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_经济地理学的方法论及其特点(1)
经济地理学学科重点掌握方法
经济地理学学科重点掌握方法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与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旨在理解和解释地理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要在这一学科中取得良好的学术成绩,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关键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几种经济地理学学科的重点掌握方法。
一、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用来存储、分析和可视化地理空间数据的工具。
在经济地理学中,GIS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揭示地理环境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
通过收集地理数据,比如人口密度、交通网络和产业分布等,我们可以使用GIS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呈现。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不同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从而深入研究经济地理学的核心问题。
二、区域经济分析区域经济分析是经济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的是不同地区间的经济差异和地区内部的经济结构。
为了进行区域经济分析,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比较优势理论来解释为什么一些地区特别适合从事某种经济活动。
比如,一些地区由于拥有特殊的自然资源或者人力资源,可能会在某个产业中具备竞争优势。
其次,我们可以使用产业链分析来研究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
通过分析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相互关系,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产业对一个地区经济的贡献程度,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三、城市化与城市地理城市化是近几十年来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研究城市化对经济地理学也至关重要。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解析城市内部的空间秩序和城市间的联系,深入理解城市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此外,研究城市地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城市的发展动力和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例如,通过研究城市内部的土地利用和人口分布,我们可以分析不同城市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劣势,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四、全球化及其影响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济地理学家可以通过研究全球产业链和全球城市网络等来理解全球化的过程及其对不同地区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一、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一)现代地理学1、地理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学科。
2、三个不同的阶段:古代地理学,从地理思想的萌芽直到19世纪上半叶为止,以描述自然和人文现象为中心内容近代地理学,从世界上设置大学地理讲座或地理系开始(德国1874年设置地理讲座),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现代地理学,二次世界大战后地理学的研究领域更加深化。
3、现代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
4、根据研究对象的侧重点不同,地理学被分成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或者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三部分。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结构(二)人文地理学的地位1、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规律。
2、人文地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人文地理学不包括经济地理学;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
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1、区域与空间研究:大英百科全书(1980年版第七卷1049—1650页)记载的是“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多种人文特征的分布变化和空间结构的科学”。
即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人文活动和人文特征。
2、人地关系研究:人文地理学是揭示人文现象空间分布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3、时间序列研究:人文现象的时间尺度和差异。
探讨人文现象空间分布的形成过程,预测其发展变化的趋向。
思考:下列哪些问题属于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问题?人类活动与全球变化美国对外政策与美国对外贸易伙伴山东经济结构调整的未来方向城乡人口流动机理分析苏州旅游线路设计国际大都市定位·凡是不涉及空间分布和空间过程的问题,均不是人文地理学的问题。
·尽管有些问题带有区域的修饰语,但是它们讨论的是经济过程、人口过程等,因此它们不是人文地理问题。
人文地理学研究内容:三个维度一横+一纵+时间变化一横: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一纵:人文现象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纵向关系时间序列:时代背景及随时间的发展变化三、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一)社会性:与自然地理学的不同以人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
课程《人文地理学》电子教案(全)
精品课程《人文地理学》电子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人文地理学导论1.1 人文地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地理学的分类及其特点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及代表人物1.2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意义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意义1.3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空间与地方环境与地理环境区域与景观第二章:人口地理学2.1 人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人口与人口分布人口增长与人口变动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2.2 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的规律与特点人口密度的计算与分析2.3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人口增长的规律与特点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口问题的应对策略第三章:城市地理学3.1 城市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城市的定义与分类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城市体系与城市等级3.2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城市发展的动力与模式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城市化的问题与挑战3.3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规划城市空间结构的类型与特征城市规划的原则与方法城市规划实践与案例分析第四章:经济地理学4.1 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产业地理与区位论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4.2 农业地理与工业地理农业地理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工业地理的研究内容与方法4.3 服务业地理与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业地理的研究内容与方法服务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五章:文化地理学5.1 文化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文化的空间表达与地理分布语言与民族的文化地理宗教与习俗的文化地理5.2 文化的空间表达与地理分布语言与民族的文化地理宗教与习俗的文化地理文化景观与文化遗产保护5.3 文化地理的研究方法与实践文化地理的研究方法文化地理的实践案例分析精品课程《人文地理学》电子教案(第二部分)第六章:政治地理学6.1 政治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国家与领土的政治地理政治结构与政治地理选举与投票的政治地理6.2 国家与领土的政治地理国家定义与国家的形成领土的划分与政治地理国家边界与边界问题6.3 政治结构与政治地理政治体制与政治地理政府机构与政治地理政治权力与政治地理第七章:社会地理学7.1 社会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社会与社会的空间组织社会阶层与社会地理社会问题与社会地理7.2 社会与社会的空间组织社区与社区地理城市社会地理与农村社会地理社会空间与社会地理7.3 社会问题与社会地理贫困与社会地理犯罪与社会地理社会公正与社会地理第八章:旅游地理学8.1 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旅游活动与旅游者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旅游地的发展与规划8.2 旅游活动与旅游者旅游者的行为与需求旅游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旅游市场与旅游地理8.3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与标准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九章:生态环境地理学9.1 生态环境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生态环境与生态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环境演变与环境地理9.2 生态环境与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与分布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影响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与保护9.3 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价值生物地理的研究方法与实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第十章:地理信息系统10.1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原理GIS的定义与功能GIS的技术构成与工作原理GIS的应用领域与前景10.2 GIS的数据采集与管理地理数据的类型与采集方法地理数据的处理与管理地理数据的质量控制与标准化10.3 GIS的空间分析与应用空间数据的查询与分析空间数据的建模与模拟GIS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案例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导论中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2. 第六章政治地理学中国家与领土的政治地理;3. 第七章社会地理学中社会与社会的空间组织;4. 第八章旅游地理学中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5. 第九章生态环境地理学中生态环境与生态环境问题;6. 第十章地理信息系统中GIS的应用领域与前景。
人文地理学方法论
人文地理学方法论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及其对地理空间的塑造和影响的学科。
在研究过程中,人文地理学运用了一系列的方法论,以实证和理论的方式来解释和探究人类活动的本质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讨论人文地理学的方法论,并分析其特点和应用。
另外,人文地理学也运用了定性研究的方法。
通过对文献资料、历史记录和口述资料的研究,人文地理学可以对人类活动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承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定性研究的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案例研究和比较研究等,此类方法可以帮助人文地理学者了解人类活动如何塑造和影响地理空间,以及地理环境如何反过来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
此外,人文地理学也借鉴了定量研究的方法。
通过收集和处理大量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和验证,人文地理学可以从宏观层面上揭示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联。
定量研究的方法包括数据分析、空间分析和模型构建等,例如运用GIS技术和遥感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及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和预测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的方法论还包括人地关系的观察和实验。
通过长时间、系统性和实时性的观察,人文地理学可以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而实验则可以帮助人文地理学者控制变量,分析不同因素对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方法论的特点是综合、交叉和跨学科的。
人文地理学常常涉及多学科知识和方法,如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和地理学等。
人文地理学者在研究中往往要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完整地解释和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人文地理学方法论的应用也因研究领域和问题的不同而各有特点。
在城市研究中,人文地理学常常运用实地调查和定性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城市居民的观察和访谈,揭示城市空间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而在环境研究中,人文地理学则更多地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以分析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总之,人文地理学方法论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基础,通过使用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人文地理学可以揭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与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经济地理学知识点
经济地理学知识点经济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分布和空间组织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表现、形成原因以及其对地区发展的影响。
下面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些重要的经济地理学知识点。
一、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是经济地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企业在选择生产或经营的地点时,会考虑多种因素。
首先是交通条件。
便捷的交通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货物和人员的流通效率。
比如,靠近港口、铁路枢纽或高速公路的地区,往往更容易吸引企业。
其次是劳动力因素。
丰富且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能够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提高生产效率。
某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会倾向于布局在劳动力充足且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
再者是市场因素。
接近市场可以减少产品运输成本,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变化,有利于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决策。
此外,土地成本、政策环境、基础设施等也是企业在区位选择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二、产业集聚与产业扩散产业集聚是指在某个特定区域内,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企业集中在一起的现象。
产业集聚能够带来很多好处。
一方面,企业之间可以共享基础设施、劳动力市场和技术知识,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
另一方面,集聚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激发创新,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然而,随着产业的发展,也可能会出现产业扩散的现象。
当集聚区域的成本上升,如土地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等,或者市场需求饱和,企业可能会向外扩散,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三、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这种不平衡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人均收入等方面。
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自然条件的差异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能源等,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一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历史基础也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某些地区在历史上就是经济发达地区,积累了丰富的资本、技术和人才;而一些新兴地区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发展和积累。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
经济地理学笔记整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一、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一) 史志描述1.时期:17世纪以前。
2.主要特点(1) 对一些经济地理现象的观察和记述(2) 多见于各种历史记述(3) 对经济地理知识的积累具有重要作用。
3.代表性著作中国:《山海经》、《禹贡》、《史记》、《汉书》。
欧洲: 斯特拉波的《地理学》。
(二)商业地理研究1.时期: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
2.特点欧洲地理学中的商业地理学逐渐成为地理研究的重点之一。
商业地理著作体系开始形成,对商业地理现象进行解释。
3.代表性著作17世纪中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
奇泽姆的《商业地理手册》。
(三)经济地理学研究1.概念的提出1760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地理考察》中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
2.学科形成的标志事件1882年,葛茨在《柏林地理学会会志》上发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二、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特点之一: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演变,环境决定了论(1900年-20世纪30年代早期)、区域差异研究(30年代-50年代中期)、区位分析、空间组织、空间系统演化(50年代中期以来)、行为主义方法、生态方法(70年代以来)。
特点之二:研究区域尺度变化,研究企业组织变化和思维方式变化。
(一)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1.区位研究代表理论:杜能农业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廖什区位经济论。
特点:侧重于区域内的单位企业的微观分析。
2.区域研究(1)区域科学代表理论:艾萨德创立的区域科学。
特点:侧重于区域内各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发展。
(2)其他区域研究代表理论:佩鲁的增长极理论,默戴尔的“循环积累论”,赫希曼的“极化-涓滴”理论,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模式等。
特点:研究的地理尺度进一步拓宽,同区域内转向区域之间,从一个额区域转向多个区域。
3.全球化研究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活动全球化的日益增强,经济地理学家对此的研究也日益升温。
人文地理学各章节主要内容
人文地理学各章节主要内容第一章第1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1、人文地理学的概念:研究地球表面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与差距,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即研究人地关系、探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形成、发展、变化与分布规律的科学。
2、地理学的发展阶段:一是古代地理学,以描述自然和人文现象为中心内容二是近代地理学,德国最早在1874年设置地理讲座,二战后,地理学形成了人地关系学派、区域学派、景观学派等。
三是现代地理学阶段,地理学进入“革命”时期,先后出现了计量革命、理论革命、行为革命等思潮,学术空前繁荣,学科流派纷呈,引入地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较多,有实证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等等。
3、人文地理学的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
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于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
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创造了各种人文现象,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地域上进行的,人文地理学并不研究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人文现象的所有方面,例如人文现象的时间序列、社会关系、组织机构等。
从作为一门区域科学的地理学的学科本质出发,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三是空间分析的传统。
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
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特征,探讨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4、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1)社会性人文地理学不同于自然地理学,它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
社会科学以人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活动,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虽然受到自然环境、技术条件因素的影响,但是主要还是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人文因素,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
地理学的发展与学科特点
地理学的发展与学科特点地理学是以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与人文现象为主要内容的学科领域。
它通过对地球各个部分的地理特征进行观察、测量和分析,揭示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规律与特点,以及地球空间的组成和变化过程。
本文将从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和学科特点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地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当时的人们通过观察天象、测量地势和描绘地图,对地球表面的特征和分布进行了初步的认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理学逐渐成为独立的学科。
以下是地理学主要的发展阶段:1. 古代地理学古代地理学主要以地图制作和地方地理的研究为主。
古希腊学者荷马、赫西俄德等人的著作中对地球形状、地理区划和地球环境的描述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
2. 近代地理学近代地理学的出现与大航海时代的开启有着密切的联系。
欧洲的探险家们通过航海探险,积累了大量地理数据。
同时,地理学家开始运用科学方法,探索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荷兰的伽利略、德国的洪堡等地理学巨匠为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 现代地理学现代地理学从19世纪末开始迅速发展,并形成了自身的学科体系和方法论。
不同分支的地理学逐渐形成,例如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
此外,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的应用也为地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
二、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以下的学科特点:1. 综合与整体性地理学关注地球上的各个要素和关系,既研究自然地理要素如气候、地貌、植被等,也研究人文地理要素如人口、城市、经济等。
地理学通过研究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整体性规律,揭示地球系统的运行机制。
2. 区域性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区域性。
地球表面由各种地理要素组成,而这些要素在不同的地理区域中表现出的特点各异。
区域研究是地理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不同地理区域的研究,可以了解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
3. 空间分析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经常使用空间分析的方法。
人文地理学笔记
1、地理学geographe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2、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研究对象是人文环境、人文现象和文化景观。
其内核是注重区域和空间,注重人地关系3、人地关系内涵:人指社会属性的人,具体说是指在一定区域空间和一定生产方式下从各种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的具有群体行为的人;地指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具体指与人类活动有密切联系的空间上存在地域差异的自然、人文、经济复合体系。
4、人文地理的学科特征: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5、近代人文地理学:(德国)洪堡: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李特尔: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
拉采尔:地理环境决定论。
赫特纳:区域学派的代表。
施吕特尔:景观学派的代表。
(法国)白兰士、白吕纳:人地相关论。
(英国)麦金德:大陆腹地说。
罗士培:适应论。
(美国)森普尔:环境决定论。
苏尔:文化景观学派。
(俄国)巴朗斯基、萨乌什金:区域学派,费根、康斯坦丁:经济学派。
6、现代人文地理学:美国谢佛使作数学统计培养计量地学者,苏联自然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相分离的二元论观点。
总体特征:(1)科学理论与方法论的建立:人地关系协调论和可持续发展观;(2)新的研究方法:计量方法、数学模型、心理学的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法;(3)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在人地关系研究方面,既注重生态观点,同时社会化和人文化的倾向得到强化,面向解决实际问题。
7、中国:近代张相文、竺可桢,、胡焕庸、张其昀。
现代李旭旦、吴传钧、鲍觉民。
8、方法论:(1)经验主义:观察是其重点,强调综合和归纳的作用;(2)实证主义:对任何事物合乎科学的理解必须有意义并且同实际相符,演绎由一般到特殊;(3)人本主义:以人为主体,重视人类行为的丰富意义和社会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非经济成分;(4)结构主义:可观察的事物,只有当把它用一个潜在结构或秩序联系在一起时,才有意义。
9经济地理学的方法论
归纳是从具体的、个别的事实材料入手,深 入分析个别事物的特性、运动发展过程及其相 互间的联系,进而综合概括某类事物的普遍特 性和规律性。它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过程 【苹果落地—万有引力】。在经济地理学及地 理学多数分支学科中,归纳法的应用十分普遍, 是地理思维的主要形式。经济地理学中常用的 综合分析法便是归纳法的具体化。
四、综合分析法
为了揭示复杂地理现象的内在规律性,地理学者将地理现象 分解成若干要素、类型或地理区域,分析它们的属性、特点和 相互关系,分析的结果导致地理学的多元化。地理学的应用化 和多元化趋势,使得综合方法越来越受到地理学家们的重视。 综合分析研究是经济地理学者的主要思想方法。综合的前 提是分析,经济地理学中的分析包括以下方面:①影响经济活 动空间分布的条件分析;②经济结构和地域结构分析;③经济 区域(类型区与综合区)分析;④经济联系(部门联系与区域 联系)分析等。分析的结果可以认识和了解区域经济发展中的 突出问题和一般性问题,区域经济的主导部门和辅助部门,各 地区经济特征的差异性和相似性,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及其方 向等。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要进行经济地理综合,综合须持全 局和长远观点。
◆进行科学研究,必须运用一定的思维方式和技 术手段,这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手段就构 成了科学方法论的全部内容。每门学科的方法 论都是伴随学科的产生而逐步形成的,并随着 学科的发展而变革。科学的发展,往往以采用 新的方法为主要标志。 【能源的利用:水力—煤—石油、天然气—核能, 太阳能等】
思维方式也称思想方法,是方法论的主体部 分。它是指人们在科学研究中分析问题的角度、 出发点和推理原则,即通常所说的思考问题的 方式、方法。科学的思维方式大体可归为两大 类,即归纳和演绎。
五系统分析法体系统的特征要有经济地理学的系统分析就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把一定地域范围的经济活动看作一个系统单元来考察确定各个系统单元的发展目标统单元来考察确定各个系统单元的发展目标分析系统内各要素的相互关系以及系统内外环境条件的制约建立系统优化的数学模型
人文地理与经济地理学—第三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在结构主义的模式和方法论中,人只是复杂的 关系网络中的一个元素,它本身没有独特性,只是 由结构决定的,因而是被动的,这与以唯主体性出 发的人本主义有着原则上的分歧。
3)特点
强调整体性的研究,反对孤立局部的研究。 强调认识地理事物内部结构(深层结构),反对单 纯认识外部现象(表层结构)。 强调内部地理要素研究,忽视或否定外部因素的研 究。 强调静态(共时态)的研究,忽视或反对历史(历史态) 的研究。 强调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作用,忽视或否定人 的主观能动性。
初步结论
大河的反推效果好于的好恢复。 各时期的地名在反推古水系时没 有明显的差别。
• 参见:周尚意、朱明,地名景观与北京旧水系— —浅析以地名景观反推历史原貌的方法,中国方 域,总第141期,2002(5):33-35.
实证主义方法论的缺陷: • 经济决定论的趋向 • 实证主义模型具有强烈的普遍性原理,在一个
第3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二、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三、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一、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 确定研究课题 • 制定研究计划 • 收集、整理资料 • 调查研究与实地考察 • 分析研究 • 研究总结,成果评审
一、确定研究课题
二、制定研究计划
• 白桥 板桥 北新桥 半步桥 厂桥 大石
桥胡同 大桥胡同 东板桥 东不压桥
达智桥飞龙桥 广渠南水关胡同 广渠 北水关胡同红桥 火桥 虎坊桥 南板桥 胡同 三转桥 三座桥 石桥胡同 太平 桥 天桥 小石桥胡同 新桥胡同 银锭 桥 臧家桥 等
• 线状水系地名举例 (红色的为与水系没有关系的地名)
• 安外东河沿 安外西河沿 白菜湾 北河
2.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空间模型方法
经济地理学的学科特点
经济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以下是 8 条关于经济地理学学科特点的内容及例子:1. 经济地理学那可是相当注重实地考察啊!就好比你想知道一个城市的商业区为啥在那,就得亲自去走走看看,感受一下啊!就像我们研究某个地方的产业布局,不实地去瞧瞧怎么能有深刻理解呢?2. 它的综合性很强呢!哎呀,就像搭积木一样,把各种因素都综合起来考虑。
比如说研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得把自然条件、交通、人口等好多方面都考虑进去,是不是很有意思!3. 经济地理学总是在关注区域差异,这可太重要啦!你看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那差别老大了,就像南方和北方,各有各的特色,这就是经济地理学要深入研究的呀!比如为啥这个地方适合发展农业,那个地方适合搞工业呢?4. 它还特别强调动态变化呢!不是一成不变的呀,伙计们!比如一个地方的经济结构可能几年就会有大变化,这多神奇!就像本来很普通的一个小镇,突然发展成了繁华的商业区,这就是经济地理学要追踪的动态呀!5. 经济地理学和咱的生活息息相关呐!比如说我们每天去的超市分布,不就是经济地理学在发挥作用嘛。
这不就是在咱身边的例子嘛!6. 它对决策的影响可大了去了!政府规划城市发展、企业选择厂址,都得参考经济地理学啊!难道不是吗?就像一家大公司决定在哪里建新厂,经济地理学就能提供重要依据呀!7. 经济地理学有好多有趣的理论呢,就像一个个神秘的宝藏等我们去挖掘!比如中心地理论,是不是听起来就很带劲?这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各种经济现象呢!8. 经济地理学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呀!随着时代的变化,它也在更新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呢。
就如同一个不断成长的孩子,总是充满了新奇和惊喜!我觉得经济地理学真的是一门非常有魅力、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学科啊!它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也能为各种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呢!。
人文地理学的特征
人文地理学的特征人文地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主要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包括人类居住与迁移、经济活动、文化传承等方面。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人文地理学的特征和研究内容。
一、综合性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众多学科的交叉,包括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等。
它关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既关注人类活动如何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又关注人类活动如何塑造地理环境。
因此,人文地理学要求学者具备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二、空间分布研究人文地理学强调对人类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
它研究人类居住与迁移的空间格局、经济活动的地域分布、文化传承的地域差异等。
通过对这些空间分布的研究,可以揭示人类活动的动态变化及其背后的地理因素。
三、景观分析与评价景观是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交融的产物,人文地理学强调对景观进行分析与评价。
研究者通过对景观的特征、结构和演变进行观察和分析,探讨其背后的社会、文化、经济等因素,并通过评价来指导地理环境的合理规划与管理。
四、社会与文化影响人文地理学关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特别关注社会与文化因素对地理环境的塑造。
研究者探讨人类社会与文化如何影响城市发展、农业布局、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而研究地理因素如何影响社会与文化的演变。
五、地理认知与行为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对地理环境的感知和行为。
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认知会影响他们的行为方式,而行为方式又会反过来影响地理环境。
人文地理学通过研究地理认知与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和谐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六、跨尺度研究人文地理学既关注微观的个体行为和小区域的空间格局,也关注宏观的全球尺度问题。
它可以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进行研究,将个体的行为与小区域的空间格局与全球背景进行对比和分析,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综上所述,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注重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
人文地理学特征
人文地理学特征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人类如何适应和改造地理环境,并探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的特征包括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研究,涉及领域广泛且具有多样性,同时还关注社会和文化的因素。
一、地理环境的研究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适应地理环境。
它研究地球表面的各个地区,包括陆地、水域和空气。
这些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变化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气候、地形和土壤的特征会影响农业的发展和人类居住的选择。
地理环境研究以地域为单位,通过考察各地区的自然条件,来探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人类活动的研究人文地理学还关注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各种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居住、农业、工业、交通和城市化等。
人文地理学家通过研究人类的居住模式、经济活动和城市发展等方面,深入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例如,人文地理学家可以研究不同地区的城市发展模式,探讨城市如何受到地理条件的影响,以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领域的广泛性和多样性人文地理学涉及的领域广泛且多样。
它可以研究不同地区的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也可以研究特定主题的影响。
例如,人文地理学可以研究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探讨城市发展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此外,人文地理学还可以研究文化和社会因素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例如,人文地理学家可以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居住模式和经济活动,对不同地区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四、关注社会和文化因素人文地理学在研究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时,强调社会和文化因素的作用。
社会和文化因素是塑造地理环境的重要力量,并且会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家通过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活动,深入探讨地理环境与社会和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人文地理学家可以研究不同文化对土地使用的观念和习惯,探讨文化因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总结:人文地理学特征是在研究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时,关注地理环境的研究,涉及领域广泛且多样性,同时还关注社会和文化的因素。
人文地理学课堂笔记
1、地理学(geography)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
2、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研究对象是人文环境、人文现象和文化景观。
其内核是注重区域和空间,注重人地关系。
3、人地关系内涵:人指社会属性的人,具体说是指在一定区域空间和一定生产方式下从各种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的具有群体行为的人;地指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具体指与人类活动有密切联系的空间上存在地域差异的自然、人文、经济复合体系。
4、人文地理的学科特征: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5、近代人文地理学:(德国)洪堡: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李特尔: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
拉采尔:地理环境决定论。
赫特纳:区域学派的代表。
施吕特尔:景观学派的代表。
(法国)白兰士、白吕纳:人地相关论。
(英国)麦金德:大陆腹地说。
罗士培:适应论。
(美国)森普尔:环境决定论。
苏尔:文化景观学派。
(俄国)巴朗斯基、萨乌什金:区域学派,费根、康斯坦丁:经济学派。
6、现代人文地理学:美国谢佛使作数学统计培养计量地学者,苏联自然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相分离的二元论观点。
总体特征:(1)科学理论与方法论的建立:人地关系协调论和可持续发展观;(2)新的研究方法:计量方法、数学模型、心理学的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法;(3)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在人地关系研究方面,既注重生态观点,同时社会化和人文化的倾向得到强化,面向解决实际问题。
7、中国:近代张相文、竺可桢,、胡焕庸、张其昀。
现代李旭旦、吴传钧、鲍觉民。
8、方法论:(1)经验主义:观察是其重点,强调综合和归纳的作用;(2)实证主义:对任何事物合乎科学的理解必须有意义并且同实际相符,演绎由一般到特殊;(3)人本主义:以人为主体,重视人类行为的丰富意义和社会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非经济成分;(4)结构主义:可观察的事物,只有当把它用一个潜在结构或秩序联系在一起时,才有意义。
人文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地理学绪论概念:⼈⽂地理学是研究地表⼈⽂事象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差别,并预测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以⼈地关系为基础,着重研究地表⼈类活动或⼈与环境所形成的各种⽂化现象的分布与变化。
研究主要内容:1. ⼈⼝、粮⾷、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2. 经济建设事业空间分布的合理化3. 认识环境与区域的⽂化关系,使其合理化4. 研究政治军事⽅⾯的知识,巩固国防⼈⽂地理学的研究⽅向:⼈地关系现代⼈⽂理学的发展:1、⼈⽂地理衰落,经济地理⼀枝独秀(1949-1979)2、⼈⽂地理复兴(1980-1990)3、⼈⽂地理进⼊全⾯发展、提⾼阶段(1990年以来)中国近代三⼤地理学家:张相⽂、竺可桢、胡焕庸⼈⽂地理学的3⼤研究传统:⼈地关系Humans and Land区域研究Regional Studies空间分析Spatial Analysis⼈⽂地理学的研究⽅法:传统⽅法:1. 充分掌握和分析研究资料2. 利⽤和编制地图3. 进⾏⼈⽂地理的野外考察⼯作新技术和新⼿段的利⽤:1. 计量地理学的发展及其在⼈⽂地理学的应⽤2. 遥感技术在⼈⽂地理学研究中的应⽤3.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应⽤⼈⽂地理学的⽅法论:1. 新三论的基本概念: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论2. 研究的⽅法论:经验主义⽅法论、实证主义⽅法论⼈本主义⽅法论、结构主义⽅法论⼈⽂地理学的研究⽅法:1、实地调查2、⽐较与分类3、类⽐、归纳与演绎4、分析与综合5、预测6、使⽤GIS第⼆章语⾔地理语⾔的产⽣:⼀般认为,劳动是语⾔产⽣的惟⼀源泉,没有劳动就没有语⾔。
声⾳和意义是语⾔的两⼤组成部分,语⾔的产⽣必须有⾜够的声⾳材料和意义要素。
声⾳材料和意义要素都是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
语⾔的本质特征:1. 语⾔是⼀种社会现象2. 语⾔是⼈类的⼀种交际⼯具3. 语⾔是⼈类的⼀种思维⼯具4. 语⾔是符号系统语⾔的发展:影响因素:⾃然条件:平坦、开阔、资源富⾜地利于语⾔发展、演化和扩散社会政治经济变迁:使得发展演变加速汉语发展与⽅⾔:汉语的发展:使⽤的⼈⼝最多随着少数民族⼊侵中原,中原⼈⼠南移⽽扩散并发展,形成7⼤⽅⾔:北⽅⽅⾔(普通话):吴⽅⾔(苏州话和上海话)闽⽅⾔(闽南语为代表)湘⽅⾔(长沙话为代表)粤⽅⾔(⼴州话为代表)客家⽅⾔(粤东、北,闽西、赣南)赣⽅⾔(南昌话为代表)语⾔的传播影响:影响因素:⾃然因素:开阔、平坦地更易于传播;社会⼈⽂:⾏政区划与管理、经济条件、⼈⼝迁移语⾔传播特性:语⾔在传播过程中具有外延性、连续性、层序性、复合性、竞争性、演化性和阶层性的特点。
地理人文特点
地理人文特点地理人文特点是指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的影响,包括地理条件、地貌特征、气候效应以及人口分布等方面。
这些人文特点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互为因果关系。
本文将从地理条件、地貌特征、气候效应和人口分布四个方面具体探讨地理人文特点。
地理条件地理条件是指一定区域地表和地下所具有的自然、社会和人文资源的总和。
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不同,因此地理环境会对该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沿海地区具有较为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天然的港口资源使这些地区成为重要的贸易中心和经济枢纽。
而高海拔地区由于气候凉爽,适宜发展农牧业,人们在此建立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地貌特征地貌特征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特点,如山脉、平原、河流、湖泊等。
地貌特征对地区的发展和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丘陵地区多山多水,适宜发展农业和渔业;平原地区土地肥沃,适宜发展农业和工业;山地地区地势险峻,适宜发展旅游和生态农业。
地貌特征还对区域的交通运输和城市规划产生影响,地处山区的城市多建在山间狭长地带,而城市规划则更加注重防洪和地质安全等因素。
气候效应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
不同气候条件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例如,热带气候常年高温多雨,适宜发展热带农业和旅游业;温带气候四季分明,适宜发展小麦、蔬菜等农作物。
气候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方式、饮食习惯、居住环境和节假日等方面,形成了不同地区的独特文化和生活方式。
人口分布地理环境直接影响了人口分布。
例如,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人口相对较多,土地资源匮乏的地区人口相对较少。
地理条件的不同也会导致人口的流动和迁徙。
人类会根据地理环境来选择最适宜的居住地,从而形成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格局。
例如,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发达、气候宜人等原因,人口众多,而内陆地区由于地理条件限制,人口较少。
总结:地理人文特点是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的影响。
地理条件、地貌特征、气候效应和人口分布等方面的变化,使各地形成了不同的特点和发展方式。
经济地理学讲义
第一章绪论§1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特性1.1 研究对象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科学研究任务从“人地关系”角度: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关系的学科,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规律(2)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两种基本形态a.经济活动及经济活动体系与地理环境区位相结合b. 经济活动体系与一定区域(整体)地理环境相结合。
(3)既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状态(形式、静态、特征),也研究它的形成、变化、发展过程(方式、动态、特征)规律。
从经济活动组织过程角度:经济地理学也可表述为是研究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组织决策的学科,研究如何将经济活动组织落实到地理空间中,也就是确定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中的位臵、强度和关系强调的是组织的原理、过程与方式。
位置指的是经济活动实体在地理空间中占据的位置(区位)。
强度指的是经济活动实体在地理空间分布的范围大小和对地理环境的利用强度,包括密度。
关系指的是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及各要素(包括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经济环境要素)的关系。
研究任务(续)其研究任务可概括为:(1)研究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组织的原理(2)研究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两类组织(决策)方式(3)既研究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状态,也研究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过程(4)既要分别针对不同的经济活动,也要分别针对不同尺度的地理空间和不同特征的地理空间)来讨论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的组织,更要分别讨论经济活动个体的地理空间组织方式和区域整体经济体系的地理空间组织方式。
1.2 学科特性经济地理学的地域性地理学必须与地域条件结合,研究各种现象的地域分异规律,这是地理学的灵魂,离开了地域性或地域性不强,实际上是失去了地理性,或是地理性不强。
经济活动的区位(用地)选择、活动(功能)分区、区域分工与协作、不平衡区域发展模式,都是体现地域分异的,即体现地域性。
人文地理学哲学方法论评述
人文地理学哲学方法论评述摘要:现在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本文主要是从哲学与人文地理学关系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对人地理学研究方法发展过程中影响的哲学流派,进而探讨其各方法论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关键字:人文地理哲学方法论引言现代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方法论体系。
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研究为核心的学科,人文地理学对人地关系的研究既和自然科学有关又和社会科学有关,所以在研究方法上表现为自然科学方法论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结合。
因此要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
例如,在人地关系中,人既有受制于地的方面,也有影响地的一面,人通过经济、社会、文化活动影响“地”,而且这种作用愈来愈强烈,那么,对于具有区位规律性的经济、社会现象,就可采用实证主义的思想方法,寻求空间活动的规律性。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主要与四个哲学方法论流派有关,即经验主义、实证主义、人本主义和结构主义。
其中经验主义是人文地理学最古老的方法论,也是传统地理学的主流。
实证主义、人本主义和结构主义方法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引入地理学的,是当代人文地理学的重要方法论。
一、人文地理学的哲学基础一个学术部门的任何参与者,都在由那个学科的某种哲学所提供的框架内从事研究。
这样的哲学可能是明确的,研究者在开始工作以前就已建立了某些规则;这种哲学可以是含蓄的,存在一些规则,但并没有得到公认。
在哲学明确的情况下,这一哲学也为其他参与人员所共享。
但在哲学含蓄时,风格则可能很不相同,尤其是在社会科学中。
人文地理学方法论的哲学思潮及其方法已趋体系化。
国际著名人文地理学思想家大师约翰顿2006年再次撰文重译战后人文地理学经历了经验主义思潮、实证主义思潮、人本主义思潮和结构主义思潮,它们之间呈现为互有批判、互有推进与承上演替四个阶段。
这些思潮对国外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影响相当深刻,国外人文地理学也在计量革命后的二三十年问发生了许多重要变化,下面将详细介绍四种哲学方法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卷 第3期2011年3月地 理 研 究GEOGRAPH ICAL RESEARCH V o l 30,N o 3M ar ,2011收稿日期:2011 02 10;修订日期:2011 02 1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三维目标空间中的区域发展 (40871071)作者简介:陆大道(1940 ),男,安徽人,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区域发展与产业布局研究。
E mail:ludd@igsn rr ac cn人文 经济地理学的方法论及其特点陆大道(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摘要:论述了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方法论和人-地系统的特征,倡导开展 人-地系统动力学研究 。
阐明人文-经济地理学学科的方法论及其特点,将有利于这门学科理论体系的发展和研究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学术界特别是自然科学范畴内对人文-经济地理学及可持续发展研究在资源环境研究中的地位逐步形成共识,促进地球表层领域内资源-环境(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框架的形成。
针对少数学者的偏见,强调并分析了人文-经济地理学中的不确定性及其科学性。
关键词:人文 经济地理学;人 地系统;方法论;不确定性文章编号:1000 0585(2011)03 0387 10近代地理学诞生以来的100多年间,人文-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内涵和研究方法不断发展,今天已成为地学庞大的学科体系中一门特殊交叉学科,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关系领域的最为重要的应用基础科学之一[1]。
大千世界,纷纭繁杂。
千千万万个社会主体和经济主体,每一个活动主体的空间位移可能是无序的,可是在总体上却有明显的空间规律。
如何寻找影响各国各地区发展的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的作用及其形成的空间格局?这里所涉及到的科学问题具有 不确定性 ,也就是系统(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简称 人-地系统 )发展变化的 或然性 。
这种 或然性 正是人文-经济地理学的科学性之所在,也是人文-经济地理学不同于其他地学学科的特点之所在。
但长期以来这种不确定性使人文-经济地理学的科学性难以被充分认识。
阐明人文-经济地理学学科的方法论及其特点,将有利于这门学科理论体系的发展和研究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学术界特别是自然科学范畴内对人文-经济地理学及可持续发展研究在资源环境研究中的地位逐步形成共识,促进地球表层领域内资源-环境(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框架的形成。
1 地理学发展的大背景与方法论地理学是一门关于地球表层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在一定区域范畴组成的地域系统的科学。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愈来愈强大的技术手段的运用,各种范畴地域系统的性质和内部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使地理学及其研究的交叉性质愈来愈明显,表现在整个地理学及人文-经济地理领域都很突出。
这种变化使关于人文-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和方法论的认识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即人们在认识、解释、预测社会经济客体的地域组合、空388地 理 研 究30卷间结构时,由因果关系的分析发展到因素之间、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分析及模拟。
这种转变,导致人文-经济地理学的综合研究和系统方法的运用。
地理学发展与许多学科一样,其方法论经历了因果关系阶段。
最早的如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亚历山大 洪堡将地球作为一个整体,认为地表的各种现象具有有机联系。
他提出和论证了植物垂直分带规律,为地球表面相互联系的自然地理要素和自然地理现象的研究开辟了先河[2]。
1 1 由因果关系论到相互作用论因果关系论 支配了18世纪至19世纪一系列自然科学的伟大发现。
达尔文进化论的发现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洪堡发现了植物垂直和水平地带性分异规律,也是经历了先观察现象,然后探求现象形成原因的过程。
当时支配自然科学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包括我们在中学里学的一些物理学化学的公式、实验过程都是这样。
先观察现象(包括实验现象和实际事物的现象),然后研究现象形成的原因,由此出现了一系列伟大的发现。
这是科学发展的方法论的基础。
18至19世纪因果关系论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明显的是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形成[3]。
马尔萨斯不是主张用战争和瘟疫来解决人口问题。
他是用统计的方法总结了过去历史上欧洲人口增长、土地(耕地)、战争、瘟疫等现象之间的关系得出规律,指出战争或瘟疫使人口减少,使土地(耕地)松快了一点,然后生产力发展。
但生产力发展以后人口又大量增加。
人口大量增加导致耕地不足,导致争夺土地,形成战争或出现瘟疫,又导致人口减少。
然后整个人和地之间取得新的平衡。
这是建立在当时的粮食生产及其相关理念基础上的。
当然现在人类和自然的调适过程已经有很大的发展。
今天仅仅以因果关系变化论解释事物的发展变化已经大大地不够了。
科学方法论的发展有着普遍的过程和规律,那就是从早期的因果关系到近代特别到现代广泛流行的相互作用关系论的转变和发展。
我们今天在阐述一些重要的地理学问题和机制时,当然需要经过观察而后探求其中(现象、态势形成)的原因到复杂的多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
这种方法论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在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关系观念的形成、自然地理要素及其组合的区域分异及其动力过程、社会经济的空间结构的形成等方面,得到了充分的凝炼和发挥。
支配现代科学发展的基本原理是强调要素、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解释相互作用需要有系统的方法,但是系统的方法的运用不是孤立的。
地理学和人文-经济地理学当然是如此,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交叉的角度也是如此,考察更是如此,要以相互作用论作为指导。
1 2 地理学如何观察 大千世界地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交叉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的自然地域系统和 人 地地域系统 。
这两种系统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如果用数量化来表达的话,也与一些纯自然科学不同。
而这两种系统的特征也是不同的, 人 地关系地域系统 (简称 人-地系统 )主要是人文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对象。
学者们如何阐述地理学家对于 大千世界 的认识?如何揭示 地理学思想改变了世界 ?即 地理学家如何观察和理解世界的 和 地理学的思维如何为世界做出了贡献的 。
这两个问题集中体现了地理学的方法论。
地理学家具备特殊的视角,这就是地域性、等级概念、空间中要素的相互依赖性及其3期陆大道:人文 经济地理学的方法论及其特点389空间结构等。
这是地理学思想,但主要是方法论。
从这些方法论方面去理解地理学思想,才可以更好地认识地理学是如何(能够) 改变世界 的。
地理学家使人们考察世界的方式及传达信息的方式变了,当然就 改变 了世界。
在这样的纷纭繁杂的大千世界里,如何寻找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的空间规律?地理学的方法论告诉我们,要从区域分异考察相互联系中的 大千世界 ,要以特殊的眼光和思维揭示现象的区域差异及区域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要从等级、空间结构看待这个世界[4]。
相邻区域之间,河流的上下游之间,海陆之间,以及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内部各部分之间等,都存在着差异性和相互关联性。
区位论创立者之一著名城市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在构思中心地理论时曾经思考: 我们探索这个原因,为什么城市有大有小?我们相信,城市分布一定有什么安排它的原则在支配着,仅仅是我们仍然不知道而已! 他认为: 城市在空间上的结构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在空间的投影 , 物质向一核心集聚是事物的基本现象 ,即空间中的事物从中心发源,向外扩散;区域的中心地点,也就是区域的核心,是一个特定区域的统帅,这就是城镇[5]。
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地区不由各种规模的城市组成的城市网所覆盖。
大多数情况是:一个地区或国家,如果从大到小对城市进行分级,那么各种等级都会有。
经验规律表明,规模最小的那一级城镇的数量最大。
等级愈高,数量愈少。
从 六边形 的中心地理论出发,从等级、空间结构看待世界,是极为重要的地理学思维[6]。
美国 改变世界的十大地理思想 作者针对城市群的空间结构提出对等级、距离的科学认识,认为关键的是 联系的紧密度而不是地理的邻近性和相似性 。
距离的作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相对于克服距离的容易程度。
[4]这里面反映了功能区的地理学观念。
我们同样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各种不同的区域,包括行政区域和自然区域,它们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为什么如此千差万别。
同样是在一个国家中,各地区发展水平差异很大。
或者是,在某一国家某一时期的两个区域,发展水平差不多。
但是经历了一个或若干个发展阶段后,其发展水平拉大了。
我们要探求这里面的原因,揭示其中的因素和因素作用。
只有这样,人们才有可能对各种类型区域的发展过程实施控制。
我们很容易发现:这些因素的作用并不是决定论性质的。
一系列有关因素共同决定区域的发展速度、规模和结构特征。
这些因素中的一个或几个发生了变化,其所引起区域发展(规模、速度、结构等)的变化,并不能在量的方面进行精确的测量,即可以得出一个或一组确切的数据(参数)。
为什么呢?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如布朗运动、微小颗粒运动是没有规律的,但是却有统计规律。
也就是说,统计分析和相互作用分析仍然是那些科学对象运动和变化以及科学因素影响具有不确定性领域的重要方法。
地球表层在过去100多年,特别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地球表层出现了严重的态势。
经济工业化和社会城市化急剧发展以及强大的技术手段的运用,强烈地改变了各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生态环境结构,资源被加速消耗,许多地区的环境恶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地理学研究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注重由自然因素引发的环境变化,转变为由人类因素发展的环境变化,即转移到自然过程、生物过程和人类活动过程间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
过去可以单纯地去研究一些纯自然要素项目之间的关系,现在从事这样简单的分析和研究却已经失去了科学价值。
前任IGU的主席Messerli B在2000年汉城发表的论文中,讲到人类社会早期是自然因素引发自然生态系统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局部性的变化,不是全球性的。
而20世纪以来人类因素引发的环境变化及其影响的程度变得剧烈多了,即影响的规模和390地 理 研 究30卷强度大大增加了。
人类因素引发的环境变化在空间尺度上是全球性的[7]。
今天,为了考察和分析我国的地球表层一系列重要的变化,需要深刻了解我国长期高速和超高速经济增长以及大规模城镇化如何使我国自然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以及这种剧烈变化又如何影响和制约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的。
在这些分析过程中,关键的是地球表层系统中 人 和 地 两方面诸多因素的相互关系研究。
在这里, 人 这一组,包括人口、人口迁徙及人口集聚、城乡居民点、城镇化、资源开发、生产力及其空间组织及其空间联系等; 地 这一组,包括水、土、光、热、矿产、(自然地理)区位等自然要素。
这两大组要素共同组成各种特点各种地域范畴的综合体,这个综合体简称为 人-地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