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渭北隆起中新生代构造抬升及演化

合集下载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奥陶系构造_热演化史恢复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奥陶系构造_热演化史恢复

第8 8卷 第1 1期2 0 1 4年1 1月 地 质 学 报 ACTA GEOLOGICA SINICA Vol.88 No.11Nov. 2 0 1 4注: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372128)、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编号BJ08133-1)、国家重大专项(编号2011ZX05005-004-007HZ)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编号12120113040300-01)资助的成果。

收稿日期:2014-07-29;改回日期:2014-09-25;责任编辑:周健。

作者简介:任战利,男,1961年生。

博士后,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盆地热史与油气成藏及油气评价研究工作。

通讯地址:710069,陕西省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西北大学地质学系;Email:renzhanl@nwu.edu.cn。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奥陶系构造-热演化史恢复任战利1,2),崔军平1,2),李进步3),王继平3),郭科2),王维2),田涛2),李浩2),曹展鹏2),杨鹏2)1)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9;2)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 3)苏里格气田研究中心,西安,710018内容提要: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区构造位置独特,演化历史复杂。

该区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是寻找天然气的有利地区。

奥陶系碳酸盐岩由于缺乏有效的古温标,热演化程度的确定及热演化历史的恢复一直是研究的难题。

本文利用渭北隆起奥陶系碳酸盐岩大量的沥青反射率测试资料,结合上覆晚古生代、中生代地层的镜质组反射率资料及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等古温标,恢复了渭北隆起的构造热-演化史。

研究结果表明古生界奥陶系热演化程度具有北高南低的特点。

奥陶系等效镜质组反射率普遍大于2.00%,处于过成熟干气阶段。

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表明渭北隆起抬升冷却具有南早北晚的特点。

南部奥陶系—下二叠统抬升早,约为102~107Ma,北部自65Ma以来抬升,主要抬升时期为40Ma以来。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组基本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组基本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组基本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组基本特征第四系:第四系⾃下向上包括更新统和全新统。

晚第三纪末,受喜⼭运动的影响,鄂尔多斯盆地曾⼀度抬升,⼤约以北纬38°为界,北部为⼀套河湖相沉积,南部为黄⼟沉积,黄⼟分布⼴,厚度⼤,构成塬、梁、峁的物质主体,与下伏新近系呈不整合接触。

第四纪主要是⼈类的出现并有多期冰期,可见⼈类化⽯、旧⽯器与⼤量相伴⽣的哺乳动物化⽯和鸟类化⽯。

新近系:曾称新第三系、上第三系,⾃下⽽上包括中新统和上新统。

中国新近系仍以陆相为主,仅在⼤陆边缘,如台湾、西藏等地有海相沉积。

古近系:曾称⽼第三系,⾃下⽽上包括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统,主要分布在河套、银川、六盘⼭等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早第三纪古新世,盆地继承了晚⽩垩世的挤压应⼒状态,断裂活动性强,沉积速度快,多发育冲积扇、⽔下扇等各种扇体。

地层厚度厚50~300⽶左右,岩性主要为红⾊泥岩、砂质泥岩夹泥灰岩。

⽩垩系:主要出露下⽩垩统,⼜称志丹群,分六个组,从上往下为泾川组、罗汉洞组、环河组、华池组、洛河组及宜君组。

泾川组:命名地点在⽢肃省泾川县。

地层厚100-400⽶,岩性主要为暗紫、浅棕红、浅灰、浅灰绿⾊等杂⾊砂质泥岩、泥页岩、灰质泥岩与泥质粉砂岩互层,夹浅灰、浅紫红⾊灰岩和浅灰⾊、浅黄⾊砂岩,与下伏罗汉洞组呈整合接触。

罗汉洞组:命名地点在⽢肃省泾川县罗汉洞。

主要为河流相的砂泥岩沉积。

地层厚度100~260⽶,上部为发育巨⼤斜层理的红⾊细⾄粗粒长⽯砂岩,含细砾和泥砾;中部以紫红⾊为主的泥岩及泥质粉砂岩,夹发育斜层理的细粒长⽯砂岩为主;下部岩性以紫红⾊为主的泥岩底部为发育巨⼤斜层理的黄⾊中⾄粗粒长⽯砂岩为主,与下伏环河组呈整合接触。

环河组:命名地点在⽢肃省环县环江。

地层厚240⽶左右,岩性为黄绿⾊砂质泥岩与灰⽩⾊、暗棕黄⾊砂岩、粉砂岩互层,与下伏华池组呈整合接触。

华池组:命名地点在⽢肃省华池县。

地层厚290⽶左右,岩性以灰紫、浅棕⾊砂岩夹灰紫、灰绿⾊泥岩为主,含中华⼸鳍鱼、狼鳍鱼、原始星介、⼥星介等化⽯,与下伏洛河组呈整合接触。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概述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概述

在地理上,鄂尔多斯盆地是指河套以南,长城以北的内蒙古自治区伊可昭盟地区。

而地质学中的鄂尔多斯盆地范围则广阔,它东起吕梁山,西抵桌子山~贺兰山~六盘山一线,南起秦岭山坡,北达阴山南麓。

包括宁夏东部,甘肃陇东,内蒙古伊可昭盟、巴彦单尔盟南部、阿拉善盟东部,陕北地区,山西河东地区。

面积约37万K㎡。

(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的鄂尔多斯盆地总面积约25万K㎡。

)黄土高原是盆地主要地貌特征,著名的毛乌素沙漠位于盆地北部,周边山系海拔1500~3800m,平均2500m左右。

盆地内部西北高,东南低,海拔800~1800m左右;西北部的银川平原、北部的河套平原、南缘的关中平原,地势相对较低(前二者海拔高度1600m左右,关中平原仅300~600m)。

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沿盆地周缘流过。

盆地内部发育有十几条河流,多数集中在中南部,在东南角汇入黄河,属黄河中游水系;像著名的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渭河流域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盆地内油气勘探始于上世纪初,1907年在地面油苗出露的陕北地区,用日本技术钻了我国大陆第一口油井。

大规模油气勘探、开发始于1970年。

到目前,不但在石油、天然气开采上取得了辉煌成果,而且在地质理论研究、钻采工艺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世界特低渗透油田开发提供了成功经验。

第一讲盆地构造特征一、区域构造单元划分地质学上讲的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周边隆起,中部下陷,内部西低东高,不对称的地史时期的沉积盆地;并非现今的地貌盆地。

按地层的分布形态划分为:(盆地一级构造单元)1 、(北部)伊盟隆起2 、(南部)渭北隆起3 、(西部)西缘断褶带、天环坳陷(天环向斜)4 、(东部)晋西挠褶带5 、(中部)陕北斜坡(西倾单斜构造)陕北斜坡是目前我们研究时间最长、认识比较清楚的一个一级构造单元。

由于它的存在,盆地内同一个时期的地层(同一套储层),在西部埋藏深度大,东部埋藏浅。

例如:马岭油田主力含油层延10在庆阳埋深1400m左右,在延安出露地表,西峰油田的长8油层在陇东埋深2200多米,在陕北延河入黄河口处则高悬在山崖上。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中新生代差异升降的区域构造动力学环境探讨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中新生代差异升降的区域构造动力学环境探讨
21 年 01
第 2 期 9
S mN E&T C N L G F R 【 1 N C C E H 0 O YI 0 M T 0 N A
科技信息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中新生代差异升降的 区域构造动力学环境探讨
李 志兴 ( 夏 回族 自治 区煤 田地 质局 宁夏 宁
【 摘
银 川 7 0 1 ) 5 0 1
要 】 尔多斯盆地是发 育在 古生代华北克拉通基底之上 的中生代 内陆河湖相 沉积盆地 。在 中生代时期的区域 构造 背景上 , 主要 受 鄂 其
பைடு நூலகம்
到 印支运动和燕 山运动两次大规模造 山运动作用的影响。印支运动奠定 了中生代盆地的形态和构造格局 , 而燕山运动基 本继承 和发展 了印支 运 动时期盆地的构造特征。
【 关键词】 鄂尔多 斯盆地; 构造动力学; 构造特征; 沉积盆地; 旋回演化; 挤压拗陷
的前锋位 置. 因而发生了显著的向西掀斜抬 升剥蚀 和强烈 的挤压走 滑 运动 . 造成上侏罗统 与下 白垩的不整合接触关 系 . 东部边界带则形成 鄂尔多斯盆地所在的华北板块 . 中生代 时期 主要 与南部 的秦岭一 系列北 西盘老地层逆 冲到南东盘新地层之上 的 N NE向雁 型斜列逆 祁连造 山带 、 西南 的特提斯 洋及印度板块 、 北部 的阴山造 山带 以及华 冲断层 . 以及晋西北地区包括 吕梁隆起在 内的复背斜和复向斜 构造组 北板块东部起初的伊佐奈歧板块及后期 的太平洋板块 毗邻 因此 . 鄂 △ 口 b 尔 多斯盆地作为华北克拉通板块 的一部分 . 中新生代 的沉 积建造 组 其 白垩奎纪 时期是板块演化史上的一个 重要变换 期 此时 . 亚洲大 合、 活动期次 以及构造变形总是受 到周边这些构造单元 的联合 的或以 陆的雏 形已然形成 . 由于晚侏罗世时期华 北板块东缘的伊佐奈歧板块 某种构造单元作用为主的控制 . 现出多 阶段 、 表 多旋 回演化的特点 。 对华北板块 的 N 向俯冲挤压 以及 西南 缘秦岭一祁连造 山带 的推挤 W 作用构成了使华北板块逆时针旋转的最大扭矩 . 华北板块发生了明显 1 印支 中晚期差异升降的区域构造动力学环境 的逆时针旋转 . 而使华北板块及邻区的广大区域内 由原来的南北分 从 中国中东部地 区中晚三叠世经历了华 北 、 扬子和华夏陆块碰撞一 异变成了东西分 异一西部变成挤压隆起区 . 东部变成伸展拗陷 区一造 拼接的过程 . 形成 了古 中国大陆和古亚洲大陆的雏形 通常将三叠纪 成东部岩石 圈巨幅垮塌减薄及我 国东部特别是东南沿海 地区强烈的 微陆块 拼合碰撞 和大陆形成的过程归结为印支运动 . 其标志为近东西 火 山喷发和岩浆活动 向的古 特提斯海洋关闭 鄂尔多斯盆地 的形成 和演化与 中国大陆中部尤其是盆地 西南缘 3 燕 山晚 期一 喜 山早 中期 差 异 升 降 的 区域 构 造 动 力 学环 境 祁连一 秦岭造 山带 的中新生代大陆动力学演化具有 明显的关联性 晚 晚 白垩世的燕山晚期 , 山运动 已较前期减弱 鄂尔多斯盆地及 燕 三叠世印支中晚期 , 扬子陆块与华北陆块碰撞 、 拼合 . 鄂尔多斯南缘 的 其相邻地 区 . 发生 了较大规模 的差异隆升和构造变形 . 盆地东北部晚 秦一祁古洋盆最终 闭合 、 碰撞造山 , 古特提斯洋闭合 。 盆地北缘于海西 白垩世 至新 近纪红粘土沉积之前 . 长期处于构造差异 隆升阶段 . 造成 晚期闭合 的阴山褶 皱带也 已经开始 隆升变形 以及古太平洋 板块开始 下 白垩统遭受不同程度 的剥蚀 . 普遍缺失晚 白垩世 以来 的沉积地层记 向新生的亚洲 大陆下斜 向俯冲等综合构造应力机制下 . 鄂尔多斯盆地 录. 以及新近纪晚期的红粘 土沉积普遍角度不整合于下伏 中生界乃至 及其相邻区域的构造体制发生 了重大变革 . 开始进入陆 内变形体制下 古 生界 的不同层系之上 . 是鄂尔多斯盆地 中新生代演化 阶段最强烈 的 N S W— E向挤压构造应力场环境 .华北克拉通盆地 出现东西分异和鄂 次抬升剥蚀事件 . 大型鄂尔多斯盆地消亡 . 发育结束 . 并进入新生代 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显著 向西抬升隆起 、 西南部鄂尔多斯地 区发生强烈 鄂 尔多斯盆地改造时期 f 喻剑等 . o ) 2 4 o 陆内变形和多期次 逆冲推覆 . 形成 西部挤压拗陷沉积 、 东部斜坡 的盆 鄂 尔多斯盆地燕 山晚期—喜 山早 中期 的构造差异 隆升导致 了晚 地构造格局。 印支期末 , 秦岭一祁连造 山带最终闭合 . 鄂尔多斯 盆地整 侏 罗—早 白垩世 内陆挤压拗 陷局 限鄂尔多斯盆地 的消亡 . 全面进入后 体不均匀抬升 , 造成了盆地东北 部的构造差异隆升 . 晚三叠世延长组 期 抬升剥蚀改造过程 但值得 注意 的是 . 从燕 山晚期一喜 山早 中期 的 遭受较强烈 的剥蚀 . 缺失早侏 罗世早 期区域沉积 . 印支构造层与其 使 构 造差异 隆升并非一个连续 的过程 . 上述构造事件年代学数据 的统计 上部燕山构造层之间呈低角度不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分布特征指示 . 研究 区燕山晚期 以来 的构造差异 隆升 至少经历 了两个 时间区段 : 一是 6 M 一 0 a 5 a 2 M 所代表 的晚白垩世末构造差异 隆升 阶段 . 2 燕 山中期差异升 降的区域构 造动力学环境 二是 2M 以来 的构造差异 隆升 阶段 . 阶段抬 升冷却速率为 16 — 0a 该 0. 8 燕 山运动 时期 , 东亚构造体 制发生了重大转换 : 西伯利亚板块 向 1 2 m M . 2 . / a 平均接近 1 M . 6 2 a这是研究 区中生代 以来最 为强烈 的一 次 0 南、 扬子板块向北 、 洋板块 向西 、 太平 印度洋板块 向北东 同时 向中朝板 构造抬升冷却事件 . 而这也是由于青藏 高原 阶段性 隆升影响导 致鄂 尔 块汇聚 , 形成了以陆内俯 冲和陆 内多 向造 山为特征 的“ 东亚汇 聚” 造 多斯盆地 整体强烈抬升 . 构 向高原 转型的重要构造演化阶段 体系 。在这一过程 中. 晚侏 罗世( 山运动 主幕 强烈挤压 陆内造 山期 燕 更 为重要 的信息是通过 矿物对(— 图解法综合分 析得 出盆地 东 Tt 1 15 a 16 a 陆汇聚导致岩石圈急剧 增厚 . 6M 一3M ) 大 随之引发早 白垩世f 主 北部晚 中生代以来的差异隆升过程具有盆地北部抬升早 ( M 1 部 6 a. 5 南 伸展垮塌与岩石 圈减 薄期 15 — O a 3 Mal M ) 圈巨型垮塌和大规模 岩 抬升晚( — 0 a, O 岩石 3 2M ) 0 盆地东部边缘抬升早( — 5 a 盆地 内部抬升较晚 7 5M) 5 , 浆火 山作用 , 成为 中国大 陆和东亚重大构造变革事 件 . 这是燕 山运 动 ( — 0 a.尤其是研究区中南部 的高家堡 s 井—佳 县西 M 井地区 3 2M ) 0 8 s 的基本 内涵 。 抬升更晚 ( — 8 a 这一特点 。因此 ,盆地东部 的构造斜坡 主体从 1 1M ) 7 燕 山中期 是中 国及邻 区板块 构造演化及新元古 代一早 中生代 与 6 M 开始显著发育 . 5a 并可能在 2 M 的古近纪末期的强烈构造抬升事 0 a 新生代构造演化的一个承前启后 的时期 . 更是板块演 化史上 的一个 重 件中最终定型 要变换期 。该时期 . 由于秦岭一祁 连造 山带进入 强烈 的多旋 回陆内造 山过程 . 中侏罗世内陆弱伸展拗 陷型大鄂尔 多斯盆地经历了一次重 4 结 束 语 早 要 的区域性构造变革事件 . 进入晚侏 罗世 内陆挤 压拗陷型局限鄂尔多 结合 区域 重磁 异常特征 . 过系统分析 . 通 将盆地东 缘府谷一吴堡 斯盆地演化 阶段 断裂 和离石 断裂带及夹杂其 中的岩石地层单位共 同组成的离石走 滑 晚侏罗 世华 北地 区陆 内变形 主要受 到 了来 自古太 平洋 板块 近 断裂构造带作为鄂尔多斯盆地 与东部 山西地块 的东部构造边 界、 盆地 N S . E向和西南缘秦一祁造 山带 N — W 向俯 冲挤压应力的远 北缘石 哈拉沟断裂带作 为鄂尔多斯盆地 与北部 河套盆地 的北部构 造 W— E W— ES 程传递作用 . 作为刚性盆地的鄂尔多斯地块成为这次逆冲推覆系统 的 边界 . 绥德一吴堡断裂虽不是 边界断裂 . 以该 断裂为分界 的鄂尔 多 但 前缘 阻挡. 且其东部构造单元又刚好处于这个大型陆 内逆冲推覆系统 斯 盆地区南 北区块 在沉积建造 、 重磁异 常 、 构造发育 ( 下转 第 1 1 ) 页 1

【大家】全球三大盆地类型油气富集规律分析

【大家】全球三大盆地类型油气富集规律分析

【大家】全球三大盆地类型油气富集规律分析2014-03-25石油观察文|康玉柱中国工程院院士全球发育的含油气盆地上千个,大体分为三大类:克拉通盆地、断陷盆地和前陆盆地。

克拉通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盆地内的古隆起、古斜坡、区域性不整合及断裂带内;断陷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深凹带内构造带、陡坡带、缓坡带;前陆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前陆断褶带、斜坡带、逆掩带及坳陷带。

厘清这些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对全球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克拉通盆地:从寒武系-白垩系各层系都发现油气富集全球克拉通盆地主要分布于古生界及部分中生界内,油气层位分布具有多时代层段特征。

目前,从寒武系-白垩系各层系都发现了油气田,但发现最多、储量最大的层系主要是石炭-二叠系、侏罗-白垩系、寒武-奥陶系,特别是阿拉伯地块二叠系油气储量大,天然气占比高达57.4%。

近年来的勘探成果表明,全球克拉通盆地大油气田主要分布于古隆起区、古斜坡区、断裂带及不整合面。

古生代隆起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

在加里东期到燕山期的历次构造变动中,我国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始终处于构造变动的隆起部位,有利于接受两侧生油坳陷不同时期的油气聚集。

在早古生代,东南侧的满加尔坳陷发育有利生油的巨厚寒武系-奥陶系盆地相沉积,北侧的库车坳陷发育有三叠-侏罗系烃源岩,隆起成为油气运移指向区。

因而,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大气田均分布在古隆起-古斜坡区。

古斜坡一般处于古隆起和坳陷区之间的过渡带。

从油气源分析,坳陷内生成的油气,首先向斜坡部位运移,如遇有较好的储层和圈闭条件即可成藏。

目前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和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均发现多个大气田。

位于美国西得克萨斯州的油气田,是一个与二叠系不整合有关的油气圈闭,处于二叠盆地中央隆起区内,大多数油气藏位于该隆起斜坡上,产层为奥陶系-泥盆系碳酸盐岩。

我国各地块区域性不整合面,是以加里东中期构造运动形成的奥陶系顶部不整合面。

地质学家在不整合面上、下发现一系列油气田的事实,证明了不整合控油的重要性。

鄂尔多斯南缘中生代地质构造演化特征研究

鄂尔多斯南缘中生代地质构造演化特征研究
科技信息
。科教前沿0
S I N E&T C O O F R T O CE C E HN L GYI O MA I N N
21 O 1年
第1 3期
鄂尔多斯南缘中生代地质构造演化特征研究
李建 忠 ( 夏煤炭 勘察 工程公 司 宁夏 宁 银川 7 0 1 ) 5 0 1
【 要】 新 生代是鄂 尔多斯南缘构 造发展 的重要地质 时代 , 摘 中 研究 区经历 了印支旋 回、 山旋回 多 次不同性质 的构造作用而发展起 来. 燕 期 表现出一 系列的挤压 、 抬升构造变形事件 。 具有 多期性和叠加性 的特点 。 喜马拉雅期走滑与伸展构造作用对研究 区印支一 燕山期构造带的叠加
0 引 言
印 支运 动 在研 究 鹾表 现 为 非 造 f的 隆 升作 用 . 成 渭 北 地 Ⅸ 大 面 : I I 造 积 抬 升 并遭 受 剥蚀 研 究 区在 陔时 期 构 造 变 形 程 度 较微 弱 , 河 断 裂 渭 此时应为挤 压性 质 .与渭北地 及北秦 岭一 起组成挤压逆 冲断裂 系

b改 造 . 给研 究 区印 支一 山期 构 造 变 形特 征 的恢 复 带 来 了很 大 困难 。 各期 次 构造 运 动形 成 的构 造 变 形 , 具 继 承 性 又 有 发展 性 , 燕 即 最终 形成 现
令 的 构造 面 貌
【 关键词 】 壳运动 : 地 地质构造 ; 尔多斯盆地 ; 压抬升作 用; 鄂 挤 沉积作用; 断裂构造 ; 变质作用
统 燕山运动是研 究Ⅸ最为重要的构造变形运 动 . 它不但继 承和加强 了印 支期 的 构造 运 动 的 特 点 .而 且 形 成 了较 为 完 整 的 褶 皱 逆 冲 断 裂 带 燕山 运 动 末期 . 河 隆起 加剧 , 叠系 遭 受 强 烈 剥 蚀 。 渭 i 喜L 运动使研究Ⅸ主要表现 为差异抬升 。渭北地 区以抬升 、 I J 剥蚀 为主; 消河地 : 沿渭河断裂 、 秦岭北缘断裂等断裂发生拉张断陷 . 形成 涮河 断陷龠地, 符断块之间羞抖升降 , 接受沉积 , 构成现今鄂尔多斯盆 地南部的构造 面貌 此 。 【期 . 喜 f 研究区主要表现为后期 改造作用 I 地 区 沉 积 根据研究 的构造背景 、 沉积 造 以及古构造格局等 方面. 对鄂尔多 斯南缘巾新生代地质构造演化特征进行详细分析 、 3 早 淳化 地区地层厚 度最小 .向北地层厚度逐渐增大 在富县 组一 延安组沉积期 . 研究 的 占构造面貌发生了很 明显的构造转换 . 完 全不 于延 长组 沉 积 时 的 占构 造 面貌 研 究 区古 构 造 面貌 表 现 为 南部 . 的抬升 、 北部的下降, 为一 个北倾 的斜坡 在镇原一 灵台一 句邑一 铜川 澄城一线以南 . 包括部分渭北隆起 和渭河 地在 内的鄂尔多斯南缘大 部分地 区为一相对隆起 Ⅸ. 北部甘 泉地区为相对坳陷 , 、 22 中晚 侏 罗 世构 造 演化 . 巾上侏罗统直罗组~ 安定组为连续沉积的一套地层 .陔时期经 了水体逐步加深 、 区面积不断扩肥的过程 直岁组沉积时水体较浅 , 湖 , 在研究区内主要 为冲积相和湖滨一 i角洲相沉积 安定组沉积n 鄂尔 l , 多斯盆地湖 区范 罔扩大 . 在研究 沉积范 围缩小 . 但 只在铜川 的 阿北 I

渭河盆地结构特征及演化研究

渭河盆地结构特征及演化研究

渭河盆地结构特征及演化研究刘林;芮会超【摘要】渭河盆地是位于秦岭造山带和鄂尔多斯盆地之间的断陷盆地.渭河盆地的形成时间以及基底构成目前仍存在着争议.近几年来,对于渭河盆地天然气类型、形成机制、成藏条件、资源潜力以及盆地结构构造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为解决以上争议提供了迸一步的资料.根据盆地的钻探资料和物化探新成果,发现渭河盆地是由固市凹陷、西安凹陷、泾河鼻隆、宝鸡凸起、骊山凸起、咸阳斜坡带和富平—蒲城斜坡带组成,并具有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复式盖层和两盆一鼻两凸两斜坡镶嵌复合结构特征;渭河盆地新生代之下的中生代—古生代盖层为:西部宝鸡凸起为古生界地层,中部西安凹陷和成阳斜坡带为中生代地层,东北部富平—蒲城斜坡带基底为奥陶系地层,东南部固市凹陷基底为晚古生代地层;渭河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具有相同的基底和相似的盖层;太要断裂(约1800 Ma)形成,为渭河盆地形成奠定了构造基础,奥陶世马家沟末加里东运动及渭北隆起南缘同生逆冲断裂形成,标志着渭河盆地独立演化的开始,主沉降期为中生代—新生代;结合已有研究,给出了渭河盆地的基底模型和渭河盆地的演化模式.%The Weihe basin is the graben basin located between 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 and the Ordos basin,and there are some controversies about the formation time and basement constitutions of the Weihe basin.In recent years,natural gastypes,formation mechanism,accumulation condition,resources potentiality and basin structure in the Weihe basin have been well studied,which provides considerable evidences to resolve the controversies mentioned above.According to the drilling data and the new results of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prospecting in the Weihe basin,we found that the Weihebasin covered by Cenozoic,Mesozoic-Palaeozoic complex cap rocks,and composed of two depressions,one nose structure,two bulges and two slope belts,which respectively are Gucheng depression,Xi'an depression,Jinghe nose structural,Baoji bulge,Lishan bulge,Xianyang slope belt and Fuping-Pucheng slope belt.Baoji bulge in the west,Xi'an depression and Xianyang slope belt in the central section are covered by Paleozoic strata and Mesozoic strata,respectively.The basement of Fuping-Pucheng slope belt in the northeast and Gucheng depression in the northwest are composed of Ordovician strata and Paleozoicstrata,respectively.The Weihe basin and the Ordos basin display similar basement and overlying strata.The formation of Taiyao fault (ca.1800 Ma) provides the structural condition,and the formation of syngenetic thrust faults in Weibei uplift during Caledonian movement at the end of the Ordovician marks the beginning of independent evolution of the Weihe basin.After that,Mesozoic and Cenozoic are the main sedimentation period of the bined with previous studies,basement model and evolution model of the Weihe basin are built in this article.【期刊名称】《地质力学学报》【年(卷),期】2018(024)001【总页数】10页(P60-69)【关键词】渭河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构造背景;演化【作者】刘林;芮会超【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陕西地矿集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54;陕西省矿产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54;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 引言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孕育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作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与鄂尔多斯盆地具有类似的沉积特点和油气地质特征[1]的渭河盆地,人们早就认识到其巨大的资源潜力,但受限于当时的工作手段、设备精度,以及渭河盆地巨厚新生界地层的影响,人们对盆地形成时间和盆地基底构成一直存在着争议。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中―新生代构造特征及多种能源矿产共存关系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中―新生代构造特征及多种能源矿产共存关系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蕴藏着丰富的煤、油页岩、石油、铀等能源矿产,多种能源矿产共存与构造特征关系、多种能源矿产协同勘探已成为地学界研究的热点课题。

在分析总结多种能源矿产时空分布规律及成因联系的基础上,以构造演化特征为主线,重点探讨了构造运动期次、沉积建造、构造单元特征、褶皱构造与多种能源矿产的关系。

结果表明:渭北隆起印支期―燕山早期的成盆-差异升降运动形成了本区稳定的深湖―半深湖相含油页岩与不稳定的沼泽相含煤沉积建造组合;燕山中晚期的构造热事件促使油页岩成熟生烃、煤级升高;燕山期―喜山期的断裂、褶皱构造为油气和富铀低温油水热液运移和成藏提供了通道和富集成矿(藏)的场所;喜山期的抬升冷却和南缘断陷作用使得多种能源矿产共存富集得到了最终保存定位,且统一成矿年龄集中在74~122 ma,稍晚于燕山中晚期的构造热事件。

综合考虑地质、经济和技术因素,将彬旬凹陷成矿区划分为4个协同勘探区,并建立了合理的勘探模式。

关键词:能源矿产;共存富集;构造演化;沉积建造;构造热事件;协同勘探;渭北隆起;鄂尔多斯盆地中图分类号:p618;te122 文献标志码:a0 引言1.1 时空分布特征1.2 共存关系近年来,沉积盆地能源矿产勘探的种种迹象表明,石油、油页岩、煤和砂岩型铀矿等多种能源矿产的赋存分布和成矿(藏)作用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4-5]。

它们在空间组合上相互叠置,彼此关联,各含矿层均不同程度见到其他矿产存在的相关踪迹[6-8]。

根据本区多种能源矿产共存的成矿背景和勘探研究实践,分析了本区多种能源矿产共存的内在联系,其中油页岩、石油、铀成矿(藏)与其他矿产或多或少存在一定联系,而煤成矿则与其他矿产关系不大。

1.2.1 油页岩成矿与其他矿产的关系油页岩作为新能源的一种,形成时代早于区内其他能源矿产。

油页岩成矿主要受古气候、古构造、沉积环境和热演化等控制,其他矿产的成矿(藏)对于油页岩成矿总体影响较小,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与煤和石油存在一定联系,具体为:部分油页岩也可以被认为是高灰分的煤,常与煤、碳质页岩互层产出,热演化程度较低且含油率大于3.5%的煤和碳质页岩均可被认为是油页岩;油页岩热演化达到一定阶段便可生成油气,使得油页岩含油率降低,由于本区油气含量较低,所以油页岩(烃源岩)品质较好,二者存在负相关关系;砂岩型铀矿对于油页岩成矿和品质的影响较小。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浅述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浅述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浅述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境内最大的陆相盆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接黄土高原,西邻阿尔泰山脉,南邻大漠戈壁,其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演化历史悠久,经历了多次地质变迁和构造活动,形成了独特的地质构造和丰富的矿产资源。

本文将对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演化进行浅述,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地区的地质特征和地质历史。

鄂尔多斯盆地的形成和演化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其构造演化可以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个阶段。

古生代是盆地形成的时期,中生代是盆地的扩张和演化时期,而新生代是盆地的最终定型和稳定时期。

以下将对这三个阶段进行简要介绍。

古生代阶段:鄂尔多斯盆地的形成始于古生代,大约在6亿年前的太古宙时期,这一时期被称为地壳增生和改造时期。

地壳增生和改造时期是地球历史上最早的一个时期,地壳增生是指陆壳的形成和演变,改造是指陆壳的变形和变质过程。

在这一时期,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大陆东缘的古老太古宙陆架上,沉积了大量的古生代地层,形成了盆地的初步地质架构。

中生代阶段:中生代是盆地扩张和演化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盆地经历了多次构造变动和地质事件。

在侏罗纪时期,盆地发生了剧烈的构造活动,包括地壳的隆起和断裂,盆地地表出现了大量的岩浆岩和变形构造。

随后,在白垩纪时期,盆地地区经历了大规模的碰撞构造运动,形成了花岗岩和变质岩,同时盆地的北部和南部发生了深层构造活动,促使盆地逐渐扩张和演化。

新生代阶段:新生代是盆地最终定型和稳定的时期,盆地的地质构造逐渐趋于平稳,地层沉积处于相对平静的状态。

在新生代时期,盆地地表经历了强烈的风蚀和水蚀作用,形成了广泛的黄土和河流沉积。

盆地地下深层地层经历了大规模的褶皱和断裂,形成了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到了晚新生代时期,盆地的地质构造逐渐趋于稳定,形成了当今的地质格局和地质构造。

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演化经历了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个阶段,形成了独特的地质特征和丰富的矿产资源。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历程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历程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历程□尚景武【内容摘要】鄂尔多斯盆地拥有充足的能源矿产,其矿产的分布特征和成矿类型由构造演化过程决定。

为更好地服务找矿工作,了解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历程成为了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本文从太古-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三叠纪、侏罗纪至白垩纪、新生代六个阶段对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各个时期构造发育相互叠加形成了如今鄂尔多斯盆地独特的构造形式。

以时间为主轴大致描绘出鄂尔多斯盆地的发展历程,为地质找矿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构造演化;演变阶段;印支运动;燕山运动;鄂尔多斯【作者单位】尚景武,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一、引言鄂尔多斯盆地地处中国三大构造域(西部构造域、东部构造域和中部构造域)中的中部构造域中段(陈祖伊等,1999),且为华北板块的一部分,而前中生代的鄂尔多斯地块是处于古亚洲构造域中的,该构造域自中生代开始,便处在我国西部的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和东部的滨太平洋构造域的过渡部位。

总体而言,鄂尔多斯盆地特性的“外内静电可移动”,这在各种构造或复杂的过渡重叠的部件,结构特征和更复杂的配置的演变。

该盆地是晚元古代以来在华北地台上形成的,具有扭动明显、坳陷迁移、稳定沉降特点的多旋迴叠合型内陆盆地,从中晚三叠世开始,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过程[1],盆地内产有铀、铅、锌、煤、石油、天然气等丰富的矿产资源。

由于鄂尔多斯盆地属于NCC,并且因此,稳定单元,其被配置,并且受影响的NCC发展的配置。

盆地盖层包括中元古界至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及中新生代陆相碎屑岩。

盆地地层出露相对较齐全,新太古界以后的各地层均有不同程度出露[2]。

印支运动导致中国大陆构造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从结构特征角度看,鄂尔多斯盆地是由六个构造单元组成,分别为伊盟隆起、鄂尔多斯西缘褶皱冲断带、陕北斜坡、天环坳陷、晋西褶曲带以及渭北隆起。

二、太古-元古代构造演化鄂尔多斯盆地演化的早期历史上一直是中国北方克拉通演化的影响下,以及中国北方克拉通是最早我们的克拉通,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始太古代前进[3]。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浅述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浅述

DOI:10.16661/ki.1672-3791.2019.07.078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浅述①武洪涛1 孙妹娴2(1.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濮阳 457000;2.濮阳市绿城实验学校 河南濮阳 457000)摘 要: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矿产基底,盆地演化决定了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的成藏(矿)和分布规律,因此,了解盆地的演化历史发展历程对盆地矿产资源的成藏(矿)和分布规律极为重要。

鄂尔多斯盆地的演化可以分为5个阶段:(1)太古代-早元古代盆地基底形成阶段;(2)中、晚元古代地台裂谷发育阶段;(3)古生代-早中生代大华北盆地沉积阶段;(4)鄂尔多斯内陆湖盆演变阶段;(5)新生代盆地改造阶段。

不同的发展阶段构造期次的叠加形成了现下鄂尔多斯盆地特定的构造格局。

关键词:鄂尔多斯 造演化 演变阶段中图分类号:TEl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3(a)-0078-03鄂尔多斯盆地位于我国中西部,该盆地叠加在早、晚古生代华北大型盆地之上,具有稳定沉降、坳陷迁移、扭动明显的多旋回沉积型特点,自中晚三叠世—早白垩世开始发育,后经多期改造的多重叠合型内陆盆地[1,2],盆地内石油、天然气、煤等非金属矿产和铀、铅、锌等金属矿产丰富,同时也各类化工原料的主要产地之一[3]。

鄂尔多斯盆地结晶基底作为华北克拉通的一部分是最稳定的构造单元,形成和演化与华北克拉通的构造发展息息相关。

印支运动导致中国大陆构造格局和构造体制发生重大变化,印支运动前为古大陆边缘汇聚于古亚洲大陆;印支运动后,主要为板内构造体制。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内部结构特征划分出6个次一级构造单元(见图1),即伊克昭盟隆起、渭北挠褶带(隆起)、西缘冲断带、晋西扰褶带、天环坳陷(向斜)以及陕北斜坡。

1 太古-早元古代基底形成期鄂尔多斯盆地形成于中生代早期。

其前期演化发展一直是华北克拉通演化的一部分。

华北克拉通是我国最古老的克拉通,已有具有38亿年的演化历史,在始太古代已开始形成陆核,基底由多个微陆块拼贴而成[4,5],现下统一的认识为华北克拉通结晶基底最终拼合、固结是在“吕梁运动”时期,即在1.8GM前结束,并在此之后进入了地台演化阶段[4,6]。

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晚二叠世构造-沉积环境与原型盆地演化

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晚二叠世构造-沉积环境与原型盆地演化

第36卷第1期2024年1月岩性油气藏LITHOLOGIC RESERVOIRSV ol.36No.1Jan.2024收稿日期:2022-11-16;修回日期:2023-03-27;网络发表日期:2023-07-0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海相深层油气富集机理与关键工程技术基础研究”(编号:U19B6003)、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科技攻关项目“鄂尔多斯盆地中元古界—奥陶系构造沉积演化、成源机制与勘探新领域”(编号:ZDZX2021-01)联合资助。

第一作者:翟咏荷(1995—),女,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盆地和构造分析。

地址:(100083)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0号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Email :******************。

通信作者:何登发(1967—),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含油气盆地构造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Email :*******************。

文章编号:1673-8926(2024)01-0032-13DOI :10.12108/yxyqc.20240104引用:翟咏荷,何登发,开百泽.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晚二叠世构造-沉积环境与原型盆地演化[J ].岩性油气藏,2024,36(1):32-44.Cite :ZHAI Yonghe ,HE Dengfa ,KAI Baize.Tectonic-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and prototype basin evolution of Middle-Late Permianin Ordos Basin and adjacent areas [J ].Lithologic Reservoirs ,2024,36(1):32-44.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晚二叠世构造-沉积环境与原型盆地演化翟咏荷1,何登发2,开百泽3(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3.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河北涿州072751)摘要:根据钻井、测井、野外露头及地球化学资料,参考盆地周缘构造环境、盆地构造沉降特征及沉积相展布,恢复了鄂尔多斯盆地中—晚二叠世不同时期构造-沉积环境,探讨了盆地性质及演化过程。

渭北隆起中—新生代构造特征及演化分析

渭北隆起中—新生代构造特征及演化分析

務❺他負第37卷第1期G EOL OGY O F SHAANXI2019年6月文章编号:1001—6996(2019)01—0058—05渭北隆起中一新生代构造特征及演化分析王小钊,杨柳晨,李昭辰(陕西省地质矿产实验研究所有限公司,西安710054)摘要:渭北隆起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西南部,其中新生代构造层划分为印支构造层、燕山构造层及喜玛拉雅构造层,并划出6个构造单位。

关键词:鄂尔多斯南缘;渭北隆起;中新生代;构造特征;演化过程中图分类号:P534.6/P542文献标识码:A1区域地质背景概况1.1构造从大地构造位置来看,渭北隆起地处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位于华北古板块西南缘,该区处于我国南、北大地构造(祁连秦岭褶皱带、天山兴蒙褶皱带)分区与东、西大地构造(阿拉善地块,太平洋板块)分区的重合部分,其位置相对比较独特,因此渭北隆起的构造特征不仅具有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特征,而且还具有其自身不同的特点:在块断构造的重合部位发育有大量的逆冲推覆构造。

在印支期、燕山期以及喜山期构造活动中,构造活动比较频繁,后期改造相对强烈,因而其演化具有多期次、多变化、多方面的基本特征。

1.2地层渭北隆起位于鄂尔多斯地块与北秦岭构造带的交界部位,根据陕西省区域地层划分方案,工作区地层区划属于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鄂尔多斯西缘地层分区,依次出露地层从老到新有长城系、蓟县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新近系和第四系,普遍缺失志留系和泥盆系。

2渭北隆起构造特征2.1渭北隆起中新生代构造层及其划分以地层之间的区域不整合所代表的构造变形为界限对构造层进行划分,研究区可划分为:印支、燕山以及喜玛拉雅旋回,与之对应的构造层分别是:印支构造层、燕山构造层及喜玛拉雅构造层。

收稿日期:2019—01—07作者简介:申壮,男,28岁,助理工程师,长期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第1期王小钊等:渭北隆起中一新生代构造特征及演化分析592.1.1印支构造层渭北隆起地层资料显示:三叠系与侏罗系变现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而整个三叠系的下、中、上地层也表现为平行不整合关系,最明显的区域性平行不整合主要集中在上三叠系延长组与中侏罗统延安组之间,该段地层缺失侏罗统富县组。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浅述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浅述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浅述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北方的一块大型沉积盆地,位于华北地区陕西、宁夏和内蒙古交界处,是中国最重要的煤炭和天然气区域之一。

盆地的构造演化与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密切相关,也成为油气勘探、煤炭勘探等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对象。

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演化经历了多个阶段,主要有古生代变质造山阶段、古生代中—晚期构造沉积盆地形成阶段、中—新生代构造演化阶段,以及晚第四纪冰期构造隆升阶段等。

首先,鄂尔多斯盆地古生代变质造山阶段,主要发生在晚古生代到早中生代间,区域经历了中华大陆和扬子地块碰撞形成的华夏-古夏造山带和华南造山带的覆盖和侵蚀作用,形成了阳泉、老厂、苏莫等变质岩带。

这一阶段盆地沉积物多为石英岩屑岩、石英砂岩和岩屑岩,具有深水沉积特征。

其次,古生代中—晚期构造沉积盆地形成阶段,时代为泥盆纪到三叠纪,盆地内出现了早期裂陷和早期构造抬升。

这一阶段盆地面积逐渐扩大,沉积物属陆相沉积,主要发育了风成沉积、河流沉积、湖沼沉积三类,其中下三叠统(P3)的陆相沉积岩相最为发育,包括砂岩、泥岩、页岩等,但该阶段构造运动水平有限。

第三,中—新生代构造演化阶段,时代为侏罗纪到晚新生代。

该阶段盆地在前陆裂陷作用控制下演变为至今的形态:盆地南部受碳酸盐岩沉积作用的影响,形成了华北板块向内倾斜的地貌特征;北部受炭矿、烟煤、煤层气生成作用影响,形成了一系列煤田和油气区;东北部受花岗岩侵入和构造活动影响,形成了陡峭的山地。

此外,该阶段还有明显的构造活动,以及陆源碎屑物和来源不确定的风蚀物等新生代地层和新生代构造岩浆活动。

最后,晚第四纪冰期构造隆升阶段。

在全新世晚期或全新世晚期-现代,地面上的大气、水文等因素不断作用,整个鄂尔多斯盆地地表地质现象得到了有效地改造,形成了眼前的沙丘、草原、区域隆升地形、小峡谷和坡面、深刻的剥蚀垂直锯齿状沉积地形,etc.。

盆地内构造活动开始重新恢复,也为煤炭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总之,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多个阶段,沉积岩性、沉积构造特征和地表形态特征呈现多样性,其中第三阶段的构造演化在盆地发育和矿产资源形成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浅谈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中央古隆起构造演化特征

浅谈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中央古隆起构造演化特征

浅谈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中央古隆起构造演化特征朱瑞静,穆满根,檀中鑫,刘建华,刘 科(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山西阳泉 045000) 摘 要: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由不同时期、不同性质的沉积经历多期构造演化而形成的叠合盆地,在地质历史时期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构造运动各具特色。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濒临秦岭和祁连两大活动构造带,其构造与沉积演化长期以来受秦岭和祁连造山带的影响,油气形成和分布不可避免地也受区域构造演化影响和控制。

根据钻井资料、地层资料,对盆地西南部中央古隆起的构造演化特征进行探究,为区块的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构造演化;沉积 中图分类号:P618.1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20)03—0105—021 概况中央古隆起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方向,根据收集到的20多口钻井资料,研究范围北到吴起,东到莲1井,南到淳化一线,西到平凉,面积约3.8×104km2,研究区横跨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渭北隆起、天环坳陷和西缘冲断带等构造单元(图1)。

图1 研究区区域构造位置图据前人大量研究成果,伊陕斜坡是一个西倾的平缓单斜构造,形成于早白垩世。

渭北隆起是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一个东西向构造单元,晚白垩世开始发生抬升,隆起西部和东部抬升有所差异,形成了现今地层由老到新自南而北出露的隆起构造。

天环坳陷是一个长期坳陷带,晚侏罗世前随鄂尔多斯盆地发育,晚侏罗世由于西缘冲断褶皱带的隆起,天环坳陷开始形成,早白垩世坳陷进一步发展。

西缘逆冲带在古生代处于贺兰海的东部,三叠纪中晚期及中侏罗世属陆相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晚侏罗世挤压冲断活动强烈,形成南、中、北构造特征不同分区明显的构造变形带断裂与局部构造发育,且成排成带分布,早白垩世以来分化解体,新生代晚期,挤压冲断和抬升明显。

2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构造演化特征与整个鄂尔多斯盆地一样,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经历了早元古代末期盆地基地形成、中元古代-早古生代克拉通形成和演化、晚古生代-三叠纪构造分异演化和中新生代内陆湖盆演化等几个构造演化阶段。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南召地区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研究——来自低温热年代学的证据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南召地区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研究——来自低温热年代学的证据
南召 地 区 位 于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东 南 缘,构 造 上 属 于秦岭造山带东缘,前 人 对 南 召 地 区 开 展 过 一 些 构 造 研 究 ,其 中 ,陈 传 诗 等 对 南 召 地 区 的 充 填 演 变 过 程 进 行 了 研 究 ,认 为 南 召 地 区 自 晚 侏 罗 世 到 早 白 垩 纪 , 经历了形 成阶段扩 张阶 段稳 定发 展阶 段和 萎缩 封 闭阶 段 (ChenChuanshietal.,1992);杨 文 涛 等 通 过三叠系太山庙组软沉积物变形特征对南召地区所 受 印 支 期 造 山 运 动 的 影 响 开 展 了 研 究 (YangL1来自E112°39′33.0″
锆石 35 215.592(10448) 46.965(2276) 0
270±15
L2 三叠系
南 召 南/N33°26′57.0″ E112°24′55.0″
磷灰石 35 3.428(711) 18.909(3922) 70.3 锆石 24 184.658(5736) 37.376(1161) 0.1
图 1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东 南 南 召 地 区 构 造 简 图 及 采 样 位 置 图 Fig.1 StructurediagramandsamplingsitesinNanzhaoBasin,southeasternOrdosBasin
2836
地 质 学 报 http://www.geojournals.cn/dzxb/ch/index.aspx
本次 研 究 在 南 召 地 区 的 鸭 河 水 库、南 召 南 及 龙 滩煤矿三条剖面的露头上各采集了1件砂岩样品, 共计 3 件,样 品 均 属 于 上 三 叠 统 太 山 庙 组 (见 图 1、 表1),为保证在样品分析时能 分选 出 足 够 数 量 的 磷 灰 石 和 锆 石 颗 粒 ,从 而 保 证 分 析 质 量 ,每 个 样 品 重 量 均 大 于 2kg。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渭北隆起发育时限及其演化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渭北隆起发育时限及其演化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渭北隆起发育时限及其演化王建强;刘池洋;闫建萍;赵红格;高飞;刘超【期刊名称】《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0(046)004【摘要】通过对渭北隆起残存地层展布、沉积特征及构造变形等研究,结合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分析,认为渭北隆起后期经历了明显的改造,在早白垩世末以前应为鄂尔多斯盆地的一部分,总体以沉降接受沉积为主,此时隆起并未发育;而其整体作为正向构造单元应始于早白垩世末以来(约114~83Ma),大致与鄂尔多斯盆地的消亡时间同步,且经历了早白垩世末一古新世的整体抬升剥蚀和始新世以来的断块翘倾剥蚀两大演化阶段.【总页数】8页(P22-29)【作者】王建强;刘池洋;闫建萍;赵红格;高飞;刘超【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学系,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学系,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学系,西安,710069;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兰州,730000;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学系,西安,710069;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研究院,西安,710075;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相关文献】1.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渭北隆起热演化恢复--以耀县桃曲坡剖面为例 [J], 徐鹏晔;汪浩2.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岐山—麟游地区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及地质响应——来自裂变径迹分析的证据 [J], 祁凯;任战利;崔军平;于强;曹展鹏;杨鹏;邓亚仁;张梦婷3.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西南缘奥陶系热演化史恢复与生烃史——以麟游—旬邑地区为例 [J], 曹展鹏;任战利;熊平;祁凯;陈占军4.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奥陶系构造-热演化史恢复 [J], 任战利;崔军平;李进步;王继平;郭科;王维;田涛;李浩;曹展鹏5.渭北隆起中—新生代构造特征及演化分析 [J], Wang Xiao-zhao;Yang Liu-chen;Li Zhao-chen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奥陶系构造-热演化史恢复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奥陶系构造-热演化史恢复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奥陶系构造-热演化史恢复任战利;崔军平;李进步;王继平;郭科;王维;田涛;李浩;曹展鹏【期刊名称】《地质学报》【年(卷),期】2014(088)011【摘要】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区构造位置独特,演化历史复杂.该区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是寻找天然气的有利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由于缺乏有效的古温标,热演化程度的确定及热演化历史的恢复一直是研究的难题.本文利用渭北隆起奥陶系碳酸盐岩大量的沥青反射率测试资料,结合上覆晚古生代、中生代地层的镜质组反射率资料及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等古温标,恢复了渭北隆起的构造热-演化史.研究结果表明古生界奥陶系热演化程度具有北高南低的特点.奥陶系等效镜质组反射率普遍大于2.00%,处于过成熟干气阶段.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表明渭北隆起抬升冷却具有南早北晚的特点.南部奥陶系-下二叠统抬升早,约为102~107 Ma,北部自65 Ma以来抬升,主要抬升时期为40 Ma以来.渭北隆起自早白垩世晚期(102~107 Ma)以来开始隆升,40 Ma以来具有整体快速隆升的特点.热演化史研究表明奥陶系经历的最大古地温是在早白垩世达到的,早白垩世发生过一期构造热事件,古地温梯度可达4.60℃/100 m,早白垩世是奥陶系烃源岩的主要生气期,生气期主要受构造热事件控制.奥陶系热演化程度及热演化史的研究对渭北隆起奥陶系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及天然气勘探有重要意义.【总页数】13页(P2044-2056)【作者】任战利;崔军平;李进步;王继平;郭科;王维;田涛;李浩;曹展鹏【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苏里格气田研究中心,西安,710018;苏里格气田研究中心,西安,710018;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渭北隆起中新生代构造抬升及演化 [J], 肖晖;李建新;韩伟;杨琼警2.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渭北隆起热演化恢复--以耀县桃曲坡剖面为例 [J], 徐鹏晔;汪浩3.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岐山—麟游地区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及地质响应——来自裂变径迹分析的证据 [J], 祁凯;任战利;崔军平;于强;曹展鹏;杨鹏;邓亚仁;张梦婷4.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西南缘奥陶系热演化史恢复与生烃史——以麟游—旬邑地区为例 [J], 曹展鹏;任战利;熊平;祁凯;陈占军5.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中—新生代构造特征及多种能源矿产共存关系 [J], 魏东;马中豪;陈清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及上 白垩统缺失 , 总体呈近东西 一 北东东向展布 , 由南 向北 , 由东到西出露地层时代依次变新。研究区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6—1 0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4 1 1 0 2 0 8 2; 4 1 2 0 2 1 0 4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2 0 0 8 Z X 0 5 0 0 5— 0 0 4— 0 8 H Z) 通讯作者 : 肖 晖( 1 9 8 0一) , 男, 陕西西安人 , 博士 , 讲师 , 主要从事油气成藏地质的教学 和科研工作.
新世 以来的 断块翘倾 两大阶段 。晚 白垩世 渭 北地 区整 体抬 升 主要 受控 于秦岭 造 山带 中晚燕 山期
的抬 升过 程 ; 始新世一 渐 新世 以 来的 断块 敲倾 作 用阶段 , 与 秦岭 造 山带 始 新世 以 来的 快 速 隆升 , 以及 渭 河盆地 新 生代 的 快速 断 陷作 用有 关 。 关键 词 : 裂 变径 迹 ; 渭北 隆起 ; 构造抬 升 ; 渭河 盆地
研 究 区构 造变 形特 征研 究表 明 , 本 区断裂 主要 发 育淳 化 一彬 县 以东 的北 东 向断裂 和其 西 的北 西 向断 裂 。北东 向 断裂分 布广 、 数量 较 大 , 以倾 向东 南 的逆 冲断 裂 为 主 。不 同学 者 根 据 渭 北 隆起 断裂 分 布 与 鄂 尔多斯 盆 地构 造应 力场 对应 关 系指 出 , 现 今北 东 向 、 北 西 向逆 冲 断裂 与鄂 尔 多 斯 盆 地燕 山 中 晚期 构 造应 力 场相 吻 合 , 与 区域 上盆 地东 侧 吕梁 山逆 冲褶 皱 隆起及 南侧 秦岭 造 山带强 烈 的陆 内逆 冲推覆相 一致 J 。
第3 3 卷 第5 期
2 0 1 3年 0 9月
西 安

技 大 学 学

Vo 1 . 3 3 N o . 5 S e p . 2 0 1 3
J OU R NA L OF X I ’ AN U N I V ER S I T Y O F S C I E NC E AN D T E C HN OL O GY
对 渭北 隆起 不 同地 区磷 灰 石 裂 变径 迹 年龄 分析 结果 表 明 , 渭 北地 区主 要 经 历 了 3期 主 要 抬 升过
程, 主要发 生在 1 4 6~1 2 5 M a , 1 0 7~8 3 . 8 Ma和 4 0~2 7 . 3 Ma . 结 合前 人 对该 地 区原 型 盆 地 、 构造 变形 特征 等研 究成 果认 为 , 早 白垩世 末之 前 渭北 隆起 应 为大 型鄂 尔多斯 盆地 的一部 分 , 整 体 以沉 降沉积 为主 , 此 时 尚未 隆起 ; 渭北 隆起 的形成 和演化 可 分 为晚 白垩世整 体 抬 升 阶段 和 始新 世 ~渐
文章 编 号 : 1 6 7 2—9 3 1 5 ( 2 0 1 3 ) 0 5— 0 5 7 6— 0 7
鄂 尔 多斯 盆 地 南 缘 渭北 隆起 中新 生 代 构 造 抬 升 及 演 化
肖 晖 , 李建 新 , 韩 伟 , 杨琼警
( 1 . 西安石油大学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 院, 陕西 西 安 7 1 0 0 6 5 ; 2 . 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省油气成藏地 质学重点实验室 ,
1 区域 地质 概 况
渭 北 隆起位 于华 北板 块西南 部 , 与其 具 有 统一 的结 晶 基底 。地 球 物 理 、 露 头 及 钻井 等 资 料 证 实 其发 育 的地 层有 中上 元古 界 、 寒武系、 奥 陶系 、 石炭 系 、 二叠系、 三叠系、 侏 罗 系及 下 白垩 统等 , 志 留系 一下 石炭
义。
目前 已有学 者从 该 区沉积建 造 、 原型 盆地 、 构造 变形 特征 等 角度 , 对 鄂尔 多斯 南 部地 区构 造沉 积 发育 史 进行 探讨 J , 认 为该 地 区隆升 开始 于早 白垩世 , 与鄂 尔 多斯 盆地 进 入后 期 改造 的时 间相 吻 合 , 然 而渭 北 隆起 作 为鄂 尔 多斯 盆地 南部 正 向地貌 单元 的主要 形成 时期 和抬 升期 次 , 及其 与两 侧 盆地 之 间的构 造演 化 关 系研究 较少 。笔 者 以后期 改造 型盆地 研究 思路 为指 导 , 拟利 用磷 灰 石 裂变 径迹 这 一低 温 构造 热年 代 学 手段 , 厘定 渭 河隆起 发 育 的时限 , 探 讨其 主要 形成 的 时期 及演 化过 程 。
第 5期
肖 晖等 : 鄂 尔多斯盆 地 南缘 渭北 隆起 中新 生代 构 造抬 升及 演化
5 7 7
除下 白垩统之外 , 前 白垩系各时代地层均无代表边缘相的粗碎屑沉积 , 残存边部主要 以河湖相为主 , 说明 研究 区早 白垩世末 以来 经历 了明显 的剥 蚀改 造 , 而现今 残存 边 界原 始沉 积南界 远在 渭北 隆起 之南 J 。 中图分类 号 : P 5来自4 2 文献标 志码 : A
0 引 言
渭 北 隆起位 于鄂 尔多 斯盆地 南缘 , 大地 构 造位置 上 处 于活 动 构造 带 ( 秦 岭 造 山带 ) 与稳 定 地块 ( 鄂尔 多斯地 块 ) 的过渡 地带 , 其南 隔新 生代 渭河 地堑 与秦岭 造 山带相 望 , 北 接陕 北斜 坡 , 西 临西 缘逆 冲带 , 东止 汾 河地 堑 , 处于 中 国东 、 西 和南 、 北构 造分 区 的交 汇部 位 , 构造位 置特 殊 ( 图1 ) 。与 渭北 地 区相 邻 的鄂尔 多 斯 盆地 南部 油 、 气、 煤、 铀 等多种 能源 、 矿产丰富, 而其 南 部} 胃 河 盆地 近几 年来 也 有 天 然 气 资 源 的发 现 … , 研 究渭 北地 区 的构造 抬升 及演化 对 了解 鄂 尔 多斯 盆 地南 缘 后 期改 造 和 渭河 盆 地 的发育 时 限具 有 重要 意
陕西 西安 7 1 0 0 6 5 ; 3 .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 陕西 西安 7 1 0 0 5 4; 4 . 中国石油长庆油 田分公 司 , 陕西 西安 7 1 0 0 1 8 )

要: 应 用磷 灰石 裂 变径 迹 定 年技 术研 究鄂 尔多斯 盆 地 南缘 渭 北 隆起 抬 升 期 次 及 演化 过 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