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2-1数学模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按ຫໍສະໝຸດ Baidu一般步骤:
(1)输入量:F(t) 输出量:y(t) 中间变量:
弹性阻力Fk(t),粘滞阻力Ff(t) (2)设系统按线性集中参数考 虑,且无外力作用时,系统处于平 衡状态。
F(t) K m y(t)
f
9
(3)按牛顿第二定律列写原始方程,即
F
F(t)
Fk (t )
Ff (t)
m
n 按照所选分析方法,确定数学模型的形式 n 根据允许的误差范围,进行准确性考虑,
建立尽量简化的、合理的数学模型
微分方程的建立步骤
1. 分析系统运动的因果关系,确定系统的输入量、输出量 及内部中间变量,掌握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2. 做出合乎实际的假设,忽略次要因素,使问题简化 3. 根据支配系统动态特性的基本定律列出各部分的原始方
式无关,是系统本身的固有特性 u 此比值即称为传递函数,记作G(s),是复数域内描述
系统输入输出关系的数学模型
G(s) Uc(s) 1 U r ( s) RCs 1
Uc(s) = G(s) Ur(s)
Ur(s)
Uc(s)
G(s)
33
传递函数的定义
u 定义:在初始条件为零的线性定常系统中,系统输出 与输入的拉氏变换之比,称为系统的传递函数。
设线性定常系统的微分方程式为
a0
d nc(t ) dtn
a1
d n1c(t) dtn1
an1
dc(t) dt
anc(t)
b0
d mr(t ) dtm
b1
d m1r(t) dtm1
bm1
dr(t) dt
bmr(t)
式中,r(t)是输入量,c(t)是输出量。
34
在零初始条件下,对上式两端进行拉氏变换得
铁磁材料的饱和特性: 磁场密度B增长率随 激磁电流I增加而减小
线性化的常用方法
n 作图法:已知特性曲线,直接在工作点处作切线 n 实验法:在工作点附近实测偏量x, y 并计算斜率 n 解析法:用一次多项式近似表示特性曲线
---即在工作点附近使用泰勒展开 n 注意:使用解析法要求非线性函数在工作点处各阶
)
anc(t)
b0
d mr(t ) dtm
b1
d m1r(t) dtm1
bm1
dr(t) dt
bmr(t)
式中,c(t)是系统的输出变量,r(t)是系统的输入变量。
8
机械系统举例
例2-1 弹簧-质量-阻尼器串联系统。试列出以外力F(t) 为输入量,以质量的位移y(t)为输出量的运动方程式。
(s sn ) i1 (s si )
ci可用待定系数法或留数法求得。
22
拉普拉斯反变换
u 若F(s)无重极点,用部分分式展开法得到:
F ( s) c1 c2 cn
n
ci
( s s1 ) ( s s2 )
(s sn ) i1 (s si )
u 查表得反变换:
小偏差线性化要点总结
n 通常工作点为系统稳定工作状态,偏差信 号不会很大
n 本质非线性系统若无法泰勒展开,则不可 线性化
n 书写中一般省略偏量符号Δ,但仍应作偏
量理解
复习:拉普拉斯变换
n 拉氏变换定义:
F ( s ) f (t )e st dt L( f (t )) 0
n 拉氏反变换:
f (t )
L1
n
i1
(
s
ci
s
i
)
n
cie sit
i1
u 重极点的情形见p35
常用拉氏变换表(p32-33)
f(t)
F(s)
(t)
1
u(t )
1 s
tu(t )
1 s2
e at
1
sa
拉氏变换的性质
1)线性性质 L[ af1(t) + bf2(t)] = aF1(s) + bF2(s)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u 数学模型的定义 描述系统内部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u 数学模型的作用 1.求解得到某些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进一步研究系统特性的基础
系统数学模型的特点
n 相似性: 许多工程控制系统具有相同的运动规律 n 简化性和准确性: 同一物理系统数学模型不唯一,有完整的、 复杂的模型和简单的、近似的模型,建模 时应作折中考虑
2)微分性质
L
df (t dt
)
sF ( s)
f (0)
常用:若 f (0) f (0) f (n1) (0) 0 ,
则
L d
n x(t)
dt n
sn
X
(s)
3)积分性质 L f (t )dt 1 F ( s ) 1 f (1) (0)
d 2 y(t) dt 2
(4)写中间变量与输出量的关系式
Fk (t) ky(t)
Ff
(t)
f
dy(t) dt
(5)将辅助方程式代入原始方程,消去中间变量,得
m
d
2 y( dt 2
t
)
ky(t)
f
dy(t dt
)
F
(t
)
10
(6)整理方程得标准形
m k
d
2 y(t dt 2
)
写成偏量方程为
y
cos0
1 2!
sin0
2
...
忽略高次项,即
y cos0
在 0 0 的邻域:y (sin )
在 0 的邻域:y (sin sin )
结论:工作点不同,线性化方程一般不同!
f
(t)
1
2j
jF ( s )e st ds L1 ( F ( s ))
j
(t 0)
n 实际使用部分分式展开法+查表求反变换
21
u 部分分式展开法:
F (s)
B(s) A( s )
b0 s m b1 s m 1 bm 1 s bm sn a1sn1 an1s an
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n 解析法
u 依据描述系统运动规律的定律列写运动方程
n 实验法(系统辨识)
u 基于系统输入输出的实验数据来建立数学模型 u 当系统机理复杂,难以分析或无法分析时使用
建立数学模型的原则
n 建模之前,全面了解系统的自然特征和运 动机理,明确研究目的和准确性要求,选 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R
u0
C
uc
解:设输入量为ur (t),输出量为uc (t),写出电路方程:
RC
duc (t dt
)
uc
(t
)
ur
(t
)
记电容初始电压为uc(0),对方程两端取拉氏变换
30
RCsU c (s) RCuc (0) Uc (s) Ur (s)
Uc (s)
1 RCs
1
Ur
(
s)
RC RCs
s2 s 5 s(s2 3s 2)
s2 s 5 s(s 1)(s 2)
5/2 5 3/2 s s1 s2
y(t) = 5/2 5 e t + 3/2 e2t
29
例2-5 如图所示的RC电路,当开关K突然接通后,试求 出电容电压uc(t)的变化K规律。
b0 s m b1 s m 1 bm 1 s bm ( s s1 )( s s2 ) ( s sn )
这里s1 , … , sn是 A(s) = 0的根,称为X(s)的极点。
若极点各不相同,可得:
F ( s)
c1
c2
cn
n
ci
( s s1 ) ( s s2 )
程式 4. 列写各中间变量与其他变量的因果式(辅助方程) 5. 联立上述方程,消去中间变量 6. 将方程式化成标准形(输出在左,输入在右,导数降阶)
7
微分方程的标准形式
线性定常物理系统的微分方程一般具有以下形式:
a0
d nc(t ) dtn
a1
d n1c(t) dtn1
an1
dc(t dt
t 0
f1( )
f2(t
)d
为f1(t)和f2(t)的卷积,且有
L f1(t) f2(t) F1(s) F2(s)
27
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的求解
r(t)
c(t) 求解微分方程式
微分方程式
L
R(s)
C(s)
s的代数方程
求解代数方程
时域解c(t) L-1
s域解C(s)
28
例2-4
求解
dy2 (t dt 2
)
3
dy(t dt
)
2
y(t
)
5
1(t
)
初始条件:y(0)= 1, y(0) =2
解:两边取拉氏变换
s2Y(s) sy(0) y(0) + 3sY(s) 3y(0) +2Y(s)=5/s
Y (s)
5/ s s 2 s2 3s 2
3
s
s
4)初值和终值定理
f
(0
)
lim
s
sF
(s)
f ( ) lim f (t ) lim sF ( s )
t
s 0
应用条件:1.f(t)及其导数存在拉氏变换 2.初值/终值存在
26
5)卷积定理
若f1(t)和f2(t)均定义在t ≥0上,则称
f1(t) f2(t)
令uc(0) = 0,得到零状态响应:
Uc(s)
1 RCs
1
U
r
(
s
)
当输入电压ur(t)给定时,Ur(s)也确定了, 输出电压便 完全由1/(RCs+1)所决定。这时,上式也可写成
Uc(s) 1 U r (s) RCs 1
32
u 上式表明,输出电压Uc(s)与输入电压Ur(s)之比只与电 路的结构形式及其参数有关,而与输入输出的具体形
( y y0 ) f ( x0 )( x x0 )
n 例2-3 已知非线性函数为 y sin
试分别在θ0 = 0和θ0 =π两点邻域对函数线性化。
解:按一元函数的泰勒展开式对正弦函数展开:
y
y0
dy
d
(
0
0 )
1 2!
d2y
d 2
(
0
0 )2
...
系统数学模型的特点
n 静态模型: 在静态条件下(即变量各阶导数为零), 描述变量之间关系的代数方程(组)叫静 态(数学)模型。
n 动态模型: 描述变量各阶导数之间关系的微分方程 (组)叫动态(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的类型
u 时域模型:微分方程、差分方程、状态方程 u复域模型:传递函数、结构图 u频域模型:频率特性
1
uc
(0)
输入电压为阶跃信号:ur (t) = u0 1(t),代入解得
Uc (s)
u0
1 s
RC RCs
1
uc 0
RC RCs
1
1t
uc (t ) u0 (1 e RC )
1t
uc (0)e RC
31
根据线性系统的叠加原理,可将两种响应分开来研究。
R
L
ur(t)
C
uc(t)
12
解:(1)确定输入量为 ur(t),输出量为uc(t),中
i(t) ur(t)
R
间变量为i(t)。
L
C
uc(t)
(2)网络按线性集中参数考虑且忽略输出端负载效应。
(3)由基尔霍夫定律写原始方程:
L di ( t ) R i ( t ) uc( t ) ur( t ) dt
(4)列写中间变量i与输出变量uc 的关系式:
i(t ) C duc (t ) dt
13
(5)将上式代入原始方程,消去中间变量得
LC
d 2uc (t ) dt 2
RC
duc (t ) dt
uc (t )
ur (t)
(6)整理成标准形,令T1 = L/R,T2 = RC,则方程化为
T1T2
d
2uc (t ) dt 2
T2
du c (t ) dt
uc (t )
ur (t)
对比例2-1的机械系统:
T
2 m
d
2 y(t dt 2
)
T
f
dy ( t ) dt
y(t)
1 k
F (t)
称两种系统为相似系统。
14
非线性数学模型线性化
n 任何元件都存在一定程度非线性 n 线性化:用线性模型代替原非线性模型 n 小偏差线性化:工作点附近用切线代曲线
f k
dy ( t ) dt
y(t)
1 F (t) k
若令Tm2 = m/k,Tf = f/k ,则方程化为
T
2 m
d
2 y(t dt 2
)
T
f
dy ( t ) dt
y(t)
1 k
F (t)
Tm 和Tf 称为系统的时间常数;1/k称为静态放大倍数。
11
电路系统举例
例2-2 电阻-电感-电容串联系统。RLC串联电路如 图所示,试列出以ur(t)为输入量,uc(t)为输出量的网络 微分方程式。
导数存在
小偏差线性化具体步骤
(1)确定输入输出关系y=f(x) ;
(2)在y工作y0点 (f x'(0x,y00))(邻x 域x0将) f(21x!)f展''(开x0成)(x泰勒x0)级2 数:
(3)令 y y y0 , x x x0
并略去二阶以上的高次项,得到
y kx (k f '(x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