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角三角函数地基本关系》教学设计课题

合集下载

中职教育数学《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教案

中职教育数学《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教案

【课题】5.4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同角的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能力目标:⑴已知一个三角函数值,会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求其他的三角函数值;⑵会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求三角式的值.情感目标:通过同角的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学习体会化归和辩证统一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同角的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应用.【教学难点】应用平方关系求正弦或余弦值时,正负号的确定.【教学设计】(1)由实际问题引入知识,认识学习的必要性;(2)认识数形结合的工具——单位圆;(3)借助于单位圆,探究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4)在练习——讨论中深化、巩固知识,培养能力;(5)拓展应用,提升计算技能.【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过 程行为 行为 意图 间小明沿着斜坡走了10 m ,想知道升高了多少米,就需要求出坡角α的正弦值.这就需要研究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解决设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P x y ,如图(1)所示, 那么sin 1y y α==, cos 1xx α==. 即角α的正弦值等于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点P 的纵坐标;角α的余弦值等于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点P 的横坐标.因此,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P 的坐标为(cos ,sin )αα,如图所示.(1) (2)观察单位圆(如图(2)):由于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cos ,sin )P αα,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勾股定理,可以得到sin tan cos y x ααα==, 222sin cos 1r αα+==. 分析讲解 引领讲解领会 理解 感知引导 学生 自主 探究 同角 公式 推导 过程 可以 由学 生自 我完 成15*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概念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22sin cos 1αα+=,sin tan cos ααα= .说明前面的公式显示了同角的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之间的平方关系,后面的公式显示了同角的三个函数之间的商数关系,利用它们可以由一个已知的三角函数值,求出其他各三角函数值.说明 仔细 分析 公式特点思考 理解 记忆有意 识的 给出 公式 应用 方向20。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一、引言同角三角函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中数学和大学数学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其意义;2. 掌握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四种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3. 能够运用同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同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其意义1.1 定义:对于任意一个锐角∠A,其正弦值sinA等于∠A所在直角三角形中对边与斜边之比,余弦值cosA等于邻边与斜边之比,正切值tanA等于对边与邻边之比,余切值cotA等于邻边与对边之比。

1.2 意义:同一锐角所对应的四个函数值互相依赖,其中一个确定时其他三个也随之确定。

因此,在求解某些几何问题时可以通过已知一个函数值来求出其他函数值。

2. 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四种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2.1 正弦和余弦:sin²A + cos²A = 1证明:根据勾股定理可得sin²A + cos²A = 1 - sin²A,即sin²A + sin²A = 1,故sin²A + cos²A = 1。

2.2 正切和余切:tan A × cot A = 1证明:tan A × cot A = (sin A / cos A) × (cos A / sin A) = 1。

2.3 正弦和余切:sin A × cot A = cos A证明:sin A × cot A = sin A × (cos A / sin A) = cos A。

2.4 余弦和正切:cos A × tan A = sin A证明:cos A × tan A = cos A × (sin A / cos A) = sin A。

3. 运用同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3.1 求解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对于一个已知锐角∠A及其对边a或邻边b,可以通过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四种函数求出其他两个未知量。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3.能够运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同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基本关系。

2.弧度和角度的换算。

三、教学难点1.弧度制和角度制的换算。

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复习学生已掌握的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方法,以及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概念解释和理解(10分钟)教师简要解释同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并引导学生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让学生思考同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与普通三角函数的区别。

3.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的介绍(20分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正割函数、余割函数之间的关系。

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现规律,并在黑板上总结出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基本关系。

4.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的证明(30分钟)通过几何证明和代数证明的方法,引导学生证明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基本关系。

通过几何证明,让学生感受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几何含义,加深对基本关系的理解。

通过代数证明,让学生运用三角恒等式和函数关系式,推导出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5.基本关系的运用与实际问题解决(30分钟)提供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巩固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的运用能力。

6.总结与归纳(10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与归纳,帮助学生理清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1.导入:通过提问与讨论,引导学生复习以前学习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自主探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总结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3.示范演示:通过具体的实例和计算过程,演示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的运用方法。

4.互动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和交流合作。

5.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

5.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

5.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一、教材分析本小节内容选自《普通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人教A版(2019)第五章《三角函数》的第二节《三角函数的概念》。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任意角和弧度值,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后,安排的一节继续深入学习的内容,是求三角函数值、化简三角函数式、证明三角恒等式的基本工具,是整个三角函数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它体现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在整个高中数学学习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及推导,发展数学抽象和逻辑推理的素养。

2.会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进行简单的求值,化简等有关问题,发展数学运算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推导及应用。

难点: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的灵活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引导语:同学们,三角学源于天文学,在研究天文学问题的过程中它得到了发展,常见的三角函数有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摸清楚这些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是三角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问题1:因为sinα,cosα,tanα的值都是由α确定的,所以sinα,cosα,tanα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呢?追问:回到定义中,我们是如何定义三角函数的?问题2:如何建立sin α,cos α,tanα之间的关系式呢?(二)问题探究过P 点作x 轴的垂线,交x 轴于M,则△OMP 是直角三角形,①对于平方关系,若角α是象限角,Rt△OMP 是一直存在,sin 2+cos 2=1是成立的.若角α是轴线角,不妨设α的终边与y 轴非负半轴重合,此时有P(0,1),sin 2+cos 2=1成立。

事实上,α的终边无论与哪条坐标轴重合,sin 2+cos 2=1都成立.综上:对于任意角α,平方关系sin 22②0,所以角α的终边不能落在y 立.cos (三)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1、平方关系(1)公式:sin 2α+cos 2α=1,α∈R1.注意:sin 2α是sin 2的简写,读作“sin α的平方”,不能将sin 2α写成sin 2.前者是α的正弦的平方,后者是2的正弦.3、公式赏析①同角讨论:你是如何理解“同角”的?点拨:一是“相同角”,二是(在使函数有意义的前提下)“任意角,所以“同角”指的是“相同的任意角”.②基本讨论:为何将以上关系叫做“基本”关系?点拨:公式简洁、美观,适用范围广.③结构讨论:以上两个公式有何结构特征?点拨:平方关系中有平方+平方=1,左边有变量,右边是常数,动中有静,变化中有不变;商数关系中左边是切,右边是弦,左边是整式,右边是分式,而且是齐次分式。

数学《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案

数学《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案

数学《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案教案: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一、教学目标:1.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及意义。

2.掌握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之间的基本关系。

3.能够在给定角度范围内计算同角三角函数的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及意义。

2.掌握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之间的基本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黑板、粉笔。

2.学生课前复习笔记。

四、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和回忆上节课所学的三角函数概念及性质,例如:“什么是三角函数?它们有什么特点?”2.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介绍同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意义,同角三角函数是以角度的大小和方向为自变量,以比值为因变量的一类函数。

其中,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是最常用和基础的三角函数。

通过图示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形象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基本关系的推导(15分钟)3.1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绘制各象限内角度相同的锐角三角形,并利用其定义推导出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基本关系:sin^2θ + cos^2θ = 13.2正切函数与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绘制直角三角形,利用其定义推导出正切函数、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基本关系:tanθ = sinθ / cosθ。

4.同角三角函数的计算及性质(25分钟)4.1计算角度对应的三角函数值: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掌握计算给定角度对应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值的方法和技巧。

4.2使用同角三角函数的性质:教师讲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和奇偶性,并指导学生根据这些性质简化计算,例如,sin(180° + θ) = -sinθ,cos(π + θ) = -cosθ,等等。

5.练习与巩固(20分钟)教师提供一系列基础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计算和解答,以巩固所学的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和计算方法。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及其在数学中的意义;2.学生能够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基本关系;3.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解题。

二、教学重点:1.同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及基本关系;2.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像特征。

三、教学难点: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像特征;2.同角三角函数的应用解题。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素材PPT;2.学生准备:教材、笔记、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教师打开课件,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2.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三角函数的概念,回顾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定义。

Step 2: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关系1.教师让学生观察并比较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图像,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图像是否关于y轴对称?这两个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又有怎样的关系?3. 教师讲解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关系:sin(x) = cos(x - 90°);4.教师通过具体的数值计算和计算器演示,验证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关系。

Step 3:正切函数与余弦函数的关系1.教师让学生观察并比较正切函数与余弦函数的图像,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正切函数与余弦函数的图像之间是否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它们的零点位置有什么规律?3. 教师讲解正切函数与余弦函数的关系:tan(x) = sin(x) /cos(x);4.教师通过具体的数值计算和计算器演示,验证正切函数与余弦函数的关系。

Step 4:同角三角函数的应用解题1.教师提供一些应用题,如角度的边长比例问题、太阳高度角问题等,并引导学生运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解答;2.教师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意义和解题的方法;3.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解答一个或多个应用题;4.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解答剩下的应用题,教师巡视指导。

高中数学_《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数学_《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1(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2)已知某角的一个三角函数值,求它的其余各三角函数值;(3)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化简三角函数式;(4)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证明三角恒等式;(5)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并能灵活运用于解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6)灵活运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的不同变形,提高变形能力,进一步树立化归思想方法;(7)掌握恒等式证明的一般方法.2、过程与方法由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引出基本关系式,从任意角的定义出发,利用三角函数线,证明同一个角的不同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学习已知一个三角函数值,求它的其余各三角函数值;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化简三角函数式;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证明三角恒等式等.通过例题讲解,总结方法.通过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3、情态与价值通过本节的学习,牢固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三个关系式并能灵活运用于解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三角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化归思想方法和证明三角恒等式的一般方法.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公式1cos sin 22=+αα及αααtan cos sin =的推导及运用:(1)已知某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中的一个,求其余两个;(2)化简三角函数式;(3)证明简单的三角恒等式.难点: 根据角α终边所在象限求出其三角函数值;选择适当的方法证明三角恒等式.三、学法与教学用具:利用三角函数线的定义, 推导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1cos sin 22=+αα及αααtan cos sin =,并灵活应用求三角函数值,化简三角函数式,证明三角恒等式等. 教学用具:圆规、三角板、多媒体.四、教学过程:【创设情境】与初中学习锐角三角函数一样,本节课我们来研究同角三角函数之间关系,弄清同角各不同三角函数之间的联系,实现不同函数值之间的互相转化.【探究新知】1. 探究:填表,先利用特殊角找规律,再通过单位圆上点的坐标与三角函数的关系去证明。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引言在数学中,三角函数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物理、工程以及计算机图形学等。

同角三角函数是三角函数中的一类特殊函数,它们具有一些基本关系,如正切函数与余切函数、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等。

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对于学生理解三角函数的性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进行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概念。

1. 教学目标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旨在帮助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其关系;2) 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性质和特点;3) 能够应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

2. 教学内容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同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等;2) 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与余切函数的关系;3) 同角三角函数的性质:周期性、对称性、奇偶性等;4) 同角三角函数的图像及其特点。

3. 教学方法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概念讲解与示例分析:通过讲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其关系,并结合具体的示例,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认识;2) 图像展示与观察:展示同角三角函数的图像,帮助学生观察图像的特点,并与函数的性质进行联系;3) 练习与应用:提供大量的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总结与回顾:总结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并回顾相关的重要概念和性质,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度理解和灵活运用。

4. 教学步骤基于以上教学方法和内容,我们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步骤来进行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步骤1:介绍同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其关系。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2.技能目标:能够根据同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计算出未知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能够应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同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及其基本关系。

2.教学难点: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计算未知角的值。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彩色粉笔、多媒体课件。

2.学具准备:尺子、直角三角板、相关教材。

3.材料准备:课堂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同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并给出一个已知角度,要求学生根据定义计算出该角度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2.学生根据题目计算,教师逐个询问学生的计算结果,并将学生的回答记录在黑板上。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和总结,引出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教学环节二:讲解(20分钟)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出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的图示,并对每个关系进行解释。

2.教师在黑板上讲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的推导过程,并引导学生理解每个关系的几何意义。

3.学生在听讲的同时,可用尺子和直角三角板进行实验验证。

教学环节三:拓展(15分钟)1.教师给出一些例题,要求学生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计算未知角的值,并解决相关问题。

2.学生在黑板上解题,教师逐个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解答。

3.教师根据学生的解答情况进行讲解和总结,巩固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其应用。

教学环节四:练习(15分钟)1.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逐题检查。

2.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逐个核对答案,并解答学生可能存在的疑问。

3.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总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环节五:归纳总结(10分钟)1.教师让学生自由发言,总结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其应用。

(完整版)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

(完整版)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猜想出两个公式,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掌握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掌握基本关系式在两个方面的应用:1)已知一个角的一个三角函数值能求这个角的其他三角函数值;2)证明简单的三角恒等式。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猜想——证明的科学思维方式;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思想;通过求值、证明来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通过例题与练习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其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推导及应用。

难点:同角三角函数函数基本关系在解题中的灵活选取及使用公式时由函数值正、负号的选取而导致的角的范围的讨论。

三、学情分析学生刚开始接触三角函数的内容,学习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对这一方面的内容既感到新鲜又感到陌生,很有好奇心,跃跃欲试,学习热情高涨。

四、教法分析与学法分析1.教法分析:采取诱思探究性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类比、讨论、总结、证明,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主动探究中汲取知识,提高能力。

2.学法分析: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出发,在教师的带领下,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索,逐步解决问题.数学学习必须注重概念、原理、公式、法则的形成过程,突出数学本质。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________3tan _;__________3cos 3sin ________;3cos 3sin 3________4tan _;__________4cos 4sin ________;4cos 4sin 2________6tan _;__________6cos 6sin _________;6cos 6sin 1.1222222===+===+===+πππππππππππππππ(((,,猜想它们之间的联系观察它们的关系完成填空设计意图:从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完成抽象与具体之间的相互转换2.思考:问题1:从以上的过程中,你能发现什么一般规律?问题2:你能否用代数式表示这两个规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来处理问题,通过观察思考,感知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案中职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案中职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案中职一、教学目标:1.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基本关系。

2.能够应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解决有关三角函数的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2.应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解决有关三角函数的问题三、教学内容:1.同角三角函数定义①正弦函数sina,余弦函数cosa,正切函数tana,余切函数cota②割函数seca,余割函数cotca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①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关系sina=cosa(90°-α)cosa=sina(90°-α)②正切函数与余切函数的关系tana=1/cota,cota=1/tana ③割函数与余割函数的关系seca=1/cosa,cotca=1/sina ④正切函数与正弦函数的关系tana=sina/cosa⑤正切函数与余弦函数的关系tana=1/sqrt((1/cosa)²-1)⑥余切函数与正弦函数的关系cota=1/sqrt((1/sina)²-1)四、教学过程:1.引入回顾角的概念和三角函数的定义,为同角三角函数定义打下基础。

2.讲解同角三角函数定义讲解同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包括正弦函数sina,余弦函数cosa,正切函数tana,余切函数cota,割函数seca,余割函数cotca,强调同角性质。

3.讲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在讲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时,教师可利用具体图形进行解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可以分情况介绍,并提供相应的例子,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

4.小结通过复习和讲解,学生理解了同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基本关系,并掌握了应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解决有关三角函数的数学问题。

五、教学方法:1.演示法2.综合使用法3.巩固法六、贯彻落实: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在下一节课进行检查。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要及时给予学生相关的反馈,鼓励他们积极思考,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说课稿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说课稿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说课稿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导入-讲解-练-归纳总结”的教学模式。

首先通过引入一个实际问题,如求三角形内角的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然后讲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公式推导过程,配合例题进行讲解和演示,接着进行练,巩固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思维能力,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应用方法。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上,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互动答题等方式,增加课堂互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求三角形内角的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讲解环节:讲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公式推导过程,配合例题进行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3、练环节:进行练,巩固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解题中灵活选取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并注意函数值的正负号的选取。

4、归纳总结环节:让学生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应用方法,归纳总结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及在求值中的应用。

五、评价分析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通过小测验、课堂练、作业等方式,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思维能力,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同时,还要注意评价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探索的精神和自主研究的能力。

最后,要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启发指导,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在探索过程中研究和领悟得出的结论,从而达到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发展智能的目的。

在引导分析时,留出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中心各抒己见,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索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案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案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案教案标题: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目标:1. 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其基本关系。

2. 掌握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基本关系公式。

3. 能够运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黑板、白板、彩色粉笔/白板笔、教学投影仪。

2. 学生:教科书、笔记本、计算器。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1. 引入同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解释其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

2.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步骤二:同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基本关系1. 介绍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的定义,并在黑板上绘制三角函数的单位圆图。

2. 解释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基本关系:- 正弦函数:sinθ = 对边/斜边- 余弦函数:cosθ = 邻边/斜边- 正切函数:tanθ = 对边/邻边3. 强调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sinθ/cosθ = tanθ,以及1 + tan²θ = sec²θ 和1 + cot²θ = csc²θ。

步骤三: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公式1.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基本关系公式,并解释每个公式的意义。

2. 提供示例问题,引导学生使用基本关系公式计算同角三角函数的值。

步骤四:解决相关问题1. 提供一些与同角三角函数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问题,并在黑板上展示解题过程。

步骤五:总结和拓展1. 总结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其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可能的应用场景,并展示相关例子。

教学延伸:1. 提供更多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引导学生探索其他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如余切、正割和余割函数。

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批改学生完成的问题解答,并提供反馈。

拓展阅读:1. 探索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和图像变换。

高中数学_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数学_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学校:年级:高一授课教师:授课时间:2014年12月学情分析:本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三角函数,对新知识有较大兴趣,思维活跃,但基础薄弱,本节是学生全面接触三角函数的开始。

效果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兼有讲授和提高两种作用,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设计上同时考虑了两个层次的学生,教学中也有所侧重。

本节课采用小组讨论,学生互评、自评的教学方式授课。

学生既是学习的被动者也是主动者,既是付出者也是收获者,既提高了做题解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讲题、表达的能力,总体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必修4,1.2.2的内容,是在学习了任意角和弧度制并了解正弦、余弦、正切后进行教学的,同时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也为之后学习两角的和差公式奠定了基础,有着衔接作用。

课前练习1.点P是角α终边上的一点,且,则b 的值是( )A 3B -3C ±3D 5 2.已知角α的终边过点P,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BC 1tan 2α=- D tan 2α=-3.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2、sin tan cos ααα= 三、练习 课后小结本节课的教学兼有讲授和提高两种作用,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设计上同时考虑了两个层次的学生,教学中也有所侧重,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A 角α与2k πα+(k ∈Z )是相等的角B 钝角是第二象限角C 小于90°的角是锐角D 钝角的补角是第一象限角4是角θ终边上的一点,且。

达标练习A 组全员完成1、若3cos ,,sin _________,tan _______5αααα===为第四象限角则。

2、化简:02170sin 1-= 。

3、已知2tan =α,则=-ααααcos sin sin cos 22 。

B 组4、已知α是第三象限角,化简ααααsin 1sin 1sin 1sin 1+---+5、证明下列恒等式: ⑴1cos sin cos 2442+=+θθθ;⑵1cos cos sin sin 2224=++θθθθ。

高中数学《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学生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但对三角函数的认知缺乏足够深度和广度,只有通过“探索”这样特定数学活动,获取一些经验方法,逐步形成较为完善严密的几何说明体系,成为突破教学瓶颈和培养学生学习品质的有效手段,这也成为落实新的教育理念到课堂的关键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知识回顾
(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的符号法则
(3)初中所学的同角锐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利用旧知,引出新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探究二同角三角公式的灵活运用
2.探究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时,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已知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求这个角的其他三角函数值时,进一步树立分类思想;解题时,注重化归的思想,将新题目化归到已经掌握的知识点上;
3.牢固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并能灵活运用于解题,提高分析、解决三角函数的思维能力;
4.灵活运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的不同变形,提高三角恒等变形的能力.
高中数学《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姓名
教师姓名
任教学科
高中数学
学校
学校名称教龄2年源自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牢固掌握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并能灵活解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三角函数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理解并掌握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
2.熟练掌握已知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其他三角函数值的方法.
难点:1.已知某角的一个三角函数值,求其余的各三角函数值时符号的确定;

5.2.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第3课时)(刘云)-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小单元教学+

5.2.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第3课时)(刘云)-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小单元教学+

5.2.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第3课时)(刘云)-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小单元教学+专家指导(视频+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其基本关系。

2. 学会利用基本关系解决涉及同角三角函数的综合问题。

3.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教学重点:1. 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相互之间的基本关系。

2. 学会灵活运用基本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方法:1.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讲解。

2. 结合实际例题分析、讲解。

教学过程:Step1. 导入引入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概念,从图形上说明同一角度下三角函数的关系,为通过基本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做铺垫。

Step2. 课堂讲解1. 正弦的基本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角A的正弦,等于A的对边O与斜边H的比值,即sinA=O/H。

2. 余弦的基本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角A的余弦,等于A的邻边A与斜边H的比值,即cosA=A/H。

3. 正切的基本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角A的正切,等于A的对边O与邻边A的比值,即tanA=O/A。

4. 反正弦、反余弦、反正切的定义及意义。

5.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公式,包括正弦、余弦、正切相互之间的互化、近似值的计算公式等。

6. 利用基本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通过已知角度和三角函数中的任意一个求另一个。

Step3. 解题实践通过讲解并展示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基本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Step4. 总结回顾同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及其基本关系,强化记忆并加深理解。

教学反思: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是学习三角函数的基础,通过讲解及实例练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并在实际问题中掌握利用基本关系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形象化、比较法和实例分析等,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名师:卓忠越)一、教学目标(一)核心素养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习运用观察、类比、数形结合、联想、猜测、检验等合情推理方法,提高学生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二)学习目标1.牢固掌握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并能灵活解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三角函数的思维能力;2.探究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时,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已知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求这个角的其他三角函数值时,进一步树立分类思想;解题时,注重化归的思想,将新题目化归到已经掌握的知识点上;3.牢固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并能灵活运用于解题,提高分析、解决三角函数的思维能力;4.灵活运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的不同变形,提高三角恒等变形的能力.(三)学习重点1.理解并掌握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2.熟练掌握已知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其他三角函数值的方法.(四)学习难点1.已知某角的一个三角函数值,求其余的各三角函数值时符号的确定;2.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并能灵活运用于解题,提高分析、解决三角函数的思维能力.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1)熟记0︒,30︒,45︒,60︒,90︒五个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2)阅读教材P18—P202.预习自测(1)已知4cos5α=-,且α为第三象限角,求sinα、tanα的值【知识点】两组关系式的基本应用及三角函数值符号判定【解题过程】∵α在第三象限 ∴sin 0,tan 0αα<>∴由22sin cos 1αα+=得:3sin 5α===- 由sin tan cos ααα=得:3tan 4α= 【思路点拨】利用两组三角函数公式和三角函数符号判定,代入解方程求解. 【答案】3sin 5α=-,3tan 4α= (2)化简:(1)cos tan θθ; (2)222cos 112sin αα-- 【知识点】两组关系式的基本应用【解题过程】(1)sin cos tan cos .sin cos θθθθθθ== (2)2222222222222cos 12cos sin cos cos sin 112sin sin cos 2sin cos sin αααααααααααα----===-+-- 【思路点拨】(1)“切化弦”,统一函数名称从而实现化简的目的;(2)利用221sin cos αα=+进行“1”的代换,统一分子分母为齐次式.【答案】(1)sin θ;(2)1(3)求证:(1)4422sin cos sin cos αααα-=-(2)4222sin sin cos cos 1αααα++=【知识点】两组关系式的基本应用【解题过程】(1)法一:左边=442222sin cos (sin cos )(sin cos )αααααα-=+-22sin cos αα=-=右边法二:右边22sin cos αα=-2222(sin cos )(sin cos )αααα=+-44sin cos αα=-=左边(2)左边=222222sin (sin cos )cos sin cos 1αααααα++=+==右边【思路点拨】恒等式证明遵循“化繁为简”的基本准则,即可从左化到右,也可从右化到左,或左右都往中间化得到相同的结果.【答案】见解题过程(二)课堂设计1.知识回顾(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的符号法则(3)初中所学的同角锐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2.问题探究探究一 结合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探究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活动① 类比初中所学知识,猜想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回顾初中学习锐角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在Rt △ACB 中,∠C=90︒,三边长分别为,,a c b ,锐角A 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是什么?sin ,cos ,tan a b a A A A c c b === 锐角A 的这三个三角函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2sin cos 1A A +=;sin tan cos A A A= 以上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对任意角仍成立吗?【设计意图】从已有的知识出发,类比探究知识的延展,得到合理的猜想,为发现新知奠定基础,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活动② 回归定义,证明猜想,得到结论你能根据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证明以上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吗?222222222sin cos ()()1y x y x r r r r r αα++=+=== sin tan cos yy r x xrααα=== 也就是说,同一个角α的正弦、余弦的平方和等于1,商等于角α的正切.【设计意图】运用定义给予严格证明,肯定猜想的正确性,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常用方法. ●活动③ 架构迁移,熟悉公式结构和使用条件为了让学生及时熟悉公式,要求学生完成以下的课堂练习:(1)22sin 30cos 30︒+︒=_________;(2)22sin ()cos ()44x x +++=ππ___________; (3)22sin 2cos 2x x +=___________;(4)22sin 30cos 45︒+︒=________________.学生交流、讨论,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上述两个公式中应该注意的问题:①注意“同角”指相同的角,例如:145cos 30sin 22≠+οο、12cos 2sin 22=+αα、22sin ()cos ()1αβαβ+=++;②注意这些关系式都是对于使它们有意义的角而言的,如α=ααtan cos sin 中0cos ≠α,且αtan 需有意义等.【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感知并理解同角的意义和公式的使用条件,培养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 探究二 同角三角公式的灵活运用●活动① 探究两个公式的等价变形式及应用由等价变形式αα22cos 1sin -=,已知余弦值可以求正弦值;由等价变形式αα22sin 1cos -=,已知正弦值可以求余弦值.但比如: αα2cos 1sin -±=,此时,αcos 、αsin 的符号受所在象限的限制,不是无条件的. 例1.已知5sin 13α=-,其中α在第四象限,求cos ,tan αα的值. 【知识点】两组关系式的基本应用及三角函数值符号判定【数学思想】方程的思想【解题过程】第一步:定号∵α在第四象限 ∴cos 0,tan 0αα><第二步:定值∴由22sin cos 1αα+=得:22512cos 1sin 1()1313αα=-=--= 由sin tan cos ααα=得:5tan 12α=-【思路点拨】熟记公式,代入解方程求解. 【答案】125cos ,tan 1312αα==-同类训练1:已知3sin 5α=,求cos ,tan αα的值. 【知识点】两组关系式的基本应用及三角函数值符号判定【数学思想】方程的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解题过程】第一步:定象限 ∵3sin 05α=> ∴α在第一或第二象限 第二步:定号、定值(1)当α在第一象限时,cos 0,tan 0αα>>∴由22sin cos 1αα+=得:4cos 5α=== 由sin tan cos ααα=得:3tan 4α= (2)当α在第二象限时,cos 0,tan 0αα<<∴4cos 5α===-,3tan 4α=- 【思路点拨】涉及开方运算,符号判断取决于角所在象限.当角所在象限不确定时,需逐一分情况讨论. 【答案】4cos 53tan 4αα⎧=⎪⎪⎨⎪=⎪⎩或4cos 53tan 4αα⎧=-⎪⎪⎨⎪=-⎪⎩同类训练2:已知1tan 2α=,其中α在第三象限,求sin ,cos αα的值. 【知识点】两组关系式的基本应用及三角函数值符号判定【数学思想】方程的思想【解题过程】第一步:定号∵α在第三象限 ∴sin 0,cos 0αα<<第二步:定值由22sin cos 1sin 1cos 2αααα⎧+=⎪⎨=⎪⎩解方程得:sin 55αα=-=- 【思路点拨】sin ,cos ,tan ααα共三个量,两个方程,任给其中一个都可以求出另两个.【答案】sin 55αα=-=-【设计意图】通过计算熟练掌握公式,并体会分类讨论思想在三角函数符号确定中的应用 ●活动② 强化提升、灵活应用例2 已知1sin cos 5αα+=,求sin cos αα的值 【知识点】正余弦公式的灵活应用【数学思想】化归思想【解题过程】 解:2221(sin cos )sin cos 2sin cos 12sin cos 25αααααααα+=++=+=∴12sin cos 25αα=- 【思路点拨】通过平方升次后,便于使用22sin cos 1αα+=,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 【答案】12sin cos 25αα=- 同类训练:在例2的条件下,能求sin cos αα-吗?【知识点】正余弦公式的灵活应用【数学思想】化归思想【解题过程】 解:2221249(sin cos )sin cos 2sin cos 12sin cos 12()2525αααααααα-=+-=-=--= ∵10sin cos 15αα<+=< ∴α是第二或第四象限角 (1)当α是第二象限角时,sin 0,cos 0αα>< ∴sin cos 0αα-> ∴7sin cos 5αα-= (2)当α是第四象限角时,sin 0,cos 0αα<> ∴sin cos 0αα-< ∴7sin cos 5αα-=-【思路点拨】sin cos ,sin cos αααα+-两者之间通知sin cos αα联系起来,三者任给其中一 个可以求出另外两个. 【答案】7sin cos 5αα-=或7sin cos 5αα-=- 例3 已知tan 2α=-,求下列各式的值:(1)sin cos cos sin αααα-+ (2)22222sin sin cos cos 4sin 3cos αααααα++- 【知识点】弦化切公式的灵活应用【数学思想】化归思想【解题过程】解:(1)分子分母上下同时除以cos α得:sin cos tan 13cos sin 1tan αααααα--==++ (2)分子分母上下同时除以2cos α得:2222222sin sin cos cos 2tan tan 174sin 3cos 4tan 313ααααααααα++++==--【思路点拨】关于sin ,cos αα的齐次分式,可以弦化切,变形为关于tan α的式子.【答案】(1)3; (2)713同类训练:已知tan 2α=-,求值:2212sin cos 45αα+ 【知识点】弦化切公式的灵活应用【数学思想】化归思想【解题过程】 解:222222221212sin cos tan 1274545sin cos 45sin cos tan 125αααααααα+++===++ 【思路点拨】关于sin ,cos αα的齐次分式,可以弦化切,变形为关于tan α的式子. 【答案】725例4 求证: 2212sin 2cos 21tan 2cos 2sin 21tan 2αααααα--=-+ 【知识点】三角函数关系式恒等变形【数学思想】转化化归【解题过程】解:左边=22212sin 2cos 2(cos 2sin 2)cos 2sin 2cos 2sin 2(cos 2sin 2)(cos 2sin 2)cos 2sin 2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 1tan 21tan 2αα-=+=右边 【思路点拨】恒等式变形可由左到右,亦可由右到左,统一次数,统一函数名称.【答案】见解题过程同类训练 求证:tan .sin tan sin tan sin tan .sin αααααααα+=- 【知识点】三角函数关系式恒等变形【解题过程】解:左边=2sin .sin tan .sin sin sin cos sin tan sin sin sin cos 1cos sin cos 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 右边=2sin sin tan sin sin sin cos 1cos cos sin tan .sin sin sin .sin cos 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 又∵2sin (1cos )(1cos )ααα=-+ ∴sin 1cos 1cos sin αααα+=- ∴左边=右边 ∴原式得证.【思路点拨】“切化弦”统一函数名,为证明恒等式奠基;恒等式证明可以从左右分别变形,得到相同或相等的中间式,从而等式得证.【答案】见解题过程3. 课堂总结知识梳理掌握两组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22sin cos 1αα+=和sin tan cos ααα= 重难点归纳(1)运用三角函数公式求三角函数值涉及开方运算时,注意分析确定三角函数值的符号;不能确定的要进行分类讨论;(2)根据三角函数式的结构和求解目标,选择合理的变形方向,并在训练中不断提高三角恒等变形的能力.(三)课后作业基础型 自主突破1.已知sin 2α=-,且α为第四象限角,求cos ,tan αα的值. 【知识点】正余弦关系式的基本应用及三角函数值符号判定【数学思想】方程的思想【解题过程】∵α在第四象限 ∴cos 0,tan 0αα><∴由22sin cos 1αα+=得:1cos 2α=== 由sin tan cos ααα=得:tan α=【思路点拨】熟记公式,tan α代入解方程求解.【答案】1cos ,tan 2αα==2.已知3tan 4α=-,求sin ,cos αα的值. 【知识点】两组关系式的基本应用及三角函数值符号判定【数学思想】方程的思想【解题过程】∵tan 0α< ∴α在第二或第四象限(1)若角α在第二象限,则sin 0,cos 0αα><由22sin cos 1sin 3cos 4αααα⎧+=⎪⎨=-⎪⎩解方程得:34sin ,cos 55αα==- (2)若角α在第四象限,则sin 0,cos 0αα<>由22sin cos 1sin 3cos 4αααα⎧+=⎪⎨=-⎪⎩解方程得:34sin ,cos 55αα=-= 【思路点拨】sin ,cos ,tan ααα共三个量,两个方程,任给其中一个都可以求出另两个;但角所在象限不确定时,注意分类讨论.【答案】34sin ,cos 55αα==-或34sin ,cos 55αα=-=3.已知tan 2α=,求sin cos sin cos αααα+-的值. 【知识点】弦化切公式的灵活应用【数学思想】化归思想【解题过程】解:分子分母上下同时除以cos α得:sin cos tan 13cos sin 1tan αααααα++==--- 【思路点拨】关于sin ,cos αα的齐次分式,可以弦化切,变形为关于tan α的式子.【答案】3-4.已知1cos sin 2αα-=-,则求sin cos αα的值. 【知识点】熟练应用公式22sin cos 1αα+=【数学思想】【解题过程】 解:2221(cos sin )cos 2sin cos sin 12sin cos 4αααααααα-=-+=-=∴3sin cos 8αα= 【思路点拨】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构造sin cos αα,代入22sin cos 1αα+=即可. 【答案】385.求证:2222tan sin tan .sin αααα-=【知识点】三角函数关系式恒等变形【数学思想】【解题过程】解:左边=222222222222sin sin sin cos sin (1cos )tan sin sin cos cos cos αααααααααααα---=-== 22sin .tan αα==右边【思路点拨】恒等式变形可由左到右,亦可由右到左,“切化弦”是常用统一函数名的办法.【答案】见解题过程能力型 师生共研1.(1)已知13sin α=,且α为第二象限角,求tan α. (2)已知13sin α=,求tan α. (3)已知)0(1sin m m m α≠≠±=,,求tan α.【知识点】熟练掌握三角函数关系式及符号判定【数学思想】方程的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解题过程】(1)∵13sin α=,且α是第二象限角, ∴cos α=-1-sin2α=-1-(13)2=-223. ∴tan α=sin αcos α=-24. (2)∵sin α=13,∴α是第一或第二象限角. 当α是第一象限角时,∴cos α=1-sin2α=1-(13)2=223. ∴tan α=sin αcos α=24; 当α是第二象限角时,tan α=-24. (3)∵sin α=m(m ≠0,m ≠±1),∴cos α=±1-sin2α=±1-m2(当α为第一、四象限角时取正号,当α为第二、三象限角时取负号).∴当α为第一、四象限角时,tan α=m 1-m2;当α为第二、三象限角时,tan α=-m 1-m2. 【思路点拨】先求与sin α的平方关系相联系的cos α,再由公式求tan α.(2)(3)中α的范围不确定,须讨论确定开方的符号.【答案】 (1)-24 (2)24或-24 (3)m 1-m 2或-m 1-m2 2.已知sin θ+cos θ=713,θ∈(0,π),则 (1)sin θ-cos θ=________;(2)sin 3θ+cos 3θ=________;(3)tan θ=________.【知识点】sin cos ,sin cos ,sin cos αααααα+-三者的关系【数学思想】方程的思想和整体代换的思想【解题过程】 (1)∵sin θ+cos θ=713,∴(sin θ+cos θ)2=49169. ∴2sin θcos θ=-120169. 又θ∈(0,π),∴sin θ>0,cos θ<0.∴sin θ-cos θ=(sin θ-cos θ)2=sin 2θ-2sin θcos θ+cos 2θ=1713. (2)sin 3θ+cos 3θ=(sin θ+cos θ)(sin 2θ-sin θcos θ+cos 2θ)=713×(1+60169)=1 6032 197. (3)方法一:由⎩⎪⎨⎪⎧sin θ+cos θ=713,sin θ-cos θ=1713,解得sin θ=1213,cos θ=-513.∴tan θ=-125. 方法二:因为sin θ+cos θ=713,sin θcos θ=-60169,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知sin θ,cos θ是方程x 2-713x -60169=0的两根,所以x 1=1213,x 2=-513. 又sin θcos θ=-60169<0,所以sin θ>0,cos θ<0. 所以sin θ=1213,cos θ=-513.所以tan θ=sin θcos θ=-125. 方法三:同方法二,得sin θcos θ=-60169,所以sin θcos θsin 2θ+cos 2θ=-60169. 齐次化切,得tan θtan 2θ+1=-60169,即60tan 2θ+169tan θ+60=0, 解得tan θ=-125或tan θ=-512. 又θ∈(0,π),sin θ+cos θ=713>0,sin θcos θ=-60169<0, 所以θ∈(π2,3π4),所以tan θ=-125. 【思路点拨】(1)已知asinx +bcosx =c 可与sin 2x +cos 2x =1联立,求得sinx ,cosx.(2)sinx +cosx ,sinx -cosx ,sinxcosx 之间的关系为(sinx +cosx )2=1+2sinxcosx ,(sinx -cosx )2=1-2sinxcosx ,(sinx +cosx )2+(sinx -cosx )2=2.因此已知上述三个代数式中的任意一个代数式的值,便可求其余两个代数式的值.【答案】 (1)1713 (2)1 6032 197 (3)-125探究型 多维突破1.α为第二象限角. 【知识点】三角函数关系式恒等变形【数学思想】化归思想【解题过程】解:原式1sin 1sin cos ααα+--= ∵α为第二象限角 ∴1sin 0,1sin 0,cos 0ααα+>-><∴原式=1sin 1sin 2sin 2tan cos cos αααααα+--==-- 【思路点拨】以开方化简为目标,分子分母同时升次凑完全平方;在开方时,注意符号的确定.【答案】a tan 2-2.化简44661sin cos 1sin cos αααα---- 【知识点】三角函数关系式恒等变形【数学思想】化归思想【解题过程】解:(法一)原式=2222244662242241(sin cos )2sin cos 1(sin cos )1(sin cos )1(sin cos )(sin sin cos cos )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 2222422422222112sin cos 2sin cos 1(sin sin cos cos )1(sin cos )3sin cos αααααααααααα⎡⎤--⎣⎦==--+⎡⎤-+-⎣⎦ 22222sin cos 23sin cos 3αααα== (法二)∵222222231sin cos (sin cos )(sin cos )αααααα=+=+=+∴原式=2224422223664224(sin cos )(sin cos )2sin cos (sin cos )(sin cos )3sin cos 3sin cos 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 2222222sin cos 23sin cos (sin cos )3αααααα==+ 【思路点拨】法一通过因式分解降次,统一次数从而实现化简;法二用“1”的代换升次从而实现化简. 【答案】32 自助餐1.若sin α=-513,且α为第四象限角,则tan α的值等于( )A.125 B .-125 C.512 D .-512【知识点】三角函数关系式恒等变形【数学思想】化归思想【解题过程】因为sin α=-513,且α为第四象限角,所以cos α=1213,所以tan α=-512. 【思路点拨】熟记公式,tan α代入解方程求解.【答案】D2.已知tan α=3,求sin 2α-3sin αcos α+1的值.【知识点】两组三角函数关系式的灵活应用【数学思想】化归思想【解题过程】方法一:∵tan α=3>0,∴α是第一、三象限角.由⎩⎨⎧sin 2α+cos 2α=1,sin α=3cos α,得⎩⎪⎨⎪⎧sin α=31010,cos α=1010(α为第一象限角),或⎩⎪⎨⎪⎧sin α=-31010,cos α=-1010(α为第三象限角). ∴sin αcos α=310. ∴sin 2α-3sin αcos α+1=910-3×310+1=1. 方法二:∵tan α=3,sin 2α+cos 2α=1,∴sin 2α-3sin αcos α+1=sin 2α-3sin αcos αsin 2α+cos 2α+1 =tan 2α-3tan α1+tan 2α+1=32-3×31+32+1=1. 【思路点拨】解这类问题有两个方法,一是直接求出sin α和cos α的值,再代入求解,但这种方法较繁琐.二是将所求式转化为只含tan α的代数式,再代入求解.【答案】 13.化简cos α1-sin α1+sin α+sin α1-cos α1+cos α(π<α<3π2)得( ) A .sin α+cos α-2 B .2-sin α-cos α C .sin α-cos α D .cos α-sin α【知识点】熟练掌握两组三角函数关系式和三角函数符号判定【数学思想】化归思想【解题过程】原式=cos α(1-sin α)2cos 2α+sin α(1-cos α)2sin 2α, ∵π<α<32π,∴cos α<0,sin α<0. ∴原式=-(1-sin α)-(1-cos α)=sin α+cos α-2.【思路点拨】为开方凑完全平方式,并根据角的范围判定符号.【答案】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