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入脑脊液中。 ➢ 以原形经肾小管分泌排出。
【抗菌作用】
• 革兰阳性球菌 • 革兰阴性球菌 • 革兰阳性杆菌 • 螺旋体
【作用机制】
青霉素
• 1. 抑制转肽酶活性,干扰细胞壁的合成 • 2. 增加细菌胞壁自溶酶的活性
细菌中PBPs种类
病原菌 金黄色葡菌球菌 大肠埃希菌 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 D组链球菌 流感杆菌 淋病奈瑟菌
抢救
肾上腺素
糖皮质激素
抗组胺药及补 充血容量
【耐药性】
1.生成β-内酰胺酶
• 青霉素耐药:青霉素酶 • 头孢类耐药:ESBLs • 酶抑制剂耐药:AmpC型酶 • 碳青霉烯耐药:金属酶
2.PBPs对药物的亲和力降低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 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 • 耐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菌株
四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作用特点
分类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代表药
头孢噻吩、 头孢呋辛、头 头孢哌酮、 头孢利定、
头孢唑啉、 孢克洛、头孢 他啶、曲松、头孢匹罗
氨苄 拉定、孟多、头孢尼 噻肟、地嗪
头孢匹林 西、头孢雷特、 等
等
等
G+菌
++++
+++
+
++
抗 G-菌
+
++
+++
++++
菌 铜绿假单 -
分类
耐 酸 青 耐酶青霉素 广谱青霉 抗铜绿假单胞 抗 G- 杆菌 青
霉素
素
菌广谱青霉素 霉素
抗菌谱 抗 菌 谱 抗菌谱似青 抗菌谱广 广、抗铜绿假 窄 谱 , 大 肠
似 青 霉 霉素
单胞菌
埃希菌
素
是否耐酸 耐酸 大多耐酸 耐酸
多不耐酸
不耐酸
酶稳定性 不耐酶 耐酶
不耐酶 不耐酶
不耐酶
强度
作用弱 作用弱
• 2)药物对PBPs的亲和力降低
• 3)药物不能在作用部位达到有效浓度:
• 孔道蛋白数量和质量的改变及/或主动外排系统 加强
第二节 青霉素类
• 天然青霉素:
• 青霉素
• 半合成青霉素:
• 口服耐酸青霉素 • 耐酶青霉素 • 广谱青霉素 • 抗革兰阴性菌青霉素类
一、天然青霉素
• 青霉素G(penicillin G,苄青霉素)
抗菌活性 重要部位
BA
与抗菌谱、耐酸、 耐酶有关
第一节 作用机制及耐药性
• 1.β-内酰胺类作用机制
• 1)抑制转肽酶活性: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肽聚 糖的合成而显示杀菌作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和PBPs活性位点通过共价键结合,抑制转肽 酶活性,从而阻止了肽聚糖的合成,导致细胞 壁缺损,引起细菌细胞死亡。
药理学
药理学
第三十六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四川大学 万莉红
ß-内酰胺类抗生素
(ß-lactams antibiotics,ß-LAs)
• 化学结构中含有ß-内酰胺环的一类抗生素。
• 特点: • 抗菌活性强 • 毒性低 • 构效关系明确 • 抗菌范围广 • 临床疗效好
• 分为四类:
• 青霉素类 • 头孢菌素类 • 非典型ß-内酰胺类 • ß-内酰胺酶抑制剂
抗菌机制相同:主要与PBP-1和PBP-3结合 化学结构相同:都有一个β-内酰胺环
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比青霉素高 抗菌谱比青霉素广 抗菌作用强 过敏反应少、毒性小
【体内过程】
• 1.多需注射给药 • 2.分布容积大,透入各种组织中,第二代头
孢呋辛及第三代可通过血脑屏障,第三代尚 能透入眼部房水中 • 3.多数半衰期较短 • 不良反应 ✓ 过敏反应,第一代有肾毒性
林
氯
临 床 应 主 要 用 用 于 耐 青 用 于 呼 主 要 用 于 变 形 杆 用于大肠埃希
用
于 G+ 球 霉 素 的 葡 吸 道 、 菌 和 铜 绿 假 单 胞 菌和某些敏感
菌 引 起 萄 球 菌 所 尿 道 感 菌 引 起 的 感 染 哌 菌引起的尿路
的 轻 度 致 的 感 染 染等 拉 西 林 主 要 用 于 感染与软组织
二、第二代头孢菌素
• 1.注射 • 头孢呋辛(cefuroxime) • 2.口服 • 头孢克洛(cefaclor)
【抗菌作用特点】
• 对G+ 菌抗菌作用次于第一代, 强于第三代 • 对G-菌的作用强于第一代, 次于第三代 • 对G- 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 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 对厌氧菌有一定作用 • 肾毒性低
-
+++/+
++wk.baidu.com+
谱 胞菌
厌氧菌
-
+
+++/+
+++/+
分类 酶稳定性 肾毒性 过敏反应
组织穿透性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
++
+++
++++
++
+
几乎无 -
与青霉素有 少 , 有 皮 少 , 有 皮
交叉过敏 疹
疹
(20%)
较好
较好
好
最好
可透过
BBB
分类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临床应用 耐药金葡菌, 阴 性 菌 或 严重感染 敏感菌所致各
敏 感 菌 引 起轻 、混 合 敏 感
种严重感染,
中、重度感染 菌 引 起 的
主要用于对三
感染
代头孢耐药的
G-杆菌引起 的重症感染
第四节 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 碳青霉烯类 • 头霉素类 • 单环β-内酰胺类 • 氧头孢烯类 •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碳青霉烯类
• 亚胺培南(imipenem,亚胺硫霉素) • 美罗培南(meropenem) • 帕尼培南(panipenem)
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 释放
5-HT 组胺 缓激肽
防治
详细询问病史; 用药前必须皮试;等渗盐水0.05~0.1ml(含 100~500u/ml) 观察10~20分 青霉素需现配现用; 静脉给药选用适宜溶媒;
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局部用药 注射青霉素 不仅第一次可出现过敏,在继续 用药中随时都可发生; 必须备好急救药品和急救设备。
PBPs种类 5 7 5 6 8 3
抗菌药物与细菌PBPs亲和力
β-内酰胺类 青霉素 碳青霉烯类
PBPs亲和力强 肺炎链球菌
大肠埃希菌 流感嗜血杆菌
【抗菌作用特点】
➢ 1.杀菌药,杀菌力强。 ➢ 2.G+菌,强
G-菌,弱 ➢ 3.对静止期细菌作用弱,
对繁殖期细菌作用强 ➢ 4.对人体毒性小
【临床应用】
• PBPs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靶位,是存在 于细菌细胞膜上的蛋白,按分子量的不同可分 为若干亚型。PBPs数目、种类、分子大小及与 抗生素的亲和力均因细菌菌种的不同而有较大 的差异。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通过与不同的PBPs 结合阻碍其活性而表现出抗菌活性的差异。
• 2)增加细菌细胞壁自溶酶活性:
(五)抗革兰阴性杆菌青霉素
• 美西林(mecillinam) • 替莫西林(temocillin)
特点:
• 窄谱抗生素 • 美西林 • ——主要用于大肠埃希菌和某些敏感菌
引起的尿路感染。
• 替莫西林
• ——对多种质粒或染色体编码的β-内酰胺酶 稳定
• ——用于肠杆菌属细菌、流感杆菌和卡他莫 拉菌所致的尿路与软组织感染。
构相似; C型抗菌作用最强
• 头孢西丁(cefoxitin)、头孢美唑(cefmetazole)
• 分别与第二、三代相同。
• 厌氧菌:作用强。
• 盆腔、腹腔、妇科、需氧厌氧混合感染。
单环β-内酰胺——氨曲南(aztreonam)
• 抗菌作用:似氨基糖苷类。 – G-菌,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强大。 – G+菌,厌氧菌,很弱或无效。
• 【理化性质】
➢ 青霉素G钾或钠盐的干燥粉末性状稳定,可 在室温中保持数年而仍保留抗菌活性。
➢ 溶于水后极不稳定,在室温中放置24 h,大 部分降解失效。
【体内过程】
➢ 不耐酸,吸收少。 ➢ 常im、iv。 ➢ 常用青霉素钾或钠粉针剂。 ➢ 分布广,细胞外液。 ➢ 不易透过细胞膜与血脑屏障,但炎症时可
• 青霉素V(penicillin V) • 非奈西林(pheneticillin) • 丙匹西林(propicillin) • 阿度西林(azidocillin) • 环己西林(cyclacillin)
(二)耐酶青霉素
• 甲氧西林(methicillin) • 苯唑西林(oxacillin) • 奈夫西林(nafillin) • 氯唑西林 (cloxacillin) • 双氯西林(dicloxacillin) • 氟氯西林 (flucloxacillin)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细菌裂解死亡最终是由于 细胞壁自溶酶的活性增加,产生自溶或胞壁质 水解。有证据表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阻滞自 溶酶抑制物的作用。
• 2.主要的耐药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
• 1)生成β-内酰胺酶: • 由于β-内酰胺酶在耐药性中的重要性,故抑制
此酶类,将克服细菌的耐药性并提高本类药物 的疗效
• 对多种β-内酰胺酶稳定。 • 分布广。 • 副作用小。 • 氨基糖苷类替代品,敏感G-菌感染。
亚胺培南(imipenem,亚胺硫霉素)
• 特点: • 1.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 • 2.被脱氢肽酶水解 • 3.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 4. 用于G+及G-需氧菌和厌氧菌的严重感染 • 5. 引起意识障碍、肝损伤、肾毒性
头霉素类
与头孢菌素化学结
• 自链霉菌获得; • 对ß-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三、第三代头孢菌素
• 1.注射 • 头孢他啶(ceftazidime) • 头孢哌酮(cefoperazone) • 2.口服 • 头孢克肟(cefixime)
【抗菌作用特点】
• 对革兰阳性球菌抗菌作用弱 • 对革兰阴性杆菌抗菌作用强 • 对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广谱β-内酰胺酶高度
稳定 • 对铜绿假单胞菌和厌氧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 无肾毒性
作用强 作用强
G-杆菌强
分类
耐 酸 青 耐酶青霉 广谱青 抗铜绿假单胞菌 抗G-杆菌青
霉素 素
霉素 广谱青霉素
霉素
代表药 青霉素V、苯 唑 、 甲 氨 苄 、 羧 苄 、 替 卡 、 呋 美西林、替莫
苯 氧 乙 氧 、 双 氯 、羟氨苄 苄 、 阿 洛 、 美 洛 西林、匹美西
基
氯唑、氟
与哌拉西林
一、第一代头孢菌素类
• 1.注射 • 头孢唑林(cefazolin) • 2.口服 • 头孢氨苄( cephalexin )
【抗菌作用特点】
• 对革兰阳性菌抗菌作用强 • 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弱 • 对金葡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 • 对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不稳定 • 对铜绿假单胞菌和厌氧菌无效 • 肾毒性
• 革兰阳性球菌感染 • 脑膜炎奈瑟菌等引起的脑膜炎 • 革兰阳性杆菌引起的感染 • 螺旋体引起的感染
【不良反应】
• 1.变态反应 • 过敏性休克 • 2. 赫氏反应
全身不适、寒战、 高热、咽痛、心跳 加快
过敏性休克
原因: 青霉素降解产物
IgE抗体
血管通透性增加 循环血量减少 支气管收缩 腺体分泌增加
特点:
• 1.可口服或注射
产生新的PBPS, 与β内酰胺酶无关
• 2.杀伤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
• 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及革兰阴性菌无效
• 4.主要用于耐青霉素的葡萄球菌感染
(三)广谱青霉素类
• 氨苄西林(ampicillin) • 阿莫西林(amoxicillin)
特点:
• 杀伤G+及G-菌 • 抗G-杆菌作用强,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 主要用于呼吸道感染、尿道感染
3.药物浓度降低
• 孔道蛋白缺陷,药物进入受阻 • 主动流出增强
【药物的相互作用】
• 1.协同作用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 2.拮抗作用 • 抑菌药 • 3.丙磺舒
二、半合成青霉素
• 口服耐酸青霉素 • 耐酶青霉素 • 广谱青霉素 • 抗铜绿假单胞菌青霉素 • 抗革兰阴性杆菌青霉素
(一)口服耐酸青霉素
四、第四代头孢菌素
• 头孢匹罗(cefpirome)、头孢吡肟(cefepime) • 【抗菌作用特点】 • 1.G+菌 作用>一、二、三代 • 2.G-菌 作用>一、二、三代 • 3.铜绿假单胞菌和厌氧菌有效
• 4. β-内酰胺酶稳定性 最高 • 5.肾毒性 基本无毒 • 6.组织穿透能力强、分布广,入脑脊液
感染 等
治疗G-引起的严 感染
重感染
第三节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7-氨基头孢烷酸(7-ACA)
O
R1 C NH O
S N
CH2 R2
COOH
6-氨基青霉烷酸(6-APA)
O
S
R1 C NH B A
N
O
COOR2
β-内酰胺环
头孢菌素与青霉素类抗生素相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及特点
头孢菌素与青霉素类抗生素相比较
(四)抗铜绿假单胞菌青霉素
• 羧苄西林(carbenicillin) • 哌拉西林(piperacillin)
特点:
• 对细菌细胞膜具有强大的穿透作用 • 羧苄西林 • ——对铜绿假单胞菌及变形杆菌有效 • 哌拉西林 • ——抗菌谱最广,抗菌作用最强 • 对铜绿假单胞菌有强大抗菌作用 • 用于G-菌引起的严重感染
【抗菌作用】
• 革兰阳性球菌 • 革兰阴性球菌 • 革兰阳性杆菌 • 螺旋体
【作用机制】
青霉素
• 1. 抑制转肽酶活性,干扰细胞壁的合成 • 2. 增加细菌胞壁自溶酶的活性
细菌中PBPs种类
病原菌 金黄色葡菌球菌 大肠埃希菌 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 D组链球菌 流感杆菌 淋病奈瑟菌
抢救
肾上腺素
糖皮质激素
抗组胺药及补 充血容量
【耐药性】
1.生成β-内酰胺酶
• 青霉素耐药:青霉素酶 • 头孢类耐药:ESBLs • 酶抑制剂耐药:AmpC型酶 • 碳青霉烯耐药:金属酶
2.PBPs对药物的亲和力降低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 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 • 耐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菌株
四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作用特点
分类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代表药
头孢噻吩、 头孢呋辛、头 头孢哌酮、 头孢利定、
头孢唑啉、 孢克洛、头孢 他啶、曲松、头孢匹罗
氨苄 拉定、孟多、头孢尼 噻肟、地嗪
头孢匹林 西、头孢雷特、 等
等
等
G+菌
++++
+++
+
++
抗 G-菌
+
++
+++
++++
菌 铜绿假单 -
分类
耐 酸 青 耐酶青霉素 广谱青霉 抗铜绿假单胞 抗 G- 杆菌 青
霉素
素
菌广谱青霉素 霉素
抗菌谱 抗 菌 谱 抗菌谱似青 抗菌谱广 广、抗铜绿假 窄 谱 , 大 肠
似 青 霉 霉素
单胞菌
埃希菌
素
是否耐酸 耐酸 大多耐酸 耐酸
多不耐酸
不耐酸
酶稳定性 不耐酶 耐酶
不耐酶 不耐酶
不耐酶
强度
作用弱 作用弱
• 2)药物对PBPs的亲和力降低
• 3)药物不能在作用部位达到有效浓度:
• 孔道蛋白数量和质量的改变及/或主动外排系统 加强
第二节 青霉素类
• 天然青霉素:
• 青霉素
• 半合成青霉素:
• 口服耐酸青霉素 • 耐酶青霉素 • 广谱青霉素 • 抗革兰阴性菌青霉素类
一、天然青霉素
• 青霉素G(penicillin G,苄青霉素)
抗菌活性 重要部位
BA
与抗菌谱、耐酸、 耐酶有关
第一节 作用机制及耐药性
• 1.β-内酰胺类作用机制
• 1)抑制转肽酶活性: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肽聚 糖的合成而显示杀菌作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和PBPs活性位点通过共价键结合,抑制转肽 酶活性,从而阻止了肽聚糖的合成,导致细胞 壁缺损,引起细菌细胞死亡。
药理学
药理学
第三十六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四川大学 万莉红
ß-内酰胺类抗生素
(ß-lactams antibiotics,ß-LAs)
• 化学结构中含有ß-内酰胺环的一类抗生素。
• 特点: • 抗菌活性强 • 毒性低 • 构效关系明确 • 抗菌范围广 • 临床疗效好
• 分为四类:
• 青霉素类 • 头孢菌素类 • 非典型ß-内酰胺类 • ß-内酰胺酶抑制剂
抗菌机制相同:主要与PBP-1和PBP-3结合 化学结构相同:都有一个β-内酰胺环
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比青霉素高 抗菌谱比青霉素广 抗菌作用强 过敏反应少、毒性小
【体内过程】
• 1.多需注射给药 • 2.分布容积大,透入各种组织中,第二代头
孢呋辛及第三代可通过血脑屏障,第三代尚 能透入眼部房水中 • 3.多数半衰期较短 • 不良反应 ✓ 过敏反应,第一代有肾毒性
林
氯
临 床 应 主 要 用 用 于 耐 青 用 于 呼 主 要 用 于 变 形 杆 用于大肠埃希
用
于 G+ 球 霉 素 的 葡 吸 道 、 菌 和 铜 绿 假 单 胞 菌和某些敏感
菌 引 起 萄 球 菌 所 尿 道 感 菌 引 起 的 感 染 哌 菌引起的尿路
的 轻 度 致 的 感 染 染等 拉 西 林 主 要 用 于 感染与软组织
二、第二代头孢菌素
• 1.注射 • 头孢呋辛(cefuroxime) • 2.口服 • 头孢克洛(cefaclor)
【抗菌作用特点】
• 对G+ 菌抗菌作用次于第一代, 强于第三代 • 对G-菌的作用强于第一代, 次于第三代 • 对G- 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 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 对厌氧菌有一定作用 • 肾毒性低
-
+++/+
++wk.baidu.com+
谱 胞菌
厌氧菌
-
+
+++/+
+++/+
分类 酶稳定性 肾毒性 过敏反应
组织穿透性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
++
+++
++++
++
+
几乎无 -
与青霉素有 少 , 有 皮 少 , 有 皮
交叉过敏 疹
疹
(20%)
较好
较好
好
最好
可透过
BBB
分类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临床应用 耐药金葡菌, 阴 性 菌 或 严重感染 敏感菌所致各
敏 感 菌 引 起轻 、混 合 敏 感
种严重感染,
中、重度感染 菌 引 起 的
主要用于对三
感染
代头孢耐药的
G-杆菌引起 的重症感染
第四节 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 碳青霉烯类 • 头霉素类 • 单环β-内酰胺类 • 氧头孢烯类 •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碳青霉烯类
• 亚胺培南(imipenem,亚胺硫霉素) • 美罗培南(meropenem) • 帕尼培南(panipenem)
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 释放
5-HT 组胺 缓激肽
防治
详细询问病史; 用药前必须皮试;等渗盐水0.05~0.1ml(含 100~500u/ml) 观察10~20分 青霉素需现配现用; 静脉给药选用适宜溶媒;
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局部用药 注射青霉素 不仅第一次可出现过敏,在继续 用药中随时都可发生; 必须备好急救药品和急救设备。
PBPs种类 5 7 5 6 8 3
抗菌药物与细菌PBPs亲和力
β-内酰胺类 青霉素 碳青霉烯类
PBPs亲和力强 肺炎链球菌
大肠埃希菌 流感嗜血杆菌
【抗菌作用特点】
➢ 1.杀菌药,杀菌力强。 ➢ 2.G+菌,强
G-菌,弱 ➢ 3.对静止期细菌作用弱,
对繁殖期细菌作用强 ➢ 4.对人体毒性小
【临床应用】
• PBPs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靶位,是存在 于细菌细胞膜上的蛋白,按分子量的不同可分 为若干亚型。PBPs数目、种类、分子大小及与 抗生素的亲和力均因细菌菌种的不同而有较大 的差异。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通过与不同的PBPs 结合阻碍其活性而表现出抗菌活性的差异。
• 2)增加细菌细胞壁自溶酶活性:
(五)抗革兰阴性杆菌青霉素
• 美西林(mecillinam) • 替莫西林(temocillin)
特点:
• 窄谱抗生素 • 美西林 • ——主要用于大肠埃希菌和某些敏感菌
引起的尿路感染。
• 替莫西林
• ——对多种质粒或染色体编码的β-内酰胺酶 稳定
• ——用于肠杆菌属细菌、流感杆菌和卡他莫 拉菌所致的尿路与软组织感染。
构相似; C型抗菌作用最强
• 头孢西丁(cefoxitin)、头孢美唑(cefmetazole)
• 分别与第二、三代相同。
• 厌氧菌:作用强。
• 盆腔、腹腔、妇科、需氧厌氧混合感染。
单环β-内酰胺——氨曲南(aztreonam)
• 抗菌作用:似氨基糖苷类。 – G-菌,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强大。 – G+菌,厌氧菌,很弱或无效。
• 【理化性质】
➢ 青霉素G钾或钠盐的干燥粉末性状稳定,可 在室温中保持数年而仍保留抗菌活性。
➢ 溶于水后极不稳定,在室温中放置24 h,大 部分降解失效。
【体内过程】
➢ 不耐酸,吸收少。 ➢ 常im、iv。 ➢ 常用青霉素钾或钠粉针剂。 ➢ 分布广,细胞外液。 ➢ 不易透过细胞膜与血脑屏障,但炎症时可
• 青霉素V(penicillin V) • 非奈西林(pheneticillin) • 丙匹西林(propicillin) • 阿度西林(azidocillin) • 环己西林(cyclacillin)
(二)耐酶青霉素
• 甲氧西林(methicillin) • 苯唑西林(oxacillin) • 奈夫西林(nafillin) • 氯唑西林 (cloxacillin) • 双氯西林(dicloxacillin) • 氟氯西林 (flucloxacillin)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细菌裂解死亡最终是由于 细胞壁自溶酶的活性增加,产生自溶或胞壁质 水解。有证据表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阻滞自 溶酶抑制物的作用。
• 2.主要的耐药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
• 1)生成β-内酰胺酶: • 由于β-内酰胺酶在耐药性中的重要性,故抑制
此酶类,将克服细菌的耐药性并提高本类药物 的疗效
• 对多种β-内酰胺酶稳定。 • 分布广。 • 副作用小。 • 氨基糖苷类替代品,敏感G-菌感染。
亚胺培南(imipenem,亚胺硫霉素)
• 特点: • 1.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 • 2.被脱氢肽酶水解 • 3.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 4. 用于G+及G-需氧菌和厌氧菌的严重感染 • 5. 引起意识障碍、肝损伤、肾毒性
头霉素类
与头孢菌素化学结
• 自链霉菌获得; • 对ß-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三、第三代头孢菌素
• 1.注射 • 头孢他啶(ceftazidime) • 头孢哌酮(cefoperazone) • 2.口服 • 头孢克肟(cefixime)
【抗菌作用特点】
• 对革兰阳性球菌抗菌作用弱 • 对革兰阴性杆菌抗菌作用强 • 对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广谱β-内酰胺酶高度
稳定 • 对铜绿假单胞菌和厌氧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 无肾毒性
作用强 作用强
G-杆菌强
分类
耐 酸 青 耐酶青霉 广谱青 抗铜绿假单胞菌 抗G-杆菌青
霉素 素
霉素 广谱青霉素
霉素
代表药 青霉素V、苯 唑 、 甲 氨 苄 、 羧 苄 、 替 卡 、 呋 美西林、替莫
苯 氧 乙 氧 、 双 氯 、羟氨苄 苄 、 阿 洛 、 美 洛 西林、匹美西
基
氯唑、氟
与哌拉西林
一、第一代头孢菌素类
• 1.注射 • 头孢唑林(cefazolin) • 2.口服 • 头孢氨苄( cephalexin )
【抗菌作用特点】
• 对革兰阳性菌抗菌作用强 • 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弱 • 对金葡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 • 对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不稳定 • 对铜绿假单胞菌和厌氧菌无效 • 肾毒性
• 革兰阳性球菌感染 • 脑膜炎奈瑟菌等引起的脑膜炎 • 革兰阳性杆菌引起的感染 • 螺旋体引起的感染
【不良反应】
• 1.变态反应 • 过敏性休克 • 2. 赫氏反应
全身不适、寒战、 高热、咽痛、心跳 加快
过敏性休克
原因: 青霉素降解产物
IgE抗体
血管通透性增加 循环血量减少 支气管收缩 腺体分泌增加
特点:
• 1.可口服或注射
产生新的PBPS, 与β内酰胺酶无关
• 2.杀伤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
• 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及革兰阴性菌无效
• 4.主要用于耐青霉素的葡萄球菌感染
(三)广谱青霉素类
• 氨苄西林(ampicillin) • 阿莫西林(amoxicillin)
特点:
• 杀伤G+及G-菌 • 抗G-杆菌作用强,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 主要用于呼吸道感染、尿道感染
3.药物浓度降低
• 孔道蛋白缺陷,药物进入受阻 • 主动流出增强
【药物的相互作用】
• 1.协同作用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 2.拮抗作用 • 抑菌药 • 3.丙磺舒
二、半合成青霉素
• 口服耐酸青霉素 • 耐酶青霉素 • 广谱青霉素 • 抗铜绿假单胞菌青霉素 • 抗革兰阴性杆菌青霉素
(一)口服耐酸青霉素
四、第四代头孢菌素
• 头孢匹罗(cefpirome)、头孢吡肟(cefepime) • 【抗菌作用特点】 • 1.G+菌 作用>一、二、三代 • 2.G-菌 作用>一、二、三代 • 3.铜绿假单胞菌和厌氧菌有效
• 4. β-内酰胺酶稳定性 最高 • 5.肾毒性 基本无毒 • 6.组织穿透能力强、分布广,入脑脊液
感染 等
治疗G-引起的严 感染
重感染
第三节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7-氨基头孢烷酸(7-ACA)
O
R1 C NH O
S N
CH2 R2
COOH
6-氨基青霉烷酸(6-APA)
O
S
R1 C NH B A
N
O
COOR2
β-内酰胺环
头孢菌素与青霉素类抗生素相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及特点
头孢菌素与青霉素类抗生素相比较
(四)抗铜绿假单胞菌青霉素
• 羧苄西林(carbenicillin) • 哌拉西林(piperacillin)
特点:
• 对细菌细胞膜具有强大的穿透作用 • 羧苄西林 • ——对铜绿假单胞菌及变形杆菌有效 • 哌拉西林 • ——抗菌谱最广,抗菌作用最强 • 对铜绿假单胞菌有强大抗菌作用 • 用于G-菌引起的严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