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行为理论指导下的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
浅谈交往对课堂教学的意义
浅谈交往对课堂教学的意义交往对课堂教学的意义是巨大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对于教学效果、学习氛围、学生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交往关系可以促进知识的传递和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能力。
本文将从师生交往和学生间交往两个方面,谈一谈交往对课堂教学的意义。
师生之间的良好交往对课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是教学的主导者,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果师生之间的交往融洽,可以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知识的传输和学习效果的提高。
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可以增强学生对学校和课程的归属感,使他们更加愿意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学习提供有利的环境。
而如果师生之间存在隔阂、矛盾等问题,就会影响教学氛围和学习效果,甚至影响学生的发展。
学生之间的交往也对课堂教学有很大的意义。
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讨论和合作,共同促进知识的习得和学习效果的提高。
良好的学生间交往可以促进思想的碰撞和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社会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学生之间的积极交往还能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习动力,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活跃和有趣。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往和学生之间的交往是相辅相成的。
师生交往是引导和传授的过程,而学生间交往是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
二者共同作用,可以形成良好的教学生态,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发展。
那么,如何促进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交往呢?教师需要树立尊重学生的观念,重视和尊重每一个学生,对学生所提问题要真诚回答,对学生所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要认真倾听和思考。
教师需要树立平等、公正和公正的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对每个学生一视同仁,不偏袒不歧视。
教师还要主动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小组讨论、团队合作等形式,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共同进步。
交往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交往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作者:吴喜莲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0年第08期摘要:课堂教学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内在地含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教学是师生之间一种特殊的交往形式,我们可以说,无交往便无教学。
本文针对如今课堂教学交往还存在着主体和客体的异化严重、学生与学生主体之间交往活动匮乏、与自我交往的缺失等问题,在交往的理念下提出了一些提高课堂教学成效的策略,以期对课堂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交往;交往教学理论;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0)08-0039-02雅斯贝尔斯说:“我只有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才能存在着。
”他认为交往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和表现形式,是人类活动的基本特征。
生活中处处有交往发生,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交往活动。
人需要交往,只有在交往中才可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获得进步。
1、交往教学的基本内涵1.1 交往与教学:课堂教学作为一种人类活动,是一种教育性交往活动,它的重要本质就是一系列的沟通。
所有的教学活动必须以交往的形式存在,没有不以交往而存在的教学。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就明确提出,“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
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
”[1]叶澜教授认为,教育从形态的角度来看起源于人类的交往。
教学是师生之间一种特殊的交往形式,我们可以说,无交往便无教学。
“忽视教学中的交往,就等于忽视了作为每个独立个体、处于不同状态的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与潜在能力;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体的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双边多向、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
[2]因此,我们不能忽视教学中的交往,如果教学中没有发生真正的交往,那么真正的教学也就没有发生。
1.2 交往教学理论。
克林伯格认为,通过交往活动能够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特别是能够促进学生人格的社会性发展。
浅谈交往对课堂教学的意义
浅谈交往对课堂教学的意义交往对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交往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行为之一,它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交往对于课堂教学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的交往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只有师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互信和合作关系,教师才能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学生才能安心听课、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又鼓励了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使得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更加有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交往对于课堂教学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他们主动思考和提问的欲望。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可以打破传统的单向传授模式,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交往对于课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现代社会对人际交往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的课堂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学习知识,还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交往是学生在班级中与同学、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的基础,它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表达能力、自信心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等。
通过交往,学生能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包容他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不断改进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交往对于课堂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交往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对话和交换意见,还包括了在人际关系中的合作、互助和竞争等。
通过交往,学生能够增强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学生终身受益的核心能力。
通过与同学的交往,学生能够相互学习和借鉴,形成健康的竞争氛围,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交往对于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倾听学生的声音并积极回应,建立起师生共同成长的良好氛围,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和有意义。
交往理性视域下的大学课堂教学及其管理策略
的观念 ,同时 ,为 了共 同的合理信念而确立起 了客 观世 界 的 同一性 及其 生活 语境 的主体 间 性 ”。 【3 哈 贝 马 斯 的 交 往 理 性 是 针 对 工 具 理 性 的 现实 批 判 而 提 出 的 。从 这 种 “交 往 理 性 ”出发 , 哈 贝 马斯 对 现 代 社 会 技 术 理 性 的独 裁 和 由其所 造 成 的种 种 “扭 曲性 交 往 ”和 “伪 交 往 ” 现 象 进 行 了深 刻 的揭 露 和批 判 。他 指 出 ,现代 社会 的一 大 悲 剧 就 在 于 “争 辩 ”取 代 了 “对 话 ”,“强 制 ” 取 代 了 “协 商 ”,人 与 人 关 系 的 诗 意 为 物 与 物关 系 的 冷 酷 所 取 代 。f4 哈 贝 马斯 强 调 了建 立 起 主体 间性 的沟 通 与 交 往 ,参 与 者具 有 共 同 的合 理信念 ,通过言语对话达成共 同理解 ,倡 导 了一种新 的理性精神 ,对现实社会 中的异化 交 往 予 以 了批 驳 ,具 有 强 烈 的 现 实 关 怀 和 时代 气 息 。
2018年第 1期 (总第 86期 )
论交往行为理论视野中的课程实施
程 。从 交往 的角度 解释课 程 实施 , 更有利 于教 育教 学 目标的达成 。
关键词 : 交往 理 论 ; 程 实施 ; 话 课 对 中 图分 类号 :4 l C 5
一
文献 标 识 码 : A
对 目前 课 程 实施 观 的 分 析
它忽 视 了学 生 的 存 在 , 没 了 学 生 作 为 独 立 个 体 的 “ 湮 自
变 革计 划 的 实 现 程 度 。这 两 者 的 吻 合 程 度 越 商 就 说 明课
程 的 实 施 越 有 效 。反 之 , 会 得 到 相 反 的 结 论 。 在 忠 实 就 观 看来 ,课 程 实 施 ” 涵 义 则 是 指 教 师 将 这 些 确 定 的 由 “ 的
计好 的课程变 革计 划 仅仅 是 教师 和学 生进 行 再造 的 材
料 , … 种 课 程 资 源 , 生 借 助于 这 种 资 源 不 断 变 化 和 发 是 师 展 。 显然 , 对 于 前 两 种 价 值 观 , 是 一 种 新 的 课 程 观 。 相 这 课程创 生观更注重师 生 的主动性 、 动性 和 创造性 的充 能 分 发挥 。 它使 师 生 的 主 体 性 得 以解 放 , 个性 得 以 张 扬 , 价 值得 以体 现 。 教 师 和 学 生 都 是 课 程 的 主 体 , 能 根 据 具 并
二 交 往 视 野 中的 课 程 实施 ‘
当前 在 课 程 实 施 过 程 中 ,臼于 圆 于 二 元 论 的 世 界 观 『
和 工 具理 性 的 价值 观 , 程 与 学 生 一 直 彼 认 为 是 分 离 的 课
这 种观点是将 课程实 施看 作一 个持 续 的动态 过程 , 程 课 实施 过程是课程 的设计者 和课程 的执行者共 同在课程 目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外语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启示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外语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启示作者:邓娟来源:《高教学刊》2016年第13期(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山西晋中 030800)摘要: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充当什么样的角色直接影响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及质量。
不同阶段不同的教育理论对教师角色的定位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文章将介绍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所带来的启示。
该理论强调主体间通过语言的沟通和交流,达到相互理解、共同合作的结果。
对外语教师的启示是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单向传播者,而是通过设计、组织教学活动,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以达到与学生平等互动交流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语言学习,并达到师生彼此理解。
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互动;外语教学;教师角色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3-0194-02Abstract: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teachers' roles have a direct influence on the way students take in knowledge and the quality of their learning. Teachers' roles in the classroom vary in different phases under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ories. The present paper is to introduce communicative action theory proposed by German philosopher Jurgen Habermas and its implication to the teachers' roles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Habermas holds that by discursive communication, subjects could end in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collaborative working. The theory shed light on the transmission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roles: they are not merely disseminators of knowledge, rather, they are equal interlocutors with the students, which is embodied in their designing and organizing tasks, assessing and encouraging students' participation. And this is believed beneficial to students' language learning and mutual understanding of the two parts.Keywords: Jurgen Habermas; communicative action theory;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teachers' roles一、概述外语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对学生的知识获得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交往教学理论与高校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共7页
交往教学理论与高校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文献标识码:A交往教学理论是德国教学论专家沙勒(K.Schaller)与舍费尔(K-H.Schafer)于1971年首次提出的侧重探讨师生关系或师生交往的教学论思想。
该理论是以“教学过程是一种交往过程”思想为基础,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中心”的单向授受的教学过程,强调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动态信息交流建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机制,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充分解放、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策略,对建立我国新型高校师生关系具有很大的启示。
一、大学交往教学理论下的新型高校师生关系1.大学交往教学的意义大学作为传授新知识和创造新思想的发源地,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层次教育。
作为大学教育的受教育者大学生,他们大多处于18岁~24岁之间,身心发育基本成熟,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
同时,由于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不断发展,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不断增强,因此,大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性,对教师的授课内容与形式有较强的鉴赏能力与批评精神,对思想性和探索性问题有较大的兴趣。
作为大学教育的教育者大学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高校的科研人员,创造知识的研究者,他们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已有的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而且要向学生介绍最新科研成果、学术流派、学术观点以及各学科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同时,教师还应该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把科学研究引入课堂,与学生共同探索未知的知识领域。
所以,大学课堂教学理应成为整个教育系统中交往活动开展得最充分、最彻底的领域,师生通过相互交往、相互研讨引导学生自我发现。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而且也有助于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以及其个性的发展,具有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大学教学质量。
2.大学交往教学下的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1)主体能动性。
交往教学中的交往形式多种多样,具体来说,有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交往;教师个体与学生小组之间的交往;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交往;学生个体与教师群体之间的交往;学生群体与教师群体之间的交往。
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课堂发言机制及其优化
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课堂发言机制及其优化作者:游春蓉杜尚荣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21年第12期摘要工具理性膨胀和技术理性失控以及由此导致的价值理性缺位是使得当前课堂发言实效不高的重要原因,课堂发言很少出现深层对话,究其根源在于尚未很好地遵循主体间性的交往。
根据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课堂发言应是师生进行价值性交往的活动,基于此理论,分析课堂发言的关键要素,建构课堂发言机制。
在机制的运行过程中,课堂发言应避免师生交往的异化,需三位一体协同并进,优化师生的生活世界;遵循有效对话,树立有效的语言交往意识;构建交互主体,形成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消除不当霸权,树立交往理性统整的师生观。
关键词交往行为理论师生交往课堂发言发言机制叶澜教授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1],尤其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间的交往、沟通和交流等以传递经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所以,从某种层面来说,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其中的课堂发言更应如是。
反观课堂教学实际,出现的学生主体地位缺失、交往精神式微、交往目的单一和交往结构失衡[2]等异化现象,这些都和师生双方的交往尚未达到对话理解有关。
鉴于课堂发言的表现形式较为复杂,在此仅采用狭义的课堂发言的内涵进行研究,即指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或被动的提出或回答问题[3]。
目前,中国学者对于课堂发言研究的成果还较少,谢翌等[4]学者主要集中现状、影响因素、对策方面的研究,从交往行为理论来研究课堂发言的成果则更少,对于该视角下的课堂发言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探析。
一、交往行为理论的基本观点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旗手,他继承了早期法兰克福学派思想家的批判精神,博采众家之长,在众多的学术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他的交往行为理论。
所谓交往行为,即涉及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具有言语和行为能力的主体之间的互动,使用一定的手段,建立起理解的人际关系的行为[5]。
教学交往理论对课堂管理的启迪
教学交往理论对课堂管理的启迪在现代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是维护课堂管理的重要因素。
为了改善课堂管理,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即理解教学交往理论。
教学交往理论是一种指导、策划和开展交流的理论,它指导教师如何有效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以建立有效的课堂管理。
它指出,为了改善教学交流,教师应该重视认知、情感和行为的联系,创造一个具有互动教学思维的课堂气氛,发展学生的社会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
通过教学交往理论,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改善课堂管理水平。
教师应该掌握和运用教学交往理论,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提高课堂管理水平。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方式,如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活动示范等,建立更多的交流机会,改善课堂管理。
总之,教学交往理论是现代教育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它旨在改善课堂管理,促进师生的交流,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学交往理论,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改善课堂管理水平。
浅谈交往对课堂教学的意义
浅谈交往对课堂教学的意义交往是人类社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教育领域中,交往更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交往关系,以及学生之间的良好交往关系,对于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以及学生之间的交往两个方面来探讨交往对课堂教学的意义。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对于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更需要有亲和力和良好的交往能力。
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在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学生之间的交往对于课堂教学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受益者,他们之间的交往活动会极大地影响到课堂氛围和学习效果。
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积极交往可以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学有所思,有所得。
在小组活动、讨论环节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能开拓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而如果学生之间的交往不和谐,彼此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就会给课堂教学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影响学习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交往不仅仅是简单的沟通和交流,更是情感的交流和互相尊重的体现。
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关心他们的成长。
也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和信任,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而学生之间的交往也需要建立在良好的沟通和尊重的基础上,团结互助,共同进步。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
只有通过良好的交往,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值得注意的是,交往不仅仅局限于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在虚拟的网络平台上进行。
浅谈交往对课堂教学的意义
浅谈交往对课堂教学的意义【摘要】交往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增加了教学的活跃度和效果。
交往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学习的深入和持久。
良好的师生关系也能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交往也有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最重要的是,交往可以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交往对课堂教学具有积极意义,加强了师生之间的联系,推动了教学成果的提高。
通过促进交往,教学可以更加有效地实现其教育目标,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成就感。
【关键词】交往,课堂教学,意义,互动沟通,理解,记忆,融洽,合作,交流,积极氛围,师生关系,联系,教学成果。
1. 引言1.1 交往的概念交往是人类社会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与交流的过程。
交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相互影响、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方式。
在教学领域中,交往不仅仅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简单的信息传递,更是一种沟通、互动和合作的关系。
通过交往,师生之间可以共同探讨问题,分享想法,达成共识,从而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和富有意义。
交往不仅包括言辞之间的交流,还包括情感上的联系和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交往手段,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交往还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交往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创造更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交往对课堂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推动教学成果的提高。
1.2 教学的重要性教学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承载着传承文明、培养人才的使命。
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它对于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教学是传授知识与技能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各种必要的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
论情感—交往型的课堂教学
论情感—交往型的课堂教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情感—交往型的课堂教学方法备受关注。
情感—交往型的课堂教学方法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交流,通过建立良好的关系和积极的情感互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情感—交往型的课堂教学方法首先注重培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
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通过与学生进行真诚的沟通,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和互动。
教师要注重表达方式,用鼓励的语言和肯定的态度激励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情感—交往型的课堂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培养他们的情感认知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感体验、情感互动和情感表达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的内涵和意义,激发他们对学习的情感投入。
情感—交往型的课堂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如合作、沟通、表达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合作学习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分享,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情感—交往型的课堂教学方法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素养。
教师要注重自身的情感素质和情感智慧的培养,通过自我反省和修炼,提升自己的情感教育水平。
教师还要具备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和教学方法的驾驭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情感—交往型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极性和主动性。
情感—交往型的课堂教学方法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教学方法。
它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教师要善于运用情感—交往型的教学策略,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关系,培养他们的情感认知能力和交往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实现情感—交往型的课堂教学目标,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高校在线教学场域中师生关系的建构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Online Teaching Field of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ve Behavior Theory 作者: 李争一[1,2];曲铁华[1]
作者机构: [1]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吉林长春130024;[2]通化师范学院,吉林通化134002出版物刊名: 现代教育管理
页码: 82-87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7期
主题词: 高校在线教学;教学场域;师生关系;交往行为理论;关系构建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砖墙大学"的传统教学方式被打破,"点击大学"成为高校师生
关系建构的崭新场域,互联网成为师生交互的中介和桥梁。
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高校在线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发生转换,师生间情感淡化,师生交流依靠符号互动来达成,学生学习不受时空限制,
这些改变造成师生交往的话语环境发生变化,直接交往的机会被压缩,交往主体间性的中介转移,交往的生活世界虚拟化。
以交往行为理论为关照,秉持"学生为中心"是高校在线教学师生关系构建
的理念遵循,提升信息素养是高校在线教学师生关系构建的根本手段,创建良好环境是高校在线教学师生关系构建的必要保证。
浅谈交往互动的课堂教学方式
浅谈交往互动的课堂教学方式我们大多都有这样的经历,在观摩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充分显示自己的能力,往往自己唱“主角”,让学生当“配角”,自己当“太阳”,让学生当“月亮”。
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学生的学仅仅是为了配合教师的教。
有一次,学生问教课老师:“您在这次观摩教学中能得到一等奖吗?”教师回答:“那要看同学们的配合的怎么样了。
”这位老师一语道破了天机: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角色。
教师期望的是学生能够按照教案的设计得出预定答案。
对此,我们不禁要问:教学,究竟是教服务于学,还是学为教服务?苏霍姆林斯基曾描述说:“教师使出教育教学上所有的巧妙的方法,使自己的教学变得尽可能地容易掌握,然后再将所有的东西要求学生记住。
这种忽视学生主体只重视知识移植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智力资源的最大浪费。
”由此我认为,教学应该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而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和互动。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
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这就告诉我们,交往互动意昧着师生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的合作者”;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也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应该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使教学过程变成动态的、发展的过程。
交往行为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启示的论文
交往行为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启示一、引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律意识的重要渠道。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采用单向传授的方式,忽略了学生的参与感和积极性,导致学生往往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本文将结合交往行为理论的相关理论,探讨如何将交往行为理论的相关理念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交往行为理论概述交往行为理论是一种社会心理学理论,旨在研究个体在交往过程中的行为和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换的规律。
该理论认为,交往是基于人类需求和愿望的互动过程,每个人都希望在交往中得到尊重、认同和关爱,同时也希望自身的利益得到满足。
交往行为理论主要涉及以下三个维度:1.自我披露:个体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思想和行为,以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同时也降低了交往风险。
2.互惠原则:交往双方必须彼此给予,不断建立互相支持、帮助和合作的互惠关系。
3.社会影响:人们通常会按照他人的期望和要求行事,以获得对方的认可和肯定。
三、交往行为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启示1. 强化自我披露既然自我披露是交往行为理论中的重要概念,那么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我披露,表达个人意见、情感和经验,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信任感和理解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其参与感和积极性。
2. 建立互惠关系交往行为理论中的互惠原则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为学生和教师之间相互支持、帮助、鼓励和合作。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集思广益和互相讨论的方式,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此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的互惠关系,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利用社会影响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让其按照自己的期望行事,以获得个人动机和内在激励。
论情感—交往型的课堂教学
论情感—交往型的课堂教学
情感-交往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强调学生情感交流和互动的教学方法。
它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际关系的发展,旨在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情感-交往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情感-交往型的课堂教学强调情感体验。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尊重他们的情绪和情感需求。
教师会创造良好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倾听他人的情感并共享情感,教师能够加深学生对学习的体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情感-交往型的课堂教学注重人际关系的发展。
教师会引导学生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课堂上,教师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帮助他们建立起互相尊重、信任和支持的关系。
教师还会组织学生参与团队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协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交往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人际关系发展的教学方法。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情感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情感-交往型的课堂教学应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在交往中学习 在学习中交往——论“交往教学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在交往中学习在学习中交往——论“交往教学论”对课堂教
学的启示
魏亚琴
【期刊名称】《现代中小学教育》
【年(卷),期】2004()2
【总页数】3页(P18-20)
【关键词】“交往教学论”;课堂教学;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个性发展;教学目标【作者】魏亚琴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分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4.21
【相关文献】
1.改善课堂交往形式,促进课堂互动交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化学习的思考 [J], 陈赛男
2.让课堂成为"师生个性全面交往"的场所--研究性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研究[J], 周立和
3."主题交往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申小春
4.\"交往学习\"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J], 周静静
5.“交往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J], 王海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 统 的高校课 堂教学 中 , 教师 牢 固掌握着 主动权 , 压抑 了学生 的求 知欲 、 自信心 和想 象力 , 束缚 了学 生
批判性 、 探究性 和创新 性思 维 的发 展 , 学生成 为知 识 的“ 收器 ” 使 接 。事 实 上 , 在 的 大学 生 自我 意识 比较 现
强, 渴望 被尊重 与理解 , 望能和教 师平 等交 流与沟通 。高校 青年 教师是 青年 中 的佼佼 者 , 渴 整体 素质较高 ,
交往 行 为 理 论指 导 下 的 高校 青 年教 师 课 堂教 学
谢 云 , 邵书 慧 ( 大学经济学院, 北 荆州 442) 长江 湖 305
[ 要 ] 堂教 学是 高校 培 养 人 才 的主 渠道 , 往 是 课 堂教 学 的本 质 特 征 之 一 。高 校 青年 教 师 的 知 识 、 维 、 摘 课 交 思 榜 样 优 势使 得 其 更适 合 运 用 交 往 行 为 理论 来指 导课 堂教 学 , 而 实 现 教 师 教 有 所 长 , 生 学有 所获 , 从 学 师生 双
1 1 师 生 关 系 互 为 主 体 .
课 堂教学 交往 是在课 堂领域 中为建设 和实现师 生 、 生之 间 的课 堂社 会关 系而从 事 的 一种 能 动性 活 生 动 , 主体 自我实现 的社会 方式 。它强 调教师 作为 主体在教 学过 程 中的主导 作用 , 是 强调学 生作 为主体 的主 动参 与和 自我 发展 , 二 者的主体作 用得 到最 大限度 的发挥 , 使 是一 种互 为主体 的教学 。教 师和学 生均不 能 独立地 出现在课 堂教 学 中 , 过去单 一 的“ 师本” 生本 ” 或“ 的教 学理论 是一种 不符 合教学 规律 、 脱离 实际 的理 论 。教 学的过程 是两个 主体 间精 神交往 的过程 , 是生命 对话 的过程 , 是共 同提 升的过 程 。师 生在课 堂交往 中确认 自己, 响对方 , 而实现 师生 、 生之 间的课 堂社会 关系 。 影 从 生
1 2 课 堂 教 学 多 向 互 动 .
课堂 教学 中的人 际交往是 主体 间的相 互沟通 、 相互促 进 的人 际互 动 , 是一个 多 向的过程 。在这 个过 这 程 中 , 管教师 可 以因材 施教 , 尽 决定课 堂交 往的性 质 、 内容 和形式 , 以此来 满 足不 同学 生 的需求 , 导 并控 指
长 江 大 学 学 报 ( 然 科 学 版 ) 21 年 1 月 第 7 第 4 : 自 00 2 卷 期 农学 J u n l f a gz nv ri ( a c E i De. 0 0 V 17No 4 Ag i c o r a o n t U i s y N t i dt Y e e t S ) c 2 1 , o. . : r S i
往 。但 课 堂 教 学 交 往 指 在 课 堂 教 学 情 境 中 师 生 间 、 生 间 相 互 交 流 信 息 、 互 影 响 、 互 作 用 的 教 学 活 动 , 生 相 相
主要是 精神交 往 。因此 , 哈贝马斯 交往 行为理 论 的对 高校课 堂教 学具有 重要 的启示 和借 鉴作用 。
[ 收稿 日 期 ]o 0—0 3 2i 9— 0
[ 基金项目] 长江大学教学研究项目( Y O 9 0 ) J 2 O O 1 [ 一 作 者 简介 ] 第 谢  ̄ ( 9 6 ) 女 , 北荆 州 人 , 理 学 硕 士 , 教 授 , 要从 事农 业 经 济 教 学 与研 究 17 一 , 湖 管 副 主
有较强 的能力 和 自信 心 , 学生观 念成熟 。由于其本 身是 青年 , 较 同时 又是 教师 , 大 学生 有着 相 同 的时 代 与 背景 、 同 的时代语 言 , 方在对事 物 的见解 、 共 双 兴趣 、 思维方 式 上都 有一 定 的相 似性 , 适 合运 用 交往 行 为 更
理 论来指 导课堂 教学 。
1 交 往 行为 理 论 对 高校 课 堂 教 学 的 启示
“ 交往 行为理 论” 由 当代 德 国著 名 的哲 学家 哈贝马斯 提 出的 , 理论 主要 以语 言 为媒介 , 是 该 旨在通 过无 任何 强制性 的平 等对话达 成 主体 间 的相互 理解和 协调 , 以实现 彼此 间 自觉接 受 的行 为l 。虽 然哈 贝 马斯 l 1 ] 的交 往行 为理论是 他用来 重建社 会秩 序 的 , 也被 一 些 学者 批 判 为他 只注 重 了精 神 交 往 , 忽视 了物质 交 而
向受 益 。
[ 键词] 关 交往 行 为 理 论 ; 校 ; 高 青年 教 师 ; 堂教 学 课
[ 中图 分 类 号 ] 6 2 4 1 G 4 . 2
[ 文献 标 识 码 ] A
[ 文章 编号 ] 6 3 4 9 2 1 )4一 12 4 1 7 —10 (0 0 O s 1 一o
第 7 第 4期 : 学 卷 农
谢
云等 : 往 行 为 理 论 指 导 下 的 高 校 青 年 教 师课 堂教 学 交
・ 13 ・ 1
动, 没有 真正 的交往 , 不存 在具 有教育 性 的教学 。 就
1 3 教 学 交 往 双 向受 益 .
交 往 双 方 总 是 希 望 通 过 交 往 来 满 足 自 己 的某 种 需 要 。 在 教 学 中 , 生 之 间 存 在 着 知 识 、 力 、 慧 、 师 能 智 个
制 学生 的行 为 。但实 际上 , 生也通 过反馈 、 学 评价 、 模仿 等途 径对 教 师产 生 影 响 。学 生 不能 只 是等 待 教师 赋 予 自己加 入师 生交往 的机会 , 不能 只是等 待“ 回答 ” 而应 努力 尝试 “ 问” 异 议” , 提 与“ 。学生 与学生之 间也 可通过 讨论 、 模仿 、 感染 得到知识 的共 享 。教 学是 通 过 师 生 、 生生 特定 的 实质 性 的互 动而 生 成 的 , 没有 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