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验中的误差

合集下载

临床医学检验分析前发生误差的原因及措施分析

临床医学检验分析前发生误差的原因及措施分析

临床医学检验分析前发生误差的原因及措施分析临床医学检验是确诊疾病、评估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在检验过程中可能发生误差,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临床医学检验分析前发生误差的原因以及可能采取的措施。

一、人为操作错误临床医学检验需要由有经验的医学技术人员进行操作,但即使是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也难免会出现操作失误。

这些人为操作错误通常分为样本采集、标本处理、实验操作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预防和纠正。

例如,提供相关培训和教育,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

同时,要求操作人员按照正确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并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体系,监测和纠正操作中的错误。

二、样本质量差样本质量差是导致临床医学检验结果误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样本质量差可能包括样本采集不当、保存条件不当、污染或稀释等。

为了避免样本质量差产生的误差,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首先,医护人员应该接受专业培训,学会正确的样本采集方法和保存条件。

其次,医疗机构应该建立样本采集的质量控制标准,对所有样本进行质量检查,并及时处理问题样本。

此外,应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降低污染和稀释的风险。

三、仪器设备故障临床医学检验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是保证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

然而,仪器设备的故障可能会导致检验结果出现错误。

为了避免仪器设备故障带来的误差,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医疗机构应该进行定期的设备维护和保养,定期检查和校准仪器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其次,医护人员应该接受相关的培训,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并熟悉故障排除方法。

此外,在检验过程中应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体系,对仪器设备进行质量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问题。

四、实验室管理不当实验室管理不当也可能导致临床医学检验出现误差。

例如,缺乏标准化操作流程、没有建立质量控制体系、缺乏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等。

为了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资料: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习题-上交

资料: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习题-上交

2.1定量分析中误差的基本概念2.1.1 误差、误差的分类及其特点1. 从精密度好就可以判定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是(B)A、偶然误差小B、系统误差小C、平均偏差小D、标准偏差小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准确度高,一定需要精密度高B、进行分析时,过失误差是不可避免的C、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D、精密度高,系统误差一定小3.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B、系统误差包括操作误差C、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D、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4. 下列各项造成偶然误差的是(D)A、天平称量时把13.659g记录为13.569gB、称量时不正确地估计天平的平衡点C、称量时有吸湿的固体时湿度有变化D、在称量时天平的平衡点稍有变动5.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A、误差是以真值为标准的,偏差是以平均值为标准的,实际工作中获得的“误差”,实际上仍然是偏差B、随机误差是可以测量的C、精密度高,则该测定的准确度一定会高D、系统误差没有重复性,不可避免6.下列各项中属于过失误差的是(A)A、实验中错误区别两个样品滴定终点时橙色的深浅B、滴定时温度有波动C、滴定时大气压力有波动D、称量吸湿性固体样品时动作稍慢7. 对某试样进行3次平行测定,其平均含量为0.3060.若其实值为0.3030,则(0.3060-0.3030)=0.0030是误差。

(C)A、相对误差B、相对偏差C、绝对误差D、绝对偏差8. 分析结果出现下列情况,属于系统误差。

(C)A、试样未充分混匀B、滴定时有液滴溅出C、称量时试样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D、天平零点稍有变动9. 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关系是(D)A、精确度高,准确度一定高B、准确度高,精密度一定高C、二者之间无关系D、准确度高,精密度不一定高10. 下列情况中,使分析结果产生正误差的是(B)A、以HCl标准溶液滴定某碱样,所用滴定管未用原液润洗B、用于标定标准溶液的基准物在称量时吸潮了C、以失去部分结晶水的硼砂为基准物,标定盐酸溶液的浓度D 、以EDTA 标准溶液滴定钙镁含量时,滴定速度过快11. 分析某样品得到四个分析数据,为了衡量其精密度优劣,可用 表示 (C )A 、相对误差B 、绝对误差C 、平均偏差D 、相对误差12. 由测量所得的下列计算式中,每一个数据最后一位都有±1的绝对误差,在计算结果x 中引入的相对误差最大的数据为x (A)A 、0.0670B 、30.20C 、45.820D 、300013.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A 、误差是以真值为标准的,偏差是以平均值为标准的,实际工作中获得的所谓“误差”,实质上仍是偏差B 、对某项测定来说,它的系统误差大小是不可测量的C 、对偶然误差来说,大小相近的正误差和负误差出现的机会是均等的D 、标准偏差是用数理统计方法处理测定的数据而获得的1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D)A 、偏差是测定值与真实值的差值B 、算术平均偏差又称相对平均偏差C 、相对平均偏差的表达式为1n n n x x d n =-=∑D 、相对平均偏差的表达式为100%d x⨯ 2.1.2 偶然误差分布的数理统计规律1. 分析测定中的偶然误差,就统计规律来讲,以下不符合的是 (A)A 、数值固定不变 C 、大误差出现的概率小,小误差出现的概率大B 、数值随机可变 D 、数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均等2. 从误差的正态分布曲线可知,标准偏差在±2之内的测定结果占全部分析结果的(C)A 、68.3%B 、86.3%C 、95.5%D 、99.7%3. 分析数据的可靠性随平行测定次数的增加而提高,但达到一定次数后,再增加测定次数也就没有意义了。

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控制

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控制

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控制1. 引言1.1 背景信息血液检验是临床诊断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各种成分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病情。

在进行血液检验时,可能会出现误差,这些误差可能会对诊断结果产生影响,甚至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方案。

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既包括标本采集过程中的错误操作,也包括实验室和仪器操作过程中的问题。

为了避免误差对结果造成不良影响,实验室人员需要严格遵循相应的质控措施和质量管理措施。

通过对血液检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及其控制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在本文中,将详细探讨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控制措施,为相关医疗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2. 正文2.1 标本采集过程中的误差标本采集过程中的误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不合适的采集时间、不规范的采集技术、标本污染、标本容器选择不当等。

采集血液标本的时间选择对于某些检测指标的影响非常大,比如空腹血糖、空腹胆固醇等指标必须在晨起且空腹状态下采集才能保证准确性。

采集技术不规范也会导致误差,比如采集操作不规范可能使血液溶解,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标本污染也是造成误差的重要原因,比如采集时使用了不洁净的器具或者靠近开放性伤口等,都会导致污染血液标本。

标本容器的选择不当也可能引起误差,比如使用了不符合要求的抗凝剂、保存时间过长等。

为了减少标本采集过程中的误差,有必要对所有参与血液标本采集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他们掌握正确的采集技术。

要加强对采集器具和容器的选择和消毒过程的管理,保证采集过程的无菌和规范。

建立严格的采集时间规范和标本处理流程,确保采集的标本质量可靠。

加强对采集过程的监督和质控,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2 实验室操作过程中的误差实验室操作过程中的误差可能是造成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实验室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以下误差:1. 样本混淆:在实验室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样本混淆的情况,导致不同标本被错误地进行检测或分析。

探讨煤质化验中的误差原因及控制方法

探讨煤质化验中的误差原因及控制方法

探讨煤质化验中的误差原因及控制方法煤炭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煤炭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而煤质化验是评价煤炭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煤质化验过程中,存在着各种误差,这些误差可能会对煤炭质量评价产生影响,影响工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探讨煤质化验中的误差原因及控制方法对于提高煤炭质量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煤质化验中的误差原因1. 采样误差:煤炭的化验分析必须建立在准确的样品基础上,而采样误差是最容易产生的误差之一。

采样误差可能来自采样的不均匀性,采样器具的不良状态等因素。

2. 样品制备误差:在样品制备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样品不洁净、未充分研磨等原因导致样品分析数据的失真。

3. 分析仪器误差:化验过程中使用的分析仪器如果精度不够高或者未经过校准,可能会引起分析误差。

4. 操作误差:人为因素是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操作人员的操作技术和严格遵循规程对于减小误差具有重要意义。

5. 环境因素:化验室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也可能会影响化验结果的准确性。

1. 采样技术的改进:采用先进的采样技术和采样设备,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采样,保证采样的均匀性和代表性。

2. 样品制备工艺的优化:在样品研磨、分取等工艺中加强对操作流程的规范管理,保证样品制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仪器设备的维护和校准:定期对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校准,确保仪器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

4. 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对化验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和学习,提高操作技术和规范化操作意识,加强对操作人员的管理和监督。

5. 环境监测与调控:对化验室的环境进行定期的监测,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提高化验结果的稳定性。

煤炭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因此对煤炭质量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

煤质化验中存在着各种误差,这些误差可能会严重影响煤炭质量评价的准确性。

探讨煤质化验中的误差原因及控制方法对于提高煤炭质量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误差、不确定度、精密度、准确度、偏差、方差

什么是误差、不确定度、精密度、准确度、偏差、方差

前言如何评价分析测试数据的质量,或者说明其测定数据在多大程度上是可靠的,一直是分析工作者和管理者关心和希望解决的问题。

在日常分析测试工作中,测量误差、测量不确定度、精密度、准确度、偏差、方差等是经常运用的术语,它直接关系到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和量值的准确一致。

传统的方法多是用精密度和准确度来衡量。

但是,通常说的准确度和误差只是一个定性的、理想化的概念,因为实际样品的真值是不知道的。

而精密度只是表示最终测定数据的重复性,不能真正衡量其测定的可靠程度。

作为一名分析测试人员,这些术语是应该搞清楚的概念,但这些概念互相联系又有区别,也常常使人不知所云。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看一下它们的区别在哪里。

测量误差测量误差表示测量结果偏离真值的程度。

真值是一个理想的概念,严格意义上的真值通过实际测量是不能得到的,因此误差也就不能够准确得到。

在实际误差评定过程中,常常以约定真值作为真值来使用,约定真值本身有可能存在误差,因而得到的只能是误差的估计值。

此外,误差本身的概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混乱和错误理解。

按照误差的定义,误差应是一个差值。

当测量结果大于真值时,误差为正,反之亦然。

误差在数轴上应该是一个点,但实际上不少情况下对测量结果的误差都是以一个区间来表示(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误差定义的不合理),这实际上更像不确定度的范围,不符合误差的定义。

在实际工作中,产生误差的原因很多,如方法、仪器、试剂产生的误差,恒定的个人误差,恒定的环境误差,过失误差,不可控制或未加控制的因素变动等。

由于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量,前者用标准偏差或其倍数表示,后者用可能产生的最大误差表示。

数学上无法解决两个不同性质的量之间的合成问题。

因此,长期以来误差的合成方法上一直无法统一。

这使得不同的测量结果之间缺乏可比性。

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为“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想联系的参数”。

定义中的参数可能是标准偏差或置信区间宽度。

水质检测化验误差处理分析

水质检测化验误差处理分析

水质检测化验误差处理分析水质检测化验是保障水质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水样进行化验可以了解水质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在水质检测化验过程中,误差是难以避免的。

对于误差的处理和分析,对于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水质检测化验误差的处理和分析进行讨论和分析。

一、误差类型及影响因素在水质检测化验过程中,误差主要包括人为误差和仪器误差两种类型。

人为误差主要是指操作人员在取样、操作、读数等过程中造成的误差,而仪器误差则是指检测仪器和设备本身的精度和准确度造成的误差。

环境因素、样品收集、保存和处理等也会对水质检测化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误差的出现,会导致检测结果的不准确,从而影响对水质的判断和评估。

二、误差处理方法针对水质检测化验中出现的误差,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处理和纠正,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误差处理方法:1. 校准仪器检测仪器的准确性和精度是检测结果的基础,因此定期对检测仪器进行校准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比对已知标准溶液的浓度,可以发现并纠正仪器的误差,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 重复检测在进行水质检测化验时,可以对同一水样进行多次检测,通过多次检测得到的平均值,可以降低由于个别误差造成的影响,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 样品处理在水样的采集、保存和处理过程中,可能会引入一些外来因素,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对水样的样品处理非常重要,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纯净度。

4. 质控实验在日常的检测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质控实验,通过检测标准样品和对照样品等方式,进行质控监测,及时发现并纠正误差,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5. 数据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规律性的误差,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三、误差分析及改进措施在水质检测化验中,误差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误差的分析,可以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下面将对常见的误差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1. 操作人员误差操作人员在取样、操作、读数等过程中的不规范或错误操作,会导致检测结果的误差。

探讨检验科血液标本检测中的常见误差原因及预防措施

探讨检验科血液标本检测中的常见误差原因及预防措施

探讨检验科血液标本检测中的常见误差原因及预防措施血液标本检测是临床检验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监测疾病的进展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在这一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误差,这些误差可能会影响到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了解血液标本检测中的常见误差原因及预防措施对于提高检验质量非常重要。

一、常见误差原因1. 人为操作失误:在采集、储存、运送、处理和分析血液标本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受到操作员的不规范操作而引起误差。

在采血时未正确定位静脉、使用不干净的采血器具、采血后混入异物等,都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2. 样本不合格:由于各种原因,包括采样过程中的错误、血样的不合适储存和运输,以及标本的污染等,会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无法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

3. 仪器故障:仪器本身的故障或不良品,也会导致检测结果的误差。

温度、湿度和磁场等环境条件对于某些仪器的精度会有很大的影响。

4. 试剂质量:试剂的质量问题也是造成误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试剂若沉淀、过期或被污染,都会导致检测结果的不准确。

5. 数据处理:数据的处理过程中,由于操作员的疏忽或者不正确操作,也可能引起误差。

输入的信息错误、转录错误或者计算错误等都会影响数据的准确性。

二、预防措施1. 严格规范操作流程:在采集、处理和分析血液标本的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对于每一个环节,都要有相应的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消除人为操作失误的可能。

2. 定期维护设备仪器:对于所有使用的设备仪器,必须定期进行维护和检验,确保它们的正常运转。

还需要培训操作员正确使用设备仪器,并对设备仪器进行定期的校准和验证。

3. 样本质量控制:在采样、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样本的质量。

采样时必须使用清洁无菌的工具,样本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分析等,确保样本的质量满足检测要求。

4. 试剂的质量控制:对于使用的试剂,也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采用品质可靠的试剂,并进行正确的保存和使用,严禁使用过期试剂和污染试剂,确保试剂的质量。

煤化验误差分析及处理

煤化验误差分析及处理

煤化验误差分析及处理摘要:对煤化验误差的来源进行分析,阐述了煤化验的产生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原因,并根据原因,从采样制样及化验过程中的误差处理、增加化验次数、更新检测设备等四个方面来探讨如何降低与减少煤化验的误差。

关键词:煤化验;误差;处理一引言煤是传统工业及人民生活的重要能源之一,燃煤电厂每天消耗大量的煤炭,这就需要每天对煤进行化验,将化验结果作为结算的依据,因此化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由于煤是一种性质十分复杂的固体可燃物,由于形成的原始物质和沉积环境的不同,煤的性质和成分也各不相同,在对煤炭质量进行化验的过程中,由于某些因素的无法控制,导致化验结果出现了误差。

二、煤炭化验误差来源虽然现代化分析仪器和技术在煤质分析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煤质化验分析过程中,都是由化验人员使用仪器、药品,并经过一定的操作步骤如称量、熔样、溶解和分离,此后才能获得煤质分析的各项测定结果。

在上述过程中,即使最熟练的化验人员,使用最精密的仪器以及纯度最高的试剂,也会由于测量仪器准确度的限制,人的感觉器官灵敏度的局限性,以及试剂纯度的相对性等等原因,而无法获得绝对准确的试验结果。

这就是说测定的结果和真实值之间总是要有一个差值,这个差值就是测定的误差。

按照性质的不同,煤炭化验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两大类。

1、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测试结果中相关误差的主要来源,在煤化验处理分析中,系统误差主要是由仪器、试剂、测量方法造成的。

从理论上讲,有关系统误差的正负、大小是通过测量得到的,因此,系统误差还可以称为可测误差。

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方法误差,主要是方法不够完善而导致的;二是仪器误差,是由于使用率没有通过校准的实验仪器测出所致;三是试剂误差,试剂的纯净度不够或者是使用了含有杂质的试验制剂导致;四是操作误差,其主要来源于化验人员固有的不规范习惯、反映的不敏捷等造成的。

当重复化验时,它在测试过程中按一定的规律重复出现,而且总是比真实值偏高或偏低。

化验数据分析错误分析报告

化验数据分析错误分析报告

化验数据分析错误分析报告引言:化验数据在科学研究和实验室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为人们提供了关于样品性质和特征的重要信息。

然而,由于人为和技术原因,化验数据分析中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本报告旨在对化验数据分析中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总结,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改进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错误一:实验操作不准确在化验数据分析中,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对结果的正确性至关重要。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有些操作步骤可能存在疏忽或错误。

例如,在样品准备过程中,可能没有完全清洁和干燥容器,导致样品受到污染或水分的影响。

此外,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时间、温度或其他因素的变化而产生误差。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严格地控制实验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错误二:仪器校准不准确化验数据的准确性还与仪器的校准有关。

在实验室中,仪器的校准是确保数据准确性的关键步骤。

然而,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有时校准可能会不够准确或不及时。

这可能导致仪器读数与实际值存在偏差,从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我们应该定期检查和校准仪器,确保其精确度和稳定性。

错误三:数据处理方法不合理在化验数据分析过程中,数据处理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也可能存在错误。

例如,使用了不适合样品特性的统计方法,或者在处理过程中忽略了数据的异常值。

这样的错误可能导致对结果的错误解读和不准确的结论。

因此,我们需要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仔细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对数据进行充分的检查和验证。

错误四:数据记录和标记不准确在实验过程中,数据记录和标记的准确性对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解释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疏忽或疲劳,我们可能会在记录数据时出现错误。

此外,对数据的标记不准确也可能导致对数据的误解。

因此,我们应该在实验过程中严格记录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正确的标记和归档。

结论:化验数据分析错误的存在对科学研究和实验室工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为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应该加强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定期校准仪器,合理选择和应用数据处理方法,并严格记录和标记数据。

1. 误差理论基础

1. 误差理论基础
例:用两种方法测量 L1=100 mm 的尺寸,其测量误差分别为 E1 10 μ m ,
E 2 8 μ m ,根据绝对误差定义,可知后者的测量准确度高。但若用第三
种方法测量 L2=80 mm 的尺寸,其测量误差为 E3 7 μ m ,此时用绝对误差 就难以评定它与前两种方法准确度的高低,必须采用相对误差来评定。
第一节 误差的基本概念
四、误差与偏差
(一)误差 1.绝对误差 测量值和真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通常简称为误差。 绝对误差(E)=X-T 式中 X——测量值; T——真实值。
第一节 误差的基本概念
对于多次测量的数值,求其准确度时,可按下式计算:
x1 x 2 x n i 1 算术平均值( x )= = n n
第一节 误差的基本概念
由于测量值可能大于真值,也可能测量值小 于真值,所以,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都有正负之 分。严格来说,真值是不可能知道的。在实际工 作中,将标准物质的标准值或总体平均值当作真 值。为了表示或比较准确度的高低,有时用绝对 误差比较清楚,有时用相对误差更显得直观。
第一节 误差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误差的基本概念
在计算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时,对上述四个方 面的误差来源,必须进行全面的分析,力求不遗 漏、不重复,特照误差的特点与性质,误差可分为系统误 差、偶然误差两类。 1、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是指试验过程中,由于某些恒定因 素影响而出现的一种保持恒定或可以预知方式变 化的误差。
第一节 误差的基本概念
真值是指在测量一个量时,该量本身所 具有的真实大小。它是客观存在的,但不 可能准确知道的,是一个理想的概念。真 值一般是不可知的,只有在某些特定条件 下,真值才是可知的。
第一节 误差的基本概念

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控制

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控制

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控制血液检验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检验手段,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

血液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误差可能会导致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偏差,因此对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控制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将探讨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控制。

一、误差的原因1.1 样本采集不规范血液检验的结果受到样本采集的影响,如果样本采集不规范,可能会导致错误的结果。

比如采血时未按规范消毒皮肤、采血时把血样放在了不适合的试管中等。

1.2 采血管粗细与试管类型选择不当采血管粗细与试管类型选择不当也会导致误差。

采血时应根据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粗细的采血管,试管类型也应该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试管,以防止脱钠或者脱钾。

1.3 血液样本不新鲜血液样本的新鲜度也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如果血液样本在采集后存放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某些检验项目的结果偏离正常值。

1.4 血液稀释不当在血液检验中,某些指标需要进行稀释才能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

如果稀释比例不合适,就会导致结果失真。

1.5 检验方法选择不当不同的检验项目需要采用不同的检验方法,如果选择的检验方法不合适,可能会导致误差。

比如选择了不适合的分析方法、检验方法操作不当等。

1.6 仪器故障仪器故障也是导致血液检验误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仪器不正常,可能会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甚至出现漏报和误报。

2.1 规范样本采集规范的样本采集是避免误差的关键。

医护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掌握规范的样本采集技术,并严格按照规范操作。

2.3 保存血液样本新鲜在采集血样后,应尽快送至检验实验室进行处理,避免存放时间过长导致样本不新鲜。

2.4 血液稀释与检验方法选择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稀释比例和检验方法,确保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

2.5 定期维护仪器定期维护仪器,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

对于发现故障的仪器应该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2.6 质控措施检验实验室应建立健全的质控体系,严格按照质控要求进行操作。

化工化验误差及处理措施分析

化工化验误差及处理措施分析

化工化验误差及处理措施分析摘要:化工化验是化验员使用化学分析方法对化工产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化验人员在化工化验分析过程中利用各种仪器、设备及相关化学试剂,在根本标准化验流程步骤进行化验后得到化工化验分析结果。

但是化工化验是人工进行的化验分析行为,在使用仪器设备和添加化学试剂的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问题而导致化验结果产生误差。

本文针对误差产生原因、误差控制、化验质量保证、综合评价质量保证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同时提出有效处理误差的方法。

关键词:化工;化验;误差;处理措施化工化验分析是依据定量化学反应的计量关系,对化工产品进行分析化验的过程。

化工化验通常需要进行多个标准化实验步骤,在使用仪器设备和化学试剂进行一系列化验分析后得到需要的化验结果。

在化验过程中,化验员操作方法、化验分析方法、仪器设备、化学试剂、实验环境等都是影响化验结果的重要因素,只要其中一个或更多因素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化验结果出现误差,一、化工化验中的误差种类影响化工化验结果的因素有很多种,环境、设备、人为等原因都会导致化验结果出现误差,根据化验分析,可以按照导致误差的原因和误差出现的表征把化工化验分析中出现的误差分成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过失误差。

(一)系统误差造成系统误差的原因较为固定,导致化验分析结果的误差偏大或偏小,正负差值也会表现出某种规律,由于导致误差原因较为固定,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多次化验分析后,误差依然存在,所以系统误差具有单向性和重复性特点。

引起系统误差的原因有多种,可以根据其特征将系统误差分成三种,分别是方法误差、人为误差、辅助误差。

方法误差主要是由于实验方法缺乏科学性导致,在开展化工化验分析时,在实验过程中间断性使用实验方法,不同的化验环境,不同的化学试剂造成的误差。

人为误差主要指在化验分析过程中,化验人员操作不标准不规范,导致化验结果出现误差。

或者化验人员在化验过程中出现错误也会导致化验结果误差,比如添加化学试剂时由于刻度不标准添加量不不统一。

化验员培训系列7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

化验员培训系列7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
以控制,似乎无规律性,
▪ 但进行多次测定,便会发现偶然误差具有很多的规律性
(象核外电子运动一样),概率统计学就是研究其规律的一 门学科,后面会部分的讲授。特点:
▪ 有一矿石试样,在相同条件下用吸光光度法测定其中铜
的质量分数,共有100个测量值。
▪ a: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 ▪ b:小误差出现的机会大,大误差出现的概率小。
▪ 如何尽量减少误差,误差所允许的范围有多大,误差有何
规律性,这是这一节所要学习的内容,
▪ 掌握误差的规律性,有利于既快速又准确地完成测定任务。
例如,用不同类型的天平称量同一试样,所得称量结果如 表3-1所示:
使用的仪器 误差范围(g)称量结果(g) 真值的范围 (g)
台天平
± 0.1
5.1
5.1±0.1
二、减小测量误差
▪ 由于容量分析和重量分析要求相对误差< 2 ‰ ,即要有
四位有效数字,最后一位为可疑值。根据误差传递原理 (由于结果的计算一般都有各步骤测量结果的相互乘除) 每一步测定步骤的结果都应有四位有效数字。
▪ 如称量时,分析天平的称量误差为0.0001,滴定管的读
数准确至0.01 ml, 要使误差小于1 ‰, 试样的重量和 滴定的体积就不能太小。
法进行分析以资对照,也可以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或者由 不同单位的化验人员分析同一试样来互相对照,标准试样 组成应尽量与试样组成相近。
▪ 如,在进行新的分析方法研究时,常用标准试样来检验方
法的准确度,或用国家规定的标准方法对同一试样进行分 析。
▪ 又如,在工厂的产品检验中,为了检查分析人员的操作规
范化或仪器等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常用标准试样给分析人 员做,或同一试样给不同分析人员做,这叫“内检”,将 试样送交外单位进行对照分析,这叫“外检”。

分析化学-误差及分析数据的处理

分析化学-误差及分析数据的处理

运算式 系统误差
偶然误差
极值误差法
标准偏差法
最大可能
实际情况
✓加减法传递绝对误差;乘除法传递相对误差
练习
例:设天平称量时的标准偏差 s = 0.10mg,求称量试样 时的标准偏差sm 。
解: m m1 m2 , sm s12 + s22 2s2 0.14mg
练习
例:用移液管移取NaOH溶液25.00mL,以0.1000mol/L的
2 0.01
RE%
100% 0.1%
V
V 20mL
续前
3.增加平行测定次数,一般测3~4次以减小偶然误 差
4.消除测量过程中的系统误差
1)与经典方法进行比较
2)校准仪器:消除仪器的误差
3)空白试验:消除试剂误差
4)对照试验:消除方法误差
5)回收实验:加样回收,以检验是否存在方法误差 试验: 试样 + 溶剂 + 试剂
2000 0.1547
第三节 有限量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一、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 二、t分布 三、平均值的精密度和置信区间 四、可疑数据的取舍 五、显著性检验
一、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式
y f (x)
x
10.43
甲举的例相:对误差大,但相对平均偏差较小;说明 精有密一度标虽样然含较有好SiO,2(但%)测标定准不值为够6准1.3确2,。让甲、乙两
位化验员测此标样,得到如下结果:
乙的相甲对(%误)差较6少1.51,虽然61相.52对平均61.偏50 差比甲大, 但对于乙化(%学)分析6来1.36讲是可61以.30接受的61.;33 因此,乙
HCL溶液滴定之,用去30.00mL,已知用移液管移

化验室抽查允许误差范围

化验室抽查允许误差范围
全硫
<1.0
±0.20
1.0~4.0
±0.30
>4.0
±0.40
石灰石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结果对比允许误差范围
表7
测定项目
含量(%)
允许误差范围(%)
SiO2
0.5~2.0
±0.20
>2.0~7.0
±0.25
>7.0
±0.40
Al2O3
<0.5
±0.15
≥0.5
±0.20
Fe2O3
<0.5
±0.15
≥0.5
±0.20%
±0.35%
±0.35%
绝对误差
化学分析
AL2O3
±0.20%
±0.20%
±0.30%
±0.30%
绝对误差
化学分析
Fe2O3
±0.15%
±0.15%
±0.20%
±0.20%
绝对误差
化学分析
CaO
±0.25%
±0.25%
±0.40%
±0.40%
绝对误差
化学分析
MgO(基准法)
±0.15%
±0.15%
化验室抽查允许误差范围
岗位
抽查项目
同一试验室
不同试验室
误差类别
国家规定
公司规定
国家规定
公司规定
X-荧光分析
CaO
±0.30%
±0.25%
/
/
绝对误差
MgO
±0.15%
±0.15%
0.25
0.25
绝对误差
熟料控制
F-CaO
<2%
±0.10%
±0.10%
绝对误差
>2%

化验室抽查允许误差范围

化验室抽查允许误差范围
±0.20
CaO
±0.55
MgO
<1.0
±0.20
1.0~2.0
±0.25
>2.0
±0.40
K2O
<0.1
±0.04
0.1~0.5
±0.12
>0.5
±0.20
Na2O
<0.1
±0.07
≥0.1
±0.09
±0.25
±0.45
±0.40
>2.0%
±0.30
±0.30
±0.30
±0.45
±0.40
K2O
±0.20
±0.15
±0.15
±0.20
±0.20
Na2O
±0.20
±0.15
±0.15
±0.20
±0.15
SO3
±0.20
±0.20
煤中全硫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对比结果允许误差范围
表6
测定项目
含量(%)
允许误差范围(%)
绝对误差
20-40%
±0.5%
±0.5%
±1.0%
±1.0%
绝对误差
>40%
±0.8%
±0.8%
±1.5%
±1.5%
绝对误差
表4
化验室抽查允许误差范围(续)
熟料控制
Af
<30%
±0.3%
±0.3%
/
/
绝对误差
>30%
±0. 5%
±0.5%
/
/
绝对误差
物检
标准稠度用水量
±3.0%
±3.0%
±5.0%
±5.0%
相对误差
物检
凝结时间
初凝±15分钟

煤质化验中误差分析及控制措施分析

煤质化验中误差分析及控制措施分析

煤质化验中误差分析及控制措施分析摘要煤质化验工作是现代媒炭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地质勘察部门、煤炭企业以及煤炭资源市场监管部门都需要通过煤质化验工作,完成对煤炭资源质量的分析,以确保我国煤炭资源开采质量,实现优质煤的使用。

但是,在实际煤质化验工作展开过程中,还存在有技术参数误差问题,对煤质检验人员造成了误导,也影响了煤质分析。

所以,在实际的煤质化验工作展开过程中,应该落实好误差控制工作,做最精细的煤质化验。

本文笔者针对煤质化验中误差问题进行研究,主要阐述了误差造成的不良后果,同时也针对误差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误差控制方法。

关键字;煤质;化验;误差;控制煤炭资源是当前社会生产中应用的重要资源,对于现代化的社会生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工业生产以及电力生产过程中,煤炭资源的应用十分关键。

而随着我国煤炭资源开采逐渐增多,煤炭资源陷入枯竭危机,劣质煤也开始流入市场,不仅影响了社会生产,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问题。

所以,相关部门为了做好对煤炭资源的质量把控,建立了煤质检测制度,要求煤炭资源开采以及使用过程中,应该做好质量化验,实现优质煤和劣质煤的区分,合理应用煤炭资源。

而当前,发现煤质化验工作也出现了技术统计误差问题,其直接影响到煤炭质量区分,所以相关部门应该予以重视,在煤质化验工作展开过程中,应该做好精度管控,消除误差。

1.煤质化验以及误差影响分析煤质化验工作主要是通过煤炭资源的使用标准,针对被化验煤炭的质量进行检验。

在实际的煤质化验工作展开过程中,主要包括煤质煤样采集、化验实验制备以及化验分析等相关工作。

并完成煤炭资源的各项技术指标分析,其中主要包括密度、粘度性能等。

可以说,完成煤质化验就是对煤炭资源质量的评价。

所以,其对于当前我国煤炭资源的使用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而在当前进行煤质化验工作过程中,还存在有化验实验误差问题,给煤炭检定工作造成一定的麻烦,影响到煤质化验工作效果。

如,当前我国工业生产中,不同的工业生产环节需要使用到不同级别的煤炭,包括电力生产中需要使用到无烟煤进行生产,也达到国家的环境保护要求。

化验员数据出错检讨书

化验员数据出错检讨书

尊敬的领导:您好!在此,我怀着极度的愧疚和懊悔,向您提交这份检讨书。

近日,在实验室进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由于我的疏忽大意,导致数据出现严重误差,给公司的研究项目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影响了团队的工作进度。

为了深刻反省我的错误,以下是我对此次事件的详细检讨:一、事件经过近日,我负责对某项目样品进行成分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我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但在数据处理阶段,由于我对实验数据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

具体表现为:在计算样品中某一成分含量时,我将单位换算错误地应用于了计算公式中,导致最终计算结果与实际含量相差甚远。

二、出错原因分析1. 对实验数据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实验过程中,我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缺乏足够的重视,认为只要实验操作无误,数据计算结果应该不会有太大偏差。

这种侥幸心理导致我在数据处理阶段过于马虎,没有认真核对数据。

2. 工作责任心不强。

在实验过程中,我未能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这种责任心不强的心态使我忽视了细节,导致了此次错误的产生。

3. 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

在数据处理阶段,我没有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计算,而是简化了计算过程,导致计算结果出现误差。

这种简化计算的做法违背了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4. 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完善。

虽然实验室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规定未能得到有效执行。

例如,在数据核对环节,缺少相应的监督机制,导致我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三、改正措施及今后打算1. 提高对实验数据的重视程度。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时刻保持警惕,对实验数据进行严格核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 加强工作责任心。

我深知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对研究项目的重要性,因此将时刻提醒自己肩负的责任,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工作中。

3. 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

在实验过程中,我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简化计算过程,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4. 积极参与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准确度和精密度
在任何一项分析工作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用同一个分析方法,测定同一个样品,虽然经过多次测定,但是测定结果总不会是完全一样。

这说明在测定中有误差。

为此我们必须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示方法,尽可能将误差减到最小,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一、真实值、平均值与中位数
(一)真实值
物质中各组分的实际含量称为真实值,它是客观存在的,但不可能准确地知道。

(二)平均值
1.总体与样本
总体(或母体)是指随机变量x i 的全体。

样本(或子样)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出的一组数据。

2.总体平均值与样本平均值
在日常分析工作中,总是对某试样平行测定数次,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分析结果,若以x 1,x 2,x 3, …,x n 代表各次的测定值,n 代表平行测定的次数,x _
样本平均值,则
样本平均值不是真实值,只能说是真实值的最佳估计,只有n
x n x x x x n i i
n ∑==+⋅⋅⋅++=12
1
在消除系统误差之后并且测定次数趋于无穷大时,所得总体平均值(µ)才能代表真实值 µ=n x n
i i ∑=1lim
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把“标准物质”作为参考标准,用来校准测量仪器、评价测量方法等,标准物质在市场上有售,它给出的标准值是最接近真实值的。

(三)中位数(x M )
一组测量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中间一个数据即为中位数x M 。

当测定次数为偶数时,中位数为中间相邻两个数据的平均值。

它的优点是能简便地说明一组测量数据的结果,不受两端具有过大误差的数据的影响。

缺点是不能充分利用数据。

二、准确度与误差
准确度是指测定值与真实值之间相符合的程度。

准确度的高低常以误差的大小来衡量。

即,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误差越大,准确度越低。

误差有两种表示方法———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E)=测定值(x)-真实值(T)
%100T T RE ⨯-=)
真实值()真实值()测定值()相对误差(x 由于测定值可能大于真实值,也可能小于真实值,所以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都有正、负之分。

三、精密度与偏差
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n 次重复测定结果彼此相符合的程度。

精密度的大小用偏差表示,偏差愈小说明精密度愈高。

(一) 偏差 偏差有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

x x -=绝对偏差 绝对偏差是单次测量与平均值的偏差。

%100⨯-=x
x x 相对偏差 相对偏差是绝对偏差在平均值中所占的百分率。

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都有正、负之分,单次测定的偏差之和等于零。

(二) 算术平均偏差
算术平均偏差是指单项测量值与平均值的偏差(取绝对值)之和,除以测定次数,即
n
x x d i ∑-=|
|)(算术平均偏差 (i=1,2,3,…,n) %100⨯=x
d 相对平均偏差 算术平均偏差和相对平均偏差不计正负。

(三)标准偏差
在数理统计中常用标准偏差来衡量精密度。

1.总体标准偏差
总体标准偏差是用来表达测定数据的分散程度,其数学表达式为:
n x i ∑-=
2)μσ()总体标准偏差(
2.样本标准偏差 一般测定次数有限,µ值不知道,只能用样本标准偏差来表示精密度,其数学表达式
1)S 2--=∑n x x i ()
样本标准偏差(
3.相对标准偏差 标准偏差在平均值中所占的百分率叫做相对标准偏差,也叫变异系数或变动系数(cv)。

%100⨯=x
S cv 用标准偏差表示精密度比用算术平均偏差表示要好。

因为单次测定值的偏差经平方以后,较大的偏差就能显著地反映出来。

(四)极差
一般分析中,平行测定次数不多,常采用极差(R)来说明偏差的范围,
测定最小值测定最大值==R
第二节误差来源与消除方法 我们进行样品分析的目的是为获取准确的分析结果,然而即使我们用最可靠的分析方法,最精密的仪器,熟练细致的操作,所测得的数据也不可能和真实值完全一致。

这说明误差是客观存在的。

但是如果我们掌握了产生误差的基本规律,就可以将误差减小到允许的范围内。

为此必须了解误差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以及减免的方法。

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和性质,我们将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大类。

一、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

它是由分析操作过程中的某些经常原因造成的。

在重复测定时,它会重复表现出来,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比较固定。

这种误差可以设法减小到可忽略的程度。

化验分析中,将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仪器误差
这种误差是由于使用的仪器本身不够精密所造成的。

如使用未经过校正的容量瓶、移液管和砝码等。

2.方法误差
这种误差是由于分析方法本身造成的。

如在滴定过程中,由于反应进行的不完全,化学计量点和滴定终点不相符合,以及由于条件没有控制好和发生其它副反应等等原因,都会引起系统的测定误差。

3.试剂误差
这种误差是由于所用蒸馏水含有杂质或所使用的试剂不纯所引起的。

4.操作误差
这种误差是由于分析工作者掌握分析操作的条件不熟练,个人观察器官不敏锐和固有的习惯所致。

如对滴定终点颜色的判断偏深或偏浅,对仪器刻度标线读数不准确等都会引起测定误差。

二、偶然误差
(一)偶然误差的规律
偶然误差又称随机误差,是指测定值受各种因素的随机变动而引起的误差。

例如,测量时的环境温度、湿度和气压的微小波动,仪器性能的微小变化等,都会使分析结果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偶然误差的形成取决于测定过程中一系列随机因素,其大小和方向都是不固定的。

因此,无法测量,也不可能校正,所以偶然误差又称不可测误差,它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

从表面上看,偶然误差似乎没有规律的,但是在消除系统误差之后,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反复多次测定,发现偶然误差还是有规律的,它是遵从正态分布(即高斯分布)规律。

从正态分布曲线上反映出偶然误差的规律有:
○1绝对值相等的正误差和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呈对称性。

○2绝对值小的误差出现的概率大,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概率小,绝对值很大的误差出现的概率非常小。

亦即误差有一定的
实际极限
μ和σ是正态分布函数中两个基本参数,μ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大多数测定值集中在μ值附近。

σ反映数据的分散程度,由曲线波峰的宽度反映出来。

图表示平均值相同而精密度不同的两组数据的正态分布情况。

显然,σ2的分散程度比σ1的大。

σ越大,测定值越分散,精密度越低。

根据上述规律,为了减少偶然误差,应该重复多做几次平行实验并取其平均值。

这样可使正负偶然误差相互抵消,在消除了系统误差的条件下,平均值就可能接近真实值。

除以上两类误差外,还有一种误差称为过失误差,这种误差是由于操作不正确,粗心大意而造成的。

例如加错试剂,读错砝码,溶液溅失等,皆可引起较大的误差。

有较大误差的数值在找出原因后应弃去不用。

绝不允许把过失误差当做偶然误差。

只要工作认真,操作正确,过失误差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三)随机不确定度
准确度和精密度只是对测量结果的定性描述。

不确定度才是对测量结果的定量描述。

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对被测量值不能肯定的程度称为不确定度。

对随机误差来说不可能完全消除,所以测量结果总是存在随机不确定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