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二 过程2
实验十二使用电路产生脉冲信号
实验十二使用门电路产生脉冲信号—自激多谐振荡器—一、实验目的1、掌握使用门电路构成脉冲信号产生电路的基本方法2、掌握影响输出脉冲波形参数的定时元件数值的计算方法3、学习石英晶体稳频原理和使用石英晶体构成振荡器的方法二、实验原理与非门作为一个开关倒相器件,可用以构成各种脉冲波形的产生电路。
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容器的充放电,当输入电压达到与非门的阈值电压VT时,门的输出状态即发生变化。
因此,电路输出的脉冲波形参数直接取决于电路中阻容元件的数值。
4、非对称型多谐振荡器如图12-1所示,非门3用于输出波形整形。
非对称型多谐振荡器的输出波形是不对称的,当用TTL与非门组成时,输出脉冲宽度t w1═RC tw2═1.2RC T═2.2RC调节 R和C值,可改变输出信号的振荡频率,通常用改变C实现输出频率的粗调,改变电位器R实现输出频率的细调。
图12-1 非对称型振荡器图12-2 对称型振荡器2、对称型多谐振荡器如图12-2所示,由于电路完全对称,电容器的充放电时间常数相同, 故输出为对称的方波。
改变R和C的值,可以改变输出振荡频率。
非门3用于输出波形整形。
一般取R≤1KΩΩ,当R=1KΩ,C=100pf~100µf时,f=nHz~nMHz,脉冲宽度tw1=tw2=0.7RC,T=1.4RC3、带RC电路的环形振荡器电路如图12-3所示,非门4用于输出波形整形,R为限流电阻,一般取100Ω,电位器Rw 要求≤1KΩ,电路利用电容C的充放电过程,控制D点电压V D ,从而控制与非门的自动启闭,形成多谐振荡,电容C的充电时间tw1、放电时间tw2和总的振荡周期T分别为t w1≈0.94RC, tw2≈1.26RC, T ≈2.2RC调节R和C的大小可改变电路输出的振荡频率。
图12-3 带有RC电路的环形振荡器以上这些电路的状态转换都发生在与非门输入电平达到门的阈值电平VT的时刻。
在VT 附近电容器的充放电速度已经缓慢,而且VT本身也不够稳定,易受温度、电源电压变化等因素以及干扰的影响。
实验十二 丙酮碘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2
实验十二丙酮碘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第十二次物化实验 2012.6.14姓名:郑小斌学号U201017875生药基地J 队员:蒋海龙摘要:目的测定用酸作催化剂时丙酮碘化反应的反应级数、速率常数。
初步认识复杂反应机理,了解复杂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的求算方法。
方法用722s型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不同状态下的反应物质的吸光度,得知反应的程度和反应物的浓度,测得速率常数。
测量4次相同浓度(0.005mol/L)的吸光度,可知EL的值,在测得不同时间的吸光度,由A=ECL可得不同时刻的碘浓度。
对碘浓度和时间(t)作图,得斜率为此反应的速率,也可知反应级数α.β.γ.对吸光度和时间作图可得反应速率常数K. 结果测得反应级数,反应速率常数,符合参考理论值结论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关系密切关键词:反应速率常数吸光度反应级数分光光度计实验原理一般认为按照两步进行:第二步是烯醇碘化反应,它是一个快速的且能进行到底的反应。
由此,丙酮的烯醇化反应的速率取决于丙酮及氢离子的浓度,如果以碘化丙酮浓度的增加来表示丙酮碘化反应的速率,则此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可表示为:式中c E、c A、c I2、c H+分别为碘化丙酮、丙酮、碘、盐酸的浓度(单位:mol/L).k 为速度常数;p、q、r 指数分别为丙酮、碘和氢离子的反应级数。
由第二步反应可知,则本实验利用分光光度计时刻监测丙酮碘化反应过程中碘的浓度,从而求出反应的速率常数。
即为了测定指数P ,必须进行两次实验,在两次实验中,丙酮的浓度不同,而其他同理,当丙酮、碘的初始浓度分别相同,而酸的浓度不同时,即 则有同理,当丙酮、氢离子的初始浓度分别相同,而碘的浓度不同时,即则有按照朗伯-比耳(Lambert-Beer)定律:2I C B A =,透光率与碘的浓度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由A 对t 作图可得一直线,直线的斜率为kBC A C H+。
式中B 可通过测定一已知浓度的碘溶液的透光率求得,当C A 与C H+浓度已知时,只要测出不同时刻丙酮、酸、碘的混合液对指定波长的透光率,就可以利用上式求出反应的总速率常数k 。
二级反应-乙酸乙酯皂化
(3) 用作图外推求κ0与测定相同浓度NaOH所得κ0是否一致?
(4) 如果NaOH与CH3COOC2H5溶液为浓溶液,能否用此法求值?为什么?
(5) 为何本实验要在恒温条件下进行?而且反应物在混合前必须预先恒温?
(4) κ∝的测定:有两种方法可以用来测定κ∝:
第一种方法是将反应体系放置4h~5h,让反应进行完全,然后在同样的条件下测定溶液电导率,即为κ∝。
第二种方法是将新鲜配制的0.0100 CH3COONa溶液,注入干净的电导池,以同一电极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测定其电导率,即为κ∝。
(5) 活化能的测定(选做):
(2.12.12)
类似处理可得
(2.12.12)
(2.12.13)
式(2.12.12)÷式(2.12.13)得
(2.12.14)
将式(2.12.14)代入式(2.12.3)并整理后得
或 (2.12.15)
CH3COOC2H5+Na++OH-=CH3COO-+Na++ C2H5OH
在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而改变。不同反应时间的OH-的浓度,可以用标准酸滴定求得,也可以通过间接测量溶液的电导率而求出。为了处理方便起见,设CH3COOC2H5和NaOH起始浓度相等,用表示。设反应进行至某一时刻t时,所生成的CH3COONa和C2H5OH浓度为,则此时CH3COOC2H5和NaOH浓度为(a-x)。即
t→∞ (a-x)→0 (a-x)→0 x→a x→a
上述反应是一典型的二级反应。其反应速率可用下式表示:
(2.12.1)
通信原理实验12 AMI HDB3编译码过程实验
实验十二 AMI / HDB3编译码过程实验实验内容1.AMI/HDB3码型变换编码观察实验2.AMI/HDB3码型变换译码观察实验一. 实验目的1.熟悉AMI / HDB3编译码的工作过程。
2.观察AMI / HDB3码型变换编译码电路的测量点波形。
二. 实验工作原理在分析HDB3数字基带信号传输及HDB3码型变换线路编译码工作原理之前,首先对本实验电路中使用的HDB3专用集成电路CD22103芯片作一介绍:(一) HDB3专用集成电路CD221031.引脚功能说明第1脚:NRZ I —发端非归零码输入脚欲需进行HDB3编码的非归零输入数据,它被编码时钟CP1的下降沿定位。
第2脚:CP1—发端编码时钟输入脚对NRZ I数据编码的输入时钟。
第3脚:AMI/HDB3—码变换方式选择输入脚,若AMI / HDB3=L,为NRZ-AMI编译码;若AMI/HDB3=H,为HDB3编译码。
第4脚:NRZ O —收端非归零码输出脚译码后非归零数据,它定位于CP2上升沿。
第5脚:CP2 —收端解码时钟输入脚对AIN、BIN数据进行解码的时钟信号。
第6脚:SET —输入HDB3码连零告警置位端。
第7脚:AIS — HDB3码连零告警输出端。
当SET = L时,译码计数器清零,此后若AIS=L,表示前段在SET = H期间译码过程中出现不少于3个“0”;若AIS=H,表示出现少于3个“0”。
当SET = H时,使译码计数器工作,进行连“0”统计。
第8脚:GND —地。
第9脚:ERR —收端误码检测输出端、它一违犯HDB3编码规律为标准,统计接收HDB3码的错误情况。
若HDB3码出现同极性的3个“1”时,则ERR = H。
第10脚:CP3 —收端时钟输出端提供为位同步需要的时钟信息,若LTE = L,CP3 = AIN+BIN;68若LTE = H,则 CP3 = OUT1+OUT2第11脚:AIN —解码输入端(+)第12脚:LTE —工作自环控制输入脚自环/工作控制信号,当:LTE = L,为正常工作状态,编解码器独立,异步地工作:当LTE = H,内部将OUT1与AIN,OUT2与BIN短接,CP3 = OUT1+OUT2 ,电路处于环路测试状态,此时NRZ相对于NRZ0延时6.5个时钟周期。
小学二年级家庭科学小实验
小学二年级家庭科学小实验实验一:弹跳的泡泡实验材料:水、洗洁精、胶水、吸管、手套实验步骤:1. 将水和洗洁精按照3:1的比例配制成混合溶液,用吸管蘸取溶液,即可吹出泡泡,但泡泡较易破;2. 将胶水和混合溶液按照1:2的比例混合,此时再用吸管蘸取溶液,吹出泡泡。
带着手套接触泡泡,此时的泡泡不仅不易破,并且用手接触后还能弹跳。
解密时刻:步骤1中的泡泡因水分蒸发,易爆,加入胶水后会变得很黏,水分就不容易蒸发,泡泡膜的强度增加,于是就能在我们的手背上蹦跳了。
实验二:颜色变变变实验材料:紫甘蓝、热水、杯子若干、白糖、柠檬、小苏打、碱面、白醋实验步骤:1. 紫甘蓝切丝或切片,放入杯中,加热水浸泡,10分钟后,只留下水,将紫甘蓝滤去。
2.准备一杯糖水,柠檬水,苏打水,碱水,白醋,白开水。
3. 将泡过紫甘蓝的水分别倒入糖水、柠檬水、苏打水、碱水、白醋和白开水中,这是你就会发现原本无色的液体,全部有了新的颜色,而且颜色还都不一样哦。
解密时刻:紫甘蓝含有花青素。
当它遇到酸碱度不同的物质时,会发生化学反应,所以会变色。
整体来说,遇到酸性物质是红色,遇到碱性物质是蓝色,遇到中性液体是紫色。
实验三:自动升高的水实验材料:蜡烛、水、碟子、玻璃杯实验步骤:1. 在碟子中装入水。
2. 点燃蜡烛,放入碟子中。
3. 将玻璃杯扣在蜡烛上。
4. 当蜡烛熄灭时,观察水的运动。
解密时刻:当蜡烛熄灭时,玻璃杯中的水会逐渐上升,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停止。
因为蜡烛燃烧,消耗了玻璃杯中的氧气,减少的这部分氧气被水填充。
实验四:彩虹雨实验材料:透明杯子、食用油、食用色素(1-2种颜色,如果家中没有,可以利用酱油试一试)实验步骤:1. 1号透明杯子中倒入少量食用油,高度在1cm左右。
2.向油中滴10滴食用色素并搅拌。
3. 另取一只透明杯子2号,装入大半杯水,将1号杯子中的油倒入2号,就能看到彩虹雨了。
解密时刻:水不溶于油且水比油重,颜料在油中会下沉,下沉到水油交界面时,颜料溶于水中,于是就看到了彩虹雨。
实 验 十二 一、实验项目 氧气吸入法 二、实验目标与要求 1.通过实践
实验十二一、实验项目氧气吸入法二、实验目标与要求1.通过实践掌握正确安装氧气表和卸表的方法。
2.学会用氧过程中根据病情变化调节氧流量。
3.熟练掌握氧气吸入疗法的实施步骤和用氧的注意事项。
三、实验内容氧气吸入法吸氧管给氧法一次性吸氧管给氧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将一次性双侧或单侧鼻导管连接供氧装置,调节氧流量后,将鼻导管插入鼻孔内,深约1厘米。
优点是刺激性小,病人无不适,适于长期使用。
【目的】1.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
2.提高动脉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
3.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
4.维持机体生命活动。
【操作前准备】1.用物准备(1)治疗盘内治疗碗(内盛冷开水)、纱布、弯盘、一次性吸氧导管、棉签、胶布。
(2)治疗盘外用氧记录单、笔;松节油、乙醇;管道氧气装置或氧气筒及氧气压力表装置,备扳手。
2.环境准备整洁、安静、安全。
3.护士准备护士洗手,戴口罩,衣帽整洁。
4.病人准备理解目的,愿意合作,有安全感;体位舒适,情绪稳定。
【操作步骤】(见操作流程)【注意事项】1.安全用氧切实做好“四防”,即防震、防火、防热、防油。
搬运时避免倾倒撞击,防止爆炸。
氧气易燃,因此,氧气筒应放于阴凉处,远离明火和易燃品,至少距火炉5m、暖气1m,以防引起燃烧。
氧气表及螺旋口上勿涂油,也不可用带油的手拧螺旋,避免引起燃烧;氧气筒内氧气不可用尽,当压力表上指针降至5kg/cm2(0.49Mpa)时,即不可再用,以防再次充气时,灰尘杂质进入筒内引起爆炸危险。
2.严格遵守用氧操作规程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而后应用;停用时先拔出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如中途改变流量时,先将氧气和鼻导管分离,调节好流量后再接上。
以免一旦开关使用错误,大量氧变流量时,先将氧气和鼻导管分离,调节好流量后再接上。
以免一旦开关使用错误,大量氧气突然冲入呼吸道而损伤肺组织。
3.观察用氧效果在用氧过程中经常巡视,评价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如心率减慢、血压上升、呼吸平稳、紫绀减轻、精神状态好转、动脉血气改善(PaO2正常值95-100 mmHg、SaO2正常值95%、PaCO2正常值35-45mmHg)等均说明缺氧症状改善;评价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是否通畅;评价是否出现氧疗的副作用。
实验十二二组分金属相图
实验十二二组分金属相图一、实验目的用热分析法(步冷曲线法)测绘Bi-Sn二组分金属相图。
二、实验原理较为简单的二组分金属相图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液相完全互溶;凝固后,固相也能完全互溶成固体混合物的系统,最典型的为Cu-Ni系统;另一种是液相完全互溶而固相完全不互溶的系统,最典型的是Bi-Cd系统;还有一种是液相完全互溶,而固相是部分互溶的系统,如Pb-Sn系统,本实验研究的Bi-Sn系统就是这一种。
在低共熔温度下:Bi在固相Sn中最大溶解度为21%(质量百分数)。
热分析法(步冷曲线法)是绘制相图的基本方法之一。
它是利用金属及合金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发生相变时,潜热的释出或吸收及热容的突变,来得到金属或合金中相转变温度的方法。
通常的做法是先将金属或合金全部熔化,然后让其在一定的环境中自行冷却,并在记录仪上自动画出(或人工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步冷曲线(见图12-1)。
当熔融的系统均匀冷却时,如果系统不发生相变,则系统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是均匀的,冷却速率较快(如图中ab线段);若在冷却过程中发生了相变.,由于在相变过程中伴随着放热效应,所以系统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速率发生改变,系统的冷却速率减慢,步冷曲线上出现转折(如图中b点)。
当熔液继续冷却到某一点时(如图中c点),此时熔液系统以低共熔混合物的固体析出。
在低共熔混合物全部凝固以前,系统温度保持不变,因此步冷曲线上出现水平线段(如图中cd线段);当熔液完全凝固后;温度才迅速下降(如图中de线段)。
由此可知,对组成一定的二组分低共熔混合物系统,可以根据它的步冷曲线得出有固体析出的温度和低共熔点温度。
根据一系列组成不同系统的步冷曲线的各转折点,即可画出二组分系统的相图(温度-组成图)。
不同组成熔液的步冷曲线对应的相图如图12-2所示。
用热分析法(步冷曲线法)绘制相图时,被测系统必须时时处于或接近相平衡状态,因此冷却速率要足够慢才能得到较好的结果。
三、仪器与试剂JXL-2型金属相图炉一台,微电脑温度控制仪一台,铂电阻温度计一支,玻璃样品管六支。
流化床干燥器干燥曲线的测定2数据处理
实验十二 流化床干燥器干燥曲线的测定姓名:_____ _______班级:___ ___________学号:___ 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本试验采用流化床干燥器,以热空气为干燥介质,以水为湿分,测定固体颗粒物料(硅胶球形颗粒)的干燥曲线和干燥速度曲线,以及临界点和临界湿含量。
通过实验掌握对流干燥的实验研究方法,了解流化床干燥器的主要结构与流程,以及流态化干燥过程的各种性状,并进而加深对干燥过程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1.干燥曲线在流化床干燥器中,颗粒状湿物料悬浮在大量的热空气流中进行干燥。
在干燥过程中,湿物料中的水分随着干燥时间增长而不断减少。
在恒定空气条件(即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流动速度保持不变)下,实验测定物料中含水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将其标绘成曲线,即为湿物料的干燥曲线。
湿物料含水量可以湿物料的质量为基准(称之为湿基),或以绝干物料的质量为基准(称之为干基)来表示:当湿物料中绝干物料的质量为m c ,水的质量为m w 时,则 以湿基表示的物料含水量为 wc wm m m w +=kg (水) / kg (湿物料) (1)以干基表示的湿物料含水量为 cwm m W =kg (水) / kg (绝干物料) (2) 湿含量的两种表示方法存在如下关系:W Ww +=1 (3) wwW -=1 (4)在恒定的空气条件下测得干燥曲线如图1所示。
显然,空气干燥条件的不同干燥曲线的位置也将随之不同。
Wkg (水) / kg (绝干物料)图1 干燥曲线 图2 干燥速度曲线2.干燥速度曲线物料的干燥速度即水分汽化的速度。
若以固体物料与干燥介质的接触面积为基准,则干燥速度可表示为 AdtdWm N c A -=kg · m –2· s –1 (5) 若以绝干物料的质量为基准,则干燥速度可表示为 dtdWN -=A ' s –1或kg (水) · kg –1(绝干物料) ·s –1 (6) 式中:m c - 绝干物料的质量,kg ; A - 气固相接触面积,m 2;W - 物料的含水量kg (水) · kg –1 (绝干物料); t - 气固两相接触时间,也即干燥时间,s 。
实验十二 植物中DNA的提取及鉴定
实验十二植物中DNA的提取及鉴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掌握从植物中提取DNA的方法2.学习掌握从植物中分离核酸的原理和方法二.实验原理Ⅰ植物基因组DNA 的提取(CTAB法)植物组织中绝大部分是核DNA,它和组蛋白、非组蛋白结合在一起,以核蛋白(即染色质或染色体)的形式存在于细胞核内。
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exadec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简称CTAB):是一种阳离子去污剂,可溶解细胞膜,它能与核酸形成复合物,在高盐溶液中(0.7mol/L NaCl)是可溶的,当降低溶液盐的浓度到一定程度(0.3mol/L NaCl)时从溶液中沉淀,通过离心就可将CTAB与核酸的复合物同蛋白、多糖类物质分开,然后将CTAB与核酸的复合物沉淀溶解于高盐溶液中,再加入乙醇使核酸沉淀,CTAB能溶解于乙醇中。
在DNA提取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以下几个关键问题:(1)DNA的二级结构和双链易受多种因素(如强酸、强碱、加热、低盐浓度、有机溶剂、酰胺类、尿素等)的影响引起双链解开,即“变性”,因此抽提时避免使用变性的条件。
(2)抑制内外源DNase的活力。
DNase就象一把刀,它能把大分子的DNA切成碎片,所以要加以杜绝,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做到这一点:a、低温操作;b、调节pH,使偏碱(pH8.0);c、抽提液中加表面活性剂;d、加螯合剂(EDTA)除去酶的铺助因子(Mg2+),使酶活性丧失。
(3)防止化学降解。
如过酸或过碱以及其它化学因素,会使DNA降解,一般综合考虑,取pH8.0左右为宜。
(4)防止物理因素降解。
如温度太高或机械张力剪切等,DNA分子特别大,其分子量可达1012道尔顿,极易被机械张力拉断,甚至在细管中稍急一些的流动也会使DNA断裂,所以在抽提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一点,操作过程要尽量简便、温和、减少搅拌次数,也不要剧烈摇动。
(5)植物的次生代谢物(主要是胞质内的多酚类或色素类化合物)对核酸提取有干扰作用。
实验十二用霍尔效应测磁场
实验十二 用霍尔效应测磁场实验目的 1.了解霍尔效应的基本原理。
.了解霍尔效应的基本原理。
2.学习用霍尔效应测量磁场。
.学习用霍尔效应测量磁场。
实验仪器HL —4霍尔效应仪,稳流电源,稳压电源,安培表,毫安表,功率函数发生器,特斯拉计,数字万用表,电阻箱等。
功率函数发生器,特斯拉计,数字万用表,电阻箱等。
实验原理1.霍尔效应.霍尔效应若将通有电流的导体置于磁场B 之中,磁场B (沿z 轴)垂直于电流I H (沿x 轴)的方向,如图4-14-1所示,则在导体中垂直于B 和I H 的方向上出现一个横向电位差U H ,这个现象称为霍尔效应。
效应。
这一效应对金属来说并不显著,但对半导体非常显著。
霍尔效应可以测定载流子浓度及载流子迁移率等重要参数,以及判断材料的导电类型,是研究半导体材料的重要手段。
还可以用霍尔效应测量直流或交流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和功率以及把直流电流转成交流电流并对它进行调制、放大。
用霍尔效应制作的传感器广泛用于磁场、位置、位移、转速的测量。
大。
用霍尔效应制作的传感器广泛用于磁场、位置、位移、转速的测量。
霍尔电势差是这样产生的:当电流I H 通过霍尔元件(假设为P 型)时,空穴有一定的漂移速度v ,垂直磁场对运动电荷产生一个洛沦兹力,垂直磁场对运动电荷产生一个洛沦兹力)(B v F ´=q B (4-14-1)式中q 为电子电荷。
洛沦兹力使电荷产生横向的偏转,洛沦兹力使电荷产生横向的偏转,由于样品有边界,由于样品有边界,所以有些偏转的载流子将在边界积累起来,产生一个横向电场E ,直到电场对载流子的作用力F E =q E 与磁场作用的洛沦兹力相抵消为止,即作用的洛沦兹力相抵消为止,即E B v q q =´)( (4-14-2)这时电荷在样品中流动时将不再偏转,霍尔电势差就是由这个电场建立起来的。
这时电荷在样品中流动时将不再偏转,霍尔电势差就是由这个电场建立起来的。
如果是N 型样品,则横向电场与前者相反,所以N 型样品和P 型样品的霍尔电势差有不同的符号,据此可以判断霍尔元件的导电类型。
实验十二级反应乙酸乙酯皂化反应
实验十 二级反应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一、实验目的1.了解二级反应的特点。
2.掌握电导率法测定反应速率常数和活化能。
二、实验原理乙酸乙酯与碱的反应称为皂化反应,它是一个典型的二级反应。
其反应式为:325325CH COOC H NaOH CH COONa C H OH +→+当两种反应物初始浓度相同时0t =, 0C 0C 0 0t t =, 0C x - 0C x - x xt =∞, 0 0 0C 0C设:两种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均为C 0,在时间t 时生成物的浓度为x ,则反应速率方程为:20()dxk C x dt=- (1)式中:k 为速率常数;t 为时间。
将(1)式积分得: 00()xk tC C x =- (2)若以00()xC C x -对t 作图,可得一直线,由直线的斜率可求速率常数k 。
但由于难以测定t 时刻的x 值,故本实验采用电导率法测定皂化反应过程中的电导率。
由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来代替浓度的变化。
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皂化反应的进行,溶液中电导能力强的OH -离子逐渐被导电能力弱的Ac -离子所取代。
使溶液的电导率逐渐减小,溶液中CH 3COOC 2H 5和C 2H 5OH 的导电能力都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溶液电导率的变化是和反应物浓度变化相对应的。
在电解质稀溶液中,可近似认为电导率κ与浓度C 有如下的正比关系,并且溶液的电导率等于各电解质离子电导之和m C κ=Λ上式中Λm 为摩尔电导率,Λm 在恒定温度的稀溶液中,可近似看作为一常数,于是可写成κ=fC :设:0t =, 溶液的电导率 0κ t t =, 溶液的电导率 t κt =∞, 溶液的电导率 κ∞ 有:00OH f C κ-=⋅, 0AC f C κ-∞=⋅0()T OH AC f C x f x κ--=⋅-+⋅0()t OH AC f f x κκ--∴-=- (3)0()()t OH AC f f C x κκ--∞-=-- (4)将(3)和(4)代入方式(2)得: 001tt k tC κκκκ∞-=⋅- (5) 001()t t kC tκκκκ∞=-+ (6) 以t κ对0()t tκκ-作图可得一直线,其斜率为01kC ,由此可得出反应速率常数k 。
实验12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解析版)
实验十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目的】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原理】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小桶)、水、溢水杯、【实验步骤】①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
③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和此时液面的示数V2。
④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 浮=F1-F2)。
⑤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G水=ρ(V2-V1)g 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⑥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实验数据】次数物重G(N)拉力F拉(N)F浮=G-F拉(N)杯重G杯(N)杯+水重G杯+水(N)排开水重G排=G杯+水-G杯(N)比较F浮和G排123【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考点方向】1、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需要比较的物理量是:浮力和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1、弹簧测力计使用之前要上下拉动几下目的是:检查弹簧测力计是否存在卡阻现象。
2、实验中溢水杯倒水必须有水溢出后才能做实验,否则会出现什么结果:实验剖析答:会出现浮力大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3、实验前先称量小桶和最后称量小桶有何差异:最后称量小桶会因水未倒干净而产生误差。
4、实验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5、实验时进行了多次实验并记录相关测量数据目的是:避免实验偶然性、使结论更具普遍性。
6、实验中是否可以将金属块替换为小木块,为什么?答:不可以,因为小木块浸入水中后会吸附部分水,影响溢出水的体积。
7、如果用塑料方块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去除弹簧测力计悬挂,直接将物块轻轻放入水中即可。
8、实验过程中,难免有误差存在,请说出一些容易导致误差的原因:小桶中的水未倒净,排开的水未全部流入小桶等。
试验十二草履虫的形态结构与活动
实验十二草履虫的形态结构与活动原生动物是最简单最原始的动物,一个原生动物只有一个细胞组成。
其中部分细胞质分化成具有多种形态和功能的细胞器,分别执行着类似高等动物一些细胞器的功能,共同行使多细胞动物的全部的生命活动,从而成为一个完整、独立的动物有机体。
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体现了原生动物的典型特点,是原生动物的基础理论研究的理想材料。
一、目的与要求(一)通过对草履虫的显微观察,了解纤毛纲动物的主要形态特征及运动行为。
(二)总结单细胞动物有哪些细胞器的分化及其功能,进一步认识单细胞原生动物是一个完整的能独立生活的动物有机体。
二、材料与用品: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盖片,载片,试管,移液管,毛细滴管,量筒,秒表,滤纸,醋酸,氧化钠,中性红,精密pH试纸(pH范围0.5-5.0和5.0-7.0),吸水纸,脱脂棉,冰醋酸,5%醋酸,1%NaCl溶液,蒸馏水等。
三、实验操作与观察(一)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及运动观察1. 用吸管吸取草履虫培养液滴在一干净载玻片中间。
注意(用低倍镜检查其密度及游速)为便于观察,可将少许棉花纤维扯松放在液滴上。
亦可加一滴蛋清液,盖上盖玻片,用低倍镜观察,如果草履虫游动仍很快,则用吸水纸在盖玻片一侧吸去部分水分,直至适合于观察为止。
注意:在观察过程中,不可使装片完全失水。
2. 草履虫的外形及运动方式:草履虫形似倒置的草鞋底,前端纯圆,后端稍尖,体表密布纤毛,体末端有一束较长纤毛。
从虫体的前端开始,体表有一凹沟斜向后行直到虫体中部称为口沟,口沟处有较长的纤毛。
游动时,草履虫全身纤毛有节奏地呈波浪状快速摆动,由于口沟的存在和该处纤毛摆动有力,使虫体绕其向左旋转,沿螺旋状路径前进。
(思考:当遇到阻挡物时虫体如何游动?)3. 草履虫的内部构造:选择一个比较清晰而又不大活动的草履虫转高倍镜观察:(1)表质膜:为虫体最外层具有弹性的薄膜,布满纤毛。
(2)外膜:紧贴表质膜的一层细胞质,透明无颗粒。
实验十二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实验十二 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一 实验目的1. 测定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和半衰期2. 了解旋光仪的基本原理,掌握旋光仪的使用方法二 实验原理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一次方成正比的反应称一级反应,其速率方程为: dtdc − =kc (12-1) 式中c 是反应物t 时刻的浓度。
k 是反应速率常数。
积分上式得: ln cc o =kt (12-2) 式中o c 为t =0时刻的反应物浓度。
一级反应具有以下两个特点:⑴ 以ln c 对t 作图,可得一直线,其斜率m =k −。
⑵ 反应物消耗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半衰期,以t 1/2c 表示。
将=1/2o c 代入(12-2)式,得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为t 1/2k2ln = (12-3) (12-3)式说明一级反应的半衰期t 1/2k 只决定于反应速率常数,而与反应物起始浓度无关。
蔗糖在酸性溶液中的水解反应为:C 12H 22O 11(蔗糖)+H 2 → +H O C 6H 12O 6(葡萄糖)+ C 6H 12O 6实验表明,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与蔗糖、水和氢离子三者的浓度均有关。
在氢离子浓度不变的条件下,反应速率只与蔗糖浓度和水的浓度有关,但由于水是大量的,在反应过程中的水浓度可视为不变。
在这种情况下,反应速率只与蔗糖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其动力学方程式符合(12-1)式,所以此反应视为一级反应。
(果糖) 蔗糖及其水解产物是旋光性物质。
本实验就是利用反应体系在水解过程中是旋光性质的变化来跟踪反应进程。
所谓物质的旋光性是指它们可以使一束偏振光的偏振面旋转一定角度,所旋转的角度称旋光度。
对含有旋光性物质的溶液,其旋光度的大小与旋光性物质的本性、溶剂、入射光波长、溶液的浓度和厚度以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旋光能力,引入了比旋光度[]tD α这一概念,其定义式为:[]t D α=lc α(12-4)式中t 为实验温度(℃),D 为光源的波长(常用钠黄光,λ=589nm ),α为旋光度,l 为溶液的厚度(dm ),c 为浓度(每ml 中所含的物质的质量(克))。
实验十二 植物界类群(二):高等植物
实验十二植物界类群(高等植物)一、目的要求通过对苔藓植物门代表植物、蕨类植物门代表植物、裸子植物门代表植物的观察,掌握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植物主要特征,正确理解它们在植物界中的系统地位。
认识一些常见的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
二、材料、用品多媒体显微演示系统、录像机、显微镜、解剖镜或大镜、镊子。
植物界大类群录像片,地钱、葫芦藓(或其它藓类)的茎叶体(配子体)、孢子体的新鲜材料或液浸标本、腊叶标本,地钱雌、雄器托纵切片,藓雌器苞、雄器苞纵切片,各种藓类腊叶标本;卷柏、木贼、槐叶萍、蕨、贯众、鳞毛蕨、芒萁孢子体的新鲜材料或液浸标本、腊叶标本。
苏铁、银杏、马尾松(松树)、杉木(杉树)、侧柏(扁柏) 的新鲜材料或液浸标本、腊叶标本,三、方法与步骤(一)放映植物界各大类群(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录像片。
观察几种蕨类植物、裸子植物的腊叶标本和新鲜材料。
(二)苔藓植物门(Bryophyta)苔藓植物是一群小型的非维管高等植物。
植物体大多有了类似茎叶的分化,但无真根,无维管组织分化,多生活于阴湿的环境中。
苔藓植物的有性生殖器官为精子器和颈卵器,受精卵均发育成胚,生活史类型为配子体发达的异型世代交替,孢子体不能独立生活,寄生于配子体上。
1.地钱(Marchantia polymorpha L.)苔纲,喜生长于阴湿土坡、水沟边、岩石上。
(1)观察地钱叶状体外形取新鲜地钱或液浸标本,用扩大镜观察,所见的绿色植物体,即地钱配子体。
叶片状扁平,多回二歧分叉,前端凹陷处为生长点,背面绿色,生有胞芽杯,腹面灰绿色,有紫色鳞片和假根。
地钱雌、雄异株,雌配子体分叉处产生雌器托。
雌器托由托柄、托盘组成,托盘为一个多裂的星状体;雄配子体分叉处产生雄器托,雄器托托盘呈盘状,边缘有缺刻。
(2)观察地钱雌器托纵切永存片(或电视显微镜投影或示范镜)。
在低倍镜下观察可见在托盘背面有8一10条指状芒线,在芒线之间倒挂着几个长颈瓶状的颈卵器,用高倍镜观察颈卵器结构:可分颈、腹和短柄。
2022新实验十二K2Cr2O7法测定铁含量
实验十二 K 2Cr 2O 7法测定亚铁盐中Fe 的含量一、实验目的1. 掌握和理解氧化还原滴定的方法和原理;2. 学会使用邻苯胺基苯甲酸指示剂。
二、实验原理K 2Cr 2O 7 常用于测定 Fe 2+,反应为:Cr 2O 72- + 6Fe 2+ + 14H + = 2Cr 3+ + 6Fe 3+ + 7H 2O用 K 2Cr 2O 7 测定 Fe 2+ 时, 常用邻苯基胺苯甲酸作为指示剂。
反应终点时过量少许Fe 2+ 使指示剂由红紫色变成无色。
由于在滴定过程中, 累积的反应产物 Cr 3+ 呈现绿色, 故终点时为绿色(颜色变化为:深棕红色→紫色→绿色)。
滴定前加入 H 3PO 4, 一方面使与 Fe 3+ 形成配合物,促使平衡向右移动,使反应进行更彻底,同时使 Fe 3+ 离子的黄色被消除, 有利于终点颜色的观察。
三、实验用品1. 仪器容量瓶 (250mL), 滴定管 (50mL), 烧杯 (250mL), 量筒 (10和50mL) 移液管 (20mL), 锥形瓶2. 试剂邻苯胺基苯甲酸 0.2% ,K 2Cr 2O 7 固体 (AR), H 3PO 4(水:酸体积比为1:3), H 2SO 4 3mol/L ,(NH 4)2SO 4·FeSO 4·6H 2O 固体(AR )四、操作步骤1. K 2Cr 2O 7 标准溶液配制(4人合用)准确称取0.5 - 0.6g 的K 2Cr 2O 7于250 mL 烧杯中, 加 H 2O 溶解, 定量转入 250mL 容量瓶中, 加 H 2O 稀释至刻度, 充分摇匀。
计算其准确浓度。
372272272210250)O Cr (K )O Cr (K )O Cr (K -⨯∙=M W C 2. 亚铁盐中 Fe 的测定(2人合用)准确称取 3.5-3.8g(NH 4)2SO 4·FeSO 4•6H 2O 样品, 置于 250 mL 烧杯中, 加入 8mL 3mol/L H 2SO 4 防止水解, 再加入蒸馏水溶解, 然后定量转移至 250mL 容量瓶中定容, 充分摇匀。
实验十二、公畜生殖器官
实验十二、公畜生殖器官一、实验的目的和要求1、了解公畜生殖器官的组成、形态位置与结构特征;2、比较公牛(羊)、公猪、公马、公犬等动物生殖器官的解剖学特征;3、要求学生掌握公畜生殖器官的形态、位置与结构特征。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1、制作好的公牛(羊)、公猪、公马、公犬生殖器官的浸制整体和分离标本。
2、睾丸、阴囊、精索和阴茎等器官不同切面标本与模型。
3、常用的解剖器械。
三、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先以牛为主进行观察,在牛整体标本上观察公畜睾丸、附睾、输精管、精索、尿生殖道、副性腺(精囊腺、前列腺、尿道球腺)、阴茎、包皮与阴囊等器官的形态、位置、结构特征和相互关系。
1、睾丸和附睾:⑴、睾丸:①形态与位置:睾丸位于阴囊内,左右各一。
睾丸呈椭圆形或卵园形,表面光滑,分两面、两缘和两端。
内侧面较平坦,与阴囊中隔相贴附。
外侧面较隆凸,与阴囊外侧壁相邻。
附睾缘为有附睾附着的一侧。
游离缘为与附睾缘相对的一侧。
睾丸头端为血管、神经进入的一端,与附睾头相接。
睾丸尾端为与睾丸头端相对的一端。
②结构:睾丸由固有鞘膜、白膜、睾丸纵隔、睾丸小隔、睾丸小叶、精曲小管、精直小管和睾丸网等组成。
睾丸表面被覆一层浆膜称固有鞘膜。
固有鞘膜深面为一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白膜。
白膜自睾丸头端沿纵轴伸向尾端,形成睾丸纵隔。
自睾丸纵隔呈放射状分出许多睾丸小隔。
睾丸小隔将睾丸实质分隔成许多锥体形睾丸小叶,每个小叶中有2~3条卷曲的精曲小管。
精曲小管之间为睾丸间质,内含间质细胞,能分泌雄性激素。
精曲小管伸向睾丸纵隔,在近纵隔处变直称精直小管。
精直小管在睾丸纵隔中相互吻合形成睾丸网。
由睾丸网最后汇合成6~12条较粗的睾丸输出管,从睾丸头端走出进入附睾头。
⑵、附睾:分附睾头、体和尾,外面包有固有鞘膜和薄的白膜。
附睾头膨大,由睾丸输出管组成,与睾丸头相接。
附睾体和附睾尾由附睾管蟠曲而成,在尾端延续为输精管。
附睾尾借睾丸固有韧带与睾丸尾相连。
附睾尾韧带连接附睾尾与鞘膜壁层;连接附睾尾韧带与阴囊壁肉膜的结缔组织带称阴囊韧带,动物去势时,必须切开此韧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二过程2
一、实验目的
1.理解vb参数传递的两种模式
2.掌握公共变量和私有变量、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的定义和作用域。
3.掌握静态变量的意义和用法。
二、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1:根据下面的实验步骤,完成指定程序的编写,仔细观察程序的运行结果。
【主要知识点】
⏹函数和变量作用域的概念
⏹不同作用域变量的定义方式
实验步骤:
1.启动vb,新建一个窗体,在窗体上添加两个命令按钮command1和command2
2.在通用代码区加入3行变量定义语句:
Dim a%
Private b%
Public c%
3. 在“工程”菜单栏点击“添加模块”命令。
在模块代码窗口添加一个通用过程,代码为:
Sub test()
a = 5
Form1.c = a + b
End Sub
4. 为命令按钮command1和command2添加click事件代码: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d%
a = 10
b = 20
c = 30
d = 40
Print “test调用前:”a, b, c, d
test
Print“test调用后:” a, b, c, d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Print a, b, c, d
End Sub
5.顺序单击按钮command1和command2,请参照程序,对照结果,领会a,b,c,d变量
的全局性和局部性,分析它们的作用域问题。
6.如果顺序单击按钮command2和command1,结果会如何?为什么?
实验内容2:
根据下面的实验步骤,完成指定程序的编写,观察程序的运行结果。
1. 编写代码如下:
Private Sub Form_Click()
Dim sum%
sum = sum + 1
Print "按钮被单击了"; sum; "次"
End Sub
观察程序运行结果。
2. 将dim改成static,再观察程序运行结果。
考虑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