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评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薛《清平乐·村居》

有幸聆听了薛老师执教的《清平乐·村居》,我们从中体会到当前小学古诗文教学在理念上、实践上的脉络,了解一些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这对我们这些小学语文老师以后能高效率地上好小学以古诗文为教材的语文课十分有益。

可以说薛老师执教的《清平乐·村居》是这个班的一个个学生、薛老师和辛弃疾共同创作的动态的艺术品。说是“动态的艺术品”,一是不管你在什么时候以什么视角都能读出你需要的东西;二是不可复制但可学习、仿佛远在天边却近在眼前;三是真实、朴实、扎实,但怎个“三实”了得。

1.不仅仅“三实”

课堂教学本来是真实、朴实、扎实的,如同我们的生活来不得半点虚假、浮华、投巧一样,但是,实践起来却不平常、不简单,非得像薛老师那样对语文、对教学、对儿童有深刻而切肤的认识并且勇于付诸行动才可以。

“真实”。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真实地展现学习过程,一点儿不掺假。整体说,从初识“词”读正确开始,到多读读流利,到读懂读出情感,最后静思读出“词外音”,这个过程不能做假也无法做假;细部说,理解一个字(词),从不懂到有点懂到懂得准。教师让学生自由读,把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学生提出“白发谁家翁媪”的“媪”不理解;接下来师生一起想办法来理解,从查字典到联系上下文猜一猜,指男女生说老了分别叫“翁”与“媪”,还一起讨论了现在的叫法,学生有说“奶奶”的、有说“婆”的、有说“外婆”的,直到学生准确地说出“媪”现在应叫“老婆婆”、“翁”现在叫“老公公”才罢休。这个过程也不能做假也无法做假。不懂就提出来,提出来就自己想办法解决,自己解决不了老师就教,教就教到点子上,即讲究方法、点到要害,一教就懂,方可抵达“不需教”的境界。“真实”,还要“较”真,要真学真懂不要含含糊糊,如,对词中的“醉”到底是“小醉”还是“大醉”、“烂醉”的琢磨;对学生圈出一个“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字或词”的推敲。

“朴实”。薛老师的教,方法是朴实的,如谈话、范读、板书、对比、追问、用《古汉语字典》解决古诗词(古文)字词意思,尤其不回避讲解——薛老师讲得干净富有启发,如,讲解词的知识、讲解“喜”字;薛老师教学生学,方法也是朴实的,如,朗读、提问、圈画、联系生活和上下文猜、查字典、静静地想、准备好笔记本“把课堂上重要的东西记下来”。这些方法都是人人都有、时时可

用,用之有效的。上课如交朋友,只有朴实,才可能走得近走得远,终成知己。“君子之交淡如水”、“盛情”只能款待客人。

“扎实”。不管是学语文还是学其他、不管是学古文还是现代文、不管是读书还是写字,非得扎扎实实,不可半点投机取巧。比如朗读,一次次一遍遍一个个地读,直读到每一个学生都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每一个学生都熟读成诵——当堂背诵。举一个我的统计数据,课堂上学生自由练读整首词5次、指名读10人次、集体朗读(背诵)4次,还有零零碎碎地读,真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读百遍其‘情’自见”、“书读百遍其‘言’自见”啊!再有薛老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是扎实的、要求是严格的,绝不走过场,如第一个被叫起来朗读的小男生,第一遍用手指着读,薛老师鼓励他“读正确了,但不要用手指着读”,并让他再读一遍。

课堂教学达到真实、朴实、扎实就够了吗?薛老师用他的课告诉我们“学无止境”、追求无止境。我从薛老师的课上还读出了“厚实”。

2.更有“厚实”

我们现在还难以给“厚实”下定义,但是,我们从薛老师的课中读出了“厚实”基本元素,与诸位同仁分享之。

“动则灵”。课堂中,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其一,调动学生学习。薛老师首先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开宗明义“最重要的是带着脑子进课堂”;然后“动”口朗读、说话,“动”手圈画批注笔记,“动”体验,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带进文本理解等等。其二,调动课程资源。薛老师把教材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教学生学知识(如关于词的知识、“吴音”)、教学生用方法、创设丰富的听(听范读、听同学发言)说(说自己对字、词、情感的理解)读(朗读、默读、美读、)写(笔记、)实践活动。同时薛老师自己也“动”起来,范读、讲解、点拨、板书、提问,并适时呈现适当的课外资料帮助学生思考和理解。其三,留有余地。如对诗与词的对比学习,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诗和词比较,初步了解词的特点,到此为止。薛老师一句“当然还有其他不同,以后再解”——为今后学生“大动作”(深入学习)埋下“引子”。

“静则慧”。语文课,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重要,沉思默会、浮想联翩、静静走笔同样重要。静水流深。其一,薛老师的课整体平静、冲淡,一派自然恬淡的景致。绝不拿腔拿调、矫情造作,即便是诵读词!其二,学生静静品读、静静

地思考、静静地动手、静静地实践。如,静静地探寻深藏于字面背后的作者所思

所感(“圈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字”)、静静地看辛弃疾的资料,以“读懂词人的心”。其三,不急于求成、不急功近利。学生答对不“喜形于色”、暂时答不上来不“惊慌失措”,如,学生找不到那个“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字”时,老师的评价与指导;学生只读出“喜”而读不出“忧”时,薛老师都是那么从容,像是孩子的大哥哥。

“思则远”。老师的指导,只有教学生学会思考、促进思考,才算真指导;老师的指导,只有了解学生原有的基础、在学生原有基础上推一把、点一下,让其“跳一跳摘果子”才算真有效。如果五年级的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和思考就能读出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的“喜”,请问老师还要不要指导、如何指导?薛老师给我们呈现了他的思考和实践:能由学生自己读懂的的不教,要教就教读不懂的,当然这种教也不“和盘托出”,而是启发思考。如,这首词仅有“喜”吗?(当然,如果学生连“喜”都读不出,你还教他读出什么“忧”啊!)薛老师请学生阅读辛弃疾的资料,要求“静静地看,静静地思考,看能不能读懂词人的心”。

高明的老师是不会让孩子的脑子生锈的!

也许这就是“唤醒”的真谛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