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发性运动障碍研究进展
中国迟发性运动障碍的药物治疗和研究现状及国内外差距
![中国迟发性运动障碍的药物治疗和研究现状及国内外差距](https://img.taocdn.com/s3/m/4d7fd038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c3.png)
·学术天地·中国迟发性运动障碍的药物治疗和研究现状及国内外差距李睿,曾端,和申,沈一峰,李华芳摘要: 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dyskinesia,TD)是一种因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而引发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国内目前已尝试多种药物治疗TD,部分药物具有一定的疗效。
然而,相对国外已经批准新药且疗效确切的治疗现状,我国TD治疗与之有较大差距。
新型单胺类囊泡转运体2(vesicularmonoaminetransporter2,VMAT2)抑制剂的应用和相关研究是中国TD治疗的趋势和方向之一。
关键词: 迟发性运动障碍; 药物治疗; 戊苯那嗪; 氘代丁苯那嗪中图分类号: R749.0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3220(2024)02 0166 03ThecurrentstatusofdrugtherapyandresearchontardymovementdisorderinChinaandthediffer encesathomeandabroad LIRui,ZENGDuan,HEShen,SHENYi feng,LIHua fang.DepartmentofPsychiatry,ShanghaiMentalHealthCenter,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choolofMedicine,Shanghai200030,ChinaAbstract:Tardivedyskinesia(TD)isaseriousadversedrugreactioncausedbylong termuseofantipsy chotics,andtherehasbeenalackofeffectivetreatment.TDhasbeentreatedwithseveraldrugsinChina,andsomedrugshavecertainefficacy.However,TDtherapyinChinaisdifferentfromforeigncountrieswhichhaveapprovednewdrugsandhavedefinitetherapeuticeffects.TheapplicationandresearchofnovelVMAT2inhibi torsisoneofthetrendsanddirectionsofTDtherapyinChina.Keywords: tardivedyskinesia; drugtherapy; valbenazine; deutetrabenazine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dyskinesia,TD)临床表现以口 舌 颊三联征、四肢及躯干舞蹈样动作以及肌张力增高为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迟发性运动障碍讲课PPT课件
![迟发性运动障碍讲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60ffe77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34.png)
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治疗方案
提高诊断准确性:通过研究, 可以更准确地诊断迟发性运 动障碍
提高治疗效果:通过研究, 可以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提高治疗效果
预防并发症:通过研究,可 以预测和预防迟发性运动障
YOUR LOGO
迟发性运动障碍讲课PPT课件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01/01
目录
01.
02.
迟发性运动 障碍概述
03.
迟发性运动 障碍的治疗 方法
04.
迟发性运动 障碍的预防 与康复
05.
迟发性运动 障碍的案例 分享
06.
展望与未来 研究方向
单击汇报人员:XX医院-XX内容
01
迟发性运动障碍概述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预防与康复
04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如规律作 息、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等
避免过度劳累和 压力过大,保持 心情愉快
定期进行身体检 查,如抗 精神病药、抗抑 郁药等
康复训练
康复方法:物理治疗、言语 治疗、职业治疗等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案例分享
05
典型案例介绍
案例一:患者 A,男性,50 岁,因长期服 用抗精神病药 物导致迟发性
运动障碍
案例二:患者B, 女性,45岁, 因长期服用抗 抑郁药物导致 迟发性运动障
碍
案例三:患者 C,男性,35 岁,因长期服 用抗癫痫药物 导致迟发性运
动障碍
案例四:患者 D,女性,25 岁,因长期服 用抗焦虑药物 导致迟发性运
丙戊酸钠及氯硝西泮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疗效观察_胡垒
![丙戊酸钠及氯硝西泮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疗效观察_胡垒](https://img.taocdn.com/s3/m/242c9634192e45361066f527.png)
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具有互补性,因此,两种药物联合治疗躁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均值得期待[15]。
综上所述,与碳酸锂相比,丙戊酸镁联合氯硝西泮治疗躁狂症的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1]王世英.阿立哌唑合并碳酸锂治疗急性躁狂症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9):246-247.[2]郭影.丙戊酸镁预防治疗躁狂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22):18-19.[3]彭建宏.血锂浓度监测在躁狂症治疗中的价值探讨[J].中外医疗,2014,33(34):103-104.[4]李晓丹,黄仁春,林瑞钱.齐拉西酮、氯氮平分别合并碳酸锂治疗躁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4(2):377.[5]刘忠,刘海军,孙玉涛.丙戊酸镁缓释片与碳酸锂治疗女性躁狂发作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5):668-670.[6]罗素虹,王谋顺,徐琼.丙戊酸镁与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对照研*主治医师。
研究方向:运动障碍疾病。
E-mail:huleifjykdx@sina.com究国内文献Meta分析[J].上海精神医学,2010,22(3):162-164.[7]蔡红艳.碳酸锂与丙戊酸钠治疗躁狂症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0):163.[8]李迅.躁狂症患者血锂浓度的检测及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15):30-31.[9]赵伟.护理干预对躁狂症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9):71-72.[10]叶翠媚.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4(5):400.[11]于继兰.55例躁狂症患者护理中的问题及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5):239-240.[12]鄢林,蔡溢,黄红星,等.立体定向术治疗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症33例临床分析[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5,30(1):9-12.[13]尹洪海.药物联合心理治疗治疗躁狂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4):110-111.[14]张建明.中医药治疗躁狂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4,25(31):2967-2969.[15]杨建新.躁狂症心肌酶活性检测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12):1651.(收稿日期:2015-07-06)丙戊酸钠及氯硝西泮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疗效观察胡垒1*,王立广2(1.厦门市仙岳医院神经内科,福建厦门361012;2.厦门市仙岳医院门诊,福建厦门361012)中图分类号R9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2124(2016)02-0159-03DOI10.14009/j.issn.1672-2124.2016.02.006摘要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及氯硝西泮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诊疗(TD)g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诊疗(TD)g](https://img.taocdn.com/s3/m/c43d2fe1f8c75fbfc77db234.png)
多)、剂量、疗程、年龄和个体因素有关。包括: 1、药源性帕金森综合症 2、静坐不能 3、急性肌张力障碍
处理:以上三种情况可以用安坦对抗,静坐不能可用安定或 心得安治疗
4、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
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是应用抗精神
TD的两种亚型:
1、 急性戒断综合征:于突然停用抗精神病药物时发
生的不自主、飘忽性而非重复性的舞蹈动作,与小舞 蹈病或Huntington(亨廷顿 )病相似,多见于儿童, 可自愈。在用抗精神病药物时逐渐减少剂量,可使得 舞蹈动作逐渐消失。 2、 迟发性肌张力障碍:儿童及成人皆可发生,其不 自主运动表现为快速、重复的刻板运动,而为肌张力 障碍,类似扭转性肌张力失调或扭转痉挛,可持久存 在。
2、急性肌张力障碍:为个别肌肉群突发的持续痉挛,
以面、颈、唇及舌肌多见。 表现如:
口眼歪斜、眼球向上凝视(动眼危象); 斜颈、伸舌卷舌、张口、扮相; 也可出现言语和吞咽障碍; 肢体出现角弓反张、扭转痉挛、步态不稳。 常在治疗一周或第一次用药后发生,以儿童和 见。
青少年多
3、 Huntington (亨廷顿 )病:有遗传史、舞蹈 症和痴呆三主征,多为青年和中年病员,患者有 大脑基节神经节变性,引起广泛的脑萎缩。 临床 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舞蹈样不自主运动和认知和 行为障碍,最终表现为痴呆。与TD不难鉴别,但 是如果HD患者常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可在舞蹈症 的基础上并发TD,此时的鉴别较为困难,应该详 细询问以前的病史和表现,若出现静坐不能或刻 板重复的不自主运动,则提示兼发TD的可能。
预
防:
由于TD症状严重、治疗困难,所以重在预防。
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再认识
![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再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8293d56c1711cc7931b7169f.png)
·58·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再认识颜文伟有一位病人在服用齐拉西酮后,出现手指不自主扭动的现象,去问当地一位精神科主任,他居然回答说,“不是TD;TI)的表现是嘴唇的扭动”。
有一次,我问一位年轻医生,“锥体细胞是什么?”他回答不出。
所以我想,应该在这里重新讲一讲这些基本问题。
锥体细胞是位于大脑皮层运动区的、负责发动骨骼肌运动的神经细胞,个儿比较大,连细胞、带上它众多的树状突(d e nd r i t e s),样子就像“雪松”,顶端小、底盘大,呈锥体状,故名。
它们的轴索(a xo n),就组合成运动神经,交叉到对侧,作为脊髓的主要部分(锥体束)支配全身骨骼肌肉;称为“锥体系统”。
我们如果想要弯曲自己的右手肘关节,就要由左侧大脑皮层运动区的锥体细胞发出命令,指示右上臂的肱二头肌收缩。
但是,与此同时,必须有锥体外系统的配合。
所谓“锥体外系统”,位在大脑较深处的“黑质一纹状体”。
由它发出命令,让肱三头肌放松;否则肘关节便无法活动,手臂就显得僵硬。
在锥体外系统的神经细胞之间,信息是靠多巴胺神经递质(与乙酰胆碱神经递质协调配合)传递的。
在服用抗精神病药后,多巴胺受体被阻断,信息难以下传,精神症状就此好转;但锥体外系统的信息也难下传,就出现了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抗精神病药引起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e xt r a p yr a m i d a ls ym p t o m s,EPS),一般有以下3种表现。
I.急性肌张力障碍(a c ut e d ys t o n i a)患者在服用抗精神病药后不久,突然出现全身肌肉的肌张力障碍,表现为扭转痉挛(全身向一侧扭转)、角弓反张(全身向后反仰)、动眼危象(两眼向上翻)和斜颈等等。
常见于肌注抗精神病药(如氟哌啶醇或齐拉西酮)后。
患者感到十分痛苦,家属十分紧张,只要肌注东莨菪碱,便能立即好转。
[但是,为什么肌注东莨菪碱就能好转?至今还原理不明,可以说,还是一个谜。
3例以精神行为异常为首发表现的晚发型MMA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分析
![3例以精神行为异常为首发表现的晚发型MMA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497a367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c0.png)
山东医药2023 年第 63 卷第 9 期3例以精神行为异常为首发表现的晚发型MMA 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分析李莎莎,姚艳粉,刘芳,张亚楠,孙文英,栾莹聊城市人民医院儿科,山东聊城252000摘要:目的 总结晚发型甲基丙二酸血症(MMA)的临床特点和遗传学特征。
方法 对3例以精神行为异常为首发表现的晚发型MMA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信息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 3例患儿中,2例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主要是不自主发笑、自言自语、易怒、恐惧;1例表现为行为异常,主要为重复语言、语速缓慢;2例表现为语言障碍,少语、缄默;2例表现为运动障碍,肌力下降,腱反射未引出,巴氏征阳性,其中1例肌电图提示周围神经病变;2例头颅MRI提示脑萎缩,1例头颅MRI未见异常;3例患儿脑电图均提示背景节律慢化,伴慢波阵发。
血尿代谢筛查结果显示,3例患儿尿液中甲基丙二酸和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均升高。
诊断为晚发型MMA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3例患儿均以左卡尼汀口服液、甜菜碱、亚叶酸片等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
全外显子组基因测序结果显示,3例患儿均存在MMACHC基因复合杂合突变,患儿1为c.394C>T(p.Arg132Ter)(来源于母亲)、c.609G>A (p.Trp203Ter)(来源于父亲),患儿2为c.482G>A(p.Arg161Gln)(来源于母亲)、c.609G>A(p.Trp203Ter)(来源于父亲),患儿3为c.482G>A(p.Arg161Gln)(来源于父亲)、c.609G>A(p.Trp203Ter)(来源于母亲)。
结论 部分晚发型MMA患儿可以精神行为异常为首发表现,尿液中甲基丙二酸和血HCY均升高。
MMACHC基因c.394C>T(p.Arg132Ter)、c.482G>A(p.Arg161Gln)、c.609G>A(p.Trp203Ter)的复合杂合突变为其致病原因。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迟发性肌张力障碍的诊治1例报道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迟发性肌张力障碍的诊治1例报道](https://img.taocdn.com/s3/m/b5538018c5da50e2524d7f09.png)
(收稿日期: 2007- 03- 06)
(责任编辑: 曹莉萍 )
会讯
神经系统疾病新进展研讨会 !年内召开
由国家重点学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和 (中国 神经精神疾 病杂志 )编辑部联 合主办的 神经系 统疾病 新进展
研讨会 !将于 2007年 11月 17日召开, 具体地点待定。会议将邀请 JohnsH opk in大学神经生物学主任 、美国 H un ting ton病中心
目前 TD t的诊断标准 [2] 为∀ 存在慢性肌张力障碍 (持久的 不自主的肌肉收缩、以致出现反复扭转动作或姿势异常 ); # 肌 张力障碍发生于应用抗精神病药物之时或停药 2个月之内; ∃
* 深圳市康宁医院 ( 深圳 518020) 通讯作者 ( E m ai:l l iyi1101@ 163. com )
患者, 女性, 26岁, 因渐起凭空闻声、疑人害 1年于 2005年 6 月在我院门诊诊断为 偏执型分裂症 !, 应用 利培酮 (维思通 ) ! ( 2~ 6 m g /d)后症状改善, 于 2005年 8月出现不自主点头、手抖 及泌乳等, 停 利培酮!改用 氟哌啶醇癸酸酯注射液 (哈力多 ) ! 肌注 (初为每月 1次每次 100 m g, 后减为每月 1次, 每次 50 m g), 并加用 安坦!后不自主点头、手抖减轻, 无泌乳, 病情稳定。但 在应用 氟哌啶醇癸酸酯注射液 ! 2个月左右 (此时前后共已肌 注 250 m g)出现头歪向一侧、躯干歪向另一侧 (行走时明显 ), 双眼 向上视, 再加 安坦!无效, 姿势障碍渐加重; 到本市综合医院神经 科各项检查基本正常, 考虑 迟发性运动障碍 !。停 氟哌啶醇癸 酸酯注射液 !, 应用 泰必利 ! ( 0 3 g /d)、维生素 E! ( 0 6 g /d)、
2023年临床执业医师《第一单元》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试卷号:32
![2023年临床执业医师《第一单元》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试卷号:32](https://img.taocdn.com/s3/m/3be1722f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d1.png)
2023年临床执业医师《第一单元》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45题)1.【单选题】良好的医疗保健基本要求不包括()A.可供性B.适量性C.可接受性D.自我完善性正确答案:D2.【单选题】属于专性需氧菌的是A.大肠埃希菌B.产气荚膜梭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D.结核分枝杆菌E.脆弱类杆菌正确答案:E3.【单选题】对于高血压合并II型糖尿病患者,下列药物中有利于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是A.普萘洛尔B.吲达帕胺C.缬沙坦D.硝苯地平E.氢沉噻嗪正确答案:C4.【单选题】Shwartzman现象是A.外毒素的一种毒素作用B.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一种特殊表现C.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D.速发型超敏反应E.迟发型超敏反应正确答案:B5.【单选题】男,7岁,突发寒战,髙热,右膝下方剧痛3天,查体T39.8°C,P86次/分,R25次/分,BP110/60mmHg。
烦躁不安,右膝关节呈半屈曲状,拒动,右小腿近端皮温高,肿胀不明显,压痛阳性。
最可能的诊断是A.风湿性关节炎B.急性血源性骨髄炎C.膝关节结垓D.类风湿关节炎E.化脓性关节炎正确答案:B6.【单选题】为成熟红细胞提供ATP主要过程是A.糖酵解B.磷酸戊糖途径C.糖醛酸途径D.2,3-DPGE.还原型谷胱甘肽正确答案:A7.【单选题】对心理实质正确全面的理解是()A.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B.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C.心理是主观想象的反映D.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正确答案:A8.【单选题】有关增强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它是远离转录起始点的DNA序列B.它是增强启动子转录活性的顺式作用元件C.它是起正调节作用的反式作用因子D.它决定基因的时间、空间特异性因子E.发挥作用的方式通常与方向、距离无关正确答案:C9.【单选题】关于效度与信度等测验指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效度是指测验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B.信度是指测验获得的可靠性和一致程度C.效度低信度一定会低D.信度低效度一定会低正确答案:C10.【单选题】甲氨蝶呤抗肿瘤的主要机制是A.抑制肿瘤细胞的蛋白质合成B.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C.阻碍肿瘤细胞的嘌呤合成代谢D.干扰肿瘤细胞的RNA转录E.阻止转录细胞的DNA复制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甲氨蝶呤的化学结构与叶酸相似,对二氢叶酸还原酶具有强大持久的抑制作用,使二氢叶酸不能转变四氢叶酸,使脱氧胸苷酸合成受阻,DNA合成障碍。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诊治进展2023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诊治进展2023](https://img.taocdn.com/s3/m/7018837f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d9.png)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诊治进展2023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dyskinesia,TD)是与长期服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dopaminereceptorb1ockingagent z DRBA)相关的一种异常不自主运动,可累及面颈部,引起伸舌、咀嚼、嗽嘴、歪颌或转颈,也可累及四肢和躯干,表现为舞蹈样动作。
67%-89%的TD患者不自主运动状态永久存在,具有较高的致残率。
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antipsychoticdrug,APD)的患者中,估测TD的平均患病率为25.3%o目前T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有多巴胺受体超敏学说、氧化应激学说和突触可塑性失调学说。
与TD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APD的种类、用药剂量和时间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等。
临床上治疗TD较为困难,预防至关重要。
本文就TD的临床诊治进展进行综述,以进一步加深医务人员对该疾病的认识。
01、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关于TD的报道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即APD应用于临床后不久,Schonecker首次描述了这种现象。
1964年,Faurbye首次使用"tardivedyskinesia"这一术语,用于强调症状出现与APD应用的时间延迟性。
在长期服用APD的精神病患者中,TD的患病率为20%-50%o一项针对908例长期服用APD的精神病患者进行的前瞻性研究发现,TD的累积发病率在第1年为5%第5年为27%第10年为43%120年后为52%,表明TD发病率随APD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Carbon等对41项关于典型和非典型APD的研究进行荟萃分析发现,所有精神病患者的TD平均患病率为25.3%,与高患病率相关的因素包括APD种类(典型APD的患病率为30%,非典型APD的患病率为20.7%)、精神病持续时间、急性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史。
TD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年龄,在服用APD的老年患者中,1年后TD的发病率约为26%,3年后约为60%,显著高于年轻患者。
精神科医生对迟发性运动障碍的认知及临床实践分析
![精神科医生对迟发性运动障碍的认知及临床实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d331485f242336c1fb95e14.png)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2019 年第 6 卷第 71期2019 Vol.6 No.7154精神科医生对迟发性运动障碍的认知及临床实践分析方佳毅(常州市新北区精神卫生中心,江苏常州 213000)【摘要】目的 探讨精神科医生对于迟发性运动障碍的认知以及临床实践情况并进行分析。
方法 在本次探究中采用本院自制的迟发性运动障碍调查表对随机选取的102名精神科医生进行调查,分析精神科医生对于迟发性运动障碍的认知以及临床实践程度。
结果 在探究中通过对于精神科医生的调查发现,我院医生对于迟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症状掌握最好,对于其发病机制掌握最差;大部分医生接受过相关知识培训,但是在接受过培训的人员中只有约2/3人员接受过专业培训;95%以上的医生认为在治疗前需将治疗的风险与家属进行沟通并需要在治疗中进行监测,但是只有70%左右的医生会告知家属风险,只有60%左右的医生会严格监测并进行记录。
结论 目前临床精神科医生对于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掌握程度整体一般,应该加强医生对于迟发性运动障碍相关知识的培训,加强临床上对于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监测。
【关键词】迟发性运动障碍;精神科医生;认知程度;临床实践【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71.54.01迟发性运动障碍是一种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性疾病,发作具有反复性,患者在情绪激动时症状明显,在睡眠时症状改善[1]。
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发现,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治疗效果不明显,如何控制迟发性运动障碍患者的病情是目前精神科乃至社会上都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本次探究中,我们对精神科医生对于迟发性运动障碍的认知程度以及临床实践进行了调查与探究,现将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在本次探究中随机选取了我市各级医院的精神科的102名医生进行了调查。
迟发性运动障碍汇总课件
![迟发性运动障碍汇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683f7ed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b6.png)
迟发性运动障碍在特殊情况如长期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中更为常见, 需要特别关注。
03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病因与风险因素
病因学研究
病因复杂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病因涉及多种因素,包 括药物使用、脑部病变、遗传因素等。
药物诱发
长期服用某些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导致迟发 性运动障碍的发生。
脑部病变
脑部某些区域的病变或损伤也可能引发迟 发性运动障碍。
05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策略与措施
01
02
03
早期筛查
通过早期筛查,识别出具 有迟发性运动障碍风险的 人群,采取预防措施,降 低发病风险。
避免诱发因素
了解并避免可能导致迟发 性运动障碍的诱发因素, 如某些药物、精神类药物 等。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 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 规律作息等,有助于降低 发病风险。
风险因素分析
年龄
迟发性运动障碍多见于老 年人,可能与年龄相关的
神经退行性病变有关。
性别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现迟 发性运动障碍,可能与女 性对药物的反应敏感性较
高有关。
遗传因素
家族遗传在迟发性运动障 碍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
有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 增加。
环境与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环境中的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也可能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增加迟发性运动障碍的风 险。
迟发性运动障碍汇总课件
CONTENTS
• 迟发性运动障碍概述 •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症状与表现 •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病因与风险
因素 •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预防与护理 •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研究进展与
展望
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dyskinesia)
![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dyskinesia)](https://img.taocdn.com/s3/m/33b6ef6b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48.png)
鉴别
• 重症肌无力:睁眼困难,紧闭双眼也困难;且无眼睑痉挛,手可翻开眼睑,有易疲劳性,症 状晨轻暮重,且新斯的明试验阳性
• 面肌痉挛:Meige综合征多为多由双侧眼睑痉挛开始渐波及面肌,眼睑常呈闭合状,睁开 困难,且可合并口下颌肌肉的不自主抽动,严重甚至累及全身;而面肌痉挛常表现为一侧 面肌不自主,不规则的阵发性抽搐,持续时间短,不伴有口-下颌的不随意运动.即使有少见 的累及双侧的面肌痉挛,其面部肌肉双侧收缩是不同步的.另一个区分的特点是,眼睑痉挛 患者在闭眼时眉毛降低〔Charcot’s征,而面肌痉挛患者在每一次收缩时眉毛是上扬的 〔另一个Babinski征.
临床表型
• 30-60岁发病 • 分型〔1眼睑痉挛型;〔2眼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型;〔3口下颌肌张力障碍型 • 部分〔约20%患者单眼起病,逐渐累及对侧 • 严重者可发生功能性失明,甚至丧失独立生活能力‘下颌脱臼、咬牙、挫牙,可使牙齿严重磨损 • 感觉诡计〔Sensory trick"现象,即患者在吹口哨、打哈欠、唱歌、向下看、 咀嚼口香糖、摸
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 TD>
• 又称迟发性多动症、持续性运动障碍,由抗精神病药物诱发,为一种持久的刻 板重复的不自主运动
• Crane<1968>首先提出,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引起的最严重和棘手的锥体外 系反应
• 发生率相当高
发病机制
• 长期阻滞突触后多巴胺受体<DR>,使突触前多巴胺<DA>合成及释放反馈性 增加,突触后DR对DA反应敏感性增强,产生DR超敏,处于去神经增敏状态 <denervation hypersensitivity>,生理剂量的DA可引起运动障碍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诊治进展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诊治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df78bdf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09.png)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诊治进展王喜喜;万新华【期刊名称】《协和医学杂志》【年(卷),期】2022(13)4【摘要】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是与长期服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相关的一种异常不自主运动,可累及面颈部,引起伸舌、咀嚼、噘嘴、歪颌或转颈,也可累及四肢和躯干,表现为舞蹈样动作。
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因为抗精神病药物(antipsychotic drug,APD)的使用。
与TD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APD的种类、用药剂量和时间、年龄和性别,遗传因素也发挥一定作用。
目前研究较多的TD相关基因为CYP2D6、DRD2、DRD3、HTR2A、HTR2C、VMAT2、MnSOD、HSPG2。
T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有多巴胺受体超敏学说、氧化应激学说和突触可塑性失调学说。
临床上治疗TD较为困难,预防至关重要。
本文就TD的临床诊治进展进行综述,以进一步加深医务人员对该疾病的认识。
【总页数】8页(P644-651)【作者】王喜喜;万新华【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6;R741.02【相关文献】1.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根尖周病治疗临床新进展》、《牙体牙髓疑难病诊治临床新进展》研修班通知2.第四届国际眼科临床诊疗进展及药物临床试验研究高峰会议暨全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性眼病诊治新进展学习班报名通知3.国家级口腔医学继续教育项目:根尖周病治疗临床新进展、牙体牙髓疑难病诊治临床新进展研修班4.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根尖周病治疗临床新进展”、“牙体牙髓疑难病诊治临床新进展”研修班通知5.重型肝炎的临床诊治和研究进展(续完) 第八讲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治进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迟发性运动障碍素材课件
![迟发性运动障碍素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372078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a4.png)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神经递质和通路,因此解析其具体机制颇具挑战性。此外 ,TD的异质性较高,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预后存在较大差异,这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困难。
未来研究方向和机遇
研究方向
未来,针对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研究可聚 焦于以下几个方面:1)深入探究其病理 生理机制,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2)发 掘遗传和环境风险因素,实现早期预防 和干预;3)研发客观、量化的诊断方法 ,提高诊断准确率;4)开展多中心、大 样本的临床试验,评估现有治疗方法的 疗效和安全性。
心理支持
迟发性运动障碍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咨询 可以帮助患者应对情绪问题、焦虑或抑郁,并促进积极的心态和适应能力。
疾病预防和管理策略
定期监测
定期监测患者的运动症状和药物使用情况,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可以减少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发生和恶化。
生活方式调整
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于管理迟发性运动障碍至关重要。这包 括保持适当的锻炼、均衡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避免过度 劳累。
抗震颤药物
对于迟发性运动障碍引起的震颤和肌张力障碍,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抗震颤药 物,如苯海索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减轻症状,但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因 此需要医生的密切监测。
非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师可以设计个性化的康复计划,通过物理疗法、运动疗法和康复训练来 帮助患者减轻肌肉紧张、改善运动协调,并增强肌肉力量。
迟发性运动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 社会功能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加强TD的研究和宣教工作对患 者至关重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诊断 率、治疗率和康复率。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迟发性运动 障碍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给社会带来 沉重的疾病负担。加强TD的研究和教 育宣传有助于提高社会对这一疾病的 认知度,促进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大对 TD防治工作的投入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治疗
由于
的自然病程和治疗反应尚未见报
道 故推荐的治疗方案多靠经验获得 总的倾向是
如果以焦虑为重 抑郁为轻 则使用抗焦虑药 如
果以抑郁为重 焦虑为轻 则选用抗抑郁药 如果
焦虑 抑郁严重度相当 则两类药物并用 认知行
为治疗能明显改善
能使 的躯体症状减
轻
的素质焦虑减轻 治疗结束时近 的功
能正常
最后
和
共病的治疗措施目前尚未
杂志 2002(2)
6.杨静娟.李曙亮.郭雅明 中西医结合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临床研究[期刊论文]-中国民间疗法 2012(5) 7.王崴.亢万虎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相关问题回顾[期刊论文]-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4(4) 8.丁雪梅.马景莉.高强 泰必利+异丙嗪+维生素E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疗效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医学创新
治疗有助
于控制残余焦虑 他们认为 抑郁症状越重 惊恐
作者单位
苏州医学院附一院精神科 袁勇贵 吴爱
琴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张心保
的疗效越差
其它方面
对这种共病的疗效优于
特别是不典型抑郁伴惊恐障碍时 但鉴于它
的食谱限制 故只用于至少两类抗惊恐药物无效的
患者
具有抗抑郁和抗惊恐特性 可用以治疗
这类患者 有望成为一线用药
阻滞病人的运动 使认知行为治疗无法进行
和社交恐怖共病的治疗
对社交恐怖有效 对这种共病也有效 如
果
无效或不能耐受 清洗 周 氟西汀
周 后可使用
如苯乙肼或反苯环丙胺 必
要时也可使用高效价
认知行为治疗对社交
恐怖存在的误解和认知歪曲有效
不用来
治疗这种共病 因已知它对社交恐怖无效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年第 卷第 期
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治疗
综述
袁勇贵 吴爱琴 张心保
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
惊恐障
碍 强迫症
社交恐怖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
碍
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其中
在
中的定义是 患者多见于初级保健机构
有一定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症状 并伴有植物神经症
状 但又不符合特定的焦虑症或抑郁症诊断标准 也
应与应激性生活事件无关 焦虑和抑郁障碍在诊
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抑郁障碍
和
共病的治疗
传 统上 苯二氮 艹 卓 类药物
可治疗
但
等发现 伴抑郁的
患者对安定的治
疗反应差 抗抑郁药也能治疗
单用抗抑郁
药治疗 和
共病是一种合理的趋势 三环
抗抑郁药
和万拉法新
对这
种共病治疗已证明有效 如果抑郁改善后仍存在
焦虑 可加用丁螺环酮或
丁螺环酮有抗抑郁
效应 在
优于
引证文献(9条)
1.党玉凤.张向阳.郑友兰 GCLM基因与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关联性分析[期刊论文]-吉林农业C版 2010(6) 2.孔娣.胡峻梅.文胜惠 利培酮致迟发性运动障碍一例[期刊论文]-精神医学杂志 2012(5) 3.刘燕.邓红玉.高哲石 精神科医生对知情同意告知义务的态度状况调查[期刊论文]-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7(5) 4.陈建冲 中药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24例[期刊论文]-辽宁中医杂志 2003(12) 5.蔡铁水.蒋小宇.孔海珍.蔡晓京.邬春丽 维生素E治疗44例迟发性运动障碍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国民政医学
7. 于绍斌.邸旭辉.马银霞 肌电图检查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综合征一例报告[期刊论文]-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01,8(2) 8. 张玉梅.张晓斌.黄啸 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糖尿病与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研究[期刊论文]-四川精神卫 生2005,18(1) 9. 高烨.贺朝霞.柳长征 异丙嗪、安定、维生素E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18例观察[期刊论文]-中国民康医学 2003,15(4) 10. 蔡铁水.蒋小宇.孔海珍.蔡晓京.邬春丽 维生素E治疗44例迟发性运动障碍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国民政医 学杂志2002,14(2)
联合
理由是氟西汀联用去甲替林比单用氟
西汀疗效明显
联合锂盐 理由是锂盐能帮
助改善情绪 但对强迫症状无效 氯丙咪嗪联合
锂盐或
如果氯丙咪嗪因副反应使剂量加不
上去时 则主张联合
但
能抑制氯丙咪
嗪代谢 故在加用
后要测定血浆氯丙咪嗪浓
度 以保证它不超过正常上限
药物治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
这种治疗对共病也有效 但因为抑郁心境常会
惊恐障碍和 共病的治疗
治疗惊恐障碍有效的药物包括
单
胺氧化酶抑制剂
和选择性 羟色胺回收
抑制剂
等 比较了阿普唑仑 丙咪
嗪和安慰剂对惊恐伴中度抑郁患者的疗效 结果显
示 阿普唑仑和丙咪嗪在抗惊恐和抑郁方面优于安
慰剂 但在减少惊恐发生率或严重性方面丙咪嗪优
于阿普唑仑 研究结果表明 多数中度抑郁与惊恐
障碍共病患者用抗抑郁药有效 辅助
断标准中是相互独立的疾病实体 但通常在同一个
体共存 当两组症状分别考虑时 足以符合相应的
诊断标准 这种情况称为焦虑 抑郁障碍共病 这
种共病在初级保健人群中的患病率达
与单一
焦虑或抑郁障碍相比 前者具有症状重 病程长 社
会功能损害重 自杀率高和预后差等特征 故焦虑
和抑郁障碍共病的治疗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现对
参考文献(12条) 1.Kane JM;Smity JM Tardive dyskinesia: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1959 to 1979 1982 2.Yassa R;Jest DV Gender differemces in tardive dyskinesia: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1992 3.Binder R;Kazamatsuri H;Nishimura T Tardive dyskinesia and neuroleptic-induced parkinsonism in Japen 1987 4.Jeste DV;Lacro JP;Palmer B Incidence of tardive dyskinesia in early stages of low-dose treatment with typical neuroleptics in elder patients[外文期刊] 1999 5.Muscettola G;Pampallona S;Barbato G Persistent tardive dyskinesia:demographic and pharmacological risk factors 1993 6.Harten PN;Hoek HW;Matroos GE Intermittent neuroleptic treatment and risk for tardive dyskinesia:curaao extrapyramidal syndromes study Ⅲ[外文期刊] 1998 7.Dodge MR;Goldberg TE Associations between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tardive dyskinesia:another perspective 1999(13) 8.Tsai G;Goff DC;Chang RW Markers of glutamatergic neuroyransmiss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associated with tardive dyskinesia[外文期刊] 1998 9.Tollefson GD;Beasley CMJr;Tamura RN Blind,controlled long-term study of the conparative incidence of treatment-emergant tardive dyskinesia with olanzapine or haloperidol 1997 10.Eikashef AM;Ruskin PE;Bacher N Vitamin E in the treatment of tardive dyskinesia 1990 11.Egan MF;Hyde TM;Albers GM Treatment of tardive dyskinesia with vitamin E 1992 12.Ondo WG;Hanna PA;Jankovic J Tetrabenazine treatment for tardive dyskinesia:assessment by randomized videotape protocol[外文期刊] 1999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苏晖.江开达 迟发性运动障碍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4,30(1) 2. 喻东山 迟发性运动障碍治疗的五步法[期刊论文]-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17(4) 3. 黄继忠.翁史旻.谢斌.杨献红.施慎逊.徐一峰 氯氮平与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相关对照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神经 精神疾病杂志2000,26(2) 4. 郭玉花 异丙嗪加地西泮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疗效分析[期刊论文]-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 5. 张伟.李莫东.胡建军 Meige综合征八例误诊分析[期刊论文]-临床误诊误治2006,19(2) 6. 张兴理.冀成君.苏建民.谭云龙.吉中孚 精神分裂症患者迟发性运动障碍临床特征分析[期刊论文]-精神医学 杂志2009,22(4)
和
共病的治疗
氯丙咪嗪
等发现 伴有抑郁的
病人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丙咪
嗪后 其强迫症状改善率高于不伴抑郁的
病
人 但由于他们排除了患原发性抑郁的
病人
故不可能得出氯丙咪嗪对严重抑郁和
共病的
病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