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高效整合
高中数学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全章素养整合课件新人教A版选修23
解析:(1)油罐引爆的对立事件为油罐没有引爆,没有引爆的可能情况是:射击 5 次只击 中一次或一次也没有击中,故该事件的概率为 P=C15×23×134+135, 所以所求的概率为 1-P=1-C15×23×134+135=223423.
(2)当 ξ=4 时,记事件为 A, P(A)=C13×23×132×23=247, 当 ξ=5 时,意味着前 4 次射击只击中一次或一次也未击中,记为事件 B. 则 P(B)=C14×23×133+134=19, 所以所求概率为 P(A∪B)=P(A)+P(B)=247+19=277.
解析:(1)记事件 A1 为“从甲箱中摸出的 1 个球是红球”, A2 为“从乙箱中摸出的 1 个球是红球”, B 为“顾客抽奖 1 次能获奖”, 则 B 表示“顾客抽奖 1 次没有获奖”. 由题意 A1 与 A2 相互独立,则 A 1 与 A 2 相互独立,且 B = A 1·A 2, 因为 P(A1)=140=25,P(A2)=150=12, 所以 P( B )=P( A 1·A 2)=1-25·1-12=130, 故所求事件的概率 P(B)=1-P( B )=1-130=170.
[例 2] 甲、乙两队进行一场排球比赛,根据以往经验,单局比赛甲队胜乙队的概率为 0.6. 本场比赛采用五局三胜制,即先胜三局的队获胜,比赛结束.设各局比赛相互间没有影 响,求前三局比赛甲队领先的概率. [解析] 单局比赛甲队胜乙队的概率为 0.6,乙队胜甲队的概率为 1-0.6=0.4, 记“甲队胜三局”为事件 A,“甲队胜二局”为事件 B,则: P(A)=0.63=0.216; P(B)=C23×0.62×0.4=0.432, ∴前三局比赛甲队领先的概率为 P(A)+P(B)=0.648.
X1 5 6 7 8 P 0.4 a b 0.1 且 X1 的均值 E(X1)=6,求 a,b 的值;
【初中+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整合提升+八年级上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返回目录
17. (2023·徐州)制作一组长度不同的PVC管,用胶板拍击管口就能
振动
演奏简单的音乐。PVC管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
同长度的PVC管,发出声音的
音调
结构不同,PVC管发出声音的
音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产生的。拍击不
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 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 只要闹钟振动,就可以听到闹铃声
C. 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钟不振动了
第10题
D. 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钟振动逐渐变剧烈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返回目录
11. 在某金属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
(3) 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
不能传声
1
2
3
。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章末整合提升学案
第2章章末整合提升一、必备知识——构建知识导图二、关键能力——发展核心素养(一)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的配子种类(1)就1对同源染色体而言,其精原细胞能产生2种类型的精子。
(2)就2对同源染色体而言,其精原细胞能产生4种类型的精子。
(3)若具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一个生物体,其精原细胞能产生2n种类型的精子。
(4)一个具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能产生2种类型的精子。
(5)一个具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卵原细胞能产生1种类型的卵细胞。
[例1] 某雄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且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下列关于该动物产生配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互换)( D )A.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和比例可能是AB∶ab=1∶1B.一个精原细胞产生配子的基因组成和比例可能是Ab∶aB=1∶1C.该动物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和比例是AB∶ab∶Ab∶aB=1∶1∶1∶1D.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精细胞的基因组成和比例可能是AB∶ab= 1∶1解析:由于某雄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且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一个精原细胞(AaBb)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和比例可能是AB∶ab=1∶1或Ab∶aB=1∶1;该动物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和比例是AB∶ab∶Ab∶aB=1∶1∶1∶1;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互换,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只能产生一种两个精细胞。
(二)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分布1.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每对基因均遵循分离定律。
有两种以下情况:[例2] 如图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定律时所选用的豌豆植株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甲、乙、丙、丁都可以作为研究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B.图丁个体自交后代的高茎个体中纯合子占1/4C.图丙、丁所表示个体减数分裂时,可以揭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D.图丙个体自交,子代表型比例为9∶3∶3∶1,属于假说—演绎的实验验证阶段解析:甲、乙、丙、丁均含有等位基因,都可以作为研究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图丁个体自交后代中DDYY∶DdYy∶ddyy=1∶2∶1,其中高茎中纯合子占1/3;图丁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能用来揭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图丙个体自交,子代表型比例为9∶3∶3∶1,属于假说—演绎的提出问题阶段。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化学课件+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本章整合
(4)AC32- 的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
,粒子的空间结构是
;
BD3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
;分子的空间结构是
。
答案:(1) Cr 镓 第四周期第Ⅷ族
(2)1s22s22p63s23p63d64s2 [Ar]3d104s24p5
(3)Al>Si>C>N F>N>O>C F>O>N>C HNO3>H2CO3>H2SiO3>Al(OH)3 (4)sp2 平面三角形 sp3 三角锥形
(2)CH3+ sp2 杂化 CH3- sp3 杂化
(3)B N BF3分子中B原子的3个价电子都与F原子形成共价键,而NF3分 子中N原子的3个价电子与F原子形成共价键,还有一对未成键的孤电子对, 占据了N原子周围的空间,参与相互排斥,形成三角锥形结构
解析:(1)①GeCl4:Ge 的价层电子对数=4+12×(4-4×1)=4+0=4,Ge 采用 sp3 杂化,因 为中心原子上没有孤电子对,故分子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②AsCl3:As 的 价层电子对数=3+12×(5-3×1)=3+1=4,As 采用 sp3 杂化,因为中心原子上有 1 对孤 电子对,故分子的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③SeO42-:Se 的价层电子对数 =4+12×(6+2-4×2)=4+0=4,Se 采用 sp3 杂化,因为中心原子上没有孤电子对,故离 子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
(3)判断ABn型分子极性的经验规律。 若中心原子A的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该元素所在的主族序数,则为非极性 分子,若不相等,则为极性分子。
【例题5】 S2Cl2是橙黄色液体。少量泄漏会产生窒息性气体,喷水雾可减 慢其挥发,并产生酸性悬浊液。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S2Cl2的说 法错误的是(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2章-全章章末高效整合精讲ppt课件
超级记忆法-记忆 规律
记忆中
选择恰当的记忆数量
魔力之七:美国心理学家约翰·米勒曾对短时记忆的广 度进行过比较精准的测定: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的记忆 广度为7±2项内容。
超级记忆法-记忆 规律 TIP1:我们可以选择恰当的记忆数量——7组之内!
TIP2:很多我们觉得比较容易背的古诗词,大多不超过七个字,很大程度上也 是因 为在“魔力之七”范围内的缘故。我们可以把要记忆的内容拆解组合控制 在7组之 内(每一组不代表只有一个字哦,这7组中的每一组容量可适当加大)。 TIP3:比
专题讲座
综合检测
解析: 据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氨基酸平均 分子量-18×失水数=(肽键数+肽链条数)×氨基酸平均分子 量-18×肽键数,得肽键数为ba--a1n8。
答案: B
生物 必修1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专题讲座
综合检测
3 . 有 一 条 多 肽 链 由 12 个 氨 基 酸 组 成 , 分 子 式 为
C.(w+13)个
D.(w-13)/2个
生物 必修1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专题讲座
综合检测
解析: 从5种氨基酸的分子式可知,天冬氨酸有2个羧基 (—COOH),其中有一个羧基在R基上,在缩合成多肽时,只有 与α碳原子相连的羧基参与肽键的形式,而R基上的不参与。 因此在该12肽的主链上有11个肽键,再加上最后游离的一个羧 基,共有氧13个。而多肽中共含氧w个,则来自天冬氨酸的R 基上氧有(w-13)个,则天冬氨酸共有(w-13)/2个。
后摄抑制:可以理解为因为接受了新的内容,而把前 面看过的忘记了
超级记忆法-记忆 规律
TIP1:我们可以选择记忆的黄金时段——睡前和醒后! TIP2:可以在每天睡觉之前复习今天或之前学过的知识,由于不受后摄抑制的 影
高中数学第2章直线和圆的方程章末核心素养整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典型例题6】已知圆C:(x+2)2+y2=1,P(x,y)为圆C上任一点.
= ,
= ,
联立③④,解得
或
= -
= .
= ,
= ,
经检验此时的 l1 与 l2 不重合.故
或
= -
= .
【跟踪训练2】已知直线l1:ax+2y+6=0,直线l2:x+(a-1)y+a21=0,当l1∥l2时,a=
;当l1⊥l2时,a=
.
答案:-1
解:(1)因为AC⊥BH,所以设边AC所在的直线的方程为
2x+y+t=0.把点A(5,1)代入直线方程2x+y+t=0中,解得t=-11.
所以边AC所在的直线的方程为2x+y-11=0.
(2)设点 B(x0,y0),则边 AB 的中点为
联立得方程组
+ +
,
.
- - = ,
为(A1x+B1y+C1)+λ(A2x+B2y+C2)=0.
【典型例题1】 已知△ABC的顶点A(5,1),AB边上的中线
CM所在的直线方程为2x-y-5=0,AC边上的高BH所在的直线
方程为x-2y-5=0.求:
(1)AC所在的直线的方程;
(2)点B的坐标;
(3)AC边上的中位线所在直线的方程.
(1)求k的取值范围;
(2)若 ·=12,其中 O 为坐标原点,求|MN|.
解:(1)由题设,可知直线l的方程为y=kx+1.
人教版高中物理 选择性 必修第三册:(第二章 气体、固体和液体)本章整合【精品课件】
等压 在连通器中,同一种液体(中间不间断)同一深度处压强相等。液
面法 体内深h处的总压强p=p0+ρgh,p0为液面上方的大气压强
2.加速运动系统中封闭气体压强的求法
选取与气体接触的液柱(或活塞)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利用牛顿第二
定律列方程求解。
例1 (2020山东滨州三模)如图所示,一导热良好的足够长汽缸水平放置在
销钉固定的导热活塞将汽缸分隔成A、B两部分,每部分都密闭有一定质量
的理想气体,此时A、B两部分气体体积相等,压强之比为2∶3,拔去销钉,稳
定后A、B两部分气体体积之比为2∶1,如图乙所示。已知活塞的质量为M,
横截面积为S,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外界温度保持不变,不计活塞和汽缸间
的摩擦,整个过程不漏气,求稳定后B部分气体的压强。
题。解决这类问题时,可以把大容器中的气体和多个小容器中的气体一起
来作为研究对象,可将变质量问题转化为定质量问题。
(4)漏气问题
容器漏气过程中气体的质量不断发生变化,属于变质量问题。如果选容器
内剩余气体和漏出的气体为研究对象,便可使问题变成一定质量的气体状
态变化的问题,可用气体实验定律列方程求解。
例2 (2020山东泰安模拟)现有一个容积为400 L的医用氧气罐,内部气体可
第二章 本章整合
内
容
索
引
01
知识网络体系构建
02
重点题型归纳整合
知识网络体系构建
答案 温度 273.15 m、T 一定 pV=C 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m、p 一定
=C
=C
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m、V 一定
1 1 2 2
=
1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3册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二章 本章整合
表现
产生原因
危害
土地 酸雨、大量施用酸性化肥
酸化
土壤酸度增大,土壤 板结
土壤 大气、水污染;工业、生活固体污染物堆 间接污染水源、食
污染 放;农业大量施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 品,危害人体健康
3.土地退化的防治(以土壤侵蚀为例)
主要原因 防治的原则
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过大,自然状态下较脆 弱的环境被破坏 建立“防、治、用”相结合的体系,强调将防治工作与消 除贫困、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坚持预防为主,使 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本课结束
专题二 我国耕地减少的原因、危害及防治
1.我国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 (1)经济建设(道路、城市、工厂、乡村等)占用耕地; (2)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 (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4)耕地退化(荒漠化、水土流失等); (5)自然灾害等导致耕地减少。
2.我国耕地退化的表现、原因及危害
表现
产生原因
危害
生物措施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 济林,加强对植树种草的科学管理
防治 工程措施
水利工程有修建水库、灌渠等;水土保持工程有修
措施
梯田、淤地坝等
农牧业措施 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保护耕地、 提高土壤肥力的措施
例题2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农用大棚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随着使用年限增长,我国北方不少 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究其原因主要有 灌溉水含盐量高、过量施用化肥等。 提出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合理建议。
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兴修水利,优 ②完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加强江河湖泊治理工程
化水资源配置 建设,推进大江大河堤防加固、河道治理、控制性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知识点章末高效整合
必修2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关系
栏目导引
(3)Y染色体上携带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无 相应的等位基因,只限于在相应性别的个体 之间传递。 (4)位于性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基因是成对的 ,其性状遗传与分离定律相同,只是与性别 相关联。 (5)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联系,在写表现型和 统计后代比例时一定要与性别联系。
必修2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关系
栏目导引
解析: (1)由Ⅰ1、Ⅰ2自身表现型可推知:Ⅰ1基因 型可表示为A_XBX_;Ⅰ2基因型可表示为A_XBY。 (2)由Ⅱ4(aaXbY)可进一步推知其父母基因型:Ⅰ1 为AaXBXb,Ⅰ2为AaXBY。(3)Ⅰ1、Ⅰ2的后代情况 分析
因而后代中两种病兼患的概率为1/4×1/4=1/16。 答案: D
必修2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关系
栏目导引
解析: 分析四个图像,甲图中同源染色体配对 ,属于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含有2个四分体 ;乙图中无同源染色体,细胞中含2条染色体,4 条染色单体,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丙图中 同源染色体分离,而且细胞是均等分裂,属于减 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 该器官是动物的精巢(或睾丸);人的细胞在减数 第一次分裂后期,与正常体细胞相比,细胞核中 染色体数不变(46条)、DNA分子含量加倍(92个) ,染色单体数与DNA分子数保持一致,即92条。 答案: C
必修2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关系
栏目导引
解析: ①、③分别为有丝分裂后期和中期 图像,有同源染色体, ④中染色单体为0。 答案: C
必修2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关系
栏目导引
伴性遗传的特殊性及与遗传规律的关系
1.伴性遗传的特殊性 (1)雌雄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不同,有同型和异型两 种形式。 (2)有些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相 应的等位基因,从而存在雄性个体内(XbY)单个隐 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也能表现。
高中数学选修4-5第二讲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本讲高效整合2人教版
当要证的不等式不知如何入手时,可考虑用分析法去证
明,特别是对于条件简单而结论复杂的题目往往更为有效.
数学 选修4-5
第二讲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知识网络构建 考纲考情点击 热点考点例析 章末质量检测
由教材内容可知,分析法是“执果索因”,步步寻求上一
步成立的充分条件,而综合法是“由因导果”,逐步推导出不
综合法证明不等式
综合法证明不等式的思维方向是“顺推”,即由已知的不 等式出发,逐步推出其必要条件(由因导果),最后推导出所要 证明的不等式成立. 综合法证明不等式的依据是:已知的不等式以及逻辑推证 的基本理论.证明时要注意的是:作为依据和出发点的几个重
要不等式(已知或已证)成立的条件往往不同,应用时要先考虑
数学 选修4-5
第二讲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知识网络构建 考纲考情点击 热点考点例析 章末质量检测
考纲考情点击
数学 选修4-5
第二讲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知识网络构建 考纲考情点击 热点考点例析 章末质量检测
[课标导航]
比较法
综合法分
析法
数学 选修4-5
第二讲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知识网络构建 考纲考情点击 热点考点例析 章末质量检测
此时(a-b)(bn-an)<0; 当a=b>0时,bn-an=0,a-b=0, 此时(a-b)·(bn-an)=0. 综上所述:(a+b)(an+bn)-2(an+1+bn+1)≤0.
即:(a+b)(an+bn)≤2(an+1+bn+1).
数学 选修4-5
第二讲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知识网络构建 考纲考情点击 热点考点例析 章末质量检测
解析: 设 a,b 两边的夹角为 θ,则由余弦定理: a2+b2-c2 cos θ= 2ab 因为 0<θ<π a2+b2-c2 ∴cos θ<1∴ <1 2ab
第二章 章末整合-高中同步学案优化设计数学A版必修第一册配人教版教学课件
1)x-1=0有两个实数根.
(2)解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知x1+x2=
由题意知x1+x2=0,∴k=1.
−1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3)解 当 k>0 时,x1=1,x2=- <0,不符合题意;
1
- > 2,
1
1
当-1≤k<0 时,x1=- ,x2=1,2< <3,得 1
解得-2<k<-3;当 k<-1
4 ≠ 0,
2
= (-4) -4 × 4( + 1) = -16 ≥ 0,
解得 k<0.又 x1,x2 是一元二次方程 4kx2-4kx+k+1=0 的两个实数根,∴
1 + 2 = 1,
1 2 =
+1
4
.
∴(2x1-x2)(x1-2x2)=2(12
+
+9 3
9
2
2
2 )-5x1x2=2(x1+x2) -9x1x2=- 4 =-2.∴k=5.又
式,可分a>0和a<0两类,借助(1)(2)两种情况进行解答.
变式训练3设函数y=ax2+(b-2)x+3(a≠0).
(1)若不等式y>0的解集为{x|-3<x<1},求a,b的值;
(2)若b=-a,求不等式y≤1的解集.
解 (1)由不等式 y>0 的解集为{x|-3<x<1},可知方程 ax2+(b-2)x+3=0 的两
3
(1)是否存在实数 k,使(2x1-x2)(x1-2x2)=-2成立?若存在,求出 k 的值;若不存
【2014高效课堂】人教版化学必修1课件: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整合提升
解析:制 Fe(OH)3 胶体无需用 NaOH 溶液,否则会生成 Fe(OH)3 沉淀,B 项错;C 项豆浆属于胶体,加盐卤胶体聚沉制 成豆腐;D 项葡萄糖注射液属于溶液,不是胶体,因此不能产 生丁达尔现象。 答案:B
考点 2 离子反应 [考题 3] (2013 年江苏)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 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 - A.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Mg2+、K+、SO2 、 NO 4 3 + + - - B.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Na 、Cu2 、HCO3 、NO3 - + + - - C.0.1 mol· L 1AgNO3 溶液:H 、K 、SO2 、 I 4 - + + - - D.0.1 mol· L 1NaAlO2 溶液: H 、Na 、Cl 、SO2 4
化 学 反 应
(续表)
定义: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 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 的式子 离 书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子 写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方 方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程 法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式 意义: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 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非离子反应
答案:C
考点 3 氧化还原反应 [考题 5] (2013 年江苏模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 元素被还原 B.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时,它可能被氧化,也可能 被还原 C.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后,一定形成 8 电子的稳定结构 D.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在歧化反应(如Cl2+2NaOH===NaCl+NaClO+H2O) 中,同一种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A 项错;H 原子得电子 后形成 2 电子稳定结构,C 项错误;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反 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D 项错。 答案:B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生物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单元高效整合课件
判断遗传方式的实验设计
1.探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 (1)在已知显隐性性状的条件下,可设置雌性隐 性性状个体与雄性显性性状个体杂交。
若雌性子代均为显性性状 基因位于X ⇒ 染色体上 隐性雌 雄性子代均为隐性性状 × 若雄性子代中出现显性性状 基因位于常 显性雄 或雌性子代中出现隐性性状⇒ 染色体上 或子代雌雄均为显性性状
专题讲座
细胞分裂图像的判断
1.三看识别法
2.根据细胞质的分裂方式判断何种细胞
3.图像比较 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比较:
时期 细胞 分裂 图形 中 期 共同 特征 特有 特征 有丝分裂 体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 次级精(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染色体的着丝点有规律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有同源 染色体 无同源 染色体 ①无同源染色体 ②染色体数为奇数
解析: 题目中的四个图分别是①有丝分裂后 期,②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③有丝分裂的 中期,④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基因的分离 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②中,A正确;图 ①中DNA∶染色体=1∶1,B正确;细胞①③ 的子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而细胞②④的子 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C错误;由于此个 体为雄性,所以④产生的子细胞为精细胞,D 正确。 答案: C
2.下图为某雄性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可发生在 细胞②中 B.①中的DNA∶染色体=1∶1,②为减数第 一次分裂后期图 C.细胞①、②、③、④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 同源染色体 D.细胞①分裂形成的是体细胞,细胞④分裂 形成的是精细胞
4.如图所示是一家族某种遗传病(基因为H或h) 的系谱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章末高效整合课件
❖章末高效整合
专题讲座
❖ 兴奋传导方向及电流表指针偏 ❖ 1.在神经转纤维的上判断
❖ (1)静息状态:
❖ A.电极都在膜外,电流计示数为0,即指针 不偏转。
❖ B.电极分别在膜内外,电流计示数指针向 膜内一侧偏转。
❖ (2)刺激状态:
❖ ①刺激a点时:b点先兴奋(内正外负),电流计 指针向左偏转;b点恢复静息电位(内负外正), 未传到d点,指针归零;d点兴奋(内正外负), 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d点恢复静息电位,指 针归零。即电流计指针共发生两次方向相反 的偏转。
❖ 3.感受刺激
❖ 下丘脑内有渗透压感受器,当细胞外液渗透 压发生改变时,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
❖ 4.传导兴奋
❖ 下丘脑可将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所产生的 兴奋上传至大脑皮层引起渴觉,从而增加饮
❖ 3.右图是下丘脑及其直接 或间接支配的有关腺体之 间的关系示意图(“+” 表示促进,“-”表示抑
❖ 制 A.),图下中列a为有下关丘说脑法,中b正为下丘脑直接支配的 确 腺的体是( )
❖ 答案: A
❖ 2.下图表示连接有电流表的一段神经纤维, 且bc与cd的距离相等,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
❖ A.刺激a点时,d点膜电位为外正内负 ❖ B.当兴奋从a点传至d点时,b点膜电位为内
负外正 ❖ C.当兴奋从a点传至d点时,电流表发生两次
❖ 解析: 刺激a点时,d点没有电位变化,膜 电位为外正内负,A正确;兴奋从a点传至d 点时,b点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后又恢复正常(外正内负),B正确;当兴奋从 a点传至d点时,兴奋先传至b点,发生电位变 化,使电流表偏转,兴奋传至d点时又使电流 表偏转一次,C正确;由于bc与cd的距离相等, 刺激c点时b点、d点同时产生电位变化,电流 表不偏转,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反应物间一对多的化学反应常有“平行反应”和“竞争 反应”两类,平行反应主要指多个反应相互间没有影响可同 时进行;而竞争反应是指由于反应能力不同,多个反应按一
定的先后顺序逐次进行。竞争反应主要包括两种基本题型:
工具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是一种氧化剂(还原剂)与多种还原剂(氧化剂)反应, 如把Cl2通入含I-、Br-、Fe2+的溶液中,按照还原能力由强 到弱的顺序,I-优先反应,其次是Fe2+,最后是Br-;二是 一种酸(碱)与多种碱性(酸性)物质反应,如把HCl逐滴加入到
更难溶解或更难电离物质的反应将优先进行。
(二)氧化还原反应型优先反应 (2011·聊城质检)在含有Cu(NO3)2、Zn(NO3)2、 Fe(NO3)3、AgNO3各0.01 mol的酸性混合溶液中加入0.01 mol 铁粉,经搅拌后发生的变化应是( )
工具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A.铁溶解,析出0.01 mol Ag和0.005 mol Cu B.铁溶解,析出0.01 mol Ag并放出H2 C.铁溶解,析出0.01 mol Ag,溶液中不再有Fe3+
规范答案 (1)BaCO3溶液 BaCO3+2H+=== Ba2++CO2↑+H2O (2)饱和NaHCO3溶液 SO2+2HCO3- ===2CO2↑+H2O+ SO32- (3)适量BaCl2溶液 Ba2++SO42-=== BaSO4↓
(2)CO2(SO2):选用试剂
离子方程式 (3)NaCl(Na2SO4):选用试剂
工具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解析:因H2SO3的还原性强于HBr的还原性,故Cl2先氧 化 H2SO3 , H2SO3 + Cl2 + H2O===H2SO4 + 2HCl , 生 成 的 H2SO4 和HCl是强酸,故溶液的pH下降;当H2SO3 完全反应
后,再通入Cl2 ,发生反应Cl2 +2HBr===Br2 +2HCl,溶液
工具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向NaBr、NaI和Na2SO3 混合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
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固体物质的组成可能是
(
)
A.NaCl、Na2SO4 B.NaBr、Na2SO4 C.NaCl、Na2SO4、I2 D.NaCl、NaI、Na2SO4
工具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解析:向NaBr、NaI和Na2SO3混合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 后 , 可 能 发 生 的 反 应 依 次 为 : Na2SO3 + Cl2 + H2O === Na2SO4 + 2HCl 、 2NaI + Cl2===2NaCl + I2 、 2NaBr + Cl2===2NaCl+Br2 。将溶液蒸干时HCl、Br2 和Cl2 会挥发, 灼烧时I2会升华。若通入的氯气过量,得到固体剩余物质的
HCO3 - 全 部 转 化 为 CO32 - 后 , NH4 + 方 与 OH - 反 应 , 即
HCO3-优先与OH-反应。 答案:HCO3-+OH-===CO32-+H2O
工具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2011·洛阳模拟)将足量CO2 通入KOH和Ca(OH)2 的
混合稀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和通入CO2体积(y)的 关系正确的是( )
,
。 ,
离子方程式
。
工具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学生案例 4.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1 mol Cl2通入含1 mol FeBr2的溶液 中: 中: 。 。
规范答案
(2)1 mol Cl2通入含1 mol FeI2的溶液
(3)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
。
(4)NH4HCO3溶液与NaOH溶液等物质 的量混合: 。 。
的pH不再改变。
答案:A
工具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含有多种还原性(氧化性)物质,则加入 一种氧化剂(还原剂)时,优先氧化还原性(氧化性)强的物质。 (三)氧化还原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同时存在时的优先反应 写出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的化学方程 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阅卷心语 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配平,写明反应条件,注意“↑”“↓”及 “===”还是“ ”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还要注意电荷 守恒、电子得失守恒、反应物量的多少、反应顺序、反应物隐含 的后续反应等 本章学习中你犯的答题不规范错误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CO3反应,同样可以采用假设法判断,即如果先与CaCO3
反应,则生成的Ca(HCO3)2又会与KOH反应,因此,是先与
KOH反应,此过程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不变,当KOH消耗 完全,再与CaCO3反应,直至沉淀完全溶解,故选D。 答案:
工具
D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存在几个可能的复分解反应,则生成
工具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1)一般情况下,氧化还原反应优先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发
生。 (2)考查该类型优先反应的载体,除上述题组中涉及到的 SO2与漂白粉溶液、SO32-与HNO3(稀)外,还有Fe2+与ClO-、 S2-与Fe3+等。
工具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学生案例 1.Cl2通入石灰乳中可制取漂白粉,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准状况下当有0.224 L Cl2被Ca(OH)2 吸收后,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 为 mol 2.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 .
工具
(5)FeCl3溶液中Fe3+的水解:
(1)2Fe2++2Br-+ 2Cl2===2Fe3++4Cl -+Br 2 -+Cl ===I + (2)2I 2 2 - 2Cl (3)Ba2++2OH-+ SO42-+Cu2+ ===Cu(OH)2↓+ BaSO4↓ (4)HCO3-+OH- ===H2O+CO32- (5)Fe3++3H2O Fe(OH)3+3H+
工具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往 含 Fe3 + 、 H + 、 NO3 - 的 混 合 液 中 加 入 少 量 SO32-,充分反应后,下列表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 是( )
A.2Fe3++SO32-+H2O===2Fe2++SO42-+2H+
B.2H++SO32-===H2O+SO2↑
C.2H++2NO3-+3SO32-===3SO42-+2NO↑+H2O
规范答案 2Cl2+2Ca(OH)2 === CaCl2+Ca(ClO)2+ 2H2O 0.01
电解 2Cl +2H2O===== Cl2↑+H2↑+2OH-
-
工具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学生案例 3.只用一种试剂即可除去下列各物质中 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试写出所用试 剂及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1)BaCl2(HCl):选用试剂 离子方程式 , 。
工具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解 析 : 漂 白 粉 溶 液 中 含 有 CaCl2 和 Ca(ClO)2 , 其 中 Ca(ClO)2 水溶液能与SO2 发生反应,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二
氧化硫气体后,是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CaSO3 和HClO还是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两反应互相竞争。由于次氯酸盐及次氯 酸都具有强氧化性而亚硫酸盐及二氧化硫都具有还原性,所 以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是复分解反应。 答 案 : Ca(ClO)2 + 2SO2 + 2H2O===CaSO4↓ + 2HCl + H2SO4
含有NaOH、Na2CO3、NaHCO3的混合溶液中,按照碱性由
强到弱的顺序,NaOH优先反应,其次是Na2CO3 ,最后是
NaHCO3,此类竞争反应的先后顺序即是其有效顺序。在实
际问题中有部分看似平行的反应,由于物质的性质而出现了 “有效”和“无效”两种可能性,准确地确定有效反应就成 了解题的关键。
工具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复分解反应型优先反应 少量NaOH溶液滴入到NH4HCO3 溶液中的离子 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NH4HCO3溶液中的NH4+、HCO3-均与NaOH溶 液中的OH- 反应,由于NH3·H2O能与HCO3- 反应,故只有
工具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D.2Fe3++3SO32-+3H2O===2Fe(OH)3↓+3SO2↑
工具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解析:此题看上去似乎4个选项都可能发生,但我们知
道氧化还原反应优先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因此B、D不正 确。那么SO32 - 是先与Fe3 + 反应还是先与H + +NO3 - 反应 呢?可以用“假设法”进行判断。如果先与Fe3+反应,则生 成的Fe2+又会与H++NO3-反应,所以应先与H++NO3-反 应,故应选C。 答案:C
D.铁溶解,析出0.01 mol Ag,溶液中不再有Cu2+
解析:因为氧化性Ag + >Fe3+ >Cu2+ >H + ,所以先发生 反应2Ag++Fe===2Ag+Fe2+,其中0.005 mol的铁粉与0.01 mol的AgNO3 反应,析出0.01 mol Ag,再发生:2Fe3 + + Fe===3Fe2 + , 其 中 剩 余 的 0.005 mol 铁 粉 与 0.01 mol 的 Fe(NO3)3反应,溶液中不再有Fe3+,故选C。 答案:C
组成是NaCl、Na2SO4 ;若通入的氯气是不足量的,则还有
可能留下NaBr。 答案:A
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