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朵杏花》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精选5篇)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精选5篇)《第一朵杏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一《第一朵杏花》片断赏析品读第二段(第六至第十五自然段)1、教学第六自然段师导:转眼间一年又过去了,一年后,孩子有了答案,在揭晓答案前,文章第六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我用手势指名一生读,她读后,我又指名后面的同学再读,接着让全班同学读。
(“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
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这一自然段文笔优美,向读者展现清新充满生机的春景图,因此我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自然领略了景美,文美。
)师:你喜欢这一自然段吗?生1:我喜欢,因为它描绘了春天来了,带来了绿意,使一切都充满了生机。
生2:它写的很美。
师:美在哪里?生2:它说“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这里的词语写得很美,“吹绿”、“吹青”、“吹皱”、“吹鼓”写出了春天来了万物都苏醒了。
生3:(学生站起绘声绘色地朗读了该句后),这里还用了排比的手法。
师:你不仅读得美,而且还知道这里用了排比,真了不起。
师:还有哪些地方写得优美?生4:“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这里用了比喻,把时间比作飞箭,写出了时间过得飞快。
(该生朗读得很有味道)师:说得好,读得更好,一起来(全班投入地读这一自然段)。
(我想正是有了我的抒情导入,并有了讲读前学生的充分投入地读,这里才有了学生的自主理解。
但遗憾的是“吹绿”、“吹青”、“吹皱”、“吹鼓”这几个词未能让学生揣摩体会,一次很好的语言文字训练机会丢失了)2、分角色品读第7-14自然段,感受人物的激动欣喜我相机动情地接着学生的朗读往下引读:“这一天,竺爷爷正在书房里看书,忽然听见窗外一个小孩子的声音:学生读:“竺爷爷!竺爷爷!”师:(引述)“是谁喊得这么急?他赶忙走出书房,一看,就是前院的那个孩子。
”学生读:“什么事情啊?”师:此刻竺爷爷问话时的语气、神态怎样?生1:亲切。
公开课《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公开课《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
二、设计思路:1、把握教材特点。
竺可桢是中国近代气象学、地理学的奠基人。
他在科学研究中特别重视调查研究,足迹遍布祖国各地,每到一处都不耻下问。
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观测物候,在气象、物候、地理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
这篇课文讲了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也说明了只有通过长期、精确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把握人物特点,感受深刻道理,增长阅读兴趣。
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课文内容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可桢意味深长的话,条理清楚,中心明确。
课文语言清新流畅,生动鲜明。
2、灵活处理教材。
文中人物对话虽然比较多,但浅显、简洁,所以并不想按照课后练习中安排的,重点进行分角色朗读训练,而是重点用来指导写作中如何引用人物的语言,因为四年级的学生经常写一些记叙文,又不太会引用人物语言。
而培养学生自觉积累语言的习惯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永恒的追求。
课文最后一节引用竺可桢的一段话总结全文,升华中心,无论是从语言工具的价值,还是从思想教育的价值,都有其记忆的必要,所以我决定让学生背诵这一节。
3、凸显设计理念。
①把教材当作例子,根据课文的特点,以及四年级下学期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挖掘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生长点。
②以人为本,遵循常态下学生的一般阅读规律。
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引领学生在对一篇课文的学习中,主动获得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认识的深化,兴趣的'拓展。
④回归朴实的语文课堂,让学生行进在语言的基石上。
三、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
《第一朵杏花》的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

《第一朵杏花》的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1、《第一朵杏花》的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学会8个字;会认9个生字;并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通过朗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通过读文,让学生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使学生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生词的读音以及几个长句子。
3、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结合课文内容提出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4、学生交流。
三、抓住词句,读中感悟品读1——5自然段1、默读这段文字,想一想竺爷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里感受到的?请把你感受深的词语做上记号。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3、学生交流感受。
4、学生交流的同时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师:一年前,小男孩对第一朵杏花盛开的时间不能确定;一年后,他带着爷爷的嘱托,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你们瞧,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一年的春天来到了。
二、抓住词句,重点感悟(出示句子:春风吹皱了河水,吹醒了小草,吹绿了柳梢,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意思。
2、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美丽的画面。
3、学生交流。
4、欣赏画面。
师配乐描述画面:春天来了,风婆婆轻轻地抚摸着河水,河水泛起了微波;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小草也被婆婆吹醒了,她伸了伸懒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她悄悄地从柳树身上滑过,柳枝上长出了嫩黄的小芽;在她的爱抚下,杏花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了。
同学们,巧妙地运用了这几个词语,把春风都写活了,多么美丽的画面呀。
第一朵杏花的全国优秀教学设计5篇

第一朵杏花的教学设计篇5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关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品读第一次看花的情景,练习分角色朗读,感受竺可桢精确细致的观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读通课文、理清脉络。
2、品读第一次看花的情景。
教学难点:感受竺可桢精确细致的观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赏花导入:1、出示杏花图:师: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瞧,多美的杏花呀。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下吗?(学生自由描述)2、出示句子: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
喜欢这句话吗?为什么?(相机学习生字:泛)3、引出竺可桢:美丽的杏花吸引了我们,也吸引了一位老爷爷,他就是著名的气象学家竺可桢。
(出示人物简介)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他的一个小故事:(指课题)谁能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课堂开始,以随和的谈话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条件与课文相联系,运用媒体进行图片展示,引领学生感悟杏花之美,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表达欲望,让学生渐入学习佳境。
】二、感知课文: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读通每一句话。
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词语读一读:一株吹皱曾经精确仰起脸估计掌握绽开明媚兴冲冲大概规律郑重程度顷刻间(2)读好长句。
(课件出示)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竺可桢爷爷几次看杏花?找一找,分别是那几个自然段写的?(2)交流。
小结:课文按时间顺序向我们介绍了竺可桢爷爷两次看杏花的故事。
【设计意图:以人为本,遵循常态下学生的一般阅读规律。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引领学生在对一篇课文充分阅读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品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品读课文——第一次看花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1—5自然段。
思考:竺可桢爷爷看花有什么特别之处?圈一圈,说一说,竺爷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交流:(相机出示句子)(1)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优秀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优秀6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白话文给您最好的朋友。
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8个字,认识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凭借对语言文字感悟,体会竺可桢一些不苟的科学态度和治学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句,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读、画、标、问、查)。
注意查找竺可桢的相关资料,为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奠定基础。
2、教师:资料,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并书写本课生字词;学习1—5自然段,学习竺可桢爷爷和孩子的第一次对话,为学习第二次对话、体会情感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1、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
竺爷爷来到杏树下,只见四朵不同程度的杏花都绽开了花瓣。
可惜的是小男孩没看到第一朵杏花,竺爷爷也很遗憾呀!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科学家竺可桢爷爷,并和他一起去看过一次杏花。
这节课,我们还将再次和竺爷爷一起去观察杏花!今天这节课继续学习第16课,板书——不过,在赏花之前,咱们得先回顾一下昨天学过的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
2、谁能用上几句话简单说说第一次看杏花的情景,尽量用上这些词语?阳光明媚一株杏花淡淡、竺可桢走进绽开习惯错过遗憾(脑海里的春天、与文本有关的内容。
师:你不仅能准确地读出这些词语,还能看着这些词语回忆起我们前面学过的内容表达也很清晰,非常了不起。
《2、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优秀4篇)

《2、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优秀4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一一、目标导引1.学习9个生字,其中1个会读,8个会写。
正确读写并积累一株,泛出,仰起,吹皱,曾经,精确,估计,掌握,明媚,程度,郑重,绽开,大概,规律,兴冲冲,顷刻间16个词语。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品读词句。
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含义,感悟人物的品质。
如:竺可桢弯下腰来,习惯地问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理清课文结构,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课前引导。
1.查找相关资料,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1)查找竺可桢先生的有关资料。
(2)查找杏花的有关资料。
2.查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1)我能理解重点词语例:【绽开】读音:zhagrave;n解释:花朵)绽放;开放。
(2)我积累了课文中的表示时间短的词语例:顷刻间3.我的阅读感受例:我喜欢课文中描写的句子,如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在这段话中,作者抓住了春天景物的特点,使用几个生动、形象的动词,把春天的景物写活了。
照样子大胆写出感受和见解:4.准备与老师同学交流的问题。
①②③三、课文导学。
1.默读课文,按时间的顺序给课文分为三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自然段),写了第二段(第自然段第自然段),写了第仨段(第自然段第自然段),写了2.朗读两次孩子与竺可桢爷爷的对话,想一想,再选择填空。
(1)第一次对话中的又说明竺可桢爷爷看花的次数___________(a.第一次b.第二次c.经常);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爷爷(a.随便地问b.问了很多次c.经常思考这个问题,脱口而出的问);从中反映了竺可桢爷爷是一个的人。
(2)第二次对话中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兴冲冲写出了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了。
3.读了这两段对话,我有很多感想:我明白了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是因为。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精选多篇)第一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2《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2第一课时教学目的要求: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赏读品味有关杏花记叙杏花的句子。
教学重点:读通全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看图揭题:1、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上好?谁能看图说说三水的样子?2、你知道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3、板书《第一朵杏花》。
4、读课题,质疑。
二、带着风险问题初读课文,要求:1、自由读课文,借助课文后的浅显拼音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2、自由回答刚才提出的风险问题:杏花是在什么时候开放的?文章为何要写第一朵杏花?3、读了课文你有了哪些新的风险问题?4、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敬请期待好文网更好文章)什么内容?三、研究组小组交流讨论自己的自学情况。
四、全班汇报:1、指名读读文后的生字,并组词。
2、指名分节读读生字。
3、说说你读了作文后有了哪些新的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的价值的风险问题则留作第二课时解决。
)4、概括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赏读品味:中小学生专业作文精选本文多处描写了杏花,请你找一找,读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了一片淡淡的粉红??已经有四朵花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春风吹绿了柳梢,吹绿了小草??吹鼓了杏树的花苞”“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的杏花。
”指导有内心的朗读。
六、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
想想竺爷爷是个怎样的人?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竺可桢外公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精神。
2、情景演示,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及品字析句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析、演,感受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课文主要就讲了什么?二、精读课文1-5自然段,感悟文章的人物特点。
1、自由读,说时说说你感受了竺可桢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先自学,然后在小组中会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重点理解“习惯地问”,“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体会观察的精确、细致及现阶段的观察习惯。
第一朵杏花》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第一朵杏花》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脉络,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赏读品味有关描写杏花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引入1.引导学生欣赏春联和诗句,让他们了解杏花是春天的代表。
2.提问学生是否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引入本课《第一朵杏花》。
二、阅读理解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题,让学生感受课文的主题。
2.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理解人物特点和故事情节。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理清文章脉络,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4.赏读品味有关描写杏花的句子,让学生感受课文的美感。
三、生字研究1.研究本课8个生字,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和意义。
2.结合课文,让学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四、课堂练1.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提高朗读技巧。
2.针对学生的疑点,进行课堂讲解和解答。
五、作业布置1.自学生字,结合课文理解新词。
2.复课文,准备第二课时的研究。
第一课时重点:1.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关键句子,理清文章脉络。
2.学生掌握本课8个生字的读音和意义,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生赏读品味有关描写杏花的句子,感受课文的美感。
同学们在课堂上认真研究,对课文进行了预和初读,理清了文章脉络。
现在,让我们一起赏读课文,品味杏花图。
XXX爷爷问孩子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孩子回答不上来。
这让XXX爷爷很感兴趣,他开始观察杏花的开放情况,并在第二年春天,通过孩子的告诉,第一次看到了杏花的盛开。
XXX爷爷很重视这个日子,他郑重地记下了清明节这个日期。
通过长期的观察,XXX爷爷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对于自然界的变化,我们应该保持敏感和好奇心,通过观察和记录来了解规律。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老师:春天即将到来,花儿们都绽放出美丽的笑脸。
今天,美丽的杏花也来到了我们班,你们看看它的模样,谁愿意来描述一下呢?可以从颜色、姿态方面,用排比句描述,也可以引用诗句来形容它。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朵杏花》优秀教学设计优秀9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朵杏花》优秀教学设计优秀9篇当一个同学发言时,我们要认真倾听,学会欣赏!生:学生在小组中交流。
教师参与交流、指导。
师:大家读得真热闹!哪一小组把你们感受到的美来给大家读一读、说一说?生1:我仿佛感到春风轻轻拂过我们的脸,春绿了柳树,柳树柔软的枝条随风舞蹈。
师:啊!你想得画面多美啊!柳树好像和我们说着悄悄话呢!你来读一读吧!生1:学生边做动作边读。
生2:小草从妈妈的怀里探出脑袋,看着这精彩的世界!看着这一切,我忍不住想读啦!(学生美滋滋地读。
)师:我的确感受到了小草看到的精彩的世界!生3:我感觉花儿、小草、柳树、小溪像活的一样,有了生命。
(极富表情作动作读。
)师:刚才大家描绘的画面多美呀!微风吹过,湖面泛起了一道道的波纹,小草苏醒了,探出了头来,风儿吹绿了柳梢,杏树的花苞胀得鼓鼓的,就要绽开了!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美丽的春天吧!(课件出示春天的情境图)全班齐读师过渡:是呀!第一朵杏花马上就要开了。
小男孩此时又来到院子里。
他呆呆地站在那儿,痴痴地守着那朵杏花。
你们看,你们看,花开了!(师板书画画苞)这可是一年的期待呀!谁来把这个消息告诉竺爷爷?谁来?谁来?(同座位合作读、表演对话)师:有谁想告诉竺爷爷?谁想当竺爷爷?(指名读)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师:同学们,这段精彩的对话,没有写出两人的神态、表情,现在老师送给你们一些词语,你对照这些词语能把这段对话读好吗?(出示词语:奇怪、半信半疑、高兴、自豪、激动、肯定、)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奇怪)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高兴)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激动)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自豪)地说:“刚才。
”竺爷爷(半信半疑)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肯定)地说:“是。
”生:根据提示,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对话。
师:我想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指名学生逐句读,读出对话中的神态。
师:第一朵杏花开放了,瞧:师:(出示句子: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共7篇)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共7篇〕第1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①把教材当作例子,根据课文的特点,以及四年级下学期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挖掘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生长点。
②以人为本,遵循常态下学生的一般阅读规律。
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引领学生在对一篇课文的学习中,主动获得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认识的深化,兴趣的拓展。
④回归朴实的语文课堂,让学生行进在语言的基石上。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进一步明确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
3.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
4.体会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5.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1.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把握人物的特点,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
2.体会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整体感悟文字间的内在联系。
对人物形象迅速准确的把握,对浸透其间的感情真切体会,对蕴含的道理深刻感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中心。
图片、生平、成就。
1.引导: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也是理解课文的根底。
2.学生自由练读。
3让学生自己说说练读方法与目标。
4.抽样检查练读情况。
让学生自己确定抽样方案。
5.学生再次回报阅读收获。
6.引导: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教师不作分段提示,让学生自己琢磨出课文板块。
一般把课文分成三段。
1.挑战读。
2.以采访挑战成功者的方式,让学生练习采访,并感悟读书方法。
3.教师引领,提升学习方法:品词析句,读懂课文最后一节。
哪些词语最让你心动?为什么? 哪些句子最让你心动?为什么?4.小结:竺可桢的话鲜明地反响了他是一个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人;竺可桢的成就充分说明了只有通过长期、精确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样一个道理。
5.朗读并背诵最后一节。
2024年公开课《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3篇

2024年公开课《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3篇公开课《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1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春天来了,我们班的同学是勤奋好学的,我们学过哪些写春天的诗呢?(引导学生背诵高鼎《村居》、孟浩然《春晓》、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贺知章《咏柳》)同学们背得抑扬顿挫,悦耳动听。
春天来了,柳树伸展开嫩绿的枝条,草儿也伸个懒腰从地底下钻出来,燕子在天空中跳着欢快的舞蹈,桃树、梨树、杏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也都开满了花。
你知道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今天我们学习(板书:第一朵杏花)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找出第一朵杏花开的时间,想想课文主要写的是谁?二、初读感知1、先检查同学们生字词都认识了没有。
(指名认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2、同学们读了课文,能不能回答老师刚才的问题: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课文主要写谁?3、我们来看看竺可桢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课件出示竺可桢介绍)4、竺可桢先生胸襟豁达开阔、治学严谨勤奋、待人宽厚至诚,堪称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课文写了他几次看花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课文可以分几个段落,每段都讲了些什么?5、“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再读课文,一定有更多收获。
请同学捧起书来用心地再把课文读一遍,想想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6、请大家谈谈文章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说说你的理由。
7、学习生字:师范写“仰”、“皱”,生描红仿写,师巡视辅导。
三、作业1、完成本课《习字册》。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交代任务二、精读感悟1、学习第一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找找时间、地点、人物。
(2)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课文用了哪些词语写他的动作?找出来。
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四人小组分角色读第二至五自然段,三人一人一个角色,一人作评论员。
评议后再读。
在小组里说说最让你感动的部分。
(4)请读得好的小组在全班读。
(5)读读最让你感动的部分,并说说理由。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3篇(第一朵杏花的教学设计)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3篇(第一朵杏花的教学设计)下面是我分享的《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3篇(第一朵杏花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阅。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上的"模糊与准确"的教育,读这篇文章,你传感到这篇文章写得很美,也很直白,孩子读完自会豁然开朗.而我认为,第一课时应该在定位上下功夫,所以我就从自己思考的定位说来设计这一课时.教学过程:师:谁能说出"模糊"的反义词是什么生:师:谁能说出"大概"的反义词是什么生:[以让学生说反义词来定位这一课,学生是喜欢的,因为学生愿意做这个活动,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是活跃的,孩子们是愿意把自己头脑中的思考表现出来的]师:在第三单元中,全班同学根据范文,模仿写出一篇观察植物的文章.这篇文章我已经批完了,同学们也读过了批改过的文章,你们观察能力怎么样我想同学们心中有数.我尊重你们的隐私,在这里我不说每个同学的观察能力,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一篇特别有意义的观察文章——第一朵杏花(板书),我们一起来欣赏科学家的观察吧.[以欣赏观察定位此课,可以使学生轻松学生,让他们与自己的观察对比后,自己就十分清楚自己的观察是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师:请同学们先自已欣赏一篇吧!(学生自读课文)师:合上书本想一想这一课,然后谈谈这篇阅读的感受好吗生:师:看来大家第一遍阅读知道了许多东西,其实欣赏科学的观察一遍是不行的,看看再读一遍或者再读两遍,会有怎样的感觉(生继续读,此时我也与大家一起读,因为我本人也需要欣赏呀!好的文章谁不喜欢 )师:请同学再一次谈谈,看看有什么新的感受没有生:[这两次阅读可以把孩子定位在一个较高的层次,这也为第二课时的冲动教学打好基础,当然这也是对孩子进行一次有意义的提供材料式说话训练]师:我轻轻地放一遍标准的朗读,哪个同学愿意与录音比读(放光盘中的读)(一学生同读,大家共同欣赏两种读)[这是一种朗读定位,过去我常常让学生听后再读,训练一段时间后,发觉效果不好,所以想到了用这种复合式读,效果很好,孩子的辨别能力提高较高]师:(读完后)请同学们静静倾听一遍录音吧!(重放录音)(我与师生共同倾听欣赏)师: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诉说第一朵杏花生:师:(放一段轻音乐)其他同学闭上眼睛,一个同学在那里诉说"自己心中"的第一朵杏花.[三次倾听,学生的欣赏定位可以达到了第一课时的高潮]师:读完这篇文章,你想研究哪些问题请提出来好吗生:师:请大家把这些问题写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课后自己或者与同学研究研究,看看能否解决这些问题不管找到怎样的答案,都是你们努力得来的,建议你们最好把寻找的过程作为日记记下来,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这是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相接的定位,也是让学生自行发现问题的定位,这也是在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写当天语文方面日记的定位]第一朵杏花一,词语训练.1,珠( ) 泛( ) 仰( ) 精( )株( ) 眨( ) 抑( ) 晴( )佑( ) 掌( ) 确( ) 皱( )估( ) 堂( ) 嘴( ) 破( )2,( )粉红 ( )小草 ( )花苞( )柳梢 ( )河水 ( )桃红一,填空.1,这篇( )的故事叙述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 )前后两次向孩子查询( )并郑重记下,赞扬了他( )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 )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2,课文以"第一朵杏花"为题,是因为(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公开课《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及反思

公开课《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及反思公开课《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简介人物,揭示课题1.生分享交流搜集的有关竺可桢的资料。
2.板题:第一朵杏花3.审题、释题二、重温故事,整体把握1.分组齐读故事(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其余生认真倾听,评价朗读水平。
师相机指导朗读,板书小结。
2.叙事文,六要素小结。
故事到此结束了,所以末了一段是多余的,你们认为对吗?师相机板书,齐读此段。
三、合作探究、感悟文本A探究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1.竺爷爷看到杏花开了,怎么做的?想想竺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2.竺爷爷和孩子的对话:过渡句,观察对话中提示语的不同位置以及标点符号的运用。
从人物的语言中,哪个词语可以看出竺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还从哪些动作、神态中感受到竺爷爷是怎样的人?为什么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为什么嘱咐小孩子明年留心?从中体会人物的心情以及心理活动。
3.小组分角色朗读此段,评价并相机指导朗读。
B探究第二部分(第6---15自然段)1.过渡段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
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指名读,突出“绿、青、皱、鼓”等关键词。
‚比喻、排比的好处?ƒ齐读2.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出示课件: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
小学语文冀教版三年级下册7《第一朵杏花》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冀教版三年级下册7《第一朵杏花》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
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一等奖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一等奖1、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材简析:《第一朵杏花》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这篇课文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清新流畅,适合训练学生分角色朗读。
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教学课时:3课时第二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深入体会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读课题,讨论: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观察杏花的情景?(两次)二、品读课文(一)第一年看杏花1.过渡:我们首先一起来看看竺爷爷第一年看杏花的.情景吧。
请大家认真读1-5自然段,结合竺爷爷说的那句话,仔细体会竺爷爷是不是个言行一致的人。
2.交流:(1)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
看到杏花开了,马上走过去数,说明他非常注意观察。
观察的非常的仔细,数清楚是四朵,而且还发现了花开放的程度。
(结合图))(2)“爷爷,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又:说明竺爷爷经常来看花,不是只看一天,而是长期坚持的。
)(3)“是啊,杏花开了。
”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习惯地: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4)“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
”竺爷爷补充了一句。
孩子回答不上来了,可是他不明白为什么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优秀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优秀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优秀1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16个生字,掌握9个生字。
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竺可桢爷爷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他对科学的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想象对话时的情景,从而感悟竺可桢爷爷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们从竺可桢爷爷和小女孩身上受到启发,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准确地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策略与方法:合作交流,读中感悟,想象训练。
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可以是竺可桢生平资料、故事或者关于气象学方面的资料)提前预习课文。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揭课导入:(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可让孩子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2、问:你知道每年第一朵美丽的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通过学生的预习回答)3、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竺可桢爷爷是用什么办法得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的!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绽开、“吹皱”教师可以问:“什么东西可以绽开呀?”“吹皱”找出文中的句子来理解,想象这美丽的景色。
如:“习惯”、“顷刻间”、“需要”、“搞研究”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
如:“估计”、“推断”、“规律”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4、检查读文情况: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只有读正确、读通顺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从哪看出来的?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看法。
第一朵杏花的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第一朵杏花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3、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5、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
”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6、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7、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
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
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朵杏花》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这篇课文讲了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也说明了只有通过长期、精确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把握人物特点,感受深刻道理,增长阅读兴趣。
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课文内容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可桢意味深长的话,条理清楚,中心明确。
两次看杏花,两年间的跨越,作者运用了一个小节来进行过渡,过渡段不仅自然,而且用语优美,讲究句式的排比对仗,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范例。
“精确”“观察”,是这篇文章两个关键词。
与之相对的一些词是“大概”“也许” “估计”“推断”。
这两组相对的词语,再结合前文的小故事,可以表现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的态度。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从竺可桢掌握气候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学习他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预习作业:1.查阅资料,了解竺可桢及杏花。
2.自学生字,结合课文试着理解新词。
3.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脉络,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赏读品味有关描写杏花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谈话,质疑导入1.同学们,有一幅春联写得很美,我出上联你们来对下联,好吗?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这幅春联是写美好的春光的,着重写了杏花。
还有一句诗,也是描写春景的,也写了杏花的,谁知道呢?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看来,杏花还是春天的使者呢!你知道杏花什么时候开放吗?你知道第一朵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课《第一朵杏花》(板书),齐读课题。
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预设:①.第一朵杏花到底是什么时候开的呢?②是谁对第一朵杏花感兴趣?③他为什么对第一朵杏花感兴趣呢?④课文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呢?)同学们非常爱动脑筋,带着问题学课文,相信大家收获会更多。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 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一株泛出仰起吹皱精确估计掌握绽开明媚兴冲冲程度大概规律郑重顷刻间你在读的时候觉得哪些字音容易读错,需要特别注意的?请带着大家读一读。
指名开火车读,有错误其余学生纠正。
2.这些词中你有没有不懂的,提出来。
学生质疑,其余学生解答。
有难度的师指导解答。
重点指导:①“郑重”怎么解释?带到文章中联系上下文理解。
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
郑重:态度严肃认真。
近义词:慎重慎重:态度谨慎出示辨析:他()声明,这件事与他无关。
他()地考虑后,决定拿出钱买下昂贵的货物。
②“顷刻间”用三字词语表示相同含义:刹那间一瞬间一刹那3.同学们,这一课一共有8个生字要求我们会写。
株泛仰皱曾确估握看一看,这些字中哪些要特别注意,注意什么?(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完成描红。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指名逐段朗诵课文,其余学生①认真听,发现错误及时帮助纠正。
②思考:这篇文章里的主人公是谁?他一共看了几次杏花?画出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
)2.表扬读得好的同学,交流思考题。
①主人公是竺可桢,指名介绍竺可桢的情况。
竺可桢 :浙江人。
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深。
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过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
②看了两次,分别是什么时候呢?指名生说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
谁能根据这些线索试着给文章分段?第一段(1-5)写竺可桢爷爷问孩子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孩子回答不上来。
第二段(6-15)写第二年春天,孩子告诉竺可桢爷爷第一次杏花开了,竺可桢爷爷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
第三段(16)写竺可桢爷爷正式通过常年精确、细致的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3.小结:看来我们可以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给文章分段,有些记叙文就可以使用这种好的方法。
三、赏读课文,品味杏花图。
师:春天快到了,花儿们都绽放出灿烂的笑脸,今天美丽的杏花也来到我们班做客了,你们瞧1.出示杏花图:谁愿意来描述它的模样?生描述,师提示:可以从颜色、姿态方面,用排比句描述,可以引用诗句描述。
2.文中是怎么描述的呢?本文多处描写了杏花,请你快速读课文,找一找,画出相关的句子。
读一读,说说有什么感受,在句子旁边做批注。
3.讨论交流:“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了一片淡淡的粉红……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泛”字用得好,正因为是露出、透出,所以才是“淡淡的粉红”。
)“春风吹绿了柳梢,吹绿了小草……吹鼓了杏树的花苞”(①这是个排比句,句式整齐,朗读上口;②通过写春风“吹绿柳梢,吹青小草,吹皱河水,吹鼓花苞”将看不见的春风写活了,既形象,又生动。
③“皱”用得神奇。
说到“皱”,人们想到的往往是皱纹、皱眉等,很难将它和美好的春天联系到一起,但作者在这里化腐朽为神奇,不仅写出了轻风轻抚河面的暖暖春意,而且让人头脑重立即就呈现出了微波粼粼的图画。
④“鼓”也用得巧妙。
如果说成“春风吹大了杏树的花苞”,就无法让人体会杏树那勃勃的生机。
)⑤指导仿写引——师:作者在描写春天到来时,抓住了哪几种景物?(抓住了“柳梢、小草、河水、杏树的花苞”四种景物。
)师:春天的景物有许多,作者为什么选择写这四种景物呢?(因为春天来了,柳梢发芽了,小草泛绿了,河里的冰融化了,杏树要开花了。
这四种景物能反映出春天的到来。
)师:作者又依次用了哪几个动词?它们好在什么地方?(依次用了“吹醒”“吹绿”“吹皱”“吹鼓”四个动词。
春天,柳梢长出了嫩芽儿,就像张开的睡眼,所以用“吹醒”;小草透出了绿色,所以用“吹绿”;春风吹过小河,河水漾起了波纹,所以用“吹皱”;杏树要开花了,花骨朵儿很饱满,所以用“吹鼓”。
这四个动词生动、形象,把四种景物写得活泼可爱。
)师:在这段话中,作者抓住了春天景物的特点,使用几个生动、形象的动词,把春天的景物写活了。
你们能不能抓住秋天景物的特点,照样子仿说一段话?扶——师:秋天同别的季节比,有哪些明显的特征?根据秋天景物的特点,该使用哪些贴切的动词呢?放——学生写话举例:△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
秋风吹黄了稻子,吹走了大雁,吹落了树叶,吹红了满山的枫叶。
△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
寒风吹枯了小草,吹冻了小河,吹白了芦花,吹开了芳香扑鼻的腊梅。
“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
”(“捧”字用得好,好像说杏树要把杏花充分展现在人们眼前;“捧”字还写出了杏树的无私奉献精神;“捧”字让人感觉到因为是第一朵,所以显得特别珍贵。
)2.小结:因为我们都有一双慧眼,所以对文本的咀嚼越来越有味道了!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关于杏花的语句应随着情节的推进理解,不宜全部筛选出来。
)四、作业。
1.完成习字册,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想想竺爷爷是个怎样的人?杏花含苞待放时,朵朵艳红,随着花瓣的伸展,色彩由浓渐渐转淡,到谢落时就成雪白一片。
“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
”——杨万里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春天来了,杏花开了,谁来描述一下杏花,可以用文中的语句,也可以引用诗句。
(生答)师:这么美的杏花,吸引了我们,也吸引了大科学家竺可桢爷爷。
这不,他也禁不住停下脚步观看,不过他关注的内容和我们可不一样,课文写了竺可桢爷爷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二、第一次(学习第1---5 自然段)1.自由读,思考: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中你感受到什么?在相关词句旁边做批注。
2.小组合作讨论3.交流,教师只作点拨。
出示:①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
(数花瓣,说明观察仔细,同时也看出关注的内容跟我们不一样。
)②您又看花啦?(又说明竺可桢经常来看花。
))③“是啊,杏花开了。
”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
”(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并已养成习惯。
结合最后一段话进行理解。
)4.小组分角色练读。
4师:这一段对话我们已经能够有感情地朗读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这一段对话的提示语很有特点,你默读一遍,看看有什么发现?(这一段的提示语有的在前面,有的在后面,有的在中间。
)师:对,提示语的位置很有特点,你的发现很细致。
提示语在前面的标点用——冒号,在中间的用逗号,在后面的用句号。
再看看,还有什么发现吗?(提示语有的是写的人物的神态,有的写的是人物的动作。
)师:动作有——仰起脸、弯下腰,神态有——天真、奇怪等等,这样写,具体生动,可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当时的情景。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
3.读7---14自然段,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怎么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
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
”(2)小组合作:要求: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加上合适的提示语。
根据提示,读出语气。
(3)汇报: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分角色朗读,评议。
指名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7---14)4.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
那么,作者为什么不写提示语呢?是不是他忘记了?讨论、小结:有的时候加上提示语能够很好地表现当时的情景,而有的时候不加提示语,却起到了更好的效果,看来,加不加提示语,要看具体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