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1.2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1.2.2集合的运算同步训练新人教B版必修00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 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1.2.2 集合的运算 交集与并集课前导引素材 新人教B版必修1
1 1.2.
2 集合的运算
交集与并集
课前导引
情景导入
在一起交通肇事逃逸事件中,交警对有关目击者进行询问,有人说:“撞人的是女性.”有人说:“我看见是一个穿红上衣的人.”还有人说:“是一个细高个.”假设目击者的话都是真的,那么,交警就应该在女人集合,穿红上衣的人的集合,细高个这个集合中交叉审查了.你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思想吗?
这种思想在本节课学习的“集合的运算”中有比较完美的表现.
知识预览
1.对于两个给定的集合A 、B,由所有属于A 且属于B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叫做A 与B 的交集,记作A∩B,读作A 交B,用符号可表示为A∩B={x|x∈A 且x∈B}.
2.对于两个给定的集合A 、B,把它们所有的元素并在一起构成的集合,叫做A 与B 的并集,记作A∪B,读作A 并B,用符号可表示为A∪B={x|x∈A 或x∈B}.
3.A∩B=B∩A,A∩A=A,A∩∅=∅,A∪B=B∪A,A∪A=A,A∪∅=A.
4.若A ⊆B,则A∩B=A,A∪B=B.
5.集合的运算⎪⎪⎩
⎪⎪⎨⎧⎩⎨⎧⎩⎨⎧性质定义并集性质定义交集。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 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1.2.2 集合的运算教案 新人教B版必修1
1.2.2 集合的运算整体设计教学分析课本从学生熟悉的集合出发,结合实例,引入集合间的运算,同时,结合相关内容介绍补集和全集等概念.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课本继续注重体现逻辑思考的方法,如归纳等.值得注意的问题:在全集和补集的教学中,应注意利用Venn图的直观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补集的概念,并能够用Venn图进行求补集的运算.三维目标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全集的含义,掌握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方法,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感受集合作为一种语言,在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和准确,进一步提高归纳的能力.2.通过观察和类比,借助Venn图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交集与并集,全集与补集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以及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思路1.我们知道,实数有加法运算,两个实数可以相加,例如5+3=8.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教师直接点出课题.思路2.请同学们考察下列各个集合,你能说出集合C与集合A、B之间的关系吗?(1)A={1,3,5},B={2,4,6},C={1,2,3,4,5,6};(2)A={x|x是有理数},B={x|x是无理数},C={x|x是实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思考和交流,得出结论.教师强调集合也有运算,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思路3.(1)①如下图甲和乙所示,观察两个图的阴影部分,它们分别同集合A、集合B 有什么关系?②观察集合A与B与集合C={1,2,3,4}之间的关系.(2)①已知集合A={1,2,3},B={2,3,4},写出由集合A,B中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C.②已知集合A={x|x>1},B={x|x<0},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与B,并写出由集合A 与B中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C.学生思考交流并回答,教师直接指出这就是本节课学习的课题:集合的运算.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①通过上述问题中集合A与B与集合C之间的关系,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你发现了什么?②用文字语言来叙述上述问题中,集合A与B与集合C之间的关系.③用数学符号来叙述上述问题中,集合A与B与集合C之间的关系.④试用Venn图表示A∪B=C.⑤请给出集合的并集定义.⑥求集合的并集是集合间的一种运算,那么,集合间还有其他运算吗?请同学们考察下面的问题,集合A与B与集合C之间有什么关系?(ⅰ)A={2,4,6,8,10},B={3,5,8,12},C={8};(ⅱ)A={x|x是国兴中学2007年9月入学的高一年级女同学},B={x|x是国兴中学2007年9月入学的高一年级男同学},C={x|x是国兴中学2007年9月入学的高一年级同学}.⑦类比集合的并集,请给出集合的交集定义,并分别用三种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活动:先让学生思考或讨论问题,然后再回答,经教师提示、点拨,并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及时表扬,对回答不准确的学生提示引导考虑问题的思路,主要引导学生发现集合的并集和交集运算并能用数学符号来刻画,用Venn图来显示.讨论结果:①集合之间也可以相加,也可以进行运算,但是为了不和实数的运算相混淆,规定这种运算不叫集合的加法,而是叫做求集合的并集.集合C叫集合A与B的并集,记为A∪B=C,读作A并B.②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了集合C.③C={x|x∈A,或x∈B}.④如下图所示.⑤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其含义用符号表示为A∪B={x|x∈A,或x∈B}.⑥集合之间还可以求它们的公共元素组成集合的运算,这种运算叫求集合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ⅰ)A∩B=C,(ⅱ)A∪B=C.⑦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其含义用符号表示为:A∩B={x|x∈A,且x∈B}.用Venn图表示,如下图所示.应用示例思路1例1设A={4,5,6,8},B={3,5,7,8},求A∪B,A∩B.活动:让学生回顾集合的表示法和交集、并集的含义,由于本例题难度较小,让学生自己解决,重点是总结集合运算的方法.根据集合并集、交集的含义,借助于Venn图写出.观察这两个集合中的元素,或用Venn图来表示,如下图所示.解:A∪B={4,5,6,8}∪{3,5,7,8}={3,4,5,6,7,8}.A∩B={4,5,6,8}∩{3,5,7,8}={5,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并集和交集.用列举法表示的集合,运算时常利用Venn图或直接观察得到结果.本题易错解为A∪B={3,4,5,5,6,7,8,8}.其原因是忽视了集合元素的互异性.解决集合问题要遵守集合元素的三条性质.例2 设A ={x|-1<x <2},B ={x|1<x <3},求A∪B,A∩B.活动:学生回顾集合的表示法和并集、交集的含义.利用数轴,将A 、B 分别表示出来,则阴影部分即为所求.用数轴表示描述法表示的数集.解:将A ={x|-1<x <2}及B ={x|1<x <3}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如下图所示的阴影部分即为所求.由图得A∪B={x|-1<x <2}∪{x|1<x <3}={x|-1<x <3},A∩B={x|-1<x <2}∩{x|1<x <3}={x|1<x <2}.点评:本类题主要考查集合的并集和交集.用描述法表示的数集,运算时常利用数轴来变式训练1.设A ={x|2x -4<2},B ={x|2x -4>0},求A∪B,A∩B.答案:A∪B=R ,A∩B={x|2<x <3}.2.设A ={x|2x -4=2},B ={x|2x -4=0},求A∪B,A∩B.答案:A∪B={3,2},A∩B=∅.3.设A ={x|x 是奇数},B ={x|x 是偶数},求A∩Z ,B∩Z ,A∩B.解:A∩Z ={x|x 是奇数}∩{x|x 是整数}={x|x 是奇数}=A ,B∩Z ={x|x 是偶数}∩{x|x 是整数}={x|x 是偶数}=B ,A∩B={x|x 是奇数}∩{x|x 是偶数}=∅.4.已知A ={(x ,y)|4x +y =6},B ={(x ,y)|3x +2y =7},求A∩B.分析:集合A 和B 的元素是有序实数对(x ,y),A ,B 的交集即为方程组⎩⎪⎨⎪⎧ 4x +y =6,3x +2y =7的解集.解:A∩B={(x ,y)|4x +y =6}∩{(x,y)|3x +2y =7}={(x ,y)|{ 4x +y =63x +2y +7}={(1,2)}.5.已知A ={x|x 是等腰三角形},B ={x|x 是直角三角形},求A∩B.解:A∩B={x|x 是等腰三角形}∩{x|x 是直角三角形}={x|x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思路2例1 A ={x|x <5},B ={x|x >0},C ={x|x≥10},则A∩B,B∪C,A∩B∩C 分别是什么?活动:学生先思考集合中元素特征,明确集合中的元素.将集合中元素利用数形结合在数轴上找到,那么运算结果的寻求就容易进行.这三个集合都是用描述法表示的数集,求集合的并集和交集的关键是找出它们的公共元素和所有元素.解:因A ={x|x <5},B ={x|x >0},C ={x|x≥10},在数轴上表示,如下图所示,所以A∩B={x|0<x <5},B∪C={x|x >0},A∩B∩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交集和并集.求集合的并集和交集时,①明确集合中的元素;②依据并集和交集的含义,借助于直观(数轴或Venn 图)写出结果. 变式训练1.设A ={x|x =2n ,n∈N +},B ={x|x =2n ,n∈N },求A∩B,A∪B.解:对任意m∈A,则有m =2n =2·2n -1,n∈N +,因n∈N +,故n -1∈N ,有2n -1∈N ,那么m∈B,即对任意m∈A 有m∈B,所以A ⊆B.而10∈B 但10A ,即A B ,那么A∩B=A ,A∪B=B.2.求满足{1,2}∪B={1,2,3}的集合B 的个数.解:满足{1,2}∪B={1,2,3}的集合B 一定含有元素3,B ={3};还可含1或2其中一个,有{1,3},{2,3};还可含1和2,即{1,2,3},那么共有4个满足条件的集合B.3.设A ={-4,2,a -1,a 2},B ={9,a -5,1-a},已知A∩B={9},求a.解:因A∩B={9},则9∈A,a -1=9或a 2=9,a =10或a =±3,当a =10时,a -5=5,1-a =-9;当a =3时,a -1=2不合题意;当a =-3时,a -1=-4不合题意.故a =10,此时A ={-4,2,9,100},B ={9,5,-9},满足A∩B={9}.4.设集合A ={x|2x +1<3},B ={x|-3<x <2},则A∩B 等于… ( )A .{x|-3<x <1}B .{x|1<x <2}C .{x|x >-3}D .{x|x <1}解析:集合A ={x|2x +1<3}={x|x <1},观察或由数轴得A∩B={x|-3<x <1}. 答案:A例2 设集合A ={x|x 2+4x =0},B ={x|x 2+2(a +1)x +a 2-1=0,a∈R },若A∩B=B ,求a 的值.活动:明确集合A 、B 中的元素,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满足A∩B=B 的集合A 、B 的关系.集合A 是方程x 2+4x =0的解集,可以发现,B ⊆A ,通过分类讨论集合B 是否为空集来求a 的值.利用集合的表示法来认识集合A 、B 均是方程的解集,通过画Venn 图发现集合A 、B 的关系,从数轴上分析求得a 的值.解:由题意得A ={-4,0}.∵A∩B=B ,∴B ⊆A.∴B=∅或B≠∅.当B =∅时,即关于x 的方程x 2+2(a +1)x +a 2-1=0无实数解,则Δ=4(a +1)2-4(a 2-1)<0,解得a <-1. 当B≠∅时,若集合B 仅含有一个元素,则Δ=4(a +1)2-4(a 2-1)=0,解得a =-1,此时,B ={x|x 2=0}={0}⊆A ,即a =-1符合题意. 若集合B 含有两个元素,则这两个元素是-4、0,即关于x 的方程x 2+2(a +1)x +a 2-1=0的解是-4、0.则有⎩⎪⎨⎪⎧ -4+0=-2(a +1),-4×0=a 2-1.解得a =1,则a =1符合题意.综上所得,a =1或a≤-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运算、分类讨论的思想,以及集合间关系的应用.已知两个集合的运算结果,求集合中参数的值时,由集合的运算结果确定它们的关系,通过深刻理解集合表示法的转换,把相关问题化归为其他常见的方程、不等式等数学问题.这称为数学的化归思想,是数学中的常用方法,学会应用化归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变式训练1.已知非空集合A ={x|2a +1≤x≤3a-5},B ={x|3≤x≤22},求能使A (A∩B)成立的所有a 值的集合.解:由题意知A ⊆(A∩B),即A ⊆B ,A 非空,得⎩⎪⎨⎪⎧ 2a +1≤3a-5,2a +1≥3,3a -5≤22.解得6≤a≤9,即所有a 值的集合是{a|6≤a≤9}.2.已知集合A ={x|-2≤x≤5},集合B ={x|m +1≤x≤2m-1},且A∪B=A ,试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分析:由A∪B=A 得B ⊆A ,则有B =∅或B≠∅,因此对集合B 分类讨论.解:∵A∪B=A ,∴B ⊆A.又∵A={x|-2≤x≤5}≠∅,∴B=∅,或B≠∅.当B =∅时,有m +1>2m -1,∴m<2.当B≠∅时,观察下图:由数轴可得⎩⎪⎨⎪⎧ m +1≤2m-1,-2≤m+1,2m -1≤5.解得-2≤m≤3. 综上所述,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m <2或-2≤m≤3,即m≤3.知能训练1.设a ={3,5,6,8},B ={4,5,7,8},(1)求A∩B,A∪B.(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A∩B)________A ,B________(A∩B),(A∪B)________A ,(A∪B)________B ,(A∩B)________(A∪B).解:(1)因A 、B 的公共元素为5、8,则A∩B={3,5,6,8}∩{4,5,7,8}={5,8}.又A 、B 两集合的元素为3、4、5、6、7、8,故A∪B={3,4,5,6,7,8}.(2)(A∩B) ⊆A ,B ⊇ (A∩B),(A∪B) ⊇A ,(A∪B) ⊇B ,(A∩B) ⊆ (A∪B).2.设A ={x|x <5},B ={x|x≥0},求A∩B.解:因x <5及x≥0的公共部分为0≤x<5,故A∩B={x|x <5}∩{x|x≥0}={x|0≤x<5}.3.设A ={x|x 是锐角三角形},B ={x|x 是钝角三角形},求A∩B.解:因三角形按角分类时,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彼此孤立,故A 、B 两集合没有公共部分.所以A∩B={x|x 是锐角三角形}∩{x|x 是钝角三角形}=∅.4.设A={x|x>-2},B={x|x≥3},求A∪B.解:在数轴上将A、B分别表示出来,得A∪B={x|x>-2}.5.设A={x|x是平行四边形},B={x|x是矩形},求A∪B.解:因矩形是平行四边形,故由A及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为A∪B,A∪B={x|x是平行四边形}.6.已知M={1},N={1,2},设A={(x,y)|x∈M,y∈N},B={(x,y)|x∈N,y∈M},求A∩B,A∪B.分析:M、N中元素是数,A、B中元素是平面内点集,关键是找其元素.解:∵M={1},N={1,2},则A={(1,1),(1,2)},B={(1,1),(2,1)},故A∩B={(1,1)},A∪B={(1,1),(1,2),(2,1)}.7.若A、B、C为三个集合,A∪B=B∩C,则一定有( )A.A⊆C B.C⊆A C.A≠C D.A=∅解析:思路一:∵(B∩C)⊆B,(B∩C)⊆C,A∪B=B∩C,∴(A∪B)⊆B,(A∪B)⊆C.∴A⊆B⊆C.∴A⊆C.思路二:取满足条件的A={1},B={1,2},C={1,2,3},排除B、D,令A={1,2},B={1,2},C={1,2},则此时也满足条件A∪B=B∩C,而此时A=C,排除C.答案:A拓展提升观察:(1)集合A={1,2},B={1,2,3,4}时,A∩B、A∪B这两个运算结果与集合A、B 的关系;(2)当A=∅时,A∩B、A∪B这两个运算结果与集合A、B的关系;(3)当A=B={1,2}时,A∩B、A∪B这两个运算结果与集合A、B的关系.由(1)(2)(3)你发现了什么结论?活动:依据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含义写出运算结果,并观察与集合A、B的关系.用Venn 图来发现运算结果与集合A、B的关系.(1)(2)(3)中的集合A、B均满足A⊆B,用Venn图表示,如下图所示,就可以发现A∩B、A∪B与集合A、B的关系.解:A∩B=A⇔A⊆B⇔A∪B=B.可用类似方法,可以得到集合的运算性质,归纳如下:A∪B=B∪A,A⊆(A∪B),B⊆(A∪B);A∪A=A,A∪∅=A,A⊆B⇔A∪B=B;A∩B=B∩A;(A∩B)⊆A,(A∩B)⊆B;A∩A=A;A∩∅=∅;A⊆B⇔A∩B=A.课堂小结本节主要学习了:1.集合的交集和并集.2.通常借助于数轴或Venn图来求交集和并集.作业1.课外思考:对于集合的基本运算,你能得出哪些运算规律?2.请你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实例,并说明其并集、交集和补集的现实含义.3.书面作业:课本习题1—2A 3、4、5.设计感想由于本节课内容比较容易接受,也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注重加强练习和拓展课本内容.设计中通过借助于数轴或Venn 图写出集合运算的结果,这是突破本节教学难点的有效方法.(设计者:尚大志)第2课时导入新课问题:①分别在整数范围和实数范围内解方程(x -3)(x -3)=0,其结果会相同吗? ②若集合A ={x|0<x <2,x∈Z },B ={x|0<x <2,x∈R },则集合A 、B 相等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明:在不同的范围内集合中的元素会有所不同,这个“范围”问题就是本节学习的内容,引出课题.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①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A ={x∈Z |(x -2)(x +13)(x -2)=0}; B ={x∈Q |(x -2)(x +13)(x -2)=0}; C ={x∈R |(x -2)(x +13)(x -2)=0}. ②问题①中三个集合相等吗?为什么?③由此看,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④问题①,集合Z 、Q 、R 分别含有所解方程时所涉及的全部元素,这样的集合称为全集,请给出全集的定义.⑤已知全集U ={1,2,3},A ={1},写出全集中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B. ⑥请给出补集的定义.⑦用Venn 图表示U A.活动:组织学生充分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集合中的元素,提示学生注意集合中元素的范围.讨论结果:①A={2},B ={2,-13},C ={2,-13,2}. ②不相等,因为三个集合中的元素不相同.③解方程时,要注意方程的根在什么范围内,同一个方程,在不同的范围其解会有所不同.④在研究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时,如果所要研究的集合都是某一给定集合的子集,那么称这个给定的集合为全集,通常用U 表示.⑤B={2,3}.⑥对于一个集合A ,全集U 中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记为U A ,即U A ={x|x∈U,且x A}.⑦如下图所示,阴影表示补集.应用示例思路1例1设U={x|x是小于9的正整数},A={1,2,3},B={3,4,5,6},求U A,U B.活动:让学生明确全集U中的元素,回顾补集的定义,用列举法表示全集U,依据补集的定义写出U A,U B.解:根据题意,可知U={1,2,3,4,5,6,7,8},所以U A={4,5,6,7,8};U B={1,2,7,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补集的概念和求法.用列举法表示的集合,依据补集的含义,直接观察写出集合运算的结果.常见结论:U(A∩B)=(U A)∪(U B);U(A∪B)=(U A)∩(U B).变式训练1.已知U={1,2,3,4,5,6},A={1,3,5}.求U A,A∩U A,A∪U A.解:U A={2,4,6},A∩U A=∅,A∪U A=U.2.已知U={x|x是实数},Q={x|x是有理数},求U Q.解:U Q={x|x是无理数}.3.已知U=R,A={x|x>5},求U A.解:U A={x|x≤5}.例2设全集U={x|x是三角形},A={x|x是锐角三角形},B={x|x是钝角三角形}.求A∩B,U(A∪B).活动:学生思考三角形的分类和集合的交集、并集和补集的含义.结合交集、并集和补集的含义写出结果.A∩B是由集合A、B中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U(A∪B)是全集中除去集合A∪B中剩下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解:根据三角形的分类可知A∩B=∅,A∪B={x|x是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U(A∪B)={x|x是直角三角形}.变式训练1.已知集合A ={x|3≤x<8},求R A. 解:R A ={x|x <3或x≥8}.2.设S ={x|x 是至少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A ={x|x 是平行四边形},B ={x|x 是菱形},C ={x|x 是矩形},求B∩C,A B ,S A.解:B∩C={x|正方形},A B ={x|x 是邻边不相等的平行四边形},S A ={x|x 是梯形}.3.已知全集I =R ,集合A ={x|x 2+ax +12b =0},B ={x|x 2-ax +b =0},满足(I A)∩B={2},(I B)∩A={4},求实数a 、b 的值.答案:a =87,b =-127. 4.设全集U =R ,A ={x|x≤2+3},B ={3,4,5,6},则(U A)∩B 等于…( )A .{4}B .{4,5,6}C .{2,3,4}D .{1,2,3,4}解析:∵U=R ,A ={x|x≤2+3},∴U A ={x|x >2+3}.而4、5、6都大于2+3,∴(U A)∩B ={4,5,6}.答案:B思路2例1已知全集U =R ,A ={x|-2≤x≤4},B ={x|-3≤x≤3},求:(1)U A ,U B ;(2)(U A)∪(U B),U (A∩B),由此你发现了什么结论?(3)(U A)∩(U B),U (A∪B),由此你发现了什么结论?活动:学生回想补集的含义,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数轴来解决.依据补集的含义,借助于数轴求得.在数轴上表示集合A ,B.解:如下图所示,(1)由图得U A={x|x<-2或x>4},U B={x|x<-3或x>3}.(2)由图得(U A)∪(U B)={x|x<-2或x>4}∪{x|x<-3或x>3}={x|x<-2或x>3}.∵A∩B={x|-2≤x≤4}∩{x|-3≤x≤3}={x|-2≤x≤3},∴U(A∩B)=U{x|-2≤x≤3}={x|x<-2或x>3}.∴得出结论U(A∩B)=(U A)∪(U B).(3)由图得(U A)∩(U B)={x|x<-2或x>4}∩{x|x<-3或x>3}={x|x<-3或x>4}.∵A∪B={x|-2≤x≤4}∪{x|-3≤x≤3}={x|-3≤x≤4},∴U(A∪B)=U{x|-3≤x≤4}={x|x<-3或x>4}.∴得出结论U(A∪B)=(U A)∩(U B).变式训练1.已知集合U={1,2,3,4,5,6,7},A={2,4,5,7},B={3,4,5},则(U A)∪(U B)等于( )A.{1,6} B.{4,5}C.{1,2,3,4,5,7} D.{1,2,3,6,7}答案:D2.设集合I={x||x|<3,x∈Z},A={1,2},B={-2,-1,2},则A∪(I B)等于( )A.{1} B.{1,2} C.{2} D.{0,1,2}答案:D例2设全集U={x|x≤20,x∈N,x是质数},A∩(U B)={3,5},(U A)∩B={7,19},(U A)∩(U B)={2,17},求集合A、B.活动:学生回顾集合的运算的含义,明确全集中的元素.利用列举法表示全集U,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把集合中的元素填入相应的Venn图中即可.求集合A、B的关键是确定它们的元素,由于全集是U,则集合A、B中的元素均属于全集U,由于本题中的集合均是有限集并且元素的个数不多,可借助于Venn图来解决.解:U={2,3,5,7,11,13,17,19},由题意借助于Venn图,如下图所示,∴A={3,5,11,13},B={7,11,13,19}.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运算、Venn图以及推理能力.借助于Venn图分析集合的运算问题,使问题简捷地获得解决,将本来抽象的集合问题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这正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的优越性.变式训练1. 设I为全集,M、N、P都是它的子集,则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 )A.M∩[(I N)∩P] B.M∩(N∪P)C.[(I M)∩(I N)]∩P D.M∩N∪(N∩P)解析:思路一:阴影部分在集合M内部,排除C;阴影部分不在集合N内,排除B、D.思路二:阴影部分在集合M内部,即是M的子集,又阴影部分在P内不在集合N内即在(I N)∩P 内,所以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M∩[(I N)∩P].答案:A2.设U={1,2,3,4,5,6,7,8,9},(U A)∩B={3,7},(U B)∩A={2,8},(U A)∩(U B)={1,5,6},则集合A=________,B=________.解析:借助Venn图,如下图,把相关运算的结果表示出来,自然地就得出集合A、B了.答案:{2,4,8,9} {3,4,7,9}知能训练1.设全集U=R,A={x|2x+1>0},试用文字语言表述U A的意义.解:A={x|2x+1>0}即不等式2x+1>0的解集,U A中元素均不能使2x+1>0成立,即U A中元素应当满足2x+1≤0.∴U A即不等式2x+1≤0的解集.2.如下图所示,U是全集,M,P,S是U的三个子集,则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________.解析:观察图可以看出,阴影部分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不在集合S内;二是在集合M、P的公共部分内.因此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集合S的补集与集合M、P的交集的交集,即(U S)∩(M∩P).答案:(U S)∩(M∩P)3.设集合A、B都是U={1,2,3,4}的子集,已知(U A)∩(U B)={2},(U A)∩B={1},则A等于( )A.{1,2} B.{2,3} C.{3,4} D.{1,4}解析:如下图所示.由于(U A)∩(U B)={2},(U A)∩B={1},则有U A={1,2}.∴A={3,4}.答案:C4.设全集U={1,2,3,4,5,6,7,8},集合S={1,3,5},T={3,6},则U(S∪T)等于…()A. B.{2,4,7,8}C.{1,3,5,6} D.{2,4,6,8}解析:直接观察(或画出Venn图),得S∪T={1,3,5,6},则U(S∪T)={2,4,7,8}.答案:B5.已知集合I={1,2,3,4},A={1},B={2,4},则A∪(I B)等于( )A.{1} B.{1,3} C.{3} D.{1,2,3}解析:∵I B={1,3},∴A∪(I B)={1}∪{1,3}={1,3}.答案:B拓展提升问题:某班有学生50人,解甲、乙两道数学题,已知解对甲题者有34人,解对乙题者有28人,两题均解对者有20人,问:(1)至少解对其中一题者有多少人?(2)两题均未解对者有多少人?分析:先利用集合表示解对甲、乙两道数学题各种类型,然后根据题意写出它们的运算,问题便得到解决.解:设全集为U,A={只解对甲题的学生},B={只解对乙题的学生},C={甲、乙两题都解对的学生},则A∪C={解对甲题的学生},B∪C={解对乙题的学生},A∪B∪C={至少解对一题的学生},U(A∪B∪C)={两题均未解对的学生}.由已知,A∪C有34个人,C有20个人,从而知A有14个人;B∪C有28个人,C有20个人,所以B有8个人.因此A∪B∪C有N1=14+8+20=42(人),U(A∪B∪C)有N2=50-42=8(人).所以至少解对其中一题者有42个人,两题均未解对者有8个人.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①全集和补集的概念和求法.②常借助于数轴或Venn图进行集合的补集运算.作业课本习题1—2A 9.设计感想本节教学设计注重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指导学生借助于数轴或Venn图进行集合的补集运算.由于高考中集合常与以后学习的不等式等知识紧密结合,本节也对此也予以体现,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有关解不等式的知识.备课资料[备选例题]例1已知A={y|y=x2-4x+6,x∈R,y∈N},B={y|y=-x2-2x+7,x∈R,y∈N},求A∩B,并分别用描述法、列举法表示它.解:y=x2-4x+6=(x-2)2+2≥2,A={y|y≥2,y∈N},又∵y=-x2-2x+7=-(x+1)2+8≤8,∴B={y|y≤8,y∈N}.故A∩B={y|2≤y≤8}={2,3,4,5,6,7,8}.例2设S={(x,y)|xy>0},T={(x,y)|x>0且y>0},则( )A.S∪T=S B.S∪T=TC.S∩T=S D.S∩T=解析:S={(x,y)|xy>0}={(x,y)|x>0且y>0或x<0且y<0},则T S,所以S∪T =S.答案:A例3 某城镇有1 000户居民,其中有819户有彩电,有682户有空调,有535户彩电和空调都有,则彩电和空调至少有一种的有________户.解析:设这1 000户居民组成集合U,其中有彩电的组成集合A,有空调的组成集合B,如下图所示.有彩电无空调的有819-535=284户;有空调无彩电的有682-535=147户,因此二者至少有一种的有284+147+535=966户.答案:966差集与补集有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C是由所有属于A但不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那么C 就叫做A与B的差集,记作A-B(或A\B).例如,A={a,b,c,d},B={c,d,e,f},C=A-B={a,b}.也可以用维恩图表示,如下图甲所示(阴影部分表示差集).特殊情况,如果集合B是集合I的子集,我们把I看作全集,那么I与B的差集I-B,叫做B在I中的补集,记作B.例如,I={1,2,3,4,5},B={1,2,3},B=I-B={4,5}.也可以用维恩图表示,如上图乙所示(阴影部分表示补集).从集合的观点来看,非负整数的减法运算,就是已知两个不相交集合的并集的基数,以及其中一个集合的基数,求另一个集合的基数,也可以看作是求集合I与它的子集B的差集的基数.。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 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1.2.2 集合的运算第2课时补集课堂导学案 新人教B版必修1
1.2.2 集合的运算第2课时补集课堂导学三点剖析各个击破一、补集的概念【例1】设集合A={|2a-1|,2},B={2,3,a2+2a-3},且A={5},求实数a的值.解析:由符号A知A⊆B,由A={5}知5∈B且5∉A.∴a2+2a-3=5,即a=2或a=-4.当a=2时,A={3,2},B={2,3,5},满足A={5},即a=2成立.当a=-4时,A={9,2},B={2,3,5},A B,所以A无意义,a=-4舍去.综上讨论可知a=2.温馨提示集合是一种数学语言,如果不能从这种语言中破译出它的全部意义,那么就会造成各种各样的错误.类题演练1设全集U={1,2,x2-2},A={1,x},求 A.解析:当x=2时,则有x2-2=2,U={1,2,2},不成立,∴x≠2.当x2-2=x,即x=-1,x=2(舍去)时,U={1,2,-1},A={1,-1}.∴A={2}.变式提升2已知U={x|-1≤x≤3},M={x|-1<x<3},N={x|x2-2x-3=0},P={x|-1≤x<3},则有( )A.M=NB.N=PC.M⊇PD.M⊇P答案:A二、两个集合间的综合运算【例2】设全集U={x|x≤20的质数},A∩B={3,5},(A)∩B={7,19},(A)∩(B)={2,17},求集合A、B.思路分析:利用列举法可求得集合U,然后利用韦恩图处理.解:∵U={2,3,5,7,11,13,17,19},由题意,利用韦恩图(如图所示).故集合A={3,5,11,13},B={7,11,13,19}.温馨提示(1)有些集合问题比较抽象,解题时若借助韦恩图或数轴进行分析,往往可将问题直观化、形象化,使问题简捷地获解.(2)如果集合是由一些数组成的有限集,常利用韦恩图解决;如果集合是用区间的形式表示的无限集,常用数轴来解决.(3)补集的运算:(A)∪(B)=(A∩B),(A)∩(B)=(A∪B).类题演练2集合S 、M 、N 、P 如图所示,则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A.M∩(N∪P)B.M∩(N∩P)C.M∪(N∩P)D.M∩(N∪P)答案:D变式提升2设全集U={x|x 为12的约数,且x∈Z },A∩(B)={-6,4,-4},A∩B={-2,6},(A)∩(B)={-3,1,2,12},求集合A 与B.解析:利用韦恩图.U={-1,-2,-3,-4,-6,-12,1,2,3,4,6,12}, ∵(A)∩(B)=(A∪B)={-3,1,2,12}, ∴A∪B={-1,-2,3,4,-4,6,-6,12}. 又∵A∩(B)={-6,4,-4},由文氏图可知A={-6,-4,-2,4,6},B={-12,-2,-1,3,6}.三、已知两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的取值范围【例3】已知集合A={x|x 2+6x=0},B={x|x 2+3(a+1)x+a 2-1=0},且A∪B=A,求实数a 的值.解析:∵A={x|x 2+6x=0}={0,-6},由A∪B=A,∴B ⊆A.(1)当B=∅时,x 2+3(a+1)x+a 2-1=0中Δ<0, 解得513-<a<-1. (2)当B≠∅时,①若B=A,由根与系数的关系⎩⎨⎧==+0,1-a -6,1)3(a -2解得a=1,符合A=B. ②若B A,则B={0}或{-6},则x 2+3(a+1)x+a 2-1=0中的Δ=0且有相等实根0或-6.由Δ=0得a=-1或513-,当a=-1时,B={0};当a=513-时,B={512}不合题意. 综上所述,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513-<a≤-1或a=1. 类题演练3设全集U=R ,A={x|x>1},B={x|x+a<0},B A,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析:∵A={x|x>1},U=R ,∴A={x|x≤1}.又B={x|x<-a},且B A,如下图所示.则有-a≤1,即a≥-1.故所求a 的范围为{a|a≥-1}.变式提升3设集合M={x|x=3m+1,m∈Z },N={y|y=3n+2,n∈Z },若x 0∈M,y 0∈N ,则x 0y 0与集合M 、N 的关系是( )A.x 0y 0∈MB.x 0y 0∉MC.x 0y 0∈ND.x 0y 0∉N 解析:∵x 0∈M,∴x 0=3m+1.∵y 0∈N,∴y 0=3n+2.∴x 0y 0=(3m+1)(3n+2)=9mn+6m+3n+2=3(3mn+2m+n)+2∈N.故选C. 答案:C。
高中数学必修一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同步检测(人教A版,含解析)(34)
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一、单选题1.若集合{}|3xM y y ==,集合(){}|lg 1S x y x ==-,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 .M S M ⋃= B .M S S ⋃= C .M S = D .M S ⋂=∅答案:A解析:先求解出两个集合,根据两个集合的包含关系即可确定出选项. 详解:{}|0M y y =>,{}|1S x x =>∴S M ⊆, ∴M S M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集合之间的关系及集合的运算,属于简单题目,解题时主要是根据两个集合中元素所满足的条件确定出两个集合,再确定出两个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 2.设集合{}23A x x =<<,{}4B x x =<,则集合A 和集合B 的关系是 A .B A ⊆ B .A B ⊆C .B A ∈D .A B ∈答案:B解析:根据子集概念即可作出判断. 详解:∵集合{}23A x x =<<,{}4B x x =<, ∴A B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子集的概念,考查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属于基础题. 3.已知集合{}1,1A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1A ∈ B .{}1A -∈C .A ∅∈D .0A ∈答案:A解析:根据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的包含关系可判断各选项的正误.详解:因为{}1,1A =-,则1A ∈,{}1A -⊆,A ∅⊆,0A ∉,A 选项正确,BCD 选项错误. 故选:A.4.已知集合{0A =,1,2,3},2{|1B y y x ==+,}x R ∈,P A B =⋂,则P 的子集个数( ) A .4 B .6 C .8 D .16答案:C解析:求出集合B ,然后计算出集合P ,得出元素个数即可求出子集个数 详解:{|1}B y y =,{0A =,1,2,3};{1P AB ∴==,2,3};P ∴的子集个数为:328=.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求子集个数问题,较为基础 5.设集合,则满足的集合B 的个数为 A .1 B .3C .4D .8答案:C 详解:此题考查集合的并集的定义,可知集合B 中一定含有2013这个元素,所以集合B 有以下四种可能{}{}{}{}2013,2013,2011,2013,2012,2013,2011,2012,B B B B ====所以选C6.已知全集U=R ,则正确表示集合M= -1,0,1} 和N= x |x +x=0} 关系的韦恩(Venn )图是( )A .B .C .D .答案:B 详解:试题分析:先化简集合N ,得N=﹣1,0},再看集合M ,可发现集合N 是M 的真子集,对照韦恩(Venn )图即可选出答案. 解:由N=x|x 2+x=0},得N=﹣1,0}. ∵M=﹣1,0,1}, ∴N ⊂M , 故选B .考点: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7.已知a 为给定的实数,那么,集合{}22320,M x x x a x R =--+=∈的子集的个数为A .1B .2C .4D .不确定答案:C 详解:由方程22320x x a --+=的根的判别式2140a ∆=+>,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M 有2个元素,得集合M 有224=个子集.选C.8.已知集合A =x|x =2n +3,n∈N},B =4,5,6,7,8,9},则集合A∩B 的子集的个数为( ) A .6 B .7 C .8 D .9答案:C解析:求出A∩B 后,由子集的定义可得. 详解:因为合A =x|x =2n +3,n∈N},B =4,5,6,7,8,9}, 所以A∩B=5,7,9}, 所以所求子集个数为23=8个.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子集的概念,考查交集运算,属于基础题.含有n 个元素的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为2n .9.若集合{}21,,0,,b a a a b a ⎧⎫=+⎨⎬⎩⎭,则20192020a b +的值为( )A .0B .1C .-1D .±1答案:C解析:利用集合相等的概念列出方程组,先分别求出a,b ,由此能求出20192020a b +的值. 详解:{}21,,0,,b a a a b a ⎧⎫=+⎨⎬⎩⎭20,,1,11,0ba b a a a a b a∴=+==≠∴=-= 20192020=1a b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由集合相等求参数,考查了学生综合分析,数学运算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10.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0=∅B .1∈1}C .∅=0} D .0⊆0,1}答案:B解析:利用元素与集合以及集合与集合的关系即可求解. 详解:对于A :0是一个元素,∅是一个集合,元素与集合是属于(∈)或者不属于(∉)关系,二者必居其一,A 不对. 对于B :1是一个元素,1}是一个集合,1∈1},所以B 对.对于C :∅是一个集合,没有任何元素,0}是一个集合,有一个元素0,所以C 不对. 对于D :0是一个元素,0,1}是一个集合,元素与集合是属于(∈)或者不属于(∉)关系,二者必居其一,D 不对.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元素与集合关系的符号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符号表示,属于基础题. 二、填空题1.已知集合{}|24A x x =-<<,{}|B x x m =≤,且A B A =,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答案:4m ≥解析:由题意A B A ⋂=,A B ∴⊆,故4m ≥,应填4m ≥.2.设A 是整数集的一个非空子集,对于k A ∈,若1k A -∉且1k A +∉,则k 是A 的一个“孤立元”,给定{}1,2,3,4,5,6,7,8,9S =,由S 的3个元素构成的所有集合中,不含“孤立元”的集合共有_________个. 答案:7解析:根据集合的新定义,可得集合S 不含“孤立元”,则集合S 中的三个数必须连在一起,利用列举法,即可求解. 详解:由集合的新定义知,没有与之相邻的元素是“孤立元”,集合S 不含“孤立元”, 则集合S 中的三个数必须连在一起,所以符合题意的集合是{}1,2,3,{}2,3,4,{}3,4,5,{}4,5,6,{}5,6,7,{}6,7,8,{}7,8,9,共7个.故答案为:7.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新定义的应用,其中解答中正确理解新定义,合理转化求解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3.若一个集合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则称两个集合构成“鲸吞”;若两个集合有公共元素,且互不为对方子集,则称两个集合构成“蚕食”,对于集合1,2A,{}2|2,0B x ax a ==≥,若这两个集合构成“鲸吞”或“蚕食”,则a 的取值集合为______.答案:10,,22⎧⎫⎨⎬⎩⎭解析:分“鲸吞”或“蚕食”两种情况分类讨论求出a 值,即可求解 详解:解:当0a =时,B =∅,此时满足B A ⊆,当0a >时,B ⎧⎪=⎨⎪⎩,此时,A B 集合只能是“蚕食”关系,所以当,A B 集合有公共元素1-时,解得2a =,当,A B 2=时,解得12a =,故a 的取值集合为10,,22⎧⎫⎨⎬⎩⎭. 故答案为:10,,22⎧⎫⎨⎬⎩⎭4.满足条件{},a b {},,,,M a b c d e ⊆的集合M 的个数是________ 答案:7解析:用列举法,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集合M ,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满足条件{},a b {},,,,M a b c d e ⊆的集合M 有:{},,a b c ,{},,a b d ,{},,a b e ,{},,,a b c d ,{},,,a b c e ,{},,,a b d e ,{},,,,a b c d e .共7个. 故答案为:7. 点睛:本题主要由集合的包含关系确定集合的个数,属于基础题型.5.已知{||1|2}A x x =-<,{|()(4)0}B x x m x =-->,若A B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3m ≥解析:先解不等式得集合A ,再根据m 讨论B ,最后根据A B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详解:{||1|2}={|212}(1,3)A x x A x x =-<=-<-<=-当4m =时(,4)(4,)B =-∞+∞;当4m >时(,4)(,)B m =-∞+∞;当4m <时(,)(4,)B m =-∞+∞; 因为AB ,所以4m =或4m >或43m m <⎧⎨≥⎩,即3m ≥,故答案为:3m ≥ 点睛:本题考查解含绝对值不等式以及根据集合包含关系求范围,考查基本分析求解能力,属中档题. 三、解答题1.已知集合{}27A x x =-≤≤,{}121B x m x m =+<<-,若B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答案:{}4m m ≤解析:分别讨论B =∅和B ≠∅两种情况,得到关于m 的不等式组,即可求得范围. 详解:{}27A x x =-≤≤,{}121B x m x m =+<<-,且B A ⊆, ∴当B =∅时,121m m +≥-,解得2m ≤; 当B ≠∅时,12112217m m m m +<-⎧⎪+≥-⎨⎪-≤⎩,解得24m <≤,综上所述,m 的取值范围为{}4m m ≤. 点睛:本题考查通过集合的包含关系求参数的范围,其中的易漏点在于漏掉考虑子集为空集的情况,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属于常考题.2.设*n N ∈且4n ≥,集合{}1,2,3,,M n =的所有3个元素的子集个数为N ,这些子集记为12,,,N A A A .(1)当4n =时,求集合12,,,N A A A 中所有元素之和S ; (2)记i m 为(1,2,,)i A i N =中最小元素与最大元素之和,记()1Nii mf n N==∑,求()f n 的表达式.答案:(1)30;(2)()+1f n n =.解析:(1)因为含元素1的子集有23C 个,同理含2,3,4的子集也各有23C 个,进而可求解;(2)集合{}1,2,3,,M n =的所有3个元素的子集中:以1为最小元素的子集有21C n -个,以n 为最大元素的子集有21C n -个;以2为最小元素的子集有22C n -个,以1n -为最大元素的子集有22C n -个,进而求得1Ni i m =∑,即可求解.详解:(1)因为含元素1的子集有23C 个,同理含2,3,4的子集也各有23C 个,于是所求元素之和为23(1234)C 30+++⨯=.(2)集合{}1,2,3,,M n =的所有3个元素的子集中:以1为最小元素的子集有21C n -个,以n 为最大元素的子集有21C n -个;以2为最小元素的子集有22C n -个,以1n -为最大元素的子集有22C n -个 以2n -为最小元素的子集有22C 个,以3为最大元素的子集有22C 个. 所以222121221(+1)(C C C )Ni N n n i m m m m n --==+++=+++∑2223222312331244(+1)(C C C C )(+1)(C C C C )n n n n n n ----=++++=++++()31(+1)n n C n N ==+=,所以()1+1Nii mf n n N===∑.3.设集合,,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案:解析:求出中方程的解确定出,,则列举出集合的所有子集,分情况讨论,则可得出实数的取值范围.详解:解:由中方程变形得:,解得:或,即,,,,①当时,时, ;②当时解集为③当时解集为④当时解集为综上所述:当,.当时,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了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熟练使用根的判别式与韦达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4.已知集合{}2216xA x =≤≤,{}3log 1B x x =>.(1)分别求,()R A B C B A ⋂⋃;(2)已知集合{|1}C x x a =<<,若C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答案:(1){|34}x x <≤,{}|4x x ≤;(2)(,4]-∞.解析:试题分析:(1)先根据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求得{|14}A x x =≤≤,{}3B x x =,即可求解;(2)分当1a ≤和1a >两种情况,分别运算C A ⊆,即可求解实数a 的取值范围.试题解析:(1)由已知得{|14}A x x =≤≤,{}3B x x ={|34}A B x x ∴⋂=<≤{}{}(){|3}|14|4R C B A x x x x x x ∴⋃=≤⋃≤≤=≤①当1a ≤时,C =∅,此时C A ⊆; ②当1a >时,由C A ⊆得14a <≤; 综上,a 的取值范围为(,4]-∞.考点: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集合的运算.5.已知函数2()(2)1f x x a x a =-+++,函数2113()842a g x x =--,称方程()f x x =的根为函数f(x)的不动点,(1)若f(x)在区间[0,3]上有两个不动点,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记区间D [1,](1)a a =>,函数()f x 在D 上的值域为集合A ,函数g(x)在D 上的值域为集合B ,已知A B ⊆,求a 的取值范围.答案:解(1) 112a -≤≤;(2) 3a ,42⎡⎤∈⎢⎥⎣⎦解析:(1)由[]2(2)10,3x a x a x -+++=在上有2个不同根,利用二次方程根的分布可得a 的取值范围;(2)有已知可得2211113,84842a B a a ⎡⎤=----⎢⎥⎣⎦,对a 进行讨论,结合函数的单调性求出集合A,再利用两个集合的关系建立关于a 的不等式,可得a 的范围. 详解:解:(1)由题意得:[]2(2)10,3x a x a x -+++=在上有2个不同根.移项得2(3)10x a x a -+++=,∴22(a+34(1)25030321093(3)1210a a a a a a a a ⎧=-+=++>⎪+⎪<<⎪⎨⎪+≥⎪-+++=-+≥⎪⎩)解得:112a -≤≤(2)易知2211113,84842a B a a ⎡⎤=----⎢⎥⎣⎦①当2,122a a a +≥<≤即时,()f x 在[]1,a 上单调递减[][](),(1)1,0A f a f a B ==-+⊆ 2211841130842a a a a ⎧--≤-+⎪⎪∴⎨⎪--≥⎪⎩解得:322a ≤≤. ②当2a >时,()f x 在21,2a +⎡⎤⎢⎥⎣⎦上递减,在2,2a a +⎡⎤⎢⎥⎣⎦上递增.()10(1).f a a f =-+<= 22,(1),024a a A ff B ⎡⎤⎡⎤+⎛⎫∴==-⊆ ⎪⎢⎥⎢⎥⎝⎭⎣⎦⎣⎦22218441130842a a a a ⎧--≤-⎪⎪∴⎨⎪--≥⎪⎩ 解得24a <≤综上,a的取值范围为3,4 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及集合间包含关系的应用,综合性大,注意运算的准确性.。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 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1.2.2 集合的运算(2)学案 新人教B版必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1.2.2 集合的运算(2)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1.2.2 集合的运算(2)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1.2.2 集合的运算(2)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1.2.2 集合的运算 2预习导航1.全集在研究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时,如果所要研究的集合都是某一给定集合的子集,那么称这个给定的集合为全集,通常用U表示.思考1全集一定包含任何元素吗?提示:不一定.只要含有所有所要研究的对象即可做全集.换一句话说,所研究对象对应的集合一定为该全集的子集.2.补集,A∩∁U A=∅;∁提示:(1)全集是涵盖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个集合,它因研究的问题而异,是一个相对概念;(2)研究补集时,一定要搞清楚是相对于哪个全集的补集,同一个集合相对于不同的全集,其补集是不同的;(3)∁U A表示U为全集时A的补集,如果全集换成其他集合(如R),则∁U A中U 也必须换成相应的集合(如∁R A);(4)∁U A包括两个方面:首先A⊆U,即A是U的子集,其次是∁U A={x|x∈U,且x∉A}.思考3如何用维恩图来解释∁U(A∩B)=∁U A∪∁U B与∁U(A∪B)=∁U A∩∁U B这两个重要结论?提示:(1)用Venn图解释∁U(A∩B)=∁U A∪∁U B:(2)用Venn图解释∁U(A∪B)=∁U A∩∁U B:特别提醒子集A在全集U中的补集的求法:从全集U中去掉所有属于A的元素,剩下的元素构成的集合即为A在U中的补集.例如,已知U={a,b,c,d,e,f},A={b,f},求∁U A.该题中显然A⊆U,从U中除去子集A的元素b,f,剩下的元素a,c,d,e构成的集合为∁U A,即∁U A={a,c,d,e}.另外,若是无限集,在实数范围内求补集,我们则可以充分利用数轴的直观性来求解.例如,已知U=R,A={x|x〉3},求∁U A.用数轴表示可知∁U A={x|x≤3},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 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1.2.
1.2.2 交集与并集教学建议1.正确理解和区分集合的“交”“并”运算(1)交集和并集两种集合间的运算关系既是一对相互矛盾关系,又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关系,应该用辩证的观点去处理问题.(2)对于“A∩B={x|x∈A 且x∈B}”,不能仅认为A∩B 中的任一元素都是A 与B 的公共元素,同时还有A 与B 的公共元素都属于A∩B 的含义,这就是文字定义中“所有”二字的含义,而不是“部分”公共元素.还有并不的任何两个集合总有公共元素,当集合A 与B 没有公共元素时,不能说A 与B 没有交集,而是A∩B=∅.(3)对于A ∪B={x|x∈A 或x∈B},不能认为A∪B 是由A 的所有元素和B 的所有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因为A 与B 可能有公共元素,所以上述的观点,从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看是错误的.所以说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在解决集合的相等关系、子集关系、交集等时常遇到,忽视它很多时候会造成结果失误,解题时要多留意.(4)记住几个重要结论:A∩B=A ⇔A ⊆B;A∪B=A ⇔B ⊆A;A∩B=A∪B ⇔A=B;A∪B=∅⇔A=B=∅.2.培养学生养成自觉运用Venn 图表示集合的交、并关系的习惯,同时应该重视用数轴表示数集的子集、交集、并集关系.3.解决集合问题时,常常要分类讨论,要注意划分标准的掌握,做到不重、不漏,注意检验.备用习题1.集合P={x|x(x-1)≥0},Q={x|11-x >0},则P∩Q 等于( ) A.∅ B.{x|x≥1} C.{x|x>1} D.{x|x≥1或x<0}解析:∵x(x -1)≥0,∴x≥1或x≤0. 又∵11-x >0,∴x>1. ∴P∩Q={x|x>1}.故选C.答案:C2.已知集合M={1,3},N={x∈Z |0<x<3},P=M∪N,那么集合P 的子集共有( )A.3个B.7个C.8个D.16个解析:N={1,2},∴M∪N={1,2,3}=P.∴P 的子集共有23=8个.答案:C3.若集合A={1,3,x},B={x 2},并且A∪B={1,3,x},则满足条件的实数x 的个数有______.解析:∵A∪B={1,3,x}=A,∴B ⊆A.∴x 2=1或3或x.∴x=-1,±3或0,实数x 的值共有4个.答案:4个4.已知集合A={x∈R |mx 2-2x+3=0,m∈R },若A 中元素至多只有一个,求m 的取值范围.解析:(1)当m=0时,原方程化为-2x+3=0,x=23,符合题意. (2)当m≠0时,方程mx 2-2x+3=0为一元二次方程.由Δ=4-12m≤0,得m≥31,即当m≥31时,方程mx 2-2x+3=0无实数根或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符合题意. 由(1)(2)知m=0或m ≥31.。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1.2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同步测控新人教B版必修1
1.2 集合之间关系与运算同步测控我夯基,我达标1.集合A={x|0≤x<3且x∈N}真子集个数是( )B.8C.7解析:根据集合A中所含元素个数来判断.A={x|0≤x<3且x∈N}={0,1,2},那么A真子集有23-1=7个,应选C.答案:C2.集合M={(x,y)|x+y=2},N={(x,y)|x-y=4},那么集合M∩N为( )A.x=3,y=-1B.(3,-1)C.{3,-1}D.{(3,-1)}解析:首先搞清M、N中元素是点,M∩N首先是集合,并且其中元素也是点,即可选D项.答案:D3.集合A={0,1},B={y|x2+y2=1,x∈A},那么…( )A.A=B B A ⊆A解析:∵x∈A,∴x=0或x=1.又∵x2+y2=1,∴x=0,y=±1或x=1,y=0.∴B={-1,0,1}.∴A B.应选B.答案:B4.满足条件{1,2}⊆A{1,2,3,4}集合A个数是( )B.2C.3解析:∵{1,2}⊆A{1,2,3,4},∴A中至少有1、2两个元素,至多有1、2、3(4)三个元素.∴集合A可能有三种情况:{1,2},{1,2,3},{1,2,4}.∴集合A个数是3.应选C.答案:C5.设M={x|x=a2+1,a∈N*},P={y|y=b2-4b+5,b∈N*},那么以下关系正确是( )A.M=P P M D.M∩P=∅解析:∵a∈N*,∴x=a2+1=2,5,10,….∵b∈N*,∴y=b2-4b+5=(b-2)2+1=1,2,5,10,….∴M P.应选B.答案:B6.以下各组中两个集合P与Q,表示同一集合是( )A.P={1,3,π},Q={π,1,|3-|}B.P={π},Q={3.141 59}C.P={2,3},Q={(2,3)}D.P={x|-1<x≤1,x∈N},Q={1}解析:只要两个集合元素完全一样,这两个集合就表示同一集合.{π,1,|-3|}={π,1,3}={1,3,π},所以A正确;由于π≠3.141 59,所以B错误;集合{2,3}中元素是实数,而集合{(2,3)}中元素是点,所以C错误;集合{x|-1<x≤1,x∈N}={0,1},所以D错误.答案:A7.设集合A={-3,0,1},B={t2-t+1}.假设A∪B=A,那么t=___________.解析:由A∪B=A,知B⊆A,∴t2-t+1=-3,或t2-t+1=0,或t2-t+1=1,前2个方程无解;第3个解得t=0或t=1.答案:0或18.集合A={x|-1≤x≤1},B={x|x>a},且满足A∩B=∅,那么实数a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解析:借助于数轴求得.画出数轴得a≥1.答案:a≥19.求1到200这200个数中既不是2倍数,又不是3倍数,也不是5倍数自然数共有多少个?分析:将这200个数分为满足题设条件与不满足题设条件两大类,而不满足条件这一类标准明确而简单,所以可考虑用扣除法.解:如图,先画出Venn图如下,其中2倍数数有100个;3倍数数有66个;5倍数数有40个;既是2倍数,又是5倍数数有20个;既是2倍数,又是3倍数数有33个;既是3倍数,又是5倍数数有13个;既是2倍数,又是3倍数,还是5倍数数有6个.所以不符合条件数共有100+66+40-20-33-13+6=146.所以,既不是2倍数,又不是3倍数,也不是5倍数数共有200-146=54(个).10.集合P={a,a+d,a+2d},Q={a,aq,aq 2},其中a≠0,且P=Q,求q 值. 分析:此题是以集合P=Q 为载体,列方程求未知数值问题,而集合中元素具有无序性,由P=Q 知,第一个集合中元素a 不可能与后面元素中任何一个元素相等,再看第一个集合中元素a+d,其不可能与第二个集合中元素a 相等,除此以外,可能对应情况为或解方程组,得出解后验证可得正确结论.解:由P=Q,假设②-①,得d=aq(q-1),代入①得a+aq(q-1)=aq.∵a≠0,∴方程可化为(q-1)2=0,解得q=1.于是a=aq=aq 2,与集合中元素互异性相矛盾,故只能是解得q=21-或q=1.经检验q=1不符合要求,舍去.∴q=21-.我综合,我开展11.(2006江苏高考,7)假设A 、B 、C 为三个集合,A∪B=B∩C,那么一定有( )⊆C ⊆A C.A≠C D.A=∅解析:因为A ⊆A∪B 且C∩B ⊆C,A∪B=C∩B,由此得A ⊆C. 答案:A12.同时满足(1)M ⊆{1,2,3,4,5},(2)假设a∈M,那么6-a∈M 非空集合M 有( )解析:∵M ⊆{1,2,3,4,5},a∈M,那么6-a∈M,∴1、5应同属于M,2、4也应同属于M,3可单独出现.∴集合M 情况有七种:{3},{1,5},{2,4},{1,3,5},{2,3,4},{1,2,4,5},{1,2,3,4,5}.应选C. 答案:C13.集合M={x|x=m+61,m∈Z },N={x|x=,n∈Z},P={x|x=2p +61,p∈Z },那么M 、N 、P 之间关系是( ) A.M=NP N=P N PP=M解析:思路一:可简单列举集合中元素.思路二:从判断元素共性与差异入手.M={x|x=,m∈Z },N={x|x==,n∈Z },P={x|x=,p∈Z }.由于3(n-1)+1与3p+1都表示被3除余1数,而6m+1表示被6除余1数,所以M N=P.答案:B14.定义集合A *B={x|x∈A 且x ∉B},假设A={1,3,5,7},B={2,3,5},那么(1)A *B 子集为__________;(2)A *(A *B)=__________.解析:(1)A*B={1,7},其子集为∅,{1},{7},{1,7}.(2)A*(A*B)={3,5}.答案:(1)∅,{1},{7},{1,7} (2){3,5}15.某车间有120人,其中乘电车上班84人,乘汽车上班32人,两车都乘18人,求:(1)只乘电车人数;(2)不乘电车人数;(3)乘车人数;(4)不乘车人数;(5)只乘一种车人数.分析:解题关键是把文字语言转化为集合语言,借助于Venn图直观性把它表示出来,再求解.解:根据题意,画出Venn图如下图:由图,可知(1)只乘电车人数为66人;(2)不乘电车人数为120-84=36人;(3)乘车人数为84+14=98人;(4)不乘车人数为120-98=22人;(5)只乘一种车人数为66+14=80人.16.设I={1,2,3,…,9},:(1)(A)∩B={3,7},(2)(B)∩A={2,8},(3)(A)∩(B)={1,5,6},求集合A与B.分析:通常题目是首先给出集合,然后求集合交、并、补等运算结果.此题恰恰相反,先给出了集合A、B运算结果,然后要求求集合A、B.可以借助Venn 图把相关运算结果表示出来,自然地就得出集合A 、B 了.解:用Venn 图表示集合I 、A 、B 关系,如下图有关区域分别表示集合A∩B,(A)∩B,A∩(B),(A)∩(B),并填上相应元素,可得A={2,4,8,9},B={3,4,7,9}.我创新,我超越17.设集合M={x|m≤x≤m+43},N={x|n 31 ≤x≤n},且M 、N 都是{x|0≤x≤1}子集,如果把b-a 叫做集合{x|a≤x≤b}“长度〞,求集合M∩N“长度〞最小值.分析:吃透定义是解决定义型创新题目关键,此题所谓“长度〞定义就是闭区间表示在数轴上两端点数据之差绝对值大小,也可以看作是闭区间表示在数轴上两端点距离大小.解:由可知集合M“长度〞为43,集合N“长度〞为31.假设使集合M∩N“长度〞最小,那么集合M 与N 公共局部就要最少.如图,当集合M 左端点与0重合, 螻右端点与1重合时,使集合M 与N 公共局部到达最少,即集合M∩N“长度〞最小值是43+31-1=121. 18.向50名学生调查对A 、B 两事件态度,有如下结果:赞成A 人数是全体人数53,其余不赞成;赞成B 比赞成A 人数多3人,其余不赞成;另外对A 、B 都不赞成学生人数比对A 、B 都赞成学生人数31多1人,问A 、B 都赞成学生与都不赞成学生各有多少人?分析:解题关键是把文字语言转化成集合语言,借助于维恩图直观性把它表示出来,再根据集合中元素互异性求出问题解.解:如下图,设50名学生为全集U,所以赞成A 人数为50×53=30,赞成B 人数为30+3=33人,设对A 、B 都赞成学生人数为x,那么对A 、B 都不赞成学生人数为3x +1,那么赞成A 不赞成B 人数为30-x,赞成B 而不赞成A 人数为33-x,所以由题意,得(30-x)+(33-x)+x+3x +1=50.∴x=21,3x +1=8.所以对A 、B 都赞成人数为21人,对A 、B 都不赞成有8人.19.三个集合E={x|x 2-3x+2=0},F={x|x 2-ax+(a-1)=0},G={x|x 2-3x+b=0}.问:同时满足F E,G ⊆E 实数a 与b 是否存在假设存在,分别求出a 、b 所有值集合;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将集合之间关系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解之间关系,从而求得a 、b 值.解:(1)由,得E={1,2},又∵F E,∴F=∅或{1}或{2}.①当F=∅时,即方程x 2-ax+(a-1)=0无解.∴Δ=a 2-4(a-1)<0,即(a-2)2<0,无解.∴F 不可能为∅,即F≠∅.②当F={1}时,即方程x 2-ax+(a-1)=0有两相等实根1,由根与系数关系,知∴a=2,即a=2时,F E.③当F={2}时,即方程x 2-ax+(a-1)=0有两相等实根2.由根与系数关系,知∴∴a 无解,即不存在a 值使F E.综上,a=2时,F E.(2)当G⊆E且E={1,2}时,G=∅或{1}或{2}或{1,2}.①当G=∅时,即方程x2-3x+b=0无解.9,此时G E.∴Δ=9-4b<0.∴b>4②当G={1}时,即方程x2-3x+b=0有两相等根1.由根与系数关系,知矛盾.③当G={2}时,同理,矛盾.④当G={1,2}时,即方程x2-3x+b=0有两异根为1、2.由根与系数关系,知∴b=2.9时,G⊆E.综上,知b=2或b>49.综合(1)(2),知同时满足F E,G⊆Ea、b值存在,为a=2,b=2或b>49}.适合条件a、b集合分别为{2}、{b|b=2或b>4。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 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1.2.2 集合的运算第1课时课堂探究 新人教B版必修1
1.2.2 集合的运算课堂探究探究一两个集合的交集运算求两个集合的交集时,首先要识别所给集合,其次要简化集合,即明确集合中的元素,使集合中的元素明朗化,最后再依据交集的定义写出结果.有时要借助于Venn图或数轴写出交集.【典型例题1】设A={x|x2-7x+6=0},B={x|4<x<9,x∈N},求A∩B.思路分析:首先明确集合A,B中的元素,集合A是一元二次方程x2-7x+6=0的解集,集合B是满足不等式4<x<9的自然数集,直接观察或借助于Venn图写出交集.解:A={1,6},B={5,6,7,8},用Venn图表示集合A,B,如图所示,依据交集的定义,观察可得A∩B={6}.探究二两个集合的并集运算求两个集合的并集时,若用描述法给出的集合,要先明确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性质,有时直接观察可写出并集,有时则需借助图示写出并集;若用列举法给出集合,则依据并集的定义,可直接观察或借助于Venn图写出并集.【典型例题2】设集合A={x|x+1>0},B={x|-2<x<2},求A∪B.思路分析:首先明确集合A中的元素,集合A是不等式x+1>0的解集,再借助于数轴写出A∪B.解:A={x|x>-1},在数轴上分别表示集合A,B,如图所示,由数轴可知A∪B={x|x>-2}.探究三集合运算性质的运用1.A∪B=A⇔B⊆A,A∩B=A⇔A⊆B,这两个性质常常作为“等价转化”的依据,要特别注意当A⊆B时,往往需要按A=∅和A≠∅两种情况分类讨论,而这一点却很容易在解题时被忽视,因此当题目中有A⊆B这一条件时,应有分类讨论的思想意识,以免造成漏解或增解.2.要注重集合语言与数学文字语言之间的转化.【典型例题3】集合A={x|x2-3x+2=0},B={x|mx-1=0},若A∪B=A,则实数m 构成的集合为________.思路分析:解答此题,第一是先利用性质A∪B=A⇔B⊆A来转化;二是要弄清楚B={x|mx-1=0}≠1x xm⎧⎫=⎨⎬⎩⎭,要注意对m是否为0进行讨论.解析:A={x|x2-3x+2=0}={1,2},A∪B=A⇔B⊆A.因此集合B只能为单元素集或∅.(1)当B={1}时,即1∈B={x|mx-1=0},得m=1;同理,当B={2}时,得m=12.(2)当B=∅时,即mx-1=0无解,得m=0.综上(1)(2)可知,实数m构成的集合为1 0,1,2⎧⎫⎨⎬⎩⎭.答案:1 0,1,2⎧⎫⎨⎬⎩⎭探究四集合的交、并综合运算集合的交、并综合运算一般需要将所给集合进行求解,有方程问题、不等式问题、点集等,把集合明确后,根据集合的特点及集合的交集、并集运算的定义,选取合适的方法进行运算,如:可结合数轴、Venn图或初中所学函数的图象等.【典型例题4】已知集合A={y|y=x2-2x-3,x∈R},B={y|y=-x2+2x+13,x∈R},求A∩B,A∪B.思路分析:先利用配方法确定集合A与B,再利用数轴进行集合的交、并运算.解:∵A={y|y=(x-1)2-4,x∈R},∴A={y|y≥-4}.∵B={y|y=-( x-1)2+14,x∈R},∴B={y|y≤14}.将集合A,B分别表示在数轴上,如图所示,∴A∩B={y|-4≤y≤14},A∪B=R.点评本题在求A∩B时,极易出现由2223213y x xy x x⎧⎪⎨⎪⎩=--,=-++,得y=5,近而得出A∩B={5}的错误.探究五易错辨析易错点忽视A不为空集的情况而致误【典型例题5】设集合A={x∈R|x2+2x+2-p=0},B={x|x>0},且A∩B=∅,求实数p 满足的条件.错解:由于A ∩B =∅,则A =∅,所以关于x 的方程x 2+2x +2-p =0没有实数根, 所以Δ=22-4(2-p )<0,解得p <1. 所以实数p 满足的条件为p <1.错因分析:当A ∩B =∅时,若B ≠∅,则A =∅或A ≠∅且A 与B 没有公共元素,错解忽视了B ≠∅,且A 与B 没有公共元素的情况,导致出现错误.正解:由A ∩B =∅,且B ≠∅,得A =∅或A ≠∅且A 与B 没有公共元素. 当A =∅时,Δ=22-4(2-p )<0,解得p <1. 当A ≠∅且A 与B 没有公共元素时,设关于x 的方程x 2+2x +2-p =0有非正数解x 1,x 2,则有1212000x x x x ∆≥⎧⎪≤⎨⎪≥⎩,+,,所以有224(2)02020p p ⎧≥⎪≤⎨⎪≥⎩--,-,-,解得1≤p ≤2.综上所得,实数p 满足条件为p <1或1≤p ≤2,即p ≤2.。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1.2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学习导航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240
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自主整理1.集合之间的关系(1)如果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则称A是B的子集(或B包含A),记作A⊆B或B⊇A;若集合P中存在元素不是集合Q的元素,那么P不包含于Q,或Q不包含P,记作P Q.(2)若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那么集合A叫做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3)Venn图(维恩图):在平面内用一条封闭的曲线的内部来表示一个集合,用这种图形可以形象地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如图1-2-1:图1-2-1(4)简单性质:①A⊆A,也就是说任何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②空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也就是说,对任意集合A,都有∅⊆A;空集是任意非空集合的真子集.③若A⊆B,B⊆C,则A⊆C;若A B,B C,则A C.④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若A⊆B且B⊆A,则A=B;反之,若A=B,则A⊆B 且B⊆A.(5)集合关系与其特征性质之间的关系:一般地,设A={x|p(x)},B={x|q(x)}.如果A⊆B,则x∈A⇒x∈B;反之,如果p(x)⇒q(x),则A一定是B的子集.如果A=B,则p(x)⇔q(x);反之,如果p(x)⇔q(x),则A=B.2.交集与并集(1)一般地,对于给定的两个集合A、B,由属于A又属于B的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B的交集,记作A∩B,即交集A∩B={x|x∈A且x∈B}.(2)一般地,对于给定的两个集合A、B,由两个集合的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 的并集.记作A∪B,即并集A∪B={x|x∈A或x∈B}.(3)简单性质:①A∩A=A,A∩∅=∅,A∩B=B∩A;②A∪A=A,A∪∅=∅∪A=A,A∪B=B∪A;③A∩B⊆A∪B;④A⊆B⇔A∩B=A,A⊆B⇔A∪B=B.3.全集与补集(1)如果所要研究的集合都是某一给定集合的子集,那么称这个给定的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2)如果给定集合A是全集U的一个子集,由U中不属于A的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叫做A在U中的补集,即若U是一个集合,A⊆U,则A={x|x∈U且x∉A},全集通常用矩形区域表示,如图1-2-2.图1-2-2(3)简单性质:①(A)=A;②A∩A=∅;③A∪A=U.高手笔记1.对于给定的问题,首先要做的是判断到底是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还是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应用相应的符号.“∈”与“⊆”这两个符号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书写上都很相近,要仔细识别和书写.判断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关键是要弄清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2.注意子集符号的应用.A⊆B是指A B或A=B.若A B,可形象理解为B中元素至少比A中元素多一个.A=B可从A的元素与B的元素完全一样去理解.3.一个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共有2n个子集.再结合空集、真子集的知识,可以进一步得出:共有2n-1个非空子集,2n-1个真子集,2n-2个非空真子集.4.在学习中应了解子集、全集、补集的概念实质上即是生活中的“部分”“全体”“剩余”等概念在数学中的抽象与反映.5.“集合用图很方便,子交并补很明显”,将满足条件的集合用Venn图或数轴一一表示出来,从而求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这是既简单又直观且是最基本、最常见的方法,要注意灵活运用.名师解惑1.如何正确理解集合的交、并、补运算?剖析:(1)集合间交、补、并运算的结果仍然是一个集合.就如同两个数进行加减等运算后结果仍然是一个数一样.(2)交集:要从x∈A∩B,则x∈A且x∈B来理解,要理解这里的“且”.①A∩B是一个新集合的表达式,是由A与B的所有的公共元素组成的;②当A与B没有公共元素时,不能说它们没有交集,而是交集为∅,同时结合集合的一些特征去理解.(3)并集:x∈A∪B,则x∈A或x∈B,这里的“或”是指x∈A,x∈B,x同时属于A与B这三种情况.(4)补集是在相对于有全集的情况下才有的,所以谈到补集,一定要首先给出全集.2.处理集合运算问题时应注意什么?剖析:(1)处理集合运算问题时,要注意化简集合的表达式.如果集合中含有字母,要注意对字母分类讨论.(2)在解决有关集合运算题目时,一要把握概念中的关键词,如“所有”“且”“或”等;二要把握它们各自的实质;三要借助数轴,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3)Venn 图在集合中起到数形结合的作用,由图可以把一些不明确的数量关系直观地表现出来,起到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直观的作用.(4)在学习子、交、并、补集的概念时,应注意对“任何一个”“都”“所有”“或”“且”等词的理解,“交集”是指两个集合中所有公共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忽略了“交集”概念中的“所有”两个字就会错误地认为“若A={1,2,3},B={2,3,4},则A∩B={2}”.“并集”概念中的“或”与生活用语中的“或”含义不同,生活用语中的“或”一般是或此或彼,必具其一,不兼有,“并集”概念中的“或”是可兼有的,但不必须兼有.讲练互动【例题1】设集合A={-1,1},集合B={x|x 2-2ax+b=0},若B≠∅,B ⊆A,求a 、b 的值.分析:由B≠∅,B ⊆A,可见B 是A 的子集.而A 的子集有三个:{-1}、{1}、{-1,1}.所以B 要分三种情形讨论.解:由B ⊆A,知B 中的所有元素都属于集合A.又B≠∅,故集合B 有三种情形:B={-1}或B={1}或B={-1,1}.当B={-1}时,B={x|x 2+2x+1=0},故a=-1,b=1;当B={1}时,B={x|x 2-2x+1=0},故a=b=1;当B={-1,1}时,B={x|x 2-1=0},故a=0,b=-1.综上所述,a 、b 的值为⎩⎨⎧==1b -1,a 或⎩⎨⎧==1b 1,a 或⎩⎨⎧==-1.b 0,a绿色通道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考虑到集合B 的所有可能的情况,这是处理集合与其子集之间关系的常用方法.另外,此题也可以利用韦达定理结合根的判别式求解.此题容易发生的错误是:没有注意题中的已知条件,又多加上B=∅的情形,从而画蛇添足!变式训练1.已知A={x|x 2+4x=0,x∈R },B={x|x 2+2(a+1)x+a 2-1=0,a∈R ,x∈R },若B ⊆A,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分析:含参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集可能是空集、单个元素集或含有两个元素的集合,需要对此进行讨论.对于条件B ⊆A 不能忽略了B=∅这种情况.解:由已知得A={0,-4}.由于集合B 是一元二次方程x 2+2(a+1)x+a 2-1=0的实数解的集合,该方程对应的解有两个、一个或者无解,因此集合B 有如下几种可能:(1)A=B,即B={0,-4}.∵0和-4是方程x 2+2(a+1)x+a 2-1=0的两根, 由韦达定理有⎩⎨⎧==+0.1-a -4,1)2(a -2 解得a=1. (2)B A,此时又可以分两种情况:①当B≠∅,即B={0}或B={-4}时,Δ=4(a+1)2-4(a 2-1)=0,解得a=-1.代入方程得x=0,因此B={0}满足条件.②当B=∅时,Δ=4(a+1)2-4(a 2-1)<0,解得a<-1.综上,所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1或a=1.【例题2】已知集合A={x|x<-1或x>2},集合B={x|4x+p<0}.当B ⊆A 时,求实数p 的取值范围.分析:由B ⊆A,可知B 是A 的子集,利用数轴图示的方法,先把A 表示出来,然后再画出A 的子集即可求出B.解:集合A 、B 都是以不等式的形式给出的数集,欲求满足B ⊆A 的实数p,可先将“定集合A”在数轴上表示,然后再根据集合B 中不等式的方向,确定p 与集合A 中端点-1或2的关系. ∵B={x|4x+p<0}={x|x<4p -},将集合A 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如图1-2-3).图1-2-3∵B ⊆A,∴4p -≤-1,即p≥4. 绿色通道若给出两个与不等式有关的数集之间的包含关系求参数范围时,常借助于数轴表示数集,以帮助解题,将各个集合在数轴上画出来,从而直观、清晰地反映它们之间的关系.运用分类讨论、等价转化、数形结合思想常使集合问题简捷化.变式训练2.(2007广东惠州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文1)设集合A={x|-1≤x≤2},B={x|0≤x≤4},则A∩B 等于( )A.{x|0≤x≤2}B.{x|1≤x≤2}C.{x|0≤x≤4}D.{x|1≤x≤4}解析:在同一条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 、B,如图所示.由图得A∩B={x|0≤x≤2}.答案:A3.A={-2≤x≤5},B={x|m+1≤x≤2m -1},B ⊆A,求m 的值.分析:解与不等式有关的集合问题通常可以借助数轴,本题需要对集合B 进行讨论.解:①当B=∅时,∅⊆A,符合题意,此时m+1>2m-1,解得m<2.②B≠∅,由题意画出数轴如图所示:则⎪⎩⎪⎨⎧≤--≥+-≤+.51221,121m m m m解之,得2≤m≤3.综合①②,得m 的取值范围是m≤3.【例题3】设A、B、I均为非空集合,且满足A⊆B⊆I,则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A.(A)∪B=IB.(A)∪(B)=IC.A∩(B)=∅D.(A)∩(B)= B 解析:思路一:根据题意画出维恩图如图1--2-4,借助于图形的直观性,对照选项A、B、C、D 即可选出错误选项.图1--2-4思路二:根据题意A⊆B⊆I构造集合A、B、I,不妨设A={1},B={1,2},I={1,2,3},利用特殊值代入法可选出错误选项.思路三:根据集合的反演律选出错误选项.即(A∪B)=(A)∩(B);(A∩B)=(A)∪(B).对A选项,(A)∪B=(A∩(B))=I;对B选项,(A)∪(B)=(A∩B)=A;对C选项,A∩(B)=(A∪B)=∅;对D选项,(A)∩(B)=(A∪B)= B.答案:B绿色通道对于有关集合运算的问题,如果题目给出的集合是无限数集,可以结合数轴来帮助解决;如果给出的集合是有限集合,可以借助Venn图帮助解决问题.另外,通过此题的求解我们还可以得到如下结论:(A)∩(B)=(A∪B),(A)∪(B)=(A∩B).变式训练4.(2007吉林高三期末统考,文1)已知集合U={1,2,3,4,5,6,7},A={2,4,5,7},B={3,4,5},则(A)∩(B)等于( )A.{1,6}B.{4,5}C.{2,3,4,5,7}D.{1,2,3,6,7}解析:思路一:观察或用Venn图得(A)∩(B)={1,3,6}∩{1,2,6,7}={1,6};思路二:观察或用Venn图得A∪B={2,3,4,5,7},则(A)∩(B)=(A∪B)={1,6}.答案:A5.已知集合U={x|1<x≤7},A={x|2≤x<5},B={x|3≤x<7}.求:(1)(A)∩(B);(2)(A∪B); (3)(A)∪B); (4)(A∩B).分析:首先把题目给出的集合(数集)在数轴上正确表示出来,在正确识别题目给出的集合符号后就可以得出结果.解: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出集合U 、A 、B,求出A∩B={x|3≤x<5},A∪B={x|2≤x<7},A={x|1<x<2或5≤x≤7},B={x|1<x<3或x=7}, 于是得 (1)(A)∩(B)={x|1<x<2或x=7}; (2)(A∪B)={x|1<x<2或x=7}; (3)(A)∪(B)={x|1<x<3或5≤x≤7}; (4)(A∩B)={x|1<x<3或5≤x≤7}.【例题4】设a 、b 是两个实数,集合A={(x,y)|y=ax+b,x∈Z },B={(x,y)|y=3x 2+15,x∈Z },C={(x,y)|x 2+y 2≤144},讨论是否存在实数a 和b 使得A∩B≠∅,(a,b)∈C 同时成立. 分析:把A∩B≠∅转化为方程组有解的问题.解:由A∩B≠∅,知方程组⎩⎨⎧+=+=153x y b,ax y 2有解, 即方程3x 2-ax+15-b=0有解.∴Δ=a 2-4×3×(15-b)=a 2+12b-180≥0. ①由(a,b)∈C,得144≥a 2+b 2. ②由①②,得180-12b≤a 2≤144-b 2. ③由③,得(b-6)2≤0⇒b=6.把b=6代入③,得108≤a 2≤108,∴a 2=108,即a=±63.把a=±63,b=6代入方程3x 2-ax+15-b=0,解得x=±3,这与x∈Z 矛盾.故不存在实数a 、b 满足条件.黑色陷阱本题容易出现求到不等式②后由于该二元二次不等式组难以求解,半途而废,不了了之. 或者求出a=±63,b=6后下结论:存在实数a 、b 满足条件.后一种错误忽略了集合A 、B 中x∈Z 的条件,造成结论的错误.事实上,本题解法较多但由于题中所含字母较多,若不善于梳理,就容易造成思路混乱.变式训练6.已知A={x|-m 2≤x<4},B={x|2<x<-4m+1},若A∪B={x|-1≤x<5},求m 的值.分析:由于集合A 、B 都是无限数集,A∪B 可以借助于数轴的直观性进行分析,因为A∪B 有元素-1,故只能-m 2=-1,同时-4m+1=5.如图:解:由已知作出数轴如图,根据题意,可知⎩⎨⎧=+= 5.14m --1,m -2解得m=-1. 教材链接1.[思考与讨论]两个非空集合的交集能等于空集吗?举例说明.答:能,当A 与B 无公共元素时,如A={1,2},B={3,4},显然有A∩B=∅.2.[思考与讨论]如何用集合的语言表示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平行与重合?答:设两条直线分别为l 1,l 2,则当l 1∩l 2时,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平行,当l 1∩l 2=l 1=l 2时,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资料汇编
1.2.2 集合的运算
5分钟训练
1.设全集U={1,2,3,4,5,6,7},P={1,2,3,4,5},Q={3,4,5,6,7},则P∩(Q)等于( )
A.{1,2}
B.{3,4,5}
C.{1,2,6,7}
D.{1,2,3,4,5} 答案:A
2.设集合A={x|-1≤x≤2},B={x|0≤x≤4},则A∩B等于( )
A.[0,2]
B.[1,2]
C.[0,4]
D.[1,4]
答案:A
提示:在数轴上表示出两个集合,观察公共部分.
3.设A、B、I均为非空集合,且满足A⊆B⊆I,则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
A.(A)∪B=I
B.(A)∪(B)=I
C.A∩(B)=∅
D.(A)∩(B)= B
答案:B
解析:画出韦恩图,有(A)∪(B)=(A∩B),知B错.
4.设全集为U,用集合A、B、C的交、并、补集符号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B (2)(C)∩(A∩B)
10分钟训练
1.下列说法:①∅⊆{0};②x∉A,则x∈A的补集;③若C=A∪B,D=A∩B,则C⊇D;④适合{a}⊆A⊆{a,b,c}的集合A的个数为4.其中不正确的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答案:B
解析:①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②没有指明全集,若A=N,全集U=Z,则A负整数集,x=3.5,
则x∉A且x∉ A.故②错;③可用韦恩图验证;④分析至少含有一个元素a,最多含有三个
元素a 、b 、c 的集合的个数.
①③④都正确,所以选B.
2.已知集合A={x|-2≤x≤7},B={x|m+1<x <2m-1},且B≠∅,若A∪B=A,则( )
A.-3≤m≤4
B.-3<m <4
C.2<m <4
D.2<m≤4
答案:D
解析:由题意,B ⊆A.又B≠∅,故⎪⎩
⎪⎨⎧-<+≤--≥+,121,712,21m m m m 解得2<m≤4.
3.设全集I=R,M={x|x<-2或x>2}与N={x|1<x≤3}都是I 的子集(如图所示),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
( )
A.{x|-2≤x<1}
B.{x|-2≤x≤2}
C.{x|1<x≤2}
D.{x|x<2}
答案:C
解析:由题图可知,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M)∩N.
∵M={x|x<-2或x>2}, ∴M={x|-2≤x≤2}.
观察上图可知(M)∩N={x|1<x≤2}.
4.某运动协会共有成员68人,其中会游泳的57人,会射击的62人,若两项都不会的有3人,则两项都会的有( )
A.55人
B.51人
C.58人
D.54人
答案:D
解析:依据集合的运算性质,可设两项都会的有x 人,则68=(57-x)+x+(62-x)+3.所以x=54.
5.已知集合M={a 2,a+1,-3},N={a-3,2a-1,a 2+1},若M ∩N={-3},则a 的值是( )
A.-1
B.0
C.1
D.2
答案:A
解析:依题意,a-3=-3或2a-1=-3,
解得a=0或a=-1.
当a=0时,M={0,1,-3},N={-3,-1,1},这与M∩N={-3}矛盾,故a≠0;
当a=-1时,M={1,0,-3},N={-4,-3,2},符合题意.另外,针对此题的题型还可采用直接代入法求解.
6.已知全集U=N *,集合A={x|x=2n,n∈N *},B={x|x=4n,n∈N *},请使用含有集合A 、B 的集合运
算表示全集U=____________.(只需写出一个即可)
答案:A∪(B)
30分钟训练
1.设集合A={1,2},B={1,2,3},C={2,3,4},则(A∩B)∪C等于( )
A.{1,2,3}
B.{1,2,4}
C.{2,3,4}
D.{1,2,3,4}
答案:D
解析:∵A∩B={1,2},C={2,3,4},
∴(A∩B)∪C={1,2,3,4}.
2.如图所示,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 )
A.B∩((A∪C))
B.(A∪B)∪(B∪C)
C.(A∪C)∩(B)
D.((A∩C))∪B
答案:A
解析:阴影部分元素x∈B,但x∉A,x∉C,所以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B∩((A∪C)).
3.在高一(4)班的学生之中,参加语文小组的有20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22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10人,两个小组都未参加的有15人,则高一(4)班共有学生( )
A.42人
B.57人
C.52人
D.47人
答案:D
解析:依集合的运算性质,画韦恩图可得:共有人数为20+22-10+15=47.故选D.
4.(探究题)已知全集U={0,1,2,3,4,5},集合M={0,3,5},M∩(N)={0,3},则满足条件的集
合N共有( )
A.4个
B.6个
C.8个
D.16个
答案:C
解析:集合N中没有元素0,3,有元素5.故集合N的个数为含元素1,2,4的集合的子集的个数23=8个.
5.集合A、B各有2个元素,A∩B中有一个元素,若集合C同时满足
①C⊆A∪B,②C⊇A∩B,则满足条件的集合C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答案:D
解析:不妨设A={a,b},B={b,c}.
由①知C⊆{a,b,c},由②知{b}⊆C,所以C中必有元素b.
故C的个数为含有两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的个数.
6.(创新题)定义集合M与N的新运算如下:M*N={x|x∈M或x∈N且x∉M∩N}.若M={0,2,4,6,8,10,12},N={0,3,6,9,12,15},则(M*N)*M等于( )
A.M
B.N
C.{2,3,4,8,9,10,15}
D.{0,6,12}
答案:B
解析:方法一:
∵M∩N={0,6,12},
∴M*N={2,3,4,8,9,10,15},
∴(M*N)*M={0,3,6,9,12,15}=N.
方法二:如图所示,由定义可知M*N为图中阴影的区域,
∴(M*N)*M为图中阴影Ⅱ和空白的区域.
∴(M*N)*M=N.
7.设集合A={-3,0,1},B={t2-t+1}.若A∪B=A,则t=_____________.
答案:0或1
解析:由A∪B=A,知B⊆A,
∴t2-t+1=-3①或t2-t+1=0②或t2-t+1=1③.
①无解;
②无解;
③t=0或t=1.
8.设I是全集,非空集合P、Q满足P Q I.若含P、Q的一个运算表达式,使运算结果为空集∅,则这个运算表达式可以是____________(只要求写出一个表达式).
答案:(Q)∩P=∅
解析:方法一:如韦恩图所示:
则(Q)∩P=∅.
方法二:构造满足条件的集合实例论证.
设I={1,2,3},Q={1,2},P={1},则Q={3},
显然(Q)∩P=∅.
9.设二次方程x2+ax+b=0和x2+cx+15=0的解集分别是A和B,又A∪B={3,5},A∩B={3},求a、b、c的值.
解:∵A∩B={3},
∴3一定为方程x2+cx+15=0的根,
于是c=-8,将c=-8代回方程得方程的两根为3、5,
又∵A∪B={3,5},A∩B={3},
∴方程x2+ax+b=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为3.
∴3+3=-a,3×3=b.
∴a=-6,b=9,c=-8.
10.设全集U={2,3,a2+2a-3},A={|2a-1|,2},A={5},求实数a的值.
解:∵A={5},A={|2a-1|,2},U={2,3,a2+2a-3},
∴⎩⎨⎧=-+=-.532,3|12|2a a a
解得⎩⎨⎧-==-==.42,12a a a a 或或
∴a=2.
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