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论证:把事实和价值分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教学:论证:把事实和价值分开
论证:把事实和价值分开
一、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这本文学杂志是《收获》。
《收获》是好的文学杂志。
前一句是事实判断,后一句是价值判断。
在科学领域和法律场合,我们需要从材料和观点的关系来认识世界。日常生活中人们并不总是提供证据材料,事实和价值常常是连在一起的。
事实可以脱离评判和观察的主体而存在,比如,圆周率在人们发现它以前就一直存在。而价值判断就不然,像好坏、美丑等总是对人而言的。如有些人认为四川菜的麻辣最够味,有些人则觉得上海菜的甜糯最好吃。味道是个人喜好,喜欢辣和喜欢甜并不构成矛盾。营养学家也很难通过说理论证让一个爱吃甜的人喜欢吃辣。其原因在于:价值判断不仅仅与认识对象的客观真实有关系,更与主体自身的需要、兴趣、个性有关。价值好坏的判断,一定程度上是情绪、态度的表达,因此,价值好坏可以被理解,较难被证明。
生活中,事实和价值常常交织在一起,对事实的研究总或隐或现地承载着价值。最优秀的研究者往往是那些对自己的观点抱有执着热情的人。完全不偏不倚的冷静,似乎并不存在。但是,我们仍有必要区分两类判断,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价值判断作为事实判断强行要求他人接受,无疑会违背他人意志。强势群体把价值判断作为事实判断强加给别人,肯定不利于创新思想的形成,不利于人的创造性的发挥。因此,养成多元、开放、变动、创造的综合思维和认知模式,将有助于我们与世界更好地相处。本文在此背景下讨论高考作文中如何分析不同观点后的价值判断,以便更深入地理解材料,借助辩证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
二、价值观冲突是产生矛盾观点的原因
1. 价值判断的冲突
对某个论题持有不同甚至矛盾的看法,是一个健康社会的常态。理清各方观点后面的价值观念,针对事实,综合考虑多方诉求,有时候确实能消弭不同观点之间的冲突,在审辨思维的指导下,能达成一定程度的共识。然而,并非摆出事实就可以解决问题。因为基于各方价值观、审美爱好和个人兴趣等造成的价值判断的差异,不是所有的观点冲突都能相融。
如,一个规矩严格、等级清晰且为每个员工提供了向上通道的大公司,与一个自由随性、结合松散、容纳三五同好的同仁小公司相比,哪个更宝贵?
再如,一个打烧饼的小摊贩喜欢吹笛子,他每天用最好的材料认真打烧饼,但是售卖两小时后必收摊,除去准备材料和出摊时间,剩下的空闲他要吹笛子。另一家夫妻豆腐店,夫妻俩成天打豆腐,卖豆腐,无日无夜无假无休。五年后,打烧饼的还守着烧饼炉,闲了,眉清目秀地在那里吹笛子,笛声悠扬深远;豆腐店夫妻俩还是起早贪黑,面目模糊,不过,门面扩张了两倍。——谁的生活更有意义?
基于不同的价值观念进行辩论,很难取得一致。事实是清晰的,引起分歧的是每個人牢固的价值观念。
对下面的问题展开争论,价值冲突显而易见。
甲:任课教师应该为基础薄弱的学生提供课外补习。无论是否提供补习,这些学生都会有上课不认真听讲的习惯。我们当然可以要求他们改掉上课不认真听讲的习惯,但是我们也可以使他们铭记,如果不认真听讲,他们可能会留下无法集中注意力的毛病,遗祸终身。虽然教师补习也不一定能提高他们的成绩,但是对促进这批学生改进学习习惯是有用的。因此,任课教师的补习大有必要。
乙:我反对为基础薄弱的学生提供补习。上课认真听讲是学生的本分,如果任课教师为他们课后补习,等于是为他们的上课不守纪律的行为提供了后援和保障,这是与学生守则的要求背道而驰的。如此一来,这些学生的坏习惯会越来越严重。而且课后补习还会加重教师负担,关于是否支付教师报酬的问题,可能还会引发新的争议。
在这段对话中,说话双方就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提供课外补习,发表了充满自信的就事论事的看法。然而,甲乙双方借口发表了一些未经证实且值得商榷的事实陈述,他们都将未经证实的猜测当做公认的事实。实际上,造成基础薄弱的原因很多,上课不认真听讲只是其中的一种可能,可是甲乙双方的论辩完全站在这个虚拟的唯一条件上展开,这是对事实判断的误差。论证者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的意见(“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为充分证实的事实(等同于“学习基础薄弱”,或被看作造成基础薄弱的唯一原因),而不是作为可能性或仅有可能的事实提出来。论证过程常用有待论证的原因、推测、统计——有时甚至用假设的数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我们听诡辩者争论一个问题时,常常会看到这种情形。逻辑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制造假设事实”。这是论辩中强有力的、常用的设圈套的手法。
另外,在价值判断上,双方也有明显的歧异。
甲更关心改善学生的成绩,而不太关心彻底纠正这些学生上课不能认真听讲的坏习惯。
乙更关心依照规范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而对学习结果的关注则要淡漠一些。
2. 分析价值判断冲突的原因
生活的复杂在于,事实不难判别,价值观念的冲突则很难融合。如果我们总是设想以简单的方式处理矛盾复杂的问题,最后不免捉襟见肘,暴露逻辑认知上的障碍。如以下三个作文题:
题一: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二: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题三: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第一个题目让你思考“一切”到底是“会”还是“不会”过去。生活中的事实,肯定有“会”过去的,也有“不会”过去的,话题展示了这种困境,我们的答案不能执其一端,只回答“会”或“不会”。不同的价值判断会得出不同的结论,针对完全矛盾的判断,命题者希望我们有自己的态度,至少要解释不同价值观左右下的观点歧异的原因,而不是做“我选A(或B)”式的判断。
第二个题目暗示了面对现实时人心之中的“坚硬”和“柔软”的矛盾,我们不能简单论证“我要做一个内心坚硬(柔软)的人”,而要思考持“坚硬”(或“柔软”)态度的人出自何种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做出判断。一句话,不是对呈现的事实进行确认,而是对事实后面的价值观进行分析。
第三个题目让你回答从与异质对象的对比中认识到原本以为熟悉的东西,从而获得更深切的认识。不能简单地认为本题是让我们了解“中国味”这个事实,而是告诉我们面对不同质地的文化,应持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念,才能做到视野开阔,进而才有可能去理解不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