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
气象学与气候学
气象学与气候学什么是气象学?气象学是地球科学中一门研究大气现象的学科,主要研究大气层的组成、结构、运动及其与地球表面的相互作用。
气象学主要研究天气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通过观测、测量和分析大气的各种现象,掌握天气与气候的基本规律。
气象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气象观测、天气分析预报、气象灾害、气候变化等。
气象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气象学使用很多被广泛接受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来获取天气和气候信息。
其中包括:1.气象观测:通过使用气象仪器和设备,对不同地区的大气条件进行观测和记录。
常见的观测数据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降水量等。
2.模拟和数值模型:利用计算机模拟和数值计算的方法,通过气象方程和物理理论,对大气的运动和变化进行模拟,以预测天气和气候的变化。
3.卫星和雷达技术:利用卫星遥感和雷达技术,对大气中的云、降水等进行监测和观测。
这些技术能够提供全球范围内的气象信息。
4.气象雷达:通过发射雷达波束,并根据回波信号的属性,获取降水和风暴等天气现象的信息。
气象雷达在天气预报和防灾减灾中发挥重要作用。
5.气象卫星:使用卫星传感器对地球大气的特性进行观测,可以获取大范围的气象信息,包括云图、海温、水汽含量等。
气象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气象学的研究成果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1.天气预报:气象学通过观测和分析大气现象,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帮助人们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和工作。
天气预报信息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比如电视、手机应用程序等。
2.农业气象: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对气候条件有很大的依赖。
农业气象学研究农作物对气候的适应性和灾害防范,以优化农田管理和农作物的种植。
3.航空气象:航空气象是研究航空器在特定天气条件下的安全飞行问题。
通过气象观测和天气预报,航空公司和飞行员可以更好地预测和应对恶劣天气,确保航班的安全性。
4.城市规划和气候适应性:气象学可以帮助城市规划师更好地理解城市气候,优化城市设计,提高城市的气候适应性。
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区别与联系
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区别与联系气象学和气候学是两个相互关联但又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科。
本文将探讨气象学和气候学的区别与联系,并对它们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一、气象学气象学是研究地球大气现象和气象要素的学科,旨在预测和解释气候的各种现象和变化。
它主要关注的是短期时间范围内的天气现象和气候要素,以及它们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力等各种气象要素,以及云、降水、雷雨等天气现象。
气象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建立观测站点并收集气象数据,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来解析和预测气象现象。
它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天气预报、农业、航空航天、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
气象学的研究结果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各项经济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气候学气候学是研究地球大气现象和气候变化的学科,旨在揭示气候现象和变化的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联。
它主要关注的是长期时间范围内的气候特征和气候系统,以及它们的变化趋势和影响机制。
气候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气候要素的统计数据,如长期气温、降水、风力等平均值和变异性。
气候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收集历史气象数据、地质记录和遥感技术来分析和重建气候变化的过程与模式。
同时,气候学还利用地球系统模型进行气候的预测和模拟研究。
气候学的研究成果对于了解气候变化趋势、评估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制定相应的适应和减缓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三、气象学与气候学的联系尽管气象学和气候学在研究对象、时间尺度和方法论上存在差异,但它们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依赖的关系。
首先,气象学提供了气候学研究的基础数据和观测手段。
气象观测站点收集的短期天气和气象要素数据为气候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同时也为气候变化的分析和预测提供了基础。
其次,气象学和气候学共同关注气候系统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
气候是由大气、海洋、陆地和生物等多个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而气象学和气候学都致力于研究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象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名词解释第一章1.气象学:研究大气圈中大气现象和过程,探讨其演变规律,并直接或间接用之于指导生产实践为人类效劳的科学。
2.大气圈:在地球引力作用下聚集在地球周围的气体圈层。
3.气候学:研究气候形成、分布和变化的科学。
4.天气: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如气温、湿度、压强等〕和大气现象〔如风、云、雾、降水等〕的综合。
天气过程是大气中的短期过程。
5.气候:在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和人类活动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6.气候系统: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外表、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7.温室效应:一些温室气体对太阳辐射吸收甚少,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同时又向周围空气和地面放射长波辐射而使空气和地面增温的效应。
8.气溶胶粒子:悬浮着的多种固体微粒和液体微粒的统称。
9.液体微粒:指悬浮于大气中的水滴和冰晶等水汽凝结物。
10.气压:大气的压强。
静止大气中任意高度上的气压值等于其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
11.标准大气压:温度为0℃、纬度为45°的海平面气压值。
12.大气湿度:表示大气中水汽量多少的物理量。
13.大气压力:大气中各种气体压力的总和。
14.水汽压:大气中的水汽所产生的那局部压力。
15.饱和空气:在温度一定情况下,单位体积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有一定限度,如果水汽含量到达此限度,空气就呈饱和状态,这时的空气,称饱和空气。
16.饱和水汽压:饱和空气的水汽压。
超过这个限度,水汽就要开始凝结。
17.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
18.饱和差: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空气中水汽压之差。
19.比湿:在一团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水汽质量加上干空气质量〕的比值。
20.水汽混合比:一团湿空气中,水汽质量与干空气质量的比值。
21.露点: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使空气冷却到达饱和时的温度。
气象学
名词解释:气象学: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形成原因,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农业气象: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赤纬: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地球的位置,用阳光直射点的地理纬度表示太阳高度角:太阳辐射的能量是以平行光的方式到达地球表面上的,太阳平行光线与水平面的交角称为太阳高度角,简称为太阳高度大气质量: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路程太阳常数:当日、地间处于平均距离时,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入射光线表面的太阳辐射的辐照度称为太阳常数辐射:自然界中一切物体,只有其温度在绝对温度零度以上,都时刻不停地以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外放射能量,这种放射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大气逆辐射之差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照度增加,光合强度也增加,但光照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光合强度不再随光照度的增大而增强,这个光的临界点称为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光合强度也随之降低,植物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达到相等的光强直称为光补偿点光周期现象:植物生长发育对昼夜长短的不同反应。
即白天光照和夜间黑暗的交替与它们的持续时间对植物开花有很大的影响,称为光周期现象土壤容积热容量:单位体积的土壤温度变化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以Cv表示土壤导热率:指当土壤温度垂直梯度为1℃•m-1(度•米-1),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水平面积的热量逆温:在一定条件下,有时可出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增加(气温垂直梯度为负值)的现象大气静力稳定度:气块受到垂直方向扰动后,大气层结使它具有返回或远离原来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三基点温度:温度对于植物生命、生长和发育的影响,从其生理过程来讲,都有3个基本点温度,简称三基点温度温周期现象:有一定昼夜变温的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要好,这种现象称“温周期现象”积温:将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的总和称为积温活动积温: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温度有效积温: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饱和水汽压: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单位体积的空气所能容纳的水汽数量有一定的限度,如果水汽含量达到该限度,空气呈饱和状态,此时空气中的水汽压称饱和水汽压露点: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通过降低温度,使未饱和空气达饱和时所具有的温度称露点温度,简称露点水分临界期:作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分的敏感程度也不同。
气象学.pptx
《巴黎协定》等国际气候合作框架为 应对全球变暖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合作 机制,各国需共同努力实现减排目标 。
适应策略
针对已经发生的气候变化,采取适应 策略来降低其影响,如建立气候适应 型城市、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强水 资源管理等。
06
气象观测与预报技术
Chapter
地面气象观测站网建设
站点布局与选址
农业生产指导
气象学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准确的天 气信息和气候预测,指导农民合理安 排农事活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02
大气圈层与结构
Chapter
大气圈层划分
01
对流层
地球表面最接近的大 气层,天气主要发生 在这里,包括云、雨 、雪等。
02
平流层
位于对流层之上,其 中包括臭氧层,对地 球生命起到重要保护 作用。
全年高温多雨,无明显季节变化 ,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 ,植被茂盛。
全年气温较高,有明显的干湿季 之分,湿季时草木茂盛,干季时 草原枯黄,动物有大规模迁徙现 象。
温带气候类型及特征
温带季风气候
01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植被以温带落叶阔
叶林为主。
温带大陆性气候
02
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在夏季,植被由森林到草原、
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气象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天气预报
气象学为天气预报提供了理论基础和 技术支持,帮助人们及时了解未来天
气情况,合理安排生产生活。
气候预测
通过对历史气候资料的分析和研究, 气象学可以预测未来气候的变化趋势 ,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气象灾害防御
气象学在防御台风、暴雨、洪涝、干 旱等气象灾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减少灾害损失提供了有力支持。
气象学
绪论一、气象学1.气象学的定义:研究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物理过程(辐射、热传导、水分)、物理现象(风雨雷电)及其演变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一门学科。
表示2.天气学的定义:研究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的一定结合所决定的大气状态的学科。
3.气候学的定义:研究在太阳辐射、下垫面、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某一地区多年综合天气状况的学科。
气象与气候气象要素:包括表征大气状态(气温,湿度,压强等)和大气性质(风、云、雾、降水等)的物理量。
各种气象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且在不同地点和时间出现不同组合,构成了各地的天气和气候。
天气和气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农业气象学1.定义:研究农业生产于气象条件相互联系的交叉学科。
2.学科性质:学科交叉(生物科学,农业科学,应用气象学)3.为什么学习农业气象学?①实现农业生产的高产、稳产需要合适的气象条件。
②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供依据。
③摸清天气、气候的变化规律,趋利避害。
4.研究方法①联合观测法(平行观测法)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及气象条件同时进行观测。
②地理播种法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按同一方案播种同一作物品种,在短时间内获得生长状况及产量数据。
③分期播种法将实验作物在不同时间播种在同一田块上,可获得丰富的实验数据。
④自然条件与人工控制条件下对比实验⑤分析法利用气象要素与产量的逐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第一章大气一、大气的组成第一阶段:原生大气:氢、氦、氖等第二阶段:次生大气:二氧化碳、甲烷、氮、水汽、硫化氢和氨等第三阶段:现代大气:干洁大气(氮、氧、氩、二氧化碳等)、水汽、气溶胶粒子1.干洁大气:不含水汽和气溶胶粒子的混合空气。
是80~100Km的低层空气;平均分子量28.966;主要成分:N2占78%,O2占21%⑴N2:根瘤菌的固氮作用⑵O2⑶O3::O2+O→O3选择性吸收太阳短波紫外线,对紫外线的短波区(0.20~0.28μm)全部吸收,中波区(0.28~0.32μm)绝大部分吸收,长波区(0.32~0.40μm)完全不吸收。
气象基础知识课件
VS
气象预报的方法
包括数值预报方法、统计预报方法、经验 预报方法等,其中数值预报方法最为准确 。
气象服务的类型与内容
气象服务的类型
包括公众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决策气 象服务等,其中公众气象服务最为普遍。
气象服务的内容
包括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灾害预警、气象 信息等,其中天气预报最为基础。
气象预警与应对措施
干旱
长时间内降水不足或无降水的天气现象,可能导致水源枯竭、农作物歉收等灾 害,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寒潮与热浪
寒潮
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强冷空气南下,导致气温骤降、风力增强、降水增多等天气现象,可能带来冰雪、冻害等灾害 。
热浪
长时间的高温天气现象,可能导致人体中暑、水源短缺、农作物枯萎等灾害,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 响。
06
气象学发展与应用
气象学的研究对象与分支
大气圈
天气学
气象学主要研究大气圈中的气象现象、气 候变化以及与大气的物理、化学特性相关 的现象。
天气学是气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 究大气中天气的形成、发展和分布规律。
气候学
应用气象学
气候学主要研究气候的形成、演变和分布 规律,以及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 境的影响。
现代气象学在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环境监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 成就,为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服务。
气象学在各领域的应用与前景
农业
通过气象监测和预测,为农业 生产提供及时的天气信息和农 事建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交通
气象条件对交通运输有重要影 响,通过气象监测和预测,为 交通安全提供保障。
环境
气象学在环境监测和保护方面 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空气质量 监测、自然灾害预警等。
气象学
绪论1.气象:地球大气中每时每刻都发生着的风、云、雨、雪、雷电、旱涝、寒暑等等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这些现在统称为大气现象,简称为气象。
2.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的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第一章1.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主要是干洁大气)(1)大气的组成:大气是包括悬浮其中的固态和液态微粒在内的混合物,由干洁大气、水汽、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态微粒三部分构成。
干洁大气的组成:干洁大气最主要的成分是氮(78%)、氧(21%)、氩。
低层干洁大气中以氮、氧、二氧化碳和臭氧最为重要。
(2)干洁大气的作用:a)氮(N2)氮是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成分,其在大气中所占的体积百分比约为78%。
氮是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基本组成成分,也是合成氮肥的基本原料,大部分以蛋白质的形式存在于有机体中。
b)氧(O2)氧是大气中次多的成分,其在大气中所占的体积百分比约为21%。
氧是维持人类和动植物生命活动的极为重要的气体,积极参加大气中的许多化学过程,对有机物质的燃烧、腐败和分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c)臭氧(O3)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极少,是干洁大气中的可变气体成分。
大气臭氧层对紫外线有着极其重要的调控作用;能够强烈吸收太阳紫外辐射;对高层大气有明显的增温作用;对地面生物有着极为重要的保护作用,有利对动植物形成有利影响并杀灭一些有害病菌。
d)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能够强烈吸收地面和大气长波辐射并放射长波辐射,形成保温作用,即温室效应。
(3)水汽的作用:a)水汽的相变会引起云、雾、雨、雪、霜、露等一系列的天气现象产生;b)能强烈吸收地面和大气长波辐射并放射长波辐射,对地面存在保温效应。
(4)大气气溶胶粒子a)吸收太阳辐射,使空气温度升高,同时也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b)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放射大气逆辐射,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地面因放射而失去的热量,从而缓冲地面的辐射冷却;c)降低大气透明度,影响大气能见度;d)作为大气中水汽发生凝结时的凝结核,对云、雾及降水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气象学基本知识
1.降水量: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未经蒸发、渗透和散失,在水平面上所积聚的水层深度。
2.天气:一个地区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和变化过程。
3.光和有效辐射:太阳辐射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分。
4.温度年较差:一年中,最高的月平均温度与最低月平均温度之差。
5.大气活动中心: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割断了气压带,而形成的高低气压中心。
6.赤纬:是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地球的位置,用阳光直射点的地理纬度来表示。
7.逆温:在对流层中。
总的看来,温度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就其中某一层而言,有时可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逆温。
8.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那一部分,由于刚好和地面辐射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
9.露点温度: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通过降低温度,使不饱和的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10.梯度风:在自由大气中,当空气做曲线运动时,作用在空气上的力除了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外,还有惯性离心力,这三个力达到平衡时所形成的风。
11.太阳常数:当日地间处于平均距离时,在大气上界垂直太阳入射光线表面的太阳辐射的辐照强度。
12.相对湿度:空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13.切变线:是指1500米高度上的风向、风速发生气旋性逆时针方向变化的不连续线。
14.气团:在水平方向上存在的物理性质比较均匀的一大块空气。
15.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变性极地大陆气团、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变性热带大陆气团。
16.气旋:是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大尺度水平空气涡旋,在气压场上,又称低压。
17.辐射:以电磁波或离子的形式向外放射能量,这种放射能量的方式。
18.活动积温:高于生物学下限的日平均温度。
19.气候:一般的讲,气候指一定的范围在一个较长时段内的大气的统计状态。
20.光补偿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达到相等的光强值2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的饱和水气压与实际水气压之差22.寒潮:是冬半年,由强冷空气活动引起的大范围剧烈降温的天气过程23.蒸发量:植物蒸腾耗水量和植物下土壤表面蒸发耗水量的总和24.霜冻:在作物生长期内,土壤和植物表面的温度下降到足以引起植物遭受伤害或者死亡的短时间低温冻害25.对流层的特点:1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2有强烈的垂直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3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4.集中了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所有的水汽。
气象学整理最终版
第一章—引论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气候系统的概念;答: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天气的总结与概括。
一个完整的气候系统应包括对气候形成、分布和变化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个环节,除太阳辐射这个主要能源外,气候系统包括大气圈,水圈,冰雪圈,陆地表面和生物圈等五个子系统。
2、大气的分层:分为几层?各层温度随高度变化的特点及其原因?答:分为五层,分别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由于对流层主要是从地面得到热量,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平流层:气温最初保持不变或微有升。
约30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显著升高,在55KM高度达到-3摄氏度。
因为平流层存在着臭氧。
中间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
原因是由于中间层没有臭氧,而氮和氧等气体所能直接吸收的那些波长更短的太阳辐射又大部分被上层大气吸收掉了。
热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增高。
因为波长小于0.175微米的太阳紫外辐射都被该层中的原子氧、氮所吸收的缘故。
散逸层:气温随高度增加很少变化。
因为散逸层距离地心较远,地心引力较小。
3、对流层的三个主要特征是什么?什么是气温直减率?答:三个主要特征是: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由于对流层主要是从地面得到热量,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2、垂直对流运动。
由于地表面的不均匀加热,产生垂直对流运动。
对流运动的强度主要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而不同。
一般情况是:低纬较强,高纬较弱;夏季较强,冬季较弱。
因此对流层的厚度从赤道向两极减小。
空气通过对流和湍流运动,高、低层的空气进行交换,使近地面的热量、水汽、杂质等易于向上输送,对成云致雨有重要的作用。
3、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
由于对流层受地表的影响最大,而地表面有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差异,因此在对流层中,温度、湿度等的水平分布是不均匀的。
平均而言,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则下降0.65摄氏度,被称为气温直减率。
4、臭氧的功用及在大气中的分布特点?大气气溶胶的作用?答: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臭氧层变暖,影响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从而对地球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气象专业基础知识
气象专业基础知识
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气象要素和气象变化规律的科学。
以下是气象专业的一些基础知识:
1. 气象要素:包括温度、湿度、压强、风速和风向等,这些要素描述了大气的物理状态和动力特征。
2. 气象观测:通过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对大气要素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以获取气象数据。
常见的观测站点包括气象站、雷达站和卫星。
3. 天气系统:掌握不同尺度下的天气系统,例如大尺度环流系统(如赤道西风带、副热带高压带)、中尺度天气系统(如锋面、低压槽)和小尺度天气系统(如暴雨云团、台风等)。
4. 气候学:研究长期气候特征、季节变化和气候类型等,从而预测未来的气候趋势。
5. 气象预报:基于气象观测数据和数值模型,预测未来短期(数小时至数天)和长期(数天以上)的天气情况。
6. 气候变化:了解全球气候变化、气候变暖等问题,研究其对环境、生态和人类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7. 应用领域:气象学的应用包括天气预报、灾害预警、农业、航空航天、海洋、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以上是气象学的一些基础知识,涵盖了气象要素、观测、预测、气候学和气象应用等内容。
气象学解读
一、名词解释1、太阳常数:当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时,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平面上所获得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
2、土壤定容热容量:单位体积的土壤温度变化1C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3、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当时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
4、气候:某一地方多年间所产生的天气状况,包括最常见的一般天气状况也包括特殊年份所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
5、梯度风:在自由大气中,空气做曲线运动时,除了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外,还受惯性离心力的作用,这三个力达到平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
6、地面净辐射: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地表面吸收的的太阳总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与本身发射辐射之差称为底面净辐射。
7、低气压:由一组闭合的等压线组成,中心气压低向四周气压逐渐升高的区域。
气压梯度力:由于空气存在着气压差异而产生的作用于单位质量空气的力。
&霜期:从初霜期到次年终霜期之间所持续的日数。
10、分子散射:光通过纯净媒质时,由于构成该媒质的分子密度涨落而被散射的现象。
11、三基点温度:作物生命活动过程中最适温度、最低温度、最高温度的总称。
12、小气候:由于下垫面的性质及人类和生物活动的影响而形成的近地面大气的小范围气候。
13、大气活动中心: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原来带状的的高压或低压呗分割成单独的高压或低压中心被称为大气活动中心。
14、天气:是以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表示的瞬时或一段较短时间内的大气综合状况。
15、光和有效辐射:太阳辐射中对植物光和有效的光谱成分称为光和有效辐射。
16、活动积温:作物或某一昆虫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所有活动温度的总和。
17、降水量:从云中降落的液态水固态水未经渗透和流失,在单位水平面积上所积累的水层深度称为降水量。
固态降水量为其融化后的水层厚度。
18、气团:指占据广大空间,在水平方向上物理性质比较均匀,垂直方向上物理属性变化比较一致的大块空气。
19、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是指某地太阳光线与该地作垂直于地心的地表切线的夹角。
气象学知识点
气象学知识点气象学作为一门研究大气和气象现象的学科,涉及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介绍一些关键的概念和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气象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气象要素1. 温度:气象学中的温度是指空气的热量状态。
温度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气候研究的基础参数之一。
2. 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湿度的大小会影响气象现象的发生和演变,例如降水过程和云的形成等。
3. 气压:气压是大气对地球表面单位面积的压强。
气压的变化会引起气象系统的移动和气候的变化。
4. 风速和风向:风是大气中气压差引起的空气运动。
风速和风向是描述风的两个重要参数,对气象预测和灾害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5. 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水汽凝结成液态或固态形式落到地面的过程,包括雨、雪、冰雹等形式。
二、气象现象1.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地球大气系统中不断进行的各种尺度和形式的运动。
其中包括纬向环流、横向环流和垂直环流等不同形式。
2. 暖锋和冷锋:暖锋和冷锋是气象学中描述冷暖空气交汇带的概念,暖锋往往伴随着雨雪天气,冷锋会引发气温骤降和风暴等现象。
3. 切变线和高空急流:切变线是指大气中垂直方向上风速和风向有明显变化的界面,常常伴随着天气变化剧烈的现象。
高空急流是指大气高空中高速的水平气流。
4. 气旋和反气旋:气旋是指大气中垂直方向上的涡旋运动,反气旋则是指旋转方向相反的气旋,它们会引发大气运动和气候变化。
三、气象预警1. 暴雨、大风和雷电预警:气象部门会根据大气环流及降水等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发布暴雨、大风和雷电等预警信息,提醒公众注意防范。
2. 雾霾和霜冻预警:雾霾和霜冻是大气污染和低温天气造成的重要气象现象,气象部门会发布相应的预警来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 台风、龙卷风和地震预警:台风、龙卷风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威胁,气象部门会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相关地区进行防范和救援工作。
四、气象数据1. 气象站数据:气象站是用来收集各种气象要素数据的设施,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等指标,这些数据对气象预测和科研具有重要价值。
小学科学中的气象学知识
天气现象与气象观 测
雨:水蒸气凝结形成的水 滴落下
雪: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 晶落下
雷电:云层中电荷积累产 生的放电现象
雾:地面附近水蒸气凝结 形成的悬浮微粒
气象观测的基本方法:通过观察、测量和记录大气状态和现象,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 速和风向等。
气象观测的工具:包括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风速计、风向标等。
气象学将更加注重与其他 学科的交叉融合,如物理 学、化学、生物学等,以 促进对地球系统的综合研 究。
气象学在未来的发展中将 面临一些挑战,如数据安 全和隐私保护、气候变化 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等。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气象灾害的定义和类型 气象灾害的预警和预报 应急救援措施:包括疏散、救援和医疗救治等 减灾措施:包括加固建筑物、提高防灾意识、建立应急救援体系等
人类活动与气象学
工业生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农业活动:改变地表覆盖,影响局地气候 城市化进程: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城市气象 交通工具:排放污染物,影响大气成分和气候
气候与气候变化
气候定义:长期平均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风速等 气候分类:根据不同标准(如降水、温度、风等)将气候分为不同类型,如热带、温带、寒带等
原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 影响: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增多、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应对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结论:气候变化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越来越显著,需要采取行动应对
现代气象观测技术:利用卫星、雷达、自动气象站等高科技手段进行气象观测,可以获取更 准确、更全面的气象数据。
气象观测的意义:通过对气象数据的观测和分析,可以预测天气变化、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 等,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重要依据。
气象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气象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气象学是一门研究大气现象和气候的学科,其研究范围涵盖了从微米级到全球级的所有空气和水汽的动力和热力过程。
本文将对气象学的基本概念、气象要素、气象现象、气象仪器和天气预报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
一、气象学基本概念1.1 大气成分地球大气主要由氮(78.09%)、氧(20.95%)、氩(0.93%)以及一些稀有气体(如氦、氖、氪、氙和氡)组成,其中二氧化碳、水汽、臭氧、二氧化硫、氨等微量气体也是大气组成的重要成分。
1.2 气压气压是由气体分子在一个有一定体积的容器内运动而产生的,在大气层级中,我们使用“毫巴(hPa)”和“千帕(kPa)”两种单位来表示气压。
1.3 气温气温是指空气分子的平均运动速度,可以用摄氏度、华氏度或开氏度来进行测量。
1.4 湿度湿度就是空气中所含水汽的含量,常用的指标是相对湿度和露点温度。
1.5 风风是随着大气运动而产生的空气流动。
通常使用的风向是从哪个方向的风吹来的方向,风速单位是米/秒或千米/小时。
二、气象要素2.1 气温气温是指空气分子的平均运动速度,它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气象灾害的发生、交通运输、建筑物的设计等有重要影响。
2.2 湿度湿度就是空气中所含水汽的含量。
由于水蒸气吸热作用,所以含水汽越多,相对湿度就越高。
2.3 气压气压是由气体分子在一个有一定体积的容器内运动而产生的。
在大气层级中,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气压低的地方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区;反之,气压高的地方空气下沉形成高压区。
2.4 风风是随着大气的运动产生的,它的方向和强度对气象灾害的发生以及天气状况的变化都有很大的影响。
2.5 降水在大气环流变化的条件下,水汽会凝结并聚集成水珠或冰晶,形成降水,主要有雨、雪、雾、霾、霜等形式。
三、气象现象3.1 暴风雨暴风雨是指降水量大、伴随着较强风速的天气现象。
3.2 龙卷风龙卷风是一种气象现象,通常伴随着强风,还有大雨、闪电和雷鸣等。
3.3 雾雾是由大气中高湿度引起的白色云雾,通常密度很高。
气象学
气象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气象学: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包括各种物理的、化学的以及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的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大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局部、甚至全球范围的大气成分发生对生物有害的变化称为大气污染。
照度:单位面积上接受的光通量称照度。
太阳常数:当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时(约为1.496⨯108km),在地球大气上界投射到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则称为太阳常数,以S0表示。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Ee)与被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δEa)之差,称为地面有效辐射(也称净红外辐射)以E0表示,即E0=Ee—δEa地面辐射差额: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地面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称为地面辐射差额(R),也称地面净辐射。
容积热容量:单位体积的物质,温度变化10C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容积热容量。
导温率:单位容积的物质,通过热传导,由垂直方向获得或失去λ焦耳(J)的热量时,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数值称为导温率(导温系数),也称热扩散率。
干绝热直减率:在大气静力条件下(即气块的气压时时都与周围大气的气压处于平衡),干空气和未饱和湿空气的这种作干绝热升降运动而引起气块的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γd=—dT/dZ),称为干绝热直减率。
湿绝热直减率:湿绝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率,称为湿绝热直减率。
相对湿度:传统上,把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来表示,称为相对湿度。
露点温度: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和气压一定的条件下,通过降低温度而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简称露点。
干燥度:一地某时段内水面可能蒸发量与同期内降水量之比值,称为干燥度或干燥系数。
地转风:地转风是指自由大气中空气作等速、直线的水平运动。
当地转偏向力增大到与气压梯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空气就沿着等压线作等速直线水平运动,这种水平运动称为地转风。
季风:①认为一年内随季节有规律转变风向的风称季风;②认为并不是一切盛行风向的明显季节变化都能叫做季风,只有那些盛行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这两种风向性质(主要是潮湿程度)和它们所带来的天气现象都有明显差别的风,才称季风。
气象学
一、名词解释:1、气象学:就是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形成原因,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2、天气:某一方某一瞬间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
3、气候:指某一个地方多年间发生的天气变化4、小气候:是把局部地区受下垫面影响而与大气候不同的天气状态。
5、大气污染:由于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的结果,直接或间接的把大气正常成分之外的一些物质和能量输入大气中,其数量和强度超出了大气的净化能力,以致造成伤害生物、影响人类健康的现象称为大气污染6、气象要素:用来表示大气属性和大气现象的物理量。
7、比温:一团湿空气中的水汽质量与湿空气的总质量之比。
8、露点: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压强一定时,通过降低温度,是未饱和温度达到饱和时所具有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
9、能见度:视力正常的人在当前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出目标或辨别的最大距离。
10、辐射: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其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都时刻不停地以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这种放射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
11、辐射能:放射的能量称为辐射能,也简称为辐射。
12、辐射通量密度: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为辐射通量密度。
即单位时间内通过或到达单位面积的辐射能。
13、太阳常数:当日、地间处于平均距离时,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入射光线表面的太阳辐射的辐照度称为太阳常数。
14、大气辐射:大气吸收了地面辐以后,又以辐射方式向外放出能量。
15、对流: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大规模的、有规则的升降运动称为对流。
16、潜热转移:地面水分蒸发或升华时,要吸收地面一部分能量,当这部分水汽在空气中凝结或凝华时,又把潜热释放出来给大气,大气便间接地从地面获得了热量。
反之,当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凝结或凝华时,地面获得了能量。
实际上从地面上蒸发出去的水分远多于在地面上凝结的水分,通过水的相变化,使潜热转移。
17、热容量:研究土壤温度时经常用土壤容积热容量,即单位体积的土壤温度变化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气象学
1.气象学: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学科称为气象学。
2.农业气象学:研究对农业生产有意义的气象条件的一门学科。
3.森林(林业)气象学:研究森林和气象条件相互影响和作用的科学。
4太阳常数:当日地处于平均距离时(约为150×106千米),在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辐射方向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通量,称之为太阳常数。
5光周期现象:昼夜长短影响着作物开花、结实、落叶、休眠以及地下块根、块茎等营养贮存器官的形成。
植物对昼夜长短的这些反应,统称为光周期现象。
6生理辐射:在太阳辐射光谱中对绿色植物生长发育有作用的辐射(波长300~750nm)。
7光合有效辐射:在太阳辐射光谱中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有作用的辐射(波长380~710nm)。
8干绝热直减率rd:未饱和湿空气或干空气块,在垂直方向上,每绝热移动100m,在理论上其温度变化的数值称为~~。
9湿绝热直减率rm:饱和空气绝热上升,下沉过程中都维持饱和状态,以此状态每绝热移动100m时,在理论上其温度变化的数值称为~~10界限温度:对农业生产具有指示或临界意义的温度称为界限温度。
11潜热转移:气象学上把因水的相变而引起的热量转移称为潜热转移12绝对湿度(a):空气中的水汽密度。
单位:g/m313 相对湿度(r):同温度下e和E的百分比。
r=e/E×100%14露点温度(Td):气压不变,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通过降温,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15蒸发量:某一段时间内(日、月、年)因蒸发而耗掉的水层厚度来表示,这水层厚度叫蒸发量。
单位mm16降水量:自天空下降,或在地面凝结的水汽凝结物,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在水面上所积聚的水层深度称为降水量17田间(农田)总蒸发量:植物蒸腾耗水量和植被下土壤表面蒸发耗水量,二者的总和叫田间总蒸发量。
18水分临界期:在生长发育时期内,植物对水分要求最敏感的时期。
19地方性风:由于地形和地表性质不同而形成的,以一天的周期,而改变风向的风称为地方性风。
气象学
名词解释:1、气象:在地球大气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风、云、雨、雪、雷电、旱涝、寒暑等等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这些现象统称为大气现象,简称为气象。
2、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的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3、气象学的研究对象:是覆盖整个地球的大气圈,以及大气圈与水圈、陆地表面圈、生物圈、冰雪圈之间的相互作用。
4、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5、大气:由于地球引力场的作用,地球周围聚着一层深厚的大气,称为地球大气,简称大气。
6、干洁大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液态微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大气。
7、大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局部、甚至全球范围的大气成分发生对生物界有害的变化称为大气污染。
8、气象要素:表示大气状态和特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统称为气象要素。
主要的气象要素有气压、温度、降水、蒸发、风、云、能见度、日照、辐射以及各种天气现象。
9、能见度:是指视力正常的人,能够看到和辨认的目标物的最大距离。
10、气溶胶粒子:大气中沉降速率极小、尺度在10-4μm到100μm之间的固态和液态微粒。
11、辐射: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流形式向周围传递或交换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
传递的能量称为辐射能。
12、黑体:设想有一个物体,对于投射到该物体上所有波长的辐射都能全部吸收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
13、、辐射通量:单位时间通过任意面积上的辐射能量。
(J/s或W)辐射通量密度: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
14、、光通量:是单位时间通过任意面积上的光能。
(lm)光通量密度(照度):是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
(lx)15、太阳辐射强度:单位时间内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强度。
也称太阳辐射通量密度。
(W/m2)16、太阳常数(S0):当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时(约为1.496×108km),在地球大气上界投射到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称为太阳常数。
气象学——精选推荐
⽓象学1、⼤⽓的组成可概括分为哪三类?⼲洁⼤⽓⽔汽⽓溶胶粒⼦2、什么是⼲洁⼤⽓(或⼲空⽓)?主要有哪些城组成的?⼤⽓中除去⽔汽、液体和固体微粒以外的整个混合⽓体N2、O2、O3、CO23、叙述⼤⽓中的⽔汽的来源及其垂直分布特点,其在⼤⽓中的含量是多少?来源:陆地上的⽔体、植物、湿⼟、海洋蒸发⽽来分布:随⾼度的升⾼⽽很快减少,主要集中在2km以下的⼤⽓层中。
含量:按容积计算变化范围0-4%之间4、⼤⽓中的⽔汽有哪些作⽤?⽔汽的含量虽然不多,是天⽓变化的主要⾓⾊。
1)形成各种⽔汽凝结物如云、雾、⾬、雪、露等。
2)⽔汽也具有很强的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参与⼤⽓的温室效应3)⼤⽓中⽔汽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植物蒸腾、⼟壤蒸发、间接影响植物对⼆氧化碳的吸收,对农作物⽣长发育、产量形成有重要影响。
另外,⽔汽是⼤⽓中唯⼀能发⽣相变的成分,液态⽔滴固态冰晶⽓态⽔汽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
5、什么是⽓溶胶粒⼦?其作⽤是什么?分有机⽆机有机粒⼦: 较少植物花粉、孢⼦,微⽣物等⽆机:较多岩⽯或⼟壤风化后的尘粒,地⾯燃烧的烟灰,海洋中随浪花飞溅的盐粒?作⽤: 1)吸收⼀部分太阳辐射,并且阻挡地⾯放热2)它的存在使⼤⽓透明度降低3)充当⽔汽凝结核,对云、⾬、雪等⽔汽凝结物的形成起重要作⽤6、对流层的平均厚度是多少?对流层的厚度随纬度和季节有什么变化特点?厚度:平均厚度11km对流层的厚度随纬度⽽发⽣变化低纬17-18km中纬10-12km⾼纬8-9km随季节发⽣变化夏季厚,冬季薄7、什么是⼤⽓的上界和⼤⽓的底界。
⼤⽓的底界:下垫⾯即地球表⾯⼤⽓上界:是模糊的,为了说明⼤⽓圈的垂直范围⽽确定的地球⼤⽓的最⼤上限⾼度。
通常有两种确定法:1)物理⾼度根据⼤⽓中的物理现象极光出现的最⼤⾼度作为⼤⽓上界⾼度为1000-2000km2 ) 密度⾼度以⼤⽓密度接近星际⽓体密度的⾼度作为⼤⽓上界,根据天体物理研究,星际⽓体密度约为每⽴⽅厘⽶中⼀个微观粒⼦,按⼈造卫星探测资料推算,地球⼤⽓密度在2000~3000公⾥⾼空达到这⼀标准,故⽬前⼀般以此作为⼤⽓上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太阳常数:当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时,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平面上所获得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
2、土壤定容热容量:单位体积的土壤温度变化1℃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3、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当时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
4、气候:某一地方多年间所产生的天气状况,包括最常见的一般天气状况也包括特殊年份所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
5、梯度风:在自由大气中,空气做曲线运动时,除了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外,还受惯性离心力的作用,这三个力达到平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
6、地面净辐射: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地表面吸收的的太阳总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与本身发射辐射之差称为底面净辐射。
7、低气压:由一组闭合的等压线组成,中心气压低向四周气压逐渐升高的区域。
气压梯度力:由于空气存在着气压差异而产生的作用于单位质量空气的力。
8、霜期:从初霜期到次年终霜期之间所持续的日数。
10、分子散射:光通过纯净媒质时,由于构成该媒质的分子密度涨落而被散射的现象。
11、三基点温度:作物生命活动过程中最适温度、最低温度、最高温度的总称。
12、小气候:由于下垫面的性质及人类和生物活动的影响而形成的近地面大气的小范围气候。
13、大气活动中心: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原来带状的的高压或低压呗分割成单独的高压或低压中心被称为大气活动中心。
14、天气:是以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表示的瞬时或一段较短时间内的大气综合状况。
15、光和有效辐射:太阳辐射中对植物光和有效的光谱成分称为光和有效辐射。
16、活动积温:作物或某一昆虫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所有活动温度的总和。
17、降水量:从云中降落的液态水固态水未经渗透和流失,在单位水平面积上所积累的水层深度称为降水量。
固态降水量为其融化后的水层厚度。
18、气团:指占据广大空间,在水平方向上物理性质比较均匀,垂直方向上物理属性变化比较一致的大块空气。
19、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是指某地太阳光线与该地作垂直于地心的地表切线的夹角。
20、导热率: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水平截面积所传递的热量。
21、露点温度:空气中水汽含量和水汽压不变的条件下降低气温是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22、海陆风:由于海陆分布影响而形成的风向以日为周期随昼夜交替而发生改变的风。
23、气候带:环绕地球呈带状分布的气候区域。
24、高气压:由一组闭合的等压线所组成,中心气压高向四周气压逐渐降低的区域。
25、冷锋:在锋面的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的锋面。
26、降水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称为降水强度。
27、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
二、简答1、为什么我国秦岭南坡林茂草丰而北坡则草木稀少,冬季荒凉?答:横贯我国中原地区的秦岭山脉,既阻碍了北方干冷气团的南下,又阻碍了南方暖湿气团的北上,山的南坡终年在暖湿气团控制下,热量和水分资源丰富,因此林茂粮丰,山的北坡在干冷气团的控制下,热量和水分资源不足因此草木稀少,冬季荒凉。
2、简述小气候的概念?小气候与大气候的区别与联系?答:在大气候的条件下,由于下垫面的某些构造和特征的不同,造成热量和水分收支差异,形成了近地面气层和土壤上层局部地区的特殊气候,称为小气候。
小气候的与大气候是特殊与一般,局部与整体,个体与共性的关系,小气候是在大气候的背景下形成的,但又与大气候有明显差异。
小气候在形成因素,影响范围,变化幅度等方面与大气候都不同,大气候的形成取决于纬度、大地形、大环流,而小气候形成取决于小地形、小环流。
大气候的影响范围大,水平方向上可达几十到几千公里,而小气候的影响范围小,水平方向上只有几米到几公里,大气候变化缓和,小气候变化剧烈。
3、为什么露和霜都出现在晴朗微风的夜晚?答:晴朗微风的夜晚由于地面强烈的辐射冷却,使地面和大气降温,当气温降到露点温度或以下,水汽发生凝结附属于地面或物体上,形成露和霜。
4、简述对流层的厚度和主要特征?答:厚度:低纬度地区17-18km,中纬度地区10-12km,高纬度地区8-9km 特征: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5、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而早晚的太阳是橙红色?答:①由于大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微小粒子对台阳光的辐射,细微质点散射遵循瑞利定律,散射光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当太阳通过大气时,波长较短的紫、蓝、青色光最易被散射,而波长较长的红、橙、黄散射较弱,由于综合效应,天空呈蓝色。
②早晚时,阳光通过厚厚的大气层,这时紫光和蓝光被强烈散射,到达地平线时已所剩无几,余下的只有波长较长的黄、橙、红光,所以太阳是红色。
这些色光再经过地平线上空的大气分子,尘埃、水滴等杂质散射,就使那里的天空呈现出绚丽的彩色,如果有云,会把光反射回来,云块上就染上了彩色,出现朝霞和晚霞。
6、简述高气压和低气压控制的是什么天气?为什么?答:在高气压中水平方向上空气顺时针向外辐散,中心的空气越流越少,垂直方向上产生了空气的下沉运动,绝热增温雨消云散,因此对应的天气为晴朗少云天气;低气压中,水平方向上空气逆时针向内辐合,中心空气越积越多,垂直方向上产生了空气的上升运动,绝热降温成云致雨,因此对应的天气为阴雨天气。
7、简述高山气候和高原气候的异同?答:同:两者由于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光照充足,紫外线辐射强烈。
异:高山气候具有海洋性气候,高原气候具有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年较差日照百分率平均温度高山气候均小于高原气候,但降水高于高于高原气候。
8、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主要区别?答: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温低于秋温,温度变化和缓,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均小,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降水丰沛,季节分布均匀,年际变化小系那个,相对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温高于秋温,温度变化剧烈,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均大,最热月在7月,最冷月在1月,降水稀少,季节分配不均匀,多集中于夏季,年际变化大,气候干燥,相对湿度小,云雾少日照多,终年多晴朗天气。
9、简述北半球可照时数随纬度和季节变化的规律?答:1、春秋分日,地球各地日照时数均相等,为12小时。
2、从春分到秋分的夏半年,北半球各地的白昼长于黑夜,而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夏至日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北极圈出现极昼。
3、从秋分到春分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白昼短于黑夜,而且随纬度的增高白昼越短,冬至日达到一年中的最短,北极圈出现极夜。
4、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中高纬地区虽纬度的增高,一年中昼长变化越大,低纬度地区终年昼长变化小。
10、简述气温日较差对植物的有机质积累有何重要意义?答:白天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同时进行,而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如果气温日较差大,白天高,光和作用强,制造的有机物多,夜晚低,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所以气温日较差大,作物积累的有机物多产量高。
11、世界上位于30度左右的纬度地区多数是沙漠,为什么该纬度的我国江南大部分地区不是沙漠而是林茂粮丰的鱼米之乡?答:我国长江流域和非洲的撒哈拉都处于副热带纬度,也同样临近海洋,但我国长江流域由于夏季海洋季风带来大量水汽所以雨水丰沛,成为良田沃野,而非洲的撒哈拉则因为终年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干旱少雨,形成广阔的沙漠。
三、填空1、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五层。
2、空气的饱和差也是反映空气湿度的物理量,当饱和差小时,空气潮湿,当饱和差大时,空气干燥。
3、气温日较差表示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4、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可分为喜阳植物和耐荫植物。
5、大范围的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6、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干旱冬季温和多雨。
7、根据冷锋移动速度的快慢,可将其分为缓行冷锋和急行冷锋。
8、中国气候带主要特征有季风性气候明显、大陆性气候强烈、气候复杂多样。
9、贵州气候的三大特征季风性、高原性、多样性。
10、水分凝结的条件有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状态、空气中有凝结核或凝华核。
11、气压场的基本形式有低气压、低压槽、高气压、高压脊、鞍形场。
12、表示季节变化的节气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13、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有变性极地大陆气团、变性热带海洋气团、热带大陆气团、赤道海洋气团、热带南海气团。
14、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15、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
16、作用于风的力有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摩擦力。
17、我国降水量的分布特点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天山北部有所增加,等降水量线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与海岸线平行。
18、贵州属于什么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19、空气中的CO2 和H2O是能强烈吸收底面放出的长波辐射,所以称作温室气体。
20、热导率大的土壤,其热量传递快,底面的温度日较差小。
21、暖锋降水在锋前,冷锋降水在锋后。
22、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工业区和大都市局地的增温作用更加显著,产生城市热岛效应。
23、水面蒸发与气温和风速、饱和差成正比,与大气压强成反比。
24、物体放射能力最强的波长与其绝对温度成反比。
25、我国四季划分的标准时天文季节。
26、活动面是指由于辐射作用直接吸热和放热,从而影响其上下物质层(包括气层、土层、水层、作物层等)热状况的表面。
27、按成因把雾分为辐射雾、平流雾、混合雾(平流辐射雾)。
28、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要受到大气的吸收减弱、反射减弱、散射减弱。
29、行星风系在北半球的气压带分布有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
30、表示空气湿度的物理量有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实际水汽压、饱和差、露点温度。
31、我国各地夏季风开始入侵雨季开始,夏季风撤退雨季结束。
32、无霜期是指从终霜期到初霜期期间所持续的时间。
33、气流翻山而过,下沉,沿干绝热递减率增温,形成又干又热的风,叫焚风。
34、狂风骤起,乌云满天,雷电交加,暴雨倾盆。
带来此天气的锋是急行冷锋。
35、日降水量大于0.1mm称雨日。
36、沙漠气候属于大陆性气候。
37、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两部分一是直接辐射另一是散射辐射。
38、春分日太阳纬度为0 度,赤道处的太阳高度角最大,可照时间为12 小时。
39、由于海陆的分布不同,使得有规律分布的高压带和低压带被割成若干大气活动中心。
40、标准状态下,一个大气压为1013.2hpa(760mmHg)。
41、重要的地方性风有海陆风、山谷风、焚风、峡谷风。
42、各种天气系统随时间与空间的变化,叫做天气过程。
43、根据植物的光周期现象,可把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性植物。
44、北半球从赤道到极低有哪些气候带赤道气候带、热带气候带、副热带气候带、暖温带气候带、冷温带气候带、极地气候带。
45、贵州平均气温分布特点是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4℃以上,东部边缘可达16-17℃,西部低于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