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湖北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第三章知识精讲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第3章讲义
第三章信用风险管理第一节信用风险识别一、单一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一)单一法人客户的基本信息分析要对客户基本情况和与商业银行业务相关的信息进行全面了解,以判断客户的类型(企业法人客户还是机构法人客户)、基本经营情况(业务范围、盈利情况)、信用状况(有无违约记录)等。
应要求客户提供基本资料,并对客户提供的身份证明、授信主体资格、财务状况等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认真核实。
对中长期授信,还需要预计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预期的资产负债情况、损益情况、项目进度及营运计划。
(二)单一法人客户的财务状况分析财务分析是通过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以及现金流量情况的分析,达到评价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业绩、经营效率,进而识别企业信用风险的目的。
财务分析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比率分析以及现金流量分析。
1.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是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进行分析,有助于商业银行深入了解客户的经营状况以及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识别和评价财务报表风险。
主要关注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及其质量能否充分反映客户实际和潜在的风险,例如,有无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报表编制基础是否一致,是否按规定建立并实施内部会计监督或拒绝依法实施监督等。
·识别和评价经营管理状况。
通过分析利润表可以识别和评价公司的销售情况、成本控制情况以及盈利能力。
·识别和评价资产管理状况。
主要包括:资产质量分析、资产流动性(可变现程度)分析以及资产组合(库存、固定资产等投资)分析。
·识别和评价负债管理状况。
主要分析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例如,长期融资是否支持长期资产,短期资产是否恰当地与短期或长期融资匹配等。
2.财务比率分析商业银行应当善于使用各种财务比率来研究企业类客户的经营状况、资产负债管理等状况。
财务比率主要分为四大类:①盈利能力比率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资产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净利润/[(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100%净资产收益率(权益报酬率)=净利润/[(期初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2] ×100%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总资产=(净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②效率比率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应付账款周转率=购货成本/[(期初应付账款+期末应付账款)/2]应付账款周转天数=360/应付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资产)/2]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资产回报率(ROA)=[税后损益+利息费用×(1-税率)]/平均资产总额权益收益率(ROE)=税后损益/平均股东权益净额③杠杆比率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100%利息偿付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税前净利润+利息费用)/利息费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利息费用+所得税)/利息费用=[(净利润+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利息费用+所得税]/利息费用④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合计其中: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或: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待摊费用3.现金流量分析:经营活动的现金流、投资活动的现金流、融资活动的现金流。
(风险管理)最新最全银行从业风险管理精编讲义(考过必看)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讲义第1 章风险管理基础风险管理水平是现代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领先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成为商业银行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1.1 风险与风险管理1.1.1风险与收益1.风险的三种定义(1)风险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抽象、概括;(2)风险是损失的可能性:损失的概率分布;符合金融监管当局对风险管理的思考模式;(3)风险是未来结果(如投资的收益率)对期望的偏离,即波动性,符合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理念,马科威茨资产组合理论:风险既是损失的来源,同时也是盈利的基础。
2.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匹配性3.风险和损失的区别:事前和事后风险:事前概念,损失发生前的状态损失:事后概念4.损失类型预期损失——提取准备金和冲减利润非预期损失——资本金(第四节)灾难性损失——保险手段1.1.2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商业银行是否愿意承担风险,是否能够妥善控制和管理风险,将决定商业银行的经营成败。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三性要求,即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承担和管理风险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也是商业银行业务不断创新发展的原动力。
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专业化的风险管理技能;风险的分散(行业、区域、期限、客户的分散)、对冲(如利率和货币互换)和转移(如资产证券化)。
2.作为商业银行实施经营战略的手段,极大改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
从业务指导上升到战略管理,从片面追求利润转向实现“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最大化;从定性分析为主转向定量分析为主;从分散风险管理转向全面集中管理。
3.为商业银行的风险定价提供依据,并有效管理商业银行的业务组合。
贷款定价。
4.健全的风险管理为商业银行创造附加价值。
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降低法律、合规、监管成本。
5.风险管理水平直接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金融监管的迫切要求决定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能力的两个因素:资本金规模、风险管理水平。
银行从业资格《风险管理》张宝林 全书精讲 第1章 风险管理基础
非预期损失——对均值的偏离,用资本应对; 灾难性损失——巨大、意外,事前严格限制; 第一节 风险与风险管理 1.1 风险与风险管理 1.1.2 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 《商业银行法》: “三性、四自”,是核心内容。 1. 承担和管理风险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也是商业银行业务不断创新发展的原动力。 比如,根据《银行间外汇市场指引》(2010),商业银行可在成为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做 市商。 2. 从根本上改变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 粗放经营——精细化管理(风险收益匹配);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分散风险管理——全面集中管理; 3. 提供风险定价依据,有效管理资产组合; 第一节 风险与风险管理 1.1 风险与风险管理 1.1.2 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 4. 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为商业银行创造价值; 5. 风险管理水平直接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需要, 也是金融监管的迫切要求。 决定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能力的两个因素:资本规模、风险管理水平。 1.1.3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四个阶段) 金融体系变革与金融产品创新、风险管理理论与技术发展、监管当局的规范要求 (Basel )。 第一节 风险与风险管理
3. 地位:它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对所管理的风险进行合理定价。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风险与资本 1.4.1 资本的概念和作用 1. 概念:即会计资本,也就是账面资本。 2. 作用: 第一,资本为商业银行提供融资。具体来源主要包括原有股东追加投资、发行新股和 留存收益。 第二,吸收和消化损失。风险缓冲器 第三,限制商业银行过度业务扩张和风险承担。 第四,维持市场信心。 第五,为商业银行管理,尤其是风险管理提供最根本的驱动力。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风险与资本 1.4.2 监管资本与资本充足性要求 1. 概念:监管资本是监管部门规定的商业银行应持有的同其所承担的业务总体风险水 平相匹配的资本,是监管当局针对商业银行的业务特征按照统一的风险资本计量方法 计算得出的。 2. 要点:必须在非预期损失出现时随时可用,它强调的是抵御风险、保障商业银行持 续稳健经营的能力,并不要求其所有权归属。 3. 资本充足率: 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 资本充足率=资本÷(风险加权资产+12.5 倍的市场风险资本+12.5 倍的操作风险资 本)4%/8%; 监管资本被区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风险与资本 1.4.2 监管资本与资本充足性要求 4. 核心资本:即一级资本,包括商业银行的权益资本(股本、盈余公积、资本公积和 未分配利润)和公开储备;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精讲班全部讲义
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风险管理讲义风险管理精讲班第1讲讲义风险与风险管理第一章风险管理基础第一节风险与风险管理具备领先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成为商业银行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一)风险与收益1.风险的三种定义(1)风险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抽象、概括(2)风险是损失的可能性:损失的概率分布;符合金融监管当局对风险管理的思考模式(3)风险是未来结果(如投资的收益率)对期望的偏离,即波动性符合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理念:风险既是损失的来源,同时也是盈利的基础2.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平衡管理3.切勿将风险与损失混淆风险:事前概念,损失发生前的状态损失:事后概念4.损失类型预期损失——提取准备金、冲减利润非预期损失——资本灾难性损失——保险(二)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我国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1.承担和管理风险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也是商业银行业务不断创新发展的原动力(1)依靠专业化的风险管理技能;(2)两个例子开发和管理基金;外汇交易和衍生品交易做市商:《指引》所称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是指经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外汇局)核准,在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人民币与外币交易时,承担向市场会员持续提供买、卖价格义务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会员。
2.作为商业银行实施经营战略的手段,极大改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从片面追求利润转向实现“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最大化;从定性分析为主转向定量分析为主;从分散风险管理转向全面集中管理3.为商业银行的风险定价提供依据,并有效管理商业银行的业务组合4.健全的风险管理为商业银行创造附加价值自觉管理、微观管理、系统管理、动态管理功能;5.风险管理水平直接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金融监管的迫切要求决定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能力的两个因素:资本规模、风险管理水平(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商业银行自身发展、风险管理技术进步、监管当局监管的规范要求1.资产风险管理模式阶段20世纪60年代前偏重于资产业务,强调保持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2.负债风险管理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为扩大资金来源,避开金融监管限制,变被动负债为积极性的主动负债;同时,加大了经营风险华尔街的第一次数学革命:马科维茨资产组合理论、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3.资产负债风险管理模式20世纪70年代通过匹配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经营目标互相代替和资产分散,实现总量平衡和风险控制缺口分析、久期分析成为重要手段华尔街第二次数学革命:欧式期权定价模型4.全面风险管理模式20世纪80年代后非利息收入比重增加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标志全面风险管理原则体系基本形成(1)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2)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3)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4)全新的方法(5)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在多年的管理实践中,人们意识到一个银行内部不同部门或不同业务的风险,有的会相互叠加放大,有的则相互抵消减少。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资料精讲-58页精选文档
1.1 风险与风险管理第一章风险管理基础学习目的1.1.1掌握风险的含义,风险与收益、损失的关系。
1.1.2 理解风险管理对商业银行经营的重要意义。
1.1.3掌握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阶段以及每一阶段风险管理的特征。
1.1.1风险与收益风险的定义主要有以下三种:(1)风险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称变化);(2)风险是损失的可能性;(3)风险是未来结果(如投资的收益率)对期望的偏离,即波动性。
1.1.2 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1)承担和管理风险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也是商业银行业务不断创新发展的原动力(2)风险管理能够成为商业银行实施经营战略的手段,极大的改变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从业务指导上升到战略管理,从片面追求收益上升到全面管理,从定性为主上升到定量分析为主(3)风险管理为商业银行风险定价政策提供依据,并有效管理上也银行的业务组合(4)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为商业银行创造附加价值(5)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不仅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金融监管的迫切需求●两大因素决定商业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资本金规模和风险管理水平1.1.3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1)资产风险管理阶段(2)负债风险管理阶段(3)资产负债管理阶段(4)全面风险管理阶段●新巴塞尔协议中的三大约束:最低资本金要求、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约束等三个方面●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
1.2 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别学习目的1.2.1掌握信用风险的内涵、表现及分类。
1.2.2掌握市场风险的内涵、表现及分类。
‘1.2.3掌握操作风险的内涵、表现及分类。
1.2.4掌握流动性风险的内涵、表现及分类。
1.2.5 了解国家风险的内涵。
1.2.6了解声誉风险的内涵。
1.2.7 了解流法律风险的内涵、表现及分类。
1.2.8 了解流战略风险的内涵、表现及分类。
1.2.1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金融工具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工具的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工具持有人带来损失的风险。
银行从业风险管理讲义考过必看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讲义第 1 章风险管理基础风险管理水平是现代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领先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成为商业银行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1.1 风险与风险管理1.1.1风险与收益1.风险的三种定义(1)风险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抽象、概括;(2)风险是损失的可能性:损失的概率分布;符合金融监管当局对风险管理的思考模式;(3)风险是未来结果(如投资的收益率)对期望的偏离,即波动性,符合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理念,马科威茨资产组合理论:风险既是损失的来源,同时也是盈利的基础。
2.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匹配性3.风险和损失的区别:事前和事后风险:事前概念,损失发生前的状态损失:事后概念4.损失类型预期损失——提取准备金和冲减利润非预期损失——资本金(第四节)灾难性损失——保险手段1.1.2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商业银行是否愿意承担风险,是否能够妥善控制和管理风险,将决定商业银行的经营成败。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三性要求,即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承担和管理风险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也是商业银行业务不断创新发展的原动力。
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专业化的风险管理技能;风险的分散(行业、区域、期限、客户的分散)、对冲(如利率和货币互换)和转移(如资产证券化)。
2.作为商业银行实施经营战略的手段,极大改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
从业务指导上升到战略管理,从片面追求利润转向实现“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最大化;从定性分析为主转向定量分析为主;从分散风险管理转向全面集中管理。
3.为商业银行的风险定价提供依据,并有效管理商业银行的业务组合。
贷款定价。
4.健全的风险管理为商业银行创造附加价值。
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降低法律、合规、监管成本。
5.风险管理水平直接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金融监管的迫切要求决定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能力的两个因素:资本金规模、风险管理水平。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知识点总结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知识点总结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是指报告期净利润除以平均净资产,也可以通过销售收入乘以销售净利率再除以平均净资产来计算。
2、销售毛利率是指销售收入减去销售成本后,再除以销售收入并乘以100%得出的比率。
3、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指销售收入除以期初和期末应收账款的平均值。
4、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是指360除以应收账款周转率得出的天数。
5、存货周转天数是指360除以存货周转次数或销售成本除以存货平均余额再乘以360得出的天数。
6、融资缺口可以通过贷款平均额减去核心存款平均额来计算,也可以通过流动性资产减去借入资金来计算。
借入资金可以通过融资缺口加上流动性资产来计算,即贷款平均额减去核心存款平均额再加上流动性资产。
7、资产价值变化可以通过资产加权平均久期乘以总资产乘以利率变化时间段得出。
8、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是指期初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除以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减去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再乘以100%得出的比率。
9、信用风险的防范需要事前识别、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和纠正。
对于法人客户的财务状况分析可以采用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比率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
同时,还需要分析管理层风险、行业风险、生产和经营风险以及宏观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风险等非财务因素。
对于贷款组合信用风险的识别,需要更多关注系统性风险可能造成的影响,如宏观经济因素、行业风险和区域风险等。
信用风险计量经历了专家判断法、信用评分模型和违约概率模型三个阶段,XXX鼓励商业银行使用内部评级的方法来计量信用风险。
内部评级包括客户评级和债项评级,风险暴露分类包括主权风险暴露、金融机构风险暴露、公司风险暴露、零售风险暴露、股权风险暴露和其他风险暴露。
其中,公司风险暴露包括中小企业风险暴露、专业贷款风险暴露和一般公司风险暴露,零售风险暴露包括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合格循环零售风险暴露和其他零售风险暴露。
客户评级是商业银行对客户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的评价,反映客户违约风险的大小。
风险管理课堂笔记第三章(3)
3.2.2 债项评级 1. 债项评级的基本概念 (1)债项评级 债项评级是对交易本⾝的特定风险进⾏计量和评价,反映客户违约后的债项损失⼤⼩。
特定风险因素包括抵押、优先性、产品类别、地区、⾏业等。
债项评级既可以只反映债项本⾝的交易风险,也可以同时反映客户信⽤风险和债项交易风险。
(2)债项评级与客户评级的关系 客户评级与债项评级是反映信⽤风险⽔平的两个纬度。
⼀个债务⼈只能有⼀个客户评级,⽽同⼀债务⼈的不同交易可能会有不同的债项评级。
【单选】下列关于客户评级与债项评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债项评级是在假设客户已经违约的情况下,针对每笔债项本⾝的特点预测债项可能的损失率B.客户评级主要针对客户的每笔具体债项进⾏评级 C.在某⼀时点,同⼀债务⼈的不同交易可能会有不同的债项评级 D.在某⼀时点,同⼀债务⼈的不同交易可能会有不同的债项评级 答案:B (3)损失 客户违约后给商业银⾏带来的债项损失包括两个层⾯:⼀是经济损失;⼆是会计损失。
(4)违约风险暴露 违约风险暴露是指债务⼈违约时的预期表内表外项⽬暴露总和。
如果客户已经违约,则违约风险暴露为其违约时的债务账⾯价值;如果客户尚未违约,则违约风险暴露对于表内项⽬为债务账⾯价值,对于表外项⽬为已提取⾦额+信⽤转换系数×已未提取⾦额。
【单选】若客户尚未违约,在债项评级中表外项⽬的违约风险暴露为( )。
A.表外项⽬已提取⾦额 B.表外项⽬已未提取⾦额 C.表外项⽬已提取⾦额+信⽤转换系数×已未提取⾦额 D.表内项⽬已提取⾦额+信⽤转换系数×已未提取⾦额 答案:C (5)违约损失率 违约损失率(Loss Given Default,LGD)是指给定借款⼈违约后贷款损失⾦额占违约风险暴露的⽐例,其估计公式为损失/违约风险暴露。
2. 债项评级的⽅法 (1)影响违约损失率的因素 ①产品因素 包括清偿优先性(Seniority)、抵押品等。
2012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知识精讲
第一章风险与风险管理(一)风险、收益与损失1.风险的含义风险是一个宽泛且常用的术语。
在本书中,风险被定义为未来结果出现收益或损失的不确定性。
具体来说,如果某个事件的收益或损失是固定的并已经被事先确定下来,就不存在风险;若该事件的收益或损失存在变化的可能,且这种变化过程事先无法确定,则存在风险。
2.风险与收益的关系没有风险就没有收益。
正确认识并深入理解风险与收益的关系,一方面有助于商业银行对损失可能性的平衡管理,防止过度强调风险损失而制约机构的盈利和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活动中主动承担风险,利用经济资本配置、经风险调整的业绩评估等现代风险管理方法,遵循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原则,合理地促进商业银行优势业务的发展,进行科学的业绩评估,并以此产生良好的激励效果。
3.风险与损失的关系风险与损失有密切联系,根据风险的含义及产业实践,风险虽然通常采用损失的可能性以及潜在的损失规模来计量,但绝不等同于损失本身。
严格来说,损失是一个事后概念,反映的是风险事件发生后所造成的实际结果;而风险却是一个明确的事前概念,反映的是损失发生前的事物发展状态,在风险的定量分析中可以采用概率和统计方法计算出损失规模和发生的可能性。
在实践中,通常将金融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分为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和灾难性损失三大类。
(二)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商业银行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以经营风险为其盈利的根本手段。
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承担和管理风险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也是商业银行业务不断创新发展的原动力。
第二,风险管理从根本上改变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从传统上片面追求扩大规模、增加利润的粗放经营模式,向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从以定性分析为主的传统模式,向以定量分析为主的风险管理模式转变;从侧重于对不同风险分散管理的模式,向集中进行全面风险管理的模式转变。
第三,风险管理能够为商业银行风险定价提供依据,并有效管理金融资产和业务组合。
风险管理(初级)过关必备(备考指南)(第三章 复习应试策略)【圣才出品】
第三章复习应试策略一、学习方法1.重视考试大纲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大纲是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应考人员备考的重要资料,考试范围限定在大纲范围内,但不局限于教材内容。
考生可以根据给出的考试大纲,更为合理地安排复习时间,也可以根据考试内容分值的多少,来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
比如,前四章所占分值达60%,就要多花些时间。
知识面的学习一定要宽,因为考试难度不大,题目一定会在宽度上有所体现。
复习时一定要根据考试大纲的知识点、考点来备考,要对考试大纲有个很好的了解和分析。
因此,考生备考的第一步便是分析大纲,清楚每个科目的考试内容,这也有利于考生把握各科目的知识脉络。
2.制订学习计划提前规划学习进度有助于取得理想的考试成绩,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也不例外。
从整体来说,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的难度并不大,但是考查的内容却很多,因此非常有必要制订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的制订应充分考虑教材内容的多少和备考时间的长短。
一般而言,考生应保证做到对教材的初步全面学习和后期的重点强化。
3.以指定教材为基础考试大纲可帮助考生把握考试方向,教材则是对知识点的详细讲解。
在重视考试大纲的基础上使用教材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的整体难度不大,考试中出现的基本概念、理论都出自于教材,只有在教材与考试大纲和法律法规有冲突的情况下,才以考试大纲和最新的法律法规为准。
很多比较难的计算分析题也是改编于教材中的例题,考生应该反复记忆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对例题要做到彻底理解并能独立进行解答分析。
如风险管理,考试中常涉及一些比较复杂的分析和计算题,很多考生屡考不过。
万变不离其宗,实际上计算题用到的公式以及分析题用到的原理在教材上都是可以找到的,考生熟悉教材并辅之适当的练习即可顺利通过考试。
总之,教材在考试中举足轻重,是考试成功的关键。
考生对教材中的知识点须熟记于心,并能灵活运用。
4.适当进行章节练习从历年考试情况来看,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的知识点相对固定,考试中反复出现的真题较多。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精讲班全部讲义
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风险管理讲义风险管理精讲班第1讲讲义风险与风险管理第一章风险管理基础第一节风险与风险管理具备领先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成为商业银行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一)风险与收益1.风险的三种定义(1)风险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抽象、概括(2)风险是损失的可能性:损失的概率分布;符合金融监管当局对风险管理的思考模式(3)风险是未来结果(如投资的收益率)对期望的偏离,即波动性符合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理念:风险既是损失的来源,同时也是盈利的基础2.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平衡管理3.切勿将风险与损失混淆风险:事前概念,损失发生前的状态损失:事后概念4.损失类型预期损失——提取准备金、冲减利润非预期损失——资本灾难性损失——保险(二)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我国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1.承担和管理风险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也是商业银行业务不断创新发展的原动力(1)依靠专业化的风险管理技能;(2)两个例子开发和管理基金;外汇交易和衍生品交易做市商:《指引》所称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是指经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外汇局)核准,在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人民币与外币交易时,承担向市场会员持续提供买、卖价格义务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会员。
2.作为商业银行实施经营战略的手段,极大改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从片面追求利润转向实现“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最大化;从定性分析为主转向定量分析为主;从分散风险管理转向全面集中管理3.为商业银行的风险定价提供依据,并有效管理商业银行的业务组合4.健全的风险管理为商业银行创造附加价值自觉管理、微观管理、系统管理、动态管理功能;5.风险管理水平直接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金融监管的迫切要求决定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能力的两个因素:资本规模、风险管理水平(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商业银行自身发展、风险管理技术进步、监管当局监管的规范要求1.资产风险管理模式阶段20世纪60年代前偏重于资产业务,强调保持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2.负债风险管理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为扩大资金来源,避开金融监管限制,变被动负债为积极性的主动负债;同时,加大了经营风险华尔街的第一次数学革命:马科维茨资产组合理论、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3.资产负债风险管理模式20世纪70年代通过匹配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经营目标互相代替和资产分散,实现总量平衡和风险控制缺口分析、久期分析成为重要手段华尔街第二次数学革命:欧式期权定价模型4.全面风险管理模式20世纪80年代后非利息收入比重增加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标志全面风险管理原则体系基本形成(1)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2)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3)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4)全新的方法(5)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在多年的管理实践中,人们意识到一个银行内部不同部门或不同业务的风险,有的会相互叠加放大,有的则相互抵消减少。
风险管理课堂笔记第三章(7)
1. 风险预警的程序和主要⽅法 (1)风险预警程序 ①信⽤信息的收集和传递 ②风险分析 ③风险处置。
按照阶段划分,风险处置可以划分为预控性处置与全⾯性处置。
④后评价 (2)风险预警的主要⽅法 ①传统⽅法。
典型的例⼦是6C法。
②评级⽅法 ③信⽤评分⽅法。
CAMEL评级体系 ④统计模型。
在我国银⾏业实践中,风险预警是⼀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可以根据运作机制将风险预警⽅法分为⿊⾊预警法、蓝⾊预警法和红⾊预警法。
①⿊⾊预警法。
这种预警⽅法不引进预兆⾃变量,只考察警素指标的时间序列变化规律,即循环波动特征。
警兆是指警素发⽣异常变化导致警情爆发之前出现的先兆。
②蓝⾊预警法。
这种预警⽅法侧重定量分析,根据风险征兆等级预报整体风险的严重程度,具体分为两种模式: l 指数预警法,即利⽤警兆指标合成的风险指数进⾏预警。
其中,应⽤范围最⼴的是扩散指数,是指全部警兆指数中个数处于上升的警兆指数所占⽐重。
l 统计预警法。
③红⾊预警法。
该⽅法重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其流程是:⾸先对影响警素变动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进⾏全⾯分析;其次进⾏不同时期的对⽐分析;最后结合风险分析专家的直觉和经验进⾏预警。
2. ⾏业风险预警 (1)⾏业环境风险因素 ①经济周期因素 ②财政货币政策 ③国家产业政策 ④法律法规 (2)⾏业经营风险因素 主要包括市场供求、产业成熟度、⾏业垄断程度、产业依赖度、产品替代性、⾏业竞争主体的经营状况、⾏业整体财务状况,⽬的是预测⽬标⾏业的发展前景以及该⾏业中企业所⾯临的共同风险。
(3)⾏业财务风险因素 对⾏业财务风险因素的分析要从⾏业财务数据的⾓度,把握⾏业的盈利能⼒、资本增值能⼒和资⾦营运能⼒,进⽽更深⼊地剖析⾏业发展中的潜在风险。
⾏业财务风险分析指标体系主要包括: ①⾏业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②⾏业盈亏系数=⾏业内亏损企业个数/⾏业内全部企业个数 =⾏业内亏损企业亏损总额/(⾏业内亏损企业亏损总额+⾏业内盈利企业盈利总额) 该指标是衡量⾏业风险程度的关键指标,数值越低风险越⼩。
(风险管理)最新最全银行从业-风险管理精编讲义(考过必看)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讲义第1 章风险管理基础风险管理水平是现代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领先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成为商业银行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1.1 风险与风险管理1.1.1风险与收益1.风险的三种定义(1)风险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抽象、概括;(2)风险是损失的可能性:损失的概率分布;符合金融监管当局对风险管理的思考模式;(3)风险是未来结果(如投资的收益率)对期望的偏离,即波动性,符合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理念,马科威茨资产组合理论:风险既是损失的来源,同时也是盈利的基础。
2.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匹配性3.风险和损失的区别:事前和事后风险:事前概念,损失发生前的状态损失:事后概念4.损失类型预期损失——提取准备金和冲减利润非预期损失——资本金(第四节)灾难性损失——保险手段1.1.2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商业银行是否愿意承担风险,是否能够妥善控制和管理风险,将决定商业银行的经营成败。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三性要求,即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承担和管理风险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也是商业银行业务不断创新发展的原动力。
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专业化的风险管理技能;风险的分散(行业、区域、期限、客户的分散)、对冲(如利率和货币互换)和转移(如资产证券化)。
2.作为商业银行实施经营战略的手段,极大改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
从业务指导上升到战略管理,从片面追求利润转向实现“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最大化;从定性分析为主转向定量分析为主;从分散风险管理转向全面集中管理。
3.为商业银行的风险定价提供依据,并有效管理商业银行的业务组合。
贷款定价。
4.健全的风险管理为商业银行创造附加价值。
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降低法律、合规、监管成本。
5.风险管理水平直接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金融监管的迫切要求决定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能力的两个因素:资本金规模、风险管理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信用风险识别(一)单一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二)集团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1.集团法人客户的整体状况分析根据中国银监会2007年修订的《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集团法人客户是指具有以下特征的商业银行的企事业法人授信对象:(1)在股权上或者经营决策上直接或间接控制其他企事业法人或被其他企事业法人控制的;(2)共同被第三方企事业法人所控制的;(3)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近亲属(包括三代以内直系亲属关系和两代以内旁系亲属关系)共同直接控制或间接控制的;(4)存在其他关联关系,可能不按公允价格原则转移资产和利润,商业银行认为应视同集团客户进行授信管理的。
关联交易是指发生在集团内关联方之间的有关转移权利或义务的事项安排。
关联方是指在财务和经营决策中,与他方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控制关系或重大影响关系的企事业法人。
国家控制的企业间不应当仅仅因为彼此同受国家控制而成为关联方。
商业银行发现企业客户下列行为/情况时,应当着重分析其是否属于某个企业集团内部的关联方,以及其行为/情况是否属于关联方之间的关联交易:(1)与无正常业务关系的单位或个人发生重大交易;(2)进行价格、利率、租金及付款等条件异常的交易;(3)与特定客户或供应商发生大额交易;(4)进行实质与形式不符的交易;(5)易货交易;(6)进行明显缺乏商业理由的交易;(7)发生处理方式异常的交易;(8)资产负债表目前后发生的重大交易;(9)互为提供担保或连环提供担保;(10)存在有关控制权的秘密协议;(11)除股本权益性投资外,资金以各种方式供单位或个人长期使用。
总之,在识别和分析集团法人客户信用风险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当力争做到;第一,充分利用已有的内外部信息系统,如中国人民银行的信贷登记查询系统、中介征信机构、互联网、媒体等,及时全面收集、调查、核实客户及其关联方的授信记录。
第二,与客户建立授信关系时,授信工作人员应当尽职受理和调查评价,要求客户提供真实、完整的信息资料,包括客户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注册地、注册资本、主营业务、股权结构、高级管理人员情况、财务状况、重大资产项目、担保情况和重要诉讼情况等,以有资格机构审计过的财务报表为基础,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第一手材料,必要时可要求客户聘请独立的具有公证效应的第三方出具资料真实性证明。
第三,识别客户关联方关系时,授信工作人员应重点关注客户的注册资金、股权分布、股权占比的变更情况,通过间接持股方式形成的关联关系,通过非股权投资方式形成的隐性关联关系,客户核心资产重大变动及其净资产10%以上的变动情况,客户对外融资、大额资金流向、应收账款情况,客户主要投资者、关键管理人员及其亲密亲属的个人信用记录。
第四,集团法人客户的识别频率与额度授信周期应当保持一致。
第五,在定期识别期间,集团法人客户的成员单位若发生产权关系变动,导致其与集团的关系发生变化,成员行应及时将有关材料上报牵头行,牵头行汇总有关信息后报管辖行,管辖行作出识别判断后,决定是否继续列入集团加以统一管理或删除在集团之外,并在集团法人客户信息资料库中作出相应调整。
第六,对所有集团法人客户的架构图必须每年进行维护,更新集团内的成员单位。
2.集团客户的信用风险特征(1)内部关联交易频繁。
集团法人客户内部进行关联交易的基本动机之一是实现整个集团公司的统一管理和控制,动机之二是通过关联交易来规避政策障碍和粉饰财务报表。
关联交易的复杂性和隐蔽性使得商业银行很难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
(2)连环担保十分普遍。
关联方通常采用连环担保的形式申请银行贷款,虽然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但一方面,企业集团频繁的关联交易孕育着经营风险;另一方面,信用风险通过贷款担保链条在企业集团内部循环传递、放大,贷款实质上处于担保不足或无担保状态。
(3)真实财务状况难以掌握。
现实中,企业集团往往根据需要随意调节合并报表的关键数据,导致商业银行很难准确掌握客户的真实财务状况。
(4)系统性风险较高。
为追求规模效应,一些企业集团往往利用其控股地位调动关联方资金,并利用集团规模优势取得大量银行贷款,过度负债,盲目投资,涉足自己不熟悉的行业和区域,很可能引发关联方“多米诺骨牌式”的崩溃,引发系统性风险并造成严重的信用风险损失。
(5)风险识别和贷后管理难度大。
由于集团法人客户经营规模大、结构复杂,商业银行很难在短时间内对其经营状况作出准确的评价,增加了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难度。
(三)个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1.个人客户的基本信息分析个人客户的基本信息包括借款申请书、身份证明材料、工作单位及收入证明材料等。
2.个人信贷产品分类及风险分析(1)个人住宅抵押贷款的风险包括:①经销商风险;②“假按揭”风险,主要特征是,开发商利用积压房产套取银行信用.欺诈银行信贷资金;③房产价格下跌,抵押价值不足;④借款人财务情况变化的风险。
(2)个人零售贷款,可以分为汽车消费贷款、信用卡消费贷款、助学贷款、留学贷款、助业贷款等。
其风险主要表现在:①借款人的真实收入状况难以掌握,尤其是无固定职业者和自由职业者;②借款人的偿债能力有可能不稳定(如职业不稳定的借款人、面临就业困难的大学生等);③贷款购买的商品质量有问题或价格下跌导致消费者不愿履约;④抵押权益实现困难。
对于助学贷款、留学贷款,除了按照前述的个人客户基本信息分析来识别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外,还应当要求学校、家长或有担保能力的第三方对此类贷款进行担保;对用于购买商品(如汽车)的贷款,商业银行应对经销商的信誉、实力、资格进行分析考察。
由于个人贷款的抵押权实现困难,商业银行应当高度重视借款人的第一还款来源,要求借款人以不影响其正常生活的、可变现的财产作为抵押,并且要求借款人购买财产保险。
(四)贷款组合的信用风险识别1.宏观经济因素2.行业风险3.区域风险二、信用风险计量(一)客户信用评级1.客户信用评级的基本概念(1)违约的含义①商业银行认定,除非采取追索措施,如变现抵押品,借款人可能无法全额偿还对商业银行的债务;②债务人对于商业银行的实质性信贷债务逾期90天以上;③银行停止对贷款计息、债务人申请破产等被视为可能无法全额偿还债务。
(2)违约概率的含义违约概率是指借款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发生违约的可能性。
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违约概率被具体定义为借款人内部评级1年期违约概率与0.03%中的较高者。
巴塞尔委员会设定0.03%的下限是为了给风险权重设定下限,也是考虑到商业银行在检验小概率事件时所面临的困难。
违约概率是实施内级法高级法,都必须按照监管要求估计违约概率。
违约概率的估计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单一借款人的违约概率;二是某一信用等级所有借款人的违约概率。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实施内部评级法的商业银行估计其各信用等级借款人所对应的违约概率,可采用内部违约经验、映射外部数据和统计违约模型等与数据基础一致的技术估计平均违约概率,可选择一项主要技术,辅以其他技术作比较,并进行可能的调整,确保估值能准确反映违约概率。
①内部违约经验。
银行可使用内部违约经验估计违约概率,前提是证明估计的违约概率反映了授信标准以及生成数据的评级体系和当前评级体系的差异。
②映射外部数据。
银行可将内部评级映射到外部信用评级机构或类似机构的评级,将外部评级的违约概率作为内部评级的违约概率。
③统计违约模型。
对任一级别的债务人,银行可以使用违约概率预测模型得到的每个债务人违约概率的简单平均值作为该级别的违约概率。
与违约概率容易混淆的一个概念是违约频率,即通常所称的违约率。
违约频率是事后检验的结果,而违约概率是分析模型作出的事前预测,两者存在本质的区别。
违约频率可用于对信用风险计量模型的事后检验,但不能作为内部评级的直接依据。
违约概率和违约频率通常情况下是不相等的,两者之间的对比分析是事后检验的一项重要内容。
2.客户信用评级的发展3.违约概率模型(1)RiskCalc模型RiskCale模型是在传统信用评分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适用于非上市公司的违约概率模型,其核心是通过严格的步骤从客户信息中选择出最能预测违约的一组变量,经过适当变换后运用Logit/Probit回归技术预测客户的违约概率。
(2)Credit Monitor模型Credit Monitor模型是在Merton模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适用于上市公司的违约概率模型,其核心在于把企业与银行的借贷关系视为期权买卖关系,借贷关系中的信用风险信息因此隐含在这种期权交易之中,从而通过应用期权定价理论可以求解出信用风险溢价和相应的违约率,即预期违约频率。
(3)KPMG风险中性定价模型KPMG风险中性定价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假设金融市场中的每个参与者都是风险中立者,不管高风险资产、低风险资产或无风险资产。
(3)死亡率模型死亡率模型,通常分为边际死亡率和累计死亡率。
(二)债项评级1.违约风险暴露(EAD)违约风险暴露是指债务人违约时预期表内项目和表外项目的风险暴露总额,包括已使用的授信余额、应收未收利息、未使用授信额度的预期提取数量以及可能发生的相关费用等。
2.违约损失率(LGD)违约损失率指某一债项违约导致的损失金额占该违约债项风险暴露的比例,即损失占风险暴露总额的百分比(损失的严重程度,LGD=1-回收率)。
计量违约损失率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1)市场价值法。
通过市场上类似资产的信用价差(credit Spread)和违约概率推算违约损失率,其假设前提是市场能及时有效反映债券发行企业的信用风险变化,主要适用于已经在市场上发行并且可交易的大企业、政府、银行债券。
(2)回收现金流法。
根据违约历史清收情况,预测违约贷款在清收过程中的现金流,并计算出LGD,即LGD=1-回收率=1-(回收金额-回收成本)/违约风险暴露。
(三)信用风险组合的计量1.违约相关性线性相关系数具有线性不变性,对于非线性相关性,可以通过秩相关系数和坎德尔系数进行计量。
连接函数最重要和最常用的结论是斯克拉定理。
2.信用风险组合计量模型(1)CreditMetrics模型。
CreditMetrics模型本质上是一个VaR模型,目的是为了计算出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一个信用资产组合在持有期限内可能发生的最大损失。
通常,非交易性资产组合(如借款以及一些私募债券)的价格不能够像交易性资产组合(如股票)的价格一样容易获利,因此,非交易性资产组合的价格波动率(标准差)也同样难以获利。
CreditMetrics模型的创新之处正是在于解决了计算非交易性资产组合VaR这一难题。
(2)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
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直接将转移概率与宏观因素的关系模型化,然后通过不断加入宏观因素冲击来模拟转移概率的变化,得出模型中的一系列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