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家

皮亚杰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了“发生认识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认知发展观。是第一位考察儿童心理道德规范的形成与道德认知的发展。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守恒性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道德阶段(1-2岁)

2.他律道德阶段(2-8岁):自我中心阶段2-5岁、权威阶段5-8岁

3.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

4.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

维果斯基

前苏联心理学家,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P36

文化历史发展,与行为主义的S-R理论及格式塔的直觉主义的心理学划清了界限。

心理发展观,提出了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观点。

内化学说、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埃里克森

美国现代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论家。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

1.学习信任阶段: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从出生到18个月左右)

2.成为自主者的阶段:自主对羞怯和怀疑(18个月到4岁)

3.发展主动性的阶段:主动性对内疚(4岁到6岁)

4.变得勤奋的阶段:勤奋对自卑(6岁到12岁)

5.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12岁到20岁)

6.承担社会义务的阶段:亲密对孤独(20岁到24岁)

7.显示充沛感的阶段:充沛感对颓废感(24岁到50岁)

8.达到完善的阶段:完善对绝望(50岁以后)

斯滕伯格

提出心理自我调控理论P63。

桑代克

美国心理学家。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被誉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最早运用动物实验来研究学习规律的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

提出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最重要)

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伍德沃斯共同提出关于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主张接近生活实际的实用学科。

创立了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使教育心理学从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发展了古典联想主义心理学。他的学习心理学是以“联结”一词贯穿始终的,所以他自称为“联结主义者”。

动物的学习方式是试误式的,即动物是通过反复尝试错误而获得经验的,这种学习的实质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S-R联结)。

卡普杰列夫

1877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俄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乌申斯基

俄国著名教育家。1867-1869年出版的《人是教育的对象》“奠定了俄国教育科学的科学研究基础”。被誉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人是教育的对象》为乌申斯基的代表作作者阐述了教育和教育理论建设的重要性、教育学性质及建立和发展教育理论的道路问题。他指出,教育科学的主要对象是在教育过程中研究人,将教育学称做艺术,且是“一切艺术中最广泛、最复杂、最崇高和最必要的一种艺术”。巴普洛夫

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最早用精确的实验对条件反射做了研究,获得诺贝尔奖生理学医学奖(第一个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人)。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的泛化与分化。

直接经验的学习: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式学习和传统行为主义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式学习均属于这一类。

间接经验的学习:班杜拉的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

斯金纳

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操作条件作用论P78、强化说P230

班杜拉

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社会学习理论:他认为来源于直接经验的一切学习现象实际上都可以依赖观察学习而发生。

——交互决定论:环境、个体、行为

——观察学习(替代学习):分为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动机过程

——对强化的新解释: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

自我效能感理论: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动的主观判断。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暗示。

布鲁纳

在20世纪60年代掀起了美国课程改革运动。提出了认知—结构论(认知发现说)P86

奥苏贝尔

美国心理学家、学者。提出的“同化论”体现了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的辩证思想。

认知同化论: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其中有意义学习需具备的条件是:学习材料对学生而言有潜在意义;学生头脑中有同化新学习材料的知识;学生具有有意义学习的意向。奥苏贝尔主张接受学习,他认为接受学习必须按“有意义学习”的标准和条件进行,接受学习的目的是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他定义,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提出三种同化模式:下位学习、上位学习、组合学习。

成就动机理论:认知内驱力(内部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与附属内驱力(外部动机)。

迁移认知观(认知结构与学习迁移的关系):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认知结构变量是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认知结构变量: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学习迁移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原有经验的概括水平、迁移的认知技能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