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 《黄鹤楼》赏析
黄鹤楼原文及赏析
黄鹤楼原文及赏析黄鹤楼,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之上,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名胜之一。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黄鹤楼》这首诗的原文及赏析。
黄鹤楼原文如下: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是由唐代文学家崔颢创作的。
通过诗人的笔触,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黄鹤楼的深深迷恋和对离别的痛苦。
接下来我们来赏析一下这首诗的意境与文化内涵。
首先,诗的开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以黄鹤楼作为起点,通过“昔人已乘黄鹤去”的表达,使读者不禁想象过去昔日的人们曾经登上黄鹤楼,目送着黄鹤远去。
而现在,这里空留下黄鹤楼,似乎一切都已改变,充满了离别之意。
接着,“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两句表达出作者对离别之痛的感受。
作者惋惜地说,黄鹤一去不再回来,只剩下千载流传的白云,充满了无尽的思念之情。
再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两句描绘了黄鹤楼周围的景色。
作者以“晴川历历”来形容汉阳树,使人感受到阳光普照的景象,而“芳草萋萋”则给人一种青绿生动的感觉。
鹦鹉洲作为一个美丽的地方,也给人们留下了浓厚的印象。
最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两句是表达诗人离乡之情。
夕阳西下,诗人不禁问自己故乡在何方,而烟波江上的景色让他更加感到离愁别绪。
总的来说,这首《黄鹤楼》通过描绘黄鹤楼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离别之情,表达了对远方故乡的思念之情。
同时也展示了唐代文人对离别和思乡的情感表达。
这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和优美的韵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黄鹤楼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座古迹,不仅在地理位置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还寄托了一段段人们对离别、思乡之情。
相信在未来的岁月中,黄鹤楼将继续为人们所铭记和赞美。
黄鹤楼名句赏析简短 黄鹤楼诗句赏析
黄鹤楼名句赏析简短黄鹤楼诗句赏析黄鹤楼[1]崔颢【原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2],芳草萋萋鹦鹉洲[3]。
日暮乡关[4]何处是?【注释】烟波[5]江上使人愁。
[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修建。
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
川:平原。
历历:清楚可数。
[3]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4]乡关:故乡家园。
[5]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作者】崔颢(约704~754年),汴州(今河南开封)人,盛唐诗人。
按照《旧唐书》的记载,崔颢早年颇具才名,与王维并称“才名之士”,但他行为轻浮,好酒好色,所以不入士人之眼。
后来崔颢从军边塞,诗风陡然一变,开始写作以军旅生活和塞外风光为主题的诗歌,唐代的文学评论家、诗选家殷璠在其盛唐诗歌选本《河岳英灵集》中就曾称赞崔颢“晚年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
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
【赏析】这首诗以优美的神话传说、壮丽的江天景色写尽了诗人吊古怀今之情。
开头两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讲述了诗人因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却已驾鹤而去,杳无踪迹。
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之间的落差,让诗人心中产生了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接下来的三四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写的是诗人心中的感慨,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不停地在诗人眼前回放,但毕竟已经物是人非、鹤去楼空。
再下来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是诗人对眼前景色的精致描写。
最后两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则将前面营造的气氛突然一转,仿佛诗人通过江上的迷雾想起了自己的故乡,无尽寂寞顿时化成了满腹的乡愁。
全诗的诗眼尽在一个“愁”字,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
《黄鹤楼》赏析
《黄鹤楼》赏析初旭多少年来,人们吟诵着这气韵酣畅、神行语外的诗句,想象着这座卓然而立于中国建筑艺术史上的江南名楼的英姿,都从中获得过各自的审美享受。
黄鹤楼,屹立在武汉市长江大桥武昌桥头的黄鹤矶上。
它背靠蛇山,俯瞰长江,绮姿雕甍,重檐翼舒,气势轩昂宏伟,耸天峭地。
远远望去,峥嵘的楼影隐现于缥缈的烟霭之中,壮丽辉煌,宛如仙宫琼殿,自古就有“天下绝景”之誉,曾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
它始建于吴黄武二年(223),屡建屡废,更莫能记,至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了。
关于黄鹤楼的得名曾流传许多神话传说,历代典籍多有记载。
《太平寰宇记》志》说:“黄鹤矶,世传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
”《方舆记》等书也有这样的记载。
《述异记》又说乘黄鹤升仙的是荀环。
《渔隐丛话》则说是“抱关老卒”。
《又玄集》和《吴礼部诗话》则说“黄鹤,乃人名也。
”较通行的说法是,“黄鹤”是鸟名而非仙人名,“黄鹤楼”是因黄鹤矶或王子安乘鹤升仙事而得名。
纵观历史兴废,不难看出,黄鹤楼是一个充满神奇,颇为迷人的地方。
幸运者得道乘鹤升天,登临者借景吊古抒怀。
当仕途失意、飘泊无依之际的崔颢登临此楼,自然会有一种吊古伤今,人去楼空的索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蓄积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面对无限的时空唱出了一曲浑然天成的浩歌。
诗的前四句从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随口说出,颇为自然。
过去的仙人已驾着黄鹤飞去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寂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归来,千载长空只见白云悠悠。
仙人乘鹤,本属虚无,而诗人化虚为实,以无作有,从神话传说写到现实感受。
一是吊古,一是伤今,而感情的侧重点则是伤今,这种伤今之情从遥远的传说写起,就给人一种岁月不再得,古人不可见的深沉幽远之感和世事茫茫之慨。
诗人开篇两句就写出了那个时代人们登楼所常有的感受,可以说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之后的余音。
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独伫楼台,或翘首苍天,或凭栏凝思的身影。
古诗赏析:黄鹤楼
原文
赏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诗的前四句是叙仙人乘鹤的传说,将神话与眼前事物巧妙融为一体,目睹景物,吊古伤今,尽抒胸臆。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的后四句,写登楼所见景色和因凭吊而生的乡情。
主题
这首诗通过诗人在仕途失意之际来游黄鹤楼的所忆所见,抒发了吊来自伤今之感和游子的乡愁。名句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古诗赏析及翻译
崔颢《黄鹤楼》古诗赏析及翻译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崔颢《黄鹤楼》古诗赏析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崔颢《黄鹤楼》古诗赏析及翻译篇1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文解释】前人早已乘着黄鹤飞去,这里留下的只是那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飞去后就不再回还,千百年来只有白云悠悠飘拂。
晴朗的汉江平原上,是一片片葱郁的树木和茂密的芳草,它们覆盖着鹦鹉洲。
天色渐暗,放眼远望,何处是我的故乡?江上的烟波迷茫,使人生出无限的哀愁。
【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碧绿的芳草覆盖着鹦鹉洲。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词语解释】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
黄鹤楼:旧址在今武汉长江大桥桥头处。
历历:清楚分明。
汉阳:指今武汉市汉阳县一带。
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鹦鹉洲:在今武汉西南长江中。
②历历:清楚可数。
③萋萋:形容草木长得很茂盛。
④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⑤空余:只留下。
(空:只)⑥乡关:故乡。
【诗文赏析】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
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
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古诗《黄鹤楼》崔颢赏析
古诗《黄鹤楼》崔颢赏析古诗《黄鹤楼》崔颢赏析《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一首七言律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此诗描写在黄鹤楼上远眺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所见所思。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珍品。
下面是古诗《黄鹤楼》崔颢赏析,请参考!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1。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2。
晴川3历历4汉阳树,芳草萋萋5鹦鹉洲6。
日暮乡关7何处是?烟波8江上使人愁。
词语注释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
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龟山。
2.悠悠:飘荡样子。
3.晴川:阳光照耀下晴明江面。
川,平原。
4.历历:清楚可数。
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7.乡关:故乡家园。
8.烟波:暮霭沉沉江面。
白话译文昔日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文学赏析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
然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此诗格调。
其《鹦鹉洲》诗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如出一辙。
又有《登金陵凤凰台》诗亦是明显地摹学此诗。
为此,说诗者众口交誉,如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这一来,崔颢《黄鹤楼》名气就更大。
《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美学意蕴。
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意境美。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
黄鹤楼古诗讲解
黄鹤楼古诗讲解《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的一首佳作。
以下是1000字的讲解,包括背景介绍、诗句解析、艺术手法和意义等方面。
一、背景介绍崔颢,唐代著名诗人,约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字号不详,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他以才情著称,诗作气势雄浑,意境壮丽,与李白、王维等大诗人比肩。
《黄鹤楼》是崔颢的代表作之一。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游览胜地,文人墨客争相登临。
二、诗句解析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感慨。
诗人登上黄鹤楼,看到这座名楼的胜景,不禁怀念起昔日古人乘黄鹤远去的传说。
如今,这座楼只空余江天,令人感叹世事变迁,物是人非。
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这两句诗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古人乘黄鹤远去的伤感与怀念。
黄鹤一去不复返,只留下悠悠白云千载。
诗人通过这种意象,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这两句描绘了登楼远眺的美丽景色。
在晴朗的日子里,长江对岸的汉阳树林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芳草绿意盎然。
这四句诗描绘了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对壮丽的自然景观的赞叹。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在夕阳西下的时候,诗人不禁想起远方的故乡。
江上的烟雾波涛使他感到忧愁和伤感。
三、艺术手法1.寓情于景:这首诗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通过描绘黄鹤楼的景色和周围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对仗工整: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都采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更加工整、和谐。
例如,“黄鹤一去不复返”与“白云千载空悠悠”相对,“晴川历历汉阳树”与“芳草萋萋鹦鹉洲”相对。
3.意境深远:这首诗通过描绘黄鹤楼的胜景和登临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诗中的意境深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黄鹤楼》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
黄鹤楼[唐] 崔cu ī颢h ào昔x ī人r én 已y ǐ乘ch én ɡ黄hu án ɡ鹤h è去q ù,此c ǐ地d ì空k òn ɡ余y ú黄hu án ɡ鹤h è楼l óu 。
黄hu án ɡ鹤h è一y ī去q ù不b ù复f ù返f ǎn ,白b ái 云y ún 千qi ān 载z ǎi 空k ōn ɡ悠y ōu 悠y ōu 。
晴q ín ɡ川chu ān 历l ì历l ì汉h àn 阳y án ɡ树sh ù,芳f ān ɡ草c ǎo 萋q ī萋q ī鹦y īn ɡ鹉w ǔ洲zh ōu 。
日r ì暮m ù乡xi ān ɡ关ɡu ān 何h é处ch ù是sh ì?烟y ān 波b ō江ji ān ɡ上sh àn ɡ使sh ǐ人r én 愁ch óu 。
诗词注释: 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2、悠悠:久远的意思。
3、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4、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诗词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诗词赏析: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黄鹤楼原文翻译及赏析(8篇)
黄鹤楼原文翻译及赏析(8篇)黄鹤楼原文翻译及赏析(8篇)黄鹤楼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通:惟)【译文】老朋友孟浩然向我频频挥手,一起在那告别了黄鹤楼,他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将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座“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创作背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
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
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
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赏析一】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
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黄鹤楼》崔颢唐诗鉴赏
《黄鹤楼》崔颢唐诗鉴赏《黄鹤楼》崔颢唐诗鉴赏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黄鹤楼》崔颢唐诗鉴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作品简介】题咏黄鹤楼的作品很多,但举世公认崔颢的《黄鹤楼》堪称绝唱,连大诗人李白也因“崔颢题诗在上头”而搁笔。
此诗写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
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
这一首诗不仅是崔颢的成名之作、传世之作,也为崔颢奠定了一世诗名的基础。
《唐诗三百首》是后人对唐诗的选集,就把崔颢这首诗列为七律诗中的第一首。
可见对此诗的器重。
《沧浪诗话》(严羽)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黄鹤楼》作者: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黄鹤楼: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鹄矶上,下临长江。
传说三国时费祎在此楼乘鹤登仙,也有传说仙人子安曾经乘黄鹤经过此处,住留于此,故名黄鹤楼。
昔人: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悠悠:久远的意思。
【翻译】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只留下了这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归来了,唯有悠悠白云仍然千载依旧。
晴天从黄鹤楼遥望江对岸,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鹦鹉洲上,草长得极为茂盛。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才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作者介绍】崔颢(hào)(约公元704—754年),汉族,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士,以《黄鹤楼》诗,颇令李白折服。
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
他才思敏捷,善于写诗,唐代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历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和故事流传下来,旧《唐书·崔颢传》里非常简略,连他文学上的成就也未提及,这些都是为了什么?很值得人们思考。
黄鹤楼全诗解析
黄鹤楼全诗解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你看啊,诗人一上来就给我们讲了个故事,以前有仙人骑着黄鹤飞走了,就剩下这黄鹤楼还孤零零地在这儿呢。
这感觉就像是你去一个曾经很热闹的地方,但是那些热闹的人都走了,只剩下空荡荡的房子,有点小伤感呢。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飞走了就再也不回来了,只剩下白云在天上飘啊飘,飘了千百年。
这就像是我们有时候会怀念过去的一些美好时光,那些时光就像黄鹤一样一去不回,只剩下我们自己在这儿瞎感慨。
这两句诗写得可真是绝了,那种空荡荡的感觉一下就出来了。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突然呢,诗人的视线从天上转到了地上。
你看那晴天的时候,汉阳的树看得清清楚楚的,鹦鹉洲上的草长得可茂盛了。
这就像是在一片忧伤之中,突然看到了一点生机。
就像我们生活中有时候很沮丧,但是突然发现身边还是有美好的东西存在的。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到了傍晚的时候,诗人就开始想家了。
看着江上的烟波浩渺,就更愁了。
这也是我们很多人都能体会到的情感啊。
比如说我们在外面打拼,到了晚上,看着外面的灯光,就会想自己的家在哪里呢。
这种乡愁是很浓烈的,诗人用这两句诗就把这种乡愁给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这首诗从整体上来说,它的结构也很巧妙。
前几句是那种充满神话色彩和空旷感的描写,后面就突然转到现实中的景色,最后又引出了乡愁。
就像是一部电影,先给你看一些神秘的画面,然后再让你看到现实的美景,最后触动你的内心深处。
而且它的用词也很简单,没有什么特别生僻的字,但是组合在一起就是那么有味道。
每读一次,都能有新的感受,真的是一首超级棒的诗。
《黄鹤楼》古诗解析
《黄鹤楼》古诗解析黄鹤楼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源泉。
它以雄伟壮观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于世。
这篇文章将对《黄鹤楼》这首古诗进行深入解析,探究其内涵和艺术魅力。
《黄鹤楼》是唐代文学家崔颢创作的一首七绝古诗,以其豪迈的气势和独特的意境而脍炙人口。
诗中通过描绘黄鹤楼的壮美景色,表达了作者无限豪情和追求自由的情感。
诗中的第一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透露出作者对过去的向往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
黄鹤是神话中的神鸟,以其高飞远翔的特点象征着追求自由和超越尘世的心态。
而“黄鹤楼”作为诗人的写作环境,空余于世,则展现了作者落寞寂寥之情。
其次,诗中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两句揭示出诗人对逝去岁月的无限伤感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黄鹤一去不复返,寓意着光阴易逝,人生短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留恋之情。
白云千载空悠悠,暗喻历史长河中的人事已随云烟散去,给人以无尽的思考和反思,使人意识到自身的渺小和有限。
接着,诗中的“当年乐胥垂泪,谁知今日之悠悠”展现出诗人对当年辉煌的回忆和对现实的失落。
乐胥是古代历史上楚国王室的歌婢,她因丧夫而抵抗周室,最终被迫殉国。
诗中提到的“当年乐胥垂泪”将历史中的英雄人物与黄鹤楼相联系,以流连古迹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重和对古人的思念之情。
而“谁知今日之悠悠”则折射出诗人对当下疾风骤雨般的社会变迁和个人遭遇的困惑和沉思。
最后两句,“脚著脚印寻常去,直至巴山至此游”展示了诗人追求自由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脚著脚印寻常去,意味着诗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踏上追寻黄鹤楼的旅途。
直至巴山至此游,表明诗人愿意不断奋发向前,并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信心。
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追求完美的精神,与前面描绘的黄鹤楼风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凸显了黄鹤楼的独特魅力。
总而言之,《黄鹤楼》这首古诗通过对黄鹤楼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出了作者豪情激荡和追求自由的情感。
诗歌赏析黄鹤楼
诗歌赏析黄鹤楼诗歌赏析—黄鹤楼黄鹤楼,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深植于中国人民的心中。
它不仅是楼阁建筑的代表,更是文学创作的灵感源泉。
让我们一同走进黄鹤楼中,品味那些流传至今的经典诗歌,感受诗人们对黄鹤楼的深情款款。
黄鹤楼雄伟磅礴,巍然屹立于江城荆楚的大地上,它傲视群山、俯瞰长江,融合了传统文化和自然景观的独特魅力。
让我们首先欣赏一首宋代文学家林则徐的《黄鹤楼》:登黄鹤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林则徐在这首诗中精炼而深远地表达了登高望远的情怀。
通过长短句的对称排列,他将登黄鹤楼的壮丽景观和人生境界融为一体。
他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观,又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寄托了人们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精神追求。
其次,我们来欣赏一首唐代诗人李白的《登黄鹤楼》:登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的《登黄鹤楼》以另一种方式描绘了黄鹤楼的壮丽景色。
他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叙述了黄鹤楼的历史变迁和人事的无常,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世沧桑的思考。
他通过“笔墨烘托”手法,将晴川、芳草、烟波等景物与黄鹤楼的背景融为一体,以此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苍凉之感。
最后,我们转到现代,来欣赏一首现代诗人余秀华的《黄鹤楼:1995版》:黄鹤楼:1995版辛弃疾曾经过:他点了一根烟,看着女人慢慢走远在天上。
南京的小孩不跳在水里。
老人在人群中绝迹。
岁月是这样轻轻地倾斜。
余秀华的《黄鹤楼:1995版》以另一种形式展现了对黄鹤楼的思考。
她以辛弃疾的形象引入,借以唤起读者对历史的思索。
她通过对年轻一代的描述,表达了当代社会变迁带来的文化断层和人群消失的无奈。
通过短短几句,她以深远的意境勾勒出黄鹤楼在现代社会中的虚幻和寂寥。
黄鹤楼作为文化的象征,一直以来是文人墨客追捧的对象。
崔颢《黄鹤楼》古诗赏析及翻译
崔颢《黄鹤楼》古诗赏析及翻译崔颢《黄鹤楼》古诗赏析及翻译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崔颢《黄鹤楼》古诗赏析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崔颢《黄鹤楼》古诗赏析及翻译篇1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文解释】前人早已乘着黄鹤飞去,这里留下的只是那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飞去后就不再回还,千百年来只有白云悠悠飘拂。
晴朗的汉江平原上,是一片片葱郁的树木和茂密的芳草,它们覆盖着鹦鹉洲。
天色渐暗,放眼远望,何处是我的故乡?江上的烟波迷茫,使人生出无限的哀愁。
【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碧绿的芳草覆盖着鹦鹉洲。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词语解释】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
黄鹤楼:旧址在今武汉长江大桥桥头处。
历历:清楚分明。
汉阳:指今武汉市汉阳县一带。
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鹦鹉洲:在今武汉西南长江中。
②历历:清楚可数。
③萋萋:形容草木长得很茂盛。
④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⑤空余:只留下。
(空:只)⑥乡关:故乡。
【诗文赏析】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
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
诗词鉴赏《黄鹤楼》
黄鹤楼(崔颢hào)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是崔颢的名作,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据说,一天,大诗人李白登上黄鹤楼观赏风光,正想题诗留念,忽然抬头看到崔颢这首诗,吟诵过后,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遂搁笔而去。
这个传说当是后人附会,学者对此已有过考证。
事实上,李白并未真的搁笔,反而写过有关黄鹤楼的诗歌,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不过,李白所作的《登金陵凤凰台》《鹦鹉洲》二诗有明显的模仿崔诗的痕迹,可见李白之推崇崔颢诗或是真实的。
诗歌首联扣题,从神话传说落笔,可谓起笔高远。
诗人先悬想“昔日”仙人费祎乘黄鹤经过这里的情景,再从遥远的古代回到现实中来,写现在的鹤去楼空。
一个“空”字,似有无限的感慨。
读首联,仿佛看到诗人凭栏远眺,吊古伤今陷入无限沉思之中的形象。
颔联紧承首联来写,是首联的延伸。
黄鹤已经飞走了,“一去不复返”。
诗人似在极目远望,试图追寻黄鹤的踪影,却杳然无得;看到的只有天际飘浮的白云,这些白云,千百年来都是这样悠悠闲闲地浮动着。
这两联四句,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逆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两个“空”字,怅惘之情昭然可见。
颈联转写登楼所见之明丽之景,诗人也从怀古之思中回到现实中来。
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中那一棵棵葱翠树木,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长得非常茂盛。
此联所写为登高所见,境界阔大,色彩鲜明。
两句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
尾联以抒情作结。
诗人观赏佳景,吊古伤今,思绪绵绵,不觉已是傍晚。
烟雾升腾,明净的江面,早已是一片凄迷。
白日里可一望千里,历历在目;但现在凝眸远望,已不知乡关何处。
《黄鹤楼》赏析
《嘿,聊聊〈黄鹤楼〉》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崔颢的那首《黄鹤楼》。
有一回啊,我和小张、小李一起去旅游。
我们来到一个有很多古建筑的地方,走着走着,就看到了一座特别壮观的楼。
小张眼睛一亮,说:“哇,这楼好漂亮啊!这是啥楼啊?”旁边一个老爷爷听到了,笑着说:“这是黄鹤楼哦,很有名的。
”
我们一听是黄鹤楼,马上就想起了崔颢的那首诗。
我兴奋地说:“嘿,我知道那首《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小张也点头说:“对啊,这首诗可有名了。
”小李说:“咱进去看看呗。
”
我们走进黄鹤楼,里面的装饰很古朴。
我们一边走一边想象着古人在这里的情景。
小张说:“你说崔颢当年是咋想到写这首诗的呢?”我想了想,说:“可能他看到黄鹤楼这么漂亮,心里有很多感慨吧。
”小李笑着说:“说不定他是在这儿遇到了啥好玩的事儿呢。
”
我们走到一个观景台,从这里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
看着外面的风景,我突然有点理解崔颢写这首诗的心情了。
我说:“哇,从这里看出去,
真的感觉好壮观啊。
崔颢当年可能也是被这景色给震撼了,所以才写出了这么好的诗。
”小张也点头说:“是啊,这景色太美了。
”
我们在黄鹤楼里逛了好久,一边逛一边讨论着那首诗。
最后,我们离开的时候,都觉得这次来黄鹤楼很值得。
嘿,《黄鹤楼》这首诗真的很有魅力。
以后要是有机会,我们还想来这里,再感受一下这首诗的意境。
嘿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文】
❖ 从前有仙人乘黄鹤腾空而去,这里只剩 下黄鹤楼屹立江头。 黄鹤载仙人升飞后再未回来,千百年来 白云悠悠随风飘流。 阳光下汉阳镇绿树历历在望,春草青青 茂盛铺满了鹦鹉洲。 夕阳西下哪里才是我的家乡,烟波浩淼江 水奔涌更添乡愁。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日暮:太阳将要落山。乡关:故乡。何处是: 意思是在何处。烟波江上:江上的烟雾波涛。 ○寄寓故土之思。
经典诵读 《黄鹤楼》赏析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作者介绍】
❖ 崔颢(hào)(?~754),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 人。开元十一年(723)进士,曾任太仆寺丞, 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天宝十三年卒。崔颢 是盛唐著名诗人,现存作品四十多首,其中 约三分之一描写妇女生活,反映了当时上层 统治阶级生活的一个侧面。他的边塞诗写得 慷慨豪迈。小诗如《长干行》接近民歌。
【注评】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昔人: 指传说的骑鹤仙人。已:已经。乘:乘坐。 去:离去。指离黄鹤楼而去。此地:这个地 方。即黄鹤楼所在的黄鹤矶。空:副词,只, 仅。余:剩下。○即题叙事,起调平稳自然。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语出 《史记·刺客列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 士一去兮不复还。”一:副词。一旦,一经。 千载:千年。悠悠:这里形容白云浮荡的样 子。○即事抒怀,感叹宇宙无限。
【简析】
❖ 前人推许此诗,有人说它“鹏飞象行,惊人 以远大”(王夫之语),有人说它“意得象先, 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沈德 潜语),都是着眼于此诗意境的开阔和运笔的 飘逸,这正是此诗艺术魅力之所在。
黄鹤楼 (古代版)歌曲
❖ 欣赏歌曲
【简析】
❖ 后来他乘黄鹤重游旧地,黄鹤楼应当记得他的仙风 道骨。那黄鹤自然也是得道的仙鹤了,自那次飞过 眼前这一片天空后,再上,还是属于人间。面对白 云,诗人意识到宇宙中时间的永恒和人生的短促。 虽然没有发生一连串《天问》式的感慨,但读者已 感觉到诗人心潮的起伏,领悟到诗人借助“黄鹤”、 “白云,,等意象所传达出的关于宇宙、人生真谛 的思考。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晴川:阳光照耀下的平川。这里指汉水平原。 历历:分明的样子。汉阳:武汉三镇之一。 因在汉水北岸,故名。树:树木。全句意思 是阳光照耀看汉水平原,汉阳镇四周的树木 显得格外分明。芳草:香草。萋萋:春草茂 盛的样子。鹦鹉洲:唐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 后渐被江水冲没。○描绘登楼所见景色。
【简析】
❖ 人一生的活动范围实在太有限,与仙人相比, 真像翱翔蓬蒿之间的小雀与展翅九万里的大 鹏鸟一样悬殊。至于从时间角度言,人的寿 命以岁月计,积日成月,积月成岁,转眼之 间便是百年,一个人的一生就过完了,比起 “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的冥灵来, 已经短得可怜;比起“天上方七日,世上几 千年”的神仙来,更不可同日而语。
【简析】
❖ 前四句诗好就好在它是因黄鹤楼而触发的, 不能移于别处。它是自然而成,如冲口而出 一般,丝毫没有斧凿的痕迹。它是形象化的, 并没有将思想和盘托出,却能让人低回思索 于无穷。这样写,虽然没有具体描绘黄鹤楼 的形态,却成功地展示了它的精神风貌。
【简析】
❖ 诗的后四句转换角度,写登上黄鹤楼俯视江 汉所见所感。诗人居高临下,如从天上观察 人寰一般,油然而生超然物外之慨,这感慨 也是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展开。与寥廓的 宇宙空间相比,人世间的距离感应该是微不 足道的,晴日下,辽阔的江汉平原上景物历 历在目;鹦鹉洲芳草萋萋更在眉睫之前,但 我的乡关却很遥远,非目力可及。
【解题】
❖ 黄鹤楼,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西有黄鹤山,山西北有 黄鹤矶,峭立江中,旧有黄鹤楼(故址在今武汉长江 大桥武昌桥头)。俯瞰江汉,极目千里。旧传仙人子 安乘黄鹤过此,故名。崔颢《黄鹤楼》是诗人登楼 抒怀之作。格调优美,最为传诵。传说李白见此诗, 曾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他 的《登金陵凤凰台》《鹦鹉洲》,都是模拟这首诗 的。
【简析】
❖ 题咏黄鹤楼的作品很多,但举世公认崔颢的《黄鹤 楼》堪称绝唱,连大诗人李白也因“崔颢题诗在上 头”而搁笔,那么,崔颢《黄鹤楼》诗究竟好在何 处呢?这涉及对黄鹤楼本质特征的把握。因为就得 江山形胜而言,黄鹤楼的俯瞰江汉,与滕王阁的前 临赣江和岳阳楼的下临洞庭,三者难分优劣;就构 筑形制而言,也是各有千秋,在伯仲之间。设若从 这些方面落墨,既使有生花妙笔,充其量只间和人生这段时间的座标系上,此时 此地的我处在什么位置?当此一日将暮、江上烟波 泛起之际,身在黄鹤楼上的“我”真说不清楚。可 见诗人之“愁”有丰富的内涵,不是单单为了乡愁。 后四句中,写景比较突出,但都是信手拈来的眼前 景,作者并非着意刻画;特别是当这些景语融入诗 人深沉的感慨后,它们作为景物的特征更趋淡化。 推知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之语,很大程度上为 此而发。
【简析】
❖ 崔颢《黄鹤楼》诗高明之处在于:它根本舍弃了黄 鹤楼位置、形制等这些外在特征,而紧紧围绕它的 得名这一根本要素大做文章。而就得名论,黄鹤楼 与神奇传说相联系正是它魅力之所在,为岳阳楼、 滕王阁所难于匹敌。诗的前两联写身在黄鹤楼下仰 观寥廓天宇所见所感。当诗人第一眼看到黄鹤楼时, 无穷的遐想中最突出的印象是昔人于此升飞的故事。 那位“昔人”本来也是凡夫俗子,由于学仙得道, 羽化登入仙境。
【简析】
❖ 在唐代,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号称长江南岸三 大名胜,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滕王 阁建于唐贞观十三年(639),岳阳楼建于开元四年 (716)。据陆游《入蜀记》卷五:“黄鹤楼,旧传费 祎升飞于此,后忽乘黄鹤来归,故以名楼,号为天 下绝景。”滕王阁是唐高祖子李元婴受封滕王,他 曾官洪州都督,在任期间所建。岳阳楼是中书令张 说谪守巴陵时在旧阅兵台基础上所建。若论来历, 黄鹤楼最为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