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开发课件 第五章 第一节

合集下载

5第五章 电力拖动第1节

5第五章 电力拖动第1节

第五章海上油气田生产机械电力拖动第一节概述1.海上油气田生产机械电力拖动的特点2.海上油气田生产机械的分类3.海上油气田生产机械电力拖动系统的设计阶段及工作内容第二节、电力拖动基础知识1.电力拖动系统的定义和组成2.电动机的机械特性3.生产机械的负载特性4.电力拖动系统的运动方程第三节、电动机的选择1.选择电动机时应考虑的几个方面。

2.电动机类型的选择3.电动机结构型式的选择4.电动机工作方式的分类5.电动机容量的验算第四节、交流电动机以及交流电力拖动1.交流电力拖动分类2.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3.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4.鼠笼式异步电动机降压起动的计算第五节、海上专用机械的电力拖动1.原油外输泵、注水泵、消防泵、天然气压缩机电力拖动系统与控制2.空压机拖动系统的控制及选型3.空调机拖动系统的控制及选型第一节概述1、海上油气田生产机械电力拖动的特点1)海上油气田生产机械主要是泵类机械。

在海上油气田生产机械主要有电潜泵,原油的外输泵,注水泵、海水提升泵,消防泵等,其中大部分是由电动机驱动运行的。

2)海上油气田生产机械拖动系统主要是交流拖动系统。

大多数海上油气田生产机械述运行工况简单,不需要频繁调速,控制模式以顺序控制为主,这些机械设备都分布在海上平台各个角落,一些电动机要直接安装在危险区内,因此海上平台上主要采用交流异步电动机作为动力,电力拖动系统大都是交流拖动系统。

2、海上油田生产机械的分类海上油田生产机械,包括生产机械设备、工艺机械设备、公用机械设备它们的动力绝大多数是电动机,由电动机控制器及生产机械组成的电力拖动系统能够方便灵活地实现对生产机械的就地控制、远程控制以及顺序控制,确保生产机械按生产工艺要求起动、运转、调整、制动,使油田生产顺利进行。

海上油田生产机械的分类、用途以及工作情况,如表1-1所示。

表1-1 海上油田生产机械的分类、用途及工作情况汇总表。

第五章 完井方式选择

第五章 完井方式选择
在采油生产中井筒内的压力降低,是砂岩储 集层受到侧向挤压力的作用,同时受到油、气流 的冲刷,给砂粒一个拖曳力,会造成油气井的出 砂。由于长期的采油生产,使产层内的压力下降, 砂岩的骨架受力增加,砂岩也会被压碎而造成出 砂。
第五章 完井方式选择
第一节 钻开储集层
三、钻开储集层的方法
1 合理的钻井液体系 2 采用合理的钻井液密度,实现平衡压力钻井 3 采用良好的井身结构,减少储集层浸泡时间 4 其他生产环节中的防止污染
套管砾石充填 (3)不准备实施分隔层段,选择性处理的 储层; 复合型完井
(4)岩性较为疏松的中、粗砂粒储层。
第五章 完井方式选择
第三节 完井方法 (四)各种完井方法适用的地质条件 裸眼完井 射孔完井 割缝衬管完井 裸眼砾石充填 适用的地质条件:
(1)无气顶、无底水、无含水夹层的储层;
(2)单一储层、或压力、岩性基本一致的 多层储层; (3)不准备实施分隔层段,选择性处理的 储层; (4)岩性较为疏松出砂严重的中、粗、细 砂粒储层。
第五章 完井方式选择
第二节 油气井的完井原则及完井井底结构类型
一、完井的原则
2 完井设计 完井设计是在确定了储集层性质、油气田的开发方案 之后,确定打开储集层的方式,确定完井的井底结构,决 定油层套管的下入层位及下入深度,确定储集层与井筒的 连通方式。 由于完井对整个生产过程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 在一口井的开钻之前应有完善的完井设计。完井设计一 般是在钻井设计之前进行或与钻井设计合并进行。
1 压力体系的影响
2 化学物质体系的影响
3 浓度不平衡的影响
第五章 完井方式选择
第一节 钻开储集层
一、钻开储集层储油性质的变化
由于液相、固相物质与储集层岩石的相互作用,会使岩石胶结物 破坏、孔道堵塞、岩石的润湿性变化、孔道产生水锁,造成了储集层 结构的永久性伤害。其表现为: 固相、液相物质进入储集层的孔道之中,堵塞了油的流通通道, 使一部分油不能被驱出,使孔隙度下降,渗透率减少,使井的开采储 量下降,产量减少。

第5-1章 油气田开发工程

第5-1章  油气田开发工程

利 用 天 然 能 量 开 发
3. 气 压 驱 动 油藏驱油动力,主要依靠气顶中压缩天 然气的弹性膨胀力,叫气压驱动。
利 用 天 然 能 量 开 发
4.弹性驱动
• 油藏驱油动力主要来源于油藏本身岩石和 流体的弹性膨胀力,这种驱动方式叫弹性 驱动。当油层压力降低时,岩石和流体发 生弹性膨胀作用,把相应体积的原油驱入 井底,这类油藏多数被断层和岩性所封闭。 • 它的生产特点是:由于弹性驱动能量很小, 油层压力和产量下降都很快。
20世纪60年代初期大庆油田采用
注水方式
• 三、面积注水 • 当油层的渗透率较低、分布不稳定,非均 质性比较严重,而又要求达到较高的采油速 度时,可以采用面积注水开发。 • 面积注水是指将注水井和生产井按一定的 几何形状和密度均匀地布臵在整个开发区上 进行注水和采油的系统。 • 这种注水方式实质上是把油田分割成许多更 小的单元。一口注水井和几口生产井构成的 单元称为注采井组,又称注水单元。 • 面积注水方式有以下三种组合类型:
3 开发层系的划分与组合
• (一)划分开发层系的目的 • 一个油田地下的油层通常不仅是一个层,而是 有许多个油层,有的十几层,几十层,而且每 个油层的性质又是不同的。有的油层渗透性好, 油层压力高,含油饱和度高;有的油层渗透性 差,压力低,含油饱和度也低。如果把这许多 油层不区别好与差放在一起进行开采,就会造 成有些层出油多,有些层出油少甚至不出油。
Ш级
预测储量
也叫可能储量,是在地震详查或用其他 方法提供的圈闭内,经过钻预探井获得 油气发现或油气显示之后,根据区域地质 和类比方法,用容积法估算的储量。 是制定评价钻探方案的依据。他只能估算 一个储量范围值,精度为20%~50%。
储量计算

第5章 地层压力和地层温度

第5章 地层压力和地层温度

ρ—流体密度,。
四、原始地层压力的来源
1. 静水压头:当油层有供水区时,原始地层压力与供水区水压头和 泄水区的高低有关;如果无供水区,则与油层含水部分所具有的 压头有关。
2. 地静压力:上覆岩层或沉积物重量所形成的压力。地静压力对地 层压力的影响大小,将视储层是否封闭的程度而定。
3. 天然气补给:油气藏形成之后,沉积物或岩层中的有机物会继续 转变成烃类或非烃类气体,当油气藏处于被隔绝状态时这些天然 气的聚集会提高地层压力。 4. 构造应力:地壳运动所产生的构造应力,会使孔隙缩小压力升高; 也可能因断层和裂缝的产生,为油、气的逸散构成通道,使已有 压力下降。 5. 地温:总的趋势是岩层埋藏深度越大,其温度越高。温度升高, 会使孔隙流体发生体积膨胀,也增高地层压力。
7、8与封闭性没有关系
(2)热力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
• 热力作用:世界钻探经验表明,异常高压地带总是伴随着 异常高温地带出现,温度对压力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 一个封闭系统中,温度增加将引起岩石和岩石孔隙中流体 的膨胀,从而使该系统的压力增大。
• 温度增加还可以引起岩石中流体相态的变化,析出二氧化 碳等气相物质。高温能使油页岩中的干酪根热裂解,生成 烃类气体。在封闭的地质环境中,这些气体将大大提高该 系统的压力而促使该系统高异常地层压力的形成。
三、折算压力
在油气藏开发过程中,为了正确掌握油层压力 大小、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必须消除构造因素(即 油层埋藏深度对油层压力的影响)和流体密度不同 对地层压力的影响,以便于比较同层或不同层压力 的高低,因而提出折算地层压力的概念。
人们往往习惯地认为地下流体是由地层压力高 的地方流向地层压力低的地方,然而,实际情况是 怎样的呢?现在用一个例子来说明。

11-第五章第一节储层的基本特征(11-12)

11-第五章第一节储层的基本特征(11-12)

⑤喉道半径均值(rm),指各喉道区间所对应的汞饱和度通过加 喉道半径均值( ),指各喉道区间所对应的汞饱和度通过加 权平均解得的值: 权平均解得的值:
rm = ∑ ri ∆S i
i =1
式中
n
ri——区间喉道半径; ——区间喉道半径 区间喉道半径;
——区间喉道半径所对应的汞饱和度 区间喉道半径所对应的汞饱和度, △Si——区间喉道半径所对应的汞饱和度,%。 区间喉道半径所对应汞饱和度的增量, 。 区间喉道半径l reservoir
特高 高 中 低 特低 分类 特高 高 中 低 特低 超低
低渗透储集层
lowlow-permeabiliy reservoir
致密储集层
(超低渗透) 超低渗透)
Tight reservoir
孔隙成因类型 Genetic types of pores
Dr =
S
p
rm
溶洞(溶蚀裂缝) 溶洞(溶蚀裂缝) Vugs and fractures
溶洞和溶孔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别, 溶洞和溶孔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别,一般孔径大于 2mm者称溶洞,小于此者称溶孔 者称溶洞 溶孔。 2mm者称溶洞,小于此者称溶孔。 孔径2 10mm为小型溶洞; 孔径2~10mm为小型溶洞; 10~500mm为中型溶洞; 10~500mm为中型溶洞; 而孔径大于500mm者称洞穴。 而孔径大于500mm者称洞穴。 500mm者称洞穴 溶洞多半发育在厚层质纯的石灰岩和白云岩中。 溶洞多半发育在厚层质纯的石灰岩和白云岩中。 古岩溶分布的地区和层段形成了良好储层。 古岩溶分布的地区和层段形成了良好储层。
根据孔隙的形成时间及成因,将其分为原生孔隙 根据孔隙的形成时间及成因,将其分为原生孔隙 porosity)和次生孔隙(secondary porosity)两 (primary porosity)和次生孔隙(secondary porosity)两 大类。 大类。 原生孔隙主要是指在沉积时期形成的与岩石组构有关的 原生孔隙主要是指在沉积时期形成的与岩石组构有关的 沉积时期 孔隙,它们在成岩期可以发生一些变化。 孔隙,它们在成岩期可以发生一些变化。原生孔隙包括粒 间孔隙、粒内孔隙、生物骨架孔隙、生物体腔孔隙、 间孔隙、粒内孔隙、生物骨架孔隙、生物体腔孔隙、遮蔽

石油地质学(第五章石油和天然气的聚集)

石油地质学(第五章石油和天然气的聚集)

第一节 圈闭与油气藏的基本概念
第 2.油(气)藏高度 五 2.油(气)藏高度 章 油藏高度 : 油藏最高点与油水界面 石 油 和 天 然 气 油气藏高度=气顶高度+ 含油高度 的 (气)面积 含油( 聚 3. 含油 集 • 含油面积: 含油外边缘 所圈定的 含油面积:含油外边缘 含油外边缘所圈定的
所圈定的封闭区面积。
石 油 和 天 然 气 的 聚 集


背斜圈闭的溢出点、闭合高度和闭合面积示意图
第一节 圈闭与油气藏的基本概念
第 对于断层圈闭,闭合面积按断层线与储集层顶面等高线构 五 成的闭合面积。 章 同样对于不整合面、地层尖灭带与储集层顶面等高线相交
构成的闭合区面积。
石 油 和 天 然 气 的 聚 集
第 五 二、圈闭的度量 章 石 油 和 天 然 气 的 聚 集
第一节 圈闭与油气藏的基本概念
(spill point): 油气充满圈闭后最先开始向 1.溢出点 溢出点( ):油气充满圈闭后最先开始向 外溢出的点。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节 圈闭与油气藏的基本概念
第 五 二、圈闭的度量 章 2.闭合面积(closure area):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
第 二、圈闭的度量 五 4.有效孔隙度和储集层的有效厚度 章 石 油 和 天 然 气 的 聚 集
有效孔隙度主要根据岩心的实验室测定、测井解释资 料统计分析求得,作出圈闭范围内的等值线图。
储集层的有效厚度根据有效储集层的岩性、电性、物 性下限标准求得。 (最大聚集油气体积) 、圈闭的最大有效容积( 5、圈闭的最大有效容积 V=F×H×φ • 3 V —有效容积,m ; F —闭合面积,m2; H —储集层的有效厚度,m; φ —储层有效孔隙度,%。 •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 第5章 油气藏形成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 第5章 油气藏形成
2011-5-15 13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些盆地面积虽然较小,但沉积岩厚度大,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些盆地面积虽然较小,但沉积岩厚度大, 圈闭的有效容积大,生油层总厚度大,油源丰富, 圈闭的有效容积大,生油层总厚度大,油源丰富,也可形成丰富的 油气聚集。俗称“小而肥”的盆地, 聚效率高, 油气聚集。俗称“小而肥”的盆地,生、排、运、聚效率高,储集 圈闭条件好。 层、圈闭条件好。 例如美国西部的洛杉矶盆地, 例如美国西部的洛杉矶盆地,是一个面积仅3900km2的小型沉 积盆地。 中新世晚期到更新世短短的时间内 短短的时间内, 积盆地。在中新世晚期到更新世短短的时间内,就沉积了厚度达 6000m以上的沉积岩,在沉积凹陷的中心部位,泥质生油岩系厚达 在沉积凹陷的中心部位, 2000~3000m,油源极为丰富。在油源区及其附近,砂岩储集层发 ,油源极为丰富。在油源区及其附近, 储集层与生油层互层或指状交错,还有断层连通。 育,储集层与生油层互层或指状交错,还有断层连通。十分有利于 油气运移。且发育有一系列背斜构造,圈闭条件好。因此, 油气运移。且发育有一系列背斜构造,圈闭条件好。因此,形成数 目众多的油气田, 目众多的油气田,该盆地每平方公里发现的石油可采储量近 20×104 m3(总可采储量 总可采储量78,000×104 m3 ), 居世界各含油气盆地 × 之首。 之首。
2011-5-15
1 完全封闭
2 部分封闭
3 不封闭
4
岩性圈闭的闭合面积, 岩性圈闭的闭合面积,按断层岩性尖灭线与储集层顶面 等高线相闭合时所圈定的面积计算。 等高线相闭合时所圈定的面积计算。
闭合面积的确定:三线闭合的原则(构造等高线、 闭合面积的确定:三线闭合的原则(构造等高线、断层 岩性尖灭线闭合)。 线、岩性尖灭线闭合)。

海上油气田开发工程仪电讯系统设计指南第五章(电机拖动新1)

海上油气田开发工程仪电讯系统设计指南第五章(电机拖动新1)

第四篇海上油气田开发工程仪电讯设计第五章电机拖动应用技术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电动机的起动第三节晶闸管软起动器第四节变频器第五章电机拖动应用技术第一节概述海上油气田开发工程设施上工艺设备(如:原油外输泵、化学处理设施、天然气压缩机、开/闭式排放泵、油气水处理装置和热介质锅炉等)、公用设备(如:燃油输送泵、滑油泵、海水提升泵、冷却水泵、淡水泵、空气压缩机、空调、通风、冷藏和污水处理等)、甲板机械(如:锚机、起重机、起艇机、绞车和舵机等)和机舱机械(如:压载泵、扫舱泵和舱底泵)的动力绝大多数为电动机,它们是海上油气田开发工程电力网的主要负荷。

这种以电动机为动力拖动生产机械的拖动方式叫做“电机拖动”,或称为“电力拖动”。

电机拖动系统一般是由电动机、传动机构、生产机械、控制设备和电源等基本环节组成,如图4-5-1-1所示。

其中电动机是一个机电能量转换设施,它把电源输入的电能转换为生产机械所需要的机械能。

图4-5-1-1 电机拖动系统结构图电力拖动系统涵盖的内容很多,它包括:电力拖动动力学基础、电力拖动动态分析基础、电动机容量的选择、交流和直流电力拖动基本原理、电动机的自动控制系统等。

海上油气田开发工程设施上机械电力拖动的控制大多数都比较简单,其中一部分有单一功能的自动控制要求,如:淡/海水泵的压力控制、天然气压缩机和主发电机辅助设施的顺序(或逻辑)控制、热介质循环泵和锅炉的温度控制、消防水泵的压力和自动信号的控制等。

少数有较复杂的自动控制,如:起重机、冷藏机、空调机等,这些电动机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通常是由制造商根据用户的要求自行完成。

海上油气田开发工程设计中最常碰到的问题是电动机起动方式的选型。

这一章将从电机拖动设计实用角度出发介绍几种常见的电动机起动方式和适用范围,以及电动机变频调速器的应用和分类方面的有关知识。

第二节电动机的起动电动机分为交流电动机和直流电动机。

海上油气田开发工程设施上使用最多、最普遍的是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

石油开发地质学-第5章 圈闭和油气藏

石油开发地质学-第5章 圈闭和油气藏
下,也可能是倾斜的。 这些分界面不是截然的分界面,而是一个过渡带。
(2)含油边界和含油面积 含油边界是油水界面与储层顶面的交线, 油水界面与储层底面的交线称含水边界。
含水边界
含油边界
背斜油气藏中油、 气、水分布示意

(2)底、边水 如果油层厚度不大,
或构造倾角较陡,油气 充满圈闭高部位,水围 绕在油气藏四周,即在 内含油气边缘以外,这 种水称为边水
同一背斜中有三个储集 层,分别组成三个圈闭,三 个不同的压力系统,不同的 油、气、水边界,就应该认 为是三个油气藏。
同一套储层, 四个油气藏
同一套储层, 三个油气藏
第一节 圈闭及油气藏的概念
四、油气藏的度量
(1)油水界面、油气界面 在油气藏中,由于重力分异,气在上,油居中,水在
下;形成油-气分界面、油-水分界面。 一般情况下,这些分界面是近水平的,在水动力作用
(1) 溢出点
流体充满圈闭后,开 始向外溢出的点,称该圈 闭的溢出点。
(2)闭合面积 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圈出的面积称该圈闭的闭
合面积。闭合面积愈大,圈闭的有效容积也愈大
(3)闭合高度 从圈闭最高点到
溢出点之间的海拔 高差称该圈闭的闭 合高度
背斜圈闭中,度量最大有效容积的有关参数示意图
油 气
(1)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 封闭作用:由于断层的存在,使油气在纵、横向上都被 密封不逸散,聚集成油气藏。
在纵向上,断层的封闭作用决定于断层带的紧密程度, 主要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
A 断层性质及产状:压扭力作用产生的断层断裂带紧密,断 层面具封闭性质。张性断层断裂常不紧密,易起通道作用 。断面陡则封闭性差;断面缓则封闭性好
生物礁油气藏生物礁指由珊瑚层孔虫苔藓虫藻类古杯类等造礁生物组成的原地埋藏的碳酸盐岩建造生物礁圈闭指礁组合中具有良好孔隙渗透性的储集岩体被周围非渗透性岩层和下伏水体联合封闭形成的圈闭其本身具有良好的生油条件储集条件好生物礁本身原生孔隙和次生溶洞都很发育加拿大的油气产量约有60产自生物礁油气藏墨西哥70

第五章_原油稳定及轻烃回收

第五章_原油稳定及轻烃回收

11第五章原油稳定及轻烃回收油气田地面工程概论2第五章原油稳定及轻烃回收第一节原油稳定一、稳定目的和要求二、原油稳定原理三、原油稳定方法第二节轻烃回收一、回收目的二、回收方法3第一节原油稳定脱水处理后的净化原油内含有大量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溶解气C1C4使原油蒸气压很高在储运过程中产生大量油蒸气排入大气既浪费能源又污染环境因而各国对商品原油的蒸气压有严格规定。

4第一节原油稳定使净化原油内的溶解天然气组分汽化与原油分离较彻底地脱除原油内蒸气压高的溶解天然气组分降低常温常压下原油蒸气压的过程称为原油稳定。

5第一节原油稳定使净化原油内的溶解天然气组分汽化与原油分离较彻底地脱除原油内蒸气压高的溶解天然气组分降低常温常压下原油蒸气压的过程称为原油稳定。

原油稳定通常是原油矿场加工的最后工序经稳定后的原油成为合格的商品原油。

6一、稳定的目的和要求稳定目的降低原油蒸气压满足原油储存、管输铁路、公路、水运的安全和环保规定从原油内分出对人类有害的溶解杂质气体如H2S气体和挥发性硫化物使原油体积最多、密度最小从而追求最大商业利润。

降低原油蒸发损耗、合理利用油气资源、保护环境、提高原油在储运过程中的安全性。

27一、稳定的目的和要求我国对原油稳定的要求稳定后在最高储存温度下规定的原油蒸气压“不宜大于当地大气压的0.7倍”约为0.071MPa。

采用铁路或水路运输原油时稳定原油的蒸气压还应略低一些。

8一、稳定的目的和要求对未稳定原油进行稳定处理时所脱除的挥发性强的轻组分范围主要是C1C4如未稳定原油中C1C4的质量含量低于0.5一般不必进行稳定处理。

油田内部原油蒸发损耗率低于0.2时不宜再进行原油稳定处理。

原油稳定装置在处理流程上安排在原油脱水之后进装置的未稳定原油是经过脱水的原油。

9二、原油稳定原理原油稳定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降低原油的蒸气压。

蒸气压Vapor pressure某温度时密闭容器中单位时间内蒸发出的分子数和由气相返回到液体内的分子数相等气液两相处于平衡状态时的蒸气所具有的压力叫该液体的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

2019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五章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件共36张PPT语文

2019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五章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件共36张PPT语文
中国和世界主要能源消费结构图(2007年)
我国则是以煤炭为主,天然气、水电等清洁能 源所占比重较小;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是以石油 为主,天然气所占比重较大,煤所占比重较小
排入大气大量粉尘——可吸入颗粒物
的主要来源之一

炭 作 为
排入大气大量SO2——酸雨范围大、危 害严重
能 源
煤炭堆放,燃烧废渣——环境污染
三、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我国天然气 的分布特点
西多东少, 北多南少
陆上四大 新疆、青海、川渝、
气区
陕甘宁的鄂尔多斯
东北、华北 油气田已到 中后期
进入全面减产阶段
东部地区油气供 需矛盾突出
3.我国 油气资 源开发 的战略 重点在 西部
小组探究:
我国西部地区能源资源非常丰富,仅塔里 木盆地的天然气资源量就占全国天然气总 资源的22%,但为什么却长期得不到充分 勘探、开发呢?
A、开发难度小 B、输送、储存方便 C、减轻大气污染 D、燃烧效率低
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走向”示意图,回答:
(1).该项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 A.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问题 B.西部地区水资源紧缺问题 C.东西部自然资源分布与生 产力分布不协调问题 D.沿线地区能源不足问题
(2)“西气东输”主干管道经过的F处(西
漳州实验中学
——郑芳芳
天然气
液化石油气:100元/瓶×12个月=1200元/年 天然气:3.8元/m3 × 16m3×12个月=730元/年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气东输的基本概况 2.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
读图思考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有何特点?
北 煤 南 运
2.一线工程经过哪些省级行政区? 3.一线工程经过哪些主要地形区? 4.西气东输一期主干线管道在新疆鄯善和陕

《油田开发基础知识》课件

《油田开发基础知识》课件
详细描述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石油作为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其开发和生产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同时,油田开发也为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经济效益,为科 技进步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油田开发的历史与现状
总结词
油田开发经历了从传统开发模式到现代数字 化、智能化的转变,技术手段不断升级换代 ,油田采收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当前,油田 开发正朝着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以应对全球能源转型和气候变化的挑战。
优化开发方式
根据油藏特征和开发需求,选择合适的开 发方式,如注水开发、气顶驱等。
油田开发中的钻井工程
钻井设计
根据地质资料和开发方案 ,设计出合理的钻井结构
和钻井参数。
钻井施工
按照钻井设计进行钻井施 工,确保钻井质量和安全

完井作业
完成钻井施工后,进行完 井作业,如固井、射孔等 ,为采油工程做好准备。
微生物采油技术
利用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活动来提高油田采 收率的技术。
微生物可以分解原油中的重质组分,降低 粘度,提高流动性。
微生物产生的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油水界 面张力,提高采收率。
化学驱油技术
利用化学剂改善油水界面张力、提高 驱替液粘度、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等 性质,从而提高采收率。
包括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碱水 驱等。
驱动类型对开发的影响
不同的驱动类型会对油田的开发效果和采收率产生影响,选择合适的开发方式可 以提高油田的开发效果和采收率。
03
油田开发工程
油田开发方案的制定
确定开发层系
根据油藏特征和开发需求,划分出不同的 开发层系,为后续的开发方案提供基础。
制定开发指标

第5章 地层压力和地层温度

第5章 地层压力和地层温度
在实际应用中很难或很难严格地按1.0这个压力系数值作 为衡量标准,这是因为地层压力值的精确取得往往需要一个 相对较长的时间;正常静水压力计算时又涉及到流体密度的 可靠性;同时还应当考虑工程运算时的简便易行,因此可以 用密度为1.0×103 Kg/m3的淡水来计算静水压力,而把异常 定义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层改造 • 钻井:泥浆、井身结构
授课内容
第一节 原始地层压力及其在油气藏中的分布 第二节 异常地层压力 第三节 地层温度
第一节 原始地层压力 Initial formation pressure
一、有关地层压力的基本概念 二、原始地层压力在油气藏中的分布 三、折算压力 四、原始地层压力的来源 五、利用原始地层压力预测气-水、油-水界面
PW PO 110 6 ho o g 110 6 how ho w g
ho

1106 how w g PW 1106毛细管压力所导 致的界面上移距离,因此只能说是油—气 或油—水界面的大体位置。精确测量油、 气、水井的地层压力是预测油、气、水界 面的先决条件。只要有了可靠的压力资料, 特别是气—水,气—油界面的预测,往往 会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流动压力与生产压差
在正常生产条件下,井底所具有的回 压称为流动压力。它实际代表井口剩余压 力与井筒内液柱重量对井底产生的回压。
油气井生产时,井底流动压力小于油 层静止压力(地层压力),油层中的流体 正是在这个压差(生产压差)的作用下流 人到井筒中,甚至喷出地面。
概念小结
• 静液柱压力 • 上覆岩层压力 • 地层压力 • 压力梯度 • 流动压力 • 生产压差
2井:6.17MPa
2井钻过油层,油层中部海拔与1井相同也是-500m。考虑到油井中有游离气比 水井复杂,不便用油柱直接计算原始地层压力。油藏的油—水界面海拔为700m,则油—水界面压力应为7.84MPa。因2井产层中部至油水界面处的油柱 高度为-500-(-700)=200m,于是2井原始地层压力为7.84-1.67=6.17MPa。

地层压力与温度

地层压力与温度
② 计算油藏的平均原始油层压力(常用面积权衡法求取) --平均值越大,天然能量越大,越有利于油藏开采。
③ 判断水动力系统--对制定开发方案、分析开发动态十分重要。
水动力系统--在油气层内流体具有连续性流动的范围。
◆ 同一水动力系统内,原始地层压力等值线分布连续; ◆ 不同水动力系统,原始地层压力等值线分布不连续:
折算压头 l 为: l h L h (L H )
折算压头换算示意图
l --折算压头/m; h --静液柱高度/m; H--井口海拔高度/m
L --井口至油层顶面(或中部)的垂直距离,m
⑵ 折算压力:指测点相对 于某一基准面的压力,数值上 等于由测压面到折算基准面的 水柱高度所产生的压力---指 折算压头产生的压力,
◆ 1号井底原始地层压力(静水压力)= 5.88MPa
供水区
测压面
天然气
原油

原始油层压力分布示意图
油水界面原始地层压力=1井原始地层压力+1井底至油水
界面水柱产生压力 =7.84MPa
油气界面原始地层压力=油水界面压力-300m油柱产生
压力 =5.34MPa
测压面
测压面
油水界面
天然气
原油

原始油层压力分布示意图
低压区
高压区
低压区
高压区
油藏折算压力等压图 油藏中流体流动方向:从南、北两翼向轴部及东、西两端
★ 油层折算压力等压图的作用:
A)更直观、准确地反映油藏的开采动态及地下流体的 流动状况--由折算压力高处向折算压力低处流动;
B)判断水动力系统--静水条件下,若油藏各井原始油层 压力的折算压头或折算压力相等,则该油藏为一个统 一的水动力系统;反之,则为多个水动力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痕(ripple mark)
波痕是风、水流 或波浪等介质的运 动,在沉积物表面 所形成的一种波状 起伏的层面构造。
浪成波痕 流水波痕
负载构造(Load structure)
也称负荷构造、重荷 模(load casts)等。 是指覆盖在泥质岩之上 的砂层底面上的瘤状突 起。它是由于下伏的含 水塑性软泥承受了不均 匀的负载,使上覆砂质 物陷入下伏泥质物中而 产生的。
② 18O/16O 海水中氧的同位素18O/16O比值 较为一致,淡水中较低。该指标受水体温度变 化影响大,故不是一个可靠的指相标志,但用 在恢复古海洋温度和古气候变化上效果良好。
剖面 相分析
剖面相分析—划分精度
相组 相



陆角

洲|






亚相
微相
辫状三角洲 平原亚相
辫状河道
水道间微相 泛滥平原微相
砂层底面上的瘤状突起
古生物标志
古生物标志是重要相标志,但主要用于区别 一级、二级相,即用于划分海相、陆相或过渡 相。如在一些早第三纪陆相沉积盆地中,发现 了有孔虫,具有海相面貌的介形虫、软体动物、 藻类,并伴生有海绿石。这类海绿石具有低铁、 低钾、高铝的特点。这种有机和无机的组合相 标志,反映我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中有些层 段具海侵影响的近海湖泊相特点。
地球化学标志
由于海水和谈水环境中溶解的盐类物 质差异较大,鉴定粘土矿物、碳酸盐、 磷酸盐、硫酸盐中的各种化学元素、 微量元素及同位素,其结果具一定指 相性。
微量元素
① 硼是应用最广的一个指标,湖相沉积中硼含量最低, 海相沉积物中为100mg/L或更高,
② Sr/Ba 有一定指相性、淡水沉积物中Sr/Ba通常<1, 海相沉积物中>1;
剖面相分析—基本步骤
(1)从最完整露头或岩心剖面入手
① 作详细的垂直剖面素描。描述所有沉积构 造、判断水流机制、描述结构特征和各种变化、 建立岩性组合及沉积韵律、重点描述层理类型 及特征;② 确定沉积间断、冲刷面及各种接 触关系。寻找少见的沉积构造、生物潜穴等; 鉴别间断面上、下的矿物组合和化石组合;③ 确定动物群的存在和缺失。
还原环境形成的岩石寒Fra bibliotek系牛蹄塘组烃源岩
陡山佗组黑色页岩
氧化环境形成的岩石
弱氧化环境
岩石类型
碎屑岩(如砂、砾岩)可出现在海陆各种沉积环境 中,不是鉴别沉积相的良好标志。
与碎屑岩系共生的碳酸盐岩、硅岩、蒸 发岩和红色岩层等具一定指相性。如能定 出是浊积岩、风积岩、风暴岩、冰馈岩、 洪水岩等成因类型,对于判别沉积相类型 很有意义。
五级相
砾质辫状河道微相 砂质辫状河道微相
辫状三角洲 前缘亚相
水下分流河道微相 分流间微相 前缘席状砂微相
前三角洲亚相
湖泥 远砂坝微相
剖面相分析—相模式
相模式是指对某一类或某一沉积相 组合的全面概括。
目前较为典型的相模式有冲积扇、 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扇三角洲、 滨岸沉积、风暴沉积、近岸水下扇、 湖底扇等。
③ Sr/Ca 湖相和河流相沉积物Sr/Ba比值低;海相沉积 物较陆相大,因为海洋环境Sr相对富集。
④ Th/U 陆相页岩和三水铝矿中Th/U值高达7以上,海 相黑色页岩、暗色层状燧石和灰岩中Th/U值不到2,借此 可以指相。
⑤ Mn/Fe 海相页岩中Mn/Fe值比淡水页岩要高得多。 现代海洋中Mn2+高于陆地水体,故海底有锰结核富集。
相标志研究
岩心
岩性标志 古生物标志 地球化学标志
颜色
粘土岩(泥岩和页岩)颜色是恢复古沉积环境水
介质氧化还原程度的地化指标。
红色—氧化环境、 绿色—弱氧化环境、 灰色—弱还原环境、 灰黑色—还原环境。
描述颜色时,应与行业标准色谱对照,用数字符号表示, 如0—白色、1—棕红色、3—紫红色、4—紫色、5—黄色、 8—灰绿色、9—褐色、10—棕色、12—黑色、13—深灰色、 14—浅灰色、15—杂色等。
冲刷面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河流冲刷面
(2)确定和建立可能的沉积层序
① 将沉积层序与已知的沉积作用相对比;② 确定可能的形成条件—沉积环境、水体深度、 沉积速率、介质能量大小和水介质物化条件, 以及可能存在的地质事件;③ 确定剖面内相类 型的重复情况。包括:一种相序简单重复类型、 多种相序的复合体。
海 100mg/L
>1

Sr相对富集
Mn高得多
不到2

高达7以上


Sr/Ba
Sr/Ca Th/U Mn/Fe
稳定同位素
① 13C/12C : 海相沉积物中所含碳元素的 13C/12C值高于非海相沉积物中有机质的相应比 值,特别是海相碳酸盐岩和钙质介壳富集13C。 同样,利用页岩中菱铁矿结核的13C/12C值也可 作为区分海相、陆相、过渡相地层的标志。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龚福华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石油系 2007.6
第五章 油气田地下储层研究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储层沉积相研究 储层静态特征评价 储层地质建模
第一节 储层沉积相研究
一 地质沉积相分析 二 测井沉积相分析 三 地震相分析
地质沉积相分析
相标志研究
剖面相分析
剖面对比 相分析
平面剖面 相分析
前寒武冰积岩
自生矿物
它们在碎屑岩中含量少,但具良好指相性。 ①锰结核--海洋底环境, ②海绿石--浅海陆棚环境, ③自生磷灰石--海相标志; ④自生长石和自生沸石--湖相标志, ⑤天青石、莹石和重晶石--咸化泻湖。
深海锰结核
萤石--咸化泻湖
海绿石
成因产状:海绿石是典 型的表生矿物,产在浅 海沉积物中(如砂岩、 碳酸盐岩石等)。在近 代的深度为300-500米 的浅海沉积的绿色淤泥 和砂中亦有发现;
碎屑颗粒结构与沉积构造
碎屑颗粒的粒度、园度、球度、表面特 征及沉积优选组构均具一定指相性。物理 成因构造更具有良好的指相性,其次是生 物成因构造。不同沉积环境下的特征可参 阅沉积岩与沉积相的相关书籍和文献。
物理作用
化学作用 生物作用
流动 构造
• 波痕、冲刷痕、压刻痕 、其他表面痕迹、层理 和叠亙状构造
准同生 变形
• 负载构造、球状和枕状 构造、滑塌构造、喷出 构造、碎屑脉、旋转层 理、碟状构造、坑丘构 造
暴露 构造
• 雨痕、冰雹痕、干裂
结晶
晶体印痕与假 晶、鸟眼构造 示顶底构造、
生物遗迹
足迹、爬迹、 停息迹、潜穴 和钻孔
压溶 • 缝合线
增生与交代 • 结核与葡 萄状构造
生物扰动 生物生长 植物根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