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物理必修二7.4课件资料教学讲义PPT
物理必修二全册课件
![物理必修二全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3a0739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d5.png)
1.作业题目:
(1)直线运动: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
(2)牛顿运动定律: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曲线运动:描述抛体运动的轨迹,计算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4)热力学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热力学现象。
2.答案:
(1)路程:S = vt + 1/2 at^2;时间:t = (v - u) / a
三、课堂提问
1.提问要具有针对性,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
2.鼓励学生主动提问,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
3.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反馈,肯定正确答案,引导学生纠正错误答案。
四、情景导入
1.结合生活实例,创设有趣、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
2.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激发学习欲望。
(3)热力学定律:
-关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了解新能源技术的应用;
-研究热力学定律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4)课外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企业等,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开展科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使用清晰、准确的词汇解释物理概念和原理,避免使用模糊或易混淆的表述。
1.教具:
-电子白板、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演示实验器材:小车、滑轮、斜面、天平等
2.学具:
-学生用书、笔记本、文具等
-实验器材:小车、滑轮、尺子、计时器等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概念。
2.理论讲解:
(1)直线运动:速度、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等
物理必修二全册课件
![物理必修二全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bbde559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a9.png)
物理必修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力学:第一章《直线运动》,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三章《曲线运动》,第四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第一章《直线运动》:位移、速度、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等概念及公式。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牛顿三定律、摩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的计算等。
第三章《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平抛运动、斜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
第四章《万有引力与航天》:万有引力定律、行星运动、人造卫星、宇宙速度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规律。
2. 使学生理解并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科学思维。
3. 让学生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在航天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的计算。
2. 教学重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教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结合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规律。
以例题形式,讲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3. 随堂练习:布置与知识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主要知识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2. 关键公式:位移、速度、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牛顿三定律、摩擦力、重力、弹力、万有引力定律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题:求物体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位移、速度、加速度。
应用题:分析生活中牛顿运动定律的实例。
讨论题:探讨万有引力定律在航天领域的应用。
2. 答案:详细解答每个题目的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物体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变化。
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课件
![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aeee52e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4d.png)
万有引力定律由牛顿提出,是经典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它适用于任何两 个物体,无论它们是质点还是有一定形状和大小的物体。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 之间的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个定律在
解释天体运动规律和地球上物体的运动规律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要点一
总结词
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是指天体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绕着其 他天体做圆周运动,或者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做自由落体 运动的规律。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包括开普勒三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等 。开普勒三定律是描述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规律,分别是轨 道定律、面积定律和周期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则是描述物 体在力作用下的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在天体运 动中,万有引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使得天体能够保持 稳定的运动轨道和运动速度。
02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总结词
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力
详细描述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指出除非受到外力作用,否则物体会保持 其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
牛顿第二定律
总结词
描述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详细描述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受到的力与它的加速度成正比,即F=ma。这个定律解 释了力是如何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
总结词
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是学习匀速圆周 运动的关键。
详细描述
向心加速度是指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加速度始终指向 圆心,其大小为a=v^2/r,向心力是指物体做匀速圆周运 动时,需要一个指向圆心的力来提供向心力,其大小为 F=ma=mv^2/r。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二节功课件 (共51张PPT)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二节功课件 (共5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f97f103360cba1aa911dab8.png)
判断正误
1.公式 W=Fl 中的 l 是物体运动的路程.(×) 2.力 F1 做功 10 J,F2 做功-15 J,力 F1 比 F2 做功 少.(√) 3.力对物体不做功,说明物体位移一定为零.(×) 4.力 F1、F2 做的功分别为 10 J 和-15 J,则力 F1 和 F2 做的总功为-5 J.(√)
答案:C
2.如图所示,小球位于光滑的斜面上,斜面位于光 滑的水平地面上.从地面上看,在小球沿斜面下滑的过 程中,斜面对小球的作用力( )
A.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为零 B.垂直于接触面,做负功 C.不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为零 D.不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不为零
解析: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对斜面进行受 力分析可知,斜面会向左运动,如图 所示,小球的初始位置为 A,末位置为 B,位移与 FN 并不垂直,夹角为钝角,因此做负功.
1.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 θ 的斜 面上,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现使斜面水平向 左匀速移动距离 l.该过程中,斜面对物体做的功、各力对 物体做的总功分别是( )
A.-mglsin θcos θ,0 B.0,0 C.0,mglsin θcos θ D.-mglsin θcos θ,mglsin θcos θ 解析: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可得 Ff=mgsin θ,
答案:A
拓展一 功、正功、负功的理解
如图所示,人拉着小车沿水平面匀速前进了一段距 离.
(1)小车受几个力的作用?每个力都做功吗?对小车 做功的力中,做正功还是负功?
(2)拉力 F 一般分解为哪两个分力?F 做的功与哪个 分力做的功相同?
提示:(1)小车受重力、支持力、拉力、阻力 4 个力
的作用,其中重力、支持力不做功,拉力做正功,阻力做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7章第一-二节教学PPT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7章第一-二节教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35604f15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8b.png)
计
标
为什么挽弓就射得远?跳高运动员是以高度来计成绩
的,而他们为什么要提高自己的速度呢?难道速度和高度之
课
前 间有什么联系吗?
自
课 时
主
作
导
业
学
菜单
教 学
●教学流程设计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单
新课标 ·物理 必修2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单
新课标 ·物理 必修2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新课标 ·物理 必修2
教
课
学
堂
教
互
法
分 析
(5)合力的功
动 探 究
功是标量,当物体在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一段位
课
所以 WF=mgL(sin α+μcos α)
前
课
自 主
拉力 F 对物体做正功.
时 作
导
业
学
菜单
新课标 ·物理 必修2
教
学 教
(2)重力 mg 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课 堂 互
法
分 析
WG=mgLcos(90°+α)=-mgLsin α
动 探 究
物体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 mgLsin α.
教
(3)摩擦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水桶不做功.因为人提水桶的力,沿竖直方向,而水桶在竖
新人教版 物理必修2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辅导 课件(共52张PPT) (共52张PPT)
![新人教版 物理必修2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辅导 课件(共52张PPT) (共5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a9833e2f111f18583d05af3.png)
第三节 功率
平均值:
说明:平均功率与一段时间相对应的,求0 到t时刻内力F的平均功率,分母就是时间t, 即使力F只在其中一段时间内做功。
瞬时值:
注意课本上的公式。
说明:当力的方向始终与物体的速度方向垂 直时,该力的瞬时功率总是零,整个过程, 该力不做功。比如细绳拉住小球绕细绳的 另一端做圆周运动,绳的拉力对小球不做 功;小球沿固定的轨道运动,轨道对小球 不做功等。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物理必修2 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辅导
第一节寻找守恒量
第二节 功
定义式:W=Flcosα 说明:
适用于计算恒力的功; 与参考系有关(一般选地面); 本节只研究物体做直线运动情况。
正功与负功:能量转化(转移)的方向。
正功:受力物体获得能量; 负功:受力物体失去能量。
α角: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本题用动能定理求出阻力的功,再求阻力的 平均值。
功是力对空间的积累,用功除以位移求的是 力的空间平均值;
冲量是力对时间的积累,用冲量除以时间求 得的是力的时间平均值。
第பைடு நூலகம்节 机械能守恒定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功》-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功》-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7fecbfaaaea998fcc220eff.png)
人 教 版 高 中 物理必 修二第 七章第 二节《 功》 课 件 (共 16张PP T)【PP T优秀课 件】- 精美版
正功和负功
人 教 版 高 中 物理必 修二第 七章第 二节《 功》 课 件 (共 16张PP T)【PP T优秀课 件】- 精美版
F
拉力F做的功W = ?
F
Fα
l
分析:
F2
F
α
F1
根据力的等效性原理,可以 把计算F做功的问题转化为 分别求F1和F2做功的问题
∵ W1= F1l = F COSαl W2 = 0
W = W1 + W2 ∴ W = F l COSα
人 教 版 高 中 物理必 修二第 七章第 二节《 功》 课 件 (共 16张PP T)【PP T优秀课 件】- 精美版
⑴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⑵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位移
注意:讲功时一定要指明是 哪个力对物体作功
不做功 思考
二、功的计算:
力与位移在一条直线上
F
x 力与位移垂直
F l
W=FS
F
W=0
人 教 版 高 中 物理必 修二第 七章第 二节《 功》 课 件 (共 16张PP T)【PP T优秀课 件】- 精美版
人 教 版 高 中 物理必 修二第 七章第 二节《 功》 课 件 (共 16张PP T)【PP T优秀课 件】- 精美版
α
α=π/2 0≤ α<π/2 π/2<α≤π
COSα
COSα= 0 COSα>0 COSα<0
W
物理意义
表示力F对 W = 0 物体不做功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教学精品课件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教学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e5ec754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59.png)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教学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1.第一章《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直线运动的图像表示;2.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涉及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3.第三章《曲线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圆周运动、一般曲线运动;4.第四章《万有引力与航天》:万有引力定律、天体运动、航天原理。
二、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能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物理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2.教学重点: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模型、实验器材;2.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实际案例或实验现象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2.新课:讲解章节内容,结合PPT和模型演示,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3.例题讲解:针对重点和难点,给出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4.随堂练习:设计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5.实验演示: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实验演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7.布置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课题:清晰展示本节课的课题;2.重难点:用不同颜色粉笔标出,便于学生记忆;3.公式和概念:书写规范,排列有序;4.例题和解答: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1)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是什么?(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物体受力情况;(3)简述平抛运动的特点;(4)计算地球和月球之间的万有引力。
2.作业答案:(1)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为零;(2)物体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3)平抛运动特点: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4)地球和月球之间的万有引力:F = G Mm Me / r^2。
人教版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全套优质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全套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85c35ab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e7.png)
人教版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全套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机械运动1.1 位移和路程1.2 速度和速率1.3 加速度1.4 匀变速直线运动2. 第二章动力学2.1 力2.2 牛顿第一定律2.3 牛顿第二定律2.4 动能和势能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
2.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了解牛顿三定律,并能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简单动力学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加速度的概念,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牛顿三定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演示(如小车、斜面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辆小车在斜面上加速下滑的实验,引出加速度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3. 课堂讲解:介绍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有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5. 知识拓展:引入牛顿三定律,重点讲解牛顿第二定律。
6. 实践应用:给出实际动力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小车在斜面上下滑的示意图,标注相关物理量。
2. 列出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和公式。
3. 写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牛顿三定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给定位移、时间和初速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末速度。
(2)已知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求作用力。
2. 答案:(1)末速度 = 初速度 + 加速度× 时间(2)作用力 = 质量× 加速度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加速度的理解程度,以及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力学定律,如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难度和答案解析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和广度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加速度和牛顿第二定律是核心概念,对于学生的理解具有较大难度,因此确定它们为教学难点和重点。
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优质精品课课件
![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优质精品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480ca7f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cb.png)
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优质精品课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质点1.3 坐标系1.4 位移1.5 速度1.6 加速度2. 第二章:力的作用2.1 力2.2 牛顿三定律2.3 摩擦力2.4 弹力3. 第三章:能量与动量3.1 动能3.2 势能3.3 动量3.4 能量守恒定律4. 第四章:机械振动与机械波4.1 振动4.2 波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物理概念和公式,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及其关系;解决复杂的物理问题。
2. 教学重点:掌握力的作用原理,能量与动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理解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际情景,如运动员百米赛跑,引出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2. 讲解:讲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通过示例题目进行解释和应用。
3. 实验:进行力学实验,如测量物体的加速度,让学生亲手操作并观察实验结果。
4. 练习:给出随堂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供解答和解析。
六、板书设计1.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2. 力的作用原理:牛顿三定律。
3. 能量与动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4.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物体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答案:位移:s = v0t + 1/2at^2;速度:v = v0 + at;加速度:a = (v v0)/t。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是否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力学领域的其他知识点,如动量守恒、碰撞等问题。
物理必修二全册课件
![物理必修二全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bb0274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db.png)
物理必修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力学:牛顿运动定律、平抛运动、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
2. 电学:电场、电势、电流、电阻、电功率、电磁感应。
3. 热学:内能、热量、热力学第一定律、热传递、气体定律。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力学、电学、热学基本概念、原理及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电场与电势的计算、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力学三大定律、电场与电势的关系、内能与热量的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实验器材(如小车、滑轮、电池、灯泡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计算器、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章学习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2.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各章节的基本概念、原理,配合实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六、板书设计1. 教学内容:以提纲形式展示各章节知识点,突出重点、难点。
2. 例题:精选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展示解题步骤。
3. 实验原理:简要介绍实验原理,明确实验目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力学:计算平抛运动物体的落地时间、速度。
(2)电学:求解电场强度、电势差。
(3)热学:计算物体的内能变化、热量传递。
2. 答案:详细解答每个题目,注重解题过程的步骤和思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书籍、网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拓展知识面。
组织学生参加物理竞赛、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3. 实践操作的设计与实施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详细程度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有效性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力学部分,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是难点,特别是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在复杂情况下的应用。
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优质精品课课件
![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优质精品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eb2537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04.png)
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优质精品课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掌握力学基本概念和公式,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 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能够分析相关物理现象。
3. 了解振动与波的基本概念,能够描述其运动规律和传播特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波的传播特性。
重点:力学基本概念和公式,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与冲量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实验器材(如小车、滑轮、砝码等)。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展示力的合成与分解现象,引发学生对力学基础知识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力学基本概念和公式,结合例题进行解析。
3. 实践:分组进行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
六、板书设计1. 力学基本概念和公式2. 机械能守恒定律3. 动量与冲量关系4. 振动与波的基本概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给定一个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求出合力及各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2)分析题:分析一个物体在斜面上滑动时,机械能是如何转化的。
(3)应用题: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分析碰撞前后物体的运动状态。
2. 答案:课后提供详细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估,找出不足之处,以便改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阅读相关物理资料,了解力学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物理竞赛和科学实验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详细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准确识别难点和重点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高中物理 必修二 7.4重力势能
![高中物理 必修二 7.4重力势能](https://img.taocdn.com/s3/m/6f49c80167ec102de2bd894f.png)
【补偿训练】1.一根粗细均匀的长直铁棒重600N,平放在水平地面上。 现将一端从地面抬高0.50m,而另一端仍在地面上,则( ) A.铁棒的重力势能增加了300J B.铁棒的重力势能增加了150J C.铁棒的重力势能增加量为0 D.铁棒重力势能增加多少与参考平面选取有关,所以无法确定
【解析】选B。铁棒的重心升高的高度h=0.25m,铁棒增加的重力势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等于克服重力做的功,与参考平面选取无关,即ΔEp=mgh=600× 0.25J=150J,故B正确。
一、重力势能的理解 思考探究: 如图所示,幼儿园小朋友们正在兴高采烈地玩滑梯。
(1)小朋友在滑梯最高点时的重力势能一定为正值吗?在地面上时的 重力势能一定为零吗? (2)小朋友沿滑梯下滑时,重力势能怎么变化?小朋友从最高点滑落 到地面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变化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吗? 提示:(1)重力势能的正、负取决于零势能面的选取,小朋友在滑梯 最高点时的重力势能不一定为正值,在地面上时的重力势能也不一定 为零。 (2)小朋友沿滑梯下滑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少,小朋友重力势 能的变化是绝对的,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无关。
【解析】选B、D。锥体在重力作用下滚动,说明锥体的重心逐渐降低, 选项A错误、B正确。锥体重心降低,重力势能随之减小,选项C错误、 D正确。
二、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 思考探究:
如图所示,起重机正在向高处起吊楼板。
(1)楼板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怎么变化?重力做什么功? (2)若被吊楼板的质量为2吨,将它从地面起吊至20米高的楼层。则楼 板的重力势能变化了多少?重力做了多少功?两者存在什么关系? 提示:(1)楼板上升过程中,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变大,重力做负功。 (2)取地面为零势能面,则初势能Ep1=0,末势能 Ep2=mgh=4×105J,势能变化量ΔEp=Ep2-Ep1=4×105J。重力做功 WG=-mgh=-4×105J。 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等于重力做功的负值。
物理必修二ppt课件
![物理必修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a7d934f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5a.png)
圆周运动
总结词
质点沿圆周轨迹进行的运动
详细描述
圆周运动是特殊的曲线运动,质 点沿着圆周轨迹进行运动。圆周 运动的条件是合力的方向始终指 向圆心,提供向心力的作用。
03
万有引力与航天
万有引力定律
总结词
万有引力定律是描述两个质点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的力,其大 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总结词
描述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详细描述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与作用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 反比。公式表示为 F=ma,其中 F 表示作用力,m 表示物体的质量,a 表示加速 度。
牛顿第三定律
总结词
描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详细描述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对于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这一规律适用于任何类型的力,是牛顿运动定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衰变
放射性元素衰变时释放出高速运动的粒子(如α粒子、β粒子等),根 据动量守恒定律,衰变后原子核和释放出的粒子的总动量等于衰变前原 子核的动量。
05
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述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述
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 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数学表 达式
机械能守恒的应用实例
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是机械能守恒的典型实例 ,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下落过程中势能 转化为动能,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VS
弹簧振子
弹簧振子在振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相互 转化,但总机械能保持不变,符合机械能 守恒定律。
THANK YOU
详细描述
物理必修二全册PPT教学课件
![物理必修二全册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62766e9a1c7aa00b52acb7b.png)
经典时空观和相 Ⅰ 对论时空观
8
第五单元 │ 使用建议
使用建议
1.复习本单元应特别强调要注意以下几点: (1)形成基本思路、强调两种模型: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复习,建议要切实帮助 学生建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思想,这种思想要通过平抛运动模型去强 化.竖直面内圆周运动的绳模型、杆模型是高考的热点,尤其是在最高点和最低 点的临界问题要给予充分重视,要讲透练熟. (2)把握核心方法、强化动力学思想:人造卫星问题涉及的知识比较多,题目 虽然千变万化,但有一点却是一个最基本的关系,即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因此 必须明确,只要看到卫星稳定运动的问题,均可视其为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由 万有引力提供,进而结合向心力的不同表达式,推导出已知量和所求量之间的关 系.理解圆周运动中描述圆周运动的几个物理量的意义,强化用牛顿运动定律的 解题思想去分析匀速圆周运动和非匀速圆周运动的解题方法. 2.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安排 10 课时:第 22、23、24、25 讲各两课时,第 26 讲、单元 训练 1 各一课时.
13
第22讲 │ 考点整合
二、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 1.运动的独立性原理 一个物体同时参与几种运动,那么各分运动都可以看作 各自独立进行,它们之间互不干扰,而总的运动是这几个分 运动的合成. 2.运动的等时性原理 合运动和分运动是在__同__一__时_间___内进行的,它们具有等 时性. 3.运动的等效性原理 各分运动叠加起来的规律与合运动的规律具有完全相 同的效果.因此,合运动与分运动可以相互_替__代___.
► 探究点一 对曲线运动的条件的考查
11
第22讲 │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
一、运动的性质和轨迹 1.物体运动的性质:由加速度及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关 系决定. 2.物体运动的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取决于它们的合速 度和合加速度方向是否__共__线. 3.常见的类型有: (1)a=0:性质为__匀__速__直_线__运__动____或_静_止____.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完美总结PPT课件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完美总结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46ff98c08a1284ac9504306.png)
B、5000J
C、4500J
D、5500J
.
3
合力功做功的求法: W合= F合Scosθ W 1 + W2+ … + Wn
探究一:1、如图,一物体置于水平面上,在与水平方向
复习:在几初种中,常功见是模如何型定合义的力?功的表达式成θ:角的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了位移S
V
F
V
V
m
Fμ
s
mθ
μ
s
mθ
WF=Fs=10×4J=40J p=WF/t=40J/2s=20W
瞬时功率p=FV=10×4W=40W
典例:2、一质量为m的滑块从倾角为θ,长为S的光滑斜面顶端由静
止滑至底端,求该过程重力的平均功率和滑至斜面底端瞬间重力的
瞬时功率
m S
解:从顶端到底端,重力做的功WG=mgssin θ
t 1
2
运动的时间 s 2gsin
F与S的夹角 W的正负
物理意义
θ=0
W>0
正功 —表明做功 的力 F对物体的 运动起推动作用
0< α <π/2 W > 0
α =π/2
W=0
正 功 —表明做 功 的力 F对物 体的 运动起推动作用
不做功—表明G、 FN对 物 体 的 运 动 既不起推动作用 也不起阻碍作用
负功 —表明做功
π/2< α ≤π W <0 的 力 F对 物 体 的
第一条功能对应关系
重力做功
重力势能变化
重力做正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势能的减小量等于重力做的功 重力做负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重力势能的增加量等于克服重力做功
典例1: 如图,质量0.5kg的小球,从桌面上方h1=1.2m的A 点 落 到 地 面 的 B 点 , 桌 面 高 h2=0.8m . 请 按 要 求 填 写 下 表.(g=10m/s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重力的功
物体竖直下落 从 A 到 B
m A
h
B
h2
h 1 wG mgh
mgh1mgh2
6
一、重力的功
物体沿斜线运动 从 A 到 CmAθ Nhomakorabeah
h1
h2
WGmglcos
L
C
mgh
mgh1mgh2
物体沿曲线运动
A Δh1 Δh2 Δh3
h1 h
m
△h 1
A
θ
L
C
h2
W 1mcgo l sm h g 1
h1
功 能变化
桌面 6J -4J 10J -10J
B
h2
地面 10J 0
10J -10J
对选一取个不确同定的的参过考程平,面W,G和物△体E的P与重
参力考势面能的的选数择值无不关同
四、势能是系统所共有的
严格说来,重力势能是地球和 物体所组成的这个物体“系统”所 共有的,而不是地球上的物体单独 具有的。
总死亡数: 56,502,000
非传染性疾病 (33.1百万)
58.5%
传染性疾病
孕期及围产期疾病
营养缺乏 (18.4百万)
32.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8.9%
外伤 (5.0 百万)
Source: WHR 2002 Source: WHR 2002
m — 物体的质量,单位:千克(kg)
g — 重力加速度,单位:米/秒2(m/s2)
h —物体的高度,单位:米(m) Ep — 物体的重力势能,单位:焦(J)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关系
WG = mgh1 - mgh2 = Ep1 - Ep2
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W GE P 1E P 2 E P
“和平号”空间站残片
水电站
(1)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坠落时,为什么会 燃烧?碎片燃烧时,温度可达3000℃,其能量由 什么能量转化而来?(2)打桩机的重锤从高处落 下时,为什么能把水泥打进地里? (3)水力发电 站为什么要修那么高的大坝?(4)在你的头顶上 方相同的高度,分别用细绳悬挂一个粉笔头和 7.5Kg的铅球,你的感觉有何不同?
D.前者具有不同的数值,后者具有相 同的数值
3、沿高度相同,长度和粗糙程度均不同 的斜面把同一物体从底端拉到顶端,比 较重力势能的变化,正确的是( D )
A、沿长度大的粗糙斜面拉,重力势能增 加最多
B启、导沿长物度体小重的力粗势糙能斜的面变拉化,重决力定势于能什增么 力加的一做定功最?少与物体所经的路径和斜面的 C粗、糙无程论度长有度关如吗何?,斜面越粗糙,重力势能 增加越多
非传染性疾病占死亡总数的60%,占全球疾病负担的43 %。其中,79%的NCDs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到2020年,NCD将占到总死亡数的73% ,占疾病负担的 60%; 半数NCD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 仅印度与中国的心血管疾病(CVD)死亡人数就超过了 所有发达国家的总死亡数。
2001年死亡分布(按广谱死因分类)
平常所说的“物体”的重力势 能, 只是一致习惯简化的说法。
小结
一、重力做功的特点:
与路径无关,只与起点和终点的高度差有关
二、重力势能W :G 地球m 上的g 物h体具有的与它高度有关
的能量。
三、重力表做达功式与E重P 力势m能g变h化的关系
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 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
WGEP1EP2
四、重力势能是相对的 ,正负表示大小。
一般不加说明是以地面或题目中的最低点所在 的平面作为零势能参考面。
五、势能是系统能
课堂训练
2、选择不同的水平面作为参考平面,物
体在某一位置的重力势能和某一过程
中重力势能改变量(
D
)
A.都具有不同的数值
B.都具有相同的数值
C.前者具有相同的数值,后者具有不 同的数值
W W 1 W 2 W 3
W m h 1 g m h 2 g m h 3 g
m ( h g 1 h 2 h 3 )
mgh mg1hmg2h
重力做功的特点
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只跟始末位置的高度差Δh有关
WG mgh
8
课堂训练
1、一质量为5kg的小球从5m高处 下落, 碰撞地面后弹起, 每次弹 起的高度比下落高度低1m, 求:小 球从下落到停在地面的过程中重 力一共做了多少功? (g= 10m/s2)
势能是标量.+、–表示大小. 参考平面的选取是任意的 .
例:如图,质量0.5kg的小球,从桌面以上
h1=1.2m的A点落到地面的B点,桌面高 h2=0.8m.请按要求填写下表.(g=10m/s2)
参考 小球在 小球在 下落过 下落过
A 平面 A点重 B点重 程小球 程小球 力势能 力势能 重力做 重力势
D、几种情况下,重力势能增加一样多
课堂训练
4、起重机以5m/s2的加速度将质量为1t
的物体匀减速地沿竖直方向提升高度
10m,则起重机钢索的拉力对物体做的
功为多少?物体克服重力做功为多少? 物体的重力势能变化了多少?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研究进展
一、对肥胖的认识
背景: 全球卫生状况正在改变
全球非传染性疾病(NCD)现状:
如果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减 少的重力势能等于重力对物体做的功 如果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增加 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克服重力做的功
三、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高度的相对的,所以重力势能也是相对的 计算重力势能之前需要先选定参考平面
在参考面上方的物体的高度是正值, 重力势能也是正值;
在参考面下方的物体的高度是负值, 重力势能也是负值。
高中物理必修二7.4课件资料
美国内华达州亚利桑那陨石坑。这个陨石坑是5万年 前,一颗直径约为30~50米的铁质流星撞击地面的结果。 这颗流星重约50万千克、速度达到20千米/秒,爆炸力相 当于2000万千克梯恩梯(TNT),超过美国轰炸日本广岛那 颗原子弹的一千倍。爆炸在地面上产生了一个直径约1245 米,平均深度达180米的大坑。据说,坑中可以安放下20 个足球场,四周的看台则能容纳200多万观众。
250J
9
物体从A落到B的过程中,重力做功
A
Δh
B
h1
h2
WG mgh
mg(h1 h2) mgh1mgh2
可见,重力做的功等于“mgh”这个量 的变化.在物理学中, “mgh”是一个 由特殊意义的物理量.就用这个物理量 表示物体的重力势能。
二、重力势能 表达式: E =mgh pEpmgh
即: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的 重力和它的高度的乘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