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优质教学设计12:第10课 鸦片战争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2.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鸦片战争的影像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的真实场景。通过视觉、听觉的感官体验,增强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认识和感受。
3.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扮演战争中的不同角色,如林则徐、道光帝等。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的心态和行为,增强历史感知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答,让学生深入了解鸦片战争的背后原因和深远影响。
2.展示鸦片战争的画卷或影像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惨。引导学生进入鸦片战争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鸦片战争的背景:介绍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包括清朝的政治、经济状况,以及英国对中国鸦片贸易的侵略行为。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
2.鸦片战争的过程:详细讲述鸦片战争的经过,包括战争的爆发、发展和结局。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生动地描绘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让学生了解战争的细节和背后的故事。
5.教学内容的深入与拓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详细讲述了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鸦片战争,提高了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此外,教师还通过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鸦片战争的理解和记忆,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深入与拓展。
此外,我还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探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影响。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待鸦片战争,提高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我还组织了一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战争中的不同角色,如林则徐、道光帝等,通过扮演角色,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的心态和行为,增强历史感知力。
2.小组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通过小组分享,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鸦片战争,提高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第10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0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评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3.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结合学生的评价结果,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鸦片战争的历史场景,如战争示意图、战争场面等,引导学生关注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
2.提问:“你们听说过鸦片战争吗?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激发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简要介绍鸦片战争的起因,如贸易纠纷、鸦片问题等,引发学生对战争原因的思考。
(二)讲授新知
1.详细讲解鸦片战争的经过,包括战争爆发的背景、战争过程的重要事件、战争结果等,使学生掌握鸦片战争的基本知识。
2.历史责任感:让学生深刻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培养他们关爱历史、珍惜和平的情感。
3.批判精神: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鸦片战争,培养他们的批判精神,使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4.和谐发展观: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维护国家和平与发展的意识。
5.人道主义精神:通过对鸦片战争中的战争罪行和人道主义灾难的剖析,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使他们关爱生命、尊重人权。
2.引导学生通过搜集史料、分析问题、交流观点等方式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四)总结归纳
1.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2.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对战争的影响有更深刻的理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鸦片战争”,这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十课的内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高中生来说,通过学习这节课,他们可以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并从中汲取历史教训,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关于鸦片战争的研究主题,进行合作探究。
2.讨论问题:每组讨论鸦片战争中的关键问题,如鸦片战争的原因、影响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分享成果: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成果展示,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总结:对鸦片战争的历史事件进行总结,概括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历史概念。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视频和地图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鸦片战争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鸦片战争的过程,使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历史代入感。
3.创设辩论赛情境,让学生就鸦片战争的某个问题展开辩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关于鸦片战争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如:“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等。
2.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历史图片、视频和地图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情境。
3.运用比较法,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社会变化,认识近代化的起步。
4.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深入剖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最全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最全版

第10课《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理解战争爆发的必然性;通过观看两段
视频材料,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感受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抗敌的精神;分
析战争失败的原因和不平等条约的危害,认识到列强侵华的本质,殖民主义的
罪恶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树立为中华民族富
强而奋斗思想观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鸦片战争(板书)
师(叙述):1840年,资本主义列强英国悍然发动了旨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致使中国门户洞开,中国人民从此步入灾难的深渊,中国社会开始了近代屈辱
的历程。

关于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说法不一,有这样一种观点很有代表性。

(课件展示如下)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生:不同意。

师:我们再看一段材料,(又出示材料)
1、原因:(板书)
(1)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1839.6)
师:对,同学们体会一下“直接原因”和“借口”这两个词有什么差别?
生:“直接原因”两事件应该有因果关系,“借口”则不一定有因果关系,有
种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意味。

师:很好,同学们理解的很准确。

现在请大家看教材P50的“资料回放”思考林则徐禁烟的原因及道光帝支持他严禁的原因、目的?(两分钟后让学生回答)。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4.组织小组分享,让学生在分享中交流学习心得,提升历史素养。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历史事件进行反思,思考战争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检查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实施课堂问答,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检验自己对鸦片战争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布置与鸦片战争相关的作业,如研究报告、心得体会等,让学生深入研究历史事件。
2.作业反馈: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表达对鸦片战争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课后跟进: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深入研究鸦片战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案例亮点
1.情境教学法的运用:通过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视频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氛课题,让学生深入研究鸦片战争,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中国近代史知识,如《南京条约》的签订,提问学生对鸦片战争的了解程度。
2.视频导入:播放鸦片战争的资料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战争的残酷场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故事导入:讲述林则徐禁烟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鸦片战争的起因:讲解鸦片贸易的背景,阐述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如中英贸易失衡、鸦片问题等。
2.鸦片战争的过程:详细描述战争的重要战役,如广州之战、南京之战等,使学生了解战争的经过。
3.鸦片战争的后果:讲解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如《南京条约》的签订、领土割让等,让学生认识到战争的严重后果。

人教版必修1历史:第10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1历史:第10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3.组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4.适时给予小组反馈和评价,促进小组成员的共同成长。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历史事件进行反思,总结历史教训,提高历史素养。
2.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发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学习方法。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2.通过鸦片战争的历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
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品质,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4.引导学生从鸦片战争中汲取历史教训,增强民族自信,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
2.学生归纳:鼓励学生自主总结所学内容,加深对鸦片战争的理解。
3.思维导图: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梳理鸦片战争的知识点,提高记忆效果。
(五)作业小结
1.作业布置:布置与鸦片战争相关的作业,如撰写心得体会、研究相关历史人物等。
2.作业点评: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分享作业成果,互相学习和借鉴。
3.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回顾,提醒学生关注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
(二)讲授新知
1.鸦片战争的起因:详细讲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包括英国对中国鸦片贸易的需求、林则徐禁烟运动等。
2.鸦片战争的过程:通过时间线索,梳理鸦片战争的各个阶段,重点讲述主要战役和条约签订。
3.鸦片战争的结果:分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如领土割让、赔款、五口通商等。
4.鸦片战争的影响:深入剖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如民族危机的加剧、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等。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第一篇: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第10课鸦片战争一、知识点拨(一)知识网络(二)历史解析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输出鸦片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蒸汽机被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领域,引发了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

从此,英国成为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为了寻找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英国资产阶级早已把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当作重点猎取的目标。

他们多次向清政府提出通商要求。

而此时的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商品市场和商品交换还没有充分地发展起来,对国外的产品并无多大需求。

加之中国封建统治者闭目塞听,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政策的实行就成为必然。

在双方贸易中,英国的毛呢敌不过中国精美的丝绸和结实耐用的土布,而中国的茶叶、生丝等又是英美市场的畅销货。

所以,在正常的中外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有利地位,成为白银内流国家。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的巨额逆差,英国政府支持和怂恿其商人把“杀人毒品”──鸦片作为捞取中国白银和榨取中国人民膏脂的“特殊商品”,偷偷地运进中国,造成了几乎毁灭整个中国社会的大灾难。

《南京条约》的影响《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

政治上,清朝在战前的封建统治虽已衰落,但中国仍然是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政府行使着全部主权。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虽然照旧进行统治,但已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干涉和控制,主权已不完整。

正如有的学者所说:“清政府站在中国人民头上发号施令,外国资产阶级却站在它的头上发号施令,这就是那许多条约特权的实质。

”经济上,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日益解体,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给地。

二、学习自评(一)知识掌握1.鸦片战争中,在镇江率军用大刀长矛同英军浴血奋战的满族将领是()A.关天培B.陈化成C.葛云飞D.海龄2.英法联军洗劫举世闻名的圆明园是在()A. 1856年B. 1858年C. 1859年D. 1860年3.规定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五口通商章程》C.《天津条约》D.《北京条约》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趁机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国家是()A.沙皇俄国 B.英国 C.法国 D.美国(二)能力提高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A.清政府腐朽无能B.英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C.林则徐虎门销烟D.英国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的需要2.“大英钦差各等大员……可在京师,或长行居住,或随时来往,总候本国谕旨遵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说课稿第10课鸦片战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说课稿第10课鸦片战争
3.鼓励学生相互评价,通过同伴互助,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将包括两部分:一是书面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内容,整理出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目的是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二是研究性作业,要求学生选取鸦片战争中的一个特定问题,进行资料搜集和分析,撰写研究报告,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作业的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课堂小结。在课堂提问环节,我将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将分组探讨鸦片战争的相关问题,并在全班分享讨论成果;角色扮演环节将让学生模拟历史人物,体验历史决策的过程;课堂小结环节,学生将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这些互动方式旨在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促进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预见的问题包括学生参与度不高、对抽象概念理解困难等。为应对这些问题,我会通过设计互动环节和情境教学来提高学生参与度,使用具体的案例和史料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反馈信息来评估教学效果。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对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进行额外的讲解和辅导,以及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节奏。通过这些措施,我将对教学过程进行持续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1)激发学生对民族历史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认识到国家富强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理性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

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2.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地图、视频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氛围。
3.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英国和中国之间的角色,进行情景模拟,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悟。
4.创设讨论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鸦片战争为什么会发生?”,“南京条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什么?”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让他们了解鸦片战争发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其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我会引导学生从multiple perspectives思考问题,如从英国殖民扩张的角度、中国封建社会的角度等,以培养他们的historical thinking skills。此外,我还会通过开展小组讨论、撰写心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会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他们能够主动探索历史,培养他们的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2.分层次提问: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3.引导学生自主提问: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问题解答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内容主要涉及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作为特级教师,我将以学生为中心,采用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设置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10课 鸦片战争12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10课 鸦片战争12

第10课鸦片战争一、【教材分析】19 世纪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为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变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了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性质都开始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进入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此以前,中国社会处于封建时代,长达二千五、六百年。

鸦片战争是近代百年屈辱的开始,是近代史的开端,在全书中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国近现代史的起始课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战前中外历史发展的状况、鸦片走私、禁烟运动、战争过程。

理解和把握与本课知识相关的一些专有名词,如“鸦片贸易”、"闭关锁国"“贸易顺差”“逆差” 等。

通过对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第一目与课后的阅读与思考、解析与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在小组的讨论、合作的基础上,能够尝试理解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辨证关系。

教师:采取“提出问题——阅读材料及课本——分析理解——讨论——得出结论”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通过讲授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

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通过对禁烟运动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捍卫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后来人学习的榜样。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起因依据:中英两国远隔重洋,相距如此遥远,为什么会在十九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而且,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认识,还应进一步明确蕴含其中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辨证关系,历史发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完鸦片战争的基本内容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提出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这些问题包括:
1.鸦片战争为什么会发生?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发动鸦片战争?
2.鸦片战争过程中,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为什么最终会战败?
3.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哪些影响?如何看待这些影响?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具体包括:
1.引导学生关注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使学生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民族忧患意识。
3.引导学生从国家、民族、人民等多个角度,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怎样汲取历史教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3.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战争中的不同角色,如英国商人、清朝官员、农民等,通过情景再现,使学生深入体验历史事件。
4.开展历史讲座或邀请历史专家进行授课,使学生从专业角度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二)问题导向
本节课通过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具体包括: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的优秀教学案例,旨在通过深入剖析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本案例适用于高中一年级,要求学生掌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了解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

新人教版必修1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精品).doc

新人教版必修1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精品).doc

学校学科编写人审稿人第10课鸦片战争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主要包括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列强强加给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主要不平等条约。

“虎门销烟”一目主要叙述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应当引导学生从战前的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背景入手,在比较中进行思考,认识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而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只是这场战争的直接原因。

“鸦片战争”一目主要叙述中国爱国军民英勇抗击英国入侵,但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最终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并同英、美、法三国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历史,其重点在于分析以中英《南京条约》及附件为代表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尤其是中国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战火再燃”一目主要叙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等历史。

应引导学生认识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这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这次侵华战争在起因、经过、结果等诸方面都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天津条约》《北京条约》2、理解:列强通过《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取得的权益及给中国带来的灾难,认识列强侵略对中国的双重影响。

【能力目标】⑴通过探讨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影响,培养学生全面、客现和深层次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⑵指导阅读、理解和分析有关,帮助学生领会史料对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⑶引导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提升综合能力。

使学生认识两次鸦片战争造成了中国社会的巨变。

⑷掌握哲学原理:根本与直接原因、必然与偶然、现象与本质等,提高辨证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培养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掌握战争原因的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深切感受“落后挨打”的沉重教训,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说课教案.doc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说课教案.doc

第10课《鸦片战争》说课教案一.本课地位《鸦片战争》是历史(必修I)《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第一课内容,是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的开篇章。

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二.课标要求:熟悉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及后果(二)•教学流程一.课前准备1. 依据高一学情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对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比初中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还是相对有限。

2. 手段1. 为学牛•提供相关的参考文献及研究鸦片战争的网站,指导学生利用空闲查阅相关资料,形成自已的见解。

2•把学生分为四个调查组,从领土经济政治和文物保护方面调查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的损失。

3 •预期目标1.调动学生多渠道获取史料的积级性2•培养学生独立运用基本原理和史料评说历史的能力二.课堂教学1 •新课导入手段:利用极具震憾力的图片和文字,使学生心里产生强烈共鸣, 极大激化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迅速凝聚注意力,进入课堂状态。

2 •线索组织手段:将基本知识点整合为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通过三幕历史情景剧形式,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链。

课改理念:历史内容也许是沉重的,但在教学时,应该让学生感觉到历史学习是轻松的。

3. 讲授新课:明确重点突破难点铺垫下文重点①.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的关系1. 组织辨论:设置争议问题,让学生思辨历史发展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同时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认识林则徐是伟大的民族英雄.2 •历史销烟与现实禁毒教育相结合:深刻揭露毒品的危害,告诫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将学生培养成一个个有健全人格的合格公民重点②•鸦片战争的后果突破方略1•运用视频资料,再现签约场景2. 设计多个“活动”:(1) •找错误:让三个同学分别默写三个条约的基本内容,再由全体同学找出其中的错谋(2) 由课前分成的四个中国损失调查组推举代表,从领土经济政治和文物保护方面公布调查结果,填写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的损失表。

人教版必修一 第10课 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 第10课 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
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高一历史教案)
 一、学情分析
 本课由于没有重复初中历史的学习内容,没有列出军民反抗的事迹,而以引导分析战争的起因、战败的原因为目的,这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

但由于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还有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仍需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采取创设情景、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
 迅速崛起;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领导虎门销烟;《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通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地”看问题的观点,“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情景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辅助,利用图片及战争视频等资料创设情景,让学生体验感受历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c.战争的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
3.鸦片战争的影响
a.开放通商口岸:五口通商,使中国被迫融入世界市场。
b.赔款:巨额赔款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
c.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d.领土割让:香港岛的割让,使中国领土完整受损。
e.传教士进入内地: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内地,传播基督教。
3.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哪些影响?如何看待这些影响?
4.从鸦片战争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以应对当今世界的变化?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策略。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将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优势,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观点、交流心得。
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组织小组合作:
1.分组: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能力,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在能力上互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命运的情怀,树立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2.引导学生从鸦片战争中汲取经验教训,认识到民族自强、自尊、自信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复杂、曲折的,要理性看待历史事件。
4.通过学习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展现出的顽强抵抗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勇敢、坚定品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鸦片战争时期的图片、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战争场景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鸦片战争是怎么发生的吗?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新课内容。
3.简要介绍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2.问题导向激发学生思考
本案例围绕鸦片战争的相关问题展开,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使学生在探讨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见解,提高历史素养。

第10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第10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对鸦片战争的回顾,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严肃性,珍惜和平,警惕战争。
3.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意识到自己肩负的民族使命。
4.通过对鸦片战争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5.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情感,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努力奋斗的信念。
4.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5.定期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地图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
2.简要介绍鸦片战争的起因,引发学生对战争原因的思考。
3.提问:“鸦片战争对我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4.教学策略:本节课运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如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使课堂生动有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鸦片战争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学生对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尊重,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激发了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努力奋斗的信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历史事件,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鸦片战争的历史教训,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此外,我还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生动展示鸦片战争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鸦片战争为主题的场景再现,如战争场面、条约签订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案-10_鸦片战争_教学设计_教案_1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案-10_鸦片战争_教学设计_教案_1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两次鸦片战争及其严重后果。

沙俄侵犯中国大片领土。

2、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必然性、鸦片战争的侵略性、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

3、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二、过程与方法1、历史条件分析法,历史辨证法。

2、培养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民族英雄,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历史责任感2、通过史实树立历史责任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确立积极进去的人生态度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原因,战后丧失的主权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难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鸦片战争教学过程一、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2)直接原因:虎门销烟思考:有人认为:鸦片战争“纯粹是林则徐偏激的禁烟运动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所致。

”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为什么?2.战争经过和结果:战争爆发(1840年6月)--战争扩大(1841年)--战争结束(1842年8月)3.战争结果:清政府失败。

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南京条约》规定: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方商定等。

《南京条约》危害:割地: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开口通商: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开了列强向中国勒索赔款的恶例。

开口通商:使中国东南沿海门户大开。

协定关税:片面协定关税,表明关税税则中国自己不能做主决定,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1843年,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从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案-10_鸦片战争_教学设计_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案-10_鸦片战争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①识记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②识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剖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性,理解列强入侵是近代中国民族危机形成的根本原因,使得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认识19世纪末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征: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和“门户开放”政策,概括出其危害。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三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通过分析、综合、比较认识列强侵华不同时期的特征,侵华方式的变化以及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出列强多种方式的侵略是中国民族危机始终存在的根因。

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多媒体展示视频导入)师:我们知道从1840年开始,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他们在中国烧杀抢掠,疯狂掠夺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毁坏中华文明遗产,还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造成了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那么列强为什么侵略中国?中国为什么被侵略?在列强发动的一次次战争的推动下,中国怎样一步步走向灾难的深渊?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学习《列强入侵和民族危机》。

(板书)(一)讲授新课一、国门洞开(板书)1、背景师:首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多媒体材料及图片回答问题:鸦片战争前中国和世界的形势如何?引导学生填写表格,以中英对比方式。

2、经过师:既然列强入侵是为了打开中国国门,那么列强是用什么手段达到目的的呢?生:军事手段,发动侵略战争。

师:请同学们回顾初中所学的知识,回忆回忆列强发动了几次侵略中国的战争?战争的名称、时间、发动的国家,战争的主要结果及影响分别是什么?引导学生简要回答。

师:在列强的枪炮下,中国国门洞开,一个原本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鸦片战争
【教材分析】
作为本章的第一课,教材主要讲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本课分为三目,第一目“虎门销烟”主要是讲述鸦片战争前中西方状况;第二目“鸦片战争”则着重阐明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第三目“战火再燃”主要是介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此外,教材在“学思之窗”、“历史纵横”以及大量图片,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史料。

【教材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难点: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虎门销烟
【探究一】有人说: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就不会爆发这场战争。

所以林则徐才是这场战争的祸首,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
二、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过程
阶段一(1840年6月~1841年初):侵入广东海面-进攻厦门-攻占浙江定海-天津白河口-南下广东
阶段二(1841年初~1842年8月):强占香港岛-进攻镇江-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
三、战火再燃
【拓展知识】你知道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吗?
清方拘禁了以巴夏礼等共39人,关押在圆明园。

并在当天与英法联军在张家湾、八里桥交战,清军惨败。

清政府被迫释放巴夏礼等,被监禁的39人中,已有21人被虐待致死。

英法两国被激怒而报复,英国专使额尔金准备烧毁紫禁城,后来为了照顾满清王朝脸面,才选择了圆明园。

【探究二】两次鸦片战争比较
【探究三】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本课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