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上学期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教学主张

——情动于乐乐在于教杨井镇学校白润芬《如何做最好的教师》最后一章27德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经典感言“教师不仅要会教,更要乐教”。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热情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兴趣又作用于教师的热情。教师的“乐教”,学生“乐学”,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能够成为“教与学”的最佳点,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

新课程改革在音乐教学中倡导了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以突出音乐审美为中心,师生互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与发挥,注重合作小组的建立与评价,重视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为新时期的音乐教学做了一个全新的注解。那么营造一种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宽松自由、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自主学习,应该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一个极重要条件。而这恰恰又是我们长期教学实践中的一个簿弱环节和追求目标。这样的学习方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以教育与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促进与发展的关系为核心,以师生人际心理沟通关系为基础,以民主管理关系为调控手段,以超越代际的朋友式的尊师爱生的伦理关系为外在标志的一个有机的关系体系。教师必须从传统的师生关系中解放出来,变“尊师”、“爱生”的单向行为为民主和谐、互尊互爱、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我觉得课堂氛围的问题,它涉及到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众多环节,需要对新教学理论的深入理解,并在教师自已的观念上发生根本的转变。

一、走出迷茫,认清教学目标

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过:“什么是我们的目标呢?就是采用使儿童感到愉快而不是痛苦的方法教授音乐和歌唱,培养他们渴望高尚音乐的情感,这种渴望将持续终生。音乐既不是通过智力的、理性的途径来学习,也不能用类似代数符号或是与儿童无关的文字书写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应该是为他们铺设知觉体验的道路。要知道,一次单纯的体验能够使年轻的心灵通向音乐,直至终生。”

以上是音乐教育的宏观目标,奋战在教学一线的我们,对于一节课内的教学目标制定的是否科学合理,决定了一节音乐课的优劣。音乐教育家曹理老师,曾在第三届、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优秀课观摩课现场点评时不只一次修改老师的

教学目标。有些教学目标定的太宽泛,有些教学目标和实际的教学内容不太吻合。看到这种状况我认为小学的音乐教育确有改革的必要。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曾在夯实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这样的教学,需要学生高度的集中注意,学得比较累,学音乐的兴趣随着年级的升高,会渐渐降低;能力目标提高的同时,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却明显下降。一次我听一节高年级欣赏教学,教师滔滔不绝地以一个教授的面孔,像背诵似的认真地讲着音乐的名称、作者、背景、内容、结构,学生呆呆地听着弄不懂的词语,理解不了的故事……渐渐地走了神。“还差10分钟就下课了,我们听一听主要片断吧!”学生的小梦想,被老师的话打断了。“太好了!可下课了。”这就是一节音乐欣赏课,从时间比例安排上看,违反了音乐是以听为主的原则。这就是音乐教学中的非音乐倾向,也正是学生喜欢音乐不喜欢音乐课的一大症结。这些多是我们不愿看到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设计理念,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举个例子,大家比较熟悉的,歌词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回忆江南美景的诗《忆江南》,本堂课教学目标我是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来设计的:

(1)知识目标:能用优美、明朗的歌声,自信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唱出对江南的赞美之情。

(2)能力目标:能专注聆听歌曲,乐于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音乐,唱好歌曲中的一字多音。

(3)情感目标:感受江南诗情画意的美景,激起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尤其可以灵活运用音乐课本配套的多媒体课件,让我们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气氛活跃、学生的兴趣增浓。另外,我们在教学中应努力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建构师生合作教学、生生合作学习的集体性教学模式,充分开发课堂集体的交往、信息网络、群体心理气氛等社会心理因素的教学潜能,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学会交际、学会参与、学会关心、学会竞争,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对于教学改革,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必须善于及时地吸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的成果,掌握最新教育理念,不断自我更新教育观念。上好每节课的前提,就是制定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从而不至于,我们初三毕业的学生特长加试唱出的歌还是“太阳当空照”

二、视学生为朋友,让学生放飞心情

音乐是什么?是艺术,是听的艺术。艺术不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传统的音乐教育必须改革,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应该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例如低年级的唱游课,都是在“听听”、“唱唱”、“玩玩”、“创创”中轻松愉快的进行的。在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中,课堂已不再是老师一个表演的舞台。老师需要费神的地方是在上课前精心设计、组织课堂上的活动。在师生的交往、互动中,老师只是起着引导游戏正常进行,让学生从游戏中得到收获的作用。让“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应用”的教学思想融汇贯通地应用到我们音乐教学实践中来。为此,课堂教学中开展一些音乐游戏、角色扮演,用学生自已的想象,创造自己的音响效果,从中体会创造想象和演唱的乐趣。教师应该从教导、监督的角色转变成为活动和游戏中的“合作伙伴”,为学生自主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服务。整个的教学过程也完全摆脱了强制与被动的枷锁,从而创造出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如《小树叶》是首情感丰富的拟人化歌曲。我在执教歌曲处理部分,通过琴声首先让学生感悟了二段速度的变化表现树叶飘零的不舍和期盼来年春天归来的乐观,以此作感情线索,学生情不自禁的做起了动作,尤其“春天春天我会回来,打扮树妈妈”学生双手张开高高举起,斗腕、翻腕,全班五十双小手全部在动的时候,站在讲台的老师,伴随那童趣的声音,心不颤抖?能不体验到音乐美吗!?如我在《树叶儿飘飘》这课,充分创造给学生聆听的机会:学生能说出这首歌曲很柔美;我听到了秋天的声音;听了这首歌我心里很安静……并且学生在学唱《秋天红艳艳》这首歌时,很快就能比较出,《树叶儿飘飘》的音乐情绪是柔美抒情,《秋天红艳艳》的音乐情绪是欢快活泼。音乐教学不应该只注重它的结果,更应该关注它的过程。我们应该让每个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带着愉悦的体验离开音乐教室。好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体验情感,吸取知识,培养情操的必经之路,只有经历这个过程,才能到达成功的目的地。

三、用“心”去体验音乐的美,让课堂“活而不乱”

大家可能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在教唱完一首歌后,我们经常会让学生为音乐编配动作、配上打击乐或者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歌曲伴奏等等。往往这个时候,教室里就会闹哄哄乱成一团,如果你是上课的老师,看到这样的场面,还会有好心情去完成下面的教学环节吗?如果只是一堂课的话,我想也许还能坚持一下,但如果每次都这样,你还能坚持吗?我想是不能的。那么,我们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做到“活而不乱”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