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药物评价

合集下载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考试复习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考试复习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1、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2、研究生物药剂学的目的:为了正确评价药物制剂质量,设计合理剂型、处方及制备工艺,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使药物发挥最佳的治疗作用并确保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3、影响剂型体内过程的剂型因素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药物的某些物理因素、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制剂处方中所用的辅料的性质及用量、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4、影响剂型体内过程的生物因素: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生理和病理条件的差异、遗传因素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1、被动转运的特点:1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的顺浓度梯度转运;2不需要载体,膜对药物无特殊选择性;3不消耗能量,扩散过程与细胞代谢无关,不受细胞代谢抑制剂的影响;4不存在转运饱和现象和同类物竞争抑制现象;2、膜孔转运中分子小于微孔的药物吸收快,如水,乙醇,尿素,糖类等;大分子药物或与蛋白质结合的药物不能通过含水小孔吸收;3、主动转运的转运速率可用米氏Michaelis-Menten方程描述:4、主动转运的特点①逆浓度梯度转运;②需要消耗机体能量;③需要载体参与;④速率及转运量与载体量及其活性有关;⑤存在竞争性抑制作用;⑥受代谢抑制剂影响;部位特异性5、被动转运与载体媒介转运速率示意图,如右图6、胃排空:胃内容物从胃幽门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7、胃空速率:胃排空的快慢用胃空速率来描述;8③食物的组成;④药物的影响;9、肝首过效应:透过胃肠道生物膜吸收的药物经肝门静脉入肝后,在肝药酶作用下药物可产生生物转化;药物进入体循环前的降解或失活称为“肝首过代谢”或“肝首过效应”;10、避免首过效应的方法:答:①静脉、肌肉注射;②口腔黏膜吸收;③经皮吸收;④经鼻给药;⑤经肺吸收;⑥直肠给药;11、避免首过效应的剂型:①贴剂皮肤给药;②气雾剂和粉雾剂经呼吸道或经鼻黏膜吸收;③口腔粘附片黏膜吸收;12、肠肝循环:指经胆汁排入肠道的药物,在肠道中又重新被吸收,经门静脉又返回肝脏的现象;肠肝循环现象在药动学上表现为药时曲线出现双峰现象;13、引起肠肝循环的因素:现象主要发生在经胆汁排泄的药物中,有些由胆汁排入肠道的原型药物如毒毛旋花子苷G,极性高,很少能再从肠道吸收,而大部分从粪便排出;有些药物如氯霉素、酚酞等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水溶性增高,分泌人胆汁,排入肠道,在肠道细菌酶作用下水解释放出原型药物,又被肠道吸收进入肝脏;14、pH-分配假说: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在胃肠道中的解离状态和油/水分配系数;胃肠液中未解离型与解离型药物浓度之比是药物解离常数pKa与消化道pH的函数,可用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表达:弱酸性药物:弱碱性药物:式中C u,C i分别为未解离型和解离型药物的浓度;·当酸性药物的pka值大于消化道体液pH值时通常是酸性药物在胃中,则未解离型药物浓度C u占有较大比例;·当碱性药物pka值大于体液pH值时通常是弱碱性药物在小肠中,则解离型药物浓度C i 所占比例15、评价药物脂溶性大小的参数是油/水分配系数K o/w16、溶出速度可用Noyes-Whitney方程描述:dC dt =DhS(C s−C)dCdt为药物的溶出速度,D未溶解药物的扩散系数,S为固体药物的表面积,h为扩散层厚度,C s为药物在液体介质中的溶解度,C为t时间药物在胃肠液或溶出介质中的浓度;17、漏槽效应:在胃肠道中,溶出的药物不断地透膜吸收入血,形成漏槽状态;18、影响溶出的药物理化性质1药物的溶解度;2粒子大小;3多晶型;4溶剂化物19、崩解时限:用来描述固体制剂在检查时限内全部崩解或溶散成碎粒的过程;20、溶出速率:指在规定溶出介质中,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中药物溶出的速度和程度;21、溶出速率的测定方法:转篮法、桨法、小杯法;22、溶出介质有人工胃液、人工肠液、蒸馏水;第三章非口服药物的吸收1、透皮吸收促进剂:月桂氮卓酮2、影响口腔黏膜给药制剂吸收的最大因素是唾液的冲洗作用;3、药物粒子在气道内的沉积机制:①惯性碰撞;②沉降;③扩散第四章药物的分布1、药物的分布:药物从吸收部位进入血浆后,在血液和组织之间的转运过程;2、影响分布的因素:药物的化学结构、脂溶性、对组织的亲和性、相互作用,血液循环与血管通透性,不同组织的生理结构特征等药物的理化性质和机体的生理特性表观分布容积的意义;3、表观分布容积:用来描述药物在体内分布的程度,表示全血或血浆中药物浓度与体内药量的比例关系;X表示体内药量,C表示相应的血药浓度;4、血浆中的三种蛋白质:白蛋白、α1-酸性糖蛋白、脂蛋白;5、血脑屏障:由单层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形成连续性无膜孔的毛细血管壁,细胞之间存在紧密连接,几乎没有细胞间隙;6、弱碱性药物易透过血脑屏障;7、提高药物脑内分布的方法①对药物结构进行改造;②药物直接给药;③暂时破坏血脑屏障;④利用血脑屏障跨细胞途径⑤通过鼻腔途径给药第五章药物代谢1、代谢:药物被机体吸收后,在体内各种酶以及体液环境作用下,其化学结构可发生改变的过程,又称生物转化;代谢主要在肝中进行,也发生在其他器官,如肠、肾、肺、血液和皮肤等;2、代谢的临床意义1代谢使药物失去活性;2代谢使药物活性降低;3代谢使药物活性增强;4代谢使药理作用激活;5代谢产生毒性代谢物;3、药物代谢反应的I相反应包括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和水解反应;4、首过效应:指某些药物经胃肠道给药,在尚未吸收进入血循环之前,在肠粘膜和肝脏被代谢,而使进入血循环的原形药量减少的现象;5、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1生理因素:种属、种族、年龄、性别、妊娠、疾病等;2剂型因素:给药途径、剂量、剂型、手性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等;第六章药物排泄1、排泄:是指体内药物或其代谢物排出体外的过程;肾排泄是许多药物消除的主要途径;2、药物肾排泄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和肾小管重吸收3、影响肾小管重吸收的因素答:①、药物的脂溶性:脂溶性大的非解离型药物重吸收程度大,自尿中排泄量小;②、尿pH值和药物的pKa:对于弱酸来说,pH升高将增加解离程度,重吸收减少,肾清除率增加;对于强碱性药物,在任何尿pH范围内均呈解离状态,几乎不被重吸收,其肾清除率也不受尿pH值得影响且常较高;③、尿量:当尿量增加时,药物在尿液中的浓度下降,重吸收减少;尿量减少时,药物浓度增大,重吸收量也增多;4、肾小管的主动分泌机制:阴离子分泌机制和阳离子分泌机制5、测量肾小球滤过:以菊粉清除率为指标,可以推测其他各种物质通过肾单位的变化;6、影响药物胆汁排泄的因素:1排泄机制的影响;2水溶性的影响;3分子量的影响;第七章药物动力学概述1、隔室模型:将整个机体按动力学特性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隔室,把这些隔室串接起来构成的的一种足以反映药物动力学特征的模型;2、隔室模型的划分隔室的划分与器官、组织的血流量、膜通透性、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等因素密切相关;只要体内某些部位接受药物及消除药物的速率常数相似,而不管这些部位的解剖位置与生理功能如何;3、一级速率过程特点:①半衰期与剂量无关;②一次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剂量成正比;③一次给药情况下,尿排泄量与剂量成正比;4、零级速率过程:指药物的转运速率在任何时间都是恒定的,与药物量或浓度无关;临床上恒速静脉滴注的给药速率以及控释制剂中药物的释放速率即为零级速率过程;5、生物半衰期:指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通过各种途径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以t1/2表示6、清除率:整个机体或机体内某些消除器官、组织的药物消除率,是指机体或机体内某些消除器官、组织在单位时间内消除掉相当于多少体积的流经血液中的药物;即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消除的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用Cl表示,公式如下:Cl=−dX/dtC=kXC=kV-dX/dt代表机体或消除器官中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X为体内药物量,V为表观分布容积,C为血药浓度;第八章单室模型1、单室模型:某些药物进入全身循环后迅速向全身各部位分布,并在血液、组织与体液之间达到分布动态平衡,即动力学上的“均一”状态,因而称为单室模型;2、静脉注射1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lg C=−k2.303t+lg C0k为一级消除速率常数,C0初始浓度;2基本参数k与Co的求算以上述公式的lg C对t作图,可得一直线k=C0=10ab为直线斜率,a为截距;3生物半衰期t1/2=0.693 k4表观分布容积V=X0 C0X0为静脉注射剂量;3、静脉滴注体内血药浓度C与时间t的关系1稳态血药浓度或坪浓度C ssC ss=k0 kVk0为静脉滴注速率;4、血管外给药1达峰时间t max和峰浓度C maxt max=ln k a−ln k k a−kC max=FX0Ve−kt maxk a一级吸收速率常数,F为吸收率0≤F≤1,X0给药剂量; 2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AUC=FX0 kV3残数法步骤①根据lg C-t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求得尾段直线方程ln C=−kt+ln A或lg C=−k2.303t+lg A,式中,根据斜率求得消除速率常数k、消除半衰期t1/2,根据截距求得A;②将吸收相中的时间代入尾端直线方程,求得尾端直线外推线上血药浓度值;③用外推线上血药浓度值减去吸收相中同一时间点的实测浓度,即得一系列参数浓度C.④根据根据lg C r-t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求得残数直线方程ln C r=−k a t+ln A或lg C r=−k a2.303t+lg A,从而根据斜率求得吸收速率常数k a、吸收半衰期;⑤若已知F、X0,根据A可求出V值;第九章多室模型1、α称为分布相混合一级速率常数或快配置速率常数;β称为消除相混合一级速率常数或慢配置速率常数;α和β又称为混杂参数;两者的关系有:α+β=k12+k21+k10αβ=k21k10第十章多剂量给药1、多剂量给药:指药物按一定的剂量、一定的给药间隔,经多次给药后才能达到并保持在一定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的给药方法;多数疾病的治疗必须采用多次给药方可达到有效治疗目的;2、多剂量函数:n为给药次数,k i为一级速率常数,τ为给药间隔时间;3、达坪分数:指n次给药后,血药浓度C n相当于坪浓度C ss的分数以f ssn表示4、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当血药浓度达到稳态后,在一个剂量间隔时间内t=0→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除以间隔时间τ所得的商;用C ss̀表示:5、蓄积系数:指稳态血药浓度与第一次给药后的血药浓度的比值,以R表示;6、波动百分数PF:指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与稳态最小血药浓度之差与稳态最大血药浓度比值的百分数;PF=C maxss−CminssC maxss∗100%7、波动度DF:指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与稳态最小血药浓度之差与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的比值;8、血药浓度变化率:指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与稳态最小血药浓度之差与稳态最小血药浓度比值的百分数;第十一章非线性药物动力学1、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的体内过程特点1药物的消除不遵循一级动力学,而遵从米氏Michaelis-Menten方程,消除动力学是非线性的;2血药浓度和SUC与剂量不成正比;3药物消除半衰期随剂量增加而延长;4其他药物可能竞争酶或载体系统,其动力学过程可能受合并用药的影响;5药物代谢物的组成和或比例可能由于剂量变化而变化;2、米氏Michaelis-Menten方程−dC为药物在t时间的下降速率,表示消除速率的大小;V m为药物在体内消除过程中理dt论上的最大消除速率;K m为米曼常数,指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为V m的一半时所对应的血药浓度,即当时,K m=C;十二章统计矩分析1、只要药物的体内过程符合线性药物动力学过程,都可以用统计矩分析;2、MRT:代表给药剂量或药物浓度消除掉%所需的时间;3、MDT:药物的平均溶出时间;第十三章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1、静脉滴注给药方案的设计给药间隔第十四章药物动力学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1、生物利用度:指剂型中的药物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速度与程度;有相对生物利用度F rel和绝对生物利用度F abst跟r分别代表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iv表示静脉注射给药,X给药剂量;2、生物等效性:指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相同试验条件下、给以相同剂量,反映其吸收程度和速度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无统计学差异;——以上由C_D-m整理。

医院药物疗效评价方法

医院药物疗效评价方法

医院药物疗效评价方法
概述
医院药物疗效评价是指对于不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进行
科学评价的方法和步骤。

通过评价药物的疗效,医院可以为患者提
供更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评价方法
以下是医院药物疗效评价常用的方法:
1. 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评价药物疗效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过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和比较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

临床试验可以分为观察性研究和干预性研究两种类型。

2. 统计分析:在评价药物疗效时,统计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通过收集和整理临床试验的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可能的副作用。

3. 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系统综述是对多个临床试验的结果
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

而Meta分析是对已经进行过系统综述的多
个试验结果进行再次汇总和分析。

通过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估药物的疗效。

4. 临床指南:临床指南是基于大量科学研究和专家共识,制定出的用于指导医生临床实践的指南。

在评价药物疗效时,临床指南可以提供权威的建议和参考。

5. 患者满意度调查:患者满意度调查是一种重要的评价药物疗效的方法。

通过向患者收集对于药物治疗效果和体验的反馈,可以综合评估药物的疗效和患者的满意度。

结论
医院药物疗效评价方法包括临床试验、统计分析、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临床指南以及患者满意度调查等。

通过科学评价药物的疗效,医院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在评价药物疗效时,需要依靠科学方法和权威指南,并综合考虑患者的反馈和满意度。

药物毒理学

药物毒理学

第一章总论1、毒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研究毒物对机体有害作用发生发展的特征和机制、最终结果及其危险因素,主要用与外源性物质对机体损伤作用的本质,相关安全性评价和危险性评估。

2、早期毒理学:研究不同毒物的使用、着重毒物对机体的急性危害或致死作用。

3、现代毒理学:是一门研究在特定情况下,机体接触化学、生物或物理物质后呈现有有害作用的科学。

4、药物毒理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对机体有害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

5、有毒:指物质具有产生一种未预料或有害于健康作用的特征。

6、毒性:指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

7、只有被药物造成损害的部位,才是药物作用的(靶部位),被损伤的组织器官称为(毒性靶组织),(毒性靶器官)8、直接毒性作用药物必须到达损伤部位简介毒性作用则可能是药物首先改变了机体某些调节功能继而影响其他部位。

9、毒理学研究通常可分为:1、描述毒理学2、机制毒理学3、应用毒理学10、毒理学研究内涵:1)验证梨花或生物因素对机体有害作用的本质2)评价特殊染毒情况下毒性出现的可能性。

11、药物毒理学的基本目的:是认识并掌握某种药物的毒性作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避免或减轻用药过程中的有毒作用的发生。

12、毒物:通常指人工制造的毒性物质。

13、毒素:一般指天然存在的毒性物质。

14、毒物可根据(靶器官)、(用途)、(来源)及(毒性作用)来分类。

15、最小中毒量:在临床常用剂量下,药物不赢出现毒性效应,只有超过了一定的阈值,才会出现的药物毒性作用。

16、从临床应用角度可将药物毒性作用分为哪几种?答:1、变态反应2、毒性反应3、致癌性 4 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5、致突变与遗传毒性6、特异质反应17、毒性反应在治疗过程中给药后不久出现的,称为速发型毒性作用。

18、毒性作用在给药后很久才出现,称为迟发型毒性作用。

19、药物的毒性作用在停药或减量后可逐渐减轻或消失,称为可逆性毒性效应。

20、毒性作用一旦出现就不可逆转,成为不可逆毒性效应。

药事管理学复习资料

药事管理学复习资料

药事管理学第一章绪论1、药事:与药品的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方便、及时使用相关的活动。

2、药事管理学:应用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以及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管理与行为科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对药学事业各分系统的活动进行研究,总结药事管理活动基本规律,指导药学事业健康发展的科学。

3、监管药品核心的实质:监管药品的质量4、中国古代药事管理的起源:周朝第二章国家药物政策与药品监督管理1、药品: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与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2、处方药:指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方可购买、调配和使用的药品。

3、非处方药:指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的,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根据药品的安全性,非处方药分为甲、乙两类。

4、药品分类管理的目的:①有效地加强药品监督管理②保障人民用药的安全有效③合理利用医疗卫生与药品资源④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⑤提高人们自我保健意识5、新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给药途径的,按照新药管理。

6、首次在中国销售的药品:指国内或国外药品生产企业第一次在中国销售的药品,包括不同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相同品种。

7、医疗机构制剂:指医疗机构根据本单位临床需要经批准而配制、自用的固定处方制剂。

医疗机构制剂不得上市销售。

8、国家基本药物:适应基本卫生医疗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

9、纳入《药品目录》的药品是由国家药品标准的品种和进口药品,并符合“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市场能保证供应”的原则。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简称《药品目录》)10、《药品目录》分为“甲类目录”和“乙类目录”。

纳入“甲类目录”的药品是临床治疗必需,使用广泛,疗效好,同类药品中价格低的药品。

纳入“乙类目录”的药品是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疗效好,同类药品中比“甲类目录”药品价格略高的药品。

《药剂学》Pharmaceutics

《药剂学》Pharmaceutics
即研究药物在制剂中施于体内的量变规律及其影 响,以及影响这些规律的因素,进而研究药物及 其剂型与治疗效应的关系的学科;致力于研究从 机体用药到药物排出体外全过程中有关药物量变 和质变所有问题。
《药剂学》Pharmaceutics
(五)药物动力学
采用数学的方法,研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 与排泄的体内经时过程与药效之间关系的学科, 对指导制剂设计、剂型改革、安全合理用药等提 供量化指标。
《药剂学》Pharmaceutics
三、药物的传递系统(DDS)
研究基础:
药物的治疗作用与血药浓度的关系(治疗窗)
当药物达到病灶部位时才能发挥疗效
时辰药理学
给药系统:
缓控释给药系统(sustained and controlled release DDS)
靶向给药系统(targeted DDS)
主要内容:(1) 保证制剂大量生产时的质量、稳 定性。(2) 提高疗效。(3) 改进生产技术。
目的:为了使药物通过剂型的大量生产,向患者 提供理想疗效,副作用和毒性小、无危害性、成 本低廉和服用方便的药剂。
《药剂学》Pharmaceutics
(二)物理药剂学
1、定义:是运用物理化学原理、方法和手段, 研究药剂学中有关剂型、制剂的处方设计、制 备工艺、质量控制等内容的边缘学科。 2、内容:药物分子的物理性质、不均匀分散系、 溶液、溶解度和有关现象、化学动力学、粉体 学、流变学、热力学、界面化学、结晶化学、 胶体化学、药物分解因素等。
主要内容:临床用制剂和处方研究;药物制剂的临 床研究和评价;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研究;药物 剂量的临床监控;药物配伍变化及相互作用等。
《药剂学》Pharmaceutics
第三节 药物剂型与DDS

(高)第10章-药物经济学评价

(高)第10章-药物经济学评价
(2)导致成本和费用存在异同的关键要素是单位价格。 在非全社会观点下,“单位价格”就是交易时发生的实际价格,成本 就是实际发生的费用,亦即成本与费用等同。 在全社会观点下,所用的“单位价格”并不能真实反映资源的实际价 值,成本仅是实际发生的费用,两者不等同。
37
长沙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成本界定与评价的角度直接有关
◈间接成本
不能直接计入,而需要按一定标准分摊计入各种相关项目的成本。 如:医院的行政管理成本、辅助科室成本、固定资产折旧等。
29
长沙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案例
◈一天有个骗子来到王老板的店里买了一件礼物这件礼物成本是18 元,标价是21元。
◈结果是这个年轻人掏出100元要买这件礼物。王老板当时没有零 钱,用那100元向街坊换了100元的零钱,找给年轻人79元。
长沙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第十章 药物经济学评价
1
长沙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目的和要求】
掌握 最小成本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成 本-效益分析等;
熟悉 开展药物经济学的步骤和方法; 了解 近年国内外药物经济学的研究进展。
2
长沙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历史背景】
• 根本动因:全球性的药品费用的急剧上涨。 –美国 • 药品价格的上升幅度是其它消费品的2-3倍。 –中国 • 1990年418亿,2002年2676亿。 • 药品费用占卫生事业费用的比例高达50%左右。 • 药品费用的年增长率约为20%左右。 • 远高于8%左右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
成本界定的不同角度:
◈受 众:病人 ◈施于者:医疗服务单位 ◈管理者: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第三付费方:医疗保险部门或公司
38
长沙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举例:幼儿上呼吸道感染药物治疗

药物利用评价

药物利用评价

1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一、药物利用评价的由来与发展
◈ DUR由来:药物利用评价(DUR)产生于美国
临 床
20世纪60年代美国个人健康保险计划的实施;
药 1965《医疗照顾方案》和《医疗补助方案》的实施;


医疗保健管理机构对药物利用和医疗审计进行控制;
目的是保证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2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布、处方及应用的情况,特别是由此引起的医疗、经

济决策”。可理解为药物由药厂到病人的全过程!实
际是药物利用的模式
8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二、药物利用评价的定义和意义
◈ 2、DUR的性质:
临 床
◈评价对象——药物使用模式(过程)

即处方医师针对特定的疾病状态,根据用药指征、药


疗种类、药物特点等用药的方法和过程。DUR通过评
临 床
◈评价的连续性——再评价、再改进

DUR的实施不仅是对用药模式的评价、分析和阐明,


而是将评价结果用于用药模式的改进上,然后进行再
评价、再改进,通过DUR的连续实施,最终达到改善
病人治疗质量的目的。
12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二、药物利用评价的定义和意义

3、目的和意义
临 床
目的:
药 ◈ 保证病人用药的安全性——合理处方
临 床
一是利用药物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客观评价,包括群体

研究和横断面研究


二是利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经济学评价,包括最小
成本法、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
析等方法
7

国家基本药物评价

国家基本药物评价

国家基本药物评价国家基本药物评价是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根据特定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对药物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以便为公众提供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的基本药物供给。

它是保障公众合理用药和提高公众医疗保健水平的重要手段。

国家基本药物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基本药物的质量和疗效,并推动合理的药物使用,完善国家基本药物供应,保障全民基本医疗需求。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药物的临床疗效、安全性、经济性以及合理用药指导等方面。

1. 临床疗效评价:主要评估药物的治疗效果、疗效持续时间、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等方面。

评价方法包括药物临床试验、实际使用中的观察以及系统综述等。

对于同一种疾病的多种药物,需要进行比较疗效评价,确定药物的相对疗效。

2. 药物安全性评价:评估药物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情况。

主要通过药物的毒理学研究、临床试验数据分析和实际使用中的监测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可以作为公众选择药物时的重要参考。

3. 药物经济性评价:评估药物的价格、用药费用和经济效益。

通过分析药物的成本、疗效和用药效果,来判断其经济性。

经济性评价可以为政府采购药品提供科学依据,提高药物的采购效益和使用效果。

4. 合理用药指导评价:评估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和用药指导等方面内容。

通过制定药物的适应症和用药指南,为医生和公众提供合理用药的指导。

评价结果可以对公众进行药品知识普及,提高合理用药意识。

国家基本药物评价的参考内容还包括社会经济因素、药物研发创新情况、临床实践指南等方面。

评价结果将被用来确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并作为国家基本药物政策和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国家基本药物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旨在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和提高医疗保健水平。

通过对药物的疗效、安全性、经济性和合理用药指导等方面进行评价,为公众提供权威的药物选择指南。

国家基本药物评价结果将对国家基本药物政策和药品供给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药品评价管理制度

药品评价管理制度

药品评价管理制度一、药品评价的重要性药品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治疗疾病、保障患者健康的重要手段。

而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

因此,建立健全的药品评价管理制度对于医疗机构而言至关重要。

首先,药品评价管理制度可以确保药品的安全性。

通过对药品进行全面的评价,可以及时发现药品的不良反应、药品相互作用等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患者因药品问题而产生不良后果。

其次,药品评价管理制度可以促进药品的有效使用。

通过对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可以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的依据,减少不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最后,药品评价管理制度可以降低医疗机构的风险。

药品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可以降低医疗机构因为药品问题而产生的风险,提升医疗质量。

二、药品评价要素药品评价主要包括药品的质量、疗效、安全性、经济性等要素。

其中,质量是药品评价的首要考量因素。

药品的质量包括其原料、生产过程、包装等方方面面,质量问题直接影响着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疗效是药品评价的关键要素,药品的治疗效果是使用药物的目的,疗效评价可以帮助医师选择合适的药品,提高治疗效果。

安全性是药品评价的重要指标,药品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安全性评价可以预防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经济性是药品评价的综合考虑因素,考虑药品的价格、用量等因素,确保药品的经济使用。

三、药品评价方法药品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理学研究、临床试验、药品溯源与监管、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等。

药理学研究是药品评价的基础,通过对药物的药理学性质进行研究,可以初步评价药品的作用机制和治疗效果。

临床试验是药品评价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药品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观察和评价,可以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的依据。

药品溯源与监管是药品评价的重要环节,通过管理药品的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可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药品评价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患者使用药品后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和评价,可以及时发现药品的安全问题。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1)适当用药对象(2)适当药物 (3)适当剂量 (4)适当的时间
(5)适当途径
(6)适当治疗目标
三、不合理用药的表现与后果
1、不合理用药的表现
(1)病症未得到治疗 (2)选用药物不当 (3)用药剂量不足 (4)不适当的合并用药 (5)无适应证用药 (6)非必要地使用价格昂贵的药品
2、不合理用药的后果
• 用药指导的基本知识 • 老年人用药
• 小儿用药
• 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用药
• 肝病、肾功能不全、胃病患者用药
4、药物临床评价与药物不良反应
• 基本概念、含义、意义
• 药物不良反应
• 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 • 药源性疾病
5、常见病及其药物治疗
• 支气管哮喘 • 消化性溃疡 • 糖尿病 • 高血压
• 高脂血症
4、病人因素
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 病人不依从性是临床合理用药的主要障 碍之一。
(二)药物因素
1、药物本身因素 2、多药并用
(三)外界因素
国家的卫生保健体制;企业的经营思 想和策略,医疗机构的宗旨和主导思想,大众 传播媒介的社会公德;个人的道德观念,行为 动机、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以及传统习俗等
五、处方中应遵循的合理用药 原则
第二章


一、处方的含义、分类和意义
1、处方含义 2、处方分类
(1)法定处方 (2)医师处方 (3)协定处方
3、处方意义
(1)法律性 (2)技术性 (3)经济性
二、处方组成
处方前记、处方正文和处方后记
三、处方管理
(一)药品剂量和用法
1、药品剂量
2、用法与用量
(二)处方调配
1、三查
(1)查处方前记,处方正文和处方后记 (2)查药名、用法、用量与处方内容 (3)查配方与处方各项内容

药理学重点

药理学重点
§ (3)禁忌证: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等。
8.东莨菪碱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 (1)小剂量东莨菪碱引起镇静,较大剂量引起催眠,临床可用于麻醉前给药。
§ (2)东莨菪碱抑制前庭功能、大脑皮层、胃肠蠕动,可用于预防晕动病。
§ (3)由于东莨菪碱的中枢抗胆碱作用,可缓解帕金森病及帕金森样症状(流涎、震颤、肌肉强直等)。
§ (4)心脏:治疗剂量减慢心率,较大剂量增加心率;拮抗迷走神经过度兴奋所致的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
§ (5)血管与血压:治疗量时无明显影响,大剂量阿托品有解除小血管痉挛的作用,以皮肤血管扩张为主。
§ (6)中枢神经系统:大剂量时兴奋中枢,也可由兴奋转为抑制,出现昏迷和呼吸麻痹。
6.阿托品的临床应用
(1)药物制剂的溶解度和脂溶性。
(2)胃肠道功能状态(蠕动快慢和血流循环)。
(3)与胃肠道内容物的相互作用。
(4)首关消除:口服药物在进入体循环前被肠道或肝脏消除。
5.首过消除):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首先进入门静脉,某些药物在通过肠粘膜及肝脏时,部分药物受到灭活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量明显减少。
药理学重点
1.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等。
(2)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3)影响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因素。
2.简单扩散和载体转运的特点
? (2)长期用药: 可引起耐受性(包括快速耐受性);耐药性(病原体及肿瘤);依赖性和停药症状(或停药综合征),***品可引起生理或精神依赖性;长期反复应用有些药物后,突然停药可引起原来病情的反跳。

本院住院病历抗菌药物医嘱点评汇总分析

本院住院病历抗菌药物医嘱点评汇总分析

关节骨性关节炎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活动,提高生活质量,经济实惠,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1〕申震,黄勇,曾志奎,等 参麦注射液治疗膝骨关节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37(4):796 802 〔2〕LiuSC,QiaoXF,TangQX,etal Therapeuticefficacyofextracorporealshockwavecombinedwithhyaluronicacidonkneeosteoarthritis〔J〕 Medicine,2019,98(8):586 589〔3〕邝高艳,严可,卢敏,等 从毒瘀论治膝骨关节炎及毒瘀本质的分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3):492 494〔4〕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科专业委员会,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关节工作委员会 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5年版)〔J〕 中医正骨,2015,(7):4 5〔5〕徐方琼,于德宁,石立鹏,等 中医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研究进展〔J〕 中医临床研究,2018,10(10):140 143〔6〕施栋,陈玲,曾荣华 银质针配合冲击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10):1111 1114 〔7〕唐霞珠,杜晓梅,沈录峰,等 中药包热敷配合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 江西中医药,2020,51(5):55 56,80 〔8〕杨博鸿,田聪阳,张志清,等 自拟活血壮骨汤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大鼠作用机制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2020,29(5):850 853,857〔9〕黄建辉 养血止痛汤辅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35(12):1456 1457〔10〕沈斌,裘伟国,应建伟,等 补肾活血中药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滑囊炎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20,27(3):337 340本院住院病历抗菌药物医嘱点评汇总分析张富东1,朱敏凤2,陈 曦1,胡利群3(1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乐山614000;2 乐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四川乐山614000;3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四川乐山614000)摘要:目的 评价住院病历抗菌药物医嘱点评效果,改进抗菌药物评价工作。

药品使用评价制度

药品使用评价制度

药品使用评价制度药品使用评价制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它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药品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由于药品的特殊性,其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药品使用评价制度,对于提高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药品使用评价制度可以帮助监管部门和医疗机构对药品进行全面评估和监控。

通过对药品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质量进行评估,可以快速发现和解决药品存在的问题,并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使用。

此外,药品使用评价制度还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和医生优化用药方案,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药品,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其次,药品使用评价制度可以增强患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根据评价结果,监管部门可以及时公布药品的使用风险和效果,向患者提供准确的药品信息,以帮助患者正确选择和使用药品。

同时,药品评价制度可以规定药品说明书的编写和发布标准,要求药品生产企业提供详尽、准确、易懂的药品说明书,使患者在使用药品时能充分了解药品的作用、副作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避免因药品使用不当而导致的医疗事故。

第三,药品使用评价制度可以促进药品生产企业的竞争和推动药品创新。

药品使用评价结果直接影响着患者对药品的选择和使用,优秀的药品必然会受到患者的青睐。

因此,为了提高药品的评价结果,药品生产企业需要不断优化产品质量和研发创新,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这将推动整个药品行业的改革和进步,促进药品的质量提升、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换代。

第四,药品使用评价制度可以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和风险防控。

通过对药品的使用效果和副作用的监控,药品使用评价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和记录药品的不良反应和风险,维护患者的权益和利益。

当药品存在重大安全风险时,监管部门可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在建立和完善药品使用评价制度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明确药品使用评价的主体责任和监管义务。

药物分析各章节练习题(2010学生)-(1)

药物分析各章节练习题(2010学生)-(1)

药物分析各章节习题绪论一、名词解释药物分析;药品;药典;GLP;GMP;GSP;GCP二、简答题1.对药品进行质量控制的意义。

2.药物分析在药品的质量控制中担任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3.中国药典和国外常用药典的现行版本及英文缩写分别是什么?第一章药典概况一、填空题1.我国药品质量标准分为和二者均属于国家药品质量标准,具有等同的法律效力。

2.中国药典的主要内容由、、和四部分组成。

3.“精密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取用量为“约”若干时,系指取用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

4、有机药物化学命名的根据是。

5、原料药含量未规定上限时,不能超过。

6、国家监督管理药品质量的法定技术标准是——。

7、《中国药典》(2005年版)分一部、二部、三部,一部收载——及——、——和提取物,——和单味制剂等;二部的第一部分收载——、——、——、——,第二部分收载——;三部收载——。

8、药品质量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和——的质量要求,三者的集中表现即使用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9、药品取样的基本原则是——,——。

在取样的时候,应考虑取样的——,——和——。

10、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一般为——,——,——,——,——。

11、写出下面中文的简称:中国药典——,美国药典——,英国药典——,欧洲药典——,日本药典——。

二、简答题1.常见的药品标准主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2.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是什么?三、名词解释恒重;空白试验;标准品;对照品;精密量取一、名词解释一般鉴别试验;专属鉴别试验;色谱分析法二、简答题1、在紫外光谱鉴别法中,提高反应灵敏度的方法有那些?2、简述有机氟化物的鉴别的原理?三、填空题1、《中国药典》收载的红外光谱图系用分辨率为_____条件绘制,基线一般控制在_____透光率以上,供试品取样量一般控制在使其最强吸收峰在_____透光率以下。

2、焰色反应时,钠离子显钾离子显钙离子显。

药学专业知识(一)必考考点

药学专业知识(一)必考考点

药学专业知识(一)·必考考点第一章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1.药品通用名不受专利和行政保护,是药典中使用的名称。

2.药品的商品名可以进行注册和申请专利。

3.氯丙嗪的化学名为N,N-二甲基-2-氯-10H-吩噻嗪-10-丙胺。

原因是溶剂组成改变。

15.新药临床药理学研究,Ⅰ期临床试验: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20~30例健康成年志愿者。

Ⅱ期临床试验:初步药效学评价试验,例数大于100例。

Ⅲ期临床试验: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例数大于300例。

Ⅳ期临床试验:批准上市后的监测,也叫后期调研。

第二章药物的结构与药物作用1.评价药物亲水性或亲脂性大小的标准是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用P来表示。

2.吸收性和脂溶性呈近似于抛物线的变化规律,因此并不是药物的脂溶性越高,在体内吸收越好。

3.药物按溶解性分为4类:第Ⅰ类:高水溶性、高渗透性的两亲性分子药物,如普萘洛尔、依那普利、地尔硫卓。

第Ⅱ类:低水溶性、高渗透性的亲脂性分子药物,如双氯芬酸、卡马西平、吡罗昔康。

第Ⅲ类:高水溶性、低渗透性的水溶性分子药物,如雷尼替丁、纳多洛尔、阿替洛尔。

第Ⅳ类:低水溶性、低渗透性的疏水性分子药物,如特非那定、酮洛芬、呋塞米。

葡萄糖结核反应类型:O-、C-、N-、S-的葡萄糖全苷化。

14.氯胺酮一个异构体具有局麻作用,另一个异构体具有中枢兴奋作用。

第三章药物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与临床应用1.各种片剂的崩解时限:含片30min,舌下片5min,泡腾片5min,肠溶片60min,分散片3min,可溶片3min,薄膜衣片30min,普通片15min。

2.黏合剂:淀粉浆、甲基纤维素、羟丙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聚维酮、明胶、聚乙二醇。

3.崩解剂:干淀粉、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聚维酮、泡腾崩解剂。

4.防腐剂:苯甲酸与苯甲酸钠、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山梨酸与山梨酸钾、苯扎溴铵(新洁尔灭)、苯酚、薄荷油等。

5.片剂包衣的目的:掩盖不良气味,改善用药顺应性,方便服用。

第十一章生物相容性评价

第十一章生物相容性评价



二、外部接入器械
包括接至下列应用部位的器械: a) 血路,间接:与血路上某一点接触,作为管路向血管系 统输入的器械;如输液器、延长器、转移器、输血器等; b) 组织/骨/牙本质:与组织、骨和牙髓/牙本质系统接触的 器械和材料;如腹腔镜、关节内窥镜、引流系统、牙科水 门汀、牙科充填材料和皮肤钩等; c) 循环血液:接触循环血液的器械;如血管内导管、临时 性起搏器电极、氧合器、体外氧合器管及附件、透析器、 透析管路及附件、血液吸附剂和免疫吸附剂。
医疗器械分类


一、表面接触器械
包括与以下部位接触的器械



a) 皮肤:仅接触未受损皮肤表面的器械;如各种类型 的电极、体外假体、固定带、压迫绷带和监测器; b) 粘膜:与粘膜接触的器械;如接触镜、导尿管、阴 道内或消化道器械(胃管、乙状结肠镜、结肠镜、胃 镜)、气管内管、支气管镜、义齿、畸齿矫正器、宫 内避孕器; c) 损伤表面:与伤口或其他损伤体表接触的器械;如 溃疡、烧伤、肉芽组织敷料或愈合器械、创可贴等。

二、生物相容性评价 生物材料的特征之一是生物功能性, 即能够对生物体进行诊断、替代和修复; 其二是生物相容性,即不引起生物体组织、 血液等的不良反应。

生物相容性评价和最基本内容之一是 生物安全性,在广义上应包括对材料的物 理性能、化学性能、生物学性能以及临床 应用性能等方面的评价。狭义上则仅指生 物学评价。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欧美、 日本及我国安全性评价主要指狭义的生物 学评价。





无菌医疗器械与植入性医疗器械的主要性 能有 物理性能 化学性能 生物性能 电学性能 下列任一情况下,应考虑对材料或最 终产品重新进行生物学评价: a) 制造产品所用材料来源或技术条件改变时: b) 产品配方、工艺、初级包装或灭菌改变时: c) 储存期内最终产品中的任何变化: d) 产品用途改变时: e) 有迹象表明产品用于人体时会产生不良作用。

药物分析各章节习题

药物分析各章节习题

《药物分析》习题目录第一章药典概况第二章药物的杂质鉴别第三章药物的杂质检查第四章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第五章巴比妥类药物分析第六章芳酸及其酯类药物分析第七章芳香胺类药物分析第八章杂环类药物的分析第九章维生素类药物分析第十章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第十一章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第十二章药物制剂分析第十三章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第十四章综合性试题第一章药典概况一、练习思考题1、什么是药品质量标准?我国目前有哪些法定的药品质量标准?2、药典的内容分哪几部分?正文部分包括哪些项目?3、在药物分析工作中可参考的主要外国药典有哪些?在内容编排上与中国药典有什么不同(举2~3例)?4、药物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什么?5、试述药品检验程序及各项检验的意义?6、药品质量标准中的物理常数测定项目有哪些?他们的意义分别是什么?7、中国药典附录包括哪些内容?8、常用的含量测定方法有哪些?它们各有哪些特点?9、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的原则是什么?10、如何确定药品质量标准中杂质检查项目及限度?11、在制订药品质量标准中怎样选择鉴别方法?12、在制订药物含量限度时应综合考虑哪几方面的情况?13、新药质量标准的起草说明应包括哪些主要方面?14、全面控制药品质量的科学管理条例包括哪些方面?15、什么叫标准品?什么叫对照品?16、0.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有何区别?17、溶液的百分比用“%”符号表示,单位是什么?18、“某溶液(1→10)”指多少浓度的溶液?19、药品质量标准中“精密称取某药物若干”,系指允许的取用量范围是多少?20、什么叫空白实验?剩余滴定法中的空白试验与直接滴定法中的空白试验有何不同?二、选择题(一)最佳选择题1、我国现行药品质量标准有(E)A、国家药典和地方标准B、国家药典、部颁标准和国家药监局标准C、国家药典、国家药监局标准(部标准)和地方标准D、国家药监局标准和地方标准E、国家药典和国家药品标准(国家药监局标准)2、药品质量的全面控制是(A)A、药品研究、生产、供应、临床使用和有关技术的管理规范、条例的制度和实践B、药品生产和供应的质量标准C、真正做到把准确、可靠的药品检验数据作为产品质量评价、科研成果坚定的基础和依据D、帮助药品检验机构提高工作质量和信誉E、树立全国自上而下的药品检验机构的技术权威性和合法地位。

药物评价.ppt

药物评价.ppt

◈ 药物流行病学
对已上 市药品
安全性 有效性 稳定性
药物经济学 药物管理政策法规
经济性
37
第十一章 药品上市后再评价
一、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基本概念
◈ 2、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必要性
临 床
研究一个创新药物约需10年,且评审时有严格的

标准和要求,仍有许多问题不能完全掌握,新药上市

前研究的局限性

◈ 动物实验的局限性
39
第十一章 药品上市后再评价
一、药物利用评价的由来与发展
◈ DUR发展:
临 床
1996年美国医疗机构联合评监委员会(ASHP)对

全美医院药学服务调查报告,71.7%的医院为住院病

人开展了DUR工作

7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一、药物利用评价的由来与发展
◈ 近年DUR的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
临 床 药
一是利用药物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客观评价,包括群体 研究和横断面研究
二、药物利用评价的定义和意义
◈ 2、 DUR的性质:
临 床
◈方案的设计——专属性

一个特定的DUR方案只适用于一个特定的保健系统,

因为每个卫生保健系统的DUR方案都是根据这个系统

质量保证(QA)总目标而设计。
11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二、药物利用评价的定义和意义
◈ 2、 DUR的性质:
临 床
◈方案的实施——有计划、有组织

◈ 中药上市后的再评价
◈ 小结
35
第十一章 药品上市后再评价
一、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基本概念

临 1、概念

用药评估记录

用药评估记录

用药评估记录标题:用药评估记录引言概述:用药评估记录是医疗机构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系统性评估和记录的重要工具。

通过用药评估记录,医护人员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和疗效。

一、用药目的1.1 评估患者用药合理性:通过用药评估记录,医护人员可以评估患者用药是否合理,包括药物种类、剂量、频次等是否符合临床指南和患者情况。

1.2 发现用药问题:用药评估记录有助于发现患者用药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重复用药、药物相互作用、过敏反应等,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1.3 优化用药方案:通过用药评估记录,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优化用药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二、用药评估记录内容2.1 患者基本信息:用药评估记录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病史等,以便医护人员全面了解患者情况。

2.2 用药情况:记录患者当前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中草药等,以及用药剂量、频次、用药目的等信息。

2.3 用药评估结果:根据患者用药情况进行评估,记录评估结果和建议,包括用药合理性评价、用药问题发现和用药方案优化建议等。

三、用药评估记录的重要性3.1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用药评估记录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发现患者用药中存在的问题,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3.2 提高用药效果:通过优化用药方案,用药评估记录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用药效果,加快康复进程。

3.3 促进医患沟通:用药评估记录可以作为医患沟通的重要工具,帮助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共同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四、用药评估记录的实施方法4.1 建立规范的用药评估记录表:医疗机构应建立规范的用药评估记录表,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用药情况和评估结果等内容。

4.2 定期进行用药评估:医护人员应定期对患者进行用药评估,及时记录评估结果并进行跟进。

4.3 加强用药信息管理:医疗机构应加强用药信息的管理,确保用药评估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案的设计——专属性 一个特定的DUR方案只适用于一个特定的保健系统, 因为每个卫生保健系统的DUR方案都是根据这个系统 质量保证(QA)总目标而设计。
临 床 药 学

11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二、药物利用评价的定义和意义

2、 DUR的性质:
◈方案的实施——有计划、有组织 在DUR方案实施前,必须对衡量用药的标准进行周密 的制定、检验和修订,并需得到权威部门的批准和公 众的认可,有组织、有进度的进行。

DUR由来:药物利用评价(DUR)产生于美国
20世纪60年代美国个人健康保险计划的实施; 1965《医疗照顾方案》和《医疗补助方案》的实施; 医疗保健管理机构对药物利用和医疗审计进行控制; 目的是保证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临 床 药 学

4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一、药物利用评价的由来与发展

DUR发展:DUR发展于美国
临 床 药 学

28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四、药物利用评价的步骤
7、进行药物利用的再评价
在干预措施实施3-12个月后,需进行再评价,即 评价干预的效果。进行干预措施前后比较
临 床 药 学

29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四、药物利用评价的步骤
8、修订标准
临 床 药 学

为适应药物和治疗手段发展迅速的特点,保 证评价的准确性,在再次实施评价前,或每隔一 定周期,都需对标准进行校对和修订
临 床 药 学

12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二、药物利用评价的定义和意义

2、DUR的性质:
◈评价的连续性——再评价、再改进 DUR的实施不仅是对用药模式的评价、分析和阐明, 而是将评价结果用于用药模式的改进上,然后进行再 评价、再改进,通过DUR的连续实施,最终达到改善 病人治疗质量的目的。
临 床 药 学
临 床 药 学


8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二、药物利用评价的定义和意义

1、DUR的定义
WHO将药物利用定义为:“药品在社会上的销售、分 布、处方及应用的情况,特别是由此引起的医疗、经 济决策”。可理解为药物由药厂到病人的全过程!实 际是药物利用的模式
临 床 药 学

9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二、药物利用评价的定义和意义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临 床 药 学

方平飞
中南大学药学院临床药学教研室
(供2004级药学专业用新版教材)
1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内容提要:

临 床 药 学

◈ ◈ ◈ ◈ ◈
药物利用评价的由来与发展 药物利用评价的定义与意义 药物利用评价的方法 药物利用评价的步骤 小结
2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概念:药物(品)评价和药物利用评价
DUR发展:
1990年美国颁布了公共预算调整方案(Omnibus Budget Reconciliation Act) ,要求1993年起,各 州在医疗补助制度中进行门诊病人药物利用评估。首 先要求药师对治疗过程进行监测,向病人提供咨询辅 导,进行药物利用的回顾性评估,确定药物滥用情况
临 床 药 学
临 床 药 学

⑵ DDDs=(年消耗某药品量×1000)/( DDD值× 365×居民数) ,即以约定日剂量为单位的每1000 居民每天某药品的消耗量
20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三、药物利用评价的方法

◈金额法 定义:通过药品的购药金额排序、分析、整理,研究药 品消耗金额大小、比例和分布 常用方法 购药金额排序分段比较、购药金额增长率分析、购 药金额前100位药品分析等

13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二、药物利用评价的定义和意义

3、目的和意义
目的: ◈ 保证病人用药的安全性——合理处方 ◈ 提高药物治疗质量——评价方案的有效性 ◈ 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替代
临 床 药 学

14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二、药物利用评价的定义和意义

3、目的和意义
意义:有助于病人的药物治疗;有助于与此有关的医 疗、社会、经济的管理决策。例如: ◈ 可揭示药物消耗的基本情况

5、评价结果
对收集的数据作分析整理后,与预定标准比较, 进行评价。评价重点是揭示一定时期、一定卫生保 健制度下药物使用模式
临 床 药 学

27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四、药物利用评价的步骤

6、改进用药方式
经过评价发现药物利用中存在问题,通常要提出 并实行干预措施,以使药物使用合理化 常用的干预措施可分成管理性措施与教育性措 施。管理性措施包括制定处方行为标准,经济奖惩与 实施咨询制度。教育性措施包括针对医生、药师与 病人的培训班、宣传资料、评估结果书面反馈、评 估结果电话反馈、药物使用通讯以及专家咨询等

6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一、药物利用评价的由来与发展

DUR发展:
1996年美国医疗机构联合评监委员会(ASHP)对 全美医院药学服务调查报告,71.7%的医院为住院病 人开展了DUR工作
临 床 药 学

7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一、药物利用评价的由来与发展

近年DUR的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利用药物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客观评价,包括群体 研究和横断面研究 二是利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经济学评价,包括最小 成本法、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 析等方法
临 床 药 学

31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五、小结
2、其次,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但近几年发展 很快 3、人员因素,医药卫生人员专业水平跟不上,尤其是 临床药师的培养落后
临 床 药 学

32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五、小结

临 床 药 学

DUR在美国30多年的成功实践证明, DUR是确保 药物治疗合理、有效、安全、经济的重要手段。在 我国,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医院临床药学工 作的有效性和经济性必将成为评价医院工作质量和 业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我们应积极开展 DUR工作,推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30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五、小结
我国现阶段不合理用药现象还很普遍!有多 方面的原因
1、首先,我国药物政策缺陷:多部门组成管理合理用 药政策协调机构,中央水平上的分权制管理,出现 了众多与健康管理相关的政府部门,制定部门过多, 政策间衔接不紧密、甚至相互矛盾。目前没有一个 中央部门能够对国民健康负有完整的责任
临 床 药 学

◈ 临床试验的局限性
38
第十一章 药品上市后再评价
一、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基本概念

2、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必要性
四、药物利用评价的步骤

2、确定评价的范围
药物利用评价只能是部分药物,主要从两个角度考虑 ◈ 药理作用:易产生不良反应或可带来有益影响,如: 精神科药物、心血管药物、抗生素类、抗肿瘤类等
临 床 药 学

◈ 金额消耗:可降低医疗费用
24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四、药物利用评价的步骤

3、建立评价质量标准 药物利用评价项目的成功与否依赖于评价标准的正 确性与可操作性 ◈制定标准应参考杂志及药厂等有关资料
临 床 药 学

◈ 可揭示药物应用的模式
◈ 可揭示药物消耗分布与疾病谱的关系等
15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二、药物利用评价的定义和意义

3、目的和意义
此外,开展药物利用评价的过程中,还可以实现以 下目标 ◈ 提供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正确性所必须的文件
临 床 药 学

◈ 增加学科间交流和对药师知识、技术的认可
18
临 床 药 学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三、药物利用评价的方法

临 床 药 学

3、药物消耗量的统计分析
统计的主要指标有金额、消耗量、约定日剂 量数(DDDs)等
目前多采用WHO推荐的以DDDs为指标的方法, 但金额法较成熟
19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三、药物利用评价的方法

◈DDDs法 定义:为达到主要治疗目的用于成人的某药品的平均日 剂量。有两种计算方法 ⑴ DDDs=年消耗某药品量/ DDD值,即以约定日剂量为 单位的全年某药品用药次数
33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五、小结

我国药物利用评价的开展
1997-2007CNKI检索相关论文
总数 2838 不合理 用药 1023 滥用药 375 重复用 药 256 相互作 用药物 40 用药趋 势 165 用药分 析 969 药物利 用评价 10
临 床 药 学

34
第十一章 药品上市后再评价
17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三、药物利用评价的方法

2、回顾性、现时性、前瞻性评价
◈ 回顾性评价——目前最主要的评价方法,实际是研究 过去处方的特征,目的在于预防滥用和不合理用药 再发生 ◈ 现时性评价——监测正在执行的药物治疗(药学监 护),消耗大量人力、物力 ◈ 前瞻性评价——根据药物已知信息评价处方合理性 (药师审查和调配处方时),对药师的专业素养要 求高
临 床 药 学

◈制定标准可参考其它药物利用评价的结果
◈药物利用评价标准应该清楚明了,便于操作
25
第九章 药物利用评价
四、药物利用评价的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