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灸法

合集下载

灸法

灸法

2 、扶阳固脱: 治疗脱证、中气不足而下陷 之病。取其温补助阳 3 、消瘀散结: 治疗气血瘀滞之疾。(急性、
慢性)取其温通阳气、调气机、和营卫的作用
4、防病保健:治疗扶正气、抗病邪,
常用保健穴:多用关元 气海 命门 足三里
5
四、灸法的种类
(一)艾灸 艾炷灸——用艾绒。 (直接灸、间接灸) 艾卷灸——用桑皮纸包成长圆筒状。 温针灸——针+艾灸结合 温灸器灸——形状名异 (二)其他灸法:
7
直接灸图
8
(1) 无瘢痕灸(非化脓灸) (Nonscarring moxibustion)
操作 : 定穴 — 粘附液 — 中小艾
炷——点燃至轻微灼痛—更换至 3-7壮——皮肤轻度红晕。 适应证: 慢性虚寒性疾病(哮 、眩晕、腹泻等) 皮肤涂少许油——易粘
9
(2)
瘢痕灸(化脓灸)
(Scarring moxibustion)
17
回旋灸
18
温和灸
19
雀啄灸
20
2.实按灸
太乙针灸:人参、三七、肉桂等 雷火针灸:沉香、乳香、木香等。 研末,纸卷如爆竹式。 操作:燃着用垫上布或数层纸包裹,趁
热按。
主治:风寒湿痹、痿证和虚寒证。
21
实按灸
22
(三)温针灸——针柄上加艾条或艾绒 (Moxibustion with warming needle)

35
热证可灸论





孙思邈在其著作中可见很多热证用灸的处方, 在此方面有其独到见解。 1.痈疽施灸 2.脏腑实热施灸:小肠热满,灸阴都,随年壮 3.狂证施灸:狂邪发无常…灸间使,男左女右, 随年壮 4.阴虚内热施灸:消渴,口干不可忍者,灸小 肠俞百壮,横三间寸灸之 5.湿热证施灸:五淋,灸大敦三十壮

灸法操作规程完整

灸法操作规程完整

灸法(艾条灸)技术操作规程目的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形柱形的艾条,点燃后在人体表面熏烤的一种疗法。

使用于各种虚寒性病症,如胃脘痛、腹痛、泄泻、风寒痹症、阳痿、早泄、疮疡久溃不愈等症。

用物准备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准备浴巾、屏风等。

操作程序准备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病人合作。

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根据病情,实施相应的灸法。

温和灸:点燃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在距离施灸穴位皮肤3厘米左右处进行熏灸,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

一般每处灸5-7壮,至局部皮肤红晕为度。

雀啄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在距施灸部位2-5厘米之间,如同鸟雀啄食般,一下一上不停地移动,反复熏灸,每处5分钟左右。

回旋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距施灸部位3厘米左右,左右来回旋转移动,进行反复熏灸,一般可灸20-30分钟,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及时调整距离,防止烧伤。

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身体不适。

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烧伤皮肤或烧坏衣物。

施灸完毕后,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内,熄灭艾火。

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

安置舒适体位,酌情开窗通风。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

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熄灭后的艾炷,应装入小口瓶内,以防复燃,发生火灾。

灸法(艾炷灸)技术操作规程目的将纯净的艾绒用手指搓捏成圆锥状,小者如麦粒大;中者如半截枣核大;大者高约1cm,炷底直径0.8cm,直接或间接置于施灸部位(穴位)上施灸的一种疗法。

此法利用温热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传导,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从而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适用于各种虚寒性疾病,如胃脘痛、腹痛、泄泻、风寒痹症、阳痿、早泄、疮疡久溃不愈等症。

用物准备治疗盘、艾炷、火柴、凡士林、棉签、镊子、弯盘,必要时准备浴巾、屏风等。

7.灸法

7.灸法

3. 艾条 又称艾卷,是用艾绒为主要成分卷成的 圆柱形长条。根据内含药物的有无,可分为纯 艾条(清艾条)和药艾条。
纯艾条:艾绒26克,平铺在长26厘米,宽20厘米的细 棉纸上,不在任何药物,将其卷成直径约1.5 厘米的圆柱形,用胶水或糨糊封口而成。 药艾条:主要包括普通药艾条,太乙针,雷火针。
(三)其他材料
第三节
一 灸感 二 灸量
灸感、灸量和补泻
三 灸法补泻
一 灸感
灸感是指在体表施用灸法刺激一定时间后,患者施灸部 位出现的皮肤或皮下组织温热或麻木、虫行等主观感觉, 或可向某一方向传导或扩散。灸感多为热感,偶有蚁行感 、灼痛感、抽掣样感及风吹样感;或局部出现肌肉的跳动 、瞤动;或局部有舒适感、胀痛感、沉重感、痒感、红斑 等;或局部潮红汗出、全身汗出。 影响因素:1、火力要温和均衡持续 2、施灸要持续足够 的时间3、受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因素的影响。
艾条灸
温针灸 温灸器灸——各种温灸器
非艾灸 灯火灸、黄蜡灸、药锭灸、药捻灸、药线灸、药笔灸
二 艾灸法操作 (一)艾炷灸:即将艾炷放在穴位上施灸。可分为直 接灸和间接灸。
1.直接灸:又称着肤灸、明灸,将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 点燃施灸的方法。
2.间接灸:也称隔物灸、间隔灸,是将艾炷与 皮肤之间衬隔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 (1)隔姜灸法:取生姜一块,选新鲜老姜,沿 生姜纤维纵向切取,切成厚约0.2 ~ 0.5cm厚的 姜片,大小可据穴区部位所在和选用的艾炷的大 小而定,中间用针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其放在 穴区,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点燃。待患者 有局部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 灸。一般每次灸5~7壮,以局部潮红为度。 适用:风寒咳嗽、腹痛、泄泻、风寒湿痹、痛经 等寒证。

灸法

灸法

中国灸法的发展秦汉时期灸法的发展先秦两汉是我国传统针灸医学的重要形成时期。

产生于秦汉之际的医学巨著《黄帝黄帝内经》,把灸疗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进行系统介绍,强调“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灵枢·官能》)。

它首先指出“灸火芮者亦从北方来”。

因为“北方者,……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野处而乳食,藏(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

”(《素问·异法方宜论》),说明灸疗的产生与我国北方人居住条件、生活习俗和发病特点有关。

灸疗的适应证包括外感病、内伤病、脏病、寒热病、痈疽、癫狂等。

灸疗的作用具有起陷下、补阴阳、逐寒邪、畅通经脉气血等多个方面。

《黄帝黄帝内经》还提到灸的补泻之法:“以火补者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

(《灵枢·背腧》)。

最后,指出艾灸之禁忌证为:阴阳俱不足或阴阳俱盛者、阳盛亢热及息积等。

《黄帝黄帝内经》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灸疗法的基础。

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一书,其内容以方药辨治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为主,尽管针灸条文不多,其中《伤寒论》载灸疗7条,《金匮要略》2条,复出2条,实为7条,但是,对灸疗的应用和禁忌症有所发挥。

在应用上,仲景指出灸疗宜于三阴经病,或于少阴病初起,阳虚阴盛时,灸之以助阳抑阴;少阴下利呕吐,脉微细而涩时,升阳补阴。

或厥阴病手足厥冷,脉促之证,灸之以通阳外达;脉微欲绝者回阳救逆。

灸疗禁忌范围则包括太阳表症、阳实热盛、阴虚发热等。

这些,对后世医家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晋唐宋时期灸法的发展从两晋至唐宋,是我国针灸医学史上灸法发展的最重要的时期。

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灸疗专著大量出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灸疗专著是三国时期曹翕(曹操之子)所撰写的《曹氏灸方》,共有七卷,惜已佚。

敦煌卷子本中的残卷《新集备急灸经》,则至迟是在唐·咸通二年(公元861年)依照刊本抄录的,原刻印本,初刊于唐代京都长安,不仅证实该书成书年代甚早,•也表明我国早期刊本中就有灸治的专书。

灸法

灸法

一、概述1.灸法的概念灸法就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2.灸法的特点灸法虽为古代疗法,但疗效独特,古有"灸治百病"之说,现代研究已证明:灸法可以调整脏腑机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

因此现代灸法运用仍很广泛。

针、灸两法各有特点,不能互相替代。

例如:灸法的温热保健作用等针刺法难以达到;而放血及对深部组织病症的作用,又是灸法所不及。

二者之间具有共同性、互补性和特异性。

二、艾、艾绒、艾炷、艾条1.艾的作用艾为菊科多年生灌木状草本植物,自然生长于山野之中,我国各地均有生长,古时以蕲州产者为佳,特称蕲艾。

艾在春天抽茎生长,茎直立,高60~120cm,具有白色细软毛,上部有分枝。

茎中部的叶呈卵状三角形或椭圆形,有柄,羽状分裂,裂片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边缘具有不规则的锯齿,表面深绿色,有腺点和极细的白色软毛,背面布有灰白色绒毛;顶端叶全绿,椭圆形、披针形或绒形。

头状花序,无梗,有苞片,略有白色细软丝状毛,7~10月开花。

瘦果呈椭圆形,艾叶有芳香型气味。

在农历的4~5月间,当叶盛花未开时采收。

采收时将艾叶摘下或连枝割下,晒干或阴干后备用。

艾叶中纤维质较多,水分较少,同时还有许多可燃的有机物,故艾叶是理想的灸疗原料。

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纲目》载:"艾叶能灸百病",用艾叶做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回阳救逆等多方面的作用。

(见图)现代研究:蕲(祈)艾含挥发油约0.002%,主要成分为苦艾醇、苦艾酮。

此外尚含胆素钾盐以及维生素甲、乙、丙、丁等。

苦艾醇、苦艾酮有兴奋中枢作用。

苦艾中含有钾类、柔酸,氯化钾等,故有解热、止血、镇痛的作用。

2.艾绒的制备采集肥厚新鲜的艾叶,放置日光下曝晒干燥,然后放在石臼中,用木杵捣碎,筛去杂梗和泥砂,再晒再捣再筛,如此反复多次,就成为淡黄色洁净细软的艾绒。

灸法 ppt课件

灸法 ppt课件
2019/1/22 17
五、灸法的注意事项
(一)施灸顺序 先后顺序 先上后下 先阳后阴
灸量顺序
艾炷先小后大
壮数先少后多
2019/1/22
18
灸治的注意事项
(二)补泻方法
《内经》 《针灸大成》
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
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
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虚证用补法,实证用 泻法。
自然吸收)
注意保持清洁,防止感染
20
(五)把握适应证
2019/1/22
21
艾绒在燃烧时产生辐射能谱在0.5--5u之间包括远红外 辐射和近红外辐射,以近红外辐射为主,谱峰在1.5u左右。
远红外辐射一般直接作用于人体的浅表部位,靠传导扩 散热量,近红外辐射可直接渗透到人体较深部位(<10mm), 还通过深部的毛细血管网将传递到更深更广泛的部位。 经穴的线粒体较多,受近红外照射后可激发线粒体、腺 三磷产生大量能量使生物电流量增大,形成电位差从而激发 其他细胞能量,因此近红外辐射既可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 免疫功能提供必要的能量,也可以能量缺乏的病态细胞提供 活化能。
2019/1/22
8
灸法的分类和应用——艾炷灸
2. 间 接 灸 《 肘 后 备 急 方 》 a.隔姜灸
操 作 定穴 - 生姜片( 0.2-0.3cm *2-3cm 穿孔 )- 大中艾炷 - 点燃至尽 - 除灰烬 - 反复 5~10 壮至皮肤潮红(其间更换姜片)
适应证 生殖)
2019/1/22
风寒湿痹、一切寒性疾病(消化、
2019/1/22
1
一、概述
灸法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部 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 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

灸法PPT课件

灸法PPT课件

温和 灸
23
实按灸
纸或布垫在穴位或病变处 药用灸条用力按在穴位或病变处 热力透过覆盖物达于组织深层
24
1、太乙针
2、雷火针
实按灸
操作方法:按在布上或包在布里
临床运用:1、与艾条灸的区别
(1)药物可透过纸或布接触皮肤达到 药物的治疗作用,而艾条灸药力挥发。
(2)热力更强
2、艾条灸(强)+药力=寒证
15
隔蒜灸
操作方法: (1)艾炷:中 (2)间隔物:蒜片(换?) (3)每壮:燃至灼痛 (4)壮数:痛至不痛
不痛至痛 临床应用: 艾火:透邪外出 蒜:清热解毒 用于热毒在表的病症: 疮疡初期、毒虫咬伤初期
16
隔盐灸
操作方法: (1)艾炷:大(?) (2)间隔物:姜片?(不换)盐(?) (3)部位:肚脐(神阙) (3)每壮:燃至灼痛 (4)壮数:症状缓解为止(?) 临床应用: 艾火(大)—温寒(强) 盐---传热 神阙—温阳散寒、回阳救逆(强) ------温阳散寒、回阳救逆(强)----寒
30
非艾灸类
一 灯火灸法
(一)操作方法 选择烧灼穴位,并在皮肤上作出标记。取灯芯草10- 15cm长一根,蘸麻油少许,约浸3-4cm左右,用 右手拇、食指捏住灯芯草下1/3处。点燃灯芯草浸油 端,迅速敏捷地向选定的腧穴或部位烧灼,一触即提 起。可听见清脆的爆响声,如无爆响声,可重复一次。

法燃烧 灸法:是一种治疗方法 灸材: 可燃烧的材料:艾绒 作用方式:点燃置于穴位或病变部位烧灼、温慰 作用机理 :1、火力透达于经脉穴位之中
发挥温通经脉 经脉穴位作用 2、透邪外出 作用功效:预防和治疗疾病
2
灸法的特点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针灸并用

灸法

灸法

(四)灸法机理
1.改善免疫 2.调节血脂 3.控制感染 4.抗癌作用
(一)传统灸法
艾灸法
艾炷灸
直接灸
化脓灸 (瘢痕灸)
艾条灸
温和灸、雀啄灸、 太乙针、雷火针
温针灸
灸器灸
温灸盒灸、苇管器灸、 隔核桃皮壳眼镜灸、 艾条熏灸器灸
间接灸
隔物灸
(姜、蒜、盐、药饼)
非艾灸法 灯火灸 蒜泥灸 线香灸 斑蝥灸
(三)明清论灸
• “艾叶苦平,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 元阳,通十二经,走三阴……艾火能透诸经而治 百病,血热为病者禁用” ——《本草备要》
• 艾具有散寒除湿,温经通络止痛,暖宫止血之功 。可以治疗虚寒腹痛,崩漏下血及皮肤湿疹疥癣 等病
• “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 。若生艾,灸则伤人肌脉” ——《本草纲目》 • 艾叶以柔嫩而陈久者为好
3.发泡灸法(《针灸临床杂志》)
• 是一种用小艾炷直接灸灼穴位并要求灸处发泡的 灸法。 • 它既不同于传统的化脓灸,又有别于温和的隔物 灸和熏灸。传统的化脓灸有三个弱点,即施灸时 的剧痛、灸后长时间的化脓和灸疮愈后永久遗留 疤痕。针对化脓灸的弱点进行了改良,创制出发 泡灸,以皮肤损害较小的灸泡取代开放性的灸疮 ,解决了以上三个问题,易为患者接受。
5.麝香阳燧笔点灸法(《中医临床与保健》)
• 点灸为《千金方》所载艾灸法之一,具有快速简捷的特点 。药锭灸则是以若干种药物配伍所制药锭代替艾炷的一种 灸法,具有针对性强、疗效高的特点。 • 麝香阳燧笔是周楣声主任医师综合了以上2种方法而研制 成的一种点灸药笔,疗效显著、方法简捷,尤能解除患者 惧针思想,故而备受欢迎。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肩周 炎、周围面神经麻痹、痛经五则病案可见,麝香阳燧笔点 灸法对痛症、过敏性疾病、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炎症等均 有着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灸法PPT课件

灸法PPT课件
治疗盘、艾条、火柴(酒精灯)、 弯盘、小口瓶,万法油,必要时 备浴巾、屏风等。
操作步骤
查对1——体位——取穴作记号——暴露——清洁 皮肤——保暖——弯盘放床边——查对2——点 灯——点艾(微红,不带火苗)——持艾熏灸 (每处5-15分钟)——艾毕将其置于小广口瓶熄 火)——抹净皮肤并涂万花油——处理病人—— 查对3——整理用物——签名、记录
艾炷灸法
效果评价:
1、局部皮肤是否潮红 2、体位是否合理舒适 3、患者感觉
第二节
艾卷灸
一、 原理 (同艾炷灸) 二、 制作
艾卷灸
三、 艾卷灸的方法 (一) 悬灸 1、 温和灸:距离2-3cm,局部皮肤有温热感 而无灼痛,皮肤出现红晕,一般 每穴灸5-7分钟。 2、 雀啄灸:距离2-5cm,一般可灸10分钟。 3、 回旋灸:距离3cm,一般可灸20-30分钟。 (二) 实按灸 1、 太乙神针 2、 雷火神针
温针灸
操作步骤:
查对1——针刺得气——查对2——放小纸片—— 插艾段于针柄上——点艾——观察——灸毕,除 处纸片和艾灰——出针——处理病人——查对3— —整理用物——签名、记录
间接灸
艾炷灸法
四、 适应范围
以虚证、寒证、和阴证为主适用于慢性久病,以及阳气不 足之证。
五、 禁忌症
实热症、阴虚阳亢,邪热内炽如发热、高血压、咳嗽吐 血等; 头、颜面部,血管表浅部位,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 体质虚弱者、空腹、极度疲劳及对灸法恐惧者。
艾炷灸法
实施程序 一、 健康评估 二、 用物准备 三、 体位与穴位选择 四、 操作步骤 五、 注意事项 六、 效果评价
温针灸
四、 禁忌症:
1、 2、 3、 4、 针灸+艾灸禁忌症 长期卧床的患者,腰、背、骶部血液循环差, 不宜用此法,以免引起褥疮; 有吸氧装置的地方,禁止使用; 人体的耳、眼、鼻部位不宜用此法。

(医学课件)灸法--针灸学

(医学课件)灸法--针灸学

灸法--针灸学xx年xx月xx日•灸法的基本知识•灸法的基本技巧•灸法的临床应用•灸法的学习与培训目•灸法的传承与发展录01灸法的基本知识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原料,点燃后放置于身体的一定部位,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通过经络腧穴,达到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回阳固脱、补中益气等作用的疗法。

灸法的定义灸法起源于远古时期,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艾灸为主,辅以其他材料的多种灸法。

从先秦到明清,灸法不断发展完善,成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灸法的历史灸法的定义与历史非艾灸包括灯火灸、熏脐灸、天灸等,具有简便易行、容易掌握等特点,适用于感冒、咳嗽、哮喘等急性病症。

艾灸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直接灸包括瘢痕灸和无瘢痕灸,间接灸包括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等。

适用于寒证、虚证、瘀血、疼痛等病症。

电热灸利用电能转化为热能进行艾灸,具有操作方便、温度可调、刺激性强等特点,适用于寒证、痹证等病症。

灸法的分类及其应用灸法的作用主要包括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回阳固脱、补中益气等作用。

灸法的作用原理通过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改善人体内部环境,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同时,灸法还可以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抵抗力。

灸法的作用及其原理02灸法的基本技巧施灸的先后顺序先灸上部,后灸下部一般来说,施灸时应先灸头部、肩部、腰部等上部穴位,再灸下肢、背部等下部位穴位。

先灸背部,后灸腹部背部为阳,腹部为阴,先灸背部可以调和阴阳平衡。

先灸后脑勺,后灸前胸部后脑勺为阳气聚集之处,先灸后脑勺可以调和阳气,再灸前胸部则可以调和脏腑功能。

施灸的常用手法将艾条放在穴位上方,距离皮肤约2-3厘米,以患者感到温热为度,一般每处穴位灸5-10分钟。

温和灸将艾条在穴位上方上下移动,以患者感到温热为度,一般每处穴位灸10-15分钟。

回旋灸将艾条在穴位上方快速上下移动,以患者感到温热为度,一般每处穴位灸5分钟左右。

雀啄灸将艾条放在穴位上方,距离皮肤约1.5-2厘米,以患者感到温热为度,一般每处穴位灸10-15分钟。

(医学课件)灸法针灸学

(医学课件)灸法针灸学

01
温热刺激:灸法借助火力或热熨,给予皮肤 温热刺激,温通经络、行气活血。
03
适应范围广:灸法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尤 其适用于虚证、寒证、湿证等疾病。
05
02
特点
04
作用持久:灸法刺激腧穴,借助经络传导作 用,达到调整脏腑功能的效果。
06
安全可靠:灸法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但需 注意防止烫伤。
02
灸法的基本操作技术
04
常见疾病的灸法治疗
感冒的灸法治疗
01
02
03
风寒感冒
选取大椎、风门、风池, 灸至微热,每穴15分钟 。
风热感冒
选取大椎、曲池、外关, 灸至微热,每穴15分钟 。
暑湿感冒
选取大椎、曲池、足三里 ,灸至微热,每穴15分 钟。
腹泻的灸法治疗
寒湿泄泻
选取神阙、中脘、天枢, 灸至微热,每穴15分钟。
灸法对疼痛的缓解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1 2 3
缓解疼痛
灸法可以缓解各种疼痛,如头痛、关节痛、肌 肉痛等,尤其对于慢性疼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抑制炎症反应
灸法可以抑制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疼痛。对于 一些炎症性疼痛,如关节炎、肌肉炎等有较好 的治疗效果。
调节神经传导
灸法可以通过调节神经传导来缓解疼痛。对于 一些神经性疼痛,如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 等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施灸的穴位与禁忌
常用穴位
包括足三里、三阴交、合谷、曲池等,这些穴位具有调理脏 腑功能、活血化瘀的作用。
禁忌穴位
如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以免对胎儿造成影响;皮 肤破损、炎症部位不宜施灸,以免感染。
灸法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操 Nhomakorabea步骤首先选择合适的施灸材料和工具,根据需要选取合适的穴位,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将艾绒或艾条插入针柄,点 燃后加热针身;最后根据患者感受和治疗效果,控制灸量的大小和时间。

(医学课件)灸法--针灸学

(医学课件)灸法--针灸学

隔物灸
将选定药物放在艾炷和皮肤之间进行施灸,以达 到药物和艾灸的双重作用效果。
热敏灸
通过寻找个体化的热敏穴位,进行艾灸刺激,以 达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效果。
灸法的作用原理
温热刺激
艾叶的药用价值
灸法通过温热刺激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 循环、改善局部组织营养,从而起到温经散 寒、活血通络的作用。
艾叶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因此 艾灸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机体状态。
穴位刺激
综合作用
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可以调和气血、平衡阴 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灸法的作用原理还包括综合作用,即通过调 节机体内在的各种机制,使机体自身发挥治 疗作用。
02
灸法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灸法在内科中的应用
1 2
消化系统疾病
灸法可以有效缓解胃痛、腹泻、便秘等症状, 改善消化系统功能。
呼吸系统疾病
小儿腹泻
灸法可以有效缓解小儿腹泻症 状,改善小儿消化系统功能。
小儿遗尿
灸法可以缓解小儿遗尿症状, 提高小儿泌尿系统功能。
03
灸法与传统疗法的关系
灸法与中药的关系
灸法与中药各有所长
灸法与中药在治病原理上有所不同,各有优势。
灸法对中药的辅助作用
灸法可以辅助中药治疗,提高药效,增强治疗效果。
中药对灸法的辅助作用
灸法--针灸学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灸法概述 • 灸法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 灸法与传统疗法的关系 • 灸法的研究与发展 • 灸法的注意事项与预防措施
01
灸法概述
灸法的定义与历史
灸法定义
灸法是以艾绒或其他药物为主要施灸材料,点燃后放置于人 体体表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通过烧灼和熏熨刺激,以温通 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平衡。

灸法(Moxibustion)课件56页PPT

灸法(Moxibustion)课件56页PPT

①隔姜灸
操 作 : 定 穴 →生姜片(直径约2-3cm,厚约 0.2-0.3cm,中心穿数孔) →大中艾炷→点 燃至尽→除灰烬→5~10壮至皮肤潮红。
功能:温胃止呕、散寒止痛。 适应证: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泄泻,以
及风寒湿痹、外感表证等,一切寒性疾病。
②隔蒜灸
操作:定穴→独头蒜片(厚约0.2-0.3cm, 穿孔)→大中艾炷→点燃至尽→除灰 烬→反复5~10壮至皮肤潮红。
冷、虚脱及产后血晕等。
④隔附子饼灸
操 作 : 定 穴 →附子研磨,用酒调和做成饼( 0.5cm~1cm厚,3cm直径,穿孔) →大 中艾炷→点燃至尽→除灰烬→反复5~10 壮。
功能:温补肾阳。
适应证:命门火衰之男、妇科疾病(阳痿、
早泄、遗精、宫寒不孕等)、疮疡久溃不 收证。
2.艾条灸
(Moxibustion with moxa post )
灸法的分类和应用——艾炷灸
灸后调摄:《针灸大成》 灸后不可就饮茶,
恐解火气,及食,恐滞惊气,须少停一二时, 即宜入室静卧,远人事、远色欲,凡百具要 宽解。尤忌大怒大劳、大饥大饱、受热冒寒。 至于生冷瓜果亦宜忌之。唯食茹淡养胃之物, 使气血通流,艾火逐出病气。若过厚毒味, 酗醉,致生痰涎,阻滞病气矣。
灸法的分类和应用——艾炷灸
②无瘢痕灸(非化脓灸)
操作:定穴→涂搽介质→中小艾炷→点燃
至艾炷燃剩2/5或1/4, 患者感到微痛→更换 艾炷再灸,至3~7壮 皮肤红晕不起泡为度。
适应证:一般虚寒性疾患皆可(哮喘、眩晕、
风寒湿痹、皮肤疣等)。
(2)间接灸(Indirect Moxibustion ) 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灸法灸苎是采用艾绒制成艾炷、艾条,在人体穴位或患处的皮肤表面,直接或间接的温烤,以温运气血,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达到治疗或预防疾病的目的。

第一节施灸的原料施灸的种类繁多,所用的原料亦各有不同。

历代文献记载有火筷灸、烟草灸、油捻灸、硫黄灸等,但应用最广泛的为艾灸,所以艾叶为施灸的主要原料。

艾系野生草本属菊科植物,性温芳香,我国各地皆产,但以蕲州产者为良,故有蕲艾之称。

古人认为在旧历“端阳节’,(五月初五日)采者为佳。

艾叶经过晒干后,加工捣舂,筛去尘渣,取其柔软纤维则成艾绒。

新艾绒火力强,施灸时皮肤灼痛较剧,陈艾绒油质挥发殆尽,施灸时不但火力均匀不易熄灭,而且不易散裂。

《孟子·离娄篇》中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说明我国不但在几千年前艾灸治病就很盛行,而且古人也认识到了艾灸治病以陈艾为佳。

因为需要陈艾绒,所以贮藏期间,必须常晒,防止潮湿、霉烂和虫蛀。

第二节艾灸的常用方法一、艾炷灸法艾炷是艾绒制成的圆锥形的艾团。

一般是将陈艾绒放在平板上,用拇、食、中三指捏成圆锥形大小不同的艾炷。

艾炷小的如麦粒,中等的如半个枣核,大的如蚕豆,现在常用的多为艾炷器制成的艾炷,高约1cm,炷底直径为0.8em,重约0.1g(1个艾炷相当于1cm艾条),可燃烧3—5分钟(图128-129)。

图128 艾炷器图129 艾炷(一)直接灸法1.无瘢痕灸:将中等艾炷放在穴位的皮肤上,点燃施灸,不等艾炷燃尽而患者感到灼痛时,里即更换艾炷再灸,不要使皮肤烧伤起泡。

如用麦粒状小艾炷施灸,当患者感到灼痛时,医生立即用指甲将艾炷压灭,再更换艾炷继续施灸。

多用于治疗腹痛、溏泻、腰痛、阳痿等一切虚寒性病症(图130)。

2.瘢痕灸:施灸前点出准确穴位,选好舒适体位。

在穴位上涂敷蒜汁,然后将艾炷粘上点燃施灸,等艾炷全部燃尽,除去灰烬,再涂蒜汁换艾炷再灸。

将规定的壮数(1个艾炷为1壮)灸完为止。

施灸时用双手在灸处周围轻轻拍击,可以缓解灼痛。

施灸前用2%普鲁卡因在施灸的局部注射,可以麻醉不痛。

施灸完毕用棉球或纱布将灸处擦净。

用清水膏(广丹20—240g,麻油500g熬成的小膏药)紧贴灸处,以资保护。

灸后1周左右化脓,6周左右结疤。

化脓期间如脓液过多则每日换膏药1-2次,脓液少则隔日更换1次。

如果不化脓则每日在灸处用艾条灸5-10分钟,连灸2-3天.即可化脓。

本法由于能引起烧伤、化脓、结疤,患者较痛苦,因此目前应用很少。

但灸风门、·肺俞、膏盲、膻中治疗哮喘;灸水分、关元、气海、足三里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水肿等症效果良好。

(二)间接灸法1.隔姜或隔蒜灸:先将0.5~1分厚的鲜姜片或蒜片,用粗针刺几个孔,放在应灸穴位的皮肤上,然后再将艾炷放在姜子或蒜片上,点燃施伞,将艾炷燃尽,再换艾炷。

将预定壮数灸完为止。

一般施灸处出现湿润红热现象,患者有舒适感觉为宜。

为了防止灼痛起泡,必要时在姜片或蒜片下面,再垫上一片也可。

隔姜灸多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腹痛、溏泻、遗精、早泄等虚寒证和风湿痹证等;隔蒜灸,古人认为有消肿解毒、定痛、散结的功能,多用于治疗慢性肿疡,蛇、蝎、毒虫所伤等证’2.隔盐灸:用干净的食盐将肚脐填平,再将艾炷或用艾条放在盐上点燃施灸,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严禁灼痛起泡)。

古人认为隔盐连续施灸,有回阳固脱的作用,故多用于治疗腹痛、吐泻、虚脱等症。

二、艾条灸法艾条又称艾卷,是我国古代雷火神针 ,太乙神针等药条灸简化而来的- 艾条是用细麻纸(或易燃薄纸)将艾绒卷紧后,用胶水或浆糊封住制成的。

目前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制的艾条长20cm,直径1.2cm,每支约重10g,可燃烧1小时。

艾条不仅制作和操作简便,而且刺激量的强弱也容易掌握,所以目前应用最广泛。

艾条灸有两种手式,一种是以拇、食、中三指如持钢笔一样的持艾条,并用小指固定在被灸部位的附近;这样不仅能避免术者手腕动荡不稳,又能避免在长时间施灸的疲劳。

另一种是以拇、食二指持艾条,用中指固定在被灸穴位的附近。

1.温和灸:将艾条点燃的j一端靠近穴位,距皮肤约2寸处。

根据患者的热感反应,上下移动,调节温度。

在患者施灸处有温热舒适感觉时固定施灸,灸到预定时间为止。

一般可灸5—30分钟。

本法由于灸火温热缓和,临床上最为常用。

2. 雀啄灸将d艾条点燃的一端距皮肤约二寸处对准施灸穴位的皮肤一起一落,象麻雀啄食样的施救,一般可灸五到十分钟。

本d法由于艾火温度较小多用于小儿疾患和昏厥。

3. 熨热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接近施灸部位,距z皮肤约一寸处象熨衣服样的往返移动,一般施灸20-30分钟。

多用于治疗鹅掌风、皮炎、冻疮等(图135)。

4.温针灸:亦称针柄灸。

先将针刺入被针穴位,找到感应,然后将1寸左右的艾条插于针柄上或用艾绒裹在针柄上,由下面点燃施灸,借针体将艾火的热力传到穴内。

多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痛和一切虚寒证(图136)。

5.灸箱灸:用木制的箱施灸的方法。

所谓灸箱,是用木板制作的长方形木箱。

胸腹部常用的灸箱长15em、宽10cm,高8em大小。

箱的底部开着,木箱的中下部,在距箱底约3—4em处安装金属网。

施灸时首先将灸箱放置在穴位上,将点燃的艾卷放置在正当穴位的金属网上面。

灸箱的上面蒙上厚纸板,调节温度。

每次施灸10-30分钟。

多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痿证、腰痛、腹痛、泄泻等虚寒证(图137)6.温灸器灸:温灸器是用金属制做的施灸器具。

操作方法是:首先将艾绒或艾卷点燃放人温灸器内,并将其放置穴位上施灸,施灸的局部或沿着经络循行线上有温热感移动,局部产生热感,皮肤红润,患者能够感到舒适的感觉。

一般施灸10—20分钟。

本法适用于风寒湿证,痿证、腰痛、腹痛、泄泻等虚寒性疾病(图138)。

图138 温灸器灸7.核桃壳眼镜灸(又名核桃壳灸):首先用细的铁丝或者铝丝制作眼镜架,并缠上布带。

镜架的外上方制作长1.5cra的弯曲的小把手。

将1个核桃破成两半,取出果实,只用核桃壳(壳有裂缝的不能使用)。

首先将核桃壳在菊花水中浸泡5-30分钟,施灸时从中取出,安装在眼镜架上,然后,在镜架的小把手上安上1.5cm长的艾卷点燃。

这个眼镜能够让患者戴着施灸。

本法多用于结膜炎、麦粒肿、近视、远视、视网膜炎,球后视神经炎及视神经萎缩等证(图139)。

8.雷火神针灸(又名雷火针):雷火神针的操作和毫针的提插法相似,是用棉布包裹灸棒按压穴位的方法。

雷火神针的处方:艾绒60g,沉香、木香、乳香、茵陈、羌活、干姜、穿山甲各log,麝香少许。

将以上药物捣成粉末状混匀,铺开长、宽各约30em的桑纸,将艾绒24g均等的铺在纸上,,取以上细粉状的药6g,均匀的和人艾绒里,牢牢的卷成筒状,外用鸡蛋清涂抹,然后再用桑纸一张卷在上面,两头注意留约3em的位置。

操作方法:第一种方法,首先在施灸穴位上铺3层棉布,用拇、食、中三指握住雷火神针。

点燃以后,用正在燃烧的一端在棉布上用力按压。

待温热感消失后,再次点燃重新施灸。

各穴做5~10次。

再一种方法,是用棉布包住被点燃的上端,瞄准穴位,用力再增加1—2层棉布)。

温热感消退后,再次点燃施灸(。

第三节施灸的作用与注意事项给患者造成痛苦,甚或发生事故,所以施灸时也应注意。

一、施灸的作用《灵枢·经脉》篇说:“陷下则灸之。

”《灵枢·禁服》篇说:“陷下者,脉血结于中,中有著血,血寒,故宜灸之。

”《针灸大成·千金灸法》说:“若要安,三里常不干。

”明代《医学入门》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说明在不同穴位上施灸,不但能治疗很多种病症,而且还有预防和保健作用。

1.温散寒邪:艾绒性温,以火点燃熏烤或烧灼穴位,使火力透过皮肤、肌肉、经络,患者局部感到温热舒适或沿着经络上下传导,有温散寒邪,治疗风、寒、湿痹和虚寒性腹痛、泄泻等症的作用。

、2.温通经络:凡属某一经络或部位气滞血凝,引起的麻木、疼痛、肿胀等症,灸治一定的穴位,痛、调和气血的作用。

3.益气养血:凡属中气下陷引起的溏泻、脱肛、子,宫脱垂,或气血耗损,经络失养引起的肌肉萎缩、肢体麻痹等症,灸治一定穴位,有益气养血,补虚扶正的作用。

4.回阳固脱:凡见四肢厥逆、气短脉微、手撤口开、目闭神昏、二便失禁的脱证,灸治一定的穴位,有回阳固脱的作用。

5.预防保健:历代文献中常提到灸法的预防作用,《医说》中提到灸三里可以预防中风。

目前临床上常灸大榷、风门等穴预防感冒;灸足三里能调整脾胃功能,促进身体健康。

二、施灸注意事项灸法虽然容易掌握,但在具体操作时如果不注意,不但影响疗效,也会发生事故。

1.选择体位:施灸前必须根据施灸的部位,选择舒适而固定的体位。

2.a灸的壮数和时间:艾炷大小和壮数多少,应根据病^之年岁大小和体质强弱酌情增减。

老人、小孩和身体弱的,@灸时艾炷应当小些,壮数应当少些,艾条灸的时间要短些;身体壮的,中年人艾炷应当大些,壮数应当多些,艾条灸的时间要长些。

艾条灸1分钟,相当于艾炷灸1壮。

可以灵活掌3.施灸的部位:头颈部和上腹部灸的壮数和时间应当少@,小腹部和腰背部灸的壮数和时间应当多些;在五官、面部、毛发处、生殖器官、大血管处、粘膜附近应免施灸。

4,作好思想工作:瘢痕灸因有灼痛、化脓和结疤,施灸前必须向患者解释清楚,使患者和医生合作。

5.禁灸:咯血、吐血、中风闭证、大便秘结等实热证禁灸。

《针灸大成》禁灸穴歌中提出的禁灸穴位:哑门、风府、天柱、承光、头临泣、头维、丝竹空、攒竹、睛明、素髑、禾髑、迎香、颧髀、下关、人迎、天牖、天府、周荣、渊液、乳中、鸠尾、腹哀、肩贞、阳池、中冲、少商、鱼际、经渠、地五会、阳关、脊中、隐白、漏谷、阴陵泉、条口、犊鼻、阴市、伏兔、髀关、申脉、委中、殷门、承扶、白环俞、心俞,共45穴。

如在面部施化脓灸,遗留疤痕;人迎、委中均在大Ⅲ管附近,应该禁灸。

但有些禁灸穴,施灸很有疗效,如灸隐白治疗崩漏,灸犊鼻治疗膝关节痛等。

应根据临床实践,不要泥于古说。

6.避免烧伤和火灾:要防止艾绒或艾炷脱落,烧伤皮肤和衣被等。

灸后将艾条的燃火一端剪掉,艾炷用镊子钳取,放入罐内,以免复燃发生火灾。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