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二课《与山为邻》同步练习
2019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讲义:第三单元第二课与山为邻
第二课与山为邻第1节垂直的生计安第斯山脉在世界的位置1.安第斯山脉的概况(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安第斯山脉从北到南纵贯南美洲大陆,全长近9 000千米,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
秘鲁的大部分国土位于安第斯山区,中部地区平均海拔4 000多米。
(2)垂直的自然景观①成因:这里气候和植被类型复杂多样,从山麓到山顶气候差异显著,自然景观随之呈现出明显的变化。
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约6℃。
②表现(见上图)海拔1 500米以下的山脚为热带,分布着热带雨林;海拔1 500-3 000米的山区为暖温带,分布着灌木、矮树、草地;海拔3 000-4 500米的山区为寒温带,分布着大面积的草原;海拔4 500米以上的地方,终年积雪。
原因: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山体不同高度的自然景观差异明显。
2.印第安人的生产特色(或:印第安人是如何利用山体不同高度发展生产的?)(1)安第斯山区的环境特点:这里气候和植被类型复杂多样,从山麓到山顶气候差异显著,自然景观随之呈现出明显的变化。
地势起伏很大,海拔越高,气候越寒冷,空气越稀薄,对人类活动造成许多限制。
(2)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区的环境特点,形成了山下山上不同的生产生活景观。
秘鲁山区农业活动示意图3.印第安人的生活特色(1)衣食:玉米和马铃薯是山区居民的主要粮食。
羊驼和骆马的奶、肉与皮革为人们提供了衣食来源。
(2)交通:多山的地形严重影响了交通和经济的发展,修筑铁路和公路困难重重。
但是,骆马却能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自如,体小但耐饥耐渴,是当地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
(3)穿着:羊驼毛质地轻柔,纤维细长,保暖性强,极为珍贵,有“纤维上帝”之美誉。
羊驼毛出口是秘鲁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
4.印第安人的发展(1)过去:勤劳智慧的印第安人,不仅培育了多种农作物,而且创造了古老灿烂的文明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如今:在严酷的高寒山区,他们仍在辛勤劳作,与自然和谐共存,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物质与精神财富。
2019年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课件:第3单元 第二课 与山为邻(共28张PPT)
• 4.瑞士阿尔卑斯山区的环境保护:
• 瑞士人很早就意识到国土面积的狭小、资源短缺与人口增长、经济发 展之间的矛盾,严格立法保护环境。瑞士修建了阿尔卑斯山区自然保 护区,禁止打猎、伐木、放牧、采花,为许多濒危动物提供了安全的 生存地。
• 4.阿尔卑斯山成为旅游热点地区的自然原因A有( ) • ①是世界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 ②夏季景色优美,气候凉爽 ③冬
季日光充足,滑雪条件好 ④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
• A.②③ B.①④
• C.②④ D.③④
•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 脉,所以①不符合题意;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是阿尔卑斯山成 为旅游热点地区的人文条件,不是自然原因,所以④不符合题意。
• 9.读秘鲁山区农业活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 (1)秘鲁位于__安__第___斯_山区。 • (2)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约________℃。 • (3)受____地__势__影响,安第斯山区不同高度的自然景观呈垂现直________变化。
• (4)根据所学知识,将图中字母代表的内容填写完整。
• 12.不同的地形条件形成不同的农业景观,下列地形区与农业景观组 合正确的是( )
• A.C青藏高原——雪山脚下棉田广 B.华北平原——碧绿花园连成片
• C.安第斯山区——干寒草原广阔 D.阿尔卑斯山区——稻田广布
• 二、非选择题 • 13.读图,回答问题。
• (1)图中山脉的名称是_安__第__斯__山__脉_____,它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 • 它从北到南纵贯南美洲大陆,有“南美洲脊梁”之称。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第二课第四框母亲河 母
(2)《黄河之水天上来》中称黄河“要作浪兴波,冲破人间的 堤防”,请分析这一现象主要发生在黄河什么地区及原因。
由于下游流经地区地势平坦,流速缓慢,泥沙淤积在河底,使下游 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河”,易决堤。 (3)请你指出《黄河颂》歌词中有两处与现在黄河的事实不相符。 “从昆仑山下”——黄河的发源地是巴颜喀拉山; “奔向黄海之边”——黄河现在注入渤海。
行”)
黄河的主要支流
湟水
洮 河
渭河
河口
汾 河 桃花峪
二、感受母亲河
早在五六千年前,半 坡居民就生活在黄河 流域。充足的水源, 肥沃的土地,使其过 起了定居的生活。
种植 (粟)
满足了人类生存的需要,
哺育了我们民族的祖先,
原始 农
距今约110万年 距今五六千年
材料2: 地上河决堤成灾
⑶你觉得材料1与材料2有什么联系? ⑷你认为有哪些措施能解决材料反映出的问题?
病 症: 黄河目前面临的问题是 中游水土流失和下游“地上悬河”
药 方: 治黄的关键在治沙
中游地区: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 耕还牧,加强水土保持(根本); 下游地区:加固堤坝,疏浚河道,引 黄淤灌
东至椒江牛头颈入海,全长197.3公里,沿途有灵江、永 宁江和永安溪、始丰溪等80多条江溪汇入,流域面积 6613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域面积2/3左右。上游永安溪、 始丰溪,分别长141.3公里和134.2公里,流经仙居盆地和 天台盆地,在临海市城西三江村汇合灵江;中游灵江,长 44公里,宽300—800米,均为感潮河段,向东折南至黄 岩区三江口,汇合永宁江(澄江)为椒江;下游河口段, 自三江口至牛头颈,长12公里,河面宽950—2000米,航 道顺直,为纳潮河段。出海口两山夹峙,形似天然关隘, 称海门,为浙江东南海防要塞、对外开放之门户 。
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第2课第一框山川秀美课件(1)
我的收获
兴趣拓展:
调查宁波市的地形种类,并请思考 宁波的地形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 所产生的影响有哪一些,面对这些 影响,宁波人采取了哪些应对方法。
P60【自我测评】 1.
青藏高原
(G)
内蒙古高原 (E)
黄土高原
(J)
云贵高原
(I)
塔里木盆地 (B)
准噶尔盆地 (H)
四川盆地
(D)
东北平原
(A)
华北平原
(F)
长江中下游平原(C)
再见!
东南丘陵
长江中下游平原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青藏高原
柴达木盆地
唐古拉山
拉萨
宁波 东南丘陵
中国的地形
李兴贵中学 吴浙洺
阿尔泰 山脉
大
兴东 安北
准噶尔盆地
天山
塔里木盆地
内 蒙 古 高阴原山
岭平
华
原
长 白
山
昆仑山
柴达木盆祁地连 山 黄土高原
太北 行平
青藏高原
秦岭
山原
喜马 拉雅 山脉
横 断 山 脉
合作探究
1、四人小组选取最感兴趣的地形,
结合课本中的介绍,利用自己平时的 生活积累,讨论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 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2、请你为人类对地形环境的适应和 利用提出一些建议。
近年来,云贵高原各地农村结合农业结构调整,把畜牧业作为 重点产业来扶持,发展了一批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的优质畜产 品生产基地,到2002年,畜牧业产值达128亿元,占全省农 业总产值的 29.9%,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210元,出售畜 产品的收入占农民现金收入的23.7%,畜牧业已逐渐成为农民收入 的主要来源之一。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 与山为邻
请介绍一下卢卡索的 地理位置 位于阿尔卑斯山西侧
请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景观? 卢卡索最美丽的季节应该是在什么时候? 为什么?
卢卡索成控制,从海洋上吹来的西 风含有大量的水汽,在山地的迎风坡产生了 大量的降水,使这里的山地在冬季银装素裹。
1.那面对这样的自然环境,它应该怎样来发展自己呢? 它应该从自身的优势出发,也就是从当地的实际出发,积 极开发滑雪的旅游项目。 2.原因是什么? 因为旅游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特点,被 称为“无烟工业”,对经济的发展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
)
春 季 牧 场
秋 季 牧 场
春 季 牧 场
冬 季 牧 场
转场是个极其艰苦的历程,转场中常遇到陡峭的高山,崎岖的 羊肠小道,有时还要通过荒野戈壁,往往几十里不见人烟。有些 地方是空气干燥、烈日炎炎、热风灼人的沙地,牧民必须忍受口 渴、饥饿和酷热。转场途中还会遇到突如其来的暴风骤雨,这时 雷电交加,牛羊不听指挥乱成一团,使牧民备尝艰辛。 1.哈萨克牧民能不能不顾季节随意放牧? 2.哈萨克牧民四季转场,其中蕴含了什么科学道理? 1、由于海拔高度的不同,使得山体的不同 位置的气温各不相同。(海拔每升高100M, 气温就下降摄氏0.6度)夏季,较高处适合牧 草的生产及畜牧活动;春秋季节,海拔较低 处的气候适合畜牧活动;而到了冬季,山谷 就成了牲畜过冬的最佳场所。 2、人类只有充分认识到自然环境的发展规 律,才能趋利除弊,使自然环境向着有利于 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
很多人赞誉哈尼人 的梯田,认为体现了 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但在另外一些山区, 为了种庄稼,人们砍 伐树木,开梯田,结 果庄稼没长好,造成 水土流失。 你认为这些现象说明 什么问题?
感激自然 顺应自然 善待自然
垂直的牧场 如画的梯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二课《与山为邻》同步练习C卷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二课《与山为邻》同步练习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2分)1. (2分)安第斯山区低海拔山坡处的印第安人,在梯田上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有()A . 水稻B . 玉米C . 棉花D . 甘蔗【考点】2. (2分) (2018七上·西湖期末) 曾有有人说“瑞士是欧洲最没有发展潜力的国家”。
其主要原因是指()①矿产资源奇缺②水资源短缺③高原山地气候不利于发展农业生产④耕地面积少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 . ①③④D . ②③④【考点】3. (2分) (2019七上·衢州期中) 读下图,完成问题:(1)图中明明和贝贝所在的地点符合“东半球、中纬度、北温带”三个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A . 明明所在的地点符合条件B . 贝贝所在的地点符合条件C . 符合条件的地点不存在D . 明明贝贝所在的地点都符合条件(2)下列对生活在安第斯山区印第安人生活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有()①玉米和马铃薯是主要粮食②居民从事的生产以畜牧业为主③羊驼和骆马的奶、肉与皮革为人们提供了衣食来源④该地的农作物以水稻为主A . ①③B . ①④C . ②③D . ②④【考点】4. (2分)下列关于阿尔卑斯山区的表述,正确的有()①完全处于高原山地气候区②海拔较高的山区夏季也有积雪③山区地势较高,地表起伏较大④有高山峡谷、险峰深涧的自然景观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①③④D . ①②④【考点】5. (2分)下列国家和地区中,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区的有()①法国北部地区②英国③奥地利④瑞士A . ①②B . ③④C . ①③D . ②④【考点】6. (2分)秘鲁国徽左上角的动物是()A . 牦牛B . 美利奴羊C . 骆马D . 骆驼【考点】7. (2分)伊欣学了《与山为邻》后,列表对比两个山区人民的生产特色和生活特色,表格中正确的是()地区生产特色生活特色安第斯山区①海拔较低地区开辟梯田,发展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高海拔地区发展畜牧业②旅游业是最重要的经济来源,旅游设施齐全阿尔卑斯山区(以瑞士为例)③主要种植马铃薯等粮食作物④度假、登山、滑雪的理想去处A . ①③B . ①④C . ②③D . ②④【考点】8. (2分)乙地多山区地形,该地高海拔处经济发展的特点是()A . 风光旖旎,滑雪胜地B . 开辟梯田,种植水稻C . 草原广阔,放牧羊驼D . 环境优美,发展科技【考点】9. (2分)下列关于区域与特色生活搭配的叙述,正确的是()A . 非洲肯尼亚南部地区——引水灌田——绿洲农业B . 瑞士阿尔卑斯山区——旅游业——逐水草而居C . 日本北海道地区——水上都市——耕海牧鱼D . 美国中部大平原——高度机械化——商品性农业【考点】10. (4分)安第斯山区的气候类型是()A . 高山气候B . 温带大陆性气候C . 热带雨林气候D . 热带草原气候【考点】二、问答题 (共1题;共5分)11. (5分)瑞士除了旅游业外,还有哪些知名产业?它们与瑞士的自然条件有着什么样的关系?【考点】三、材料分析题 (共1题;共15分)12.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与山为邻
秘鲁安第斯山脉山区马铃薯的收获季节,五彩缤纷:黄色、 红色、蓝色、紫色、紫罗兰色以及带黄色斑点的粉色等等。奇 形怪状:有圆形的、有长形的,还有扭曲在一起的,还有像拐 杖一样钩状的,也有像陀螺那样的螺旋形的。当地农夫给这些 马铃薯取的名字也都惟妙惟肖,比如:弄媳妇哭、老骨头、黑 美人、白鹿鼻、红影子等。
海拔1500-3000米之间的山区为暖温区,分 布着灌木和林地。
海拔3000-4500米之间的山区,为寒温带, 分布着大片的草原。
海拔4500米以上的地方,终年积雪。
秘 鲁
秘鲁山区农业活动示意图
海拔较低的山谷、 山坡,印第安人开 辟梯田,种植玉米 、马铃薯、小麦和 大麦等农作物。
大家知道这些农作物的原产地是哪吗?
• 交通条件:
• 拥有发达的铁路和公路;旅客乘火车可直接到达 山峰观看冰川奇景;许多地方有电缆车直达山巅 ;还有直升飞机为遇到危险的游人提供求助。
除旅游业外,你知道瑞士还有那些 知名产业?
• 除旅游业外,瑞士的手表制造、金融保险 业也非常发达,这与瑞士国土面积狭小、 资源缺乏等有着较大关系。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高海 拔山区从山麓到山顶,导致自然景观呈 现垂直变化。
垂直的生计
观察: 秘鲁安第斯山区从山麓到山
顶自然景观的变化
终年积雪
寒温带:草原
暖温带:灌木 和林地
热带雨林
看图3-17
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脚为热带,分布着大面 积的热带雨林。
阿尔卑斯山区高山峡谷景观的形成得益于河 流和山川的作用。
读图P67,找找阿尔卑斯山脉跨越的 国家。
• 自西往东依次是法国、意大利、瑞士、列 支敦士登、奥地利。
人教版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案: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2课与山为邻
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并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掌握山区生活的基本知识。此外,教师还应设计一些实践性强的活动,如模拟山区生活、讨论山区可持续发展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人教版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案: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2课与山为邻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是学生了解地理差异、文化多样性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区域性特征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第2课“与山为邻”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山区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掌握相关知识,并培养其对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
(2)网络教学平台:运用教学软件和网络平台,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拓展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地图教学:利用地图、地球仪等工具,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山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特征,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4)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山区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山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4)参与社区服务:鼓励学生参与山区社区服务活动,如支教、环保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山区的需求和挑战,培养社会责任感。
(5)开展课题研究:引导学生开展与山区地理、人类活动相关的课题研究,如山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山区经济发展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6)参加学术讲座:推荐学生参加与山区地理、人类活动相关的学术讲座,如专家讲座、研讨会等,以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二课《与山为邻》教学设计(2份打包)
教学手段:
1. 讲授法:教师讲解地形的基本类型、特点和分布。
2. 直观演示法:展示地形图和地形模型,让学生直观了解地形特点。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具体影响。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地形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5.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地形特点。
答案:地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山地地形复杂,生态环境脆弱,需加强保护。
-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生态环境相对稳定,但需注意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
地形从东南向西北递变,呈现出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 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题目:请举例说明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答案: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山地:适合发展林业,可以提供木材、药材等资源。
- 平原:适合发展农业,可以提供粮食、棉花等农产品。
重点题型整理
1. 地形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题目:请简述我国各地形类型的特点及分布情况。
答案:我国地形的基本类型有山地、平原、丘陵、高原和盆地。各地形类型的特点如下:
- 山地:高耸陡峭,适合发展林业。
- 平原:广阔平坦,适合发展农业。
- 丘陵:起伏变化,适合发展畜牧业。
- 高原:海拔较高,适合发展畜牧业。
4. 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 山地:适合发展林业,可以提供木材、药材等资源。
- 平原:适合发展农业,可以提供粮食、棉花等农产品。
- 丘陵:适合发展畜牧业,可以提供肉类、奶类等产品。
- 高原:适合发展畜牧业,可以提供肉类、奶类等产品。
- 盆地: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可以提供稻米等粮食产品。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2与山为邻教案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在教室内设置分组讨论区,方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设置实验操作台,以便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
5. 网络资源:提前准备好相关的网络资源,如山脉地区的遥感图像、视频资料等,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4)山脉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了解山脉地区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5)山脉地区的发展优势与劣势:分析山脉地区的发展优势和劣势,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2.教学难点
(1)山脉地区的地理特点:理解地形、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我国不同山脉的分布情况。
- 人口分布状况及原因
- 城市分布状况及原因
4. 山脉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 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5. 山脉地区的发展优势与劣势
- 发展优势与劣势分析
- 解决问题策略的提出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3.2课与山为邻的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学是一个不断反思和改进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深入探究山脉地区的地理、历史、人口、城市分布、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发展优势与劣势。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活动和实验操作,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5.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使学生在探讨山脉地区发展问题时,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6. 提高学生的地图阅读和绘制能力,通过观察、分析地图,使学生掌握山脉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 第二课第一框《与山为邻》教学设计 人教版
第三单元第二课第一框《与山为邻》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课标:1-2-8 描述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解读:让学生借助地图、文本等资料,概述不同地区或国家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条件,通过比较,知道不同地区或国家的生产、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二、【教材简析】: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教材用文字和图片配合说明秘鲁安第斯山脉的地理位置、山脉走向、海拔高度等自然环境特征,展现了安第斯山区“靠山吃山”的山区农业生产生活场景,让学生在感受自然美的同时,思考当地人们是怎样顺应自然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更深层次的问题。
2.教材结构体系: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描述安第斯山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学会从地图中获取信息。
2.能够描述安第斯山区的生产生活特色,学会通过探究合作获取信息。
3.能够说明安第斯山区的生产生活特色与山区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学会分析和归纳。
(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位置图、示意图和景观图说出安第斯山脉的位置、走向、自然特点和生产生活特色。
2.能够通过合作和探究,分析自然条件和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学习中感受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2.在探究中感受自然之美,产生愉悦的情感,乐学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介绍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秘鲁安第斯山区人民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在山区发展高寒种植业和畜牧业。
难点:懂得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形成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进一步理解因地制宜的意义。
五、【教学策略】:1.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使教学氛围民主、平等、和谐;用地图和图表教学法,帮助学生认识、分析和归纳。
2.融入生活元素,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3.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展示手段,为呈现问题,创设情境提供有利条件。
2018_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二课与山为邻教案人教版53
第二课与山为邻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能够利用各种地图或文字材料,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描述秘鲁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
(二)过程与方法:能够说明山区人们是如何利用山区来发展生活的,描述他们生产生活的特色。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分析山区人们生产生活的特色与山区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从内容来说,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自然环境的要素及各要素的特征,这就为本课时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课时主要通过呈现不同的图表和地图,锻炼学生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结合各自信息分析能力从而掌握本课的重点。
从对象来说,七年级学生从求知欲和好奇心,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就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效率。
但是七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与语言表达能力比较欠缺,思考问题比较简单,比较片面。
为此,教师应侧重全面引导,锻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
三、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色(二)教学难点: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共产党四、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新课教学薯片—马铃薯—问:你知道它的故乡在哪里吗?(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你了解安第斯山脉吗?你了解秘鲁的安第斯山区吗?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探寻马铃薯的故乡秘鲁安第斯山区。
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1、地理位置出示《世界地形图》,请学生在图上找到安第斯山脉,并描述安第斯山脉的位置和走向。
位于西半球,大部分在南半球,全长近9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被称之为“南美洲脊梁”。
呈南北走向(山脉、河流特定的描述方法)几乎与南美洲西海岸平行。
下面,我们以南纬5左右安第斯山脉东坡为例,来分析安第斯山脉不同高度自然景观的变化。
仔细观察教材P65图3-20,完成表格。
山体不同高度的自然景观差异也就明显,即使在赤道地区,高山的山顶也会终年积雪。
地势和地形的变化会影响山地的气候,使得山地的植物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初中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2课《与山为邻》习题
第二课与山为邻
一、选择题
1.安第斯山区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是〔〕
A.羊驼
B.骆马
C.细毛羊
D.耗牛
2.纵贯南美洲的山脉是〔〕
“纤维上帝〞之美誉的是( )
4.古代印第安人在安第斯山中段地带创造了( )
A.玛雅文明
B.两河文明
5.我国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脉,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山体外表景观自上而下呈现明显的变化,依次是〔〕
①山麓地带的荒漠②低缓山坡的草地③针叶林地带之上的草地④山腰以上耐寒的针叶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④③②
“黄金季节〞的是〔〕
A.
二、阅读以下材料,分析相关问题。
7.卢卡索地处阿尔卑斯山区,利用自然条件开展旅游事业。
在带来财富的同时,也伴随着环境问题。
例如,为了建立滑雪道,砍伐了大量的森林,致使山上的碎石和泥土被洪水冲走,造成房屋、道路毁坏,农田水土流失,河道淤塞。
〔1〕您认为,开展地方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矛盾吗?为什么?
〔2〕对于卢卡索存在的上述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答案:
二、7.〔1〕答题思路:不矛盾。
因为,在开展地方经济的同时,必须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如果只注重经济开展而无视了环境保护,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就会大大影响经济的开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花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展治理。
优美的生活环境有助于提高地区品味,提高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开展。
经济的开展有助于提高环保的投入,从而进一步美化环境。
因此,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2〕可由学生自由发挥,建议合理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二课《与山为邻》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对生活在安第斯山区印第安人生活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有()①玉米和马铃薯是主要粮食②居民以放牧驯养的羊驼和骆马为生③羊驼和骆马的奶、肉与皮革为人们提供了衣食来源④在海拔较低的山谷和山坡处种植稻米、玉米等农作物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阿尔卑斯山成为旅游热点地区的自然原因有()①是世界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②夏季景色优美,气候凉爽③冬季日光充足,滑雪条件好④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A. ②③B. ①④C. ②④D. ③④3.安第斯山区居民的主要粮食是( )A. 水稻B. 椰枣C. 小麦D. 玉米和马铃薯4.旅游业给瑞士带来了财富,提高了国民的生活水平,所以瑞士人对_________ 倍加厚爱( )A. 旅游设施B. 冰川快车C. 生态环境D. 河流湖泊5.下列观点你赞同的是( )A. 发展山区必然要破坏环境B. 我国所有的山区都可以吸取阿尔卑斯山区的发展模式C. 每个山区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能照搬照抄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D. 修筑梯田可以解决我国山区农民的增收问题6.安第斯山脉从南到北纵贯南美洲大陆,全长近9000千米,被称为( )A. 科迪勒拉山系B. 南美洲的桥梁C. 大地的骨架D. 南美洲的脊梁7.瑞士成为旅游热区的原因有( )①旅游设施精良,服务细致入微②海拔高,有冰川和积雪,自然风光独特③交通条件便利④瑞士人素养高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8.安第斯山区平均海拔4 000多米,山体表面景观自下而上呈现出明显的变化,依次是( )①热带雨林②低缓山坡的草地和林地③高山冰雪带④高山草地A. 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C. ①②④③D. ①④②③9.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区,当地人被称为“大山之子”的是( )A. 法国B. 德国C. 意大利D. 瑞士10.读图,安第斯山脉南段图及A、B两地的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的气候类型是()A. 地中海气候B. 亚热带季风气候C. 温带季风气候D. 温带海洋性气候(2)造成A、B两地降水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 纬度因素B. 地形因素C. 海陆分布D. 太阳辐射二、问答题11.瑞士除了旅游业外,还有哪些知名产业?它们与瑞士的自然条件有着什么样的关系?三、材料分析题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般而言,地势越高,气温就越低、,即使在赤道地区,高山的山顶也会终年积雪。
地势和地形的变化都会影响山地的气候,因而使植被、农作物和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材料二:在秘鲁安第斯山区,羊驼和骆马是该地区很特别的牲畜,它们能在海拔3000米~4000米的山区靠粗粮来养活,又能在崎岖的山岭间行走自如,是当地居民主要的运输工具。
羊驼和骆马还可为居民提供奶类、肉食和皮革。
此外,羊驼出产优质羊驼毛,是世界毛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是秘鲁重要的出口产品。
材料三:高山的自然环境恶劣,高山空气稀薄,山区气温变化剧烈,即使在夏季,夜间也非常寒冷,冬天时更是寒风凛冽,居民需要披上厚重的披肩或斗篷保护身体,戴羊毛面罩保护脸部,在屋内燃烧木材和动物粪便来取暖。
(1)安第斯山区的人们可能会从事哪些生产活动?(2)羊驼和骆马对安第斯山区的人们来说有什么意义?(3)如果你生活在安第斯山区,为了适应山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你需要做些什么?四、综合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阿尔卑斯山区利用自然条件发展旅游业,旅游业的繁荣为当地带来财富的同时,也伴随着环境问题的产生。
例如,为了建设滑雪道,砍伐了大量的森林,致使山上的碎石和泥土被洪水冲走,造成房屋、道路毁坏,河道淤塞。
(1)阿尔卑斯山区有哪些旅游项目?其发展旅游业有哪些成功经验?(2)针对阿尔卑斯山区存在的上述问题,甲、乙两位同学有不同的观点:甲认为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总是矛盾的,乙认为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是不矛盾的。
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3)假如你的家乡在山区,当地人是怎样利用山区资源发展经济的?其中哪些措施值得推广?请对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自己的建议。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A【考点】智利——安第斯山脉【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印第安人生产生活特点的有关知识。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安第斯山区居民在海拔比较低的山谷和山坡处,开辟梯田,种植玉米、马铃薯、大麦、小麦等农作物。
玉米和马铃薯是山区居民的主要粮食。
在海拔高的地方,居民以放牧驯养的羊驼和骆马为生。
羊驼和骆马的奶、肉与皮革为人们提供了衣食来源。
①③是对生活在安第斯山区印第安人生活特点的描述,所以①③表述正确,②④是是对生活在安第斯山区印第安人生产特点的描述。
故选A。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印第安人生产生活特点的识记。
2.【答案】A【考点】瑞士——阿尔卑斯山脉【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瑞士旅游业的有关知识。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所以①不符合题意;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是阿尔卑斯山成为旅游热点地区的人文条件,不是自然原因,所以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瑞士发展旅游业的理解。
3.【答案】D【考点】智利——安第斯山脉【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安第斯山脉的相关知识。
玉米和马铃薯是安第斯山区居民的主要粮食,羊驼和骆马的奶和肉也为人们提供丰富的食物。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点评】理解安第斯山区的生产生活特征。
4.【答案】C【考点】瑞士——阿尔卑斯山脉【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瑞士旅游业相关知识。
旅游设施和冰川快车都是人文原因瑞士多样的地形、奇特的景观,以及古老的城镇和淳朴的乡村生活,成就了瑞士丰厚的旅游资源。
由于其生态环境良好,吸引世界各地的人们去旅游,故答案选C。
【点评】理解瑞士旅游业发达的原因。
5.【答案】C【考点】瑞士——阿尔卑斯山脉【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各地区发展经济需要注意的问题。
根据自身的特点发展经济,做到因地制宜这是各地区发展经济是需要注意的原则,在发展经济的同事要注意保护环境。
故选C。
A选项错误在于没有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B、D选项没有正确认识到要因地制宜。
【点评】掌握各地区发展经济的主要原则6.【答案】D【考点】智利——安第斯山脉【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安第斯山脉的相关知识。
安第斯山脉属于科迪勒拉山系,也称安弟斯山脉或安蒂斯山脉,位于南美洲的西岸,范围从巴拿马一直到智利。
从北到南全长8900余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纵贯南美大陆西部,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点评】理解安第斯山脉的特征。
7.【答案】A【考点】瑞士——阿尔卑斯山脉【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瑞士的旅游业。
瑞士成为旅游热区的原因有许多,其中,旅游设施精良,服务细致入微,海拔高,有冰川积雪,自然风光独特,交通条件便利,都是其原因。
瑞士人的素养高与其旅游业发达关系不大,故①②③正确,答案选A。
【点评】理解瑞士旅游业发达的原因。
8.【答案】C【考点】智利——安第斯山脉【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安第斯山的相关知识。
安第斯山自下而上气温与降水量的差异导致垂直自然景观。
山体表面景观自下而上呈现出明显的变化,依次是( )热带雨林----低缓山坡的草地和林地---- 高山草地----高山冰雪带。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点评】理解安第斯山区自然景观垂直分布的原因和表现。
9.【答案】D【考点】瑞士——阿尔卑斯山脉【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阿尔卑斯山脉的相关知识。
瑞士是一个山国,山清水秀。
阿尔卑斯山由东向西伸展,形成了瑞士气候的分界线。
所以被称为“大山之子“的人是瑞士人。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点评】理解瑞士与阿尔卑斯山脉的关系。
10.【答案】(1)A(2)B【考点】智利——安第斯山脉【解析】【分析】(1)由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可知,图中A地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因此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12、1、2月是夏季,6、7、8月是冬季;因此可知,该地的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
故选:A。
(2)山脉对低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使降水有迎风坡和背风坡之分。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南段“拦截”了来自太平洋的大量水汽,西部迎风坡降水丰富,东部背风坡降水稀少。
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1)在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示意图中,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
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
本题考查了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读图解答即可。
(2)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和人类活动等。
本题考查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要理解解答。
二、问答题11.【答案】机电金属业、化工医药业、钟表制造业等。
瑞士山区面积占到了陆地面积的60%,耕地只占陆地面积的6%,矿产资源奇缺,缺乏发展农业的自然资源,所以主要生产消耗原材料少且技术水平要求高的精密仪器。
【考点】瑞士——阿尔卑斯山脉【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瑞士除了旅游业之外的主要产业。
因为瑞士山区面积占到了陆地面积的60%,耕地只占陆地面积的6%,矿产资源奇缺,缺乏发展农业的自然资源,所以主要生产消耗原材料少且技术水平要求高的精密仪器。
如钟表制造、化工医药等。
【点评】本题掌握瑞士除了旅游业之外的主要产业三、材料分析题12.【答案】(1)在海拔较高处,发展畜牧业,在海拔较低处还可以开辟梯田,发展种植业,毛皮角加工产业或乳产品加工业。
(2)羊驼和骆马对安第斯山区的居民来说是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提供食物(奶类、肉等)和收入(皮革、羊驼毛);骆马还能成为主要的运输工具等。
(3)示例:选择的交涌工具要能适应山区的气候与地形,要有充足的防寒防冻措施等。
【考点】智利——安第斯山脉【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安第斯山区的生产和生活等情况。
根据材料一可知,安第斯山脉海拔高,故小题1的答案是在海拔较高处,发展畜牧业,在海拔较低处还可以开辟梯田,发展种植业,毛皮角加工产业或乳产品加工业。
羊驼和骆马是安第斯山区人们的衣食之源、交通工具和收入来源。
故小题2的答案是羊驼和骆马对安第斯山区的居民来说是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提供食物和收入;骆马还是主要的交通工具。
安第斯山脉海拔高,故为了适应山区的自然环境,小题3的答案是选择的交通工具要能适应山区的气候与地形,要有充足的防寒防冻措施等。
【点评】知道安第斯山区的生产和生活等情况。
四、综合题13.【答案】(1)夏季,利用山麓到山顶各异的景色,发展观光和避暑;冬季,利用高山积雪和充足的日光,发展滑雪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