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ZDOCK进行蛋白质对接
蛋白质蛋白质对接的研究
已有的P-P算法
FTDock、3D-Dock是利用快速傅立叶变换(FFT) 来计算蛋白质之间的对接
HEX是利用了球谐函数校正傅立叶变换 GRAMM也是利用FFT方法全局搜索 PPD利用立体的Hashing算法 ZDOCK利用FFT、电荷作用力等 DARWIN利用GA作搜索算法 Dot把FFT和Poisson–Boltzmann方程结合起来
HIV-1概述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AIDS)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人体免 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疫病
一旦艾滋病病毒侵害了人体,即造成T4 淋巴细胞的破坏,使机体丧失了抵抗疾病 的能力,病人容易患各种罕见的疾病
HIV进入宿主细胞的过程
病毒表面糖蛋白gp120与细胞表面受体蛋白CD4以高亲和 力结合,吸附到宿主细胞上
结合到CD4上,主要是一些化学小分子、合成 多肽
蝎毒液
Scorpion venom 蝎尾末端毒腺分泌 多种生物活性成分:酶、多肽、核苷、脂
类、粘蛋白、生物胺及其他未知成分 主要活性成分为酶和神经毒素 神经毒素是主要活性物质
蝎神经毒素
Scorpion neurotoxin (toxin) 在不同蝎种中含量有很大差异 28-76个氨基酸残基 3-4对二硫键 可选择性的与动物可兴奋细胞膜上的钠、钾、钙、
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 阐明生物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理 论意义
新药的靶点
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接触的区域 可以受到外界化合物影响
蛋白质对接
蛋白质对接是利用单独的蛋白质结构计算蛋白质 复合物的结构
L
L
R
R
蛋白质与蛋白质的对接问题
2011年Discovery Studio重要案例分析
2011年Discovery Studio重要案例分析(1-12期)发布时间:2011/03/11∙2011年第一期∙2011年第二期∙2011年第三期∙2011年第四期∙2011年第五期∙2011年第六期∙2011年第七期∙2011年第八期∙2011年第九期∙2011年第十期∙2011年第十一期∙2011年第十二期[2011年第一期]新技术:基于受体-配体二元晶体复合物产生药效团模型随着X-射线晶体衍射和核磁共振技术的进步,大量的蛋白结构被解析,尤其是如果受体和抑制剂复合物结构已知,则从复合物结构中可以得到抑制剂中对活性贡献较大的基团及其空间分布。
因此,在基于活性配体构建药效团模型,即HipHop和HypoGen方法以及基于受体的药效团模型SBP方法的基础上,Discovery Studio3.0又增加了基于受体-配体晶体复合物构建药效团模型的功能(Receptor-Ligand Pharmacophore Generation).图1:由配体(五肽)-受体的晶体结构复合物(PDB code:1awq)出发构建具有选择性的药效团。
图2:将基于受体-配体晶体结构复合物所产生的药效团与原始的晶体复合物叠合结果。
图3:Receptor-Ligand Pharmacophore Generation的参数设置界面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对于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非常重要。
分子对接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在传统的对接方法中,对接的准确性往往要打折扣,因为这些程序可以把化合物放在结合位点的任何位置。
而相应的打分方程往往不能找到最有可能的结合位点。
但是大部分情况下,对一个给定的结合位点来说,哪个相互作用对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起关键影响经常是已知的。
对于这种情况,就可以把以经验为主发现的结合位点和已知的结合模式考虑到对接过程中,创建一个用于对接的药效团模型。
这样就可以引导潜在的抑制剂结合到已知的、能量有利的相互作用上。
图4:2-羟基吲哚抑制剂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的相互作用(PDB ID1fvv)二维图,虚线代表氢键相互作用,实线为Pi-Pi相互作用图5:基于1fvv晶体复合物构建的药效团模型,绿色小球为氢键受体,淡蓝色小球为疏水基团,黑色小球为排除体积,红色部分为位于蛋白活性部位的氨基酸残基为了提高所构建药效模型的选择性,将此模块内置了GFA模型,该模型以3285个药效团模型的特征数和各特征之间的距离作为描述符,用于筛选具9607个多样性化合物的CapDiverse databas,将其命中的“hits”作为因变量,构建QSAR模型,方程中r2为0.917,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用此模型评价构建的所有药效团选择性,并按选择性得分排序。
中山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表一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设计)题目: 基于Discovery Studio的分子模拟技术评价CCR5常见抑制剂的抑制效果CC趋化因子受体5(CC chemokine receptor 5, CCR5)与大多数趋化因子受体一样,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具有8个跨膜σ螺旋,其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为Gq途径[1]。
CCR5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细胞外N末端,3个胞外环(ECL1-3),跨膜(TM)环和胞内C末端。
N末端拥有多个硫化酪氨酸和酸性氨基酸,负电荷较多。
从生理角度看,CCR5是趋化因子的受体,主要作用部位在跨膜结构域,调节Ca2+的释放和T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性;从病理角度看,它是HIV-1的重要辅助受体,参与膜融合过程,gp120主要与其N末端和ECL2相互作用,而N末端对于HIV-1的感染来说是必需的[2]。
CCR5是细胞膜上单核-巨噬细胞亲和性的HIV-1的辅助受体,也是β趋化因子MIP-1α、MIP-1β、RANTES受体。
如图1所示,HIV-1对人体CD4+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的侵犯首先依赖病毒体表面的包膜糖蛋白(Env),Env由gp120 和gp41 2个亚单位组成,gp120与细胞表面的CD4受体相互作用,导致gp120的构象改变,暴露出隐藏在内的疏水性中心,与辅助受体(CCR5、CXCR4)的特定部位结合,引起寡聚体gp120-CD4-gp41的构象进一步发生变化,gp41的末端插入细胞膜,形成管状结构,病毒内容物释放,完成融合过程。
[3]图1 HIV与细胞相互作用示意图研究表明,在病毒感染的早期阶段,对CCR5表现高亲和性的病毒株(R5,具有细胞亲和性),占主导地位,在AIDS的整个病程中,部分患者仅有R5病毒株,其重要性高于对CXCR4表现高亲和性的病毒株(X4,具有T细胞亲和性)[4]。
CCR5基因位于人类3号染色体上(3p21)。
对HIV感染人群的研究发现,CCR5基因的Δ。
薛定谔多肽蛋白对接
薛定谔多肽蛋白对接薛定谔多肽蛋白对接是指利用计算机模拟和预测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获取关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信息。
薛定谔多肽蛋白对接技术在药物设计、基因工程和生物化学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蛋白质是生命体内的重要分子,其功能与结构密切相关。
蛋白质的结构由其氨基酸序列决定,而蛋白质的功能则取决于其结构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因此,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相互作用对于揭示其功能和开发新药具有重要意义。
薛定谔多肽蛋白对接利用计算机模拟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计算和预测来预测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薛定谔多肽蛋白对接技术基于薛定谔方程,通过求解多肽蛋白质的波函数,得到其能量、振动频率等信息,从而预测其结构和功能。
薛定谔多肽蛋白对接技术的核心是分子力场模型和对接算法。
分子力场模型是用于描述蛋白质分子的能量和力的数学函数,包括键长、键角、二面角等参数。
对接算法则是用于寻找最佳的蛋白质对接构型,使得相互作用能最小化。
薛定谔多肽蛋白对接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构建蛋白质分子的模型、对接模拟和结果分析。
首先,需要根据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建立其三维结构模型。
其次,利用对接算法对多肽蛋白质进行模拟,寻找最佳的对接构型。
最后,通过结果分析,评估蛋白质对接的稳定性和相互作用强度。
薛定谔多肽蛋白对接技术在药物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通过对药物分子和蛋白质靶点进行对接模拟,可以筛选出具有高亲和力和良好特异性的药物分子。
这样可以大大加快新药的研发过程,并降低研发成本。
薛定谔多肽蛋白对接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对不同构型的蛋白质进行对接模拟,可以了解其结构变化和相互作用模式。
这对于揭示蛋白质的功能机制和生物活性具有重要意义。
薛定谔多肽蛋白对接技术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模拟的方法,用于预测蛋白质结构和相互作用。
该技术在药物设计、基因工程和生物化学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薛定谔多肽蛋白对接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为药物研发和生命科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药物与靶点蛋白质的关系
蛋白质-蛋白质对接
对接要考虑的三个因素: 1. 几何形状互补;2. 分子表面电荷互补;3. 疏水作用。
蛋白质-蛋白质对接
ZDOCK: GRAMM-X: 输出值可用VMD查看。 保存某一个状态:在VMD main中选中当前的文件,右键Delete Frames,删 去不要的那些状态,再右键Save Coordinates,保存刚才没删的状态。
问题: (1)药品的用法(剂型)和用量(剂量)的问题。药物的剂型,如针剂、
片剂、膏剂、汤剂;药物的剂量,如每日用几次,一次用多少。 (2)药物产能的问题。即便一个药物十分的优良,但如果此药物达不到一
定规模的产量也不会被批准临床试验。 (3)去除杂质的问题。 主要仪器:高压均质机
一类新药物的研发过程
一期临床试验成功后方可申请二期试验.
一类新药物的研发过程
5. 二期与三期临床试验
在二期临床试验中,医生有代表性地选择100-500名患者测试候选药物。 他们考察药物是否达到预期疗效,观察是否产生副作用,并确定最佳剂量。二 期临床试验成功后可申请三期试验。
在三期试验中,医生在数千名患者中对药品进行测试。本阶段的目的是证 明药品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相对于已上市的标准疗法的优势;上述特性需要 在足够大量的患者人群中得到证实。对副作用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必须做 详细的记录。
一类新药物的研发过程
1. 先导化合物的筛选与发现 计算机模拟筛选:
一类新药物的研发过程
2. 先导化合物的优化
由于发现的先导化合物可能具有作用强度或特异性不高、药代动力性质不 适宜、毒副作用较强或是化学或代谢上不稳定等缺陷,先导化合物一般不能直 接成为药物。因此有必要对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优化以确定候选药物。简要的 说,先导化合物的优化就是基于结构相似性原理制备一系列化合物,评价其全 面的构效关系已对其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性质进行优化。优化后再进行体内外 活性评价,循环反馈,最终获得优良的化合物:候选药物。申请专利。
蛋白质间分子动力学模拟及数据分析
步骤:
(1)对于Cys,通过查阅文献确定其形态,桥连的要用 CYX,自由的用 CYS (2)对于His,把原始pdb文件或做了相关突变的准原始pdb文件提交到PDB2PQR web server, 在生成的文件里查找各个HIS的pKa值,根据pKa值与pH的大小关系决定质子化状态 。即,pH>pKa, 去质子化,改为HID或HIE;pH<pKa,质子化,改为HIP。
蛋白质模拟之前,我们首先要获得的是蛋白的结合配体后的复合物结构,蛋白和配体 复合物如果已经被测出来那是最好不过的了,但是如果没有,就需要我们用软件将蛋 白质与其配体进行对接。蛋白质间的对接常用的软件有Zdock,GRAMM,Hex 等, 以上的三种软件都有本地版和在线版,简单的直接用在线版,提交两个蛋白的结构之 后,网站进行计算后将结果发给我们。还有一种极端情况是我们所研究的蛋白质的结 构没有被测出来,只有该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在这种情况下,在对接前我们可以将该 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提交给I-TASSER onlie(也分为本地版和在线版)来预测出该蛋白的结 构。
#12为运行的进程数 tail run.log
数据分析
前面的所有工作只是开始,最重要的是数据的分析处理 重要的方法后面会给出用到这种方法的参考论文
RMSD
RMSD可以用于确定复合物在模拟过程 中的稳定性。分子动力学模拟过程中, 各个分子都处于动态的运动过程,因此 整个系统处于不停的变化当中。模拟过 程的初始阶段,各个原子之间的距离还 没有找到一个平衡点,因此整个系统将 处于运动比较剧烈的的状态。然后随着 模拟的进行,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将达到 平衡状态。因此RMSD将趋近于平缓。 如图,每条曲线都代表一种蛋白或一种 蛋白复合物的RMSD变化。此外,如果 一个蛋白在结合配体过程中会发生剧烈 的结构变化,其RMSD也会有所体现。 VMD有计算RMSD的工具
DS教程
DS2.1教程介绍●用户界面和鼠标UI and mouse●打开并游览数据opening and viewing a data组合库设计●枚举组合库enumerate library●Pareto optimization of a combinatorial subset library药效团Pharmacophore●创建药效团(基于结构)creating pharmacophores (structure-based)●配体分析器ligand profiler●通用特征药效团生成common feature pharmacophore generation●创建和使用基于片段的药效团creating and using fragment-based pharmacophores●创建特定特征creating custom features蛋白质同源模建protein modeling●同源模建细胞外淀粉酶●Loop 构建Looper with antibodies●ZDOCK定量构效关系QSAR●建立一个QSAR方程building a QSAR equation受体配体相互作用Receptor-ligand interaction●使用libdock完成小分子对接Docking small molecules with libdock模拟Simulation●带有限制体小肽的模拟simulation of a small peptide with restraints (protein simulation)●在最小化之前之后,使用能量计算协议(QM-MM)计算能量去测定活力,rank order pose和比较energies using the calculate energy (QM-MM)protocol to determine energies,rank order poses and compare energies before and after minimization静电势计算Electrostatics●泊松玻尔兹曼——有限差分●计算蛋白质离子化和残基的pK●计算电势●计算溶剂化能开发客户端Developer Client用户界面和鼠标教程需要数据文件:1TPO.pdb 和1BVN.pdb背景可视化和基本的结构分析工具在生物和生化系统中是很重要的。
使用ZDOCK进行蛋白质对接
掌握Discovery Studio 中蛋白序与蛋白质之间相互 对接的操作方法及结果分析。
软硬件环境:
Discovery Studio 4.0,Win7 64版
Dell 3020工作站
蛋白质结构文件:
牛胰岛素:
2ptn.pdb
胰岛素抑制剂(CMTI-I):2sta_I.pdb
实验原理
2.打开ZDOand Analyze Protein Complexes , 点 击
Dock Proteins(ZDOCK),打开 Dock Proteins(ZDOCK)对话框。
3. 运行 ZDOCK 并查看结果
✓ 点 击 Run 运 行 作 业 , 在 对 话 框 中 观 察 作 业 运 行 状 态 。 点 击 Background 后台运行该作业。
蛋白对接技术是一种预测蛋白质相互识别以及相互作 用的技术。
在 DS 中,ZDOCK模块可以实现蛋白质的对接计算。 ZDOCK 是一种基于快速傅里叶转化相关性技术的刚性 蛋白对接算法。
实验步骤
1.载入受体和配体分子
✓ 1)启动Discovery Studio 4.0
✓ 2)在同一个 3D 窗口中打开受体和配体蛋白
在文件浏览器(Files Explorer)中,展开 Samples | Tutorials | Protein Modeling 文件夹, 双击 2ptn.pdb 文件。DS 将在一个新的 3D 窗 口中打开该蛋白。 在同一文件夹中,将 2sta_I.pdb 拖至上述同一分子窗 口(2ptn)中。
✓ 待作业完成以后,双击任务浏览器(Jobs Explorer)中相应的行, 打开 Report.htm
✓ 在 report 文件中分析 Summary 部分并点击 View Results 以打 开一个包含对接 pose 的新窗口。
使用ZDOCK进行蛋白质对接
使用ZDOCK进行蛋白质对接蛋白质对接是一种计算方法,用于确定两个蛋白质相互结合形成复合物的结构。
ZDOCK(ZLAB docking)是一种流行的蛋白质对接软件,经过多年的发展和优化,已经成为结构生物学和药物设计领域广泛应用的工具。
ZDOCK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所有可能的蛋白质构象,找到最佳的结合位点和最佳的构象。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在大量的构象中找到最佳的匹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ZDOCK使用了快速的算法和高效的能量评分函数。
在使用ZDOCK进行蛋白质对接之前,首先需要准备两个输入文件,一个是受体蛋白质的结构文件(pdb格式),另一个是配体蛋白质的结构文件。
ZDOCK能够从这两个结构文件中提取所需的信息,如氨基酸序列、原子坐标等。
接下来,需要设置ZDOCK的各种参数。
其中最重要的参数是空间的大小,也就是限定蛋白质在对接过程中的构象变化范围。
通常情况下,空间的设置应该合理,既能保证的全面性,又不会增加计算量和降低效率。
另外,ZDOCK还可以对对接过程中的构象进行一些限制,如限制受体和配体的一些残基的运动范围,或者限制它们的相对方向等。
这样可以提高的速度和准确性。
完成参数的设置后,就可以运行ZDOCK进行蛋白质对接了。
ZDOCK将所有可能的构象,并根据能量评分函数对它们进行评估和排序。
最后,ZDOCK会输出最佳的一种蛋白质构象,包括结合位点的坐标和两个蛋白质的相对方向。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ZDOCK只是一个辅助工具,它只能给出一个概率最大的蛋白质构象,而不能保证找到最理想的蛋白质复合物结构。
因此,在使用ZDOCK进行蛋白质对接时,还需要结合实验数据和其他工具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另外,使用ZDOCK进行蛋白质对接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蛋白质对接是一个高计算量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时间。
因此,对于大规模的蛋白质对接问题,可能需要使用并行计算或分布式计算的方法来加速计算。
其次,ZDOCK对蛋白质结构的要求较高,对于具有较高的构象灵活性或含有大量未知结构的蛋白质,其准确性可能会下降。
pymol蛋白相作结果
pymol蛋白相作结果
PyMOL是一款强大的可视化软件,可以用于查看、分析和操作蛋白质结构。
如果你已经使用PyMOL进行了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那么结果通常会以一系列的图像和数据形式呈现。
一般来说,PyMOL的分析结果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1. 蛋白质相互作用图:通过PyMOL的界面,你可以创建一张图,显示两个或多个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张图通常会详细列出每一种相互作用,包括参与相互作用的氨基酸残基、氢键的形成、离子键等。
2. 蛋白质-蛋白质对接模型:如果你使用了在线对接软件(如ZDOCK或等)进行蛋白质-蛋白质对接,那么对接的结果可以通过PyMOL进行可视化。
你可以在PyMOL中打开对接结果的PDB文件,然后查看对接模型的具体
细节,包括配体和受体之间的接触面、相互作用类型等。
3. 交互作用距离和角度:通过PyMOL,你可以测量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各种距离和角度,例如氢键的键长、二面角等。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你了解相互作用的强度和稳定性。
4. 配体和受体相互作用分析:如果你在PyMOL中导入了配体和受体的
PDB文件,你可以使用软件的各种工具来查看和分析配体和受体之间的相
互作用。
这包括查看不同类型的相互作用(如疏水相互作用、氢键等),以及测量各种相互作用参数(如距离和角度)。
以上是PyMOL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可能提供的结果。
具体的输出格式和内容可能会根据你的具体需求和分析步骤而有所不同。
金属-蛋白的对接的步骤
金属-蛋白的对接的步骤1.引言1.1 概述概述金属与蛋白的相互作用是生物分子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金属离子与蛋白的结合机制以及金属离子在蛋白功能中的作用对于理解生物体内许多生理过程和病理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金属与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可以揭示金属蛋白中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有助于开发新型的金属蛋白材料和药物。
在研究金属蛋白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蛋白对接是一个关键的步骤。
蛋白对接是指两个或以上的蛋白分子通过非共价力相互结合的过程。
蛋白对接的步骤包括预处理和准备、对接算法和模拟等环节。
预处理和准备阶段主要包括蛋白结构数据的获取和预处理、配体准备等工作。
对接算法和模拟阶段则是利用计算方法对蛋白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模拟和计算,以预测蛋白对接的结构和能量。
本文将重点介绍金属与蛋白相互作用的背景和重要性,以及蛋白对接的步骤。
首先,我们将概述金属离子与蛋白的结合机制和金属离子在蛋白功能中的作用。
接着,我们将详细介绍蛋白对接的步骤,包括预处理和准备以及对接算法和模拟。
最后,我们将对本文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金属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金属-蛋白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金属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金属-蛋白相互作用研究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同时也期望能够激发更多关于金属蛋白的研究工作,为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金属与蛋白的对接的步骤。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明确文章的目的和主要结构。
然后,正文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进行讨论。
首先,我们将介绍金属与蛋白的相互作用,包括金属离子与蛋白的结合机制以及金属离子在蛋白功能中的作用。
其次,我们将重点讨论蛋白对接的步骤,包括预处理和准备以及对接算法和模拟。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研究的展望。
整篇文章结构清晰明了,每个部分的内容都有明确的重点和讨论方向。
蛋白质rna分子对接
蛋白质rna分子对接-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蛋白质RNA分子对接是一种在细胞内发生的重要生物分子相互作用过程。
在细胞内,蛋白质和RNA分子通过对接形成特定的复合物,发挥着调控基因表达、蛋白质合成以及其他生物过程的重要作用。
蛋白质是细胞中最重要的功能分子之一,它们不仅可以通过自身酶活性发挥作用,还可以作为信号传导分子、转录因子等参与调控细胞功能。
而RNA分子作为蛋白质合成的载体,具有将DNA信息转录成蛋白质的重要功能。
蛋白质RNA分子对接可以理解为蛋白质和RNA分子之间的结合过程,可以通过相互识别和作用的特定结构域实现。
这种结合过程可以发生在细胞的核内、细胞质、细胞膜等不同的位置,参与调控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过程。
蛋白质RNA分子对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通过研究蛋白质RNA分子对接,可以深入了解细胞内的分子相互作用机制,为阐明细胞生命活动提供重要线索。
此外,对蛋白质RNA分子对接的深入研究还能为药物设计和治疗疾病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
本文将重点介绍蛋白质RNA分子对接的重要性、结构特点、对接原理和方法,以及其在生物领域的应用。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系统阐述,旨在提高读者对蛋白质RNA分子对接的理解,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的发展。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顺序组织:第一部分是引言,其中包括概述、文章结构、目的和总结。
第二部分是正文,主要分为蛋白质RNA分子的重要性、蛋白质RNA 分子的结构特点、蛋白质RNA分子对接的原理和方法以及蛋白质RNA分子对接的应用领域。
第三部分是结论,包括对蛋白质RNA分子对接的总结和展望。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本文将全面介绍蛋白质RNA分子对接的相关知识,从引言部分引导读者了解蛋白质RNA分子对接的背景和意义,接下来在正文部分详细介绍了蛋白质RNA分子的重要性、结构特点和对接的原理和方法,并列举了蛋白质RNA分子对接的应用领域。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蛋白质RNA分子对接进行总结,总结归纳了对接的重要性和挑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薛定谔多肽蛋白对接
薛定谔多肽蛋白对接
薛定谔多肽蛋白对接是一种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对接方法,用于研究多肽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种方法利用薛定谔方程来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进而研究多肽和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结合模式。
在薛定谔多肽蛋白对接中,首先需要构建多肽和蛋白质的三维结构模型。
然后,将多肽和蛋白质视为两个分子系统,利用薛定谔方程描述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求解薛定谔方程,可以得到多肽和蛋白质之间的能量和波函数等信息。
在对接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氢键、范德华力、静电相互作用等。
通过对这些相互作用进行模拟和分析,可以预测多肽与蛋白质之间的结合模式和结合能。
薛定谔多肽蛋白对接方法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可以用于研究药物与靶标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药物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此外,还可以用于研究免疫系统中的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疫苗设计和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薛定谔多肽蛋白对接方法是一种理论计算方法,其结果需要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和验证。
同时,由于生物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该方法的应用也需要结合其他实验手段和数据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蛋白对接 分子截断-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蛋白对接分子截断-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蛋白对接是指两个或多个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特定的结合方式形成复合物。
蛋白对接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揭示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信号传导等生物学过程,对于药物设计、疾病治疗等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分子截断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模拟手段对复杂的分子体系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技术。
通过对分子的结构和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分子的特性和功能,为药物设计、材料科学等领域提供重要的参考。
本文将重点探讨蛋白对接与分子截断技术的关联,探讨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并展望未来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中将简要介绍蛋白对接和分子截断技术的背景和意义,以及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蛋白对接的定义和重要性,分子截断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以及蛋白对接与分子截断的关联。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得出结论。
通过以上结构,本文将全面介绍蛋白对接和分子截断技术的相关知识,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蛋白对接与分子截断技术在药物设计和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
通过深入分析蛋白对接的定义和原理,以及分子截断技术的特点和应用,探讨二者之间的关联与互补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生物医学研究人员和药物设计师提供指导和启发,促进药物研发的进展和突破。
同时,也旨在引起更多科研人员对蛋白对接和分子截断技术的关注和研究,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与创新。
2.正文2.1 蛋白对接的定义和重要性蛋白对接是指两个或多个蛋白质分子相互结合形成复合物的过程。
在生物体内,许多生命活动都依赖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蛋白对接在生物学研究和药物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
蛋白对接的定义包括蛋白质的识别、结合和解除结合等过程。
在生物体内,蛋白对接能够调控信号传导、代谢和细胞生长等重要生命活动。
rdock筛选标准
rdock筛选标准
RDock是一种基于蛋白质的柔性对接方法,它可以用来预测蛋白质-配体复合物的结构。
在进行RDock筛选时,通常会设定一定的筛选标准,以提高筛选的准确性和效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RDock筛选标准:
1.亲和力:使用RDock对接方法得到的蛋白质-配体复合物的亲和力分数作为筛选标
准。
通常选择亲和力分数较高的候选结构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验证。
2.结构相似性:比较对接得到的蛋白质-配体复合物结构与实验测定的蛋白质-配体复
合物结构的相似性。
可以使用各种结构相似性度量方法,如RMSD(均方根偏差)、TM-score等。
3.氢键:检查对接得到的蛋白质-配体复合物中是否存在与实验观察结果一致的氢键。
氢键的形成可以增加蛋白质-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复合物的稳定性。
4.疏水相互作用:检查对接得到的蛋白质-配体复合物中是否存在与实验观察结果一致
的疏水相互作用。
疏水相互作用可以促进蛋白质-配体之间的结合,提高复合物的稳定性。
5.溶剂可及性:检查对接得到的蛋白质-配体复合物中配体的溶剂可及性。
如果配体的
部分被埋在蛋白质内部,则可能影响配体的结合和稳定性。
6.化学合理性:检查对接得到的蛋白质-配体复合物是否符合化学原理和常识。
例如,
检查配体的结合方式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不合理的键合或构象等。
通过设定以上筛选标准,可以初步筛选出较为可靠的蛋白质-配体复合物候选结构,以供进一步的分析和验证。
计算机模拟蛋白质对接算法
计算机模拟蛋白质对接算法蛋白质对接是计算机模拟领域的一个重要应用,用于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结合机制。
蛋白质对接算法是一种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来预测蛋白质之间的结合能力和亲和力,以寻找潜在的药物靶点和药物设计。
蛋白质对接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将蛋白质分子和小分子配体(潜在药物分子)看作刚性的球体,并通过模拟力学原理来预测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蛋白质和配体的模型,包括原子坐标、分子力学参数等。
然后,利用物理力学模拟方法,如分子动力学模拟或蒙特卡洛模拟,对系统进行模拟运行。
在模拟过程中,蛋白质和配体分子会被赋予不同的初始构象,并通过一系列的构象搜索和能量优化算法来寻找能量最低的结合构象。
这些算法包括蛇形搜索算法、Monte Carlo模拟、遗传算法等,它们能够在巨大的搜索空间中高效地搜索最优解。
为了评估不同构象的结合能力和亲和力,蛋白质对接算法还需要引入一个评价函数。
常见的评价函数包括分子力学能量函数、统计力学势函数等,它们能够计算出蛋白质-配体结合的能量,并判断是否为稳定的结合态。
除了构象搜索和能量评价,蛋白质对接算法还需要考虑结合位点的刚性和柔性,以及溶剂效应对结合过程的影响。
柔性对接算法可以通过预先定义柔性位点,并将其纳入模拟系统中,从而考虑蛋白质和配体的柔性变化。
而溶剂模型则可以通过引入溶剂分子和溶剂效应模拟来更加准确地模拟蛋白质对接过程。
蛋白质对接算法在药物研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模拟分析蛋白质和配体的结合方式,可以揭示蛋白质和配体的相互作用机制,寻找潜在的药物靶点和药物候选分子。
此外,该算法还可以用于虚拟筛选,从大量的化合物库中筛选出具有潜在活性的化合物,节省了大量的实验时间和成本。
总之,蛋白质对接算法是一种重要的计算机模拟方法,能够用于预测蛋白质和配体的结合方式和亲和力。
通过构象搜索、能量评价和柔性建模等算法,该方法能够揭示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原理和机制,为药物研发提供指导和候选分子筛选。
基因编码蛋白与底物的分子对接
基因编码蛋白与底物的分子对接【原创实用版】目录1.引言2.基因编码蛋白与底物的分子对接的定义和意义3.分子对接的方法和挑战4.常用的分子对接软件和工具5.分子对接在基因编码蛋白与底物中的应用案例6.评估分子对接结果的标准7.结论正文一、引言基因编码蛋白与底物的分子对接是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预测蛋白质与底物之间的结合方式和结合位置,为药物设计和筛选提供重要的依据。
二、基因编码蛋白与底物的分子对接的定义和意义基因编码蛋白与底物的分子对接是指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方法,预测蛋白质与底物之间的空间结构和结合模式。
这种对接有助于我们了解蛋白质与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更好地设计药物。
三、分子对接的方法和挑战分子对接方法主要包括刚性对接(Rigid Docking)和柔性对接(Flexible Docking)。
刚性对接是指将蛋白质和底物视为刚性分子,通过计算它们之间的空间位置和方向来预测结合模式。
柔性对接则是考虑蛋白质和底物的柔性特性,通过对接算法来寻找最佳的结合位置和结合模式。
分子对接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蛋白质和底物的结构复杂性、对接算法的计算效率和精度、以及分子对接结果的可靠性等。
四、常用的分子对接软件和工具常用的分子对接软件和工具包括 ZDOCK、GRAMM-X、Hdock 等。
这些软件可以预测蛋白质与底物之间的结合模式,并提供相应的能量参数。
五、分子对接在基因编码蛋白与底物中的应用案例分子对接在基因编码蛋白与底物中的应用案例包括抗原 - 抗体结合、酶 - 底物结合等。
通过对接预测,可以更好地了解蛋白质与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优化药物设计和筛选。
六、评估分子对接结果的标准评估分子对接结果的标准主要包括结合能(Binding Energy)、均方根偏差(RMSD)等。
结合能越低,表示蛋白质与底物的结合越稳定;均方根偏差越小,表示对接结果与实际结构越接近。
七、结论基因编码蛋白与底物的分子对接在药物设计和筛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四章 蛋白质-蛋白质复合物结构的预测及分析
第四章蛋白质-蛋白质复合物结构的预测及分析(一)一、分子对接原理二、蛋白质复合物结构预测的意义三、蛋白质复合物结构预测的方法四、ZDOCK的使用五、蝎毒素-钾通道的对接六、正在发展的蛋白质对接技术分子对接的原理1、分子对接的理论基础2、分子对接方法的分类3、分子对接方法中的重要问题4、小分子-蛋白质对接1、分子对接的理论基础最初思想---“锁和钥匙”的关系: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空间形状上要互相匹配分子对接的要求形状的匹配能量的匹配两个重要的原则互补性:空间结构和电学性质的互补性预组织:受体与配体在识别前,将受体中容纳配体的环境组织得愈好,其溶剂化能力愈低,则识别效果愈佳,形成的复合物愈稳定。
分子对接的原理1、分子对接的理论基础2、分子对接方法的分类3、分子对接方法中的重要问题4、小分子-蛋白质对接分子对接方法的分类刚性对接(蛋白质-蛋白质)半柔性对接(小分子柔性)柔性对接(计算时间昂贵)刚性对接研究体系的构象不发生变化,常用于较大的研究体系(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核酸)半柔性对接在对接过程中,研究体系尤其是小分子配体的构象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小分子柔性,大分子刚性。
在药物设计及数据库搜索中常用)柔性对接在对接过程中,研究体系的构象是可以自由变化的(一般用于精确考察分子之间的识别情况。
由于在计算过程中体系的构象是可自由变化的,因此柔性对接过程需要耗费较长的计算时间)。
分子对接的原理1、分子对接的理论基础2、分子对接方法的分类3、分子对接方法中的重要问题4、小分子-蛋白质对接分子对接方法中的重要问题分子对接的目的:配体-受体的最佳结合位置问题:如何找到最佳的结合位置及如何评价对接分子之间的结合强度?问题1:如何找到最佳的结合位置广泛采用优化算法:遗传算法、模拟退火、人工神经网络、付里叶变换等。
问题2:如何评价对接分子之间的结合强度?= △H gas-T△S-△G A solv-△G B solv+ △G AB solv △Gbind△H:分子力学的方法gas△G solv: 准确计算还存在一定的问题T△S:最难的问题(normal-mode analysis---正交模式分析,1955---费时)分子对接的原理一、分子对接的理论基础二、分子对接方法的分类三、分子对接方法中的重要问题四、小分子-蛋白质对接小分子-蛋白质对接Docking SoftwaresDOCK: (Kuntz et al. 1982)-----Widely usedDOCK 4.0 (Ewing & Kuntz 1997)------Widely used AutoDOCK(Goodsell& Olson 1990)AutoDOCK3.0 (Morris et al. 1998)FlexX: (Rarey et al. 1996)GLIDE: (Friesner et al. 2004)CDOCKER (Wu et al. 2003)CombiDOCK(Sun et al. 1998)DIVALI (Clark & Ajay 1995)GEMDOCK (Yang & Chen 2004)约10种程序已商业化优点先导药物的高通量虚拟筛选先导药物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改造药物与靶标相互作用分子机制的阐明一、分子对接原理二、蛋白质复合物结构预测的意义三、蛋白质复合物结构预测的方法四、蛋白质复合物对接研究进展五、ZDOCK的原理与使用六、案例:蝎毒素-钾通道的对接蛋白质组学研究目标人类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Cell, 2005)Motivation•Biological activity depends on the specific recognition of proteins.•Understand 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 in a cell •Yield insight to thermodynamics of molecular recognition•The experimental determination of protein-protein complex structures remains difficult.蛋白质-蛋白质复合物空间结构预测四大优点预测活性区域解释实验现象加速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阐明分子机制合理实验设计一、分子对接原理二、蛋白质复合物结构预测的意义三、蛋白质复合物结构预测的方法四、蛋白质复合物对接研究进展五、ZDOCK的原理与使用六、案例:蝎毒素-钾通道的对接般流程一、分子对接原理二、蛋白质复合物结构预测的意义三、蛋白质复合物结构预测的方法四、蛋白质复合物对接研究进展五、ZDOCK的原理与使用六、案例:蝎毒素-钾通道的对接重点:蛋白质的柔性希望更多的人从事蛋白质对接方法的应用研究!一、分子对接原理二、蛋白质复合物结构预测的意义三、蛋白质复合物结构预测的方法四、蛋白质复合物对接研究进展五、ZDOCK的原理与使用六、案例:蝎毒素-钾通道的对接Main referencesY C o r r e l a t i o n X1.准备两个蛋白质的空间结构(PDB文件)2.人工删除PDB文件中所有氢原子的坐标(能否编个小程序自动删除?)3. 分别对两个蛋白PDB文件进行处理命令格式:./mark_sur PDB new_PDB电荷半径面积ACE类型ACE: atomic contact energy。
docking对接算法
"Docking"(对接)算法是一种用于预测蛋白质-小分子相互作用的计算方法。
它被广泛应用于药物设计和分子模拟领域,用于预测药物候选化合物与靶蛋白之间的结合模式和相关性。
Docking算法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计算和评估蛋白质-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能量,找到最佳的结合构象或配位模式。
这涉及到在给定小分子的旋转和平移自由度的情况下,将其与蛋白质结构进行匹配,并计算其结合能。
一般来说,Docking算法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的阶段:搜索和评分。
在搜索阶段,算法通过搜索所有可能的小分子的姿态和位置来寻找可能的结合构象。
这通常涉及到一些搜索算法,如蒙特卡洛模拟(Monte Carlo)、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等。
在评分阶段,通过物理模型或经验势能函数来评估每个结合构象的能量。
这些势能函数通常考虑分子间的静电相互作用、范德华吸引力、溶剂效应等因素。
常见的评分函数包括LigandScout、AutoDock、DOCK等。
Docking算法是一种计算方法,对于复杂的蛋白质-小分子相互作用问题,预测结果可能存在不确定性。
因此,实际应用时还需要结合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和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DOCK结果
使用ZDOCK进行 蛋白-蛋白对接
2015/11/19
实验目的:
掌握Discovery Studio 中蛋白序与蛋白质之间相互 对接的操作方法及结果分析。
软硬件环境:
Discovery Studio 4.0,Win7 64版 Dell 3020工作站
蛋白质结构文件b
胰岛素抑制剂(CMTI-I):2sta_I.pdb
实验原理
蛋白对接技术是一种预测蛋白质相互识别以及相互作 用的技术。 在 DS 中, ZDOCK 模块可以实现蛋白质的对接计算。 ZDOCK 是一种基于快速傅里叶转化相关性技术的刚性 蛋白对接算法。
实验步骤
1.载入受体和配体分子
1)启动Discovery Studio 4.0 2)在同一个 3D 窗口中打开受体和配体蛋白 在文件浏览器(Files Explorer)中,展开 Samples | Tutorials | Protein Modeling 文件夹, 双击 2ptn.pdb 文件。DS 将在一个新的 3D 窗 口中打开该蛋白。 在同一文件夹中,将 2sta_I.pdb 拖至上述同一分子窗 口(2ptn)中。
2.打开ZDOCK设置对话框
Macromolecules | Dock and Analyze Protein Complexes , 点 击 Dock Proteins(ZDOCK),打开 Dock Proteins(ZDOCK)对话框。
3. 运行 ZDOCK 并查看结果
点 击 Run 运 行 作 业 , 在 对 话 框 中 观 察 作 业 运 行 状 态 。 点 击 Background 后台运行该作业。 待作业完成以后,双击任务浏览器(Jobs Explorer)中相应的行, 打开 Report.htm 在 report 文件中分析 Summary 部分并点击 View Results 以打 开一个包含对接 pose 的新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