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桃花源记》同步练习教用PPT-公开课

合集下载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54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54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作者描绘了一副怎样的桃花林美景?有什么作用?
这里的景物描写富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 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了神秘气氛, 也为下文描绘桃花源的美好生活图景做了铺垫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桃花源的?有什么用意?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桃花源的?有什么用意?
桃花源的美好意境 ① 自然环境优美 ② 社会安定和平 ③ 百姓生活和乐
(三) 离开桃花源,探本心
学习任务:当我们徜徉在桃花源中流连忘返时,我听到这样一种 观点:桃花源根本不存在,它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你同意吗?小 组探究考证,考证桃花源是否存在,不存在,证据何在?
示例1:不存在,证据:(课文中句子)既然桃花源不存在,陶公为何 虚构这样一个社会?作者当时所处的东晋社会现实是士族、地主 把持朝政,社会黑暗。作者抑郁不得志,辞官归隐,于是创造了 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世外桃源寄托自己的理想,但是由于时 代局限,是不能实现的。
处处志之( 名词做动词,做记号

未果,寻病终( 名词做动词,实现

3.详略得当,主题鲜明
本文开头、结尾写得极其简略,中间写得 详细具体,鲜明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作者写 此文的目的是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因而仅用 寥寥数语便点明了故事的背景和结果,而对进 入桃花源的经过、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描写得 极为详细。
主旨:本文以
为线索,描绘了一
个没有
,没有
,人人
,彼
此和睦相处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对
《桃花源记》是一篇虚构作品,有着浓郁的主观理想色彩,可读 来却给人一种“逼真”的效果。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1)进出桃花源的路径,真切具体,似乎有迹可循。渔人离开的时 候,“处处志之”,所经所历也是真实可感。此外,渔人往来所坐的 交通工具——船,也是日常所见之物。这一切都是人间经历,没有任 何奇幻的仙界色彩,都使人感到真实。 (2)桃花源虽然美好,也是人间太平盛世的情景,而非仙界气象。 (3)文章首尾设计的两位人物,都似真实可信。开篇以一个捕鱼人 的经历为线索展开全文。开头的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都写得很 肯定,似乎真有其事;结尾的刘子骥是当时存在的一个真实人物,这 便更加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 9 课《桃花源记 》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 9 课《桃花源记 》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 9 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乃大惊乃不知有汉B.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C.便舍船屋舍俨然D.不复出焉不复得路2.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陵人/捕鱼为业B.问/今是何世C.忽逢/桃花林D.后遂无问/津者3.下列各句中的划线词,不能用“都”解释的是()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问所从来,具答之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便舍船屋舍俨然B.寻向所志寻病终C.屋舍俨然并怡然自乐D.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5.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忘路之远近B.渔人甚异之C.具答之D.闻之,欣然规往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人民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感叹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问生活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7.按要求填空。

①《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句子是:,,,。

②《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8.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词。

①渔人甚异之②欲穷其林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④余人各复延至其家⑤此中人语云⑥便扶向路⑦欣然规往9.解释下列划线字词的古今异义。

①缘溪行古义:;今义:。

②咸来问讯古义:;今义:。

③遂与外人间隔古义:;今义:。

④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古义:;今义:。

⑤说如此古义:;今义:。

二、文言文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52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精选全文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52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精选全文

桃花源记
陶渊明
1.晋太元中(jì)n 2.缘溪行( )yuán 3.便舍船( sh)ě 4.豁然开朗( )huò 5.屋舍俨然(shè )yǎn 6.阡陌( qiān)mò 7.黄发垂髫( )tiáo 8.便要还家( yāo h)uán 9.遂与外人间隔(suì j)iàn 10.此中人语云( yù) 11.不足为外人道( wè)i 12.及郡下,诣太守( jùn )yì 13.刘子骥( j) ì

余人各复延(渔人)至其家,皆出酒食。
邀请
他们的 全,都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 酒饭来款待他。
停留,这里是居住 告诉 说 对,向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也”。 告辞,告别
值得 说
离开
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 人告诉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 人说啊!”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好像

仅仅,只 舍弃,抛开,这里是“离开”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 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 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开阔的样子
整齐的样子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田间小路。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词类活用:
复前行, 前,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前。 欲穷其林。 穷,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完。
词句难点
一个意动用法:异:对……感到诧异。
两个借代:黄发老人 垂髫 小孩
同义词:咸=悉=皆=并
沿着:缘溪行/便扶向路 都:悉如其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咸来问讯/ 皆叹惋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4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4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世外桃源的生活十分美好,那里有良田美池, 人们生活富足且怡然自乐。是不是桃花源外的世界 也如此?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结合社会背景,联 系课文作答。
环节二:悟读课文,剖析作者意图。 1.结合背景,了解社会。
世外桃源的生活十分美好,那里有良田美池, 人们生活富足且怡然自乐。是不是桃花源外的世界 也如此?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结合社会背景,联 系课文作答。
3.自由诵读,熟读成诵。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经典的文言文,文章以渔人进 出桃花源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奇异的“世外桃 源”。请同学们课后继续诵读,进一步理解桃 花源奇异之处,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 个美好的地方。
桃花源记 陶渊明
发现桃源 — 进入桃源— 访问桃源— 离开桃源—再寻桃源
渔人的行踪 为线索
见渔人,乃大惊( 连词,于是,就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副词,竟然,居然 )
(3)文言句式 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 倒装句: 问所从来(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问从所来”) 省略句: ①林尽水源[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林尽(于) 水源”]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新鲜 落花。一说, 美好 初开的花。 繁多的样子
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异,惊异,诧异。这 想要走到那片林子
里是对……感到诧异。 的尽头。穷,尽。 ①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 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 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 花纷纷。渔人对此非常诧异, 继续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 子的尽头。

统编版八年级下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38张PPT)

统编版八年级下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38张PPT)

既出,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
已经
沿
动词,做标志
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

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南阳
名词,标志
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
计划前往
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不久
译文: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 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郡下, 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 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失了方向, 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屋舍俨然( 房屋 ) 3、捕鱼为业 ( 作为 )
便扶向路 ( 原路 ) 4、乃大惊 ( 就 )
不足为外人道也(值得) 乃不知有汉( 竟然 )
5、往来种作( 劳作 ) 6、阡陌交通( 相通连 )
设酒杀鸡作食中(准备 ) 才通人 ( 通过 )
7、寻向所志 ( 寻找 ) 8、既出( 出来

寻病终 ( 不久 )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 境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 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 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 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 说了。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村里人嘱咐他说:“(这里)不值得对外 边的人说啊!”

交通 古义: 交错相通 今义:交通运输
今 妻子 古义: 妻子儿女

今义:男方的配偶,老婆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 间隔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 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间离断绝 今义 事物在时空上的距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19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19张PPT)

全原 文文 注翻 释译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 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1)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7年)。(2)武陵:郡名,今武陵山区或湖南常德一带。(3)为业:把……作为职业, 以……为生。为,作为。(4)缘:顺着、沿着。(5)行:行走这里指划船。(6)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7)忽逢:忽然遇 到。逢,遇见。(8)夹岸:两岸。(9)杂:别的,其他的。(10)鲜美:鲜艳美丽。(11)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12) 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13)异之:以之为异,即对此感到诧异。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 诧异,认为……是奇异的。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14)复:又,再。(15)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16)欲:想 要。(17)穷:尽,形容词用做动词,这里是“走到……的尽头”的意思。
桃花源记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 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73)既:已经。(74)便扶向路:就顺着旧的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从前的、旧的。(75)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 标记。志,动词,做标记。处处,到处。(76)及郡下:到了郡城。及,到达。郡,太守所在地,指武陵郡。(77)诣(yì): 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78)如此:像这样,指在桃花源的见闻。(79)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寻,寻找。向,先 前。志,名词,标记。(80)遂:终于。(81)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82)高尚:品德高尚。(83)士:人士。(84) 也:表判断。(85)欣然:高兴的样子。(86)规:计划。(87)未果:没有实现。果,实现。(88)寻:随即,不久。(89)终:死亡。 (90)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91)津:渡口。

第9课《桃花源记》复习课件(共18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9课《桃花源记》复习课件(共18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例句】有闻而传之者。
《桃花源记》中的文言文虚词
“之”做代词,指“这,这些……”“那,那些……”
【例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之”做助词,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翻译为“的”
【例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桃花源记》中的文言文虚词
“之”做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记公式:主(名、代)+之+谓(动、形)
【例句】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之”做助词,宾语前置标志词,不译
【例句】何陋之有
“之”做助词,定语后置标志词,不译
【例句】马之千里者
《桃花源记》中的文言文虚词
“之”做音节助词,一般与表时间词语连用,不译。
【例句】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之”做动词,译为“到,往”,助记公式:之+表地点名词
【例句】已而之细柳军
8 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里的人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了他们的和平宁静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花源而不 得埋下了伏笔。
《桃花源记》文言文基础
• 通假字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同“邀”,邀请)
• 古今异义芳草鲜美( 新鲜美好源自)妻子邑人( 妻子儿女

来此绝境(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2 作者如何描写桃花林的?这样描写有何作用?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写桃林之美有两个作用: 其一,有了桃林的奇丽景色,才引起渔人的惊诧、好奇心,他才会“复前行,欲穷其林”,最终发现桃 花源。 其二,有关桃林的这些描写,颇具神秘色彩,已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从氛围上作 了铺垫。
• 《桃花源记》是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 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 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 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 的一种精神寄托。

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优秀课件(共31张ppt)

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优秀课件(共31张ppt)

2、词语小结
(1)通假字
“便要还家”: “要”通 “请” ,“邀请” 。
(2)古今异义
缘溪行
古义:沿着,顺着。 今义:缘故,缘分。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阡陌交通
古义:新鲜美好。 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指运输事业。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单指男子的配偶。
“对…感到惊异”

隐隐约约
舍弃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
仅仅、只 又,再 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整齐的样子
类 田间小路 可以互相听到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全,都
指老人和小孩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一词多义
忘路之远近 结构助词,的。
渔人甚异之 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之 具答之
代词,他们。
处处志之 助词,补足音节,不译。
桑竹之属 代词,这。
寻向所志 动词,寻找。

寻病终
副词,随即、不久。
武陵人捕鱼为业 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
动词,作为。 介词,对,向。
遂与外人间隔 遂 遂迷,不复得路
副词,于是,就。 副词,终于,竟。
归园田居·其一 【 魏晋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饮酒(其五) 【 魏晋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桃花源记》PPT幻灯片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桃花源记》PPT幻灯片

这个渔人一件一件给他们详细得说出自己所
听到的事,都感叹、惋惜。
余人各复 延 至其家,皆 出酒食。
邀请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
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停数日,辞 去。此中人语云:
告辞 离开
渔人在这里住了几天,就告辞离开。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
“不足为外人道也。”
“(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2、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
经过了“林尽水源” →山有小口 →舍船从口入 → 复行 →豁然开朗的过程才进入。
关于写作背景:
本 文 写 于 公 元 421 年 , 当 时 政 治 黑 暗 , 军 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当时陶渊明已 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 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 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 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 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 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渔人甚 异
之。
很,非常 对……感到诧异 代词,代所见景物
渔人对所见的景物感到诧异。
复 前 行,
欲 穷 其 林。
又 向前 前行
想要 尽 代词,这
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尽水源,便
得 一山,
副词,就 出现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就出现一座山,
山有小口,仿佛
若 有 光。
隐隐约约,
好像
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再寻桃花源
进入桃花源
访问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合作探究
1、 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 为什么会“甚异之”? 这一段在全文起何作用?
“忘路之远近”说明渔人走了 很远的路程,以致迷路忘返; “忽逢”说明是在偶然的情况 下发现了桃花林,而桃花林之 广之美,渔人以前未曾所见, 因此“渔人甚异之”。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3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3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饮 酒》《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读准字音
读准下列红色字的音。 豁然开朗( huò) 屋舍俨然( yǎn ) 黄发垂髫( tiáo) 便要还家( yāo) 无人问津( jīn ) 间隔( jiàn ) 诣太守( yì ) 刘子骥( jì ) 阡陌交通( qiān mò )
33
巩固提升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蓝色字。 (1)缘溪行( 沿着 ) (2)欲穷其林( 走完 ) (3)并怡然自乐( 愉快 ) (4)咸来问讯( 都 )
巩固提升
2、下面句子中的“其”字与“得其船”的其 字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B )。 A.其一犬坐于前。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C.惧其不已也。 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源内之美
2.桃花源外桃林迷人,桃花源内风景如画。那么 ,这般美好的只是这里的环境吗?有人说:“最美的 风景应是人。”在这美丽祥和的世外桃源中,人们的 生活是怎么样的呢?
(1)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桃花源里的人们过着男耕女织、夫唱妇随、自给 自足的农耕生活。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高寿头发会由白变黄,所以称“黄发”; “垂髫”,古时候童子没成年时头发是垂着的。没有 直接说老人小孩,而是说他们的特征“黄发垂髫”, 这种修辞叫借代,使得语言更生动形象。
借代老人小孩
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8
课文解读 (他找到)林子的尽头,(发现这里)有一
座山,就是小河的源头,山脚下有个小洞,隐约 好像有点光亮。
起初山洞非常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向前 走了很多步,(眼前)突然(变得)宽阔敞亮了。 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 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
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 俗淳朴,社会平等,没有战乱、压迫和苛捐杂 税,人们自食其力,生活和美安乐。作者虚构 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寄 托了自己对社会及政治的美好理想,表达了自 己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的愿望,也反映了 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桃花源记》PPT幻灯片2【最新版】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桃花源记》PPT幻灯片2【最新版】

(那里面的人)看见了渔人,就感到非常吃惊,问(渔人)从 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桃花源人的)问题。(有人) 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 (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 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出去,于是就与外界的人断 绝了来往。(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 更不必说魏晋了。这个人一件一件地向(他们)详细地说出了 (自己)所听到的事,(村中人)都感叹起来。其余的人各自又 邀请(渔人)到他们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 停留了几天,告辞离开。(临别时)这里面的人告诉(渔人)说: “(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向外面的人说啊。”
新课导入
当你们看到这 样的美景时, 脑海中会想到 哪个成语?
学习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2.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通假字等现象。 3.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悬念迭 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4.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并体会作者通过描写 “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 的思想感情。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捕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 水划船,忘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林) 生长在(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 新鲜美好,落花纷纷。渔人对这绮丽的景象感到惊异,再向前走, 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一个小 洞口,(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些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 (上岸),从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宽阔, 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 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到。人 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都像桃花源以外的 世人一样。老人和小孩,安闲快乐。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PPT-桃花源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PPT-桃花源记
家,皆出酒食。停数日,
渔人停留了几天后,(
向他们)告辞离开。 告诉(渔人)说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
(临别时)桃花源中
足为外人道也。” 不值得,不必
人告诉(渔人)说:“ (这里的事)不值得
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 沿着、顺着。 先前的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做记号

拜访
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
字词积累:
yǎn
俨然 间jiàn隔
黄发垂t髫iáo
yāo
便要还家


语云 诣太守
重点实词:
1、一词多义:
例句
(1)舍
便舍船
屋舍俨然
(2)寻 寻向所志
寻病终
(3)之 忘路之远近
具答之
意思
放弃,舍弃 房屋 寻找 随即,不久 的
指桃花源中人所提的问题
2、词类活用:
(1)渔人甚异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
就顺着旧路回去,
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
处处做了记号。
经历。
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以前所做的记号
寻向所, 志,遂迷,不复得路。
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
南阳刘子骥,高尚
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 前往。
创作背景:
他虽“心远地自偏”,但“猛志固常在”,仍旧关心国家政 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 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晋恭帝。这 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 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 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 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 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桃花源记》课件 (公开课专用)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桃花源记》课件 (公开课专用)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写作背景:
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 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 守。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 他们的课程,无论是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经过认真研判,把各学科的 核心素养作为教学主线。既涵盖城市中小学、又包括乡村大局部学校的教学 模式。適合全國大局部教學大區。本課件就是從全國一等獎作品中,优选出 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示范性强,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桃 花
源记
晋 陶渊明
1.通过识记,掌握作家相关的文学常识,能用普通话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写作背景 陶渊明生活的时代,东晋王朝极端腐败,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
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人民生活日益苦难。 陶渊明对现实社会异常不满,但他又无法改变,只好描绘一个美好 的境界,来寄托自己的理想。
〔1〕对黑暗现实的不满。〔2〕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章主旨
本文借武陵渔人偶然发现桃花源的故事,表现 作者对理想的桃花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动乱、黑 暗生活的不满。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 阔人民的意愿。
2021 年 “精 英 杯〞 全国公开课大赛
获奖作品展示
教育部“精英杯〞公开课大赛简介
• 2021年6月,由教育学会牵头,教材编审委员会具体组织实施,在全国8 个城市,设置了12个分会场,范围从“小学至高中〞全系列部编新教材进行 了统一的培训和指导。每次指導,都輔以精彩的優秀示範課。在這些示範課 中,不乏全國名師和各省名師中的佼佼者。
壹 作家作品
作者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 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但由 于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 展。他曾做过小官,但因“不为五斗米折腰 〞,而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 活。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或“五柳先生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示范课】部编版八级语文下册 《桃花 源记》 同步练 习教用 课件-公 开课课 件(推 荐)
【名师示范课】部编版八级语文下册 《桃花 源记》 同步练 习教用 课件-公 开课课 件(推 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 类 ⑵阡陌交通 交通: 交错相通 ⑶咸来问讯 咸: 都 ⑷不足为外人道也 足: 值得 2.下列句子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D ) A.然①屋舍俨然 ‥‥‥的样子 ②然而不胜者 但是 B.绝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断绝 C.为①不足为外人道也 向,对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给,替 D.遂①遂与外人间隔 于是,就 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于是,就
【名师示范课】部编版八级语文下册 《桃花 源记》 同步练 习教用 课件-公 开课课 件(推 荐)
【名师示范课】部编版八级语文下册 《桃花 源记》 同步练 习教用 课件-公 开课课 件(推 荐)
体验中考
㈠请将杜甫的《春望》一诗补写完整。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____感__时__花__溅__泪_,_恨__别__鸟__惊__心_。___。 ____烽__火__连__三__月_,_家__书__抵__万__金__。___。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㈡根据课文填空 1、采菊东篱下,_悠__然__见__南__山___。 2、土地平旷,__屋__舍__俨__然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负势竞上,__互__相__轩__邈___,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_子__子__孙__孙__无__穷__匮__也__,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㈢根据提示默写 1、《礼记·礼运篇》云:“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 所养”,《桃花源记》中的___黄__发__垂__髫__,,并__怡__然__自__乐__两句话也是表达这种意思。 2、陶渊明《桃花源记》中___阡__陌__交__通__,,鸡__犬__相__闻_____是典型的小农经济的写照。
C.具①具答之 详细
②老幼男女具耘于田间 都
D.为①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向 ②以为此一家之中 认为
【名师示范课】部编版八级语文下册 《桃花 源记》 同步练 习教用 课件-公 开课课 件(推 荐)
【名师示范课】部编版八级语文下册 《桃花 源记》 同步练 习教用 课件-公 开课课 件(推 荐)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2分) ⑴其 中 往 来 种 作 其 中/ 往 来 种 作 ⑵其 丈 夫 方 担 粪 灌 园 其 丈 夫/ 方 担 粪 灌 园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 ⑵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比起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劳作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多了。 5.【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2分) 和谐安宁 自得其乐(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民生活富足 安定”回答即可。(2分))
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C.不足为外人道也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9、下列特殊句式与例句相同一项是( A )
例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判断句
宾语前置
A、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判断句 B、何陋之有。
C、苟全性命于乱世。 状语后置
D、贤能为之用。 被动句
10、对课文《桃花源记》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课文通过表现渔人与桃花源中人的交往,描绘作者心目中的“乐
土”,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B.桃花源中人盛情款待渔人,是想将渔人留在桃花源,和他们一起生
活。
C.桃花源中人对渔人的盛情款待,表明桃花源是个和平富足的社会。
D.“见渔人,乃大惊”表现桃花源中人对外界来人突然出现的惊奇,
也反映了桃花源是个与外界长期隔绝的社会。
【名师示范课】部编版八级语文下册 《桃花 源记》 同步练 习教用 课件-公 开课课 件(推 荐)
【名师示范课】部编版八级语文下册 《桃花 源记》 同步练 习教用 课件-公 开课课 件(推 荐)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⑵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 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4、作者在本文中描写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 有何用意?(2分) 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1分),同时也含 蓄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1分)。
16、根据对课文理解填空 《桃花源记》虚构了一个与黑__暗__现__实__社__会_ _相_对__立__的美好境界,寄托了_作__者__的__政__治__ _理__想__,反映了_广__大__人__民___的意愿。本文 以_渔__人__进__出__桃__花__源__的__行__踪__为线索,以 时__间__先__后__为顺序,按照发现桃花源 →_进__入__桃__花__源___→__访__问__桃__花__源__→ 离__开__桃__花__源__→再寻桃花源安排文章结构。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 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 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 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 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的 B.忘路之远近
代词,这件事
C.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
D.闻之,欣然规往
7、下列句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D ) 域:名词用作动词 限制
A.渔人甚异之
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对…感到诧异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复前行,欲穷其林 形容词用作动词,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尽,走完
8、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B )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⑴仿佛若有光 (隐隐约约 )
⑵悉如外人( 全,都)
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正,正在)
⑷自恨不如远甚也( 遗憾 )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3分)
A.然①屋舍俨然 …的样子
②见四野禾苗油油然 …的样子
B.之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这
②余顾而慕之 他们
⑷自云先世避秦时乱,_率__妻__子__邑__人__来__此__绝__境_,不复出焉。 14、根据理解填空 ⑴《桃花源记》中__芳__草__鲜__美__,,_落__英__缤__纷___两句色彩绚丽,突出了桃 花林的绝美景色。 ⑵《桃花源记》中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 两句是:__阡__陌__交__通__,,鸡__犬__相__闻___。 ⑶《桃花源记》中从穿着的角度表现桃花源与世隔绝的句子: _____男__女__衣__着_,悉__如__外__人______。 ⑷《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自己表明来桃花源居住原因的句子是: _自__云__先__世__避__秦__时__乱__,,率__妻__子__邑__人__来__此__绝__境__。 ⑸《桃花源记》中,通过选取两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来传达桃花源之 中人们生活安乐自在的句子是:_黄__发__垂__髫__,并__怡__然__自__乐__。
15、下面对课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作者通过描绘桃花源美景和民风民俗表现了他 的入世思想,再借渔人“诣 太守”寻找桃花源 未果,表现了他的出世思想。 ✘ B.村人叮嘱就要离去的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的心情。 ✔ C.全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把各个事情贯穿起来, 最后以南阳高士刘子骥的经历再次烘托桃花源的 不可得。 ✔ D.文中也反映了作者受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 影响,但他所设想的境界,脱离实际,无法实现。✔
C.问今/ 是何世,乃/ 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
D.寻 /向所至,遂迷,不复/ 得路。
4、下列句中不含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B )
A.问所从来,具答之。 “具”同“俱”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便要还家。 “要”同“邀”
D.汝之不惠,甚矣!“惠”同“慧”
5、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B )
课内语段阅读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 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 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 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 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 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 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_田__园__诗人。代表作有诗《 饮酒》《 归园田居》,散文《 归去来兮辞》等。
13、按课文填空
⑴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芳__草__鲜__美__,,__落__英__缤__纷____。
⑵复行数十步,__豁__然__开__朗____。
⑶土地平旷,__屋__舍__俨__然____,_有__良__田__美__池__桑__竹__之__属__。
1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⑴欲穷(尽,走完)其林 ⑶悉( 全 )如外人 ⑸此中人语( 告诉 )云 12、文学常识填空
⑵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 ⑷乃(竟然)不知有汉 ⑹不足( 值得 )为外人道也
陶渊明, 东晋诗人。名 潜 ,字 元亮 。后人称其为“ 靖节先生 ”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