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营隧道衬砌安全等级评定暂行规定
铁路运营隧道衬砌安全等级评定
铁路运营隧道衬砌安全等级评定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04年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基本要求 (4)第三章隧道衬砌状态分类 (5)第四章隧道衬砌缺陷及病害的量化指标 (6)第五章隧道衬砌安全等级评定 (8)本规定用词说明………………………………………………………………………10编制说明………………………………………………………………………………1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运营隧道病害整治和新建隧道工程质量评定的需要,实现铁路运营隧道衬砌状态管理信息化和安全等级评定工作规范化,使隧道病害整治及养护管理工作有重点有秩序地进行,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行车时速160km以下的单线铁路运营隧道,双线或多线铁路隧道可参照执行。
新建铁路隧道竣工交验时衬砌质量评定亦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铁路运营隧道安全等级评定除应符合本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当现行有关标准与本规定不一致时,以本规定为准。
第四条术语和符号一、术语1. 隧道衬砌状态作为隧道主要承载结构的衬砌(包括仰拱、底板)的状态2. 内部结构衬砌内部钢筋及钢架的分布情况等3. 内部缺陷衬砌内部的空洞、蜂窝、疏松等缺陷4. 基床仰拱(含回填混凝土)、底板的通称5. 基底基床底部与围岩连接处,简称基底。
6. 基底不密实基底有虚碴、淤泥或吊空充泥充水7. 净空不足衬砌内部实际拥有的空间不能满足隧道建筑限界的要求,习称限界不足。
二、符号1. 测线Lc ——检测衬砌厚度不足地段的测线连续长度Lq ——检测衬砌混凝土强度不足地段的连续长度kLc——衬砌背后回填有空洞地段测线连续长度sLc ——衬砌背后回填不密实地段的测线连续长度dLc ——基底不密实地段的测线连续长度2. 材料指标q ——设计衬砌混凝土强度q——检测断面衬砌混凝土测点的平均强度13. 几何特征h ——设计衬砌厚度——检测衬砌厚度,当衬砌混凝土存在内部缺陷时,检测衬h1砌厚度应换算为有效衬砌厚度,即将检测衬砌厚度减去内部缺陷削弱的部分厚度。
铁路隧道风险评估指南
本暂行规定用词说明 ................................................................................30 《铁路隧道风险评估暂行规定》条文说明............................................31 参考文献 ....................................................................................................55
本暂行规定由铁道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 本暂行规定主编单位: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暂行规定参编单位:中国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十 二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 本暂行规定主要起草人:陈赤坤、郑长青、仇文革、高杨、曹磊、 曹化平、喻渝、罗志、周振国、陈思安、张金柱、商崇伦。
1总则
1.0.1 为规范铁路隧道风险评估工作,循序渐进地建立风险评估及管 理体系,制定本暂行规定。 1.0.2 本暂行规定主要适用于新建铁路隧道,也可供类似地下工程参 考。 1.0.3 风险评估应贯穿铁路隧道设计和施工的全过程,并分阶段进行。 1.0.4 铁路隧道风险评估包含设计阶段风险评估和施工阶段风险评 估,其中设计阶段分为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阶段。 1.0.5 各阶段风险评估应根据隧道工程技术特点针对安全、环境、质 量、投资、工期以及第三方等方面进行,侧重于安全风险,特别是具 有突发性和灾难性的。对安全风险等级评定为极高的应高度重视并规 避。 1.0.6 为实现建设项目的总体目标(安全、质量、环境、工期、造价 等),必须进行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应主动、及时、动态地进行,以 保证风险评估全面、可靠,风险处理合理、有效,风险监测准确,反 馈及时。 1.0.7 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和重要工作内容,可在借鉴以往工 程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先进且可行的方法和手段,全面系统地进行。 1.0.8 业主、设计、施工等相关单位应作为风险评估和管理的参与方 承担相应的风险,风险参与方可通过合同或保险,合理分担或转移风 险。 1.0.9 铁路隧道风险评估除应遵守本暂行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 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运营期隧道灾后病害特征及整治措施分析
运营期隧道灾后病害特征及整治措施分析王闯,吴林,胖涛,郑长青(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成都610031)【摘要】灾害事件下隧道结构的安全性将影响线路的正常运营。
为了对运营期隧道灾后病害进行经济科学的整治处理,文章以大量隧道灾后病害资料为基础,系统分析和归纳了火灾、地震、极端天气(冻害、强降雨及洪水)灾害下的隧道结构病害特征。
定义隧道结构病害指数以对运营期隧道病害程度及工作性能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运营期隧道结构灾后病害等级分为无破坏、轻微破坏、中等破坏、严重破坏、损毁五级。
同时,对衬砌混凝土开裂、衬砌背后脱空、衬砌渗漏水、隧底冒水、道床(拱底)隆起等常见灾后病害的整治措施进行说明。
【关键词】运营期;隧道灾后病害特征;结构病害指数;整治措施【中图分类号】U457J5【文献标志码】A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交通运输基础事业飞速发展,交通隧道工程的规模不断增加。
统计资料指出,截至2018年底,我国公路隧道17738处共17236.1km,铁路隧道15117座,总长16331km[1]o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建设了大量的长大隧道及隧道群,线路隧线比进一步提高。
比如巴陕高速米仓山隧道长度13.8km,雅康高速新二郎山隧道13.459km,在建的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长34.538km,正在设计建设的川藏铁路(隧线比82.9%)易贡隧道长度达到了42.49km。
大量的长大隧道及隧道群,给线路运营安全带来一定的挑战,隧道运营期防灾救援工作日益受到重视。
特别的,在发生地震、火灾、交通意外、地质灾害等风险事件后,隧道的可靠性将直接影响到防灾救援的及时性和高效性,并对交通运输安全性产生巨大影响[2]。
鉴于此,本文在总结部分运营铁路、公路隧道灾后病害资料的基础上,对运营期隧道受灾后的病害特征及整治技术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1运营期隧道灾后病害特征分析针对隧道运营期的灾害情况,李奎等基于统计原理分析T83例铁国内外铁路隧道运营期事故资料,指出铁路隧道运营期间主要灾害类型有火灾、列车碰撞、脱轨及衬砌剥落⑶。
公路隧道技术状况评价体系研究
与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与整改措施,最终达到降低隧道运营中的结构破坏、 设施故障事故对运营的影响。 2 组成部分的独立性 隧道各组成部分应尽量避免包容、耦合和隐含的相关系,否则会对评价带来很多不必要的 困难,并可能造成评价的失真。 3 科学性原则 评价体系只有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才能反映客观实际并对事件具有指导作用。 4 系统性原则 公路隧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土建、机电、管理等诸多方面,因而在分析问题时要从 全局出发,把评价对象当做一个整体或大系统来加以考虑 5 可比性原则 建立评价体系时应考虑选取一段时间内的通用指标。这样既便于同一隧道不同时期的指标 进行比较,又便于同一时期不同的隧道进行比较。 6 具有重点与层次原则 体系设置要有重点和层次,以简化工作。层次性为衡量方案的效果和确定指标的权重提供 方便。 (三)评价体系的层次结构 在建立公路隧道技术状况评价体系时,考虑评价体系是由复杂的系统组成,故体系建立时 应采用系统科学中的层次性法原理,即大系统理论中的分解协调原理,将影响技术状况的因素 条理化、层次化,从而建立递阶层次分析模型。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 AHP 法)[13]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 T.L.Saaty 于 20 世纪 70 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将思 维量化、将复杂系统简化的、简洁的、实用的系统分析方法。目前,我国已经颁布的《公路养 护技术规范》 (JTG H10-2009)[14]和《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T H21-2011)等[15]均 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相关项目评估。 在建立评价体系时应充分考虑现有各种规范对公路隧道体系的划分,又应涵盖未来隧道的 发展所产生的新的组成部分,将隧道成百上千的组成部分有机的组合在一起,综合进行隧道技 术状况评价。课题组参考相关研究与规范,建立具有区域特点的公路隧道技术状况评价体系, 该体系将隧道技术状况评价分为 4 层,第 1 层为隧道总体技术状况,第 2 层为隧道技术状况各 组成部分,第 3 层为部件、设施或状态,第 4 层为构件、设备或子状态技术状态指标值。由于 隧道的特殊性,运营管理对隧道技术状况的影响远大于桥梁等其他公路结构与设施,综合考虑 将运营安全管理纳入到隧道技术状况评价体系中。因此,隧道总体技术状况分为土建结构技术 状况、机电设施技术状况、其它设施技术状况和运营安全技术状况共 4 部分。各层次关系见下 图所示:
高速铁路桥隧建筑物技术标准 隧道衬砌、洞门、防排水等技术标准
护坡
混凝土
C30 C30 C30 — C20
钢筋混凝土
C35 C35 C35 C35 —
喷射素或纤维混凝土
C25 C25 C25 — —
注: 1. 护坡材料也可采用C20喷射混凝土,但土质及风化岩边坡不应采用。 2. 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15℃的地区,表列水泥砂浆强度应提高一级。
隧道衬砌、洞门、防排水等技术标准
第3.10.2条
软、硬地层分界处及对衬砌受力有不良影 响处应设置变形缝,变形缝宽度宜在 20~30mm。施工缝、变形缝应符合国 家《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要求的一级 防水等级,采取可靠的防水措施。
隧道衬砌、洞门、防排水等技术标准
第3.10.3条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拱墙、仰拱不应小于5cm,底板不应小于4cm,沟槽不应小于 3.5cm。
第3.11.5条 中心水管和检查井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中心水管内径不应小于40cm,当排水量较大时内 径不应小于60cm,管壁厚度不应小于内径的1/10。 2.轨顶与中心水管管底高差不应小于1.35m,排水 量较大时不应小于1.5m。水管中心上方顶面设置顶 宽不小于16cm,深度不小于8cm的弧形排水凹槽。 3.当采用钢筋混凝土底板时,管座以上(不低于管 中心高度)中心水管布设梅花形泄水孔。
隧道衬砌、洞门、防排水等技术标准
第3.11.4条 中心水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中心水沟宽度不应小于60cm,深度不应小于80cm(无砟轨道)或100 cm (有砟轨道)。
2 当采用钢筋混凝土底板时,轨顶至中心水沟底面高差不应小于1.5m;钢筋混 凝土侧壁和底板厚度分别不应小于20cm和25cm。
隧道衬砌、洞门、防排水等技术标准
国家铁路局关于发布铁道行业标准的公告(工程建设标准2024年第3批)
国家铁路局关于发布铁道行业标准的公告(工程建设标准2024年第3批)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铁路局•【公布日期】2024.03.18•【文号】国家铁路局公告2024年第5号•【施行日期】2024.03.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铁路正文国家铁路局公告2024年第5号关于发布铁道行业标准的公告(工程建设标准2024年第3批)为提升铁路隧道设计水平,从强化防护设施方面完善设计标准,保障铁路隧道运营安全,国家铁路局组织对《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 10003-2016、《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 10621-2014等2项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内容进行局部修订。
现公布局部修订条文,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一、《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 10003—2016(一)新增第4.1.5条。
新增正文为:危岩落石发育的隧道洞口可采用遥感、无人机探测、现场调查等方法,查明洞口上方高陡边(仰)坡危岩落石的分布范围、高度、规模,判识和评估危岩落石危害程度,并提出避让或针对性控制措施建议。
新增条文说明为:危岩落石对铁路运营安全影响极大,近年各铁路项目建设过程中常出现新增危岩落石隐患及发生较多整治变更,加大工程投资,因此勘察设计阶段加强危岩落石勘察十分必要。
在勘察阶段需对拟建铁路隧道洞口上方高陡边(仰)坡危岩落石的分布范围、高度、规模进行现场调查、探测、核查和确认,尤其是桥隧、路隧重点结合部和隧道群、深路堑、高陡山体等重点区段,在此基础上判识和评估危岩落石对铁路的危害程度,并提出避让或针对性控制措施建议。
(二)合并修改第5.2.8、5.2.9条,原第5210条改为第5.2.9条。
正文修改为:隧道衬砌上的外水压力应按下列规定计算:1排水型隧道衬砌可不考虑外水压力,有特殊环境要求需采取“限量排放”的隧道可适当考虑外水压力。
2不排水型隧道,衬砌的外水压力应根据设防水位以及施工阶段、运营阶段可能发生的地下水位最不利情况计算水压力。
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管理中心关于印发《铁路隧道二次衬砌预防拱顶空洞实施意见》的通知
(2)径 向排 气管通 过 法兰盘或套 丝连 接 ,顶 部 管 口与 防水
层顶 紧 ,使 防水层 与基面密贴 。
-3—
第 六条
加强混凝土 浇筑过程控制
1.二 次 衬砌浇筑应从下 至上 利用灌 注 窗依次灌 注。
2.建 议 逐 步 推 广 使 用 中高 压 混凝 土 输 送 泵 (泵 送 压 力 ≥
:
1,衬 砌 台车应具 有足 够 的动载荷 刚度和 强度 ,面 板厚度不 宜小于 10mm。
2.衬 砌台车顶部面板 上 两端及 中部备设不少于 1个 排气孔
孔兼做观察孔和注 浆孔。采 用 法兰盘 或套 丝 方 式连接。排 气 直径宜为 φ
泵送混凝土应具有 良好的和 易性 ,拱 部混凝土坍落
软管或 PVC管 (钢 管 纵 向间距 ≤sOcm。
)。
管身布 设梅花型溢 浆孔 ,孔 径 2~3mm,
(2)顶 部纵 向排 气 管 与注 浆 管安装 采用 预贴 方 式 ,固 定 点
间距 ≤80cm。
2.径 向排气管安装
:
20mm~φ 30mm的 钢笤 ,严 禁使 用 内 (1)径 向排气管采 用 φ 壁 光滑 的塑质材料 ,顶 部管 口设深度 和宽度 为 10~zOmm的 U型
,
热熔垫片应 与防水板 同材质 ,防 水层拱 部 固定 点 的间距不宜大于
o.5m,对 局部 凹 凸较 大位 置应 在 凹处 加 密 固定 点 ,避 免衬 砌 浇
筑时防水板脱 落造成拱部 空洞。 第五条 加 强拱部排气设置
:
1.纵 向排气管 与注 浆管 安装
20mm~φ30mm的 胶质 (1)顶 部纵 向排 气管与注 浆管采 用 φ
—
7-
附囡 4
高速铁路设计新规范(隧道篇)2015年2月1日执行
8 隧道8.1 一般规定8.1.1 隧道设计必须考虑列车进入隧道诱发的空气动力学效应对行车、旅客舒适度、隧道结构和环境等方面的不利影响。
8.1.2 隧道衬砌内轮廓应符合建筑限界、设备安装、使用空间、结构受力和缓解空气动力学效应等要求。
8.1.3 隧道结构应满足耐久性要求,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为100 年。
8.1.4 隧道主体工程完工后,应对其特殊岩土及不良地质地段基底的变形进行观测。
8.1.5 隧道辅助坑道的设置应综合考虑施工、防灾救援疏散和缓解空气动力学效应等功能的要求。
8.1.6 隧道结构防水等级应达到一级标准。
8.2 衬砌内轮廓8.2.1 隧道衬砌内轮廓的确定应考虑下列因素:1 隧道建筑限界;2 股道数及线间距;3 隧道设备空间;4 空气动力学效应;5 轨道结构形式及其运营维护方式。
8.2.2 隧道净空有效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1 设计行车速度目标值为300、350km/h 时,双线隧道不应小于100m2,单线隧道不应小于70 m2。
2 设计行车速度目标值为250km/h 时,双线隧道不应小于90 m2,单线隧道不应小于58 m2。
8.2.3 曲线上的隧道衬砌内轮廓可不加宽。
8.2.4 隧道内应设置救援通道和安全空间,并符合下列规定:1 救援通道1)隧道内应设置贯通的救援通道。
单线隧道单侧设置,双线隧道双侧设置,救援通道距线路中线不应小于2.3m。
2)救援通道的宽度不宜小于1.5m,在装设专业设施处可适当减少;高度不应小于2.2m。
3)救援通道走行面不应低于轨面,走行面应平整、铺设稳固;2 安全空间1)安全空间应设在距线路中线3.0m 以外,单线隧道在救援通道一侧设置,多线隧道在双侧设置;2)安全空间的宽度不应小于0.8m,高度不应小于2.2m。
8.2.5 双线、单线隧道衬砌内轮廓如图8.2.5-1~4 所示。
图8.2.5-1 时速250km/h 双线隧道内轮廓(单位:cm)图8.2.5-2 时速300、350km/h 双线隧道内轮廓(单位:cm)内轨顶面路中线隧线线中道线线中路隧道中线内轨顶面线路中线图8.2.5-3 时速250km/h 单线隧道内轮廓(单位:cm)线线路中隧线道中内轨顶面图8.2.5-4 时速300、350km/h 单线隧道内轮廓(单位:cm)8.3 隧道衬砌8.3.1 暗挖隧道应采用复合式衬砌,明挖隧道应采用整体式衬砌。
铁路运营隧道衬砌安全等级评定暂行规定_铁运函[2004]174号
铁运函[2004]174号发布,2004年6月1日起试行铁路运营隧道衬砌安全等级评定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04年目 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基本要求 (4)第三章隧道衬砌状态分类 (5)第四章隧道衬砌缺陷及病害的量化指标 (6)第五章隧道衬砌安全等级评定 (8)本规定用词说明 (10)编制说明 (11)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运营隧道病害整治和新建隧道工程质量评定的需要,实现铁路运营隧道衬砌状态管理信息化和安全等级评定工作规范化,使隧道病害整治及养护管理工作有重点有秩序地进行,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行车时速160km以下的单线铁路运营隧道,双线或多线铁路隧道可参照执行。
新建铁路隧道竣工交验时衬砌质量评定亦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铁路运营隧道安全等级评定除应符合本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当现行有关标准与本规定不一致时,以本规定为准。
第四条 术语和符号一、术语1. 隧道衬砌状态作为隧道主要承载结构的衬砌(包括仰拱、底板)的状态2. 内部结构衬砌内部钢筋及钢架的分布情况等3. 内部缺陷衬砌内部的空洞、蜂窝、疏松等缺陷4. 基床仰拱(含回填混凝土)、底板的通称5. 基底基床底部与围岩连接处,简称基底。
6. 基底不密实基底有虚碴、淤泥或吊空充泥充水7. 净空不足衬砌内部实际拥有的空间不能满足隧道建筑限界的要求,习称限界不足。
二、符号1. 测线Lc —— 检测衬砌厚度不足地段的测线连续长度Lq —— 检测衬砌混凝土强度不足地段的连续长度kLc—— 衬砌背后回填有空洞地段测线连续长度sLc —— 衬砌背后回填不密实地段的测线连续长度dLc —— 基底不密实地段的测线连续长度2. 材料指标q —— 设计衬砌混凝土强度q—— 检测断面衬砌混凝土测点的平均强度13. 几何特征h —— 设计衬砌厚度h—— 检测衬砌厚度,当衬砌混凝土存在内部缺陷时,检测衬砌厚度应换算1为有效衬砌厚度,即将检测衬砌厚度减去内部缺陷削弱的部分厚度。
简述隧道质量缺陷处理措施及方案
简述隧道质量缺陷处理措施及方案摘要:近年来各单位越来越重视隧道施工安全质量工作,特别是铁总《铁路建设项目质量安全红线管理规定》颁布实施以来,各单位把安全质量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来加以重视。
结合笔者工作经验,对隧道施工中存在的质量缺陷工作进行梳理。
关键词:隧道质量;缺陷处理措施;方案一、质量缺陷整治原则1、本着“节约投资,保证结构受力安全”的原则,尽量少降低结构使用性能,尽量避免衬砌大拆大换,保证隧道实体质量满足隧道结构性、功能性的要求。
2、由于质量缺陷检测、评判技术的局限性,因此,对缺陷处理在整治实施过程中进一步核实衬砌缺陷的范围,评价其安全性,据此对缺陷措施进行细化、调整,整治实施后、交付运营前需对衬砌结构进行监测。
3、隐患整治以保证结构安全为根本,整治可能改变原有防水体系,降低原结构的防水性能。
二、缺陷整治工作流程图1三、隧道质量缺陷整治及处理方案通过施工单位自检、第三方检测等手段揭示,发现洋坝隧道二衬背后脱空56处/123m,最小脱空10cm,最大脱空55cm;钢筋缺失3处/15m;二衬厚度不足1处/6m。
本文以HD1K412+710~HD1K412+711段少钢筋5根、HD1K415+543~HD1K421+539段脱空(缺陷深度15~28cm)、HD1K415+270~HD1K415+226段不密实(缺陷深度14~24cm)等为例。
1、衬砌背后脱空及欠厚整治1.1等级判定及分级对比检测资料衬砌厚度与原设计差异,按《铁路运营隧道衬砌安全等级评定暂行规定》对缺陷进行分级,采取相应整治措施。
表1隧道缺陷分级指标注:①Lc——检测衬砌厚度不足地段的测线连续长度;h——设计衬砌厚度;h1——检测衬砌厚度。
②检测衬砌厚度当相邻测线三条及以上均连续不足时,其缺陷等级应提高一级。
1.2处理方案(1)轻微缺陷对衬砌欠厚且与初支脱空部分,衬砌强度满足要求,局部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的空洞,采用衬砌背后注浆回填密实处理。
(完整版)铁路运营隧道衬砌安全等级评定暂行规定铁运函[2004]174号
铁运函[2004]174号发布,2004年6月1日起试行铁路运营隧道衬砌安全等级评定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04年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基本要求 (4)第三章隧道衬砌状态分类 (5)第四章隧道衬砌缺陷及病害的量化指标 (6)第五章隧道衬砌安全等级评定 (8)本规定用词说明 (10)编制说明 (1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运营隧道病害整治和新建隧道工程质量评定的需要,实现铁路运营隧道衬砌状态管理信息化和安全等级评定工作规范化,使隧道病害整治及养护管理工作有重点有秩序地进行,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行车时速160km以下的单线铁路运营隧道,双线或多线铁路隧道可参照执行。
新建铁路隧道竣工交验时衬砌质量评定亦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铁路运营隧道安全等级评定除应符合本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当现行有关标准与本规定不一致时,以本规定为准。
第四条术语和符号一、术语1. 隧道衬砌状态作为隧道主要承载结构的衬砌(包括仰拱、底板)的状态2. 内部结构衬砌内部钢筋及钢架的分布情况等3. 内部缺陷衬砌内部的空洞、蜂窝、疏松等缺陷4. 基床仰拱(含回填混凝土)、底板的通称5. 基底基床底部与围岩连接处,简称基底。
6. 基底不密实基底有虚碴、淤泥或吊空充泥充水7. 净空不足衬砌内部实际拥有的空间不能满足隧道建筑限界的要求,习称限界不足。
二、符号1. 测线Lc ——检测衬砌厚度不足地段的测线连续长度Lq ——检测衬砌混凝土强度不足地段的连续长度kLc——衬砌背后回填有空洞地段测线连续长度sLc ——衬砌背后回填不密实地段的测线连续长度dLc ——基底不密实地段的测线连续长度2. 材料指标q ——设计衬砌混凝土强度q1 ——检测断面衬砌混凝土测点的平均强度3. 几何特征h ——设计衬砌厚度h1——检测衬砌厚度,当衬砌混凝土存在内部缺陷时,检测衬砌厚度应换算为有效衬砌厚度,即将检测衬砌厚度减去内部缺陷削弱的部分厚度。
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
本暂行规定由铁道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
本暂行规定主编单位: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暂行规定参编单位: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
本暂行规定主要起草人:陈赤坤、郑长青、仇文革、高杨、曹磊、曹化平、喻渝、罗志、周振国、陈思安、张金柱、商崇伦。
目 录
附录 风险评估记录表格
前 言
本暂行规定是根据铁道部《关于尽快开展〈铁路隧道风险评估指南〉编制工作通知》的要求进行编制。
在编制过程中,认真总结了我国铁路隧道建设经验和教训,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标准,开展了必要的理论研究和调查统计工作,形成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本暂行规定突出了系统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是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的指导性文件。
本暂行规定共分6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铁路隧道风险评估、铁路隧道风险管理、铁路隧道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另有1个附录。
在执行本暂行规定的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和积累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完善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交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成都市通锦路3号,邮政编码:610031),并抄送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路甲8号,邮政编码: 100038),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隧道技术状况评定规章制度及流程规范
忻州北高速公路隧道技术状况评定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规范一、总章公路隧道技术状况评定应包括隧道土建结构、机电设施、机电工程设施技术状况评定和总体技术状况评定。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应采用分层综合评定与单项控制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先对隧道各检测项目进行评定,然后对隧道土建结构、机电设施和其他工程设施分别进行评定,最后进行隧道总体技术状况评定。
二、评定方法(一)公路隧道总体技术状况评定应分为1类、2类、3类、4类和5类,评定类别描述及养护对策见下表。
表1 隧道总体技术状况评定类别(二)隧道总体技术状况评定等级应采用土建结构和机电设施两者中最差的技术状况类别作为总体技术状况的类别。
三、评定标准(一)、土建技术状况评定1.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定应根据定期检查资料,综合考虑门洞、结构、路面和附属设施等各方面的影响,确定隧道的技术状况评定等级。
2.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定应分为1类、2类、3类、4类和5类,评定类别描述及养护对策见表1。
评定应先逐洞、逐段对隧道土建结构各分项技术状况进行状况值评定,在此基础上确定各分项技术状况,再进行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定。
评定结果应填入“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定表”(附件一)。
3.在公路隧道技术状况评定中,有下列情况之一时,隧道土建技术状况评定应评为5类隧道:(1)隧道洞口边仰坡不稳定,出现严重的边坡滑动、落实等现象。
(2)隧道洞门结构大范围开裂、砌体断裂、脱落现象严重,可能危及行车道内的通行安全。
(3)隧道拱部衬砌出现大范围开裂、结构性裂缝深度贯穿衬砌混凝土。
(4)隧道衬砌结构发生明显的永久变形,且有危及结构安全和行车安全的趋势。
(5)地下水大规模涌流、喷射,路面出现涌泥沙或大面积严重积水等威胁交通安全的现象。
(6)隧道路面发生隆起,路面板严重错台、断裂,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7)隧道洞顶各种预埋件和悬吊件严重锈蚀或断裂,各种桥架和挂件出现严重变形或脱落。
(二)机电设施技术状况评定1.机电设施技术状况评定应根据日常巡查、经常检修和定期检修资料,结合设备完好率,确定机电设施的技术状况等级。
隧道质量缺陷整治指导性处理方案
中交路桥兰渝铁路LYS-11标隧道质量缺陷整治指导性处理方案本标段共有48座隧道,累计全长34.088公里,为加强隧道施工的质量控制,项目部特邀请第三方检测单位对全线隧道进行雷达无损检测,根据多次检测结果显示,大部分隧道不同程度存在质量缺陷。
同时,项目部在日常检查中发现部分隧道电缆沟槽、衬砌存在渗漏水及混凝土开裂情况。
项目部高度重视,于2014年9月11日组织召开了《隧道质量问题整治专题会议》经会议研究决定,将对存在问题的进行处理,并编制整改方案,要求各分部2014年12月30日前必须整改完成。
整改方案如下:一、编制依据《铁路运营隧道衬砌安全等级评定暂行规定》(铁运函【2004】174号,2004)《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TB10223-2004)《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兰渝铁路隧道工程设计、施工资料等》《兰渝铁路二衬整治专家研讨会会议纪要》二、编制目的针对隧道结构存在的质量缺陷问题,根据严重程度,进行拆除、补强加固和修复,使隧道结构恢复至正常使用状态,满足相关规范规定的线路运营安全需要,确保整治施工和结构安全,保证工程使用功能不低于原设计。
三、隧道质量缺陷整治方案本方案对衬砌质量缺陷整治的原则定位为:采用高于规范要求的材料质量和施工工艺标准,确保整治方案合理有效。
针对不同类型的衬砌质量缺陷,相应的整治方案如下:(一)隧道二衬渗漏水整治方案1、隧道渗漏水处理类型(1)针对于隧道内水量较小,水流分散而不便引排的边墙沉降缝、施工缝、衬彻裂缝、及个别出水点(面)进行衬砌内部注浆,以封闭水流通道及衬砌裂隙,或使水流相对集中便于引排。
隧道无损检测缺陷整改试验段方案
目录一、编制说明 (1)(一)编制依据 (1)(二)编制原则 (1)(三)编制目的 (1)(四)编制范围 (1)二、工程概况 (1)三、试验段无损检测病害情况 (2)四、试验段无损检测病害段处理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 (2)(一)病害处理总体施工方案 (2)(二)施工工艺及方法 (3)五、施工效果检查方案 (6)六、试验段方案总结 (6)七、施工组织 (6)(一)组织机构 (6)(二)施工人员及设备安排 (9)1. 劳力配置 (9)2. 设备、机具配备 (9)八、安全保证措施 (9)(一)质量保证措施 (9)(二)安全保证措施 (10)隧道无损检测缺陷整改试验段施工方案一、编制说明(一)编制依据1、铁路运营隧道衬砌安全等级评定暂行规定(铁运函174号);2、《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3-2010);3、《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2010);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6、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关于新建铁路沪昆客运专线长沙至昆明段CKGZTJ-9标编制的设计文件;7、沪昆公司相关管理办法及规定;8、沪昆客运专线贵州段SFJC-5标段项目部检测发现的质量缺陷。
(二)编制原则本次隧道仰拱填充混凝土不密实、二衬脱空处理方案原则是根据《沪昆客专9标20局隧道无损检测缺陷整改计划及措施》的相关内容进行整改处理。
施工过程中,在确保施工安全、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抓好施工进度。
(三)编制目的通过试验段方案的实施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并根据实验段施工确定施工方案和试验参数指导本标段的质量缺陷整改的实施。
(四)编制范围1、二衬背后脱空:鱼丘寨隧道进口D1K833+110~113、D1K833+020~022、D1K833+000~D1K832+997段拱顶脱空,岗乌隧道3#横洞工区D1K880+168~D1K880+171右边墙。
渝怀涪至秀段检查总结
渝怀二线涪陵至秀山段2020年9月质量安全红线检查工作汇报一、检查工作概况2020年9月12日至15日,由国家铁路局质量监督局组织,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管中心、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成都局集团公司质量监督局等各家公司参与,对拟于2020年底开通的渝怀二线涪陵至秀山段铁路进行质量安全红线检查。
二、项目部迎检准备工作情况2020年9月3号和7号,项目部就红线检查迎检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
1、人员安排部署根据检查组分为3个组,内业组、外业组和检测组的情况,设计单位一般陪同外业组和内业组,领导重点陪同组长所在组的情况,进行人员配备。
2、资料准备包括以下几项内容(1)图纸,必须是设计章、审核章、建设单位章三章齐全的图纸。
(2)红线问题库及整改情况(3)“三查”“五防”资料三查资料要及时更新;如果去年没有准备过正式三查资料的,要包括规范、批复、审核意见的执行情况,要有统计数据,和相关单位数据要匹配;整改的支撑材料要准备好,以备查;“五防”我们不是重点,但也要交待,我们做了哪些提醒,哪些变更,行车安全方面的保障,简单交待。
(4)隧道安全隐患排查资料要出专门本子,包括整改依据(各级单位的发文和要求),领导小组成立,排查整改计划,问题库和整改情况,本子要加盖项目部公章。
(5)防洪防汛工作报告要对防洪防汛关键点进行风险提示。
(6)超前地质预报盖章的设计图;近期的超前地质预报成果,特别是检查的掌子面的,会现场询问,并核对。
(7)项目部各种资料各种台账,重点包括变更台账,超前地质预报台账,问题库台账,收发文台账,车辆、人员管理台账;项目部规章制度3、需要注意的其它问题(1)资料要装订成册装箱,盖项目部章,并制作目录,贴于资料箱外,以备寻找。
(2)如果抽到站后标,站后的设计图和变更也要准备好。
(3)与参建各单位提前沟通联系,掌握他们的问题库,提前沟通,别现场再想怎么答复。
三、检查过程1、检查行程基本情况按照检查组行程安排,本次涪陵至秀山段需检查5个标段,2020年9月13日上午,经临时抽签确定,本次检查标段为:站前六标、五标、四标,站后一标、二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