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动力学基础

合集下载

液力传动与流体机械 第六章 叶片式流体机械的流体动力学基础

液力传动与流体机械 第六章 叶片式流体机械的流体动力学基础

式中, 为旋涡运动角速度矢量的轴面投影大小。 这样,涡线的轴面投影AB与叶片的轴面截线CD将不 再重合,它们之间也成一夹角 ,轴面涡线AB上速 度矩 =常数,但轴面截线CD线上没有这一特征。
第三节 轴流式机械的流体力学基础
轴流式流体机械是轴向流入转轮(叶轮)又轴向流出的。 在圆柱坐标系下,其速度矢量 的三个分速度为:径向速 度 ,轴向速度 及圆周速度 ,绝对速度 在轴
(6-25)
得到涡线方程为:
(6-26) 将式(6—25)代人式(6—26),则得
上式即 所以 因此,在轴对称有势流动中,沿轴面涡线上的速度矩 保持为一常数。且在所讨论的问题中, ,那么旋涡矢 量, ,这说明旋祸矢量 必位于r、 z平面(即轴面)上,由于任一点旋涡矢量切于涡线,所以涡 线也必位于轴面上,涡线为轴面涡线,那么转轮(叶轮)叶 片表面即由一组轴面涡线所组成,因此用任一轴面切割冀 型所得叶片轴面截线必为轴面涡线,这样叶片的轴面截线 既是轴面涡线,也是等速度矩线,即 。这在叶 片绘形中是很重要的特征。
(6-21)
(6-22)
其中,J为雅可比矩阵,
为其行列式值。
分别再对r或z求一次偏导,并解出
(6-23)
其中,

的逆矩阵。 这样方程组(6-23)就转换为
(6-24)
采用中心差分方法来对方程(6—24)进行数值求解 如图6—6所示。 设
图6-6 差分格式
并设C、D为流网中相邻的两次迭代节点,其坐标分别 为 ,则其误差为 , 当所有的节点误差的最大值 (允许误差) 时便得到精确的流网,也可得到其轴面流速 的分布规 律了。 现来研究轴对称流动情况下,其涡线的特性。 由奇点分布法可知,我们可以用涡层来代替翼型对 流体的作用。因此可以将叶片式流体机械转轮(叶轮)叶 片看成是一组涡线所形成的涡面,它们对流体的作用将 和叶片对流体的作用完全相同,既然叶片可看成是涡面, 那么涡线必须位于叶片表面上。由于叶片是空间的曲面, 所以涡线亦是空间的曲线,和流场中流线一样都是矢量 线.旋涡运动中的旋涡矢量与涡线相切。

张祖德《无机化学》修订版辅导用书-名校考研真题-第6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圣才出品】

张祖德《无机化学》修订版辅导用书-名校考研真题-第6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圣才出品】

第6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选择题1.某一级反应,浓度由1.0mol·L-1降至0.5mol·L-1需时30min,则浓度从0.5mol·L-1降至0.25mol·L-1所需要的时间是()。

[华南理工大学2016研]A.30minB.超过30minC.低于30minD.无法判断【答案】A2.速率常数k是()。

[北京交通大学2014、2015研]A.无量纲的参数B.量纲为mol·L-1•s-1C.量纲为mol2•L-2•s-1的参数D.量纲不定的参数【答案】Dƒ3.298K时,反应N2(g)+3H2(g)2NH3(g)的∆r H mΘ=-92.22kJ·mol-1,在密闭容器中该反应达平衡,若加入稀有气体,会出现()。

[华南理工大学2015研] A.平衡状态不变B.平衡右移D.正反应速度加快【答案】A4.下列反应达平衡时,,保持体积不变,加入惰性气体He,使总压力增加一倍,则()。

[宁波大学2009研;南开大学2012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研]A.平衡向左移动B.平衡向右移动C.平衡不发生移动D.条件不充足,不能判断【答案】C5.当一个化学反应处于平衡时,则()。

[北京交通大学2015研]A.平衡混合物中各种物质的浓度都相等B.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都是零C.反应混合物的组成不随时间而改变D.反应的焓变是零【答案】C6.温度升高导致反应速率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北京交通大学2014研] A.分子碰撞机会增加C .活化分子数增加D .活化能降低【答案】C7.室温时,若实验测得反应NO 2+CO→NO+CO 2的速率方程为。

在下述几种反应机理中,与速率方程最有可能相符合的机理是()[中南大学2013研]A .;B .C .;D .;【答案】C 8.气相反应2NO +O 2→2NO 2,其速率方程为:,下面的反应历22d (NO)(O )d c k t =程中一定不正确的是( )。

机器人学第六章(机器人运动学及动力学)

机器人学第六章(机器人运动学及动力学)

第六章 机器人运动学及动力学6.1 引论到现在为止我们对操作机的研究集中在仅考虑动力学上。

我们研究了静力位置、静力和速度,但我们从未考虑过产生运动所需的力。

本章中我们考虑操作机的运动方程式——由于促动器所施加的扭矩或作用在机械手上的外力所产生的操作机的运动之情况。

机构动力学是一个已经写出很多专著的领域。

的确,人们可以花费以年计的时间来研究这个领域。

显然,我们不可能包括它所应有的完整的内容。

但是,某种动力学问题的方程式似乎特别适合于操作机的应用。

特别是,那种能利用操作机的串联链性质的方法是我们研究的天然候选者。

有两个与操作机动力学有关的问题我们打算去解决。

向前的动力学问题是计算在施加一组关节扭矩时机构将怎样运动。

也就是,已知扭矩矢量τ,计算产生的操作机的运动Θ、Θ和Θ。

这个对操作机仿真有用,在逆运动学问题中,我们已知轨迹点Θ、Θ和Θ,我们欲求出所需要的关节扭矩矢量τ。

这种形式的动力学对操作机的控制问题有用。

6.2 刚体的加速度现在我们把对刚体运动的分析推广到加速度的情况。

在任一瞬时,线速度矢量和角速度矢量的导数分别称为线加速度和角加速度。

即BB Q Q BBQ Q 0V ()V ()d V V lim dt t t t t t∆→+∆-==∆ (6-1)和AA Q Q AAQ Q 0()()d lim dt t t t t t∆→Ω+∆-ΩΩ=Ω=∆ (6-2)正如速度的情况一样,当求导的参坐标架被理解为某个宇宙标架{}U 时我们将用下面的记号U A AORG V V = (6-3)和U A A ω=Ω (6-4)6.2.1 线加速度我们从描述当原点重合时从坐标架{}A 看到的矢量BQ 的速度AA B A A Q B Q B B V V BR R Q =+Ω⨯ (6-5)这个方程的左手边描述AQ 如何随时间而变化。

所以,因为原点是重合的,我们可以重写(6-5)为A AB A A B B Q B B d ()V dtB B R Q R R Q =+Ω⨯ (6-6) 这种形式的方程式当推导对应的加速度方程时特别有用。

直升机空气动力学-第6章

直升机空气动力学-第6章
在地效高度内超载悬停,然后转为前飞,当速度增加到 有剩余功率时可转为爬升,完成起飞。
3,气垫船、地效飞行器的气动原理。
旋翼动力学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直升机空气动力学基础
—第六章直升机的需用功率和飞行性能
小结
稳定飞行时,直升机上的外力平衡--计算各力,确定迎角。 稳定平飞时,需用功率由诱导、型阻、废阻三部分组成, 其总和随速度呈马鞍形变化:悬停时需用功率大,巡航飞行需 用功率小,高速飞行需要大功率。 平飞需用功率随高度而不同:悬停及低速段,因诱导功率 为主,总功率随高度增大而增加;高速段变化不显著或趋势相 反,因废阻功率及型阻功率随空气密度下降而减小。 依据平飞需用功率与发动机可用功率的关系,可计算出直 升机的飞行性能:最大及最小平飞速度,爬升率及爬升时间, 悬停升限及动升限,远航速度及航程,久航速度及续航时间。 但须检查:最大速度还受限于气流分离、激波及其他因素。 直升机综合性能曲线,给出上述各个飞行性能数据。 旋翼地面效应提高了直升机的悬停性能。 旋翼动力学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直升机空气动力学基础
—第六章直升机的需用功率和飞行性能
3-2 爬升性能和升限
mK可 (mK )min Vy k ps CT k ps 剩余功率可用来爬升: 修正系数,计入平飞与斜升的气动差。 不同高度、不同速度下的剩余功率不同, 可算出各高度的最大爬升率及爬升时间。
斜爬升可达的最大高度 称为动升限; 垂直爬升的最大高度 称为悬停升限。 旋翼动力学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确定直升机的飞行性能。
旋翼动力学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直升机空气动力学基础
—第六章直升机的需用功率和飞行性能
第一节 力的平衡方程和旋翼迎角
稳定(配平)飞行:力平衡,功率平衡 1-1 力的平衡方程 旋翼力在水平面和铅垂线的投影:

第六章生化反应动力学

第六章生化反应动力学

第六章 生物反应动力学基础(张婷婷)请对发现的文字错误及格式等进行修订,同时对我蓝色标出的要求进行补充完善。

注意此章节中公式编辑器所编辑的公式均可正常显示并编辑,所以不用更改为word 格式。

辛苦了,谢谢!孔秀琴一、底物降解速率底物降解速率即每天每公斤活性污泥能降解多少公斤的BOD 5,其单位为:d kgVSS kgBOD ⋅/5,是反映生物反应器处理能力的重要参数。

生物反应系统中,反应器容积等重要参数是根据系统的底物降解速率(污泥负荷)来确定的。

底物降解速率的函数关系式如下:Sk Sv Xdt dS s +=max(6-1) 式中: XdtdS —比降解速率,单位 d -1m a x v —最大比底物降解速率,即单位微生物量利用底物的最大速率K S —饱和常数 X —微生物浓度 S —底物浓度环境工程中,一般S 较小,当S K S ≤≤时,分母略去S ,并令2maxk k s=υ,,即可得下式:S k XdtdS2= (6-2) 上式积分可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t X t S S ⋅⋅-=2k 0e (6-3)那么已降解的底物含量为:)(tX k t S S S S ⋅⋅-∆=-=2e-100 (6-4) 式中:∆S —降解的有机底物浓度0S —初始的有机底物浓度t S —t 时刻剩余的有机底物浓度上式中,因一般生物系统活性污泥浓度x 为定值,所以可令12k X k =,同时把已降解的底物浓度用BOD t 浓度代替,初始底物浓度用BOD U 代替,,即得下式:)1(1t k u t e BOD BOD ⋅-= (6-5)即得5日生化需氧量和总需氧量之间的换算关系式:(6-6)因C o20时,23.01=k ,则可得到:u BOD BOD 68.05=环境工程中,用污泥负荷来表示有机物(底物)的降解速率,是特定工艺处理能力的度量参数。

在工程设计中,在确定生物反应器的容积及排泥量等关键数据时,污泥负荷是重要的设计参数,其值的选取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造价。

第六章流体动力学积分形式基本方程

第六章流体动力学积分形式基本方程

的热量以及外力所作的功的总和等于单位时间内控制体内能量的增加。
其数学表达式为
AqdA
qR d
A pn wdA
F wd
w
A
n e
w2 2
dA
t
e
w2 2
d
(6.8)
(6.8)式称为积分形式的能量方程。
第1页
退出
返回
第六章 流体动力学积分形式基本方程
第四节 能量方程
二、能量方程的简化
知,单位时间内流入控制体的动量与作用于控制面及控制体上外力之和
等于单位时间内控制体内动量的增加。
一、静止控制体的动量方程
作用于控制体上的力为
Fd
作用于控制面上的力为
A pndA
单位时间内控制体内动量的增量为
t
wd
单位时间内通过控制面流入控制体的动量为
A w nwdA
第1页
退出
返回
第六章 流体动力学积分形式基本方程
1 2 ,A1 A2 , gd 0 , p1
F
Ab
pndA
,这里Ab为弯管壁面
w1
面积,代入(6.5)式得
y
p2
w2
Fy
Fx
o
x
图6.2 流体流过等截面弯管
p1A1i p2 A2 i cos jsin F w12 A1i w22 A2 i cos jsin
又由连续性方程(6.3)可知
面的总能量的代数和为零。重力场中U gz 称为单位质量的位能。
对于细小流管,其截面上参数可认为是均匀的,于是由(6.9)式可得到
e w2 p U const
(6.10)
2
(6.10)式可理解为定常绝热理想流体质量力有势条件下,沿流线单 位质量流体的总能量保持不变。这就是伯努利方程。

机器人学_第6章_动力学

机器人学_第6章_动力学

(i 1,2,..., n) ( 6 60 )
i 1 i i i i 1 i 1 N N p f p I ω ω (I ω ) 0 (i 1,2,. n)( 6 6 ) i i 1 cii ci f i i i i i i 1
-ifi+1为杆件i+1对杆i的作用力;
i-1N 为杆件i-1对杆i的作用力矩; i
-iNi+1为杆件i+1对杆i的作用 力矩;
ci为杆i的质心;
Vci杆质心的平移速度 Wi杆的角速度向量
根据力、力矩平衡原理有:
i 1 i f f m g m v 0 i i 1 i i ci

2 2 d d Cos ( ) Cos ( )( ) 1 2 1 12 1 1 2
2 2 d d Sin ( ) Sin ( )( ) 1 2 1 12 1 1 2
2 2 2 2 2 2 d d ( 2 ) 2 d d Co ( )( ) 1 1 1 11 2 2 1 2 2 1 1 2
y d Cos ( ) d Cos ( ) 2 1 1 2 1 2
x d Sin ( ) d Sin ( ) 2 1 1 2 1 2
(6.5)
(6.6)
速度的直角坐标分量为
x d Cos ( ) d Cos ( )( ) 2 1 1 1 2 1 2 1 2
d L L F i dt q q i i
(6.2)
i 是速度,而Fi是对应的力或 q 其中,qi是表示动能和势能的坐标值, 力矩,Fi 是力还是力矩,这取决于qi 是直线坐标还是角度坐标。这 些力、力矩和坐标分别称为广义力、广义力矩和广义坐标。

【生物化学】第六章 酶促反应动力学

【生物化学】第六章  酶促反应动力学
2
本章纲要
一、化学动力学基础 二、底物浓度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 三、抑制剂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 四、激活剂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 五、温度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 六、pH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
一、化学动力学基础
了解反应速率及其测定 反应分子数和反应级数
一、化学动力学基础
㈠ 反应速率及其测定
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减少量或生成物的增加量用瞬时速率表示, 单位: 浓度/时间,研究酶反应速度以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为准。
第六章 酶促反应动力学
Enzyme kinetics
概述
研究酶促反应的速率以及影响此速率的各 种因素的科学,是酶工程中的重要内容
研究酶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以及酶的作用机 制,需要动力学提供实验数据
发挥酶促反应的高效率,寻找最为有利的 反应条件
酶在代谢中的作用和某些药物的作用机制 具有理论研究的意义和实践价值
C是反应物的浓度变化, K为速率常数,是时间的倒数 基元反应:反应物分子在碰撞中一步直接转化为生成物分子的反应。
一、化学动力学基础
2. 反应级数:实验测得的表示反应速率与反应浓度之间关系的概念。 对于基元反应
1.一级反应单分子反应符合V=KC的反应
蔗糖+水
葡萄糖+果糖 V=KC蔗糖C水
由于水的浓度变化影响可忽略(非限制性因素)则V=KC蔗糖
二、底物浓度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
㈠ 中间络合物学说
L.米歇利斯和L.M.门腾(1913)基于酶被底 物饱和的现象,提出“中间产物”学说:
酶与底物反应时,通过特异识别作用,先 形成酶底物复合物,然后再形成产物和酶分 子,酶分子重新结合底物。
该学说已得到大量实验证实
012345678
80
60

第六章粘性流体动力学基础

第六章粘性流体动力学基础

第六章 粘性流体动力学基础实际流体都是有粘性的,只有当粘性力与惯性力相比很小时,才能忽略粘性力而采用“理想流体”这个简单的理想模型。

支配粘性流体运动的方程比理想流体的基本方程复杂得多,因此粘性流体动力学问题的求解比理想流体动力学问题更加复杂、困难。

本章的目的在于介绍粘性流体动力学的一些基本知识。

§1 雷诺数(Re )——粘性对于流动的影响的大小的度量粘性流体运动方程为:⎪⎪⎭⎫ ⎝⎛∂∂+∂∂+∂∂+=z y x Dt D z y x p p p f V ρ1 在x 方向的投影为:⎪⎪⎭⎫ ⎝⎛∂∂+∂∂+∂∂+=∂∂+∂∂+∂∂+∂∂z p y p x p f z u w y u v x u u t u zx yx xx x ρ1 这里以xu u ∂∂作为惯性力的代表; y p yx ∂∂ρ1作为粘性力项的代表,其大小为⎪⎪⎭⎫ ⎝⎛∂∂∂∂y u y μρ1。

下面以圆球的粘性流体绕流为例,来估算作用在单位质量流体上的惯性力和粘性力的量阶:(插圆球绕流图)L 为所研究问题的特征长度;∞V 为特征速度;∞ρ为特征密度;∞μ为特征粘性系数。

u 的量阶为∞V ;x u ∂∂的量阶为L V ∞; 22yu ∂∂的量阶为L V 2∞, 则: 作用在单位质量流体上的惯性力的量阶为:LV 2∞ 作用在单位质量流体上的粘性力的量阶为:2L V ∞∞∞ρμ 粘性力惯性力~22L V L V ∞∞∞∞ρμ=∞∞v L V =∞Re Re 称为雷诺数(Reynolds 数),它的物理意义是作用在流体上的惯性力与粘性力的比值的度量。

Re 数是粘性流体动力学中最重要的无量纲参数,它在粘性流体动力学中所占地位与无粘气体动力学的M 数相当。

在不同Re 数范围内的粘性流体运动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性质,下面以圆柱绕流为例看不同Re 数范围内的圆柱绕流运动。

(插圆柱绕流图)总之:Re 增加,粘性影响变弱,当Re 》1时,对于某些问题,如无分离绕流物体的升力问题,可忽略粘性影响,采用“理想流体”模型。

流体第六章 粘性动力学

流体第六章 粘性动力学

同理可得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关系式 :
上式(6—5)称为广义牛顿内摩擦定律。
式(6—6)
3、粘性流体中的压力
式(6—7)
一、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建立(N—S)
不可压缩牛顿流体层流流动的运动微分方程
矢量形式
二、方程的几种解析解
1、平行平板间的纯剪切流
2、平行平板间的泊谡叶流
部分固体边界的长度。 湿周长 ↑→外部阻力Fo↑ (3)绝对粗糙度Δ :管道内壁上的粗糙突起 高度的平均值。 相对粗糙度:绝对粗糙度与管径的比值
二、有效断面的水力要素
绝对粗糙度Δ ↑→阻力↑
(4)与管路的长度有关
l↑→阻力↑
二、有效断面的水力要素
讨论:有效断面面积A与湿周长 的影响
3、平行平板间的库特流
第四节 圆管中的层流流动
一、圆管中层流的速度分布
一、圆管中层流的速度分布
二、最大流量、流量、平均流速、切应力
1、最大流量
2、流量


层流时管中流量与管径的四次方成比例
3、平均流速
4、切应力
三、沿程水头损失的计算

p 32L D 2 p 32L D2
1/ 1.8 lg[6.8 / Re ( / 3.7d )1.11 ]
(4)紊流粗糙区(f—g以右) 当Re>(665-765lgε)/ε时,λ与Re无关而与
Δ /d有关。 2 1/[21g (3.7d / )] 希夫林松公式1m,管长l=300m的圆管中, 流动着10℃的水,其雷诺数Re=80000,试求绝 对粗糙度为0.15mm时的工业管道的水头损失。

紊流
64 Re

第6章 催化反应动力学

第6章 催化反应动力学

分子的运动在分子内部主要是振动。在分 子外部,分子之间的运动属于分子运动论范畴。 一个如同我们通常假设的宏观体系理论上应包 括至少1025粒子,我们已经在不考虑导致平衡 的相互作用的细节的条件下讨论了平衡体系。 非平衡过程的讨论十分复杂而且困难。本 节只是以有限的篇幅讨论一下最简单的非平衡 情况,它常常对于复杂到难以精确计算的情况 给出相当好的数值估计,并依此判断某一性质 对边界条件的依赖关系。
有了几率就有了分布,不同的分布函数 适用于不同的体系。所有的分布都有共同的 特点,即大部分粒子的状态都倾向于接近最 可几状态; 偏离最可几状态,合乎状态条件 的粒子的几率则显著降低。适合热平衡体系 的是玻尔兹曼分布,它具有如下的形式:
NE DB e ( E E0 ) / kT N0
(6.7)
Maxwell-Boltzmann分布
适合于描述经典粒子体系速度分布状态的是麦 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 (6.8) D MB Ae- E / kT 该式由两部分组成:自然指数部分指明当粒子体 系的总能量E确定后,该体系中各温度下可以具有 不同速度的粒子数的几率, 以及绝对温度T对几率分 布的影响. A称为指前因子,它最终确定因粒子性质 有别(质量)状态各异(温度), 前述的不同速度到底怎 样依粒子的性质和状态变化。
Maxwell-Boltzmann分布
Maxwell-Boltzmann分布
由图可知,高温下高速粒子出现的几率大 大增加,但大于最可几速率的粒子数占总粒子数 的百分比(57%)与低温时相同,这就说明了自然 指数项的意义。而随分子质量变化. 小质量分子 显然具更高的速度, 这表明了指前因子A的意义。 m 3/ 2 A N( N为粒子数) ) (对理想气体, 2 kT 分子的运动速度是分子间传递动量和能量的 本质,从理论上清楚地了解体系能量, 分子质量 和环境温度对分子运动速度的影响对关于催化活 化的讨论具有普遍的意义。

第六章 粘性流体动力学基础

第六章 粘性流体动力学基础
其中有三个作用面,每 个面上的作用力又分为 三个方向,这样 描述一点的应力状态就 需要3×3=9个分量
28
x面 y面T= z面
x方向 y方向 z方向
σxx
τxy
τxz
τ yx
σ yy
τyz
τ zx
τzy
σ zz
29
压力 压强
(+1)× (+1)=?+1
应力的方向与力的方向不 是一个概念,其取决于力 的方向和作用面的方向, 其正负按如下规则判断
0.0637m / s
dv 0.10 0.0637 850
Re
1.53 10-2
354 2000
故流动属于层流
24
思考题
1.变直径管流中,细断面直径d1,粗断面直径 d2=2d1,则粗细断面雷诺数关系是 Re1=2Re2
2.为何不能直接用临界流速作为判别流态(层流和 紊流)的标准?
答:因为临界流速跟流体的粘度、流体的密度和管径 (当为圆管流时)或水力半径(当为明渠流时)有关。 而临界雷诺数则是个比例常数,对于圆管流为 2300(2000),应用起来非常方便 .
判断准则 Re<2000,Rec Re>2000,Rec
壁面 速度
与粗糙度无关 速度
与粗糙度有关
瞬时值=时均值 +脉动值
23
例题: 850kg / m3 、 1.53 10-2 kg / m.s
d 10cm Q 0.05l / s 试判别流动状态
解:
Q 4 5 10-5
v A
(0.1)2
26
§6–3 粘性流体的运动方程 N-S方程
微元体受力分析 微元体的受力
柯西方程
除速度外,还有 剪应力、正应力分量

第六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第六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第六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首 页 习题解析本章练习本章练习答案章后习题答案习题解析 [TOP]例13-1在酸的存在下蔗糖的反应中,偏光计的读数αt 如下: t/(min)0 30 90 150 330 630 ∞ αt46.5741.0030.7522.002.75-10.00-18.75这个反应是一级反应,求反应速率常数。

解1 对一级反应,不仅反应物的浓度本身,如果有和浓度成比例的量,则可以用来代替浓度。

αt是蔗糖溶液的偏振面转过的角度,在t = 0时溶液中只存在蔗糖,在t = ∞时蔗糖应该完全消失,而在公式ln c A =ln c A0-kt 中,和c A0成比例的量是α0-α∞,和c A 成比例的量是αt -α∞,因此可以用ln(αt -α∞)=ln(α0-α∞)-kt 计算各时刻的k 。

min 100.375.1800.4175.1857.46ln min 30131-⨯=++=kmin 101.375.1875.3075.1857.46ln min 90132-⨯=++=kmin 102.375.1800.2275.1857.46ln min 150133-⨯=++=kmin 104.375.1875.275.1857.46ln min 330134-⨯=++=kmin 102.375.1800.1275.1857.46ln min 630135-⨯=+-+=kmin 102.35354321-⨯=++++=k k k k k k解2 采用作图法,以lg(αt -α∞)对t 作图,得一直线,其斜率b = -k /2.303。

t /min3090150330630αt -α∞65.32 59.75 47.50 40.75 21.50 8.75 lg(αt -α∞)1.8151.7761.6771.6101.3320.942则k = -2.303⨯b 又b = - 0.00139,所以 k = 2.303⨯0.00139 = 3.20⨯10-3min -1例13-2尿素的水解反应为CO(NH 2)2 + H 2O −→2NH 3 + CO 225︒C 无酶存在时,反应的活化能为120k J ⋅ mol -1,当有尿素酶存在时,反应的活化能降为46 k J ⋅ mol -1,反应速率为无酶存在时的9.4⨯1012倍,试计算无酶存在时,温度要升到何值才能达到酶催化时的速率?解 浓度一定时,反应速率之比也即速率常数之比KT K T K T T T T T R E 775298298K mol J 1031.8mol J 1204.9ln ln104.922211312112121212=⎪⎪⎭⎫ ⎝⎛⨯-⋅⋅⨯⋅=⨯-=⨯=----解得k k k k k k 12a 10)(例13-3科学工作者已经研制出人造血红细胞。

第六章 化学反应动力学

第六章 化学反应动力学

υA
υB
υY
υZ
A、B的消耗速率 Y、Z的生成速率
即: v ? ? vA ? ? vB ? vL ? vM
?A ?B ?L ?M
?结论:不同物质的消耗速率或生成速率,与该物质 的化学计量系数的绝对值成正比。
例如:
N2(g) ? 3H2 (g) ? 2NH3 (g)
反应物消耗速率为 :
vN2
?
?
dcN2 dt
② 反应的 t1/2与cA,0 成反比
1 t1/ 2 ? kcA,0
③ 1/cA~t 为直线关系, 1/cA
由直线的斜率可求 k。
t
(2) 有两种反应物的情况 aA+bB ? 产物
若实验确定其微分速率方程为
?
d cA dt
?
k A cAcB
积分求解需找出 cA与cB的关系,分如下几种 情况考虑:
(i) a=b,且cA,0= cB,0 ,则任意时刻 cA= cB ,于
υA
?
?
dcA dt
?
kc
0
A
?
k
积分:
? ? ?
d c C A
C A ,0
A
?
ktBiblioteka dt0cA,0 ? cA ? kt
动力学特征
(1) k 的单位是:浓度 ?时间-1; (2) cA与 t 成线性关系; (3) t1/2 = cA,0 /2k,半衰期正比于反应物的初浓
度,即 t1/2∝cA,0 。
各级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可作为确定反应级数的依据
1 H 2 ? 2 O 2 ? H 2O (l)
需一定的 T,p和催化剂
点火,加温或催化剂
化学动力学发展简史

第六章电化学步骤动力学基础

第六章电化学步骤动力学基础

(6-13)

2019/12/16
12

GG0nF代入,得:
GG0nF
ink F cO ex p G 0R n T F nK F cO ex pR n F T (6-14)
其中:
i=nFKcRexpR nFT
2
1
GG0 nF(6-3)
1
传递系数
F
4 3
G 0 G
d
x
F
F x
2019/12/16
图6.3电极电位对Ag+离子位能曲线的影响
6
电子的位能曲线变化
图6.4电极电位对电子位能曲线的影响
2019/12/16
7
结论:只要反应是按 On e R 的形
10exp0.5965000.24107m0 A/cm2 8.314298
2019/12/16
17
§6-2电子转移步骤的基本动力学参数
一.电极过程的传递系数 、
物理意义:表示电极电位对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 活化能影响的程度。
GG0 nF
GG0 nF
O*
变化;
RR ,:Ag 自晶格中逸出
的位能变化;
G 0
RAO:Ag 在相间转移
的位能曲线;
R
R*
A G 0
O
2019/12/16
dx
图6.2零电荷电位时,Ag+离子的位能曲线
5
2、界面电场对活化能的影响
电化学位:
F MF G
GG0nF(6-2) G 0
i0物理意义:平衡电位下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绝 对速度,也就是平衡状态下,氧化态粒子和还原 态粒子在电极/溶液界面的交换速度。

化学反应动力学-第六章- 液相反应动力学

化学反应动力学-第六章- 液相反应动力学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返回
(二)非惰性溶剂中的应用
当液相分子反应在非惰性溶剂中进行时,溶剂分 子将或多或少地影响反应物分子的性质,有时甚 至与之发生一定作用,例如溶剂化作用等。这样 将使反应的活化能发生变化,改变原反应的反应 速率。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返回
液相分子反应在非惰性溶剂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
当改换溶剂时,反应速率将有明显的变化, 溶剂对反应的指前因子和活化能均有显著的影 响。例如环戊二烯与苯醌的反应(见表),在不 同溶剂中进行反应时,其指前因子和活化能的 数值发生变化。此类情况出现时,采用碰撞理 论进行动力学处理会有非常大的偏差,需改用 过渡状态理论加以分析和处理。
一. 液相反应的分类
液相分子反应
一般液相反应 液相自由基反应
液相反应
液相离子反应
液相催化反应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返回
二、液相反应的典型特征
• 在溶液反应中,溶剂是大量的,溶剂分子环 绕在反应物分子周围,好像一个笼把反应物 围在中间,使同一笼中的反应物分子进行多 次碰撞,其碰撞频率并不低于气相反应中的 碰撞频率,因而发生反应的机会也较多。
对”发生反应的速率常数。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返回
假定经过一定时间,“作用分子对”的浓度达 到了 dc(AB)
稳定,则: dt k1(扩)cAcB k1(扩)c(AB) k2c(AB) 0
因此, “作c用(AB分) 子 对k1(”扩)c的AcB稳定浓度是:
k1(扩) k2
r
反应速率为: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返回
►可见,对于液相分子反应也会出现扩散步骤和 化学反应步骤混合控制的情况。

车辆动力学基础第六章公式推导

车辆动力学基础第六章公式推导

《车辆动力学基础》第6章公式推导对转向时(假设小转向角)正确的几何关系,tan δδ=可得出转向角为/2o L R t δ≅+ (6-1) /2i L R t δ≅- (6-2) 前轮的平均角度(假定小转向角)定义为阿克曼角(Ackerman angle ):L Rδ= (6-3) 低速转向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后轮的偏离轮迹(off-tracking )。

从简单的几何关系就可以计算出偏离轮迹距离∆,即[1cos(/)]R L R ∆=-(6-4a ) 利用余弦函数的级数展开表达式,即246cos 12!4!6!z z z z =-+- 就有222[1cos(/)]cos(/)(1//2!)2L R L R R R L R R R L R R∆=-=-≅--= (6-4b ) 侧偏角较小时(≤5°),侧偏力与侧偏角呈线性关系,即y F C αα= (6-5)由于侧偏力受载荷的影响非常大,所以轮胎的侧偏特性也用“侧偏系数”来描述,,将其定义为侧偏刚度除以载荷。

侧偏系数/(1/1/deg)z y z CC C F b b αα= (6-6)对以车速为V 向前行驶的车辆,作用于轮胎所有侧向力的和等于质量乘以向心加速度,即2/y yf yr F F F MV R =+=∑ (6-7)同样,对车辆重心的力矩也应平衡,即作用于前、后轴侧向力所产生的力矩之和应为零,即0yf yr F b F c -= (6-8)由上式可得/yf yr F F c b = ( 6-9)将上式代入式(6-7)后有2/(/1)()//yr yr yr MV R F c b F b c b F L b =+=+= (6-10)2/(/)yr F Mb L V R = (6-11)2/(/)yf F Mc L V R =上式中Mb /L 只是车辆质量在后轴的部分,即W r /g ,同理可得//r Mb L W g =//f Mc L W g =当所求得侧向力已知时,由式(6-5)可以得到前、后轮的侧偏角,即222//(/)(/)(/)//()f yf f fs f fs f F C Mc L V R W g V R C W V C gR αααα====(6-12)222//(/)(/)(/)//()r yr r rs r rs r F C Mb L V R W g V R C W V C gR αααα====(6-13)再注意转向时车辆模型的几何关系以完成分析,可得57.3/f r L R δαα=+- (6-14)将式(6-12)、式(6-13)两式和f α、r α代入代入上式后得到22257.357.3fs fs rs rs f r f r W V W W V W L L V R C gR C gR R C C gRααααδ⎛⎫=+-=+- ⎪ ⎪⎝⎭ (6-15) 式(6-15)常简写成如下简略式:57.3/y L R Ka δ=+ (6-16)上式描述车辆转向角如何随转动半径R 或侧向加速度2/()V gR 变化,(//)f f r r W C W C αα- 确定所需要的转向输入的大小和方向。

第六章生化反应动力学

第六章生化反应动力学

第六章 生物反应动力学基础(张婷婷)请对发现的文字错误及格式等进行修订,同时对我蓝色标出的要求进行补充完善。

注意此章节中公式编辑器所编辑的公式均可正常显示并编辑,所以不用更改为word 格式。

辛苦了,谢谢!孔秀琴一、底物降解速率底物降解速率即每天每公斤活性污泥能降解多少公斤的BOD 5,其单位为:d kgVSS kgBOD ⋅/5,是反映生物反应器处理能力的重要参数。

生物反应系统中,反应器容积等重要参数是根据系统的底物降解速率(污泥负荷)来确定的。

底物降解速率的函数关系式如下:Sk Sv Xdt dS s +=max(6-1) 式中: XdtdS —比降解速率,单位 d -1m a x v —最大比底物降解速率,即单位微生物量利用底物的最大速率K S —饱和常数 X —微生物浓度 S —底物浓度环境工程中,一般S 较小,当S K S ≤≤时,分母略去S ,并令2maxk k s=υ,,即可得下式:S k XdtdS2= (6-2) 上式积分可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t X t S S ⋅⋅-=2k 0e (6-3)那么已降解的底物含量为:)(tX k t S S S S ⋅⋅-∆=-=2e-100 (6-4) 式中:∆S —降解的有机底物浓度0S —初始的有机底物浓度t S —t 时刻剩余的有机底物浓度上式中,因一般生物系统活性污泥浓度x 为定值,所以可令12k X k =,同时把已降解的底物浓度用BOD t 浓度代替,初始底物浓度用BOD U 代替,,即得下式:)1(1t k u t e BOD BOD ⋅-= (6-5)即得5日生化需氧量和总需氧量之间的换算关系式:(6-6)因C o20时,23.01=k ,则可得到:u BOD BOD 68.05=环境工程中,用污泥负荷来表示有机物(底物)的降解速率,是特定工艺处理能力的度量参数。

在工程设计中,在确定生物反应器的容积及排泥量等关键数据时,污泥负荷是重要的设计参数,其值的选取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造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 z = ∑ m i ri
i =1
n
2
影响转动惯量的因素有:刚体的质量、 影响转动惯量的因素有 刚体的质量、质量的分布情况以及 刚体的质量 轴与刚体固连在一起时J 转轴的位置 ,若z轴与刚体固连在一起时 z是常量。 轴与刚体固连在一起时 是常量。
n v d (Jzω) = ∑Mz (F) i dt i= 1 v dω n 或 Jz = ∑Mz (F ) i dt i=1 v Jzε = ∑Mz F) (i
动量矩定理
MO(mv) = r ×mv
质点动量mv在Oxy平面的投影 平面的投影( 质点动量mv在Oxy平面的投影(mv)xy 对于点O的矩 的矩, 对于点 的矩,定义为质点动量对于 对于z轴的动量矩 z轴的矩,简称对于 轴的动量矩 轴的矩, 轴的矩 简称对于 轴的动量矩。 质点对于O点的动量矩矢在 轴上的投影 等于对z轴的动量矩 轴的动量矩。 质点对于 点的动量矩矢在z轴上的投影,等于对 轴的动量矩。 点的动量矩矢在 轴上的投影,
第一节
1.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动力学的基本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如果质点不受力的作用,那么它或 牛顿第一定律 者是静止,或者是作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任何物体都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的属性,该属性习惯上称为惯性。因此牛 顿第一定律也称惯性定律 惯性定律。 惯性定律
2.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质点受力的作用时所获得的加速度 牛顿第二定律 与力的大小成正比,与质点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 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即
•牛顿定律所给出的结论只有在惯性参考系才是正确的。
第二节
质点运动的微分方程
质点受到n个力F1,F2,…,Fn作用时,由质点动力学的 基本方程,有 n
ma = ∑ Fi
i =1
根据质点运动学中描述质点的运动的三种基本方法,可以将 质点的动力学基本方程表示为不同形式的微分方程。 一、质点运动微分方程的矢量形式
例6-3 如图所示,已知定滑轮半径为r,转动惯量为J,带动 定滑轮的胶带拉力为F1和F2。求定滑轮的角加速度ε。 解 由刚体绕定轴的转动微分方程,有
Jε = ( F1 − F2 )r

( F1 − F2 )r ε= J
由此可见,欲使跨过定滑轮的胶带拉力相等,只有当定滑轮为 匀速转动(包括静止),或当非匀速转动时可忽略定滑轮的转动 惯量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动力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动力学——研究物体机械运动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之间的关系 动力学 的科学。 质点——具有质量而形状和大小都可以忽略不计的物体。 质点 质点系——由几个或无限个有联系的质点所组成的系统。 质点系 运动量——从不同的侧面来描述系统的运动特征。 运动量 物理量 作用量——从不同的侧面来描述力系的作用效果。 作用量
[Mo(mv)]z = Mz (mv)
正负号规定与力对轴矩的规定相同:对着轴看“顺时针为负, 正负号规定与力对轴矩的规定相同:对着轴看“顺时针为负, 与力对轴矩的规定相同 逆时针为正” 逆时针为正”。
2.质点系的动量矩 质点系的动量矩 质点系对点O动量矩等于各质点对同一点 的动量矩的矢量和 质点系对点 动量矩等于各质点对同一点O的动量矩的矢量和, 动量矩等于各质点对同一点 的动量矩的矢量和, 质点系动量对点O的主矩 或者称为质点系动量对点 的主矩, 或者称为质点系动量对点 的主矩,即
l P = ∑ mi vi = m wt 2
(3)因为皮带及皮带轮的质量均匀分布,系统在任何瞬时的形状 与质量分布都是相同的,所以质心的位置固定不动 即
vc = 0

mvc = 0
第五节
一、动量矩 1.质点的动量矩 质点的动量矩 质点Q的动量对于 点的矩, 的动量对于O点的矩 质点 的动量对于 点的矩, 定义为质点对点 的动量矩: 质点对点O的动量矩 定义为质点对点 的动量矩:
mvcy = ∑ mi vi y
mvcz = ∑ mi vi z
例6-4 求图中各质点系的动量。(1)质量为m,质心速度为 vc的 均质圆盘在水平面上运动;(2)质量为m,长为l的均质杆绕O轴 转动的角速度为ω;(3)皮带及皮带轮的质量都是均匀的。

(1) (2)
P = ∑ mi vi = mvc
d 2s Fr = mr a = m 2 dt
Fn = man = m
v
2
ρ
例6-1 质量为m的质点M绕椭圆形路线运动,如图所示其运 动方程为 x = a cos kt
y = b sin kt
方程中a、b、k都是常数,求作用在质点上的力F。 。 解 以质点M为研究对象,将运动 方程微分两次得
L = ∑Mo (mvi ) O i
i= 1
n
质点系对某轴z的动量矩等于各质点对同一轴 动量矩的代数 质点系对某轴 的动量矩等于各质点对同一轴z动量矩的代数 的动量矩等于各质点对同一轴 和,即 n
Lz = ∑Mz (mvi ) = ∑m (xiviy − yivix) i i
i= 1
所以有
[LO]z = Lz
Fx = max = −mk2x
力F与矢径r共线、反向,这表明,此质点按给定的 运动方程作椭圆运动。
例6-2 质量为m的质点在已知力Fx=Fsinωt的作用下沿x轴运 动,在初始时t=0,x=x0,vx=v0,求该质点的运动。 解 取质点为研究对象,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为
m dv x = F sin wt dt
代入,分离变量并积分得
dx = v 0 dt +
x = x 0 + (v 0 +
F F )t − sin wt 2 mw mw
第三节
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微分方程
1.刚体绕定轴转动的概念 刚体绕定轴转动的概念 刚体绕定轴转动——刚体转动时,刚体内始终有一条直线 刚体绕定轴转动 固定不动,而这条直线以外的各点则绕此直线作圆周运动。 2.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微分方程 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微分方程 刚体的转动惯量 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时惯性的度量,刚体对z轴 转动惯量 的转动惯量定义为
d d dr d M o ( mv) = (r × mv) = × mv + r × (mv) dt dt dt dt
因为
所以
d dr (mv) = F =v dt dt d M o (mv) = v × mv + r × F dt
因为 v × mv = 0, r × F = M o ( F ) 得
dv d 2 r a= = 2 dt dt
n d 2r m 2 = ∑ Fi dt i =1
二、质点运动微分方程的直角坐标形式
d 2x ax = 2 dt
d2y ay = 2 dt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d 2x Fx = m 2 dt
d2y Fy = m 2 dt
三、质点运动微分方程的自然坐标形式 若将课本中的式(6-2)在自然轴系的切线方向、法线方 向投影可得质点运动微分方程的自然坐标形式,即
两边乘以dt得 两边积分得 推导出
mdv x = F sin wtdt

vx
v0
mdv x = ∫ F sin wtdt
0
t
mv x − mv 0 = −
F (cos wt − 1) w
v x = v0 +
将 vx =
dx dt
F (1 − cos wt ) mw
F (1 − cos wt ) dt mw
d M o (mi vi ) = M o ( Fi ) + M o ( Fi′) dt
n个方程相加,有 个方程相加, 个方程相加
n n d ∑ dt M o (mi vi ) = ∑ M o ( Fi ) + ∑ M o ( Fi′) i =1 i =1 i =1 n
d d n d 由于 ∑ M o (mi vi ) = ∑ M o (mi vi ) = Lo , dt i =1 dt i =1 dt
d Mo (mv) = Mo (F) dt
d Mo (mv) = Mo (F) dt
上式表示质点对任意一定点的动量矩对时间的一阶导数, 上式表示质点对任意一定点的动量矩对时间的一阶导数, 等于作用力对同一点的矩,称为质点的动量矩定理 质点的动量矩定理。 等于作用力对同一点的矩,称为质点的动量矩定理。 2.质点系的动量矩定理 . 对于n个质点,由质点动量矩定理有 对于 个质点, 个质点
r r F a= m

r r F = ma
这是一个矢量表达式,它表明力的方向与加速度方向是一致的。
3.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两物体间相互的作用力,总是大小 牛顿第三定律 相等,方向相反,并且沿着同一条直线。 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这个定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 律不仅在物体平衡时适用,而且也适用于作任何形式 运动的物体。
教学重点
质点运动的微分方程; 质点运动的微分方程; 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微分方程; 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微分方程; 质点的动量矩定理和动能定理; 质点的动量矩定理和动能定理; 质点的达朗伯原理。 质点的达朗伯原理。
教学难点
刚体绕定轴转动微分方程及其应用; 刚体绕定轴转动微分方程及其应用;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矩定理;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矩定理; 质点和质点系的达朗伯原理。 质点和质点系的达朗伯原理。
上式表明:质点系对某点 的动量矩矢在通过该点的 的动量矩矢在通过该点的z轴上的投 上式表明:质点系对某点O的动量矩矢在通过该点的 轴上的投 影等于质点系对于该轴的动量矩。 影等于质点系对于该轴的动量矩。
二、动量矩定理 1.质点的动量矩定理 质点的动量矩定理 对质点动量矩求一次导数, 对质点动量矩求一次导数,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