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2-1化学能与热能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2-1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节化学能与热能第1课时【教学目标】⑴知道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⑵能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⑶掌握从化学键的观点来分析能量的变化(4) 了解能量守恒定律【教学重点】掌握从化学键的观点来分析能量的变化。

【教学难点】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公式的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介绍] 能源与材料、信息一起被称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我们每时每刻、分分秒秒都离不开它。

迄今为止,人类所能利用的能源主要是化学能、电能、以及核能等等。

但是,由于人类大量开发和浪费资源,造成了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从而引发了不可回避的能源危机。

在现代广泛使用的各种能源中,哪些与化学密切相关?面对能源枯竭的危机,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辟新能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两个主要方向,在这方面化学能作出什么贡献?本章初步讨论这些问题。

[创设情景] 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块生石灰,加入少量水,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再让学生用手触摸试管外壁,然后要求学生回答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触摸试管外壁时有何感觉?说明什么问题?并要求学生写出反应方程式。

[问题] 煤、石油、天然气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烃类等有机物(煤中含有大量的碳),它们燃烧时放出热能。

你一定想知道,这种能量从何而来?它与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有什么关系?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要经过高温煅烧才能变成生石灰,高温提供的热能在石灰石的分解反应中起到什么作用?[板书]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思考]不同的燃料其组成不同,燃烧后放出的热量也不相等。

为什么不同的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会不同?燃料在燃烧反应中产生的热能来自哪里?1、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⑴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以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为例,用化学键的观点分析反应的本质过程。

点燃H2 + Cl2 ==== 2HCl一个化学反应的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⑵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点燃H2 + Cl2 ==== 2HCl吸收能量吸收能量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复习课
一. 二. 三. 四.
化学能与热能 化学能与电能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的限度
一、化学能与热能
1、化学反应的实质: 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2、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引起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微观: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 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化学键的断裂——吸收能量; 化学键的形成——放出能量。
反应物键能 生成物键能 化学反应=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 (吸收总能量E1)(放出总能量E2) ①当E1 > E2 , 反应吸收能量 ②当E1 < E2 , 反应放出能量
(2)宏观: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
EA EB ①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 Nhomakorabea 反应放出能量 ②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 反应吸收能量
定义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 本质: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 构成条件: 两极一液一回路
三 、 原 电 池
判断:正负极
(从活泼性比较、电子得失、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电流 流向等多角度判断)
工作原理:(总的氧化还原反应,电极反应)
分析常见、简单电池工作原理。
设计简单电池。 应 用 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判断溶液pH变化。
化学平衡的标志: 1.ν正=ν逆 2.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
交流· 研讨
反 应 速 率
v正
ν正=ν逆
v逆
反应时间
比较反应的快慢,应取同一参照物且 单位相同 练习: 反应 A + 3B = 2C + 2D 在四种不同 条件下的反应速率为:
(1)v(A)=0.3mol/L· s (3)v(C)=0.2mol/L· s
与生成物的总能量间的能量差。(即化学能)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总结(全)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总结(全)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系列之知识清单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反应的重要特征:化学反应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

3.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4.会判断吸热反应、放热反应(1)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①所有燃烧反应;②中和反应;③大多数化合反应;④活泼金属跟水或酸反应;⑤铝热反应(2)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氯化铵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③C+CO2 2CO C(s)+H2O(g)CO(g)+H2(g) CO(s)+H2O(g)CO2(g)+H2(g)(3 ) 燃料的燃烧①燃烧的条件:达到着火点;与O2接触。

②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足够多的空气;燃料与空气又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③提高煤炭燃烧效率的方法: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

(目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煤炭的利用率)5.两个角度认识吸、放热反应6.中和热:稀的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所释放的热量。

(57.3k J/mol)(1)为了保证0.50 mol·L-1的盐酸完全被中和,采用0.55 mol·L-1NaOH溶液,使碱稍稍过量。

(2)采用环形玻璃棒搅拌上下移动搅拌,金属环形棒也不行,散失热量。

(3)必须用强酸强碱,因为弱酸、弱碱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比强酸强碱中和时的热效应值(57.3kJ/mol)要小一些。

(4)酸碱的浓度为稀溶液,如果是浓溶液导致中和热值高一些(5)用大小烧杯间的碎纸片和泡沫板来隔热保温,为了避免热量散失;7.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取得能源。

如: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沼气等。

(2)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得到的能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2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本章重难点专题突破 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2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本章重难点专题突破 含答案

本章重难点专题突破一 详析化学反应中热量的变化我们在做化学实验时,经常会感受到有热量的变化,比如钠与水的反应等,其实在化学反应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即新物质的生成,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的反应是吸热的,有的反应是放热的。

而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

化学反应是化学科学研究的核心,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而能量变化要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存在着能量的变化,而这些能量变化大多数表现为热量的变化,这就实现了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

1.从化学键的角度理解在化学变化前后,参加反应的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并没有改变,只是进行了原子之间的重组和整合;原子进行重组、整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反应物中化学键断裂和生成物中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由于反应物中化学键的断裂要消耗能量,而生成物中化学键的形成要释放能量,因此我们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表示为反应物――――――――――――→旧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新化学键形成释放能量生成物 这样,当反应中吸收的能量大于释放的能量,则反应表现为吸收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当反应中吸收的能量小于释放的能量,则反应表现为放出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典例1】 已知:①1 mol H 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436 kJ 的能量;②1 mol Cl 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243 kJ 的能量;③由氢原子和氯原子形成1 molHCl 分子时释放 431 kJ 的能量。

则1 mol H 2和1 mol Cl 2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时的能量变化为( )A .放出能量183 kJB .吸收能量183 kJC .吸收能量248 kJD .吸收能量862 kJ解析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 2+Cl 2=====点燃2HCl ,可知在反应过程中,断裂1 mol H —H键、1 molCl —Cl 键,同时形成2 mol H —Cl 键。

计算可知生成2 molHCl 气体时,吸收的热量为436 kJ +243 kJ =679 kJ ,放出的热量为431 kJ ×2=862 kJ ,故反应中放出的热量为862 kJ -679 kJ =183 kJ ,A 对。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全单元课程课件精品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全单元课程课件精品

增大固体表面积可以加快 反应速率(接触充分)
固体表面积
44
思考与交流
3.实验室进行化学反应 时,常常把一些固体 物质溶于水配成溶液再进行反应。为什么?
离子反应速率快, 瞬间完成。
没有旧键断裂, 只有新键形成。
4.实验室制取氢气时,是用粗锌好(有Cu等杂 质)还是用纯锌好,为什么?
形成原电池可以加快 反应速率。
要求:可以利用具体反应说明。
33
怎样定性地比较和判断反应的快慢?
①冒气泡快慢 ②颜色变化 ③固体量减少 ④浑浊程度 ⑤温度变化等
34
35
36
实验2-5 化学方程式:2H2O2=F=eC=l=3 2H2O + O2↑
热水中 常温
现象 溶液中产生气泡 的速率很快
溶液中有气泡产 生,且速率较快
冷水中 溶液中产生气泡 的速率较慢
25
复习
定义: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
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
来表示。
△c(B)
v(B)=
△t
反应速率单位:mol/(L•min) 或mol/(L •s)
注意:1、反应速率要指明具体物质并取正值 2、表示气体或溶液反应速率 3、指平均速率
26
练习
向一个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 2moLSO2和1moLO2,在一定条件下反 应,2S末,测得容器内有0.8moLSO2,求 2S内分别用SO2、O2、SO3表示的反应速 率和反应速率比.
20MPa----50MPa
2NH3
为何工业合成氨,通常在2×107 ~ 5×107 Pa的压强下进行。
压强
43
思考与交流
1.请预计大理石( CaCO3 )分别与 0.1mol/L和1mol/L的盐酸反应的快慢。你 能得出什么结论吗?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守恒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守恒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守恒知识点总结本文档旨在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守恒的知识点。

以下是重要的概念和关键内容:1.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描述- 化学反应指的是物质在参与反应中发生的化学变化。

它包括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转化以及能量的转移和转化。

- 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来描述,反应物在方程式的左侧,生成物在方程式的右侧。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量需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这称为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 化学方程式平衡的条件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在整个反应中保持不变。

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在化学反应中,能量可以释放或吸收。

能量的释放会导致反应物和/或周围环境的温度升高,而能量的吸收会导致反应物和/或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

-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以通过焓变(ΔH)来表示。

焓变为正表示能量吸收,焓变为负表示能量释放。

4. 燃烧反应和酸碱中和反应- 燃烧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它涉及物质的氧化和释放能量。

例如,燃烧木材时,木材与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

- 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涉及酸和碱的反应。

在这种反应中,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会产生盐和水。

5. 化学反应的能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的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内,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总量等于系统吸收的能量与释放的能量之和。

- 根据这个定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不能被创造或破坏,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守恒主要涉及化学反应的定义和描述、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烧反应和酸碱中和反应以及化学反应的能量守恒定律。

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化学反应过程和能量转化至关重要。

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一、“有效碰撞”模型。

从物质结构变化上看,化学反应的过程,其实是怎样的一个过程?旧的断裂、新的形成的过程。

1、有效碰撞:分子都在不停的运动,反应物分子能够发生碰撞是反应发生的先决条件,如果每次碰撞都是有效的话,任何反应都会在瞬间完成,而事实不是这样,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碰撞都是有效的。

有效碰撞:能够导致化学键断裂,引发化学反应的碰撞。

2、活化分子:要有效碰撞,要求分子必须具有足够高的能量。

我们把这样的分子叫做“活化分子”。

活化分子:具有足够高的能量,可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反应物分子。

活化分子发生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碰撞吗?。

还要求取向正确。

发生有效碰撞的条件:3、活化能:活化能。

活化能的作用是,与课本第3页图中表示的哪部分能量相等?参看教材所举的“公司贷款”一例:活化能的大小决定了一般分子变为活化分子的难易,也就是化学反应的难易,它会影响反应热的大小吗?结论: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关;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的多少有关;活化分子的多少又与该反应的大小有关。

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的,而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又与分子的内部结构密切相关,可以说反应物分子的内部结构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

那么,对于一个特定的反应人们可以通过改变它的外部条件加以控制和利用。

活化能是决定化学反应难易的关键。

不同的化学反应,活化能差别很大。

一个具体的反应,活化能的值只能通过实验方法测得。

二.用“有效碰撞”模型解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我们知道,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温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

温度升高10℃,有些反应的速率可提高2倍、3倍,甚至4倍以上。

这是因为,在浓度一定时,升高温度,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使一部分原来能量较低的分子变成活化分子,从而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增大。

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快,单位时间里反应物分子间碰撞次数增加,反应也相应地加快,前者是反应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

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评价证据来自于学习活动中的学生行为、语言和作品。
4.是否把评价的结果转化为反馈信息指导或促进学生的学习?
很好把评价的结果转化为反馈信息指导或促进学生的学习。
5.评价主体是否多元?评价的方式是否多样?
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的方式多样化。
该节课教学程序设计巧妙,在教学过程中能运用上新颖独特教学方法、言简意肤引导点拨学曳学生动口、动手、动城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做出的作品图文并貌,有美感,整节课很完美。
该节课很有艺术,教学安排清晰有序,科学规范。在教材处理上从具体到抽象化难为易,以简驾繁突破难点。各环节有详细的练习科学合理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能力的发展。
【作业表单4:持续性评价设计及检验提示单】
单元学习主题
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评价设计
备课认真,知识准确,重点突出,难点处理恰当,教学进度和节奏合理,理论联系实际,作业、提问、板书等教学环节完备,书写格式规范,字体优美,驾驭教材和课堂的能力强。
该节课教学过程设计完整有序,既体现知识结构,知识点,又意突出学生活动设计,体现教学民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课堂结构完整,密度恰当。
持续性评价设计检验提示
检验指标
实现程度
1.评价标准的设计是否与深度学习目标一致?是否指向学生的理解和维的发展和提升?
评价标准的设计与深度学习目标一致;指向学生的理解和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2.评价活动是否贯穿学习活动始终?是否向学生公开了评价的标准?
评价活动贯穿学习活动始终;有向学生公开了评价的标准。
3.评价证据是否来自于学习活动中的学生行为、语言和作品?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和电能》第一课时 《原电池》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和电能》第一课时 《原电池》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原电池》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也是核心内容。

内容安排在化学必修1《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热能》等内容之后,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初中化学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

该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

该节分为两课时教学,本课为第一课时。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初步形成原电池的概念,并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

当学生了解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之后,会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正是基于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教材开始的几个设问,把学生带进了“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相互转化”研究之中。

从能量转换角度看,本节课程内容是对前一节课中“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能量也是守恒的;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

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角度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从思维角度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思想,是是对火力发电中对“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思维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此外,本节内容对发展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以及知识系统化及结构化的形成都起着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①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初步形成原电池概念。

②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通过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吸收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吸收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吸收知识点总结本文档将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吸收的重要知识点。

一、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原子、离子或分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物质,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有以下几种能量变化类型:1. 放热反应:在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热量,温度升高。

例如燃烧反应。

放热反应:在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热量,温度升高。

例如燃烧反应。

2. 吸热反应:在反应过程中吸收外界热量,温度降低。

例如溶解硫酸铵。

吸热反应:在反应过程中吸收外界热量,温度降低。

例如溶解硫酸铵。

3. 放光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放出光的能量,产生发光现象。

例如发光体与激发器反应。

放光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放出光的能量,产生发光现象。

例如发光体与激发器反应。

4. 吸光反应:在反应过程中吸收光的能量,不产生发光现象。

例如感光材料的分解反应。

吸光反应:在反应过程中吸收光的能量,不产生发光现象。

例如感光材料的分解反应。

二、能量变化与焓变能量变化和焓变密切相关,能量变化一般用焓变来表示。

焓变(ΔH)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的能力。

焓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 焓变为正:化学反应中吸热,外界需要向物质提供能量。

ΔH > 0。

焓变为正:化学反应中吸热,外界需要向物质提供能量。

ΔH > 0。

2. 焓变为负:化学反应中放热,物质向外界释放能量。

ΔH < 0。

焓变为负:化学反应中放热,物质向外界释放能量。

ΔH < 0。

3. 焓变为零:化学反应中没有能量变化,吸热和放热相互平衡。

ΔH = 0。

焓变为零:化学反应中没有能量变化,吸热和放热相互平衡。

ΔH = 0。

三、化学反应的能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破坏,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能量守恒定律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2. 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来自于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2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第2课时 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2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第2课时 含答案

第2课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学习目标定位]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熟悉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会判断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一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多种形式,但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因此化学反应分为两类: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请填写下表:2.典型实验:按照下列各实验的操作步骤,完成各实验并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其实验结论填入表中。

(1)铝与盐酸反应(2)Ba(OH)2·8H2O与NH4Cl晶体反应(3)NaOH与盐酸的反应归纳总结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判断方法(1)根据反应类型判断①化合反应一般为放热反应;②需要加热的分解反应一般为吸热反应;③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

(2)记住一些特殊反应①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反应吸热;②所有的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③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1.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_,属于吸热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制生石灰(CaO)②燃烧蜂窝煤取暖③炸药爆炸④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⑤生石灰与水作用制熟石灰⑥食物腐败⑦碳与水蒸气反应制得水煤气答案②③④⑤⑥①⑦解析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部分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为吸热反应。

2.下图中,能表示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的能量变化的是()答案 C解析C和CO2反应生成CO是吸热反应,生成物总能量应大于反应物总能量。

二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应用1.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化学物质中的化学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热能,提供了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能量和动力,如化石燃料的燃烧、炸药开山、发射火箭等;而热能转化为化学能是人们进行化工生产、研制新物质不可或缺的条件和途径,如高温冶炼金属、分解化合物等。

2.生物体中的能量转化及利用能源物质在人体中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产生的能量一部分以热量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作为可转移能量在人体内利用(如合成代谢)。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2节《化学能与电能》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2节《化学能与电能》知识点总结

第2节 化学能与电能一、能源的分类1.化学能间接转化为电能(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存在能量的损失)—比如火力发电 ①转化过程火力发电是通过化石燃料的燃烧,使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加热水使之汽化为蒸汽以推动蒸汽轮机,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燃煤发电是从煤中的化学能开始的一系列能量转化过程.化学能−−→−燃烧热能−−→−蒸汽机械能−−→−发电机电能 ①转化原理燃烧(氧化还原反应)是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关键.因此燃烧一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必定有电子的转移,电子的转移引起化学键的重新组合,同时伴随着体系能量的变化. 拓展点1:火力发电的优缺点优点:①我国煤炭资源丰富①投资少,技术成熟,安全性能高缺点:①排出大量的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CO 2以及导致酸雨的含硫氧化物,比如SO 2①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资源①能量转化率低①产生大量的废渣、废水.2.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不存在能量的损失)—原电池(将氧化还原反应所释放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2+会逐渐溶解,而由Zn失去的电子则由Zn片通过导线流向Cu片,因此Zn片上会带有大量的正电荷,Cu片上会带有大量的负电荷,而电解质溶液中含有阳离子(H+、Zn2+)以及阴离子(OH-、SO42-),由于正负电荷相互吸引,所以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会移向Cu片去中和Cu片上带负电荷的电子,阴离子则移向Zn片去中和Zn片上的正电荷,但是由于溶液中的H+得电子能力比Zn2+强,所以H+就移向Cu片去获得Cu片上由Zn片失去的电子而被还原为H原子,H 原子再结合成H分子即H2从Cu片上逸出,因此Cu片上有无色气泡产生.通过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并且指针偏向于Cu片这一边,可以得出该装置产生了电流(而电流的形成是因为电子发生了定向移动),并且电流移动的方向与电子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电流是从Cu片流出,Zn片流进,即Cu片作为正极;Zn片作为负极.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总结归纳:①原电池中电流的流向:正极→负极①原电池中电子的流向:负极→导线→正极(注意:在该过程中,电子是永远都不会进入到电解质溶液中,因为电子只在金属内部运动并且电解质溶液中的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也不能在导线中通过)①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阳离子→正极阴离子→负极①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本质: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即将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形式释放.(所谓自发就是指该氧化还原反应不需要借助外在的力量即本身就能够自己发生)①原电池中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通常是电极材料或还原性气体失去电子被氧化,电子从负极流出;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通常是溶液中的阳离子或O2等氧化剂得到电子被还原,电子流入正极.(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两极一液一回路,反应要自发)①两极:正极和负极是两种活泼性不同的电极材料,包括由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材料构成的电极或者是由一种金属与一种非金属导体(如石墨)构成的电极,一般活泼性较强的金属作为负极.①一液(电解质溶液):包括酸、碱、盐溶液.①一回路(构成闭合的电路):即两电极由导线相连或直接接触以及两电极必须插入到同一种电解质溶液中或者分别插入到一般与电极材料相同的阳离子的两种盐溶液中,两盐溶液之间用盐桥相连形成闭合回路.比如以下装置:①氧化还原反应要自发:指电解质溶液至少要与作为负极的金属电极材料发生自发的氧化反应.(3)电极反应式①定义:原电池中的正极和负极所发生的反应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补充:复杂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如CH4碱性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的书写:CH4+2O2+2OH-===CO2-3+3H2O……总反应式2O2+4H2O+8e-===8OH-……正极反应式CH4+10OH--8e-===7H2O+CO2-3……负极反应式注意: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必须遵守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求,比如难溶物、弱电解质、气体等均应写成化学式形式.①注意电解质溶液对正、负极反应产物的影响.如果负极反应生成的阳离子能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反应,则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应写入电极反应式中,例如Fe与Cu在NaOH溶液中形成原电池,负极反应式为:Fe+2e-+2OH-=Fe(OH)2.三、原电池的应用(1)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①原理:一般原电池中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作负极,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作正极.①应用:比如A、B两种金属用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后插入到稀H2SO4电解质溶液中,若A极溶解,B极有气泡产生,由此可判断A是负极,B是正极,活动性:A>B.(2)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①原理:在原电池中,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分别在两极进行,溶液中的粒子运动时相互间的干扰小,从而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①应用:比如实验室中用Zn和稀H2SO4制取H2时,通常滴入几滴CuSO4溶液,能够加快产生H2的速率.原因在于Zn 与置换出的Cu构成了原电池,加快了反应的进行.(3)防止金属被腐蚀(比如要保护一个铁闸,可用导线将其与一Zn块相连,使Zn作原电池的负极,铁闸作正极)补充:金属腐蚀①定义:指金属或合金与周围接触到的气体或液体发生化学反应,使金属失去电子变为阳离子而消耗的过程.②金属腐蚀的分类: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在金属腐蚀中,我们把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不构成原电池的腐蚀称为化学腐蚀;而由不纯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时形成的原电池反应而引起的腐蚀称为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又分为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在潮湿的空气中,钢铁表面吸附一层薄薄的水膜,里面溶解了少量的O2、CO2等气体,含有少量的H+和OH-从而形成电解质溶液.A.当电解质溶液呈中性、弱碱性或弱酸性时,它跟钢铁里的Fe和少量的C形成了无数个微小的原电池,Fe作负极,C 作正极,因此钢铁发生吸氧腐蚀.电极反应式为:负极(Fe):2Fe-4e-=2Fe2+ 正极(C):O2+2H2O+4e-=4OH-总反应式为:2Fe+O2+2H2O=Fe(OH)2B.当电解质溶液的酸性较强时,钢铁则发生析氢腐蚀.电极反应式为:负极(Fe):Fe-2e-=Fe2+ 正极(C):2H++2e-=H2↑总反应式为:Fe+2H+=Fe2+ +H2↑(4)制作各种化学电源(比如制作干电池、铅蓄电池、新型高能电池等)(5)设计制作原电池①设计电路原电池的设计要满足构成原电池的四个条件:(a)由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由一种金属与其他导电的材料(非金属或某些氧化物)作为电极材料;(b)两个电极必须浸在电解质溶液中;(c)两个电极之间要用导线连接形成闭合回路;(d)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②电极材料的选择电池的电极必须导电.电池中的负极必须能够与电解质溶液反应,容易失去电子,因此负极一般是活泼的金属材料.正极和负极之间只有产生电势差,电子才能定向移动,所以正极和负极一般不用同一种材料.③电解质溶液的选择电解质是使负极材料放电的物质.因此电解质溶液一般要能够与负极发生反应,或电解质溶液中溶解的其他物质与负极发生反应(如空气中的O2).但是如果两个半反应分别在两个容器中进行(中间连接盐桥),则左、右两个容器中的电解质溶液一般选择与电极材料相同的阳离子的盐溶液.比如Cu-Zn-硫酸盐原电池中,负极金属Zn浸泡在含有Zn2+的电解质溶液中.④设计示例拓展点2:原电池的正、负极的判断方法(1)根据组成原电池两电极的材料判断:一般是活泼性较强的金属作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作为正极.(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的方向判断:电流方向(在外电路)是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的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3)根据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内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方向判断: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4)根据原电池两电极发生的反应类型判断:原电池的负极总是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其正极总是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5)根据电极质量的变化判断:原电池工作后,X极质量增加,说明溶液中的阳离子在X极(正极)放电,X极活动性弱;反之,X极质量减少,说明X极金属溶解,X极为负极,活动性强.(6)根据电池中的现象判断:若某电极上有气泡冒出,则是因为析出了H2,说明该电极为正极,活动性弱.上述判断方法可简记为:特别提醒:①在判断原电池正、负极时,不能只根据金属活泼性的相对强弱判断,有时还要考虑电解质溶液,比如Mg、Al和NaOH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由于Mg不与NaOH溶液反应,虽然金属性Mg>Al,但是在该条件下却是Al作负极.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正、负极.又比如说Fe、Cu在稀H2SO4溶液中,Fe作负极,Cu作正极;而Fe、Cu在浓HNO3溶液中,Fe作正极,Cu作负极.①原电池的负极材料可以参加反应,表现为电极溶解,但有的原电池(比如燃料电池)负极材料不参加反应;原电池的正极材料通常不参加反应.四、发展中的化学电源1.化学电源的分类2PbSOSO4放电充电锌银蓄电池的负极是锌,正极是Ag电极反应:O+H O+2e- =2Ag+2OH2Ag+Zn(OH)2Zn+Ag2O+H2O放电充电五、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是一种能连续地将燃料和氧化剂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化学电池.燃料电池的最大优点在于能量转化率高,可以持续使用,无噪音,不污染环境.燃料电池的电极本身不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只是一个催化转化元件.它工作时,燃料和氧化剂连续地由外部供给,在电极上不断地进行反应,生成物不断地被排出,于是电池就连续不断地提供电能.(1)氢氧燃料电池2H+O=2H O1)燃料电池正极反应式的书写因为燃料电池正极反应物一般是O2,即正极都是氧化剂—O2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故正极反应的基础都是O2+4e-=2O2-,O2-的存在形式与燃料电池的电解质的状态以及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有着密切的联系.①电解质为酸性电解质溶液(如稀硫酸)在酸性环境中,O2-离子不能单独存在,可供O2-离子结合的微粒有H+离子和H2O,O2-离子优先结合H+离子生成H2O.这样在酸性电解质溶液中,正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①电解质为中性或碱性电解质溶液(如氯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O 2-离子也不能单独存在,O 2-离子只能结合H 2O 生成OH -离子,故在中性或碱性电解质溶液中,正极反应式为O 2+2H 2O +4e -=4OH -.①电解质为熔融的碳酸盐(如Li 2CO 3和Na 2CO 3熔融盐混和物)在熔融的碳酸盐环境中,O 2-离子也不能单独存在,O 2-离子可结合CO 2生成CO 32-离子,则其正极反应式为O 2+2CO 2 +4e -=2CO 32-.①电解质为固体电解质(如固体氧化锆—氧化钇)该固体电解质在高温下可允许O 2-在其间通过,故其正极反应为O 2+4e -=2O 2-.2)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的书写燃料电池负极反应物种类比较繁多,可为氢气、水煤气、甲烷、丁烷、甲醇、乙醇等可燃性物质.不同的可燃物有不同的书写方式,要想先写出负极反应式相当困难.一般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都是采用间接方法书写,即按上述要求先正确写出燃料电池的总反应式和正极反应式,然后在电子守恒的基础上用总反应式减去正极反应式即得负极反应式.比如以H 2、C 3H 8为燃料的碱性电池为例说明如下: H 2-2e - =2H +或H 2-2e -+2OH -=2H 2O;C 3H 8−−→−--e 203CO 2−−→−-OH 63CO 32-(3个C 整体从-8价升高到+12价,失去20e -),则有:C 3H 8-20e -+aOH -=3CO 32-+bH 2O,由电荷守恒知a=26;由H 原子守恒知b=17,所以电极反应式为C 3H 8-20e -+26OH -=3CO 32-+17H 2O(3)燃料电池与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的主要区别①氧化剂与燃料在工作时不断地由外部供给.①生成物不断地被排出.(4)废弃电池的处理废弃电池中含有重金属和酸碱等有害物质,随意丢弃,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若把它当作一种资源,加以回收利用,既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又可以节约资源.因此,应当重视废弃电池的回收.。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PPT课件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PPT课件
7
图Ⅰ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过程 中反应物将比生成物多的那部分能量释放出来,这样的反应 为放出能量的反应;
图Ⅱ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反应过程 中需要从外界吸收能量,这部分能量便储存在生成物中,这 样的反应为吸收能量的反应。
(1)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放出能量。 (2)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吸收能量。
A.放热185 kJ
B.吸热185 kJ
C.放热92.5 kJ D.吸热92.5 kJ
解析 破坏1 mol H—H键、Cl—Cl键、H—Cl分别需要
吸收436 kJ、243 kJ 、432 kJ 能量,对 反应:H2+Cl2= 2HCl,H2和Cl2生成2 mol HCl放出的热量为2×432 kJ-436 kJ-243 kJ=185 kJ,则H2与Cl2生成1 mol HCl总的过程需要 放热92.5 kJ。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化学反应表现为吸收能量,则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 不 等 式 , 下 同 ) , 如 果化学反应表现为放出能量, 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作出化学反应放出 能量的示意图。
B.EA>EC+ED D.EA+EB<EC+ED
11
自学导引 第2课时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一、化学能与热能 1.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是两条基本的自然定 律。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 的能量,如热能、电能等。 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吸热和放热。 思考题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是放热反 应还是吸热反应。 ①天然气(CH4)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____________ 。 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钠与水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

教案2、用手触摸烧杯下部感觉烧杯变凉反应吸热3、用手拿起烧杯烧杯下面的带有几滴水的玻璃片(或小木板)粘到了烧杯底部反应吸收热量使体系温度降低,使水结成冰4、将粘有玻璃片的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上一会儿再拿起玻璃片脱离上面烧杯底部冰融化5、反应完后移走烧杯上的多孔塑料片,观察反应物混合物成糊状有水生成【讲解】注意事项: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在短时间内反应充分进行,使体系温度快速降低,将玻璃片上的水凝固。

实验中要注意两点:(1)将Ba(OH)2·8H2O晶体研磨成粉末,以便与NH4Cl晶体充分接触;(2)由于该反应属于固相反应,一定要在晶体混合后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以使它们很快起反应;(3)反应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会造成学习环境的污染,所以要注意对氨气的吸收。

【投影小结】1、方程式: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2、玻璃棒的作用:搅拌,使混合物充分接触3、反应物成糊状的原因:结冰粘结【板书】结论: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实验三】酸碱中和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板书】3、酸碱中和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投影实验】实验步骤:在50 mL 烧杯中加入20 mL 2 mol/L的盐酸,测其温度。

另用量筒量取20 mL 2mol/L NaOH溶液,测其温度,并缓慢地倾入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

观察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过程,并作好记录。

盐酸温度/℃NaOH 溶液温度/℃中和反应后溶液温度/℃室温室温温度升高【提问】是不是所有强碱与强酸的反应都放热呢?下面让我们做一组对比实验。

【设疑】对实验进行原理性抽象──为什么强酸与强碱发生反应时都会放出热量?【讲解】由此可见,强酸与强碱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虽然不同,反应物也不同,但是它们的反应本质相同,都是H+与OH-离子反应生成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其离子方程式都是:H+ + OH- = H2O。

所以,可提出推测,即中和反应都放热。

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2人教课标版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ppt课件

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2人教课标版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ppt课件
13
2.
如图所示,在铁圈和银圈的焊接处,用一根棉线将其悬在 盛水的烧杯中,使之平衡;小心的向烧杯中央滴入CuSO4 溶液,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D ) A. 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
B. 保持平衡状态; C. 铁圈向下倾斜;
D. 银圈向下倾斜;
3
试将下列两个氧化还原反应分别设计成两个原电池 ⑴ Zn + 2AgNO3=Zn(NO3)2+2Ag ⑵ 2Fe3++Fe=3Fe2+ ( Zn∣AgNO3∣C ) ( Fe∣Fe2(SO4)3∣C )
负极(–):是活泼金属,本身失去电子,
电 子 电 流
发生氧化反应。
是不活泼金属或非金属, 进电子 , 正极(+):
本身不反应,是溶液中的阳离子 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2019/2/26
10
练 习
⒈ 判断下列哪些装置构成了原电池?若不是, 请说明理由;若是,请指出正负极名称,并 写出电极年级 化学必修2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电能
主讲:朱志杰
金溪县第一 中学
2019/2/26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
1
化学能与电能
2019/2/26
2
演示讨论
⑴将Zn片插入H2SO4溶 液中有什么现象?为什 么?
⑵ 将Cu片插入H2SO4溶 液中有什么现象?为什 么?
2019/2/26 3
负极: Zn-2e-=Zn2+ ③ (∨ )
2019/2/26
正极: 2H++2e-=H2↑ 总反应: Zn+2H+=Zn2++H2↑
11
负极: Zn-2e- =Zn2+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
化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将对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下是主要内容:
1.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特征
- 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改变的过程,原有物质消失,新的物质生成。

- 化学反应具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方程式和反应条件等特征。

2. 化学反应的类型
- 合成反应:两个或多个物质反应生成一个化合物。

- 分解反应:一个化合物分解成多个物质。

- 双替换反应:两个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位置。

-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反应。

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 化学方程式用符号表示化学反应,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

- 化学方程式需要平衡,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种类和数量要相等。

4. 能量变化与化学反应
- 化学反应中常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 放热反应:化学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

- 吸热反应:化学反应吸收热量,温度降低。

- 可逆反应:既可以放热又可以吸热的反应。

5.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影响因素
- 化学反应的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产生的量。

-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6. 化学平衡与化学平衡常数
- 化学平衡指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后反应停止。

- 化学平衡常数表示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比的稳定值。

以上为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您的研究有帮助。

人教版化学必修2讲义: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3节 第2课时

人教版化学必修2讲义: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3节 第2课时

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知识梳理]一、化学反应的限度1.可逆反应(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正反应方向和逆反应方向均能进行的化学反应。

(2)特点①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同时进行。

②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不可能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即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可能达到100%。

(3)表示:书写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不用“===”而用“”。

2.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的建立(2)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自主思考】1.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此时反应物的转化率最大吗?提示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反应物的量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反应物的转化率达最大值,且保持不变。

二、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1.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促进有利反应⎩⎪⎨⎪⎧ 提高反应的转化率加快反应速率控制有害反应⎩⎪⎨⎪⎧ 减慢反应速率减少甚至消除有害物质的产生控制副反应的发生2.燃料燃烧的条件(1)燃料与空气或氧气尽可能接触。

(2)温度达到燃料的着火点。

3.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措施(1)尽可能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能量的转化率。

关键是燃料与空气或氧气尽可能接触,且空气要适当过量。

(2)尽可能充分地利用燃料燃烧所释放出的热能,提高热能利用率。

【自主思考】2.结合燃料燃烧的条件分析灭火的措施有哪些?提示 (1)隔绝空气 (2)降低火焰的温度[效 果 自 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 )(2)化学反应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3)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时间的长短无关( )(4)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不可改变的( )答案 (1)√ (2)√ (3)√ (4)×2.(1)炭在火炉中燃烧得很旺时,在往炉膛底内的热炭上喷洒少量水的瞬间,炉子内的火会更旺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必修二(人教版 课件)-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2.1

高中化学必修二(人教版 课件)-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2.1
答案: D
B(g)+C(g)为吸热反应 ,B(g)+C(g)
A(g)为放热反应 ,B、C 两项错误,D 项正确。
首页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1 2
当堂检测
3 4 5
5.导学号52090047在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时,我们通常做下 面的实验:
在一只小烧杯里,加入20 g已研磨成粉末的Ba(OH)2· 8H2O,将小烧杯 放在事先已滴有3~4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向烧杯中加入约10 g NH4Cl晶体,根据实验步骤,填写下表,并回答问题。
4.由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A(g) B(g)+C(g)和 B(g)+C(g) 反应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不相等
A(g)两个
B.A(g) B(g)+C(g)是放热反应 C.A(g)具有的能量高于 B(g)和 C(g)具有的总能量 D.B(g)+C(g) A(g)是放热反应
解析: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 A 项错误;A(g)具有的能量低于 B(g) 和 C(g)具有的总能量,故 A(g)
首页
重难点一 重难点二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当堂检测
重难点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情景引入
氢气的燃烧 讨论探究 1.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是否相同?并从该角 度解释:2H2+O2 2H2O为什么是放热反应? 提示:一定不相同。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反应物 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一定不相同。在H2的燃烧反应中,反应物H2 和O2具有的总能量大于H2O具有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首页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当堂检测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2节化学能与电能第1课时原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课件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2节化学能与电能第1课时原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课件
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插入到稀 H2SO4中所组成的原电池, 叫做Cu-Zn原电池
Cu-Zn原电池 Zn片上Zn溶解,Zn 失电子,发 生 氧化反应。 可表示为:
Zn: Zn-2e=Zn2+
Cu片上产生气泡,H+ 得电子,发生 还原 反应。 可表示为:
Cu:2H++2e=H2↑
定义2: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叫负极,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流入的一极叫正极,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实验现象]:铜片上有气泡产生,锌片不断溶解,电流表的指 针发生偏转。
[实验结论]:导线中有电流通过。
实验结论:
1.该装置实现了将__化__学__能转化为_电____能。 2.该装置的化学反应本质是:_氧__化__还_原__反__应_____.
2. 原电池
定义1: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的装置,叫做原 电池。
例1.如图装置中,明显有电流产生的是( C )
解析:A项中酒精不是电解质溶液,不能构成原电池;B项中的两电极材料 与电解质溶液不能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因而也不能构成原电池;D项 中的装置没有构成闭合回路,不能构成原电池;只有C选项中的装置符合原 电池的构成条件。
例2.[2019·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一检测]关于原电池及其电极名称的下列 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 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活动性不同的 属 b. 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一定产生气体 c. 电子流出的一极为负极 d. 阴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向正极移动 解析:a错,构成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必须是两种活动性不同的电极,可 以是两种不同 属,也可以是一种 属、一种非 属。b错,原电池中正极上 发生还原反应,但不一定产生气体。c对,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为负 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d错,原电池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 负极移动。

《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集体备课清原二高中刘洁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整章分析1.地位和功能本章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都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是化学学科最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也是深入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特点和进程的入门性知识。

同时,本章内容又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应用的知识,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有重大价值的知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因此,化学能对人类的重要性和化学反应速率、限度及其条件控制对化学反应的重要性,决定了本章学习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原理。

本章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

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相互转化及其应用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认识;通过新型化学电源开发利用的介绍,学生将对化学的实用性和创造性有更多的体会;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讨论,学生对化学反应的条件将从原理上加深认识。

这些都会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2.内容的选择与呈现课程标准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及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既有学习的阶段性,又有必修、选修的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前后还有交叉和重叠,学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形态。

根据课程标准,关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在此只点出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其主要原因,并笼统地将反应中吸收或放出能量归结为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高低,不予深究。

关于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相互转化,侧重讨论化学能向热能或电能的转化,以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化学电池,主要考虑其应用的广泛性和学习的阶段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解惑
一、从微观结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从微观分析看,化学反应是原子 (或离子 ) 重新组合的过 程。即在一定条件下,分子 (或其他形式的微粒 )中的化学键 吸收能量后被破坏,形成原子 ( 或离子 ),而后又相互结合成 新的分子,在此过程中由于原子间 ( 或离子间 ) 的相互结合而 放出能量。
上述过程说明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断裂与形 成是反应过程中有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
[特别提醒]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但伴有能 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水由液态变为气 态需要吸收热量,但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二、决定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因素 一个反应在完成后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 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其关系如下图 所示:
下图为N2(g)和O2(g)生成NO(g)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由图可知,当1 mol N2(g)与1 mol O2(g)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 成 2 mol NO(g)时,
1 mol N2 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946 kJ能量,
1 mol O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需吸收498 kJ能量, 形成2 mol NO分子中的化学键要释放632 kJ· mol-1×2 mol=
2.根据生成物和反应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判断。
若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则为吸热反应, 反之为放热反应。 实际上,反应放热就是因为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 的总能量;而反应吸热是因为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 总能量。
3.根据生成物和反应物的相对稳定性判断。
由稳定的物质生成不稳定的物质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反 之为放热反应。 [特别提醒]
图Ⅰ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过程
中反应物将比生成物多的那部分能量释放出来,这样的反应 为放出能量的反应; 图Ⅱ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反应过程 中需要从外界吸收能量,这部分能量便储存在生成物中,这 样的反应为吸收能量的反应。 (1)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放出能量。 (2)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吸收能量。
4.注意事项
①装置的保温隔热效果要尽可能的好。
②使碱稍微过量以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
典例导析
知识点1:吸、放热反应与加热进行反应的关系 例1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不要加热或点燃等条件即可发生
C.化学能只能以热能的形式释放
D.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解析 有些放热反应需要加热使其发生,如碳的燃烧 等。A、B项不正确。化学能可以转化成多种形式的能,如光 能、电能、热能等,C项错误。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一个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与其是否需 要加热无关,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不需要加热的反应也不一定是放热反应。如H2、CO 等大多数气体需要点燃才能进行燃烧, Ba(OH)2· 8H2O 和NH4Cl属吸热反应但在常温下就能 进行。
二、溶解过程中的热效应 一些物质溶于水,也会有吸热和放热现象。如浓硫酸、 NaOH(s)等溶于水会放热;NH4NO3(s)、NH4Cl(s)等溶于水要 吸热;NaCl、酒精等溶于水,热效应不大。 三、物质“三态”变化过程中的热效应
[特别提醒]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要注意断键吸收能量、 成键放出能量与物质所具有的能量之间的区别。
典例导析
知识点1:化学键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例1 已知破坏1 mol H—H键、Cl—Cl键、H—Cl键分别
需要吸收436 kJ、243 kJ、432 kJ能量,则由H2与Cl2生成1 mol HCl总的过程需要( ) A.放热185 kJ B.吸热185 kJ C.放热92.5 kJ D.吸热92.5 kJ 解析 破坏1 mol H—H键、Cl—Cl键、H—Cl分别需要 吸收 436 kJ 、 243 kJ 、 432 kJ 能量 ,对反应: H2 + Cl2 = 2HCl,H2和Cl2生成2 mol HCl放出的热量为2×432 kJ-436 kJ-243 kJ=185 kJ,则H2与Cl2生成1 mol HCl总的过程需 要放热92.5 kJ。 答案 C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第1课时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第2课时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第1课时 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第2课时 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第1课时 化学反应速率 第2课时 化学反应的限度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3
④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中的盐酸中,并把
量筒中的 NaOH 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 ( 注意不要洒在外面 ) , 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出混合溶液的最 高温度,作为终止温度,记录并填入表格。 ⑤重复实验三次,取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的 依据。 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中和热。
答案 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 物的总能量;如图所示:
跟踪练习2 下列关于放出能量的反应:A+B―→C+D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EA、 EB 、 EC、 ED 分别表示 A、 B 、 C、 D 所具有的能量)( ) A.EA>EC B.EA>EC+ED C.EA+EB>EC+ED D.EA+EB<EC+ED 答案 C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
①所有的燃烧反应,如 C 、 H2 、 CH4 等在氧气或空气中的燃 烧,H2在氯气中的燃烧等;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④金属与酸的反应,如镁条和盐酸的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
①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②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反应;

③C和CO2、C和水的反应等。
跟踪练习1 下列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能量的是( ) A.H+H→H2 B.H+Cl→HCl C.I2→I+I D.S+O2→SO2 答案 C 知识点2: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分析 例 2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 是放出能量, 决定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化学反应表现为吸收能量,则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不等式,下同 ) ,如 果化学反应表现为放出能量, 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作出化学反应放出 能量的示意图。
固态 液态 气态 放热 放热
四、中和热的测定 1.实验用品 大烧杯 (500 mL) 、小烧杯 (100 mL) 、温度计、 2 个量筒 (50 mL)、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 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 0.50 mol· L-1盐酸、0.55 mol· L-1NaOH溶液。 2.实验原理 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这 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实验中通过测定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 所放出的热量来计算中和热的大小。
二、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应用 化学反应伴随着 能量 的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 一。化学物质中的化学能通过反应转化成 热能,是人类生存 和发展的动力之源;而 热能转化为化学能又是人们进行化学
科学研究和创造新物质不可或缺的条件和途径。
名师解惑
一、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判断 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反 应为吸热反应。 1.根据实例判断。
吸热
吸热
3.实验步骤 ①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 ( 或纸条 ) ,使放入的小烧杯 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 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 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玻璃搅拌棒通过,以达 到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的目的,如图所示 (该实验也可在保温杯中进行):
自学导引
答案
点燃 ①CH4+2O2 ― ― → CO2+2H2O,放热反应
高温 ②CaCO3 ===== CaO+CO2↑,吸热反应
③3Fe+2O2 ===== Fe3O4,放热反应 ④2Na+2H2O=2NaOH+H2↑,放热反应 3.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所释放的热量
点燃
称为中和热。
答案
D
跟踪练习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吸热反应在发生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得能 量,放热反应在发生过程中均不需要外界的能量 B.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主要由反应条件决定 C.液氨汽化时放出热量
D.化学反应除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答案 D
知识点2: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综合分析判断 例 2 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 件下可转化为金刚石,已知12 g石墨完全转化为金刚石时, 要吸收E kJ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石墨不如金刚石稳定 B.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 C.等质量的石墨与金刚石完全燃烧,二者放出的热量 一样多 D.等质量的石墨与金刚石完全燃烧,石墨放出的热量多 解析 一般某物质具有的能量越高,这种物质就越不稳 定,反之就越稳定。由题意知石墨转化为金刚石需吸收热 量,则金刚石具有的能量应大于石墨具有的能量,故稳定性 石墨大于金刚石,当然等质量的金刚石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 多于石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答案 B
第2课时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一、化学能与热能 1 . 质量守恒 定律和 能量守恒 定律是两条基本的自然定 律。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 的能量,如热能、电能等。 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 热量 的变化— —吸热和放热。 思考题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是放热反 应还是吸热反应。 ①天然气(CH4)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____________ 。 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钠与水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