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数学高分密码与高频考点
2013年高考数学填空、选择最密必考题释
2013年高考数学填空、选择最密必考题释一、选择题1.复数 ,1i z -=则=+z z1A.i 2321+ B.i 2321- C.i 2323- D.i 2123- 答案:D命题立题:考查复数的四则运算。
解题思路:z 1+z=i -11+(1-i )=)1)(1(1i i i +-++1-i=21i ++1-i =23-21i ; 易错点拔:正确对复数加以四则运算,特别是复数的除法运算要认真,容易出错。
2.命题“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否定为 A .存在一个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 B .所有的三角形不都是等腰三角形C .任意的三角形都不是等腰三角形D .有的三角形可能是等腰三角形 答案:C命题立题:考查命题的否定。
解题思路:命题“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等价形式是“存在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其否定为“任意的三角形都不是等腰三角形”;易错点拔:对于一个含有全称或特称量词的命题的否定中,有时相关的量词并不明显,在书定过程先写出其等价命题,再结合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规律来书写。
3.已知R 为全集,}2)3(log |{21-≥-=x x A ,}125|{≥+=x x B ,则)(A C R B 是( ) A.{x x <-2≤-1或 }3=x B.{x x <-2<-1或 }3=x C.{x x <-1<3或 }2-=x D.{x x <-1≤3或 }2-=x答案:B命题立题:考查对数不等式、分式不等式的求解,集合的关系与运算等。
解题思路:由于A={x|log 21(3-x )≥-2}={x|-1≤x<3},B={x|25+x ≥1}={x|-2<x ≤3},则C R A={x|x<-1或x ≥3},那么(C R A )∩B={x|-2<x<-1或x=3};易错点拔:在集合的关系与运算中往往可以结合数轴法来处理,关键是正确分清集合运算中的交与并的差别,否则容易导致错误。
2013年江苏高考数学复习“应试笔记”(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概率统计、矩阵与变换)
江苏高考数学复习“应试笔记”江苏高考·数学解题·高分策略——难点突破与培优提高第卷 160分部分一、填空题答卷提醒:重视填空题的解法与得分,尽可能减少失误,这是取得好成绩的基石!A1.集合1.知识点(1)集合的表示方法.3种.列举法.(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2种.,.(3)集合与集合的关系.重点:AB,AB,A=B.(4)集合的交、并、补运算.(5)常用数集的符号.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A;2.方法(1)利用数轴进行集合运算.(2)分清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运算.3.主要结论及其得出方法.若A={a1,a2,…,an},则A的子集有2n个,真子集有2n-1个,非空真子集有2n-2个.4.注意点(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2)AB需分两种情况:①A=,②A≠.(3)集合运算的结果需用集合表示,定义域、值域都要用集合表示.A2.基本初等函数1.知识点(1)函数的概念.非空数集间的一种特殊的对应关系.(2)函数值的求法,需要在定义域内,注意分段函数值.(3)定义域的几种类型.①分母;②对数;③偶次方根;④正切;⑤实际问题.本质上是解不等式或不等式组.(4)函数单调性的定义.注意区间内的任意性.(5)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及其图象特征.(6)函数周期性的定义及其图象特征.(7)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及其分布、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周期性、单调性.(8)指数、对数的意义及其运算法则.(9)方程的近似解的判断.计算端点处的函数值.(10)导数①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②常见函数的导数.③导数的运算法则.④导数与函数单调性的关系.2.方法(1)画函数图象的方法①已知基本初等函数,直接画出.②利用区间的两个端点,简易画出.③利用导数,求出拐点,精确画出.④分段函数分开画出,并合并.⑤含参数的函数分类讨论.(2)函数单调性的求法①基本初等函数,直接写出.②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特别要注意定义域.如:y=log2(x2-2x-3).③迭加函数.如y=x+lnx(x>0).④复杂函数.利用导数.(3)函数最值的求法①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从而得出函数的图象.②换元或变形转化为基本初等函数.但要注意换元或变形后的字母的取值.如:y=x+.③利用基本不等式.一个最明显的形式是:分式有倒数.或有两个变量.(4)方程问题、不等式问题、存在性问题、恒成立问题常用分离参数转化为函数问题.如:①若关于x的方程x2-2x+a=0在区间[-1,4]上有解,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此问题可以转化为a=-x2+2x在区间[-1,4]上有解,即:函数y=a与函数y=-x2+2x(x[-1,4])的图象有交点.②若关于x的不等式2-x2>|x-a|至少有一个负数解,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此问题可以转化为在轴的左边函数f(x)=2-x2的图象有在函数g(x)=|x-a|的图象的上方部分.③已知f(x)=ax3-3x+1,当x[-1,1]时,f(x)≥0恒成立,求实数a的值.此问题可以转化为:1)x(0,1],a≥()max,且2)x=0,aR,且3)x[-1,0),a≤()min.(5)求函数的解析式①待定系数法.②比较法.(6)分类讨论,研究函数图象的局部形状.4.常用结论(1)函数f(x)在x=0时有意义,则f(x)为奇函数的必要条件是f(0)=0.(2)增函数+增函数是增函数;增函数-减函数是增函数;减函数+减函数是减函数;减函数-增函数是减函数.(3)偶函数±偶函数是偶函数;奇函数±奇函数是奇函数;偶函数×(÷)偶函数是偶函数;偶函数×(÷)奇函数是奇函数;奇函数×(÷)奇函数是偶函数.(4)函数图像的对称性①对于函数y=f(x),若存在常数a,b,使得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x,都有f(a+x)=f(b-x),则函数y=f(x)的图像关于直线x=对称.当a=b时,f(x)的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 f(x)=f(2a-x)..对于函数y=f(x),若存在常数a,b,使得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都有f(a+x)=-f(b-x),则函数y=f(x)的图像关于点(,0)对称.当a=b时,f(x)的图像关于点(a,0)对称.f(x)=-f(2a-x).②函数y=f(x)与y=-f(x)的图像关于直线y=0对称;函数y=f(x)与y=f(-x)的图像关于直线x=0对称;函数y=f(x)与y=-f(-x)的图像关于原点(0,0)对称.(5)奇函数y=f(x)在区间(0,+∞)上是递增的,那么函数y=f(x)在区间(-∞,0)上也是递增的;偶函数y=f(x)在区间(0,+∞)上是递增的,那么函数y=f(x)在区间(-∞,0)上是递减的.A4.逻辑1.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命题pq的否定与它的否命题的区别:命题pq的否定是p﹁q,否命题是﹁p﹁q.命题“p或q”的否定是“﹁p且﹁q”,“ p且q”的否定是“﹁p或﹁q”.2.全称命题p:xM,p(x);全称命题p的否定﹁p:xM,﹁p(x).存在性命题p:xM,p(x);特称命题p的否定﹁p:xM,﹁p(x).3.充要条件的判断.4.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是等价的.5.“p或q”、“p且q”的真假性及解题规范.A5. 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附加题部分)1.知识点(1)两个计数原理①加法原理:完成一件事是分类的.总方法数用加法.②乘法原理:完成一件事是分步的.总方法数用乘法.(2)两个计数模型①排列模型:从n个不同元素中选出m个不同元素排成一列.与顺序有关.②组合模型:从n个不同元素中选出m个不同元素放在一起.与顺序无关.主要计算公式:A=n·(n-1)·(n-2)·…·(n-m+1).(n,m∈N*,并且m≤n).A=n·(n-1)·(n-1)·(n-2)·…·2·1=n!.A=.0!=1.C+1=C+C.C==(n,m∈N*,且m≤n).C=C.(3)二项式定理(a+b)n=Can+Can-1b+…+Can-rbr+…+Cbn 其中,n∈N*.二项式系数、系数,通项公式.C+C+C+…+C=2n. C+C+…=C+C+…=2n-1.2.方法(1)解决有限制条件的(有序排列,无序组合)问题方法是:①直接法:②间接法:即排除不符合要求的情形③一般先从特殊元素和特殊位置入手.(2)解排列组合问题的方法有:①特殊元素、特殊位置优先法元素优先法:先考虑有限制条件的元素的要求,再考虑其他元素;位置优先法:先考虑有限制条件的位置的要求,再考虑其他位置).②间接法(对有限制条件的问题,先从总体考虑,再把不符合条件的所有情况去掉).③相邻问题捆绑法(把相邻的若干个特殊元素“捆绑”为一个大元素,然后再与其余“普通元素”全排列,最后再“松绑”,将特殊元素在这些位置上全排列).④不相邻(相间)问题插空法(某些元素不能相邻或某些元素要在某特殊位置时可采用插空法,即先安排好没有限制元条件的元素,然后再把有限制条件的元素按要求插入排好的元素之间).⑤先选后排法.⑥至多至少问题间接法,分类法.⑦相同元素分组可采用隔板法.如:方程x+y+z=100的正整数解的个数.⑧涂色问题先分步考虑至某一步时再分类.⑨分组问题:要注意区分是平均分组还是非平均分组,平均分成n组,别忘除以n!.⑩最原始的方法:逐个列举,往往是最好的方法.(3)解决二项式问题的基本方法是从通项入手.Tk+1=Can-kbk.(4)有关系数和的问题用赋值法,对组合恒等式的证明常用到:①求导后赋值;②赋值;③kC=nCA6.概率、统计【必修部分】1.知识点(1)概率的计算公式①古典概型:P(A)==.②几何概型:P(A)=.【注意】测度可以是长度、面积、体积等.③互斥事件A,B至少有一个发生的概率计算公式:P(A+B)=P(A)+P(B).④对立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是:P()=1-P(A).(2)统计中的抽样方法①简单随机抽样(抽签法、随机样数表法)常常用于总体个数较少时,它的主要特征是从总体中逐个抽取.②分层抽样,主要特征分层按比例抽样,主要使用于总体中有明显差异.共同点: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都相等().③系统抽样.即分组,只需要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第一组的一个,然后在其它组的同样位置抽取样本.(3)统计中的样本特征数①一组数据x1,x2,…,xn的样本平均数:=(x1+x2+…+xn)=xi②一组数据x1,x2,…,xn的样本方差s2=[(x1-)2+(x2-)2+…+(xn-)2]=(xi-)2=(xi2)-(xi)2;标准差=.【注意】两组数据x1,x2,…,xn与y1,y2,…,yn,其中yi=axi+b的平均数、方差、标准差的关系.(4)统计中的表、图①频率分布表(分组、频数、频率、累积频率)②频率分布直方图(横坐标:样本分组;纵坐标:)a.频率=;b.小长方形面积=组距×=频率;c.所有小长方形面积的和=1.③茎叶图当数据是两位有效数字时,用中间的数字表示十位数,即第一个有效数字,两边的数字表示个位数,即第二个有效数字,它的中间部分像植物的茎,两边像植物茎上长出来的叶子,这种表示数据的图叫做茎叶图.2.方法(1)概率计算中,计数常用方法:列举法、树状图等,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用到排列、组合知识,有初中的知识就足够了.(2)平均数、方差的计算.【附加题部分】1.知识点(1)概率分布(概率分布列、概率分布表)(2)随机变量X.(3)数学期望:若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概率分布为X x1 x2 …xnP p1 p2 …pn 则称E(X)=x1p1+x2p2+…+xnpn为X的均值或数学期望,简称为期望.(4)几个分布①两点分布:随机变量X只取两个可能值0和1,这一类概率分布称为0-1分布或两点分布,并记为X~0-1,“读成X服从两点分布”.②超几何分布: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P(X=r)=,其中r=0,1,2,3,…,l,l=min(n,M),则称X服从超几何分布.记为X~H(n,M,N),并将P(X=r)=记为H(r;n,M,N).超几何分布的数学期望:E(X)=.③二项分布: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概率均为p,那么在这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是Pn(k)=Cpkqn-k,k=0,1,2,3,…,n.即X 0 1 2 …k …nPCqn Cpqn-1Cp2qn-2…Cpkqn-k…CpnPn(k)=Cpkqn-k是二项式(q+p)n展开式中的通项,故称X服从参数n,p的二项分布,记为X~B(n,p),其中n,p为参数,n表示重复的次数,p指在一次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概率.二项分布的数学期望E(X)=np.(5)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计算公式是:P(A?B)=P(A)?P(B);独立事件重复试验的概率计算公式是:Pn(k)=Cpk(1-p)n-k.条件概率:称P(B|A)=为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A7.矩阵与变换(附加题部分)1.知识点(1)二阶矩阵与列向量的乘法=.(2)常见的6个变换恒等变换,也叫单位矩阵;伸压变换,(k>0);投影变换,,;反射变换;旋转变换(逆时针方向);切变变换,.(3)二阶矩阵的乘法=.(4)复合变换:AB(先B后A,不得交换)(5)矩阵的逆矩阵:对于二阶矩阵A,B,若有AB=BA=E,则称A是可逆的,B称为A的逆矩阵,A也是B的逆矩阵.二阶矩阵A=(ad-bc≠0)的逆矩阵为A-1=(可直接使用,但须写上公式).(6)特征向量、特征值、特征多项式二阶矩阵A,对于实数,存在一个非零向量α,使得Aα=α,那么称为A 的一个特征值,而α称为A的属于特征值的一个特征向量.几何解释:特征向量的方向经过矩阵A对应的变换作用后,保持在同一直线上.当>0时,方向不变;当<0时,方向相反;当=0时,特征向量就被变换成向量0.对于二阶矩阵A=,∈R,我们把行列式f()==2-(a+d)+ad-bc称为矩阵A=的特征多项式.(7)行列式:=ad-bc.2.方法(1)二阶矩阵将点变换成点.(2)一般情况下,二阶矩阵将直线变换成直线.(3)求曲线C在二阶矩阵对应的变换作用得到的曲线C1的方程.如:求出曲线y=lnx在矩阵作用下变换得到的曲线.第一步:在曲线y=lnx上任取一个点P'(x',y'),在矩阵对应的变换作用下变为点P(x,y).第二步:由=,所以有y'=x,x'=y.第三步:因为y'=lnx',所以x=lny,即y=ex.所以,曲线y=lnx在作用下变为曲线y=ex.附:写给忙于2013年江苏高考备考师生的信。
2013年高考数学总复习资料
即a<1时,解为(2,2
a).
①2
a
2
a
0
1
a
1
a
a
1
a
1
②2
a
a
0时,解为.
2
a
0
1
a
a
1
a
1
2
a,2).
③
2
a
即0<a<1时,原不等式解为:(
a
0
1
2
1
a
a
由(3)a>1时,2
a的符号不确定,也分为
3种情况.
1
a
a
1
a
1
①2
a
a不存在.
2
a
0
1
a
a
1
a
1
,2
a) (2, ).
②2
a
2a
当a>1时,原不等式的解为:(
<II>平移与关于y=x对称变换
例:y=f(x+3)的反函数与y=f-1(x+3)是否相同?
分析:①y
f (x)
x
x 3
y
f (x
3)
( x ,y) ( y,x )
f ( x
3)的反函数。
平移
对称
②y
f ( x)
( x, y)
( y, x)
y
f1
x
x
3
1(x
3).
对称
( x)
平移
f
∴两个函数不是同一个函数(也可以用具体函数去验证。
因此分类讨论是历年数学高考的重点与热点.而且也是高考的一个难点.这次的一模考试中,
2013高考数学选择题考点全覆盖
2013高考数学选择题考点全覆盖2013年的高考数学选择题考察了多个数学知识点,下面将对这些考点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解析。
一、函数与方程1. 一次函数考查对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应用的理解。
一次函数的一般式为y = kx+ b,其中k和b为常数。
2. 二次函数考查对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和应用的理解。
二次函数的一般式为y = ax^2 + bx + c,其中a、b、c为常数。
3. 绝对值函数考查对绝对值函数的图像、性质和应用的理解。
绝对值函数的一般式为y = |x|。
二、平面几何1. 相似三角形考查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的理解。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 平行四边形考查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应用的理解。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3. 圆与圆相关考查对圆的性质和应用的理解。
圆的半径、直径、弦、弧的概念,圆上两点的位置关系。
三、立体几何1. 体积与表面积考查对几何体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及应用的理解。
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
2. 立体图形的投影考查对立体图形在投影面上的视图和投影的理解。
如正交投影和斜投影。
四、概率论与统计1. 事件与概率考查对事件、样本空间、频率和概率的理解。
概率是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 离散型随机变量考查对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的理解。
离散型随机变量取有限个或可数个值。
3. 统计图表的分析与应用考查对统计图表的分析和应用的理解。
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的绘制和解读。
五、数列与数学归纳法考查对数列及其性质的理解。
如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六、解析几何考查对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如直线的方程、向量的运算、平面的方程等。
七、三角函数考查对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和应用的理解。
如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八、导数与微分考查对导数和微分的计算及应用的理解。
如函数的极值、导数的应用等。
九、排列组合与数学证明考查对排列组合和数学证明的理解和运用。
[vip专享]2013高考数学高分密码与高频考点
2cos2 (
B) 1
cos2 (
A)
cos
2
(
B ), 所以命题 Q 是假命题.
42
42
42
42
故选 A.
点评 本题以命题真假的判断为载体,考查解不等式和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值得考生细细品味.
2013 年高考数学高频考点 2、函数
命题动向 函数既是高中数学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又是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还是高中数学的主要工具,在高考中 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考查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考查的方式是灵活多变的,既有以选择题、填空题形 式出现的中低档试题,也有以解答题形式出现的中高档试题,更有以综合了函数、导数、不等式、数列而 出现的压轴题.在试卷中往往是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考查函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以解答题的形 式考查函数的综合应用.
3 “” 2 413“” 2 1 5
解析 依题意,由 lg[x(1 x) 1] 0 得 x(1 x) 1 1, x x2 0, 解得 0 x 1, 所以命题 P 正确;
“”
在三角形 ABC 中, A B sin A sin B
cos(
A)
cos(
B)
2
2
2cos2 (
A) 1
D. f (7) f (1) f ( 3)
2
2
解析 f (x 2) f (x) f (x 2 2) f (x 2) f (x),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 4.
因为 f (x) 是定义在 R 上的偶函数,则 f (x) f (x), 则 f ( 3) f ( 3), f (7 ) f ( 1 ) f (1 ),
3 2 1 “” 23WOR1D
21
C. P 或 Q 为假
2013高考数学 高频考点、提分密码 第九部分 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 新人教版
第九部分 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知识点]一.排列与组合1.基本原理:分类计数原理 N=m 1+m 2+…+m n 分步计数原理 N=m 1m 2…m n二.二项式定理1.定理:(a+b)n =0a n +1a n -1b+…+r a n -r b r +…+n b n ,n ∈N *2.二项式系数:r,r=0,1,2,,…n.3.通项T r+1=r a n -r b r(r=0,1,2…n) 4.二项式系数性质⑴对称性: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个二项式系数相等。
即0=n ,1=n -1,2=n -2,… ⑵增减性:f(r)=r,当r<21+n 时,r 递增,当r ≥21+n 时,r递减 ⑶最大值:另:⑴二项式系数表〔杨辉三角〕略。
⑵1121++++++=++++m n m m n m m m m m m m C C C C C⑶(a -b)n =0a n -1a n -1b+2a n -2b 2-…+(-1)nn b n⑷(1+x)n =0+1x+2x 2+…+n x n[易错点提示]1.应用两个基本原理解题时,应正确区分是分类还是分步.2.解排列组合应用题时,应注意方法及分类标准的选择,并做到层次清晰,不重不漏。
3.在二项式定理中,注意系数与二项式系数、奇数项与偶数项、奇次项与偶次项的区别.r a n -r b r是第r+1项.4.多项式展开通常化为二项式展开处理,求展开式中某些项的系数(值)关系时,常用赋值法.5.用二项式定理计算余数问题时,余数不能为负数.如:∵233=811=(9-1)11=9k -1∴233被9除余数为8.6.证明形如:2n>2n (n ≥3且n ∈N),比较2n 与n 2 (n ∈N *)大小,此类问题常用二项式定理.。
2013高考数学 高频考点、提分密码 第十部分 概率与统计 新人教版
第十部分 概率与统计一.随机事件的概率1、事件的分类: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2、概率定义: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A 发生的频率nm 总是接近于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这个常数叫事件A 的概率.记为P(A),范围:0≤P(A)≤1.3、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如果一次试验由n 个基本事件组成,而且所有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那么每一个基本事件的概率都是n 1,如果某个事件A 包含的结果有m 个,那么事件A 的概率P(A)=nm . [注意]:①应明确,等可能事件概率的前提是:a.试验的结果数n 是有限的;b.每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c.事件A 所包含的结果数m 是可以确定的.②P (A)=nm 既是等可能事件概率的定义,又是计算这种概率的基本方法,求P(A)时,要首先判定是否满足等可能事件的特征,其计算步骤是:a.算出基本事件的总个数n ;b.算出事件A 中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m ;c.算出A 的概率,即P(A)=nm . [例题]将三个不同的小球随意放入4个不同的盒子中,求3个小球恰好在3个不同盒子中的概率.(P(A)=834334=A ) 二、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1、互斥事件,对立事件定义2、互斥事件的充要条件A 、B 互斥⇔P(A+B)=P(A)+P(B)A 1,A 2,…,A n 彼此互斥⇔P(A 1+A 2+…+A n )=P(A 1)+P(A 2)+…+P(A n ).3、对立事件的概率:P(A)+P(A )=P(A+A )=1 ∴P(A)=1-P(A ).[注意] ①互斥事件是对立事件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②如果A 、B 互斥,则A 与B ,A 与B ,A 与B 不一定互斥;③把一个复杂事件分解成几个彼此互斥事件时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④计算稍复杂事件的概率通常有两种方法:a.将所求事件化成彼此互斥事件和;b.先去求事件的对立事件概率,然后再求所求事件概率.[例题]从一副扑克牌(52张)抽出1张,放回后重新洗牌,再抽出1张,前后两次所抽的牌为同花的概率.(P=211311352C C ×4=41) 三、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1、相互独立事件定义.⑵两个相互独立事件的充要条件:A 、B 相互独立⇔P(A ·B)=P(A)·P(B).⑶独立重复试验:如果一次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为P ,那么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这个事件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是P n (k)=C n k P k (1-P)n -k .[注意]①如果A 、B 相互独立,那么A 与B ,A 与B ,A 与B 也是相互独立的。
2013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
2013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2013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在众多的重点题型里,有50分以上的分值都分布在以下几个内容里,且这些内容应该是不论高、中、低端考生都不能也不容易做错的。
其主要内容有:平面向量、三角函数、立体几何。
(1)关于“平面向量”向量的内容多而杂,但可归为6个方面12个知识点。
即:向量的计算——加、减、乘(数乘、点乘);向量的应用——向量的特征(模、辐角)、平行、三垂直。
每个方面都有向量行式和坐标行式两种,因此共有12个知识点。
平面向量本是高等数学的一个基础内容,就历年出题的难度来看,难度并不大,因此提醒毕业生们:做此类题时,一定要把向量语言翻译成普通语言去解决。
之前讲的6个方面、12个知识点,即是一种最根本的翻译方法。
(2)关于“立体几何”在考试时遇到立体几何,考生们一定要马上想到“三垂线定理”。
三垂线正逆定理实际上是共面异面垂直的互相转化,“三垂线定理的应用,最能体现立体几何的学科特点。
”对此类题的归纳是:“大半证明,小半算,证明要用三垂线。
”以往很多考生遇到立体几何题就开始埋头苦算,即使算对,得分也并不高。
“数学打分是按步骤来的。
很多考生忽视证明,违背了出题者的意图。
此类题得分的关键是证明和推导,跳跃了证明的步骤,当然会被扣分。
”(3)关于“三角函数”谈到三角函数,下面是一道必考题。
例题:已知函数①当a=1时,求f(x)的单调递减区间。
②当a 三角函数出现2次方,难度系数加大了。
想化难为简,考生们则要选择“降幂升角”公式:把该方程式化为一次式方程。
然后再用划为同角同幂去研究,最后再画图示意,问题迎刃而解。
最后冲刺不要多做题最后几个月的复习,是研究细致、夯实基础的精细型复习。
建议大家,在最后一两个月的时间里,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试卷外,别再做更多更难更怪的题了。
“每周做3套回归型训练加2套综合模拟高考训练完全够了,一定要给自己减压!”现在做回归型即基础为主的训练题,主要是让大家找到自信,因为这些题以测试基础的解题思路、技巧为主,做完下来考生心理容易放松。
2013年浙江高考数学考点分析 2
2013年高考数学必考考点分析命题热点一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集合这一知识点是高考每年的必考内容,对集合的考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集合的运算,二是集合间的关系,三是集合语言的运用. 在试卷中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属于容易题.集合知识经常与函数、方程、不等式等知识交汇在一起命题,因此应注意相关知识在解题中的应用.常用逻辑用语也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重点考查:充分必要条件的推理判断、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等,在试卷中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属于容易题和中档题,这个考点的试题除了考查常用逻辑用语本身的有关概念与方法,还与其他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所以还要注意知识的灵活运用。
预测 1. 已知集合{}2|20A x x x =->,集合(,)B a b =,且B A ⊆,则a b -的取值范围是A.(2,)-+∞B.[2,)-+∞C.(,2)-∞-D.(,2]-∞-动向解读:本题考查集合间的关系,考查子集的概念与应用、不等式的性质等,解答时注意对集合进行合理的化简.预测2. 若集合1|2,A x x R x ⎧⎫=<∈⎨⎬⎩⎭,{}3|log (1)B x y x ==-,则A B 等于 A.φ B.1(,1)2 C. 1(,0)(,1)2-∞ D. 1(,1]2动向解读:本题考查集合的基本运算、函数的定义域、不等式的解法等问题,是高考的热点题型.在解决与函数定义域、值域、不等式解集相关的集合问题时,要注意充分利用数轴这一重要工具,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求解.预测3. 已知命题:[0,],cos 2cos 02p x x x m π∃∈+-=为真命题,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A. 9[,1]8-- B. 9[,2]8- C. [1,2]- D. 9[,)8-+∞动向解读:本题考查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及其真假判断,对于一个全称命题,要说明它是真命题,需要经过严格的逻辑推理与证明,要说明它是一个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而对于特称命题,要说明它是一个真命题,只要找到一个值使其成立即可,而要说明它是一个假命题,则应进行逻辑推理与证明.预测4. “0a ≤”是“不等式20x ≥对任意实数x 恒成立”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动向解读:本题考查充分必要条件的推理判断,这是高考的一个热点题型,因为这类问题不仅能够考查逻辑用语中的有关概念与方法,还能较好地考查其他相关的数学知识,是一个知识交汇的重要载体.解答这类问题时要明确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列举反例.命题热点二 函数与导数函数是高中数学的主线,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主要考查: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函数的性质、函数与方程、基本初等函数、函数的应用等,在高考试卷中,一般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考查函数的性质、函数与方程、基本初等函数等,以解答题的形式与导数交汇在一起考查函数的定义域、单调性以及函数与不等式、函数与方程等知识.其中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都是考考查的热点.高考对导数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考查导数的运算与导数的几何意义,二是考查导数的简单应用,例如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值与最值等,三是考查导数的综合应用.导数的几何意义以及简单应用通常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属于容易题和中档题;而对于导数的综合应用,则主要是和函数、不等式、方程等联系在一起以解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例如一些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方程根的个数问题、不等式的证明等问题.预测1. 函数a ax x x f +-=2)(2在区间)1,(-∞上有最小值,则函数xx f x g )()(=在区间),1(+∞上一定A .有最小值B .有最大值C .是减函数D .是增函数动向解读:本题考查二次函数、不等式以及函数的最值问题.对于二次函数,高考有着较高的考查要求,应熟练掌握二次函数及其有关问题的解法.在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以及最值问题时,要善于运用基本不等式以及函数(0)p y x p x=+>的单调性进行求解. 预测2. 如图,当参数λ分别取12,λλ时,函数2()(0)1x f x x x λ=≥+的部分图像分别对应曲线12,C C ,则有A.120λλ<<B. 210λλ<<C. 120λλ<<D. 210λλ<<动向解读:本题考查函数的图像问题,这是高考考查的热点题型,其特点是给出函数图象,求函数解析式或确定其中的参数取值范围.解决这类问题时,要善于根据函数图象分析研究函数的性质,从定义域、值域、对称性、单调性、经过的特殊点等方面获取函数的性质,从而确定函数的解析式或其中的参数取值范围.预测3. 已知函数()x f x e mx =-的图像为曲线C ,若曲线C 不存在与直线12y x =垂直的切线,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A. 12m ≤- B. 12m >- C. 2m ≤ D. 2m >动向解读:本题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这是高考对导数考查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热点内容,涉及曲线的切线问题都可考虑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解决,求解这类问题时,要始终以“切点”为核心,并注意对问题进行转化.(文科) 已知函数()()()210(2)0x ax x f x a e x ⎧+≥⎪=⎨-<⎪⎩为R 上的单调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2,3]B.(2,)+∞C.(,3]-∞D.(2,3)动向解读:本题考查分段函数、函数的单调性以及分类讨论思想,这些都是高考的重要考点.解决这类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分段函数在R 上单调递增(减),不仅要求函数在每一段上都要单调递增(减),还应满足函数在分段点左侧的函数值不大于(不小于)分段点右侧的函数值.预测5. (理科)设函数)1ln()(2++=x b x x f ,其中0≠b .(1)若12b =-,求)(x f 在[1,3]的最小值;(2)如果()f x 在定义域内既有极大值又有极小值,求实数b 的取值范围;(3)是否存在最小的正整数N ,使得当N n ≥时,不等式311ln n n n n+->恒成立.动向解读:函数、导数、不等式的综合问题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热点题型,这类问题以“参数处理”为主要特征,以“导数运用”为主要手段,以“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为结合点,往往涉及到函数、导数、不等式、方程等多方面的知识,需要综合运用等价转换、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重要数学思想方法.(文科)已知函数()3ln a f x ax x x=+-.(1)当2a =时,求函数()f x 的最小值;(2)若()f x 在[2,]e 上单调递增,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动向解读:函数、导数、不等式的综合问题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热点题型,这类问题以“参数处理”为主要特征,以“导数运用”为主要手段,以“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为结合点,往往涉及到函数、导数、不等式、方程等多方面的知识,需要综合运用等价转换、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重要数学思想方法.命题热点三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理科)高考对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的考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考查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直观图与三视图;二是考查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三是考查利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例如利用空间向量证明线面平行与垂直、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等.在高考试卷中,一般有1~2个客观题和一个解答题.多为容易题和中档题.(文科)高考对立体几何的考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考查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直观图与三视图;二是考查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线面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等;在高考试卷中,一般有1~2个客观题和一个解答题.多为容易题和中档题.预测1.若一个底面是正三角形的直三棱柱的正视图如图所示,则其侧面积等于AB .2C. D .6动向解读:三视图是高考的热点内容,几乎每年必考,除了考查对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的判断外,更多地是以三视图为载体考查几何体的体积、表面积的计算,在由三视图中给出的数据得出原几何体的有关数据时,要充分利用三视图“主左一样高、主俯一样长、俯左一样宽”的性质.预测2.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直线m α⊥,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 β内必存在直线与m 平行,且存在直线与m 垂直B. β内不一定存在直线与m 平行,不一定存在直线与m 垂直C. β内不一定存在直线与m 平行,但必存在直线与m 垂直D. β内必存在直线与m 平行,却不一定存在直线与m 垂直动向解读:本题考查空间中线面、面面的平行与垂直关系的判断,其特点是以符号语言给出,考查对相关定理的理解与运用,解决这类问题时,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定理,善于利用一些常见的几何体作为模型进行判断,还要善于举出反例对命题进行否定.预测3.(理科)正△ABC 的边长为4,CD 是AB 边上的高,,E F 分别是AC 和BC 边的中点,现将△ABC 沿CD 翻折成直二面角A DC B --.(1)试判断直线AB 与平面DEF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求二面角E DF C --的余弦值;(3)在线段BC 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AP DE ⊥?证明你的结论.A B C E F A B C D E F动向解读:本题主要考查空间向量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中的应用,这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也是高考试卷中相对较为固定的考查模式,即以空间几何体为载体,考查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平行关系与垂直关系的论证,考查空间中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的求解等,有时还会以开放性的设问方式进行考查.这类问题通常可以有两种解法,一是利用有关的定理与性质直接进行论证和求解,二是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进行证明或计算.这类考题通常有2至3个小问题,在解答过程要注意各个小问题结果之间的连贯性,这样可以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速度.预测3.(文科)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1=CD , 60=∠BCD ,且CD BD ⊥,正方形ADEF 所在平面与平面ABCD 垂直,H G ,分别是BE DF ,的中点.(1)求证:CDE BD 平面⊥;(2)求证://GH 平面CDE ;(3)求三棱锥CEF D -的体积.动向解读:本题主要考查立体几何中的综合问题,这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也是高考试卷中相对较为固定的考查模式,即以空间几何体为载体,考查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平行关系与垂直关系的论证,考查空间几何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求解等,有时还会以开放性的设问方式进行考查.这类问题通常有2至3个小问题,在解答过程要注意各个小问题结果之间的连贯性,这样可以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速度.命题热点四 解析几何高考对解析几何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直线与圆的方程、圆锥曲线等,在高考试卷中一般有1~2个客观题和1个解答题,其中客观题主要考查直线斜率、直线方程、圆的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的定义应用、标准方程的求解、离心率的计算等,解答题则主要考查直线与椭圆、抛物线等的位置关系问题,经常与平面向量、函数与不等式交汇等,考查一些存在性问题、证明问题、定点与定值、最值与范围问题等,解析几何试题的特点是思维量大、运算量大,所以应加强对解析几何重点题型的训练.预测1. 如果圆22(3)(1)1x y ++-=关于直线:l 410mx y +-=对称,则直线l 的斜率等于————————————.动向解读:本题考查直线方程与斜率、圆的方程、对称等基本问题,这是解析几何的基础内容,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考查,有时也间接考查,与 D E圆锥曲线的内容综合起来进行考查.预测2. 已知双曲线221916x y -=的左右焦点分别是12,F F ,P 点是双曲线右支上一点,且212||||PF F F =,则三角形12PF F 的面积等于——————————.动向解读:本题考查双曲线的定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等问题,是一道综合性的小题.尽管高考对双曲线的考查要求不高,但对于双曲线的定义、离心率、渐近线等知识点的考查却常考常新,经常会命制一些较为新颖的考查基础知识的小题目.解答这类问题要善于运用双曲线的定义,善于运用参数间的关系求解.预测 3.已知椭圆22221(0)x y a b a b+=>>,,M N 是椭圆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P 是椭圆上任意一点,且直线PM PN 、的斜率分别为12k k 、,若1214k k =,则椭圆的离心率为A.12B.C. D动向解读:本题考查椭圆的离心率问题,这是高考的热点内容,这类问题的特点是:很少直接给出圆锥曲线的方程等数量关系,而是提供一些几何性质与几何位置关系,来求离心率的值或取值范围.解决这类问题时,首先应考虑运用圆锥曲线的定义获得必要的数量关系或参数间的等量关系,其次是根据题目提供的几何位置关系,确定参数,,a b c 满足的等式或不等式,然后根据,,a b c 的关系消去参数b ,从而可得到离心率的值或取值范围.预测4.已知椭圆22)(y c x +-10)(22=+++y c x 的短轴长为b 2,那么直线03=++cy bx 截圆122=+y x 所得的弦长等于____________.动向解读:本题考查椭圆定义、椭圆标准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问题,是一道多知识点的综合性小题,这正体现了高考数学命题所追求的“在知识交汇点处命题”的原则.值得注意的是:本题中椭圆方程没有直接给出,而是要借助椭圆的定义进行分析求解,才能得到有关的参数值.预测5. (理科)已知椭圆2221(08x y b b+=<<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和F 2 ,以F 1 、F 2为直径的圆经过点M (0,b ).(1)求椭圆的方程;(2)设直线l 与椭圆相交于A ,B 两点,且0MA MB ⋅= .求证: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为定值.动向解读:本题考查解析几何中的定点、定值或取值范围问题,这是一类综合性较强的问题,也是近几年高考对解析几何考查的一个重点和热点内容.这类问题以直线与圆锥曲线德位置关系为载体,以参数处理为核心,需要综合运用函数、方程、不等式、平面向量等诸多数学知识以及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多种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求解,对考生的代数恒等变形能力、化简计算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文科)已知圆22:(4)()16()C x y m m N *-+-=∈,直线43160x y --=过椭圆2222:1(0)x y E a b a b+=>>的右焦点,且交圆C 所得的弦长为532,点)1,3(A 在椭圆E 上. (1)求m 的值及椭圆E 的方程;(2)设Q 为椭圆E 上的一个动点,求AQ AC ⋅的取值范围.动向解读:本题考查解析几何中的定点、定值或取值范围问题,这是一类综合性较强的问题,也是近几年高考对解析几何考查的一个重点和热点内容.这类问题以直线与圆锥曲线德位置关系为载体,以参数处理为核心,需要综合运用函数、方程、不等式、平面向量等诸多数学知识以及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多种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求解,对考生的代数恒等变形能力、化简计算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命题热点五 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高考对给部分考查的主要内容为: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概念、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关系、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二倍角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平面向量的概念和线性运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向量的应用。
2013年高考数学知识大梳理(知识精粹版)《黄冈中学》资深老师强势总结
.........识大梳理(.....知知识识精精粹粹版版)) 《黄冈中学》资深老师强势总结,为................201...3.年学子...倾情打造....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网络集合123412n x A x B A B A B A n A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与元素()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自然语言描述、特征性质描述)、图示法、区间法子集:若 ,则,即是的子集。
、若集合中有个元素,则集合的子集有个, 注关系集合集合与集合{}00(2-1)23,,,,.4/n A A A B C A B B C A C A B A B x B x A A B A B A B A B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B B A A B ⎧⎪⎧⎪⎪⎪⊆⎪⎪⎨⎪⊆⊆⊆⎨⎪⎪⎪⎩⎪⎪⊆≠∈∉⎪⊆⊇⇔=⎪⎩⋂=∈∈⋂=⋂∅=∅⋂=⋂⋂⊆真子集有个。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对于集合如果,且那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真子集:若且(即至少存在但),则是的真子集。
集合相等:且 定义:且交集性质:,,,运算{}{},/()()()-()/()()()()()()U U U U U U U U A A B B A B A B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A B B A A B A A B B A B A C ard A B C ard A C ard B C ard A B C A x x U x A A C A A C A A U C C A A C A B C A C B ⎧⎪⎨⋂⊆⊆⇔⋂⎪⎩⎧⋃=∈∈⎪⎨⋃=⋃∅=⋃=⋃⋃⊇⋃⊇⊆⇔⋃⎪⎩⋃=+⋂=∈∉=⋂=∅⋃==⋂=⋃,定义:或并集性质:,,,,, 定义:且补集性质:,,,, ()()()U U U C A B C A C B ⎧⎪⎪⎪⎪⎪⎪⎧⎪⎪⎪⎪⎪⎪⎪⎪⎪⎪⎪⎪⎪⎪⎪⎪⎪⎪⎨⎪⎪⎪⎪⎪⎧⎪⎨⎪⎪⎪⎪⎪⎪⎪⎪⎪⎪⎪⎪⎪⎪⎪⎪⎪⎨⎪⎪⎪⎪⎪⎪⎪⎧⎪⎪⎪⎪⎪⎪⎪⎨⎪⎪⎪⎪⎪⋃=⋂⎪⎪⎩⎩⎩⎩函数,,,A B A x B y f B A B x y x f y y x y →映射定义:设,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使对于集合中的任意一个元素, 在集合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为从集合到集合的一个映射传统定义:如果在某变化中有两个变量并且对于在某个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定义 按照某个对应关系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
2013高考数学高频考点、提分密码:第五部分 数列
第五部分:数列一、 考试要求⑴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
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⑵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几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⑶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知识方法与技巧1.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它的通项公式时,其通项公式不唯一. 例如:1,2,4,…….通项a n =2n -1或a n =21221≥=⎩⎨⎧-n n n1.数列通项公式a n =f(n),其图象是y 轴右侧的坐标为(n,a n )的一系列孤立点.2.由于数列是特殊的函数,所以判断数列的单调性与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方法基本是相同的,只需比较a n 与a n +1的大小即可. ①利用递推公式或者a n 与S n 的关系式解题时,一般要验证初始值n 是否适合所求的式子,即a n =2111≥=⎩⎨⎧--n n S S S n n ;②涉及a n -1或S n -1时,应分n=1和n ≥2两种情况考虑; ③等比数列求和时,要考虑公比q 是否为1.3.若三数成等差数列,则可设三数为a -d,a,a+d ;若三数成等比数列,则可设qa ,a,aq.4.证明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必须根据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加以证明.证明数列{a n }不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只须说明a 1,a 2,a 3不成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即可.5.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的几种表示(即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①a n+1-a n =d(常数);②2a n +1=a n +a n +2;③a n =kn+b (k 、b 为常数),其中公差d=k.④S n =An 2+Bn.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的几种表示(即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①nn a a 1+=q(常数);②a n+12=a n a n +2;③a n =aq n (aq ≠0,且a 、q 为常数)6.当公差d ≠0时,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S n 方可表示为关于n 的不含常数项的二次函数,且二次项系数的2倍就是公差.11.求等差数列前n 项和S n 最值的方法:⑴可转化为二次函数,求最值;⑵应用以下结论:①当公差d<0时, S n 最大⇔a n ≥0且a n +1≤0;②当公差d>0时,S n 最小⇔a n ≤0且a n +1≥0.③利用f(n)=S n 的抛物线特征解小题(d ≠0).12.①等比数列的任一项及公比都不能为0;②常数数列不一定是等比数列;③G 2=ab 是a 、G 、b 成等比数列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13.①若{a n }是等差数列,则{na a }是等比数列(a ≠0的常数);②若{a n }是等比数列,且a n >0,则{log a a n }是等差数列(a 为常数). 14.求数列{a n }的最值常见方法:①利用通项公式a n 的本身特征求解;②若{a n }是单调数列,则可利用单调性求解;③若对一切n ∈N *都有,a n >0 (a n <0),则a n 最大⇔⎩⎨⎧≥≥+-11n n n n a a a a ;a n 最小⇔⎩⎨⎧≤≤+-11n n n n a a a a .15.求数列{a n }前n 项和S n ,关键是根据通项a n 的特征,去寻求求和的方法,常见几种方法:⑴通项裂项法;⑵错位相差法;⑶累加(累乘)法;⑷逆项相加法.16.分期付款中,要弄清商品售价到贷款全部付清时增值到多少;各期所付款额到贷款全部付清时分别增值到多少;如何利用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规定列出方程;解方程时,如何利用等比数列的知识进行有关计算。
2013年高考数学高频考点3
2013年宿州二中高三南校文科数学二轮复习之--4数列数列的考试说明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1)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像、通项公式)。
(2)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特殊函数。
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1)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
(2)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
(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4)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考试说明解读:数列、不等式的综合考查,是典型的安徽特色,每年都展现数学思维精彩之美。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递推数列是考查的热点,数列通项、数列前n 项的和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考查的热门话题,与比较大小结合、与不等式证明联系常考常新。
命题动向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它蕴含着高中数学的四大思想及累加(乘)法、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裂项相消法等基本数学方法;本部分内容在高考中的分值约占全卷的10%~15%,其中对等差与等比数列的考查是重中之重. 近年来高考对数列知识的考查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1)关于两个特殊数列的考查,主要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以及前n 项和公式等,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出现,难度不大,属于中低档题;(2)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偶尔结合递推数列、数学归纳法、函数方程、不等式与导数等知识考查,以最值与参数问题、恒成立问题、不等式证明等题型出现,一般难度比较大,多为压轴题,并强调分类讨论与整合、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的灵活运用;(3)数列类创新问题,命题形式灵活,新定义型、类比型和探索型等创新题均有出现,既可能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出现,也可能以压轴题形式出现. 知识要点梳理:1.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 项和S n =a 1+a 2+…+a n ,a n =⎩⎪⎨⎪⎧n =1 ,n ≥2 .递推公式,数列常用的表示法,数列的分类;2.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中项及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 5.等差数列{a n }的常见性质(1)对于正整数m ,n ,p ,q ,若m +n =p +q ,则a m ,a n ,a p ,a q 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2)等差数列{a n }的通项是关于正整数n 的______函数(d ≠0),(n ,a n )是直线上一群孤立的点,a n =an +b (a ,b 是常数)是{a n }为等差数列的______条件;(3)等差数列{a n }前n 项和可以写成S n =An 2+Bn 的形式,其中A =______,B =________,当d ≠0时,它表示关于n 的__________函数;(4)等差数列的增减性:d >0时,为______数列,且当a 1<0时,前n 项和有最____值; d <0时,为______数列,且当a 1>0时,前n 项和有最____值;(5)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S n ,S 2n -S n ,S 3n -S 2n ,…也成等差数列.探究点1 数列的前n 项和Sn 与通项an 的关系例1 (1)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n 2,则a 8的值为( )A .15B .16C .49D .64(2)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2n -3,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______________.(3)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记为S n ,a 1=1,a n +1=2S n +1()n ≥1,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________.[点评] 在数列中根据数列前n 项和的定义得到的关系式a n =⎩⎪⎨⎪⎧S 1,n =1,S n -S n -1,n ≥2占有重要位置,很多数列试题就是以此为出发点设计的.在使用这个关系式时,一定要注意分n =1,n ≥2两种情况,在求出结果后,看看这两种情况能否整合在一起.在根据数列的通项a n 与前n 项和的关系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时,要考虑两个方面,一个是根据S n +1-S n =a n +1把数列中的和转化为数列的通项之间的关系;一个是根据a n +1=S n +1-S n 把数列中的通项转化为和的关系,先求S n 再求a n .如下面的变式.变式训练1.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满足a n +2S n S n -1=0(n ≥2),a 1=12,求a n .► 探究点2 由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例2 (1)如果数列{}a n 满足a 1=2,a n +1=a n +2n ,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________;(2)若数列{}a n 满足a 1=1,a n +1=2n a n ,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________;(3)若数列{}a n 满足a 1=3,a n +1=3a n +2,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________.[点评] 本题中的三个小题代表了三类最基本的递推数列,其一般形式是a n +1=a n +f (n ),a n +1=g (n )a n ,a n +1=pa n +q (p ≠0,1,q ≠0),其中第三个形式采用的是待定系数转化的方法,即设a n +1+λ=p (a n +λ),即a n +1=pa n +pλ-λ,与a n +1=pa n +q 比较即可知只要λ=qp -1,即可把递推数列转化为等比数列.这三个类型是递推数列中最基本的类型,许多递推数列问题都可以经过适当的变换转化为这三个类型(这也是高考最可能考查到的递推数列),请看下面的变式.变式训练1.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2a n -2n =S n ,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变式训练2. 已知数列{}a n 中,a 1=1,a n +1=52-1a n ,b n =1a n -2,求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 探究点3 数列的一般性质例3 (1) 设数列{a n }是首项大于零的等比数列,则“a 1<a 2”是“数列{a n }是递增数列”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0,a n +1=a n -33a n +1(n ∈N *),则a 20=( ) A .0 B .- 3 C. 3 D.32变式训练:(1)对于数列{a n },“a n +1>|a n |(n =1,2…)”是“{a n }为递增数列”的( )A .必要不充分条件B .充分不必要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 已知数列{a n }满足:a 4n -3=1,a 4n -1=0,a 2n =a n ,n ∈N *,则a 2009=________;a 2014=________.► 探究点4 等差、等比数列中基本量的计算例4 (1)在等差数列{a n }中,a 3=7,a 5=a 2+6,则a 6=________.(2)设S n 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S 3=3,S 6=24,则a 9=________.(3)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a m -1+a m +1-a 2m =0,S 2m -1=38,则m =( ) A .38 B .20 C .10 D .9(4) 在等比数列{a n }中,若公比q =4,且前3项之和等于21,则该数列的通项公式a n=__________.(5)设S n 为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8a 2+a 5=0,则S 5S 2等于( )A .11B .5C .-8D .-11(6)等比数列{a n }中,|a 1|=1,a 5=-8a 2,a 5>a 2,则a n =( ) A .(-2)n -1 B .-(-2)n -1 C .(-2)n D .-(-2)n变式训练1:设a 1,d 为实数,首项为a 1,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满足S 5S 6+15=0.(1)若S 5=5,求S 6及a 1; (2)求d 的取值范围.(2) 正项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S 5=72+6,S 7-S 2=142+12,则公比q 等于( )A. 2 B .2 C .2 2 D .4(3) 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4a 1,2a 2,a 3成等差数列.若a 1=1,则S 4=( ) A .7 B .8 C .15 D .16► 探究点5 等差、等比数列的判定例5(1)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a n -⎝⎛⎭⎫12n -1+2(n 为正整数).令b n =2na n ,求证:数列{}b n 是等差数列,并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 证明:对任一正整数a ,都存在正整数b ,c (b <c ),使得a 2,b 2,c 2成等差数列.例6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S n =n -5a n -85,n ∈N *.(1)证明:{a n -1}是等比数列;(2)求数列{S n }的通项公式,并求出使得S n +1>S n 成立的最小正整数n .[点评] 判断数列{}a n 是否是等差、等比的方法有:► 探究点6 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例7 (1)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a 3+a 7-a 10=8,a 11-a 4=14,则S 13等于( )A .168B .286C .78D .152(2) 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a 1=-11,a 4+a 6=-6,则当S n 取最小值时,n 等于( )A .6B .7C .8D .9(3)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a 1=13,S 3=S 11,当S n 最大时,n 的值是( )A .5B .6C .7D .8(1)B (2)A (3)C [解析] (1)由已知得a 1-d =8,7d =14,∴d =2,a 1=10,则S 13=286. (2)方法1:设该数列的公差为d ,则a 4+a 6=2a 1+8d =2×(-11)+8d =-6,解得d =2,所以S n =-11n +n n -12×2=n 2-12n =(n -6)2-36,所以当n =6时,S n 取最小值. 方法2:由方法1,得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11+2(n -1)=2n -13,显然n ≤6时,a n <0;n ≥7,时a n >0.故其前6项的和最小.(3)方法1:由S 3=S 11得a 4+a 5+…+a 11=0,根据等差数列性质可得a 7+a 8=0,根据首项等于13可推知这个数列递减,从而得到a 7>0,a 8<0,故n =7时S n 最大.方法2:由S 3=S 11可得3a 1+3d =11a 1+55d ,把a 1=13代入得d =-2,故S n =13n -n (n -1)=-n 2+14n ,根据二次函数性质,当n =7时,S n 最大.方法3:根据a 1=13,S 3=S 11,这个数列的公差不等于零,由于S 3=S 11说明这个数列的和先是单调递增的然后再单调递减,根据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以及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当S 3=S 11时,只有n =3+112=7时,S n 取得最大值.[点评] 求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时,只要能求出首项和公差即可.由于公差不等于零的等差数列不是单调递增的就是单调递减的,求其前n 项和S n 的最值时,可以通过数列中的项的正负变化(也要考虑可能等于零的项)确定何时S n 取得最值.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S n 是由首项a 1和公差d 确定的关于n 的函数,当涉及求在什么情况下S n 有最值时,求出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建立S n 关到于n 的函数关系,通过函数思想求解是基本的方法,如下面的变式.变式训练1:设等差数列{a n }满足a 3=5,a 10=-9.(1)求{a n }的通项公式;(2)求{a n }的前n 项和S n 及使得S n 最大的序号n 的值例8 (1)已知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a 2=2,a 5=14,则a 1a 2+a 2a 3+…+a n a n +1=( )A .16(1-4-n )B .16(1-2-n ) C.323(1-4-n ) D.323(1-2-n )(2) 设{}a n 是任意等比数列,它的前n 项和,前2n 项和与前3n 项和分别为X ,Y ,Z ,则下列等式中恒成立的是( )A .X +Z =2YB .Y ()Y -X =Z ()Z -XC .Y 2=XZD .Y ()Y -X =X ()Z -X (1)C (2)D [解析] (1)由a 5=14=a 2·q 3=2·q 3,解得q =12.数列{a n a n +1}仍是等比数列,其首项是a 1a 2=8,公比为14.所以a 1a 2+a 2a 3+…+a n a n +1=8⎣⎡⎦⎤1-⎝⎛⎭⎫14n 1-14=323(1-4-n ).[解答] (1)由a n =a 1+(n -1)d 及a 3=5,a 10=-9得⎩⎪⎨⎪⎧ a 1+2d =5,a 1+9d =-9,解得⎩⎪⎨⎪⎧a 1=9,d =-2,故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11-2n .(2)由(1)知S n =na 1+n n -12d =10n -n 2. 因为S n =-(n -5)2+25, 所以n =5时,S n 取得最大值.(2)根据等比数列的性质,在等比数列中,当公比不等于-1时,S n ,S 2n -S n ,S 3n -S 2n成等比数列,故X ,Y -X ,Z -Y 成等比数列,故(Y -X )2=X (Z -Y ),即Y 2-XY =XZ -X 2,即Y (Y -X )=X (Z -X ),只有这个是恒成立的.► 探究点7 公式法求和与分组法求和例9.已知{a n }是首项为1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S n 为{a n }的前n 项和. (1)求通项a n 及S n ;(2)设{b n -a n }是首项为1,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求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及其前n 项和T n .[解答] (1)因为{a n }是首项为a 1=19,公差d =-2的等差数列,所以a n =19-2(n -1)=-2n +21,S n =19n +n n -12·(-2)=-n 2+20n .(2)由题意b n -a n =3n -1,所以b n =3n -1-2n +21,T n =S n +(1+3+…+3n -1)=-n 2+20n +3n -12.► 探究点8 裂项相消法求和例2已知等差数列{a n }满足:a 3=7,a 5+a 7=26,{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 (1)求a n 及S n ; (2)令b n =1a 2n -1(n ∈N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 [解答] (1)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因为a 3=7,a 5+a 7=26,所以有⎩⎪⎨⎪⎧a 1+2d =7,2a 1+10d =26,解得a 1=3,d =2,所以a n =3+2(n -1)=2n +1;S n =3n +n (n -1)2×2=n 2+2n . (2)由(1)知a n =2n +1,所以b n =1a 2n -1=1(2n +1)2-1=14·1n (n +1)=14·(1n -1n +1),所以T n =14·(1-12+12-13+…+1n -1n +1)=14·(1-1n +1)=n 4(n +1),即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n4(n +1).变式训练: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4n-2n,其前n 项和为S n ,求数列⎩⎨⎧⎭⎬⎫2nS n 的前n项和T n .[解答] 根据公式法S n =4 (1-4n )1-4-2 (1-2n )1-2=13(4n +1-3·2n +1+2)=13(2n +1-1)(2n +1-2)=23(2n +1-1)(2n-1),故2n S n=32·2n (2n +1-1)(2n -1).► 探究点3 倒序相加法求和例3 已知A (x 1,y 1),B (x 2,y 2)是f (x )=12+log 2x 1-x 的图象上任意两点,设点M ⎝⎛⎭⎫12,b ,且OM →=12(OA →+OB →),若S n =∑i =1n -1f ⎝⎛⎭⎫i n ,其中n ∈N *,且n ≥2,求S n . 解答] 由OM →=12(OA →+OB →)得点M (12,b )是AB 的中点,则12(x 1+x 2)=12,故x 1=1-x 2,x 2=1-x 1,所以b =f (x 1)+f (x 2)2=12(12+log 2x 11-x 1+12+log 2x 21-x 2)=12(1+log 2x 1x 2+log 2x 2x 1)=12(1+log 2x 1x 2·x 2x 1)=12(1+0)=12.由上面知当x 1+x 2=1时,f (x 1)+f (x 2)=y 1+y 2=1. 又S n =∑i =1n -1f (i n )=f (1n )+f (2n )+…+f (n -1n ),∴S n =f (n -1n )+f (n -2n )+…+f (1n ),∴2S n =f (1n )+f (n -1n )+f (2n )+f (n -2n )+…+f (n -1n )+f (1n )=1+1+…+1n -1个=n -1,∴S n =n -12(n ∈N *,且n ≥2). [点评] 这个方法脱胎于课本上推导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方法,在高考试题中使用时频率虽然没有下面的“错位相减法”高,但也是值得注意的一个方法.数列是以正整数为自变量的函数,从函数入手设计数列试题是自然的.本题从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出发构造了一个函数值的数列,这个数列符合用倒序相加方法求和的要求► 探究点4 错位相减法求和例 4 设C 1,C 2,…,C n ,…是坐标平面上的一列圆,它们的圆心都在x 轴的正半轴上,且都与直线y =33x 相切,对每一个正整数n ,圆C n 都与圆C n +1相互外切,以r n 表示C n 的半径,已知{r n }为递增数列.(1)证明:{r n }为等比数列; (2)设r 1=1,求数列⎩⎨⎧⎭⎬⎫n r n 的前n 项和.[解答] (1)设圆心坐标为(λn,0),根据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得λn =2r n ,同理得λn +1=2r n+1,根据圆C n 都与圆C n +1相互外切,得λn +1-λn =r n +1+r n ,将λn =2r n ,λn +1=2r n +1代入得r n +1=3r n ,即r n +1r n=3,所以数列{r n }为等比数列.(2)由r 1=1可得r n =3n -1,n r n =n 3n -1.设S n =130+231+332+…+n 3n -1,①则13S n =131+232+333+…+n -13n -1+n 3n .② ①-②得23S n =1+13+132+…+13n -1-n 3n=32(1-13n )-n 3n =32-3+2n 2·3n ,所以S n =94-3+2n 4·3n -1=9-3+2n ·31-n 4. 变式训练: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对任意的n ∈N *,点(n ,S n )均在函数y =b x+r (b >0且b ≠1,b ,r 均为常数)的图象上.(1)求r 的值; (2)当b =2时,记b n =n +14a n(n ∈N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 [解答] (1)因为对任意的n ∈N *,点(n ,S n )均在函数y =b x+r (b >0且b ≠1,b ,r 均为常数)的图象上,所以得S n =b n+r ,当n =1时,a 1=S 1=b +r , 当n ≥2时,a n =S n -S n -1=b n+r -(b n -1+r )=b n -bn -1=(b -1)bn -1,又因为{a n }为等比数列, 所以a n =(b -1)bn -1,所以r =-1,公比为b .(2)当b =2时,a n =(b -1)b n -1=2n -1,b n =n +14a n =n +14×2n -1=n +12n +1, 则T n =222+323+424+…+n +12n +1,12T n =223+324+425+…+n 2n +1+n +12n +2,相减得12T n =222+123+124+125+…+12n +1-n +12n +2=12+123×(1-12n -1)1-12-n +12n +2=34-12n +1-n +12n +2, 所以T n =32-12n -n +12n +1=32-n +32n +1.► 探究点2 数列与函数的综合例2 [2010·天津卷] 设{a n }是等比数列,公比q =2,S n 为{a n }的前n 项和,记T n =17S n -S 2na n +1,n ∈N *.设Tn 0为数列{T n }的最大项,则n o =________. 4 [解析] 因为T n =17a 1(1-q n )1-q -a 1(1-q 2n )1-qa 1q n=17(1-q n )-(1-q 2n )(1-q )qn,n ∈N *.设q n =t ,则有 T n =17 (1-t )-(1-t 2)(1-2)t =16-17t +t 2(1-2)t=-⎣⎢⎡⎦⎥⎤t 2-1+16(2-1)t +172-1≤-82-1+172-1=92-1, 当且仅当t 2-1=16(2-1)t,即t =4时等号成立, ∴(2)n =4,n =4,所以当Tn 0为数列{T n }的最大项时,n 0=4.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33,a n +1-a n =2n ,则a nn的最小值为________.212 [解析] 因为a n =(a n -a n -1)+(a n -1-a n -2)+…+(a 2-a 1)+a 1=33+n 2-n ,所以a n n =33n +n -1.设f (x )=33x +x -1,x ∈(0,+∞),f ′(x )=-33x 2+1,可得函数f (x )在(33,+∞)上单调递增,在(0,33)上是递减,因为n ∈N *,所以f (n )最小值为f (5),f (6)中的较小者.又因为a 55=535,a 66=636=212,所以a n n 的最小值为a 66=212.押猜题5已知b a b a +,,为等差数列ab b a ,,,为等比数列,且,1)(log 0<<ab m 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1>mB .8>mC .81<<mD .810><<m m 或 解析 依题意得⎪⎩⎪⎨⎧≠≠⋅=++=.0,0,,22b a ab a b b a a b 解得⎩⎨⎧==.4,2b a 所以,8log )(log m m ab =由18log 0<<m 得.8>m 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将简单对数不等式的解法融入其中考查体现了学科内知识的交汇性.押猜题6(理)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41=a,2)1(2--+=n n na S n n *).,2(N n n ∈≥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设数列}{n b 满足:,41=b 且*),(,2)1(21N n b n b b n n n ∈---=+求证:*),2(N n n a b n n ∈≥>;(3)求证:.)11()11)(11)(11(31544332e b b b b b b b b n n <+++++解析 (1)当*,3N n n ∈≥时,,2)1(2--+=n n na S n n ,2)2)(1(2)1(11---+-=--n n a n S n n 两式相减得:,221)1(1⨯----=-n a n na a n n n *).,3(11N n n a a n n ∈≥=-∴-.3,1222221=∴-+=+a a a a可得,⎩⎨⎧∈≥+==*).,2(1),1(4N n n n n a n(2)①当2=n 时,,31422212a b b =>=-=不等式成立. ②假设当*),2(N k k k n ∈≥=时,不等式成立,即.1+>k b k那么,当1+=k n 时, ,222)1(2222)1(2)1(21+≥=-+>->-+-=---=+k k k b k b b b k b b k k k k k k所以当1+=k n 时,不等式也成立.根据①、②可知,当*,2N n n ∈≥时,.n n a b >(3)设).,0(,)1ln()(+∞∈-+=x x x x f 则,01111)(<+-=-+='x x x x f ∴函数)(x f 在),0(+∞上单调递减,.)1ln(),0()(x x f x f <+∴<∴当*,2N n n ∈≥时,,1111+=<n a b n n,2111)2)(1(11)11ln(11+-+=++<<+∴++n n n n b b b b n n n n 21114131)11ln()11ln()11ln(14332+-+++-<++++++∴+n n b b b b b b n n ,312131<+-=n.)11()11)(11(314332e b b b b b b n n <+++∴+点评 本题是数列、数学归纳法、函数、不等式等的大型综合题,衔接自然,叙述流畅,毫无拼凑的痕迹,情景新颖,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入口较宽,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审题、读题能力,一定的等价变形能力,同时还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数学素养和数学灵气.该题已达到高考压轴题的水准.(文)已知函数)(x f 对任意实数q p ,都满足:),()()(q f p f q p f ⋅=+且.31)1(=f (1)当∈n N*时,求)(n f 的表达式;(2)设∈=n n nf a n )((N*),n S 是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求证:43<n S ;(3)设∈+=n n f n nf b n ()()1(N*),设数列}{n b 的前n 项的和为n T ,试比较n T T T T 1111321++++ 与6的大小.解析 (1),31)1(),1()()1(=⋅=+f f n f n f ∈=+∴n n f n f )((31)1(N*),)(n f ∴是以31)1(=f 为首项,以31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31(31)(1-⨯=∴n n f 即∈=n n f n ()31()(N*).(2),)31(n n n a = ,)31()31)(1()31(3)31(2311132n n n n n S +-++⨯+⨯+⨯=- ①,)31()31)(1()31(3)31(2)31(1311432++-++⨯+⨯+⨯=n n n n n S ②①-②得:132)31()31()31()31(3132+-++++=n n n n S 1)31(311])31(1[31+---=n n n ,)31(])31(1[211+--=n n n.)31(2)31(4343n n n n S --=∴∈n N*,.43<∴n S (3),31)()1(n n f n nf b n =+=,6)1(2)1(31+=+⨯=∴n n n n T n).111(61+-=∴n n T n).111(6)11141313121211(61111321+-=+-++-+-+-=++++∴n n n T T T T n ∈n N*, .61111321<++++∴n T T T T点评 本题是函数与数列的交汇综合题,体现了在知识交汇点处设计试题的高考命题思想.其中第(1)问所用的“赋值法”,第(2)问所用的“错位相减法”,第(3)问所用的“裂项相消法”等是高考必考的重要方法和技巧.。
2013高考数学重要知识点扫描
2013届高三数学考前提醒1.看清楚集合的代表元素:集合}{2,M y y x x R =|=∈,}{21,N y y x x R =|=+∈,则M N = ;[1,)+∞ 集合}{2,M y y x x R =|=∈,}{21,N x y x x R =|=+∈,则M N = ;[0,)+∞ 集合}{2(,),M x y y x x R =|=∈,}{2(,)1,N x y y x x R =|=+∈,则M N = ;∅2. 正确理解集合的元素:设集合{|(1,2)(3,4),}M a a R λλ==+∈,{|(2,3)(4,5)N a a λ==+,}R λ∈,则=N M _____ (答:)}2,2{(--)3. 集合中的等价转换:A B B B A =⇔⊆ A B B A B=⇔⊆ 4. 不能忽视空集:⑴}0158|{2=+-=x x x A ,,}01|{=-=ax x B 若A B ⊆,求实数a 的值.(不要遗忘a =0即B =∅的情况)⑵}012|{2=--=x ax x A ,如果A R +=∅ ,求a 的取值。
(答:a ≤0)5.命题中的“正难则反”:①已知函数12)2(24)(22+----=p p x p x x f 在区间]1,1[-上至少存在一个实数c ,使0)(>c f ,求实数p 的取值范围。
(答:3(3,)2-)②要使满足关于x 的不等式0922<+-a x x (解集非空)的每一个x 的值至少满足不等式08603422<+-<+-x x x x 和中的一个,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答:81[7,)8)6. 注意等价命题,认清哪个是条件哪个是结论:如:“βαsin sin ≠”是“βα≠”的 条件。
(答:充分非必要条件)7.二次项系数是字母的要注意讨论:()()222210a x a x -+--<对一切R x ∈恒成立,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答:(1,2]); 8. 函数定义域是研究函数的首要对象:(1)函数y=2)3lg()4(--x x x 的定义域是 ;(2)函数(2)xf 的定义域是(0,1],求2(log )f x 的定义域.(3)判断函数()3f x x =|+|-3的奇偶性(4)若2211()f x x xx+=+,则()f x =(5)函数()x f y =是R 上的奇函数,且0x >时,()12xf x =+,则()f x 的表达式为 (6)若函数212log (3)y x ax a =-+在区间[)2,+∞上是减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9. 证明函数单调性的规范写法取值, 作差(分解因式), 判正负.10.三角换元的作用:函数4y x =++____(答:[1,4]); 11、反函数的一个有用结论:()1().fa b f b a -=⇔=12.函数奇偶性定义的应用:设)(x f 是定义域为R 的任一函数, ()()()2f x f x F x +-=,()()()2f x f x G x --=。
2013人教版高考数学高频考点、提分密码:三角函数
第三部分 三角函数一,重点突破1,关于任意角的概念角的概念推广后,任意角包括,正角,负角,零角;象限角,轴上角,区间角及终边相同的角2,角的概念推广后,注意“0°到90°的角”,“第一象限角”,“钝角”和“小于90°的角”这四个概念的区别3,两个实用公式:弧度公式:l =|α|r ,扇形面积公式:S=21|α|r 2 4,三角函数曲线即三角函数的图像,与三角函数线是不同的概念5,利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及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诱导公式可以解决证明,化简,求值问题,而求值有“给角求值”,“给值求值”,“给值求角”三类。
6,应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应注意:⑴当α,β中有一个角为2π的整数倍时,利用诱导公式较为简便。
⑵善于利用角的变形,如β=(α+β)-α,2α=(α+β)+(α-β),2π+2α=2(α+4π)等 ⑶倍角公式的变形——降幂公式:sin 2α=22cos 1α-,cos 2α=22cos 1α+,sin αcos α=21sin2α应用十分广泛. 7,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重点掌握:,⑴周期性的概念;⑵y=Asin(ωx+ϕ)的图像是由y=sinx 的图像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 ⑶五点法作图.8,三角求值问题的解题思路:⑴三种基本变换:角度变换,名称变换,运算结构的变换⑵给值求角问题的基本思路①先求出该角的一个三角函数值;②再根据角的范围与函数值定角,要注意角的范围对三角函数值的影响。
9,注意活用数学思想方法: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整体思想,向量方法二,注意点㈠三角函数y=Asin(ωx ∈ϕ) (A,ω>0)的性质1,奇偶性:当ϕ=k π+2π时是偶函数,当ϕ=k π时是奇函数,当ϕ≠2k π时是非奇非偶函数(k ∈Z) 2,对称性:关于点(ωϕ-πk ,0)中心对称,关于直线x=ωϕ-π+π2k (k ∈Z)轴对称. ㈡任意角三角函数1,当α为第一象限角时,sin α+cos α>12,当α∈(-43π+2k π, 4π+2k π),k ∈Z 时,sin α-cos α<0 (点在x -y=0下方) 当α∈(4π+2k π, 43π+2k π),k ∈Z 时,sin α-cos α>0 (点在x -y=0上方) 总之,可归纳为“成上大于0,成下小于0”.。
2013山东省高考知识点数学解析
2013山东省高考知识点数学解析数学养成阅读一句、思考一句的思维习惯烟台第三中学高三数学备课组老师杨文学说,高考数学命题的指导思想与2012年相比保持了较高的稳定性,知识能力要求、考试范围、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都没有变化,继续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常用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以能力立意为主导,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考查考生的综合素养。
另外,近几年,高考数学命题加强了对应用性问题的考查力度,即依据对材料的理解提炼出相关数量关系,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构造数学模型加以解决。
对于考前备考阶段,杨老师建议学生首先树立高考能考好数学的信心。
一些考生往往因为平时模拟考试数学成绩不理想,就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从而导致备考时轻视数学。
考生应对自己有信心,绝对不能抱有放弃的想法,要杜绝负面的自我暗示。
考生在考试暂时不理想的时候不要有“我肯定没希望了”、“我是学不好了”这样的暗示,应对自己始终充满自信,最终才能取得成功。
也有部分考生认为数学差一点没关系,只要在其他科目上多用功,就可以把总分补回来,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因为数学薄弱不仅直接影响高考成绩,还会影响考生心理,导致其他科目发挥不理想。
除了摆正考试态度、培养积极情绪之外,考生应该认真研读近两年山东数学高考试题,通过多做高考题,体会出高考数学“考什么”、“难度多大”、“怎么考”这三个问题,明确要考的知识点和难易程度。
另外,考生还应认清高考命题的热点、重点和难点,以减少复习的盲目性,提高针对性和效率。
同时,考生要回归课本,做题的同时多回顾课本知识,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脉络,形成知识网络。
这样也有助于熟练掌握解题的通性、通法,提高解题速度。
而且许多高考试题在教材中都有原型,即由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引申变化而来,因此,考生必须利用好课本,夯实基础知识,让知识实现网络化、系统化。
此外,考生要注意对一轮、二轮复习资料的错题整理和回顾,对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进行总结、归纳,以便熟练运用。
2013高考数学 高频考点、提分密码 第一部分 函数 新人教版
第一部分:函数一、考试内容及要求1.集合、简易逻辑考试内容: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要条件. 考试要求:⑴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⑵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要条件的意义.2.函数考试内容:映射,函数,函数的单调性;反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指数概念的扩充,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指数函数.;对数、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函数. 函数的应用举例.考试要求:⑴了解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⑵了解函数的单调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的方法.⑶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⑷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⑸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⑹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二、重要知识、技能技巧〔省略的部分自己填写〕1.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f :A →B (A 、B 为非空数集),定义域:⎩⎨⎧加条件的制约应用条件的限制或有附限定定义域复合函数对数或三角函数指数幂开方常涉及分母给解析式自然定义域:,,,,,,: 解决函数问题必须树立“定义域优先〞的观点.2.函数值域、最值的常用解法⑴观察法;⑵配方法;⑶反表示法;如y=xx y b ax d cx 22cos 21sin -+=++或 ⑷△法;适用于经过去分母、平方、换元等变换后得到关于y 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类函数;⑸基本不等式法;⑹单调函数法;⑺数形结合法;⑻换元法;⑼导数法.3.关于反函数⑴求一个函数y=f(x)〔定义域A ,值域D 〕的反函数步骤;〔略〕⑵互为反函数的两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图象间关系;⑶分段函数的反函数分段求解;⑷有关性质:定义域为非单元素集的偶函数不存在反函数;单调函数必有反函数,且两函数单调性相同;奇函数的反函数仍为奇函数;周期函数不存在反函数;f -1(a)=b ⇔f(b)=a.4.函数奇偶性⑴判断 ①解析式⎪⎪⎩⎪⎪⎨⎧⎪⎪⎪⎭⎫ ⎝⎛≠±=-=--=--=0)(,1)()(0)()()()()()(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或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②图象〔关于y 轴或坐标原点对称〕⑵性质:如果f(x)是奇函数且在x=0有定义,那么f(0)=0;常数函数f(x)=0定义域(-l ,l)既是奇函数也是偶函数;在公共定义域上,两个奇、偶函数的运算性质.〔略〕5.函数单调性⑴定义的等价形式如:2121)()(x x x f x f -->0⇔(x 1-x 2)[f(x 1)-f(x 2)]>0 ⑵判断:①定义法;②导数法;③结论法〔慎用〕.奇偶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互为反函数的两函数单调性;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同增异减〕;常见函数的单调性〔如y=x+xa ,a ∈R 〕. 6.函数周期性⑴f(x)=f(x+a)对定义域中任意x 总成立,那么T=a.如果一个函数是周期函数,那么其周期有无数个.⑵f(x+a)=f(x -a),那么T=2a. ⑶f(x+a)=-)(1x f ,那么T=2a. ⑷f(x)图象关于x=a 及x=b 对称,a ≠b ,那么T=2(b -a).⑸f(x)图象关于x=a 及点(b,c) (b ≠a)对称,那么T=4(b -a).7.函数图象的对称性⑴假设f(a+x)=f(a -x)或[f(x)=f(2a -x)],那么f(x)图象关于x=a 对称,特别地f(x)=f(-x)那么关于x=0对称;⑵假设f(a+x)+f(b -x)=2c ,那么f(x)图象关于(2b a +,c)中心对称,特别地f(x)+f(-x)=0,那么关于(0,0)对称; ⑶假设f(a+x)=f(b -x),那么y=f(x)关于x=2b a +对称; ⑷y=f(x)与y=f(2a -x)关于x=a 对称;y=f(x)与y=-f(x)+2b 关于y=b 对称;y=f(x)与y=-f(2a -x)+2b ,关于(a,b)对称.⑸y=f(a+x)与y=f(b -x),关于x=2a b -对称. 8.⑴要熟练掌握和二次函数有关的方程不等式等问题,并能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进行分类讨论;结合图象探索综合题的解题切入点。
2013甘肃高考文科数学绝密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4页。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3至5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 选择题共12小题。
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已知集合A={1,2,3,4},B={x |x =n 2,n ∈A },则A∩B= ( )(A ){0} (B ){-1,,0} (C ){0,1} (D ){-1,,0,1}(2) 21+2i = ( )(A )-1-21i (B )-1+21i (C )1+21i (D )1-21i(3)从1,2,3,4中任取2个不同的数,则取出的2个数之差的绝对值为2的概率是 ( )(A )21 (B )31 (C )41(D )61 (4)已知双曲线C :a2x2-b2y2=1(a >0,b >0)的离心率为25,则C 的渐近线方程为( )(A )y =±41x (B )y =±31x (C )y =±21x (D )y =±x(5)已知命题p :∀x ∈R,2x ><3x ;命题q :∃x ∈R ,x 3=1-x 2,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 ) p ∧q (B )¬p ∧q (C )p ∧¬q(D )¬p ∧¬q (6)设首项为1,公比为32 的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 ( )(A)S n=2a n-1 (B)S n =3a n-2 (C)S n=4-3a n(D)S n =3-2a n(7)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t∈[-1,3],则输出的s属于( )(A)[-3,4](B)[-5,2](C)[-4,3](D)[-2,5](8)O为坐标原点,F为抛物线C:y²=4x的焦点,P为C上一点,若|PF|=4,则△POF的面积为( )(A)2 (B)2 (C)2 (D)4(9)函数f(x)=(1-cos x)sin x在[-π,π]的图像大致为( )A B C D(10)已知锐角△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23cos²A+cos2A=0,a=7,c=6,则b=( )(A)10 (B)9 (C)8 (D)5(11)某几何函数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的体积为(A)18+8π (B)8+8π(C)16+16π (D)8+16π(12)已知函数f (x )= x >0-x2+2x x≤0,若| f (x )|≥ax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0] (B )(-∞,1] (C)[-2,1] (D)[-2,0]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个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高考数学高频考点1、集合与简易逻辑(1)对集合运算、集合有关术语与符号、在集合问题中逆求参数值问题、集合的简单应用、命题真假的判定、四种命题间的关系、充要条件的判定等基础知识的考查,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出现,一般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2)以函数与方程、三角函数、不等式、向量、圆锥曲线等知识为内核,以集合语言和符号语言为外在表现形式,结合简易逻辑知识考查数学思想与方法,多以解答题形式出现,这类题往往具有“稳中求新”、“稳中求活”等特点.2013年高考数学高频考点2、函数命题动向函数既是高中数学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又是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还是高中数学的主要工具,在高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考查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考查的方式是灵活多变的,既有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出现的中低档试题,也有以解答题形式出现的中高档试题,更有以综合了函数、导数、不等式、数列而出现的压轴题.在试卷中往往是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考查函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以解答题的形式考查函数的综合应用.押猜题3已知)(x f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且对于任意的∈x R 都有),()2(x f x f -=+若当]2,0[∈x 时,),1lg()(+=x x f 则有( )A .)27()1()23(f f f >>-B .)1()27()23(f f f >>- C .)27()23()1(f f f >-> D .)23()1()27(->>f f f解析 )(),()2()22()()2(x f x f x f x f x f x f ∴=+-=++⇒-=+ 的最小正周期为4.因为)(x f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则),()(x f x f =-则),23()23(f f =- ),21()21()27(f f f =-= 因为当]2,0[∈x 时,)1lg()(+=x x f 为增函数,故).27()1()23(f f f >>-故选A.点评 本题集函数的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等于一体考查,是高考命题者惯用的手法,充分体现了高考选择题的“小、巧、精、活”的特点,是一道难得的好题.押猜题4(理)已知函数.)1ln()1()(22x x x f +-+= (1)求函数)(x f 的单调区间;(2)若当]1,11[--∈e ex 时(其中 71828.2=e ),不等式m x f <)(恒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3)若关于x 的方程a x x x f ++=2)(在区间]2,0[上恰好有两个相异的实根,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析 因为,)1ln()1()(22x x x f +-+=所以.12)1(2)(xx x f +-+='(1)令120]11)1[(212)1(2)(-<<-⇒>+-+=+-+='x xx x x x f 或0>x , 所以)(x f 的单调增区间为)1,2(--和),0(+∞;令010]11)1[(212)1(2)(<<-⇒<+-+=+-+='x xx xx x f 或,2-<x所以)(x f 的单调减区间为)0,1(-和).2,(--∞(2)令0012)1(20)(=⇒=+-+⇒='x xx x f 或,2-=x函数)(x f 在]1,11[--e e上是连续的,又,2)1(,1)0(,21)11(22-=-=+=-e e f f eef所以,当]1,11[--∈e ex 时,)(x f 的最大值为.22-e故]1,11[--∈e ex 时,若使m x f <)(恒成立,则.22->e m(3)原问题可转化为:方程2)1ln()1(x x a +-+=在区间]2,0[上恰好有两个相异的实根.令,)1ln()1()(2x x x g +-+=则,121)(xx g +-='令,0)(='x g 解得:,1=x 当)1,0(∈x 时,)(,0)(x g x g ∴<'在区间)1,0(上单调递减,当)2,1(∈x 时,)(,0)(x g x g ∴>'在区间)2,1(上单调递增.)(x g 在0=x 和2=x 处连续,又,9ln 3)2(,4ln 2)1(,1)0(-=-==g g g且,19ln 34ln 2<-<-∴当]2,0[∈x 时,)(x g 的最大值是)(,1x g 的最小值是.4ln 2-∴在区间]2,0[上方程a x x x f ++=2)(恰好有两个相异的实根时,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9ln 34ln 2-≤<-a点评 本题考查导数在研究函数性质,不等式恒成立,参数取值范围等方面的应用,充分体现了导数的工具和传接作用.作为一道代数推理题,往往处在“把关题”或“压轴题”的位置,具有较好的区分和选拔功能.(文)已知函数)(x f y =与函数)(1x f y -=互为反函数,且函数)1(+=x f y 与函数)1(1+=-x fy 也互为反函数,若0)1(=f ,则)2010(1-f=( )A .0B .1C .2009-D .2010- 解析 求得函数)1(+=x f y 的反函数为,1)(1-=-x fy又函数)1(+=x f y 与函数)1(1+=-x fy 也互为反函数,所以)2010(,1)()1(111---∴-=+fx fx f.2009201012010)0(2)2008(1)2009(111-=-=-==-=-=---f f f故选C.点评 本题是以“年份”为背景的代数推理题,挖掘出1)()1(11-=-+--x f x f 是解题的关键,是推理的基础,结合累加法和反函数的有关知识可使问题圆满解决.此题对文科考生而言有相当的难度.2013年高考数学高频考点3、数列命题动向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它蕴含着高中数学的四大思想及累加(乘)法、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裂项相消法等基本数学方法;本部分内容在高考中的分值约占全卷的10%~15%,其中对等差与等比数列的考查是重中之重.近年来高考对数列知识的考查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关于两个特殊数列的考查,主要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以及前n 项和公式等,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出现,难度不大,属于中低档题;(2)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偶尔结合递推数列、数学归纳法、函数方程、不等式与导数等知识考查,以最值与参数问题、恒成立问题、不等式证明等题型出现,一般难度比较大,多为压轴题,并强调分类讨论与整合、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的灵活运用;(3)数列类创新问题,命题形式灵活,新定义型、类比型和探索型等创新题均有出现,既可能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出现,也可能以压轴题形式出现.押猜题5已知b a b a +,,为等差数列ab b a ,,,为等比数列,且,1)(log 0<<ab m 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1>mB .8>mC .81<<mD .810><<m m 或解析 依题意得⎪⎩⎪⎨⎧≠≠⋅=++=.0,0,,22b a ab a b b a a b 解得⎩⎨⎧==.4,2b a 所以,8log)(logmmab =由18log0<<m得.8>m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将简单对数不等式的解法融入其中考查体现了学科内知识的交汇性.押猜题6(理)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41=a,2)1(2--+=n n na S n n *).,2(N n n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设数列}{n b 满足:,41=b 且*),(,2)1(21N n b n b b n n n ∈---=+求证:*),2(N n n a b n n ∈≥>; (3)求证:.)11()11)(11)(11(31544332e b b b b b b b b n n <+++++解析 (1)当*,3N n n ∈≥时,,2)1(2--+=n n na S n n,2)2)(1(2)1(11---+-=--n n a n S n n 两式相减得:,221)1(1⨯----=-n a n na a n n n*).,3(11N n n a a n n ∈≥=-∴-.3,1222221=∴-+=+a a a a可得,⎩⎨⎧∈≥+==*).,2(1),1(4N n n n n a n(2)①当2=n 时,,31422212a b b =>=-=不等式成立.②假设当*),2(N k k k n ∈≥=时,不等式成立,即.1+>k b k 那么,当1+=k n 时,,222)1(2222)1(2)1(21+≥=-+>->-+-=---=+k k k b k b b b k b b k k k k k k所以当1+=k n 时,不等式也成立.根据①、②可知,当*,2N n n ∈≥时,.n n a b >(3)设).,0(,)1ln()(+∞∈-+=x x x x f 则,01111)(<+-=-+='xxx x f∴函数)(x f 在),0(+∞上单调递减,.)1ln(),0()(x x f x f <+∴<∴ 当*,2N n n ∈≥时,,1111+=<n a b nn ,2111)2)(1(11)11ln(11+-+=++<<+∴++n n n n b b b b n n n n 21114131)11ln()11ln()11ln(14332+-+++-<++++++∴+n n b b b b b b n n,312131<+-=n .)11()11)(11(314332e b b b b b b n n <+++∴+点评 本题是数列、数学归纳法、函数、不等式等的大型综合题,衔接自然,叙述流畅,毫无拼凑的痕迹,情景新颖,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入口较宽,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审题、读题能力,一定的等价变形能力,同时还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数学素养和数学灵气.该题已达到高考压轴题的水准.(文)已知函数)(x f 对任意实数q p ,都满足:),()()(q f p f q p f ⋅=+且.31)1(=f(1)当∈n N *时,求)(n f 的表达式;(2)设∈=n n nf a n )((N *),n S 是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求证:43<n S ;(3)设∈+=n n f n nf b n ()()1(N *),设数列}{n b 的前n 项的和为n T ,试比较nT T T T 1111321++++ 与6的大小.解析 (1),31)1(),1()()1(=⋅=+f f n f n f∈=+∴n n f n f )((31)1(N *),)(n f ∴是以31)1(=f 为首项,以31为公比的等比数列,,)31(31)(1-⨯=∴n n f 即∈=n n f n()31()(N *). (2),)31(nn n a =,)31()31)(1()31(3)31(2311132n n n n n S +-++⨯+⨯+⨯=- ① ,)31()31)(1()31(3)31(2)31(1311432++-++⨯+⨯+⨯=n n n n n S ② ①-②得:132)31()31()31()31(3132+-++++=n n n n S1)31(311])31(1[31+---=n nn ,)31(])31(1[211+--=n n n .)31(2)31(4343nn n n S --=∴ ∈n N *,.43<∴n S(3),31)()1(n n f n nf b n =+=,6)1(2)1(31+=+⨯=∴n n n n T n).111(61+-=∴n n T n).111(6)11141313121211(61111321+-=+-++-+-+-=++++∴n n n T T T T n∈n N *, .61111321<++++∴nT T T T点评 本题是函数与数列的交汇综合题,体现了在知识交汇点处设计试题的高考命题思想.其中第(1)问所用的“赋值法”,第(2)问所用的“错位相减法”,第(3)问所用的“裂项相消法”等是高考必考的重要方法和技巧.2013年高考数学高频考点4、三角函数押猜题7关于函数),42sin()(π-=x x f 有下列命题:①其表达式可写成)42cos()(π+=x x f ;②直线8π-=x 是函数)(x f 图象的一条对称轴;③函数)(x f 的图象可由函数x x g 2sin )(=的图象向右平移4π个单位得到;④存在),0(πα∈,使得)3()(αα+=+x f x f 恒成立.其中正确的命题序号是_________.(将你认为正确的命题序号都填上) 解析 对于),42sin()(π-=x x f 有,22)0(-=f而对于),42cos()(π+=x x f 则有,22)0(=f 所以①错误;因为,1)8(-=-πf 所以②正确;)42sin()(π-=x x f )()],8(2sin[x f x π-=的图象是由x x g 2sin )(=的图象向右平移8π个单位得到的,所以③错误;因为π是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取,2πα=所以④正确.故应填②④.点评 本题给出多个命题,要求答题者对每个备选命题判断其真伪性,填写满足要求的命题序号.这是近年出现的新题型,属于选择题中的多选题,排除了“唯一性”中“猜”的成份,多个结论的开放加大了问题的难度,必须对每个备选命题逐一研究其真伪性,才能探索出正确答案,这类题型考查容量大,多选或少选一个全题皆错.押猜题8 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若)1,2(sin2C B m+=,)4,272(cos +=A n ,且n m//.(1)求角A 的度数; (2)当3=a ,23=∆ABC S 时,求边长b 和角B 的大小.解析 (1)272cos 2sin4,//2+=+∴A C B n m ,027)1cos 2()]cos(1[22=---+-∴A C B .01cos 4cos4,cos )cos(2=+-∴-=+A A A C B , 即0)1cos 2(2=-A ,就是21cos =A .又︒<<︒1800A ,︒=∴60A .(2)232321,sin 21=⨯∴=∆bc A bc S ABC ,即2=bc .①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bc c b A bc c b a -+=-+=22222cos 2,33)(2=-+=bc c b 9)(2=+∴c b ,即3=+c b .②由①、②解得⎩⎨⎧==12c b ,或⎩⎨⎧==21c b .当2=b 时,由正弦定理得︒=∴=⨯=90,1sin sin B b aA B ;当1=b 时,A B a b b aA B <∴<=⨯=,,21sin sin ,︒=∴30B .综上,︒==90,2B b 或︒==30,1B b .点评 本题是一道用平面向量“包装”的三角题,考查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问题,其中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等的参与,给本题增色添彩.本题难易适中,能有效稳定考生的考试情绪,吊起考生的解题胃口.平面向量主要包括:平面向量的概念、平面向量的加减运算、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运算、数量积及非零向量的平行与垂直等.平面向量的加减运算将平面向量与平面几何联系起来;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是平面向量坐标表示的基础,它揭示了平面向量的基本结构;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将平面向量的运算代数化,实现了数与形的紧密结合.平面向量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际,是高中数学中的知识工具,应该给予重视.本部分内容在高考中的命题热点是:向量加减法的坐标运算;向量加减法的几何表示;实数与向量的数乘的基本运算;实数与向量积的坐标运算.押猜题9已知ABC ∆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 ,且,3,4ππ==B A 则、OB OA ⋅、OC OB ⋅ OA OC ⋅的大小关系是( )A .OA OC OC OB OB OA ⋅<⋅<⋅ B .OB OA OA OC OC OB ⋅<⋅<⋅ C .OA OC OB OA OC OB ⋅<⋅<⋅D .OC OB OA OC OB OA ⋅<⋅<⋅ 解析 设ABC ∆的外接圆的半径为R ,则,2cos ,2cos 22A R OC OB C R OB OA =⋅=⋅.2cos 2B R OA OC =⋅ 由已知得,2π<<<C B A 所以,sin sin sin 0C B A <<<所以,sin21sin 21sin21222C B A ->->-即,2cos 2cos 2cos C B A >>所以.OB OA OA OC OC OB ⋅>⋅>⋅故选D.点评 涉及三角形中的向量的数量积问题,常常可以考虑利用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来解决.押猜题10已知向量c b a ),0,1(),1,1(==满足0=⋅c a且.0>⋅=c b 若映射,),(),(:c y a x y x y x f +=''→则在映射f 下,向量)sin ,(cos θθ(其中)R ∈θ的原象的模为________.解析 设),,(n m c =则由题意,得⎪⎩⎪⎨⎧>=+=+.0,2,022m n m n m 解得).1,1(,1,1-=∴⎩⎨⎧-==c n m),1,1()1,1()sin ,(cos -+=y x θθ⎪⎪⎩⎪⎪⎨⎧-=+=⇒⎩⎨⎧=-=+∴).sin (cos 21),cos (sin 21.sin ,cos θθθθθθy x y x y x .22])sin (cos )cos [(sin 412222=-++=+∴θθθθyx故应填.22点评 本题考查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和三角变换的基本技能,其中映射的参与使本题显得新颖别致,韵味十足.不等式是解决初等数学问题的重要工具,它既可以解决函数、方程等方面的问题,又经常同函数、方程相结合来解决代数、几何及各实际应用领域中的问题.在高考注重改革和创新的今天,对不等式应用的考查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在高考卷中,不等式应用越来越普遍地渗透到考题之中,既可以通过小题考查不等式基础知识和基本公式的应用,也可以在大题、压轴题中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押猜题11设,0,0<<b a 以下不等式:①b b a a -->;②ba ab ab +>2;③22234b ab b a ->+;④224>+abab 中恒成立的是(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解析 对于①,由0,0<<b a 得,,0b a b a b a b a +>-+>≥-即;a b b a >-- 对于②,由0,0<<b a 得ba ab ab ba ab ab +>+>>2,20恒成立;对于③,,0)2()34(2222≥-=--+b a b ab b a 因此22234b ab b a -≥+;对于④,由0,0<<b a 得,0>ab,224424>=⋅≥+abab abab 即224>+abab 恒成立.因此,不等式②④恒成立. 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不等式的性质和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是一道中规中矩,注重通性通法的基础题.2013年高考数学高频考点7、直线和圆的方程命题动向直线在高考中的考查热点之一是与直线有关的基本概念(如直线的倾斜角、斜率、截距、夹角、到角、两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等)与基本公式(如过两点的斜率公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等),二是求不同条件下的直线方程.近几年高考对圆的考查有以下几种形式:考查位置关系,重点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考查求解圆的方程;利用圆的参数方程求最值或范围问题.在以解析几何问题为主的大题中圆与直线及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也占有一定的比重.这类试题所考查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有: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及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线性规划的考查特点:一是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将直线方程、不等式、最值等内容融为一体,考查线性规划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应用;二是将线性规划与实际生活或其他知识结合而命题,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押猜题12若直线1+=kx y 与圆0422=-+++my kx y x 交于M 、N 两点,且M 、N 关于直线0=-y x 对称,动点),(b a P 在不等式组⎪⎩⎪⎨⎧≥≤-≥+-0002y my kx y kx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内部及边界上运动,则12--=a b ω的取值范围是( )A .),2[]2,(+∞--∞B .),2()2,(+∞--∞C .]2,2[-D .)2,2(-解析 由题意可知直线1+=kx y 与直线0=-y x 垂直,所以1-=k ,由题意知圆心)2,2(m k C --在直线0=-y x 上,可求得1-=m .则不等式组即为⎪⎩⎪⎨⎧≥≤+-≥+--.0,0,02y y x y x 其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12--=a b ω的几何意义是点)2,1(Q 与平面区域上的点),(b a P 的连线的斜率.而,2=OQ k ,2-=AQ k 所以ω的取值范围为:).,2[]2,(+∞--∞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两直线垂直时其斜率关系的应用,线性规划的运用.运用“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将位置关系转化为求斜率范围的问题.2013年高考数学高频考点11、概率与统计(文理科)高频考点11 概率与统计(仅限理科)命题动向从近年高考来看,数学试卷中有关“概率与统计”的试题有如下特点:1.重点突出.事件的概率着眼于随机现象的局部问题,而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期望与方差则着眼于随机现象的整体和全局问题.今年高考试卷的考查重点仍然是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期望与方差,并且大多安排在解答题的位置上.2.情境新颖.设计新颖的试题情境,既体现了数学试题源于生活、趣味性强、时代气息浓厚、人文特点鲜明的特点,又可以给考生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给更优秀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这些题目都源于生活,对考生具有亲和力.3.注重整合.“概率与统计”是大学统计学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每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如何将它们与传统的数学知识进行整合,预计今年的高考试题会在这方面做一些有益的尝试.4.重视教材.概率统计试题通常是通过改编课本原题,对其中的基础知识重新组合、变式和拓展,从而加工为一道立意高、情境新、设问巧、有较强的时代气息、贴近学生实际的试题.5.特别要注意高考多以“正态分布”相关内容为题材设计试题.正态分布的命题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考查的知识有两种基本类型:①利用给出的标准正态分布表或题设条件中的概率,求ξ在某个范围内取值时的概率;②利用正态分布密度曲线,根据密度曲线的性质,求ξ在某个范围内取值时的概率.押猜题20 袋子A 和B 中分别装有若干个质地均匀大小相同的红球和白球,从A 中摸出一个球,得到红球的概率是31,从B 中摸出一个球,得到红球的概率为p .(1)若A 、B 两个袋子中的球数之比为1:3,将A 、B 中的球混装在一起后,从中摸出一个球,得到红球的概率是43,求p 的值;(2)从A 中有放回地摸球,每次摸出一个,若累计3次摸到红球即停止,最多摸球5次,5次之内(含5次)不论是否有3次摸到红球都停止摸球,记5次之内(含5次)摸到红球的次数为随机变量ξ,求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解析 (1)A 、B 两个袋子中的球数之比为1:3,∴设袋子A 中有m 个球,则袋子B 中有m 3个球.由于从A 中摸出一个红球的概率是31,从B 中摸出一个红球的概率为p ,∴袋子A 中有m 31个红球,袋子B 中有mp 3个红球.A 、∴B 中的球混装在一起后,共有红球mp m 331+个,∴98,434331==+p mmp m 解得.(2)随机变量ξ的取值为0,1,2,3. 则24332)311()0(55=-⨯==C P ξ; 24380)311(31)1(415=-⨯⨯==C P ξ;24380)311()31()2(3225=-⨯⨯==C P ξ;811731)311()31(31)311()31()311()31()3(22242230333=⨯-⨯⨯+⨯-⨯⨯+-⨯⨯==C C C P ξ.∴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是:ξ的数学期望8113138117224380124380024332=⨯+⨯+⨯+⨯=ξE .点评 本题考查概率、期望的相关知识,处理这类题目时要注意三点:①分析要准确,找出随机变量可能的取值,不能多也不能少;②公式记忆要准确;③计算要准确.高频考点11' 统计(侧重文科)命题动向从近年高考来看,数学试卷中有关“统计”的试题有如下特点:1.情境新颖.设计新颖的试题情境,既体现了数学试题源于生活、趣味性强、时代气息浓厚、人文特点鲜明的特点,又可以给考生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给更优秀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这些题目都源于生活,对考生具有亲和力.2.注重整合.“统计”是大学统计学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每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如何将它们与传统的数学知识进行整合,预计今年的高考试题会在这方面做一些有益的尝试.3.重视教材.统计试题通常是通过改编课本原题,对其中的基础知识重新组合、变式和拓展,从而加工为一道立意高、情境新、设问巧、有较强的时代气息、贴近学生实际的试题.4.特别要注意的是以“抽样方法”相关内容为题材设计试题,已成为部分省命题的载体.押猜题21经问卷调查,某班学生对摄影分别执“喜欢”、“不喜欢”和“一般”三种态度,其中执“一般”态度的比“不喜欢”态度的多12人,按分层抽样方法从全班选出部分学生座谈摄影,如果选出的有5位“喜欢”摄影的同学、1位“不喜欢”摄影的同学和3位执“一般”态度的同学,那么全班学生中“喜欢”摄影的比全班人数的一半还多________人.解析 设班里学生对摄影“喜欢”的有y 人,“一般”的有x 人,“不喜欢”的有)12(-x 人,则,3112=-xx ,18=∴x 又,3518=y .30=∴y∴全班共有学生5461830=++(人),又325430=-(人).∴“喜欢”摄影的人数比全班人数的一半还多3人.故应填3.点评 本题考查分层抽样中的有关计算,抓住“抽样比”是关键.此类问题是高考文科数学经常涉及的考点,不容忽视.命题动向数学归纳法是中学数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历届高考的常考点,其命题形式比较灵活,若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出现,主要考查的是数学归纳法的实质以及求证要点;若以解答题形式出现,常与数列、不等式、函数等综合考查,可用“观察——归纳——猜想——证明”的思维模式解答,属于中高档题,甚至可能以压轴题的形式考查.极限包括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两类,是近年高考的常考点,多考查“极限的求法”、“已知极限值,逆求参数值或范围”、“函数连续性问题(函数极限)”、“函数连续性与数列极限结合问题”等,可能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偶尔以解答题某一小问的形式出现,一般属于中低档题.押猜题21已知i 是虚数单位,且函数⎩⎨⎧--=x a ii x f cos 2)1()(2)0()0(>≤x x 在R 上连续,则实数a 等于________.解析 若函数⎩⎨⎧--=x a ii x f cos 2)1()(2)0()0(>≤x x 在R 上连续,则函数在0=x 处的左极限等于右极限.因为,22)1(22=-=-ii i 所以应有,2)cos 2(lim 0=-→x a x 即,20cos 2=-a 所以.4=a故应填4.点评 本题在复数代数运算的基础上,根据连续函数的定义和左右极限相等即可得到关于a 的方程,问题便迎刃而解.命题动向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有关导数应用的试题所占的比重都很大,且大多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导数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导数可以实现函数与不等式、方程、解析几何等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考查.求解导数应用方面的试题渗透着各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价转化等思想,所以导数的应用是高考的一个热点,在复习中应引起足够重视.押猜题22(文)已知函数d cx bx x x f +++=23)(有两个极值点,2,121==x x 且直线16+=x y 与曲线)(x f y =相切于P 点.(1)求b 和c ;(2)求函数)(x f y =的解析式;(3)当d 为整数时,求过P 点和曲线)(x f y =相切于一异于P 点的直线方程. 解析 (1)设直线16+=x y 与曲线d cx bxx y +++=23相切于点),(00y x P .d cx bxx x f +++=23)( 有两个极值点,2,121==x x于是.693)2)(1(323)(22+-=--=++='x x x x c bx x x f从而.6,29=-=c b(2)由(1)可知,629)(23d x xx x f ++-=注意到),(00y x P 为切点,则⎪⎪⎩⎪⎪⎨⎧=+-++-=+=.6693,629,160202030000x x d x x x y x y ③②①由③求得00=x 或,30=x 由①②联立知.2913020x x d -+=当00=x 时,1=d ;当30=x 时,.229=d1629)(23++-=∴x x x x f 或.229629)(23++-=x x x x f(3)由(2)知当d 为整数时,1=d 符合条件,此时P 点坐标为),1,0(设过)1,0(P 的直线1:+=kx y l 和162923++-=x x x y 相切于另一点),,(11y x 则⎪⎪⎩⎪⎪⎨⎧+-=++-=+=.693,1629,112112131111x x k x x x y kx y ⑥⑤④由④⑤及01≠x 可知:,x x x kx 121311629+-=即.629121+-=x x k再联立⑥可知,693629121121+-=+-=x x x x k 又,01≠x,491=∴x 此时.1615=k故所求切线方程为:.11615+=x y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导数的工具性和传接性.第(1)问抓住两个极值点是方程0)(='x f 的两个根即可;第(2)问注意区分“过某点的切线”和“在某点处的切线”是正确求解的前提;第(3)问注意新增的限制条件再按第(2)问的思路推理即可.此题符合考试大纲导数部分对文科考生的要求.(理)已知函数∈++-=a x ax x a x f (ln )(22R ).(1)我们称使=)(x f 0成立的x 为函数的零点.证明:当1=a 时,函数)(x f 只有一个零点; (2)若函数)(x f 在区间),1(+∞上是减函数,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析 (1)当1=a 时,x x x x f ln )(2++-=,其定义域为(0,+∞),xx x x x x f 12112)(2---=++-=',令=')(x f 0,解得21-=x 或,1=x 又0>x ,故1=x .当10<<x 时,0)(>'x f ;当1>x 时, 0)(<'x f .所以函数)(x f 在区间)1,0(上单调递增,在区间),1(+∞上单调递减,当1=x 时,函数)(x f 取得最大值,即,0)1()(max ==f x f 故函数)(x f 只有一个零点.(2)因为ax x a x x f +-=22ln )(,其定义域为(0,+∞),所以=+-='a x a xx f 221)(xax ax x ax x a )1)(12(1222-+-=++-.①当0=a 时,01)(>='xx f ,∴)(x f 在区间(0,+∞)上为增函数,不合题意.②当0>a 时,)0(0)(><'x x f 等价于ax x ax ax 1),0(0)1)(12(>>>-+即,此时)(x f 的单调减区间为(a 1,+∞).依题意,得⎪⎩⎪⎨⎧>≤.0,11a a 解之得.1≥a③当0<a 时,)0(0)(><'x x f 等价于),0(0)1)(12(>>-+x ax ax 即,21ax ->此时)(x f 的单调减区间为).,21(+∞-a 依题意得⎪⎩⎪⎨⎧<≤-.0,121a a 解之得.21-≤a 综上所述,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1[]21,(+∞--∞点评 本题是函数的综合题,考查了函数及其性质、导数及其应用、不等式等基础知识.导数是研究函数性质的有力工具,在探讨极值、单调性、不等式等有关问题时,要充分发挥导数的工具作用.第(2)问将问题转化为二次不等式问题,涉及到对参数a 分类讨论,此类试题的解法一定要熟练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