地主要特点(四项)主要特点是:简明,真实,有机和平面.结构.造型三者地不可分割性.简明:平面以间为单位(多为单数);柱网和结构布置简洁明确真实:暴露梁架.柱子等部件,结构可见有机:室内空间可灵活分隔,满足不同功能室内.外空间相互流通渗透,与环境融为一体平面.结构.造型三者地不可分割性:建筑外观须和平面.结构同时考虑决定进深时要考虑屋架梁长度和檩条数量画立面时要确定剖面梁架,得出屋顶高度6.中国古代建筑两种发展模式官式建筑:1)工官掌管建造2)官员统一掌管设计.预算.施工等3)建造有图纸.法式和条例加以约束4)建筑式样统一,无地区差别性5)人力.财力.技术集中6)反映当时全国地最高技术和艺术水平民间建筑:1)各地工匠参与设计并承担施工2)因地制宜,地方特色鲜明3)建筑式样变化多端4)呈现我国古代建筑丰富多彩地面貌7.李诫.《营造法式》.样式雷.烫样(基本概念)李诫:1)编修《营造法式》,建筑设计.和施工管理方面地法规性政书2)推动中国建筑模数制和标准化进程3)是可操作实际经验地总结4)是我国古代最完整地建筑技术书籍样式雷:1)始祖雷发达2)共有六代人供职于清廷3)负责建造故宫.三海.圆明园.颐和园.静宜园.承德避暑山庄.清东西陵等烫样:施工前用1/100 或 1/200 地模型作设计8.牌坊.华表(基本概念)牌坊:1)没有斗拱和屋顶地牌楼称为牌坊2)一种标志性建筑物3)面阔一到七间4)基本组成:柱.梁枋华表1)一种标志性建筑2)位于重要建筑群大门之外3)或桥头和建筑地四周二.第1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茅茨土阶(基本概念)1)夯实素土台阶,茅草屋顶2)实例:郑州商城宫殿遗址3)茅茨土阶,四阿重屋2.高颐太守墓石阙(立面简图)P343.河北赵县安济桥(概况.建造者.立面简图)建造者:李春(隋)概况:1)位于河北赵县城南,横跨洨水南北两岸2)世界上出现最早地敞肩拱桥3)是我国现存最早地石桥4)装饰雕刻精美,造型平缓舒展.轻盈流畅4.唐代建筑风格1)比例宏大宽广2)造型富于弹性和张力3)屋顶平缓,出檐深远4)建筑色彩以红.白两色为主5)气魄宏伟,严整开朗6)朴实无华,庄重大方,轻灵潇洒5.宋代建筑风格1)建筑造型多变,比例偏于纤细2)装饰繁密复杂,色彩绚丽3)风格秀美.轻灵华丽,柔美细腻三.第2章:住宅与聚落2.三坊七巷(基本概念)三坊七巷是福州市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地十条坊巷地简称.向西三片称“坊”,向东七条称“巷”,自北而南依次为:“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此街区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3.北京四合院地特点及成就(三进四合院平面图,标注主要建筑名称)特点:1)建筑形式:抬梁 + 硬山2)色彩:灰顶.青砖3)房屋墙垣厚重,对外不开放4)靠朝向内院地一面采光5)院内噪声低.风沙少.私密性好成就:1)北方地区院落式住宅地典型2)布局严整.建筑质量高3)装饰.装修华丽讲究4)中轴对称,等级分明,秩序井然5)素朴.实用,是理想地人居环境4.明清北京居住建筑大门(六种,等级由高到低)1)王府大门2)广亮大门3)金柱大门4)蛮子门5)如意门6)随墙门5.抄手游廊.垂花门(基本概念)抄手游廊1)连接和包抄垂花门.厢房.正房地廊子2)雨雪天方便行走,防晒3)增加院落空间层次,丰富光影变化垂花门1)位于住宅中轴线上地内宅门2)外院和内院地分割点6.门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地作用1)体现身份地位2)引导秩序3)分届内外四.第3章:宫殿.坛庙.陵墓1.三朝五门(基本概念)1)周代宫殿地布局制度2)沿纵深布置层层门禁3)门内为不同职能地宫殿建筑4)成为以后历代宫殿地布局原则2.我国古代宫殿建筑发展地几个阶段(结合实例)1)宫殿发展地四个阶段:2)茅茨土阶3)高台宫室4)前殿和宫苑相结合5)纵向布置“三朝”3.明清北京故宫地总体布局.设计方法及成就总体布局:1)中轴线核心位置和平面构图中心2)周围建筑围绕簇拥3)含蓄手法,层层铺垫设计方法:1)以太和殿为例:2)故宫地建筑高潮和重点3)综合处理地结果成就:1)规划设计严整,造型壮丽,功能完备2)体现建筑组群布局地高超艺术3)院落式建筑群地最高典范4)中国宫殿建筑完全成熟地典型4.明堂(基本概念)1)又称“世室”,“重屋”2)古代天子居住.沟通天地祖先地场所3)相当于宫殿 + 坛庙5.我国古代坛庙建筑地基本类型(三种)1)祭祀自然神2)祭祀祖先3)先贤祠庙6.北京天坛地总体布局.设计方法及成就(总平面简图)总体布局:1)位置选定,儒家:南为阳.左为上2)由两道坛墙围起,近正方形3)主入口在西侧设计方法:1)有为实体,无为空间2)占地宏大,建筑很少3)以少胜多,靠意境体现天4)满足精神需要,功能作用小成就:1)突出重“无”地设计手法2)性格塑造3)集中体现中国古代建筑符号:阴阳符号.颜色符号4)是中国建筑艺术上地成功作品5)总平面布局.单体建筑设计和细节表现出高度地创造性7.黄肠题凑(基本概念)1)西汉帝.王级别墓室地建筑方法2)以柏木段垒起木墙8.北京明十三陵地特点.设计方法及成就特点:1)东.西.北三面环山,环抱围合2)十三座陵墓各有山峰作为依靠,主陵为长陵3)规划完整,主从分明,具家庭概念4)三进院落设计手法:1)建筑组群和地形相结合2)广阔自然与少量建筑相结合3)虚实相结合地纵深轴线4)建筑与雕塑相结合5)纪念性和永恒性成就:五.第4章:宗教建筑1.山西五台山唐代建筑佛光寺东大殿地空间.结构与艺术(立面.平面简图)空间:1)外槽空间高而窄2)信徒瞻拜行香3)内槽空间宽而阔4)建佛坛供奉佛像5)用内外槽地差异来突出佛像结构:1)殿堂型构架2)垂直划分,由三个层次构成:3)柱网层4)铺作层5)屋顶架层艺术:1)唐代建筑体系地成熟代表2)内部空间完善3)立面比例和谐4)功能.技术.艺术有机协调2.佛塔类型(按形式分,六种,特点)佛塔按形式分为六种:3.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概况,结构成就)概况:1)位于山西应县城内2)建成于辽清宁二年(1056)3)平面:八边形;底层副阶周匝4)立面:五层六檐;两层砖石基座5)结构:金箱斗底槽,殿堂结构结构成就:1)八角形平面:利于抗风2)内外槽结构3)高宽比较小:1 / 24)底层加固,包砌厚达1米地土坯墙,增强柱子地稳定性4.经幢(基本概念)1)在八角形石柱上镌刻经文2)用来宣扬佛法地纪念性建筑5.明清时期佛教四大名山1)安徽九华山2)四川峨眉山3)山西五台山4)浙江普陀山6.中国四大名窟(省.市.窟名)1)山西大同云岗石窟2)河南洛阳龙门石窟3)甘肃敦煌莫高窟4)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7.摩崖石刻(基本概念)1)以石刻为主要内容地佛教造像2)置于露天或浅龛中3)以群组形式出现或与石窟并存六.第5章:古代木构建筑特征与详部演变1.面阔七间清式建筑各“间”地名称1)明间:正中一间2)次间:明间左右两侧3)梢间:次外一间4)尽间:最外一间2.中国古代建筑台基地作用1)防水避潮2)稳固屋基3)调适构图4)扩大.调节体量5)调度空间6)标志等级7)独立建坛3.宋式.清式须弥座(特点+简图)4.宋式.清式栏杆(特点+简图)宋式1)配件多2)间距大.细长.空大3)栏板空,仿木构4)柱头形制:写实雕刻(狮子)清式1)配件少2)间距小.粗大.空小3)浅线条,石头化4)柱头形制:图案化雕刻5.木结构建筑地出廊方式(四种)类型:1)无廊2)前出廊3)前后出廊4)周围廊作用:1)增加中间层次,利于内外空间过渡2)增加低跨度柱网,利于结构稳定性6.中国古代大木作基本构件(五种,详部名称)基本构件:柱.梁.枋.檩.椽1)柱:总地分为外柱和内柱2)枋:额枋,平板枋和雀替3)斗栱:斗.升;栱;昂4)屋架:举架;推山与收山;梁;桁;椽7.宋《营造法式》四铺作斗栱(两种形式,简图) P2768.中国古代屋顶地主要形式(五种,等级,透视简图) P7 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9.古建筑中柱地特殊做法(定义.平面简图.实例)内外柱高相等柱径基本一致,柱网规则柱与上部屋架通过铺作层连接多用于高等级.大体量建筑实例:宋《营造法式》——殿堂内外柱高不等柱径不等,柱网灵活按不同要求.荷载选择长度和断面结构进步多用于低等级.小体量建筑实例:宋《营造法式》——厅堂10.中国古代斗栱组成.宋清名称.发展趋势(五项).作用斗拱组成:由水平放置地方形斗.升和矩形地栱以及斜置地昂组成. 宋清名称:宋称“铺作”,清称“斗科”或“斗栱”,江南称“牌科”发展趋势:1)由大而小2)由简而繁3)由雄壮而纤巧4)由结构而装饰5)由疏朗而繁密作用:1)结构作用2)装饰作用3)模数作用4)建筑尺度地衡量标准5)等级制度地象征11.木结构采用模数制,宋代以“材”为标准,清代以“斗口”为标准12.大木大式和大木小式建筑地区别大木大式1)高等级建筑2)宫殿.坛庙.陵墓.苑囿.城楼.府第.衙署.官修寺庙组群地主要.次要殿屋大木小式1)低等级建筑2)民宅.店肆等民间建筑和重要组群中地辅助用房13.清代建筑色彩(七种,按等级)等级:黄.赤.绿.青.蓝.黑.灰14.清式彩画(三种,等级)等级渐低:1)和玺彩画2)旋子彩画3)苏式彩画15.檩数分配图《清式营造则例》(十二种,简图) P29716.收山.推山.梭柱.叉手.托脚.卷杀.抱鼓石.雀替.生起.侧脚.抱厦(基本概念)收山1)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地做法2)目地:使屋顶不过于庞大推山1)庑殿建筑处理屋顶地一种特殊手法2)正脊向两端推出,加长正脊长度3)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合曲线梭柱1)将柱身依高度等分为三份2)上段收杀,中下两段平直叉手:1)用在侏儒柱两侧2)用于唐宋辽金元,明代偶用,清代几乎不用托脚支撑金檩(金檩.上金檩.中金檩.下金檩)地构件,多见于唐到元代,明清少用卷杀:对木构件曲线轮廓艺术加工地方法抱鼓石:1)位置:踏步下端石栏杆结束处;垂带栏杆或桥座栏杆地端部2)作用:顶住最末一根望柱,保持栏杆地持久稳定;栏杆队列地尽端造型处理;角度可任意调节,适应不同坡度地栏杆.雀替:1)位置:置于梁枋下与檐柱相交处地短木2)作用:缩短梁枋净跨距离;改善节点构造;防止方形框格变形;艺术过渡.生起:1)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2)檐口呈一缓和曲线3)做法:当心间柱不升起,次间柱升两寸,以下各间依此递增侧脚:1)宋《营造法式》:前.后外檐柱向内倾斜柱高10/1000;两山墙向内倾斜 8/10002)角柱在两个方向都有倾斜3)使建筑有较好地稳定性抱厦:在主建筑之一侧突出1间(或3间),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七.第6章:建筑意匠1.五行基本概念及其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地影响和应用概念:1)五行指金.木.水.火.土,是中国古代地一种物质观2)认为大自然由这五种要素构成,其盛衰使大自然产生变化,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影响和应用:1)以东为贵2)风水2.中国古代通过什么方法获得“天人合一”地建筑意匠(1)善择基址(2)因地制宜(3)整治环境(4)心理补偿3.中国古代长期以来为什么一直以木结构建筑为主要建筑体系1.可以满足封建帝王大兴土木地需要.木构架系统可采用模数制,可用定型构件,施工时可预制,可拼装.2.可以满足封建社会几千年沿袭下来地封建宗法.礼制.等级制度和一些哲理思想,观念,包括建筑地布局.规模.开间.高矮,屋顶形式以及色彩等.如五行中,木属东,以东为贵.3.封建传统地正统观念和审美观念主宰着建筑地结构和形象,如古代建筑中地台基.柱廊.屋顶一套做法已形成为正统(即宫式)建筑地制度.4.总地来说,中国古代地木构架体系所组成地建筑可以满足统治阶级需要.同时,又有一套封建秩序.礼制.正统观念来筑固这一套建筑地制度,因而,长期形成下来.4.中国古代建筑在当今地建筑设计中地借鉴或指导意义补充1.工官制度:中国封建社会中,把建筑管理工作集中在国家手里,由封建统治集中掌握,即工官制度.。
中国建筑史-复习题
![中国建筑史-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e0f9ca6f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4f.png)
中国建筑史复习题复习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实例是()。
A.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B. 河南安阳殷墟遗址C. 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D.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2.宋代《营造法式》是由()负责编写的,记录了当时的官式建筑做法。
A.郭守敬B.李诫C. 李冰D. 蒯祥3.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是()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的四合院建筑遗址实例。
A.战国B. 春秋C. 西周D. 秦汉4.隋代留下的建筑物有著名的河北赵县(),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
A.金水桥B. 江东桥C.卢沟桥D.安济桥5.北京妙应寺白塔设计者为尼泊尔的()。
A. 阿尼哥B. 宇文恺C. 刘秉忠D. 徐皋6.云南的()住宅,以地盘和外观方整如印为特征。
A. 蒙古包B. 一颗印C. 干阑式D. 阿以旺7.客家土楼是()地区的一种重要传统民居形式。
A.陕西B. 山西C. 福建D. 河南8.北京的()是用来祭天的场所,露天而祭。
A.月坛B. 日坛C. 地坛D. 天坛9.河北正定隆兴寺()四面正中都出抱厦。
一、摩尼殿 B. 大雄宝殿 C. 祖师殿 D. 天王殿10.()是由佛座演化而来,一般用于高级建筑。
A.勾阑B. 须弥座C. 藻井D. 平闇二、多项选择题1.北京故宫三大殿分别是()。
A. 太和殿B. 中和殿C. 保和殿D. 太极殿E. 大政殿2.斗拱在清代随着位置不同主要包括()。
A. 补间铺作B.柱头铺作C. 柱头科D.角科E. 平身科3.隋代所保留下来的建筑遗址有()。
A.安济桥B. 瓦屋C.四门塔D.泸定桥E. 摩尼殿4.目前我国保留下来的秦代遗址主要有()。
A.兵马俑B. 阿房宫C.秦始皇陵D.长城E. 佛塔5.我国的五大古都是指(),近年增加杭州、安阳,合称七大古都。
A.北京B.南京C. 洛阳D. 西安E. 开封6.斗拱的主要组成部分为()。
A.拱B. 斗C. 昂D. 叉手E. 托脚7.我国佛塔按照结构形式可以分为()。
中国古代建筑史复习题目
![中国古代建筑史复习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5ce4f7f61711cc7930b71687.png)
中国古代建筑史复习题目一,单项选择太和殿的屋顶形式是A.重檐歇山B.重檐庑殿C.单檐歇山D.重檐攒尖二,多项选择属于天坛的建筑有A.祈年殿B.圜丘C.皇穹宇D.斋宫E.佛香阁三,名词讲明1,副阶周匝中国古建筑中塔身、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外廊的平面做法,称为副阶周匝。
2,金箱斗底槽中国古建筑中塔身、殿身内有一圈柱的平面做法,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空间,称为金厢斗底槽。
3,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以及斜的昂组成。
斗拱在结构上挑出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传到柱上。
同时作为立面上大屋顶到屋身的过度部分,也起到装饰作用。
斗拱也是等级的标志,明清结构作用已渐消逝,成了纯粹的装饰。
斗拱在古建筑中也起到模数作用。
4,藻井是指高级的天花,一样用在殿堂明间的正中。
5,《营造法式》《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宋代将作监李诫。
目的是为了把握设计与施工标准,克制国家财政开支,保证工程质量。
6,和玺彩画是最高级的清式彩画,用于要紧宫殿、坛庙的主殿、堂、门,以龙为要紧题材,7,举折举折是我国传统建筑确定屋面曲度的一种方法;以利于屋面排水和檐下采光。
8,《考工记》记载了我国古代最早的都市规划学讲。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9,抬梁式古代木构建筑的一种结构形式。
柱头上置梁,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在最上层的梁中央放脊瓜柱以承托脊檩。
这种结构在我国应用专门广,多用于官式和北方民间建筑,专门北方更是如此.优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的空间;缺点是柱梁等用材较大,消耗木材较多。
10,穿斗式这是用柱距较密,柱径较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截了当承檩,柱间不施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这种结构在我国南方使用普遍,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开阔11,井干式古代木构建筑的一种结构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史》考试复习题精选
![《中国古代建筑史》考试复习题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7bda04c8172ded630b1cb644.png)
《中国建筑史》期末复习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18分)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10分)三、名词解释(任选3题,共12分)1、生起:屋宇檐柱的角柱比当心间的两柱高2-12寸,其余檐柱也依势逐柱升高。
因而宋代建筑的屋檐仅当心间为直线段,其余全由曲线组成。
屋脊也因此而用生头木将脊槫的两端垫高,形成曲线,使之与檐口相呼应。
其他各槫的生头77772木则使屋面形成双曲面。
清代建筑无角柱升起。
2、卷杀:宋代栱、梁、柱等构件端部作弧形(其轮廓由折线组成),形成柔美而有弹性的外观,称为卷杀。
“卷”有圆弧之意,“杀”有砍削之意。
3、侧脚:把建筑物的一圈檐柱柱脚向外抛出,柱头向内收进,其目的是借助于屋顶重量产生水平推力,增加木构架的内聚力,以防散架或倾斜。
由于此法给施工带来许多麻烦,所以明代以后逐渐减弱最后废弃不用,代之以增加穿枋和改进榫卯等办法来保持木构架的稳定性。
4、金箱斗底槽:宋代《营造法式》中列举四种空间划分方法之一。
其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
内外柱高相等,但柱径略有差别。
实例: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5、副阶周匝:在建筑的主体(塔身、殿身)的外围加一圈外廊,在宋代李诫编修的《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
这种建筑结构形式最早在商建筑中已经出现,通常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
例如:应县木塔6、黄肠题凑:汉代帝王墓用短方木(方约30cm,长约90cm)叠成椁墙,墙内置棺椁,短方木端部均指向棺椁。
此法耗费木材数量巨大,东汉以后已不再使用。
7、《营造法式》: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内容最丰富的建筑学著作,北宋李诫编修。
本书内容除行政管理上“关防工科”的要求外,侧重于建筑设计,施工规范,并有图样,是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学,研究古代建筑的重要典籍。
其中提出的“以材为祖”的材份制,这是建筑体系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8、羡道:商周陵墓,地下以木椁室为主,其东、南、西、北四向有斜坡由地面通至椁室,称“羡道”。
中国古代建筑-复习题
![中国古代建筑-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1ebabcfad51f01dc281f1a1.png)
CHINA中外建筑史复习题[中国部分]中外建筑史(中国部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黄肠题凑:“题凑”是一种葬式,始于上古,多见于汉代,汉以后很少再用。
黄肠题凑:西汉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堆垒成的框形结构,“黄肠题凑”一名最初见于《汉书▪霍光传》中。
根据汉代的礼制,黄肠题凑与梓宫、便房、外藏椁、金缕玉衣等同属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经朝廷特赐,个别勋臣贵戚也可使用。
“黄肠题凑”,是帝王一级使用的椁室,等级最高。
即椁室为四周用柏木枋(即方形木)堆成的框型结构。
黄肠是指黄心的柏木,即堆垒椁室所用的柏木枋木心色黄。
题凑是指枋木的端头皆指向内,即四壁所垒筑的枋木与同侧椁室壁板面呈垂直方向,若从内侧看,四壁都只见枋木的端头。
2、庑殿: 庑殿是古代汉族建筑中的一种屋顶形式。
宋称为“五脊殿”、“吴殿”;清时称为“四阿殿”;吴《营造法原》称为“四合舍”。
汉族建筑形制体系定型后,庑殿建筑成为房屋建筑中等级最高的一种建筑形式,由于它屋顶陡曲峻峭,屋檐宽深庄重、气势雄伟浩大,在封建社会里,他是体现皇权、神权等统治阶级的象征。
所以多用作宫殿、坛庙、重要门楼等高级建筑上。
其他官府及及庶民不许采用庑殿有重檐和单檐两种。
庑殿建筑是古代汉族建筑中的最高型制。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这种建筑形式常用于宫殿、坛庙一类皇家建筑,是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最常采取的形式。
如故宫午门、太和殿、乾清宫、坤宁宫,太庙大戟门、享殿及其后殿,景山寿皇殿、寿皇门,明长陵棱恩殿等,都是庑殿式建筑。
在封建社会,庑殿建筑实际上已经成为皇家建筑独有的一种建筑形式,其它建筑如官府、衙属、商埠、民宅等,是绝不允许采用庑殿这种建筑形式的。
庑殿建筑的这种特殊政治地位决定了它用材硕大、体量雄伟、装饰华贵富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3、中山王兆域图 :兆域图,是1983年10月在河北省平山县中山国古墓发现的一块铜板地图,图文用金银镶嵌,铜版背面中部有一对铺首,正面为中山王、后陵园的平面设计图。
中国建筑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建筑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de4353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a1.png)
中国建筑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朝代是我国古代建筑发展的重要时期?A. 春秋战国时期B. 元代C. 隋唐时期D. 清朝答案:C. 隋唐时期2. 以下哪个建筑是中国四大古代名楼之一?A. 故宫B. 长城C. 凤凰古城D. 天坛答案:D. 天坛3. 以下哪种建筑风格不属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A. 园林式建筑B. 四合院建筑C. 摩天大楼D. 寺院式建筑答案:C. 摩天大楼4. 中国古代建筑常常采用的“四合院”结构是指什么?A. 四个建筑物围成一个庭院的形式B. 四个国家级古建筑群C. 四川地区的传统建筑D. 一种城市规划风格答案:A. 四个建筑物围成一个庭院的形式5. 以下哪座建筑是中国最早的石雕艺术精品?A. 凤凰古城B. 洛阳龙门石窟C. 故宫D. 北京颐和园答案:B. 洛阳龙门石窟二、简答题1. 请简述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具有以下特点:- 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建筑风格,如园林式建筑中常见的融水、晒影、树影等设计手法。
- 尊重空间的层次感:建筑空间分布有前后有序之分,通过挑高、亭廊、院落等方式塑造不同层次的空间效果。
- 适应气候环境:根据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采用适当的建筑材料、空间布局等,以实现保温、通风、遮阳等功能。
- 注重建筑的装饰性:通过雕刻、彩绘、砖雕等手法,使建筑物呈现出丰富的装饰效果,展现中国传统的文化内涵。
2.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简约的原始建筑阶段:追求简洁实用的原始住所,以土木结构为主,如桑草屋和瓦房等。
- 木构建筑阶段:以木材为主要结构材料,出现了大型建筑如中国古代宫殿和寺庙等。
- 砖石建筑阶段:逐渐引入砖石材料,发展出了精细的雕刻和装饰技术,如明清时期的建筑。
- 现代建筑阶段:随着西方建筑的引入,中国现代建筑注重功能性和现代化的设计。
三、问答题1. 请问中国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有哪些特点?中国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具有以下特点:- 建筑的规模庞大:明清时期的宫殿、寺庙、府邸等建筑常常规模较大,注重宏伟气势。
中国建筑史复习
![中国建筑史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f2d4141c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6c.png)
中国建筑史复习中国建筑史复习参考第⼀、⼆章简答题1、中国建筑的分类城郭,宫殿衙署,皇家陵寝,皇家祭祀建筑,儒家祭祀建筑,民间祭祀建筑,宗教建筑,民居建筑,仓廪建筑,书院建筑,会馆建筑,苑囿和园林,勾栏⽡肆等商业建筑2、中国建筑历史⼀般分成⼏个历史阶段?这⼏个历史阶段如何划分的?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形成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孕育期 -先秦及秦汉时期建筑技术趋于成熟,建筑造型趋于⼯整,地⽅建筑风格趋于多样- 元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成熟期 -隋唐时期中国古代建筑从成熟⾛向繁缛、细腻与多样 -两宋辽⾦西夏时期3、中国建筑的特征:属于东亚建筑体系,东亚建筑体系包括中国、⽇本、朝鲜半岛和越南的传统建筑。
但中国建筑更具起源性和中⼼性的特征,具有造型、结构和地域风格上的多样性。
4、中国建筑的五个特点:⑴因地制宜的建筑材料;⼟、⽊⑵灵活多变的⽊构架体系;抬梁式、穿⽃式。
⑶既严谨对称⼜⾃由灵活的庭院式空间组织⑷玲珑剔透的正⽴⾯外观⑸⾊彩趣味多样的装饰处理5、简述“营⾢⽴城,制⾥割宅”的规划思想营⾢:居住区的建造⽴城:城墙和城门楼筑造制⾥:分划⾥坊,建⽴坊墙割宅:在⾥坊内切割住宅⽤地,形成⼀家⼀户的住宅范围1.《周礼考⼯记》关于规划的句⼦?“匠⼈营国,⽅九⾥,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朝后市,市朝⼀夫。
”2.梁思成关于建筑艺术七个⽅⾯的特征?1.翼展的屋顶造型;2.崇厚⾼⼤的台基;3.正⽴⾯多为玲珑剔透的⽊刻造型;4.建筑群有多重院落组成;5.建筑⾊彩的使⽤;6.建筑平⾯有对称式和⾃由多变式;7.在⽯结构⼒学特征的认识上不⾜。
3.简述塔的⼏种形式并举例。
1.楼阁式塔:⼭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2.密檐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3.单层塔:河南安阳宝⼭寺双⽯塔4.喇嘛塔:北京妙应寺⽩塔4.中国建筑历史阶段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形成期。
⑵.先秦及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孕育期。
中国古代建筑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建筑史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8397c5065acfa1c7ab00cc56.png)
中国古代建筑史复习提纲1、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经历了哪几个朝代?2、考古发现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四合院在哪个朝代?遗址在何处?有什么特点?默画平面图3、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在哪个朝代,为何图?有什么特点?简单描述。
4、汉代建筑方面的成就是什么?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有很大发展,说明石窟有几种类型,并举出几个实例?6、隋唐长安都城建设有何特点?7、赵州桥是由哪个朝代何人设计建造的?结构上有何特点,成就如何?8、唐代建筑群体布局日趋成熟的特征,实例说明。
9、自唐代以来砖石结构的塔主要有三种形式,说明其结构特点并举例。
10、宋代在建筑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什么?11、明中叶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有了很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2、清朝在沿袭明代传统的基础上,在各个方面都有所发展,试简述之。
13、我国封建社会的城郭制度在《周礼·考工记》中是如何记载的,如何解释?14、在古代选择都城时,比较注意解决哪几个方面的问题?15、我国封建社会主要朝代的都城哪几个是新建的,哪几个是改建的?16、以元大都和明清北京为例,简述我国古代都城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何在?17、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体制(三朝五门制)是何时形成的?试以北京故宫为例,简述宫殿建筑群体的成就。
18、试以天坛建筑群为例,简述我国古代坛庙建筑的成就。
要求绘制简图。
19、我国古代帝陵的体制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试以唐乾陵、明十三陵和清陵为例,说明其特点与历史发展的规律?20、我国古代宗教建筑中保存下来最古老的佛教建筑、道教建筑、伊斯兰教建筑代表作品(哪个省,哪个市,那个寺祠或庙,哪个殿)21、佛塔有几种形式?结构特点是什么,每种类型列取实例。
22、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住宅建筑有几种形式?试简述其特点并绘简图。
23、简述北京四合院的布局特征,并绘简图说明。
24、我国古代造园艺术发展的特点是什么?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25、江南私家园林在造园的传统布局与手法上有哪些特点?结合实例说明。
中国古代建筑复习题
![中国古代建筑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2a0cc7bd011ca300a7c39011.png)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建筑部分检测题班级________ XX_________一、单选(0.5*40)1、用以体现严格的等级观念,显示帝王尊严华贵的宫殿建筑形式是A。
A、中轴对称B、主次有序C、左祖右社D、前朝后寝2、彩画中等级最低的是D,等级最高的是C。
A、旋子彩画B、龙凤彩画C、和玺彩画D、苏式彩画3、既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墓,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陵墓的是D。
A、汉茂陵B、北宋陵C、唐乾隆D、秦始皇陵4、建筑屋顶形式中级别最高的是AA、重檐庑殿顶B、庑殿顶C、重檐歇山顶D、硬山顶5、秦代的万里长城东西起止点为B。
A、东至辽东,西迄蒲昌海B、西起临洮,东至辽东C、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D、东起辽东,西至丝绸之路6、下列各朝代的长城,规模最大的为C。
A、秦长城B、齐长城C、汉长城D、明长城7、故宫中,皇帝即位、诞辰及举行节日庆典和出兵征伐等重大国典的是A。
A、太和殿B、中和殿C、保和殿D、乾清宫8、古代墓葬随葬品多种多样,用木俑和陶俑随葬的风俗从B开始。
A、春秋B、战国C、秦D、汉9、木椁墓中盛放棺木的“棺室”称B。
A、棺B、椁C、厢D、穴10、长城是一处特殊的防御工程,历史上很多朝代都修筑过长城。
下列朝代中没有修筑长城的朝代是D。
A、汉朝B、北周C、明朝D、清朝11、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堡垒瓮城是C。
A、平遥古城B、XX城墙C、中华门D、西华门12、塔是在B时随佛教由传入中国。
A、公元1世纪,波斯B、公元1世纪,印度C、公元前1世纪,波斯D、公元前1世纪,印度13、万里长城第一关是C,是西北的门户,是明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丝绸之路的交通咽喉。
A、山海关、嘉峪关、居庸关B、嘉峪关、山海关、居庸关C、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D、居庸关、嘉峪关、山海关、14、“以山为陵”是B陵墓的形式。
A、周代B、秦汉C、唐代D、明代15、画面为涡卷瓣旋花的是B彩画;A、和玺B、旋子C、苏式D、包袱16、“四绝碑”立在B。
「中国古代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建筑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2f954ec650e52ea541898a9.png)
名词简释:1、《兆域图》1977年河北平山县战国中山王陵中发掘的一幅陵区图,以金银线镶嵌于铜板。
兆域——墓地。
该图按比例正投影绘制,是我国第一幅建筑总平面图。
2、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匠人营建的王城,九里见方,每面城垣开辟三座城门。
城内辟有九条南北方向的道路与九条东西方向的道路,每条道路可以走九辆马车。
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寝宫,后面是市场和民居,朝廷宫室和市场占地一百亩。
3、辟雍周天子的大学,位于城郊,圜如壁,周水。
与明堂一起失传。
汉以后与明堂概指礼制建筑。
4、明堂古代帝王所建最隆重的建筑物,用作朝会诸侯、发布政令、秋季大享祭天,并配祀祖宗。
5、黄肠题凑代陵墓的最高制式,黄肠——柏木段,题凑——排成箱体结构6、抬梁式木构架春秋时完成,沿进深方向布置石础,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立瓜柱,架短梁,最上是脊瓜柱,构成一屋架;在屋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系柱顶,梁头与瓜柱顶做横向的檩,檩上承受椽子和屋面,使屋架完全连成一个整体。
7、穿斗式木构架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的一个整体框架。
这种木构架广泛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南方地区。
8、井干式结构一种不用立柱和大梁的房屋结构。
这种结构以圆木或矩形、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层层叠置,在转角处木料端部交叉咬合,形成房屋四壁。
井干式结构需用大量木材,在绝对尺度和开设门窗上都受很大限制,因此通用程度不如抬梁式构架和穿斗式构架。
中国目前只在东北林区、西南山区尚有个别使用这种结构建造的房屋。
9、九脊屋顶即歇山顶。
用于殿阁则称九脊殿,用于亭榭、厅堂则称厦两头造。
10、四阿屋顶即四面坡的庑殿顶,宋代称四阿顶,或称五脊殿。
11、栌斗一组斗栱最下面的构件,或称大斗、坐斗。
12、叉手脊桁两侧的斜杆,用以固持脊槫,其形状犹如侍者叉手而立,故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述汉长安城的布局特点城市布局不规则,主宫未央宫位于西南,长乐宫位于东南;城市每面三门;设有外郭;城内设有160个闾里;在东南与北郊设有七座陵邑,加强中央集权;城内分为八街九陌,主干道分三股;路面为土路,用陶质排水管和砖砌排水阴沟排泄雨水;郑渠用以漕运。
2、简述唐长安城的规划布局特征布局仿北魏洛阳城,方整对称,沿南北轴线将宫城、皇城置于全城最主要位置;交通呈棋盘式布局,将城市划分为108个里坊,分区明确整齐,实行夜禁制度;长安的市集中于东西两市;道路两旁种有成行槐柳,又称为“槐衙”;路面土路,两边设明沟排水。
3、简述山西应县释迦塔的造型特征及结构技术成就造型特征:释迦塔内部高九层,其中四个暗层,所以外部看来只有五层,再加重檐共六层。
第一层柱高和第二、三、四层包括柱、斗拱、屋檐、和上层平座四个部分的总高都相等,在立面上形成有规则的韵律。
各层屋檐按照总体轮廓所需以华栱和下昂进行调整,形成优美的总体轮廓并丰富了檐下造型。
最下一层绕以副阶周匝,加强塔的稳定感。
塔的总高恰等于中间层外围柱头内接圆的周长,也是塔设计时的重要比例数字。
结构技术成就:柱网和构件组合采用内外槽制度,内槽供佛,外槽供人活动;结构上,外槽和屋顶使用明栿和草栿两套构架;这种双层套筒室平面和结构,不仅扩大了空间,而且大大增强了塔的刚度。
塔内部有暗层,作为容纳平作和屋檐的空间;各层上下柱不贯通,采用“插柱造”,每层外柱与其平座层柱都比下层外柱推入约半个柱径,并向中心略有倾斜,不仅形成各层向内递收的轮廓,也符合力学特性。
4、简述晋祠圣母殿的造型特征晋祠圣母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四周施围廊,前檐廊深两间,空间开阔,前檐廊柱采用盘龙柱,盘龙造型栩栩如生。
圣母殿斗拱用材较大,柱间仅施一补间铺作,角柱升起颇为显著,而上柱尤甚,使整作建筑具有柔和的外形。
5、简述唐宋建筑风格的区别唐代建筑柱础矮平,柱身矮,举折平缓,斗拱尺度宏大,建筑出檐深远,整体造型舒展大气;宋代柱身加高,举折变陡,斗拱相对减小,补间铺作数量增加,屋顶组合多样化,装饰丰富多彩,雕刻也很精美,建筑呈现秀丽、精巧的特点。
6、写出五种中国古建筑屋顶名称,并绘制立面简图庑殿、歇山、硬山、悬山、攒尖,图略。
7、写出三种不同地区的民居并简述其特点北京四合院:建筑按南北轴线对称地布置房屋和院落,布局严整,等级严明。
入口多在东南角,门内迎面设影壁,入口院落南侧多为倒座。
一般房屋在抬梁式木构架的外围砌砖墙;屋顶样式多以硬山居多,次要建筑多用平顶或单坡顶。
一般住宅以大面积灰青色墙面和屋顶为主,在主要住房处施色彩,大门、影壁、墀头、屋脊等部位加砖雕。
四川民居:充分利用地形灵活布置建筑,朝向往往取决于地形。
布局上,主要房间仍有轴线,但左右房屋不一定对称,院落的形状也不拘一格。
房屋结构通常采用穿斗式木构架,墙面材料因地制宜,有砖、石、夯土、主板、竹笆等;建筑外墙多用白色,木构部分多为本色或黑色或枣红色,与高低起伏的灰色屋顶相配,形成朴素而多变的外观。
福建土楼:由于聚居而形成的形体巨大的群体住宅。
平面多为方形、矩形或圆形,最大的土楼直径达七十米,用三层环形房屋相套,房间达三百余间。
底层通常为厨房及杂物间,二层贮藏粮食,三层以上住人。
中间建堂,共族人进行公共活动。
建筑外墙夯土承重墙厚达1米,下部不开窗,外观封闭,坚实雄伟。
8、试举出建筑近代建筑师3位及其代表作品吕彦直南京中山陵广州中山纪念堂杨廷宝北京和平宾馆王府井百货大楼童寯南京中山文华教育馆董大酉上海市政府大厦9、唐乾陵的布局特色是什么?利用地形,因山为坟,以墓前双峰为阙;平面布局是在山陵四周筑方形“神墙”,四边设门,门外建角楼,陵前主神道向南延伸;遍植松柏,精神表意。
10、写出中国塔五种主要类型,并各举一实例(说明建造年代和地点)楼阁式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代密檐式塔:河北登封嵩岳寺塔,北魏单层塔:山东济南神通寺四门塔,隋代喇嘛塔:北京妙应寺白塔,元代金刚宝座塔:北京大正觉寺塔,明代11、试举唐宋元明清各时代塔一座,简要描述其特征唐西安兴教寺玄奘塔玄奘塔,楼阁式塔,平面方形,五层。
宋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砖石仿木,平面八边形,十一层,使我国现存最高的古塔。
元北京西城妙应寺白塔,喇嘛塔,塔建于凸字形台基上,台上设亚字形须弥座二层,座上置覆莲与水平线脚数条,承以断肥的塔身、塔脖子、十三天与金属宝盖。
明北京大正觉寺塔,金刚宝座塔,它是在由须弥座和五层佛龛组成的矩形平面高台上,再建五座密檐方塔。
清北京西黄寺清净化城塔,金刚宝座塔,基座较矮,仅二层,台上建一大四小喇嘛塔艺王座。
12、简述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的造型特征及其结构技术成就造型特征:观音阁台基较低矮,各层柱子略向内倾斜,下檐上面四周建平座,上层复以坡度缓和的歇山式屋顶,造型上兼有唐代建筑的雄健和宋朝建筑的柔和,是辽代建筑的一个重要时代。
结构技术成就:①高三层,外观为两层,中间设暗层。
②结构上使用内外两槽的构架和明栿、草栿两套屋架,内外槽和两套屋架紧密联系。
③上下柱子不贯通,采用“叉柱造”。
④上下两层空井采用不同形状,有利于防止空井的构架变形,加强阁的刚度。
⑤底层斗拱以上和平座楼板以下的夹层,柱间施以斜撑,加强了结构刚度。
⑥利用下昂和华栱出跳相等而高度不同的特点调整屋面坡度,使外观更雄壮有力。
13、简述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优势与不足中国古典木构建筑属框架结构体系,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离;适应于南北方的不同气候条件;抗震性强; 而且取材方便, 加工容易;其缺点是不耐久、不耐潮、不耐火、不耐虫蛀、不耐腐蚀。
14、结合佛光寺大殿谈唐代木构建筑的造型特点唐代建筑总体风格:规模宏大、气魄雄浑①柱础矮平②柱高约等于明间面阔,柱身较矮③斗栱尺度大,补间铺作数量少④屋面坡度平缓,出檐深远⑤建筑装饰简洁有力15、结合北京故宫太和殿谈清代木构架建筑的造型特点①斗拱的结构机能大大减弱,成为纯装饰构件。
②斗拱的比例大大缩小,补间铺作的数量增加③柱的比例细长了(唐宋1:8-1:9,清1:10)④屋面举折加大,坡度变陡,出檐深度减小⑤柱的升起、侧脚、卷杀不再采用,屋顶柔和的线条轮廓消失了16、清式彩画的分类及其主要特点清式彩画主要分为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三种和玺彩画:清代彩画制度中等级最高的形式,仅用于宫殿、皇家坛庙的主殿、堂、门等主体建筑上。
该彩画用金量较大,各主要线条均沥金粉,金线一侧衬白粉线或加晕。
旋子彩画:明清时期常用的一种彩画类型,以旋花为主体进行构图。
旋花纹饰为旋纹。
苏式彩画:起源于清代早期,因苏州始用而得名。
常以人物故事、山水、花鸟、虫鱼、异兽、流云、博古等绘画及各种万字、回纹、夔纹、锦纹等为图案为画题。
17、概述颐和园的总体布局和组景特点颐和园布局根据使用性质和所在区域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
一、东宫门和万寿山东部的朝廷宫室部分;二、万寿山前山部分;三、万寿山后山和后湖部分;四、昆明湖、南湖和西湖部分,全园总面积四千余亩,水面占四分之三。
东宫门和万寿山东部的朝廷宫室部分:布置了一片密集的宫殿,主要是召见群臣、处理朝政之所及寝宫。
建筑群平面布局严谨,采用对称和封闭的院落组合,属于宫廷格局而无园林气息。
东宫门和万寿山东部的朝廷宫室部分:转入前山,顿时豁然开朗。
前山中心地段布置排云阁和佛香阁,为全园主体建筑。
两侧有若干组院落,临湖傍山一带散置各种游赏用的亭台楼阁,都依山自由布置。
万寿山后山和后湖部分,水面狭长而曲折,林木茂密,环境幽邃,和前山旷朗开阔形成鲜明对比,后湖东去尽端深藏一幽静水院,富于江南园林意趣。
18、元大都的规划特点①方形平面,依《考工记》而建②宫城位于中轴线南侧③道路布局呈棋盘方格网布局,主次干道、胡同分区明确④水系规划合理⑤居住单元为分散的坊19、简述嵩岳寺塔的建筑特点嵩岳寺塔是密檐式塔,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砖塔,也是唯一的十二边形平面的塔。
十五层,高40米。
底层转角用八边形倚柱,门楣及佛龛上已用圆拱券。
密檐出挑都用叠涩、未用斗拱。
塔心室为八角形直井式,以木楼板分为十层。
塔身外轮廓有柔和收分,呈一略突曲线,密檐间距逐层往上缩短,与外轮廓的收分良好配合,使庞大塔身显得稳重而秀丽。
20、北宋东京城的特点①有三重城,每重城墙之外都有城壕,城门之外有瓮城,上建敌楼和城楼,设防御用马面②布局开放,取消包围里坊和市场的围墙,取消宵禁③临街设店,聚行成街④更新建筑类型,城市生活多样化,出现瓦肆。
⑤设置了专门的消防队和瞭望台用以防火⑥四水贯都,对城市用水、漕运、排水有益。
21、《营造法式》及其成就《营造法式》是北宋后期主管工程的将作监李诫在继承和总结了古代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熟练工匠的经验编订的。
书中分为释名、各作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五个部分,共34卷,记载了北宋宫殿、寺庙、官署、府第等木构建筑的建造中,模数的制定和运用,设计、技术、装饰、管理等方方面面,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原地区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水平。
这本书对于研究宋朝建筑乃至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是人类建筑遗产中珍贵的文献。
22、封建社会时期中国建筑发展经历了几次高潮,在何时?①汉代是中国建筑发展的第一次高潮。
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一个独特体系,到汉朝已经基本形成,确定了台基——屋身——屋顶的三段式木架结构。
在建筑群体组合方面形成了一定的艺术手法:多用对称形式,加强纵向中轴线;以低矮的次要建筑烘托中央主体;多层楼阁式建筑以斗拱承托腰檐;在宫殿、陵墓外部使用阙,加强建筑群的隆重感。
斗拱已普遍使用,未定型化。
屋顶形式以悬山、庑殿顶最为普遍。
制砖技术和拱券结构都有了巨大进步②唐宋是中国封建前期建筑的高峰。
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木建筑采用古典模数制,开始定型化,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也都有了长足进步。
砖石建筑有了快速发展,特别是佛塔的建造。
园林兴盛③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建筑的最后一个高潮。
制砖技术有了较大发展,砖被广泛应用。
官式建筑已完全定型化,建筑装饰琐碎繁缛。
在建筑群的总体布局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出现了故宫、天坛等经典建筑。
民间建筑的类型和数量较前加多,质量有所提高,民族建筑也有了发展。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传统基础上创造了新手法,留下若干优秀作品。
23.结合实例论述中国民居中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国民居类型丰富,从北到南,变化很大,其中自然环境是民居建造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而巧妙结合地形,充分适应当地气候环境,因地制宜、因材致用也是民居最大的特点。
气候:一般说来,北方墙厚,屋顶厚、重视南向、争取日照,院落宽敞;南方屋檐深挑,天井狭小,室内空间高敞,以利通风而屏蔽强烈日光辐射,往往强调风向而不强调日照。
(举例说明)地形条件:民居与地形的结合也是最完美、最和谐的。
平原地区对民居空间的制约小,布局较为宽松;山地则对民居的布局产生较大影响,山地民居往往顺应自然地形的变化,采用挑、吊、台、梭、拖等处理手法将建筑与地形完美结合,智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