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人才培养理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样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需求逐渐多元起来,要 求高校为各行各业培养各种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德]卡尔·雅斯贝尔斯著大学的理念[M].皱立波,译.上海:上海人
3.2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开放包容的人才培养理念 大学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无论是教育教学活动,
还是各项管理工作,都应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大学担负着为 国家、为社会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任,更要确立 以学生为核心的发展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国际社会也 认为 21 世纪成功的大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并且满足大学
26
理念亟待革新。
2 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需要大量的人才来参与经济的发
展,国家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然而高
校培养的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问题可以大概
有以下三种:
2.1 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方面,自从大学扩招以来,高校学生的数量在迅猛增
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高校必须承担培养创新人才 的责任。创新型人才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必要的人力资本。
大学里面传统的教学是对知识的传承,从培养目标到 对学业的评价机制,整个设计都围绕着知识的传承。教与学 都是为了学习知识,却忽视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培养与训练。在这种人才培养理念的指导下,不仅 限制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还扼杀了 学生的创新精神。
现代意识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学为主导的授课方式,教师不停
地讲解,学生在被动地听讲。在高校的课堂上,仍然是以知
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还在扮演着传授者的形象,他
们将专业知识与经验传授给学生,希望学生们能尽快地获
得知识的积累和增长。从表面上看似乎提高了教学效率,但
实质上教学效果却不理想,知识不能得到消化,更别说应
想和想象完成作文训练。
2.2 续写故事 教师给学生讲一段故事后留给他们续写的时间,然后
参考文献 [1] 何英.浅谈小学作文教学改革[J].新课程,2010(7).
鼓励他们在讲台上讲述自己续写的故事,最后让他们相互 [2] 李晓霞.小学作文教学之探讨[J].现代阅读,2010(8).
评价。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自由思考的同时活跃的参与,使他 [3] 柴万兴.浅谈小学作文教学[J].学科探究,2009(6).
长,2009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了 611 万,到 2010 年,
这个数字将增长到 630 万。但另一方面企业经常会出现 10
万高薪却找不到合适的高技能人才的现象。当前“技工荒”
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屏障。
传统大学重视学科型人才的培养,强调知识的专深,而
我国在社会转型期间急需要大量高层次的技能型、应用型
钱学森之问,问到教育之痛: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 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著名的华裔数学家丘成桐先生在中山 大学发表题为“论高等教育”的演讲中,批评了我国高等教 育的弊端,首要的是“年轻、有创造力的人才缺乏”[3]。目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着重提到了 大学培养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模式。长期以来,我国高校 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学习已有的文明成果,注重对知识的 传授,而忽视了学生潜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人才培养
用。这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也不利于培养学
生的学习能力。
人才培养理念陈旧,缺乏与时俱进的现代意识。人才培
养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各个方面都得
到发展。而当今的高等教育重视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却忽略
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没有培养出他们
的创业和创新能力。欧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普遍
2.1 看图作文和想象性作文
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激发兴趣。
看图作文实际上是看图想象作文,都要求学生根据图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
展开想象和联想。教师为学生提供某种材料、创设某种情 动力。在作文教学中真正贯彻创新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
境,让学生在自由、新颖的氛围中激起习作的愿望,通过联 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让学生能作文、爱作文、作好文。
教研
2 0 1 1. 0 1 ( 中 旬 刊)
论高校人才培养理念
武文艳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9)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7894(2011)02- 026- 02
摘 要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然而当前大学培养的人 才已经表现出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相一致的一面。 高校对 人才培养的理念要进行革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多样 化的创新型人才,树立与时俱进的现代意识,提高人才培养 的质量。 关键词 高校 创新型人才 Concept of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University // Wu Wenyan Abstract The university is a pla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Nowadays,however,it seems that those talents can't meet the needs of our society.This requires the university to change their concepts to cultivate diversified and innovative talents on the basis of social needs.They should advance with the times so as to enhance the talents' quality. Key words university; innovative talents Author's address Ideological Institute in Xihua Normal University,637009,Nanchong,Sichuan, China
社,2008:109.
生成才的需求和愿望。开放和包容是一所优秀的大学所应
编辑 杨呈祥
76
小学生的想象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要以某种具体的
丰富了,作文创新的环境也就形成了。学生在作文中就能独 东西作为直接依据。比如,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学生展开
创思路,写出新颖的作文来。从笔者个人的教学实践来看, 想象,描绘黑板上的东西像什么;春天到了,让学生想象自
想象力的培养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己是一只燕子,自由联想等。通过直观的物进行联想,让学
3 高校人才培养理念的创新
发展,就必须以开阔的心胸来接纳不同的人才和不同的观 点。对人才的培养也是如此,优秀人才的培养不可能在封闭 的环境里完成,要想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就必 须坚持开放与包容的人才培养理念,给不同学科、专业的导 师以自由宽松的研究空间,给不同特长、类型的学生以鼓励 和包容。 3.3 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大学的使命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 型国家;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要实现 这一目标,就必须有创新型的人力资源。哈尔滨工业大学校 长王树国曾说过:“我是研究机器人的,希望机器人越来越 像人,但作为校长,我担心把人培养得像机器人。”[4]可见现
当代大学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人才培养理念,来推动我 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培养更多杰出创新人才,是 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3.1 树立培养多样化的人才理念,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民出版社,2007:75- 76. [2] [美]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M]. 徐辉,译.浙江教育出
版社,2001:201. [3] 眭依凡.观念更新:大学人才培养改革设计的价值引领[J].中国高
等教育,2009(12):6- 9. [4] 钟秉林.中国大学改革与创新人才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市场经济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紧跟社会对人才的 需求,培养与社会接轨的人才。社会需求最突出表现是对人 才市场的需求,高校培养的人才必须适应科学文化发展的 需求,适应经济结构变化的需求,国家发展战略的需求。大 学是一个多元文化存在的地方,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应是多
在大学培养创新人才的理念不够,那么如何培养创新型人 才呢?首先,高校必须具有宽松的学习和研究环境。在这种 宽松的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意识和思维就形 成了,还要在人才培养中积极营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 质疑和勇于批判的学术氛围,这样才能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其次,高校应把培养学生的个性, 作为增强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个性培养是创新教育的关 键,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一所好的大学,它一定是通过满 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来实现学生的最高理想。
人才。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讲,目前主要不表现
在数量上,而是结构和质量的问题。在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
阶段,不仅需要表现在数量上,还有结构和质量的要求。现
在的大众化只是在规模上达到了要求,结构和质量方面没
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因此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
需要,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2.2 重视知识的传授,轻视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理念缺乏
强于我国学生,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我们把人才培养简单地
等同于知识的传授,而他们认为知识不是目的而是人发展
能力的手段。只有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才是人才培养
的关键。
(下转第 76 页)
文史
Leabharlann Baidu
2 0 1 1. 0 1 ( 中 旬 刊)
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关键在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由 2.3 观物联想
此及彼地联想,培养联想力。学生的联想力强化了、想象力
们胆量更大、兴趣更浓、想象力更丰富。
编辑 孙 静
!!!!!!!!!!!!!!!!!!!!!!!!!!!!!!!!!!!!!!!!!!!!!
(上接第 26 页)
2.3 高校没有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具备的基本品质与态度。一所大学要想取得长远的繁荣与
当做高校的使命 党的十六大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近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 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以 什么样的理念和方式培养人才,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 在。
1 大学的功能
何为大学?对于这个概念中外学者有诸多的观点。具有 代表性的有雅斯贝尔斯:“大学(university),顾名思义,应该 是一个大而全的宇宙(universe)。尽管有学科的划分,考察和 科研的工作,还是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1] 弗莱克斯纳: “大学本质上是一个做学问的场所。”“大学训练应是在未知 领域的边缘上探索,即使在已知领域,也要体现一种怀疑和 探索精神。”[2]蔡元培曾说,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纵 观以上教育学家的观点,大学就是培养人才和研究高深学 问的场所,培养人才是大学最重要的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