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bobath疗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Bobath技术PPT演示课件

Bobath技术PPT演示课件
23
手的抗痉模式:
伸腕、伸指、拇外展。将腕关节、手指伸展, 拇指外展,牵拉手部的屈肌群
患者双手及上肢同时活动时让患者双手掌心相对, 十指交叉握手,患侧拇指在上,此形式的握手又 叫Bobath式握手
24
促进正常姿势反应
调正反应: ������ 当身体偏离正常姿势时,人体会自发性地
出现恢复正常姿势的动作,即头部位置,头 部对躯干位置,四肢对躯干位置等恢复正常 的一系列反应。 促进翻身、转移及平衡训练。
神经发育学疗法(NDT)之
Bobath技术
1
摘要幻灯片
一、概述 二、基本理论 三、基本技术 四、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2
一、概述
通过正常的姿势反射和控制关键点来抑制异常的姿 势反射和肌张力,引出或促进正常的肌张力、姿势 反射和平衡反应,促进正常运动模式的形成的技术, 其核心是以日常生活活动任务为导向的姿势控制和 运动控制。
27
(3)发自躯干,作用于 颈部。其反应为上半 身或下半身扭动时, 另一半随之转动成一 直线。例如,病人仰 卧,将肩胛带或骨盆
扭转,带动躯干转动。
28
(4)发自眼睛, 作用于头部。 当躯干位置 倾斜时,由 于来自眼部 的刺激,而 将头部保持 正确位置。
29
平衡反应
当人体突然受到外界刺激引起重心变化时,四肢和 躯干出现一种自动运动,以恢复重心到原有稳定状 态。
5
以Bobath概念为主的相关书籍
6
Bobath 观念的定义
是对由于中枢神经损伤,引起功能、运动和 体位控制障碍的患者,进行评价和治疗,它 是一种问题解决方法
“Bobath观念还没有完成,我们希望她在将 来不断成长和发展。”Bobath(1986)

Bobath技术上课用PPT课件

Bobath技术上课用PPT课件
身屈曲模式了。
第22页/共84页
a
b
利用“远端关键点”控制缓解肌张力的方法
a 上肢屈肌肌张力高的控制
b 下肢伸肌肌张力高的控制
第23页/共84页
2.反射性抑制模式(RIP)
——抑制异常活动和异常姿势反射的方法
偏瘫患者常见的痉挛模式具体表现为
头:患侧颈部侧屈,面部转向健侧
躯干:患侧躯干侧屈并向后方旋转
第4页/共84页
➢ Bobath技术:通过正常的姿势反射和控制关键点来抑制异常的姿势反射和 肌张力,引出或促进正常的肌张力、姿势反射和平衡反应,促进正常运动模 式的形成的技术。
➢ 主要用于治疗:脑瘫,偏瘫等。
➢ 是20世纪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运动障碍运 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
第5页/共84页
(一)基本概念
肩胛带:后撤、下沉
骨盆:上抬并向后方旋转
肩关节:内收、内旋
髋关节:伸展、外展、外旋
肘关节:屈曲
膝关节:伸展或过伸展
前臂:旋前
踝关节:跖屈、内翻
腕关节:掌屈、尺偏
趾:屈曲、内收
拇指:内收、屈曲
手指:屈曲
第24页/共84页
偏瘫患者下肢痉挛 模式
偏瘫患者上肢痉挛模式
a偏瘫患者常见的异常痉挛模 式 b患侧肢体的抗痉挛模式
反应,增加运动功能 ③采用感觉刺激帮助肌张力的调节
①遵循运动控制理论 将运动、感觉、认知、知觉、生物力学统合考虑进运动控制理
论体系。结合运动分析和任务分析,明确功能障碍 ②神经可塑性 包括大脑皮层功能重组、轴突长芽、突触再生、增强突触传递
效率和提高脑内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特殊的感觉输入、重复 运动和体位模式能加强突触链,增强其功能连接

Bobath技术完整版 ppt课件

Bobath技术完整版 ppt课件

4
5
Bobath技术完整版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obath技术完整版
反射抑制性模式 影响张力性姿势 关键点的控制 促进正常姿势反射 刺激固有感受器和体表感受器
13.09.2020
16
Bobath技术完整版
躯干抗痉挛模式
患者健侧卧位,治疗师站 立于患者身后,一只手扶 住其肩部,另一只手扶住 髋部,双手做相反方向的 牵拉动作,在最大的牵拉 范围内停留数秒
促进翻正反应 上肢保护性伸展反应 促进平衡反应
13.09.2020
27
Bobath技术完整版
关节负重
是一种利用体位使重力通过关节,刺激 本体感受器使关节周围肌肉产生共同 收缩来提高关节稳定性的方法
13.09.2020
28
Bobath技术完整版
位置反应
指肢体反应性的短暂 的保持某种体位的能 力,是肢体的重量刺 激引发出的正常姿势 反应
躯干伸展,使全身伸肌占优势, 成为抑制全身性屈曲模式的方 法
躯干旋转, 可以破坏全身性屈
曲、伸展模式。
13.09.2020
23
Bobath技术完整版
肩胛及上肢关键点的 控制
肩胛带向前伸则全身 屈曲占优势
肩胛带处于回缩位, 全身伸展模式占优势
13.09.2020
24
Bobath技术完整版
下肢及骨盆关键点的控制 坐位骨盆后仰时,上半身屈曲位占优势,下肢
通过姿势或体位抑止 痉挛
32
Bobath技术完整版
在功能活动中控制痉 挛
33
Bobath技术完整版
体验运动的正常感觉 治疗中和日常生活中采用RIP或TIP对抗痉

Bobath技术PPT优质课件

Bobath技术PPT优质课件
由于患侧背阔肌、肩关节下降肌的痉挛,常使 患侧的躯干短缩并向后旋
躯干的抗痉挛模式是使患侧躯干伸展 方法是患者健侧卧位,治疗师立于患者身后,
一手扶其肩部,另手扶住髋部,双手做相反方 向的牵拉动作,可缓解躯干肌的痉挛
13
(2)上下肢的抗痉挛模式
使患侧上肢处于外展、外旋,伸肘,前臂旋后, 伸腕,伸指,外展拇指,可对抗上肢的屈曲痉 挛模式
16
(5)利用反射性机制改善异常的肌张力
利用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利用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利用紧张性迷路反射 利用阳性支持反射
17
3.促进正常的姿势反应
(1)调正反应
属于静态反应。是指当身体偏离正常姿势时,人体会 自发性地出现恢复正常姿势的动作
发自头部,作用于躯干 发自迷路,作用于头部 发自躯干,作用于颈部 发自眼睛,作用于头部
30
(二)痉挛期的治疗
坐位训练 从坐到站的训练 步行训练
摆动相 支撑相
俯卧和跪位的训练
四点跪位训练 双膝跪位训练 单膝跪位训练-跪位、立位
31
手臂控制的训练 肘关节的控制训练 患者需在家做的训练
32
(三)相对恢复期的治疗
改善步态的训练 上臂和手的训练 物理治疗与作业治疗的整合
33
34
正常的运动发育顺序 训练计划需与患者的发育水平相对应 强调“运动发育控制理论”但不机械照搬
2.运动感觉学习理论
反复学习运动的方式及动作可促进患者获得正常运动 的感觉
训练的活动必须要给患者重复运动的机会 只有正常的感觉反馈本身,方可教会病人重新学会正
常运动
8
3.掌握技巧性动作

最新《Bobath技术》PPT课件

最新《Bobath技术》PPT课件
反复、多次正确活动模式训练,减少偏差,利于 突触和潜伏通路动用、发芽;
重新、反复学习,能获得新的功能代偿(触觉代 替视觉);
外周刺激和感觉反馈在促进CNS功能和帮助个体 适应环境和生存中起积极作用。
Bobath技术
一、概述
1、背景
是由英国物理治疗师Bobath夫妇根据英 国神经学家Jachson的“运动发育控制理 论”经过多年康复治疗实践而创立的。
3、目的
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和异常的姿势反射, 按发育顺序促进正常的运动。
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增强运动 功能。
4、途径
维持正常姿势控制; 抑制异常病理反射和异常运动模式; 控制痉挛。
5、特点
遵循人体发育的规律,制定的针对运动功 能障碍的训练方法。
关键点的控制是此技术手法操作的核心。 利用各种反射促进或抑制肌肉张力和平衡
神经功能替代
猴子运动皮层部分切除,拇指功能重心恢复, 损伤周围完好神经元功能重组
美国Wisconsin大学康复医学教授之父,66 岁梗塞,每日3h康复,生活自理(洗碗、打 字、步行、爬山),恢复全日工作3年,72岁 死于心梗,尸检锥体束3%保留完好。健侧代 偿,双重支配。
周围完整存活神经细胞功能替代


刺 激
各级 神经原
兴 奋 性
的 运 动


2、主要代表方法
Bobath技术 Brunnstrom技术 PNF技术 Rood技术 运动再学习技术
3、共同特点
强调手法治疗 强调患者主动配合 一对一治疗 以人体本身存在的反射和反应为基础 以人体发育规律为基础
以神经系统作为治疗的重点对象,按照个 体发育的正常顺序,通过对外周(躯干和 肢体)的良性刺激,抑制异常的病理反射 和病理运动模式,引出并促进正常的反射 和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

第一节 bobath ppt课件

第一节 bobath ppt课件
常反应的运动和活动 ❖4.患侧身体参与治疗活动 ❖5.训练时要使患者精神集中 ❖6.及时调整治疗方法
三、Bobath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 ❖CNS损伤引起的运动障碍,如儿童脑瘫、
成人偏瘫等,其中对儿童脑瘫针对性更强。
2.禁忌证: ❖一般无特殊禁忌,但对非CNS损伤引起的
运动障碍效果较差。
2.其他观点
❖(1)反对代偿性训练,认为此训练忽视偏瘫肢 体恢复正常功能的潜力。
❖(2)认为被动牵张和增强肌力训练对于脑卒中 后偏瘫患者没有任何治疗价值。
❖(3)对Brunnstrom技术提出了否定,认为其 既强化了异常的反射活动,又加重了偏瘫侧 肢体的痉挛程度。
3.Bobath技术的训练程序
❖在训练运动功能之前.治疗师首先必须改 变异常肌张力或使肌张力正常化并消除不 必要的肌肉活动。
(2)与姿势及运动控制有关的问题,包括躯干 控制障碍、平衡功能下降、保护性反应减弱 或消失.以及偏瘫侧髋关节负重能力差。
(3)某些运动和功能性活动能力丧失.如独立 地翻身、坐起、行走、穿衣受洗澡等。
❖1、肌张力异常 ❖2、姿势控制能力丧失 ❖3、运动协调性异常 ❖4、功能活动异常
(四)Bobath技术的基本观点
❖基本内容 除在PIR后可利用促进方法引出一些正 常运动外,重点是促进翻正反应、上肢伸展性防 护反应和平衡反应,尤以后者为重点中的重点。
第五章 神经生理学疗法
❖其典型代表有: ❖Bobath疗法 ❖Brunnstrom疗法 ❖Rood疗法 ❖PNF疗法
❖主要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这些治疗技术具有以下共同点:
1.治疗原则:
❖ 以神经系统作为治疗的重点对象,将 神经发育学、神经生理学的基本原理 和法则应用到脑损伤后运动障碍的康 复治疗中。

《Bobath技术完整版》PPT课件

《Bobath技术完整版》PPT课件
放松,轻度屈曲膝关节,避免骨盆上提,然后 将患侧下肢向前方迈出 ③髋内收、膝屈曲动作训练:患者健侧站位, 患肢位于健肢后方,将患膝靠近健膝,练习髋 内收、膝屈曲动作
h
68
患侧下肢迈站步立训和练 行走训练3
④迈步前训练:托住患侧足趾使其伸展,将 踝关节控制在背屈、外翻位,让患者将足 部抬离地面,缓慢着地
进行练习。
h
57
上肢训练 1
侧卧位→仰卧位的训 练
下肢呈屈曲位,患侧 肩部和上肢前伸对抗 阻力引发身体向后转 动,变成仰卧位。
活动患侧肩胛带
患者采用仰卧位或健 侧卧位,治疗师可进 行肩胛骨被动向下、 上、前方的活动,避 免向后方的运动。
h
58
上肢训练2
伸展患侧躯干的训练
伸肘训练
患者仰卧位,患侧上肢高 举过头,治疗师一只手持
曲、伸展模式。
2021/1/13
h
22
关键点的控制3
肩胛及上肢关键点的 控制
肩胛带向前伸则全身 屈曲占优势
肩胛带处于回缩位, 全身伸展模式占优势
2021/1/13
h
23
关键点的控制4
下肢及骨盆关键点的控制 坐位骨盆后仰时,上半身屈曲位占优势,下肢
伸展位占优势 骨盆前倾坐位时上半身伸展占优势,下半身屈
h
37
治疗性活动 1
四肢或躯干负重
h
38
治疗性活动2
给予合适的支撑
h
39
治疗性活动3
鼓励中线位活动 促使患儿伸手并抓住物体是治疗手足徐动
型脑瘫的另一个基本要素
h
40
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3
共济失调型 肌张力低下和协调性差是共济失调患儿的
基本表现。如穿衣服或用勺子吃饭时, 握不住勺子及身体摔倒等

《Bobath技术》课件

《Bobath技术》课件

总结和展望
Bobath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改善运动和功能障碍。未 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创新的康复技术,以提升治疗效果。
《Bobath技术》PPT课件
本PPT课件介绍Bobath技术,包括定义、原理、应用领域、优点、训练方法、 案例分享以及总结和展望。
什么是Bobath技术
Bobath技术是一种康复治疗方法,旨在帮助改善运动和功能障碍。它通过改 变肌肉张力、重建神经递质的正常功能以及提高运动控制来促进康复。
Bobath技术的原理
3
康复训练
通过定向练习、功能性训练和重复训练来促进恢复。
Bobath技术的案例分享
中风患者康复
通过Bobath技术,中风患者恢复了 日常生活中的各项功能能力。
脑瘫儿童康复
使用Bobath技术帮助脑瘫儿童提高 姿势控制和运动协调。
脊髓损伤复
通过Bobath技术,脊髓损伤患者恢 复了行走和平衡能力。
Bobath技术基于神经可塑性原理,通过创造适当的环境和应用正确的刺激, 促进大脑重新组织和修复受损的神经回路。
Bobath技术在康复领域的应用
中风康复
帮助中风患者恢复肢体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脑瘫病患
帮助脑瘫儿童改善姿势控制、平衡以及运动协调。
脊髓损伤
促进脊髓损伤患者恢复行走、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
Bobath技术的优点
1 个性化
2 综合性
3 促进自主性
根据患者的特点制定独特的 康复计划。
综合运用不同治疗手段,包 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和职 业治疗。
帮助患者重新获得独立生活 的能力。
Bobath技术的训练方法
1
评估
了解患者的病史、现状和康复目标。

《Bobath疗法》课件

《Bobath疗法》课件

Bobath疗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Bobath疗法的优点在于能够个体化治疗、提高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但在某 些情况下可能存在局限性,如治疗时间较长。
Bobath疗法的实例和案例
通过一些实例和案例展示Bobath疗法的应用效果,为患者提供希望和鼓舞。
Bobath疗法的理论基础
Bobath疗法的理论基础是神经发育和神经可塑性的理论,通过刺激和锻炼神 经系统,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Bobath疗法的治疗原则
Bobath疗法的治疗原则包括个体化治疗、功能训练、感觉刺激与动作反应、 环境适应以应用
Bobath疗法在康复领域广泛应用于儿童、成人和老年人的神经系统疾病康复治疗,包括脑卒中、脑损伤、脑性 瘫痪等。
《Bobath疗法》PPT课件
通过介绍《Bobath疗法》开展康复训练,促进患者身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 质量。
什么是Bobath疗法
Bobath疗法是一种综合性的康复治疗方法,主要用于帮助病患恢复运动功能 和改善生活质量。
Bobath疗法的起源和发展
Bobath疗法最早由英国物理治疗师Berta和Karel Bobath于二战后发展而来,他 们通过观察和实践不断完善该疗法。

康复治疗学-Bobath技术 ppt课件

康复治疗学-Bobath技术  ppt课件

扶着患儿的头,把头摆正,治疗师可以让他的身体对称, 并且使身体重心向前并超过脚的位置
共济失调型
1.治疗原则 2.治疗性活动
(1)促进上肢负重 (2)在功能活动中练习平衡反应
软瘫型
1.治疗原则
2.治疗性活动
混合型
混合型指的是患儿同时伴有几种类型
的情况。 指导原则是对你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治 疗。特别要注意的是,患儿是怎样代 偿其运动功能的不足的。
(五)与日常活动结合
让患者意识到,所有的治疗都是他日
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只是一系列的 锻炼而已。 Bobath 方法强调运动感觉的重要性, 运动感觉可通过后天的反复学习、训 练而获得,为了掌握运动感觉,需要 进行无数次的活动。
Bobath技术
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概述 基本理论 临床应用
第一节 概述
一、 二、 三、
简介
基本概念 基本操作方法
简介
Bobath
夫妇 1940 年代 中枢损伤后的运动表现 单关节运动与功能性活动 痉挛/肌张力增高 代偿与恢复潜力
基本概念
控制关键点
反射性抑制 促进姿势反射 感觉刺激 整体治疗
1.双腿下垂坐在床边坐 2.保持坐位平衡 3.躯干旋转伴随躯干屈曲 4.向健侧旋转 5.向患侧旋转
6.躯干侧屈
7.
前后挪动
屈、伸躯干以纠正骨盆的位置(右侧偏瘫)。a伸展;b 屈曲
(三)从坐位到站位
1
.躯干前倾
2.帮助患者由坐位站起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行走
1.协助髋伸展 2.促进倒行 3.促进侧行 4.促进向前行走 5.兴奋性和抑制性拍打
1.运动发育的未成熟性 2.运动发育的异常性

BOBATH神经发育技术课件

BOBATH神经发育技术课件

人民卫生出版社
48
体位摆放 1
▪ 仰卧位
▪ 患侧肩关节前伸,上 肢伸直、外旋、稍抬 高,并将患侧上肢放 在体旁的枕头上,掌 心向上,手指分开。 骨盆前挺,大腿稍内 收并内旋,膝关节稍 弯曲,下面垫一支持 枕
2024/10/31
人民卫生出版社
49
体位摆放2
▪ 健侧卧位 ▪ 患侧上肢前伸,肘关
节伸展,腕、指关节 伸展放在胸前软枕上。 患侧下肢半屈曲向前 置于枕上。健侧肢体 自然放置。为防止躯 干稳定性差而出现向 后倾倒,可在患者身 后放置软枕,维持侧 卧位
人民卫生出版社
47
弛缓期的康复训练
▪ 偏瘫患者的弛缓期一般可持续几天、 几个星期或更长的时间,主要表现为 肌肉松弛,肌张力低下,不能进行自 主性的运动
▪ Bobath疗法强调在此期应及早进行良 好体位的摆放,有助于预防或减轻痉 挛,抑制日后痉挛模式的出现,维持 关节活动度并防止关节出现挛缩
2024/10/31
25
刺激固有感受器 体表感受器 1
▪ 关节负重
▪ 是一种利用体位使重力通过关节, 刺激本体感受器使关节周围肌肉产 生共同收缩来提高关节稳定性的方 法
2024/10/31
人民卫生出版社
26
刺激固有感受器
体表感受器2
▪ 位置反应
▪ 指肢体反应性的 短暂的保持某种 体位的能力,是 肢体的重量刺激 引发出的正常姿 势反应
疗。尤其要注意患儿是如何代偿运 动功能不足的
2024/10/31
人民卫生出版社
46
脑卒中偏瘫的治疗
▪ 弛缓期,以加强高级姿势反应和患 侧肢体的负重训练来刺激运动功能 的恢复
▪ 痉挛期,主要应用反射抑制性模式 来抗痉挛以缓解肢体的肌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obath疗法的基本观点
Bobath疗法所反对的观点:功能的潜力。
❖ 反对”认为被动牵张和增强某一块肌肉的力量无益
于缓解或改善异常肌张力和运动协调性障碍,因此
被动牵张和肌力增强训练对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没 有任何治疗价值。”
Bobath疗法的基本观点:
facilitation technique,NFT)
要点
● 熟悉Bobath疗法理论基础与基本观点 ● 熟记偏瘫的基础理论 ● 掌握Bobath治疗技术与治疗原则☆
理论基础
❖ 运动是人类固有的特性,运动的感觉可以通过后天不断的学
习而获得。 ❖ 强调在治疗中把病人作为一个整体来治疗,不仅治疗瘫痪肢
(一)弛缓阶段(initial flaccid stage) (二)痉挛阶段(stage of spasticity) (三)相对恢复阶段(stage of relative recovery)
四、Bobath疗法的治疗原则
❖ 评估与治疗的一致性
❖ 治疗中应避免采用可能增加患侧肌张力或异常反应的运动和
活动。 ❖ 治疗应以建立正常的姿势与运动模式为目标 ❖ 患侧身体参与治疗活动 ❖ 正确选择治疗手法 ❖ 训练时要使患者精力集中。
Beautiful Life
Bobath与偏瘫康复
Bobath疗法在偏瘫治疗中的三个阶段
❖ Bobath认为
患者主动地以正常的协调运动模式移动 患侧肢体时,痉挛才可能减轻;患者运用正 常的运动模式进行功能活动时,才意味着其 最大潜力被挖掘出来。
Bobath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的目标:
❖ 采用抑制技术减少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症状, 如肌张力增高、不对称性姿势和联带运动;
❖ 采用易化技术增加患侧肢体或躯干及健、患两 侧间正常的协调运动模式;
体,更重要的是鼓励病人积极参与治疗,去体会和掌握肢体 运动时的感觉,而不是运动时的动作本身。 ❖ Bobath技术主张按照正常个体发育的顺序,通过利用正常的 自发性姿势反射和平衡反应来调节肌张力,诱发正常的运动 反应。
对于偏瘫本质的认识
一. 肌张力异常 二. 姿势控制能力丧失 三. 运动协调性异常 四. 功能活动异常
露出来 2: 几乎全ROM范围内有较明显的肌张力增高,但患肢容 易被移动 3: 肌张力明显增高,被动运动困难 4: 患肢呈屈曲或伸直强直
Bobath治疗技术
(一)抑制技术 (二)易化技术 (三)控制关键点 (四)触觉和本体感的刺激 (五)ADL训练
(一)抑制技术
1.纠正异常的身体姿势 2.抑制痉挛 3.阻止(或)破坏异常的运动模式 4.自主抑制训练
❖ 促进患侧躯干和肢体进行功能活动,减少代偿 及适应性辅助具或设备的使用。
评估
❖ 确定异常肌张力是否存在及其分布(MAS) ❖ 确定有无异常运动模式 ❖ 寻找运动反应障碍点 ❖ 分析患者完成功能性运动能力水平
评估方法:
❖ 随意运动模式???方法 ❖ 肌张力???方法 ❖ 平衡反应???方法
❖ 上肢保护性伸展和支撑的评价
(二)易化技术
易化(促进)技术是运用各种手法或通过运动帮助患者诱 发出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肌张力、姿势反应及运动模式的治疗 技术。
促进的基本内容:
除在RIP后可利用促进方法引出一些正常运动外,重点是 促进翻正反应、上肢伸展性防护反应和平衡反应,尤以后者
为重点中的重点。
(三)控制关键点
❖ 治疗师控制患者的身体,改变其运动模式、肌张力和运动质 量方法。
❖ Bobath强调所有脑卒中患者的偏瘫侧肢体都具有重获正常的 运动模式和实用功能的潜力,因此重新获得偏瘫侧躯干和肢
体的正常运动模式应是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目标。
❖ Bobath疗法正是用于缓解痉挛和纠正协调性异常,改善患侧 躯干和肢体控制能力的治疗技术
Bobath疗法的训练程序:
❖ 肌张力: 改变异常肌张力或使肌张力正常化并消除不
必要的肌肉活动。
❖ 诱发正常运动模式:训练躯干和肢体正常的运动模式。
正常运动模式的训练包括诱发各种姿势反应以及对偏瘫肢体肌肉进行
负重和非负重功能状况下的再训练。
❖ 肌力训练: 肌肉的再训练可以在单一肌群(如腕关节
伸肌)或协同肌(如腕关节伸肌、肩关节和肘关节屈 肌以及手指屈肌协同收缩完成手握牙刷送到口中的动 作)水平上进行。
(四)触觉和本体感的刺激
触觉和本体感觉刺激主要包括轻拍、肢体负重 和关节压缩、肢体定位放置和控制几种。
(五)ADL训练
❖ 在促进正常姿势反应和运运之后,如肌张力已接近 正常,可进行这种活动。其实所有抑制和促进技术 都可用来发展有功能的技能。
❖ 治疗原则:遵循翻身、从卧到坐、用肘支撑起上半 身的俯卧、手膝位、膝跪立位、从坐到站等顺序, 但不要僵化地遵循。
脑卒中后的评价-痉挛的评定
临床上通过徒手被动运动肢体较容易判断痉挛的存在,主要的方法有: (一)改良Ashworth法
改良Ashworth量表 0: 无肌张力增高 1: 轻微肌张力增高,通过快速抬起和放开患肢远端部分 或被动屈伸
患肢在ROM终末,有轻微阻力而显露出来 1+ : 轻度肌张力增高,通过抬起患肢感到后半段ROM有轻 度阻力而显
bobath疗法ppt课件
概述
❖ 神经生理学疗法(neurophysiological therapy, NPT)
❖ 神经发育学疗法(neurodevelopmental therapy, NDT)
❖ 易化技术(facilitation technique) ❖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neuro-muscular
(六)Bobath治疗技术注意事项
❖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患者的主要问题是异常的肌肉收缩和异常
的姿势模式,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缓解痉挛,导入选择性的
运动模式。
❖ 要想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不是将抑制技术、易化技术分别 地孤立地进行,而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姿势模式、运动 模式的质量及功能水平等设计康复的治疗计划。
❖ 关键点(key point)是指人体的某些特定部位,这些部位对身 体其他部位或肢体的肌张力具有重要影响。
--人体关键点包括中央关键点如头部、躯干、胸骨中下段; -- 近端关键点如上肢的肩峰,下肢的髂前上棘,它们分别控制肩胛带和骨盆; --远端关键点如上肢的拇指,下肢的拇趾;分别控制手和下肢、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